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1 04:33: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幼儿音乐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概述
当前国内外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都比较多,且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显著。幼儿教育也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在理论和实际运用方面都得到相当大的发展。我国随着教育业的不断发展,尤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进。各类教育机构都纷纷开展幼儿音乐教育课,并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一些出版社也出版了很多关于不同年龄段音乐教育的图书,很多幼儿园教育也吸收和采用了不少国外现有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奥尔夫的思想。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始涉及音乐教育,但大多数是肤浅的,缺乏深入研究的。另外,现在大部分幼儿园开设的音乐教育课也都是带有商业性质的,为了盈利而设立。因此,这类非专业性的音乐教育不仅无法很好地教育孩子,还很有可能让孩子在音乐学习路上走弯路。纵观现在国内幼儿教育行业,我们可以对其不足总结如下:1、缺少素质教育模式,不会因材施教,而是集体上课,统一教授,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2、一些幼儿园教学死板,过于教材化,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不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情绪状态。3、容易忽视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例如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健全心智等方面发展的作用,而过度强调音乐教学。目前我国提出的关于幼儿教育观点,即要注重孩子在学习音乐时的乐趣,让他们欢快学习,而不是痛苦地被教育,要让孩子在音乐中释放自己,通过孩子自己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去理解和表达音乐,让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学和乐相辅相成。
二、幼儿音乐教育对其能力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另外想象力的具备也是儿童音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的重要性与知识同等重要,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上,可以让儿童展开无限的想象,让他们将音乐与画、与实物相联系,锻炼儿童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知识的学习做好基础铺垫。
2、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学主要是靠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而视觉、听觉是我们人类进行对外感知不可少的重要感知能力。因此幼儿音乐教学,对儿童感知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即可以说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幼儿在学习音乐时,教学者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外在干预和引导,不能盲目地放纵孩子毫无目的的观察和倾听,要保证孩子能对音乐进行正确认知,促进他们在这方面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任何知识的教学都是需要用大脑进行辨识和记忆的,幼儿音乐教学当然不例外。因此,在培养孩子进行音乐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孩子进行有效记忆,可以引入一些现成记忆方式,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
4、有利于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是我们国家在各方面都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对我们个人来说创造力最好的培养时期便是儿童时期,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时期创造力的培养。而幼儿音乐教育也恰好是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途径之一,音乐活动可以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能够激发孩子对音乐的思索和研究,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状态下孩子的创造力会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当然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不是让孩子自己自由发挥,也是需要教学者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孩子的聪明才智通过正确的途径展现在正确的地方。
三、如何使幼儿更好地学习音乐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有老师引导入门,幼儿音乐教学同样需要老师们的循循善诱。老师们要通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点,如音乐不同的音色、各类现实生活中声音的音乐模仿等,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原因学习,并积极去学好。另外随着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加深,开始对孩子进行初级音乐教学,再然后进行专业化训练,做到能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接受,使教学效果更好。
2、让幼儿的音乐学习融入生活中
艺术源自于生活,因此很多美妙的艺术都可以在生活中很好地体现,关于幼儿音乐教学更是可以融入生活的乐趣。例如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感知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这类感知加上音乐的魅力,可以让孩子们更深的体会音乐与生活的美好关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自的独特可以让他们在接触同一音乐教学时,各自有不同的生活感悟,从而对他们身心发展有不同的促进,所以音乐教学中要学会将音乐与生活相融合。
3、要开发幼儿时期的音乐学习潜力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儿童能对其有兴趣,能体会生活美,更是要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潜力。在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多参加交互活动,要在教学者引导下创造性的学习,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教学者所传授的知识,同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幼儿音乐教学不像传统教学一样,它要更注重孩子的反馈,从而不断调整相应教学方法。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各项能力发展。但是,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并不乐观,很多家长希望幼儿走向音乐专业化的道路,实际上幼儿音乐教育在于进行启蒙教育,即适当刺激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以及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发展。另外,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心智健全发展。
作者:刘明辉 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硬件设施不完善
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来说,健全的幼儿音乐教育基础设施,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基础,如果这方面存在欠缺,将会导致幼儿音乐教育工作寸步难行,只有从基础着手,不断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条件的完善,才能保证幼儿音乐教育事业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国内仍然有很多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地区的幼儿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相关管理者对音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度不足,甚至与连最基本的钢琴或电子琴都没有,更不用说一些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
(二)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力普及程度不高
不少幼儿教学机构聘用的师资队伍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学思维模式僵化,缺少创意。例如在教孩子们唱儿歌的时候,引导孩子们用动作表现出“花”,双手托着下巴,歪着头,弯着身子,嘴角扬已经成为了所有老师的通用模式,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开发。也有些教育机构为了让幼儿能够喜欢上教学内容,采取自主编写教学大纲的手段,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根本不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是由并不懂得任何音乐知识的老师来担任,造成音乐教学活动成为了单纯的学唱歌课程。
(三)重视技能而忽视节奏的感知与表达
现阶段,很多幼儿教学机构误把对孩子们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当作对孩子们的相应能力的训练,这种问题比较严重,不但不符合《纲要》提出的幼儿教育要将重点放在幼儿积极性学习体验方面,而且更应该尊重幼儿习得性规律。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在音乐教学中,太过重视对孩子们进行的音乐技能技巧的培训与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孩子们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形成。
(四)教育活动形式的单一性
不同地方的幼儿园在音乐课上都以唱歌和舞蹈为主要教学形式。存在教学模式过于固定化,过于呆板的问题,课堂上缺少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多么的理想。问题是很多老师对于这一显现缺乏进行改变创新的意识。
二、幼儿音乐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学校应尽量创设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设施
健全的音乐教学基础设备可以使得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更加有趣,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节》时,如果有很多种不同的乐器,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不同的乐器模仿不同的动物声音,培养孩子们对不同乐器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思想,让他们获得不同体验,真正从学习过程中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二)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不管是对音乐的敏感性以及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是需要时间才能形成的。所以,幼儿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与课堂之上,还应深入到他们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现阶段,有不少幼儿教育机构已开始推行幼儿一日生活音乐化工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选择一些经典童谣、名曲,在一些合适的时间内播放,让幼儿能够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营造出一种欢快、愉悦的园内生活,培养他们形成明朗的性格。
(三)师资队伍要加强
做好对新教师的再教育工作,要给这些教师一个不断适应调节,不断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老员工应该发挥团结精神,给予年轻的教师指导与建议,同时幼儿园也要多开展一些教学交流活动,在教职工中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年轻的教师应该端正学习态度,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接受老一辈的批评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幼儿教育能力。教师专业化的师资能力要得到普及,需要每一个教师认识到不断学习,提高自我的重要性。
(四)教法趣味化
小孩子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而且他们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想到的东西往往都有很强的具体性。越是新鲜的事物越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引起他们好奇的事物,在他们那里通常也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所以,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教材方面,必须要重视“形象性”与“趣味性”。比方说,在带领幼儿们做“汤姆和杰瑞”的音乐游戏时,老师可以以一些音乐设备作为背景,然后制作出汤姆和杰瑞的道具,根据《汤姆和杰瑞》里的动画内容,创造出一种现实情境来,让幼儿们慢慢了解为什么小老鼠总是能把汤姆猫弄得晕头掉向?然后让孩子们去模仿最简单的动画场景,让自己融入到这个音乐活动中,通过这个音乐活动,让他们真正看懂这个动画片,并从中体会到音乐的效果。这样,通过对幼儿特殊年龄段心理需求与特点的掌握,才能更好地将各种方法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努力改进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不足之处,大胆地进行探究与创新,进一步挖掘幼儿音乐教育的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不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
作者:张艳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在音乐教学中注意与实际相结合
幼儿对音乐的感知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音乐教师要推进当前音乐教育的改革,就要做到在实践中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打破音乐教育只在室内进行的传统,将幼儿引入到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比如,教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教师就需要将幼儿带到室外,使其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听着明快的音乐,感受歌词所描写的景象。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融入音乐中,感受到音乐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歌曲描述的不同场景和表达的不同情感,选择科学的方法,让幼儿对歌曲意义有切身的体会和理解。③
(二)在音乐教育中,鼓励幼儿自我感情的表达
音乐也是可以学以致用的,它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比如,《找朋友》这首歌,它体现出幼儿寻找玩伴的心理,幼儿在唱歌的同时能够学习与人接触时的礼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带到操场上学习《找朋友》这首歌,让他们两个人一组对唱和舞蹈,相信一堂课下来,他们真的会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因材施教,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相同年龄的幼儿接受事物的能力相差不大,但也不排除个别幼儿出现学习吃力,跟不上整体进度的情况。对于幼儿,教师应当循循诱导,不能动辄批评,对于基础或接受能力差的幼儿,要重点辅导,或者教一些其他简单的音乐,避免幼儿因为自己一时学不会产生自卑心理。例如教授《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教师就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刻意要求所有幼儿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所有歌曲和舞蹈的学习④。现阶段,因为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音乐教师往往统一开展音乐教学,制定了相同的教学目标,为了教学目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选择的歌曲没有考虑幼儿的长期发展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幼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想他们之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各自的兴趣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四)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授课理念
科技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普及,为幼儿音乐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绚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生动的动画等,无一不强烈吸引着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种特点去进行音乐教学。例如,在教授《数鸭子》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卡通视频,让幼儿真切感受到花白胡子的老爷爷、美丽的大桥以及大桥下戏水的小鸭子。通过生动的动画展示,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歌曲,这样就让幼儿在玩乐中学到了歌曲。
(五)引入教师竞争机制,鞭策教师教学创新
教师行业的稳定也使教师危机意识不够,缺乏创新动力。所以,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教师教学更具有动力。当今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根本动力。对于一个学科来说也是如此,打造特色学科的关键是创新。引进教师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可以使本学校在迅猛发展中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学科优势。具体来说,依靠专业的名师团队,凭借着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本学科建设中来,加强创新,只有创新,本学科方可以得到有效建设和发展。另外,先进的音乐设备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必要保证。要充分运用较为先进的音乐设备,如,电脑、一体机、投影仪钢琴和音响等。先进的设备能使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从而保证幼儿音乐教育创新的源泉。
(六)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几点关于幼儿音乐教学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法,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
作者:黄秀琴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幼儿园
一、音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音乐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们通过音符的高低、拍子强弱、节奏的快慢等来表达喜怒哀乐,它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而且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感。因此,音乐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让幼儿在美好的音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幼儿园和小学集体教学活动的环境来进行音乐教育,有意识的通过环境影响促进儿童音乐特点的形成。
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的音乐教育也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游戏性
6岁以前的幼儿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游戏与学习和工作的最主要区别是,游戏直接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所以,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活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践中,不仅强调必须选用一定比例的音乐游戏作为教材,而且更加强调所有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具有一定的游戏性。
2.综合性
幼儿音乐教育理论认为: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幼儿自由进入音乐天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幼儿活动教育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形式上的综合性,即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综合一体;过程上的综合性,即创作、表演、欣赏综合一体;目的上的综合性,即娱乐、学习、工作综合一体。
3.整体性
现代幼儿审美心理的研究发现,人类审美活动与人类科学活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审美活动主要是情感地、形象地、整体地把握对象。幼儿更多地是使用情感的、形象的、整体的方法认识和体验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理智的、抽象的、分析的思维和体验方式,在学前晚期才逐步开始发展起来。因此,教师更应该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并有效的实施。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一)以幼儿对新生事物具有“趣味性”的特点,采取“以趣引趣”的教育方法
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幼儿从事活动的内在力量。因此,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及动力。
主要在体现于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三个方面: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旋律,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的教材,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同时根据相关的题材加以改编,体现生动、活泼、趣味性。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小白兔跳的生活特点;小花猫走路静悄悄,“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渐减弱,表现小花猫的生活习性。这样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2.设计趣味化
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里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与此同时他们也善于用形象的思维去对好奇的事物加以思考、想像、揣摩。利用这两个特征抓住幼儿的心理把音乐题材的内容变得“好奇和形象”,充满艺术色彩。
(二)以幼儿情感化为特点,采取“以情动情”的教育方法
音乐教育的重点应该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么利用音乐感受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呢?我得出的经验是由“情”转变成“爱”。只有用“情”去打动孩子,以“爱”去温暖孩子,用强大的感染力去体贴他们,用微笑去抚慰他们,他们才会在“爱”的情感氛围下茁壮成长。另外教师对音乐也要有敏感性,具有善于发现、捕捉、审美的能力,加强与幼儿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采用以“情”动“情”的教育方法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语言、体会、表现都恰到好处时结合题材,把情感融入到每一个细节的音乐活动中去,让幼儿在情感的底蕴中去领会每个动作的情感内涵。
(三)针对幼儿的个性和优势采取“因人施教”和“灵活运用”的方法
每个幼儿会因成长的环境差异而产生不同的个性,不同个性的幼儿对音乐的领会和敏感程度是有差别的。因此,针对个性不同的幼儿采取“因人施教”和“灵活运用”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使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
2.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它们的艺术潜能。
3.积极发挥教师的的指导作用,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4.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21 世纪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多样化人才.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我们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开始,引导儿童从接触、喜爱、欣赏到感知,从而对音乐艺术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大多放在对其技能的培养上.就算孩子因此有了一技之长,也不能对音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验,谈一下对于幼儿音乐教育问题的见解.
