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9 11:29: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启蒙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以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幼儿 成人 钢琴启蒙教育 差异 启示
目前,各种音乐培训中心繁多,足以看出人们对待学习音乐的热情,而钢琴作为打开音乐殿堂最方便的钥匙成为众乐器中炙手可热的“明星”。一方面钢琴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丰富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它是众乐器中唯一能让人以最轻松自然、最没有负担的姿势——坐姿演奏的乐器。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钢琴能使脑、眼、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且协调配合。长期训练必将使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听辨能力及观察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另外,人的性格、教养、兴趣也会在无形中发生质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经久不衰的少儿钢琴热。进入新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注重精神陶冶。为了丰富生活、提高修养,成人钢琴热也在悄然兴起。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习钢琴的队伍大军中,不同对象的钢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差异。
一、从生理方面比较
1.年龄
“启蒙”意为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由此可见,启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直接影响着日后的学习发展。良好的启蒙犹如坚实的地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而失败的启蒙严重的能贻害终生。启蒙如此的重要,那么启蒙的年龄就决定着学习者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那么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年龄及他们的优势和缺憾。
(1)幼儿年龄的优势和缺憾。众所周知,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对象大多都是学龄前儿童,一般在五岁左右,多数都是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和开发智力而让其学习钢琴,但是启蒙时目标并不明确。由于年龄还很小,身体各部分还在发育,无论是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还是对自身的控制以及协调能力都不够强,但是柔软的手指具有很高的可塑性,韧带的弹性、指间的伸展、肌肉的反应等这些先天性条件都比成人优越很多。
(2)成人年龄的优势和缺憾。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对象多为青年人,包括各级各类音乐高校非钢琴专业的学生,还有一部分为年过花甲的离退休老人,他们中大多数都是为了自娱自乐或是辅导第三代而学习钢琴。还有一个特殊人群是为了参加艺术类高考而突击学习钢琴的学生。上述几种人群都统称为成人。虽然他们错过了人类音乐天赋开发的最佳时期,而且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造了单维思维方式,会成为多声部音乐学习的负力,突破双手协调配合的难点往往较为费劲,但是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已经发育成熟,学习目标相当明确,理解能力、自身控制及学习能力相对幼儿来说要强很多。
2.坐姿
在钢琴启蒙教育中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坐姿,演奏者坐的位置要对准钢琴的正中,也就是钢琴的钥匙眼或d1与e1的键缝。座位高低以小臂与键盘同一水平,座位前后以肘弯略大于直角为宜。上身端坐时要自然放松,只坐座凳的三分之一并且使双肩微微前倾,要感觉到臀部和脚对身体重心的支撑。双脚至于踏板前,与肩同宽并踩实地面,以便支撑身体。
幼儿与成人坐姿上的差异:儿童身高较矮,双脚不能直接踩到地面,所以在他们学会正确的坐姿时我们一般可以在他们的脚下垫一个小凳子之类的物品,让他们的双脚能够踩实。加上小孩子刚开始学习时对坐的环境不熟悉会有紧张感,那么就尽量让他们自然坐稳,保持肩肘自然的放松才是最重要的。而成人在启蒙教学中可以快速掌握正确的坐姿,也无需板凳等物品,那么就要强调双脚踩实地面,让身体得到很好的支撑,上身微微前倾,使自身的力量更好地传递到弹奏钢琴中。
3.手型
演奏者手的姿势应当形成半握空心拳的弧形状态,掌关节撑起,指关节突出,手指弯曲的程度因手指长短而各异,手腕自然放平,肘部放松,自然摆放在身体两侧。手型对于弹奏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这点上没有过关就急于求快走入下一步的话,只会事倍功半。
幼儿与成人手型上的差异:幼儿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手指柔软,所以较难做好前三个关节的支撑,这时我们一定要把掉臂练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督促孩子反复练习,让手指能够更多的体会自然落下的重量感和关节的支撑感,在这期间可以穿插进行基本音符的认知与学习,一般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让他们基本掌握手型的要领。成人的手型跟幼儿的要求是一样的。由于成人理解能力高,再加上控制能力好,手型练习是很容易做到的。这时我们可以对其手型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其尽早掌握正确的手型。但是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成人的手部骨骼已经发育完全,跟幼儿比起来会有点不太灵活,往往摆手型时会有畸形的感觉,此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手型提出要求,只要他能指尖正面触键,掌关节很好地支撑,手肘放松,就不要过于强调手型的标准和美感,尊重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也是很重要的。
整个学琴过程中都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与弹奏手法,长期坚持下去,每个人都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来。
二、从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
1.在对幼儿与成人进行授课时的差异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低,又有极强的依赖性,所以在启蒙教育中老师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尽量以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来对幼儿进行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上进心和好动、好想、好问的特点。因此要在正式学琴前利用这些特点,让孩子与钢琴亲近起来,成为朋友,消除孩子的紧张与拘束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相信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相比较而言,成人的理解能力就高多了,也有较高的自控能力。但是成人在学习钢琴之初,往往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生怕笨手笨脚驾驭不了庞然大物,赶不上小小琴童,而有失颜面,因此在上琴之前可以先让他们了解钢琴乐器的结构、历史、发音原理及性能等,让他们有个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从而消除畏难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对待老年学生的时候语气要柔和,并且要有耐心,因为老年人反应能力较慢,遇到错误时要耐心指出他们的错误而不能批评,要多讲解,让他们多体会,不要急于弹琴。
2.幼儿与成人选用教材上的差异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幼儿与成人所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主要是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并且喜欢反复阅读自己熟悉的内容,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性,在从中获得乐趣的同时学习知识。而成人主要是阅读文字性的材料,注重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实际的意义,喜欢材料的内容不断变化,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有启发作用。所以在教材上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受幼儿欢迎的一般都是《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系列或者是《孩子们的拜厄》和《孩子们的哈农》,因为上面都有趣味性的图画,能寓教于乐,也可以通过这些图片让孩子们活跃的思维产生联想,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而成人一般选用高等师范学院出版的《钢琴基础教程》等。
3.幼儿与成人上课时间规划上的差异
(1)幼儿上课时间的规划。在上课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最多只能维持15分钟,所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安排好时间,建议分段来上课,每段时间都有明确的内容让幼儿了解老师的计划,并设置课间休息,休息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跟着琴声唱唱歌跳跳舞活动一下,然后再继续下面的课程。也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品,用来鼓励孩子们,以便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每次学习的时候应该让幼儿先弹他们最喜欢最自信的曲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表演,不要一错就打断,直到他们弹完,先表扬他们进步的地方,然后再指出不对的地方,不要总是批评,以使他们越来越失去兴趣,甚至厌学。布置作业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说给家长听,这样可以让家长督促孩子们练习,所以对待不懂的家长更要说得详细,并且指出重点、难点及练习方法。
(2)成人上课时间的规划。成人学习目标一般都非常的明确,学习意愿也较强,要给他们清晰的教学指导。在授课时,可以在重点和难点出现时提醒学生重点练习,可以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并告知学生课后应当如何更加有效地练习,可以细化到速度、力度和要达到的效果等。甚至在重要的地方可以指出一天至少练多少遍的要求,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练习和掌握。有些学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这时就要指出他们的弊病,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心平气和地学习。
三、启示
综上所述,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差异主要从生理方面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出来的。幼儿在生理上限定性大,但是可塑性强,只要加以充分的引导、严格的要求、适当的鼓励就可以培养成好的钢琴演奏者。而成人生理已经发育成熟,对于提高演奏技巧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学上确实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从各自特点来讲,儿童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并且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耐挫能力都很欠缺,但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而成人在智力、能力及意志力方面都优于幼儿,加上学习目标明确,只要方法得当、扬长避短,相信在相同时间内学习进度可以快于幼儿数倍。他们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能使他们更好地领略钢琴艺术。只要了解二者的差异,掌握二者的共性,科学引导、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以培养、维持和发展孩子英语学习兴趣为中心分析家庭英语启蒙教育的一些科学方法。
