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17 11:06: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普适性与针对性

摘要 教师是汉语国际教育“三教”(教材、教师、教法)问题中的关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国际汉语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如何理解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关系非常重要。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关系是:普适性为第一性,针对性是第二性。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培养汉语师资中才能处理好从培养理念到教育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问题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汉语师资 普适性 针对性

一、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崔希亮(2010)提出,汉语国际教育的“三教”(教材、教师、教法)问题中,“教师”是问题的关键,解决了“教师问题”,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解决教师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事实上,教师问题也一直是汉语教学界关注的焦点,只是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如火如荼地展开,师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以至于它可能成为汉语国际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此时汉语教师问题也就成为热点问题。

几年以前,我们还在用“对外汉语教师”来指称针对母语非汉语教学的师资,现在人们日渐趋向于用“国际汉语教师”来指称。在学界印象中,一般认为前者立足的是国内汉语教学,后者则是立足于国际视野,这样理解当然无可厚非。吴应辉(2010)提出要建设国际汉语教学学科,但是将汉语国际传播与之区分开来,指出国际汉语教育包括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含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一意见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现在有一种或隐或显的意识,那就是传统的对外汉语教育师资培养只是针对国内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或适应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好像就是对此观点的佐证。

传统的对外汉语师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或适应当今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这是事实,但在师资培养问题上,如何理解汉语教学师资培养中的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关系非常重要,这对解决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师资瓶颈”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实际培养的操作上更具指导意义。

二、教师培养回顾

我国自2007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以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身影就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屡屡出现,每年派往海外担任汉语教师的志愿者,汉硕是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汉语教师?这个问题是多年以来关于师资培养的核心问题,汉硕是不是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以往的研究和讨论可以概括为“意识说”、“素质说”、“能力(知识)说”、“技能说”几种观点。各种观点说法不一,多因为视角或立足点不同,但各种说法却又大同小异,如从业的个人基础就被描述为“专业意识”、“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等不同说法,内容实质其实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落脚点不一样,如“意识”、“素质”、“能力”属于个人内涵,而技能则是体现在行为上的素质。张和生多年来关注汉语教师的培养问题(张和生、鲁俐,2006),在论述汉语教师素质培养时就认为汉语教师基本素质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汉语本体知识、中华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语言教学技巧,这实际上又是从素质角度打通了上述几个层面。

国家汉办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可以说是上述各种说法的集大成,它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要求有知识、有技能、有方法、有素质,涵盖了上面各种说法。《标准》的“前言”明确说,《标准》就是“针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描述”。

无论是各种说法还是《标准》的描述,对汉语教师的业务要求实际上可以用“体”与“用”两个方面来概括:专业知识(能力)是“体”,教学技能乃至跨文化交际、对外交往与协调等是“用”。汉语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体”的功底,又要掌握灵活可行的“用”的技能,才是合格的汉语教师,这也是有效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关键。“体”、“用”兼备的汉语教师,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汉语教学,我们认为这就是国际汉语教师的普适性。所谓各种环境,不仅从大的方面指国内、国际的环境,也指某些具体的环境,如学习者母语背景环境、不同教学类型环境等等。

目前国内汉语教师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方向),二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前者有硕士、博士两个层次。现在一般印象都认为前者是立足国内,后者针对的是国外。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失之偏颇的:两者的不同是学位性质不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学术型”或“研究型”的,后者是专业学位,目前也只有硕士层次。然而,二者有一个很大的相同点就是“出口”。可能的话,毕业以后他们都要从事汉语教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样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又出现一个误区,那就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培养中重“体”,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重“用”。如果单从教学上看,只有“体”不会“用”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同样,“体”不强又何以“用”呢?在此情形下,要培养出优秀国际汉语师资只能是空谈。所以,当前汉语师资培养的症结是没有培养出“体”、“用”兼备的普适性师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因师设课,培养方案普遍缺乏实践环节,所以不能满足需求。而专业硕士在培养中大量课程是实践性的,而且有一年时间的实践要求,但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或功底不扎实,光有技能也不能满足高端需求,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李晓琪(2011)在考察了英美国家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后发现,这“普通语言学与英语语言学”等“体”类的课程也占有相当比例(约占20.17%),由此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提供了参照,认为“语言学”类课程的地位是基础必修课,因为语言学和汉语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综上,无论什么途径,都应该培养出既具备“体”的能力又掌握“用”的技能的普适性汉语教师。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环境,无论母语是汉语背景教师还是海外本土汉语教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都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否则就有违设置这一专业硕士学位的初衷。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普适性与针对性

汉语教学中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学习者母语背景、不同媒介语、本土教材、特殊教学对象与环境乃至特殊国情与文化等等,教师根据普适性教学原则、方法、手段,并调整自身教学经验,以适应特殊情况,却仍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通过专门的培养与训练才能满足教学要求,这种满足专门需求而对教师进行“体”与“用”的培养与训练,就是汉语教师培养的针对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培养中就应该根据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

通过上文我们对汉语教师普适性的讨论,现在可以明确,以往语言学专业的对外汉语方向与汉语同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并不是普适性与针对性的矛盾,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也不是针对性不强导致的结果。我们认为,应该梳理清楚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关系,这对国际汉语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普适性是第一性的,针对性是第二性的:普适性属于基础层面,针对性属于提高层面;普适性要满足普遍要求,针对性是满足特殊要求。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培养汉语师资中才能处理好从培养理念到教育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问题之间的关系,而不至于纠结于学科概念与范畴等形而上的观念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作为一名第二语言教师,除了要具备语言教学的“体”与“用”的基本功之外,更重要的还应树立现代语言教学理念、教师自我反思意识,并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所以,汉语教师的培养首先就要基于这样的普遍认知,培养出来教师就是要放之四海皆可用,而不是只能用于某种特别环境与适用某种特别对象。过去“对外汉语”方向的培养主要是立足国内,今天全世界有3千万人在学汉语,国内最多只占其中1%,汉语国际教育大视野是必须树立的,这也更突出了普适性的重要性,不能再区分出着眼国内和立足国际,只有拥有了大批合格的普适性教师才能满足国际汉语教学的需要。所以,普适性在汉语教师培养中是第一性的,针对性作为对特殊情况需求只能是第二性的。

如果把教师培养形象化的话,那就是一座塔,普适性是塔基,针对性是塔尖。普适性是基础,只有具备了汉语教师基本的“体”、“用”,才有应付各种特殊需求的基础,才有可能在特殊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也可以说,没有普适性就不会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从教学需求来看,无论在什么环境、对什么对象、开展什么教学,都会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所以,普适性是满足普遍性教学需求的前提,而针对性是对特别需求做出的反应,是在普遍性原则下对特殊性进行的处理。对这两方面的认识决定我们培养方式的处理。在一般状态下,我们只能按照普适性原则培养汉语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特殊需求来培训和培养针对性师资,前者是常态的、按部就班的、长期的,后者则是非常态的、定向的、短期的。后者的实施,如果针对性项目或任务非常清楚,也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乃至“本土化”方式培养。但无论怎么“定向”,普适性也是基础,针对性只是特色更突出,不可能脱离普适性,只考虑针对性。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客观上具备开展针对性训练的条件,如已经掌握作为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及教学技巧,具备对象国的语言与跨文化交际基本素质。尤其是后一点,是其他专业出身的汉语教师不擅长的。所以,在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完美结合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具有天然优势。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基于情境创设法的汉语国际教育口语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汉语言文学在国际上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群开始关注汉语教学并参与其中。汉语在国际语言的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汉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一直在汉语教育工作中保持着不小的热度。其中,情景创设法是在语言的听与说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行动和情境的三者合一,其教学模式已经成功应用在英语学习领域中,但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理论体系的发展也比较缓慢。本文将根据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的背景,将情境创设法应用于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和研究,希望能为今后的汉语教育提供一定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情境创设法 模式探讨

随着汉语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众多的汉语国际教育从业者来说,如何保证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汉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是教学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目的。传统的汉语教学模式是停留在词语讲解和语法解释运用的基础上,其实际应用效果不大,为了提高汉语的应用水平,将情境创设法引入到教育工作中,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汉语思维。通过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的技巧和环境,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一、情境创设法的理论基础

