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12 03:26: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如何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摘要】语文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即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创新精神、强化课堂教学、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等来提高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总之,教师要想尽办法经过自身不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尽可能地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关键词】教育教学水平;创新教育;启发式思维;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开放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注重综合能力。如何培养适合时代要求人才,语文教师责任尤其重大.对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快提高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我认为语文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主要途径有:

一、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教学”来体现的,创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自由、和谐、安全、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要有民主作风,与学生平等相处,必须用尊重、相信、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中充满“有”的气氛,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学生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说、敢说、想做、敢做,才能不断的激发创新的思维”。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必须抛弃封闭学生思维的条条框框,打破束缚学生创新的清规戒律,要鼓励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与都是不同的意见,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营造了一种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式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智能。例如:教学中采用图画、录音、录象等来创造情境,用讲故事、表演等来实现情境,用想象、假想等进入情境,都能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究式的学习,积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问题。总之,创新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重任。所以,教师要尽量为不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特长的发挥的条件,使教与不出创新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好坏,是对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严峻考验,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优生要“锦上添花”,为培养各学科“尖子”及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对后进生要“雪中送炭”,使他们不气馁,让他们分享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归纳,这样就自然百然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突出主体地位、巧施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三个转移;由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来;由单纯研究老师怎样教,转移到学生怎样不上来。三是完成语文科的德育任务。语文科不同于其它专业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是让学生能记得清楚、写得明白,读得懂。同时还要指导他们怎样做人,培养他们怎样做文明之人。

三、加强第二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而课外活动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二者紧密结合,把握尺度,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深化思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都是要牢固树立“让学生人人有特长,个个能成才”的观点,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科活动小组,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是“四会”“三赛”“两评”活动。“四会”是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三赛”是指读背比赛、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两评”是指读书笔记展评和手抄报展评。学生的语文活动每学期举行2—3次,每次45分钟。举办假期读书活动,扩大阅读量,要求每个学生精读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书或是刊物或收看《新闻联播》,组织观看优秀影视剧。通过以上途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听说训练,促进了读书能力,同时还促进差生转化,发展了学生特长。

四、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觉得学生知识面很窄,现在的学生受电脑、电视的影响,他们不太爱读书,也静不下心来读书。其实,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非常重要。余秋雨先生强调:“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应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许多丰富广博的社会知识都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涉猎。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只有补益,绝无损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是绝对写不出好的作品的,没有丰厚的积累,创作便没有源泉。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研读感悟,不要一味为学习而学习,为做题而做题,忽视了对美的鉴赏,忽视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学生的理解力自然提高,对文章的领会也就深刻了,为提高鉴赏力,可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找闪光点,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经典,余秋雨先生曾说:“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总能用常人的目光和情怀来叙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的”。学生可能暂时不能理解,但随着他人生阅历的丰富,阅读对他人格思想的影响将日益显化。经典名著不仅适合学生读,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要的文学积淀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其次,优秀的文摘报刊,比如《读者》、《名人传记》等都可引导学生涉猎,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名人求教的方法,一张成功迈向社会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再次,利用影视节目进行引导,好的电视节目,如《感动》、《讲述》、《百家讲坛》等也是让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良好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总之,语文教学为活泼的生命力在于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都是的生命要在学生身上延伸。生命有限,事业常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作者:韩伟艳 单位:孙吴县技工学校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探讨

【摘要】高等职业的教育核心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学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适时地向学生渗透人文方面的教育。这样既能加强了思想教育,又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课是学生学在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学科。因此,我认为高职语文教育要以实用性为基础,同时兼顾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职语文;改进方法;主体性;实用性;人文性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

传统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个性张扬。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就必须要有更新教育理验,改变教法,让学生更多地进入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教师通过引导启发、设置情境、精心策划,重点阐述,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善于学习,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通过几年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和高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一些改进:

1、教师可采用“学案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采取学案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自学为主,自主导练”。重视演讲与应用文的学习。采取正面与反面相结合的方法,把精讲和多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2.增加文学名篇。教师要改变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一些经典性、又具有专业性;既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又对学生的未来有引领作用的文章编入教材。同时,高职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自主开发拓展教材内容,增加与学生未来职业有关的文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与质疑。

3.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创新式的运用语文知识。首先要做的是改变学生以前的思维模式或是增强学生自己想法中的独特性,即是让学生在拥有属于自己性格的前提下,与语文学习融合在一起。很多高职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背、记和看,但却不会使用,根本原因是在语文领域中缺乏自己的思考能力,针对这点,老师可使用交换形式的辩论比赛教学,来改变学生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知识的方式方法。

二、注重教学实用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高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其专业性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上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因此要求高职语文教师除了多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掌握此类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优化语文教学。

1.开展模拟工作场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职业语文能力的训练。如口语交际教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可以设计在客户商洽的氛围中进行设计作品的推介;旅游管理专业的可以把学生带到旅游景点进行讲解训练等,这样的仿真练习学生会体验到高职语文训练的实用性。

2.开展语文实训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老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开设一两次语文实训周活动,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都具了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和学习能力。教师在确定训练的具体内容,拟定训练实施计划,制定实训的标准,整理汇编好有关实训材料。

3.大胆尝试利用网络媒介平台。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广开教学思路,可以将网上备课资源的这些资源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加以修改和完善,适应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师还可以在微信、QQ等平台与学生多交流,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网络作业,可以把优秀范文和学生的作业发到论坛上面,集思广益,加强学习交流。

