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0 03:33: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财务论文范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在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为配合资本结构决策或股利政策股份回购早已成为上市公司,广泛采用的财务举措,而在我国股份回购无疑也是证券市场上的一项重大制度突破和金融创新。文章首先阐述了股份回购的基本理论,然后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公司股份回购的相关情况,着重地分析了股份回购的正财务效应。
关键词:股份回购;正财务效应;负财务效应;库藏股
一、股份回购的概述
(一)股份回购的涵义及特征
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盈余所得后的积累资金(即自有资金)或债务融资以一定的价格购回公司本身已经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将其作为库藏股或进行注销,以达到减资或调整股本结构的目的。其主要特征有:股份回购是公司从股东手中买回自己股份的行为,其实质上也是股份的一种转让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转让行为。因为股份回购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是公司,另一方当事人是股东。回购的客体是自己公司的股份。股份回购中,买卖双方必须有协议存在。
(二)股份回购的方式
我国股份回购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向全体股东发出回购要约,即固定价格要约回购,其优点是赋予所有股东向公司出售其所持股份的均等机会,而且通常情况下公司享有在回购数量不足时取消回购计划或延长要约有效期的权力。二是在交易所通过公开交易方式购回,是股份回购中最常用的方式,主要优点在于收购成本低,市场平均溢价只有3.5%。三是荷兰式拍卖,其在回购价格确定方面给予公司更大的灵活性,将回购价格确定在股票市价和股票价值之间,并且使股票市价能反映其股票价值。四是在交易所外以协议方式购回,由于国有股回购主要在国有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进行,这种交易方式是一对一的方式,因此国有股回购一般在交易所外以协议方式回购。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公司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对于尚处发展阶段的我国证券市场而言,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公司股份回购的出现是一种金融创新性质的探索与尝试,就公司本身而言,股份回购也为其带来了显着的财务效应。
(一)财务目标效应
上市公司的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上市公司股东财富的大小体现在其所持有公司股票的市价上。股票市价决定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和资本市场因素。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因素是上市公司的不可控因素。而股票内在价值是未来单位股份每年可给股东带来的现金股利量按照上市公司相对应的资本成本率折算的现值,是上市公司的可控因素。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股票的内在价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由于股份回购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结构,当然打破了公司原有的合约制衡,破坏了原有的产权合约。公司原有所有权结构合约的改变。必将导致合约的重新订立。股份回购有助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现金支出,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达到增加股票内在价值的目的。
(二)财务杠杆效应
当公司生产经营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投资报酬率高于债务成本,而负债比率又不高时,公司可以通过用自由现金流或者使用负债回购股份,改变原有的资本结构,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利用债务利息的减税原理,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以期达到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小化,保持各种资金来源间的最佳比例关系,从而在经营状况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三)股利分配效应
如果公司有多余的现金,却没有足够的投资机会,为满足股东的要求,公司就应该向股东分配股利。股份回购可以使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减少,从而减轻公司的分红压力,减少用于股利支付的现金支出,最终使得每股利润和每股股利增加,每股市价也随之上升,股份回购所带来的资本利得应等于增加股利发放情况下的红利。
(四)节税效应
股东收益包括股票分红派息收入与股票转让的资本利得收入,一般来说,国家对前者课以较高的个人所得税,而对后者课以较低的资本利得税。若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则股东不得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公司实行股份回购,股东拥有选择权,具有流动性偏好的股东,转让股票取得现金形态的资本利得,而继续持股的股东由于所持股票的每股盈余提升,使个人财富增加,并且相关的资本利得税递延到股票出售时缴纳。我国股息、红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而股票转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还未征收,将来需要卖出股票换取现金时只需付出成交额7.5%左右的佣金、过户费和印花税。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股份回购相对股利分配具有明显的节税效应,是优于现金分红的回报投资者的方式。
(五)股份回购是实施“反收购”策略的有力武器
为了维护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公司通常以股份回购的方式抵御恶意收购。大量股份被公司回购之后,其结果是在外流通的股份数量减少,一方面股份回购使得收购方所可能收购到的股份的绝对数量会随之减少,并且由于财务杠杆效应的发挥增强了公司未来盈利预期,导致股价上扬,造成收购方的收购成本上升,从而增加其收购难度;另一方面,股份回购使公司原有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在公司的控制权得到相应加强,也向公司原有股东显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的信心和决心,有助于获得原有股东的支持。另外公司有大额现金储备就容易受到敌意收购者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动用现金进行股份回购可以减少这种可能性,股份回购消耗了大量的货币资金,财务状况相对恶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收购者的兴趣,也就是反收购策略中所谓的“焦土战术”。
【摘要】网络条件下的财务工作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以及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实现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作者分析了财务网络的现状,并提出了实现财务网络安全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 财务 现状 安全
在当今社会网络极大普及的背景下,国内各财务软件厂商开发了各类基于互联网的财务软件,并逐步深化到每个企业的业务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方方面面,已形成了构架在因特网上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在如此形势下,如何做好财务工作并在实际应用中给予关注,成为各企业财务部门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拟从信息的应用和处理、人员要求及网络安全工作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的应用和处理
基于现行的财务处理平台,根据用户的使用范围及企业的保密程度进行划分,把各类信息分为三种: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和保密信息。其中公开信息是应当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主要是企业自我宣传、介绍的资料以及向股东等人员披露的财务信息等等,把它们放置在企业的主页等公共栏目上,这样任何人可以通过公共的渠道获得;半公开信息指被企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是用于企业内部或者特定人员使用的,不便或不必向外界披露的一些资料信息;保密信息则是事关企业的经营计划、重大决策、资金状况等重要的信息。财务工作中产生的绝大部分数据属于后两者。
按照信息的保密程度的不同,财务部门对数据的处理和传播方式上也必须有不同的要求。公开的信息资料可直接放置在企业的主页和公开宣传网页上,并形成系统的文字性资料,方便所有公众知道与了解。半公开的资料则是涉及企业其他相关部门,如物资、人事等部门,需要共同处理的一些资料,这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网络、内部文件、内部资料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并需要办理相关资料的交接和加密手续,尽量控制信息的传播范围。保密信息则涉及企业的重大机密,对于保密的资料信息一方面需要进行加密存放,同时需要严格控制知情人员的范围,确保数据本身的安全;另一方面在信息的传递上也要保证路径的安全,防止信息的被窃和毁损,还要制定相关的保密制度与措施。以上就是在财务网络上需要进行处理的信息状况。
按照上述分析,企业得财务网应是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于其自身的财务特殊性,相对于其他的子系统,它又应具有很强的相对独立地位,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务必进行隔离,并且严格控制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二、对财务人员的要求
在会计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工作特点和方式,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财务人员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事业管理人员所认同。此外,各项新制度的不断出台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一方面需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各种后续教育,掌握计算机技能及网络应用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数量将大量减少,会计核算变得更加程序化、系统化,人在其中的作用更多的是控制和处理信息,使用经提炼的信息。这就需要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会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
(一)加强各种业务的学习,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知识
新形势下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既要求软件的开发者具有很高的会计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企业管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于财会人员要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在复杂的软硬件环境中有效地应用和完善系统,就必须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完成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
(二)财会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既要关注信息的处理,还要把注意力向信息的使用和分析上转变,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可靠的信息
(三)财会人员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工作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网络环境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客观要求。广博浩瀚的信息是人们创新的源泉,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有活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能够脱离传统习惯势力和世俗偏见的束缚,敢于开拓创新,提出新颖且独到的建议,勤于联想,从而开辟出新的思维空间。创新是提高各企业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不竭的源泉。
(四)培养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律性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财会 人员要面对各种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主观的处理,而这些数据信息反映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具有实际价值的。财会人员必须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合法和安全负责任,同时财会人员还要具备很好的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保证不会危害企业数据处理及企业的经济信息安全。 三、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从其本 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
信息安全。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属于网络安全。现今的网络,给企业生产经营、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等方面都提高了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给企业财会系统带来质的变革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某些或有价值的数据被滥用、盗用的风险,所以安全性是网上信息的关键所在。目前基于网络基础上的财会系统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企业需要从内部制度和技术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多个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从而保证整个财务网络系统安全运行。此外,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应在内部采取一系列奖励与惩罚机制,避免由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财务网络化的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以及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和其他各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和远程处理要求财务系统的开放和数据的共享,这又增加了提高安全性的要求,安全性又成为内部控制的重点。
财务网络安全要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内部控制:1.对远程操作实施控制,即实现对远程记账、报账、查账、制表、审核、网上报税等操作实施安全控制。2.对网上支付实施控制,即保证支付信息的机密、支付过程的完整、交易双方的合法身份以及可操作性,实现安全支付。3.对电子凭证实施控制,即控制电子凭证的正确收发、真伪确认、格式转换和安全传递等等。可以说,没有网络安全,也就没有网络财务。
去年以来,县纪委在接受党员群众举报和调查办案中发现,70%以上的党员违纪问题发生在农村,农村党员违纪尤其是“两委”班子主要成员违纪原因均涉及村级财务管理,表现为农村财务制度落实、财务监管不能真正到位。针对此种情况,近日,县纪委组成专门调查组,对全县农村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全县农村财务管理基本状况
(一)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现状。在县农业局设经营管理站,为财政拨款全民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2名,现有工作人员6名。主要承担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三大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项指导”和贯彻宣传农村法律政策、农村经济统计等工作任务。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设有经管站,在岗人员共48人,人、财、物属于乡镇政府管理,与县经管站属业务指导关系。
(二)职责任务。经管站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鉴证和纠纷调解;负责农村承包合同仲裁;承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审计;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状况、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等调查、统计和分析;承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会人员的指导、培训。
(三)管理模式。一是实行村账民理乡代管。把各村的账簿集中到乡镇农经站监督管理,各村会计将本村当月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凭证,经本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干部分别审核通过后到乡镇农经站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记账,农经站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农经站每月将各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向群众公布。二是实行会计委托制。村集体组织经过民主程序表决后,委托乡镇农经站本村账务,村级不再单设会计,村报账员每月持经本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干部审核后的会计凭证到乡镇报账。
(四)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取得的成效。我县1998年推行了农村财务“双代管、双监督”制度,20__年推行了农村会计制,取消村会计、村出纳,设立村报账员。两项制度的落实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作用明显:一是把村委会、村民小组的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乡镇党委、政府及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遏制了借支挪用、挥霍浪费、贪占集体资财的现象;二是通过对村及村民小组集体资金的清理,账款上划代管,摸清了家底,推进了村务公开的进展;三是村级只设报账员,精简了财会管理人员,节约了人员经费。
