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03 06:05: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网络信息安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关于科研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及控制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科研管理,加强了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介绍了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具体类型及原因,为保证科研网络信息的安全,提出了加强网络风险防范、防止科研信息被泄露、修改或非法窃取的相应控制措施。

论文关键词:科研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控制策略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潮流。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在提供信息和检索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科研信息一旦泄露,会给科研项目的实施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修改和非法窃取已成为科研单位普及与应用网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掌握和控制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是十分必要的。

2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意义

2.1概念

科研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科研数据的完整性,即科研数据不发生损坏或丢失,具有完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故意冒充、窃取和损坏数据。

2.2意义

根据信息安全自身的特点以及科研的实际情况。

网络信息安全在科研单位的实施应该以信息安全技术做支撑,通过流程、审查和教育等的全面协同机制,形成一个适合科研管理的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并依靠其自身的持续改进能力,始终同步支持科研项目发展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

3科研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

3.1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

科研网络的信息化,由于覆盖面大、使用人员多以及涉密资料、信息系统管理存在漏洞.有关人员缺乏保密意识,往往不能保证工作文稿、科研资料、学术论文等在网络上安全、正确、实时的传输和管理。

3.2外部威胁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也面临着遭遇各种攻击的风险。各种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致使网络性能下降,同时黑客也经常利用网络攻击服务器,窃取、破坏一些重要的信息,给网络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失。

4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控制策略

4.1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

4.1.1制定并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这是科研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准则,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也要以此为基础。

4.1.2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组织这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组织保障,也是网络信息安全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就不能保证信息安全按计划推进。

4.1.3加强网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坚持“谁公开、谁负责、谁审查”的原则,落实保密审查责任制,规范各科室、部门分工负责的保密审查制度,不断完善和细化保密审查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

4.2开展充分的信息安全教育

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一个科研单位信息安全体系是否能够最终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需要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教育,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保证信息安全实施的成效。

科研单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内部的舆论宣传手段,如观看警示教育片、保密知识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保密专项检查等,并将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4.3选择合适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作为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在信息安全管理中起到基石的作用。

4.3.1设置密码保护设置密码的作用就是安全保护,主要是为了保证信息免遭窃取、泄露、破坏和修改等,常采用数据备份、访问控制、存取控制、用户识别、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

4.3.2设置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能强化安全策略,限制暴露用户点,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屏障,防止网络上的病毒、资源盗用等传播到网络内部,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

4.3.3病毒防范和堵住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为了防止感染和传播病毒,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使用有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同时任何操作系统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问题,只要计算机接人网络,它就有可能受到被攻击的威胁,还必须完成一个给系统“打补丁”的工作,修补程序中的漏洞,以提高系统的性能。防止病毒的攻击。

4.3.4使用入侵检测技术人侵检测系统能够主动检查网络的易受攻击点和安全漏洞。并且通常能够先于人工探测到危险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动态安全检测防护技术,对防范网络恶意攻击及误操作提供了主动的实时保护。

4.4加强涉密网络和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科研管理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在外网上处理、存储、传输涉及科研秘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严禁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内外网上交叉使用,严格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涉密计算机定点维修制度。

5结束语

为了确保科研网络的信息安全,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使信息资源免遭威胁,或者将威胁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证信息资源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才能提高信息安全的效果,最终有效地进行科研管理、降低信息泄露风险、确保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正常运行。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浅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论文关键词]Web Services 网络完全 技术

[论文摘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提出了基于XML的Web服务。它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的各种异构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通用的与平台无关、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平台上的应用依靠这个技术层来实现彼此的连接和集成,Web Services的核心技术主要是XML技术、SOAP技术、WSDL及UDDI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1 XML技术

近年来,XML已成为数据表示和数据交换的一种新标准。其基本思想是数据的语义通过数据元素的标记来表达,数据元素之间关系通过简单的嵌套和引用来表示。若所有web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将它们的数据以XML编码并到Internet,则信息可以很快地以一种简单、可用的格式获得,信息提供者之间也易于互操作。XML一推出就被广泛地采用,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及软件开发商的支持。总体讲来,XML具有自描述性、独立于平台和应用、半结构化、机器可处理的、可扩展性和广泛的支持等特点。因此,XML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不同数据源的集成、数据的多样显示等各个方面。XML描述了一个用来定义标记集的方法用于规定一个标记集,填入文本内容后,这些标记和纯文本一起构成了一个XML文档。一个良好的XML文档必须满足以下几条规则:(1)有一致良好定义的结构(2)属性需用引号引起来:(3)空白区域不能忽略:(4)每个开始标签必须要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结束标签:(5)有且只有一个根元素包含其他所有的结点:(6)元素不能交叉重叠但可以包含:(7)注释和处理指令不能出现在标签中:(8)大小写敏感:(9)关键词“D0CTYPE”、“ELEMENT”、“ATTRIBUTE”和“ENTITY”要大写。为了说明特定的语法规则,XMLDTD(DocumentTypeDefination)采用了一系列正则式。语法分析器(或称解析器)将这些正则式与XML文件内部的数据模式相匹配,以判别文件是否是有效。一个DTD描述了标记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表,定义了文件的整体结构以及文件的语法。在Internet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数据的交互,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双向数据交流。当前所面对的是一个物理上分散的、异源、异构的数据环境,能方便地从这些数据中取得所需要的信息极为重要。XML满足这一要求,它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然后对XML文档进行处理,之后,再将XML数据转换为某种方式存储的数据。XML的数据源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本身是纯文本的XML文档、TXT文件、DAT文件等第二种来自于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等:第三种是其它的带有一定格式的应用数据,如邮件、图表、清单等。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转换。纯文本文档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它将数据存储于文本文件中,可以直接方便地读取数据。另外,XML文档也可以加上CSS、XSL等样式信息在浏览器中显示,或者通过DOM、SAX编程接口同其它应用相关联。第二种来源主要利用现有的比较成功的数据库资源,是对第一种资源的扩展,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并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动态存取,来实现各种动态应用。第三种数据源的转换可以利用微软提出的基于OLEDB的解决方案,从数据源直接导出XML文档。

2 SOAP技术

SOAP(simple ObjectAcCess PrOtOCO1,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由Microsoft、IBM等共同提出的规范,目的是实现大量异构程序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从而使存在的应用程序能够被用户访问。W3C的SOAP规范主要由SOAP封装、SOAP编码规则、SOAPRPC表示及SOAP绑定四方面的内容组成:(1)SOAP封装(SOAPEnvelop):构造了一个整体的SOAP消息表示框架,可用于表示消息的内容是什么、谁发送的、谁应当接收并处理它,以及处理操作是可选的还是必须的。信封包含了S0AP消息头部(可选)和SOAP消息体(必须)。消息体部分总是用于最终接收的消息,头部可以确定执行中间处理的目标节点。附件、二进制数字及其他项目均可以附加到消息体上。(2)SOAP编码规则(SOAPEncodingRules):定义了一个数据编码机制,通过这样一个编码机制来定义应用程序中需要使用的数据类型,并可用于交换由这些应用程序定义的数据类型所衍生的实例。(3)S0AP RPC表示(S0AP RPcRepresentation):定义了一个用于表示远程过程调用和响应的约定与HTTP相似,RPC使用请求/响应模型交换信息。使用SOAP调用远程方法的主要工作就是构造SOAP消息。SOAP请求消息代表方法调用,被发送给远程服务器,5OAP响应消息代表调用结果,返回给方法的调用者。(4)SOAP绑定(sOAPBinding):定义了一个使用底层协议来完成在节点间交换SOAP消息的机制。SOAP消息的传输依靠底层的传输协议,与传输层的协议都能进行绑定。SOAP采用了已经广泛使用的两个协议:HTTP和XML。HTTP用于实现SOAP的RPC风格的传输,而XML是它的编码模式。SOAP通讯协议使用HTTP来发送x扎格式的消息。HTTP与RPC的协议很相似,它简单、配置广泛,并且对防火墙比其它协议更容易发挥作用。HTTP请求一般由Web服务器来处理,但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器产品正在支持HTTP XML作为一个更好的网络数据表达方式,SOAP把XML的使用代码转化为请求/响应参数编码模式,并用HTTP作传输。具体的讲,一个SOAP方法可以简单地看作遵循SOAP编码规则的HTTP请求和响应。一个SOAP终端则可以看作一个基于HTTP的URL,它用来识别方法调用的目标。SOAP不需要将具体的对象绑定到一个给定的终端,而是由具体实现程序来决定怎样把对象终端标识符映像到服务器端的对象。

3 WSDL与UDDI技术

WSDL(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基于Ⅺ旺,将Web服务描述为一组对消息进行操作的服务访问点它抽象描述了操作和消息,并绑定到一个具体的网络协议和消息格式,定义了具体实施的服务访问点。WSDL包含服务接口定义和服务实现定义,服务接口是Web服务的抽象定义,包括类型、消息和端口类型等。服务实现定义描述了服务提供者如何实现特定的服务接口,包括服务定义和端口定义几乎所有在因特网上的Web服务都配有相关的WSDL文档,其中列举了该服务的功能,说明了服务在Web上的位置,并提供了使用它的命令。WSDL文档定义了Web服务功能发送和接收的消息种类,并规定了调用程序必须提供给Web服务的数据,以便该服务能够执行其任务。WSDL文档还提供了一些特定的技术信息,告诉应用程序如何通过HTTP或其他通信协议与Web服务进行连接和通信。用户想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首先找到这个服务。UDDI(UniversalDescrip—ti012Diseovery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集成)提供了一种、查找服务的方法,使得服务请求者可以在Internet巨大的信息空间中快速、方便地发现要调用的服务,并完成服务间的集成。UDDI是一个基于SOAP协议的、为Web服务提供信息注册中心的实现标准。同时也包含一组提供Web服务注册、发现和调用的访问协议。UDDI通过XML格式的目录条目将Web服务注册在UDDI中心的公共注册表内供其它用户查询和使用。UDDI目录条目包括三个部分:白页、黄页和绿页。白页提供一般信息,即Web服务的URL和提供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黄页提供基于标准分类法的相关产业、产品或提供服务类型以及地域等的分类信息:绿页提供技术信息,它详细介绍了访问服务的接口,以便用户能够编写应用程序以使用Web服务,这是发现潜在Web服务的关键。同时,UDDI提供了基于XML的轻量级的数据描述和存储方式,服务的定义是通过一个称为类型模型的UDDI文档来完成的。UDDI本身就是一个Web服务,它通过一组基于SOAP的UDDI的API函数进行访问。其中查询API用来查询定位商业实体、服务、绑定等信息。API被用来在注册中心或者取消服务。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浅析如何加强局域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

论文关健词:局域网络 信息资源 数据加密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前进,信息安全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单纯的保密和静态的保护已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文章就这一现状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和应对策略。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孟要性

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它为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信息保障依赖于人和技术实现组织的任务运作,针对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活动同样依赖于这三个因素,稳健的信息保障状态意味着信息保障和政策、步骤、技术和机制在整个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所有层面上均能得到实施。