1 音乐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与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也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作为一种交互性艺术形式,音乐的存在点亮了人类的生活.如果说一幅好的画作能让人的内心细细的品味,那么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就能够让人的心灵缓缓的振荡.幼儿是一个人一生大脑发育的最高峰期,在这一时段,幼儿有着强烈的认知欲望与模仿能力.我们要用音乐这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帮助孩子在情感、心理、智力上更好的发展.
1.1 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商、情商更好的发展
智力能力与大脑的发育程度紧密联系.笼统地说,大脑的神经系统越发达,人的智商就越高.音乐作为一种规律振动的声波,被人的“生物节奏”所喜爱,在音乐的刺激下,大脑的神经系统的轴突、树突更多,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程度更紧密.由此看来,音乐对于促进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情商影响人的性格.一个人内向还是外向,有没有毅力、意志力、有没有自信心等,都是情商中的重要因素.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已经不仅仅是人类娱乐的工具,也是心灵疗伤的一剂良方.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品质养成,情感丰富程度,审美能力都有了提高.实验表明,学习音乐的孩子,普遍较为活泼开朗,也能很快的去接受新事物.
1.2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综合发展
音乐教育只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而不是仅仅为了让孩子掌握一种乐器而已.通过音乐教育,给予幼儿一个身心同步发展的机会.通过唱歌内容、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教学方法,给幼儿创造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在兴趣引导的作用下,促使孩子乐在其中并广泛地联想与思考,在实践中获得认识与心理的完善.可以说,音乐教育给幼儿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既有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又有语言能力、听力、表现力的锻炼,还有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如果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再进行文化性、常识性教育就容易得多.
2 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幼儿音乐教育不同于常识性和文学性的知识讲授.这是由音乐的独特性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共同决定的.在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上,不能仅仅注重对孩子乐器演奏能力和声音表现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态度反而是舍本逐末.应该放在对孩子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的熏陶上.这样,才能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总体来说,幼儿的音乐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幼儿的音乐教育必须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程度相符合.在具体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时刻考虑到幼儿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采取晦涩难懂的教学形式.抓住孩子的喜好,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知识性、欣赏性、品德性要有机结合.我们在欣赏一首乐曲的同时,可以达到减轻生活压力,舒缓身心的目的.我们也可以从歌曲的得到激励和勇气.幼儿的音乐教育,在满足以上两个方面的同时,还要有知识性.即:我们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既要给孩子美的欣赏,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孩子的人格,又要给孩子传授一定的乐器、乐理知识,还要通过歌词内容、游戏活动等方式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以一首老歌《一分钱》为例,孩子在学会这首歌的时候,也明白了拾金不昧的道理.孩子学会《小人书》,也就懂得了自己的课本被划破,弄脏后,“小人书”是会哭的,也就会养成了爱护课本的习惯.
三、幼儿的音乐教育寓教于乐.音乐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天生的,学与玩相结合,也只有在音乐教育中能做到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把音乐当成一种负担,反而会很享受这种过程.这种玩与学相结合的方式,更容易使孩子接受知识.教师应该利用音乐教育这种特点,把课堂搞活,把孩子的性质带动起来.如果仅仅是乐理的讲授或者一首歌反复的练唱,即便本来很轻松的内容也变得枯燥.
四、音乐教育的影响是隐性的.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像直白的知识那样直观,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能在一段时间看不出效果,实际上,高雅艺术性素养已经扎根孩子的心底.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重要的感知.也许,某一些文化知识可能忘记,但是自身形成的感知,却不可能消失.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只注重看得见的东西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灵的感染.
3 学校、家庭、社会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起的作用
幼儿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任务.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老师的教育,家庭的熏陶,社会氛围的感染.因此我们要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体系.
3.1 学校教育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把技能教学为主转变为素质培养为主.不一定要用统一的集体授课方式,还可以采用灵活的小组授课,互助学习.根据每一个儿童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采取针对性教学.教师应该细致的观察每个孩子对于音乐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能力,随时的调整授课方式,切实的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落后的孩子,不要轻易的批评而是加以鼓励和引导,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鼓励孩子适当的表现自己,通过对音乐的演唱,乐器的演奏展现自己的魅力,同时提升自身对于音乐的自信心. 只有是每个孩子都保持对音乐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才算成功.
3.2家庭教育
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端正态度,把功利教育变为审美教育.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音乐的目的只是为了孩子成为特长生.而这一类的一技之长,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养,而是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加分.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只不过是应试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为了孩子素质的真正提高,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自然选择,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毕竟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是少数,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 做父母的应该顺其自然,不要给孩子定下硬性的过高的目标,这样反而会事与愿违.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家庭音乐.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大人听的孩子不一定喜欢,而且,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必须有针对性,那些流行歌器.摇滚歌曲等,是没有教育意义的.音乐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天性,有游戏性和趣味性,简单易懂又不失高雅,积极向上给孩子良好的引导.父母也要加深自己的音乐修养.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在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天赋一定能够全方位的拓展.
3.3社会教育
首先,社会要为孩子创造学习的素材.不断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手段.音乐创作者要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作品.说实话我们现在对于此方面的工作还有欠缺,幼儿专属的歌曲数量太少而且太老.孩子们哼唱着不符合自己身份的曲调,不能不说是这个社会的无奈.创作幼儿歌曲,经济利益不明显,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参与这项行业.这就需要发挥社会的力量,调动社会资源,使得幼儿词曲创作得到更多的支持.其次,媒体要树立良好的楷模.儿童是模仿能力最强而判断能力最差的时期.电视等媒体播出什么,孩子就学什么.我们虽然有专属的儿童频道,但是适合播放的资源并不多,而且播放内容向着娱乐化、商业化发展,本来很好的儿童节目弄得不伦不类.孩子看不懂,大人不喜欢.媒体必须履行起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
4 如何组织幼儿的音乐教育
4.1集体性教学与单独性辅导
总的来说,对于幼儿的音乐教学实在幼儿园完成的.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大多是集体性活动,由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参与.只有在集体活动中,孩子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对有天赋的、进度落后的孩子针对性辅导.随时跟家长沟通,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对有天赋的孩子进行专业性辅导.
4.2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比较综合,类似于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唱歌、跳舞、声乐、游戏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实施音乐教案编排上,要注意这些内容,使得各种元素有机结合,丰富课堂内容,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投入进去.还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大量运用多媒体、道具、乐器参与教学,给予孩子全面的感知.通过音乐剧,舞蹈,歌咏演唱等活动形式,牢牢抓住孩子的关注度,保证孩子的参与度.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音乐的引导功能,才能促使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4.3注意教学的层次性
幼儿的音乐教育要按步展开,先易后难,层层进行.注意教学各个环节的连接.教师根据幼儿所处的年龄段,采用若干独立的教材,安排好学习强度和难易程度,将不同的教学活动统筹管理好.采用预知学习方法指导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随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多启发,多提问,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在练习歌唱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唱,还要让孩子学会欣赏,从而能够大概的体味歌曲的含义,为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打下基础.
4.4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相结合
可以采取图谱教学法,帮助孩子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歌词内容.例如,在学习某一段歌词后,教师可以让孩子把里面描绘的内容画出来,鼓励孩子大胆的加入自己的想象.还可以自主的帮孩子改编歌词,甚至让孩子自己改编歌词.每一首歌,都可以发展成一幅画的背景故事,都可以发展成一出舞台剧,或者一个新的,好玩的游戏.我们再教孩子《兔子和狼》时,让孩子深入角色,表演不同的动物,通过一唱一答相互交流,孩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5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
幼儿的音乐教育都是由幼师教授的.没有专门的幼儿音乐教师.但是幼师上岗,必须要有系统的音乐培训,首先自己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谈教育.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要具备以下能力:
首先,要爱岗敬业,有执着的事业心.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才能最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幼师岗位的工作内容较为繁杂,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还要应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如果不能够坚持正确的观念,迅速的调整自己的情绪,那么一定孩子、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更谈不上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教学中,对于学的快的孩子要表扬,学的慢的孩子要鼓励和引导,而不能辱骂讽刺.唱歌好的孩子要给与其表现的机会,但是不能忽视别的孩子的感受,让别人产生“老师偏向某某某”的想法.
