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2 06:02: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工程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更多的是关注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政府为了有效地加快城市建设,要对园林绿化的进程进行有效掌控和管理,更好地保护城市的环境。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园林绿化,因此,园林绿化的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对园林绿化工程进
行严格的监管,为市民提供一个绿色、环保、生态的优美环境。
1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科技人员没有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技术准则和规范,使得某些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2)管理与运行机制上存在很大问题,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园林发展需要,其直接后果就是与生产部门和应用部门形成一条龙渠道。
1.2 对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认知度不够 对于一个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企业,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好园林绿化工程,确保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当前,我们很多从事园林绿化的企业,对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认知度不够,缺乏程序化、技术化的管理手段,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质量[1]。
1.3 绿化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个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企业是否能做好绿化工程管理工作,还要看这个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否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园林绿化企业的管理机制都不够完善,很多时候会导致园林绿化施工的管理出现问题,例如盲目性、随意性的施工问题,甚至会违反质量管理的客观规律,造成工程质量大幅度下降。
2 提高绿化工程管理的措施
2.1 增强工程管理意识,构建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一个好的园林绿化企业,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得工作充分细化,进而增强管理人员工程质量管理的良好意识,进而保障工程有效并稳定推进,使得管理目标顺利达到[2]。从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着手,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做到垂直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执行企业的管理任务,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2 加强园林绿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园林绿化的建设很复杂,涉及很多的内容,这就需要是有专业的人员来保证园林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园林绿化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的提升其管理水平。园林绿化企业要牢固确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加强园林绿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2.3 切实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规划管理 绿地对于城市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合理开发和使用绿地,在进行建设前必须经过合理规划,将绿化的发展建设纳入到城市的整体建设当中。要严格控制已有规划的绿地或绿化园林。最后在工程验收和后期养护的过程中都需要相关部门予以支持,严格按照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标准进行管理[3]。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园林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园林绿化工程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在提高重视度、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增强工程管理意识,构建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等方面多做工作,这就使得行业内外必须共同努力,为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只有针对园林绿化问题积极做出改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园林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到蓬勃发展的阶段。提高园林工程建设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全民族园林工程建设知识,已成为中华民族奔向小康社会的必然。而园林工程建设又是集建筑学、植物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这就对园林工程建设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
是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园林工程是一种独特的工程建设,它不仅要满足一般建设工程的使用功能要求,还要满足美化环境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塑造出与建筑融为一休的园林景观工程,从而满足人们对实用性、美观性、观赏性的需求。下面就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进行探讨分析。
2 园林绿化工程独有的特点
2.1 部分实施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
园林绿化工程的部分实施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色彩植物、花卉,树木草皮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它是源于林业与其他各种植业的特殊行业。
2.2 需要进行长期养护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 ,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长势,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这就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料投入。
2.3 追求工程的艺术美
如果说,任何建筑都讲究美观的话,那么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方面则更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格外美的感受。而这一点在某些设计部位可能难以达到,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
2.4 工程量分散
除大的公园建设项目外,一般来说,园林绿化工程均作为建筑配套附属工程出现,其规模较小而且工程量分散不便于监督管理。处于这样的情况,有两种现象较为普遍。一是少数人认为园林绿化工程不会出大乱子,大不了死几棵树,把投资控制到不合理的程度,主张谁的标准低谁中标,给工程质量管理留下了严重隐患,更使监理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二是工程量小而分散、战线长,往往使工程监理顾此失彼,容易使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单位乘虚而入,钻空子,做手脚,极难控制工程质量。上述现象对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从目前看是必须面对的一种挑战。
3提高管理水平对策
3.1 遵循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城市不同的特点,制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化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系统,作为指导城市的各项绿化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应考虑以下因素: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同的城市对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园林绿化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城市性质、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如:北方城市应多考虑防风带的建设,南方的城市要以遮阳降温为主等。
(2)综合考虑,全面安排。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绿地的基础上搞好城市的普遍绿化,要与工业布局、居住区详细规划、公共建筑分布、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
(3)均衡分布,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不同的绿化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时,应注意将公共绿地均匀分布,做到点、面相结合,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使各类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最大功效。
(4)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城市在园林绿化规划布局方面都很强调形成理想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并且有的城市建立了三级绿化系统,即市内小型绿化系统、市内环绿化网、市外环绿化网。将城市三级绿化系统与城市规划的远景目标相结合,城市规划应给城市园林绿化留下充足的空间和发展余地,从而减少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漏洞,不影响城市的总体发展。
3.2 运用科学园林绿化管理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目标性、主观性和非程序化等特点。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有先进合理的方法。在目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当中,德尔菲法和多阶段决策方法是最为常用的两种园林绿化管理方法。
(1)德尔菲法是在专家会议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背对背式的专家咨询法。这种方法克服了专家会议法的许多弊病。比如,由于崇拜权威而导致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不能得到很好地发表和采纳;还有,出于某些到会专家的自尊心原因,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的专制行为。最近几年,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中,许多园林工作者把德尔菲法引入到现实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较好的效果。 (2)多阶段决策法。它也叫动态规划方法,是由美国数学家贝尔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用以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方法。所谓多阶段决策问题是指一个决策问题包含若干个阶段或子过程,决策者需在每一个阶段做出选择,以使整个决策过程最优的一类决策问题。多阶段决策法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它的应用能够使园林绿化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得以合理的解决。
3.3 规范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既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引导城市园林绿化的政府行为,还是一种鼓励公民参与的社会运动。它的制定一方面要具有综合性、权威性、前瞻性、阶段性、区域等特征。另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区域规划;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来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系统要充分反映城 市园林绿化发展和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符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要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基石。
3.4 转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点是梳理关系,管理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从而构筑起上级政府管理的,下级政府不管,条管的,块不管,但以块为主的格局。同时,对块与块、块与条边界模糊的领域建立一种磋商和协调机制。
4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技术陛、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既要掌握工程原理,又要具备现场施工实际经验、专业技术、现场管理、并不断反思回顾总结经验进行二次创作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很好地把园林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参号眭,休闲娱乐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美观、舒适、自然和谐、经济实用的优秀园林作品。
【摘要】维修工程管理是确保高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新时期,要在正确认识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工作难点的基础上,探索维修工程管理有效途径,提高维修工程质量,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校;维修工程;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多,后勤各种配套、维修与改造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度增长。加之,近一时期以来,原材料等物资价格上涨迅猛,维修工程资金的投入量比过去增加较大,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高校的维修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教学、科研顺利进行, 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提高与加强维修工程工作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管理好维修工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7页)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
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四)加大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工程审计是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的重要环节,审计既可监督施工单位,又可监督建设单位,在维修工程管理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要把重点放在结算审计工作上,工程竣工后,严格细致地计算监督工程量、套价、取费等,是否按合同执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工程价款控制在最低标准,从而达到控制维修工程资金投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1将创新理念应用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当中
创新理念不是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针对实际情况以及应用现状对其进行优化。通过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使其具有创新性、适用性,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1.1.1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化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电力工程管理常用的总承包模式存在的问题,其首先要对总承包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通过优化理论以及创新理念对其进行改进,以此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保障投资主体的经济利益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1.2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优化内容分析
