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七年级数学论文

七年级数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15 03:43: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七年级数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七年级数学论文

七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对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

摘 要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兴趣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数学作为七年级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如何发挥出兴趣教学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了诸多研究学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首先针对兴趣教学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开展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途径,期望以此来提高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关键词 七年级 数学 兴趣教学

1兴趣教学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兴趣教学即为从直观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针对教学的对象以及内容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逆反心理以及求新心理,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基础上,使其可以在轻松和愉快的状态下接触到知识,并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最终对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七年级数学教学而言,其在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反复的运算和演练降低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并未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成就与学习乐趣,部分学生甚至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和厌烦心理,严重阻K了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相比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当中融入了跟更多的运算以及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初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理解,若此时教师未能发挥出积极的以电脑作用,则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刚步入初中就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厌烦心理,甚至对其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引进兴趣教学的方式,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升,并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为初中数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是开展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2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途径

2.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发挥出兴趣教学的核心作用。(1)应当培养学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确保学生对题目内容的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可以通过出示阅读题的方式,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并使其养成了良好阅读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或数学实验的耐心观察和思考,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平行”这一概念时,可以先向学生举例,或要求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事物,随后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引出平行的具体概念以及性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以提升。(3)培养学生的讨论习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为开拓学生的思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部分出现一题多解的数学题,教师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解答,并对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进行总结,发挥出兴趣教学的积极作用。

2.2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对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生活化特点,教材中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同时也包含了许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而这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加强在课堂当中的教学导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通过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安排更多的实践性内容,通过对自制教具等的有效应用,实现对课堂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实现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2.3发挥出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创设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其与兴趣教学的有效结合,也将进一步确保七年级数学教学效果的稳定提高。(1)教师应当根据各个学生的基本特点不同,为其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与魅力,在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2)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使复杂的思想以及公式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部分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将创造出更为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3结语

综上所述,七年级作为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阶段,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才能使其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将对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工作开展可以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发挥出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几方面来实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年级数学论文:综述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激发七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数学教学;兴趣教学

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了解中学的学习生活,主动适应这种生活,是他们进入中学后非常重要的一课。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真做好三个过渡:

1. 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生活作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诸多不适应、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有适应的过程。是儿童时期向春年时期过渡的阶段,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机械记忆强于理解记忆,他们习惯于照教师讲的去模仿套用解题,而不善于分析思考。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逐步过渡,具体措施是:

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的实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地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2. 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初中代档目头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课已经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中学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3. 学生由听教师讲解到自主学习的过渡

从小学进入中学,将面临哪些新问题呢?(1)中学的课程难度加大。(2)中学的课时密度增大。(3)中学的教学方法有别于小学。中学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成分逐渐增多。小学阶段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即可,但在中学,除了完成课内教师布置的作业外,还有许多继续发展的余地,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

这些客观存在的新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每一个七年级新生可以从改变自己入手,主动适应这种生活。要尽快适应这种生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认识到困难、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的、不可怕的。要意识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困难,才有了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惊慌失措、急躁埋怨,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自己尽快适应中学生活。所以,拥有一颗平常心,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其次,注意转变学习观念,积极地适应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新方法。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在小学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中学后却越来越差。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本人在小学自我感觉挺好,进入中学,不注意面对具体问题分析,总是照搬小学时的学习方法,殊不知,到了中学,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变,要跟上教师的步伐。尤其是当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称你心的时候,更要主动适应教师,而不应该盲目猜疑,甚至抵触。

第三,抓好学习的主要环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预习、听讲、复习,但无论什么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在落实。一般来说,凡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源头。代数、几何、三角,从欧几里得到笛卡儿,从祖冲之到华罗赓,人类几千年的知识结晶,学生都要在短短的几年中学习和认识。教师一节课讲解的内容可能是一个科学家一生所研究的成果,教师所举的典型题可能教师多年的精力和心血积累所成。因此,学生提高听课效率是最简捷的认知道路。

4. 对待作业和对待考试一个样

中学阶段习题要做成千上万,它是消化、掌握、巩固知识和培养逻辑思维和演绎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重要环节。考试是检验一段时间内所学知识掌握、巩固的程度,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两者是相通的。有时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考试中也屡屡相仿出现,因此对待作业必须独立思考,寻找解题方法不能靠教会,而只能靠自己学会。有错误及时纠正,出现漏洞,及时修补。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业阶段的偷工减料,考试就失去坚实的基石。平时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地对待每次作业,养成良好的习惯,逢到考试就能保持镇静、沉着应战,能以饱满的精神,敏捷的思考、熟练的技巧考出令人满意的成绩来。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上接第116页)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 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