其次,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要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音乐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生活护理能力.也就是说,既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也要当一位好妈妈.幼儿音乐教师所必需的专业音乐技能有:歌唱技能、钢琴弹奏技能、合唱指挥技能.还要有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史知识.在教学中应该保持良好的乐感、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科学的歌唱方法. 始终保持自己才是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把录音机当成“老师”自己无所事事.随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弥补孩子认识上、学习上的不足.
最后,要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幼儿音乐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不是专业的声乐、器乐培训人员.要明白自己的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教给孩子专业的演奏技能,而是给孩子美的欣赏,美的认识.抛弃那些功利性、技巧性的东西,踏踏实实的为孩子创造一个真正的音乐感知氛围,让孩子在愉悦中体验美,感知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己的人格.
6 总结
本文介绍了幼儿音乐教育的相关知识. 指出:音乐对于孩子早期身心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结合孩子身心特点,积极地编排好教案,组织最符合孩子胃口的教学内容.同时文中建议,我们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幼儿教学体系,让孩子在所处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感到音乐艺术的感染,整合社会力量,为孩子多多的创作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抛弃那学功利性,表面性的东西,真正的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入手来完善我们的工作.最后,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科学完善的音乐教学资源.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1.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1.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1.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
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1.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1.4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2.搞好幼儿音乐教育的措施分析
2.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2.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总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我们要多动脑,多探究。争取给幼儿的人生最初阶段以最好的音乐启蒙教育。
摘要: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幼儿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搞好幼儿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未来表现美、创造美离不开音乐的熏陶。我和我的同事们通过组织孩子开展音乐活动,获得的实践与思考: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让孩子学会表现音乐,将音乐活动与晨操相结合,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组织孩子开展音乐活动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与思考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幼儿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搞好幼儿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未来表现美、创造美离不开音乐的熏陶。这里略述我和我的同事们的音乐教育活动,以期对幼儿音乐教育同仁有所裨益,并期专家指教。
1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
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接触音乐作品的数量、类别和欣赏音乐的时间都很有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并引起相关的情感体验,唯有创造机会让幼儿充分接触音乐。在欣赏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全身放松,闭目静心去听,并做联想和想象。然后,组织相应的讨论,让幼儿交流各自对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超乎想象的强:他们能感受到节奏的舒缓与紧张、情感的快乐与忧伤,有的甚至还说好像在经历一个故事……当然,还有一些孩子只能凭直觉说很好听。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通过身体运动方式对显著的音乐特征或发展变化做出反应,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刚开始有的幼儿只是随着音乐摇摆,但慢慢地,随着音乐体验的丰富,他们会用肢体表现音乐的节奏,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幼儿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地给与指导,如指导他们区别器乐曲、声乐曲、儿童歌曲、打击乐曲等。为了培养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和领悟力,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世界,使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深入,我们除了在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欣赏的机会外,还要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尽可能扩大孩子欣赏的范围和内容,如引导孩子们注意倾听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声响;校园广播每天在孩子入园放园时间,都播放20分钟左右幼儿歌曲,使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高高兴兴来园,快快乐乐回家。
2让孩子学会表现音乐
幼儿的音乐表现力主要指对音乐情境的再现,这是最基本的审美能力。表现力建立于倾听、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以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为例,这是一首三段体(ABA)结构的乐曲,教师先播放一、二遍乐曲录音,让幼儿完整地感知乐曲的旋律,然后分段欣赏、讨论。在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后,老师做提示性总结:A段音乐小朋友听了感觉欢快,B段音乐听起来优美、抒情。而后再次听乐曲,要求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形式为乐曲伴奏: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用铃鼓、碰铃、响板、大鼓、锣等乐器击打节奏。再让幼儿互换乐器打节奏,要表现出强弱、快慢的结构变化。在音乐表现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3将音乐活动与晨操相结合
将经典诵读内容、歌曲、音乐融进晨操,边唱边舞、边诵边操。每月更换一次韵律曲目。只注重幼儿积极的参与,不在乎幼儿跳得好不好和跳得跟老师一样不一样,只要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就行。每天早晨“快乐15分钟”晨操锻炼时间,由老师在前面示范,幼儿在后面模仿。在短短15分钟里,幼儿跟着老师欢快的舞动、歌唱。在一个月的周期里,孩子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慢慢地便熟而生巧,一个月下来,大多数孩子都能熟练地表演了。现在我们大班的孩子竟能跟着音乐、诵读着《春晓》、《悯农》、《三字经》、《唐诗新唱》等经典,熟练地表演《小懒猫》、《小螃蟹》、《虫儿飞》、《浪漫樱花》、《世界真美好》以及“礼仪操”、“小动物模仿操”、“QQ成长操”等十几个体操、歌舞了!
4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康定斯基曾说“绘画是一种视觉的音乐”,从大师的话里不难看出音乐与绘画的密切关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将音乐与绘画和视频画面相结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唱唱画画,即一边唱一边画。如音乐活动“画小鸡”就是把音乐和简笔画结合起来,幼儿一边唱“画小鸡”,一边画小鸡的不同部位,唱一句画一笔。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一大一小两个圆,眼睛小来嘴巴尖,翅膀弯弯尾巴短,腿儿细细分两边。孩子们边唱边画,歌曲唱完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鸡也跃然纸上了。另一种是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唱歌进行音乐活动。比如中班音乐活动“在农场里”,孩子们随着老师播放的课件,一边欣赏音乐,感受节奏,了解歌曲的内容,一边观察农场里猪、牛、鸭子等动物的动作,一边有节奏地随着音乐做律动,一边哼唱歌词,很快就能随着农场里猪儿、牛儿、鸭子的叫声有感情地表演了。组织幼儿音乐活动,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凡事不可以成人标准要求。尤其老师要和幼儿融为一体,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自由活动中,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是幼儿的伙伴。给娇弱的孩子以拥抱和亲吻,给活泼开朗的孩子以鼓励与帮助,在胆小局促的孩子面前则装作不注意,给他留下无拘无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感到快乐自由,如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二,让孩子参与到活动环境的创设中来。在每次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教师要让幼儿参与,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环境创设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
作者:郭银萍 单位:甘肃省正宁县城幼儿园
摘要: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我们在孩子幼儿时期,给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一定的音乐教育,对稳定
幼儿情绪,开发幼儿智力,使其健康和谐地成长意义重大。
关键词:
幼儿;音乐;兴趣
如何掌握幼儿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1 音乐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在表现人的感情变化、心理活动、思维走向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让幼儿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参加音
乐活动等,对幼儿的心理可以产生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刺激,使得幼儿的情感激发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而这种情感的冲动,正是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能够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
思维潜能。
1.2 音乐教育有利于幼儿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幼儿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使幼儿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是要靠听,幼儿在学习歌曲和律动练习时必须在记住歌词和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1.3 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幼儿通过感知,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增添幼儿的兴奋情绪和积极动力。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受到音乐的熏陶,可以使幼儿心情愉悦,内心平静。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
1.4 音乐教育有利于幼儿德育的发展:任何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都只能成为空谈。而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正可以为他们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的时候,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而是以鲜明生动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
二、如何开展幼儿音乐教育
2.1 转变旧的音乐教育观念:要转变陈腐、呆板的音乐教育方式和观念,努力实现生活音乐化、教学游戏化,领域综合化。首先,从内容上,儿歌的题材、题材要新颖丰富,儿歌内容贴近儿童熟悉的自然与日常生活,比如:小动物、小植物、交通工具、玩具等幼儿喜爱的事物,挑选儿歌时要注意韵律整齐、容易传唱、艺术性强、生动形象;其次,从形式上,既可以小组教学也可以个别辅导。小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多声部轮唱或简单合唱,提高整首歌曲的层次性和儿童之间的配合能力;个别辅导时,要因材施教,针对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喜好进行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具必不可少,环境资源尤为重要,没有玩教具的活动就像没有农具的农民一样,教师有义务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因此,在方法上,幼师可以借用铃鼓、沙球棒等打击乐器协助幼儿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幼儿可以通过拍击、摇晃乐器实现在歌唱中对节奏的把握;当然,也要鼓励幼儿在音乐教学中身体的韵律,机体内的每个细胞在音乐的影响下会变得活跃,就引导大脑指挥身体的活动,儿童会在慢慢的练就中逐渐协调各肢体的灵活配合。
2.2 做好音乐教学选材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认知,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学习的质量。那么怎样的歌曲适合幼儿呢?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除了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也适合幼儿歌唱。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我们在教学中对歌词或一些旋律进行适当的改编,将音乐与美术整合,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启动美好情境,提高审美情趣。幼儿在学的过程就会学得更加快乐。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幼儿比较难掌握的问题,如:符点音、顿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2.3 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很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2.4 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
灵。
作者:石美荣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两山乡两山完全小学
摘要:
铃木教学法在许多国家都得到广泛推广及运用,对铃木教育法进行相关论述,通过对铃木教育法的深入探讨,引发了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为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
铃木教育法;幼儿音乐教育;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于用音乐来开发儿童的智力,音乐教育不仅能从音乐素养上给予幼儿所需的艺术才能,还能使幼儿开发大脑,促进智力发展。所以许多家长大力投资于幼儿的音乐教育事业,买音乐器材、请音乐教师、寻求短时有效地音乐教育方法。20世纪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创办的“铃木教育法”,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小提琴教育法,“莫扎特教育风暴”等曾经风靡全世界,其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意义。
一、铃木音乐教育法
铃木音乐教育法发明者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他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17岁铃木镇一开始学习小提琴,上世纪20年代初,留学德国,跟随克林葛学习小提琴。后回到日本与兄弟组弦乐四重奏到处演奏,并且从事小提琴教学,创办了音乐学院,集中致力于对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探索和钻研。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他总结出一套培养少年儿童乐器演奏才能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被称作“铃木音乐才能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并掀起了广泛的影响。
1.锦绣人生,靠才能——才能的培养。“每个孩子都具有将所谓的口头语言学得流利而漂亮的才能。”铃木镇一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儿童是有望能够发展出那种在语言中体现出的超乎寻常的才能的。教育者通过对幼儿的教育,使其才能都可以达到语言发展这一水准,那么也就可以为以后的人生创建良好的基础。而音乐也是展现人才能的一个方面。如果幼儿可以将语言学的那么好,那么只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在各个方面,儿童就能很好的发展其才能,从而成功。铃木将这一想法运用在音乐教学上,特别是小提琴的授课中,从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到小提琴的技能的掌握,其道理都是相同的,这也是铃木才能教育的主要思想。