二、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账目管理混乱,收入管理难到位。乡镇经管站对各村的正常收入和支出情况把关较严,对村里的其他经济收入,则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个别村收取的承包费、上级部门扶持的款项等,长期在账外循环,坐收坐支,时间一久,占用金额越来越大,清账时交出一大把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单据。表现为截留应上缴款项、账外设账、收入支出不下账、假条子顶账、巧立名目重复报销以及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如大王镇某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某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安排专人收取村集市卫生管理费, 4年收取了9万余元,不向镇经管站报告,用于请客送礼、为班子成员发放福利。
(二)账册、现金管理混乱,非财会人员经手管钱。一是现金与存款不分。二是村财务中白条抵库严重。三是账本保管不善。不少的村将账本、原始单据等乱丢乱放,容易造成单据的损坏、遗失。四是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或其他非财务管理人员直接收支现金。花官乡某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某将上级驻村部门扶持的资金4万元,不交会计记账,自己支出,上级清账时交出一大把支出单据抵账。
(三)财务监控不到位,“零招待”制度难落实。针对前些年村级招待费出现的问题,各地普遍实行了村级“零招待”管理,这对于规范、约束村干部行为,杜绝公款大吃大喝现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一些村特别是经济发展快、经济事务多的村,村的各项财务业务方面的管理根本不按规定执行。有些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置集体、农民群众利益于不顾,用村集体公款为个人谋福利,挥霍无度、大吃大喝,“零招待”事实上变成了“灵招待”。有的将招待费转移变通,有的干脆建立小金库,随意支取,许多情况下,乡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引发了一些村干部违纪违法/ :请记住我站域名/案件。如我县丁庄镇某村班子成员大吃大喝,欠饭店账太多,村财务无法公开列支,为冲减村招待费的账面数额,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后,将村里的集体资产作价处理,获得的收入不记账,用于抵顶村招待费,然后将部分收支单据销毁,躲避群众和经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构成集体违纪。丁庄镇丁屋村原任党支部书记丁某任职期间截留村集体承包收入15万余元,用于支付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
(四)村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够。乡镇经管部门虽然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村务公开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到位,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不能坚持始终。如每月8号要求各村财务公开,10—12号对财务公开情况进行督查,但公开的只是在乡镇经管部门代管的村财务收支情况,检查也是走马观花。有的村将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事情写进村务公开栏,让群众有避重就轻的感觉,对群众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只公布几项大的收入支出项目,具体支出项目群众无法知晓。有的村把村务公开栏变成了村干部不廉洁的挡箭牌,弄虚作假的盖头。有的村搞企业、抓建设,事前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不听取群众意见,以致问题暴露时群众非常气愤。有的村重公布、轻反馈,这些村虽然公开了一些村务,但是公开后对群众有何意见,有何反映,不能及时反馈,没有真正达到公开的目的。
(五)村财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当前,农村大多数财会人员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有些村财会人员记账不及时,个别村连续2年没有记过一次账。有不少村在会计人员的使用上“一朝天子一朝臣”,会计跟着村干部走,更换比较频繁,造成村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出现了“断头账”和“年年进行培训、年年培训新手”的现象。个别乡镇多数村财务管理人员不懂会计业务,乡经管站人员只有从头教起。另外,个别村理财小组成员素质较低。有的村理财小组与村两委不合拍,产生对立,导致难以正常处理账务。有的个别理财小组人员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指定,理财过程流于形式,失去监督作用。丁庄镇某村因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差,村领导监管不到位,9年的时间内账外循环收支39万余元。
(六)个别乡镇对农村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个别乡镇对村干部注重了经济工作管理,对村里的财务管理工作则很少过问。特别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村,注重保护其工作的积极性,认为他们经济发展快,工作完成的好,尽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认为都是小节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往往是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好村,特别是表面看起来班子比较团结的村,成绩掩盖了问题,这些村往往存有问题隐患。大码头乡某村原任村记账员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先后四次以重复报账的手段从乡经管站套取9万余元村公款用于个人从事经营活动,直至知情群众多次举报才被发现。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个别村干部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一是一些村干部只注重抓经济,忙事务,平时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党纪条规不学习、不研究,不认真领会贯彻,不懂法、不守法。二是为“官”动机不纯,个别村干部当“官”是为了给本家族争口气,图个吃喝,认为村集体财物归自己管,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的甚至是为了能捞几个钱。个别村财会人员素质较差,有的对财会工作一窍不通,严重影响了村级财务的正常开展,起不到财会人员的监督、核算、管理职能。个别村财会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出于掰不开面子,或出于私心,对村主要负责人的违规做法不制止,不举报,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同流合污。
(二)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不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相对稳定。但目前有的村财会人员实际上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财会人员也跟着“换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拨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力度不够。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经管站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村账乡(镇)审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工作人员对代管村上报的支出没有认真审查,在票据上盖上核销章了事
(四)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足。一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二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四、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滋生腐败、污染社会风气,导致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财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某种程度上说,关键在于乡镇的认识态度上。乡镇领导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经管站关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检查督促村干部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乡经管站更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认识,加强科学的财务管理,定期对村干部和村财务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村干部素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强化对村干部法律法规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其政策法律水平和管理村级财务的能力。利用村党员大会、党支部会、“两委”联席会议以及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内部监督,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稳定经管队伍,提高业务能力。农村经管人员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者,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质量, 稳定经管队伍有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首先要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对村报账员的任用、调换、免职等,要履行必要的考核报批手续,坚持任人唯贤,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乡、镇农经站要切实负起责任,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村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考试、考核。
(四)加强审计,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乡镇经管站审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把审计关,对村级报来的收支单据,审核人员要审查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及真实性,对违规违纪的支出单据拒绝入账,审计出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对照有关制度、规定及时严肃处理。要完善农村财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制度加强约束,对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的村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决不姑息迁就。要突出对村里一些临时性收入的审计监督,经管站要严格按照程序,加强监管,及时入账,坚决取缔“小金库”现象,除财务出纳外,其他人一律不准经手钱物,确保从源头上堵住违纪行为的发生。
(五)抓好村务公开,重视实际效果。农村财务公开应严格按照农业部、监察部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办理,做到农村财务公开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实行村务公开,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向群众公开,即除了按有关规定每年两次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外,遇到突发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以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公开的内容必须保证真实性,不能摆花架子、走形式,搞假公开;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搞半公开;更不能借口维护稳定,拒绝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重点应包括土地承包、宅基地规划、电费电价、干部工资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要加强对财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公开未按规定程序、内容不规范、搞形式化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对不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要追纠村干部的责任。同时,要重视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做到“给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
(六)强化职责,民主理财。一是充分发挥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村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的管理,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让民主理财小组有效行使监督职能,发挥监督作用。实行民主评议制度,对群众不信任的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要坚决及时撤换,选拔那些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群众信得过,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村民为理财小组成员,为村集体把好关、理好财。二是充分发挥民主议事会的作用。凡村里的重要事项、重大支出都要召集村民代表、民主议事会成员、村“两委”成员研究决定,集体决策,决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七)完善制度,注重实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原有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不完善的进一步完善,不适宜的坚决清理,做到有章理事。实践证明,现在已经推行的农村经济合作社制度、村干部补贴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乡镇记账制度等都行之有效,且便于操作,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做到不折不扣落实执行的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区别不同情况,对村级一些必要的开支,可实行村级开支限额审批管理。如村级招待费问题,可以借鉴外地的管理办法,按照村里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规定一个合适的数额,把为集体办事(如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外援资金、洽谈招商项目等)、有利于村里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必要接待与公款吃喝、挥霍浪费区别开来,变“堵”为“疏”。
(八)加大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应当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两手都要硬。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要提高思想认识,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侵吞公款公物、中饱私囊的案件;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同时,以案说纪,以案说法,查办一案,教育一片,搞好警示教育。
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逐渐增大,财务管理方面理念落后,财务管理问题得不到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不能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计划、运用、分配的功能,使企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寿命周期较短、生存能力较差。绝大多数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提高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真正作用,而片面的去提高企业短期经济效益。
1.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特别是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较慢的城市。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战略,让中小型企业迅速涌现。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是领域广、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激烈,经营灵活,对劳动者劳动技能要求较低,大部分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较多的社会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促进经济结构化调整
在我国,市场代替计划行使资源配置职能的过程中,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小型企业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中小企业的兴起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国企和集体企业的萎缩,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这些调整对于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一般为私营企业。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接收农业富余人口的数量也大大提高。私营中小企业在推动着我国工业化,以及三大产业,在推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深化产业分工,促进技术创新
通过对社会分工理论的研究表明,细化的分工既可以促进一个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水平,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中小企业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伴随,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与各大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小企业为大公司提供了配套中间产品和相应配套服务,从而找到了其新的盈利空间,与大公司形成了双赢局面,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小企业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不可忽视的技术革新能力。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中小企业每年申请的各项技术专利,从数量上占据了绝大比例。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产业中,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大大高于大型国有企业。
A公司2001年成立,属于中小型企业,主要经营房顶安装工程施工,生产铝合金门窗、防盗门等,其注册资金四百万人民币。A公司属于典型中小型私营企业,具有此类企业的一般特征,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中小企业共有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A公司的正常持续经营。以A公司为例,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资金短缺,融资能力差