关键词:家庭英语启蒙教育 兴趣
以前在朋友聚会的时候,总会有人问:“你是大学英语教师,你家的小孩英语教育肯定没问题啦,学的怎么样了?学了多少了?”殊不知,这样的问题总会让我不知所措。因为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我已有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但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对小孩子的英语教育还真只是一个新手,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其实,对于是否让孩子从小学英语,什么时候开始,怎样进行这些问题我内心总是充满了矛盾。一方面看到迎合社会需要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看到很多孩子都接受了早期的英语启蒙教育,再加上自己的语言优势,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似乎又心有不甘;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灿烂的童年,想随她喜欢,不想逼迫她过早学习,害怕适得其反。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我比较随性地、非系统地让孩子接触了英语。
现如今女儿已经六岁,迈入了基础学科的正规学习阶段。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开始回顾、思考和总结之前的种种尝试与努力。我发觉,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在幼儿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但必须指出的是父母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家庭参与的真正目的——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抓住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本着开发兴趣、维持兴趣和发展兴趣这一宗旨来进行和展开。而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家庭英语启蒙教育才是可行的、有效的。
那如何才能以“兴趣”为中心来展开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呢?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体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 立足于孩子的天性,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
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所以在家庭英语启蒙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动性”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开心地动脑、动手、动口,大大地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首先,可以在家里买一些英语的动画片,儿童歌曲等,每天不经意地、不定时地重复播放给孩子听,不要约束孩子,也不要吩咐孩子去听去学(幼儿也有叛逆期)。其实,即便他们在玩玩具,毫不理睬,但这不同于母语的“外来语”足以引起他们的好奇,他们会自发地吸收。可能在一些日子过后,你的孩子会给你偶然唱出一句“外来语”,让你大吃一惊(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孩子对英语并未排斥的情况下,父母可以采取进一步地方法。每天下班后或者是周末休息时,一定记得抽出时间和孩子亲子互动。互动时,父母就可以将英语的启蒙教育融入其中了。比如,父母们可以利用实物进行对照。公园野餐时,可以边吃苹果边说“yummy,i like apples.”,然后做出吃得很香的样子,孩子是可以领会的。当然还可以创造情境,扮演角色。比如,在家里,爸爸和妈妈可以分别扮演一些小动物,然后藏起来。重复地问“panda, where are you?”, “rabbit, where are you?”,“mama cat, where are you?”,“papa dog, where are you?”等等问题,同时相应地回答“i’m here.”或“here i am”。这样慢慢地孩子也会主动加入来扮演和模仿,“where are you?”的问和答就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轻松了解了。这些英语表达再通过日后不断地听和说,就可以形成孩子的记忆了。
父母还可以利用空闲和孩子做一些手工,不管是用手撕,还是用剪刀剪,只要孩子完成了一样作品,记得竖起大拇指,用英语赞美和肯定孩子,如“very good”、“good job”、“beautiful”、“wonderful”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不但能听懂,还能在正确的情境中学会用这些词。
所以,千万不要让幼儿“静”下心来背单词,记句子,这样不但违背了孩子的成长特点,而且还会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态”中学习英语才更具科学性。
二、 贴近生活,维持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只要围绕生活,贴近生活,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其实简单易行。小孩在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之后,不要急着灌输更多的内容,大部分幼儿在学习中会“遇难而退”。所以,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应意不在多,而在于维持孩子建立起来的这份兴趣。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巩固教给孩子的英语,再适当地增添知识。比如,早上刷牙洗脸,可以一边做一边说,“wash my fac
e”, “brush my teeth”, “comb my hair”等等。最初,不要逼迫孩子跟着你说,只要你坚持,孩子就会逐渐领会和开始模仿。记得女儿三岁时经常看外公学跳舞,影碟里舞蹈老师会一边迈步,一边说“quick, quick, slow”,后来女儿也学会在模仿舞步节奏时用上这句话。笔者听见后还故意兴奋地抱起女儿说“哇,宝贝,你知道吗,你会讲英语了。这就是英语。”笔者想让孩子觉得学习英语是简单的、轻松的。又如,笔者在每晚睡觉时总会给女儿一个亲吻,然后加上一句“good night”,后来女儿也会这样对待家人,十分温馨。有时,还会特意叫女儿帮忙拿东西,然后对她说“thank you”;而在帮助她后她说“谢谢”时,回答“you’re welcome”,这样一来一回,女儿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对话。
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家庭英语启蒙的机会。总之,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可以让孩子感觉英语学习很轻松,很快乐。其实,父母只要在学前阶段能维持孩子建立起来的对英语的兴趣已经是一种莫大的胜利了。
三、 让孩子自然拼读,发展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宣扬“挫折教育”的今天,对孩子的肯定与鼓励仍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在家庭英语启蒙教育过程中,可以逐步让孩子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基本发音,让他们尝试对不认识的单词和句子进行朗读,这无疑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发展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女儿进入小学后,自制了一本字母发音手册。首先,在白纸上画出四线格,再用彩笔通过虚线(方便孩子临摹勾画)描出英文字母(大写和小写形式),之后选出一些女儿熟悉的,能够代表26个英文字母基本发音的单词书写在字母旁边,并配上插画,插画中笔者还特意留出了一些空白,希望女儿能够参与其中,完成涂色,增添趣味性。最初,女儿能感受到妈妈的用心,很喜欢这本“书”,但在拼读时由于主要是靠重复记忆,不免觉得有些困难,偶尔还会排斥。在这种时候,千万不要着急。其实没过多久她就在学校学会了汉语拼音,这与英语的自然拼读有相似之处,所以汉语拼音大大地促进了她对英语单词的拼读,慢慢地兴趣也增加了。所以,之前经常听有的父母担心过早的英语学习会影响汉语拼音的学习,怕二者出现混淆。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杞人忧天”了。其实,父母应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源于拉丁字母,只是用于不同的国家就出现了不同的读音而已,其实是很简单易学的。父母们大可不必因为害怕混淆就去躲避,而应该积极的面对,让孩子认识区别,理解语言的共同之处。
以上只是笔者凭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做出的一些细微的思考和总结,希望能给父母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总之,无论是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教育,还是让孩子到培训学校去学习,都不应该违背孩子自身的特点,要知道“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摘要】
本次研究主题是探讨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当中的语音启蒙教育体系构建和开展情况,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的研究切实有效的实现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重视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启蒙工作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环境中的农村小学语音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进而实现对工作质量的提升。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案,进而满足开展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工作,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语音基础进行判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持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重视我国城市与乡村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需求,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
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学工作的进步,希望能够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实现对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目标和需求,进而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整体进步。本次研究就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工作目标。本次研究侧重分析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英语的语音启蒙问题,重点分析其中涉及的工作问题,再以科学的对策和建议优化并完善当下农村的英语教学工作质量。由于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在加上农村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都导致实际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出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主要是为了优化和完善农村的教学体系,实现农村与城市逐步统一的教学水平要求。