2. 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χ怠薄傲蟹匠探庥τ锰狻笔保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 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观察。

4. 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

以上只是笔者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

(作者单位:广西横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530300)

七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初中七年级数学的兴趣化教学方法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盘古山初中 江西 于都 342300)

摘要: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化;教学方法

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因而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数学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教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W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为主,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探讨的出发点,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进行独立思考或是小组讨论。以此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探究和质疑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或集体等多种形式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方法,从而提高其数学水平和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二、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某个数学问题中,通过创设带有疑问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指明探究目标和方向,以此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而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藏的知识点,教师最好是给予简单的提示,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果。

例如,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了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相关概念,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我提出让学生跟我一起来探究一下篮球方面的问题:“篮球比赛中胜一场得2分,打平得1分,负一场得零分,甲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进行了8场比赛,只负了3场,那么甲队胜了几场?平了几场呢?”然后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其进行独立思考。学生都明确了这一问题的探究目标,进入跃跃欲试的探究状态,纷纷在纸上演算起来,最后他们有的用算术法来解答,有的运用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我再根据他们所采用的解法来调整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创设带有疑问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问题。

2.强调探究性学习的课外延伸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建立在数学知识能力和自身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活动。延伸、拓展学生的课外探究性活动,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与创造,能够有效激发探究兴趣,对提高学生探究性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了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走进图形世界》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户外时观察一些建筑物和物体等的外形,并联想相应的数学图形;在生活中运用纸盒,将其展开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或建筑物,所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等。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涉及学生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在数学知识的迁移中探究数学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3.注重探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

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探究,获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容易产生相应的主观感受和表达意向。交流沟通就是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的交流,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探究方法进行分析,并反思自己的思维和探究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点,使其数学知识和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比如,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了几组不同的图形,如圆柱、圆锥、三角形、长方形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这些图形两两组合或多个组合拼凑成其他有趣的物体。只见学生在下面探究得十分开心,有的画图,有的拿相似物体动手拼凑,他们有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小猫小狗的,有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拼成房子的等各种探究成果。讨论完之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探究结果,于是我让他们主动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说出自己的探究过程,然后鼓励其他学生对这些探究成果的方法与过程进行小组探讨和交流,并让他们评出值得借鉴和表扬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而言之,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并对其探究活动加以课外延伸和拓展,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探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探究活动中增强自身思考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整体素养。

七年级数学论文:有关初中七年级数学三维目标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

数学教学目标制定是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新课程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是指通过各种数学教学课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有效的发展,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单一强调知识技能教学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是教学理论的一次革命性的延伸和拓展。

在课标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三维目标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上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交流后总结出规律,体验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课堂上注重合作学习与情感的培养。通过数学题目的形式,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浸润,这样将抽象的数学思想具体化,易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学生形象化接受,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细化三维目标。

一、教学情况分析

1.课程分析

近六年(2011年~2016年)中考题目的分析:

七年级上册:代数部分:包括整式和分式,涉及的基本是填空和选择的基础题目,偶有考查大题,2015年考到一道大题――分式的混合运算;几何部分:图形的运动中旋转与翻折两种运动,是历年填空最后一题必考的题,即第18题,与其他几何知识结合来考查,难度较大。

七年级下册:数的运算:包括实数的运算,这部分除了2015年,其他5年都是第19题,实数的混合运算,有两年考到过一个选择题;几何部分:三角形和平行部分考的都是计算和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结合其他知识,以综合大题的形式,几乎每年都有考到。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我采用单独访谈的办法,了解到:在小升初的时候,小学里的佼佼者基本都进入城区里的初中,留在我校的学生有的成绩平平,有的家庭特殊,有几个孩子甚至连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出来,大部分家长在外冈这边的工厂打工,需要三班倒,对孩子的管教时间较少,作业完成情况也很少检查,有些孩子就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的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两个主线

(1)夯实基础

结合以上对学情的分析,我提出夯实基础的观点,首抓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的基本目标和核心内容,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规范学生学习程序的有效途径,将其他两个目标渗透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选择适合自己最佳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2)激发动机