(一)情境创设法的概念

情境创设法,也就是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起或者建立一些带有情感标志的场景,其主要特点是生动、形象,便于理解,可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与实际运用能力,并通过场景练习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和使用技能。

情境创设的核心就在于建立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要建立这样的场景,仅仅通过语言表述是不可行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作为场景建立的媒介,对教学的流程进行详细设计,激活学生参与情境的积极性。通过老师在课堂中所建立的情境,参与学习的学生置身于以汉语为主的语言环境中,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境创设法的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是从上世纪末期伴随改革开放才逐渐开展起来的。在我国,情境教学的发展较晚,理论也大多来自国外的语言学派的学说。情境教学被引入中国也是首先被运用到语文教学领域,而后是其他学科。

二、情境创设法的分类

情境创设法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形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直接形式的情境

直接形势的情境,根据表达媒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直接形式。首先是实物直接情境;也就是通过课堂中的实物,比如桌椅、实物等,可以将这些最直观的实物纳入到汉语教学中,产生最直接的效果。其次是图片直接情境:图片的来源可以包含照片、剪辑的图片或者互联网上的多媒体图片,在汉语教学中如果具体地讲到地名或者人物时,就可以通过图片情境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除了图片和实物,多媒体情境也是直接形式情境的一种,可以通过音乐和动画制作等方式对自己讲解的内容加以复述,或者通过其他形式加深理解。

(二)问题情境

在任何学习工作中,提出问题都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对于汉语教学更是这个道理。将引入问题的方式纳入到课堂中,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问题的提出和回答都需要以全汉语模式为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的汉语情境而提出相对应的问题,可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新奇性,保持在学生中间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

(三)故事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是伴随着不同的故事成长,故事对每个人都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几乎每个人都有爱听故事的习惯。在汉语口语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小故事,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 可以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强化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转化。故事创设不是目的,通过创设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达到对语言表达的掌握才是最终目的。

(四)活动情境

语言的学习可以说是复杂而枯燥的,如何能够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中找到乐趣,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活动情境的建立,可以提高课堂的多元性建设,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对应的意义,在头脑中加深每个语言的完整涵义和具体应用的场景。加强词语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

三、情境创设法在汉语国际教育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情境创设法,一定要对教材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场景,要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也要具体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

(一)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场景

首先,通过直观的实物在课堂中创设情景。上述分类中曾提到,实物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课堂中存在的实物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实物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可以调动人的各种感官的运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方式,在汉语口语教学中,实物是最简单效果最直接的一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应该广泛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每节课之前要提前备课,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提前将需要的实物准备好,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举例。

另外,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的场景,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来创设。话题类的情境创设一般在课堂开始的阶段引入效果最好,可以通过一个案例、一个话题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节日的时候,可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节日习俗,建立学生课堂上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认识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新课程的接受程度。

(二)通过多媒体拓展情境

多媒体技术包含了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信息,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供动画式的动态情境,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一些不同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可以为课堂的教学提供多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并且提高学生的接受知识量。根据多媒体丰富信息含量和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老师可以制作不同的图文信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寓教于乐,提高学习的效率,在难点和重点的记忆上效果尤其显著。

(三)通过活动激活场景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分别由老师和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这个过程学生可以自己独立选择,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由老师安排。当故事的情境真实地展现在自己面前时,每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

地进入到老师所设置的场景中,会自主地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去揣摩人物心理,按照人物所处的环境去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在逐步发展和扩大规模,随着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多,传统的汉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汉语国际教育口语教学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情境创设法的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对情境创设的各种模式和特点进行研究,结合汉语国家教育口语教学的需要和内容,对情境创设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探讨,希望能为今后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相信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必将逐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文化也将持续发扬光大。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生就业前景的思考

[摘要]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的民办高校不断增加,本文以国内某著名民办高校为例,对其在校三个年级,共270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调查,从而对其就业前景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就业前景

自1985年,国家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以来,截止2016年,全国共有近300所高校获批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特别是近些年来,汉办不断开设境外孔子学院,外派大批汉语志愿者,不难看到国家对于该专业的重视,人们对此专业的热捧。如果上网搜索对外汉语,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多为,缺少师资,急需专业人才,学科发展迅速,蓬勃发展的态势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

笔者认为,网络的热议,国家的宣传只是侧面反映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若要更全面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特别是专业的就业前景,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更为真实,客观的调查。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国内某民办高校在校三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展开了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未来的就业规划,并力求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卷调查内容

问卷共三道问题,分别为:

(1)是否选择考研?

(2)是否选择从事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工作?

(3)是否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工作,并试给出原因。

本问卷通过问卷网形式进行发放与回收,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70份。

(二)调查结果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其对本专业的考研热情随之减少,对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追求也不断降低。

在校大二学生考研热情最高,两个班级考研人数分别为48%,58%,几乎超过班级总人数的一半。

在校大一,大二学生考研热情,与日后希望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热情基本持平。

在校大三学生考研人数与从事对外汉语先关工作人数比例相距悬殊。

在校大三学生选择日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人数偏低,两个班级分别为8%,9%。

(三)学生访谈结果

笔者随机选择三届在校学生,每届共10人,共计30人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对专业的理解以及个人就业规划等问题。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个人就业前景的认识与选择有着强烈的共性。例如,10位大一学生对个人就业前景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几位学生纷纷表示,报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是因为近年来网络,电视的积极宣传,更笃定地认为,如果实在没有出路,就加入汉硕考研大军。10位在校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表示,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还是比较喜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因此大多选择考研,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10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则对专业的热情不高,这也反映在了他们的问卷调查数据中,笔者遗憾地发现,大三的学生选择考研与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的人数极少,所占比例不足本班人数的10%。在访谈中,学生们都提到了,其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并不像外人认为的那样美好,网络的宣传与炒作更是不可信的。学生们从已经毕业的大四学生处了解到,找工作的时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尴尬,很难找到与专业符合对口的工作,考研成功率其实也不高,尤其是民办高校,没有保研的资格,知名度也不及公立院校高,即使过了初试,复试时大多是毫无优势的。

二、现状分析

(一)学生人云亦云,就业规划扎堆现象严重

笔者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出现了严重的个人就业前景规划扎堆现象。这在上表中有所体现,例如大一学生考研率极高,大二学生无论是选择考取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还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人数均较多,大三学生考研率偏低,选择从事对外汉语相关专业就业的人数也极少。造成这样较为一致的职业规划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学生们缺乏自身个性化职业规划的能力,从众心理较强。

(二)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定位并不了解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专职人才,或将来从事新闻出版,文化交流工作,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换言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从来不是培养仅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的人才。而正是由于大部分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将学科定位为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性人才,忽略了另外几个方向的均衡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该专业开设的本意,也误导了大部分学生。由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不了解,所以在就业前景的规划上,感到自己未来可以做的工作除了汉办志愿者,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各大汉语教学机构的教师,高校汉语教师等,再无他路。

(三)选择考研学生,目标不明确,对个人能力评估不准确

笔者统计了准备考研学生的目标院校与专业,但是惊讶地发现,有超过30%的学生在目标院校一栏中写着不确定,近30%的学生把目标定成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这样的调查结果,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担心。1.虽然学生们选择了考研,看似已经对未来做出了一定的规划,但是实则不然,连要考哪里,考什么专业,怎样准备,都一概不知。这其中也不乏学生指出,既然不一定本科毕业就可以找到与本专业相符的工作,那么就考研,这样的决定未免太过草率。2.近30%的学生把个人目标定的过高,当看到学生们选择名校作为考研目标时,笔者是非常欣慰的,毕竟有志向的学生值得鼓励。但是当问及其平时成绩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平时专业课成绩不稳定,更有学生指出,选择考名校,不是因为能力强,而是因为,既然考研了,就选一个自己都觉得难考的学校,锻炼自己。笔者认为,如若不能根据个人能力,正确评估自己,选择合适的院校,专业,有充分的准备,翔实的计划,那么别说考研的成功率,就连是否具备考研的资格,都应另当别论了。

