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系统管理论文

系统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16 05:37: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系统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系统管理论文

系统管理论文:加强儿童的系统管理整体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论文关键词:保健 健康检查 计划免疫

论文摘要: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本社区内育龄期妇女的情况,对孕妇进行优生、优育、早检、健康教育,及时掌握社区内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对每一个新生儿都要进行新生儿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复查,建立、建全系统的儿童管理卡片,建立、建全系统的免疫档案,对儿童的表、卡、证进行系统管理。禁防早种、迟种、漏种现象发生。对各种原因造成迟种或漏种者,通过免疫系统管理,及时进行补种,有效防止传染病在社区内暴发流行。新生儿出院后,都要接受社区保健人员的访视与保健指导,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要求我们必须从早做起。

1新生儿期保健管理

新生儿在出生后3一7d内进行第1次访视,详细询问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的情况。如:是否足月、顺产、有无窒息、出生体重、阿氏评分,吃奶及排尿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详细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检查,指导护理及喂养。

新生儿出生后12一14d左右,测身长、体重,观察黄疽情况及脐带残端愈合情况。指导家属对新生儿加喂VDz (5 000u,丸),直到周岁,宣传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提高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满日访:新生儿后28 d时,测量身长、体重、满月体重,与出生体重比较增长不足600g者,应找出原因并给以相应指导,访视时先访早产儿、新生儿,后访感染儿。

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多胎儿、阿氏评分7分者、黄疽儿、感染儿、先天畸形并影响生存能力者应进行垂直管理,增加访视次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供最佳服务。

2婴幼儿期、学龄前儿童系统管理

2.1建立建全档案制度

满月后,建立系统管理大卡,儿童定期进行四、二、一体检,即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4次体检,l}3岁,每年进行2次体检;;3一6岁,每年进行1次体检,根据体检情况,指导喂养知识,及时添加辅食,并对适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为人学做好准备工作。

2.2计划免疫制度

按国家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制度和程序,出生首先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建立计划免疫登记表、卡、证。28 d一1岁内婴儿期:计划免疫包括: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乙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等。1一3岁幼儿期:要完成麻诊复种、百白破加强和A群流脑或A+C流脑、甲肝疫苗、水痘疫苗、麻风腮、流感疫苗等疫苗接种;4一6岁前儿童要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加强,百破二连、麻疹、A群流脑、复查乙肝、个别儿童接种乙肝疫苗转阴者,可重新免疫(接0,1,6程序进行)对抗体减弱可直接加强1次。

3健康教育制度

我们定期在社区举办宣传活动,开展如何预防拘楼病、腹泻、小儿肺炎、肥胖、贫血等讲座,倡导母乳喂养、正确指导婴幼儿的辅食添加,积极宣传计划免疫接种,按计划免疫程序为每一个儿童进行预防接种。通过我们的努力,近几年,本社区儿童整体健康水平上升,各项指标达到了国家的要求。

系统管理论文:浅析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 医院 计算机信息系统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被逐渐运用到医院的经营管理当中。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文章主要通过描述现代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院的重要性,并以此提出了几点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它不仅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特别是医院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引入到了经营管理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数据库化将是建设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以此来强化医院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

一、网络环境下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必要性

在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要使得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能力,就必须建立适合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还有利于我国整体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

在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人、财、物。在传统的医院经营中,必需耗费巨大的人财物资源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而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医院的工作更加智能化、科学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节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就能够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

(二)优化医院的信息整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

医院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整合和决策的过程。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决策。不管是医院本身的信息,还是病人的信息记录,还是员工的业绩考核信息,都可以简便的分析研究。这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能够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三)推进医院的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

随着我国现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制度的改革,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医院的治疗、科研、财务、行政管理当中去了。医院领导者通过可靠及时的信息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这能够促使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正规化,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医院的各项管理也日趋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而且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也对医院的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具体来讲,有以下措施:

(一)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医院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医院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医疗记录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以及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等几个部分构成。因为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主要依靠这几个信息系统,所以,这些信息的记录必须确保准确、有效。因此,要切实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加强医院信息系统队伍的建设。

(二)建立健全医院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当前医院的信息涉及到了门诊、住院、财务、办公室等方面的诸多信息,这不仅涉及到医院的医疗服务也涉及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因此,要及时的收集更新信息,及时的分析整合信息。可以以网页浏览、定期的方式向医院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通报医院的各项运营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站和简报的方式介绍医院的技术设备、医疗服务等,以达到宣传医院的效果。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医院的了解更加全面。

(三)切实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效果的好坏与使用它的医院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关系。要想加强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就必须对医院的领导干部、医护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的操作知识,切实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水平和使用效率,推进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四)及时优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增加便利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计算机信息系统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设计。例如,随着医保的改革,病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就诊记录,病人费用的支付等,这些都需要系统的不断优化完善来提高人们看病就医的便利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电子图书馆、网上阅览室、论坛、贴吧等,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并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还可以开设网上诊所,通过网络向人们提供就诊咨询服务等。

(五)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完全维护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确保医院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定时监测,及时更新软件设备等稳固防御体系。因此,医院要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规则,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三、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能够惠泽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系统管理论文:浅谈基于CDIO的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论文关键词:CDIO 高职 网络系统管理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我国专业人才培养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试图找出在贯彻教育部整体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具体实施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1]本文将CDIO理念引入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学中,针对当前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思路、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一套适合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国的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和改革下培养出一大批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在得到市场与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层次定位模糊

很多人在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方面,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认为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从而产生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就是低层次高等教育的想法,所以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对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基本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目前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都比较注重“双证”的培养,即除了毕业证,也很注重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从而导致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层次定位模糊,无法完全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级性。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是由成人院校或者中职学校升级而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原本师资以及办学设备等历史原因,无法避免地沿用以前课程设置的蓝本,而这样的课程设置必然会导致与目前的培养目标相左的情况出现。

从课程设置看,课程体系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学生专业门类多,范围广,给教学内容及内容的深浅如何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的相关知识较薄弱,且参差不齐;教材选择余地不大,教学内容难以把握;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学用分家;教学实验条件差,实验内容受到限制;学时少、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2]

3.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探索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协作者、帮助者、监督者和评价者。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教育素质,还应进一步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网络系统管理理论素养,钻研实践教学中特别需要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既要使他们能从教师身上得到必要的帮助,又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其探索实践活动的认同、期待和重视,从而使学生自觉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二、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对策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改革,笔者结合当前客观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1.改变传统观念,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的调研,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适时地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渠道。”[3]

高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按照市场需求来开发和设置课程。一般来说,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应该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岗位性、操作性,要反映本学科、本岗位领域最新技术成果,并且应是集知识、技术、技能和岗位要求为一体的一个模块群。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设置的过程就是教学内容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整合和刷新的过程。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学科和专业不断出现,没有哪一门学科、哪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成不变的。而课程设置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整合、专业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等,都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市场变化的要求而变化。用脱离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的课程设置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借鉴CDIO模式,推进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CDIO的核心在于根据工程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项目训练为载体,来重新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式。CDIO提出的能力培养大纲综合地考虑工程基础知识、个人专业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技能,以及在整个企业和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全过程,CDIO作为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和课程设计的框架体系,不仅符合我国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更适应我国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规律。