4.指导学生多阅读。提高语文能力还应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老师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交流阅读收获,提高读书兴趣,根据学教育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怎样选书、怎样读书、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三、提升学生人文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经常用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眼光来衡量一切事物,严重忽略了人文素养的知识积累。作为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发展,让他们顺利步入社会,成为工作的佼佼者。所以,探讨人生的话题,也就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方面。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方式的变革方面多下功夫,要对文学的思想性和人生塑造性有最本质的认识。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当作人生来读,把人生当作语文来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目前我们高职语文使用的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有着不少文的经典佳作名篇,记述了人类文明成果,这些经典佳作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典范。在语文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人格完善。高职语文具有人生教育功能,潜移默化中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给同学们展示出生活中积极、阳光的一面,宣传正能量,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领悟到真、善、美。所以高职语文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己任,任重道远。

作者:苏雯婷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互动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都相对比较缺乏,这也成为影响其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一、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意义及其作用

首先,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有效互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尽管初中语文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科目,但是其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堂可有可无,对语文学习也是采取了一个较为消极的态度。而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仍旧是知识的单向式传输,并没有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关注,也没有对学生加以引导,所以学生很难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去。互动式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活动,教学氛围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活泼,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教学质量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其次,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能够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革新,为了满足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改变。在这一改变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而为了探索出更好的、更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便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而这本身也是一个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的过程。最后,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能够更好地兼顾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比较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这些优等生便成为了教师的首选,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就没有表达的机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就越来越低下,如此一来,两级分化现象就更为严重。而有效互动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人人参与,学生通过不同的参与方式投入到学习当中,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征,使后来的学习能够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二、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措施

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师生之间沟通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应当以语言沟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沟通能够使师生之间的亲密度增加,并且,科学合理的沟通能够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这个氛围中随意地表达自己关于某一知识点的观点。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使其能够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这样一来,学生语言逻辑的严谨程度也能够得到训练,进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2.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课本中的知识其实是很有限的,而语文又是一门知识延伸性极强的学科,如果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之中,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有效互动的。比如,教师在对鲁迅的《社戏》一文进行教学时,如果仅仅就是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文章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的理解就可能不会很深刻。而初中的学生已经普遍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初中教材中关于鲁迅的文章其实还有很多,教师便可利用这一点,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就是搜集鲁迅的其他文学作品,并分析其主旨,看齐是否有和《社戏》一文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识。

3.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

单向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当中,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不能再完全依靠灌输和注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情境创设、固定小组学习、游戏型学习等都是极为不错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对《孔乙己》一文进行教学时,便可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前,让学生自由分组,根据教材内容,编排一部5—10分钟的《孔乙己》话剧,还要在话剧中融入小组成员自己的思考。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是只需选择3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余的可适当穿插在其他比较枯燥的课堂学习当中,用于活跃课堂气氛),表演完成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对本组话剧表演进行解说,教师再对其解说做出点评。

4.体现互动的实用性及针对性

语文知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话题扩展性,而这些话题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所有的话题都不是随便选择和设计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所喜爱的,所关注的话题进行互动课题设计,让课堂互动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得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语文教学产生了实际性的效果。

三、结束语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应用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而这也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所在,应当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

作者:田莉 单位:重庆酉阳桃花源中学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应存在较大差异。教材编写人员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语文教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级间的学习重点和学习内容存在相应差别。我国各个省市和区域学习的语文教材版本各不相同,但是基本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几大方面,这些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我国多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开展微课

目前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多媒体更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仍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反复说明,则很容易被形式花哨的多媒体素材吸引,忽略教育教学的实质内容,出现严重的本末倒置问题。因此,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微课教学,教师通过利用教学视频,完整地融合课标要求,对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让他们充分思考。微课的优点在于更具有针对性,对难点问题的解析更透彻,同时可以有效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思考机会。早在2010年,广东省的多所小学就已经开始了微课教学,这种模式收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学习语文更主动,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许多教育杂志都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报道,并给出了一致好评。

(二)尊重学生,进行课堂翻转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教育人员不断创新的结果。传统语文课堂主要依赖教师讲解,导致很多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转化,学生更多地占据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高年级小学生,因为他们对教学重点更明确。翻转课堂与微课堂一样都是国家教育部管理中心重点推进的项目,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形成独特理解,并在教师指导下找到正确答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互相合作中形成更亲密的同学、师生关系。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学习,在与学生讨论之后,让学生自发组织讨论会、话剧表演等课堂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对其中偏颇提出清晰的指正,很多家长表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语文教学当成一种乐趣。