制造业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企业资金占有量一般比较大,因此需要充足的营运资金进行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A公司为例,就需要大量存货以应对旺季的批量销售,因此这些时期公司存货大量增加,在短期之内无法转化为销售额,致使大量存货无法变现,在此期间A公司就需要足额资金。在A公司注册的前几年,由于融资渠道有限,额度较少,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捉襟见肘,限制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扩大生产规模,须建立在有充足资金这一基础之上。所以,自一零年,A公司开始努力争取银行信贷。但是,A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难以获取银行贷款。从一零到一四年期间,A公司表现出来的资产负债率都较高。这是我国政策方面的原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房贷相当谨慎,像A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低息贷款,甚至难以获得银行方面的贷款支持。其原因主要是高企的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的融资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获取民间信贷成为公司在短期内融资的有效途径。A公司虽然通过民间借贷暂时在短期内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但却大大增加了其融资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
2、账务不清,无法反映真实经营情况
A公司生产经营相对简单,主要是采购、加工、销售,生产则根据市场和客户的要求生产各种门窗。在销售环节,除了少量公司直接销售外,大多数是由经销商来销售。贷款结算主要是以现金的形式,整个采购过程的账期一般是60日,销售过程是款在货先的形式,A公司销售途径较为单一。早期A公司是朋友合伙建立的,其决定权主要在这个朋友圈中。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股东之间的利益与决策观念发生不同,产生一定的矛盾和摩擦。由于缺少有效管理,曾发生过出纳人员利用现金收款,以开具收据等方式给客户回扣,在短短一年内竟贪污高达10万左右。此外,企业的财务制度主要是注册时为了应付制定的,不具备系统性和操作性,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缺少真正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实际财务工作中,经常有工作人员不按规章操作,财务凭证填写不及时,凭证丢失,账证不符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3、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A公司作为制造业,大多数人员构成为工人,工人的学历普遍较低,管理方式是粗放式管理,因此A公司的员工流动率也较大。在A公司财务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49%,将近一半,说明其整体学历偏低。大专学历占了33%,本科学历占17%,而研究生学历仅仅占1%。这些数据说明A公司财务人员整体学历较低,其业务水平受到不同程度制约。A公司财务人员从学历看主要为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结构,虽然也有一些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但由于是刚进公司,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如果让这些新人独立挑起财务部门的重担,还需培养一段时期。A公司的财务工作是由一个
主管财务的副总负责的,这个副总是公司最早成立是的股东之一,虽然其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和威望在公司早期的财务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其专业知识方面匮乏的弊端逐步显现。副总之下的财务主管是一个有着多年经营的老会计,但不具有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因此,A公司从上自下缺少一个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思路和模式。1、建立系统且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当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同时,勇于突破家族式、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意识,勇于采用先进、合理的管理方式财。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应在员工能力和企业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运用ERP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并建立于此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从而实现财务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无论是基础会计工作流程,还是审计工作都能做到科学、有序。这样不但让具体工作有科学的操作规范,而且能促进企业内部之间相互合作、明确分工,进而推动公司财管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同时,也能形成科学严谨的财务资料,这些财务资料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依据。
反之,如果企业自身条件非常有限,难以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或财务部门人员很难适应电算化条件时,企业负责人应通过引入“公共财务总监”的方式进行改善。引入后企业可以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得到专业的指导。通过研究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细节之后,“公共财务总监”能给企业带来专业的策略。这种形式对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非常适用,可以用较小的成本获取最为专业的财务管理思路。当然,很多中小企业是不愿意将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透露给外来人员的,而且这种思想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从企业发展的长期来看,随着企业老板的思想逐渐开发,市场逐渐规范化,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其中,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充分实现财务管理职能,促进中小企业良好发展。
2、拓展融资渠道,从多角度考虑融资方式
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出于自身信贷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向企业提出贷款担保或抵押的要求,中小企业在得到担保机构的支持之后,更有利于银行贷款的到位。为此,中小企业需要努力提高资信程度,在还贷、担保、抵押方面,提升自身信用。
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问题,应积极寻找其他渠道筹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积极采取融资租赁方式。融资租赁在欧美国家早已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购买大型设备时可以以融资租赁的形式,不但能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而且不需要进行担保和质押。如果融资租赁形式在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推广,势必大大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推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民间金融。首先,发放贷款的公司或个人和接受贷款的公司一一对接,提高了融资效率。其次,发放贷款方与接收一方达成意见可直接放贷,不需要第三方经手。最后,如果接受方不能按约定时间偿还贷款,则担保公司进行全额偿还,降低了贷款发放一方的风险。
第三,应收贷款抵押。这种方式可以迅速获取资金,其机理是应收账款质押担保。中小企业可以将没有到期的应收账款进行抵押,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向银行借款,还能向企业和个人借款,非常灵活。
第四,政策性融资。中小企业应当充分把握地方政策,结合自身产品特点争取政府各种补贴和优惠的融资政策。
对于A公司来讲,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更新主要股东的融资理念。A公司的股东如果无法扩大资金来源,公司的发展必定受到限制,无法扩大公司规模。所以A公司的一些保守的股东应改变其狭隘观念,开放融资理念,吸收更多资金注入公司,进而实现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双赢的结果。
其次,A公司应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如果可以获得银行的信任与扶持,则公司的一些短期借款可以转成长期贷款。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还贷压力。为此,A公司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规章,并严格遵守,对外树立诚信形象。
3、合理设置财务岗位,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财务管理职能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即便拥有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先进的硬件支持,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的管理者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也很难实现高效的管理。只有合理科学的设置财务岗位,规避风险,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才能够降低公司面临舞弊的风险。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者由企业早期股东担任,意识较为落后,习惯专断专行,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发挥。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吸引力相对较弱,想在人员招聘时吸引优秀的财务人才十分困难,同等条件求职者肯定选择大企业。中小企业也有大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执行力激励机制灵活等等。
针对A公司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A公司应当科学设置财务岗位,关键职务不能混岗。公司中高层管理干部及所有财务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公司提高财管水平的相关措施。A公司应定期培养财务人员学习财务管理知识:聘请财务管理专家来公司实地讲学;进行财务业务培训考核;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议。
综上所述,A公司在今后财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等方面应当制定完善的计划,这样才能建立一支专业硬、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网络的出现是全球IT领域继PC机后的第二次产业浪潮,它带来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大量的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迅速传播,将世界原有的有形界限全然打破,对企业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深远的。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逐步以电子方式进行,实现数字化管理,网上企业、网际企业、虚拟企业等新型企业系统开始出现,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信息化社会的商务模式,是商务的未来。网络财务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掀起了会计史上的一次新的革命。在这种大气候下,用友集团率先提出“网络财务”的概念,并公开了“网络财务”战略,深圳金蝶也公布了“网络财务”战略。本文对网络财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网络财务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网络财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以及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实现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实现集团型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它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数据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财务数据也将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磁盘数据发展到网页数据。作为把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网络财务可以说是会计电算化的未来,也是财务会计的未来。
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产生的,即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网络财务的出现,并带动了网络财务的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因特网和WWW技术为电子商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更为网络财务的产生建立了技术前提。网络财务依赖于电子商务技术,其技术水平也必然还要随着电子商务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电子商务技术中,电子支付、电子查询、电子数据交换等多项技术给网络财务的发展以有力的支持,为网络财务工作领域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电子商务技术每前进一步都会为网络财务技术带来有益的促进,如电子商务技术中,电子加密技术的发展,必然使网络财务受益匪浅。
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没有解决,这就是在结算、付款、物流系统方面的缺陷。因为电子商务的实现势必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财会业务往来,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支付、清算和税务等对外的财务往来业务,这是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因此,电子商务将不得不面对着支付手段和运营信誉的考验。从技术角度来说,就必须有一套完备的能够支持电子商务的财务软件系统,自动无误地帮助企业完成这些工作,这套基于WEB技术的财务软件系统就是“网络财务软件”。
所以说,电子商务不仅需要有互联网作为物质基础,而且还需要有功能强大的“网络财务软件”来支持其运作。可以说,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这是因为,其一,网络财务能够支持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与其他组织的协调业务。从内部的协同来看,网络财务使得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工作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能够协同进行;从外部的协同来看,网络财务使得企业的网上询价、网上催账、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等工作与其他企业和社会部门的工作能够协同进行。其二,网络财务能够支持电子货币,这是电子商务实现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支付过程是整个商贸交易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双方实现商贸交易的目的,而电子货币的出现解决了诸如支付效率、支付质量、支付信誉等令财会人员头痛的难题。
网络财务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和远程化,其技术保证一方面来自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另一方面则来自保证网络安全的软件和硬件整体方案,这一切充分保证了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物流、付款、结算的顺利进行。一旦电子商务的关键性难题得到了解决,电子商务的全面实现与普及便只是时间问题了。
网络财务概念的推出是一场企业运营与管理的革命,它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从形式上看,网络财务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从桌面走向网络,体现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上。空间上使得财务管理更加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从企业外部走向企业周边。时间上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走向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显然,财务管理时空的改变从本质上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也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应用深度,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从内容上看,网络财务解决了电子商务的目标环节,即支付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为电子商务的普及扫清了很大的障碍,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或许,不久的将来,当网络财务全面展开时,企业决策者将不会再为电子商务中出现的贸易信誉、质量与效率而感到忧心忡忡,疑虑万千。
可以看出,网络财务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使电子商务的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网络财务的出现,使企业在网络上实现的经济行为更多,更有可靠性,因而,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信心也更足了,企业会把更多的经济业务放在网络上,也会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财务在技术上和学术上的客观要求,会给电子商务技术带来许多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的解决,不仅会给予网络财务领域技术前进的动力,更会给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电子商务是商务的未来,网络财务是财务的未来,二者都是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的形势下,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结合产生的。可以预见,在将来的社会中,网络财务作为电子商务的产物和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剂,必然导致电子商务技术发展水平的新局面的产生。
