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08 05:26: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探讨金融业整合营销传播的作用

摘要: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使国内金融机构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营销传播领域的新理念,将其引入客户关系管理中,将能够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多项改善,如提升客服意识、实现数据库的集合、更有效地推销金融产品等。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引进主要是在金融服务业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加强顾客关系管理,以及金融服务品牌建设等。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金融服务业的客户规模是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市场中,不可能单纯地依靠开发新客户来支持组织的持续性增长,为此,组织应在拓展客户的同时,维系原有客户关系,深度挖掘存量客户的价值,以此提高综合收益。但是,就目前国内金融服务业来说,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中资金融机构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客户服务水平落后。上海银监局分析发现,2007年信访主要集中在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服务纠纷,占比82.86%,按投诉内容看,以信用卡业务投诉最为突出,占总量的16.13%,其次为服务类投诉占15.89%,收费类投诉占13.89%,电子银行投诉占11.67%。由此可见,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势在必行。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营销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广告公司协会的定义:“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目的是去影响特定视听众的行为,它认为现有或潜在的消费者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的一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接触,都可能是将来讯息传递的渠道。进一步来说,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运用与现有的和潜在的消费者相关,并能为其提供可接受的一切传播形式。总之,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过程是从现有的或潜在的消费者出发,反过来选择和界定劝说性传播计划所应采取的形式和方法。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4c理论取代4P理论,以4R改进4C。即:忘掉产品,研究消费者想要什么;忘掉价格,理解顾客的成本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忘掉地点,怎么方便怎么来买;忘掉促销,记住与消费者沟通。二是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二者密不可分。该思想提倡营销应该以人为本,在营销传播过程中时刻注意与用户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不是单向的、从上至下的,而是双向的、平等互动的以及动态长期的。三是整合营销传播不仅是战略,也是战术。一项整合营销传播的成功依赖于创造性过程的两个性质迥异的部分,即战略“消费者想听什么”和战术“怎么告诉消费者想听的东西”——表现战略的创造性思想。四是营销传播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其既要建立面向消费者的传播理念,还要侧重营销传播中各个关系的整合,组合成一个声音、一个形象。

随着整合营销传播的深入,在4c基础上又提出了4R理论,即反应、关联、关系和回报。4R理论是在新的平台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它不但重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而且更加注重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它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主要表现在:一是整合内外资源,快速响应需求,建立多方关联,实现互动与双赢,同时也延伸和升华了便利性;二是体现并落实了关系营销的思想,通过关联、关系和反应,提出了企业如何主动创造需求,建立关系、长期拥有客户、保证长期利益的营销方式;三是回报兼容了成本、价格和双赢方面的内容。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外资金融机构已取得国民待遇,市场竞争日趋残酷,客户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直接威胁到金融服务业的生存,我国金融企业也逐渐意识到金融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并尝试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但具体运用中,却遇到了各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服务水平低下。无论是与国外先进银行还是与客户的需求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业产品功能和业务流程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产品功能方面,尚不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高端客户的需要;在业务流程方面,如何面向广大的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2、客服投诉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各大媒体上时常能见到顾客投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服务问题的新闻。尽管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等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处理投诉事件的措施,但是投诉事件还是时常发生。如《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6年6月份到7月份期间上海保监局共收到信访来信55件,接听投诉电话68个,接待来访14批18人次,其中直接针对保险公司的135件次;银行业情况也相似,如许霆之ATM机事件,银行就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全面质疑等。

3、客户对金融产品缺乏认知。在金融企业开发新产品或对既有产品进行营销推广时,由于金融企业和客户的信息不对等,他们会发现客户根本无法了解这些产品,主要原因是金融产品从设计到开发都需要运用到复杂的理论和模型,就是简单产品介绍也会涉及专业知识,这对客户的金融知识要求比较高,而我国金融知识还远没有普及,客户对金融产品广泛缺乏认知,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产品的兴趣,也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创新积极性。

4、客户缺少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国人目前选择金融服务,往往还是基于就近的原则,缺乏品牌偏好。由于我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基本是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依然存在,员工仍将自己作为国有员工看待,不思进取,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下。虽然近些年受到股份制金融机构及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服务上有所好转,但是顾客满意度还是很低,没有树立品牌效应,也就无法使顾客形成品牌认知和品牌忠诚。

三、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重要意义

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于现实中的金融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是可以做到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具体来说,第一,在传统的营销理念下,各种类型的消费者接受的是相同的、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和信息。数据库技术可以使企业能够将目标集中个人身上,实现准确定位,从而生产出个性化信息,提供个体化的精准营销传播计划。第二,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传播效率。企业可及时针对消费者这种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使产品更好地满足目标消费群的需要。第三,关系管理。基于数据库的价值信息,金融服务企业能够获取客户个人化信息,并实施精准化营销传播战略,执行顾客导向的互动沟通及粘性沟通,达到维护顾客关系的目的。第四,品牌建设。金融服务企业通过实行整合营销传播计划,整合内外部资源,定制化沟通信息,整合媒体计划,传播出一致的声音,最终达成与顾客的有效沟通,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建立长期的顾客关系,维护客户资源,提升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金融服务业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具体措施

1、强化风险控制。在金融业的运行过程中,应始终把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放在第一位。在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首要任务就是风险控制。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控制财务风险。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资金需求较大,而我国多数金融服务机构普遍资本金不足,过多的投资客户关系管理可能影响金融企业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其发展和生存。第二,建立严格内控机制,控制操作风险。第三,规避法律风险。在金融企业开发新的产品、运用新的营销传播战略来管理客户关系时,必须考虑法律、法规及金融政策的有关规定。

2、优化组织结构。为了更好地执行整合营销传播,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创建新型学习型组织,保证组织内、外部的良好沟通。唐·E舒尔茨在其《整合行销传播》一书中提到组织改革时,建议设立“一个传播独裁者,并重新构建组织,使组织从品牌导向转为市场导向”。整合营销传播提出了“由外而内”的思考和“由内而外”的执行的理念。“由外而内”的思考着眼于市场导向的顾客数据库,寻找到“消费者要什么”;“由内而外”的执行强调先是内部的资源的整合,接下来是相关关系者的整合,然后是营销传播策略的整合。企业要建设新型学习型组织,它必须是学习型和扁平化组织,以适应“由内而外的思考”;同时还必须是跨职能和创新性组织,以适应“由内而外”的执行。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数据库营销传播的作用,扁平化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跨职能性是执行的权力需要,创新性是企业的基本要求。总之,建设新型组织有利于企业进行数据库营销传播,整合内外部资源实行精准营销传播。

3、加强与专业咨询机构的合作。金融服务业在开展整合营销传播活动时,对环境的变化以及策略的选择方面,往往不如广告公司或营销传播咨询机构之类的专业机构。金融企业与这些专业机构分工合作,进行数据库数据挖掘和营销传播活动策划,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4、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对受众群体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传统的营销传播环境中,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收集分析受众的信息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为企业严重的负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播者收集消费者信息、建立消费者数据库的工作变得简单和经济。首先,企业应建立一个顾客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构建就是建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一整套系统,比如CRM作为新一代的顾客资源管理系统,其基础是一个数据完备、功能完善的客户数据模型,主要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管理、客户服务和支持、客户呼叫中心、网络功能几个模块。其次,搜集、整理、完善数据库。这一步主要是完成“需要什么数据,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准确、全面地存储数据”,为下一步进行数据挖掘做好准备。再次,通过数据挖掘对顾客与潜在顾客的顾客价值进行评估。数据挖掘就是利用数据挖掘模型挖掘数据库价值信息,借以进行顾客识别、探明趋势、了解顾客等。

5、构建数学模型,精确分析趋势。为了实现全面的分析,要根据需要构建数学模型,提供分析结果。通常可以根据客户细分要求,建立基于客户基本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的客户分析模型,将不同客户划分成不同群组,从而实现客户分类管理和一对一营销。还可以根据客户价值不同,建立价值评估模型,设定客户价值评分体系,对所有客户价值评分,评估价值贡献,分辨出最佳客户,并实现客户价值等级监控以反映客户状态迁移。建立针对客户流失情况建立流失预测模型,即对所有客户流失概率的评分和预警,自动生成流失客户清单,并分析流失原因。

、制定整合营销传播计划。一是进行顾客识别与评估。无论是传统的二八理论,还是长尾理论,在区分顾客及其价值时,都必须进行顾客识别和评估。数据挖掘是顾客识别和评估的很好方法。顾客数据挖掘就是筛选和整理存储在公司数据库中的信息的一个形象比喻。企业通过设定各种顾客价值指标进行顾客细分、识别关系,如大客户虽然购买的频率不如一般性的客户,但单次购买的量却是惊人,对于企业这些客户就很重要,同时大客户也喜欢被企业识别和奖励。通过对顾客的细分,企业就可以评估顾客价值,哪些是大客户,哪些是不赢利的客户等,进而整合优势资源针对价值顾客进行营销传播活动设计,并放弃一些无价值的顾客。二是信息定制化。一旦公司挖掘出来其价值顾客,并分析了相关价值数据信息,下一步就是设计个性化品牌信息、寻求顾客导向的诉求信息和顾客精确化定位信息,尤其是对点对点和某些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公司而言。你不可以改变顾客对一个品牌的既有想法,但是你可以通过对产品或品牌的合理定位在消费者心目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并通过相关的沟通和营销活动维系这一关系。三是使用数据库去定制整合营销传播计划。在品牌关系管理的每个阶段,顾客数据库都可能被用到:顾客的获取、识别、保持、增加和再次获取(流失顾客的挽回)。由于在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已经收集了来自顾客私人信息和营销活动中的意见或要求,公司可以很快地获取一对一沟通的个人化信息,剩下的就是公司作出必要的响应——制定品牌沟通战略,设计品牌营销传播活动等。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推行剖析论文

[摘要]:整合营销传播是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和多元化传播渠道向消费者传递一致信息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立足点是将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应用于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并根据互联网的特性制定出适宜的营销传播战略。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实施战略

整合营销传播(IMC)这一观点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IMC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IMC从广告心理学入手,强调与顾客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消费者传播一致的清晰的企业形象。这种接触点小至产品的包装色彩大至公司的新闻会,每一次与消费者的接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公司的认知程度,如果所有的接触点都能传播相同的正向的信息,就能最大化公司的传播影响力。同时消费者心理学又假定: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对一切事物都会形成一定的概念,假使能够令传播的品牌概念与消费者已有的概念产生一定的关联,必然可以加深消费者对该种概念的印象,并达到建立品牌网络和形成品牌联想的目的。

麦斯威尔是一个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成功者,麦斯威尔咖啡自1982年在台湾市场发售以来,一直以“分享”的广告策略塑造品牌,1986年到1988年,麦斯威尔通过随身包咖啡的上市,延伸“分享”的概念,并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促销活动等手段,由形象代言人孙越发起“爱、分享、行动”的街头义卖活动,同年麦斯威尔随身包咖啡销量同上年相比增长50%。麦斯威尔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体传达“分享”这一核心概念,运用的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但仍应指出的是,虽然整合营销传播近年来已成为广告界的时髦词汇,可是整合营销传播所倡导的宣传策略并非那么深不可测,整合营销传播也并非就是一种万能的营销策略,即便是完全推翻了传统的营销理论所倡导的4P’s营销组合思想,提出了更为合理的4C’s理论,便并不是说整合营销传播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定就能成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受到企业文化、传播历史、传播阶段的影响,因此也不能盲目随大流赶时髦,不分青红皂白就上马立项开始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整合营销传播不仅仅只是如许多人所说的“传达同一个声音,树立鲜明的形象”这样简单,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结合管理科学、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进行分析和决策,所以整合营销传播的具体执行过程是一门科学而绝非仅仅只是一个概念。

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在传统市场上运用自如的成熟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面对一个全新领域的时候,还要依据新环境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不可否认的是在互联网上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但也有其优势所在,假如能够扬长避短,开拓思路,那么必然可以充分发挥整合营销传播的作用,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

一、在互联网上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所存在的劣势和优势

(一)存在的主要劣势

1.网络企业传播的信息容易被其他互联网信息所淹没。2.应用大众媒体进行强势促销的可能性比较小,在促销过程中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3.由于浏览和点击的方便性,原有客户的转移成本低,网站容易流失客户群体。

(二)网络企业运用IMC所具备的主要优势

1.易获取客户行为资料。登陆的客户数目以及客户在每一个网页停留的时间、客户的浏览习惯都能够通过程序轻松地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在数据仓库中记录下客户曾经购买的商品、购买的次数、客户的偏好和客户的资料,从而为有效分析客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2.传播渠道多样,如可在相关的网站、软件、报刊、电视和海报上刊登广告,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市场活动推广公司的品牌。3.易采用电子邮件等形式实施一对一营销,还能利用虚拟社区和论坛的方式增加客户参与机会,发挥关系营销的作用,建立忠实的客户群体。4.网络广告具有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受众数量易统计的优点,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营销传播工具。5.上网群体的收入高,年纪轻,喜欢尝试和体验新事物,对于某种新近传播的概念往往能产生较浓的兴趣。6.所经营的信息产品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整合营销传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由于信息产品属于“经验产品”,而且复制成本和分销成本非常低,网络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免费产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进行初次的体验,不仅成本低,而且收效快,这非常有利于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不是为了传播而传播,就算是口号喊得再响,没有得到客户的购买和认可,那也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互联网上运用整合营销传播带存在着一些劣势,但是其所具有的优势远大于劣势,因此无须提心IMC在网络上运用起来会失效或者其本身就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

二、整合营销传播(IMC)整合模式

所谓“整合”就是“统一”和“协调”,这种“统一”和“协调”贯穿于传播过程的前后,涵盖了公司的内外部资源。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消费者目标群体的整合,指的是细分消费者市场,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特征,预测消费者的未来行为,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品牌和产品说服。二是对网络公司内部和外部功能领域的整合,指的是协调各部门在传播过程中保持步调和行为的一致。另外,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公司的营销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会极大地影响到传播的效果,所以在整合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存在。三是对网络公司形象的整合,指的是在营销目标确定的情况下,依据网络公司提供的服务希望达到目标,对公司进行适当的定位,树立鲜明的形象,并根据顾客所反馈的意见重新确立公司的形象。四是传播渠道的整合,指的是寻找合适的传播工具,并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优势,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五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营销核心的整合。其涵义指的是确定营销的核心思想和核心方法,包括市场推广的口号、产品的整体特征等的统一,其整合核心必须明确、清晰和一致,并且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整合模式(如图1)。

三、运用整合营销传播(IMC)的主要步骤

要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步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运用IMC的主要战略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分析客户心理特点以及行为特征。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网站的主要目标是吸引上网群体的注意力,当时的网络经济被称之为眼球经济,一个网站注册的会员数量的多少成为网站营销的主要任务,这往往会导致忽视不同的客户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的结果。因此,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要评估消费群体的未来价值,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充分挖掘客户群体的价值,达到盈利的目标。如推广email信箱,可能按照收入和需求区分为企业用户、一般用户和学生用户,对应地,为他们提供企业邮箱、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再如向企业公司提供收费的数据资料,向学生教师提供免费的数据资料,不同的客户群体所得到的服务应该是不同的,从低端到形成阶梯性的变化。接着是要进行客户心理的分析,这同样是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关键环节,客户对网络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已有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如对Google的认识是“优秀的搜索网站”,Google的传播策略就不能过多的偏离这个概念,而去宣传“真实的虚拟社区”,当然假如Google有意向这方面发展的话,完全可以结合客户对它的原有认识,制定合适的宣传主题。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客户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客户数据仓库的存在,客户数据仓库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是准确制定营销策略的科学依托。

第二步,确定整合思路,明确整合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阶段整合的核心只能为一个,过多的整合核心不但会使整合营销传播的战略不明晰,而且还会降低整体的营销效果,更会使下属部门和渠道商感到无所适从。整合方向的不明只能使营销传播活动一败涂地。特别是处于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同时传递过多的信息,未必能带来预期的好处,相反还会减弱只传递单一信息的效果。网络公司受其影响最为突出,要做到消费者对其传播信息印象深刻,确定单一的整合核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三步,选择传播渠道,限定传播范围。传播渠道要依据公司的营销目标和公司的特点进行选择,做到针对性强,宣传力度大。如欲开发青少年市场的公司可以在网络游戏上旗帜广告,因为网络游戏聚集了相当多的青少年玩家;又比如销售编程软件的公司可以在计算机论坛、程序员网站和计算机杂志上广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传播受众比较集中,传播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效果也比较显著。最忌讳的是选择过多的传播媒体,拉大传播的战线,比如推广网络游戏的公司不单在门户网站上购买旗帜广告,还在电视上、故事报刊上刊登广告,虽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公司所开发的游戏软件,但是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缺乏价值的,所进行的传播工作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主要的目标是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了解该公司的性质、产品的特征等等。网络企业在制定传播策略的时候也应该遵循相同的准则,依据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公司的营销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传播策略。

第五步,获取客户的反馈意见,保持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数据仓库。做好接触管理的工作,通过email或者免费电话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客户资料库。同时,切忌等上半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才回复客户的email,这样做的代价是使到手的商机轻易地流失掉。

第六步,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以财务指标上的变化来衡量传播策略是否成功,因为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了公司的财经营状况,却难以定性地分析传播的效果。这导致评价的结果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委任具有远大眼光的经理负责评价的工作。评价要从传播的周期和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入手,尽量做到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主要步骤如图2。

当一次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成功实施之后,很可能会很快就进入下一轮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制定,应当指出的是以前所传播的信息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并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完全抛弃过去的传播历史而随意制定不相关的传播策略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和未来的发展状况。

四、应用整合营销传播还需考虑的若干问题

第一,切忌在不分析市场状况和消费者行为特征的情况下;在缺乏以往传播历史和传播伙伴支持的情况下,盲目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第二,对整合营销传播断章取义,仅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往往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经常变换口号,传播策略不具连续性,结果是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未考虑互联网的特殊性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就照搬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第四,仅仅抛出一个口号,缺乏规范化的执行过程和科学化的分析过程,最后仅得到华而不实的结果。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变革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整合营销传播范式下的西方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西方国家广告业变革的内外背景和其对组织机构变革的重大影响力,同时介绍了西方广告公司发展整合组织机构的五种模式和主要途径,以期对我国广告公司组织模式的变革和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西方广告公司;整合营销传播;组织机构变革