部分学生学习十分被动,需要老师在旁边盯着,缺乏自身的内在动力,这样学习的效果自然差强人意。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大都十二三岁,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强,那么,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动机成为首要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动机才愿意学,才主动学,愿意学、主动学才能学好、学会,有了学好学会的体验,才能产生更大的兴趣,才能更加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2.教学过程

(1)知识与技能

以《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为例,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会运用以上法则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知识与技能目标细化:①两个单项式相乘的计算;②三个单项式的相乘计算;③由乘法和加法组成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以《字母表示数》为例,过程与方法目标:领悟字母“代”数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细化:①经历分析、归纳、推理的过程,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②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细化:①结合中国文化中的剪纸、京剧脸谱等轴对称图形,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②通过自行设计轴对称图形,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初中七年级数学三维目标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每周安排20分钟的小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对学习目标的三维评价在题目设置上进行体现。与六年级的学习效果纵向比较,在学生之间横向比较,全面评价,通过学生学习反馈,分析成绩背后的原因,进一步修正教学。下面,结合《圆的周长》这节课谈谈几点做法。

1.夯实基础――问题设置有层次,由易到难阶梯推进

我将这节课的问题设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学习圆的周长的公式之后,我在教材例题1求圆的周长的问题前安排知识巩固部分:(1)直接运用公式,已知圆的半径和直径求周长;(2)变式训练: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第二部分,圆的周长问题,联系实际,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由基础巩固之后自然过渡到实际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第三部分,阶梯过渡到卫星飞行轨道的问题,最后是圆环的宽度问题。

2.激发动机――从客主学习因素驱动学生内驱力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圆的周长与直降谋戎凳且桓龉潭ǖ氖,整节课多次运用几何画板,课堂呈现力很强,抽象的几何知识跃然纸上,形象化、动态化,学生自己上台操作,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四、结语

数学三维目标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还有很多,如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适当开展竞赛等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每节课前表扬前天作业做得较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总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如何更好地接受知识的视角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将三维目标细化在教学的细节之中,作业根据学生的情况而精心选择,及时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反馈,矫正学习中的偏差。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更有启发性,提高课堂实效。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外冈中学)

七年级数学论文:关于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的思考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在教学中我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求新,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努力打造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让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同学们多思、善问、敢争论、充满求知欲,学有所获。

一、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引导他们自己动手,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

在“几何体表面展开图”这节课中,我请同学们从家里带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牙膏盒,要求他们观察其形状并用剪刀剪开纸盒,这样同学们非常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接下来,我请他们利用自带的硬纸板亲手画、剪、折、粘合成一个纸盒,然后用剪刀以不同的方式剪开,这样,同学们感悟到了几何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剪开的方式不同,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也就不同,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好活动。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积极踊跃、兴趣盎然,享受着动手制作的快乐的同时,实现了他们对几何体表面展开图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又掌握了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数学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要想让他们热爱数学,就必须让他们知道数学有用,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数量的表示”这节课中,我对学生们讲“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举个例子,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学生很快由我的问题得出答案是“a+5”。我继续问:“这个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男孩举起了手,“年级里有a名同学,又转来5名,现在年级里一共有(a+5)名同学”。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理解到: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多种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在生活中”。这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在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学习做人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如何在这一抽象的学科中渗透德育是需要我们数学老师下功夫,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 在“代数式的值”的公开课中,我在选材、选题上下功夫,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收到好的效果。

在“代数式的值”的公开课中,为了给学生讲授“不是所有的代数式都有确定的值”这一知识点,我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代数式都有确定的值?”学生们的意见分为两派。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妈妈叫小明帮她做家务,小明却给妈妈开了一个帐单(如左图),而妈妈看了后没说什么,给小明也写了一份帐单,当两份对比强烈的帐单在屏幕上并排在一起的时候,学生们被震撼了,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我前面的问题:“这个代数式求不出值!妈妈养育孩子的费用根本大得无法计算啊!”“别说钱了,妈妈的爱是无价的,是金钱买不到的!”“我们不可以跟妈妈讨价还价的,妈妈付出那么多都不求回报,小明只不过帮助妈妈做些简单的家务,还要钱,太不应该了。”……听到孩子们真情流露的语言,我也很感动,我告诉他们:“不是所有的代数式都有确定的值,大家要永远记得(x+y+z)含义啊!”