(1)院企相结合,营造互动。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体现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为适应市场需求,学院应突出办学特色,形成基地化特色办学模式,如让相关企业进校园,以延伸和拓展培训实训领域,实现产业化特色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打造公司化课堂,实施一体化教学,把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职场环境作为职业教育的环境,从而培养“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企业参与教学和实训项目开发的指导,学员在学习期间可以到孵化园的企业参观,并到部分企业进行岗前训练。严格保证学员的实训质量,建立企业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2)实际案例,双师教学。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借助于相关共建企业的支持,实训课程和内容以企业的实际案例为主,通过实战演练让学员参与到项目案例开发过程中,从硬件环境、同事关系、公司结构、项目案例、管理制度、工作压力六个真实环境实施教学,从而使学生得到切实的项目经验,丰富学生的网络系统管理技能。

(3)基于CDIO模式进行课程的科学设计。CDIO标准强调:要根据条件就现有教学场地加以改造,无论是教室、报告厅还是工程实践场地、实验室,都可使学生接触和使用到各种现代工程工具,包括硬件、软件、仪器和设备,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人人可用、良好界面、互动互学的工作学习场地。

为此,在教学整体设计上,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1)在教学内容上,要将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知识、理论和实践集成为教学计划的规定内容,通过“听中学/看中学/做中学”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文化理论学习能力同步发展。

2)教学方法上,要求师生在实训基地模拟演示性实习基础上,进一步转换角色,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现场环境中,真枪真刀地顶岗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相应的责任和任务。

3)教学形式上,要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将实际生产与学习真正融合为一体,在掌握业务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使师生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

4)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求教师既能动口,又能动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工程师的榜样。[4]

三、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了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笔者建议要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1.互动讨论式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于实践性强的内容,如网站建设,安排专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解,教师学生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自学的能力。[5]

2.推演式教学

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逐步推进。例如网络可靠性、网络安全: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原理,而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路。

3.演示性教学

在讲课时使用可视化动画模拟软件来进行动态演示,形象、生动、直观,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4.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相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和视频教学软件,网上答疑平台,教学大纲、PPT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开放,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采取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利用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

四、结语

借鉴CDIO模式,推进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学院内实训中心和对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校企合作项目由小到大、由单一到综合、由模拟到实际,师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不断更新着教学和学习观念。

总之,通过将CDIO教学模式运用于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同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从业所要求的各项素质,对学生毕业走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我们高职院校在实施具体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只有根据行业的不同、地域的差异,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不断解决自身的问题,完善自身的体制,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教育部总目标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系统管理论文: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加快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我国档案部门应用电子计算机可追溯到70年代,但真正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系统是1985年。经过艰苦创业,初步建成了文书档案处理系统,使系统不断向信息管理的目标推进,其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九五”规划之“金信工程”,为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做了准备。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立项,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定名为“金信工程”,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有分散和浪费现象。如有的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都有待于今后注意改进。

七、重视人才管理

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和流动的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等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在管理上,还需要研究如何增强计算机机构和人员的活力,例如

引入竞争机制,对某些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在保证完成档案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等等。

八、科学民主决策

当前我国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阶段,如何把繁重的任务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正确领导和协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求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过程的民主化,行政领导要与档案业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事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共同研究,组织专家论证,从档案改革的需求、传输技术的可行、人财物力的可能、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集思广议才能避免失误。要加强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协调工作,讨论并提出系统建设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协调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各有关方面工作,审定系统建设的阶段目标、技术路线、标准规范、实施方案、投资规模、经费预算及重大立项和执行。为使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得到充分论证,应设立专家咨询小组,这为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建立了制度保证。

系统管理论文: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管理初探

摘 要 阐述了竞争情报的作用、管理以及反情报活动,阐明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做好竞争情报系统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 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系统 CIO管理 反情报活动

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竞争是经济竞争的主流,现代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竞争情报,企业要在竞争上取得优势,就必须明确认识和发挥竞争情报对企业的作用。企业只有依靠竞争情报才能不断更新企业面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要求。

1 竞争情报的整体作用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具有企业决策的智囊作用,市场导向的尖兵作用,商品营销的警示作用,技术交流协作的参谋作用,市场投资经济价值的揭示作用,是现代企业生存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武器。竞争情报的基本作用就是增强世界的有序性,对现代企业来讲,竞争情报是企业生产经营有序的保证、管理有序的基础、决策有序的依据、控制有序的灵魂。竞争情报比一般的经济情报更加具有目的性、时效性、实用性。首先,它是企业感知外部环境变化的预警系统,能帮助企业及时洞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市场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可能构成的威胁和机遇。其次,它是企业为适应未知环境变化而作出战略决策和竞争策略的支持系统,为企业的竞争决策提供依据和论证。第三,它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是企业领导集团的重要参谋。

2 竞争情报系统的管理工作竞争情报系统的管理工作包括对情报的管理和情报人员的管理工作。要使竞争情报系统最有效的为企业发挥作用,必须是收集、分析、服务反馈、管理决策各环节紧密配合。对竞争情报的管理是从情报的收集、分析研究、利用与决策开始。竞争情报收集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情报后,立即传送给研究部门进行分析,做到情报的进一步精化,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出高价值、智能化的情报,供决策层及相关部门应用,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好的战略决策,以此来赢得市场与竞争。尤其是对竞争对手的企业实力、未来目标、现行战略进行仔细分析,了解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作出抢占市场前的准备。通过分析后的情报是智能性、增值性的产品,它由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信息经理)反馈给各部门主管及决策层,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赢得竞争,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才算发挥了作用。

当今有很多企业是建而不用。所谓“建而不用”即跟着风潮建立相应的竞争情报系统,却不会去应用它,这是企业的重大失误。这不仅是企业人员与资金的浪费,也使企业失去很多良好的机遇,企业也因此可能走向衰落。