营销管理领域的新论“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IMC)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受信息技术的巨大推动,21世纪的营销逐渐向互动的方向演进,市场控制权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为顺应这种演变趋势,IMC已成为近年营销传播的主流,因此,学术界对IMC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目前,国外IMC的应用已经从理论认识层面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广告公司的经理们认为,广告公司比其他营销传播商更会采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据Duncan和Everett(1993)的调查,有一半以上的被访广告公司承担了一种以上的营销传播职能。为了更好地整合各种不同的营销传播工具,西方许多传统广告公司都已经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改革,开拓出不同形式的整合型组织,并形成了若干变革模式。本文对此加以归纳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广告公司组织变革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一个世纪以来,大众媒体和广告公司在营销传播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最近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西方传统广告公司层级式组织结构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同期与组织管理相关的理论发展则为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后盾。目前,西方广告公司已经进入IMC范式时代。未来的广告机构将不再是单纯的广告机构,而是一个营销机构(Steinberg,1997)。

1.组织机构变革的外因。从外因方面看,营销发展的趋势要求传播服务商和组织作出相应的变革。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控制权由制造商转到了零售商,最终转到了消费者手中;消费渠道的大规模整合结束了一个世纪以来由大众媒体和广告商控制营销传播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又加速了媒体使用的多样化,客户的营销手段和投入也由传统的广告导向转向行为导向。例如,促销和直销等手段被大量采用。为了适应新的营销潮流,20世纪90年代末营销传统领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美国的一些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积极探索和实践IMC。他们发现,实施IMC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创造一种组织构架,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能成功地进行合作。

各种管理新思想为变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企业流程再造(BPR)、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有些公司将TQM的理论应用于生产、存货控制、销售和预决算过程。其实,TQM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工作的统一”,它的一个基本步骤就是要打破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壁垒;BPR理论则要求创造整合的系统和流程以减少重复的步骤。虽然TQM和BPR的专家并没有涉及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领域,但是他们都认为,有效完成跨职能项目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这就需要对组织进行改革。

2.组织机构变革的内因。从内因方面看,广告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要成功地实施IMC,首先要设法排除组织障碍。西方广告公司为此作过不少的组织变革探索,诸如缩小机构规模,外包和分拆等。其中虚拟组织和网状组织一度十分流行,类似的组织结构具有灵活性,更适合营销的发展,尤其是网状组织中的每一个独立公司,在与其他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实现跨职能整合的同时也发展了其综合的业务能力。但是,它们也存在种种缺陷,如虚拟组织并没有为系统的大项目设置解决冲突和沟通活动的流程;不同的机构很难传达品牌的“形象”、“感觉”、“基调”、“主旨”、“个性”、“定位”、“风格”或者“精髓”等抽象的内容;不同的专业商实施促销、直销和公共关系活动,虽然针对性和专业性强,但是他们难以向消费者解释品牌方面的细微差异;还有,要让所有的合作者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也十分困难。

Schultz、Tannenbaum和Lauterborn(1993)曾提出过整合所面临的三个最大的组织结构障碍:一是大多数公司把营销决策作为低层次的职能;二是广告公司普遍采用垂直的组织结构;三是公司中存在独立的专业职能部门。而Prensky、McCarty和Lucas(1996)的分析指出,实施组织整合的障碍分别为:佣金报酬制度、组织文化以及权力结构。总之,IMC的发展对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据美国、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家进行的“广告公司IMC实践”专项调查显示,IMC对广告公司组织结构会产生影响。

二、五种整合组织结构模式

1996年,AndersGronstedt和EstherThorso经过调查分析,归纳出五种基本的广告公司整合组织机构模式。这五种模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即表现为各科专家从独立的专业机构之间的宽松合作,到完全整合在一个机构中工作的过程。被访的每个广告公司,其组织模式从整体上看可能会接近某一类型,但并不一定就是某个模式,它们可能同时又融合了其他的模式,也可能会针对不同的客户使用不同的模式。

1.联合模式。联合(consortium)模式,通常适合员工不足40人,没有能力聘请各种营销专家的小公司。在采用联合模式的公司中,主公司一般执行媒体广告的工作,帮助客户制订总体战略,并决定采用哪些营销手段,而公共关系、直销和促销等活动则外包给其他公司。整合工作由主公司的客户团队承担,即协调各个专业机构,以确认信息、形象和时间安排等是否得到有效的整合。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1)灵活性。可以帮助客户在合适的领域找到合适的专家;(2)节约成本。主公司无需花费雇用各方面的营销专家。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多缺陷:(1)专业机构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项目的计划和执行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客户到主公司,再从主公司到外包专业机构;(2)每个公司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媒体之间潜在的协同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3)合作公司之间很难传递有关品牌的无形信息。(4)只适合单个整合项目。这种整合模式不适用于客户长期的、不断发展的整合传播战略。

2.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模式。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consortiumwithonedominantagency)模式和上述联合模式实际上大致相同,主公司依靠许多外部供应商提供营销服务,如数据库管理、促销等;主公司的客户团队要承担整合任务。这种模式与联合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公司除了有能力开展传统的广告活动外,同时也能兼顾使用其他的传统营销工具,如公共关系,也就是说公司本身也可提供多种营销服务。此模式的一个缺陷是客户往往对主公司的专业水平持怀疑态度。

3.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corporationwithautonomousunits)模式被许多大中型公司所采用。构建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收购一些独立的、在某个营销传播领域具有专业水平的公司来实现。但事实上,许多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其自主单位是由公司内部单位直接成长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中,客户经理全权处理整合工作,并承担整合责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1)众多同一领域的专家一起工作,有利于共同发挥专业能力;(2)同一家公司来自不同自主单位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他们能进行更好的合作。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缺陷:(1)专家间的关系难以协调。由于多个专家一起工作,如何平衡和融合不同专家的意见,采纳哪个专家的意见等都需要考虑。(2)各自主单位各谋其利。表面上,各方面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其实他们所在的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作为独立自主的单位来运作,有时甚至拥有不同的名称,在不同的地点工作,因此各领域的专家可能倾向于为自己单位谋利。

4.矩阵模式。矩阵模式有时也称为“项目组织”,它融合了职能部门和跨职能部门团队的特点。在此模式中,整合营销传播的计划和执行工作是由不同跨职能部门的客户团队承担的,整合工作的领导者是协同作业的组织者,采用矩阵结构,引导不同领域的专家协同开展工作。

这种团队中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专家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样的氛围里,各种想法都可以得到整合。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架构的优势:(1)层级结构加水平结构,有助于遏制部门主义倾向;(2)垂直结构和层级结构并行,使组织同时拥有职能部门专业知识的深度,以及水平结构之间各营销手段整合的宽度;(3)专家既归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又跨越职能部门和各自的专业进行合作;(4)各领域专家一起工作,能更好地进行部门间的沟通,且容易产生更多的创意,而创意的所有权归大家所有,克服了专家纷争的陋习;(5)团队的协同工作能产生更合适的媒体组合。但明显的缺陷是延误时间。要从不同领域的专家那里征求多数认可的观点,需要不断的磨合,产生创意也需要时间。

5.整合模式。整合模式通常由小公司采用,尤其是员工为15~20人的小公司,员工们必须懂得运用所有的营销工具。后来,大公司为了迎合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也开始模仿小公司组建整合模式。与小公司相比,大公司的优势在于能聘请到世界级的专家。

把握“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趋势是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具体表现在:(1)组织范式的改变。新模式减少了原有各种不同营销专业部门之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冲突,员工能充当沟通者的角色,目的是让客户从营销活动中受益。(2)深入理解客户品牌的核心内涵,在参与客户策划各种营销方式的过程中能良好地解释品牌的内容。(3)员工服务宗旨的转变。采用这种模式的广告公司能对各种营销手段进行融合,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服务,即公司员工能真正为特定的客户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职能部门工作。(4)更合适的媒体组合建议。员工不再与任何特殊的职能部门发生关系,所以他们能从客户出发,采用“零基”(zeronbased)媒体选择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该模式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对于员工的要求较高。员工们要更好地参与整合,对各种营销手段都要了解,要成为“战略通才”。(2)不同营销手段的高度整合可能使公司难以在各个专业领域都保持世界级的专业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五种组织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前三种组织模式中,各专业职能部门之间还存在竞争,虽然客户总监在决策时会与所有的专家协商,但是最终还由职能部门自己作出决定。到了矩阵式组织模式,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以及如何整合媒体工具,则是由客户团队商讨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消除了各职能部门之间原有的激烈竞争。第五种模式是广告公司向整合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但并不是完善的模式,也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许多大型整合机构,为了应对在营销策划领域中需要提供专业服务的挑战,在组织内建立一个由各路专家组成的咨询和培训团队。

三、组织变革的途径

传统广告公司的运作是让创意、媒体、调研和客户服务等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别为不同的客户服务。虽然他们也一起举行前期的准备会议,但是不同部门的人员还是以本部门的利益为中心而独立地工作。实施IMC的广告公司,就会把为同一个客户服务的所有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以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众多研究表明,广告公司在帮助客户进行营销策划时,虽然认识到运用其他营销传播渠道的必要性,但是他们在与其他营销机构合作的同时,从根本上还是不愿发展跨职能计划。不仅广告公司如此,其他营销传播机构也存在类似的与IMC理念背道而驰的做法。下面介绍广告公司进行组织机构变革的三种主要方法,它们是对一些跨国广告公司成功实践的总结。

1.增设其他营销传播职能部门。增设其他营销传播职能,具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擅长某一领域业务的机构(比如广告、公共关系等)可以直接在内部增设其他职能部门。如果客户需要使用多种营销工具,就无需从外部寻找专业营销服务机构合作,可以交由一家商统一完成。FCBWorldwide公司就曾经在其全面服务型广告公司中增设了促销和直销部门。采用这种方式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培育新的营销传播职能,势必造成资源和精力的分散,也可能削弱其长期建立起来的在某领域的“专家”形象。实力强大的广告机构有足够的资金在设立新部门时就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而小机构就无法做到,因此这种方式对后者不太适合。其次,要更快地增加其他营销传播职能,一种更实用的方法就是并购一个专业服务机构或者与专业机构合作。目前,许多大型广告公司都积极地收购其他类型的传播服务公司。例如,WPP集团在2002年和2003年大约进行了40次收购交易,涉及公关、咨询和医疗保健传播等领域,在进军新市场的同时以收购的方式来增强服务市场的业务能力。

2.组织机构重组。毋庸置疑,组织机构的重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要求广告公司摆脱原有的组织架构,重组其组织,甚至要相应地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调整。这种方式是广告公司根据IMC而进行的彻底变革。对于广告公司来说,想要整合营销组织,应首先考虑消除传统的层级制组织观念,以团队合作方式将各种“营销专才”编成“客户价值管理团队”。对于广告公司来说,除了配备专门负责品牌管理的营销经理外,还要将IMC的各个步骤落实到公司内部的专门项目负责人身上,并将这些专才合并在一个团队中,通过信息系统来协调各种传播技巧。Price/McNabb公司就是进行组织机构重组的一个例子,它对一家提供全面服务的广告公司进行了彻底重组,从而避免了原有独立部门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向专注于IMC和关系营销的营销传播公司转变。

3.营销传播团队合作。活跃于各国市场上的著名4A广告公司从属于某个全球性的广告集团,如奥美(Ogilvy&Mather)、智威汤逊(J.WalterThompson)同属于WPP传播集团;BBDO从属于奥姆尼康集团。这些全球性广告集团在我国市场上通常以下属4A广告公司、媒体策划以及公关公司的名义独立开展业务。因此,在争夺客户的市场竞争中,不同的公司之间就不可避免地要展开争斗。而这些广告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就为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02年末,法国第二大广告传播集团哈瓦斯下属的两个公司就作了这方面的努力。哈瓦斯的广告公司“灵智大洋”与市场服务机构“精实整合营销”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成立了“品牌小组”,为客户提供度身定制的广告、市场调研、公关活动、品牌推广和营销渠道管理等系列服务。BBDO公司在管理吉列(Gillette)营销策略时也曾领导其姊妹公司PorterNovelli(负责公共关系)和RappCollinsWorldwide(负责直销)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的营销公司协同作战。集团在领导营销传播团队进行合作的同时要掌握核心业务,除了承担领导和战略计划制定的基本工作外,还要保持各种营销传播机构协调一致。

四、结束语

IMC的发展和营销战略重心的转移,对广告公司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一个商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趋势,而且非常清楚这个趋势,但实际状况却几乎没有几家商是真正整合的营销传播公司”(McCannErickson前副总裁JohnFitzgerald)。看来,西方广告公司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完善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他们在实施IMC的过程中,已经积累的组织变革经验值得我国的营销服务商学习。在经济全球化和营销战略全球化的进程中,迈向整合营销传播是广告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把握整合组织机构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则是我国广告公司改革组织机构的战略选择。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剖析娱乐行业中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休闲休闲产业

[论文摘要]:由于休闲产业极易受其消费者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当前休闲产业中所使用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适应休闲业急速发展的需求。本文借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理念,从休闲产品合理定位、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塑造,休闲产业社会营销等方面研究了休闲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实施。

1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发展。据美国《时代》杂志(1999年12期)载文预言: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而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20年年底,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休闲大国。我国休闲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具潜力的休闲市场,提供与休闲相关产品的企业也急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休闲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休闲业中的营销问题也相继显露出来,如休闲企业营销战略长期规划的缺失,休闲企业形象策划与传播的过于雷同,品牌维护意识过差等。由于休闲业本身的特殊性,当今所使用的如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寻找更加适合当今休闲市场环境、更好解决上述营销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已为理论和实业界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导入“休闲整合营销传播”(Leisure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LIMC)理念,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寻求适合我国休闲业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措施。

2IMC理论与我国休闲企业的营销现状回顾

2.1IMC理论的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以下简称IMc)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兹等人提出:“IMC是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Duncan(1993)针对整合营销传播内容的特性,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四层次模式:形象统一(UnifiedImage)、信息一致(ConsistentVoice)、良好倾听者(GoodListener)、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企业应舍弃过去“由内而外”(In-Outside)的单向线性说服模式,改成“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规划思考模式,从消费者的观点来进行营销传播规划,了解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媒体使用形态、信息接触时机等,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建立长期互惠关系。Petrison&Wang(1996)认为IMC由执行的整合(ExecutableIntegration)和计划的整合(PlanningIntegration)两个观念所组成,从战略的视角进行协调,以扩大营销的效率和效果。

整个营销传播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高潮。整合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一次革命,正如整合营销理论倡导者——美国的D.E.舒尔兹教授所说:过去的座右铭是“消费者请注意”,现在则应该是“请注意消费者”。

2.2我国休闲产业的营销现状

自19世纪末期vablen(1899)的经典著作《有闲阶级论》发表以来,有关休闲(leisure)理论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休闲活动开始在欧美国家全面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很快形成了以满足人们休闲消费需求为目的的行业集群——休闲产业。所谓休闲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经济学家对休闲产业做出了一定的界定,但对其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大量对休闲产业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其基本特征:第一,休闲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第二,休闲产业的核心产品是服务。第三,休闲产品需求者的需求复杂多变,它会受到需求者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心情状况、所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人们对休闲产业的认识和研究很难满足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休闲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上大多只注重形式,很少关注消费者休闲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休闲市场营销方面更是存在大量的问题:

(1)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在我们国家,休闲营销往往被简单理解为促销(Promotion)或推销(Sales),主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尽可能增加休闲产品的销售,缺乏从市场需求角度对区域休闲经营和整体功能进行体系性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调研,更多的是进行价格战,进而导致价格欺骗和产品欺骗,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包括不文明休闲产品充斥休闲市场,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命,使人们不敢放心消费。在产品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印制一些宣传册散发,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还经常遭到被散发对象的抱怨,适得其反。休闲业营销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制约着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2)营销层次比较肤浅。“休闲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Becoming)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并非一种纯粹感官、感觉层面的享受,它同时也是人类一直以来深刻理性追求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外在表现。休闲的这些特性要求经营者提供产品的时候,不仅要满足休闲者生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这就要求休闲企业树立由外而内的营销观念,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起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停留在产品形式比较优势上,形成了“形式产品比较优势陷阱”。休闲企业很少通过对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人们的文化层次、审美情趣、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来设计产品;休闲产品和服务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影响了休闲企业的产品形象,增加休闲者的抱怨。

(3)休闲企业缺少战略规划和品牌意识。我国大部分休闲企业追求短期的销售目标,缺少中、长期休闲营销规划。休闲企业管理者不了解休闲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关系。休闲市场营销计划控制、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能力较差。这种状况导致了休闲企业缺乏相应的品牌经营意识,打顾客“揩油”战,在顾客身上能捞一把就是一把。在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缺少对休闲市场的调研、细分和产品的价格定位,休闲形象、宣传、口号雷同。休闲企业主要以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等为主要传播工具,传播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和必要的反馈,休闲产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营销错位,收效甚微。

3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休闲产业中的实施

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在感知顾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IMC策略,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回应、影响顾客的需求及其行为。在此基础上,休闲企业还要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获得社会利害关系者的支持。因此,休闲企业IMC战略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顾客需求基础上的产品定位;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履行社会公民的责任与利害关系者达到双赢的局面。

3.1休闲产品的合理定位

休闲企业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休闲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休闲产品的价值。要特别重视休闲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休闲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避免休闲产品盲目开发造成的失误。因此,休闲产品的定位与开发应该根据本地的经济、技术和区位等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深入调查、研究影响休闲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开发出极有市场价值的休闲产品。休闲产品主要由休闲设施与休闲服务两大内容组成,它是以休闲设施为载体将休闲服务传递到休闲者那里的。休闲产品的开发应根据产品的定位,将环境设施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将人文关怀和优质的休闲服务融入核心产品,提炼和塑造休闲产品的核心价值,突出核心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品位的作用,提升休闲者对产品真实而美的感受。休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优化各休闲要素的资源配置,进行综合系统地规划与协调,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避免产品的单一和雷同。在合理的产品定位、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营销策略。