通过这一课,学生们既掌握了新的知识点,同时又让学生受到了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可以说是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课中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有声有色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学习的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应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学期我通过网络下载、整理加工、自己制作等各种方式积累了约50多个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体会到,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有语言不可比拟的作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活跃,虽然制作课件很麻烦,占用相当多的时间(有时制作课件到深夜1点多),但只要教学效果好,我还是要坚持充分利用下去。

五、教学中的困惑

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但对于那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成了一种放松,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严重,作为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六、找出不足,继续努力

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经验,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向老教师学习,让自己尽快成长;在工作中有时带有急躁情绪,特别是对那些暂时没有进步的同学,今后注意多给学生一些耐心;对自己的板书还不够满意,相信通过自己的刻苦练习,会有显著改善。

七年级数学论文: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摘要: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学习项目,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另外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七年级数学与小学知识相比理论性、抽象性相对较强,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同时做好教学的引导,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的、综合的发展,更好的实现学生数学科目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七年级 数学 教学 有效性 兴趣 方法 情境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青春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对于自身、对于周围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对于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渴望,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与认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以便能够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同一个催化剂,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科目的学习热情,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数学课程课时安排较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也相对较多,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是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习路上不断的提升自我、不断的跨越自我,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就如同有了一位良师作为引导,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自主性。特别是在当前阶段下,教学中要求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这就更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特色,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如我在教学第一章中“有理数的加法”时,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表演,同时提醒学生最终的方向和位置与规定的符号和绝对值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那样: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当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途径很多,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也要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兴趣;也要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在教学中展示数学知识的趣味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魅力与教学艺术,进而爱屋及乌的产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与小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论性、抽象性相对较强,学生在理解、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七年级阶段,由于知识难度的提升造成了大批的数学“后进生”。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困难,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感觉无从下手。在笔者看来,正如俗话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实现学生自身的有效学习。后进生学数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起点要低;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一些后进生在数学上花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也由此造成他们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想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重新梳理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数学知识对于日后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以便能够引导学生有效的提升学习的效率,以科学的心态去面对数学学习。

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项研究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难题的基础学科,数学知识大多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中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中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这样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设计,不仅丰富了教学的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感知,还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教学氛围,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了情境基础。

五、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笔者认为,数学科目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某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与思维能力,以便能够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提升。比如针对传统数学教学智慧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从课本中最前面的代数知识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的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七年级数学论文: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提的最多的就是理念,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即从理念转化到实践。在教学中,要真正使用好新教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还需要一个过程。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关键词】教学 ;数学;兴趣培养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何激发初一新生上好第一节课呢我针对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上第一节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我们在小学学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上初中后你们将学乘方、开方等新的运算;在小学学了简易方程,在初中还要学一元二次方程、无理方程、分式方程等。小学里的很多疑难问题到了我们初中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如3-5,在小学里不够减,但等我们学了第二章后就可以进行计算了。初中我们还要在小学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图形,可以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你能站在地面上测量大楼的高度;你如果是老板,你就能算出怎样赚钱最多;铺设管道怎样最省料等。通过谈话的方式,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一)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

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 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此外,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七年级数学论文: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摘 要: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从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兴趣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数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而苏科版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制作,学生积极认真地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于在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通向数学。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苏科版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此外,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真正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七年级数学论文:浅谈我对新时期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

摘 要:数学是中学阶段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目:既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升华,又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步入中学后,学习科目骤然增多,同时数学知识与小学时期相比理论性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的特点进行趣味化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认知,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要着重学生的数学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学生;兴趣;合作;习惯;实践

一、做好课堂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课堂起始阶段给学生良好的印象就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堂的教学引导,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比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节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很难学习,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就可以运用学生小学时期学习的知识进行导入:请计算88×12+88×88,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运用简便运算、乘法分配率将88×12+88×88转化为88×(88+12),即88×100=8800.之后教师再运用之前学习的有理数知识布置一项新的思考题: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7倍,爷爷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2倍,已知小明的年龄是t,求小明、爸爸、爷爷的年龄之和。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的算出小明爸爸年龄是7t,爷爷年龄是2×7t,那么三者的年龄和是t+7t+2×7t,即t+7t+14t。根据乘法分配率的相关知识,我们就可以将t+7t+14t简化为(1+7+14)t,即22t,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整式的加减》的基本方法。这样就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过简单的导入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习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都说“习惯决定命运”,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学习事倍功半。很多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但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情境把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平行”前,要求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俗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时复习、按时总结就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总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中或让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站在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的兴趣。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用心,“2”和“Z”不分,导致教师在改作业的过程中分不清学生到底写的是什么。这样简单的一面就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体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改正。