一、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工作包含众多的内容,其中语音的启蒙教育非常关键,将直接影响未来小学生对英语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及理解。重视农村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工作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促进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向城市化进步并得到深化和完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社会与世界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展示出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重视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启蒙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城市与农村英语教学水平的共同进步目标,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还发现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最为英语教育的根基,充分发挥语音教学的启蒙作用,能够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农村小学的英语语音教学存在基础的根基问题,在实际的启蒙教学过程当中也不乏出现一些教育的缺失,由于教师的自身能力有限,也阻碍了学生的启蒙引导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学生英语语音基础问题
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地区条件的因素,校园中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这一点也导致学生对于英语课程中音标的掌握不到位、不扎实,同时农村校园中英语老师也没有系统的教学,甚至很多年纪比较高的学生,还不能够完善的掌握英语中所有的音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用和单词读音比较相似的汉字或者拼音,在英语单词下部进行标记,采用这种方式死记硬背的记住英语单词的读音。例如:mother的单词下面,学生所标注的读音就是“妈德”,bus的单词下面,学生标注的读音就是“拔丝”等等,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标注,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基础上就存在着方式不正确的问题[2]。同时利用汉字和拼音标注的英语单词,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确的情况,很多农村校园的学生在共同朗读单词的时候,无法良好的便捷长音、短音和前后鼻音,这些都导致学生的语音基础出现问题,导致农村校园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规范。
(二)语音启蒙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的英语语音教学在教材的使用上还比较落后,因此教材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较分散,英语的学习也需要经历很长的学习时间。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孤立和分散的教学,就会导致字母音标不能被学生系统的使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英语单词品读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学习英语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些情况想加在一起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农村小学校园中老师对于语音教学的目标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语音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交际性的功能。在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朗读的发音没有给予严格的把关,甚至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缺乏训练和技巧指导。同时还缺乏拼读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在朗读单词过程中音、形、义的结合,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语音能力的发展。[3]
三、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母语影响
我国的农村校园中,由于教学环境的差异,学生不能够和城市中小学生一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很多小学生自身对于外语的教育存在着排斥和厌烦的心理。同时我国的母语为汉语,学生在出生之后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汉语,因此学生初入校园就需要接受英语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排斥的现象。所以在学习第二语言的阶段,很容易先入为主的受到汉语的影响。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于本能的把汉语的语法和发音习惯应用到英语中。所以小学校园想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音教育,还需要尽量避免汉语对于学生造成的影响[4]。
(二)农村师资力量和设施投入缺失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情况,农村的小学校园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设施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些情况也是导致学生英语语音启蒙教育难以快速发展,学生学习情况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农村校园中的师资力量不足,语音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因此很多英语教师即便是接受过比较专业的语音训练,但是由于没有扎实的基础,并且教学业务能力相对比较低,还有校园给教师配备的语音教学设备不足等情况相结合,就会导致学生的语音启蒙教育出现问题。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读,学生跟读,这样的教学手段,难以保证学生发音准确,甚至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严重影响学生的语音启蒙教育情况。
(三)当下应试教育对英语语音启蒙重视不足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主要侧重对于应试教育的工作重点,这样就导致实际的语音教学出现了问题。当下,小学阶段的英语考试更加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反而忽视了对学生语音成绩,这样就影响了整个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工作倾向性和质量,导致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语音启蒙教学工作不重视。城镇的教学水平平均高于农村地区,城镇对于小学生语音教学的忽视更加重了农村地区的语音教学认识偏差,导致农村地区对于小学生实际的语音启蒙引导不足。
(四)教师启蒙教学工作认知缺失
除上述内容以外,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由于能力的缺失影响了教师对自身工作认知的缺失,也导致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出现了偏差的问题。传统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于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是以灌输的方式强迫学生接受,课堂更多的以教师为主体阅读,而忽视了小学生实际的练习需求,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认识的缺失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阻碍,降低了教学工作的效率。
四、完善农村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策略
完善农村小学英语的语音启蒙教育工作,需要从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对策建议的分析。掌握科学的方式和方法优化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体系,重视对语音启蒙教育的工作质量提升。
(一)重视培养英语语音启蒙教学环境
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工作当中,语言环境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城镇小学英语教学与农村英语教学质量差异的关键节点。重视培养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启蒙环境,主要依靠教师进行口语表达和培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语音应用环境来增加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熟练程度。在农村地区的教师应当积极的提升教学水平,降低与城镇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差异,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语音环境增强小学生实际的学习质量。针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提升口语的能力非常重要,坚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增加词汇量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以夸张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大口型的发音和缓慢的阅读语速都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英语的语音理解能力。
(二)加大农村师资设备投入
如何开展农村的小学英语语音启蒙教育,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化,需要相关部门充分的重视教学工作的投入需求,在扩大师资力量投入的基础上进行语音教学设备的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农村与城镇小学英语教学的资本投入差距,在实际的资源分配过程当中尽量降低师资投入的差异,满足平衡城镇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需求。如此同时,还需要进行农村小学管理部门的细节调节。重视培养良好的师资力量,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教师的培训,满足一线英语教学的专业进修和培训要求。在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增加不同的教学设备,以此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式充分重视语音启蒙