3.2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和品牌形象塑造

(1)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由于休闲的特性,休闲活动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这些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于是,休闲企业只有与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才能及时回应其需求,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传统的营销沟通方式基于由内而外的观念,企业无法迅速、及时获得顾客的信息。DonE.Schukz(2000)提出了与顾客沟通的5R新框架:回应(Responsiveness),营销传播管理者如何能迅速、有效地回应顾客或消费者的需求;相关性(Relevance),相关性必须解决营销传播计划与它要与之营销传播管理者有多大的相关性的问题;感受(Receptivity)是指传播中要提供利害关系者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是传播者想要传播的信息;识别(Recognition),对来自“应对机构”的信息进行清晰、鲜明的定位,以区别于其他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关系(Relationships),要建立企业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休闲企业应以5R新框架为依据,与顾客进行双向的沟通,及时回应顾客的需求。

(2)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休闲产品是一种体验型的产品,本质上是休闲者在消费过程中休闲体验的综合感受。休闲品牌形象的营销与传播应抓住休闲者的感知品味和既有的休闲产品的特色进行强化。根据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进行调查设计,客观分析和评估出休闲企业在各类休闲者心目中的自觉形象,在此基础上把握消费群的品牌形象标准,进而把休闲企业形象依据休闲者的标准提升为品牌形象,明确产品在休闲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标准,对休闲产品进行品牌定位,修订主题、口号、广告语、服务特点等,努力塑造良好的口碑形象,消除不良形象影响。

3.3开展休闲产业社会营销

IMC理论的第三个层次是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明确了休闲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所应履行的社会义务,其社会营销可以通过与利害关系者的沟通,构建休闲产业社会营销网络。本文所指的休闲社会利害关系者主要是指政府等行政主管部门、休闲管理部门、社会环境保护部门、媒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关注这些利害关系者的需求,与之建立长期的关系对休闲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休闲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休闲业逐渐成为政府主导型产业,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划。休闲产业在营销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与政府合作,发挥政府的影响力,调动有效资源、宣传城市形象,引导休闲需求、提升休闲品位、杜绝不健康休闲。现代经济社会,媒体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休闲企业品牌的构建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关注媒体对休闲信息的需求,公正均衡地关于可能会影响休闲趋向的信息,减少休闲供需的不平衡。基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休闲企业要积极协调产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和休闲者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看做一个社区公民,在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的基础上丰富人类生活,提升人生品味。

4结论

我国休闲业的迅猛发展将休闲业营销规划管理提上了日程,IMC的目的在于使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本文针对休闲业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休闲产业自身的特性,摈弃现有的产品导向或销售导向的营销理念,从系统的视角出发,以对休闲市场的深层次调研为基础,探讨休闲产业应用整合营销传播(LIMC)理论的基本思路。休闲产业IMC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产品的合理定位;口径一致的企业形象塑造;社会营销的开展。休闲产业实施IMC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企业在优化资源的同时,要密切注意与政府等利害关系者的合作,获取它们的支持。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推行方案研究论文

[摘要]:整合营销传播是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和多元化传播渠道向消费者传递一致信息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立足点是将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应用于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并根据互联网的特性制定出适宜的营销传播战略。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实施战略

整合营销传播(IMC)这一观点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IMC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IMC从广告心理学入手,强调与顾客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消费者传播一致的清晰的企业形象。这种接触点小至产品的包装色彩大至公司的新闻会,每一次与消费者的接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公司的认知程度,如果所有的接触点都能传播相同的正向的信息,就能最大化公司的传播影响力。同时消费者心理学又假定: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对一切事物都会形成一定的概念,假使能够令传播的品牌概念与消费者已有的概念产生一定的关联,必然可以加深消费者对该种概念的印象,并达到建立品牌网络和形成品牌联想的目的。

麦斯威尔是一个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成功者,麦斯威尔咖啡自1982年在台湾市场发售以来,一直以“分享”的广告策略塑造品牌,1986年到1988年,麦斯威尔通过随身包咖啡的上市,延伸“分享”的概念,并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促销活动等手段,由形象代言人孙越发起“爱、分享、行动”的街头义卖活动,同年麦斯威尔随身包咖啡销量同上年相比增长50%。麦斯威尔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体传达“分享”这一核心概念,运用的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但仍应指出的是,虽然整合营销传播近年来已成为广告界的时髦词汇,可是整合营销传播所倡导的宣传策略并非那么深不可测,整合营销传播也并非就是一种万能的营销策略,即便是完全推翻了传统的营销理论所倡导的4P’s营销组合思想,提出了更为合理的4C’s理论,便并不是说整合营销传播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定就能成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受到企业文化、传播历史、传播阶段的影响,因此也不能盲目随大流赶时髦,不分青红皂白就上马立项开始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整合营销传播不仅仅只是如许多人所说的“传达同一个声音,树立鲜明的形象”这样简单,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结合管理科学、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进行分析和决策,所以整合营销传播的具体执行过程是一门科学而绝非仅仅只是一个概念。

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在传统市场上运用自如的成熟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面对一个全新领域的时候,还要依据新环境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不可否认的是在互联网上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但也有其优势所在,假如能够扬长避短,开拓思路,那么必然可以充分发挥整合营销传播的作用,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

一、在互联网上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所存在的劣势和优势

(一)存在的主要劣势

1.网络企业传播的信息容易被其他互联网信息所淹没。2.应用大众媒体进行强势促销的可能性比较小,在促销过程中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的手中。3.由于浏览和点击的方便性,原有客户的转移成本低,网站容易流失客户群体。

(二)网络企业运用IMC所具备的主要优势

1.易获取客户行为资料。登陆的客户数目以及客户在每一个网页停留的时间、客户的浏览习惯都能够通过程序轻松地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在数据仓库中记录下客户曾经购买的商品、购买的次数、客户的偏好和客户的资料,从而为有效分析客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2.传播渠道多样,如可在相关的网站、软件、报刊、电视和海报上刊登广告,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市场活动推广公司的品牌。3.易采用电子邮件等形式实施一对一营销,还能利用虚拟社区和论坛的方式增加客户参与机会,发挥关系营销的作用,建立忠实的客户群体。4.网络广告具有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受众数量易统计的优点,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营销传播工具。5.上网群体的收入高,年纪轻,喜欢尝试和体验新事物,对于某种新近传播的概念往往能产生较浓的兴趣。6.所经营的信息产品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整合营销传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由于信息产品属于“经验产品”,而且复制成本和分销成本非常低,网络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免费产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进行初次的体验,不仅成本低,而且收效快,这非常有利于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不是为了传播而传播,就算是口号喊得再响,没有得到客户的购买和认可,那也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互联网上运用整合营销传播带存在着一些劣势,但是其所具有的优势远大于劣势,因此无须提心IMC在网络上运用起来会失效或者其本身就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

二、整合营销传播(IMC)整合模式

所谓“整合”就是“统一”和“协调”,这种“统一”和“协调”贯穿于传播过程的前后,涵盖了公司的内外部资源。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消费者目标群体的整合,指的是细分消费者市场,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特征,预测消费者的未来行为,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品牌和产品说服。二是对网络公司内部和外部功能领域的整合,指的是协调各部门在传播过程中保持步调和行为的一致。另外,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公司的营销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会极大地影响到传播的效果,所以在整合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存在。三是对网络公司形象的整合,指的是在营销目标确定的情况下,依据网络公司提供的服务希望达到目标,对公司进行适当的定位,树立鲜明的形象,并根据顾客所反馈的意见重新确立公司的形象。四是传播渠道的整合,指的是寻找合适的传播工具,并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优势,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五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营销核心的整合。其涵义指的是确定营销的核心思想和核心方法,包括市场推广的口号、产品的整体特征等的统一,其整合核心必须明确、清晰和一致,并且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三、运用整合营销传播(IMC)的主要步骤

要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步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运用IMC的主要战略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分析客户心理特点以及行为特征。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网站的主要目标是吸引上网群体的注意力,当时的网络经济被称之为眼球经济,一个网站注册的会员数量的多少成为网站营销的主要任务,这往往会导致忽视不同的客户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的结果。因此,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要评估消费群体的未来价值,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充分挖掘客户群体的价值,达到盈利的目标。如推广email信箱,可能按照收入和需求区分为企业用户、一般用户和学生用户,对应地,为他们提供企业邮箱、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再如向企业公司提供收费的数据资料,向学生教师提供免费的数据资料,不同的客户群体所得到的服务应该是不同的,从低端到形成阶梯性的变化。接着是要进行客户心理的分析,这同样是成功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关键环节,客户对网络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已有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如对Google的认识是“优秀的搜索网”,Google的传播策略就不能过多的偏离这个概念,而去宣传“真实的虚拟社区”,当然假如Google有意向这方面发展的话,完全可以结合客户对它的原有认识,制定合适的宣传主题。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客户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客户数据仓库的存在,客户数据仓库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是准确制定营销策略的科学依托。

第二步,确定整合思路,明确整合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阶段整合的核心只能为一个,过多的整合核心不但会使整合营销传播的战略不明晰,而且还会降低整体的营销效果,更会使下属部门和渠道商感到无所适从。整合方向的不明只能使营销传播活动一败涂地。特别是处于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同时传递过多的信息,未必能带来预期的好处,相反还会减弱只传递单一信息的效果。网络公司受其影响最为突出,要做到消费者对其传播信息印象深刻,确定单一的整合核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三步,选择传播渠道,限定传播范围。传播渠道要依据公司的营销目标和公司的特点进行选择,做到针对性强,宣传力度大。如欲开发青少年市场的公司可以在网络游戏上旗帜广告,因为网络游戏聚集了相当多的青少年玩家;又比如销售编程软件的公司可以在计算机论坛、程序员网站和计算机杂志上广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传播受众比较集中,传播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效果也比较显著。最忌讳的是选择过多的传播媒体,拉大传播的战线,比如推广网络游戏的公司不单在门户网站上购买旗帜广告,还在电视上、故事报刊上刊登广告,虽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该公司所开发的游戏软件,但是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缺乏价值的,所进行的传播工作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主要的目标是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了解该公司的性质、产品的特征等等。网络企业在制定传播策略的时候也应该遵循相同的准则,依据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公司的营销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传播策略。

第五步,获取客户的反馈意见,保持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数据仓库。做好接触管理的工作,通过email或者免费电话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客户资料库。同时,切忌等上半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才回复客户的email,这样做的代价是使到手的商机轻易地流失掉。

第六步,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以财务指标上的变化来衡量传播策略是否成功,因为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了公司的财经营状况,却难以定性地分析传播的效果。这导致评价的结果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委任具有远大眼光的经理负责评价的工作。评价要从传播的周期和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入手,尽量做到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超级秘书网

当一次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成功实施之后,很可能会很快就进入下一轮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制定,应当指出的是以前所传播的信息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并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完全抛弃过去的传播历史而随意制定不相关的传播策略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和未来的发展状况。

四、应用整合营销传播还需考虑的若干问题

第一,切忌在不分析市场状况和消费者行为特征的情况下;在缺乏以往传播历史和传播伙伴支持的情况下,盲目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第二,对整合营销传播断章取义,仅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往往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经常变换口号,传播策略不具连续性,结果是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未考虑互联网的特殊性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就照搬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第四,仅仅抛出一个口号,缺乏规范化的执行过程和科学化的分析过程,最后仅得到华而不实的结果。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企业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以整合营销传播范式下的西方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西方国家广告业变革的内外背景和其对组织机构变革的重大影响力,同时介绍了西方广告公司发展整合组织机构的五种模式和主要途径,以期对我国广告公司组织模式的变革和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西方广告公司;整合营销传播;组织机构变革

营销管理领域的新论“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IMC)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受信息技术的巨大推动,21世纪的营销逐渐向互动的方向演进,市场控制权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为顺应这种演变趋势,IMC已成为近年营销传播的主流,因此,学术界对IMC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目前,国外IMC的应用已经从理论认识层面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广告公司的经理们认为,广告公司比其他营销传播商更会采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据Duncan和Everett(1993)的调查,有一半以上的被访广告公司承担了一种以上的营销传播职能。为了更好地整合各种不同的营销传播工具,西方许多传统广告公司都已经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改革,开拓出不同形式的整合型组织,并形成了若干变革模式。本文对此加以归纳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广告公司组织变革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一个世纪以来,大众媒体和广告公司在营销传播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最近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西方传统广告公司层级式组织结构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同期与组织管理相关的理论发展则为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后盾。目前,西方广告公司已经进入IMC范式时代。未来的广告机构将不再是单纯的广告机构,而是一个营销机构(Steinberg,1997)。

1.组织机构变革的外因。从外因方面看,营销发展的趋势要求传播服务商和组织作出相应的变革。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控制权由制造商转到了零售商,最终转到了消费者手中;消费渠道的大规模整合结束了一个世纪以来由大众媒体和广告商控制营销传播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又加速了媒体使用的多样化,客户的营销手段和投入也由传统的广告导向转向行为导向。例如,促销和直销等手段被大量采用。为了适应新的营销潮流,20世纪90年代末营销传统领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美国的一些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积极探索和实践IMC。他们发现,实施IMC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创造一种组织构架,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能成功地进行合作。

各种管理新思想为变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企业流程再造(BPR)、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有些公司将TQM的理论应用于生产、存货控制、销售和预决算过程。其实,TQM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工作的统一”,它的一个基本步骤就是要打破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壁垒;BPR理论则要求创造整合的系统和流程以减少重复的步骤。虽然TQM和BPR的专家并没有涉及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领域,但是他们都认为,有效完成跨职能项目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这就需要对组织进行改革。

2.组织机构变革的内因。从内因方面看,广告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要成功地实施IMC,首先要设法排除组织障碍。西方广告公司为此作过不少的组织变革探索,诸如缩小机构规模,外包和分拆等。其中虚拟组织和网状组织一度十分流行,类似的组织结构具有灵活性,更适合营销的发展,尤其是网状组织中的每一个独立公司,在与其他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实现跨职能整合的同时也发展了其综合的业务能力。但是,它们也存在种种缺陷,如虚拟组织并没有为系统的大项目设置解决冲突和沟通活动的流程;不同的机构很难传达品牌的“形象”、“感觉”、“基调”、“主旨”、“个性”、“定位”、“风格”或者“精髓”等抽象的内容;不同的专业商实施促销、直销和公共关系活动,虽然针对性和专业性强,但是他们难以向消费者解释品牌方面的细微差异;还有,要让所有的合作者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也十分困难。

Schultz、Tannenbaum和Lauterborn(1993)曾提出过整合所面临的三个最大的组织结构障碍:一是大多数公司把营销决策作为低层次的职能;二是广告公司普遍采用垂直的组织结构;三是公司中存在独立的专业职能部门。而Prensky、McCarty和Lucas(1996)的分析指出,实施组织整合的障碍分别为:佣金报酬制度、组织文化以及权力结构。总之,IMC的发展对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据美国、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家进行的“广告公司IMC实践”专项调查显示,IMC对广告公司组织结构会产生影响。

二、五种整合组织结构模式

1996年,AndersGronstedt和EstherThorso经过调查分析,归纳出五种基本的广告公司整合组织机构模式。这五种模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即表现为各科专家从独立的专业机构之间的宽松合作,到完全整合在一个机构中工作的过程。被访的每个广告公司,其组织模式从整体上看可能会接近某一类型,但并不一定就是某个模式,它们可能同时又融合了其他的模式,也可能会针对不同的客户使用不同的模式。

1.联合模式。联合(consortium)模式,通常适合员工不足40人,没有能力聘请各种营销专家的小公司。在采用联合模式的公司中,主公司一般执行媒体广告的工作,帮助客户制订总体战略,并决定采用哪些营销手段,而公共关系、直销和促销等活动则外包给其他公司。整合工作由主公司的客户团队承担,即协调各个专业机构,以确认信息、形象和时间安排等是否得到有效的整合。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1)灵活性。可以帮助客户在合适的领域找到合适的专家;(2)节约成本。主公司无需花费雇用各方面的营销专家。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多缺陷:(1)专业机构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项目的计划和执行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客户到主公司,再从主公司到外包专业机构;(2)每个公司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媒体之间潜在的协同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3)合作公司之间很难传递有关品牌的无形信息。(4)只适合单个整合项目。这种整合模式不适用于客户长期的、不断发展的整合传播战略。

2.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模式。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consortiumwithonedominantagency)模式和上述联合模式实际上大致相同,主公司依靠许多外部供应商提供营销服务,如数据库管理、促销等;主公司的客户团队要承担整合任务。这种模式与联合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公司除了有能力开展传统的广告活动外,同时也能兼顾使用其他的传统营销工具,如公共关系,也就是说公司本身也可提供多种营销服务。此模式的一个缺陷是客户往往对主公司的专业水平持怀疑态度。

3.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corporationwithautonomousunits)模式被许多大中型公司所采用。构建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收购一些独立的、在某个营销传播领域具有专业水平的公司来实现。但事实上,许多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其自主单位是由公司内部单位直接成长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中,客户经理全权处理整合工作,并承担整合责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1)众多同一领域的专家一起工作,有利于共同发挥专业能力;(2)同一家公司来自不同自主单位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他们能进行更好的合作。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缺陷:(1)专家间的关系难以协调。由于多个专家一起工作,如何平衡和融合不同专家的意见,采纳哪个专家的意见等都需要考虑。(2)各自主单位各谋其利。表面上,各方面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其实他们所在的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作为独立自主的单位来运作,有时甚至拥有不同的名称,在不同的地点工作,因此各领域的专家可能倾向于为自己单位谋利。

4.矩阵模式。矩阵模式有时也称为“项目组织”,它融合了职能部门和跨职能部门团队的特点。在此模式中,整合营销传播的计划和执行工作是由不同跨职能部门的客户团队承担的,整合工作的领导者是协同作业的组织者,采用矩阵结构,引导不同领域的专家协同开展工作。