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最早出现的承包工程管理模式,其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为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电力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通过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商和建立单位共同完成电力工程的建设任务。通过总承包施工管理模式使施工承包方承担工程电力工程施工责任,并接受建立工程师的监督、管理。通过这样的模式使施工过程的各项责任、职责明确,以促进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但是随着电力工程施工市场的逐渐完善,这种传统的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胜任现代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其一方面由于监理单位对项目介入深度不够,造成其仅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缺乏对电力工程决策、设计阶段的涉及,影响了工程投资的决策与控制。因此,现代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必须对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此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电力工程管理总承包模式的分析,现代电力工程企业应参照其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创新性,对总承包模式进行优化,促进创新理念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的应用。首先,投资主体应强化对监理公司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宏观控制职能,以监理公司的专业性降低工程项目投资主体造成的决策问题。另外,电力工程投资主体还应加大电力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的介入深度,从设计阶段及委托监理公司进行监控,有效提高投资的经济性及工程的规范性。同时通过监理公司及设计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作用,促进施工过程具体实施情况对设计的优化,减少设计变更带来的费用增加。通过对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各参与方的职权结构、项目介入深度及其职能的优化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同时通过对电力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化促进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1.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1.2.1以成本管理战略指导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以成本管理战略指导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电力工程投资、施工企业必须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综合考虑成本问题,以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促进工程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的实施。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成本控制的全局性、长期性、竞争性,以促进低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
1.2.2以组织机制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应以机制的创新为基础,创新组织机制、创新管理制度,以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促进管理工作的实施。通过组织机制的创新使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具有持续的动力。通过组织结构的整合优化,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组织机制的创新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现代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还应体现在突出资金管理上。强化对资金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使资金管理工作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紧密的结合,促进电力工程管理中资金运行、动态管理、规范化资金流程控制的实施,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效果的提升。
2.全过程、全要素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2.1规范项目成本管理
在电力项目工程管理中,规范项目成本管理,要求电力工程管理人员转变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理念为现代的项目成本管理理念,注重项目成本管理手段多元化。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要项目成本管理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动态控制原则,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在客观上要求项目成本控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二是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工程成本控制涉及到各个部门,与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是密切相关的,成本控制目标的达成依赖于每一个人的努力。
2.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在整个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电力施工管理人员是电力项目工程施工的关键。电力项目施工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电力工程建设企业而言,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电力工程建设企业应定期开展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电力工程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电力工程项目管工作服务。其次,还可以在各类电力专业院校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2.3完善施工管理流程
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要完善项目组织结构,进而完善施工管理流程。解决直线制组织结构弊端的方向之一就是有意识的压缩组织结构的层级,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一方面减少了信息传递层级,可以将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控制在一个最小的幅度范围之内,另外一个方面组织结构扁平化也增强了决策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流动,决策层可以及时的把握项目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项目员工也能较好的领悟和执行决策层的意见。
2.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提高安全施工的项目管理与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管理电力工程安全施工。二是加大安全设施投入,以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设备和管理水平。三是落实各项安全工作的到位。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特别是对新工人或转岗
的工人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做到持证上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人生安全。 综上所述,现代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方面是为了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现代电力工程投资主体与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保障的关键。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需要投资主体与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多家单位通过相关的分工合作、综合分析以及职权明确来实现的、系统的管理工作,其是现代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首要工作,是关系到电力工程造价、质量等多方面的关键。因此,现代电力工程投资主体应以自身意识的提高来促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投资主体为牵头,实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此为保障投资主体的经济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作者:瞿成 工作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如东县供电公司
我国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为顺应社会发展,水利行业应积极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确保水利行业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稳步前进、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同时顺应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实效性。但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水利行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对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才能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完善及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
1 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资源匮乏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针对水污染、干旱及洪涝等水灾害进行水土保持、水资源调配及监控、检测等预警防范工作,因此要求给予支持的信息资源设计范围宽、层次深。但由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管理信息化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1.2 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停留在初期阶段,管理信息化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1.3 信息应用环节薄弱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建立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共享及业务信息数据处理工作之上。造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环节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信息资源开发限制及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同时也包括水利工程及水利行业中信息技术的限制。由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及系统存在重复开发、实用性低、规范性差、功能过于简单以及开发成本高、利用率低、不易于维护等弊端,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应用环节异常薄弱。
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社会的发展使管理信息化成为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利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2.1 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涉及面广、牵扯层次深,为适应现代化、科技化的社会环境,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及智能平台,将水利工程相关数据、文档、信息以电子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及通信,以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及资料能够得到统一的保管及处理,同时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宽带网络的融合统一。
2.2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以便于系统对洪涝、干旱等灾害进行预测、监测及分析,同时通过卫星接收数据,对降雨、水情等进行科学分析及预测。防灾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勘探、预测洪涝、干旱、降水等情况,以便于及时了解灾情动态,并对受灾程度及灾情发展趋势进/:请记住我站域名/行分析,从而及时制定相关抗洪、防旱措施,最终避免灾情造成的损失,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2.3 建立水质监控、检测系统
水质监测系统的建立,通过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及应用,其输出形式采用了多媒体报警信号的方法,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实现科学监测水质的必要基础设施。
2.4 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
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应确保其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发展性。也就是说,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要在确保海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可循环利用以及海河流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利用水资源优化系统以及平衡水资源供需情况模型,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水资源工程布局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分析出最为符合该地区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调配办法,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 结束语
伴随当前社会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利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为减少水灾害及水污染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及水利行业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雄厚物质基础设施、完善改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实壮大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最终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我国水利行业的首要任务。因此,积极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1工程结算方面
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调整办法执行;②施工单位领用甲供材料数量及扣除。需跟竣工审定结算书和竣工图中的量要反映一致,在以往审计中,往往出现竣工图、材料领用表和结算书中的量存在出入的情况;③临时设施费用的分摊;④其他费用的支出要合理。尤其是建设项目法人管理费的支出情况,每次都是审计重点,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其主要审查的还是支出的合理性。比如:购买办公用品、计算机、耗材等,需要同对方签订买卖合同;会议费的支出,要有会议通知、会议纪要等支持性文件,绝对不能出现虚设会议通知,虚列参会人员,建立“小金库”的情况出现;且餐费、办公用品、耗材、会议费等的支出是否超出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
2消除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过程审核控制现场过程造价控制工作是国际上大型工程通行的造价控制方式,即委托专业造价咨询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段化造价管理的一种造价控制方法,将工程造价管理关口前移至实施阶段,将造价管理中的结算事后把关改变成事前、事中控制,以保证造价管理的及时性、真实性、控制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达到了合理确定造价、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同时,也起到复核监理审查的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管理、工程技术等综合知识,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的业务培训,提供管理人员交流的机会,学习其他单位先进工作的经验,通过鼓励先进,惩罚职业的败坏等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不受不良社会现象的干扰,坚持原则,不贪不占,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水平高,凝聚力强的工程建设管理队伍。
3结束语
造成审计风险的根本原因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直接原因是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是消除审计风险的基础保证。
1 如何识别环境因素及分析环境工程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科学、系统及全面的观测,使得重大环境因素的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困难,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软指标比较多,而硬指标却比较少,使得在目标与指标的落实执行时,各个方面,包括机构、资金、职责、方法、监督检测手段及必需的程序文件等主观条件不能很好地与实施细则进行协调配合,落实配套,达成基本一致。
1.2 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缺少专业的优秀的技术人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严峻的挑战。环境工程在我国还没有引起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并且它也还没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深入去了解,所以从传统意义上讲,它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在全国各大院校中,境工程专业化的培养还极少,所以环境专业化方面的人才更是鳞次栉比。并且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完善,也没有很好的岗位培训的机会提供给环境工程方面的在职人员。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都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有所妨碍。
1.3 没有大力加强宣传力度,间接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4 对环境管理意识的缺乏,以及站网和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低。人们没有形成这方面的相关意识,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危机,但同时,政府与社会并不高的监督力度,也成为了我们这一问题的刽子手。很多制度只是虚有其表,例如一票否决制度;环境保护工作一般化管理多,而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不够;这些制度通常或是与我们的制度背道而驰,或是远远地脱离了我们生活的预定轨道,在实际的实施中,操作性也极差。
2 强化环境工程管理控制的措施