创新农村小学英语的语音教学方式,能够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充分的使用启蒙教学的方式,完善当下农村小学英语的语音教学需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构建英语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避免汉语使用的几率,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重视对学生词汇的教学引导,通过形象的意识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优化作用。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增加教学的创新意识,采取图片或者是实物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以此实现对语音教学的优化需求。例如,教师可以以实物水果和蔬菜进行课堂教学,将banana、tomato等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认识o这一元音字母的发音。
(四)积极培养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教学意识
培养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教学意识对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求和目标。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增加教学的娱乐性,在游戏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以HappyNewYear作为课堂教学主题,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环境当中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口语的交流,就能够促进学生实际的掌握语音教学的内涵,这也是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教学意识提升的重要表现,也是积极营造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环境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需求需要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革新与优化,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教学意识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展开分析和研究,探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关于语音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在发现语音启蒙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进行科学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要求农村地区能够重视对小学生英语语音环境的构建,培养小学生英语语音启蒙重视程度。在农村地区进行师资力量的投入,关注到设备的落后情况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关注到语音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还需要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充分的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此实现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积极的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召集教学人才,重视对教师语音教学意识的培养,从而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工作体系优化提供科学的建设路径。教学工作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认识不足,并积极的给予改革与创新,积累教学工作经验,满足时展提出的新要求,进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金桐伊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一、立足幼儿特点,巧用方法,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启蒙教育视角,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方式,使舞蹈学习游戏化、趣味化,让幼儿爱上舞蹈,更好地发展身心,培养协调活动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个性。
作者:黄芳 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幼儿园
一、观察生活是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
在很多学生看来,科学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在学生初学之时,教师一定要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的呈现、讲解和揭秘,让学生在感受科学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科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它蕴藏在生活中的各个不同层面,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以学生科学经验的形成来看,他们在课堂学习之前了解的科学知识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孩子在潮湿的天气下偶尔发现了蚯蚓,他们会对其外形以及其行动进行观察,从而形成基本的科学经验。儿童形成科学素养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在现实生活中随机感受,引导他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及时进行感知了解。这样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鉴于此,作为科学老师,就不能死守着一本教材,按照固有的课表和内容进行教学,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体验他们的生活经历,从而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科学,从而形成最为有效的科学体验。例如,在姹紫嫣红的春天,柳絮漫天飞舞,这些就会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如果这些生活中的资源与教材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和顺序,不拘一格地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二、体悟自然是小学科学启蒙的关键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给学生发放各种实验材料。但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最为贴切有效的实践材料不是教师精心制作的,也不是随教材发放的,而是源自于自然。只有源自于真实自然状态的资源,才是学生最佳的实践操作材料。但这些对于城市中的学生而言,却又是非常难得的。曾有有识之士指出:自然社会才是学生学习科学,感受科学的最佳课堂。科学教学就必须链接学生生活中的自然社会,感受自然生活中最纯粹的科学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在科学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和善于想象的,面对大自然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善于从自然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入手,将学生的思维和关注力聚焦到自然生活之中。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可谓丰富多彩,从天气谚语中感受不同的自然现象所蕴含的天气预征,从仰望星空引导学生思索宇宙的无穷魅力,从天气的变化中感受四季的轮回……
三、学会探究是小学启蒙教育的保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已经越发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只有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真正契合学生内在认知规律。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而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其核心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增长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而是要通过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习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观察、依托实验、凭借推理,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运转,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如果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将会形成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倦心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认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这对于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提升学习效益都有一定的帮助,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对于科学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其增加了多少的科学知识,懂得了多少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懂得在感知过程中,形成科学素养,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作者:郭玉定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中心小学
一、农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在农村,家长和社会评价学生关注的是其学习成绩,对于幼儿来讲同样如此,幼儿科学启蒙方面的教育被忽略。
2.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关系到其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成效,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二、发展农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对策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0-6岁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远低于OECD国家11%的平均水平。”从数据中我们应该看到,对于国家的人力资源来说,每一个幼儿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多数幼儿生活在农村的事实,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幼儿教育,提升农村幼儿的整体素质。科学启蒙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大力倡导要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今天,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幼儿园要把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1.转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摆脱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教育目标要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科学素养为中心转变。