这种团队中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专家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样的氛围里,各种想法都可以得到整合。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架构的优势:(1)层级结构加水平结构,有助于遏制部门主义倾向;(2)垂直结构和层级结构并行,使组织同时拥有职能部门专业知识的深度,以及水平结构之间各营销手段整合的宽度;(3)专家既归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又跨越职能部门和各自的专业进行合作;(4)各领域专家一起工作,能更好地进行部门间的沟通,且容易产生更多的创意,而创意的所有权归大家所有,克服了专家纷争的陋习;(5)团队的协同工作能产生更合适的媒体组合。但明显的缺陷是延误时间。要从不同领域的专家那里征求多数认可的观点,需要不断的磨合,产生创意也需要时间。

5.整合模式。整合模式通常由小公司采用,尤其是员工为15~20人的小公司,员工们必须懂得运用所有的营销工具。后来,大公司为了迎合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也开始模仿小公司组建整合模式。与小公司相比,大公司的优势在于能聘请到世界级的专家。

把握“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趋势是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具体表现在:(1)组织范式的改变。新模式减少了原有各种不同营销专业部门之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冲突,员工能充当沟通者的角色,目的是让客户从营销活动中受益。(2)深入理解客户品牌的核心内涵,在参与客户策划各种营销方式的过程中能良好地解释品牌的内容。(3)员工服务宗旨的转变。采用这种模式的广告公司能对各种营销手段进行融合,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服务,即公司员工能真正为特定的客户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职能部门工作。(4)更合适的媒体组合建议。员工不再与任何特殊的职能部门发生关系,所以他们能从客户出发,采用“零基”(zeronbased)媒体选择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该模式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对于员工的要求较高。员工们要更好地参与整合,对各种营销手段都要了解,要成为“战略通才”。(2)不同营销手段的高度整合可能使公司难以在各个专业领域都保持世界级的专业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五种组织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前三种组织模式中,各专业职能部门之间还存在竞争,虽然客户总监在决策时会与所有的专家协商,但是最终还由职能部门自己作出决定。到了矩阵式组织模式,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以及如何整合媒体工具,则是由客户团队商讨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消除了各职能部门之间原有的激烈竞争。第五种模式是广告公司向整合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但并不是完善的模式,也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许多大型整合机构,为了应对在营销策划领域中需要提供专业服务的挑战,在组织内建立一个由各路专家组成的咨询和培训团队。

三、组织变革的途径

传统广告公司的运作是让创意、媒体、调研和客户服务等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分别为不同的客户服务。虽然他们也一起举行前期的准备会议,但是不同部门的人员还是以本部门的利益为中心而独立地工作。实施IMC的广告公司,就会把为同一个客户服务的所有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以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众多研究表明,广告公司在帮助客户进行营销策划时,虽然认识到运用其他营销传播渠道的必要性,但是他们在与其他营销机构合作的同时,从根本上还是不愿发展跨职能计划。不仅广告公司如此,其他营销传播机构也存在类似的与IMC理念背道而驰的做法。下面介绍广告公司进行组织机构变革的三种主要方法,它们是对一些跨国广告公司成功实践的总结。

1.增设其他营销传播职能部门。增设其他营销传播职能,具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擅长某一领域业务的机构(比如广告、公共关系等)可以直接在内部增设其他职能部门。如果客户需要使用多种营销工具,就无需从外部寻找专业营销服务机构合作,可以交由一家商统一完成。FCBWorldwide公司就曾经在其全面服务型广告公司中增设了促销和直销部门。采用这种方式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培育新的营销传播职能,势必造成资源和精力的分散,也可能削弱其长期建立起来的在某领域的“专家”形象。实力强大的广告机构有足够的资金在设立新部门时就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而小机构就无法做到,因此这种方式对后者不太适合。其次,要更快地增加其他营销传播职能,一种更实用的方法就是并购一个专业服务机构或者与专业机构合作。目前,许多大型广告公司都积极地收购其他类型的传播服务公司。例如,WPP集团在2002年和2003年大约进行了40次收购交易,涉及公关、咨询和医疗保健传播等领域,在进军新市场的同时以收购的方式来增强服务市场的业务能力。

2.组织机构重组。毋庸置疑,组织机构的重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要求广告公司摆脱原有的组织架构,重组其组织,甚至要相应地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调整。这种方式是广告公司根据IMC而进行的彻底变革。对于广告公司来说,想要整合营销组织,应首先考虑消除传统的层级制组织观念,以团队合作方式将各种“营销专才”编成“客户价值管理团队”。对于广告公司来说,除了配备专门负责品牌管理的营销经理外,还要将IMC的各个步骤落实到公司内部的专门项目负责人身上,并将这些专才合并在一个团队中,通过信息系统来协调各种传播技巧。Price/McNabb公司就是进行组织机构重组的一个例子,它对一家提供全面服务的广告公司进行了彻底重组,从而避免了原有独立部门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向专注于IMC和关系营销的营销传播公司转变。超级秘书网

3.营销传播团队合作。活跃于各国市场上的著名4A广告公司从属于某个全球性的广告集团,如奥美(Ogilvy&Mather)、智威汤逊(J.WalterThompson)同属于WPP传播集团;BBDO从属于奥姆尼康集团。这些全球性广告集团在我国市场上通常以下属4A广告公司、媒体策划以及公关公司的名义独立开展业务。因此,在争夺客户的市场竞争中,不同的公司之间就不可避免地要展开争斗。而这些广告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就为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02年末,法国第二大广告传播集团哈瓦斯下属的两个公司就作了这方面的努力。哈瓦斯的广告公司“灵智大洋”与市场服务机构“精实整合营销”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成立了“品牌小组”,为客户提供度身定制的广告、市场调研、公关活动、品牌推广和营销渠道管理等系列服务。BBDO公司在管理吉列(Gillette)营销策略时也曾领导其姊妹公司PorterNovelli(负责公共关系)和RappCollinsWorldwide(负责直销)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的营销公司协同作战。集团在领导营销传播团队进行合作的同时要掌握核心业务,除了承担领导和战略计划制定的基本工作外,还要保持各种营销传播机构协调一致。

四、结束语

IMC的发展和营销战略重心的转移,对广告公司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一个商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趋势,而且非常清楚这个趋势,但实际状况却几乎没有几家商是真正整合的营销传播公司”(McCannErickson前副总裁JohnFitzgerald)。看来,西方广告公司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完善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他们在实施IMC的过程中,已经积累的组织变革经验值得我国的营销服务商学习。在经济全球化和营销战略全球化的进程中,迈向整合营销传播是广告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把握整合组织机构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则是我国广告公司改革组织机构的战略选择。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战略手段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大众传播正得到细分、网络传播则日显重要,这就标志着小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并正引发一场广告革命。在小众传播的背景下,市场营销界诞生了整合营销传播,但整合营销传播在冲击广告界的同时,却隐含着取消广告本体的趋向。立足于广告学本体,对应于整合营销传播,以“选择媒体”与“创设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战略,为迎合分化了的各类“小众”,进行广告媒体的精细化组合与广告信息的精细化组合,就成为业界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小众传播;广告革命;整合营销传播;精细化组合

美国《广告时代》的副总裁JoeCappo曾经在一篇题为《公司:不变则亡》(Agencies:ChangeorDie)的文章中写道:“现在广告业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美国,但影响了许多其他广告和媒体较发达的国家。”①他的话对我国正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日渐红火的广告界来说,意味着还没有来得及欢呼即将步入中国的“麦迪逊大道”时代,便必须进行自我改造,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广告战略新选择:这已是无可回避的。

一、小众传播,酝酿广告革命

“小众传播”首先体现在大众传播分化的本身。仅在我国,至1999年底,光是全国性和省级的种类报纸就已达2023种;而1999年以来就有60%的报纸进行了扩版。而电视台则已达345家,伴随着2000年海南卫视上星,全国31个省级电视台全部上星。如此便对原本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央电视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直接的体现,便是央视黄金段位广告招标金额不断缩水:1997年招标28亿、1998年26.8亿、1999年19.2亿、2000年21.6亿。尽管中央电视台也在不断地派生新的频道、进行着自身受众的细分,但依然改变不了受众被不断分化、牵走的趋势。这种大众传播分化的局面,直接带来的便是小众传播的崛起,有专家认为“确切地说应该是分众传播。”

“小众传播”其次体现为网络传播空前的扩展。如果说小众传播时代的出现源于大众传播内部自身的分化,而网络传播则从外部更加速了这一分化与裂变。互动式网络传播的出现给传播学者们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它兼具大众传播、个体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特性,所以专家们只得从媒体诞生的位次上将其排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称之为“第四媒体”。其实从网络传播的受众角度看,它针对特定目标受众所进行的传播,乃是一种小众传播,它的个体传播特性,又通过新闻讨论组、BBS、E-mail的“另送”等方式而具有“聚众”的性质,而它所进行的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本身就是小众传播;因此网络传播完全可以超越技术确定的层面而在社会学与传播学的视野中定性为“小众传播”。

大众传播自身的分化与网络传播迅速的扩展,其结果便是共同打造出一个“小众传播时代”。对于这样一个时代,我国年轻的学者黄旦博士归纳了这么一些特点:“第一,内容更加专门化;第二,接受者更为自由、主动,富有选择余地;第三,传播者必须更加关心和了解接受者的各种需要;第四,利用‘电子报纸’、‘电视报纸’等新型媒介进行传播的传、收双方,都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②根据这样的一个小众传播时代的特征,相应地进行广告革命,就必将成为我国广告界的一股新潮流。也就是说,广告公民所服务的广告主本来就对大众传播时代“有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存在不满,如今既然针对目标受众而诞生的小众传播已经出现,那么再确定与大众传播相统一的大规模、粗放性的广告战略显然就不再适宜。

二、整合营销传播,呼唤广告战略对应

由于广告战略的根本使命是促进销售,因此如何选择与小众传播时代相适应的广告战略,就应该在营销学的视野中进行审视。

关于“市场营销”,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第一次提出了以“交换”为核心概念的定义,即:“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而“交换是指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需物品的行为。”③无疑,交换必须在双方平等、乐意的基础上进行,这就需要进行传播、沟通。当营销的社会环境进入“小众传播时代”,敏感的营销界立即予以反应,于是旨在“与消费者更好地沟通”的“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便应运而生。④

1993年,美国西北大学D·E·舒尔茨教授等人出版了重要的著作——《整合营销传播》。该书强调由生产导向转入消费者导向后,4P已经转向4C,过去的“消费者请注意”现已被“请注意消费者”所取代。因此,从消费者出发,IMC就应该成为营销的新趋势。在书中,他介绍了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AdvertisingAgencies,4As)的一个工作组为IMC所下的定义,即:

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⑤

其概念所揭示,以及IMC的主要内容有二:

一是强调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从沟通意义上展开营销活动;二是强调把广告、公关、CI、促销、直销、包装、新媒体等一切传播均归属于广告活动,使企业能将有关的信息统一口径地传播,即“用同一声音去说”(Speakwithonevoice)。

显然,小众传播的关注目标受众与IMC的关注目标消费者、小众传播须借助能将信息准确送达受众的媒介与IMC须采取对消费者有效传播的渠道,形成了惊人的同构。这无疑是时展的趋势使然。

IMC追求的是在实现与消费者沟通中的信息传播被有效接受,和不同传播手段整合使用中信息传播的最佳化,以及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双向的、和谐的关系。这其实也正是企业广告战略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美国著名的广告与营销专家乔治·E·贝尔齐等人便写道:“厂商既然接纳了整合营销传播的观念,就要求广告商综合运用各种促销工具,来取代以往主要依赖的媒体广告,一些公司还开始越过传统广告商,启用其他类型的促销专业人员策划和实施促销计划。”⑥相应地,不少广告公司纷纷将自己的主导业务从纯粹广告的大众传播转向提供IMC服务。如美国《广告时代》将FallonMcElligott选为1995年度广告公司时,其标题就写道“整合营销方法可以使店铺的排名靠前,保持创新优势”。将FallonMcElligott改造为整合营销公司的是公司的营销经理Markgoldstein,他被公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方面领先的专家,他帮助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了公共关系、直销、零售促销和交互式媒体等领域,帮助公司获得《广告周刊》最热门新业务广告公司称号,并使著名的企业如联合航空、宝马、假日酒店集团、美国网络等成为公司新客户的名单。

整合营销传播的盛行,使得广告公司易帜成为了营销服务公司,这对广告公司的生存或许是幸事,可是对广告学来说,是一种内涵的丰富还是一种本体的丧失?这就需要对“广告”进行再认识——

我国台湾的著名广告学学者樊志育在考察了诸多广告定义之后,将“广告”定义为:“广告者,系讯息中所明示的广告主,将商品、劳务或特定观念,为了使其对广告主采取有利的行为,所做的非个人的有费的传播。”⑦他之所述是甚有道理的,因为广告并非全部是旨在促销的商业广告,各类推广“特定观念”的广告同样存在,而广告主也未必一定是商业企业。据美国有关组织统计,美国政府是全美排名第40位的广告主,而诸多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团体作为广告主所刊播的公益广告,同样也不是为了促进销售。显然,整合营销传播不能包容广告,广告也不必因整合营销传播的兴盛而自我取消。而且,就是在研究IMC的营销学家视野中,广告的独立性也是很清晰的:“广告是指特定资助人支付,用于组织、产品、服务或观念的非人员沟通形式。”⑧这就很清楚了,广告即使在IMC之中,它仅圈定了“非人员沟通”为自己的本业。坚持这一点,广告学也就不必担心在汹涌澎湃的IMC流潮中,丧失自己的本体。

但是,整合营销传播中“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与“多种传播渠道整合”的要点,却启发着广告界进行相应的革命。那么,广告革命的突破口何在呢?

三、精细化组合,广告战略的必然选择

广告作为一种经营活动,其战略思想是其立身的关键。对广告主来说,广告战略是营销战备的核心部分,又是管理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广告公司来说,广告战略则是向广告主提供广告服务的核心内容,广告制作则只是广告战略思想的物化。虽然广告战略可包容的范围较宽,但关键的内容只有两个,即:广告创意与广告媒体。对此,菲利普·科特勒说得尤为明白:“广告战略包括两个主要因素:创设广告信息和选择广告媒体。”⑨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这两个关键因素来探讨小众传播时代的广告革命,以及如何与整合营销传播对应。

美国的广告学者杰克·Z·西瑟斯等人认为:“在整合营销传播形势下,媒介计划人员更加紧密地工作在一起。整合传播策略要求对不同的沟通渠道运用不同的创意。”⑩如此,我们则先来探讨小众传播时代的“沟通渠道运用”或“广告媒体选择”。其实,IMC的应运而生,也正是由于传播背景发生变化使之然。如,乔治·E·贝尔齐等人就对IMC诞生的背景概括出了如下特征:

1.营销的投入由媒体转向其他形式的促销;

2.媒体市场的细分化降低了对大众媒体的重视,而集中于小众媒体;

3.市场力量由厂商向零售商转移,尤以连锁店为举足轻重;

4.独立于大众媒体之外的数据基础营销迅速发展;

5.媒体购买产生直购与低价化的变化。

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广告大众媒体细分成小众媒体,便自然地呼应了小众传播时代。其网络上的新闻组、BBS、E-mail,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POP、DM、车体、户外、产品包装捆绑(如“可口可乐”与“方正”、“乐百氏”与“新浪”)等小众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广告的宠儿。而最能代表大众传播的媒体——电视,在以多频道迎合小众接受胃口的形势下,其新颖的广告形式也正在不断诞生;美国传播学家托马斯·鲍德温等人就曾对若干电视广告新形式作了如下介绍:

信息提供(informationoffer)——虽然是电视插播广告,却可鼓励收视者利用家中的终端机键入要求,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犹如将信息“邀请”进入家中;

直接回应电视(directresponsetelevision)——广告与节目同长,产品可通过电话订购或直接通过遥控器按键购买;

信息广告(infomercial)——广告具有交互性设计,观众可自由进入,且可配合个人需求;

节目长度广告(program-lengthommercials)——广告与娱乐节目以及直销手法糅为一体;

咨询积费广告(perinquiryadvertising)——媒体邮售的不再是广告时段,而是按用户进行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向广告主计次收取费用;……⑿

大众媒体的分化,并诞生如此多样的广告新形式,再加上诸多传播的、现代的小众传播媒体,使得广告战略中的媒体选择只有走上精细化组合的道路。诚如杰克·Z·西瑟斯等人所言:“媒体必须经过精心挑选才能到达产品的最佳目标受众群。媒介企划者们对传统的媒介不满是因为它们是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在文化变迁的年代,这种大众传播媒介正在被细分。因此,与过去相比,我们必须更加精确地定义市场。”⒀在这么短短的一段话中,数度提到“精心”、“细分”、“精确”,无疑是清晰地表达了对媒介选择精细化组合的重视程度。

广告媒体选择的精细化组合,使得符合不同细分的小众传播媒体特征的广告信息创设,也必须在精细化基础上得到组合。这正验证了著名传播学家麦克鲁汉的名言:“媒介即讯息。”由于广告信息创设本身的丰繁复杂,那么精细化组合的要求则更增加了其复杂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广告市场上的三组差异与统一来看广告信息精细化组合的必然性:

其一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差异与统一。在世界市场一体化的今天,全球化营销已是大势所趋,而全球化营销势必要求全球化的广告信息,以使好的创意得到全球推广,且降低广告制作成本。但是,全球各地消费者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广告信息的本土化也同样是必须的。如此,就需要广告信息的精细化组合来在“差异”中“统一”二者的矛盾。如吉列公司的“超感”(sensor)系列产品,全球化的广告活动主题是“一生至爱,男士珍品”;而在法国,广告主题则略作改动,译为“完美风范,男士经典”。类似的差异中统一,被广告界称之为“全球化思考,地区化行动”。超级秘书网

其二为企业形象与产品个性的差异与统一。在新技术带动新产品层出不穷地涌现、并使任何一种产品只能各领风骚仅数月的背景下,相对稳定的企业形象就成了消费者对产品信任的心理寄托;因此企业形象便成为广告信息的重要内容。而企业为了适应细分了的种类消费者需要,不同系列、不同类别、不同个性的产品必然不断得到开发、上市,如此产品广告信息的创设,就得进行细分定位,就得迎合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二者的统一,这就需要广告信息创设上的精细化组合。如宝洁公司的形象广告信息突出的永远是“P&G”这一企业符号,而其产品广告,如“飘柔”、“海飞丝”、“玉兰油”、“护舒宝”、“碧浪”、“佳洁士”等,其广告信息就在精细化中尽显差异了。