2.1 提高广泛的意识,充分调动资金储备。在现在这个与环境相关的工作还没有被我国人民深入地了解与认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引导和促进改变观念,由小及大,以保证环境工程工作更好地、更高效地落实。与此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们始终贯彻从实际出发,去了解、分析问题,于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制定高标准、高质量的管理体制,让环境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高层次的生活标准,以此得到相关管理层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2.2 要注意充分地将管理体系与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将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作为模板和依据,为实现环境的综合治理寻求到方法和途径。
2.3 建立并完善环境工作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通过如制定环境工程工作管理规定、试验工作管理规定和实验室(试验网站)管理规定等。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处的环境资源,使条例法规人文化、明确化和具体化,并且可操作性强。同时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工作人员指定的具体计划,结合合理的策划,高效地精确地完成工作。当项目被有关部门批准后,一定要按照计划实施,且应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考核和评审。计划的相关信息,包括任务完成的情况,任务执行过程中得到的各种有用信息以及任务目前的状况对今后工作的影响等都要记录并输入有关的决策文件中,供环境管理部门和人员做为决策用的重要依据。
2.4 充分地将管理体系与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相结合。作为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着实被赋予了名副其实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2.5 从国情出发,加强学生队伍的团队建设,大力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加强各专业、各学科的相互融合,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储备专业技术力量,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环境工程培训,提高人员环境保护认识。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就是这个问题的主人,鼓励职工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我们可以通过奖惩条例更加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
2.6 尽一切努力去大力宣传一切信息,例如开设专门的网站宣传试验站网和实验室的工作、能力,在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的同时,扩大环境工程工作的影响力,推广先进成熟的经验和成果。
3 加强与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措施
3.1 要达到管理的真正目的,就要求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组织机构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管理职能,假使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环境,那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完善工作环境。
3.2 管理体系要和现行的环境综合治理中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模范企业结合,参照这些城市或企业等的综合治理及其实施的定量考核的指标体系与考核办法,为环境的整体治理找到有效的政策与措施。
3.3 在对现行的环保制度进行评估的同时,扩充环保体系的内容,将合理的要求及制度都充分地收入其中,征求民意,筛选意见。对于尚未完善以及不符合标准的制度予以完善和修改,并废除阻碍环保工作开展的制度。尽一切力量将管理体系和现行的环境管理制相结合。
3.4 实施资源的优化配制,将管理体系和工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有效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格管理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将企业清洁生产的计划与对策纳入 到环境管理体系中,并对其进行严格地督促与监督。
3.5 管理体系要和国家及地方环保的工作重点相结合,确保环境的治理能按计划进行。
3.6 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控制要和政府的行政管理相结合,现在很多部门、行业、各级组织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管理水平都没达到要求和标准,因此很多法律、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还需要借助行政的手段来落实完成。
3.7 管理体系要和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相结合。作为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的环境的建设规划和改造目标,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的相结合才能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政府要对其各部门的直属组织进行直接控制,但其具体部门应有所属具体的部门企业等完成,以此来达到政府的间接控制。环境工程管理在建立和运行一个管理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这个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转,环境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以及它的有效实施才能得以保证。为此必须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去保证实现各项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对我国的未来发展举足轻重,但是目前在我国还并没有给与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这除了各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外,对环境工程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不够深入以至于没有形成一套适用的、而又被各方接受的可以在工程项目上应用的管理办法成为了另一个重要却被忽视的原因。因此,加强环境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是相当重要并且刻不容缓的。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水价缺乏定价机制
虽然我国很早出台了《水利产业政策》,在水利产业政策中明确了水价的定价机制,即用成本加成计价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水管部门或水利企业不能按照测算审批的成本水价计收水费,一般实际的水价只是成本水价的40%左右,水价收费太低,这样导致水管单位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因此其价格的制定不能完全按照商品的定价方法来进行,同时也不能得到的补贴,它是由国家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的,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使我国大部门水管部门均处于亏损。
1.2水利工程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
由于水利部门对资金的管理不清,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往往缺乏资金,很多新的水利工程不能开工,同时一些已有的水利工程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即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也仅仅是为了政绩,而由于自身管理水平的低下,因此对建造的工程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存在重在建设轻视管理的管理误区。
1.3缺乏水利工程建设的远见性
在对水利工程修建时,其目的只是简单的关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一方面,这样就会限制水利工程的效用发挥,不能使其最大化效用。如一些水库在建设过程和设计时,往往只会关注与水利工程的枢纽方面的建设或蓄水方面建设,而忽视了水利工程的渠系配套的建设,造成渠道淤积,致使每到放水季节,“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2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2.1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水利管理部门是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为了管理好水利工程需要从水利管理部门做起。首先要提高水利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水平,使他们在处理日常工作时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在对员工基本素质进行强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水利管理部门之间的问题,如水利管理部门责任主体不明确,职权不分等问题。针对水利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将具体的任务分交给各部门,这样通过增强各个部门的奖励来促使他们更多更好的完成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进度,可以建立专门的进度追踪,对于工作完成状态和遇到问题及时汇报,按照上级指示积极完成工程监督和管理问题,由上级和人事主管部门进行共同评价、核定、并根据相应结果给予鼓励和惩罚。
2.2形成合理的水价,强化计收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日常维护需要费用,故水利工程的供水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了考虑水管企业的经营和方便人们的用水,对工农业用水要区分对待。为了照顾农民,对农业用水要只收取成本价即可,而不能赚取额外的利润;而对于非农业用电,水价要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
2.3加强水利工程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目前的水利部门很多处于亏损,因此水利工程的融资显得困难,同时由于水利行业的特殊性,需要的财政扶持才能继续发展。为此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促进水利工程的融资,如发放无息贷款、低息贷款甚至是贴息贷款,同时也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综合开发水利工程。以保证有足额资金对水利工程进行定期有效的养护和维修,使水利工程能正常有序的运转。以此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4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其中人们思想的转变尤为重要。虽然我国水利过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水利部门员工仍然存在一些旧的思想和观念,在处理问题时还是继续等靠,在处理问题时没有远见性也不能顾全大局。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摆脱以往陈旧思想,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管理人员的思想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
摘 要: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效率等目标的综合性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 高效; 管理;电子标签 引言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应用于管理,这就是国外当前广泛推行的所谓管理自动化系统。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来自动调节和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对于项目工程来说,就是解决工程实现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例如方案决策,计划编制,生产的物质、技术准备,材料供应,质量控制,产品销售,财务核算,情报处理等问题,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的效果,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一般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加速工程的完成和社会销售情报的交换和处理过程,及时根据需要制定与调节计划,第二,根据经济预测选择最优的方案决策,按消费要求的质量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一.电子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一)物流工程自动化管理系统
电子标签是一种被称作“射频识别”的技术,简称RFID(Radio Frequency ID)。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非接触、无需光学可视,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需人工干预、适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等诸多优点,可以轻松满足信息流量不断增大和信息处理速度不断提高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它信息含量大,可以根据需要实时更改,简化了物流的中间环节,缩短了物流人工操作时间,其准确性和快速性越来越得到行业的认同。
物流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射频识别系统,主要是输出和读入电子标签2)进货物识别系统,主要功能是根据电子标签读写器读取的电子标签上的信息,能正确判断出货物的相关信息,并可将这些信息与仓库物流中心管理系统进行交互;3)立体库货物的自动存储、提取,根据指令使机械手、轨道输送机将货送出;4)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分为:系统管理、出/入库管理、订单管理、发货计划、报表管理、查询、异常物流、数据维护及帮助。
(二)高速公路自动化电子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往往代表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国家的发展情况,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和收费制度,保证运输的畅通无阻。我国已规划建设了基本的高速公路网络,但目前主要采用停车收费的形式,这种收费方式使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大大下降。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即集计算机、信息、电子通讯等众多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自动化电子收费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将会保持车速的连续性、减少交通延误,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自动化电子收费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使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装置通过无线通信与安装在收费口的收费装置进行信息交换,根据车载装置中保存的与收费相关的数据(车辆类型、账户信息等),即时计算并征收通行费用。电子收费系统用户的缴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预先支付,另一种是事后支付。两种方式均需预先建立用户的账户信息,并存储于中心处理器。
(三)医疗机构电子自动化信息系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成为目前社会上比较大型的公益机构,是否能够高效运行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诊断环境,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行有效的医学分类管理,解决远距离管理、观察、诊断和交换医疗信息的问题。
(四)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系统
水利工程主要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如果不能有效管理,整个国家都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二.电子自动化系统工作原理
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1)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2)顺序控制;(3)报警时间处理和操作记录;(4)实时过程数据,图形或数据方式显示;(5)过程变量趋势显示;(6)生产数据模型图及动态数据更新;(7)维护管理;(8)数据库管理;(9)报表处理。为了实现自动化功能,具有工业控制能力,电子自动化一般工作于较强的网络。系统工作时通过生产现场的设备层、控制层与信息层的集成 ,实现控制与管理的数据通讯与共享;通过开发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控制软件,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监测能力随着网络的扩展而自然延伸,直至实现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异地远程监测与维护。
三.总结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子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推动了管理的高效运行。目前应大力增加管理计算技术成套设备的生产,并逐步推广使用容量更大的更加迅速精确的电子自动化系统,采用配套的外围设备,逐步消除各计算系统效率上的不协调,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的程度和控制的准确性,扩大最优决策和最优计划的范围,提高报告资料传递和使用的系统性和系统功能的可靠性,更好地选择技术设备及其机能工艺的系统配置,设备进一步向定型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王晓虹,女,江苏省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教研室讲师。