(三)创新形式,进行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的设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小学生爱动、爱玩的天性设计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生拉硬套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可能适得其反,利用课堂游戏模式,学生可以在玩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有效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但是进行课堂游戏要注意不能脱离主题,教师要围绕教学计划和课标要求进行有益的教学设计。如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教会学生“b和p”的发音和拼写,教师设计了摆字母、做实验、贴花瓣等教学游戏,让每一个孩子都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充分了解这两个拼音字母之间的区别。也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游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等融合在一起,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突破和改良,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保证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作者:符兵 周长征 单位:重庆市铜梁区福果小学 重庆市铜梁区石鱼小学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与专业结合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使其符合社会的需求。为此,在编排教材时,要与专业结合,使教材先行,并应本着实用性、趣味性、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中职学生以后的就业、从业及创业需要进行考虑,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专业,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并在语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现状,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兴趣最大化地激发出来,使其潜能得以更好的挖掘,使其长处得以更好的发挥。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对中职语文课程进行定位时,应结合中职教育专业技术理论,将其定位于服务专业理论的基础学科。而结合此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应结合生活实践与专业知识,而不是只选择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某些名家杂文。所以,要对这些内容“忍痛割爱”。试想,若是中职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对设备说明书难以理解,其该怎样“对症下药”。若是与同事沟通不良,该怎样将团队力量发挥出来。在步入社会后,其该怎样写求职信来进行自荐,并获得用人企业的青睐。这些实际的问题都是中职学生必会面对的。为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对学生两种语文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与提高。一是要注重口语交际训练。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就会面临就业这一大问题,因此,口语交际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实际情况中,中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其多数来自农村,没有较为广阔的见识,且性格怯弱;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该方面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是口语训练的第一步,只有将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其才能乐观积极地进行学习,并充满期待地面对人生,并能够把不爱思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加以克服。这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此外,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逐渐地引导学生敢于发言,再利用自我介绍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使其正确地使用普通话,并保证其在口语交际中,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顺畅。二是要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在进行写作时,应以实用性为其原则,应用文也是学生所必备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之一。请假条、计划、总结、通知、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为其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此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诗文朗诵、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学生也只有具备了上述能力,其才可能在以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加强言语实践、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训练

在新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其核心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培养,且以语文实践为基点。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新教材中,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单元比例大致为5:2:1,从而使传统语文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而写作与口语交际占据教学内容一定的比例,也就是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保持独立的同时,又能够相互照应,彼此促进,从而使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在评价中职语文教学时,并未有统一的标准与方法。或许只有在进行高职学生统一的选拔考试时,才会产生一定的考查标准和方法。由于当前各大中职学校在语文课时安排上存在较大的不同,因为其考试的难度也各异,这就导致无法从成绩表面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进行判断,也因此就造成了良莠不齐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现象的出现。由此看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制定教学评价时,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现状及具体实际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应将职业学校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使其更具实用性,从而让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

五、结语

作为中职教学课程的重点,语文教学应与中职专业结合起来,使其对中职学校的作用得以最大化地发挥。本文以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为切入点,从教学目标与专业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加强言语实践、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训练以及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以期对广大中职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作者:黄雪娜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课堂能力提升

1.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国语教学基础,也是个体阅读习惯培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教育对于国人的教育来说,是无可替代的。现实科学思维的现代社会,语文教学渐进为科学思维所弱化,但其重要的基础性功用是不可忽视的。语文教育对于国家来说,是团结国民个体交流的语言,是个体间相互体认的手段,也是个体心灵沟通的重要手段。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开启学生的思考思维,以现实生活的具体环境为学习的基本文本。语文教学给学生带来一系列语言、词语、具体文本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生活理解。

2.语文教学课堂中现存的问题

2.1缺少课程外在内容折拓展

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可以表现在有教无育、有形式无内容,教学方法相对较为死板,而导致现行语文教学失去课堂的生动性。有教学无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内容。而导致学生喜爱阅读而不喜欢语文教学,对于大多数教学人员也注意到这种问题。而分析其主要问题是有教学而无内容。在现实教学中以现有教材为本本,对照文本进行直译或意译,进行文本中的教学,而缺少对文本内容以外的拓展性的解读。学生对文本学习外,除了掌握文本上内容外,缺少对课堂外内容涉取。同时,部分教学人员由于课前备课不足,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文本语言基本内容尚不能表达清楚,更缺少了对学生具体身心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能获得部分语言或语句的部分应用,而缺少心灵上的影响。

2.2缺少对学生情感上的引导

从现形语文教学上来看,部分教学人员更加强调于对文本的解析。而缺少学生情感上的影响。不顾及学生具体的情感反应,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简单地知识性教学,而在情感和道德上的考虑缺少同步上的影响。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需求除了语言、文字、文本阅读理解外,更加需要的是心灵和情感上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情感教学,只能给学生以知识的影响,而带来情感上的缺失。在现实教学中,缺少情感地教学则使语文教学失去了现实基础,也给语文教学带来现实上理解上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学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认识文本为第一个层面,理解层面为第二个层面,情感为语文教学的第三个层面,而当前大多数教学都存在在第一个层面,而失去了第二个层面和第三个层面的过程。

2.3缺少国民精神的教育教学

从现行教材选择的内容可以发现,部分教学人员更加注重文本本身识记,而缺少对国民精神的提炼,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讲解。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只出现了个体文本和简单识记,缺少个体的国民精神的教育。现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教育起始的逻辑起点,对于大多数教学人员来说,国学教学也好,语文教育也罢。从现有文本或者说国家规定的文本出发,进行文本的解读,并在文本中获得具体的国民精神的理解和提取,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身心上、精神上的影响,这一点是尤为关键的。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学生有自我的思维想法,但是,作为国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思维、个体行为方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需要语文教学在现实教学中进行一系列的引导和规范的。然而,现行教学往往忽视了的国民精神的教学,这一点应引起教学人员的重视。