(四)学生就业选择较为集中,就业渠道颇窄

在调查的270位学生中,学生们选择的职业较为一致。这其中包括最多的几类:汉办志愿者、中小学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教师。除去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外,学生们选择的职业,都仍然围绕汉语教师这一职业,这里并不是说从事汉语教师一职不好,试想若全国近300所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高校的毕业生都选择上述几类工作,学生们面对的将是无比残酷的竞争。虽然本文调查的仅是这300所之一的学校,但是笔者相信,调查结果至少可以代表一部分在读学生的想法。

三、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前景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与结果,笔者认为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崔希亮早在2005年就曾表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与该专业提供的职位并不成正比,李晓琪也曾撰文指出,虽然我们需要的是大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先行者,但是似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没有感到就读该专业的优势。陆检明(2014)也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专业成长过快,大批毕业生没有合适的出路,而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推V的一线教师,又大多不是该专业出身,这样的尴尬情景似乎愈演愈烈,让人担忧。这次笔者对某著名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在校三届本科生的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三位学者的担忧与焦虑。因此针对调查的结果,笔者对调查学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一)细化学科定位

前文提到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出,该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专业人才,或日后从事文字、新闻出版等工作,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学生们不要陷入学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日后一定要考取汉语估计教育硕士,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才是该专业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学校应该认真解读教育部的指示,细化学科定位。

(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做到针对性强,个性化强的职业规划服务,让学生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明确个人能力,清楚认识到大学四年结束后,个人的定位与职业的选择,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三)科学分流学生

在细化学科定位的同时,为有不同职业选择的学生提供一些相应的选修课。选修课不要集中于中华才艺,对外汉语教学法等仍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专业选修课上,而是提供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涉外秘书,贸易,新闻出版,中外文化交流等几个方向相关的选修课上。这样既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汉语国际教育大纲的要求,也符合学生们的个人选择。我们甚至可以对在校及已经毕业的几届学生,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分析学生的就业取向,并结合其兴趣,重新调整选修课教学大纲,在不影响主干课基础课的同时,多提供一些对学生就业真正有帮助的选修课,使学生们在学校可以学到日后对工作有帮助的专业知识。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春节词汇、日期表达与书写方式教学设计

摘要: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中国的春节在他们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以泰国中学生为例,从春节相关词汇教学中又引申出汉语日期表达与书写方式教学,以提供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作为参考。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春节词汇;日期表达;书写方式;教学设计

一、中国春节词汇教学

1.教具

春节对联、毛笔、红包、“福”字、笔记本电脑。

2.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询问学生是否过中国的新年,是否知道中国的新年叫什么;(2)给学生讲中国的新年叫“春节”,并书写在黑板上;(3)讲授“春节”的“春”是“春天”的意思;(4)依次给学生看春联、毛笔、红包、“福”字,并且讲春联是用毛笔书写的,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毛笔”;(5)慢速度将生词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跟着抄写;(6)给学生讲授春联、红包和“福”字等都是红色是因为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代表中国节日的喜庆,代表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望;(7)用笔记本电脑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国春节的图片;(8)带领学生朗读两遍词汇;(9)提醒学生重点掌握“春节”的读法和写法;(10)教师抽点学生朗读词汇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3.教学总结

给学生展示实物和图片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将“春联”和“毛笔”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新词汇的同时对已学词汇进行复习巩固,能够加强学习效果;利用词汇的讲解导人中国文化:“中国人喜欢红色。”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词汇的理解。

4.跨文化思考

中国的春节对泰国影响也较大,尤其在泰北地区,笔者所在的清莱府位于泰国北部边境,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较近,再加上这里的华人华裔也较多,所以中国春节的时候节日气氛也较为浓重,华人华裔会在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挂灯笼、给红包等,这也对当地泰国人产生了影响,久而久之他们也就知道了春节的这些习俗,有学生曾经在春节的时候向笔者要红包,说明他们已经知道这个习俗。这节课是春节后的第一堂课,所以想到了设计教授学生一些春节的习俗。

二、汉语日期表达与书写方式教学

1.发现问题

中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一月或者二月,春节相关词汇教学后泰国学生对日期的书写与表达产生了兴趣,泰国学生喜欢在作业本上写出上课日期,笔者发现在他们的汉语作业本上他们也会写出当天上课的日期,而泰语中书写日期的顺序和汉语正好相反,如:学生在作业本上所写日期为:21/8/55,表达的是2555年8月21日(2555/8/21),与汉语的日期表达顺序正好相反,笔者发现学生在日常用泰语说时间的时候也是和他们的书写顺序一样与汉语相反。

2.分析问题

泰国是一个以信仰佛教为主的国家,全泰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泰国人都信仰佛教,因此佛教对泰国人民的生活有深远影响。虽然泰国也用公历纪年,但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泰国主要采用佛历纪年的方法,泰国自1913年沿用佛历至今,佛历是从涅时候算起的,佛陀80岁涅,即公元前543年,加上公元2012年,因此2012年是佛历2555年。汉语的日期书写顺序是:“年、月、日”,而泰语则刚好相反,日期书写顺序是:“日、月、年”。如汉语中是“2012年8月21日(2012/8/21)”,而泰语中的写法就是“21/8/2555”,或者是“21/8/2012”。

3.教学设计及实施

(1)设计内容

由于学生在之前学过“星期”和“昨天、今天、明天”。所以将这些时间名词也加入新的内容,同时教授学生“日、月、年”,并在学生学过的简单数字基础上教授汉语月份的说法,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日期表达的同时也让其了解汉语书写日期和表达日期的顺序与泰语的不同,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因受到泰语的影响而把汉语的日期表达顺序弄错。

Q)实施过程

教学内容:时间名词:“日、月、年”;“一月”一“十二月”;汉语的日期书写顺序与表达顺序。

教具:教师设计制作写有汉语生词和相关泰语翻译的A4纸、黑板笔。

教W过程:①课程导入:用泰语问学生“今天是几月几日?”;②学生回答后根据板书设计按顺序写出泰语的“日、月、年”并写出相应的汉语名称;③带领学生按照顺序朗读“日、月、年”;④提醒学生汉语的顺序与泰语不同,不是“日、月、年”的顺序,而是“年月、日”的顺序;⑤在“月”的基础上教授学生“一月”到“十二月”;⑥先让学生依次数数,从“一”数到“十二”,然后在数字后面加上“月”;⑦让学生练习“……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的句型,如:“今天是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昨天是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明天是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⑧教师板书当天的日期并让学生再跟读一遍;⑨让学生也跟着板书当天的日期并再一次提醒学生汉语的日期书写顺序和表达顺序。

教学总结:在简单数字的基础上教授“月”的说法有利于让学生理解与接受;用汉语和泰语进行比较,指出汉语表达日期的顺序与泰语的不同,在对比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句型练习加入了上节课所学的生词,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练习所学新词的同时也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4.复习巩固

在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高重现率的原则,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的训练都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往复,逐步加强的过程,保证了教学的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以及高重现率。”笔者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如此,需要通过高重现率来帮助其巩固知识,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由于笔者的课时不足,所以让学生复习巩固的时间相对较少,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以加强学习效果,笔者曾经尝试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给学生进行复习巩固,但学生提出他们想要学习新内容,那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因为课时较少,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和保证课程进度,所以笔者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大都是一个课时就完成,将给学生复习巩固的环节穿插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比如,笔者给学生复习汉语日期书写顺序就采用让他们将每节课的上课日期都写在作业本上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提高知识点的重现率,笔者认为是一种弥补课时不足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复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任务型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的新出路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有力提升,全球“汉语热”日益升温。汉语学习者日渐增多,孔子学院已经遍及全球。汉语国际发展迅猛,师资培养已经成为汉语国际事业推广的重要环节。然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师资力量却无法满足海外所需汉语教师的需求。因此,不断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方式就显得极为迫切了。

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王丕承撰写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任务培养方式》一书,针对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明确地提出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来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人才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该书认为,只有加强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人才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才是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人才培训的关键,所以要增加被培训者的实践机会。而欲达此目标,即必须提高实践的机会与效率,任务型教学方式是最佳的出路。