其三为大众传播与小众传播的差异与统一。如果说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广告信息,多是概括的、简明的,如“海尔”的“理念”“真诚到永远”、海尔的“小神童”洗衣机的节水、“小统帅”电冰箱的保鲜;那么小众传播媒介的广告信息,则却可以做到具体与详细,如“海尔”自办的网站、海尔专卖厅内“海尔”形象录像带的滚动播放以及“海尔星级服务”人员的宣传册派送。这种广告媒体与广告信息的精细化组合,业内人士多称之为“空中轰炸,地面点射”。

如上三种广告市场上常见的差异与统一,实际上便决定了广告信息创设的精细化组合。如此,不仅对应了广告媒体选择上的精细化组合,而且也对应了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多种渠道、一个声音”。无疑,广告战略的精细化组合,恰是小众传播时代所决定的必然选择。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整合营销传播在实践中的价值研究论文

[摘要]:整合营销理论是契合时代要求,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提出的。它对信息服务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但能使信息服务建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增强其目的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信息服务的品牌建设,并且充分地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

[关键词]:整合营销;信息服务;应用价值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将广告、直接回应、促销和公关活动等各种战略营销技能整合在同一营销计划中,并且通过其组织保持传播信息清晰、持续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契合时代要求的,也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的重点在于“由外而内”的思路: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设定出以改变、修正、强化消费者行为为主导的传播目标,然后依循此目标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手段来完成它,并依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修正,循环反复。在信息服务中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无论对信息有偿服务还是对信息无偿服务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建立了先进的服务理念,保持信息服务的持续发展

在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关系、外交往来、科学研究、金融投资、企业发展,乃至个人的生活学习,无一不需要信息咨询。在信息社会,信息咨询影响着整个社会进步,信息服务也就越来越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行为更多的从计划控制转向宏观指导。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决策自主权加大,其决策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因而社会各界需要更多的高质量、权威性的信息服务。而现代的信息服务不能只停留在用户的现实需求,而应将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统一在一起,从产品的多元化的角度看,信息服务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信息产品质量,改进和延伸信息服务功能,不单单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欲望,更重要的是增进用户的利益。而增进用户的利益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信息服务机构必须认真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帮助用户识别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哪些需求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另一方面是增进信息产品或服务的效用,使用户以较少的代价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就是要求服务机构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或服务。单一、无序、零散的信息虽然也有使用价值,但很难被有效地使用,只有通过加工处理,整合方方面面的信息,才能产生更大的使用价值。因而,陈旧的服务观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市场的需要,只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服务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信息服务中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服务理念,也为信息服务机构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做了尝试,使信息服务能够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保持信息行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信息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使信息服务更具主动性和目的性

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机构正处在一个信息业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各种咨询机构和网络供应商的出现,将对传统的信息机构构成极大的威胁,作为传统的占有信息提供主导地位的信息机构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挑战。面对信息经营的竞争,所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恰恰将决定信息机构的命运。与之相适应的是信息的整合越来越重要,有效的整合将使信息机构在信息服务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因为作为信息用户他们总是力图以最小的努力,去获取最大的利益,为此表现出舍近求远,避繁就简,弃疏择熟的省力行为,一般地说,首先选择的是最方便的信息源,无论用户是否认为是最全面的最有权威的,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好的,可得性和易用性是影响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源的不断增多和繁杂,这种趋向就更为明显。为此,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用户的需求行为,然后提供协同一致的服务,对这种行为的特征和规律把握的越准确,服务针对性越强,越能得到信息用户的认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是始终以消费者为轴心安排规划它的一切活动,对消费者的心理网络、购买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是十分深刻的。理想的整合是把资源透明地无缝地连接在一起,让用户十分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而感觉不到他的每一步操作所调用的可能是不同的资源。信息的整合是一个寻求整体化的过程,目的是对分散的现有的信息或多种软件产品和技术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信息系统,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信息的整合更能使信息服务机构全面地、科学地掌握信息资源,然后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这样,使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更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

三、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

最近,国外的一些学者就信息管理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他们认为,技术只是一种获得信息的工具,不管其如何有价值,都只是工具,新技术不管如何先进如果没有人的介入,也不会改变人的行为。而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最有效地利用信息,由此改变人的行为,乃是一切信息活动的根本目的。因而信息服务业实施“以人为本”的服务新理念,是信息活动产出效益的重要途径。

“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现在信息服务的从业人员身上。人本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不重物轻人,把物当做中心。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的主导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素质为最主要的管理任务,以重视员工的合理需要为管理宗旨,以凝聚力激励员工创造新机制为管理的基本手段。人本管理要求既注重人的物质需求,又注重人的精神需求,承认人们丰富的人性,各种需要的合理性,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从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的整合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智慧活动,它充分体现了人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是体现在信息的用户身上,对信息用户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真正的用户中心理念。从现实的情况看,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满足了用户的要求,并不一定维护了用户的利益。作为信息服务机构不仅要了解用户的需求,而且还要设想用户的需求,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找到尚未被用户认识到的需求,使用户感到满意和惊喜,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超越用户的期望。信息的整合使信息服务机构延伸了自己的信息服务的服务层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在服务上充分地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超级秘书网

四、有利于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品牌建设

服务是一种品牌。如果一个信息服务机构能够通过自己的某种特性,或是某一信息产品,或是某一特色服务,在同一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那么这种优势就是品牌。品牌实际上也是企业向社会传播的一种信息,承担着社会沟通的任务,是企业形象的组成部分。通过品牌体现着产品的个性、经营理念和产品特征。有了品牌才会有顾客的忠诚度,才会有购买主动性。当然,品牌光有知名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美誉度。品牌是有价值的,并体现在整个市场营销中,品牌资产一般由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度构成,缺一不可。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信息服务中的具体应用,使信息服务机构以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市场中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并将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统一在一起,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和延伸信息服务功能,开展特色服务,提供给用户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从而达到主动创造市场的目的。保证用户通过充分的信息渠道来购买或定制自己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产品和服务。使用户的价值最大化,让用户以最小的成本从信息服务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以普及服务和社会满意作为最高层次的目标,从而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扩大至社会和全体公众的层面。再加上这种新的服务机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使用户满意、高兴,就会促使他们把再次使用该信息服务系统视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这样一来,信息服务机构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整合营销传播在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休闲休闲产业

[论文摘要]:由于休闲产业极易受其消费者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当前休闲产业中所使用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适应休闲业急速发展的需求。本文借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理念,从休闲产品合理定位、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塑造,休闲产业社会营销等方面研究了休闲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实施。

1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发展。据美国《时代》杂志(1999年12期)载文预言: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而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20年年底,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休闲大国。我国休闲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具潜力的休闲市场,提供与休闲相关产品的企业也急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休闲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休闲业中的营销问题也相继显露出来,如休闲企业营销战略长期规划的缺失,休闲企业形象策划与传播的过于雷同,品牌维护意识过差等。由于休闲业本身的特殊性,当今所使用的如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寻找更加适合当今休闲市场环境、更好解决上述营销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已为理论和实业界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导入“休闲整合营销传播”(Leisure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LIMC)理念,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寻求适合我国休闲业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措施。

2IMC理论与我国休闲企业的营销现状回顾

2.1IMC理论的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以下简称IMc)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兹等人提出:“IMC是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Duncan(1993)针对整合营销传播内容的特性,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四层次模式:形象统一(UnifiedImage)、信息一致(ConsistentVoice)、良好倾听者(GoodListener)、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企业应舍弃过去“由内而外”(In-Outside)的单向线性说服模式,改成“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规划思考模式,从消费者的观点来进行营销传播规划,了解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媒体使用形态、信息接触时机等,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建立长期互惠关系。Petrison&Wang(1996)认为IMC由执行的整合(ExecutableIntegration)和计划的整合(PlanningIntegration)两个观念所组成,从战略的视角进行协调,以扩大营销的效率和效果。

整个营销传播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高潮。整合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一次革命,正如整合营销理论倡导者——美国的D.E.舒尔兹教授所说:过去的座右铭是“消费者请注意”,现在则应该是“请注意消费者”。

2.2我国休闲产业的营销现状

自19世纪末期vablen(1899)的经典著作《有闲阶级论》发表以来,有关休闲(leisure)理论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休闲活动开始在欧美国家全面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很快形成了以满足人们休闲消费需求为目的的行业集群——休闲产业。所谓休闲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经济学家对休闲产业做出了一定的界定,但对其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大量对休闲产业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其基本特征:第一,休闲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第二,休闲产业的核心产品是服务。第三,休闲产品需求者的需求复杂多变,它会受到需求者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心情状况、所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人们对休闲产业的认识和研究很难满足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休闲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上大多只注重形式,很少关注消费者休闲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休闲市场营销方面更是存在大量的问题:

(1)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在我们国家,休闲营销往往被简单理解为促销(Promotion)或推销(Sales),主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尽可能增加休闲产品的销售,缺乏从市场需求角度对区域休闲经营和整体功能进行体系性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调研,更多的是进行价格战,进而导致价格欺骗和产品欺骗,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包括不文明休闲产品充斥休闲市场,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命,使人们不敢放心消费。在产品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印制一些宣传册散发,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还经常遭到被散发对象的抱怨,适得其反。休闲业营销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制约着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2)营销层次比较肤浅。“休闲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Becoming)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并非一种纯粹感官、感觉层面的享受,它同时也是人类一直以来深刻理性追求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外在表现。休闲的这些特性要求经营者提供产品的时候,不仅要满足休闲者生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这就要求休闲企业树立由外而内的营销观念,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起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停留在产品形式比较优势上,形成了“形式产品比较优势陷阱”。休闲企业很少通过对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人们的文化层次、审美情趣、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来设计产品;休闲产品和服务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影响了休闲企业的产品形象,增加休闲者的抱怨。

(3)休闲企业缺少战略规划和品牌意识。我国大部分休闲企业追求短期的销售目标,缺少中、长期休闲营销规划。休闲企业管理者不了解休闲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关系。休闲市场营销计划控制、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能力较差。这种状况导致了休闲企业缺乏相应的品牌经营意识,打顾客“揩油”战,在顾客身上能捞一把就是一把。在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缺少对休闲市场的调研、细分和产品的价格定位,休闲形象、宣传、口号雷同。休闲企业主要以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等为主要传播工具,传播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和必要的反馈,休闲产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营销错位,收效甚微。

3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休闲产业中的实施

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在感知顾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IMC策略,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回应、影响顾客的需求及其行为。在此基础上,休闲企业还要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获得社会利害关系者的支持。因此,休闲企业IMC战略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顾客需求基础上的产品定位;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履行社会公民的责任与利害关系者达到双赢的局面。

3.1休闲产品的合理定位

休闲企业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休闲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休闲产品的价值。要特别重视休闲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休闲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避免休闲产品盲目开发造成的失误。因此,休闲产品的定位与开发应该根据本地的经济、技术和区位等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深入调查、研究影响休闲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开发出极有市场价值的休闲产品。休闲产品主要由休闲设施与休闲服务两大内容组成,它是以休闲设施为载体将休闲服务传递到休闲者那里的。休闲产品的开发应根据产品的定位,将环境设施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将人文关怀和优质的休闲服务融入核心产品,提炼和塑造休闲产品的核心价值,突出核心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品位的作用,提升休闲者对产品真实而美的感受。休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优化各休闲要素的资源配置,进行综合系统地规划与协调,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避免产品的单一和雷同。在合理的产品定位、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营销策略。

3.2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和品牌形象塑造

(1)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由于休闲的特性,休闲活动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这些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于是,休闲企业只有与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才能及时回应其需求,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传统的营销沟通方式基于由内而外的观念,企业无法迅速、及时获得顾客的信息。DonE.Schukz(2000)提出了与顾客沟通的5R新框架:回应(Responsiveness),营销传播管理者如何能迅速、有效地回应顾客或消费者的需求;相关性(Relevance),相关性必须解决营销传播计划与它要与之营销传播管理者有多大的相关性的问题;感受(Receptivity)是指传播中要提供利害关系者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是传播者想要传播的信息;识别(Recognition),对来自“应对机构”的信息进行清晰、鲜明的定位,以区别于其他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关系(Relationships),要建立企业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休闲企业应以5R新框架为依据,与顾客进行双向的沟通,及时回应顾客的需求。

(2)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休闲产品是一种体验型的产品,本质上是休闲者在消费过程中休闲体验的综合感受。休闲品牌形象的营销与传播应抓住休闲者的感知品味和既有的休闲产品的特色进行强化。根据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进行调查设计,客观分析和评估出休闲企业在各类休闲者心目中的自觉形象,在此基础上把握消费群的品牌形象标准,进而把休闲企业形象依据休闲者的标准提升为品牌形象,明确产品在休闲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标准,对休闲产品进行品牌定位,修订主题、口号、广告语、服务特点等,努力塑造良好的口碑形象,消除不良形象影响。超级秘书网

3.3开展休闲产业社会营销

IMC理论的第三个层次是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明确了休闲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所应履行的社会义务,其社会营销可以通过与利害关系者的沟通,构建休闲产业社会营销网络。本文所指的休闲社会利害关系者主要是指政府等行政主管部门、休闲管理部门、社会环境保护部门、媒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关注这些利害关系者的需求,与之建立长期的关系对休闲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休闲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休闲业逐渐成为政府主导型产业,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划。休闲产业在营销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与政府合作,发挥政府的影响力,调动有效资源、宣传城市形象,引导休闲需求、提升休闲品位、杜绝不健康休闲。现代经济社会,媒体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休闲企业品牌的构建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关注媒体对休闲信息的需求,公正均衡地关于可能会影响休闲趋向的信息,减少休闲供需的不平衡。基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休闲企业要积极协调产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和休闲者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看做一个社区公民,在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的基础上丰富人类生活,提升人生品味。

4结论

我国休闲业的迅猛发展将休闲业营销规划管理提上了日程,IMC的目的在于使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本文针对休闲业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休闲产业自身的特性,摈弃现有的产品导向或销售导向的营销理念,从系统的视角出发,以对休闲市场的深层次调研为基础,探讨休闲产业应用整合营销传播(LIMC)理论的基本思路。休闲产业IMC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产品的合理定位;口径一致的企业形象塑造;社会营销的开展。休闲产业实施IMC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企业在优化资源的同时,要密切注意与政府等利害关系者的合作,获取它们的支持。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整合营销传播金融服务应用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我国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重要意义;金融服务业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具体措施等进行讲述,包括了金融服务水平低下、客服投诉事件时有发生、客户对金融产品缺乏认知、客户缺少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强化风险控制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使国内金融机构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营销传播领域的新理念,将其引入客户关系管理中,将能够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多项改善,如提升客服意识、实现数据库的集合、更有效地推销金融产品等。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引进主要是在金融服务业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加强顾客关系管理,以及金融服务品牌建设等。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金融服务业的客户规模是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市场中,不可能单纯地依靠开发新客户来支持组织的持续性增长,为此,组织应在拓展客户的同时,维系原有客户关系,深度挖掘存量客户的价值,以此提高综合收益。但是,就目前国内金融服务业来说,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中资金融机构人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客户服务水平落后。上海银监局分析发现,2007年信访主要集中在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服务纠纷,占比82.86%,按投诉内容看,以信用卡业务投诉最为突出,占总量的16.13%,其次为服务类投诉占15.89%,收费类投诉占13.89%,电子银行投诉占11.67%。由此可见,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势在必行。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营销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广告公司协会的定义:“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目的是去影响特定视听众的行为,它认为现有或潜在的消费者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的一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接触,都可能是将来讯息传递的渠道。进一步来说,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运用与现有的和潜在的消费者相关,并能为其提供可接受的一切传播形式。总之,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过程是从现有的或潜在的消费者出发,反过来选择和界定劝说性传播计划所应采取的形式和方法。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4c理论取代4P理论,以4R改进4C。即:忘掉产品,研究消费者想要什么;忘掉价格,理解顾客的成本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忘掉地点,怎么方便怎么来买;忘掉促销,记住与消费者沟通。二是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二者密不可分。该思想提倡营销应该以人为本,在营销传播过程中时刻注意与用户进行沟通,这种沟通不是单向的、从上至下的,而是双向的、平等互动的以及动态长期的。三是整合营销传播不仅是战略,也是战术。一项整合营销传播的成功依赖于创造性过程的两个性质迥异的部分,即战略“消费者想听什么”和战术“怎么告诉消费者想听的东西”——表现战略的创造性思想。四是营销传播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其既要建立面向消费者的传播理念,还要侧重营销传播中各个关系的整合,组合成一个声音、一个形象。

随着整合营销传播的深入,在4c基础上又提出了4R理论,即反应、关联、关系和回报。4R理论是在新的平台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它不但重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而且更加注重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它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主要表现在:一是整合内外资源,快速响应需求,建立多方关联,实现互动与双赢,同时也延伸和升华了便利性;二是体现并落实了关系营销的思想,通过关联、关系和反应,提出了企业如何主动创造需求,建立关系、长期拥有客户、保证长期利益的营销方式;三是回报兼容了成本、价格和双赢方面的内容。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外资金融机构已取得国民待遇,市场竞争日趋残酷,客户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直接威胁到金融服务业的生存,我国金融企业也逐渐意识到金融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并尝试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但具体运用中,却遇到了各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服务水平低下。无论是与国外先进银行还是与客户的需求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业产品功能和业务流程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产品功能方面,尚不能较好地满足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高端客户的需要;在业务流程方面,如何面向广大的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2、客服投诉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各大媒体上时常能见到顾客投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服务问题的新闻。尽管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等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处理投诉事件的措施,但是投诉事件还是时常发生。如《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6年6月份到7月份期间上海保监局共收到信访来信55件,接听投诉电话68个,接待来访14批18人次,其中直接针对保险公司的135件次;银行业情况也相似,如许霆之ATM机事件,银行就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全面质疑等。