2.设置合理的农村幼儿园课程。农村幼儿园在设置课程上要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规定。明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什么?幼儿身心发展的阻碍是什么?摒弃传统的以“小学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时间和空间。此外,还要在正式活动外随时随地渗透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努力营造崇尚科学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幼儿科学的、健康的生活。
3.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不但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更会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上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教师文化水平和专业修养之外,还要提升其信息素养,如今,人们的生活早已进入信息化,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
(二)家长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1.家长要转变传统观念。家长的认识和偏见是造成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识不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错误观念和择园标准给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2.家庭应当成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承担者之一,那么家长顺理成章要成为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支持者和合作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与父母度过的,家庭教育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家庭要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造轻松的氛围,在观念上,家庭成员达成一致;在行动上,家庭成员通力合作;在方法上,家庭成员各显其能。3.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包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深受其父母的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打着家庭的烙印。为此,幼儿家长在提高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认识的基础上,还要身体力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
(三)要创设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生长环境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不但要举全家之力还要举全村之力。有一句非洲谚语这样说,“养育一个孩子要靠整个村庄的力量”。当地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支持、推进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上发挥其号召力,实施舆论的引导,并给予积极的帮助。除此之外,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关注农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要加强城市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的交流、互动。城市幼儿园应该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传授给农村幼儿园,还可以对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进行支援。农村幼儿园主动向城市幼儿园学习,发现自身不足。可以通过“送教下乡”的形式集结教育力量对农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进行帮助和指导,尤其是教育专家应发挥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农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及对策。农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面对的困难还很多,找到富有成效的解决对策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
作者:蔡洪霞 崔永平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一、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积极思维、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把握好标高,太易、太难的问题设置都不足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并能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及时得到强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觉得饶有兴味,学习兴趣就会日益浓厚。在这里有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求大求全,人为地增加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下册教材P12页,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运用、实例分析,笔者认为仅限于MgAlZnFeCuAg,至于KCaNa的特殊性,留待学习酸碱盐以后适当补充。再如,总复习时,穷举教材所有出现过或者可能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背等。第二种倾向是拘泥于教材,没有适当的整合;二是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趣味性。有趣的、能逐步掌握的、可获得科学知识的教学设计,肯定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知道化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刚走进化学课堂,感到好奇,也有些茫然,这时,课堂小结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哪些是重点、考点,这些都需要学生了解并付出具体行动去落实。为使学生心中有数并建立起教师的中心地位,单元检测应该及时跟进,单元检测时不要图简单,应付了事,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检测,这样有利于在学生中建立起教师的化学权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教学中努力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
,如自制原子结构模型、与溶液有关的计算给学生一个烧杯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四、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
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或渗透的基本观念概括“物质观”、“变化观”、“实验观”、“绿色化学观”等四个方面。物质观包括元素观、微粒观、结构观等;化学变化观包括守恒观(化学变化过程元素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平衡观等;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应让学生明确两点:一是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二是绿色化学观念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尽可能小的负面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又可行的化学品的过程,让学生明确化学的两重性,一方面,化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化学品的生产、使用与处理的不当,也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因此,通过化学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合理使用化学品的观念。
五、严格要求
化学用语读、写的规范化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教师的教学及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必须强调规范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
六、注意学生良好化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学习物质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几种重要的物质,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物质的方法积累。如以氧气为例,侧重于按照“存在、性质、用途、制法”这一种认识物质的思维品质培养。用二氧化碳巩固这种认识物质的方法;以碳为例,侧重于按照“结构、性质、用途”这一种认识物质的方法学习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结构图与物理性质的关系、与碳有关的化学反应,其反应条件与碳原子结构的关系等;以酸碱盐为代表,了解归类学习物质的方法;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依托,渗透递变性思想,即具有类似结构特点的物质,其性质往往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小策略,大作用,以上这些小策略,如果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给予关注,有效加以利用,化学教育教学效果会有明显不同。
作者:李钦模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研训中心
《星光大道》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综艺栏目,该栏目以“百姓自娱自乐”为宗旨,突出大众参与性、娱乐性,表演形式以唱歌为主,为大众提供了展现才艺的舞台。该节目自从首次播出便创下了央视三套收视第一的成绩,从此可以看出大众对此的喜爱。《星光大道》不仅在收视率上一路领先,而且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百姓歌手。在这里,普通百姓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大家关注的焦点。没有门槛、没有距离、没有限制的大众栏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登上央视舞台,不论是几岁小孩儿,还是高龄老人,不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只要你热爱音乐,就可以向大家展现风采、真情互动、挑战自我。然而究其火热原因就是表演用热情,用自身热爱让观众喜爱。
热爱,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用音乐表达内心。教育工作者怎样让学生喜爱上音乐是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对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开阔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讨论,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让学生走上自己的“星光大道”。
摘要:研究“校园文化国学启蒙教育”,要发古通幽,一脉承建,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精义,同时又要切合时代精神,将目标定位在培养新世纪强者上,以体现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引导师生以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参与、体验、创新学校的各项活动。