人是关键性因素。对情报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证其素质与技术水平,情报人员要学会如何快速、广泛地收集情报,无论是从书籍、报刊、产品目录等收集,还是从第三方获得情报,都需有细致、全面、认真的态度,还要保证了解计算机现代技术,拥有很好的人际圈子,争分夺秒的意识,做到以上这些,才能收集到情报。情报人员还需对情报有分析研究的能力,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与市场分析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做好系统分析,形成规范化、条理化的情报送交CIO,再由CIO发送给决策部门处理利用。情报人员还需要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对情报系统的任何资料都需妥善保管,以免被其他公司窃取利用,对本公司造成不利和损失。设想如果情报人员都不能做到“不该说的一句都不说”,那么,公司的竞争情报系统必定是个失败的部门,也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CIO的素质是情报系统的决定性因素。首先,CIO要有领导艺术,如果他在系统中能有高超的领导才能,独特的领导艺术魅力,这个系统就有了好的首领。CIO必须是一个卓越的管理专家。对企业综合、复杂的情报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建立多方位多功能的情报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情报资源的共享,以辅助公司高层决策和长远规划。CIO还必须有战略远见。CIO能否及时获取和处理与本公司经营活动有关的最新情报,帮助公司确立新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策略往往就成为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协调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CIO一方面直接对最高决策者CEO(Chief Enterprise Officer)负责,另一方面还要全面统筹调控情报系统各分支机构和部门。商业经营头脑是CIO的基础。有着管理IS和公司商业部门的双重经验,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灵活的商业经营头脑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他们通过对财务报表、管理报告和用户信息数据的分析和集成,开发出具有新活力的信息,并直接应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从而极大地加快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反应能力。所以在建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之前,选择优秀的CIO是首要管理工作。企业董事会还应时刻监督管理CIO的工作,保证了CIO的工作,情报工作即做对了一半。

另外,企业还应对情报人员也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其收集到的情报如果给企业创造了时机与效益,就应给予奖励,这样才能激励情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反,若企业因为未得到情报而失去了机会,则应进行教育与惩罚。情报系统应该成为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系统。这样才算管理好了。

3 企业反情报活动企业除了研究分析竞争对手情报、竞争环境情报、竞争策略情报、竞争目标情报以外,还需对本企业的情报进行自我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内部人员情报保密制度。

(2)提高全员保密意识,签定保密协议。

(3)建立内部技术保密制度。

(4)建立经济部门保密制度。

(5)建立宣传保密制度。在产品文献、产品展览会、产品鉴定会、订货会、交易会等宣传过程中,注意保密。

(6)建立废品处理制度。

(7)建立产品保密制度与有形载体保密制度。

企业要生存,必须获取竞争性情报。现代企业注重情报信息工作,建立起好的信息工作模式,通过企业内部信息机构和外部信息源、信息咨询机构获取竞争性情报,并对其收集的关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的情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企业必须对竞争情报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管理是关键,只有建立了严格、有序、良好的管理系统,才能使企业步入完善的发展轨道,而且CIO要有一定的素质,并作好反情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领先一步,蒸蒸日上。

系统管理论文: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加快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我国档案部门应用电子计算机可追溯到70年代,但真正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系统是1985年。经过艰苦创业,初步建成了文书档案处理系统,使系统不断向信息管理的目标推进,其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九五”规划之“金信工程”,为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做了准备。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立项,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定名为“金信工程”,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有分散和浪费现象。如有的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都有待于今后注意改进。

七、重视人才管理

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和流动的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等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在管理上,还需要研究如何增强计算机机构和人员的活力,例如

引入竞争机制,对某些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在保证完成档案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等等。

八、科学民主决策

当前我国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阶段,如何把繁重的任务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正确领导和协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求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过程的民主化,行政领导要与档案业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事教育、后勤保障等部门共同研究,组织专家论证,从档案改革的需求、传输技术的可行、人财物力的可能、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集思广议才能避免失误。要加强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协调工作,讨论并提出系统建设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协调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各有关方面工作,审定系统建设的阶段目标、技术路线、标准规范、实施方案、投资规模、经费预算及重大立项和执行。为使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得到充分论证,应设立专家咨询小组,这为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建立了制度保证。

系统管理论文:浅谈基于CDIO的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论文关键词:CDIO 高职 网络系统管理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我国专业人才培养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试图找出在贯彻教育部整体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具体实施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1]本文将CDIO理念引入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学中,针对当前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思路、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一套适合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国的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和改革下培养出一大批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在得到市场与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层次定位模糊

很多人在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方面,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认为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从而产生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就是低层次高等教育的想法,所以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对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基本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目前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都比较注重“双证”的培养,即除了毕业证,也很注重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从而导致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层次定位模糊,无法完全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级性。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是由成人院校或者中职学校升级而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原本师资以及办学设备等历史原因,无法避免地沿用以前课程设置的蓝本,而这样的课程设置必然会导致与目前的培养目标相左的情况出现。

从课程设置看,课程体系相对滞后于市场需求,学生专业门类多,范围广,给教学内容及内容的深浅如何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的相关知识较薄弱,且参差不齐;教材选择余地不大,教学内容难以把握;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学用分家;教学实验条件差,实验内容受到限制;学时少、内容多、重点和难点多。[2]

3.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探索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协作者、帮助者、监督者和评价者。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教育素质,还应进一步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网络系统管理理论素养,钻研实践教学中特别需要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既要使他们能从教师身上得到必要的帮助,又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其探索实践活动的认同、期待和重视,从而使学生自觉提高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二、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对策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改革,笔者结合当前客观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1.改变传统观念,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的调研,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适时地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渠道。”[3]

高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按照市场需求来开发和设置课程。一般来说,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应该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岗位性、操作性,要反映本学科、本岗位领域最新技术成果,并且应是集知识、技术、技能和岗位要求为一体的一个模块群。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设置的过程就是教学内容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整合和刷新的过程。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学科和专业不断出现,没有哪一门学科、哪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成不变的。而课程设置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整合、专业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等,都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市场变化的要求而变化。用脱离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的课程设置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借鉴CDIO模式,推进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CDIO的核心在于根据工程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项目训练为载体,来重新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式。CDIO提出的能力培养大纲综合地考虑工程基础知识、个人专业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技能,以及在整个企业和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全过程,CDIO作为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和课程设计的框架体系,不仅符合我国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更适应我国高职网络系统管理教育规律。

(1)院企相结合,营造互动。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生命力,体现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为适应市场需求,学院应突出办学特色,形成基地化特色办学模式,如让相关企业进校园,以延伸和拓展培训实训领域,实现产业化特色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打造公司化课堂,实施一体化教学,把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职场环境作为职业教育的环境,从而培养“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企业参与教学和实训项目开发的指导,学员在学习期间可以到孵化园的企业参观,并到部分企业进行岗前训练。严格保证学员的实训质量,建立企业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2)实际案例,双师教学。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借助于相关共建企业的支持,实训课程和内容以企业的实际案例为主,通过实战演练让学员参与到项目案例开发过程中,从硬件环境、同事关系、公司结构、项目案例、管理制度、工作压力六个真实环境实施教学,从而使学生得到切实的项目经验,丰富学生的网络系统管理技能。

(3)基于CDIO模式进行课程的科学设计。CDIO标准强调:要根据条件就现有教学场地加以改造,无论是教室、报告厅还是工程实践场地、实验室,都可使学生接触和使用到各种现代工程工具,包括硬件、软件、仪器和设备,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人人可用、良好界面、互动互学的工作学习场地。

为此,在教学整体设计上,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要求:

1)在教学内容上,要将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知识、理论和实践集成为教学计划的规定内容,通过“听中学/看中学/做中学”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文化理论学习能力同步发展。