3.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能力的策略

3.1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提高情感

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文本认知和个体情感的关系。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处理现实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情感方面正确考虑,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文本的初步解读,而对于各个内容一一进行解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文本知识的消费。同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堂外知识的阅读,通过互联网的查找,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知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进行学生进行课外内容或阅读文本列出,给学生指出一定相关内容的指定。根据不同学生学段的身心的具体要求,进行一系列不同地要求。

3.2强化课程外部内容的拓展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不但是课堂内的教学,更加重要是课程外阅读与课程内的教学相结合。教学人员应该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趋势等问题,在课程中进行一系列教学引导,使学生在进行课内学习的过程中,在获得教学引导的前提下,进一步获得学习上和课程外部阅读的快乐感,培养学生对课外读物的涉猎,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语句文本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一系列的可以情绪、情感自我提高的路径。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现实过程。从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学经验上来看,注重兴趣教学和课程阅读相互结合,这一系列的方法都是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结合。故此,现实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不但是教学人员进行正确引导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也要突出这一内容。同时,在现行教学过程中,也要突出和强化课程内外个体从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知识的体验,并且,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小组,进行一系列的整合,突出个体的能动性,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来提高个体自身的需求。

作者:陈国生 单位:宁城县黑里河镇总校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论文

一、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高中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在逐渐扩宽,在趣味性可读性的同时融入了更深层次的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学习教材内容。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能够将声音、图片以及影视等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就扩充了课堂的容量,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的吸引力,改善了课堂的听课效率。现代教学技术中能够结合语文知识,将其转化为形象的声音、动画、视频等,这样增强了课堂的形象性,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另外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知材料,使知识赋予了灵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教材中的难点被易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接受教学,打破学生的思维,为知识的灵活运用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树立整体教学意识,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中来拓宽知识面,增强写作的能力。然而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想象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整体教学的意识,在基础知识以及课外知识的结合中,为学生找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立足教材,扩大教学视野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在正确运用语言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由于在语言教材中,其大部分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外扩宽教材容量,将基础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贯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扩展到书本之外,并且灵活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从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水平,培养对语言的创新能力。

2、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根据其中的规律,有计划、有针对的开展教学活动。通常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逐句分析,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就破坏了整体性的思想,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改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在教材中学会自己去寻找规律,在整体性教学中总结,创新。这种教学通常体现在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中,归纳、分析和总结知识,全面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结合历史背景等,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例如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根据历史人物、具体事件等分成小组具体讨论,这样就在基础知识全面掌握的过程中,扩宽了视野,在总结的过程中寻找规律,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种过程性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将课本内的知识与课本外的知识相贯通,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在学习方法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3、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全面了解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字、词、语法、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简介,这些教学内容仅仅是让学生增强知识面,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更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针对这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结合教材单元提示,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和基础知识之后,指导学生熟悉单元文章,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接受知识、接受方法中提升语文的素养,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培养人格。

三、总结

为了提升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创新意识,顺应时展的需要,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基础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法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努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助于个性化发展。

作者:刘吉平 单位:湖南省新邵县第三中学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一、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这首先就要求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更加适合现代社会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语文教材内容,使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更加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材从生活实际当中来,再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这样反反复复,一来二去的,就会产生经验与体验,吸取经验,摒弃不足,这样不仅仅可以优化语文的教材知识内容,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了初中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开放化和实践化,把最优质的语文教材知识内容在无形之中,教授给了学生。同时,语文学科,可以直接地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要加强学生对听、说、读、写全方面的指导练习,可以说,一个学生,在他走出校园之前,这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际能力,几乎都是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所锻炼出来的,在这其中,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学到了,掌握了,是根本不够的,语文教师还要加强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例如,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大自然,去亲近大自然,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二、语文教育的开放性

语文的教育特点中,根据我多年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可以得出,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还是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因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上也有所体现。初中的学生学习语文,不应用语文。这样子,语文的教育教学效果会受到社会生活的检验。所以,必须要根据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实际与发展能力,来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相联系”。在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规定说:“初中的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师的我们,不仅仅是能够做好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可以的,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比如,加强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课外阅读上,学校应该开放图书馆,优化图书室,让学生由课堂内教学走向课堂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同时还可以发现和寻找一些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学习和感受到课外新鲜灵活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语文教师精讲教材

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大部分的教师不分重难点,把知识点全都教给学生,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再应用到现代的初中学生身上了。现代教育教学,教师要注重把眼光放在那些重点、难点、关键上,不能够全抓起来,一股脑地再塞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要给出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要做到简而精,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动手。语文教师也要适当地采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培养自身能力,初中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其他学科一样从完全不知到知的过程,语文学科更加地贴近生活,所以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着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知识自己去学习。另外,教师有一点不可以忽略,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学习,要求教师要主动地去与学生交流,比如,可以设立讨论课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同时讨论课还可以让学生有最大限度活动的机会,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只是发展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发展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智慧和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地锻炼了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初中的语文教师要能够熟练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特点与现代教育的新要求,来积极寻找最佳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要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教学内容要具体化、清晰化,这样,教师才能够方便地总结规律,把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大脑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对学生只进行引导和点拨;要经常为学生准备课外的阅读材料和实际生活中与课内有关的资料。总之,教师一定要重视起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王志刚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总校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对语文教育教学的体会