3、客户对金融产品缺乏认知。在金融企业开发新产品或对既有产品进行营销推广时,由于金融企业和客户的信息不对等,他们会发现客户根本无法了解这些产品,主要原因是金融产品从设计到开发都需要运用到复杂的理论和模型,就是简单产品介绍也会涉及专业知识,这对客户的金融知识要求比较高,而我国金融知识还远没有普及,客户对金融产品广泛缺乏认知,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产品的兴趣,也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创新积极性。

4、客户缺少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国人目前选择金融服务,往往还是基于就近的原则,缺乏品牌偏好。由于我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基本是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依然存在,员工仍将自己作为国有员工看待,不思进取,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下。虽然近些年受到股份制金融机构及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服务上有所好转,但是顾客满意度还是很低,没有树立品牌效应,也就无法使顾客形成品牌认知和品牌忠诚。

三、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重要意义

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于现实中的金融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是可以做到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具体来说,第一,在传统的营销理念下,各种类型的消费者接受的是相同的、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和信息。数据库技术可以使企业能够将目标集中个人身上,实现准确定位,从而生产出个性化信息,提供个体化的精准营销传播计划。第二,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传播效率。企业可及时针对消费者这种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使产品更好地满足目标消费群的需要。第三,关系管理。基于数据库的价值信息,金融服务企业能够获取客户个人化信息,并实施精准化营销传播战略,执行顾客导向的互动沟通及粘性沟通,达到维护顾客关系的目的。第四,品牌建设。金融服务企业通过实行整合营销传播计划,整合内外部资源,定制化沟通信息,整合媒体计划,传播出一致的声音,最终达成与顾客的有效沟通,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建立长期的顾客关系,维护客户资源,提升企业文化,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金融服务业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具体措施

1、强化风险控制。在金融业的运行过程中,应始终把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放在第一位。在金融服务业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首要任务就是风险控制。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控制财务风险。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资金需求较大,而我国多数金融服务机构普遍资本金不足,过多的投资客户关系管理可能影响金融企业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其发展和生存。第二,建立严格内控机制,控制操作风险。第三,规避法律风险。在金融企业开发新的产品、运用新的营销传播战略来管理客户关系时,必须考虑法律、法规及金融政策的有关规定。

2、优化组织结构。为了更好地执行整合营销传播,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创建新型学习型组织,保证组织内、外部的良好沟通。唐·E舒尔茨在其《整合行销传播》一书中提到组织改革时,建议设立“一个传播独裁者,并重新构建组织,使组织从品牌导向转为市场导向”。整合营销传播提出了“由外而内”的思考和“由内而外”的执行的理念。“由外而内”的思考着眼于市场导向的顾客数据库,寻找到“消费者要什么”;“由内而外”的执行强调先是内部的资源的整合,接下来是相关关系者的整合,然后是营销传播策略的整合。企业要建设新型学习型组织,它必须是学习型和扁平化组织,以适应“由内而外的思考”;同时还必须是跨职能和创新性组织,以适应“由内而外”的执行。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数据库营销传播的作用,扁平化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跨职能性是执行的权力需要,创新性是企业的基本要求。总之,建设新型组织有利于企业进行数据库营销传播,整合内外部资源实行精准营销传播。

3、加强与专业咨询机构的合作。金融服务业在开展整合营销传播活动时,对环境的变化以及策略的选择方面,往往不如广告公司或营销传播咨询机构之类的专业机构。金融企业与这些专业机构分工合作,进行数据库数据挖掘和营销传播活动策划,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4、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对受众群体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传统的营销传播环境中,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收集分析受众的信息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为企业严重的负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播者收集消费者信息、建立消费者数据库的工作变得简单和经济。首先,企业应建立一个顾客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构建就是建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一整套系统,比如CRM作为新一代的顾客资源管理系统,其基础是一个数据完备、功能完善的客户数据模型,主要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管理、客户服务和支持、客户呼叫中心、网络功能几个模块。其次,搜集、整理、完善数据库。这一步主要是完成“需要什么数据,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准确、全面地存储数据”,为下一步进行数据挖掘做好准备。再次,通过数据挖掘对顾客与潜在顾客的顾客价值进行评估。数据挖掘就是利用数据挖掘模型挖掘数据库价值信息,借以进行顾客识别、探明趋势、了解顾客等。

5、构建数学模型,精确分析趋势。为了实现全面的分析,要根据需要构建数学模型,提供分析结果。通常可以根据客户细分要求,建立基于客户基本特征和消费行为特征的客户分析模型,将不同客户划分成不同群组,从而实现客户分类管理和一对一营销。还可以根据客户价值不同,建立价值评估模型,设定客户价值评分体系,对所有客户价值评分,评估价值贡献,分辨出最佳客户,并实现客户价值等级监控以反映客户状态迁移。建立针对客户流失情况建立流失预测模型,即对所有客户流失概率的评分和预警,自动生成流失客户清单,并分析流失原因。

6、制定整合营销传播计划。一是进行顾客识别与评估。无论是传统的二八理论,还是长尾理论,在区分顾客及其价值时,都必须进行顾客识别和评估。数据挖掘是顾客识别和评估的很好方法。顾客数据挖掘就是筛选和整理存储在公司数据库中的信息的一个形象比喻。企业通过设定各种顾客价值指标进行顾客细分、识别关系,如大客户虽然购买的频率不如一般性的客户,但单次购买的量却是惊人,对于企业这些客户就很重要,同时大客户也喜欢被企业识别和奖励。通过对顾客的细分,企业就可以评估顾客价值,哪些是大客户,哪些是不赢利的客户等,进而整合优势资源针对价值顾客进行营销传播活动设计,并放弃一些无价值的顾客。二是信息定制化。一旦公司挖掘出来其价值顾客,并分析了相关价值数据信息,下一步就是设计个性化品牌信息、寻求顾客导向的诉求信息和顾客精确化定位信息,尤其是对点对点和某些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公司而言。你不可以改变顾客对一个品牌的既有想法,但是你可以通过对产品或品牌的合理定位在消费者心目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并通过相关的沟通和营销活动维系这一关系。三是使用数据库去定制整合营销传播计划。在品牌关系管理的每个阶段,顾客数据库都可能被用到:顾客的获取、识别、保持、增加和再次获取(流失顾客的挽回)。由于在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已经收集了来自顾客私人信息和营销活动中的意见或要求,公司可以很快地获取一对一沟通的个人化信息,剩下的就是公司作出必要的响应——制定品牌沟通战略,设计品牌营销传播活动等。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旅游整合营销传播途径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思想;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整合营销理论的应用;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内容分析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旅游产品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与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整合、旅游品牌形象整合、旅游营销区域一体化整合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适应了现代营销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指导市场营销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体系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至少包括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整合、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与旅游营销区域整合等。

关键词: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旅游整合营销;内容

一、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思想

20世纪50年代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营销组合(4Ps)理论奠定了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框架,此后,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不断传播、充实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愈益激烈,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突出,刺激了企业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拓展了传统营销理论的内涵,并取得突破。由美国唐·E·舒尔兹教授于1993年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目前,对整合营销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全美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IMC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4Ps转向4Cs。IMC认为传统营销的4Ps理论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在当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里,企业要暂时忘掉自己制造的产品,充分重视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wantsandneeds);暂时忘掉定价策略,深入了解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所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暂时忘记产品的分销策略,系统地研究如何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时更方便(Convenience);暂时忘掉企业的促销策略,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多层次的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2)从由内向外的营销模式转向由外向内的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企业根据自己制造的产品,确定一定的利润目标,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向消费者进行促销说服,即采用“消费者请注意”的自内向外的模式。整合营销传播则相反,企业系统地研究消费者,分析他们的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以此为基础整合企业的信息传播渠道,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即采用“请注意消费者”的由外向内的模式。(3)从一般的促销宣传转向控制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传统营销中,企业希望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对信息选择的自主意识增强,信息的冲击效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减弱或者并不持久。IMC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对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管理。企业通过不同的传播通道,将有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设法求得消费者的反馈,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传播,达到控制消费者购买心理变化过程的目的。

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整合营销理论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自身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由于不同类型需求的出现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非大规模化”,因而被自然分割成了多样化的微观细分市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以其为背景的旅游者消费意识的转化、成熟度的提高,更加剧了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这种变化迫使旅游目的地开始关注需求的差异性,通过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来针对性地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旅游需求。而在这种营销战略变革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将众多的旅游产品推销给旅游者,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选取了过多的诉求点,因而不能使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品牌形象效应,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将这些旅游产品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一致的媒介诉求点使其形成广为人知的旅游形象,从而形成巨大的吸引招徕力量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传统的4Ps营销理论过多的强调由内而外的营销模式,只是一味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旅游者,而不去了解旅游者到底需要什么,这显然是与信息社会中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当然也不能解决旅游地的品牌形象问题。IMC理论为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旅游产品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与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营销的特殊重要性。将IMC理论应用到旅游业中,则要求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重组目的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旅游者的双向沟通,更有效地达到旅游地形象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的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旅游形象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IMC理论在1997年前后开始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旅游营销研究与实践中,但由于该理论本身发展的时间不长,应用于旅游营销实践的内容与方法等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不断的探索。三、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内容分析

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且是多种营销传播工具的简单叠加或者是集合运用,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一)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

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的产品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以及代表性旅游景区等,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和边界模糊性。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营销主体单一,公共投入不足、营销效益低下等现象相当普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必然出现由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如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国际组织(或区域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整合趋势。因此,必须辨析各主体的自身优势,重新确定政府在多主体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职能变化,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整合各营销主体的优势,协同开展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

(二)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

旅游业是具有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的产业,包括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经营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众多行业部门,它们围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从而获利的目标运行,存在着分工、合作的互补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旅游目的地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安排,调控、整合旅游各行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以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要整合区域生产要素与企业资源,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与网络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解决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等问题,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优化整合。

(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不断增加,旅游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与复杂化。为了有效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或保持旅游目的地旅游主题与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重新认识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与不足,科学甄别、筛选主打(拳头)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功能定位与层次结构的整合,调控、整合地区间的旅游项目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恶性市场竞争。

(四)旅游品牌形象整合

以统一的旅游营销诉求点,培育统一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由品牌塑造、包装、传播与管理构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体系,取代单纯的旅游产品促销行为,获取最佳、高效的旅游营销传播影响力。旅游品牌塑造要以资源与市场分析为依据,通过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来实现。旅游品牌包装的主要手段是设计、导入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旅游品牌形象传播的方法主要包括营销与消费过程控制和各类旅游营销方式、手段与媒体整合。旅游品牌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构建目标市场游客关系数据库,实现与旅游者的反馈式沟通,调整、控制旅游整合营销传播过程。

(五)旅游营销区域一体化整合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地区间的旅游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应以发展共谋、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共赢为目标,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在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整合各类旅游经济要素,促进相关地区间旅游营销的分工与合作,追求资源整合、旅游市场“蛋糕”做大后的区域旅游板块整体利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内部旅游业有序、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旅游整合营销传播内容范畴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思想、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整合营销理论的应用、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内容分析进行阐述。只要包括了由4Ps转向4Cs、从由内向外的营销模式转向由外向内的模式、从一般的促销宣传转向控制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整合、旅游品牌形象整合、旅游营销区域一体化整合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适应了现代营销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指导市场营销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体系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至少包括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整合、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与旅游营销区域整合等。

关键词: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旅游整合营销;内容

一、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思想

20世纪50年代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营销组合(4Ps)理论奠定了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框架,此后,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不断传播、充实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愈益激烈,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突出,刺激了企业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拓展了传统营销理论的内涵,并取得突破。由美国唐·E·舒尔兹教授于1993年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目前,对整合营销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全美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IMC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4Ps转向4Cs。IMC认为传统营销的4Ps理论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在当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里,企业要暂时忘掉自己制造的产品,充分重视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wantsandneeds);暂时忘掉定价策略,深入了解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所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暂时忘记产品的分销策略,系统地研究如何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时更方便(Convenience);暂时忘掉企业的促销策略,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多层次的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2)从由内向外的营销模式转向由外向内的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企业根据自己制造的产品,确定一定的利润目标,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向消费者进行促销说服,即采用“消费者请注意”的自内向外的模式。整合营销传播则相反,企业系统地研究消费者,分析他们的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以此为基础整合企业的信息传播渠道,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即采用“请注意消费者”的由外向内的模式。(3)从一般的促销宣传转向控制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传统营销中,企业希望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对信息选择的自主意识增强,信息的冲击效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减弱或者并不持久。IMC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对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管理。企业通过不同的传播通道,将有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设法求得消费者的反馈,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传播,达到控制消费者购买心理变化过程的目的。

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整合营销理论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自身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由于不同类型需求的出现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非大规模化”,因而被自然分割成了多样化的微观细分市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以其为背景的旅游者消费意识的转化、成熟度的提高,更加剧了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这种变化迫使旅游目的地开始关注需求的差异性,通过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来针对性地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旅游需求。而在这种营销战略变革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将众多的旅游产品推销给旅游者,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选取了过多的诉求点,因而不能使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品牌形象效应,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将这些旅游产品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一致的媒介诉求点使其形成广为人知的旅游形象,从而形成巨大的吸引招徕力量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传统的4Ps营销理论过多的强调由内而外的营销模式,只是一味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旅游者,而不去了解旅游者到底需要什么,这显然是与信息社会中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当然也不能解决旅游地的品牌形象问题。IMC理论为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旅游产品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与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营销的特殊重要性。将IMC理论应用到旅游业中,则要求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重组目的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旅游者的双向沟通,更有效地达到旅游地形象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的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旅游形象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IMC理论在1997年前后开始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旅游营销研究与实践中,但由于该理论本身发展的时间不长,应用于旅游营销实践的内容与方法等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不断的探索。

三、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内容分析

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且是多种营销传播工具的简单叠加或者是集合运用,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一)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

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的产品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以及代表性旅游景区等,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和边界模糊性。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营销主体单一,公共投入不足、营销效益低下等现象相当普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必然出现由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如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国际组织(或区域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整合趋势。因此,必须辨析各主体的自身优势,重新确定政府在多主体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职能变化,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整合各营销主体的优势,协同开展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写作秘书

(二)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

旅游业是具有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的产业,包括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经营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众多行业部门,它们围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从而获利的目标运行,存在着分工、合作的互补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旅游目的地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安排,调控、整合旅游各行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以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要整合区域生产要素与企业资源,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与网络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解决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等问题,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优化整合。

(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不断增加,旅游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与复杂化。为了有效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或保持旅游目的地旅游主题与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重新认识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与不足,科学甄别、筛选主打(拳头)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功能定位与层次结构的整合,调控、整合地区间的旅游项目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恶性市场竞争。

(四)旅游品牌形象整合

以统一的旅游营销诉求点,培育统一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由品牌塑造、包装、传播与管理构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体系,取代单纯的旅游产品促销行为,获取最佳、高效的旅游营销传播影响力。旅游品牌塑造要以资源与市场分析为依据,通过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来实现。旅游品牌包装的主要手段是设计、导入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旅游品牌形象传播的方法主要包括营销与消费过程控制和各类旅游营销方式、手段与媒体整合。旅游品牌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构建目标市场游客关系数据库,实现与旅游者的反馈式沟通,调整、控制旅游整合营销传播过程。

(五)旅游营销区域一体化整合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地区间的旅游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应以发展共谋、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共赢为目标,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在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整合各类旅游经济要素,促进相关地区间旅游营销的分工与合作,追求资源整合、旅游市场“蛋糕”做大后的区域旅游板块整体利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内部旅游业有序、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试析整合营销传播应用

1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发展。据美国《时代》杂志(1999年12期)载文预言: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而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20年年底,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休闲大国。论文百事通我国休闲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具潜力的休闲市场,提供与休闲相关产品的企业也急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休闲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休闲业中的营销问题也相继显露出来,如休闲企业营销战略长期规划的缺失,休闲企业形象策划与传播的过于雷同,品牌维护意识过差等。由于休闲业本身的特殊性,当今所使用的如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寻找更加适合当今休闲市场环境、更好解决上述营销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已为理论和实业界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导入“休闲整合营销传播”(Leisure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LIMC)理念,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寻求适合我国休闲业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措施。

2IMC理论与我国休闲企业的营销现状回顾

2.1IMC理论的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以下简称IMc)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兹等人提出:“IMC是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Duncan(1993)针对整合营销传播内容的特性,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四层次模式:形象统一(UnifiedImage)、信息一致(ConsistentVoice)、良好倾听者(GoodListener)、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企业应舍弃过去“由内而外”(In-Outside)的单向线性说服模式,改成“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规划思考模式,从消费者的观点来进行营销传播规划,了解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媒体使用形态、信息接触时机等,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建立长期互惠关系。Petrison&Wang(1996)认为IMC由执行的整合(ExecubrIntegration)和计划的整合(PlanningIntegration)两个观念所组成,从战略的视角进行协调,以扩大营销的效率和效果。

整个营销传播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高潮。整合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一次革命,正如整合营销理论倡导者——美国的D.E.舒尔兹教授所说:过去的座右铭是“消费者请注意”,现在则应该是“请注意消费者”。

2.2我国休闲产业的营销现状

自19世纪末期vablen(1899)的经典著作《有闲阶级论》发表以来,有关休闲(leisure)理论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休闲活动开始在欧美国家全面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很快形成了以满足人们休闲消费需求为目的的行业集群——休闲产业。所谓休闲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经济学家对休闲产业做出了一定的界定,但对其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大量对休闲产业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其基本特征:第一,休闲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第二,休闲产业的核心产品是服务。第三,休闲产品需求者的需求复杂多变,它会受到需求者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心情状况、所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人们对休闲产业的认识和研究很难满足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休闲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上大多只注重形式,很少关注消费者休闲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休闲市场营销方面更是存在大量的问题:

(1)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在我们国家,休闲营销往往被简单理解为促销(Promotion)或推销(Sales),主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尽可能增加休闲产品的销售,缺乏从市场需求角度对区域休闲经营和整体功能进行体系性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调研,更多的是进行价格战,进而导致价格欺骗和产品欺骗,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包括不文明休闲产品充斥休闲市场,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命,使人们不敢放心消费。在产品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印制一些宣传册散发,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还经常遭到被散发对象的抱怨,适得其反。休闲业营销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制约着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2)营销层次比较肤浅。“休闲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Becoming)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并非一种纯粹感官、感觉层面的享受,它同时也是人类一直以来深刻理性追求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外在表现。休闲的这些特性要求经营者提供产品的时候,不仅要满足休闲者生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这就要求休闲企业树立由外而内的营销观念,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起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停留在产品形式比较优势上,形成了“形式产品比较优势陷阱”。休闲企业很少通过对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人们的文化层次、审美情趣、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来设计产品;休闲产品和服务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影响了休闲企业的产品形象,增加休闲者的抱怨。

(3)休闲企业缺少战略规划和品牌意识。我国大部分休闲企业追求短期的销售目标,缺少中、长期休闲营销规划。休闲企业管理者不了解休闲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关系。休闲市场营销计划控制、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能力较差。这种状况导致了休闲企业缺乏相应的品牌经营意识,打顾客“揩油”战,在顾客身上能捞一把就是一把。在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缺少对休闲市场的调研、细分和产品的价格定位,休闲形象、宣传、口号雷同。休闲企业主要以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等为主要传播工具,传播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和必要的反馈,休闲产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营销错位,收效甚微。3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休闲产业中的实施

3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

个动态过程,要在感知顾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IMC策略,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回应、影响顾客的需求及其行为。在此基础上,休闲企业还要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获得社会利害关系者的支持。因此,休闲企业IMC战略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顾客需求基础上的产品定位;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履行社会公民的责任与利害关系者达到双赢的局面。

3.1休闲产品的合理定位

休闲企业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休闲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休闲产品的价值。要特别重视休闲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休闲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避免休闲产品盲目开发造成的失误。因此,休闲产品的定位与开发应该根据本地的经济、技术和区位等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深入调查、研究影响休闲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开发出极有市场价值的休闲产品。休闲产品主要由休闲设施与休闲服务两大内容组成,它是以休闲设施为载体将休闲服务传递到休闲者那里的。休闲产品的开发应根据产品的定位,将环境设施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将人文关怀和优质的休闲服务融入核心产品,提炼和塑造休闲产品的核心价值,突出核心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品位的作用,提升休闲者对产品真实而美的感受。休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优化各休闲要素的资源配置,进行综合系统地规划与协调,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避免产品的单一和雷同。在合理的产品定位、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营销策略。

3.2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和品牌形象塑造

(1)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由于休闲的特性,休闲活动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这些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于是,休闲企业只有与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才能及时回应其需求,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传统的营销沟通方式基于由内而外的观念,企业无法迅速、及时获得顾客的信息。DonE.Schukz(2000)提出了与顾客沟通的5R新框架:回应(Responsiveness),营销传播管理者如何能迅速、有效地回应顾客或消费者的需求;相关性(Relevance),相关性必须解决营销传播计划与它要与之营销传播管理者有多大的相关性的问题;感受(Receptivity)是指传播中要提供利害关系者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是传播者想要传播的信息;识别(Recognition),对来自“应对机构”的信息进行清晰、鲜明的定位,以区别于其他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关系(Relationships),要建立企业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休闲企业应以5R新框架为依据,与顾客进行双向的沟通,及时回应顾客的需求。

(2)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休闲产品是一种体验型的产品,本质上是休闲者在消费过程中休闲体验的综合感受。休闲品牌形象的营销与传播应抓住休闲者的感知品味和既有的休闲产品的特色进行强化。根据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进行调查设计,客观分析和评估出休闲企业在各类休闲者心目中的自觉形象,在此基础上把握消费群的品牌形象标准,进而把休闲企业形象依据休闲者的标准提升为品牌形象,明确产品在休闲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标准,对休闲产品进行品牌定位,修订主题、口号、广告语、服务特点等,努力塑造良好的口碑形象,消除不良形象影响。新晨

3.3开展休闲产业社会营销

IMC理论的第三个层次是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明确了休闲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所应履行的社会义务,其社会营销可以通过与利害关系者的沟通,构建休闲产业社会营销网络。本文所指的休闲社会利害关系者主要是指政府等行政主管部门、休闲管理部门、社会环境保护部门、媒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关注这些利害关系者的需求,与之建立长期的关系对休闲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休闲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休闲业逐渐成为政府主导型产业,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划。休闲产业在营销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与政府合作,发挥政府的影响力,调动有效资源、宣传城市形象,引导休闲需求、提升休闲品位、杜绝不健康休闲。现代经济社会,媒体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休闲企业品牌的构建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关注媒体对休闲信息的需求,公正均衡地关于可能会影响休闲趋向的信息,减少休闲供需的不平衡。基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休闲企业要积极协调产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和休闲者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看做一个社区公民,在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的基础上丰富人类生活,提升人生品味。

4结论

我国休闲业的迅猛发展将休闲业营销规划管理提上了日程,IMC的目的在于使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本文针对休闲业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休闲产业自身的特性,摈弃现有的产品导向或销售导向的营销理念,从系统的视角出发,以对休闲市场的深层次调研为基础,探讨休闲产业应用整合营销传播(LIMC)理论的基本思路。休闲产业IMC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产品的合理定位;口径一致的企业形象塑造;社会营销的开展。休闲产业实施IMC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企业在优化资源的同时,要密切注意与政府等利害关系者的合作,获取它们的支持。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整合营销传播顾客营销计策

摘要:因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有效沟通,而带来的顾客忠诚成为企业持续获得利润的重要保证,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的营销手段已不能满足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整合营销与顾客忠诚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传播的角度出发,如何有效提高企业顾客忠诚度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品牌;整合;营销传播;顾客忠诚

在信息爆炸时代里,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分辨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企业通过传统的广告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的效果越来越差,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堵塞,双方信息沟通的断层是当下企业无法保持顾客忠诚的重要原因。如何通过更有效的营销传播方式吸引顾客,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成为企业营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顾客忠诚

(一)顾客忠诚概念

顾客忠诚即顾客购买行为的连续性,是指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依赖和认可、坚持长期购买和使用该企业产品或服务所表现出的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一种高度信任和忠诚的程度,是客户对企业产品在长期竞争中所表现出的优势的综合评价。顾客的忠诚分为四个层次:没有丝毫忠诚感;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或是习惯;产生了偏好情绪,这种偏好是建立在与其他竞争企业相比较的基础之上的;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忠贞不二,并持有强烈的偏好与情感寄托,顾客对企业的这种高度忠诚,成为企业利润的真正源泉。论文百事通

(二)影响顾客忠诚的因素

1顾客价值。顾客价值是指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和服务中获得的利益,包括价格、质量等一系列的内容。科特勒认为。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能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产品。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企业提供超越顾客期望的价值,顾客才会对企业忠诚。因此,顾客价值是顾客忠诚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企业只有从质量、品牌等因素人手才能综合提高产品的价值,提升自身所能提供的顾客价值,才能获取顾客的持续忠诚。

2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顾客从原来的提供商转换到另一家提供商时所付出的成本。既包括货币成本,也包括时间、精力和心理等方面的成本。一般说来,顾客转换成本越高,越会阻碍顾客转变供应商,使顾客继续购买和使用现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转换成本越高,顾客对企业的行为忠诚越高。

3顾客经验。一般来说,顾客经验是顾客产生购买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拥有越丰富消费经验的顾客越有准确评价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信息,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转换供货商的后果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可以更好地感知供应商传递的顾客价值和转换的成本,以至于埘顾客满意、顾客价值、顾客忠诚产生不同的影响。总的来说,顾客经验越丰富,顾客满a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越大。顾客价值对顾客忠诚的影响越大。

二、整合传播

(一)整合传播概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实践的不断创新,营销理念的内涵也得到不断的扩展,其中影响最大的属整合营销传播,简称整合营销或整合传播。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从接受者的角度考虑全部营销过程的方法,其目的是使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这种消费者细分建立相对稳定、统一的印象的过程,就是塑造品牌,即建立品牌影响力和提高品牌忠诚度的过程。

(二)整合传播的特征

整合营销传播包含以下几个特征:(1)口径一致的营销传播,紧密结合所有营销传播工具维持并传达清楚、单

一、共享的形象、定位、主题、信息等;(2)使用所有的接触工具,使用到所有可能传递企业或品牌信息的可能渠道;(3)顾客导向的营销过程,从顾客的角度来营销传播工具的价值与功能,符合其真正需要并诱发其购买行为;(4)达到综合效果,使各项传播工具口径一致,以传达强烈的且一致的品牌形象信息;(5)影响行为,不只是让听众、观众知晓并对品牌产生好的态度,也希望激发顾客的行动;(6)与顾客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可以使顾客重复购买产品,甚至产生品牌忠诚,进行良好的口碑传播。

三、整合传播与顾客忠诚的关系

整合传播是企业围绕市场销售整合产品设计、包装、命名、定价、广告宣传、分销、促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内容的市场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满足顾客的需要,激发起购买动机,实现商品的最终销售。因此,营销传播活动必须是围绕顾客进行的,企业所采取的全部营销策略、手段都必须以顾客的心理和行为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迎合消费者需求。营销传播既是适应顾客心理的过程,也是对顾客心理加以引导、促成其行为实现的过程,从而实现顾客忠诚。因此,整合传播过程中必须根据顾客对企业的认知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顾客忠诚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获取持续利润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的发展壮大归根结底是企业能够有效的创造客户价值,让顾客忠诚于企业。企业的整合传播是建立在以实现顾客忠诚目标,以创造顾客价值为导向的一系列营销传播活动,重点在于培养企业对顾客需求的及时预测和快速反映。并能够迅速将新技术融入到产品中的能力、适应不同的经营环境的能力以及综合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创造的创新能力等内容的核心能力体系。所以,在实施过程中,第一,应注意顾客价值系统的超值性、变化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即企业要考虑其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价值应大于顾客所支付的成本,增大其让渡价值;第二,整合传播的实施必须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第三,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第四,不断开发研制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价值的新需求。唯有如此,才能保持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满足并留住顾客。顾客价值决定了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空间。创造越多的顾客价值意味着更高的顾客忠诚。因此,基于顾客忠诚等相关理念下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更能取得强大的竞争优势。新晨

四、基于品牌整合传播的顾客忠诚度模型

通过上面整合传播与顾客忠诚度二者内在关系的分析,从整合传播的角度出发。顾客忠诚度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一)基本决策。制定整合营销传播决策,首先要对品牌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识别公司的顾客与潜在顾客,然后在顾客价值分析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品牌定位是成功建立营销传播项目所必需的前期工作。这里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含义:第一,营销传播赋予自己品牌一定的含义,并试图让顾客清晰地记住这一含义;第二,将顾客心目中这种品牌的含义与顾客记忆中的相同产品或服务竞争品牌的信息进行比较。其目的就是“让顾客以及潜在顾客记住”。

(二)具体决策。上面介绍的决策的制定都是概念性和战略性的。相比较而言,具体决策就是实践性和战术性的。营销传播者必须制定大量的执行决策,从而实现品牌目标,满足品牌定位的需要。这就需要营销传播者必须在资源约束下选择能够在目标市场实现企业目标的最佳传播方式。在当今的营销传播领域,高举整合大旗,各种实作性的组合形态应运而生,各有经营,相互为用。比如,情感营销传播、娱乐营销传播、口碑营销传播、事件营销传播、体验营销传播、文化营销传播、注意力营销传播、植入式营销传播这些新兴的传播方式在我们的营销实践中越来越展示出自己的优势。

(三)项目评估。对所有营销传播计划的结果进行测量是很有必要的。没有实现目标结果可以采取纠正行动。纠正行为意味着需要更大的投入、变更传播要素的组合、修改创意策略、媒体组合。只有通过系统设定目标和衡量结果。才可能知道营销传播计划是否运行良好,以及是否需要改进。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民办教育品牌建设的影响作用,民办教育进入产业化的今天,整合营销传播所扮演的角色,整合营销传播中广告效应对民办教育品牌建设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广告效应民办教育品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民办教育也获得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各级各类民办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据有关资料显示,21世纪,教育领域需求稳步上升,这也为各民办教育集团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教育的市场化运作使许多民办教育机构都取得了成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加入到这个产业中来,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民办教育在营销策略和方式上应像企业一样进行整合营销传播。论文百事通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曾经说过:“我们卖的是水,顾客买的是品牌。”由此可见,我们已经进入了品牌消费的时代,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民办教育要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胜出,必须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及意义

整合营销传播(IMC)的中心思想是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统一的、集中的作用,其目的是协助品牌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也就是说,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营销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手段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播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根据上面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运用整合的营销传播策略能够凸显企业的品牌因素。因为策略性的整合传播效果,将大于各种促销方式和个别规划及其执行的结果,同时还可避免个别规划传递相互冲突的信息,从而使传播效果达到最理想化。

首先,不同时空的“同一种声音”有利于引起受众的注意。当前我国民办教育越办越红火,但教育项目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教育消费者在消费不理性时代所关注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就业及科研等情况。但现今人们已经趋于理性,选择学校时很重视学校在社会上的口碑。“最好的广告就是满意的顾客”,必须要在各方面使学生满意,学校良好的口碑才能得以广泛传播。要使在校的学生满意,就必须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特色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下功夫。这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传播民办学校的同一种声音(好的口碑),可增强宣传信息刺激的强度,引起教育消费者的注意。

其次,整合营销传播的综合效果还源于受众信息处理的积累模式。人们在接受了十几年的民办教育的广泛宣传后,在头脑中已经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在广告宣传上,不能指望新信息迅速取代旧信息,而是要使新、旧信息结合。营销传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头脑中的信息不断储存、比较、处理和反思。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同一种声音”,便于受众接受、处理所传播的信息,提高传播的效果。

由此可见,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可以突出品牌因素,它是实施民办教育品牌形象建设工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规划并实施媒体、时机、广告、资讯的有效组合,就可以使点滴的传播动作和内容沉淀为民办教育品牌资产。

二、整合营销传播在民办教育品牌形象建设中的运用

运用整合传播方法要求我们在做形象宣传的策划时进行一种整体性的传播,集中传达出民办教育成果和各种有关品牌活动的统一形象,而且,所传达的信息必须清楚一致;它要求我们进行多元化的传播工具组合操作和比例安排,强调综合传播效果,为了在受众心中形成更清晰和出色的民办教育品牌形象,就要在整合传播的战略指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形象塑造的传播活动。

1、塑造优秀的民办学校形象

民办教育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十多年来,从最初人们普遍对民办教育不信任,到今天人们主动踊跃地来选择,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受教育途径来重视,这其间经历了艰苦的观念转变过程。民办教育发展初期,因为相关法制的不健全,导致一些民办学校为了生存,以不规范的办学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直接损害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这种失信的经营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使社会部分人对民办教育产生了误解、怀疑,由此,民办学校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大打折扣,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形象重塑。虽然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这就需要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在实践中去塑造优秀的品牌形象。

例如,青岛黄海职业学校为满足青岛用人单位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需求,采取了校企结合的方式办学,以最快的速度构建“基础平台+能力模块+职业资格证书”的多功能课程体系以及构建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汽车驾驶能力、公共关系能力+专业+特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的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生的自身技能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与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因为紧紧围绕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做文章,学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由此可见,民办学校形象塑造除了利用各种媒介,还可以通过特色办学而树立口碑,从而达到塑造品牌的目的。

2、塑造民办学校优美的环境形象

环境是学校的品质体现,是与消费者、外界直接接触的地方,直接接触产生的印象是任何广告也无法改变的。因此品牌形象建设还需校容校貌等环境因素的扶持,才能取得满意的整体效果。民办学校由于资金比较充足,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要优于公办学校,这也为打造学校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浙江绿城育华学校,它的校园整体设计风格和绿城集团的房产开发风格一致,绿城房产是知名品牌,借助于此,绿城育华学校也很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进了学校随时能感受到绿城房产的建筑风格和优良品质,这样可以强化人们对品牌的整体感受,从而提升学校品牌的整体形象。

3、塑造优秀的民办学校教职员工形象

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教职员工的形象的传播塑造包括管理者的形象、教职员工的形象和学校的团队精神三个方面的团结、健康、积极形象的传播。学校管理者的形象的传播塑造是通过组织有关报道和制造管理者与公众的接触,突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着意塑造领导班子能力、素质、魄力、气度、业绩等,以给教职员工、同行和社会公众留下良好的学校管理者印象。教职员工的形象的传播不仅包括教职员工的精神风貌,还包括尽职尽责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对外表现。团队精神的塑造需要借助一些成功个案的传播报道来间接表现学校和教职员工间协同运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或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公关活动如招生咨询、毕业生招聘会等直接塑造。如果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在学校的品牌传播中的作用,自觉自愿地为学校品牌建设出力,将对民办学校的品牌建设大有益处。新晨

4、塑造优秀的民办学校学生的形象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的产品就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办学者要有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注重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效果,从而打造民办教育的优秀品牌。

由于民办教育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也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有的民办教育依托国有名牌公办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得民办教育的学生也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有的甚至超过了公办教育所能享受到的待遇。那么,作为教育产品的学生的形象,实际上就成了民办教育的最醒目的广告。学生的素质如何、社会对他们的满意度如何都成了人们观望的焦点,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代表了他们学校的品牌,这个品牌越能恰当的满足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质量要求,说明其质量越高。这就需要在打造学生形象品牌时,对学生的教育是内外兼修,德才兼备。例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吕晶晶荣膺“亚洲小姐”桂冠,引起杭州满城轰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也一时成为媒体焦点,声誉鹊起。

优秀的学生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是学校品牌形象的最有力的代表。学校要结合优秀的学生事迹来策划相应的营销和宣传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广告、各种形式的文字报道、公关活动和营销活动等,来塑造高质量的学生形象,进而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打造民办教育品牌形象是大有可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告诉我们,当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时,产品的竞争就演变为品牌和企业形象的竞争,民办教育的竞争也恰恰如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大家都开始重视运用先进的策略,那么,谁能塑造好自己的整体形象并赢得公众的认可,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体育赛事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一、体育营销现状