两年来,在委党组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主动履行岗位职责,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现简要汇报如下: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在学习方面,主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政治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按照委机关的统一安排,比较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通过学习,增强了共产主义信念,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明确,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也消除了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对党在新形势下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政治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二是突出法律法规的学习。20__年10月,到委重点办工作后,为尽快理清工作思路,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我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先后认真学习了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建筑法》、《招投标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增强了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三是突出业务知识的学习。作为转换岗位的一名工作人员,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新工作、新岗位的需要。为此,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主动积极的自学专业知识,虚心请教领导和同事,对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退让,力求吃透弄清,比较快的掌握了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开展、完成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注重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知识,适应了办公自动化的需要。
二、扎实搞好本职工作,主动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方面,按照处室的岗位职责要求和领导的具体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做好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委领导、处室领导一起多次现场勘察,落实20__、20__年重点工程项目;认真对工程进行拆迁摸底,熟悉掌握工程规模,确定工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和有关处室一同编写了新建项目和整治改造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参与了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审查,办理委管工程的施工图审查、规划许可证、质量监督、开工许可证等前期手续;编写了近40项重点工程的施工、监理招标文件,完成了招投标的报名、资格审查、开标等工作。
二是做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20__年至20__年,我办负责了多项委管工程的具体建设、施工任务。作为建设单位代表,我主要负责重点工程施工管理、现场协调、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社会协作、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项工作。首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多次深入现场,掌握了解工程情况,从质量进度等环节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相关单位做出整改和调整,召开了多次工程调度会,明确工程进度质量责任,严格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其次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工程协调和服务工作。作为建设单位代表,在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处室负责人的直接指挥和参与下,急工程所急,想工程所想,做好了相关的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组织召开了相关的工程协调会,解决了部分问题;另一方面针对一些难点和重大问题,主动协调,努力解决。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与相关单位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协调工作,几次甚至十几次地前往有关单位谈判协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同时,把管线综合与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解决了供电、电信、天然气、上水、排水、通讯等管线的迁改和敷设问题,做到了管线综合、布局合理、工序顺畅,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较好地服务和有力地协调保障。两年间,共负责了安宁594#路拓建工程、安宁582#路拓建工程、安宁519号路、593号路拓建工程、351-1号、412号路拓建工程、工林路拓建工程、定西南路拓建工程、酒泉路老街(光华宾馆~卷烟厂)拓建工程、大沙坪南支路拓建工程、建工中路拓建工程、永昌路南段拓建工程、正宁路拓建工程、城关黄河大桥北匝道拓建工程、马滩南河道清淤工程、武威路南口改建工程、刘沙公路整治工程、战备路整治工程、金城路拓建工程、龚家湾北街拓建工程、柳敦路拓建工程、146#路改建工程、瓶颈路口及港湾式车站改造工程、瓶颈路口及港湾式车站改造工程等23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具体现场施工管理、协调工作(其中工林路拓建工程等16项现已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三是做好重点项目的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加强兰州市重点工程的管理,规范重点工程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按照委领导的安排意见,本人通过网上查找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办法,进行了《兰州市重点工程管理规则》等8个管理规则的资料搜集工作,在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后,现已草拟出《兰州市重点工程管理规则》等8个管理规则的草案,做好了出台兰州市重点工程有关管理规则的基础准备工作。同时,结合重点项目 建设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处室负责人的指导下,整理编制出了:兰州市重点工程招标资格审查表、标段划分表、中标统计表、工程进度表、问题汇总表、工程检查表、工程综合管理表、工程付款一览表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管理表格,使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做到情况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为领导及时掌握建设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是做好服务工作。在做好主要工作的同时,本人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解决好重点项目建设与社会单位、市民群众有关问题、矛盾,在诸如方便市民出行的交通组织、避免施工扰民、道路沿线单位留置路口、接上水、排污水等细节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以热情接待、耐心解释、用心排忧的态度,做好服务工作,得到了有关单位和市民群众的肯定,也树立了委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同时,我还负责本处室的内勤工作,做好了文件收发、文件草拟及各项资料收集整理及其他内勤内务工作,及时编撰写了近30个委管工程的单项工程简介,多次撰写了各级领导的检查汇报材料和与兄弟城市的交流材料,较好的为领导和同事提供了服务。
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加强廉洁自律,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在廉洁自律方面,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先后学习了中央、省、市各级纪委全会报告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增强了廉政意识。二是坚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遵守省、市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正确行使自己权力,时刻警示自己,防微杜渐。三是严格遵守本部门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在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实事求是,严格把关,不签人情字、不办关系事,不推诿扯皮,不谋取私利。四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攀比,做到严格管理自己、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思想上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群众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过去两年,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和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对新知识、新理论涉猎的较少,学的不透;二是工作中开拓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重点工程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还没有理出好的思路;三是具备了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但在把握全局,宏观综合管理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面对近年来越来越繁重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会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主动支持配合领导,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和拟任岗位的要求,加强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更新补充新的知识和理论,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二是加强开拓进取意识,不断拓宽观念,理清思路,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加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正确把握处理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和矛盾,提高全局观和宏观管理能力,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1对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建议
1.1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机械记忆、被动模仿,这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的上课方式,多采用灵活的、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如研讨课、讲座课、案例分析课等,并多采取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网络多媒体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双语教学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改革传统的教学实践内容,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经验与直观判断来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大学生自己有机会去深入学习与思考。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玛·卡门教授有句名言:科学家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创造未来的世界。可见,工程师的重要品质在于其创造和创新能力。在大工程的背景下,创造和创新能力更是成为工程管理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方面,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以使学生能够在自身个性和兴趣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发展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1.2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管理学科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融合多学科的成果。因为面对复杂的现代工程系统,工程师不可避免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不是仅有狭窄的技术知识背景就能胜任的,解决现代工程问题要求工程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把被学科割裂开来的工程再还原为一个整体。这就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知识背景,以有利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将工程伦理学,工程社会学,工程哲学等课程整合到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地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因此,在工程管理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要实现人文类课程,经济类课程,法律类课程在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比例,而且应该将工程伦理、工程史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哲学、法律等课程纳入到必修课程体系中,在授课过程中要能够与工程课程相整合,与工程技术相联系。同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矫枉过正,因为复合型人才是以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复合,不能过分强调通才的培养而忽略专业知识的传授。工程管理教育的目标仍应是培养专业人才,但要扩大适应面,以适应社会需要及应付各种变化的需要,实现从单一型专业人才到复合型通才的转变。
1.3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工程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意味着实践,工程管理教育所培养的人都是要去解决实践问题的。但长期以来,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工程管理教育也走上了学科化、学术化的道路。不能否认,工程管理教育的科学化使过去以经验为基础的工程管理教育向前管理迈进了一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工程管理教育可以忽视工程管理实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工程管理教育需要回归工程的本来涵义。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要面向工程更加重视学生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过于注重课程自成体系,求全,求深,忽视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等倾向要加以认真改革,防止工程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面向工程,回归工程,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重塑教育观念,要面向工程对各类学科进行有机的重组,进行跨学科教育。只有这样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才能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也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工程界乃至社会的需求。
1.4“习而学”教学模式
理论知识是实践活动的准备和基础,学习遵循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和规律。但是,从工程学科的特点来说,人的认知规律却并不绝对服从于这个次序,因为工程实践活动本身具有不依附于科学知识的独立性。对于工程学科的学习来说“,情境化”的认知方式更符合学习者的特点。对这个问题,我国着名工程学家茅以升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着名的“习而学”模式。所谓“习”,是指在现场作业,其主要任务为修习技能及培养工程意识,但同时也要学习相关理论;所谓“学”,是指在课堂作业,其主要任务是修学理论,但同时也要修习相关技能。他认为“:学的对象是理论,习的对象是实践。因此在学习里应求其统一。“习而学”是对“学而习”传统模式的彻底改革。工程管理教育的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如何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设置顺序如何安排?这都是工程管理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实际的问题。茅以升先生的“习而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异于人们惯常思维的课程设计思想,即主张:为了遵从工程教学的特性,实践教学可以放在理论教学的前面,专业课程也可以在基础课程前面设置。它的精髓在于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本质特征是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化:先习后学,再习再学,实习与理论相结合。“习而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强调习学交替,“习而学”模式给我们打破传统的课程论思想、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改革和设置课程提供了方法论上的依据,提供了新的对策与思路,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工程管理教育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科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解决路径。
2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的改变, 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也应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工程管理技术是实践性科学,如何将学生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这需要我们每一个高等工程管理教育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
杨挚
ISO9000系列标准及软件质量认证
近年来,国际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质量管理标准当属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公布的ISO9000系列标准,这一国际标准发源于欧洲经济共同体,但很快就波及美国、日本及世界各国。到目前为止,已有70多个国家在它们的企业中采用和实施这一系列标准。中国对此也十分重视,也采取了积极态度。一方面确定对其等同采用,与其相应的质量管理国家标准系列GB/T19000;同时积极组织实施和开展质量认证工作。计算机软件行业自然也和其它领域一样被席卷进去。
ISO9000系列标准如此迅速地在国际上广为流行,其原因主要在于:
1)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驱动。无论任何产业,其产品的质量如何都是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中间商十分关注的问题。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质量方面的竞争。ISO9000系列标准客观地对生产者(也称供方)提出了全面的质量管理要求、质量管理办法,并且还规定了消费者(也称需方)的管理职责,使其得到双方的普遍认同,从而将符合ISO9000标准的要求作为国家贸易活动中建立互相信任关系的基石,并且在国际贸易中,把生产者是否达到ISO9000质量标准作为购买产品的前提条件,取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被人们当作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ISO9000系列标准适用领域广阔。它的出现最初针对制造行业,但现已面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这包括:
(1)硬件:指不连续的具有特定形状的产品,如机械、电子产品,不只是计算机硬件。
(2)软件:通过支持媒体表达的信息所构成的智力产品。计算机软件当然属于其中。
(3)流程性材料:将原料转化为某一特定状态的产品。如,流体、粒状、线状等,通过瓶装、袋装等或通过管道传输交付。
(4)服务:为满足客户需求的更为广泛的活动。
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
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和术语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
新版ISO9000族标准对比现行的1994版而言,具有以下的特点。
1.面向所有组织,通用性强。新版ISO9000族标准适用于所有的产品类别、所有的行业和各种规模的组织,总之,新版标准面向所有组织,通用性很强,将成为适用范围最广的国际标准之一,表现在:
(1)新版标准消除了1994版对硬件产品制造业的偏向性。
2000版标准巧妙地采用了“产品实现”、“动作控制”、“过程的测量和监控”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等词汇和要求,消除了行业的偏向性,对非制造业贯彻ISO9000族标准所带来的方便是不容置疑的。
(2).为特种行业制定行业附加要求奠定了共同的基础。有些行业确有其特殊性,2000版本标准允许在ISO9001基础上增加行业特殊要求的条款。这样既能使所有组织的质量体系基本要求具有一致性,又确保行业特殊要求的适用小性。已有软件.通讯.汽车.等行业都已用此方式制定各自的行业特殊要求。
(3)。‘‘允许裁剪“的规定使2000版ISO9001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到1994版ISO9001/9002/9003/三个保证摸式的标准户群。三个保证没摸式的差异都在第7章产品实现过程中,2000版ISO9001,1.2允许对第7章要求中不影响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不及组织责任的标准条款进行裁剪,从扩大了ISO9001标准的适用范围,又获得”以一顶是三(三个质量保证摸式),减少标准数量的功效。
(4)。考虑了小型企业的适用性。2000版标准保留了大小企业都是必要的条款,有的还进行强化,对小型企业可能不太上适合的具体要求则进行弱化。使2000版ISO9001标准的通用性更强了。
2.确立八项原则,统一留念理念。
3.鼓励过程方法,操作性强。2000版标准的修订采用了过程摸式,提倡用过程方法来识别和建立体系。
4.强化关键:领导作用。
5.自我评价测量,突出改进。
6.关心各相关方,利益共享。
ISO9000系列标准原本是为制造硬件产品而制定的标准,不能直接用于软件制作。后来曾试图将ISO9001改写用于软件开发方面,但效果不佳。于是,以ISO9000系列标准的追加形式,另行制定出ISO90003标准。这样,ISO90003就成了用于“使ISO9001适用于软件开发、供应及维护”的“指南”。不过,在ISO90003的审议过程中,日本等国曾先后提出过不少意见。所以,在内容上与ISO9001已有相当不同。ISO90003(即GB/T19000.394),全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三部分: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
制定与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
1)强调质量并非在产品检验中得到,而是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ISO90003叙述了需方和供方应如何进行有组织的质量保证活动,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软件;规定了从双方签订开发合同到设计、实现以至维护整个软件生存期中应当实施的质量保证活动,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方法和步骤。
ISO90003的核心思想是“将质量制作入产品之中”。其实道理是很明显的,软件在完成编码以后,不论花多大的力气用于测试,提高质量都是有限度的,更不必说需求规格说明存在的问题常常是测试无法发现的。事实上,软件产品的质量取决于软件生存周期。
2)为把握产品的质量,ISO9000要求“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使软件产品达到质量要求,ISO90003要求软件开发机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首先要求明确供需双方的职责,针对所有可能影响软件质量的各个因素都要采取有力措施,作出如何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决定。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规定其职责和职权,使之责任落实到人,产品质量真正得到控制。
3)ISO9000标准要求证实:“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能力”。质量认证是取得这一证实的有效方法。产品质量若能达到标准提出的要求,由不依赖于供方和需方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对生产厂家审查证实后出具合格证明。显然,如果这一认证工作是公正的、可靠的,其公证的结果应当是可以信赖的。正确实施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自然会在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指导消费者选购产品,提高质量合格产品企业的声誉,以及节省社会检验大量费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生产企业为了达到质量标准,取得质量认证,必须多方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其中,企业负责人的重视以及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4)ISO9000标准还强调“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改进”。贯彻ISO9000标准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许多工作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所能奏效的。即使已经取得了质量认证也不能认为一劳永逸而放松质量管理。实际上认证通常以半年为有效期。取得认证之后尚需接受每年1~2次的定期检查,其目的在于促使企业坚持进 行质量改进。
三星SGH-I908E产于2008年5月,中央处理器主频为624MHz,内存16G,操作系统为WINDOWS-MOBILE,摄像头为500万像素,具备3G功能。在此操作平台上,OFFICE文档可以自由地编辑和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远程传输,为野外施工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公平台,而500万像素的摄像功能可以提供拍照或视频进行隐蔽工程或特殊施工路段的远程监控和取证,实现即时传输。
智能手机在野外测量方面,中铁五局的俞琳老师在安卓和WIN-DOWS-MOBILE操作平台上成功开发出了轻松测量系统,其功能非常强大。目前,轻松工程测量系统已经开发到V4.0版本,是一款免费软件。为满足不同系统的需求,它分为四个版本,一个运行于电脑上“轻松工程测量系统”,一个运行于PPC手机上的“轻松工程测量系统掌上版”,一个是运行于诺基亚及普通手机上的“Easy.jar”,一个是运行在安卓系统手机上的EasySurvey。四个软件可相互共享参数,手机版、安卓手机版和掌上版也可以在手机上输入参数,具有操作简便和集成度高的优点。四个版本均有以下的9项功能:1、可同时计算整条线路的中桩或边桩的坐标,支持不限数量条线路;2、可以解算任何复杂线型及立交匝道,包括C型,S型、卵型、回头曲线等;3、可以计算与中线非正交交叉的特殊点位的坐标;4、平面反查功能,输入已知点坐标可以反算出对应的桩号和偏距;5、可以计算路面范围内任意点的高程6、支持断链。7、坐标正算功能。8、后方交会功能。9、批量计算结构物角点坐标计算功能。除以上9项功能之外,四个版本的软件还有自己独有的功能:一、电脑版特有功能:1、附和导线坐标计算功能。2、主点参数计算功能。3、曲率计算功能。4、绘制横断面功能。二、掌上版特有功能:1、可以保存现场测量的数据,实现无纸化测量。2、可以计算桥台锥坡。3、隧道轮廓计算功能。4、连接全站仪测量功能。5、隧道断面超欠挖检测功能。三、安卓版特有功能:1、可以保存现场测量的数据,实现无纸化测量。2、隧道轮廓计算功能。3、连接全站仪测量功能。四、手机版特有功能:1、可以计算桥台锥坡。2、隧道轮廓计算功能。
三星SGH-I908E手机提供的第二个强大功能是GPS定位,普通的车用导航功能我们就不提了,我所推荐的第二款软件是GPSUTIL_V2.0版,它的特点是搜星速度快,显示经纬度、海拔、速度,是一款很强大的搜星工具。由于手机GPS的定位系统是基于民用定位系统的模块,其测量精度有限。软件设计者为提高定位的精确度,提供了五个参照点的坐标作为基点进行定位,这就给我们公路测设前期的选线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大家知道,公路工程初期的选线工作首先是在地形图上进行的,参加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交通管理部门,没有专业的GPS全站仪,在线路走向确定之后,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在这个阶段,智能手机提供的GPSUTIL卫星定位系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方便的功能。GPSUTIL2.0版软件的主界面如图3所示。
GPS卫星信号连接成功后,我们可以将纸上定线的地形图输入手机,然后从软件的“地图”中载入,根据地图上的精确位置选取五个参照点,最少能不低于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参照点,参照点确定后,导航功能正式启动,我们根据导航系统的指导,很快找到图纸所示的精确位置。
在智能手机的操作平台上,我国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水平相对落后,尤其在公路工程的应用软件的研发方面还没有引起业界人员的足够重视,殷切希望公路工程的软件开发者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填补高性能智能移动通讯终端这方面的技术空白,为工程一线的技术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软件,使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本文作者:王宏斌、杨旭超 单位:汝州市公路管理局)
论文摘要:近年来,电网建设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然而有的基层供电企业,由于电力基建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学、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管理资质等弊端,本文根据工作经验对此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工程管理;对策
根据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基建项目将面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招标,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摆在所有基建企业面前。电力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各方面都迫切需要树立全球经营化思想,从管理理念上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广大电力基建施工企业推进了项目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对当前电力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一)电力基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虽然任何一种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都要经过一个改革、尝试和总结的过程,但是往往因为改革力度不够、没有大胆的尝试、没有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而使得基建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有待改进。
(二)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基建工程中,一方面是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不负责任、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存在惯性思维、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而使管理成为一句口号,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管理办法的实施没有到位,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三)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果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基建工程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或其本身空有理论而没有管理经验,更有甚者既不具备管理理论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这样的管理必然会给基建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四)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发生各种合同纠纷、合同违约屡见不鲜,其直接原因就是盲目签订合同、不合理签订合同以及合同本身不完善存在歧义或漏洞,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相互隐瞒欺骗,在履行合同时钻法律空子偷工减料。
二、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在基层供电企业的重要性
(一)08年,中国南方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造成数以千亿的巨大经济损失让人难忘。其中,电力设施直接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大面积的铁路运输停运、通讯中断、厂矿停产等,市政和事业单位难以开展工作、居民生活不便。由此可见电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而电力基建设施却是电力生产传输和一转换的平台。
(二)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而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基层供电企业作为电力基建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单位,在电力基建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电力供应的重大责任。基层供电企业的工作目标是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其前提是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其手一段是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
三、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基本思路
基层供电企业强化基建工程管理,重在分析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基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使基建管理在有条有理、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探索完善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重在从源头抓起,将一切可能的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做到狠抓实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二)加强对基建工程合同签仃履行的
管理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合同恰好是这三者的纽带。因此合同管理在电力基本建设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基建工程的参与单位必须树立有效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签订合同必须在法律的引导下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履行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体现法律的强制性。须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情况及与合同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统计分析,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原因、责任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提高一合同履约率。
(三)严格时基建管理人员资质
认定的措施基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具有实干精神,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纸上谈兵、只说不做现象。在管理人员任命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严防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不良之风的滋生。对不具备管理资质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撤换,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人员给予处罚。
(四)加强电力工程成本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关键在于控制项目前期工作的成本,即项目规划 和设计方案时的成本控制。项目负责人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可以具体从组织、经济和技术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五)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第一,施工中的管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案施工,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监督。
第二,电气装置试运行管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上作。在试运行时及时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使电气装置的试运行符合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电气装置试运行后通过验收移交使用单位,施工单位在保修期内要做好质量跟踪服务工作。