目前,除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电通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秘密信息,运用侦察台、侦察船、卫星等手段,形成固定与移动、远距离与近距离、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立体侦察网,截取我通信传输中的信息。单一的保密措施己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

二、局域网内病毒防治问题

局域网病毒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从网站下载的软件带有病毒:浏览网站的时候ActiveX控件带来的病毒;②安装程序附带的流氓软件:不明邮件带来的病毒;③移动存储设备存储数据传染病毒等等方式。使用者日常使用时应尽量从正规网站下载软件、少浏览不正当网站、不明邮件应该尽量不打开等。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在网关上的网络层时常进行病毒检测和扫描,及时清除明显的病毒封包,对病毒源客户机进行阻塞与隔离,大规模爆发网络病毒时也能够有效的隔离病毒疫区。

其次:监测每台计算机的杀毒软件安装情况和病毒库更新情况,以及操作系统或者其它应用软件的补丁安装情况,若发现客户机或者服务器存在严重的高危险性安全缺陷或者漏洞的话就应该将其暂时断开网络,拒绝其接入单位网络,直至缺陷或漏洞修复完毕,补丁安装完毕后再将其接入网络内。

再次:使用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传递各类数据,已经成为各类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U盘和移动硬盘使用方便,很多计算机用户都选择使用它来进行数据文件的存储和拷贝,无形中使得U盘和移动硬盘成为这些病毒和恶意木马程序传播的媒体,给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带来很大危害。鉴于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络上的传播日趋增多,办公网络内用户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正确安全地使用U盘和移动硬盘进行数据文件的存储和拷贝。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数据加密,VPN系统VPN(虚拟专用网)可以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互联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它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互联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也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

三、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

明确等级保护措施。合理划分安全域,确定各安全域的物理边界和逻辑边界,明确不同安全域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安全域的网络边界建立有效的访问控制措施。通过安全区域最大限度地实施数据源隐藏,结构化和纵深化区域防御,防止和抵御各种网络攻击,保证信息系统各个网络系统的持续、稳定、可靠运行。

1.系统安全策略

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及服务系统进行漏洞修补和安全加固,对关键业务的服务器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最大限度解决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服务系统、网络协议漏洞带来的安全问题,解决黑客入侵、非法访问、系统缺陷、病毒等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策略

针对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求,在安全管理上需要在完善人员管理、资产管理、站点维护管理、灾难管理、应急响应、安全服务、人才管理等方面机制、制度的同时,与管理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3.纵深防御策略

入侵检测系统在安全系统中,防火墙相当于网络系统入口的门卫,能按照我们设定的规则判断他人是否可进入,把攻击、恶意的数据包挡在门外,而入侵检测系统则相当于摄像机,可以监控网络或者重要的主机,监控入侵行为,尤其可以发现潜在攻击特征,必要时可与防火墙联动,及时阻断入侵行为。当黑客试探攻击时,大多采用一些己知的攻击方法来试探。通过入侵检测系统的“实时监测”功能,发现黑客攻击的企图,对于网络安全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如果黑客攻破系统所需要的时间大于发现黑客攻击并响应的时间,则系统就是安全的。通过该系统可以快速定位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攻击行为以及网络内部的异常流量等。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简析一种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论文关键词:安全技术和机制;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

论文摘要:针对一般网络应用系统的特征,融合了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三种安全技术和机制,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安全性需求与可用性、成本之间的平衡,提出了一个以信息资源传输和存储安全保护,身份认证安全管理和资源访问安全控制为基本要素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为加强中小型企业网络应用系统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案。

0引言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每一个投人使用的网络应用系统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安全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国内在信息安全方面已做了很多相关研究,但大多是单独考虑资源保护或身份认证等某一方面,而对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完善且通用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研究不多。本文在ISO提出的安全服务框架下,融合了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三种安全技术和机制,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安全性需求与可用性、成本等特性之间的平衡,提出了一个以信息资源传输和存储安全保护、身份认证安全管理和资源访问安全控制为基本要素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为加强中小型企业网络应用系统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案。

1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设计

1.1信息安全模型总体设想

本文提出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主要基于三个要素:信息资源传输和存储安全保护,身份认证安全管理以及用户对资源访问的安全控制。整个信息安全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利用过滤器来区分敏感数据与非敏感数据,对于非敏感数据直接以明文形式进人信息资源层处理,而对敏感数据则采用加密传输通道进行传输,且需要经过身份认证层与访问控制层的控制后才能进人信息资源层。这样的设计在保证了信息传输和存储较高的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了身份认证层与访问控制层的系统开销,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在信息资源层,则是通过备份机制、事务日志和使用常用加密算法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处理,来保障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

1.2身份认证层的设计

身份认证层主要包括两部分:用户身份认证和用户注册信息管理,采用了基于改进的挑战/应答式动态口令认证机制。

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挑战/应答式动态口令认证机制,每次认证时服务器端都给客户端发送一个不同的“挑战”字串,客户端收到这个字串后,作出相应的”应答”。但是,标准的挑战/应答动态口令认证机制具有攻击者截获随机数从而假冒服务器和用户,以及口令以明文形式存放在数据库中易受攻击两个缺点。在本模型采用的改进的挑战/应答式动态口令认证机制中,通过1.4节中论述的敏感数据加密通道对随机数进行加密传输解决了上述第一个问题;通过在客户端将用户口令经M DS算法散列运算并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库解决了上述第二个问题,使得服务器在认证时只需要比对客户端处理后传来的加密字符串即可。方案的具体流程如下:

1)服务器端口令的保存当用户在服务器端录人注册信息时,将用户的密码进行K次M DS散列运算放在数据库中。

2)用户请求登录服务器端开始执行口令验证:当用户请求登录服务器时,Web服务器在送出登录页面的同时产生一个随机数并将其通过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发给客户端。

3)客户端M DS口令的生成客户端首先重复调用与服务器端同样的MDS运算K次,得到与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库中的口令一致的消息摘要。然后,将从服务器传来的随机数与该口令相加后再调用客户端的M DS散列运算函数,将结果(M DS口令)通过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传送给服务器。

4)服务器端对MDS口令的验证服务器端收到客户端传来的用户名和MDS口令后,通过查询数据库,将已存储的经过K次M DS散列运算的口令与随机数相加后同样进行M DS散列运算,并比较两个结果是否相同,如相同则通过验证,否则拒绝请求。整个用户口令的生成和验证过程如图2所示。

1.3基于RBAC的访问控制层的设计

访问控制层主要包括两部分:权限验证与授权和资源限制访问,采用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在RBAC中引人角色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分离用户和访间权限的直接联系,根据组织中不同岗位及其职能,一个角色可以拥有多项权限,可以被赋予多个用户;而一个权限也可以分配给多个角色。在这里,约束机制对角色和权限分配来说非常重要,本模型设计的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限制一个角色可以支持的最大用户容量。如超级管理员这个角色对于应用系统非常重要,只允许授权给一个用户,该角色的用户容量就是1。二是设置互斥角色。即不允许将互相排斥的角色授权给同一个用户。如客户类的角色和管理员类的角色是互斥的。三是设置互斥功能权限。即不允许将互相排斥的功能权限授权给同一个角色。如客户类角色查看自己银行账户余额信息的权限与修改自己账户余额的权限就是互斥的。

数据库结构设计是实现RBAC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本身就可以表述RBAC的要求。具体设计如下:

1)用户信息表(User_info)保存用户基本信息。其字段有用户ID ( User ID )、用户名称(Username )、密码(Passw )、用户类型( Kind )。定义表中的Kind数据项与Role表中Kind数据项具有相同的形式。将用户进行分类后,当分配给用户角色时可以指定用户只能被分派到与其Kind属性相同的角色,这样就可以实现角色的互斥约束。

2)角色信息表(Role )、保存各个等级的角色定义信息。其字段有角色ID ( Role_ID )、角色名称(Rolename )、角色种类( Kind)和角色描述(Role_ Desc ) o Kind数据项代表指定角色集合中的类别。

3)用户/角色关系信息表(User_Role)保存用户和角色的对应关系,其字段有用户ID和角色ID。当向User_Role表中添加数据即给用户分配角色时,要求User_ info表中要分配角色的用户数据元组中的Kind数据项与Role表中相应角色的元组Kind数据项相同,以实现一定尺度上的角色互斥,避免用户被赋予两个不能同时拥有的角色类型。

4)权限信息表(Permission)保存系统中规定的对系统信息资源所有操作权限集合。其字段有权限ID ( Per_ID ),操作许可(Per),资源ID( Pro_ID)和权限描述(Per Desc )。

5)角色/权限信息表(Role_ Per)保存各个角色应拥有权限的集合。其字段有角色ID和权限ID。

6)系统信息资源秘密级别表(SecretLevel)保存规定的系统信息资源的秘密级别。其字段有资源ID,密级ID ( SecrLev_ID)和密级信息描述(Secr_Desc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传输数据和存储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该表可以判断哪些信息资源为敏感数据,从而决定对其实施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机制。

7)角色继承关系表(Role_ Heir)存放表述各种角色之间继承关系的信息。其字段有角色ID,被继承角色ID ( H_Role_ID )。角色继承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通过遍历整个角色继承关系表,就可以知道所有的角色继承关系。

8)权限互斤表(MutexPer)保存表述角色对应权限互斥关系的信息,其字段有权限ID和互斥权限ID。

1.4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的设计

设计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的目的是保障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与完整性。针对中小型企业网络应用系统的特点,在充分对比各种数据加密传输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从成本和效果两方面出发,我们选择3DES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又结合了RSA算法对密钥进行传输,从而解决了对称加密算法缺乏非对称加密算法}/}/公钥的安全性这个问题。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服务器端由RSA加密算法生成公钥KSpub和私钥KSpriv;

2)服务器端将公钥KSpub传送给客户端;

3)客户端接收公钥KSpub,然后由3DES加密算法生成对称密钥Ksym,用KSpub加密Ksym ;

4)客户端将加密后的Ksym传送给服务器端;

5)服务器端用KSpriv解密得到Ksym ;

6)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建立成功,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以Ksym作为密钥对敏感数据加/解密并传输。

1.5安全审计部分的设计

本模型中的安全审计记录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IP地址等;二是用户行为信息,包括用户访问系统敏感资源的内容、访问系统资源的方式等;三是时间信息,包括用户登录和注销的时间、特定行为发生的时间等。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审计跟踪不仅要记录一般用户的行为,同时也要记录系统管理员的行为。

2结束语

我们采用sis模式,在JZEE技术平台上实现了本文设计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在三种角色类型、九种不同权限的假设前提下,模拟了一个网上银行公共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主要安全防线的效果进行了如字典攻击等安全性测试,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浅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论文关键词]Web Services 网络完全 技术

[论文摘要]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提出了基于XML的Web服务。它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的各种异构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通用的与平台无关、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平台上的应用依靠这个技术层来实现彼此的连接和集成,Web Services的核心技术主要是XML技术、SOAP技术、WSDL及UDDI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1 XML技术