一、关于学生分析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20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思想仍不过时。只要我们教师认真观察、分析学生,总能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如果教师善于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学生也能较好地配合,那么学生总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一些,高中尤其如此,即使是班级里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好多方面不尽如人意,更何况更多的学生程度不太好。孔夫子看见自己的一位学生白天睡觉,非常不满意地说“朽木之材不可雕也”,我们有的学生远有比白天睡觉更不像话,可是,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是朽木。一方面,我们作为教师的这颗良心不允许我们轻言放弃;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转化这样的学生。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正像《为学》里所说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二、关于授课方式

我想谈一谈我个人对“讨论”这种授课方式的看法。毫无疑问,“讨论”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个关键词,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广阔市场。因为,无论在我们自己的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中,还是在去市里参加的教研活动中,学生的“讨论”几乎无处不在。我很纳闷,它不就是“一种”授课方式吗,为什么要堂堂用?也许它是一种最能在形式上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授课方式吧,学生探讨研究,显得很民主。其实,“讨论”是一种交流,它应该有其必要的前因及结果,正常的环节应该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如果只为了场面的需要,在提出问题之后直接让学生展开轰轰烈烈的讨论,那么,在事实上就忽略了“独立思考”这个尤为重要的环节。刚才说道,我们的学生大多程度不太好,如果不努力把他们引导向独立思考的境地,那么,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他们将悠闲的隐匿于热闹的讨论环境中,而结果是几位较出众的学生进行“个人秀”,我想这与我们运用“讨论”的初衷是有悖的。相反,在我们特有的教学环境下,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进而再进行讨论,或者直接把思考结果呈现在课堂上,再进一步去引起课堂争辩,我想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又何必一定要贴上“讨论”的标签,为新课程虚张声势呢?

三、关于教学目的

刚才说到“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而如何“致用”,我想起码应该涉及两方面,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工具性,即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争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相互畅快地交谈、准确理解和表达情感意义,能够准确书写文字、按要求作文等等,以支持一个人正常的的生活和交际。注重人文性,即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探讨文学艺术,力争使学生在这种艺术美的熏陶下,塑造出美的习惯、美的品质、美的人格。前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对这种人文教育的最好注解。当然,“工具”与“人文”二者互为依存,不可偏废,在此不再赘述了。

四、理想与现实

尽管我们高喊的口号是“素质教育”,可是却不是人人都上了大学就有了高素质。很多学生到了大学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又缺少了教师和家长的管束,于是开始混日子,没有学到真正的能力,进入社会也就无法适应了。而且,在高学历旗帜的刺激下,我们忽略了素质的内涵,也造成了学历的贬值、时间的浪费。孔夫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看来只能在一个较狭窄的范围内实施了,我们没有魄力和勇气让学生放弃大学去做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只能在鼓励全体学生努力考上大学的前提下再谈“因材施教”,可是这已经失去其本意了。“乘桴浮于海”是不可取的,只能在被框范的环境中闪展腾挪了。课改新风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机遇与挑战的存在,我大胆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写了出来,但是限于能力与经验,这只是一己之见,纰漏和谬误定然有很多,希望得到各位同仁批评和指正。

作者:田贵江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南高基学校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人文精神研究

【摘要】现阶段,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能够加快世界历史发展步伐的重要源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应试教育指挥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追求相对缺乏,从而使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难以很好地顺应精神文明建设与伟大民族复兴,甚至违背了教学初衷。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期间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并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工作始终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而且该工作仍然处于探究式发展阶段,在改革发展期间,日益显露出一系列令人自省的教学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语文在教学目标方面最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培养学生自身的民族意识。因此,高中语文老师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以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引导以及熏陶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一、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偏差。目前,大部分高中教育都过于重视应试教育,教学重点在增强学生应试技巧、提升学生记忆力以及理解力上,几乎很少注重人文精神培养。不管是学生还是语文教师,都将高考放在第一位,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逐渐淡化了人文精神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二)教师能力有限。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因受到自身条件的相关制约,不能够就人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所具有的人文素养也比较有限,针对文本当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在自我解读上相对肤浅。此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这些高中语文教师难以凭借自己的思想来引导以及激发学生正确思考,从而造成学生自身人文素养水平很难得到快速提升。(三)课程设置欠科学。现阶段,尽管高中语文课程在整个高中教学课时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然而人文精神渗透与培养的时间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文言文理解以及应试知识点讲解上。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知人论世文章阅读,导致学生仅仅知道作者以及文章主题,但是对作品创作背景等内容知之甚少。

二、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专业化角度出发,教师以及学校属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引导者。首先,学校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观念,树立起良好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所持有的错误想法,积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文精神。其次,学校须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从而使广大高中生在该氛围中得到熏陶,能够自觉渗透与培养人文精神。(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质上,高中阶段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还不能够真正形成,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师的观念将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直接性影响,教师自身观念的正确与否以及人文精神渗透情况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做起,重视自己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此外,学校应该就高中语文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素养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注重语文教师在人文精神层面的培训教育,促进教师素养的逐渐提升,满足学生需求。(三)注重教学过程与学生课外人文精神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解放思想,让学生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学习《归园田居》时,指导学生畅所欲言,对“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内涵发表意见,在文本内涵理解的前提下,促进人文精神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强化因材施教,更好地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目标。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以家庭作业方式强化人文精神渗透,进一步巩固课堂效果。比如学习完《陈情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以及捶背等,进一步提升渗透效果。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等,从而使学生可以近距离体会人文魅力,在人文环境当中得到自我提升。(四)实施人文评价。学生评价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该环节关系到学生学习观的形成,并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密切。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学生评价时,应注重评价所具有的人文性,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大力倡导“以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目标所具有的层次性以及动态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第二,重视质性评价模式的不断推广应用,最大限度取消量化评价模式,实际评价期间,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方式以及访问方式等进行学生评价;第三,采用鼓励评价法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受到鼓励时,自身的学习状态将会更好,而且劲头更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尽量运用鼓励语言,给予学生少一点批评。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渗透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时展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步伐,优化教学理念,实现人文教育与高中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作者:李汉军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回中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价值分析