第三,施工进度控制。电力施工企业的进度控制任务,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来控制施工进度。进度计划的编制应视项目的特点和施工进度控制的需要,编制深度不同的控制性、指导性和实施性施工的进度计划。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目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三个目标之间既存在着矛盾的方面,又存在着统一的方面,在对工程管理中,首先应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求得尽可能快的速度,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供电企业只有强化并大胆创新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才能打造精品工程清白工程,为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服务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级各类工程的建设,为工程管理造就了有力的现实根基。同时随着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程项目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对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必然需要更上一个台阶。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必须强化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把握工程建设的实质,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挖掘工程管理的特征与重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工程管理服务,提高其管理水平,从而在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建设需求的同时,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工程管理的哲学内涵
(一)管理哲学的核心思想
工程管理哲学主要是基于对人与工程管理之间联系的思考,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人类以自然为基础,为提高生活水平,而进行的社会改造活动。工程哲学主要是在辩证思维、生态观、价值观等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为了协调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从而达到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规范工程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企业效益。
管理哲学不仅强调了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有效管理,提高项目建设的水平,同样重视管理中的人性关怀。在哲学视野中的管理工作,需要从客观工程建设的主体—人的方面去考虑,需要做到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人员的价值,提高工作人员的创造性,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二)基于哲学方向的工程管理
基于哲学方向的工程管理,不仅包括工程建设方面,同样也涉及到工程管理的范畴,它属于两者的交界面。在哲学视野下的工程管理主要是指以哲学思想作为管理指导思想,让科学的世界观、辩证观、价值观等融入工程管理的内涵,形成哲学与工程管理的和谐统一,以哲学作为指导,引导工程建设实践。
二、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
(一)在哲学生态观的指导下,保障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工程项目也相继建设,然而由于在该时期,国家旨在发展经济,从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很多项目的建设都是以环境的影响为代价得到发展的。从长远角度考虑,以影响生态环境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是不会长久稳定的。同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涌现了许多新型环保理念,例如: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环保思想等。在哲学生态观指导下的工程管理同样也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保障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工程对生态的危害性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工程管理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主导作用,优化工程建设资源的配置,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环保经济、绿色建设。
(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关注工程建设中人员的发展
在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中,人员是决定其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需要重视人员的价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人员的核心作用,做到充分关怀涉及到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关人员的需求,从人员的长远发展考虑,对建设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另外,还需要从建设人员切实关心的利益问题去考虑,设置相关的激励制度及奖赏策略,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对人员有效管理的同时,表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提升工作的积极性,能够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三)从辩证观的方向,权衡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新时期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与技术支撑,也引来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高速发展期;然而哲学辩证观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因此在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要求我们全面看待时展的机遇,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等重要理念的指导下,权衡工程建设的利弊得失,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理性发展,切忌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扩大工程建设的规模,必须考虑到建设风险等各方面的因素,将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放置到为广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上来,进行合理的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完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四)从发展观的角度,与时俱进,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在哲学视野中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项目管理人员也要跟随时展的步伐,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引进新型的管理技术,全面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不仅要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同时还要规范资金及资源的使用范围,根据工程建设状况,合理规划资金来源,在项目投资等方面针对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充足的考虑,同样还需要不断丰富科技水平的创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普遍而言均为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因而为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需要不断创新建设技术,做到与时俱进,进而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为各种大型项目工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但同时项目工程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在生态方面,严峻的环境形势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强烈的警示,且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因此,为了加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充分考虑生态与建设的和谐统一,必须探索基于哲学思想下的工程管理,在保护环境、可持续、和谐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实施工程建设,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愈加突出;水利事业的地位决定了水利基础设施重要性。因此,如何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水利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就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做一下分析探讨。
抓好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进取争先、自谋发展意识不强,就会妨碍工程管理,束缚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要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各管理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做到有管理房屋、有办公设备、有规章制度、有经济实体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再次,要加强对财务的监管工作。管理单位必须有财务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最后要认真学习水法规,进一步落实水利工程管理措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应在水法规的正确指引下,广泛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大坝注册登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投入政策和水利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等,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我国投资建设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项目法人制是龙头,是核心,如果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其它建设管理工作也将无法深入开展。我们认为,落实好项目法人制,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目前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不同组建项目法人。二是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在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应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项目的各项审批工作。三是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人员配备,不仅专业齐全,而且人员素质要高,有经验。
开展好建设监理工作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通过监理的有效工作,从而保证投资方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通过监理的监督,来保证承包商的利益不受损害,维护合同的严肃性。我省的水利建设监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好发展,监理人员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增长和提高,各项监理制度也正在不断完善,监理制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监理人员老化、素质低、机构不完善、项目法人对监理工作不重视等。
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学习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熟练掌握并通晓建设监理法规体系。通过学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通过学习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时间、因空间、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式,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通过学习经济知识,能够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准确地对概预算和工程结算进行分析审核。
其次,监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监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理工程师要真正起到工程施工现场重要管理者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监理公司还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专业齐全的优势,增添必要的检测、试验设备,拓宽服务范围。
三是“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推行“小业主,大监理”除了监理单位自身的努力外,最关键的是业主必须转变观念,充分
相信和利用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优势和业务专长为工程建设服务。
四是建议水利部尽快出台监理规范、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的示范文本。还要出台监理取费标准、监理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监理工作的规范动作,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促进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水利水电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已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规范了招标投标行为,加大了监督管理的力度,保证了招标投标工作质量。今后招标投标工作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限制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目前一些招标单位为保护地方的施工企业,排斥所辖地外的优秀施工企业,而多采取邀请招标,搞“暗箱操作”,严重破坏了招标工作“三公性”。因而采取公开招标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二是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在前一段的招标工作中曾出现过标底泄露和评标专家泄露等不正常现象,给招标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和大力度做好保密工作,同时,对违法违纪人员要进行查处,并给予响应的纪律处分,以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制定先进的评标办法。要积极吸取外行业和外省的先进经验,改进我省现有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
逐步完善水利建设中介服务组织、规范市场,促进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我省水利建设市场中的咨询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目前,水利建设市场中仅有监理服务体系形成的较完善,其它如造价咨询、招标投标咨询等方面的中介组织基本上是空白,造成了项目法人单位和施工企业需要这方面服务时还只能找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有许多不便,同时也不利建设市场规范运行。因此,应完善水利建设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议水利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制度等,规范中介组织的服务与管理。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建设项目质量
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分工负责的局面。加强质量监督工作,一方面是强化各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建立了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各阶段验收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鉴定意见,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参加处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不仅要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而且还要检查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及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及运行状况,树立起质量监督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是加强项目稽察检查和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对质量监督作用,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专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执行稽察检查使命。同时在稽察方式上,要借鉴国际体育组织“飞行药检”的成功经验,稽察组行动时不提前通知,到现场取得检测数据后,迅速提出处理意见。同时要向全社会公布水利工程质量举报电话,使群众发现的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论文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国有资产 核算与管理 问题与建议
论文摘要 国有资产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认真分析了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