该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首先阐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及其对师资人才要求的特殊性,而传统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方式渐渐地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很多人更喜欢用自己受教育的方式去教别人,过分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导致了在师资培训时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掌握。传统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方式暴露的问题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表明了,如果师资情况不佳,那直接的后果可能就是灾难性的。

汉语国际教育是全新的事业,因为在海外开展的汉语教学在许多方面都与国内不同。因此,第二章提出了新型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的目标及任务不再是掌握教学所需的“万灵药”,以便“包治百病”。其关键则是要培养师资人才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情况等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国外语言的教学标准、教学观念。对教学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对于教学者来说也应重新适应新的要求。那么,在培训新教师的时候就更需要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相应地改变和调整培养方式。

在这些前提下,任务型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可行、能够解决当前教学问题、使培训对象适应海外教学环境特点的教学方式。该书第三到五章就提出了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培养汉语国H教育师资人才的必要性、优越性及其具体措施。国内外许多中小学早已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所以,采用学习者熟悉的方式,也可以使他们容易和乐于接受,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任务型教学方式是与真实的教学相联系的,面对的并不是茫然不可知的海外汉语国际教育情境,它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加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具体介绍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的方式、案例教学的方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方式、以项目学习为基础的方式来具体开展任务型教学,来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人才。而通过这样的任务型教学的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人才的教学实践能力、多方面适应能力、文化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总的来说,任务型教学方式所能够呈现的完成任务的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接近实际的活动,达到了“拟真”“近真”的程度。

该书的最后一章则简单阐述了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毕竟任务型教学方式是对师资培训的创新和变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需要培训的师资对象自己去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我们都需要把握一个度。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任务培养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任务型教学的方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转变中起到的创新作用,不能仅仅是传授一些新观念、新方法,而要与教学实习的实践相结合,让他们不是从概念上而是真正能够落实于行动中去贯彻所掌握的新观念、新方法。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必须直面新形势下的海外汉语教学现状,结合既有的教学经验与现阶段海外汉语教学实际,以期能日益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更好地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服务。

总之,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涉及到诸多领域,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努力。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的前提下,加强海内外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与汉语国际教育相适应的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才能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提供更多实用的人才,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系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内容摘要:汉语国际教育即为对于本族语不是汉语人群得语言教授。它旨在增加本国汉语全球化普及水平,促进汉语面向全球,推广民族知识,文化教学于汉语国际教育里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怎么建立文化授课部分,以求迅速并完全的推广中华文化,此为所有致力于汉语国际传播人员都应该高度重视的矛盾。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因素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

汉语国际教育地全新定位让其不但异与从前地对外汉语教育,并且细致及具体地汉语文化普及。所以汉语国际教育里地文化成分就需要另外定位。即使对外汉语教育里地文化条件总是有分歧,也大致同意了和语言教育及语言交往紧密联系地某些文化。如此定位于肩负宣传中华文化职责地汉语国际教学而言,就小气许多。文化为繁杂并丰富地,涵盖物质及精神文化,它的关键为价值理念。给别国学生亟需得所有文化成分均是汉语国际教育得教育部分。由于汉语国际教育地受众早就不单束缚于学校里的留学生,也涵盖进行和汉语相关得所有职业得他国国民,还有既和汉语并不存在联系,只为于亚洲文化大国存在期待得老年人。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具体内容

从前得对外汉语教育将文化部分得研究丰富,然而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不同与对外汉语教育,所以汉语国际教育里地文化教育部分同样要从头定义。在前文将汉语国际教育里地文化定义可知。总而言之,文化内容涵盖处在语言和非语言种类里地所有文化条件及较为独立地文化内容。分为下面这些部分:

(一)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

关键是处在语言体系所有阶段里得文化涵义及语言利用得社会条例。这大部分隐于发音、字词、语法、语用及其他体系里。是语言地文化条件的一部分。

1.语音中的文化因素

语音给文化交往得作用为很明显得,所有语言地语音均存在本身特殊地构成体系,像汉语地声、韵、调体系,此项体系为社会慢慢接受得成果,包含着许多特殊地文化内容。像汉语里有着许多地同音及近音字,所以大家在很多谐音联系上设定一些祝福语和忌讳词。

2.词汇中的文化因素

汉语中用到地字词里地文化情况非常多。特别为很多较少可以用外语翻译地字词。就像汉语里意为亲戚称呼地字,超过很多别的语言,它表示中华文化重视家庭、血缘联系。还有词语里地文化涵义也可以凸显整个民族地心理系统及思考方法。像名字地法先后为姓前名后,信封上地区得写法规则为前大后小。也显示中华文化里重家庭轻个人地民族素质,前总体后部分地思考行为。在字词得组成体系上来说,双音节较多,有着许多地四字词汇,而且这里还有相互对称得并排及组合词语。

3.语法中的文化因素

汉语语句得构成为将意思做首要因素,用意思规范形式得。抛弃拘束得外语中语法得种种构成变换去展现语法联系及语义消息。并且为按着某些约束,一旦于前后环境里叙述符合事实,便能够连词成句。汉语里多话题句便为此原因。于成句心理方面凸显为重情境重形象;描绘景物要做到将景物传达感情,寓情于景物;叙述事实要做到言语简单、表述清晰。并且不要求构建得全面到位,但要求意蕴得荡气回肠。汉语语句于产生程序里把情境、情景和交往对象背景文化存在极大得依靠性。因此于体会语句上不单将语言记号进行表面剖析及整理,还有尽力掌握语境得领悟,把握情景得体会,还要使用记忆于头脑里有关得背景文化。此为汉民族重理解但不重体系得哲学和思考行为得表现,为汉语稳固得文化宗旨地显现。这涉及汉语所有范围得所有部分都综合表现于语法中。

(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比较位于语言体系里得文化因素来说,非语言地文化因素具有形式超出语言体系。不包括平时知道得和语言对立得体态语,再就是记载语言得标记即文字,就是汉字本来即为一项文化标记。

1.文字

文字为记载声音语言地写字记号体系。汉语言得写字记号即为汉字。其不单存在文字地普通能力,也有着奇妙得文化水平。尤为汉字得书写美感及其构成根源隐藏得深厚得文化涵义。同样为中华文化具有巨大得关键因素其一。汉字得写法机器有内涵。即使所有得汉字均为特定得基础笔顺构建形成,可是只要汇聚我们得解释及感情去解释得汉字就形式丰富,格调迥异,所以构建出多种门类得书法名作。汉字得构建和它得由来也同样显示出汉文化得美感。《说文解字》这本书具有说不完得美好。跟随时间得流逝,时代得进步,汇聚到每个人生活领悟里说文解字更是丰富多彩。

2.体态

语体态语为一种非语言得消息联系方法。关键是利用神及行为去输出消息。体态语于交往里较真切得表达某个民族得文化消息。拱手为我国独特得见面和离开时表达得礼貌行为,它从我们古代墨客相见时作揖变化形成得。当你的老师、上级及其他长辈见面,应当保持某些距离行坐稳当,表示谦虚礼貌,来表达向长辈得敬畏及仰慕,不能在此时。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改善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的对策

内容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为涉及本国知识软能力构建之关键环节。探究本国汉语国际教育之成长,注重国别化于汉语国际教育里地进行为相当关键得。把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进行剖析,应该在课本、讲课方法、课程设置、师资这些方面去剖析,达到给汉语国际教育标准性、正确性成长做概念扶持。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

汉语国际教育有一个相当关键得特点即国别化,什么是国别化?即为汉语于所有国家地表达方式应该为各为不同得,它得教学时期、教学方法、教学情况依据地区差别,内容同样有差别。处理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矛盾,不单应该在语言学这一块探索,也应该剖析本国得语言特点、文化特点、思想特点及其他情况。想把汉语汇进国别化教育不一样得概念里,把中华文化之精华汇聚教学环节里。

一、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国际教学的区别

即将剖析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之际,应该经教育之涵义与教学之涵义进行分别。彼此进行对比,教育之涵义较为渊博,关键说得是在全方位发展人得社会行为水平。汉语国际教育得普及应该将世界教育得习惯做参照,将德智体美做到整体成长得全面素质教育。同样由于如此,汉语国际教育得职责不仅仅为讲解某种语言,同样涵盖教育理论、教育规则、教育文化本身、教育思考及众多情况。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