2.教育从现在开始。铃木主张儿童的教育越早开始越好。童年过多的智力发展并不会造成身体上的虚弱或影响大脑的发展。有些人的观点认为,过早的进行教育会有碍于大脑的发展,但通过铃木在教育实践中的观察发现,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两兄弟,一个从小就不断地思考问题,而另一个则沉溺于关爱之中,无心关注和思考周围的世界。从小不断关注问题、思考问题的孩子大脑尽早的得到了训练,而另一个则未受到训练。由此也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是同一父母所养的同胞兄弟,如果他们的大脑在早期教育中接受了不同的训练程度,那么他们今后的人生也会截然不同,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早开始训练孩子的大脑。
3.母语式的教学。铃木认为,语言学习是一般认知的反映,可以用于解释其他领域认知掌握的原则,即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因为语言学习体现了学习行为的一般特征。最终,铃木将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迁移到学习音乐上来。对于学习母语来说,孩子的一般经验是由“听”到“说”,再到“读写”。基于这一规律,铃木也将学习音乐的过程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因为音乐学习是一种声波传递,所以在学习中,要首先对音乐进行感知,通过反复的聆听之后才能进入演奏阶段。
二、铃木音乐教育法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启示
铃木音乐教育法在总结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实践,为许多的家庭及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符合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可操作性极强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注重幼儿早期发展,抓住教育的关键期。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能具备卓越的才能。因此,在铃木镇一的教育理念中,把早期教育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从现代社会来看,随着家长对教育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越发的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在幼儿期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形成一定的性格、才能之后,对未来进入学校及潜能、智力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差异。对于早期教育来说,教育者及家长也要做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刻了解,不能采用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2.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技能的学习与不断重复的练习,会使幼儿觉得音乐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之情。所以如何能够使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还是学习氛围,都应该尽量做到趣味化。家长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与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互动,不但能够拉近亲子间的关系,还能充分加入到幼儿的教育当中。家长还可以创造机会,多带幼儿参加音乐会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
3.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铃木认为,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器乐。正如在父母及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呀呀学语一样,要想让儿童更好更快地学好音乐,就要为他们创造学习音乐的环境,以培养孩子对音乐和乐器的兴趣。父母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音乐具有很大的作用。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让幼儿从基础开始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而最基础的感知就是“听”。家长可以多给幼儿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从听开始,只有听得顺了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后才能够唱得出来、弹得出来甚至最后创作出音乐来。铃木教育法不仅为培养孩子能力提供了方法,还为许多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导。对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音乐才能、深挖其潜能,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笔者认为,应通过开放性的音乐课程来实现。开放性的音乐课程指音乐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与控制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整个过程将随着教师、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与具体情况而展开。因此,音乐教育从目标、内容、过程到评价都应该是开放的。笔者认为除了解决理论认识问题外,还需要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广大幼儿教师缺乏音乐教学中实施《纲要》精神的具体策略。为此,笔者着重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与实践。下面就是根据自己学习《纲要》精神及对“音乐教育的新思考与实践策略———开放性的幼儿音乐教育”的具体认识和做法:
1开放的教育目标,让每位孩子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目标开放性表现在目标定位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强调幼儿的感受和兴趣的培养,淡化技能技巧的要求,降低了幼儿学习的紧张度和压力感,有效减轻幼儿学习的心理负担。强调幼儿享受音乐,重视幼儿自己的感知体验;强调幼儿用自己的声音、动作、选用乐器或物品的演奏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重创造性表现。突出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如:大班的新授歌曲《闪电打雷》按照《纲要》的精神,我制定了这样三条教学目标:①通过动作、声音模仿能自己发现重音“咔”出现的规律;②在扮演“雷”和“闪电”的角色以及通过动作、声音模仿的过程中体验“闪电打雷”的情趣;③能在讨论中自己发现规律、创造出记忆控制第三句“咔”的辅助方法。这样的目标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学习休止和重音等技能要求,利于各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如节奏感好的幼儿可根据节奏的变化来判断“咔”出现的规律;语言发展好的幼儿就根据重音“咔”在歌词中位置即出现在某词的前和后来判断记忆;数学好的幼儿则通过数数,数一共有几个“咔”,而重音“咔”又是在第几次出现时即可。这样就保证了全体幼儿积极地、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主地学习歌曲,在学习歌曲过程中使其能充分感受到歌曲中重音及休止带来的乐趣,同时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掌握了重音和休止的演唱技能。
2开放的教育内容,满足每位幼儿对不同音乐喜好的需要
内容开放性表现在内容选择视野大,具有丰富性。要从幼儿终身教育的视野、要从整个世界音乐宝库中选取教材,使幼儿从小就能接触到世界各类优秀音乐。如我园大班幼儿在欣赏过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并学唱过具有豫剧风格和特点的儿童歌曲《小小男子汉》后,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哼唱此歌并喜欢听看豫剧,而且能听辨出。当教师给幼儿欣赏歌曲《小青蛙捉迷藏》时,幼儿立即告诉教师,“这是一首豫剧歌”,说明幼儿已感受到豫剧的风格。而我们老师在选择此歌时并没有感受到它的这种风格。这说明幼儿从小就能领悟到各类音乐的典型元素及风格,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喜爱它并为长大后发展、创新它打下了基础。由于音乐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可选择性,使幼儿根据个体的发展水平和爱好,通过对内容的选择、占有,获得潜能的充分的发展。
3开放的活动过程,使每位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在活动中幼儿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实际发生的事件,即时生成有效的策略,推进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如在学习歌曲《闪电打雷》时,教师改变以往按照预设学习歌曲的方法及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难点的策略,而是针对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反应,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能积极吸纳幼儿的想法,及时生成新的教育内容和采取促进发展的支持策略。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自己找出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难点的策略。此歌学习的难点是“闪电”处的掌握。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有几处闪电,而是请幼儿倾听歌曲自己做出判断,并大胆用语言告诉大家:你用什么方法听出的?用什么方法记住有几个“咔”(闪电)的?幼儿想出:用手数、用心默默地记、看教师动作的次数、记住在歌词“雷”的后面等多种方法。当问到:你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在“闪电划破天空”前不唱“咔”的呢?幼儿想出,先记住用手或用嘴、用脚蹬地两下后就不唱了。因为此句是在第二下后,只要数到两下就行了。有的幼儿说,数到两下后就用手指捂着嘴或闭紧嘴巴。还有幼儿说,通过看教师的表情、体态、动作的暗示。也有幼儿说是看别人捂着嘴,用手指做“嘘”的手势。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情境的创设,使幼儿主动地解决学习难点,从而主动获得了许多解决自控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则通过与幼儿的交往,了解了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及自我反省的能力及记忆特点,获得了再组织类似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思维记忆的能力。
4开放的教学评价,让每位幼儿看到自己进步和发展
《纲要》在“艺术”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它要求评价做到: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展开讨论,多给幼儿以讲话的机会,不搞“一言堂”。允许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要进行赏识评价,充分地了解幼儿,关注每个幼儿在已有发展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及时准确地肯定和鼓励幼儿的进步,客观地反映和鉴别幼儿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帮助幼儿改进,获得进一步发展。因此,评价必须具有开放性。
评价开放性表现在评价标准的非统一性,具有激励性。在评价中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教师要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表现,教师的评价目标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不能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幼儿。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感受理解、多种处理方法、多种表现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幼儿各人的实际水平和特长进行个体化的纵向比较评价。
作者:周晓梅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城北幼儿园
一、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一)在音乐教学中注意与实际相结合幼儿对音乐的感知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音乐教师要推进当前音乐教育的改革,就要做到在实践中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打破音乐教育只在室内进行的传统,将幼儿引入到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比如,教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教师就需要将幼儿带到室外,使其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听着明快的音乐,感受歌词所描写的景象。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融入音乐中,感受到音乐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歌曲描述的不同场景和表达的不同情感,选择科学的方法,让幼儿对歌曲意义有切身的体会和理解。③
(二)在音乐教育中,鼓励幼儿自我感情的表达音乐也是可以学以致用的,它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比如,《找朋友》这首歌,它体现出幼儿寻找玩伴的心理,幼儿在唱歌的同时能够学习与人接触时的礼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带到操场上学习《找朋友》这首歌,让他们两个人一组对唱和舞蹈,相信一堂课下来,他们真的会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因材施教,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相同年龄的幼儿接受事物的能力相差不大,但也不排除个别幼儿出现学习吃力,跟不上整体进度的情况。对于幼儿,教师应当循循诱导,不能动辄批评,对于基础或接受能力差的幼儿,要重点辅导,或者教一些其他简单的音乐,避免幼儿因为自己一时学不会产生自卑心理。例如教授《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教师就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刻意要求所有幼儿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所有歌曲和舞蹈的学习④。现阶段,因为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音乐教师往往统一开展音乐教学,制定了相同的教学目标,为了教学目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选择的歌曲没有考虑幼儿的长期发展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幼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想他们之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他们各自的兴趣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四)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授课理念科技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普及,为幼儿音乐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绚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生动的动画等,无一不强烈吸引着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种特点去进行音乐教学。例如,在教授《数鸭子》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卡通视频,让幼儿真切感受到花白胡子的老爷爷、美丽的大桥以及大桥下戏水的小鸭子。通过生动的动画展示,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歌曲,这样就让幼儿在玩乐中学到了歌曲。
(五)引入教师竞争机制,鞭策教师教学创新教师行业的稳定也使教师危机意识不够,缺乏创新动力。所以,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教师教学更具有动力。当今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根本动力。对于一个学科来说也是如此,打造特色学科的关键是创新。引进教师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可以使本学校在迅猛发展中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学科优势。具体来说,依靠专业的名师团队,凭借着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本学科建设中来,加强创新,只有创新,本学科方可以得到有效建设和发展。另外,先进的音乐设备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必要保证。要充分运用较为先进的音乐设备,如,电脑、一体机、投影仪钢琴和音响等。先进的设备能使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从而保证幼儿音乐教育创新的源泉。
二、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几点关于幼儿音乐教学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法,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
作者:黄秀琴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幼儿园