《大学》作为《礼记》中的第42篇是儒家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后经北宋时期的程颐、程颢二位崇尚儒学的学者整理后,从《礼记》中单独地分章节提取、整合出来。而后儒学发展到南宋时期,理学大师朱熹又进一步整理、编撰出《四书章句集注》,正式地将《大学》列为一部重要的儒学经典,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修齐治平”的智慧。

一、《大学》之于教学目标

宋代的儒学家朱熹认为“大学即是大人之学”①。在古代,文化教育的学段分为大学和小学两部分,在小学阶段,8岁以上的小孩子学习基本的文字训诂、句读及一些待人接物、扫撒应对之礼。除此之外,还学习基本的乐、射、御、数等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在大学阶段,15岁以上的青少年学习“修齐治平”等内圣外王的为人处世的修为和智慧。然而,大学不仅仅指这个风华正茂的年龄段,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所学习的圣贤文化和治国安邦的理想。而这刚好和现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时期一致。大学中写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本的字词句、情感、阅读写作方法、涉猎文本、鉴赏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每时每天每月都进步一点点,才能从大的方面一点点推动语文学习的进步,从而将庞杂的不成体系的语文知识消化掉。同时,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是在日积月累中增进的。只有这样一步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培养的知识和品格才能是牢固的,影响深远的。大学中又提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里的“仁、敬、孝、慈、信”可以作为高中阶段对学生五伦处理关系提出的德育目标,是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和指导原则。在《同北师大学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谈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②。大学之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应指导高中的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而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在德育方面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学生也只有学习《大学》这样的国学经典中的修身、为学之道,才能具备一定的思想境界,获得对国家、社会、自然与自我关系的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学》在开篇就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学生学习、工作、做人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明德、亲民、至善”。这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也是理想教育。当学生和教师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去教和学的话,教学的各个环节才会是浑然天成、充满活力的,倘若教师和学生都以更好地谋生、物质享受为教和学的实际目标,那么所培养出的花朵和园丁本质上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的时候个人聚集的财富越多,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培养出的往往不是国家的栋梁,而是社会的蠹虫。由此可见,《大学》中所倡导的修齐治平的理念对于指导高中生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方向是多么的有必要,对于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十分关键。只有以大学之道为教育教学目标指引下的语文课堂才会是合理的、和谐的、充满活力的。

二、《大学》之于教学理念

《大学》中的经文蕴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而身为一名未来的高中语文教师,若能领悟、汲取一些《大学》中的圣贤教诲,对于引领课堂及治理班级来讲是大有裨益的。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教好学生最先应使其信服。然而,这个威信力最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修养。《大学》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倘若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自己都不够勤奋、不能沉淀又怎么去要求学生呢?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教师先将自己的品格和学问修行好,才能使学生信服,进而更好地教育教学。尤其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承担着很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要更加修身立德、勤学苦练。《论语》中也有讲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由此可见,教师的身教远胜于言教。其次,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抓其根本。《大学》经文写道:“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语文教学的内容广且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由于受一些西方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崭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使语文课堂更加多元化。

三、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反馈

(一)简单的应用反馈

学案导学模式总的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学生们认为学案导学方案的实施对他们的学有裨益。首先,导学案提出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也就是前期的自我学习阶段。在此之前,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提前预习,特别是小学数学,因为自学难度大,又枯燥无聊,如果不是对数学感兴趣,我认为没有几个学生是愿意主动提前预习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愿意提前预习的学生,也不知道怎么预习或者就不知道预习什么。但是,学案导学模式对学生自学给出了指导,不至于出现完全看不懂的情况,只要学生愿意提前预习,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是可以取得好的收益的。

(二)对导学的建议

提前预习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进行教学启发;一些问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要突出此次课程的重点,让学生记忆深刻;设计问题时应有层次感,有新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学案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应用的意义

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表明,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课堂那种教师一直讲,学生随便听,课后布置布置作业,学生随便写写,没有创新的窠臼,不能产生实质的学习效果。这种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友好的朋友式的关系,可以轻松自在地学习,学生可以在老师民主的教育制度下,更好地开放自己的思维,更积极更大胆。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鼓励学生有多维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探索的。

五、结语

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学案导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要学会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做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中介者、传递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的学习过程,更好地发挥教育体制的优越性。

作者:李园园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教育中运用较广泛且适应性较强的形式。在多媒体逐渐运用到中小学课堂的背景下,教育不再单单只局限于课本或者想象中,教师往往利用教育色彩浓厚的课堂气氛配以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视听情境将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这样极有利于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教育现状及部分问题