关键词:国学;校园;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学文化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国学精髓的深入思考,经典诵读活动已在中小学校掀起阵阵热潮,成为学校校本教育的特色内容。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让经典诵读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大餐。
一、国学诵读经典为人格塑造奠基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国学中的思想以及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必备教材。经常诵读经典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孝敬长辈、懂礼貌、讲礼仪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典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为人之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人格塑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图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高尚品德……由此可见,经典诵读的功效与影响是不可替代的。经典中的儒家人文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为儒家的仁爱、宽容、孝悌、诚信与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这将伴随学生的吟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与精神风貌。
二、国学诵读经典为审美情趣奠基
中华古诗词,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源远流长,意义深刻隽永。春秋儒学、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无一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传承着中华儿女正能量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经典国学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思想之博大、意境之深远、感情之豪放、韵律之优美,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施政理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博大胸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文明智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情怀……诵读这些经典,如同在与最优秀的哲学大师和智者对话,如同耳濡目染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从而能不断提高诵读者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学生暂时虽没有能力理解这些国学经典的意义和精髓,但是若能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话,会对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目前,我认为由教师和家长选择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名篇佳作来朗读和背诵是有必要的,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他们获得文学的审美熏陶。
三、国学诵读经典为写作水平奠基
渊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从语文教学需要来看,古诗选入课本作为启蒙教育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典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朗读、背诵教材所节选的优秀诗词文章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古诗词、古文等,以诗会、朗诵会等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形式,有意识地让他们多背好诗词、好文章,让美和高尚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在文章创作中下笔如有神。
四、强化校园精神文化的策略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和传承。这些优良的传统往往渗透在国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以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和道德修养。
(二)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应该说,理想包含着道德理想,信念也包含着做人的信念。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个大课题,要使其“知”不难,要使其“信”并“行”,那就不容易了。我国古代道德教育中强调先做好人,再做贤人,最后做圣人的观点,值得借鉴: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做人的基础道德做起的传统修身经验,应该继承。
五、结语
总之,在诵读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迅速吸收国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经典诗文的广袤田野,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对学生来说,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提高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我校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特色活动,营造出了特色的文化氛围。
作者:张甲孝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新城明德小学
摘要:钢琴是一门极需技巧的学科,也是一门比其它乐器的表现力都强的学科,因此如何提高对幼儿进行钢琴启蒙教育时效率,先培养起幼儿的兴趣将会成为一个有效的推力。因此,本文首先展现了兴趣的重要性,其次对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对如何培养幼儿在接受钢琴启蒙教育时的兴趣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兴趣培养
有专家认为,幼儿期是人类一生当中很敏感的时期,会为我们后期的学习与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对各类学科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方法与技巧。然而我们也要去思考兴趣的培养对幼儿钢琴启蒙教育起到什么重要作用,这样才会不断地丰富和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最终使得钢琴启蒙教育具有更强的学科性和艺术性。
一、兴趣的重要性
在我们解决或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兴趣会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是我们高度集中,会非常投入,这样极大地加深了我们的印象。我们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并且在其发生时我们会进行积极的探索,并会为之着迷,就像一些对美术非常感兴趣的人,他们在接触到各类与美术相关的事物是都会对其进行观赏并给出一定的点评,面对心驰神往的作品是更会收藏或者模仿绘制。兴趣会将自身的人生观和感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认识越来越深刻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也越发丰富,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因此,在对幼儿进行钢琴启蒙教育时,我们首先要去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之成为一种助力。[1]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现状
我们知道,幼儿的年纪较小,他们在心理与各种行为方面都由他们的家长支配,但是这些孩子中没有建立起任何对钢琴的兴趣。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则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有很多机构在进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时,幼儿总是被要求对音符的名称,音符的形状,音符的时值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严重地打压了幼儿的心理。更有的教学并没有将感情的因素考虑进幼儿的钢琴启蒙教育中,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交流,而课堂的枯燥乏味有可能反而掐灭了幼儿原本的兴趣之火。[2]幼儿在创新思维方面具有很强的潜能,他们喜欢新想法,喜欢去发现新的事物,但这些方面在进行幼儿钢琴教育时某些教师为了方便管理会从中扼杀他们的这些方面,这不仅是从音乐上对幼儿进行了残酷的损害,更是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危害。那么在幼儿接受钢琴启蒙教育时如何培养起他们的的兴趣,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幼儿在接受钢琴启蒙教育时的兴趣
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每一个接触过钢琴的孩子都会很喜欢钢琴,甚至想去拥有属于自己的钢琴。当听到优美的旋律或者欢快的节奏时,兴奋应声而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稳稳抓住这些有利的因素,培养起幼儿对钢琴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对钢琴的兴趣,我进行了以下探讨:
1、好奇心,是幼儿对钢琴产生兴趣的起源
幼儿是人的一生中对外界事物非常敏感的时期,因而强大的好奇心会帮助他们自愿地接触新鲜事物,在很多幼儿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主要是先对跳动的琴键或者钢琴课时怎么样的起到强烈的好奇心理,比如他们在见到钢琴后会想:为什么前面会有黑白色相间,为什么后面还有个大箱子,下面可以踩的什么什么?等问题自然地在他们心中发芽。因而,在给幼儿进行初次上课时,我们可以先帮他们解决心中的疑问,暂时把对五线谱的认识等专业性的认知放在一边。与此同时,适当的一些音乐家的著名故事,其它比他们稍大的孩子的演奏,都会激起他们对钢琴弹奏的强烈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幼儿的情感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心智还未发育完全,他们会对较为熟悉的人产生很强烈的信任感。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用音乐来激起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应有的情感,讲一个较为枯燥的授课过程转变为由老师,家长和幼儿所组成的三角架,这样的共同努力,之间的吸引与鼓励会促进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的情感是专一的,他们会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努力。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被迫来学习的孩子,我们应该要根据他们的真实情况,单独地进行心理辅导,慢慢地改变他们的心理想法;也有一些因对识谱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我们应该进行鼓励式的教育,这将会帮助不断地进取。因而将他们对钢琴的兴趣提到一个不同的高度。[3]