一、即兴参与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具灵魂、最为核心的原则就是即兴参与原则。奥尔夫曾指出:“从音乐教学范畴来讲,教学应当以即兴参与为基础,并以应用节奏形式为支柱,而后才能进行记谱和音准的教授。”“以人为本是演奏音乐的出发点,而人对音乐最本初的表达方式就是即兴参与演奏及演唱。”“从即兴参与出发,开放、自由的音乐教学模式永远是音乐教育领域优秀的范本。”基于奥尔夫的这一思想,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将肢体和思维跟随音乐运转起来,并根据自身的理解用各种简单乐器或嗓音表达情感和思维,达到了能动的即兴参与和创造目的,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参与原则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彻底投入地说、唱、演、奏,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思维。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基于奥尔夫教学法有机综合原则的启示第一,顺应课程综合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强学科间的交流,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科间的有机综合性,致力于让处于个体身心发展初期的儿童获得综合、全面的艺术审美体验。从各类艺术形式的本源上看,音乐与语言、舞蹈、戏剧本来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
奥尔夫体系的有机综合性原则启示我们,儿童音乐教学应当将欣赏、表演、诵读、歌唱、舞蹈、演奏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综合到一起,让儿童在音乐综合教学模式中调动多方位思维,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奥尔夫这种将音乐知识同动作、语言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深儿童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增进其对音乐的情感,达到“将音乐移植到躯体中”的素质教学目的。这种艺术学科间的有机综合、情感与知识间的体验整合给单调、枯燥的中国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参考和借鉴。音乐与舞蹈、文学、美术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审美要素,音乐教师需要将这四种形式通过情感、直觉、通感等方法进行渗透、迁移,实现学科门类间的综合。从完善儿童人格的高度出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使儿童在音乐中获得更加广泛的文艺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审美素质,最终构建起健全的审美心理。第二,从儿童特质出发,选择最符合其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多元化教学素材。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针对的是全部儿童,而不是特定的、有音乐天分的儿童。因而,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尽量多元化,这既是奥尔夫教学法有机综合原则的具体要求,也是儿童天性与特点的需要。具体来讲,在教学材料和课堂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以生活与自然中常听到的声源为切入点。例如,选择杜鹃叫声下行三度作为旋律与音准学习的起点,以儿童熟悉的童谣、儿歌、地名或者花草树木的名字作为歌词学习的起点,这样儿童就能根据自己常见的事物进行音乐模仿,不但能使学生快速掌握音乐知识,更能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学习。以奥尔夫本人撰写的《儿童音乐教材》为例,这本教材融合了民歌、谚语、儿童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自然而富有综合性。
总之,将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材进行综合性编排能够更多地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儿童综合审美意识的提高。但在进行综合性音乐教材编排时,教学工作者还要注意儿童的适应性等问题,在保证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编制多艺术、多学科的综合音乐教材,努力融入社会生活、艺术和科技发展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二)基于奥尔夫教学法即兴参与原则的启示第一,以练习实践为主线,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和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主动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这种课堂模式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充当引导者,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诱发其创造兴趣,最终提高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是一门强调实践的艺术,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体系逐渐替代以乐理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的今天,音乐教学的实践性越发重要。奥尔夫用他的实践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尝试和参与是一切音乐灵感的源泉,人的切身体会是理解音乐的关键。当前,我国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尚处于转型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以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参与原则为指导,加强教学实践性,鼓励学生用朗诵实践、动作实践、演奏实践、演唱实践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例如,在唱、奏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的视听体验感受声音和乐谱的魅力,由浅入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地获取音乐知识。这种以实践为主线,培养儿童自主意识与创造力的音乐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进而产生探究音乐的学习欲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以即兴创编为手段,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中,教师一直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知识是课堂内容的重点,这种强调传授知识的功能虽然在过去的音乐教学发展中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但已不适合现今的创新型社会需求。奥尔夫教学法推崇即兴创编,注重对儿童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奥尔夫认为,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都带有以人为本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他提倡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为个体提供音乐创作空间。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下,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以合奏者或合唱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奥尔夫这种“让孩子主动去寻找音乐,主动去创造音乐”的教学模式对于当代我国儿童音乐教育十分具有借鉴意义。这里所讲的“创造”即为“即兴创编”,教师要努力提供条件,提高“即兴”在音乐教学中的比例。例如,向儿童提供一些铁块、玻璃球等常见的原始性材料,让儿童自由发挥这些材料的音色,并按照自身感觉掌控节奏;或是弹奏一段简单的钢琴曲,让儿童即兴创编歌词;又或是让学生用肢体动作、符号语言、图形图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所创编的乐句等。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创造过程辅助即兴创编,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韦斌单位: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
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当中,游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游戏本身轻松、愉快、参与性强等强大优势使其被广泛运用在各类学科幼儿教育中。在幼儿音乐教育当中也不例外,通过将音乐与游戏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完成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当中顺利完成音乐学习,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重要意义进行相关阐述。
一、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加之其心智、思想等尚未发育成熟,在理解事物的过程当中习惯使用形象化的思维,而音乐知识本身具有一定抽象性。为此,通过将游戏与音乐进行交互融合,能够有效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在通过充分调动其好奇心之下,激发出幼儿学习和探索音乐知识的兴趣。另外,活泼有趣的游戏也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以一种较为具象的方式展示出原本抽象、复杂的音乐知识。在通过带领幼儿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下,为其创设出轻松、自由的音乐学习环境,使得幼儿能够对音乐学习更感兴趣,进而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与成年人相比,在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方面幼儿表现出对周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且比较贪玩,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幼儿音乐教育当中,教师常常发现幼儿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等各种问题。而通过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将音乐与游戏相互融合的方式,使得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得以大大加强,幼儿能够通过参加游戏活动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进而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不仅如此,在音乐与游戏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拥有更加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这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深节奏韵律感受
将音乐与游戏进行有效交互,尤其是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过程当中,幼儿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和感受音乐中的节奏、韵律等,使得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得以大大加强,幼儿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直接、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与韵律,进而帮助其加深对音乐的整体认知。而教师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也能够增加同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思想情感,并对之后的音乐教育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
(四)提升音乐教育质量
无论是音乐还是游戏均属于娱乐型元素,而该类元素一旦出现便能够为人类留下深刻而持久的音响,教师通过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将音乐与游戏进行交互,其产生的交互作用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在将音乐教育目标融入在游戏当中,并以活动有趣、生动立体的游戏方式展示出平面、抽象的音乐知识,大大降低了幼儿学习音乐的难度。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渗入音乐,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的交互策略分析
(一)创设相应交互情境
在将音乐与游戏进行交互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并借助多媒体以及其他各种教具为幼儿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进而有效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帮助幼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进行《猴子爬树》的教育当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幼儿播放了一段西游记插曲《白龙马》的音乐,此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在西游记中,你觉得师徒四人中谁最厉害?”基本上幼儿都会回答孙悟空,此时教师可以由孙悟空引出小猴子,并一边播放《猴子爬树》的音乐,一边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做出几个小猴子的动作,如爬树、摘桃子等,从而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参与到《猴子爬树》的教育当中。
(二)精心设计音乐游戏
结合具体的音乐教育内容,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音乐游戏活动,使得音乐与游戏的交互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仍然以《猴子爬树》的教学为例,该音乐教学的难点就是要求幼儿能够准确听辨出旋律的上行、中段和下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分别准备了做出爬树、摘桃子、吃桃子等若干动作的猴子纸偶,当播放出《猴子爬树》的音乐之后,在音乐的上行段,教师使用爬树的猴子纸偶,帮助幼儿明确此段旋律为猴子爬树,而在转换至中段时教师则通过“猴子要摘桃子啦”等语言提示幼儿旋律的变换,此时教师手中的纸偶也换成了摘桃子的猴子;之后,教师通过“听,猴子吃桃子了”的教学语言并将手中纸偶换成吃桃子的猴子,使得幼儿能够加深对该音乐中段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当音乐进入到下行阶段后,教师又将之后换成下滑的小猴子纸偶并做出滑下树的动作,使得幼儿能够明确音乐后段中猴子应当从树上滑落。而最后,教师通过再次播放《猴子爬树》的音乐,要求幼儿扮演猴宝宝,并根据音乐的上行、中段、下行适时做出爬树、摘桃、吃桃等动作,使其能够在活泼的游戏活动当中准确听辨出旋律的上下行。
(三)注重师幼的高效互动
为了能够将幼儿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出音乐与游戏的交互作用,教师需要注重于幼儿进行高效的交流和互动,在维护好音乐游戏活动规则与秩序的基础之上,多多使用引导性和鼓励性的教学语言,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并且能够在活动当中有意识地完成音乐学习。比如,在《小猫敲门》的音乐游戏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扮演“黑猫警长”,让幼儿扮演小老鼠的方式配合完成游戏,要求幼儿做出能够表现老鼠形象特征的动作并认真观察教师做出的猫的动作;而在此之后,教师可以与幼儿相互交换身份再次进行音乐游戏活动,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还原之前其对于猫的演绎,并积极鼓励幼儿做出其他表现猫形象特征的动作,使得幼儿能够根据《小猫敲门》的旋律与歌词内容,学会表现其中相关角色的音乐形象,而在与幼儿的交流互动过程当中,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加深对该首乐曲的学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将音乐与游戏进行交互,此举能够产生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其对于音乐中节奏、韵律等感受,从而实现全面提升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交互作用。因此在日后的幼儿音乐教育当中,广大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灵活多样的音乐游戏活动,并注重于幼儿的高效互动,从而力求能够将音乐与游戏的交互作用发挥至最大。
作者:杜晨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青少年宫
摘要:社会性发展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也逐步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新课题。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需求的实现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本文就对于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社会性发展;培养
1概述
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幼儿教育的问题,在当前学前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学前教育界已经对社会性发展的需求进行了不断地研究和强调。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在幼儿自身和社会之间联系的方面,包括了生活适应、社会交往、自我发展以及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于社会性发展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引入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从社会化发展这个角度来侧重教育。下文就对于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思路进行了探析。
2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思路
2.1韵律活动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其教育活动的起点应该从人的体态活动进行出发。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体现中,韵律活动的应用可以让幼儿自身身心协调发展效果得到保证,提升幼儿的自控力。在韵律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其包括表演形式和基本形式。表演形式包括了各类舞蹈,例如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基本形式则包括了基础的动作和一些模仿动物、植物以及生活中物品的体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韵律的训练具有很大的效用。韵律训练中,不同的动作都会存在较强的律动效果,这样可以通过采取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对音乐技能与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也避免了教学活动过程过于枯燥,突破了以往机械化的教学限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对节奏、律动进行合理应用,可以适当地在听、唱、动等过程中,对于音乐技能知识进行融入。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具备较强的音乐经验,自身又活泼好动,通过合理的应用可以让幼儿自身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得到更好地激发,同时提升幼儿自身协调能力。