2)教学方法上,要求师生在实训基地模拟演示性实习基础上,进一步转换角色,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现场环境中,真枪真刀地顶岗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相应的责任和任务。

3)教学形式上,要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将实际生产与学习真正融合为一体,在掌握业务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使师生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

4)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求教师既能动口,又能动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工程师的榜样。[4]

三、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了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笔者建议要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1.互动讨论式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于实践性强的内容,如网站建设,安排专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解,教师学生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自学的能力。[5]

2.推演式教学

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逐步推进。例如网络可靠性、网络安全: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使学生不但理解了原理,而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路。

3.演示性教学

在讲课时使用可视化动画模拟软件来进行动态演示,形象、生动、直观,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4.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相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和视频教学软件,网上答疑平台,教学大纲、PPT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开放,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采取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利用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

四、结语

借鉴CDIO模式,推进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学院内实训中心和对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校企合作项目由小到大、由单一到综合、由模拟到实际,师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不断更新着教学和学习观念。

总之,通过将CDIO教学模式运用于高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同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从业所要求的各项素质,对学生毕业走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我们高职院校在实施具体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只有根据行业的不同、地域的差异,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不断解决自身的问题,完善自身的体制,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教育部总目标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系统管理论文:浅析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 医院 计算机信息系统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被逐渐运用到医院的经营管理当中。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文章主要通过描述现代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院的重要性,并以此提出了几点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它不仅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特别是医院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引入到了经营管理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数据库化将是建设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以此来强化医院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

一、网络环境下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必要性

在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要使得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能力,就必须建立适合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还有利于我国整体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

在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人、财、物。在传统的医院经营中,必需耗费巨大的人财物资源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而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医院的工作更加智能化、科学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节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就能够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

(二)优化医院的信息整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

医院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整合和决策的过程。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决策。不管是医院本身的信息,还是病人的信息记录,还是员工的业绩考核信息,都可以简便的分析研究。这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能够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三)推进医院的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

随着我国现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制度的改革,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医院的治疗、科研、财务、行政管理当中去了。医院领导者通过可靠及时的信息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这能够促使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正规化,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医院的各项管理也日趋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而且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也对医院的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具体来讲,有以下措施:

(一)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医院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医院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医疗记录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以及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等几个部分构成。因为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主要依靠这几个信息系统,所以,这些信息的记录必须确保准确、有效。因此,要切实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加强医院信息系统队伍的建设。

(二)建立健全医院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当前医院的信息涉及到了门诊、住院、财务、办公室等方面的诸多信息,这不仅涉及到医院的医疗服务也涉及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因此,要及时的收集更新信息,及时的分析整合信息。可以以网页浏览、定期的方式向医院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通报医院的各项运营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站和简报的方式介绍医院的技术设备、医疗服务等,以达到宣传医院的效果。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医院的了解更加全面。

(三)切实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效果的好坏与使用它的医院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关系。要想加强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就必须对医院的领导干部、医护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的操作知识,切实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水平和使用效率,推进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四)及时优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增加便利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计算机信息系统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设计。例如,随着医保的改革,病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就诊记录,病人费用的支付等,这些都需要系统的不断优化完善来提高人们看病就医的便利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电子图书馆、网上阅览室、论坛、贴吧等,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并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还可以开设网上诊所,通过网络向人们提供就诊咨询服务等。

(五)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完全维护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确保医院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定时监测,及时更新软件设备等稳固防御体系。因此,医院要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规则,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三、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能够惠泽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系统管理论文:生态系统管理流域法规思考

摘要: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黑河流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机构能力建设为主线,提出构建“一大一小一中”三套黑河流域法规体系框架的思路。通过比对,指出折中方案较为可行,该方案包括充实流域管理内容、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及部门间协作机制、加强流域机构能力建设并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和稳妥推进流域立法工作四个方面的内容。该方案设计根据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符合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体现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

关键词: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黑河流域;法规体系;框架

由于黑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多变、热点问题突出等特征,黑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可持续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黑河治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据统计,自2002年7月17日至今,已连续12年29次调水进入曾干涸10年之久的黑河尾闾东居延海[1]。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黑河流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法规建设薄弱,已成为制约黑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构建黑河流域法规体系框架,为建立科学、高效、可持续的黑河流域管理实践体系提供有益探索。

1黑河流域法规体系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1.1战略需求

1.1.1战略地位重要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跨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流域面积约14.30万km2。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和今欧亚大陆桥之要地,下游的额济纳旗与蒙古国形成了507km边境线,黑河流域还有我国重要的国防和军事科研基地。同时黑河流域又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汉、蒙、回、藏、裕固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1.2水事矛盾突出

黑河流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集中且蒸发量大,为典型的资源缺水型流域,流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水事矛盾相当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凸显,加上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且跨区域,协调管理难度大。

1.1.3生态危机严峻

作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开发最早的流域,急剧恶化的水环境明显影响黑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循环过程的微小波动往往对该流域生态系统造成强烈影响。特别是近50年来,随着人类活动持续增强,中下游地区严重荒漠化,居延海干枯,黑河流域已经成为我国两大生态危急区之一和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1.2实践需求

1.2.1理顺流域管理体制的需要

黑河流域管理局作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派出机构,是在黑河流域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而黄河水利委员会又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相关权限依托于水利部授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黑河流域管理局议事及综合协调能力的发挥,削弱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更好地处理与现行法律、法规,尤其是与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关系,亟须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系统管理,通过流域立法划分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及其他配合主体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在区域管理服从流域统一管理的原则下对黑河流域实行统一管理。

1.2.2加强流域管理手段的需要

实现流域统一管理、协调行政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是流域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其中涉及大量行政许可、监督和必要的处罚行为,需要依法具备相应的行政资格和能力。目前,黑河水量调度仅仅依靠单纯的行政手段实施“全线闭口、集中下泄”,正义峡断面下泄指标的完成和流域水资源的配置主要取决于上游天然来水过程。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于2013年批复了《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旨在对天然来水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保证正义峡断面下泄指标并科学配置水资源,但还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由于现有的法律保障不足,流域管理机构在协调部门利益和区域利益上调控手段不足,力不从心。

1.2.3流域与区域统一管理的需要

黑河流域管理局通过协调地方政府及地方水务部门、用水单位及用水户行使其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职能,但现行法律法规在管理职责和权限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造成在具体实践中流域利益和区域利益容易产生冲突。2012年4月黑河调水期间对黑河上、中、下游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中下游的用水矛盾十分突出,黑河流域管理局协调处理难度较大。2013年11月再次对黑河中游张掖市的甘州区、高台县和临泽县的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机构访谈以及入户访谈,发现黑河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水务部门的联系主要发生在调水事务上,且具有阶段性,和其他部门诸如法制、环境保护、农牧等的联系较少。在张掖,灌溉与调水的矛盾十分突出,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补偿机制,其区域利益与流域利益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协调。因此,寻找“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模式的结合点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2]。