3、多样的授课形式
1)多样的节拍练习。
幼儿的好奇心虽然很强,但是,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全的完善的人格,因此在教学时,我们的内容应当适量,并且简易,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幼儿对学习的烦闷心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一味的讲解而没有让幼儿参与其中很难起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而,我们在备课过程当中,要学会设定某些情景,积极地邀请幼儿参与其中。我们知道音乐有很强的节奏感,而学习钢琴的起初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节拍的练习,因而我们可以让幼儿们在练习节拍的过程当中适当地利用他们的手脚,甚至是头部,而非纯粹的拍掌。例如钢琴具有不同的节奏型,教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节奏型编排一些不同类似于舞蹈的节拍练习动作,这样完全可以满足幼儿好动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在他们在自己喜爱的模式下进行学习,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以及能够培养他们对钢琴的兴趣,且使得他们记忆深刻。
2)图片辅助讲解。
用生动形象的绘画图片来展现相关的较为枯燥的五线谱等知识的时候,通过与幼儿一起进行绘画游戏与活动,把一堂较为枯燥的课变得既轻松又愉快,幼童们自然会随着老师的授课而不断地接纳知识。进行五线谱教学的时候,将唱和画相结合,孩童们满足了他们涂写的欲望的时候,也巩固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的学习内容,因此多样的授课形式肯定能不断地培养幼儿们对钢琴的兴趣。
四、结论
根据本文的论述,在培养幼儿们对钢琴的兴趣时应抓住幼儿对事物好奇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选择多样的授课模式,以培养起幼儿的兴趣。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在本文中获得有用的方面,也希望对今后的现实生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万凌艳单位:商洛学院
一“怎么样培养人”
教育启蒙的方法论聚焦在认定了“谁来启蒙”的前提下,如果启蒙主体的合法性具足、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支配,那么“怎么样启蒙”的问题势必要与启蒙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关联。在教育的“启蒙”实践中,“怎么样启蒙”实际上应当被表述为“怎么样培养人”,但这种转换首先面临着一个价值伦理而非逻辑学的困难:“怎么样启蒙”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如何确保个体启蒙的真实性,即“如何”基于个体的真实情况真正地实现“个体启蒙”的内在需要。就此而言,启蒙主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仅影响着启蒙主体的实践有效性,同时也是评价启蒙主体的合法性或启蒙实践的合目的性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更加有效/更加合理地进行实践,关于“怎么样启蒙”的观念和行为应当是合目的性/合人性的,必须保留“启蒙”的人性要素,时刻避免把“启蒙”的本真思维异化为“在一种创造便利的意义上被期望于用来促进乃至加速实践性———技术性的文化进程”的观念,从而实现与“使人成之为人”的启蒙使命保持高度的一致,保证启蒙主体自觉接受“使人成之为人”的实践目的的指导,否则“启蒙”就可能变成外在于人与教育的技术方法。但是,出于现实实践“便利”的考虑,“怎么样启蒙”的追问不可避免地会把价值观念的基本诉求,进一步转变为“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实践”的方法论问题。第一,“启蒙”实践主体的经验由“私人性”转变为“普遍性”的问题,具体是指:“怎么样启蒙”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教育主体(特别是作为个体的教师)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合理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程度,这就涉及教育主体将“私人”的文化观念、实践经验提升为“普遍性”的文化观念体系与实践经验系统,并尽可能地趋近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但实现这一过程往往要在原有观念基础上进行跃升与变革;第二,“启蒙”实践主体如何从“经验的把握”转向“规律的把握”的问题,具体是指:由于对教育运行过程以及具体的教育现实认识的程度不同,教育主体的理性水平也会存在差异,因此由低水平和较为零散的感性经验转向较高水平和系统的规律把握,成为“怎么样启蒙”需要解决的第二大问题;第三,“启蒙”实践主体如何保持经验系统/规律认识的“开放性”问题,具体是指:在任何的实践阶段,主体的个体经验系统都会体现出相对的封闭性和局限性,也就需要保持“经验对于新经验的基本开放性”,以更新原有的经验系统,对实践过程中的“错误”作修正。需要指出,虽然对“启蒙”实践持以审慎、反思和理性的态度,并不对教育主体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更能在本意上体现“启蒙”的基本取向。因为,“启蒙”本来就是“使人成之为人”的过程,其自身是对“人”而“敞开”的开放体系,它不仅关乎价值观念,也同时关乎实践的行为方式。这实际上意味着,只要符合“使人成之为人”的一切合人性、合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总体上都符合“启蒙”的价值诉求。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启蒙实践中的“怎么样启蒙”的问题,也就牵涉到了“培养人”的伦理问题,而并非全部地是技术方法层面的问题。
二“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启蒙目标的预设在人类的“启蒙”实践中,要达成“何种”目标是自在于人的本体价值的追问。作为一种“启蒙教化”的实践,“培养人”构成了制度化教育存在的合法性根据,也是其核心价值的集中表达。从本质上说,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内在地包含着一定的教育目的,其根本上指向“使人成之为人”的启蒙使命。近代以来,为了便于教育实践的有效展开,“一般趋向于把‘教育目的’分解为若干的‘教育目标’”,“即索性以反映时代特点与社会一般价值观念的更加概括的概念表示‘教育目的’,而以‘教育目标’表述教育目的的规定性”。可以通俗地说,“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基本目标的具体表述,是属于“价值”层面的限定。“人”是启蒙实践的一个永恒存在,而“使人成之为人”的启蒙实践实质就是使“未完成的人”实现“自由实践”、“独立思维”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最终在本体意义上促进人的自我跃升,并臻于“完满”、“澄明”。从启蒙思想及其社会实践的历史可以发现,这几种有关人的价值目标预设,似乎并没有脱离“启蒙”的范畴,而且它们基本上都频现现代教育的价值位系,实际上是“人的现代性转型”的基本实践趋向。
1.自由实践的人
在人类的总体实践中,自由占有优先性的价值地位,“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断言,未来的社会形态“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就此而言,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永恒追求,“是人必须具备的性质,所谓人的存在就是自由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只有个体是自由的,其实践才可能是自成目的的,唯其如此也才可能是合乎人性的,因为作为“人”的本质,“自由和存在一样都是各种价值的前提”,“只有在拥有自由的基础上才能追求各种值得追求的东西”,失去自由则表明失去了人本来所有的自决性。从人类实践史看,“启蒙时代”以来,自由逐渐被赋予了天然的合法性。近现代彰显的自由精神,体现的是人趋于“完善”的实践冲动:(1)“一种由自己开始一个相继诸物或诸状态的序列的能力”的自发性自由,是人实践自由的前提基础,但它必然要走向理性自由;(2)由外部规限的自由走向自律的自由,即形成自主支配的自由;(3)由实践自由和自律的自由走向至善的自由,最终成为自我完善、自我解放的“自由人”。可见,“(1)(3)”表现了上逐级发展的态势,与人类总体实践中“人”的发展阶段相一致:“一是,自然形成的‘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二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三是‘建立在个人发展和他们共同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的自由个性’的形态”。在这三个阶段中,历史发展的事实而非社会进化论的偏执,指证了自由的内在需要和发展的趋向。但是,根本地讲,这一跃升的过程不仅是“自为”的结果,也需要借助外部实践来达成。在相当程度上,人类的“启蒙”实践既内在包含着维护自由的倾向,也是为了自由的进一步生成。作为人类的总体实践,教育不仅赋予自由以本体论的承诺,也是对自由的目的论承诺。如果基于进步价值的判断,教育的“启蒙”实践对自由的维持与生成,具有以下意义:第一,自由自主的“人”生成,是人类实践的内在目标,而自由意味着人对原始状态的“背离”,教育的“启蒙”实践初衷就是使人脱离“蒙昧”,使人成之为“人”;第二,自由并非无限制的,教育所努力的是将人的自发性自由转向理性自由;第三,以“自发性自由”为前提,教育致力于培养“自由实践的人”,创造条件让个体接受理性自由的指导,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第四,在原有的“自由”的基础上,通过培养“自由实践的人”,使人迈向更高更自由的阶段(乃至建立自由民主的社会)。因此,可以说,教育实际上是孕育“自由”的重要场所,它以自由为“始基”,以培养人的自由意识和自由的能力为内容,形成个体自主自决的可能性,并致力于将其转变为改善人的存在状况的现实可能,使人从“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相当程度上说,“自由实践的人”构成了教育启蒙的内在目标。
2.独立思维的人
人类的“启蒙”实践经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逐渐形成了统称为“启蒙精神”的精神传统。其中,独立批判精神较为集中体现“启蒙”的精神内核,它建立在理性与自由的基础上,是指善于独立思考、富于质疑精神、立足于现有思维的创新与超越的思维能力与精神品质,是人类总体思维高度技巧化和理论化的结果。对于个人而言,独立批判精神即是人的独立批判思维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更多地指向个体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模式,但它并不是一种对于所有人都普遍存在的,极可能受到非理性思维和自由条件的限制而被遮蔽。经过个体独立批判思维的“普遍化”,就形成众多个体独立批判思维组成的社会批判精神。独立思维能在个体身上的“觉醒”,“会不可抗拒地向前挺进,去反对现存秩序,把它召唤到思想法庭上,向它的合法资格、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提出挑战”,推动社会的转型与变革,因而在阶级社会中,独立批判思维只能是私己的,并不为主流价值所容纳。值得指出,个体独立批判思维同时也是一种超越精神,这意味着它需要经过长期提炼、反观事实、排除偏激与陈俗的过程。在倡导个性与民主的当代,培养“独立思维的人”,是社会对“人”的价值持之以普遍关注的实践落实。教育的“启蒙”实践,内在地包含着培养“独立思维的人”的基本目标。原因在于:(1)人的整体超越以个体的自由实践为前提,而“独立思维”是其超越精神的“底色”;(2)人的存在与思维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并不存在恒定的实践模型和实践思维,独立批判精神是保持个体实践理性的反身性思维,是实现个体思维跃升的“否定辩证法”,并为个体自由实践提供思维方式的纠偏;(3)民主社会的思想文化,对独立批判的个体精神保有宽容和支持;(4)培养“独立思维的人”,本质上是社会民主化的内在需要,以保持社会共同体的整体平衡与和谐,获得较为长久的活力。在教育的“启蒙”实践中,培养“独立思维的人”的价值吁求,与人、社会现代性转型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未来相当长期的阶段,教育都需要承担起培养具有反思与批判能力的独立个体的基本任务。
3.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