2.2歌唱练习
作为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歌唱出自于人体的本能,同时也是当前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是对于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主要方式。幼儿本身进入音乐领域,感受音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唱歌,很多幼儿都具有唱歌的爱好和意愿。在唱歌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幼儿自身的社会情感得到更好地培养。在唱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幼儿自身情感上产生和歌曲的共鸣,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沉浸在歌曲的情境当中,理解歌曲。例如,对于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来说,很多幼儿都看过且对这一首主题曲都十分了解,同时也都喜欢唱这首歌曲。《喜洋洋与灰太狼》中,喜洋洋的是正面的角色,他机智、勇敢、乐于助人,关键时刻可以帮助伙伴。在歌曲中对这些形象进行了解的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配合音乐,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歌唱联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对自身情感表达的需求进行认识,同时认识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在练习中形成积极、正面的情感。
2.3音乐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活动认同,同时也是让幼儿获得乐趣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音乐游戏作为对音乐教育和游戏进行融合的一种形式,其可以更好地对幼儿自身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调动。音乐游戏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知识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创造力、表现力、音乐感受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音乐游戏的形式很多,在教学中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特点进行选择应用。例如,在韵律活动和歌唱活动中,就可以应用歌舞游戏,通过设置简单的角色情节来进行应用。表演游戏则可以结合音乐的情况来推动游戏的情节发展。听辨反应游戏则侧重对声音或音乐的听辨结果进行快速的反应。音乐游戏活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情节进行了针对性设置和调整,同时依据音乐的特点和内容,设置不同的动作和节奏,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一些以往学习中很难体验的社会性规则,同时对于社会性规则进行理解。合理地对音乐游戏活动进行应用,也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对自我进行认知。
2.4打击乐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一些不太复杂的打击乐器,其往往也会引发学生的使用兴趣,同时也便于幼儿进行学习理解。通过对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和应用,可以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演奏兴趣,同时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也可以学会如何与其他人进行配合和协调。在演奏中,幼儿也可以提升逆神的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一般来说大鼓、串铃、三角铁、木鱼、双响筒、沙球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打击乐器,在学前阶段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乐器具有简单的操作要求,同时也可以和自然中的声音进行模仿,对于幼儿来说这种声音既不陌生,同时也富有乐趣。现阶段,在进行打击乐器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安排演奏与歌舞、游戏等活动进行融合的方式。这种复合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可以让幼儿的演奏更加有趣,同时也可以更加多变和随意地进行调整,幼儿之间的互助能力、合作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和发展。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活动来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其也具备重要的操作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前学前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于音乐教育活动进行重视,同时更好地引入社会性发展的理念。只有充分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具备更加可行的实践思路,社会性发展需求才能得到更好地实现,同时让当前学前教育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郑燕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幼教中心十一园
摘要:音乐是幼儿园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能有效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促进幼儿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认识和接触音乐的途径越来越多,但音乐教学活动却没有生气,在如今音乐教学不再是简单机械被认为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创设一种快乐、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是每个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快乐
1概述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与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词汇,喜欢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能直接影响儿童的感情,能帮助孩子认识周围世界有着特殊的作用。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他们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并能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体验音乐、追寻音乐,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我们应该让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充满快乐与活力,帮助所有的孩子,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使他们能够成为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
2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提问有暗示性与盲目性
在孩子眼中,音乐老师是孩子们的天使,教师要散发无穷的魅力。因为教师的语言在教学中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经常会出现看起来热闹,却带有明显的暗示性,问题过于简单。教师一连串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想引起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但这种盲目的引导下学习,真的会有兴趣吗?
2.2思维被教师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是活动的主角而不是听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通常在歌曲教授或欣赏前,教师对设置的一些问题会有一些标准答案,这样一来,课堂上幼儿只会呆板的被教师牵着走,扼杀了他们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整个课堂也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3快乐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表现
3.1教师快乐的教
教师要保持一个快乐、健康、微笑的教态,要使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呈现一种快乐活泼的气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怎样去教,这是每位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快乐的教学对幼儿求知、个性发展、性格培养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用心去体会、享受教学,把享受教学的过程当作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在幼儿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幼儿体会一种学习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2幼儿快乐的学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幼儿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要想给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充分提高幼儿学习的愉悦性,从兴趣入手是最好的办法。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各种兴趣爱好,以及幼儿对音乐知识的不同需求,适时灵活的改进教学方法,上课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潜移默化的向教学主题延伸,把幼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教学效果突出。
4实施快乐音乐教学的对策
4.1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
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强调的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的调动起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幼儿就会自愿的去学习,并乐于请教,快乐的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4.2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1)故事导入,快乐联想音乐导语,俗称“开场白”,它是引入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段好的导语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产生直接的学习动力,使幼儿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律动表演,快乐体验音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是幼儿的特点之一。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每学一首歌曲,都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表演,这样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形象易懂、更能启发幼儿不由自主的投入到表演活动中去寻找快乐,并在快乐中掌握知识。(3)趣味游戏,快乐感受音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段落的的学习结束后,让幼儿们放松一下,做一些富有情趣的小游戏,不仅感染力强,而且能成为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加上一些游戏比赛的形式,更能满足幼儿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竞争心理。用游戏的方式请幼儿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幼儿们不仅热情高涨,而且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可谓一举两得。
5结论
音乐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表达音乐的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幼儿就会不断地感悟和探索。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快乐情绪,当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问题,就会由衷地产生成功感树立起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与别人的合作学习中分享的快乐,在感悟学习中去追求快乐。因此,我们要让幼儿更多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在学习实践中摸索探究的快乐,从而受到鼓舞激励,达到感悟学习、自主学习、自主追求快乐的目标。
作者:陈彤彤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摘 要: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美的教育。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途径,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调动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有机渗透,我们要充分挖掘,潜移默化地运用于教学中,促进儿童德,智、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获得身心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音乐活动 幼儿 渗透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音乐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它将各学科的内容有机的联系,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活动中,应充分挖掘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机互渗,以便能更好地开拓儿童的文化眼界和审美心胸,使儿童能够比较积极地应对现今更为开放的文化环境。
1 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贯通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来感受所要欣赏的乐曲的旋律,以及乐曲对人们所引起的情感体验。在儿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儿童理解水平和欣赏能力较低,仅靠音乐本身的感染力,还不能使儿童完全主动地理解作品,于是我们可以发掘欣赏活动和其他学科间的贯通性,让儿童达到理想的欣赏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的陶冶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从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音乐活动《让座》,是首以小朋友为主人公的叙事歌曲,选择的环境是生活中常见的“乘客实在多”的公共汽车上。儿童欣赏到这首歌曲,体会到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共同心声,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亲身体验,激励了儿童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艺术效果。
(2)色彩画面的表现
音乐、美术同是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美术的作用,对实施美育有很大的帮助。有些东西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但绚丽的色彩、缤纷的画面却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平时教学中,一方面结合书中的插图帮助教学,另一方面不断渗透颜色在音乐中的作用,如以红色为代表的颜色表示热烈、欢快,以蓝色为代表的颜色表示抒情、优美等。那在欣赏乐曲时,我则会让儿童根据自己对旋律的理解,用五彩缤纷的画面表现出来。画面各异,创造了美的境界,又锻炼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2 歌唱活动中的结合
教师在组织进行歌唱活动时,常常也渗透了其他学科,尤其是语言活动。因为理解把握好一首歌曲的感情,是唱好一首歌的关键。因此与其他学科结合,能让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掌握上有促进、催进的作用。
(1)感情迁移
有些歌曲的感情儿童不能很快地领悟,这时,我们可以将诗歌进行感情迁移,帮助掌握。如在教学歌曲《我的妈妈是中国》时,让幼儿回忆原先学过的诗歌《我最爱祖国》、《我们的祖国真大》等等,之后,我及时让他们感情迁移,朗诵《我的妈妈是中国》,最后进行演唱,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有感情地演唱了歌曲,又复习了诗歌。
(2)文字内容迁移
除了运用感情迁移,还能让幼儿进行文字内容的迁移。《小熊请客》这首歌有三段歌词,第一段是“喵喵喵,真呀真快乐,今天过节小熊请客。我们到它家里去,又吃又玩又唱歌。喵喵喵,喵喵喵,真呀真快乐。”另两段歌词除了动物及其叫声变换外,其余部分均不变。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完这首歌之后,我让幼儿自己创编几段歌词,唱出其他小动物的快乐心情。这种迁移,加深了幼儿对动物拟声词的熟悉程度,又增强了幼儿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培养了幼儿创造思维的多向性。
3 韵律活动中的综合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动”是他们最乐意最有趣的事。如果音乐课上不仅仅有声音的流动而无身姿的配合那是不够的,也是儿童不希望的。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儿童“动”起来。所以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儿童听到优美的旋律,就会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欢。