近年来,XML已成为数据表示和数据交换的一种新标准。其基本思想是数据的语义通过数据元素的标记来表达,数据元素之间关系通过简单的嵌套和引用来表示。若所有web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将它们的数据以XML编码并到Internet,则信息可以很快地以一种简单、可用的格式获得,信息提供者之间也易于互操作。XML一推出就被广泛地采用,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及软件开发商的支持。总体讲来,XML具有自描述性、独立于平台和应用、半结构化、机器可处理的、可扩展性和广泛的支持等特点。因此,XML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不同数据源的集成、数据的多样显示等各个方面。XML描述了一个用来定义标记集的方法用于规定一个标记集,填入文本内容后,这些标记和纯文本一起构成了一个XML文档。一个良好的XML文档必须满足以下几条规则:(1)有一致良好定义的结构(2)属性需用引号引起来:(3)空白区域不能忽略:(4)每个开始标签必须要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结束标签:(5)有且只有一个根元素包含其他所有的结点:(6)元素不能交叉重叠但可以包含:(7)注释和处理指令不能出现在标签中:(8)大小写敏感:(9)关键词“D0CTYPE”、“ELEMENT”、“ATTRIBUTE”和“ENTITY”要大写。为了说明特定的语法规则,XMLDTD(DocumentTypeDefination)采用了一系列正则式。语法分析器(或称解析器)将这些正则式与XML文件内部的数据模式相匹配,以判别文件是否是有效。一个DTD描述了标记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表,定义了文件的整体结构以及文件的语法。在Internet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数据的交互,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双向数据交流。当前所面对的是一个物理上分散的、异源、异构的数据环境,能方便地从这些数据中取得所需要的信息极为重要。XML满足这一要求,它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然后对XML文档进行处理,之后,再将XML数据转换为某种方式存储的数据。XML的数据源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本身是纯文本的XML文档、TXT文件、DAT文件等第二种来自于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等:第三种是其它的带有一定格式的应用数据,如邮件、图表、清单等。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转换。纯文本文档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它将数据存储于文本文件中,可以直接方便地读取数据。另外,XML文档也可以加上CSS、XSL等样式信息在浏览器中显示,或者通过DOM、SAX编程接口同其它应用相关联。第二种来源主要利用现有的比较成功的数据库资源,是对第一种资源的扩展,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并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对数据进行动态存取,来实现各种动态应用。第三种数据源的转换可以利用微软提出的基于OLEDB的解决方案,从数据源直接导出XML文档。

2 SOAP技术

SOAP(simple ObjectAcCess PrOtOCO1,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由Microsoft、IBM等共同提出的规范,目的是实现大量异构程序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从而使存在的应用程序能够被用户访问。W3C的SOAP规范主要由SOAP封装、SOAP编码规则、SOAPRPC表示及SOAP绑定四方面的内容组成:(1)SOAP封装(SOAPEnvelop):构造了一个整体的SOAP消息表示框架,可用于表示消息的内容是什么、谁发送的、谁应当接收并处理它,以及处理操作是可选的还是必须的。信封包含了S0AP消息头部(可选)和SOAP消息体(必须)。消息体部分总是用于最终接收的消息,头部可以确定执行中间处理的目标节点。附件、二进制数字及其他项目均可以附加到消息体上。(2)SOAP编码规则(SOAPEncodingRules):定义了一个数据编码机制,通过这样一个编码机制来定义应用程序中需要使用的数据类型,并可用于交换由这些应用程序定义的数据类型所衍生的实例。(3)S0AP RPC表示(S0AP RPcRepresentation):定义了一个用于表示远程过程调用和响应的约定与HTTP相似,RPC使用请求/响应模型交换信息。使用SOAP调用远程方法的主要工作就是构造SOAP消息。SOAP请求消息代表方法调用,被发送给远程服务器,5OAP响应消息代表调用结果,返回给方法的调用者。(4)SOAP绑定(sOAPBinding):定义了一个使用底层协议来完成在节点间交换SOAP消息的机制。SOAP消息的传输依靠底层的传输协议,与传输层的协议都能进行绑定。SOAP采用了已经广泛使用的两个协议:HTTP和XML。HTTP用于实现SOAP的RPC风格的传输,而XML是它的编码模式。SOAP通讯协议使用HTTP来发送x扎格式的消息。HTTP与RPC的协议很相似,它简单、配置广泛,并且对防火墙比其它协议更容易发挥作用。HTTP请求一般由Web服务器来处理,但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器产品正在支持HTTP XML作为一个更好的网络数据表达方式,SOAP把XML的使用代码转化为请求/响应参数编码模式,并用HTTP作传输。具体的讲,一个SOAP方法可以简单地看作遵循SOAP编码规则的HTTP请求和响应。一个SOAP终端则可以看作一个基于HTTP的URL,它用来识别方法调用的目标。SOAP不需要将具体的对象绑定到一个给定的终端,而是由具体实现程序来决定怎样把对象终端标识符映像到服务器端的对象。

3 WSDL与UDDI技术

WSDL(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基于Ⅺ旺,将Web服务描述为一组对消息进行操作的服务访问点它抽象描述了操作和消息,并绑定到一个具体的网络协议和消息格式,定义了具体实施的服务访问点。WSDL包含服务接口定义和服务实现定义,服务接口是Web服务的抽象定义,包括类型、消息和端口类型等。服务实现定义描述了服务提供者如何实现特定的服务接口,包括服务定义和端口定义几乎所有在因特网上的Web服务都配有相关的WSDL文档,其中列举了该服务的功能,说明了服务在Web上的位置,并提供了使用它的命令。WSDL文档定义了Web服务功能发送和接收的消息种类,并规定了调用程序必须提供给Web服务的数据,以便该服务能够执行其任务。WSDL文档还提供了一些特定的技术信息,告诉应用程序如何通过HTTP或其他通信协议与Web服务进行连接和通信。用户想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首先找到这个服务。UDDI(UniversalDescrip—ti012Diseovery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集成)提供了一种、查找服务的方法,使得服务请求者可以在Internet巨大的信息空间中快速、方便地发现要调用的服务,并完成服务间的集成。UDDI是一个基于SOAP协议的、为Web服务提供信息注册中心的实现标准。同时也包含一组提供Web服务注册、发现和调用的访问协议。UDDI通过XML格式的目录条目将Web服务注册在UDDI中心的公共注册表内供其它用户查询和使用。UDDI目录条目包括三个部分:白页、黄页和绿页。白页提供一般信息,即Web服务的URL和提供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黄页提供基于标准分类法的相关产业、产品或提供服务类型以及地域等的分类信息:绿页提供技术信息,它详细介绍了访问服务的接口,以便用户能够编写应用程序以使用Web服务,这是发现潜在Web服务的关键。同时,UDDI提供了基于XML的轻量级的数据描述和存储方式,服务的定义是通过一个称为类型模型的UDDI文档来完成的。UDDI本身就是一个Web服务,它通过一组基于SOAP的UDDI的API函数进行访问。其中查询API用来查询定位商业实体、服务、绑定等信息。API被用来在注册中心或者取消服务。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关于科研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及控制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科研管理,加强了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介绍了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具体类型及原因,为保证科研网络信息的安全,提出了加强网络风险防范、防止科研信息被泄露、修改或非法窃取的相应控制措施。

论文关键词:科研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控制策略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潮流。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在提供信息和检索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科研信息一旦泄露,会给科研项目的实施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修改和非法窃取已成为科研单位普及与应用网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掌握和控制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是十分必要的。

2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意义

2.1概念

科研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科研数据的完整性,即科研数据不发生损坏或丢失,具有完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故意冒充、窃取和损坏数据。

2.2意义

根据信息安全自身的特点以及科研的实际情况。

网络信息安全在科研单位的实施应该以信息安全技术做支撑,通过流程、审查和教育等的全面协同机制,形成一个适合科研管理的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并依靠其自身的持续改进能力,始终同步支持科研项目发展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

3科研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

3.1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

科研网络的信息化,由于覆盖面大、使用人员多以及涉密资料、信息系统管理存在漏洞.有关人员缺乏保密意识,往往不能保证工作文稿、科研资料、学术论文等在网络上安全、正确、实时的传输和管理。

3.2外部威胁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也面临着遭遇各种攻击的风险。各种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致使网络性能下降,同时黑客也经常利用网络攻击服务器,窃取、破坏一些重要的信息,给网络系统带来严重的损失。

4科研网络信息安全的控制策略

4.1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

4.1.1制定并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这是科研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准则,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也要以此为基础。

4.1.2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组织这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组织保障,也是网络信息安全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就不能保证信息安全按计划推进。

4.1.3加强网络信息保密审查工作坚持“谁公开、谁负责、谁审查”的原则,落实保密审查责任制,规范各科室、部门分工负责的保密审查制度,不断完善和细化保密审查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

4.2开展充分的信息安全教育

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的高低,是一个科研单位信息安全体系是否能够最终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需要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教育,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保证信息安全实施的成效。

科研单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内部的舆论宣传手段,如观看警示教育片、保密知识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保密专项检查等,并将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4.3选择合适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作为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在信息安全管理中起到基石的作用。

4.3.1设置密码保护设置密码的作用就是安全保护,主要是为了保证信息免遭窃取、泄露、破坏和修改等,常采用数据备份、访问控制、存取控制、用户识别、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

4.3.2设置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能强化安全策略,限制暴露用户点,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屏障,防止网络上的病毒、资源盗用等传播到网络内部,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

4.3.3病毒防范和堵住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为了防止感染和传播病毒,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使用有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同时任何操作系统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问题,只要计算机接人网络,它就有可能受到被攻击的威胁,还必须完成一个给系统“打补丁”的工作,修补程序中的漏洞,以提高系统的性能。防止病毒的攻击。

4.3.4使用入侵检测技术人侵检测系统能够主动检查网络的易受攻击点和安全漏洞。并且通常能够先于人工探测到危险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动态安全检测防护技术,对防范网络恶意攻击及误操作提供了主动的实时保护。

4.4加强涉密网络和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科研管理系统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在外网上处理、存储、传输涉及科研秘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严禁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内外网上交叉使用,严格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涉密计算机定点维修制度。

5结束语

为了确保科研网络的信息安全,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使信息资源免遭威胁,或者将威胁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证信息资源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才能提高信息安全的效果,最终有效地进行科研管理、降低信息泄露风险、确保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正常运行。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浅析如何加强局域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

论文关健词:局域网络 信息资源 数据加密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前进,信息安全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单纯的保密和静态的保护已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文章就这一现状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和应对策略。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孟要性

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它为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信息保障依赖于人和技术实现组织的任务运作,针对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活动同样依赖于这三个因素,稳健的信息保障状态意味着信息保障和政策、步骤、技术和机制在整个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所有层面上均能得到实施。

目前,除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电通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秘密信息,运用侦察台、侦察船、卫星等手段,形成固定与移动、远距离与近距离、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立体侦察网,截取我通信传输中的信息。单一的保密措施己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