1.2.4流域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需要

国家层面的立法还不足以支持流域的统一管理[3]。由于缺乏上位法的支撑,现行流域管理制度的有些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4]。而且,黑河流域实务工作中常用的法规制度大多是水利部的规章和国务院、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层级较低,约束力有限,多为应急立法,这种分散性、不完整的立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流域管理实践[5]。同时,现行法规制度大多是实体性规定而缺少相应的程序性规定,导致实体法所规定的目标难以实现。流域所经省区的相关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大都是围绕国家立法制定的实施性立法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短,延续性差。由于缺乏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流域法,同位层级的流域管理立法(甚至是低层级的)无法协调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防洪等一系列问题。流域管理制度与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法律冲突较为突出,如取水许可权的冲突。

2国内外流域法制化管理的启示

2.1国际启示

通过梳理主要发达国家和国家联盟,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对泰晤士河、田纳西河、墨累-达令河、莱茵河以及欧盟水框架指令治理的经验,其流域法制化管理的启示如下。

2.1.1重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各国往往都以一部基本法为基础,具体制定并实施相关系列立法,不断细化和增加规范范围,通过区域立法与流域立法的有机结合、尝试区际立法等保障流域的可持续发展[6]。

2.1.2注重流域机构能力建设

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完善而有力的流域管理机构,赋予流域管理机构一定的自主权,如英国的泰晤士河水管理局,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同时注重协商机制,建立和完善州内、国内乃至国际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协商机制,有力推动流域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执行阻力[7-9]。

2.1.3综合规划先行

各国普遍注重流域管理开发的整体规划,规划涉及面广,纲领性强,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流域内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使流域内各项与自然资源有关的活动相互协调。

2.1.4注重行政、法制、经济、科技手段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各国大都利用水权、水价的杠杆作用,注重市场机制,以及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的运用。同时重视水资源数据和情报的利用与分享,致力于建立完备的水资源数据库及先进的预警和监测系统[10-11]。

2.1.5强调公众参与机制

流域管理中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各国大都注重公众参与且制定相应的参与机制,包括环境教育等内容,依法保障其权益的实现[9-10]。

2.1.6流域管理制度要有重点、分阶段地落实

流域管理内容涉及面广,所流经区域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等背景各不相同,各区域的履行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流域管理在总时间表可控的情况下,要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落实[12]。

2.2国内启示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流域层面和省区层面均制定有相关制度并设立相关机构。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国家立法以及《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管理条例》和《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等重要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度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其制度建设的启示如下。

2.2.1强调流域统一管理,树立流域机构的权威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规定的基础上,流域法规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区域管理应当服从流域管理”,更加符合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实际需要。

2.2.2水量与水质管理并重

强调水资源保护,加强水功能区监测和治理,完善水量的统一分配、调度管理及用水管理规定,做好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加强城乡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等制度。同时,重视地下水和地下水环境的保护,规范地下水开发的管理,禁止擅自开采承压地下水。

2.2.3常规管理和应急管理相结合

严格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审查制度,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及项目资金管理等日常管理。同时,制定流域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等,建立应急水量调度的处置制度。

2.2.4注重生态用水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各流域一般都要求推进经济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干流禁止开荒,防止生态用水被挤占,促进流域生态恢复。同时,建立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上、下游在排污超限,水质不达标方面的相互补偿标准,对减排企业和转产农民,由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

2.2.5围绕流域管理立法,制定配套措施

根据国家立法,结合流域实际,制定流域管理立法的系列配套制度或措施,使整个管理工作利于操作和执行。

2.2.6强化法律责任,增大处罚力度

明确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到权责一致。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规定较为全面的流域管理责任条款。

3黑河流域法规体系框架设计

通过法规体系建设,旨在通过公平协商,建立一套既能实现资源共享,各方互相让步,又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并有共同遵守愿望的一系列法规制度。本文提出黑河流域法规体系框架设计的三套方案,即“一大一小一中”的立法规划体系思路。

3.1方案一:大方案———应然法体系

大方案是按照法理和流域管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的一种应然法体系,即从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提出黑河流域法规体系框架。该方案重点考虑以下问题:需要超越黑河流域管理局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现有职能和上位法的部分规定;管理主体不仅以黑河流域管理局为主,还应包括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流域所在三省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等。通过列举式规定和原则性规定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赋予这些管理主体以相应的职责;制定一部黑河流域管理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立法,即《黑河流域管理条例》。《黑河流域管理条例》需要对流域管理涉及的内容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对流域机构的地位、管理职责及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使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更加明确,权威性及协调能力增强。《黑河流域管理条例》也能为流域管理相关配套法规制度,流域内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和废除提供依据和指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黑河流域管理更趋科学合理和综合高效。综合考虑黑河流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国内其他流域立法的先例,该条例定位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较为科学合理。

3.2方案二:小方案———实然法体系

小方案则是按照国家三定方案规定的黑河流域管理局职责,在现行流域管理体制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相关规定,结合流域实际设计的一种实然法体系,即管理主体包括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流域所在三省区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主体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履行好水行政管理的相应职责。该方案重在流域管理法规体系的梳理、拓展、补充和提升,重点考虑以下问题:将《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拓展提升为《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增加除水量调度之外的其他相关内容,形成流域统一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并争取将其上升为国务院行政法规;完善现有制度体系,争取把有条件和成熟的制度上升层级,把职责范围内还没有制定的制度尽快开展调研以促进制定出台;做好两个沟通,一方面积极与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沟通,争取拓展黑河流域管理机构的有关业务,即在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内拓宽授权,不仅涉及水量调度,还应加入水质管理、地下水管理、水土流失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以及水行政管理等内容,另一方面积极加强与各省区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到地方法规体系建设和黑河流域法规体系建设能够有机衔接。

3.3方案三———折中方案

折中方案主要考虑以下问题:根据现行水资源管理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在黑河流域管理局上级主管部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职能范围内给黑河流域管理局拓展授权;在管理主体上不仅包括黑河流域管理局,还包括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流域所在三省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等;以水利部为主,环境保护部配合,协调多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拟定《黑河流域管理条例》,仍然定位为国务院行政法规,以《黑河流域管理条例》制定为核心,以相关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和机构建设为补充。

4推荐方案及其主要内容

大方案涉及内容和范围较广,小方案只属于改良方案。考虑到操作难度和可行性、流域管理实际和效果需求,本文推荐方案三即折中方案。该框架体系的设计按照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尽可能体现其思想,但又必须兼顾流域管理实际需求和现实操作性。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是基于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应用生态系统方法,通过具体的行动、过程和实践,促进和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13]。折中方案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a.充实流域管理内容。