儿童熟悉了乐曲的内容,尝试角色扮演或创编动作。儿童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出令人想不到的动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音乐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渗透,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整体功能,使儿童在趣、能、德、情上得到了无限地发展。同时在其他学科自身的教学中也渗透了音乐活动,常常运用音乐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
(1)英语教学中也很大程度运用歌曲来教学,提高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
唱歌是儿童最喜欢并且易于接受的活动之一。英文歌曲所具有的异域特色则更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为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除了通过教儿童一些现成的英文歌曲来帮助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外,还可反过来将各类短语及单词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利用优美的旋律帮助儿童更好的记忆。儿童通过这些美妙的音符完成了各种英语教学任务。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音乐所发挥的作用,能更好的促进儿童的英语学习。
(2)美术与音乐本身就有相通点,同为艺术一门。
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常借助音乐中的音像资料来教学。如欣赏戏剧脸谱,播放几段京剧中典型的选段〈包公〉〈关羽〉〈曹操〉等,更直观形象地使幼儿理解不同脸谱的特点和含义,也进而增加了有关戏剧的知识。
(3)课件的制作中不乏有音乐的加入,更形象化,更丰富化,更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手段显示了它的无穷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加入音乐的元素能更加优化教学,更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艺术的、教育的、科学的价值。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教育中渗透、整合、贯通其他学科来教育儿童,能陶冶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摘 要: 唱歌,需要幼儿用自己的嗓音唱,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涉及许多有关歌唱艺术特点和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探讨。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育 儿童歌曲 演唱方法
人的歌唱发声器官分四个部分: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和吐字器官。呼吸器官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呼吸器官呼出的空气冲击振动声带而发声。呼吸器官包括肺、气管、胸廓、横膈等,振动器官包括喉部、声带。声带受到呼出空气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这声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器官,由共鸣器官把声音加以扩大和美化,同时,歌声经过吐字器官唇、舌、齿、喉的加工,才能形成带有语言的音乐――唱歌。人的发声生理的全过程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歌声的产生是各个器官联合协调运动的结果。
在幼儿园唱歌活动中,需要教给幼儿必要的唱歌技能技巧,使他们有能力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但是在技能技巧的训练和要求上,既要符合唱歌发声训练的一般原理,又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防止机械、枯燥的训练。
一、培养唱歌的音准
音准是唱歌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歌曲的旋律是由具有一定音高的乐音构成的,音不准,唱出的歌曲就会面目全非。音准是幼童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唱歌技能,它与幼儿的听觉感受性和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老师的正确培养下,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逐渐增强,发声器官逐渐地协调起来,唱歌音不准的情况逐渐减少。
在唱歌教学中,老师的演唱和琴声是幼儿获得听觉印象的来源,是幼儿学唱歌的依据。要培养幼儿唱歌的音准,首先要让他们获得音调准确的音乐印象,同时还要发展幼儿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从听和唱两方面互相配合以培养幼儿唱歌的音准。幼儿不仅要会倾听老师的歌声和琴声,还要学会在集体唱歌中边唱边倾听周围小朋友的歌声。这样无论对培养幼儿个人的音准,还是对培养集体唱歌声音的谐调、融合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唱歌的呼吸技能
呼吸是唱歌的首要动力,是重要的唱歌技能技巧。日常呼吸是一种反射活动,无论睡着醒着的正常人都在自然地呼吸,无论工作多忙,没有人忘记呼吸。而在唱歌时,呼吸则是一种技巧性活动,歌声的强弱、快慢、高低,声音的连贯、跳动等变化都要靠呼吸调节、支持、推动发声器官发声。
对幼儿歌唱的呼吸技能大致有以下要求:
1.按歌曲的句逗换气
学习自觉地按歌曲的句逗换气,不因换气而切断了词意。幼儿一般不懂得应当在哪里换气,对此老师可以利用分句教唱时的分句换气,带动及提示儿童学习按句逗换气。
2.歌唱的吸气
歌唱的吸气要随歌曲速度而选择吸气的快慢。中速、慢速的歌曲要吸气平稳而深入,快速的歌曲则要吸气快而多,吸气时不要耸肩,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
3.歌唱的呼气
歌唱的呼气在呼吸技能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控制气息、节约呼气,随着表达歌曲不同情绪的需要而调节、支持、控制呼气,做到按句逗换气。由于幼儿的肺活量小,呼吸短浅,控制气息的能力较差,因此在唱较长音时,特别是唱那些上行的较长较高音时,往往因控制气息的能力差,不会用气息支持声音而走调,或把较长的音符唱不够拍。
三、培养唱歌的发声方法
幼儿先学说话后学唱歌,说话的发声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唱歌发声是说话发声的升华。幼儿开始学唱歌基本上是用说话的发声方法学唱。3岁儿童开始学唱歌时,常常是有唱有说,唱中带说。唱歌发声是以延长语音中的韵母为基础,唱好韵母,对唱好歌曲有重要的作用。教幼儿唱歌的发声有个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幼儿喉部放松自然地发声,防止喉部紧张用力地大声喊唱。根据幼儿的音域,他们的唱歌发声分为低、中、高三个音区,中音区的发声接近说话的发声,是最容易发声的部分。幼儿的胸部不发达,唱低音时不会用胸腔共鸣,幼儿的音域窄,低音与中音的差别不大,发声方法基本相同,中音是唱歌发声练习的基础,应当从练习中音部分开始练习喉部放松的发声方法,产生口、咽腔共鸣,使声音圆润明亮。在练好中音的基础上逐渐向高音推进,练习头腔共鸣把高音唱得清脆明亮。
教幼儿唱歌发声,不能给他们讲唱歌发声共鸣的部位,只能选择那些能够获得口腔、咽腔、头腔共鸣的发声练习曲或歌曲,借助唱歌吐字的口型变化,以及幼儿对歌词内容的情绪体验,在老师的示范带动下进行练习。
四、培养歌唱吐字清楚
唱歌和说话一样,都需要吐字清楚,这样才能表达演唱者的内心情感。但是,唱歌的吐字清楚比说话要困难一些,因为唱歌的吐字受到歌曲旋律音高、节奏的制约,唱出的字音有一定的高低长短。歌唱吐字清楚与否,不仅关系到歌唱的表情达意,还与歌唱声音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唱歌的口型随咬字吐词的需要变换姿势、动作,口型牵动着口腔、咽腔等可以变共鸣腔,直接影响歌唱声音的质量。譬如口、咽腔体积扩大,声音就变得宽广洪亮,体积缩小会使声音变弱。口型运用得恰当,或者起到扩大音量美化音色的作用,或者使声音变得弱而轻柔。婴幼儿学唱歌练习吐字、发音,常采用听老师的范唱,看老师的口型这样一种听和看相结合的方法。
歌唱的吐字与旋律是同时发声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吐字与呼吸是紧密相连的。譬如在唱节奏鲜明雄壮有力地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时,要用硬冲击的呼气冲击紧闭着的声带,采用硬吐音的吐字方法获得节奏性强的坚定有力的歌声。在唱轻柔优美的摇篮曲时,要用软冲击的呼气冲击闭合得不太紧的声带,用软吐音的吐字方法获得柔和而亲切的歌声。歌唱的艺术表现力是由呼吸、振动、共鸣、吐字等发声器官互相配合协同动作表现的。
五、了解幼儿唱歌的音域
音域,是指一个人唱歌时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一个范围。儿童的音域比成年人的音域窄,同龄儿童也有不同的差异。幼儿集体唱歌时,一般按照多数人的音域选歌、定调。
老师可以在音乐课上有计划地根据班上多数人能达到的音域移调进行歌唱发声练习,主要培养幼儿歌唱时喉部自然、放松,高音不喊,练习唱连音、断音及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等有表情唱歌的基本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老师的正确培养下,儿童的音域会有不同程度的扩展,且扩展的方向不同,有的向高音方向扩展,有的向低音方向扩展,还有不少是向高低两方面扩展。
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集体唱歌时一般是按照大多数儿童的音域来确定教材的音域和定调。在个别儿童唱歌时,最好是按照歌唱者的音域和声音定调,使幼儿在个别演唱时音域、定调适当,能够自然舒畅地表达感情。唱歌时音域、定调不适当,不仅有损于歌唱的艺术表现力,还容易使幼儿唱不准调,甚至使嗓音因受压抑或紧张疲劳而受损伤。
六、注意幼儿唱歌的音色,保护幼儿的嗓音
一个人的歌声动听不动听,歌唱的音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形成音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发声器官的生理条件和发声方法有关。幼儿唱歌虽然都是童声,但音色有差异,有的清脆明亮,有的轻细柔和,有的声音尖窄,有的发出气声,有的声音沙哑。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歌唱优美动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护幼儿的嗓音,使之健康地发育成长。
嗓音沙哑是发声器官受到损伤的一种表现,它不仅给幼儿唱歌、说话带来困难,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不良影响,在幼儿时期应当把保护嗓音作为幼儿保健的一项内容重视。
总的来说,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要做到“培养幼儿有表情地唱歌”,一般说来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内容情感有发自内心的情绪体验和感受;二是培养幼儿有用以表达内心感受的唱歌技能技巧。两者在实现唱歌教学目的的任务中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共同做到用歌声表达内心情感,使歌唱“声情并茂”。
唱歌艺术使用的“乐器”是嗓音,在保护幼儿嗓音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唱歌的技能技巧,是完成幼儿园唱歌教学任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结语
音乐使孩子快乐,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发展孩子的智力,增长孩子的知识。孩子在学习唱歌、听音乐和在音乐的伴随下做动作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努力记住音乐的曲调,头脑由此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在这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和音乐记忆力,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幼儿音乐作品中有丰富的内容,如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的等。这些内容通过音乐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够发展他们的智力才能,这就是音乐教育的独特功能。本文从多个方面重点分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旨在让幼儿音乐教师更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结合的必要性和音乐与游戏结合的策略,以及幼儿音乐教育寓教于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细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音乐 游戏 结合
信息和网络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成长。正确实施美育,对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与音乐活动的结合是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结合的必要性
幼儿阶段是人生奠基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玩乐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认知、探索世界的方式,将音乐学习与幼儿的游戏活动融为一体,能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审美意识与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幼儿音乐教育方式,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年龄小,有意控制力差,音乐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适合的手段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凡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注意力就会集中,出现探索尝试的欲望。这就要求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避免长时间让幼儿学习过于单一或较为抽象的音乐知识。幼儿学生可塑性很强,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幼儿学习兴趣或需求的转移,幼儿会逐渐失去对音乐活动的期盼,还会限制幼儿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对于3-6岁间的幼儿音乐教学中,要紧抓幼儿学生的爱玩的天性,以幼儿的需要为基础,以“新”“奇”“异”来诱发幼儿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喜爱,实现游戏与音乐教学的结合。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到具体的、可理解的内容,从而培养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并学习到音乐知识,对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与成年人具有很大不同,他们自制力弱、好奇又好动,而且天生贪玩。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利梭说过幼儿的心智是“有吸收性的心智”,“儿童有一颗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灵。”由于游戏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实现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吸引幼儿自觉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此外,幼儿期阶段是人萌发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可以为他们拓展一个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同时可依靠游戏的趣味性来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端正幼儿的学习态度
对于刚刚具有一定思想意识的幼儿来说,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幼儿对身边的事情总是充满着疑问,这正是他们追求知识的重要表现。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幼儿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来激发幼儿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热情,使幼儿能够在音乐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实现寓教于游戏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端正幼儿的学习态度,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结合的策略
音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细胞和感官发育,而且还有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中要抓住幼儿的心理行为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而游戏与音乐的结合则是一条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实现游戏与音乐的结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旋律要易于记忆
音乐游戏需要在特定的音乐伴奏下进行,但由于幼儿缺乏较强的音乐理解能力,在音乐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儿往往只对游戏产生兴趣,忽视了音乐部分。音乐游戏完成之后,幼儿难以掌握应学的音乐知识。因此,为了有效完成音乐游戏,要选择那些易于幼儿记忆的歌谣,例如音乐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歌词中写到“一根手指头呀,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两根手指头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歌词重复易记,具有明确的指令性语言,幼儿可以在音乐伴奏下根据歌词来做动作,从而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并掌握了音乐歌词和动作要领,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结合首先要做好音乐的选择,确保音乐旋律优美,歌词简单,这样幼儿学生读起来才回更加顺口,便于幼儿记忆,教师只需稍微引导,音乐游戏便可顺利完成。
(二)精心设计游戏形式