二、网络财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全球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工作者大伤脑筋。
1 .基本硬件设施问题
众所周知,基本的硬件设施是保证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正常运行的物质条件。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商业电子化和金融电子化,只有金融网与商业网互通,才有电子货币流通的可能。我国目前金融业自身有的没有实现完全的电子化,全国性的金融网络还没有形成,商业电子化又落后于金融电子化,有的甚至还没有起步。所以,在大规模的商业电子化和金融电子化网络形成并正常运行之前,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至少它的生存、发展空间是有限的。
具体来说,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成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设施条件:第一,整个企业社区的局域网建设要达到一定水平;第二,国内要有大面积的广域网;第三,实现Internet和Intranet的改造升级;第四,商业电子化和金融电子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完备;第五,实现电子货币的流通,如IC卡等;第六,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成功,IT技术能解决的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问题,商品流、物资流和社会的基础建设有很大关系。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形成闭合的全电子化的循环,这样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才有意义。
2.信息意识和观念问题
国内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发展,因互联网络和银行系统联网建设滞后,金融管理部门意见不明朗而进展迟缓,人们也习惯于等待政府部门出台新的管理细则和技术标准,形成了现在这种不因商业利益而动,几乎无视贸易发展原则的窘迫局面。
对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似乎还只是技术专家讨论的学术问题,很多企业面对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总是持观望态度,不愿尝试。惟恐企业和地区的局部利益受损,只愿做信息的使用者,不愿做信息的提供者。
观念的转变应该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我国,这一点尤为重要。企业要考虑如何将传统意识向现代化信息环境转移,充分意识到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21世纪的运转结构是以网络为基干的计算环境,21世纪的经济应该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各阶层人员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要把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看成是神秘的高新技术,不要把它当作纯粹的技术解决方案,更不要等到单证传递与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所有的标准已经统一以后,才考虑本企业的发展战略。那样将远远落后于先行者,有可能失去竞争能力。
另外,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推广需要人们在认识观念上的转变。例如,在采用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系统后,制造企业最基本的工艺、生产以及库存过程等许多原来的“内部”信息将公开给销售商,作为制造企业是否愿意打破原有的“围墙”,让相关的外围关联企业真正参与到业务中来,的确是一次文化观念转变。再比如,网上购物不直观,顾客缺少身临其境的购物体验,“眼看、手摸、耳听”的购物习惯已根深蒂固。用户对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意识淡薄,很少有这方面的需求。
3.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发展的最大制约。没有网络交易的安全,就不会有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发展。从最初几个具有实验性的网上电子交易到完全成熟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这之间的距离有多大,恐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而且要使这种想法让顾客相信,并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在网上通过银行调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安全问题成了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全面发展的一个难关。
Internet的诞生并不是因为商业目的,而是为了能方便地共享信息资源。所以,Internet的TCP/IP协议及源代码的开放与共享是合理的,是适应当时需要的,但要在Internet上进行安全要求很高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活动,也就显得勉为其难了。因此,人们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安全技术措施,如防火墙、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技术,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信息泄露。即商业机密的泄露,主要包括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内容被第三方窃取,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等情况。第二,纂改。即商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问题。电子交易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删除或重放,这样就使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完整性。第三,身份识别。涉及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中的两个问题:(1)如果不进行身份识别,第三方就有可能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进行破坏交易、败坏被假冒一方的信誉或盗取被假冒一方的交易成果等活动。进行身份识别后,交易双方就可以防止“互相猜疑”的情况。(2)“不可抵赖”性。交易双方对自己的行为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能不能对此予以否认。进行身份识别后,如果出现抵赖的情况,就有了反驳的证据。第四,信息破坏。这也涉及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中的两方面内容:(1)网络传输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的硬件或软件可能会出现问题而导致交易信息传递的丢失与谬误。(2)恶意破坏。计算机网络本身容易遭到一些恶意程序的破坏,而使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信息遭到破坏。如为数众多的计算机病毒、神出鬼没的远程监控软件(黑客软件,如BACK OFFICE、特洛伊木马、YAI等)、臭名昭著的计算机蠕虫和恶劣之极的逻辑炸弹等,如今都成了计算机网络世界的公害。
利用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安全问题来非法获取信息、攻击网站的黑客,是目前Internet上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他们非法闯入军方网站或世界知名站点,或散布耸人听闻的消息,或盗取大量重要信息,其中有数以万计的信用卡账号和密码,有极为敏感的核试验数据。更有甚者,根本就无所谓获取,只是用自己的高超技术将目标网站击毁,使其陷入瘫痪,给网站经营者和消费者造成巨大的损失。2001年初,世界几大著名网站如Yahoo(雅虎)、AOL(美国在线)、Amazon(亚马逊)、Sina(新浪)、CNN(美国有线新闻网)等均遭受邮件炸弹的疯狂袭击,遭受袭击的网站几小时甚至几天陷入瘫痪状态,无数的消费者和网民无法登录网站,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
4.人员素质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经营管理手段。但是也应该看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应用绝不是简单地购置一些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制定一些标准,建立一些通信网络就能实现的,它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人才和教育问题在电子商务及网络财务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特别重要,人才和教育问题解决不好,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应用就不会顺利实施,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所需的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技术服务支持层、一般管理人员层和高级管理人员层。
其中,第一层次的人员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技术方面,如网络建设、系统管理、主页制作、程序开发等。目前的情况是,程序员的数量还是较多的,已有的教育手段基本上能满足需求,但是系统管理员一级的人才还比较缺乏。在我国,网络管理员、UNIX系统管理员和数据库管理员更是十分缺乏,而培训费用又比较高,造成目前很多系统的管理员水平不高,只能做一些日常性的维护工作,像安全性调整、性能调整等高级管理工作都很少进行,这也使得国内的不少系统都存在安全性的隐患。第二层次的人员是最庞大的,他们是企业或部门中的一般管理人员,是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直接受益者。 他们并不关心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技术细节,而只需知道如何在电子的方式下开展工作就足够了。但是,目前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层次人员的需求。第三层次的人员即高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目前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教育,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考虑到这些人员。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懂得一些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方面的知识,诸如如何使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有利于企业竞争等。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教育问题解决不好,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应从三个方面解决目前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1)在实施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应用时,把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教育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教育问题,避免或少走国外在应用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时由于教育问题而走的弯路。(2)继续目前的各种教育手段。如研讨会、培训班及通过Internet、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杂志等进行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意识等。(3)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培训工作。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体会,但实际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系统由于涉及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关键数据,只能由专人操作。因此,在培训时,如果一方面传授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员在一个电子商务和网络财务的仿真(模拟)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效果就会大大加强。
【摘要】纵观中外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财务管理学科的历史性飞跃,无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传统资源配置结构转变为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作为企业理财活动的主体,财务管理必然要受其影响。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企业就需对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加以改革。创新是中国财务管理发展的契机和必由之路。
【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影响 对策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吴季松教授给出的定义是:“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产生的,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从总体看,财务管理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主要内容包括:流动资金的投放与管理,主要解决合理配置各项流动资金,保持良好偿债能力和提高赢利能力两方面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以确定建立在现金流量比较之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方案;对外投资决策,以确定在投资报酬与风险程度合理平衡前提之下的对外投资方案;等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由此引发的经济革命将重塑全球经济的新格局,并将引起政治、社会的全面变革。其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经济被普遍认为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新经济发展态势。新经济环境的出现,使传统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对其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一是网络经济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服务业市场的扩张,交易量迅猛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的约束,全球购并涉及更多领域。这些使得理财环境更具多元性、层次性、风险性,更为复杂多变。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使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也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2)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企业的组织形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组织结构扁平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由单一的低附加值向低能耗、高附加值、多样化、创新型发展;市场营销由单一的国内市场营销向开放的、国际的市场营销发展;知识产品已成为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它与制造成本没有必然联系,也不随制造成本上下波动,知识的重复使用使产品中的物质消耗在产品价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企业的资源供应,由原来的物力和财力资源变为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三大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
2、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普遍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理财的最大目标。我国先后经历了从“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到“资本保值增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演变。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也经历了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转换。
财务管理目标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物质资本的地位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并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知识资本比物质资本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信息上网后,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查到企业的财务信息,而大量潜在股东都会因此实施投资计划,企业股东的数量会扩大,股权更趋分散,因而“股东”的概念更趋模糊化。企业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和数量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同时,知识经济社会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企业是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财务管理要考虑所有有关利益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企业及企业与外部各方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目标,进而追求“前瞻经济最大化”。
3、对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1)对企业财务筹资的影响。筹资主要是指财务资本的筹集,主要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和债权人的融资。传统的筹资仅限于国内,而且筹资只是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筹资的功能也不仅是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而在于有效地配置资源。
(2)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企业传统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实物资本及货币资本。在工业经济社会,企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投资比例控制很低。知识经济下,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财务管理的内容由筹集资金、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为主转向筹集知识、发挥企业的知识效益为主。