以流域为单元,以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已有的流域规划、水文监测、水量分配与调度、取水许可、工程管理、水事纠纷协调与处理等基础上,争取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扩大授权,增加排污许可和水质监测、地下水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管理、河道管理、防洪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监督处罚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内容。明确建立流域内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设立国家生态补偿基金对资源调出区给予相应经济补偿以促进流域治理目标的实现和巩固治理成果。明确调水的生态目标,确保中游节约的水用于下游的生态治理而不是生产建设。加快黑河流域综合规划的制定工作。

b.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及部门间协作机制。

根据各主体本身管理权限和在流域管理活动中可能发挥的最大实际效益,明确各主体责任,形成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为领导责任主体,黑河流域管理局为协调责任主体,流域所在三省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配合部门、流域内的国防军工部门等为执行责任主体的流域管理主体格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管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目标,建立黑河流域管理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流域目标在区域内得到支持。

c.加强流域机构能力建设,强化社会公众监督。

明确或成立地方的流域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加强机构管理能力建设,开辟社会公众监督渠道,形成综合化、层次化、专业化、责任化、社会化的流域管理体制。给农民用水者协会一定的经费支持,以鼓励其有效参与流域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以及其自治水平和能力。

d.稳妥推进流域立法工作。

各层面依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分步骤,通过完善已有立法,协调相关立法,争取新立法,制定流域和地方政府的配套制度等措施,逐步构建法规体系设计的框架和内容,制定或修订不同层级的法规制度,形成以《黑河流域管理条例》为基础的黑河流域法规体系框架。研究认为,折中方案的内容设计符合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较为科学合理,体现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注重流域生态系统特征;适当调整机构和组织以适应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需要,加强机构能力建设;采用适应性管理方法,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及时调整行动;鼓励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协商、讨论和决定流域事务;采用多学科方法和多种手段进行流域管理;注重制定流域中长期规划等[13]。

作者:张大伟 王聪 王道席 莫文春 徐辉 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系统管理论文:项目化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改革

摘要: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综合运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物流相关业务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近几年来《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基础上,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角度,提出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教学改革

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为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重要的专业课之一,那么,如何结合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的教学质量,达到增强高职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标?通过近几年来对《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等进行讨论总结,提出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

1、课程设计思路的改革

本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课程立足于物流岗位群,构建出高职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主题式”的“分析岗位任务-确定主题任务-设置项目情境”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了五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以项目管理和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设计和开发大量物流虚拟实训场景,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运作环境中,用近乎真实的设备,按不同的岗位,通过虚拟企业的角色扮演,进行物流技能的实操和体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和融合[2]。

2、项目化教学内容改革

整门课程以物流信息技能培养为主线,由教学链与实训链构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元强化,实现两者的紧密衔接,设计了五大课程模块如表所示:

3、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导入项目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寻求以模拟管理或情景教学作为在校实训的基本形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对抗、案例教学与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多种实训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1项目教学法

从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全面阐述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侧重于实用性和操作性,设计了5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

3.2案例分析

本课程在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空间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经典案例,让学生从真实的企业实践中领悟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作用。

3.3小组讨论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此方法。例如,针对“SCM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学生首先就需要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在课程中设置了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物流管理某业务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本专业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4系统仿真

我们从理论出发,结合物流中的实际发生业务,通过教学辅助软件,更形象生动地解释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3],学生可以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完成配送中心货架、分拣操作台、叉车、操作员等仿真设计,营造一个仿真的操作平台,进行配送中心优化设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翁丽贞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系统管理论文:焦化煤气生产安全系统管理运用

摘要:

生产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所有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生产原则,这项生产原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焦化煤气生产领域为了保证生产中的安全性,使用了系统管理的方法。本文对系统管理办法在焦化煤气生产安全中的具体应用做出一定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系统管理方法;焦化煤气;生产安全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焦化煤气工业生产也越来越向着安全化的标准发展,使用系统的管理方法会有效的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会让安全生产工作更加顺利的运行,所以这项管理办法对焦化煤气的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1焦化煤气在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焦化煤气的生产是一项安全系数比较低的工业生产项目,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很多的安全问题需要进行解决。首先在焦化煤气的生产设备和系统上会出现不配套、不完善的状况,所以在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容易出现不安全的情况。其次在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很多的焦化煤炭职工在技术力量上都比较薄弱,没有非常纯熟的工作能力,所以在实际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为的失误。另外,焦化生产中由于其自身的易爆、易燃物就很多,所以危险发生的源点分布会比较广,尘毒、高温和噪声都容易发生危险的事件。最后,在很多的焦化煤气的生产地中,都不是很注重生产的检验和量化过程,所以在生产之后容易出现危险的现象[1]。

2系统管理方法在焦化煤气生产中的应用

2.1管理制度的建立

系统管理方法在焦化煤气生产安全性的运用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管理制度的确定。所以在焦化煤气的生产中建立了信息管理的制度和生产管理的制度。在信息管理的制度上,应该严格的规定工作人员填卡的质量和数量、现场工作的次数等等方面,让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与经济利益挂钩。生产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这些制度进行一个合理的制定,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要进行跟踪式的信息调查,同时要对采集到的信息做综合的评价和分类,对潜在的危险状况做出一个预估。以这种管理方法的配合来进行生产安全管理办法的制定,才能够更加符合安全性的生产要求。

2.2管理安全目标的建立

在焦化煤气生产安全的系统管理中,制定完整体的制度之后就要进行安全目标的建立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首先要考虑到目标的政策性、可行性和先进性三项基本原则,要让生产安全的目标更加符合生产中的每一项具体任务。同时生产企业在其进行管理规划的时候,就应该对管理中的这一步骤进行短期目标的制定和长期目标的制定[2]。同时也要让安全的组织形式下放到每一个具体的部门,从而让企业的安全生产中的保证体系和安全目标责任都达到生产应有的标准。

2.3实行高度的量化考核

在系统管理方法中,应当对量化考核办法更加严格的进行实行,不仅要对量化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还要对企业焦化煤气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还要在生产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的量化。首先,在生产前的安全宣传和安全措施的制定上就应该实行标准的量化,让其在生产之前就提高其安全意识,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达到一个更好的量化程度。在生产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现场管理、车间安全管理和事故管理的量化,有效的降低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在生产结束后,也要对其生产的内容进行标准化的评分,对生产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量化,再通过量化检查的结果对相关的人员作出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这种量化的方法有效的调动了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减少了焦化煤气生产中危险事件的发生。

2.4对职工专业素质的加强

系统的管理方法中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所以要对焦化煤气时候生产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和强化,使用风险激励法和控制管理法对生产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工作人员开展安全培训的课程,让他们了解到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危机的状况应该用什么样的措施进行解决和补救,而且要对生产时的规范进行强化,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为失误进行有效的管理。实行这些措施之后,才会让焦化煤气的生产过程更加具有安全性,也让生产安全工作的开展更加制度化、规范化[3]。

2.5管理与装备的共同发展

由于在生产中的设备经常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焦化生产的企业就应该重视硬件设备的选择,要对技术和设备进行实时的更新,当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更换,避免由于机器故障造成的安全问题。在机器运行的时候,要用信息化的和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监管,用科技进行实时的管理监控会让观察的结果更加精确,从而有效的保障了焦化煤气的生产安全。