二、局域网内病毒防治问题

局域网病毒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从网站下载的软件带有病毒:浏览网站的时候ActiveX控件带来的病毒;②安装程序附带的流氓软件:不明邮件带来的病毒;③移动存储设备存储数据传染病毒等等方式。使用者日常使用时应尽量从正规网站下载软件、少浏览不正当网站、不明邮件应该尽量不打开等。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首先:在网关上的网络层时常进行病毒检测和扫描,及时清除明显的病毒封包,对病毒源客户机进行阻塞与隔离,大规模爆发网络病毒时也能够有效的隔离病毒疫区。

其次:监测每台计算机的杀毒软件安装情况和病毒库更新情况,以及操作系统或者其它应用软件的补丁安装情况,若发现客户机或者服务器存在严重的高危险性安全缺陷或者漏洞的话就应该将其暂时断开网络,拒绝其接入单位网络,直至缺陷或漏洞修复完毕,补丁安装完毕后再将其接入网络内。

再次:使用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传递各类数据,已经成为各类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U盘和移动硬盘使用方便,很多计算机用户都选择使用它来进行数据文件的存储和拷贝,无形中使得U盘和移动硬盘成为这些病毒和恶意木马程序传播的媒体,给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带来很大危害。鉴于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传播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络上的传播日趋增多,办公网络内用户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正确安全地使用U盘和移动硬盘进行数据文件的存储和拷贝。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数据加密,VPN系统VPN(虚拟专用网)可以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互联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它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互联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也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

三、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

明确等级保护措施。合理划分安全域,确定各安全域的物理边界和逻辑边界,明确不同安全域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安全域的网络边界建立有效的访问控制措施。通过安全区域最大限度地实施数据源隐藏,结构化和纵深化区域防御,防止和抵御各种网络攻击,保证信息系统各个网络系统的持续、稳定、可靠运行。

1.系统安全策略

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及服务系统进行漏洞修补和安全加固,对关键业务的服务器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最大限度解决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服务系统、网络协议漏洞带来的安全问题,解决黑客入侵、非法访问、系统缺陷、病毒等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策略

针对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求,在安全管理上需要在完善人员管理、资产管理、站点维护管理、灾难管理、应急响应、安全服务、人才管理等方面机制、制度的同时,与管理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3.纵深防御策略

入侵检测系统在安全系统中,防火墙相当于网络系统入口的门卫,能按照我们设定的规则判断他人是否可进入,把攻击、恶意的数据包挡在门外,而入侵检测系统则相当于摄像机,可以监控网络或者重要的主机,监控入侵行为,尤其可以发现潜在攻击特征,必要时可与防火墙联动,及时阻断入侵行为。当黑客试探攻击时,大多采用一些己知的攻击方法来试探。通过入侵检测系统的“实时监测”功能,发现黑客攻击的企图,对于网络安全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如果黑客攻破系统所需要的时间大于发现黑客攻击并响应的时间,则系统就是安全的。通过该系统可以快速定位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攻击行为以及网络内部的异常流量等。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简析一种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论文关键词:安全技术和机制;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

论文摘要:针对一般网络应用系统的特征,融合了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三种安全技术和机制,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安全性需求与可用性、成本之间的平衡,提出了一个以信息资源传输和存储安全保护,身份认证安全管理和资源访问安全控制为基本要素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为加强中小型企业网络应用系统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案。

0引言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每一个投人使用的网络应用系统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安全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国内在信息安全方面已做了很多相关研究,但大多是单独考虑资源保护或身份认证等某一方面,而对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完善且通用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研究不多。本文在ISO提出的安全服务框架下,融合了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三种安全技术和机制,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安全性需求与可用性、成本等特性之间的平衡,提出了一个以信息资源传输和存储安全保护、身份认证安全管理和资源访问安全控制为基本要素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为加强中小型企业网络应用系统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案。

1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设计

1.1信息安全模型总体设想

本文提出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主要基于三个要素:信息资源传输和存储安全保护,身份认证安全管理以及用户对资源访问的安全控制。整个信息安全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利用过滤器来区分敏感数据与非敏感数据,对于非敏感数据直接以明文形式进人信息资源层处理,而对敏感数据则采用加密传输通道进行传输,且需要经过身份认证层与访问控制层的控制后才能进人信息资源层。这样的设计在保证了信息传输和存储较高的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了身份认证层与访问控制层的系统开销,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在信息资源层,则是通过备份机制、事务日志和使用常用加密算法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处理,来保障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

1.2身份认证层的设计

身份认证层主要包括两部分:用户身份认证和用户注册信息管理,采用了基于改进的挑战/应答式动态口令认证机制。

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挑战/应答式动态口令认证机制,每次认证时服务器端都给客户端发送一个不同的“挑战”字串,客户端收到这个字串后,作出相应的”应答”。但是,标准的挑战/应答动态口令认证机制具有攻击者截获随机数从而假冒服务器和用户,以及口令以明文形式存放在数据库中易受攻击两个缺点。在本模型采用的改进的挑战/应答式动态口令认证机制中,通过1.4节中论述的敏感数据加密通道对随机数进行加密传输解决了上述第一个问题;通过在客户端将用户口令经M DS算法散列运算并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库解决了上述第二个问题,使得服务器在认证时只需要比对客户端处理后传来的加密字符串即可。方案的具体流程如下:

1)服务器端口令的保存当用户在服务器端录人注册信息时,将用户的密码进行K次M DS散列运算放在数据库中。

2)用户请求登录服务器端开始执行口令验证:当用户请求登录服务器时,Web服务器在送出登录页面的同时产生一个随机数并将其通过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发给客户端。

3)客户端M DS口令的生成客户端首先重复调用与服务器端同样的MDS运算K次,得到与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库中的口令一致的消息摘要。然后,将从服务器传来的随机数与该口令相加后再调用客户端的M DS散列运算函数,将结果(M DS口令)通过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传送给服务器。

4)服务器端对MDS口令的验证服务器端收到客户端传来的用户名和MDS口令后,通过查询数据库,将已存储的经过K次M DS散列运算的口令与随机数相加后同样进行M DS散列运算,并比较两个结果是否相同,如相同则通过验证,否则拒绝请求。整个用户口令的生成和验证过程如图2所示。

1.3基于RBAC的访问控制层的设计

访问控制层主要包括两部分:权限验证与授权和资源限制访问,采用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在RBAC中引人角色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分离用户和访间权限的直接联系,根据组织中不同岗位及其职能,一个角色可以拥有多项权限,可以被赋予多个用户;而一个权限也可以分配给多个角色。在这里,约束机制对角色和权限分配来说非常重要,本模型设计的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限制一个角色可以支持的最大用户容量。如超级管理员这个角色对于应用系统非常重要,只允许授权给一个用户,该角色的用户容量就是1。二是设置互斥角色。即不允许将互相排斥的角色授权给同一个用户。如客户类的角色和管理员类的角色是互斥的。三是设置互斥功能权限。即不允许将互相排斥的功能权限授权给同一个角色。如客户类角色查看自己银行账户余额信息的权限与修改自己账户余额的权限就是互斥的。

数据库结构设计是实现RBAC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本身就可以表述RBAC的要求。具体设计如下:

1)用户信息表(User_info)保存用户基本信息。其字段有用户ID ( User ID )、用户名称(Username )、密码(Passw )、用户类型( Kind )。定义表中的Kind数据项与Role表中Kind数据项具有相同的形式。将用户进行分类后,当分配给用户角色时可以指定用户只能被分派到与其Kind属性相同的角色,这样就可以实现角色的互斥约束。

2)角色信息表(Role )、保存各个等级的角色定义信息。其字段有角色ID ( Role_ID )、角色名称(Rolename )、角色种类( Kind)和角色描述(Role_ Desc ) o Kind数据项代表指定角色集合中的类别。

3)用户/角色关系信息表(User_Role)保存用户和角色的对应关系,其字段有用户ID和角色ID。当向User_Role表中添加数据即给用户分配角色时,要求User_ info表中要分配角色的用户数据元组中的Kind数据项与Role表中相应角色的元组Kind数据项相同,以实现一定尺度上的角色互斥,避免用户被赋予两个不能同时拥有的角色类型。

4)权限信息表(Permission)保存系统中规定的对系统信息资源所有操作权限集合。其字段有权限ID ( Per_ID ),操作许可(Per),资源ID( Pro_ID)和权限描述(Per Desc )。

5)角色/权限信息表(Role_ Per)保存各个角色应拥有权限的集合。其字段有角色ID和权限ID。

6)系统信息资源秘密级别表(SecretLevel)保存规定的系统信息资源的秘密级别。其字段有资源ID,密级ID ( SecrLev_ID)和密级信息描述(Secr_Desc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传输数据和存储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该表可以判断哪些信息资源为敏感数据,从而决定对其实施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机制。

7)角色继承关系表(Role_ Heir)存放表述各种角色之间继承关系的信息。其字段有角色ID,被继承角色ID ( H_Role_ID )。角色继承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通过遍历整个角色继承关系表,就可以知道所有的角色继承关系。

8)权限互斤表(MutexPer)保存表述角色对应权限互斥关系的信息,其字段有权限ID和互斥权限ID。

1.4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的设计

设计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的目的是保障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与完整性。针对中小型企业网络应用系统的特点,在充分对比各种数据加密传输解决方案的基础上,从成本和效果两方面出发,我们选择3DES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又结合了RSA算法对密钥进行传输,从而解决了对称加密算法缺乏非对称加密算法}/}/公钥的安全性这个问题。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服务器端由RSA加密算法生成公钥KSpub和私钥KSpriv;

2)服务器端将公钥KSpub传送给客户端;

3)客户端接收公钥KSpub,然后由3DES加密算法生成对称密钥Ksym,用KSpub加密Ksym ;

4)客户端将加密后的Ksym传送给服务器端;

5)服务器端用KSpriv解密得到Ksym ;

6)敏感数据加密传输通道建立成功,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以Ksym作为密钥对敏感数据加/解密并传输。

1.5安全审计部分的设计

本模型中的安全审计记录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IP地址等;二是用户行为信息,包括用户访问系统敏感资源的内容、访问系统资源的方式等;三是时间信息,包括用户登录和注销的时间、特定行为发生的时间等。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审计跟踪不仅要记录一般用户的行为,同时也要记录系统管理员的行为。

2结束语

我们采用sis模式,在JZEE技术平台上实现了本文设计的网络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模型,在三种角色类型、九种不同权限的假设前提下,模拟了一个网上银行公共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主要安全防线的效果进行了如字典攻击等安全性测试,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地方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浅析