(3)对企业财务收益分配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收益分配取决于资源的占有关系。在工业经济社会,实行按资本分配的制度;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化劳动创造着更多的价值,知识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推动力。所以,由知识生产力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分配,理应以投入的知识量为主要依据,“按智分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收益分配的主要模式。
4、对企业风险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社会,以无形资产为主要形式的知识资产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相对于传统的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增大,而且国际市场复杂多变,企业风险因此增大。
(1)生产经营风险提高。生产经营风险包括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两个方面。生产风险是由于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决策风险;市场风险则是由对市场应变能力弱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货币风险。当然,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会加快,货币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
(2)财务风险加大。按目前理财活动的内容来分,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这里主要分析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知识经济下,金融业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国家对市场的监督也将进一步规范。企业能凭借良好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与持续高速的增长获得资金,而企业筹资时还要受到各种保护性契约条款的限制,这无疑会增加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另外,知识经济使企业的行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管理的更新首先就是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因为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管理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企业人员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了解其来源、特征、构成和表现形式 ;二是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认可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 ;三是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的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条件,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创造持续的利润。
2、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许多不适应处。首先,它仅考虑了企业的自然资源和传统财务资源,忽视了企业的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其次,在资源分配上存在着“狭隘主义”,仅考虑了经济效益原则,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3、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投资、筹资以及风险问题等比较突出时,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新的财务管理内容应包括:筹集知识取代筹集资本;投资战略调整为“投知”或“投智”,不再以投入资本为中心;创新财务评价指标,表现在对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将从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效益,对经营成果的计算重点将由利润计算转向增值计算。
4、应对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转向多样化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在知识经济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应该正视财务风险,要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为企业减少损失,赢得最大的收益。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的相应措施:分散、转移、转嫁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适时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加强企业运营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制度;等等。
5、调整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性贸易日益频繁,企业财务机构与管理人员要想在竞争中获得生机,必须利用一切技术,全面掌握信息,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因此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此,可采取调整财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以及建立员工激励制度等措施。
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它加快了知识与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宽了财务管理研究领域,丰富了财务管理内容,改变了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式和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管理重心由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转向无形的人力资本管理,实现了传统财务管理向网络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了财务管理范围由本土化向国际化的转变。因此,企业应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素质能力,把财务管理放在管理中心位置上,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其进行再认识、再改革,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中小学学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以提高学校运行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根本出发点,对学校的运行活动进行管理,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它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存在着“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紧密联系。
管理会计是针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而财务会计是将学校运行活动的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核算,两者的管理对象都是来自于学校运行活动中所产生的信息。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中小学学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不仅可能,而且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提高校长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应用水平
一个单位,即使内控制度再完善,会计人员的专业和职业素养再高,如果得不到领导的合理管理,也很难做出成就,所以是否拥有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是关系管理会计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
校长是学校的掌舵者,是学校发展的领航者,他的管理思路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现在相当数量的学校校长对管理会计知之较少,更不用说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因此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管理会计意识,既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控制和业绩考评中的重要地位,为会计人员行使管理职能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又要顺应经济发展潮流,注重对自己在管理会计方面知识的充电,使自己听得懂或者看得懂管理会计的术语,从而及时更新会计理念和知识结构,积极拓展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指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将业务分析、运营分析、战略分析、财务分析诸方面合二为一,把战略思维、管理思维以及财务思维有机统一,有效推动管理思维传达渗透至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当前,学校会计的工作重点始终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机械性完成记账、报账等工作,难以满足“为学校管理团队提供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的需求。因此,学校要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会人员进行相关政策、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完善理论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知识层次,并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业务学习来进一步系统地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细化会计的基础工作
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此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能够更好的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与数据的共享。
一是要对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原始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列出详细的目录清单。二是财务会计可在会计科目的基础上,综合管理会计的需要,对原始的清单目录进行分类、整合,并建立起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将双方所获得的数据再次加以整合。三是可对记账凭证作一些必要的修正,如增加备注栏,给予一些记账原因必要的说明等。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学校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明确学校各级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在制定上要严格按准则要求与上级指导,在执行上坚持原则,发挥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保证内控程序高效发挥,使内部控制充分结合会计系统运行,保证管理部门执行经济业务和完成工作的职责。可适当借鉴企业管理会计的模式和运行,让内控系统与学校会计系统充分结合运行。一方面,在预算标准准确的前提下,内控系统为会计系统提供依据与标准;另一方面,会计系统把内控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有效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明确责任,考核业绩。
一、现状
我国众多机械化制造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都是一些大龄的职工工作,没有青年血液注入,整个企业的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没有活跃度。
二、现今机械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机械制造企业的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成本上由于财务管理没有及时更新本该可,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益。虽然在现在社会改革开放的有力条件下,许多的企业进行了扩张和一个升级,但是对于机械制造的企业却是缺乏了应该有的活力,企业制度陈旧,管理方式单一,这些都导致了机械企业制造企业接近了发展的边缘。存在有以下的一些问题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在资金的账目记录上存在严重问题
由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不善,导致了招收的会计的工作技能不过关,不能够快速,有效的管理好企业中该有的账目,有的机械制造企业甚至存在着会计职位空缺的这一现象,管理制度不够,监督力度不够,都导致了企业的坏账,错账居多
(二)管理不切实际,投资没有规划
现在的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仍然存在于改革之前的一个作坊式的水平上,不能够有效地规划好发展企业本来拥有的资源,也不能有效的发展创新技术,提升企业的价值,仅仅是追求的是保守,没有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投资上没有专业的人士介入,盲目的投入资金引进一些没有实际应用的技术,导致了资金的浪费,甚至达到了入不敷出的困难地步。
(三)资金管理存在重大问题
资金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能否合理的将现有的资金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考虑到问题,但是许多机械制造企业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注意到资金运转的处理不合理性也是资金缺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知识盲目的追求的是制造大量的成品,却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金来投入,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发展时刻得不到提升,让企业的运营难以维持。
(四)费用管理无计划
许多的企业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公款吃喝的现象,虚度偶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利用自身的才能发展企业,反而是借机公款消费。
(五)成本管理不合理
在企业采集购买原材料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导致不能够正确的,适当的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材料,导致了许多材料的多余的废弃问题,还存在着设备维护,物资处理等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及时的解决。
三、解决机械制造企业财务成本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一个标准的成本制度
具体为三个方面:1.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就是要求在合理的准确的估算下,对所要花销的资金数额有一个大体的估计,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控制公款吃喝等问题,也能够为下一步资金的运作提供一个参考。2.成本差异及分析。只有具体分析成本的差异才能够更有效的合理选择成本的来源地,进一步的节约成本的开销。3.差异处理。成本和产品数量计划上总会有差异,所以要计算合格差异,具体控制这个差异的波动范围,实现产品的利益最大化生产。
(二)实现财务集中制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一定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的进行统筹安排,实现整个企业的整体的财务集中制度。在财务的运作方面,一定要招聘专业合格的会计师来进行财务账目上的一个整理,而且得对他们进行一个思想的统一培训,不能懈怠,要拿出工作激情,对财务管理的各个部门要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分配,具体的工作分配到每一个具体的科室来处理完成,这样的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财务和企业的实际管理相互交错的一个复杂局面,能够有效的改善机械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之所以要解决这个全面预算的问题,那是因为它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首先能够有效的减少公款贪污的现状发生,还能够具体明确的规划处各个部门的资金上限,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摩擦,这样一来能够增加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利[!]于分工合作。那么如何做好这个呢?就需要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设立相应的不蒙机构对这些财务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解决,专门负责编制、审定和组织等工作,子公司一定要在主公司的管理下,不能够子公司脱离管理。
(四)建立财务监督制度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有企业的制度,来设立一个财务总监的岗位,从专人专职这个角度上来进行机械制造财务管理的升级,然后健全完善企业的每部分的财务监督制度。
四、结束语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的浪潮推动下,无论曾经企业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机械化企业都需要面临的就是在企业财务上的一个改革,模式上的一个创新,资金使用的一个明确分配,只有这样,机械制造企业才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屹立于企业发展的浪端。
摘要: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级农经部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摸索出一些好的方法。但由于缺乏有效和有力的长效机制的保障,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前清后乱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文章就如何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思路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当前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如何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培训,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考核,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一是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做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保持财会队伍稳定。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