三、引导合作学习,丰富学生学习形式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有效性学习,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采取小组协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实现他们的共同发展;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节课的时候,针对合并同类项的规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并根据小组之间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汇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以下事项: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零,如:-3ab2+3ab2=(-3+3)ab2=0×ab2=0。另外也要注意: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还要认识到通常我们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降幂)或者从小到大(升幂)的顺序排列,如:-4x2+5x+5或写5+5x-4x2,以便使结果显得更加清晰、明了。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认知,同时对于他们自身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四、注重数学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俗话说“学以致用”,数学作为一项实用学科与基础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影响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数学实践,以便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于班上每个同学进行编号,试试看哪种编号方式最直接、最方便,这样就能够简单有效的让学生对于课本知识进行实践探究,加深他们的数学认知。又比如在学习《统计调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件的时候去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看谁估计的最为准确,之后让估计的最为准确的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的方法、心得,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这样一来,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也能够引导他们及时的复习学习的知识,在加深他们学习认知的同时也很好的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想要做好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也要善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着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七年级数学论文:七年级数学兴趣的培养

摘要 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关键字 数学;兴趣;培养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2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②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3.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3.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七年级数学论文:教育均衡发展与七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摘 要: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教学的均衡发展呢?本文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得到数学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让学生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数学课中渗透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受到数学的教育结果相对公平三个方面探讨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均衡发展;数学教学;研究

人们常说:“代数繁、几何难,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特别是对刚进入初中学习的七年级学生,如果没有把七年级数学这个关,到了八年级或九年级就会成为数学的落后者、“后进生”。要在七年级数学中,让全体学生都渡过数学难关,我们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得到真正均衡发展。要让学生在七年级数学中均衡发展,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得到数学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希望。那么,我们在学生刚进入七年级的数学学习之初,就要想方设法地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数学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到了八九年级在数学中不掉队、不为数学的“后进生”。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呢?

(一)启发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畏惧感。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数学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数学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现实生活的设计中,使学生产生创作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不断创新,维持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改好作业是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半教师都在批改作业时,一味追求“错”、“对”,对错的进行更正,对的打上“√”。其实不然,每位教师批改的作业,究竟学生认真阅读没有,没有阅读就没有效果。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弱点,都想看到成功之处,所以批改作业时,应该区分学生平时成绩。如:优等生做对该作业,用真心、诚心的话加以表扬,如“OK”“Very good”;错了,则用“请认真检查,一定能找出原因”来加以勉励。中等生做对了,批上“真聪明”、“凭你的努力,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若错了,批上“再努力些,一定会成功”。学困生做对了,批上“进步真大”、“你父母一定高兴”等评语;错了,批上“我能帮你吗”、“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这样,每位学生都喜欢看作业本,这会没有效果吗?

(三)作业减负也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教育部、教学专家都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强调。若学生作业过多,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数学作业过多,一上数学课就烦,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一旦没有课外作业,学生会很高兴,要让学生相信,只要上课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能完成教学目标。

二、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让学生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七年级数学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以及符号的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今后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鉴于以上要求,要根据教材的起点,及时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基本定义和概念的理解能力。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对定义和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小学数学中“面积”和“体积”,很多同学进入初中后,都不知道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只能死记公式,增加学生负担。七年级数学中几何入门一章中,我们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线段和角的“和差倍分”的图形性和意义性,三线八角的感知性。

(二)识图能力。

识图是学生今后观察图形、理解题意、分析问题的基础。识图训练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达到逐步提高。

(三)画图。

画图是学生读懂题意,把数学语句变换成直观图形的操作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训练时,首先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读懂题意。读完题后,让学生回忆一些数学术语的图像。如:经过、延长、有且只有、相交的含义,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动口、动脑、动手的全过程。切忌操之过急,每个步骤都要全部过关,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骤;若不然,有些学生在今后几何提升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麻烦。