国有资产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基础。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水利事业的稳定与发展。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理念逐步更新,但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还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特别是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方面有着很多不足,我们要细致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意识淡薄。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都存在“重视购置而忽视管理”的现象。在2007年,财政部对所有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实施了全面的核算,虽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规范,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不力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完全改观。究其原因,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缺乏知识的学习,导致管理人员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2.核算不规范。A.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核算不准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房屋、设备与传导设施等,这些资产在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前经历了相当长的建设期,特别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当前,造成国有固定资产形成前核算不准确的主要因素是临时工程费与临时设施费处理的不当。B.形成国有固定资产后核算不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国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上有缺陷,有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没有足额提取折旧,不但容易形成成本费用的降低,而且还会导致国有固定资产净值与实际不符,这就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效益。C.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不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后续投入包括资本性投入和费用性投入,但是这两种投入账务的处理方式不同,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这两种投入的界限不清楚,为了简便,就把数额大的作为资本性投入,数额小的就作为费用性投入,这种不规范的核算导致对国有固定资产后续投入的核算失去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3.管理手段落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规模逐步增大,有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虽然引进和利用了国有固定资产的财务软件,可是并未真正发挥该财务软件的效能,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对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使用流水号进行登记,很明显,这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为适应日益提高的管理要求,需要有一套新的管理模式。通俗地说,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想随时了解某一种设备的数量、存放地及金额,或者是领导想根据设备的现状更换设备,只凭原有的国有固定资产的信息没办法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这就体现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手段的落后。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核算改进的建议
1.增强意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首先要增强其意识。要树立正确的国有固定资产的采购意识,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来采购国有固定资产,并且要建立相适应的制度来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从而实现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整合;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施统一管理、科学分配、合理规划,切实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制,领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要明确责任,建立自我的约束机制,从而有效避免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虚置和悬空现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人员要增强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国有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国有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使用、维护、报废等程序要细致处理,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状况要及时地实行财务处理,认真做到帐表与实际相符。
2.规范核算机制。基于目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形势,要想规范国有固定资产的核算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要建立项目业主责任制,把原来的临时工程里的部分项目,如办公楼、招待所、车库、环境工程、水情测报系统作为国有固定资产实行管理。在工程项目立项中要把管理所必备的设施、养殖、环境治理、旅游等资金列入主体工程的投资中,全面考虑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发展之间的关系,让管理水利工程变为经营水利工程,从而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3.加强管理手段。要真正提高水利工程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水平,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要对本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行彻底的清查,把家底搞清楚,做到帐实相符;要依据国有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结合本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建立一套明细账目,并根据明细账目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从而确保国有固定资产的报表数据真实准确,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国有固定资产进行汇总。在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构建一套管理系统,这样可以让各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实行操作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信息互通,大大提高了国有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论文关键词】公路施工 企业改制项目 工程管理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交通公路事业正在迅速发展,以公路项目工程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制已经形成,完善项目经营责任制、成本核算制,切实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工作的重点落实到项目管理上,是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公路建设行业取得重大成就.就是推行项目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以质量取得市场.以质量兴业。
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是公路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公路工程企业要进行各项体制改革包括进行股份制投资,实行总承包方式,采用FIDIC合同条款及ISO一2000系列标准进行质量保证和管理.安全方面执行国际劳工组织公约.造价改革等都需要落实到项目上.且必须配套进行,如果有一项改制不适合.必不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二公路工程项目能量是竞争实力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实力就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公路项目管理的能量和竞争实力要体现在项目的各个要素的组合和运行上.最根本是要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上。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取得经济效益.运用管理的手段实现利润.达到积累.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项目管理需要市场.要面对市场.研究市场.寻找市场.没有市场的需求,项目是不存在的。公路建设市场涉及很多社会关系.涉及到各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l,项目管理是专业性生产单位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如经营管理、技术管理人才。没有一批得力的人才.项目是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2,公路项目管理要有自主性。企业要自主经营.项目要自主管理.要立足自身的实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才是项目管理成功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项目管理要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强化自身管理.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和模式.采用现代化管理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应有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才能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施工项目管理
现代企业机制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要按市场法则运行.是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作为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更需加强自身的项目管理。
l,建立项目经理部。
要求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分离以强化作业管理赋予项目经理一定权限.负责施工项目管理。企业要为项目管理的资源配置提供市场性服务.使内部管理市场化。
2,建立相应的财务,人事,分配和施工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应在企业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根据工程项目的市场实际情况确立项目部内的质量、进度、成本核算和安全保障制度。
3、建立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企业的经营方式是履约经营、规模经营、多元经营,项目管理层来说是生产经营也是履约经营要按合同条件约束项目管理全过程。加强合同管理按合同办事以合同规范行为,强化索赔意识提高索赔水平保护好自身的合法利益。
4、以施工项目管理为重点实现科学管理。
规范施工项目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体系构成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加强组织建设
项目经理是企业委托全权负责项目管理的核心人物,是项目实施最高责任者和组织者,在项目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项目经理应具有政治、知识、能力和体质等各方面合格的素质。经过严格的培训取得执业资格的,从实际工作考验证实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员授权担任。
(2)强化项目管理,改善组织结构。
强化作业层,组织实现市场化的弹性用人制度。项目部不一定是一层固定的管理层次,也不是固定组织结构,所有劳务向社会需求。
(3)实行施工项目资源配置市场化。
项目内所需劳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专业技术人员在优先使用内部资源外.面向市场寻找需求,这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使得项目部减轻负担,精干机构集中精力进行施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工程技术管理。
把重点放在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六个方面。
①合同管理:在规范强化招标行为的基础上,大力推行FIDIC条款。执行现行合同法加强合同签订的可靠性和合同执行中的变更管理,掌握运用索赔技术,充分发挥合同在市场履约经营中的作用。
②质量管理推行国家标准(ISO一2000)的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各个项目工程的特点,建立本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扎扎实实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项目管理重点转移到产品质量上来。
③进度管理.在加强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编制工程总计划采用网络计划组织流水作业。绘制”S”形曲线图以便定期检核计划执行情况或进行调整以利于科学决策和动态管理,以利实现项目合同工期控制主观随意性。
④成本管理应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要求,加强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成本计划和成本动态控制严格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各个环节努力在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基础上降低实际成本以增加经营利润。降低成本必须通过设计技术组织措施事先规划以组织管理措施为主。降低成本的重点应放在材料费用上降低材料费应利用市场减少材料的购进成本。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科学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利用本利方法分析工程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成本进行控制,把成本分析作为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成本分析寻找和克服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⑤安全管理应同质量一样放在施工项目管理的首位。它涉及到安全目标的实现.是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安全思想意识.健全安全组织即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以及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安全管理中引进风险管理技术,参加劳动保险以转移风险减少损失。
⑥信息管理除企业建立信息中心外,项目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上下及对外联络。
四.充分发挥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规划作用施工组织总设计,是指导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管理目标。也是业主和上级管理部门检查、考核的依据在编制时除应有针对性外.还应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其内容必须满足深度的要求,核心内容应突出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控制的需求重点.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资源规划计划,施工平面图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和技术经济指标为完成目标任务应采取的保证质量技术组织措施。安全保护技术组织措施。控制和保证工程进度的措施,环保措施文明施工措施降低费用措施等。
论文关键词:农村经济 小型水利工程 效益 管理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修建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很有必要。由于农村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修建和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政府投入力度不够、农业发展落后、权利责任划分不清、效益不高等,这些因素不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解决措施,详细阐述了小型水利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规划、修建、管理和改善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时期,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的生产水平。水利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修建小型水利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1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一般来说,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出现在农村,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涉及到小型的沟、渠道、大坝、桥涵、水库和水井等方面。这些设施主要是靠当地农民集体投资或贷款兴建的,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不及时,效率低
由于近年来农民个体户的独立经济意识较强,忽视集体利益,在水利工程管理上盲目用水,圩堤上乱垦乱种现象屡禁不止。由于水利工程管理粗放,不注重工程维修,导致损失严重。不同领域的生产进度也不一样,各自领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需要而随意截流,挖沟、放水,把水利建设原有的线路搞的支离破碎,从而削弱其自身的供水功能。还有一些农民在地里私自打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这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还有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1.2 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思想普遍存在