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财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农民也不必为财务问题而上访,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干群关系将更加密切,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各级乡镇领导都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农村财务规范化就是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这样可使村级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有效遏制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村级各项支出均在村财乡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不仅避免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还可有效地杜绝挤占、挪用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 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财务管理现状,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要在两个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以及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集体资产台帐管理、票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会人员岗位职责、报账员岗位职责、会计人员管理,村组干部离任审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多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同时,严格执行村级重大开支由村民商定的原则,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落实到实处,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总之,我国农村发展正处在结构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从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相信只要各级领导和部门,支持和重视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会计法》将得以有效实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农村社会稳定将会有所改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摘要] 为保护获取会计信息处于不利地位的投资人和其他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现行制度和准则也要求企业披露越来越多的表外信息。然而,现阶段我国表外信息的披露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与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量相比,信息显得不足,从信息相关性看,信息又显得过多、过滥,产生信息无效。二是从信息提供者角度看,又面临信息提供成本的问题,导致其不愿提供更多的表外信息。因此,如何规范表外信息的披露,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实现表外信息的允当披露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表外信息;相关性;允当披露
一、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地位
企业提供财务会计的信息方式有两种:一是以表内确认的方式,用固定的格式、固定的项目以及较为固定的填列方法进行列报;二是以附注、括号内的说明、旁注、补充说明等表外披露的形式揭示会计信息。由于表内信息的确认,要求严格遵守统一的确认标准,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信息所传递的含义,了解经济事项变动的原因,关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的信息。但因受固定的格式和项目要求的限制,导致许多不符合确认标准,无法在表内反映。因此,仅靠表内确认的方式列报信息通常会使信息披露不充分。IAS1提出,企业财务报表表外应以附注的形式提供:1.关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选择并运用于重要交易和事项的特定会计政策的信息;2.披露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但不在财务报表的其地位置反映的信息;3.提供不在财务报表内列报、但对于公允地反映却是必要的附加信息。与表内确认的信息相比,表外信息具有内容广泛、形式灵活的特点。可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但又不符合会计报表要素定义的或表内难以充分表述的信息。因此,对企业核心信息且又具有可靠性的信息应采用表内确认的方式列报;而表外信息是表内信息的补充、解释、延伸和扩展,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更详细的相关信息。
二、允当披露的理由
表外信息已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也要求财务报表表外提供越来越多的信息。这也使得表外信息的披露呈日益膨胀的趋势。因此,现阶段应重视表外信息的允当披露问题。表外信息允当披露的理由是:
1.受成本与效益原则的约束
信息披露成本是指在提高或扩大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中,付出的劳动代价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也包括因改进披露形式而付出的成本。信息披露的收益表现为信息使用者获取的信息是否对其决策有效。面对企业存在的大量经济信息,由于受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所需时间和成本的约束,财务报告不可能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全部信息。因为这样不仅会使会计的成本过高,而且可能使财务报告内容重点不突出、逻辑不清晰,会使许多不了解会计决策、会计方针、会计程序等会计专业事项的投资者产生误解或无所适从。
因此,我们在决定某个交易或某个报表项目是否应详细或单独在表外进行披露时,在考虑信息相关性和充分性的同时,应按成本与效益原则进行允当披露。只有当收益超过信息提供的成本时,我们才应选择将其列报或详细列报。即对重大事项应充分、详尽地披露,对一般事项则只需简略说明甚至不披露,而不能事无巨细,一概披露。当然,我们也应注意不能以成本与效益原则为借口,不披露、漏披露和不按规定披露企业的经济活动。
2.对企业利益的保护
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某些表外信息甚至比表内信息更有用,因此,为保护好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企业应在表外披露能使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所需的全部重要的信息。与此同时,应注意处理好公开财务会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的关系,避免披露使其竞争对手得益的信息,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在披露表外信息时,做到允当披露。一方面,尽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表外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则必须充分意识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必须严加保护,在披露表外信息时,做到既充分又适当,内外兼顾,不失偏颇。
三、允当披露的实现
(一)正确理解相关性
表外信息价值所在,就是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然而,表外信息应与谁的需求相关?表外信息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吗?相关应达到何种质量标准?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各国的实践看,表外信息的披露一方面存在相关性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与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量相比,信息显得不足。另一方面,从信息相关程度看,某些信息又显得过多、过滥,产生信息无效。
由于受成本与效益原则的限制,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表外信息实际上还无法满足每一个信息使用者的个性需求,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实际上是对不同信息者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提供者所能提供的信息进行权衡的结果。在权衡的过程中,必然会多考虑主要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主要信息使用者的确定,又直接会影响表外信息的披露。如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曾将国家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信息使用者,认为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因此,财务报告的列报很大程度上为了交待企业的委托责任,财务报告列报的信息主要是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对预测性的信息和或有事项等相关信息未给予充分重视。而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并未将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信息使用者单独提出。从相关准则和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是将投资者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为了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制度中要求对企业发生的或有事项必须采用确认或附注中披露的方式予以反映。因此,表外信息的相关是无法满足每一个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它更多的是与主要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关。
相关性的判断和理解,还应注意其质量要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三个因素所决定: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预测价值是指信息披露能够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反馈价值是指信息披露能够把过去决策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使之与当初的预测结果相比较,判断过去预测的正确与否,从而有助于使用者证实或修正过去的预测,这一特征着重反映过去信息的有用性;及时性是指信息的披露在失去有用性之前必须到达使用者手中,这是信息相关性的重要条件。认识及时性的一个简单方法是问:信息若更早提供是否更为有用。
(二)协调好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关系
表外信息的披露除了应注意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外,还应注意协调好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保护商业秘密的关系。使表外信息作到允当披露,为此应做到两点:一是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披露要求,对必须披露的内容应严格遵守规定;二是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不符合成本与效益原则的信息或披露后会对企业造成 重大伤害的信息,可以不披露。但企业同时不得任意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回避披露义务或故意不披露一些对评价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的信息。这也要求我们在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对可能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内容作一界定和规范,当规范要求披露,而企业又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披露的信息,应请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进行认定,以减少企业选择性披露的空间。
(三)表外信息应实现有序披露
随着表外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表外披露的补充说明、解释性的信息已越来越多。财务报告使用者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重新排列和整理。因此,为帮助信息使用者能更便捷、清晰地在掌握企业的重要信息,表外信息应有序披露。有序披露除要求报表附注中的解释说明性事项应和报表中的项目进行一一对应按序披露外,还应按重要性原则将重要的、需特别提供信息使用者注意的信息放在前面显着位置反映,而对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可放在后面披露,使表外信息披露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四)表外信息应贯彻强制性披露和选择性披露相结合的原则
在许多国家,公司的表外信息不仅限于法律法规的要求,有不少公司的大量会计信息是基于公司管理的目的而自愿披露的。因此,企业表外信息的披露不仅受外部强制性规范要求影响,还受到内部管理需要方面的影响。外部强制性披露规范制订的目的是保证表外信息的决策有用性,降低信息使用者的风险。而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对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的补充和深化,它对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展示公司未来和真正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难度加大,企业自身规模扩大的需求都需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是企业决策层与企业财务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几点认识与看法。
一、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更新理财观念开始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财务管理知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受传统理财观念的深刻影响,更多的企业决策者与财务管理人员在分析财务问题与财务现象时难以正确进行裁决与处理,旧理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其停滞不前,管理落后。因此最大限度加强财务理念的更新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下面就常见的传统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分析。
1.财务管理中的泛管理理念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常常要用到泛财务管理理念,泛财务管理分为硬财务管理与软财务管理两种类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源理念,不单单是有形的资产更包括无形的财富,传统财务资源理念简单地将财务资源定义为有形资产存在片面性。当前的研究数据表明,无形资产也叫做知识资源又具体划分为市场、知识、人才及组织管理四大类型,企业的竞争力与前进动力往往与知识资本的拥有量息息相关,因此知识无可置疑成为企业资源结构中的主导者,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真正明确财务管理中的泛资源理念,切实加大对知识等软资源的关注与投资才能实现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财务管理中的人本理财观念
作为社会的主体,知识时代背景下,人们不仅仅关注物质的获取,更追求精神的满足,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该思想下就衍生出了人本理财观念,该理念指导下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员工当作成社会人,属于单独的社会个体而不仅仅是经济人,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重视人才,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让其能够自觉地,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变成企业的财富。
3.财务管理中的全员化观念
企业作为整体,涉及到的每位人员都参应该具有理财观念。全员化理财观念作为对传统理财观念的颠覆,具有时代意义。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推行全员化理财观念是发挥全员积极性,实现企业民主化的体现方式,其旨在调动企业中每个部门,每个单一个体的参与热情,使其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财务人员在拟定财务预算时应紧密贴合实际,杜绝凭空想象,真正实现财务预算与计划、生产及市场开发等部门的有效衔接,在完成上述准备后制定全面而详实的财务预算与风险防范措施。在纵向范围内进行内部核算单位划分,对财务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实现各个部门及负责人的贯彻落实,定向管理能够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人人树立起必要的责任意识。
4.风险理财观念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必然要涉及到风险理财,而想做好风险理财必须提前树立风险理财理念,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必不可免,企业向更大程度与规模发展必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如果投资企业进入稳定发展中,其风险投资往往获得巨大的利益回报,实现更大的企业经营利润。目前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是高科技产品与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其具有高收益性的同时因为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较高的风险。受利润的吸引,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忽略了其风险性,是的企业的风险投资在无形中逐渐加大,因此树立正确的风险投资观念,正确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投资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5.财务管理信息理财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其必须第一时间获取市场动态,抓住发展契机。而此过程的实现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理财。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实现了数字技术为先导、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新,真正加快了信息传播、处理及反馈的速度,真正缩短了交易与决策的时间,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财务管理,仅仅抓住财务管理三环节,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