在新世纪的人类世界里,网络已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人网上办公,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甚至在网上疗伤治病。越来越多的政府把财经、交通、军事等 “命脉”的协调管理权交给了网络。网络正在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联为一体,形成一个信息上的“地球村”。在这个“村子”里,“网络为王”将不再是戏言。随着地方财政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地方财政网络凭借其独特的地位与魅力,已步成为这个信息化“村庄”里重要的一员。 马克思曾经辩证地说过:“当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依赖程度越高时,一旦这个事物遭到破坏或者攻击,对人们造成的损害就越大”。网络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高技术实体,其脆弱性也是与生俱来的:其薄弱环节可侵入、可破坏、可干扰,难以抵挡来自外界的攻击。因此,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精彩的同时,也给信息的安全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隐患。地方财政是地方政治、经济运行的中枢神经,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作为网络重要应用分支之一的地方财政网络,也必将面临同样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

第一部分 从“金财工程”看“财政信息安全” 日前,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将“金财工程”列为国家电子政务主要业务系统之一,这标志着“金财工程”已正式全面启动。“金财工程”(简称GFMIS)以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采购定单以及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跟踪分析为预算执行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现金有效调度为特征,体现了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而地方财政信息化建设是其必需的技术保证和支撑力量。

GFMIS系统的敏感性使其信息价值倍增,因此它更易受到敌对国家、敌对国内组织、敌对个人犯罪分子和黑客、病毒等的攻击,为了确保信息在存取、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 2001年10月15日财政部制订并出台了《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了由表及里、从内到外、周密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财政信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命脉。财政信息的安全稳定是在进行财政信息化建设时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财政信息安全建设是财政信息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财政信息化改革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确保财政信息的安全,把保证财政信息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

第二部分 地方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有益探索 鹤壁市财政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改革力度大,作为河南省财政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有些工作还处于全国地市财政改革的先进地位。在财政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建设是根本、是基础,而网络信息安全一直都是网络建设所关注的焦点。全国财政系统建设“金财工程”以来,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开会强调财政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对财政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鹤壁市财政局实行信息化改革以来,已经和即将运行的软件系统有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部门预算、预算外收支两条线、预算审核网等等。为保证财政信息的安全,我们在防病毒、防黑客、信息加密、系统安全等方面安全措施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由计算机以及网络的自身特性所决定,网络安全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硬件安全与软件安全。 硬件安全——信息安全的基石 硬件是计算机运行的基础和最根本的保证,没有硬件,也就没有信息系统!但是,在当今网络的高速发展中,大家往往忽视了硬件设备的更新、升级与维护,要知道由于硬件的损毁而导致的信息不安全因素已经直接制约了网络建设的发展。 软件安全——信息安全的保证 软件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和核心,没有软件,信息系统将无法运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软件故障而对信息系统造成的破坏。病毒感染、黑客攻击、服务器停机、数据丢失等给单位和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迫在眉睫。

没有人否认软件安全事关重大,但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原因之一是:与硬件的直观性相比,地方财政信息化在软件安全上的投入不容易被各单位认识到。 我们在建设鹤壁市财政信息网的时候,从根本出发,通盘考虑,在保证硬件设备质量的同时加强软件系统地维护与升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限于地方财政的差异性与局限性,我们的想法可能还不成熟、不完善,我们希望能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探索,将鹤壁市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长路漫漫,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上下求索!

第三部分 地方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现状 纵观我国当今网络安全现状,结合地方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信息网络尤其是财政信息网络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网络病毒、网络黑客、信息窃密、个人单机安全、WEB站点安全等等,各种威胁无处不在,严重阻碍了财政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搞好地方财政网络安全建设是关系到财政信息化改革成败的大事,目前的地方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财政网络在地方财政工作中还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陈旧 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财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安全对现有的财政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没有认识到信息网络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正严重地威胁着我们财政数据信息的安全。没有把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当作一件至关重要的工作来抓,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建成高枕无忧”的片面思想,导致财政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进程的迟缓,从根本上制约了“金财工程”的建设步伐。

二、网络系统自身的不安全因素 网络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向安全、稳定、高速的方向发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挫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进步!网络当然也不例外。在网络不停的发展中,安全性始终是网络的第一要务。不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的发展看,网络安全经历了太多的苦辣酸甜,从最初四个接点的网络雏形,发展到今天拥有上千万台终端计算机的INTERNET网络,从最初的近距离线路传输到形成全球性的无线网络系统,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网络的设计者们。

随着近几年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安全尤其是地方财政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复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黑客攻击 黑客是网络的天敌,根据我国财政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现状,黑客攻击又分为来自内部的隐性攻击与来自外部的显性攻击。 黑客主要是通过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对网络系统进行攻击,现今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有NETWARE、WINDOWS NT、UNIX等,但是由于操作、功能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大部分的用户把WINDOWS NT 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的首选。基于这种原因,WINDOWS NT 操作系统所受到的攻击也就最多,相对而言,她的系统安全性也就越脆弱。Windows NT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日常网络管理的中心问题。

2.网络病毒破坏 网络病毒是一些恶意的代码程序,旨在破坏系统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的破坏性也越来越严重。例如,瑞星公司最近刚刚截获的一个名为“杀手13”病毒,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局域网病毒,它在12月13日发作时,可以删除计算机c盘上所有文件!危害性可想而知。 网络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而计算机则是病毒的直接受害者。所以,网络防范病毒的根本就是计算机防病毒。首先,要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只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于那些不明邮件、煽动性的文件,尽量不要执行,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网络病毒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降到最低的。

3.信息传输中的隐患 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息损耗、被窃取越来越威胁到财政信息的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在去年的网络安全事故中,有37.5%发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只需采用几种简单的窃密手段,就可以直接破坏到数据的安全性。 为了防止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对信息的窃取和篡改,可采用vpn加密、ids监控等安全手段,以保证网络传输协议中网络层的安全。不断进行系统安全加固处理,将财政安全隐患扼杀在传输过程中。

4.个人单机安全 不知道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越是亲密的朋友,就可能是越危险的敌人。对于没有安全意识的一台联入财政网络的计算机,尤其是管理员的控制机,如果在你疏忽大意的情况下泄漏密码,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三、缺乏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全国财政信息化改革才刚刚起步,有很多规章制度还不成熟,没有严格安全管理机制,缺乏整体安全方案,还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机房、网络的混乱管理造成了财政信息网络安全的隐患,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

四、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大量匮乏 现今财政系统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制约,缺少大量的专业安全技术人员,许多地方的财政网络管理员都是 “半路出家”,没有经过比较系统、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对一些常见的网络故障还可以应付,而对那些涉及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财政信息”安全却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窍不通,这种安全技术人员的现状对地方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全面铺开,形成了巨大的制约。

五、各方面防范措施不到位 财政信息网络是复杂而庞大的。地方财政网需要承担的任务有很多:web网站、办公自动化、各业务软件的正常运行、实现与上级的联网、保障各县区网络畅通等等,这样,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例如,web站点遭受的恶意代码攻击等。另外,由于现今财政干部队伍计算机普及以及熟练程度的限制,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人为因素的无意损坏,这也对财政信息安全造成了威胁。

随着财政信息化进程加快,“金财工程”的全面建设完成,网络安全面临的任务将会进一步加大,如果我们不考虑来自方方面面的威胁,我们将不能保证国家经济命脉稳定、安全地运行。 第四部分 如何加强财政网络信息安全 针对以上在财政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按照“金财工程”对地方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具体规划与要求,结合鹤壁市财政信息安全现状与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财政信息化建设中,要真正做到“安全第一”,必须要做到:

(一)、转变观念 增强网络安全忧患意识 现在,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刚刚开始,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部门和个人的安全忧患还尚未形成,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还未能给与足够的重视。对于这种情况,仅仅依靠信息部门的努力还不够,也要有领导和管理部门来搭台,然后由信息部门唱戏。让业务部门和应用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然后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处处注意安全防范,对涉密的财政信息,处理时真正做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建设安全的财政信息系统,必须有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这就迫切需要财政工作人员转变现有的工作方式,确立 “财政信息 安全至上”的观念。 河南省省、市两级财政网络建设尚未全部完成,和财政网络建设比较发达的地区相比已经大大的落后了。因此,加快地方财政信息网络建设必然成为今后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点,而网络信息完全必须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安全忧患意识加强了,全体人员形成共识,为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这样开展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才能确保财政信息的万无一失。

(二)、培植系统健壮性 提高系统自身防范能力 选择安全性能良好的系统作为财政网络的信息平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及时升级、更新操作与应用系统。选用网络版的杀毒软件,通过控制中心对整个财政内部网络进行监控,把病毒扼杀在摇篮中。购买了反病毒软件、防火墙软件,只是实现网络安全的第一步,是否充分发挥了安全产品的作用,是否定期去升级最新病毒代码,定期检查网络的每个终端配置是否正确,运行是否正常等等,这些才是防范病毒、黑客,保证网络安全畅通的关键所在。 采取对用户口令、指纹的识别等手段来识别合法的用户。采用用户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对系统资源的合法使用。采用具有安全机制的数据库系统和其它系统软件,加强对使用事件的审计记录的管理,以保证财政信息在网络协议系统层的安全。

(三)、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尤其是在对数据信息安全性要求严格的财政系统,没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我们将寸步难行。首先,要严格控制网络的核心部位——机房,结合鹤壁财政改革的实际,我们实行了管理负责制,提出了“谁管理谁负责”的机房管理机制。对各个科室,要求每台计算机必须有专人进行负责,要求操作系统加密,设置层层口令权限,以确保财政信息无人为的安全隐患。

(四)、不遗余力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一个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的职责是随时对网络进行维护,防止病毒、黑客程序以及各种恶意的入侵,处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局域网的正常运作及信息安全,工作量十分庞大。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首要要保证质量,其次要保证数量。网管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并能及时掌握信息安全的最新技术。许多地方财政网络的网管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都达不到维护财政网络安全的要求,这样就造成了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网络环境还是不能得到全面的防护。 从高校、研究所,从各种渠道多方面挖掘人才,要不遗余力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财政干部队伍中来,全面提高财政系统干部的素质。真正落实“网络安全以人为本”的方针,定期派他们到外地学习、交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让他们为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五)、不断深化学习 提高防范能力 努力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技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还有从技术上严格要求自己。定期进行全体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使大家能掌握最新的网络安全现状,应付最新的网络安全威胁。 鹤壁市作为全省的财政改革试点单位,对地方财政信息化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市即将进行的财政信息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当然,我们在努力推进地方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工作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是一些县区对推进财政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有的甚至将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工作简单地当作安装杀毒软件。二是各县区进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工作进度不平衡,市级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已经迈出重要步伐,有的县区还停留在简单应用、维护的水平上。三是对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工作研究、规划、协调、规范不够,或技术标准不统一,或没有处理好和业务科室的协调关系,或存在一定程度的违规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在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新世纪的地方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质使其信息价值倍增,但同时又是不法分子关注的目标。为了确保鹤壁市财政信息网络的安全畅通,必须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严密部署,全面贯彻同志“十六大”报告精神,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鹤壁市财政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推向新的高度。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地市级财政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的排头兵。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为确保网络正常使用,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特制订本预案,妥善处理危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遏制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有害信息的扩散。