现今教育思想的落后和忽视信息技术的教育,都是导致它逐渐变得“不入流”的原因,教师如果只注重分数的提高而盲目侧重对文化课的讲解,那不仅仅会使得学生思想古板老套、一板一眼地实行书本式填鸭教育,还会使得他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着浅显不够深刻的记忆。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发挥其好奇,探索创新的本性,这同时也违背了教育的宗旨,这种古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吃力和恐惧,不利于培养当代少年儿童良好的秉性性格。[1]这种教育是当代教育不被推崇的。其次,教师如果一味地运用课件和多媒体来教学,比如用多媒体的形式代替了本应从书本上直接学习的汉字文化知识,学生学习受到了局限性,想象空间也只单纯地停留在课本以外的地方,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无法理解得了的这样同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2]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避免进入以下这些误区:“多媒体使用不当”和“多媒体缺乏活性运用”、“将媒体教学和课本教学同等对待”等。过度依赖信息教育技术也是教育中一大根本问题。教师因幻灯片的普及开始在课时频繁展示幻灯片,这种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得学生格外感兴趣,这一过程中教师省去了以往过多的语言教学,学生也因教师新颖有趣的课件使得注意力全然放在了课件而非书本上,这往往也是不可取的。这会使得课堂的秩序紊乱,学习主体性发生改变,学生在看幻灯片看得眼花缭乱的这一过程中没有主观吸收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教师往往也会手忙脚乱,丧失这一秩序性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的惰性,有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形成,教师也往往无法做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3]互动的缺乏导致课程教学主体地位的丧失,不利于教师进行正常的传道授业,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也会递减,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二、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应合理分配课件教育的方案和内容,应树立教学过程整体观,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现状,不应盲目地使用课件进行大而繁琐的展示。信息量不宜太大,注意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和适应性,不宜出现与课题无关的事宜,把握重点难点、正确使用教学有机元素,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性和兴趣性的同时也要把握书本知识的教育和课件图像的交互性,力求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通过内容丰富的课件使得学生加深课本上枯燥难懂的刻板记忆。将学生平时所学中晦暗难懂的词语用课件的方式简单明确得表达出来,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举例如:在鲁迅的一篇《放风筝》里,学生从书本上可能无法明白放风筝的真正乐趣所在,但假设教师用电脑课件呈现一些放风筝的相关内容,则会使学生们更加身临其境,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之后就可以用贴近学生心理范围能力的情境设计引导他们进行书面学习。[4]国外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对学习的兴趣则是对学习的刺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教师要学会运用绘声绘色的学习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再设计辅以合理的书本教育情境,尽量发挥学生其好奇、善于发现的根本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教师应多应用教育资源,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在鼓励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充分让学生了解互联网世界的精彩,例如教会学生了解课件幻灯片的制作原理及其应用,师生探讨互联网经验总结,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知识、查阅知识、实践制作ppt幻灯片等。

三、结语

信息化教学普及的当下,学生和教师应顺应时代教育变化的潮流,不应盲目得追从,教育法要求教师在这个信息网络化时代,有自己的一份教学策略,对学生做基本的观察和因材施教,利用互联网和理分布使用课件方式和顺序,分清主体性。鼓励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

作者:徐振涛 单位: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路小学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围绕新课标要求,并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深思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努力挖掘教材内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语文教学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记忆深刻,学会思考,获得丰富的体验。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会阅读的学生,他不会只侧重于某一方面,而是广泛涉猎。学生接触的不应只有教材,还要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拓宽视野,获得丰富的语言资源。有效的阅读需要边读边思考,不能漫无目的地去读,要既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又能大胆质疑,对书中的观念主动思考、探究,以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成效的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活动,一切以学生的情况为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依靠图片、声音、视频等功能,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姿多彩、灵活多变,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最重要的是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教师不再是学生课堂的主宰者,而转变为学生的辅助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针对阅读指导课、作文课等来说,要想启迪学生的智慧,就要为学生呈现大量的内容,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借助课件丰富的图片或者视频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的使用方便、快捷、灵活,充分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灵活的教学环节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首先是教学字词,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逐段讲解。教师按照课前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来概括中心思想,这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课,没有任何的交流互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发展,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想方设法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根据学情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以及多层次的问题启发、小组合作讨论、课本剧表演等,这些都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打造高效课堂。否则再优秀的教师也不会打造成功课堂,教师的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水平方面,还得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能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在这样灵活的教学环节的推动下,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二、进行改革的原因

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与时俱进,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教育的发展演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对教书育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良好发展。另外,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建设者,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要非常重视。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决定着自己的未来发展,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分数为中心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成绩,而忽视了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育改革就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下产生的种种问题,用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纠正学生的学习思想和习惯。学生只有维持积极的情感,才能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只要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接受的就比较快,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真实实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学会了学习。

三、改革后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对教学内容也更感兴趣了。教师的传统观念得到更新,在教学中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成绩自然能提高,并且他们的学习过程是愉快的、轻松的,厌学现象明显减少。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整堂课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改革的思考

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紧跟时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有立足之地。教学模式的改革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在改革中要参照传统教育,取其精华,不断地实践和创新,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美丽的光彩。

五、结语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和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一切从学生的发展着眼,注重其学习能力培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刘敬霞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王虎寨校区纸房小学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技工学校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机制探讨

摘要:语文作为技工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与高技能的社会人才,但目前技工学校过分重视专业课程和技能和掌握,忽视语文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高技工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技工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从技工学校的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技工学校;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教育教学创新