汉语国际教育于10年前开始进行稳定得成长,了解汉语得群体同样出现每年增长得状态,教学体系朝着准确性、标准性状态进步,然而,于很多得国家,汉语还是非普遍教授语言。它得语言普及范围还存在某些得束缚。汉语国际教育得关键普及场所即孔子学堂,它统计到二零一五年末,于全球区域里建接近五百家,广布全一百三十四国。它得完美普及证实汉语得打开国门策略得正确,为汉语国际教育之关键扭转力。经过二零零四年到现在得进步,孔子学堂得教学关键把想教学方式革新为专业,剖析汉语国际教育之国别化矛盾,来保证汉语教育朝良好方向成长。汉语国际教育之关键从以前单一得语言授课朝着给中小学和文化普及方面进展,为汉语国际教育得关键转换阶段。

三、汉语国际教育在国别化方面的表现

(一)教材影响教学效果

教材为同学们学习得用品,为老师讲课及学生学习得连接,于编写汉语国际教育课本之际,应该完想到国别化层次得情况。例如美国授课得教材,其于课程构建之际假如忘却将平等、人权这些加入M去,就容易使学生造成文化不同感,阻碍学生得学习兴致,也阻碍汉语教育得教学效果。教材给汉语国际教育于国别化方面起到机及其关键得作用。

(二)社会文化上的差异

本国现代汉语国际教育种类丰富、包含多样。于操作汉语国际教育之际,应该完全想到国家社会文化方面得不同,分类做课程构建,尊重其得特别之处,构建有区域特点得教学方法。

四、改善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的对策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情况,本国汉语国际教育得关键部分有:课本得编制、讲课方法、信息化资源消耗详情、汇聚本国文化状态及其他情况。

(一)国别化教材

现在运用得部分优质教材仍要求更加完备,像重视学简识繁、讨论得延伸与减少、教材部分得标准填充和解释、繁杂笔顺难字得对待等。目前特别紧缺得为汉语读书教材,还能写成某些口诀及其他。阅读课本得编制要表达当今生活得情况,应该为简单得,并且有级别。

(二)教学安排

把握各种语需要,汉语国际教育能够设置不同阶段班次,它标准得,要求将运用得课本做到独立策划;对于学习情况有差异得学生,课程设置方面同样应该活泼一点,像能够遵循学生得喜好建立书法、器乐、口才及更多班次。汉语国际教育于课程建构方面应该更多重视加入学习得国家特点、学习及文化习惯及其他。

(三)教学方式

想分别和本国得讲课方法,使用本地讲课方法,将本地讲课思想做课程构建。利用延伸授课和拓宽练习,把字构成语句,利用将词语得构建使用,能够发展很多得语句,充分引起学生得喜好,构成优质得学习环境。

(四)利用信息化资源网络

优质网络语言学习需要涵盖将学生做核心得学习体系及植根任务得学习体系。网络授课上老师应该具有全部网络授课里交流用品得利用,还要带领学生利用全部用品。于教学里应该和学生做到优质沟通,辅助学生彼此配合一起提升。建议完备汉语资料储备,字为常用得,应该有级别,存在解释,体系三维性得,字词表能够介入网络。字库应该有字形音意;词库有单双音及骈语;句库有各种语句。

(五)融合地方文化开展汉语国际教育

把地区做角度,将汉语国际教育加入一个地区得语言和文化情况,汉语国际教育得进步并非削减学生自己得社会文化特点,却为讲解我国得社会文化特点,和世界人民做到社会文化层次得沟通。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浅谈“后方法时代”理念对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的启示

摘 要: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中,“后方法时代”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自主探索更为适合他们所面对的具体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教师们根据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通过自主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使他们真正摆脱对以往他人提出的教学方法的依赖,自主开发出适合自己教学使用的方法,从而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开发适用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后方法时代”;教学方法

在“后方法时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应更加突出培养教师的自主性,即这是教学理念的“核心”:“后方法t以教师的自主性为核心,倡导教师超越教学法的束缚,注重研究具体的教学语境,强调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实践理论以指导教学。因此,语言教师也从居于‘外围’的教师而转型为具有‘个人实践理论’的学者型语言教师,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语言教师的边缘化状态。”(沈岚,2014(1):190-191)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中应当重视培养自主创新型的语言教师,使他们能够目标明确地、自觉地探索富有和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一、“后方法时代”理念给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带来新的启示

“后方法时代”教学理念的提出,不仅对迫切需要自我更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有着引导作用,而且对培训语言教师的方式和内容的革新也有着许多启示作用。有学者就提出:“‘后方法时代’下的教师教育也将从方法时代的信息传授转向教育者与未来教育者的探究共建。教育者和未来教育者之间应进行互动型的对话。Bakhtin在1981年曾提出一种叫responsive understanding的互动模式,从而形成后方法视角下的对话型教师教育,及基于参与者互动的自下而上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引自王卿,2009)。”(沈岚,2014(1):190)这种在“后方法时代”教学理念启发下形成的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是适应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并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形成的。

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中借鉴“后方法时代”的教学理念,创新师资培训的方式,可以使我们的培训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语言教学的发展。有学者就强调了教师自主性的重要:“第二语言教学现在处于所谓的‘后方法时代’(post method era)(Kumaravadivelu,1994、2001;Richards & Rodgers, 2001;Brown, 2002)。‘后方法时代’的教师是一个自主性的个体(an autonomous individual), 自主性教师应能根据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政治条件下的独特性建立和实施他们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为这种独特性服务(Kumaravadivelu, 2001:548)。”(孙德坤, 2008:76)“后方法时代”实际上给了教师们更多的自主权,但是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自己正确的教学理念,因为要想合适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做支撑。

二、“后方法时代”教学理念有助于汉语师资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实际上,每个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然具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学理念是否适合需要面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教学形势,以及具有特殊性的具体教学情境。与此相关,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特殊性,“教学法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充分考虑教学过程的制约因素以及社会政治环境,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教学效能达到最大化。”(赵扬,2014:448)具体到汉语国际教育,被培训的教师们所面对的具体教学情境往往会溢出以往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教学情境或以往从事教学所遇到的情况。

对大多数师资而言,汉语国际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全新的教学情境,他们必须重新对此进行适应,重新建构自己新型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至于如何进行这种建构,“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理念倡导者Kumaravadivelu提出:“为了培养日常教学实践的模式,教师们应对教室中所发生的一切形成整体性的认识。他们需要系统地观察自身的教学,解读不同的课堂情形,评价可能产生的结果,确定问题所在,找出解决之道,并反复检验究竟何种方式、方法更为有效。也就是说,教师们不仅应成为策略的实践者,还应成为策略的思考者。作为策略的实践者,他们还需要扩充知识、开发技能,以满足针对自身教学行为所作的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库玛, 2013:引言1-2)教师们显然不应盲目地照搬现成的教学经验或他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思考和探寻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教学方法,经过这种思考和探寻的过程才能发现正确的教学理念,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来自觉指导。

三、“后方法时代”教学理念帮助汉语师资自主开发适用的教学方法

在当今的“后方法时代”,教学中的方法需要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去自主开发。“教师们如果能以自身的语言学习和教学经验作为个人知识的基础,以对宏观策略的理论性思考作为专业知识的基础,以所提议的微观策略作为示范性的例子,以探索性项目作为调查性工具,那么他们就能够开发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库玛, 2013:引言3)这段论述实际上提示给了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很好的自主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的路径。自主性的建立也可以使教师们真正摆脱对以往他人提出的教学方法的依赖和照搬,使他们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自主开发适用的教学方法的能力,由此也才能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能力顺利地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取得教学的成功。

“后方法时代”教学理念提倡充分发挥教师们的自主性,实质上是着眼于激发起教师们的主动性并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自觉发挥。有国外学者从教师主动或被动的角度对教师进行了分类,将教师们分为了三类:“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现有普通教育学和语言教学的文献中总结出三种认识:①教师是被动型的技术工;②教师是反思型的实践者;③教师是转换型的知识分子。”(库玛, 2013:3)这里所提出的“转换型知识分子”,意为能够有能力把自己的或他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自主转换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具备知识分子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和能力的教师。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也应以此为目标把受训者塑造成能够自主探寻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研究