(四)转换能力的培养。

针对数学语言、数学图形、符号表示之间的互相转换,鼓励学生多说、多绘图、多写,不要怕错,逐步仿照老师的步骤,尝试把题意用符号在图形中表达出来,实际上是让学生当好翻译。当好翻译的同时,把所知的道理归纳总结为结论,同时记录在图形上,这样,就为推理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推理能力。

一个学生的数学几何入门与否,还看推理。用书写解题的形式展示给老师,就可知道学生是否具备推理能力。简单的逻辑推理是整个初中学好数学几何的基础。从教材编排情况看,可分四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按照图形回答,要求学生能说出就行。实际上,只需写出通俗易懂的符号就行,学生就完全明白;第二阶段,用重要语言叙述的方式证明已学的定理,然后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第三阶段,推证判定结论时,采用探索分析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分析的过程改写为规范的推理形式,进行两步推理,第四阶段,结合逻辑知识,给出证明过程。需强调的是这一阶段的训练要加强,教师尽量分析清楚,再把格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阅读、理解,擦掉后,让学生默写在草稿本上。刚开始时,重复可以达二、三遍,让每一学生都能成功。事实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时,应从线段的中点开始就有推理雏形了。这样,学生一开始就清楚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三、数学课中渗透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受到数学的教育结果相对公平

学生阶段一般都喜欢听名人趣事。教学中如果一味枯燥,会使学生心理厌烦。怎样让学生更上一层楼呢?教育本身就要求,教书的目的是育好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数学家从班上后几名成为数学家的苏步青等,除此之外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通过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教育结果是公平的。

当然不是每次和学生都谈论名人,我们应抓住时机讲述身边的故事,教育学生学好数学。如在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让学生回忆木匠工人怎样弹墨线后才操作,使学生理解点和线的距离这个难点。

总之,要把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去,首先要化解学生对学习数学难的难点,让学生感受教育的公平;其次是加大对数学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感受数学成功的公平性;第三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教育公平中感受教育的结果。

七年级数学论文:浅议七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把口、手、脑都调动起来,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研究探讨,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及时提出来,及时去解决问题。”从实际教学得出的结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极高,但是还要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并且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一、教材的内容编排及实践

当前我国新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轻能力重知识的许多方面涌现出很多新的教育思路,并将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会儿是几何知识,而另一会儿又是代数知识,就好比一部机器,将所有的零部件全放到了学生面前。通过实践教学,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很有必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新教材有其独特的一面性,新教材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特点,进而更多更全面地考虑到学生心理和年龄,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还都喜欢色彩缤纷的画片,因而新教材编排进去很多剪剪拼拼、想想做做,这些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并且是在玩中学习的24点计算及火柴棒和排方桌等等生活常识中的数学,这些方法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了,这种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就是身边的事,使学生更大程度上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实践

当代教师不仅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指导者,并且还是学习的设计者,就好比是机器零件的供应者一样,教师要从传统的只单独站在讲台上的“独奏者”改变成到后台里的“伴奏者”。教师不但要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还要准确地找出教材里的重点和难点,把教材、教师、学生的关系处理好。尽可能多地找出相关的数学资源及实物模型、图片等,创造出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以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待当今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现实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提高学生要把数学学好的

信心。

把生活中的常识融入数学教学中,用这种方式教学能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此时的课堂会热闹非凡,讨论的场面热烈而愉快,学生的思想集中,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高潮。这样的教学使七年级数学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再把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应用到教学上。比如,商品在销售中经常会出现商品打折销售,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商场里买卖服装是在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但是这里面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却是寥寥无几,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收集的资料上必须真实有效,学生才会很感兴趣地用数学方面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七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广大农村学生,因为他们的课外读物不多,无法阅读到大量的读物,这时若看到有些数据没有办法用数学语言去表达,教师应当在讲课时尽量做到多让平时不爱说话不爱表达的学生发言,教师尽量做到多鼓励和少批评这部分学生,让学生之间也少指责,使他们在学习时不再沉默,让他们变得活跃好学。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县桦林乡中心学校)

七年级数学论文: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新教材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开头要吸引学生;其次教学过程要生动、有趣;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兴趣 教学过程 方法 学习习惯 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各门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数学也不例外。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教师教法只要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头一定要能吸引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要生动、有趣。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