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烈的好奇心,但是幼儿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转移,游戏是吸引幼儿学习的重要教学方式,只有不断增强游戏的新颖度和趣味性,才能实现对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持续激发。因此,音乐教师要紧抓幼儿的心理行为特点,同时结合各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形式和内容,确保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娱乐性,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幼儿园中班歌唱游戏活动《风》,用用力吹风的方式使PPT中的苹果由青变红,使孩子们兴趣度极大的提升。此外,音乐游戏的设计要以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游戏要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音乐基本技能等,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促进音乐故事情景化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他们难以准确理解音乐游戏中所蕴含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为切实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强化幼儿与音乐的沟通,将音乐游戏进行故事情景化设计是一个有效举措。教师可以以音乐内容为依据,设计出一个具有故事性的角色扮演游戏,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角色去表演,充分彰显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同时幼儿在故事情节中也深刻学习到了音乐的知识。比如在进行《摇啊摇》音乐教学中,故事可设计为妈妈和娃娃两个角色,在音乐伴奏下,由一个幼儿戴着头巾扮演“妈妈”,另一个幼儿吃着奶瓶扮演“娃娃”,模拟妈妈抱娃娃的情景。在音乐游戏进行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带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充分体现出妈妈对娃娃的爱。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实时的点拨,及时的向幼儿讲解音乐知识点,使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既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也能学习到自身能力范围内的音乐知识,最终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延伸音乐节奏性
音乐游戏只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形象生动的培养起幼儿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但是无法真正实现幼儿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掌握。因此,幼儿音乐教育需要在音乐游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通过表演、模仿、乐器打击等游戏来增强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性,以此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易于理解的图案来创设音乐区域图谱,使幼儿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其次,充分发挥出音乐玩具的作用,练习幼儿对声音的辨别能力,通过铃鼓、三角铁、钹、双响筒、圆弧响板、蛙鸣筒、沙球、卡祖笛等发声器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选择正确的音乐器材;最后,在音乐旋律下让幼儿自主选打击乐器进行有节奏的击打,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最终实现音乐游戏的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音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细胞和感官发育,还有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为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必须加强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寓教于游戏之中,从而培养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摘要]:铃木教学法在许多国家都得到广泛推广及运用,对铃木教育法进行相关论述,通过对铃木教育法的深入探讨,引发了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为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铃木教育法 幼儿音乐教育 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于用音乐来开发儿童的智力,音乐教育不仅能从音乐素养上给予幼儿所需的艺术才能,还能使幼儿开发大脑,促进智力发展。所以许多家长大力投资于幼儿的音乐教育事业,买音乐器材、请音乐教师、寻求短时有效地音乐教育方法。20世纪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创办的“铃木教育法”,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小提琴教育法,“莫扎特教育风暴”等曾经风靡全世界,其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意义。
一、铃木音乐教育法
铃木音乐教育法发明者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他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17岁铃木镇一开始学习小提琴,上世纪20年代初,留学德国,跟随克林葛学习小提琴。后回到日本与兄弟组弦乐四重奏到处演奏,并且从事小提琴教学,创办了音乐学院,集中致力于对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探索和钻研。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他总结出一套培养少年儿童乐器演奏才能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被称作“铃木音乐才能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并掀起了广泛的影响。
1.锦绣人生,靠才能――才能的培养。“每个孩子都具有将所谓的口头语言学得流利而漂亮的才能。”铃木镇一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儿童是有望能够发展出那种在语言中体现出的超乎寻常的才能的。教育者通过对幼儿的教育,使其才能都可以达到语言发展这一水准,那么也就可以为以后的人生创建良好的基础。而音乐也是展现人才能的一个方面。
如果幼儿可以将语言学的那么好,那么只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在各个方面,儿童就能很好的发展其才能,从而成功。铃木将这一想法运用在音乐教学上,特别是小提琴的授课中,从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到小提琴的技能的掌握,其道理都是相同的,这也是铃木才能教育的主要思想。
2.教育从现在开始。铃木主张儿童的教育越早开始越好。童年过多的智力发展并不会造成身体上的虚弱或影响大脑的发展。有些人的观点认为,过早的进行教育会有碍于大脑的发展,但通过铃木在教育实践中的观察发现,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两兄弟,一个从小就不断地思考问题,而另一个则沉溺于关爱之中,无心关注和思考周围的世界。从小不断关注问题、思考问题的孩子大脑尽早的得到了训练,而另一个则未受到训练。由此也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是同一父母所养的同胞兄弟,如果他们的大脑在早期教育中接受了不同的训练程度,那么他们今后的人生也会截然不同,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早开始训练孩子的大脑。
3.母语式的教学。铃木认为,语言学习是一般认知的反映,可以用于解释其他领域认知掌握的原则,即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因为语言学习体现了学习行为的一般特征。最终,铃木将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迁移到学习音乐上来。对于学习母语来说,孩子的一般经验是由“听”到“说”,再到“读写”。基于这一规律,铃木也将学习音乐的过程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因为音乐学习是一种声波传递,所以在学习中,要首先对音乐进行感知,通过反复的聆听之后才能进入演奏阶段。
二、铃木音乐教育法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启示
铃木音乐教育法在总结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实践,为许多的家庭及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符合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可操作性极强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注重幼儿早期发展,抓住教育的关键期。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能具备卓越的才能。因此,在铃木镇一的教育理念中,把早期教育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从现代社会来看,随着家长对教育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越发的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在幼儿期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形成一定的性格、才能之后,对未来进入学校及潜能、智力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差异。对于早期教育来说,教育者及家长也要做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刻了解,不能采用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2.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技能的学习与不断重复的练习,会使幼儿觉得音乐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之情。所以如何能够使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就尤为重要。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还是学习氛围,都应该尽量做到趣味化。家长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与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互动,不但能够拉近亲子间的关系,还能充分加入到幼儿的教育当中。家长还可以创造机会,多带幼儿参加音乐会等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
3.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铃木认为,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器乐。正如在父母及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呀呀学语一样,要想让儿童更好更快地学好音乐,就要为他们创造学习音乐的环境,以培养孩子对音乐和乐器的兴趣。父母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音乐具有很大的作用。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让幼儿从基础开始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而最基础的感知就是“听”。家长可以多给幼儿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从听开始,只有听得顺了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后才能够唱得出来、弹得出来甚至最后创作出音乐来。
铃木教育法不仅为培养孩子能力提供了方法,还为许多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导。对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音乐才能、深挖其潜能,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模式涉及如何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的学习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如何使当代教育观念融入音乐教育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下面通过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幼儿音乐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幼儿对音乐的听、想、拍、唱、这四个方面的领会和掌握。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1.如何教孩子学会"听"
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比较困难的研究课题。 我们知道,一些成人已经有了较多的唱歌、跳舞或奏乐的经验,在上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感知、欣赏音乐的能力,因此有可能进行仅仅只有听觉参与的音乐欣赏活动。而幼儿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见的音乐操作活动来感知、欣赏音乐,特别是跟随音乐做动作的方式,更是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
另外,教师也不能只把教学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同时应把它当作一件乐事来细细品味、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也只有真情实感的付出,才可能得到真情实感的回报。 在音乐欣赏课上,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害怕"镇"不住幼儿,总是摆出一副严肃的或平淡冷静的表情。也有一些教师,希望在教学中更显魅力,可惯于像演员那样拿腔拿调地讲解和示范。这些过"冷"或过"热"的做法,都不利于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2.如何教孩子学会"想"
孩子最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鲁迅先生在《看图识字》一文中就曾热情地赞美儿童的幻想。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还要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
首先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音乐教材,把它合理地组织在一起,然后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抓住作品的构思,反复地思考和体味,并努力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因为生活里本来是一般现象,只有透过童心的折光,才能发现美丽的幻想世界――童心中的"海市蜃楼"。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最巧妙、最有趣味,最能夸张典型事物的话语,把孩子带入童话般梦幻天地。当孩子进入幻想中,就会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我们千万不要指责这是"想入非非",更不要厌烦训斥,而要因势利导帮他们把幻想之火,炽热的燃烧起来。只要我们对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倍加爱护,就能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幻想能力。
3.如何教孩子学会"拍"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就是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 ,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节奏。
我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感知节奏,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 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 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 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对 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是孩子们用耳朵来听的音乐,用身体来表现的音乐。
4.如何教孩子学会"唱"
在唱歌方面以五声音调歌曲为培养幼儿准确歌唱的起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声带发育尚未完善,不容易唱准半音,只有稳定、准确地掌握了五声音调,才能更好地发展准确歌唱七声音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五声音阶音乐 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幼儿熟悉、积累自己的音乐母语,对学习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发展民族音乐思维 都具有深远意义。当然,在律动、音乐欣赏中也应广泛接触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儿童音乐作品,以开阔艺术视野。 语言、歌谣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和儿童歌曲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幼儿歌唱有一定局限性,而朗读则可以 在难度、长度上超出歌唱的局限,可以在节奏感、多声部配合、音乐要素、结构的理解等方面促进音乐能力的 发展。多声部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教学中应重视和开发的领域。可以通过律动、声势等多声部的节奏活动,卡农(轮唱)形式的多声部朗读,配合固定节奏型的歌唱、卡农形式的二声部歌唱、打击乐器的合奏表演等,发展幼儿的多声部能力。
通过教学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在我所任的大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唱歌方面能听辨出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的的曲调,唱准半音和和声,自编儿歌并谱曲。节奏方面能打出四分、八分、十六分、切分音符的不同组合。能用图画、表演等形式表示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能自编故事,根据故事内容,选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边叙边即兴演奏。顺有活动后,幼儿们选用大鼓的"咚咚咚咚"声表现旅游车,用钢片琴慢慢地刮奏表现萧何流水,用水叫子表现小鸟,用铃鼓的颤动声表现和暖的春风吹拂着柳枝,在本班小指挥的即兴指挥下,将春游活动用打击乐器和歌声再现出来。
总之,加强对音乐教育的研究,构建有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谐发展,对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启蒙教育,都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