摘要:在古代,汉文化的传扬起始于西汉,由张骞出使西域而开始。21世纪,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汉语更加面向国际。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与机遇之下,我国对于文化传播这项事业的发展更为重视。其中,在各大地区的高校里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其课程进行了合理的设置。接下来笔者会对全国部分综合类、师范类、语言类以及三本类院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网络查询,参考专家的研究,走访其他院校本专业同学的方式,按照调查收集开设本专业的综合类、语言类、师范类的高校有哪些――再对不同类院校开设的课程进行收集资料――进而对课程进行分类,浅析优势与不足――最后对调查研究进行总结的这些步骤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院校开设的不同类课程,并浅析这些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院校分类;课程分类;科学与否

一、师范类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

1.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基础英语、英语写作、现古代汉语、中外文学、西方文化与礼仪

从以上开设的课程中并不难发现陕西师范大学的主干课程是以语言的学习为主,同时也没有忽视实践教学,而大多数课程都是以文学文化为主,以基础专业课程为主辅以实践性教学为课程模式。陕西师范大学近几年对外汉文化交流迅猛发展,已经深入到对海外教学的研究层面上。

2.上海师范大学

现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和翻译等。

上海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对外汉语专业和双语化文化交际、涉外礼仪等氛围的熏陶,使学生能够胜任多层次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其他涉外工作。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非常少,多为语言文化。

二、语言类高校所开设的课程

1.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系列的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古代汉语、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文学概论、外国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它所缺乏的是实践性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培养目标是: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培养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2.天津外国语大学

现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世界文学等。

第一外语(英语)课程的开设贯穿四年,第二外语(日语、法语等)课程学时适量,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学生交流的合作体系。在这些课程中发现他们所学的大都是为了互派学习交流所需的基础,同样并没有将实践性课程纳入所学课程中,这一点需要重视。

三、综合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及特色。

1.武汉大学

现代古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概论、第二语言习得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汉语国际现代教育技术、英语等。

武汉大学以双语、双文化复合型人才为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例如开设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和汉语国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他们所设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忽略实践的重要性。

2.西北大学

古汉语、现代汉语、英语写作、英汉互译、对外汉语教学法、语言教育理论、对外汉语教育概论、涉外文秘等。

西北大学开设有涉外文秘,由此可以看出西北大学借助办学历史悠久、综合类的大学这个优势,着重培养一批进入公司或商界的综合性人才。

四、三本类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的特色

1.西安培华学院

语言学概论、现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口语、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等

2.西安外事学院

现古代汉语、文学概论、普通写作、中国古代文学、实用h语语法、语言学概论、实用汉字学、普通话语音、汉语口语语法、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等。

以上三本类院校虽较为年轻,但是他们的汉语教学实力非常强。他们分别从语言文化以及实践应用两大方面出发培养实践教学的人才,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安培华学院的培养方向为美国汉语教师,能力不容小觑。

总结

以上对语言类、师范类、综合类高校以及三本类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和研究,笔者发现语言类高校更加注重语言文化的学习与应用,真正让学生实践教学的课程非常少,同时也缺乏自身才艺进一步学习的相应课程。师范类高校是以实际教学为主,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相比基础知识的课程小很多。其实,这样的课程设置兼顾了学生基础知识应用与实际教学的能力,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有质量地去教学,课程比例相对不平衡是有一定道理的。而综合类高校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它坚持的是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在初学中要夯实基础,其次在掌握基础的条件上接受文化熏陶,最后进行充实的实践教学。这是综合类高校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也是不同类高校中尤为显著和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同时,三本类院校也吸收借鉴综合类高校课程设置的原则,然后注入自身特点:提供更多交流实践的机会。三本类院校更多的是实践应用,在知识并不完备的情况下,注重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扬长避短,这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得很机智。

同时笔者也发现各类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相同点以及特色。

这些高校里开设的课程都包括基础英语,说明英语的基础问题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算是突出的,所以它是各大高校开设的一门重点学科。还有几所学校也都开设了英汉互译这门课程,表明学校对学生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上下了一定功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开设说明几乎所有高校在重视英语的前提下也不忘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专业必修课更能体现本专业的特点,而不同类院校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综合类高校它侧重实践课程;语言类偏向于语言文化的学习;师范类高校则侧重实践课程与文学文化课程。

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1.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院校,课程的设置并不能完全确保质量。近年来很多高校不再引进只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级人才非常缺乏,这一情况使得对外汉语专业师资问题也尤为严重,所以好的课程开设需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

2.部分高校没有正确处理汉语与外语的关系。突出英语特色没有错,但是如果把英语放在与汉语平等的地位或者是置于汉语之上就是错误的。应当对汉语课程和外语课程做相应的调整。

3.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汉语的交际能力,它侧重于实践层面。要实现培养目标,还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应适当的增加中华才艺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刚刚兴起,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社会上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对此学科的认识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目前,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涉及到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本文就把汉语国际教育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和探究它面临的两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学科,社会大众对此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全面,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在现阶段非常受欢迎,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学科是对外国人进行教学,让外国人学习汉语,认为此学科与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汉语志愿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对汉语国际教育进行了研究,对于它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度。

一、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理论问题

(一)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研究

当下,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被分成两个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和“海外汉语教学”,但居住在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只有少数人会学习汉语,这仅仅占整个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的百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主要指的是海外汉语学习。可当下汉语国际教学研究的着重点却与当前的现状不相符,对海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较少见,海外教学的相关资料大都是一些从事海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或志愿者写出的心得,具有研究意义的文章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大多是在国内进行汉语教学,并没有太多人从事海外汉语教学,缺少经验,可借鉴的资料甚少。

(二)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许多家都非常重视学习一门外语,汉语也作为第二语言在非使用汉语的国家中受到了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体系,阻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所以,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总结经验,挖掘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套完整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此外,国人要对汉语国际教育充满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汉语国际教育贡献一己之力,最大程度地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二、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实践问题

(一)汉语国际教育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汉语国际教材还存在不少问题,供给和需求失去了平衡,结构也不合理。供大于求的状况非常严重,且教材的质量和数量也参差不齐。教材的供给还比较单一,但海外对教材的需求却越来越多样化,供给与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导致供求失去了平衡。

(二)汉语学习者兴趣的调动问题

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自己兴趣的培养。随着汉语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外国人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许多人由于汉语比较难学,发音和语法都比较复杂,且现存的汉语教材针对性不强,失去了学习汉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主体上入手,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

(三)汉语国家教育学科的认识问题

我们应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融合方面去理解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应同英语的外语教学一样,不断适应全球化的需要,让学习者深入理解所学语言的国家文化。教师也要不断创新自己的语言教学方式,把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融入实际的教学中,让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

三、结语

本文搜集了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针对其存在的实践和理论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湖北工程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戏耍五禽,活跃汉语国际教育文化课堂

摘 要: 五禽戏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最经典的文化样式之一,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适学人群广,容易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非常适合引入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中去。

关键词: 五禽戏 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汉语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借助语言教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种文化进行交流,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曾多次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是一项以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为宗旨的高尚事业。”①因此,除了语言教学以外,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也是汉语国际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博大精深、蔚为大观,我们应该选择什么传统文化样式丰富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课堂呢?笔者认为有两条标准,首先必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其次必须符合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而五禽戏正好符合这两大标准,如果将五禽戏引入汉语国际教育中,将使传统文化课堂更丰富、生动。

一、五禽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五禽戏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健身方法之一,历史悠久,在民间广泛流传。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五禽戏是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在前人导引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的原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生活习性和神态编创而成。五禽戏中任何一戏的演练,既主治一脏器的疾患,又兼顾其他各脏器,寓医理于动作之中,寓保健康复效益于“戏”之中,最终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的弟子吴普因长年练习五禽戏至九十多岁依然耳聪目明,牙齿坚实。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五禽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集运动、保健、医疗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非凡的魅力。不仅如此,五禽戏还深刻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区别于西方文化、反映我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而这种民族特质和风貌与我国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系密不可分。