3结语

综上,想要实现焦化煤气的安全生产,就要有效的实行生产的系统管理方法,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也应该对这种管理方法进行一定的完善和优化,保证这套管理办法更加健全,对生产细节进行更加充分的重视,才能够使焦化煤气的生产工作更加顺利安全的运行。

作者:于保虎 单位: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系统管理论文:政工管理系统管理实践探索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国家,资源比例严重失调、利用手段较为落后,其中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超过60%,且长期维持着“粗放式”的供求关系,因此煤炭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对应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多的依赖于煤炭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从企业内部改革做起,狠抓政治工作管理。本文以下结合系统管理理论对我国煤矿企业进行研究,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构建政工管理系统。

1、系统理论概述

“系统理论”也称之为“系统论”,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种研究系统的模型、结构、规律的学科。这一理论发展到近代,逐渐从定性研究转入定量研究模式,研究者利用数学原理构建模型,借鉴逻辑学原理对各种系统进行特征描述,挖掘出不同事件或事物所存在的同一原理。系统理论的研究者认为,无论多么复杂的组织结构,都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时序性和平衡性(动态)的特征属性,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科学界复杂性学科的实践热潮,“系统理论”也开始作用于企事业单位。系统管理理论作用于企业在我国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大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被引进,并结合中国经济特色进行改造。从理论上说,系统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是企业存在的关联性,即将企业看作一个开放的整体,它既存在外部关联(客户、对手、供应商、采购商、政府部门等),也存在内部关联(经理、部门主任、员工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态性特征,并可以自我调节来适应内外部的发展需求。

2、构建煤矿企业政工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煤矿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煤炭资源具有垄断资源的性质,市场调节能力有限,受到政策干预影响较大。鉴于煤炭企业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密切关联,就必须同时关注经济和政治两个要素。事实上,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企业与政府同样担任着服务社会的职能,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指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属于典型的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管理,必然会导致整个团队的不稳定性。我国的能源体系大多属于垄断性质企业,煤炭企业也不例外,具有悠久的企业历史和相对稳定的企业结构、管理体制、用人制度等。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企业发挥着资源供应的作用,主要用来满足社会建设需要,企业的主要目标不是盈利,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较为容易开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经济变量增多,影响因素逐渐活跃,煤矿企业员工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改变,甚至导致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煤矿企业领导干部甚至利用自身的权力,中饱私囊、贪污腐败,这些都是政工管理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煤矿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开展是十分必要的,要与时俱进、转变思路、适应环境,加强煤矿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煤矿企业政工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模式较落后。

一般大中型煤矿企业在经历了长期的运转之后,内部的管理机制必然出现僵化现象,领导者不愿意打破,员工缺乏工作激情,整个企业的创新力严重不足。例如,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沿用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模式,审批流程需要多层部门领导签字,日常工作繁琐复杂、缺乏明确目标,等等。在制定管理措施的过程中,缺乏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绩效机制执行不彻底,罚多奖少,无法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考核机制不合理。

我国煤炭企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工具,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对高新技术的引进逐年增加,一线员工的生产素质普遍提高。企业在制定考核机制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关注生产方面,却很少忽视员工的思想政治考核,甚至形成一种单纯地利益决定一切的考核标准。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员工中出现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导致团队配合度下降,部门之间敌对关系树立,影响企业的完整性和团结性。

3.3政工人员老龄化。

传统观念中认为政工人员老龄化是合理状态,尤其是对煤炭企业一类的国有、大型企业而言。但在新时期背景下,政工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更加重要,老龄化的政工人员思想较为呆板,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政策的速度较慢。

4、构建煤矿企业政工管理系统的策略

4.1建设有效工作机制。

煤炭企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核心、以盈利为目的、以稳定为根本,在当前国情下,发挥维护国家能源供应和稳定市场经济的作用。建设有效地工作机制,除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之外,还要在同一的政工管理模式下,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培养奉献意识。

4.2利用现代管理技术。

借助信息技术开发政工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树立现代化观念,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例如员工可以随时登陆网站页面,浏览企业优秀员工事迹,学习思想政治文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构建一个良好的政治体验环境。

4.3完善档案管理形式。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政工管理的需要,对企业文件进行整理、分类、归纳,便于不同科室和人员阅读。煤炭企业一般都具有较长的运行时间,充分挖掘历史辉煌进行展示,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企业自豪感,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4促进政工队伍改革。

政工队伍是影响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参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需要,对政工队伍进行必要的整顿,加入新鲜血液,满足时代感的需要。

5、结束语

政工管理系统的建立对煤炭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结合系统管理理论,便于对系统内部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进行细分,以最小的成本换来最大的收益。总体来说,利用系统管理理论构建煤炭企业政工管理系统,可以促使企业资本运作的最优化,便于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造,全面提高管理企业员工的水平,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作者:李蛟 单位:霍州煤电吕梁山煤电公司店坪煤矿

系统管理论文: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管理研究

摘要:

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核心部分即为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为使电视广播信号能够根据其规则正常传播,必须严格维护与管理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文章以广西融安县为例,分析了光缆传输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力求促进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正常运行,提高各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质量。

关键词:

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管理维护;信号传输中心;广播电视事业

融安县位于广西北部,与桂林相隔150公里。整个县城坐拥2905平方公里,同时包含六个不同的镇、六个不同的乡以及153个村(社区)。该地区拥有瑶、苗、壮、汉等25个民族,其北部与三江汇合,南部与柳城比邻。该地区拥有31.84万人口,拥有电视机的总数已经超过36000台。由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这几年的时间中,大量县城已经开始将有线电视网转换为更加高级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这里提到的光纤普遍使用在主干线信号传输过程之中,而同轴电缆则一般使用在特定分配网内部。本县在1995年正式实施县—乡—村光纤联网。在接近20年的发展时间中,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成熟与完善的县乡两级有线电视传输播出平台,同时建立了300多公里的光缆电路,在整个系统内部能够对46套广播电视节目展开传送工作。

1光缆传输系统内部问题与检修

由于光缆传输系统长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其必然会产生内部零件老化与工作条件变化等现象,进而就会导致大量不同的故障。虽然光缆传输系统相较于其他系统来说更具安全性,但相关技术维护工作人员应该在故障发生以后快速找到故障源头,研究故障产生的具体原因,及时对故障进行修复。当前我县存在的故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光纤活接头的故障分析与检修