一、危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1.如在局域网内发现病毒、木马、黑客入侵等

网络管理中心应立即切断局域网与外部的网络连接。如有必要,断开局内各电脑的连接,防止外串和互串。

2.突发事件发生在校园网内或具有外部ip地址的服务器上的,学校应立即切断与外部的网络连接,如有必要,断开校内各节点的连接;突发事件发生在校外租用空间上的,立即与出租商联系,关闭租用空间。

3.如在外部可访问的网站、邮件等服务器上发现有害信息或数据被篡改,要立即切断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使得外部不可访问。防止有害信息的扩散。

4.采取相应的措施,彻底清除。如发现有害信息,在保留有关记录后及时删除,(情况严重的)报告市教育局和公安部门。

5.在确保安全问题解决后,方可恢复网络(网站)的使用。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建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设立安全专管员。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制;bbs、聊天室等交互性栏目要设有防范措施和专人管理。

2.局内网络由网管中心统一管理维护,其他人不得私自拆修设备,擅接终端设备。

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树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网络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各校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将网络安全意识与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保密意识联系起来。特别要指导学生提高他们识别有害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正健康用网。

4.不得关闭或取消防火墙。保管好防火墙系统管理密码。每台电脑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代码。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浅析虚拟机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 虚拟机技术 安全教学

论文摘要:当前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课程,然而由于部分院校还没有来得及建立相关的专业实验室,而正常的教学工作用机又不允许安装实验演示需要的环境和软件,只能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标。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通过采用虚拟机技术,在一台实体的计算机上,安装任意台的虚拟机,模拟真实网络服务环境,解决了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备课、教学演示中对于特殊网络环境的要求问题。

1虚拟机技术的简介

所谓虚拟机,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出来的计算机。虚拟机技术也就是利用虚拟机软件可以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虚拟出来若干台计算机一种技术。这些虚拟出来的计算机和真实的实体计算机几乎完全一样,每台虚拟机可以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而且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系统设置,而不用担心对实体计算机造成损失。

采用虚拟机技术一方面可以解决一般院校课堂教学没有网络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一些带有破坏性的实验演示所需要的特殊环境要求的问题。

2利用虚拟机技术构建实验演示环境

在木马的功能与危害实验、网络攻击典型手段等演示中需要在一台实体机(为了方便备课和教学可以采用笔记本电脑)上同时启动多台虚拟机,对实体机的系统资源占用量大,在操作中也经常需要重新启动虚拟机,考虑到virtual pc在资源占用和简单易用上的优势,所以,在本课程的实验演示中虚拟机软件选用了virtual pc。

virtual pc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设置不是很复杂,但是在构建具体的实验演示环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虚拟机数量的选择问题。为了节约资源,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一般建立2个虚拟机就能满足实验演示的需要了。

2)旎拟机操作系统安装的问题。如果建立了2个虚拟机,一般一个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另一个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安装过程和操作与实体机上的操作一致。在安装操作系统时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演示木马的功能和危害还有网络攻击手段,因此虚拟机的操作系统还不能全部打上补丁和安装杀病毒软件。

3)实体机的网络配置问题。virtual pc是通过在现有网卡上绑定virtual pc emulated switch服务实现网络共享的。对于win-dows2000或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如果实体机在课堂教学时网线没插或没有网卡的时候,要安装microsoft的loopback软网卡,才能实现网络共享。在virtual pc的global setting里,当有网卡并插好网线的时候,将virtual switch设成现实的网卡;当没有网卡或网线没插的时候,将virtual switch设成ms loopback软网卡,即可实现网络共享。

4)实体机的硬盘空间问题。在一个硬盘分区中,为每台虚拟机的映像文件预留足够的硬盘空间。windows2000 server的虚拟机映像文件约占2.4gb , windows xp的虚拟机映像文件约占1.sgb。如果启用硬盘undo功能,所需硬盘空间还要增加一倍。

5)实体机的内存大小的问题。由于在实验演示时要同时启动2个以上的虚拟机的数量,所以,要尽量扩大实体机内存的大小。建议实体机系统的内存最少也要达到igo。

3虚拟机环境应用于网络信息安全课堂实验演示

在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中,虚拟机环境主要应用于网络典型攻击手段和木马的功能与危害实验演示,在实际演示时,可以将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于网络漏洞泄密隐患有更加真切的体会。本文设计的演示内容是利用rpc漏洞攻击和灰鸽子木马的功能与危害,具体实验演示设计如下: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论校园网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 信息安全网络管理

[论文摘要】由校园网运行和信息安全问题,提出加强校园网管理,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并对具体的网络管理实施方法和信息安全保护措施进行探究和实践。

一、引言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学院在教学、管理、科研以及对外信息交流等多方面对校园网的依赖性日渐增强,以网络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交流信息成为学院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就目前的网络运行状况来看,校园网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的稳定性依然较差,因此,加强校园网的管理,确保校园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校园网应用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校园网信息安全的研究思路

校园网是一个直接连接互联网的开放式网络,校园网用户的层次差异较大,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与用户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紧密相关,校园网的校园网的信息安全从总体结构上可分为,校园网主干网设备和应用的安全和校园网用户的安全应用两个部分。对具体的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能有效的解决校园网中的信息安全隐患,从而确保校园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一)校园网边界安全

校园网边界安全就是确保校园网与外界网络的信息交换安全,既能保证校园网与互联网进行正常的信息通讯,又能有效地阻止来自网络的恶意攻击,如端口扫描、非授权访问行为、病毒、不良网站等。

(二)系统漏洞的修补

校园网的网络运行环境较为复杂性是一个由多用户、多系统、多协议、多应用的网络,校园网中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都存在难以避免的安全漏洞。不及时修补这些安全漏洞,就会给病毒、木马和黑客的入侵提供方便。

(三)校园网计算机与存储设备的安全

校园网计算机和存储设备中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如学生档案,教学课件、考试题库、学生作业、网站数据、办公文件等。由于设备配置、应用和管理上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如设备无分级管理、使用公共帐户和密码、操作人员无信息安全常识等。

(四)校园网计算机病毒控制

计算机病毒是校园网安全隐患之一。必须做到有效控制。选择适合的杀毒手段和相应软件可以对服务器、接入计算机、网关等所有计算机设备进行保护,杀毒软件可以对邮件、ftp文件、网页、u盘、光盘等所有可能带来病毒的信息源进行监控、查杀和拦截。计算机病毒控制要防杀结合以防为主。

(五)校园网维护管理

校园网的硬件环境建设完毕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校园网的维护工作。校园网的安全运维需要有一个校园网安全运营中心,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对校园网不同教学场所设备、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汇总和关联分析,提供可视化校园网安全状况展示。针对不同类型安全事件提供紧急应对措施。实现校园网络集中安全管控,保护校园网络数字资产安全。

三、确保校园网信息安全的具体蕾理措施

(一)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加强监管

使用硬件放火墙,防火墙可在校园网与外界网络之间建立一道安全屏障,是目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模型,它提供了一整套的安全控制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等功能。使用放火墙可以将外界网络(风险区)与校园网(安全区)的连接进行逻辑隔离,在安全策略的控制下进行内外网的信息交换,有效地限制外网对内网的非法访问、恶意攻击和入侵。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放火墙的合理补充,能够在放火墙的内部检测非法行为,具有识别攻击和入侵手段,监控网络异常通信,分析漏洞和后门等功能。

使用vlan技术优化内部网络结构,增强了网络的灵活性,有效的控制了网络风暴,并将不同区域和应用划分为不同的网段进行隔离来控制相互间的访问,达到限制用户非法访问的目的。

使用静态i p配置。检测网络中i p应用状况,并将i p+mac地址进行绑定,防止特殊ip地址被盗用。对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的访问必须进行安全身份认证,非认证用户无法进行访问。

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扫描和绘制网络拓扑结构,显示路由器与子网、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显示交换机各端口、使用情况和流量信息,定期对客户端流量、分支网络带宽流量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包规则检测,防止非法入侵、非法滥用网络资源。加强接入管理,保证可信设备接入。对新增设备、移动设备和移动式存储工具要做到先检测后接入,做好网络设备的物理信息的登记管理,如设备的名称、设备楼层房间号、使用部门、使用人、联系电话等。做到遇故障能及时准确地定位和排查。

(二)提高认识,规范行为,强化应用

网络安全涉及到法律、道德、知识、管理、技术、策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因此,在做好技术防护和网络管理的同时,要把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从环境、自身、产品和意识等方面出发,逐个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可能的危险排除在发生之前。对于校园网用户来说,要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关于计算机信息安法律知识的学习,自觉规范操作行为,同时掌握一些有关信息安全技术和技能。来强化我们的应用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议在系统安装时选择最小化,而多数用户采用默认安装,实际上不少系统功能模块不是必需的,要保证系统安全,需遵循最小化原则,可减少安全隐患。

及时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安装补丁程序。为提高补丁程序的下载速度,可在校园网中部署微软自动更新服务器来提供客户端补丁自动分发。在安装补丁程序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安装说明书,做好数据备份等预防工作,以免导致系统无法启动或破坏等情况。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要对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必要的设置。如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权限的分配,共享目录的开放与否、磁盘空间的限制、注册表的安全配置、浏览器的安全等级等,使用系统默认的配置安全性较差。

使用个人防火墙,个人防火墙足抵御各类网络攻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操作系统信息不对外泄漏,也能监控个人电脑正在进行的网络连接,把有害的数据拒绝于门外。

使用反病毒软件,目前互联网上的病毒非常猖獗,达几万种之多,传播途径也相当广泛。可通过u盘、光盘、电子邮件和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主动病毒传播等,这就需要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来控制病毒的传播。在单机版的防病毒软件使用中,必须要定期或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和病毒码特征库。

(三)注意数据备份,提高网络和系统容灾能力

在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应考虑系统在不可避免的因素下出现故障。必须定期做好重要设备和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能即使进行硬件更换和软件恢复等措施。存储重要数据和运行重要软件的设备应有硬件备份。软件恢复包括系统恢复和文件恢复。系统恢复就是当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不能正常启动和使用,可利用修复软件对其进行修复,最快捷的法是使用克隆技术对系统进行全盘备份,可在系统损坏时快速恢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是系统正常工作。恢复则是当存储介质上的应用文件损坏时,用修复软件对其进行修复。要采用多种手段保存数据文件,重要数据要多做几个备份来确保数据文件的安全。

四、结柬语

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它不仅仅是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的应用和提高,更需要广大用户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自觉的遵守各项管理规章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网络信息安全状况与可信计算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和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木马,线路监听等方面。本文在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由漏洞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并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状况;漏洞;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可信计算