技工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它要求学生不但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基础性平台,需要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情景感染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达到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实现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被创设的情景所感染和陶醉,充分发挥语文的情感魅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语文中的情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学有情感作为依托,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艺术境界中感受美。例如在教学《茶馆》时,在讲授之前可以划分学生角色分别担任剧中的角色进行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听本节课的朗读录音,并让学生分担角色模仿录音完成朗读,这样学生不仅扮演了剧中的角色,还有效地提高了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把握剧中的情感矛盾,在课堂中播放《茶馆》话剧录像,供学生观看。学生跟着录像带感受剧中的情感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

2启发思考,自主探究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从自身的体验中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既能够获得情感的体验,又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首先要定位课堂目标,从整体上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技工学校的语文课程相对专业课程来说比较少,课堂中如果面面俱到,就会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结合课文的内容参与到讨论中,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启发,自主探究,学生小组之间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交流。除此之外,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和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给学生制造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敢于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激励创新,效果评价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唤醒,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学生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激励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信心。根据语文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上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语文学习中要充分地让学习差的学生感受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成长,从不断的进步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实现其内心的自我追求,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启发式教育,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专长,促进学生的发展。

4结合专业,增减内容

技工学校的学生没有普通学校学生高考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专业的要求适当增减教学内容,注重语文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从而实现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课,选取与专业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出发,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机械专业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专业方面的讲解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等等。语文教学还要结合各个专业内容的不同各有侧重。例如在语文的写作单元,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不同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专业计划书或者市场调查报告。让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写机械产品的产品说明书;让法律专业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文书的写作等等。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可以与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实用性。

5加强指导,课外巩固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有效性,还要提高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技工学校的学生面临就业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下准备的材料进行课堂5分钟演讲,发挥自身在课外学习的有效性。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最终都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也是为了学生未来能够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让学生举办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结语

面对21世纪人才的竞争压力,技工学校要抓住机遇和挑战,改革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娟 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

摘要:语文属于我国的基础性科目,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语文教学。同时,语文也是连接其他科目的重要纽带,能够对其他学科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已被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全方位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改革教育教学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确保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展现自身魅力,在吸收并借鉴多元化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具生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围绕新课标理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使其充分展现自身魅力,更好地指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以此,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向前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1国学经典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一“大石块”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特别重视字的教学,集中识字是采取的主要方法。在儿童入学以后,需要花费大概一年的时间来认识两千多个汉字,并逐渐成“三、百、千”那套,即《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刚好有两千多个经常使用的字。再加上“三、百、千”有着整齐的音节、押韵,有利于儿童记诵。为此,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三、百、千”是重要的教材,并对学生进行集体识字。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国学境地呢成为第一“大石块”。主要是因为儒释道三家文化便是中国文化精髓,儒家文化是其中的主流。就经典而言,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典范性。国学经典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弟子规》、《孟子》、《论语》。就“经典”而言,它折射出民族的智慧与灵魂,是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它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多样化的价值。可见,让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可以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蒙童阶段,要更加注重孩子纯正无邪品质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具备良好的品德。在此基础上,读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气质,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自“”以来,传统文化逐渐失落,在新课标背景下,对这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新找回那些丢失的重要东西,重新构建全新的社会文明秩序。

2诗歌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二“大石块”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中,诗歌经典便是其中的第二“大石块”。有人说:中国文化属于诗性文化,而诗教便是中国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中国民间,五言绝句是孩子咿呀学语时候背诵的重要内容。《无言之美》是朱光潜的作品,其中提到对诗歌的认识,对于文学来说,诗词远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和散文相比,诗词所含的无言之美更加丰富。就散文而言,注重情感的流露,就诗词来说,更加注重含蓄、暗示,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来吸引读者,有着朦胧之美、意境之美。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想要不断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欣赏素养是首要前提。在此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诗词的重要性,为培养鉴赏无言之美素养提供利用的保障。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诗歌教学放在关键性位置。但在筛选小学诗歌的时候,需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即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中心,以现代诗歌为辅。结合小学生已有的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小学一、二年级以历代经典绝句为主,大概有80首;三、四年级重心放在唐诗上,大概有80首,五、六年级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古诗十九首》、《诗经》,也有80首。就现代诗歌来说,要把重心放在名家短篇上,要结合小学生已有水平,选取中、外名家的作品,比如,泰戈尔、冰心,大概有60篇。借助这些诗歌经典,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气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儿童文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三“大石块”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学经典、诗歌经典面向的是历史,而儿童文学经典则面向的是现代、儿童。就儿童文学经典来说,主要写给儿童的,充分了童趣、童心以及想象力,符合儿童各方面的特点。《汉语教学的过去、现在、未来》一文中,说道:文学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是一种精神与思想教育,更是一种美学教育,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在学习不同类型文学作品中,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极大地提升,比如,创造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就儿童而言,是他们是天生的幻想家、作家、哲学家等,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素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推动小学文学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此,需要结合儿童文学特点,合理划分,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绘本阅读,在中、高年级学生中,以童话、儿童小说为主。此外,教师要全方位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各方面特点,选取适合他们的名家名篇,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多鼓励他们自由、共享、亲子阅读,使其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体系,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改革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至关重要,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难度较大,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完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围绕这“三块大石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转换师生角色,增加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以此,促使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事业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作者:张海燕 段书平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镇第八小学 安徽省淮北市临涣镇石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