地震地质译丛杂志简介
《地震地质译丛》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191/P,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杂志其深度和广度都展现出了该领域的丰富内涵和前沿进展。这本杂志不仅为地震地质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更在推动地震地质学的研究与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杂志的内容涵盖了地震地质学的各个方面,每一个板块都凝聚了编辑团队的精心策划和广大作者的深入研究。其中,地震成因板块深入剖析了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到岩石性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解读,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地震成因的深刻认识。
地震监测板块则关注地震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技术,介绍了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方法。这些内容不仅为地震预测和防范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地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震源机制板块则致力于揭示地震发生的内在机制,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探索地震的成因和过程。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的本质,也为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地震灾害防范板块也是杂志的一大亮点。它关注地震灾害的预测、评估和应对,介绍了各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技术手段。这些内容不仅提高了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地震地质译丛收录信息
地震地质译丛杂志荣誉
地震地质译丛杂志特色
1、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2、参考文献作者以亲自阅过的近5年主要文献,对照原文核定,在正文中加注方括号角码。所有来稿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综述20条左右。
3、中英文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等所遵循的原则,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
4、请附信简要介绍工作背景、成果意义,明确所投栏目及学科分类。请提供第1作者的主要联系方式。同时提供4~6位非本单位同行专家(正高级职称)的详细通讯方式和研究领域,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专家,以便稿件送审时参考。附作者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及邮编。
5、摘要:论著性文章需附600字(词)左右的中、英文摘要。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要列出主要数据和具体统计学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
6、获基金资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基金项目编号,且按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 如获多项基金资助,应依次列出。
7、正文各层次内容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同级标题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如:正文一级标题序号用1,二级用1.1,三级用1.1.1,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
8、稿件中的图片、照片应单独提供并注明来源。图表、照片应有编号和说明文字,线图、拓片应统一排列并附线段比例尺。
9、本刊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地球科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办刊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培养高级研究人才。
10、来稿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练。篇幅根据需要而定,本刊一般不做限制。来稿一式2份,用 A4纸打印。论文书写格式可参考本刊2002年以来刊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