网络信息安全分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面。网络安全包括系统安全,即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运行服务安全,即保证服务的连续性、高效率;信息安全则是指对信息的精确性、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效用性的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是网络赖以生存的根基,只有安全得到保障,网络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木马数量也在呈现爆炸式增长。据金山毒霸“云安全”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金山毒霸共截获新增病毒、木马13 899 717个,与2007年相比增长48倍,全国共有69 738 785台计算机感染病毒,与07年相比增长了40%。在新增的病毒、木马中,新增木马数达7 801 911个,占全年新增病毒、木马总数的56.13%;黑客后门类占全年新增病毒、木马总数的21.97%;而网页脚本所占比例从去年的0.8%跃升至5.96%,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病毒。该中心统计数据还显示,90%的病毒依附网页感染用户,这说明,人类在尽情享受网络信息带来的巨大财富和便捷的同时,也被日益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所困扰。

1病毒木马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进入木马病毒经济时代

造成病毒木马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原因,经济利益的驱使首当其冲,木马比病毒危害更大,因为病毒或许只是开发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而木马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木马病毒不再安于破坏系统,销毁数据,而是更加关注财产和隐私。电子商务便成为了攻击热点,针对网络银行的攻击也更加明显,木马病毒紧盯在线交易环节,从虚拟价值盗窃转向直接金融犯罪。

财富的诱惑,使得黑客袭击不再是一种个人兴趣,而是越来越多的变成一种有组织的、利益驱使的职业犯罪。其主要方式有:网上教授病毒、木马制作技术和各种网络攻击技术;网上交换、贩卖和出租病毒、木马、僵尸网络;网上定制病毒、木马;网上盗号(游戏账号、银行账号、qq号等)、卖号;网上诈骗、敲诈;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洗钱获利等。攻击者需要的技术水平逐渐降低、手段更加灵活,联合攻击急剧增多。木马病毒、病毒木马编写者、专业盗号人员、销售渠道、专业玩家已经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借助互联网的普及,木马病毒进入了经济时代。艾瑞的一项调查显示,央视“3•15”晚会曝光木马通过“肉鸡”盗取用户钱财后,超过八成潜在用户选择推迟使用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等相关服务。木马产业链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加上传统杀毒软件的不作为、银行对安全的不重视、刑法的漏洞等都是病毒木马日益猖獗的根源。

另一方面,病毒木马的机械化生产加速了新变种的产生,大量出现的系统及第三方应用程序漏洞为病毒木马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病毒制造的模块化、专业化,以及病毒“运营”模式的互联网化已成为当前中国计算机病毒发展的三大显著特征。

2由漏洞引发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漏洞也叫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设计和规划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使攻击者能够在未被合法授权的情况下,访问系统资源或者破坏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漏洞除了系统(硬件、软件)本身固有的缺陷之外,还包括用户的不正当配置、管理、制度上的风险,或者其它非技术性因素造成的系统的不安全性。

2.1漏洞的特征

2.1.1漏洞的时间局限性

任何系统自之日起,系统存在的漏洞会不断地暴露出来。虽然这些漏洞会不断被系统供应商的补丁软件所修补,或者在新版系统中得以纠正。但是,在纠正了旧版漏洞的同时,也会引入一些新的漏洞和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漏洞会消失,但新的漏洞也将不断出现,所以漏洞问题也会长期存在。因此,只能针对目标系统的系统版本、其上运行的软件版本,以及服务运行设置等实际环境,来具体谈论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及其可行的解决办法。

2.1.2漏洞的广泛性

漏洞会影响到很大范围的软、硬件设备,包括操作系统本身及其支撑软件平台、网络客户和服务器软件、网络路由器和安全防火墙等。

2.1.3漏洞的隐蔽性

安全漏洞是在对安全协议的具体实现中发生的错误,是意外出现的非正常情况。在实际应用的系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潜在安全性错误,安全漏洞问题是独立于系统本身的理论安全级别而存在的。

2.1.4漏洞的被发现性

系统本身并不会发现漏洞,而是由用户在实际使用、或由安全人员和黑客在研究中发现的。攻击者往往是安全漏洞的发现者和使用者。由于攻击的存在,才使存在漏洞的可能会被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攻击者使系统变得越来越安全。

2.2漏洞的生命周期

漏洞生命周期,是指漏洞从客观存在到被发现、利用,到大规模危害和逐渐消失的周期。漏洞所造成的安全问题具备一定的时效性,每一个漏洞都存在一个和产品类似的生命周期概念。只有对漏洞生命周期进行研究并且分析出一定的规律,才能达到真正解决漏洞危害的目的。随着系统漏洞、软件漏洞、网络漏洞发现加快,攻击爆发时间变短,在所有新攻击方法中,64%的攻击针对一年之内发现的漏洞,最短的大规模攻击距相应漏洞被公布的时间仅仅28天。

2.3漏洞的攻击手段

黑客入侵的一般过程:首先,攻击者随机或者有针对性地利用扫描器去发现互联网上那些有漏洞的机器。然后,选择作为攻击目标利用系统漏洞、各种攻击手段发现突破口,获取超级用户权限、提升用户权限。最后,放置后门程序,擦除入侵痕迹,清理日志,新建账号,获取或修改信息、网络监听(sniffer)、攻击其他主机或者进行其他非法活动。漏洞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方式有:

2.3.1ip欺骗技术

突破防火墙系统最常用的方法是ip地址欺骗,它同时也是其它一系列攻击方法的基础。即使主机系统本身没有任何漏洞,仍然可以使用这种手段来达到攻击的目的,这种欺骗纯属技术性的,一般都是利用tcp/ip协议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攻击者利用伪造的ip发送地址产生虚假的数据分组,乔装成来自内部站点的分组过滤器,系统发现发送的地址在其定义的范围之内,就将该分组按内部通信对待并让其通过,这种类型的攻击是比较危险的。

2.3.2拒绝服务攻击(ddos)

当黑客占领了一台控制机,除了留后门擦除入侵痕迹基本工作之外,他会把ddos攻击用的程序下载,然后操作控制机占领更多的攻击机器。开始发动攻击时,黑客先登录到做为控制台的傀儡机,向所有的攻击机发出命令。这时候攻击机中的ddos攻击程序就会响应控制台的命令,一起向受害主机以高速度发送大量的数据包,导致受害主机死机或是无法响应正常的请求。有经验的攻击者还会在攻击的同时用各种工具来监视攻击的效果,随时进行调整。由于黑客不直接控制攻击傀儡机,这就导致了ddos攻击往往难以追查。

2.3.3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

缓冲区溢出攻击是互联网上最普通,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网络攻击手段。缓冲区溢出攻击是一种利用目标程序的漏洞,通过往目标程序的缓冲区写入超过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指定代码,从而获取权限或进行攻击。

2.3.4特洛伊木马

木马实质上只是一个网络客户/服务程序,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不需要服务端用户的允许就能获得系统的使用权。木马程序体积比较小,执行时不会占用太多的资源,很难停止它的运行,并且不会在系统中显示出来,而且在每次系统的启动中都能自动运行。木马程序一次执行后会自动更换文件名、自动复制到其他的文件夹中,实现服务端用户无法显示执行的动作,让人难以察觉,一旦被木马控制,你的电脑将毫无秘密可言。

2.3.5数据库系统的攻击

通过非授权访问数据库信息、恶意破坏、修改数据库、攻击其它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的用户、对数据库不正确的访问导致数据库数据错误等方式对数据库进行攻击。主要手法有:口令漏洞攻击、sql server扩展存储过程攻击、sql注入(sql injection)、窃取备份等。

2.3.6网页挂马

通过获取系统权限、利用应用系统漏洞,对脚本程序发帖和提交信息的过滤不严格,从而可以将一些html或者脚本代码段作为文本提交,但是却能被作为脚本解析或者通过arp欺骗,不改动任何目标主机的页面或者是配置,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直接插入挂马的语句,利用被黑网站的流量将自己的网页木马进行传播,以达到无人察觉的目的。常见方式有:框架挂马、js文件挂马、js变形加密、body挂马、css挂马、隐蔽挂马、java挂马、图片伪装、伪装调用、高级欺骗等。

2.3.7无线网络、移动手机成为新的安全重灾区

在无线网络中被传输的信息没有加密或者加密很弱,很容易被窃取、修改和插入,存在较严重的安全漏洞。随着3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越来越为普及,一部强大的智能手机的功能,并不逊于一部小型电脑。随着手机的处理能力日益强大,互联网连接带宽越来越高,手机病毒开始泛滥,病毒所带来的危害也会越来越大。手机病毒利用普通短信、彩信、上网浏览、下载软件与铃声等方式传播,还将攻击范围扩大到移动网关、wap服务器或其它的网络设备。

2.3.8内部网络并不代表安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对网络应用依赖程度的逐步提升,内部网络已经成为企业改善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高,内部网络不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威胁。常见的安全威胁有:内外勾结。内部人员向外泄露重要机密信息,外部人员攻击系统监听、篡改信息,内部人员越权访问资源,内部人员误操作或者恶意破坏系统等。

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2006年,内部攻击的比例在8%左右,2007年这个比例是5%,而到了2008年已经上升到23%。企业内部网络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存在较为严重的隐患,成为制约企业网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因素。

3可信计算概述

在it产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渗透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威胁模式也不断涌现。信息领域犯罪的隐蔽性、跨域性、快速变化性和爆发性给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信息化领域中计算核心的脆弱性,如体系结构的不健全、行为可信度差、认证力度弱等,信息安全的防护正在由边界防控向源头与信任链的防控转移,这正是可信计算出台的背景。

可信计算(trusted computing,tc)是指在pc硬件平台引入安全芯片架构,通过其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终端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了对各种不安全因素的主动防御。简单地说,可信计算的核心就是建立一种信任机制,用户信任计算机,计算机信任用户,用户在操作计算机时需要证明自己的身份,计算机在为用户服务时也要验证用户的身份。这样的一种理念来自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就得益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机制,如:商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夫妻之间的信任等等。只有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社会才能和谐地正常运转。可信计算充分吸收了这种理念,并将其运用到计算机世界当中。

由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不足,导致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因此,现在的大部分信息安全产品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都是在修补漏洞,效果可想而知。可信计算则是从本源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就是要发放“通行证”。并且,“通行证”可以从技术上保证不会被复制,可以随时验证真实性。可信计算因此成为信息安全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也是it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3.1可信平台模块

把可信作为一种期望,在这种期望下设备按照特定的目的以特定的方式运转。并以平台形式制订出了一系列完整的规范,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移动电话、通信网络、软件等等。这些规范所定义的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tpm)通常以硬件的形式被嵌入到各种计算终端,在整个计算设施中建立起一个验证体系,通过确保每个终端的安全性,提升整个计算体系的安全性。从广义的角度上,可信计算平台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安全环境,它从安全体系的角度来描述安全问题,确保用户的安全执行环境,突破被动防御漏洞打补丁方式。可信平台模块实现目的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保护指定的数据存储区,防止敌手实施特定类型的物理访问。另一方面,赋予所有在计算平台上执行的代码,

以证明它在一个未被篡改环境中运行的能力。

3.2可信计算的关键技术

与社会关系所不同的是,建立信任的具体途径,社会之中的信任是通过亲情、友情、爱情等纽带建立起来的,但是在计算机世界里,一切信息都以比特串的形式存在,建立可信计算信任机制,就必须使用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可信计算包括以下5个关键技术概念:

3.2.1endorsement key 签注密钥

签注密钥是一个2048位的rsa公共和私有密钥对,它在芯片出厂时随机生成并且不能改变。这个私有密钥永远在芯片里,而公共密钥用来认证及加密发送到该芯片的敏感数据。

3.2.2secure input and output 安全输入输出

安全输入输出是指电脑用户和他们认为与之交互的软件间受保护的路径。当前,电脑系统上恶意软件有许多方式来拦截用户和软件进程间传送的数据。例如键盘监听和截屏。

3.2.3memory curtaining 储存器屏蔽

储存器屏蔽拓展了一般的储存保护技术,提供了完全独立的储存区域。例如,包含密钥的位置。即使操作系统自身也没有被屏蔽储存的完全访问权限,所以入侵者即便控制了操作系统信息也是安全的。

3.2.4sealed storage 密封储存

密封存储通过把私有信息和使用的软硬件平台配置信息捆绑在一起来保护私有信息。意味着该数据只能在相同的软硬件组合环境下读取。例如,某个用户在他们的电脑上保存一首歌曲,而他们的电脑没有播放这首歌的许可证,他们就不能播放这首歌。

3.2.5remote attestation 远程认证

远程认证准许用户电脑上的改变被授权方感知。例如,软件公司可以避免用户干扰他们的软件以规避技术保护措施。它通过让硬件生成当前软件的证明书。随后电脑将这个证明书传送给远程被授权方来显示该软件公司的软件尚未被干扰。

3.3可信计算的应用现状

在国际上,可信计算架构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在政府采购中强制性规定要采购可信计算机。中国的可信计算还属于起步阶段,但正在向更高水平发展。据了解,现在市场上已经销售了数十万带有可信计算芯片的电脑,这些电脑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政府、金融、公共事业、教育、邮电、制造,以及广大中、小企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中。而且,不少政府部门已经认可产品,并将带有可信计算芯片的产品采购写入标书。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可信技术从应用角度讲都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可信计算还停留在终端(客户端)领域,还要进一步向服务器端(两端要互相认证),中间件、数据库,网络等领域发展,建立可信计算平台和信任链。当前,可信计算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数字版权管理、身份盗用保护、防止在线游戏防作弊、保护系统不受病毒和间谍软件危害、保护生物识别身份验证数据、核查远程网格计算的计算结果等。应用环境的局限性也是可信计算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的应用还处于很有限的环境中,应用的广泛性还得依靠人们对于可信计算、网络信息安全在认识和意识上的提高。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网络隔离技术研究-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角度探讨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网络隔离的相关技术,从网络隔离的概念,说明网络隔离技术的发展沿革与网络隔离技术的作法,进而探讨实体隔离网闸的技术原理,并从相关信息安全标准所建议之实务规范,汇整与网络存取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

论文关键词:网络隔离;信息安全;管理

一、网络隔离的观念

当内部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后,就陆续出现了很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没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之前,一般来说最简单的作法是先将网路完全断开,使得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不能直接进行网络联机,以防止网络的入侵攻击。因此对网络隔离的普遍认知,是指在两个网络之间,实体线路互不连通,互相断开。但是没有网络联机就没有隔离的必要,因此网络隔离的技术是在需要数据交换及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出现。不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容易实现,只要将网络完全断开,互不联机即可达成。但在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却不容易实现。在本研究所探讨的网络隔离技术,是指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技术。

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政府机关或企业的内部网络,仍然需要与外部网络(或是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实施网络断开的实体隔离,虽然切断两个网络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但是在单机最安全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复制数据时遭受病毒感染与破坏的风险。

二、网络安全管理

(一)网络控制措施

在「10.6.1网络控制措施控件中,说明应采用的控制措施,对于网络应该要适当的加以管理与控制,使其不会受到安全的威胁,并且维护网络上所使用的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全(包括传输中的资讯)。

建议组织应采用适当的作法,以维护网络联机安全。网络管理者应该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控管机制,以确保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保护网络连线作业,防止未经授权的系统存取。特别需列入考虑的项目如下:

1、尽可能将网络和计算机作业的权责区隔,以降低组织设备遭未经授权的修改或误用之机会;2、建立远程设备(包括使用者区域的设备)的管理责任和程序,例如管制远程登入设备,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3、建立安全的加密机制控制措施,保护透过公众网络或无线网络所传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并保护联机的系统与应用程序,以维持网络服务和所联机计算机的正常运作;4、实施适当的录像存录与监视,以取得相关事件纪录;5、密切协调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作业,以确保网络安全措施可在跨部门的基础架构上运作。

(二)网络服务的安全

1、组织应赋予管理者稽核的权力,透过定期的稽核,监督管理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2、组织应确认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有实作特殊的服务所必需的安全措施,例如该项服务的安全特性、服务的安全等级和管理方法。归纳“网络控制措施”及“网络服务的安全”的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在网络安全的控管措施,主要以采用防火墙、入侵侦测系统等控制措施,及运用网络服务安全性的技术,例如认证、加密及网络联机控制技术等,以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与网络联机的安全。

三、网络隔离技术与应配合之控制措施

(一)采用完全实体隔离的管理措施

1、安全区域作业程序。组织需根据存取政策订定安全区域的标准作业程序,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据以确实执行,避免人为疏忽造成数据泄漏。标准作业程序应制作成文件让需要的所有使用者都可以取得。对于每一位使用者,都需要清楚的定义存取政策,这个政策必须依照组织的要求,设定允许存取的权限,一般的原则为仅提供使用者必要的权限,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权限。并应区分职务与责任的范围,以降低遭受未经授权或故意的进入安全区域之机会;2、资料存取稽核。数据存取的记录,包括成功及不成功之登入系统之纪录、存取资料之纪录及使用的系统纪录等。在完全实体隔离的作业下相关的稽核记录,需要实施人工的稽核作业,特别是登入错误时的纪录,需要逐笔的稽核作业。并不定期稽核数据存取作业是否符合组织的存取政策与标准作业程序,并且需要特别稽核下列事项:(1)对于被授权的特权使用者,其存取纪录应定期稽核;(2)对于特权存取事件,应检查是否被冒用的情形发生。

(二)网络存取控制措施

在实体隔离的政策要求下,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为两个互不相连的网络,数据交换时透过数据交换人员定时,或是不定时根据使用者的申请,至数据交换作业区域之专属设备,以人工执行数据交换作业。因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采用网络线路的实体隔离作业,主要的网络存取控制措施则着重在作业区域的管理控制措施。

为确保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数据存取安全,除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为两个互不相连的网络外,对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专属设备,需实施不同于外部网络及内部网络的存取安全政策,确保网络安全环境,以降低可能的安全风险。例如:内部网络处理机敏性数据、外部网络处理一般办公环境数据及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安全环境。机敏性数据建置于内部网络的专属数据库或档案区内,机敏性信息系统亦仅限于内部网络运用,员工必须在内部网络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作业。另为防止机敏性数据的外泄,在内部网络的终端计算机需要禁止使用下列设备,包含磁盘片、光盘片、随身碟或行动碟等可携式储存媒体。

为防止因特网的直接存取数据交换作业区域的专属计算机,应依照组织的存取政策,采用逻辑隔离技术,将不同等级的作业分隔在不同的网段,例如:将数据交换作业与一般信息作业的网段区隔,藉由适当的封包过滤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网络流量互相流通,同时可管制数据的存取,避免数据被误用之机会。而且需要建置入侵侦测系统,侦测组织内网络封包的进出,以便提早发现可能的入侵行为。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浅谈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的应对措施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其“瓶颈”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也日趋显示出来。然而,由于网络技术本身的缺陷,使得网络社会的脆弱性大大增加,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运行时,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危机。那么,对于“瓶颈”问题应如何应对?

一、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完善,这些技术包括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入侵检测、防病毒等等。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最重要的安全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是一个安全策略的检查站,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警告。

2.加密技术。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

3.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在电子商务安全保密系统中,数字签名技术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电子商务安全服务中的源鉴别、完整性服务、不可否认服务中都要用到数字签名技术。

4.数字时间戳技术。在电子商务交易的文件中,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是证明文件有效性的主要内容。

二、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的应对措施

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研发出真正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对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甚至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人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反映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两个方面:一是技术问题,二是管理问题。那么,未来网络信息安全就应从政府、网络软件企业、核心用户、资本、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入手。

1.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军事和经济竞争与对抗中,因网络的崩溃而促成全部或局部的失败,绝非不可能。我们在思想上要把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安全防护有机统一起来,树立维护信息安全就是保生存、促发展的观念。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我国网络安全管理除现有的部门分工外,要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对于计算机网络使用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与《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建立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及工作人员责任,制定管理岗位责任制及有关措施,严格内部安全管理机制。

3.加快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需要大批信息安全人才来适应新的网络安全保护形势。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在高水平的研究教育环境中才能迅速成长,只有在高素质的队伍保障中才能不断提高。应该加大对有良好基础的科研教育基地的支持和投入,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加强与国外的经验技术交流,及时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安全防范手段和技术措施,确保在较高层次上处于主动。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防止堡垒从内部攻破。

4.开展网络安全立法和执法。一是要加快立法进程,健全法律体系;二是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要建立有利于信息安全案件诉讼与公、检、法机关办案的制度,提高执法的效率和质量。

5.把好网络建设立项关。我国网络建设立项时的安全评估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为网络安全问题埋下了伏笔。在对网络的开放性、适应性、成熟性、先进性、灵活性、易操作性、可扩充性综合把关的同时,在立项时更应注重对网络可靠性、安全性的评估,力争将安全隐患杜绝于立项、决策阶段。

6.抓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网络信息系统,只要其芯片、中央处理器等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以及所使用的软件是别人设计生产的,就没有安全可言,这正是我国网络信息安全致命的弱点。

7.建立网络风险防范机制。在网络建设与经营中,因为安全技术滞后、道德规范苍白、法律疲软等原因,往往会使网络经营陷于困境,这就必须建立网络风险防范机制。

8.强化网络技术创新。如果在基础硬件、芯片方面不能自主,将严重影响我们对信息安全的监控。为了建立起我国自主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利用好国内外两个资源,需要以我为主,统一组织进行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以创新的思想,超越固有的约束,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体系。特别要重点研究关键芯片与内核编程技术和安全基础理论。

9.注重网络建设的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局部性的网络就不能互连、互通、互动,没有技术规范也难以形成网络安全产业规模。

10.促进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扶持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是振兴民族信息产业的一个切入点,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必要对策。

11.建设网络安全研究基地。应该把我国现有的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应用的人才很好地组织起来,为他们创造更优良的工作学习环境,调动他们在信息安全创新中的积极性。

12.政府部门、网络软件企业、核心用户与技术相结合。长期以来,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的出口上一直设置种种障碍,因此,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及其安全级别相当低,根本不能真正保证安全。核心用户积极投入到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当中,可以决定整个网络安全市场的容量和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