体育营销是指以体育赛事为载体推广产品和品牌的市场营销活动。目前学术界关于体育营销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借助体育赛事进行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营销,即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如企业赞助、场内外企业广告宣传等;第二,直接向消费者营销体育产品或服务,即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如比赛门票的销售、纪念品的销售等。

1.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

作为广告载体的体育赛事营销,其营销主体是企业,即“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结合企业需要,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借助冠名、赞助等手段,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来树立企业的形象,推广自己的品牌,创造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等营销目标的一种新生独立的营销手段。”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企业借助体育赛事的营销主要采取体育赛事赞助形式。

在该领域,学者已形成了完善的理论,如学者欧亚敏和詹才荣认为,体育赞助指某一组织或个人向某一体育资产,例如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公益性体育活动等,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作为与该体育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阙剑,谭玲认为,体育赞助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赞助体育赛事、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来实现组织的商业目的。并且,众多企业也正是借助体育赛事营销而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如耐克、阿迪达斯、可口可乐、李宁、安踏等。

2.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

体育赛事本身的营销是指体育赛事主办单位通过有效地整合资源,利用营销手段使体育赛事的社会效果、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在该领域内,学者的研究少之又少,仅有个别学者涉猎。其中有代表性是学者侯晋龙提出的“体育赛事的本质是一种整合营销”观点,他认为体育赛事整合了交换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众多资源,既有场内资源,又有场外资源,既有观众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赛事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

综合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尽管针对体育赛事本事的营销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尚停留在传统的营销理论上,多是观点的阐述却没有系统的构架。基于此,本文借助新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构架起系统、完整的体育赛事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整合营销传播最早由唐·舒尔茨提出,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发展和实施针对现有和潜在客户的各种劝说性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运用与现有或潜在的客户有关并可能为其接受的一切沟通形式。”菲利浦?科特勒则提出,整合营销传播即企业里所有部门都为了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既整合对外的传播工具与传播信息,以通过“一种声音”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建立对外统一的“品牌形象”;又整合企业内部营销、生产、研发等部门协同建立“信息源”,使消费者在各种“信息接触点”都能获得良好感知。

总之,整合营销传播是系统化各种传播工具和方法,把品牌、理念、市场、产品、价值、网络、促销等整合为一体,在交换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论与营销方法。因此,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是以体育赛事为主题,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方法进行传播的一种营销方式。

三、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沟通方式

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包括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销售和直复营销等多个方面,在体育赛事中可以运用任何与“现有或潜在客户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的一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接触”传递信息,通常以体育赛事为中心,从公益、文化、热点等各个角度,运用新闻传播、电视转播、事件营销、体验营销、商业赞助、纪念品营销等相关营销活动来进行。

1.新闻传播

体育赛事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电视、报纸、广播媒体都会主动地挖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但对于主办方来说,更应该主动地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宣传赛事的活动和理念,使其在举办之前便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还未正式举办,但关于奥运筹备的新闻便一直占据各大报纸、网站、电视的显要地位,所有重大新闻都在第一时间传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方案的问世、北京为迎接奥运所进行的绿化、交通改造等新闻,都引起了消费者对北京奥运的极大关注,加强人们观看奥运的心理渴望,收到了极好的营销传播效果。

2.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运作有“热点新疗效应”的事件来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在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潜在观众的注意,可以运用该理论进行独具匠心的、与赛事有关的事件营销活动。例如2005年6月4日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志愿者启动仪式。需要注意的是,事件营销的策划要与赛事的主题、理念相符合,达到“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效果。

3.体验营销

伯恩德·H·施密特在其《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提出了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体验营销模式,他认为应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方式。从体育赛事的消费过程来看,体育赛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体验消费。体育赛事是一种参与程度很高的活动,消费者参与其中感受体育挑战极限、追求超越的精深,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呐喊、助威,为赛事胜负而悲喜。而当消费结束的时候,消费者又将体验的过程作为记忆保存起来。例如,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和会徽的设计方案展开全球征集活动,促使全球关注奥运会的人士联结起来投入其中,使得2008年奥运会的理念广为传播。

4.商业赞助

商业赞助是指通过投资于事件或慈善事业以实现公司目标,尤其是提高品牌认知度、改善品牌形象和提高销售量。体育赛事赞助已有成熟的运作模式,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观念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例如1983年上海举行第5届全运动时,赞助金额只有11.36万元。而到了1997年的第8届全运会时,赞助金额达到8921万元,比第5届增长了785.3倍。

商业赞助的形式主要有体育赛事冠名、体育赛场冠名、体育赛事赞助商、体育队伍赞助商等。通过赞助企业可以获得赛事会徽和吉祥物的使用权、公关活动权、独家现场销售权等各项权利,通过企业品牌与体育赛事的结合来提升了企业形象。

5.纪念品和授权产品营销

大型体育赛事发行的纪念品不仅能宣传体育赛事,而且能使消费者“睹物思情”,每见到纪念品即联想起赛事,使赛事的影响力得到延伸,同时还是体育赛事主板方获得经济收益、减轻赛事经费压力的有效途径。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发行的福娃系列纪念品、奥运系列专题邮票,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收藏的风浪,不仅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也对奥运起到了推动作用。

体育赛事主办方还可以授权使用体育赛事的标志、会徽等方式来加强影响。以NBA为例,它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球迷提供了授权产品授权商品包括运动服装、运动用品、球员卡、文具、出版物、录像带和纪念品等。结果,NBA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还通过授权商品上的NBA标志,在世界各地时时刻刻做着广告。

6.大众传媒营销

体育赛事多在露天或室内的体育赛场进行,但是由于体育赛场空间、位置的限制,任何一个体育赛场都无法满足所有体育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大众传媒便成了体育赛事延伸,不能前往体育赛事现场消费的消费者,通常会通过大众传媒获得体育赛事的信息。因此,与媒体的合作是体育赛事获得成功的关键。通过与世界范围内的电视台、报纸、杂志、广播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保证体育赛事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视,是体育赛事扩大影响力的关键。

7.网络新媒体营销

网络营销是刚兴起的营销新概念,指借助互联网商业信息、进行广告宣传,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网络营销的成熟源于IT产业的快速扩张,如今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借助网络进行体育赛事的营销便成为一种必然而有效的营销方式,如网上直播、网上转播、赛事网站、网络新闻、旗帜广告和链接广告。体育赛事通过网络在线传播与观众形成友好接触的平台,不仅可以提升知名度,还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例如NBA的官方网站在2003年~2004年赛季中的浏览人次高达3.15亿,平均每天浏览人次超过160万,网络营销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8.关系营销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是指为了保持长期的优先权和业务经营而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活动”。体育赛事是关系到国家、社会或地区的活动,有效地利用关系营销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体育赛事的利益相关者有从业人员、投资者、设备供应商、赞助商、观众、公众、社区、大众媒体、政府等方面,通常以各种赛事及赛事进展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以及大型公益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关系营销。并且,体育赛事主办方可以借助公共利益相关者中影响力最大的政府的支持,与社区、大众媒体等利益相关者搞好关系,从而推动关系营销的顺利、良性运转。

9.手机互动营销

手机被营销学者称为新一代媒体,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将与互联网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以手机为载体的精准、互动营销手段也逐渐丰富起来。尤其是随着媒体娱乐化和草根一族的兴起,人们更偏爱互动性节目。表现在体育赛事中,则消费者期望更多的参与,更多地体验到体育的刺激与激情。基于此,体育赛事主办方可以举办“冠军竞猜”“我最喜爱的运动员”之类的活动,鼓励观众参与体育赛事中,使观众体验到参与体育赛事的愉悦。

四、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沟通模式

体育赛事整合营销沟通是要以体育赛事为核心,把诸多营销沟通方式整合在一起,促使不同的营销沟通方式互为补充,从而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达到最大程度地宣传体育赛事,并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体育赛事整合营销模式中,所有的营销沟通方式均围绕着体育赛事展开,重复持续地向广大消费者传递同一个理念,突出同一个主题,最终实现同一个目标,万万不能出现不同部门、不同比赛、不同方式所表达的内容不相吻合的现象。在这一方面,目前奥运会的营销便可以作为一个佐证,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则奥运会主场馆的建设集中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的奥运吉祥物“福娃”表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奥运场馆的建设集中强调“绿色奥运”。同时,不同的整合营销沟通方式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体育赛事主办方在配置资源时,应避免在不同沟通方式上的重复投资,而应该依据沟通方式的投入收益率合理配置资源,使不同的营销沟通方式之间形成互补之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五、小结

目前体育经济已经形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作为体育经济的载体的体育赛事,它的成功运作是关系到体育经济能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在奥运即将来临之际,深入学习整合营销理论,利用整合营销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奥运营销,对于我国成功地组织奥运,以及以后更好地举办体育赛事,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整合营销传播论文: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新发展

IMC理论回顾

尽管IMC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并被一些企业付诸实践,但是对于IMC的定义,理论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给出了不同定义。

1989年,全美广告业协会(AAAA)提出,IMC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它注重综合计划的增加值,即通过评价广告、直接邮寄、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手段的战略作用,以提供明确、一致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美国西北大学研究组将IMC定义成:“IMC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

进入21世纪以来,营销环境发生了变化,研究者们对IMC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Schultz(2004)将整合营销定义为是发展和实施针对现有和潜在客户的各种劝说性沟通计划的长期过程。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运用与现在和潜在的客户有关并可能为其接受的一切沟通形式。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是从现有或潜在客户出发,反过来选择和界定劝说性沟通计划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这是21世纪以来理论界对IMC的一种普遍看法。而Duncan(2004)对IMC的观点也是值得关注的,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运用品牌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过程,即交叉作用过程,通过战略性的传递信息、运用数据库操作和有目的地对话来影响顾客和关系利益人,与此同时也创造和培养可获利的关系。Schultz和Duncan二者关注IMC的角度有所不同,Schultz更侧重于从操作层面上对IMC加以界定,而Duncan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将品牌关系确定为IMC的核心价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系利益人的概念,围绕着品牌关系和关系利益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但是二者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IMC绝对不是静态的经营模式,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与传统的营销理论相比,IMC在理论上有四项重要突破(马援,2003):一是以4Cs组合替代了4P组合,提出了以消费者为本的观点,重视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沟通;二是其核心概念从“交换”提升为“传播”,营销功能从告知、说服发展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强调传播是建立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一致过程的必要手段;三是强调营销手段和传播方式的整合性,整合表现为各种营销传播手段的协调,强调一种营销资源共享的观念和机制;四是IMC给营销理念赋予了战略使命,促使交易营销上升为关系营销,强调企业必须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向追求各方当事人互惠关系的最大化,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指明了方向。

21世纪以来IMC理论研究综述

(一)基于广告策略的IMC理论研究

IMC主要侧重的是传播与营销的整合,而现代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传播方法就是广告和人员促销,所以自从IMC理论诞生以来,基于广告策略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21世纪以来的基于广告策略的IMC理论研究展现出以下新特点:

1.从广告心理学角度分析。丁家永(2001)认为,传统的研究方式将广告与受众分割开来,忽视了从二者统一的整体过程上把握广告受众感受广告以及形成表象时心智模式与情感的变化规律。而IMC理论始终以消费者资料库的建立为中心,以了解和分析消费者与品牌的类别网络关系为目的,将消费者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IMC是基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广告策划理论,提出了“由外而内”的全新观点,核心就是要在了解消费者心理图式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营销传播达到改变他们头脑中品牌网络类别之目的,即在消费者心理上的到位。而实践这些观点,必须以当代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理解他们是怎样对环境信息进行加工的,据此产生的广告策划才能实现通过广告作用改变其头脑中品牌网络,最终实现购买的目的。因此,IMC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应该作为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并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制定恰当的广告策略。

2.从服务类产品的广告策略的角度分析。自进入21世纪以来,对IMC的研究逐渐转向实践研究。但是很少有人研究不同市场环境下所应采用的不同IMC策略,尤其是对以“无形”为主要特征的服务行业,如何使用IMC理论更是很少有人问津。Grove等人(2002)从服务类产品的广告策略角度对如何通过IMC来表现服务的无形性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从战术角度研究了如何更好的使用IMC理论为服务产品的营销服务。他们以Lovelock的服务类型作为服务分类框架,对四大类服务产品中的广告进行测试,以评估广告者通过实践IMC理论,可以将服务的无形性更好表现出来的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在四大类服务产品中,关于IMC的组成几乎没有差异,但同无形服务产品(如教育、零售、银行等)相比,有形服务产品(如发型设计)中广告的整合程度更高。

3.从广告媒介组合角度分析。在IMC应用过程中,媒体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Tavassoli等人(2003)在使用不同国家的语言广告中,比较听觉要素和视觉要素对广告效果的影响。他们发现,听觉要素和视觉要素会对语言广告起到无意识的负面作用,即干扰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但是,通过IMC,可以有意识的使视觉要素和听觉要素对广告回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试验表明,在英文广告中,听觉要素对广告回忆的促进作用更强一些,而在中文广告中,视觉要素的促进作用更强一些。因此,可以通过IMC理论,在多种媒介之间进行整合,同时结合不同的语言环境差异,更好的实现广告的目的。Naik等人(2003)也从多媒体传播的协同作用角度研究了IMC理论的应用。他们认为,IMC应用中,对于多媒体传播的协同作用理解的并不是很好,因此,他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动态广告模型,在多媒体环境中测试协同效用。他们解释了广告者们该如何通过使用Kalman滤波法来评价多媒体沟通的整合程度和有效性,同时也研究了如何处理广告过渡预算的问题。

(二)基于销售促进策略的IMC理论研究

大多数IMC理论都聚集在广告策略的研究当中,关于销售促进销售策略的IMC理论研究不是很多。其中,Naik(2003)提出了一个模型,研究如何在动态预算决策中引入协同效用,但是他们的分析仅建立于市场层面的月度数据的基础之上,而忽略了员工个人层面的连续传播。Smith等人(2006)发现,多个媒体相继作用于受众,而不是同时作用,可能会更有效。两个连续作用的传播媒体之间的时间滞后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协同效果。他们基于营销与销售层面,研究了营销部门与销售部门营销传播之间的不衔接。营销部门很好的进行传播,可以引导或吸引许多顾客,但是由于销售能力的限制,太多的顾客关注可能会影响下游的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他们创建了3阶模型,以此来研究不同阶段连续的营销/人员销售传播的效用。

(三)基于品牌建设的IMC理论研究

Ducan(2004)在IMC研究当中,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将品牌关系确定为IMC的核心价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系利益人的概念,围绕着品牌关系和关系利益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他们认为IMC之所以无法普遍运用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彻底改变它的体制和优先顺序,以致IMC发挥不了作用,要想增强长期有利的品牌关系,单靠进行IMC是绝对不够的,它需要进行一个跨职能的整合过程,包括企业目标的确定,薪金系统的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及一个可以追踪顾客交易、品牌讯息、策略一致性、任务营销和自主性营销企划的资料管理系统。他们认为IMC只是整合体系中的冰山一角,营销需要从头到尾重新组合,才能建立起合乎成本效益的品牌关系发展过程。

我国学者对于IMC与品牌建设的研究也是比较关注的,而且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马援(2003)根据IMC提出了品牌整合传播(BIC)的概念,以IMC为理论基础,以品牌运营的角度,以整合各传播要素为手段,以建立和维系品牌关系为过程,以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为目标,探索BIC实践模式;王金广等(2006)从品牌视觉识别(VI)的角度来研究IMC如何在VI方面应用;蔡勇、赵平(2006)认为,IMC的终极战场在于顾客心智,而顾客进行购买决策的依据在于对品牌的价值判断,基于此他们建立了基于顾客价值的购买决策模型,指出顾客购买认同价值是顾客进行购买决策的依据,而顾客认同价值的大小由顾客对品牌的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决定。他们认为IMC就是要通过影响顾客心理,提高品牌认知价值和品牌情感价值,以此建立顾客忠诚。

(四)基于整体竞争优势的IMC理论研究

进入21世纪后,受市场竞争加剧和传播技术变化的影响,一部分学者对IMC的研究转向了从战略角度考虑如何通过IMC提供企业整体竞争优势。Schultz(2005)提出,IMC是在营销与媒体选择不断在改变而且发展迅速的市场中诞生的,IMC绝对不是静态的经营模式,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能有效地协助组织在剧烈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进行竞争。因此,创建一个价值型整合营销的传播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在价值导向的IMC战略基础上,通过五个步骤来创造企业价值,即识别客户与潜在客户,评估客户与潜在客户的价值,创建并传递信息与激励,评估客户投资回报率,预算、分配与评估。

如果说Schultz从战略上认识到IMC对提高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从战术上给出创造企业价值的方法,那么申光龙(2001)则更侧重战略角度来研究IMC。他认为,通过IMC战略所追求的战略传播的整合创造价值才是企业创造以后竞争优势的唯一方法。他从理论上提出IMC战略模型,并归纳出IMC战略计划的9S模型,即利害关系者的洞察,利害关系者信息的储藏,细分利害关系者,战略竞争优势,调整计划的战略性,持续的改善,战略性传播组合,系统控制,共享企业价值。他认为,未来的企业中,IMC能力将被视为一种资产,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利器,企业内的营销传播管理者唯有在髙效率的沟通或媒介及优质的沟通环境下,才能发挥其生产力以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结论

综观21世纪以来IMC理论的研究发展,可以看出,仍以国外学者为主,我国学者致力于IMC研究的相对较少,而且国内多数研究集中于从品牌建设的角度考虑IMC。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IMC实证研究,但是目前的IMC实证研究多限于小样本或非随机受访者,所以多数研究是建立在整体成果的定性评估上,而不是建立在量化资料的统计分析上。而且,对于传播能力的诊断与评价、组织内部传播以及新的传播媒介与沟通渠道的研究也是非常局限的。笔者认为,未来的IMC研究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可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研究IMC理论,使之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内容摘要:整合营销传播(IMC)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营销名词,但是21世纪对IMC的研究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在回顾IMC理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IMC定义的发展变化,并从广告策略、销售促进、品牌建设和整体竞争优势方面评述了IMC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广告策略品牌建设整体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