教育的“启蒙”实践是人类总体实践的组成部分,应当以人的发展与超越为其根本的实践目的,这就意味着“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超越、完善、德性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就此而言,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项“培养人”的实践,培养“人”(特别是完整的、全面的人)是其内在的使命。虽然,人的全面、完整的发展是具有终极关怀性质的人类理想,但教育的“启蒙”实践始终是在这一终极性目标指引下动态地向前发展:一方面,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包含着“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方式等的设想,是教育教学实践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的宏观把握;另一方面,在相当程度上说,“启蒙”作为一种蕴含着价值的实践形式,内在包含着要使未完成的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成为目标层面的“趋于完善的人”(也可以说是“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因而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而教育的“启蒙”实践以人为基点/出发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其价值归宿,也构成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依据。需要指出,在中国的现代性转型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被冠以教育方针而得到了张扬和具体的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校教育,更加凸显“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吁求。在教育的“启蒙”实践中,虽然“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的培养并不能构成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但却构成了教育实践作为一种“启蒙的教化”的基本前提。第一,“启蒙”拒绝教育成为培养人的纯粹工具,教育一旦离开了培养全面的、完整的、可持续的人的内在使命,就会在“启蒙”实践的合法性上首先遭到价值前提的质疑,就会使学校的“启蒙”实践与“人”之间的目的性/价值性关联趋于瓦解,“人”的存在就被悬置、隐匿。第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即是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教育的“启蒙”实践通过培养全面的、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提高个体摆脱各种非本质性的阻碍发展的现实关系的能力,进而全面地占有自身的本质,获得自我发展和自由实践的可能,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第三,“人”作为教育的基点,是培养全面、完整、可持续发展的人的合法性来源,构成了制度化学校教育的本质性规定,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具有人学关怀的实践动力。可以说,培养“全面可持续的人”,本质上就是教育的“启蒙”实践对人的完整性的呵护,是其价值诉求在实践中的实现方式。
作者:陈仁杨兆山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关键词】兴趣;现状;任务型
1.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对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他带给学生全身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三年级开始教育中我们都强烈地体会到。
现教材以其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节奏,悦耳的美式音吸引学生,说说唱唱玩玩中通过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形式习得大量言语。而教师因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认识的浅薄,教学上不能很好把握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1“闹着玩”。初次接触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灵活性,意图不能领悟到位。他们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设计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如:动手做贺卡。教师往往在还没讲完步骤,学生早自愉自乐地通过自己对图示的理解动手又动口。课堂成了一典型的美术小制作。组织上存在的缺陷外,这样的动手是否值得要用大部分宝贵的课堂时间来完成?
1.1“光练嘴皮子,不看书”。为了提高口语,教师化了大量时间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讲干喉咙,耗完学生精力,铃声一响,大伙齐松了一口气,教师这才记得需打开课本问学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从他们捧着课本迷惑的眼神,委屈的神情中不难得出:我刚才明明会讲得,怎忘了?书上哪有?我怎不认识他呀?教学目标有听说认读,但大多数教师都没注意认读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放任这种现象持续?作为学习的载体我们还可以熟视无睹吗?
1.1“动中乱”。教师不遗余力的采用各种组织方法来吸引学生兴趣。课堂游戏采取自由结对就是其中一例。于是我们常可以看到有几个围在一起,有好几个单干的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的,甚是热闹。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频频在课堂上出现。
2.持久兴趣
2.1进入了四年级,由于三年级认读不抓实,课堂出现可各种时尚病:
2.1.1“喧宾夺主”。教师尽量用简易语言组织课堂时,学生却听得悬乎,有自个儿画画的,有低头写东西的,有做小动作的等等。教师迫不得已,改成演“独角戏”。
2.1.2有问“逼”答。教师在教学深入过程中,发现抓实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教学现状,从现在抓起。于是课堂上出现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站起来,穷问不舍,最终还是自己“摊牌”。
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设计的太玄,教学过程没能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
2.2思考与对策
2.2.1立足课堂,向课堂要实效。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兴趣。学科分配的时间都较紧。我们教师只能向课堂主战场取成效。采用“目标性”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便是我正努力摸索,改变现状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任务”,就是做做事,它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如何沟通信息,着重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它贴近生活经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欲望。任务的执行注意任务完成,即在交际中解决问题。他的结果是评价任务成败的标志。有了明确的师生角色,任务目标,必要的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创设的任务执行环境等组成的部分就能进行有意义,自由的练说性目标。现四年级课本游个话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为主体,其他活动辅助的教学形式。如:为巩固校园的各个建筑单词,我带部分学生参观邻校,在询问描述中掌握各种建筑,而有时我只着眼于把任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如学农场中的蔬菜,动物的课文,我在近课尾安排让学生添物并交流“IfIhaveafarm,I’mgoingtohave”。除此之外,有学生爱好调查表,服装设计表,展示会,购物节等。无论是个人独立操作,小组合作,个人研究或集体讨论等。我先分层让学生掌握所用语言,所需道具,慎择任务主题,尽量贴近实际生活社会。布置具体要求安排好活动形式,随时提供援助,总结全面评价他们的成绩,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2.2.2分层教学,减缩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
A、分组编排,因材施教
教师通过几句最基本的交际语言,观察个人口语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B、同一情景,各说其能。设计情景考虑每人差异,使他们都能言其所能言,言其所爱言。如:买东西,卖东西。同学可以组合商量买卖方。
C、各种评价要求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自然有多有少,放置不同要求。如:期末来临时,为鼓励学生查漏补缺,主动复习以此作为总结性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规定美意单元的内容,得分80分以上,将得。起初学生兴致很高,两堂课下来,发现相当部分的中差生开始闲逛,而优生争相读出的分化局面。“不会读,没人帮“是事实。因此我及时调整要求,列出部分学生名单,降低要求成绩70分以上即可。而好的同学帮助差生有效果,就可奖小贴画纸。这么一来,好的学生更起劲,差的学生也来劲了。“跳一跳摘到”的效果出来了。教学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通过他们体现知识。
综上所述,出现教学危险信号,我们不能任其发展。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头看,找症结。只有在把握准理论下,不断学习新标准,摸索教法学法,用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真正地为学生培养英语持久兴趣。相信在不断克服探究实践后我们一定能为成绩而兴奋。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帮助故事中的角色,几个方面对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分析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六、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游戏,老师拌演故事中的鱼妈妈,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游戏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拌演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给认真动脑筋的小兔戴上小体头饰,于是,在游戏中,努力想戴上头饰的幼儿积极地跟着兔妈妈一起玩,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兔子们”也逐渐认识了白天和黑夜。
以上就是我在小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尝试采用的一些方法,通过将故事与数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学好数学。
【摘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六、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游戏,老师拌演故事中的鱼妈妈,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游戏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拌演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给认真动脑筋的小兔戴上小体头饰,于是,在游戏中,努力想戴上头饰的幼儿积极地跟着兔妈妈一起玩,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兔子们”也逐渐认识了白天和黑夜。
以上就是我在小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尝试采用的一些方法,通过将故事与数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