不论是光接收机的输入部分,还是光发射机的输出部分,都一定会使用光纤活接头将其联系在一起。因此,一定要保证这里使用的光纤活接头一尘不染,如若不然就会加大光纤链路对整个系统的损耗,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光功率,进而使广播电视信号不能按照原本的要求正常传播。与此同时,光纤活接头在连接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牢固,若要将光纤活接头拔出的时候,用力一定要轻。同时在对整个系统安装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光纤活接头较为干净。在光接收机之中普遍产生的故障具体包含:光接收器根本没有射频电视信号传送出来;输出过程中产生的载噪比不断减少。该行为产生的现象即为射频电视信号电平相对来说较为平稳,而电视画面背景杂波却不断被干扰,进而产生较大变化;系统向外输出的射频信号极不稳定。在融安县之中有大量光接收机市场因雷电而被损坏,进而烧掉内部存在的电源系统。根据有关专家分析可以知道,光接收机是放置在室内之中,若还是常常因雷电损坏,那么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即为感应雷。根据调查走访可以知道,在该县城之中大多数区域都为雷区,在雷电天气发生以后,大量电视机与电话都将产生故障。该区域的光接收机在雷电天气就已经损坏过三次。在最近一次光接收机损坏以后,相关人员对整个机房之中的设备进行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检测,根据检测得出其原因即为光接收机之中接地线与接地体两者的连接存在松动,产生接触不良等现象,进而会使其受到雷电带来的损害。按照分析得到的具体原因,相关学者将重新设计接地设施,同时向其中加入各种防雷盒、防雷插座等能够预防雷电的设备。在安装完这些设备以后,该地区的光接收机到如今都没有发生类似事件。

1.2尾纤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检修

根据这几年对尾纤维护所得到的经验可以知道其经常发生的三种故障主要如下:

1.2.1尾纤头被污染。

在整个光缆传输系统内部,若尾纤头被污染,那么将直接使接收机之中的光信号输入功率迅速下降,所以将会使光接收机内部向外输出的射频信号比原来更低,若将其表现在电视屏幕之中,则为图画被雪花等因素所干扰。解决尾纤头被污染的主要方式即为在接入光接收机的时候,先用无水酒精将其擦拭一遍,在所有灰尘被清除出去以后进行晾晒,最后再将其与光接收机连接在一起。

1.2.2尾纤盘绕不良。

尾纤盘绕不良产生的直接后果便是光接收机之中输出的射频信号不断波动,极不稳定。在正常环境中,尾纤盘绕普遍都存在一定规律性,不仅不能较为紧密,也不能较为松垮。同时,尾纤也不能被大幅度弯折与挤压,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为将其放置在不被任何压力所影响的环境中,进而继续完成其本职工作。在实际中遇到尾纤盘绕不良的现象,使得光接收机不能正常输出。对其处理的方式是:把光接收机上存在的尾纤拿出来,同时使用光功率对其展开测量工作,得到光功率的具体数值为-1.2dB,线之间的距离则为2.8km,其中某个溶解点使用的具体损耗即为0.2dB,所以研究者可以知道尾纤输出没有问题。若将光接收机正式通电,其后连入尾纤,使用场强仪能够知道光接收机中输出信号的电平数值为98dB。但将光接收机之上的盒盖合上以后,便没有输出信号,那么这时就可以将光接收机之上的盒盖揭开,注意到尾纤盘绕不良,使得没有光功率传输到光接收机内部。最后检查者只需将线盘好,即可解决该故障。

1.2.3光纤与尾纤两者在熔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况。

尾纤与光纤两者在熔接的时候,必须精确管理熔接点带来的损耗。将其具体到操作之中则是时刻紧盯显示在参考熔炉机之上的数值,该数值即表示估计损耗值。按照大量工作人员得到的经验发现,该数值最好应该保持低于0.2dB,若该数值超过0.2dB,那么就应该再进行一次熔接操作。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也不难看到该现象,在熔接之初损耗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熔接带来的损耗将逐渐增大,进而作用到光信号传输之中,使得光接收机不能达到电平较为正常的光信号,导致射频信号输出过程偏离原来的轨道。

2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的维护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并以我县当前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为研究基础可以了解到,具体运行时间已经超过20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工作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这里的工作环境主要指的是雷击、洪水、龙卷风等自然性灾害,除此之外还会出现人为的损坏及扰乱,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导致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在其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致使信号中断消失,导致停播的现象出现。因此,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将光缆传输的检测维护工作做到位才能实现系统的正常性运营。所以,对该方面的维护工作实施具体监督措施是当前维护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

2.1前端光传输设备的维护

光传导设备具备非常高的可靠性,但是当该时间不断增加之后,具体的光纤连接之中会出现一定灰尘,致使光缆受到破坏并出示传输设备发生具体故障后,所以经常性的有限电视光缆传输系统维护极其重要。对前端的光缆传输设备进行常规性护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前端发射机在其具体的发射过程中应该处于非常优秀的工作环境,并保证在电压表现上一直非常平稳安全,所以就要求要定期进行光发射机的输入、输出功率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下述内容:

2.1.1对光发射机的工作情况及方式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温度及电压供应等,若其中发现某些较为不正常的内容立即给予处理措施。

2.1.2定期(一般为一月)对当前存在的光发射器输入射频信号电平、输出射频信号电平进行检测,寻找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发生该问题的原因,保证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其中尤其要对F型电缆的连接头进行观察与检查,了解其是否出现松动、脱落等现象并立即更换与修理。

2.1.3每六个月的时间进行光活动接口FC/PC等光连接器的维护、清理工作。

2.1.4在进行光传输系统的检测维修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进行其防雷接地的检查工作,保证其时刻都处于优秀防雷状态。并且该类检测、维护及保养性工作主要具备周期性以及预防性,其中很多问题在其发现过程中都是要经过与之前的原始性数据进行比较后才能够清楚问题所在,所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记录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列表记录检测的相应数据,便于日后对其进行查阅。

2.2光缆传输干线的维护

这里所说的对光缆传输干线的维护主要是指在规定期间内不断对传输线路展开巡查工作,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故障,则必须及时将其解决。

2.2.1光缆杆路维护。该维护过程至少要每月巡查一次。巡查内容即为杆号是否清晰、杆基是否明确、杆身是否稳固、地锚与拉线的强度是否达到标准。

2.2.2吊线维修。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吊线存在的腐蚀情况,若吊线被腐蚀较严重,那么就应该及时更换。对挂钩进行检查,若发现数量缺少,要及时增添。

2.2.3光缆维修。主要维修内容即为观察光缆是否下垂,在光缆表面是否有明显变化。若发现异常现象,就应该快速展开处理。

2.2.4将光缆及其吊线上所放置的杂物去除。对光缆、吊线、电力线以及电信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并与标准距离进行比较,将达不到要求或有一定问题的情况全部解决。

3结语

以我县当前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为研究基础可以了解到,具体运行时间已经超过20年。在这一运行过程中,非常侧重于对光缆传输实际维护与修理检查这一方面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该传输系统的防雷措施进行完善、修复及改造工作,全方位对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系统所具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进行提升,进一步促使该系统在具体传输时保证电视节目将“高优品质、安全经济、不间断运行”这一目标达成,并获得良好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对于优质广播电视传播这一方面的优化发展进行保护,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作者:谢建斌 单位:广西融安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