(一)五禽戏深受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中医气血理论等影响

1.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哲学思想、政治制度、中医理论、语言文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形成我中华民族特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五禽戏的产生可谓深受五行学说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中医理论中,五行金、木、水、火、土一一对应的是五脏心、肝、脾、肺、肾。神医华佗根据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创制出虎鹿熊猿鸟五禽之戏,每一禽戏与人的五脏及五行都是一一对应的。虎式动作主练肝脏,肝主筋,开窍于目,故练的是肝,五行属木;鹿戏使得腰身得到充分锻炼,故练的是肾,五行属水;熊戏强调锻炼人的脾胃功能,练的是脾,五行属土;猿戏突出猿猴的机警、灵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练的是心,五行属火;鸟戏突出练气,练的是肺,五行属金。显而易见,五行学说是五禽戏重要的指导思想。

2.阴阳学说和气血理论

阴阳学说成为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思想渊源,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指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根本,认为人类要健康,必须在阴阳协调的状态下,使之身体与精神达到和谐正常的状态。而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通过筋脉舒和与气血通畅的状况表现出来的。若气血失畅,脏腑经络之气闭阻不通,日久则百病丛生。因此,应该通过运动达到气血通畅、筋脉舒和、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五禽戏是一套动静结合的功法,它强调以“动”治病,以“静”治心,动势有刚有柔,静气有阴有阳,在“动”和“静”相互配合之间,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练习五禽戏可使身体气血运行,打通任督二脉,联系身体各大经络,调理脏腑,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这是“动”;五禽戏的“静”体现在练习过程中使习练者必须保持心无杂念,意念专一,心平气和,身体自在放松,呼吸自然顺畅,用意识配合呼吸引导气血运行于全身,使肢体运动协调身体的阴阳,从而达到阴阳平衡。以“虎扑”为例,“虎扑”中的动作要抬头、塌腰、尾闾上翘,两手尽量前扑,是体前屈的最大动作。先是身体站直紧腰收臀,双手虎爪平举,屈膝后仰,然后身体慢慢前屈,直到身体与地面成平行状态,此过程能锻炼背部的肌肉,同时使任脉和督脉都得到疏通,运血通气,进而促进气血循环,改善体质,强身健体。

(二)蕴含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这句话含义深广,味之无穷,但很鲜明地指出了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效法天地之自然,应该自然而然地以事物自身规律之“道”为法。“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本根和本体,是统领支配天地万物和人的总规律、总原则,“道”是普遍的宇宙法则,遵循“道”法自然,必然将人天相联系,实现天人合一。而五禽戏这项传统运动是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方法,模仿自然界的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自然行为习性和神态特征,创编仿生养生的象形之戏。在练习五禽戏时,要求习练者全身心投入,放弃偏执的想法,做到保持淡泊,心平气和,感受意识与五禽融为一体,感觉自己就是五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柳宗元曾有诗云:“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③诗句说的是柳宗元练习五禽戏之后,与鸥鸟等自然界的事物倍觉亲近,体现出自然万物和人的生命活动相依相成“天人合一”的精神。

五禽戏以五行、阴阳等学说为理论依据,以个体的健康、延年益寿为其价值追求,在养生中追求个体的平和与自然的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社的和谐,在宁静、冥想中悟自然之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心与行的统一,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文化样式。

近几年,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开始陆续有人将五禽戏引入教学实践中,比如一些汉语志愿者的培训课程中就安排了五禽戏这样的课程,也有少数国际汉语教师进行五禽戏教学。笔者已经在2014年印尼支教团中和2015年海外华裔青少年春令营中进行五禽戏教学,教学效果好,反响强烈,获得外国师生的肯定。但是近三十多年关于五禽戏的学术研究,都属于中医、体育、养生保健等研究领域,鲜有人将五禽戏纳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学术研究之中。

二、五禽戏受众广泛

与相关研究空缺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得者们对中国的传统武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2013年1月,当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五禽戏传承人、安徽省政协委员陈静说:华佗五禽戏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在中国广受人民喜欢,同时也被许多外国友人喜欢,五禽戏在美国纽约州还被编入九年级体育课程中。据调查,已有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挪威等多20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在练习五禽戏④,显示出国外友人对五禽戏的喜爱及五禽戏在国外良好的发展势头。

而以太极拳为首的中华武术文化教学实践,受到业内教学单位和研究者的重视。国家汉办与孔子学院总部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教程大纲》从指导国际汉语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目标及学习者所应具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级分类描述,并附录了《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在二级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中,将了解太极拳并辨别太极拳与其他武术形式作为一个文化任务⑤。因此太极拳教学广泛出现于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上。

事实上作为一门传统健身气功,五禽戏和太极拳一样,都非常适用于文化教学,因为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样式,都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都具有亲身演练的实践特色。太极拳、五禽戏是武术,是运动,只有在实践中亲自演练,才能学会;反复地联系,才能牢固地掌握,因此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语言教学及其他一般文化教学,大都是采用相对传统讲授法,教与学相对静态化。借助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国武术的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会让学习者从“一看见汉字就头晕”变得享受丰富有趣的课堂。

但是较之于太极拳,五禽戏教学还有不同的特点:

(一)更具有趣味性

兴趣乃是注意的内在动力,要使教学对象保持持久的注意,教学内容就一定要有趣。“五禽戏”,顾名思义,“戏”有玩耍、游戏之意,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神态与动作特点而编排的一种仿生健身操,教学内容本身充满趣味性,自然能让学习者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专注力。相对太极拳来说,学习者从模仿他们喜闻乐见的动物入手,更贴近生活,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容易引入,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动作简单易学

五禽戏相对简单易学,现在国内外流传最广的国字派五禽戏是动作最简单而功效最突出的习练版本,五种戏功,十个动作。一种动物,两种神态,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B伸、鸟飞。相比之下,太极拳难度则大了不少,即使是最简易版本,也是二十四式,相对五禽戏来说,难度大了许多。

(三)适应人群更广

五禽戏动作姿势优美大方、简单安全、运动量适中,一般身体没有缺陷的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得到。五禽戏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练习时间较为短暂,也比较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当代审美观。因此适应人群比较广泛,无论老人还是小孩,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具备学习的能力。而太极拳入门要求较高,因为这项中华经典运动更强调练习过程中心态的虚静,动作的柔和、缓慢、连贯、协调,故而练习者大多是中老年人,许多血气方刚的在现代流行文明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太能够做到,非常容易半途而废。

综上所述,五禽戏无论是从它的精神内涵来说,还是从它的教学特征来说,都非常适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三、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五禽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因素是毫无争议的。实践表明,五禽戏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是十分受欢迎的。两者的结合既能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又能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实属难得。最后希望五禽戏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这样一种创新的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国广泛传递,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金庸热”和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摘 要: 汉语国际教育不仅需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需要传播中国文化。本文运用文化视野从内容、语言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金庸武侠小说,认为其语言生动形象,雅俗共赏,内容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适合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中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

关键词: 金庸武侠小说 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授中国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许嘉璐在谈到汉语国际教育现状时指出:“如果只教汉语,不传播中华文化,不能算是成功的。”崔希亮指出:“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和传播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为津梁,文化为舟楫。”[1]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应该服务于国家文化战略,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服务。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形成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客观要求。许琳指出: “语言是载体,教学是媒介,走出去的是文化,是这个文化所反映出的各国的价值观。”[2]世界主要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语言的推广,把语言输出作为国家战略,以提高本国语言的国际地位,传播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使本国的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应该向外国学习者传播什么样的中国文化?以怎样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这值得思考。

在内容上,既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反映时代精神;在形式上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要先培养外国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文化。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作品能很好地承担这一使命,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文将从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观、金庸武侠小说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及金庸武侠小说的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论述其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一、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观

“金庸热”不仅在于金庸武侠小说拥有的读者多,还在于持续时间长、覆盖地域广、读者文化跨度大及超越政治思想的分野[3]。对于金庸武侠小说的批判,多是批评金庸一味地迎合大众审美,不能达到新文学应该具有的警醒世人、给人们以当头棒喝的效果[4]。

文学创作与现存文化的结合,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学以批判、审视的眼光看待现存文化,对现存文化做出反思;另一种则是文学对现存文化的利用[5]。