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支出控制比较紧,当地政府对于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资助不多。虽然国家近段时期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可是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局的原因而无法启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还需要请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大部分都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而工程在完工后的管理和维修经费却没有得到保证,这不利于工程的正常运行。
1.3 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增多,水利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急需大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前的很多水利单位人员冗杂,人力资源分配缺乏科学,工作效率低下,应当精简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大力引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水利工程的技术力量。另外,企业应该重视对水利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主要针对上面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可以把他们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采用专业维修或个人承包的方式来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另外,为了使小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水利效益,我们还应该做好水利设施的配套工作。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水利的特点,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使他们的工程效益达到最大。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小型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2 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只有大量的工程投资才能完成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这需要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共同投资。为了适应当前水利事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修理,还要增加新的水利工程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不仅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还需要政府对其实现行政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了避免农业专用资金被贪污或挪用,需要项目主要负责单位及时向政府汇报资金支出情况和项目的进度,使政府下拨资金运用透明化。
2.3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引进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对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有计划的安排人才去进一步深造,以更好的为水利单位工作。不断的鼓励在职人员自主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技术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主攻方向,同时能顾全大局,承担相应的工作。
3 总结
为了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我们必须要建立符合水利工程管理规律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运营体制。这个管理体制必须要有清晰的职能划分和明确的责任义务,还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水利单位的维修部门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化。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经济命脉,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型水利水利工程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也就是今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要注重人才利用,加大水利工程的管理费用投资,对水利工程实现合理化管理。
论文摘要:系统剖析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存在的种种弊端,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构建了“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考试模式,并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对于高等院校同类课程考试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专业课程 考试改革 教学质量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集技术、经济、管理、法规四大方面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该专业课程普遍具有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密切结合的特点,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操作技能性知识更新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成绩既难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与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程度,同时也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作者结合多年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传统考试模式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重新构建了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考试模式,并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专业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
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主要模式。授课教师、学生对此都是比较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种考试模式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但却存在如下一些弊端:
(一)很难全面地考核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模式大都是:考试时间为两小时,试题常见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计算等,答题方式为笔答。由于受考试时间、命题形式限制,传统考试内容不能涵盖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主要知识点,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大量的操作性知识很难体现在试卷上。
(二)无法客观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受考试形式的限制,很难考核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更难以实现。
(三)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课程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其考试结果仅作为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了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多阶段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重点教授、解惑,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阻碍了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性
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对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严格规定,加之有些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等原因,任课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期末考试形式来“规范化”的授课,甚至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因其无法体现在期末闭卷考试的试卷上,而放弃讲授。有些在本专业领域有很深学术造诣的优秀教师也因受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限制而不能将自己掌握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学风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学生不是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而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以追求高分数为目的来学习专业课程。因为考试是否通过和分数的高低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而且是获得奖学金、评优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据。由于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限性,学生只是关注那些期末要考试的内容,按照期末考试的答题方法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注重平时学习,经常缺课、抄袭作业,只是在期末按照任课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去重点突击,而考完试很快就把临考突击记忆的东西忘了。可见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构建“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是作者经过研讨确立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所谓“全程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阶段性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分阶段地检验学生对每个教学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期末临考前的重点突击。通过阶段性考试检验学生对各阶段课程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重点教授、解惑。
所谓“多样化”,是指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大纲要求和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又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
所谓“复合型”,是指采用复合形式最后评定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要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考试得到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能力的各种考试、考核成绩与课堂提问、专题研讨、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专业课程的最终成绩。
(二)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构建
按照上述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笔者构建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对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专业课程考试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涉及到课程讲授的所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必须实现多样化,以不同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与环节
根据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笔者设计的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和环节,除了期末闭卷考试之外,还包括:开卷考试、上机操作、撰写课程论文和课程综述与学习体会等。
3.专业课程成绩构成与评定方法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无论采取何种考试模式,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最终指标都只能是课程成绩。为使课程成绩能够最大限度地全面、客观、公正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及创造能力,笔者设计了复合式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占60%70%;阶段性开卷考试占10%一20%;上机操作占5%;撰写课程论文占5%一10%;作业占5%;课程综述和体会占5%;平时考核占5%~10%。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为了探讨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新的考试模式,笔者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估价”三门专业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例如,2005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际采用的考试形式和环节包括:期末闭卷考试(2小时)、上机操作(3次)、阶段性考试(3次)、撰写课程论文(3000字以上)、课程综述和学习体会(2000字以上)。该课程学习成绩构成及其比例为:期末闭卷考试60%;上机操作5%;撰写论文5%;作业(本课程留有40多道较为综合性的课后作业)1%0;课程综述5%;平时考核l5%。
从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使学生不仅注重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成绩更好的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也包括考试形式、命题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师生互动与沟通,将考试不仅仅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仅仅是一种考试模式的改革。而实际考试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对考试改革的态度。只有任课教师在主观上愿意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能发挥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模式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任课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对因实施考试改革给教师增加的额外工作量给予一定报酬,对实施考试改革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表彰。通过政策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推进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试模式的多样化
各类课程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形式,提倡考试模式多样化。笔者认为.上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的新模式对于工科专业课程考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对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文理科类专业课程可能借鉴意义不大。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提倡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化,要“因课施考”,不能搞一刀切。
(三)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致使学苗质量下降,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数量 居高不下。因此,有人认为通过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降低期末考试占总分的比例,可以降低不及格率。其实,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实施多阶段、多样化考试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使高校师生从单纯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既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是教师的命题难易程度和评分宽严标准问题。实施考试改革同样存在控制适当的不及格率的问题,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四)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目前,各高等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学督导组的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和学生网上评教三个方面。因评教范围和目的原因,前两种评教的结果对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多大影响;而第三种评教因参与评教的学生多,其评教结果要形成学科范围内的排序,对教师影响很大。如果按现行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对于实行考试改革的教师来说,很可能因平时对学生要求严厉,考试前不给划重点,个别学生认为平时成绩评定不公平等原因,而获得不公正评价。因此,要使教师真正投身于考试改革之中,还应改革现行评教方法。如:降低每学期学生网上评教的影响,适当组织每届毕业生离校前对教师的评教等。
五、结束语
实施课程考试改革是当前高等院校坚持教育的科学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构建全新的课程考试模式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当然.课程考试改革是一项十分严肃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科学、认真的探讨和扎扎实实的工作,笔者决心和广大同行一道,不断完善和深化课程考试模式,通过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符合当代和未来祖国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