坚持趣味主义的金庸武侠小说本是为报纸服务的,最初的写作动机是为报纸招徕读者。姑且不论鸳鸯蝴蝶派的作品算不算真正的文学,其对文化的传承,对人们喜好的揣摩和挖掘都是成功的,有群众基础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激发外国学习者对中国、χ泄文化的兴趣,这对于汉语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大有裨益的。

韩国的韩剧,日本的动漫,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对国家文化的传播都起到助推作用,我们需要充分开发武侠小说这一资源,如同功夫电影能够获得外国友人的喜爱一样,武侠小说也应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和功夫电影一起向世界展示神秘古老的中国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我们的民族的确需要拿着“人血馒头”切中时弊时刻警醒人心的新文学作家,但也需要手持“倚天屠龙”能让读者产生无限乐趣的作家。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需要像金庸武侠小说这样文化性和趣味性并存的作品。

“金庸武侠小说,当然也是值得研究的,但不是千方百计地从中发掘出高深的思想性、伟大的艺术性,而是从中看出今天的华人读者,还在喜欢做哪几种白日梦”。这种批判金庸武侠小说的话语,恰恰从一个侧面说明,金庸武侠小说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审美,为汉语学习者开启了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思想的大门。

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文化

基于金庸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其作品中蕴含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作者以“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3]。下面将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文化艺术三个角度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元素。

(一)传统文化

儒、释、道、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在武侠的世界里被娓娓道来。

《雪山飞狐》感人肺腑地写了苗人凤和胡一刀之间惺惺相惜的义气;《神雕侠侣》借郭靖之口阐述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道理;《射雕英雄传》借郭靖与成吉思汗的对话强调“自来英雄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依我之见,杀的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义的核心。

在“神雕重剑”一回中,剑魔独孤求败留下的剑和自述武功的文字代表着武功的四种境界:第一种“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此时可谓锋芒毕露,争强好胜;第二种“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此时已知以柔克刚,但仍易冲动;第三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第四种“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此时已做到道法自然,随心所欲,出神入化,到达完全自由的境界。这既是剑术的四重境界,又是人生的境界。独孤求败留下的剑谱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老子《道德经》中“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辩若讷,大巧若拙”的道理。

金庸在武侠小说中选择“少林寺”作为佛家文化的中心,着重描述其对人的度化作用。《天龙八部》的“王霸雄图 血海深痕 尽归尘土”一回中,藏书楼中深谙佛法精要的扫地僧,先分别杀死慕容博与萧远山,并用高超医术又使两人起死回生,以佛法感悟二人,使之摒弃戾气,明白家国仇恨、生死离别都如梦境,放弃仇恨、大彻大悟,皈依三宝,不再过问世间恩怨。《倚天屠龙记》也写到经过三位高僧的点化,杀人如麻的谢逊诚心悔过,皈依佛门清修赎罪。

(二)时代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使其具有时代精神。

金庸武侠小说的时代精神体现在他对传统的扬弃,例如他借黄蓉之口表达了对迂腐儒生的嘲讽:“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仪琳和令狐冲在石壁旁的对话,显示出佛法对小女孩身心的束缚,借令狐冲之语表达对佛门清规戒律的蔑视:“何必念念不忘那些清规戒律,菩萨要是每一件事都管,可真忙坏了他。”

金庸笔下人物是丰满的,不同于传统的武侠小说中好与坏的绝对对立,杀人如麻的女魔头李莫愁,在看到小婴儿郭襄,捕捉母豹子给她喂奶时流露出的母性光芒熠熠生辉;为了私欲不择手段的欧阳锋在面对儿子欧阳克的时候情愿代他赴死,其伟大的父爱让人感动不已。正是这种人世间最常见、最朴素的情感,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共鸣。

(三)文化艺术

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是古代文人必备的学识修养,这些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也有所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中写琴的地方很多,通过精彩的描写,传达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魅力。

在《笑傲江湖》的“授谱”一回写到刘振风和曲洋的琴箫合奏,既向读者们展示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美妙音乐,又表现出了两人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超越生死,超越正邪情谊,琴箫合奏之音是心灵碰撞的绝响。

在《书剑恩仇录》的“琴音朗朗闻落雁”中陈家洛初遇乾隆也是被琴声吸引,金庸笔下的琴声能表达心声,乾隆所奏,陈家洛能听出平和雅致,陈家洛所奏,乾隆能听出金戈之声,所谓知音便是如此。

《倚天屠龙记》的“天涯思君不可忘”一回,描写昆仑三圣何足道抚琴与鸟语互相应答,间间关关,婉转啼鸣,亦能以琴声集鸟,“琴声平和中正,隐然有王者之意”由此又呈现出一种美妙的境界。

中国文人是含蓄矜持的,弹琴便是表达情感、寻觅知音的好方法之一。通过金庸武侠小说中关于“古琴”描写的专题学习,对中国的琴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金庸武侠小说中对“棋艺”的描写十分精彩。

《天龙八部》中“虎[龙吟”一回,黄眉僧和青袍客之间的棋艺较量中蕴含着武力较量,融文斗与武斗于一体;虚竹误打误撞破解了困扰诸位围棋高手的“玲珑局”,是寓人生哲理于棋局之中。

金大侠的生花妙笔把书法艺术与武功融为一体。《神雕侠侣》“英雄大宴”一回中,朱子柳持毛笔与霍都比武,一场恶斗中展示了楷书、草书、篆书等多种书法艺术,将一阳指与书法熔为一炉,武中有文,文中有武,文武俱达高妙境界,雄伟中带有一股秀逸的书卷气。

中国画注重气韵和神似,着重表现诗情与画意。这一点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有所展示。《射雕英雄传》中“新盟旧约”一回,借黄药师之口点评水墨画和题画诗:“岳武穆这首诗写的是池州翟微山,画中这座山却形势险恶,并非翟微。这画风骨虽佳,但少了含蕴韵致,不是名家手笔。”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画精髓点出。

《笑傲江湖》中的江南四友,黄钟公,黑白子,秃笔翁,丹青生;《天龙八部》中的函谷八友,琴颠康广陵,棋魔范百龄,书呆苟读,画狂吴领军,神医薛慕华,巧匠冯阿三,花痴石清露,戏迷李傀儡,以命名的方式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让人耳目一新。

三、金庸武侠小说的语言特色

金庸武侠小说的语言形态,经历了《书剑恩仇录》的从雅,经历了《雪山飞狐》、《飞狐外传》的从新,自《射雕英雄传》开始走向成熟,至《天龙八部》而趋大成[6]。总体来说金庸武侠小说的语言雅俗共赏,生动形象,这是他拥有众多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天龙八部》的开篇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十分引人入胜:

青光闪动,一柄青钢剑倏地刺出,指向中年汉子左肩,使剑少年不等剑招用老,腕抖剑斜,剑锋已削向那汉子右颈。那中年汉子竖剑挡路,铮的一声响,双剑相击,嗡嗡作声,震声未绝,双剑剑光霍霍,已拆了三招。中年汉子长剑猛地击落,直砍少年顶门。那少年避向右侧,

左手剑诀一引,青钢剑疾刺那汉子大腿。

金庸武侠小说运用典故,化用诗词,使作品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如《神雕侠侣》中“生死茫茫”一回描写杨过寻小龙女不得时的心情:

刹那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东坡的悼亡之词。杨过一生潜心武学,读书不多,数年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然见到题着这首词,但觉情深意切,随口念了几遍,这时忆及也不记得是谁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却已相隔十六年了。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

以苏轼悼念亡妻之悲痛衬托杨过心中之悲切,感人至深。

四、结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一)汉语国际教育绝不仅仅是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传播不能只靠单薄的说教,要善于引导外国的汉语学习者阅读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了解、接受中国文化。

(二)在选择文学作品的时候,需要考察作品的文化含量,需要向世界展示优秀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不能仅仅满足于灿烂的古代文明,还要注重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

(三)长篇小说不可能全篇引入教学,首先要做好节选工作,选择可读性强的片段,或形成诸如“古琴主题”、“儒文化主题”等模块,先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再引导他们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