财务管理工作步骤中的一般程序也叫财务管理环节,任何环节的失误都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的财务管理成果。如果缺乏明确的执行流程与管理步骤,企业很难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财务管理环节是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进一步明确,如果不遵循基本的流程,财务管理变会陷入混乱。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到五大方面,分别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几大环节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际工作运行中,企业要重点做好财务预算、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这三个环节,实现环环相扣,实时衔接。
1.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的定义参考《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的解释,在进行前期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实施目标,限制一定的时间界限,在此范围内进行资金取得与投放各项收入与支出的具体安排筹划。多年来,企业预算已经凭借着自身全面控制力,成为企业现代管理机制中的常见管理机制。其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而现在企业的预算管理,必须落实全员化、多角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预算管理体系。上到企业的最高决策层,下到企业各个部门中的基层员工,都要切实明确自身的责任权利关系,明确自己所在的“空间”使预算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有分工,各负其责,从而使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思想得到细化落实,并最终带来效益的提高。 那么,如何更好地建立全员化、多层次及产权清晰的预算管理体系必须借助法律的效力,在法律保障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企业预算管理。最终预算一经产出,在企业内部便具有强制执行力,是各个部门生产与销售环节的指导,以此为中心从事各种企业经济活动。其次在进行预算运作的过程中,企业决策机构在遵守预算实际要求的基础上,以月或季为单位进行预算任务的下达,建立起以周为单位的预算分析会议制度。再次,以预算方法跟踪实施预算管理控制,实现资金管理与
成本管理两大主题的把握,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特殊情况下采取必要的制约手段,实现企业管理方法在预算执行中的融会贯通。预算不是成本计划,在制定完成后便成为企业内部的法则,具有强制执行力。预算不是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财务的更好控制,因此预算不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其具有实际效用。 2.财务控制
财务管理循环中比较关键的当属财务控制,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财务预算的正常执行,对财务预算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如果仅限于确定合理的对策及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对财务预算行为不予以约束与控制,那么财务预算的目标难以得到落实,为保证财务预算的正确性必须进行财务控制。首先要保证具备可行的财务制度与组织,建立起必要的决策与预算编制单位,建立对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协调的仲裁机构,为方便内部结算要建立对应的考证机构等。其次要具有明确的经济责任制度,在统一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分级管理,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的责任单位,要求其承担起必要的经济责任,确保其能享受到正当的权利与利益,保证各单位的协调运作。“责任中心”因此而产生,它就成为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和利益的内部责任单位。再次,为实现财政预算的贯彻落实,必须进行预算目标与任务的逐层任务分解,形成明确的责任预算,保证责任中心的目标明确。责任预算执行情况及考核可以依据责任会计进行实现,以责任为中心,最终实现工作成果与企业经营责任的挂钩,形成完善的企业颞部财政控制体系。最后,针对既有的预算结果进行奖惩,决策部门的期中决算与预算有效衔接,进行对各责任部门的绩效考核,以季度或年度为单位进行清算,保证奖惩工作客观公正。
此外,为促进预算的最终执行,必须明确总预算的目标及任务,以责任为中心进行指标的逐层分解,形成固定责任预算,保证各个责任中心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其中责任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通过责任会计来进行揭示或评价,把衡量工作成果的业绩同企业生产经营的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预算制度与经济责任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具体执行时发动和依靠企业全体职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投资决策与企业经济决策起着直接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下,财务大环境得到创新,财务分析必须要实现与时俱进,应使之朝着更加完善的方面发展。
(1)财会人员必须从观念上对财务分析有根本的转变。有些财务人员把编制财务分析当成一种负担,匆匆完成后如释重负,从不问效益如何,这种分析的作用不大,使用者从中得到的有效信息也会太少,从而失去了分析的意义。财务分析要传递一种对管理者有指导作用的信息,使其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所以,财务人员要对财务分析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使财务分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而且应从使用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出发进行定位。
(2)在形式上应不再受传统财务分析模式即只在期末进行形式上分析的束缚,而是以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中心进行热点问题的捕捉,根据实际制定专题财务分析,对潜在成本、专题成本及利润增长点进行分析,实现投资项目的可行分析与成本效益控制,而且通过分析,要得出较为可信的参考信息。
(3)在手段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财务分析。电子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进一步简化了财务收集、整理的难度,简化流程,实现模式的转变。愈来愈多的财务会计事项可进行自动化处理,如此不仅提高了财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解决了分析成本高、时效性差、无法处理特珠或偶然事项等的缺陷。所以财务人员应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及学习。
三、加强财务管理,实施“零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有适当的运营资金与资本,因此做好资金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现代企业不断创新,形成新的运行模式就更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该背景下“零营运资金”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常见模式。
1.“零营运资金管理”的运行基础
在财务管理上,营运资金的管理要远远大于投资,即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零营运资金管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流动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对流动资金的投入,借助短期负债,实现流动资产的融资管理。目前该运营理念也具有明显的极限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运行资本的清零,而是实现运行资本最小化的管理模式。
2.“零营运资金管理”具有的风险性
“零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属于风险性决策方法,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意味着企业承受巨大的资金风险。常见的风险形势让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债务,面临信誉的缺失。企业短期负债利率巨大的波动导致企业利息成本的失控。企业应收账款的减少,企业面临市场的缩减。虽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衡量营运资金的运用效果的管理方式,其在企业收益方面作用也是明显的。
3.怎样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
为了企业能够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要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着手。
(1)从流动资产层面来看,尽量减少流动资产的投资额度,实现资金的有效周转,可以采用加速货币资金周转循环,缩短货币周转期。流动资产上占用的货币资金减少。常常表现为存货管理、账款管理两大方面,其中后者又分为应收账款管理与应付账款管理两小类。存货管理主需要通过加强销售减少存货周转时间,借助订货成本的确定实现存货资金的缩减。应收账款是在分析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信用指标,通过指标实现主户货款的交付,保证账款的周转。预付账款管理主要与付款时间相互关联,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拖延付款时间,对企业利处越大,但是延期往往导致企业信誉的受损,企业更应该全面衡量利弊制定最优方案。 (2)对于流动负荷来说,要实现短期内资金筹措渠道的通畅,更好地满足企业内在发展需求,就必须具备充足的运用资金,目前企业要想获取短期资金可以借助商业银行与短期银行贷款两种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在分析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筹资方式。
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加强财务管理,会提高资金的的使用效率,进而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对于“零营运资金管理”还应具体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尽可能缩短企业的生产时间,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打开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其次是灵活选择结算方式,随时保证企业资金的畅通与安全。最后是借助短期融资方式缓解企业短期内的资金难题,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四、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更新,企业发展面临更多的风险,只有做好风险的分析才能实现风险的规避,无论是哪种降低风险的手段,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原则,为企业发展提供安全的环境。企业风险管理中,要做到:
首先要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对投资项目进行前期分析,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其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预测,建立相对应的预案措施,避免因为投资失误对企业造成的巨大创伤。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规避机制,以此作为
企业投资风险的指导文件,在此指导下开展企业投资经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资金风险。最后要正确处理风险,在发生投资风险时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区别其中的回避风险、预防风险及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四大类。其中预防风险的关键在于预防,事先采取防范措施减少企业算是引发的连锁危害。回避风险就是预测潜在的风险,进行回避处理。而自自留风险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转移风险则是借助一定安排,实现风险的安全转移,是财务风险管理中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五、加强财务管理,要提高企业决策者及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领导决策层人员的财务能力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财务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效,因此做好人员素质的提升,加强教育与引导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
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有些企业的决策者不懂财务知识,不熟悉会计法律法规,不能参与制定财务预算,不会利用自己的“财务一支笔”来进行控制,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单纯追求工作业绩,采用弄虚作假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而有些财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因此要加大对决策者与财务从业人员的引导与教育,提升其自身道德素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其业务水平
财务管理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因此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业务上有所获取,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与财务管理人员经验的积累。因此,企业应该重视财务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学习和职称资格考试,以及进行财务道德教育等。财务人员也应积极地与企业领导进行沟通,了解决策层的意图。
3.实现从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角色的全面转换
财务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努力扩展计算机、英语、金融、业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实现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角色的快速转换。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直是企业管理一个孜孜以求的话题。在现有的财务管理基础上进行探索,把财务管理理念真正贯彻到企业发展中,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与管理,满足新时代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财务管理 国际财务管理 目标
摘要: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今天,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的地位入手,着重探讨随着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在诸如目标、手段、内容方面发生的改变。
第一章 绪论
财务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它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地位
2.1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管理的总目标并受到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很多种提法,其中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我们可以由此看出企业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密切相关,即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
2.2 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
对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否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的看法不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财力资源是设定企业目标的八大领域之一,也就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部分而非全部。因为一方面,从广义上而言,企业管理包含着宽泛的内容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也就有着更宽泛的目标。另外从狭义上来说,管理的职能如计划、控制等也要不仅仅指的是财务方面。所以企业管理的目标中应较多的包含人的因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的目标。
第三章 财务管理的最新发展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19世纪中期开始到现在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今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21世纪,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在发生着飞速的变化,为了能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财务管理在目标、手段等方面也在随之不断的调整。
3.1 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的提法有很多: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大部分学者认为最可取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该目标也有不少的缺陷,如在对非股票上市公司评估时可能会不准确,股价的变化与企业价值的变化也未必相一致。所以,在现阶段,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更加重视以下两点:
3.1.1 以人为本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包括股东、员工、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等。企业是股东出资建立起来的,因此股东的利益是要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时,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等由于同企业的资金筹集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利益也应该被在保障。而员工是企业的重要力量。保护员工的利益和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虽然是人力资源的研究范畴,可因为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并且财务利益也是对员工激励方式的一种,所以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起来探讨更有效的激励方式对企业发展是有利的。当然在这些人中,互相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何使他们能够对企业的总体目标有利成为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3.1.2 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除了要协调好自身的利益之外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保持生态平衡、防治污染、参加公益活动等。但是由于企业如果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会对它自身的利益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存在“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就很可能导致某些企业“搭便车”。比如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内有两家企业,其中一家每年都对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或福利事业给予财务上的大力支持,而另一家无须支付任何成本就享受到了诸如可以招聘到更高文化水平的人才、生活在更好的人文环境等好处。这样,很可能第一家企业就会感到不公平而拒绝继续承担社会责任。所以,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要求企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公平地承担其社会责任。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重新定义为:不仅从短期更要从长期的角度上做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兼顾员工、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等的利益,使得股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协调。
3.2 手段
在研究财务管理时可运用多种具体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等。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而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的时候可以利用统计和优化理论的数学模型,如投资组合理论、期权估价模型等。并且财务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进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现代的财务管理学,是以“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的,是在总结财务工作 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数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等理论与方法,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研究现代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和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财务管理之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财务管理的优化和简化,只要简单地输入数据,就能够得到非人为干扰的客观结论。网络技术的运用,如公司中的局域网,可以使公司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进行管理工作,并且对于公司而言,员工几乎可以随时同管理人员在线进行交流,这也有利于在公司里形成一种融洽的氛围。当然,还有诸如系统模型与模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财务管理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
3.3 内容
财务管理的内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收回和分配。它更侧重于价值管理。中国的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都比较短,发展并不充分,所以中国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国内的财务管理。但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进步,有的甚至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500强,国际财务管理,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一个新的领域,开始被更多的中国人所重视。国际财务管理与国内财务管理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3.1 外汇风险和政治风险
在国内的市场上交易时用的是人民币,而在国际的市场上交易要用别的国家的诸如美元、英镑等进行交易。而世界上的这几种包括美元在内的主要货币的波动不可预测,而这些波动会影响到一些主要的经济活动。
经济和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国内经济情况是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比如国家出台对某项产品的限制政策,这就对所有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在国际上,政治风险产生于“主权国家可以改变游戏规则和参与者可能没有追索权”。比如中国的一家企业投资于某个国外公司,而这个国家突然发生政变或战乱导致这家工厂也无法继续下去,新上台的政府又不愿补偿他们公司的损失,这就对中国的这家企业不利。
3.3.2 市场的不完善性
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范围的市场都是不完善的。就国内而言,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不力等。但国际上不仅包括这些,还有诸如专门针对某国的法律上的限制、不同的税率政策、过高的进出口费用等。也就是说,国际财务管理除了面对每个不同市场不同发展程度的缺陷外,还要面对对方对本国或是本企业的专门限制。比如国外的很多国家不承认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他们就用新加坡等国的生产成本同中国对比,然后认为中国产品价格偏低是倾销,这对中国的很多产品尤其是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很不利。
3.3.3 扩大的市场机遇
在国际市场投资的公司可以在更加扩大的市场中获益。企业可以“在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也可以更方便的“获得更大的经济规模”。很多国外的企业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设厂,一方面是要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拓中国这个大市场,达成规模经济。而中国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有好的投资机会时也应该走出去,以便在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财务管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很好的掌握它需要通晓国际金融知识、密切注意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把国际财务管理的学习和国内财务管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四章 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应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明确财务管理的地位和目的,并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地并恰当地进行财务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摘要: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从目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对如何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以强化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使建筑企业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社会经济、改善公共及民用生产、生活环境,提供社会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属于资金、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从事的产品———各类土木建筑具有施工周期长、占用和消耗大量资金、物资、劳动人员的特点,另外建筑企业属于我国的传统行业,如何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和发展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均需要对建筑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予以强化、科学化管理。本文从总结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入手,对如何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作业周期长,内外部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除了一般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之外,尚具有如下突出的问题。
1.1财务制度缺乏落实与监督
应该看到的是各级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相当重视的,从财务制度的确立、人员的培训上岗等方面均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目前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各项规章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落实,相应的监督措施并未得到应有的执行,财务管理需要制度作保证。而执行力的薄弱已经成为困扰众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难题。部分财务人员往往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规不守、有责不负、年初无预算、开支无计划、成本无控制、费用无限制、核算无规矩、挂账不清理等,这是造成财务秩序混乱、建筑企业经营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1]。
1.2财务机构设置与人员素质均需完善和提高
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所体现,如报表的电子化、网络化,汇总核对通过软件的自动电算等等,技术手段的进步对既有的财务机构设计和人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是金字塔形、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企业的理财观念陈旧、员工理财知识和技巧不足,与信息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
1.3挂靠企业的财务核算、偷漏税问题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国家对建筑市场采取了资质管理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而出于各方利益的考虑,出借、挂靠、虚假投标等在建筑市场上为规避资质管理的现象层出不穷,从而引发了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具体体现如下[2]:
挂靠的企业不设置相关账簿、财务人员,或只设置流水账,由有资质的企业代为核算。挂靠企业为了隐匿利润,不将真实的业务记录交于核算企业,核算企业只能将持有的部分业务记录进行核算,致使核算脱节,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由于挂靠等行为易导致管理的混乱,挂靠的施工企业在工程中大量存在偷逃税款行为;纳税意识差,只有在税务检查时,查点补点,能拖则拖;由于管理上的不规范易导致工程项目资金不到位问题严重,导致相应税收的拖欠和流失。
1.4建设单位工程款拖欠导致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
目前作为业主的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项、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加了难度,增加了不必要的利息等款项的支出,从而降低了施工企业应有的效益,导致账目与实际情况不清的出现。
由于账面上的钱是空的,不能为施工企业所用,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全面发展。长期拖欠形成呆坏账,即单纯表现为账面的虚假盈余。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不仅损失企业效益,而且还让企业承担着沉重的银行利息负担,给企业资金周转带来困难,直接造成企业欠发职工工资、欠发职工生活费、欠民工劳务费、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等费用。
2建筑企业财务观念的完善
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灵魂,只有树立了完善的观念才能更好的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予以指导[3]。
2.1企业财务管理应树立全方位的观念
企业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由企业主要领导主管,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既要不断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又要脚踏实地,采用层层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防线,实现财务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还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改造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益为核心,通过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节支增效,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
企业管理基础。
2.2企业财务管理应树立争取合理利润最大化的概念
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是任何企业经营的目的之一,但对利润的追求应该在国家各项法规的范围之内争取合理化的最大化,财务管理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作用极其显着:首先上级部门必须加强对各下属机构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指标的控制。加强对下属单位利润的考核,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和争取最大化;其次财务管理的过程也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过程———对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应从财务制度的角度予以制止、监督和管理,从而纠正企业出现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现象。
2.3建立健全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和岗位观念[4]
首先应根据建筑企业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的岗位予以合理设置,对各岗位上的职责予以明确化、具体化,使各岗位上的人员各司其职,明确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加强法制和责任观念的灌输和培养。
其次是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同时要加强全员素质教育,从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规财务意识,增强制度观念,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4树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表现为机会成本和资金占用中的利息、潜在投资盈利的损失,为了衡量财富或价值,使用时间价值的概念把项目未来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现值表示。如果收益现值大于成本现值则项目应予接受,反之应予拒绝。如果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无法合理地评估建筑工程项目的未来收益和成本。
2.5在财务管理中树立“风险”意识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风险”表现为潜在的、可能的机会损失,具体表现可以是资金效益、工程质量、工期等不同形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因素及后果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准备,以避免在各类非预期情况出现时能够保证企业维持正常的运转和经营活动的继续。
2.6树立财务管理贯穿、涉及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各个时期、方面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从项目立项、招投标阶段开始即需要财务部门对经济效益予以分析和研究,因此应树立财务管理涉及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各时期、各方面的概念。 3结语
本文针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树立并健全合理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
目前,民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简称IPO)处于良好的时机,但IP0要求公司财务报告无虚假记载,并需经有证券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因此,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应充分认识到上市过程中需要规范的财务问题,聘请外部审计师、律师及券商等专业人士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财务核算,以使民营企业能够成功上市。
一、产权不清晰问题
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土地征地手续不合法或不完善、土地以租代征,有房无地、房屋无报建或验收手续,以及其他原因无产权证;或由于资产重组、股东投资、资产置换、以物抵债等进入公司的资产未过户,或者由控股股东拥有产权证。
为此,IP0申报前要解决主要经营性房产、土地、专利、商标等资产的产权问题,办妥相关资产的产权证,对办理产权证确实有困难的,若不属于主要经营用房屋和土地,可以先转让给控股股东或其他方然后租用,资产专利和商标也可由控股股东长期授权使用。
案例一: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晶科技”)的LB0专利权长期未过户,对此IP0申报中,专利所有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以下简称“物构所”)声明如下:
自本所将LB0专利权转让给福晶科技以来,该项专利(含其在美国和日本的权益)实质上归属福晶科技所有,其使用LB0技术不构成对本所的侵权。本所保证将根据福晶科技的要求尽快将专利权过户至福晶科技,并配合福晶科技排除任何第三方对福晶科技自由使用及处分该项专利的侵害及妨碍。
律师及券商对此作了核查声明:经核查,发行权及物构所目前正在办理该项专利的过户手续,专利权过户不存在实质的法律障碍,该事项不影响发行人资产的完整性,对本次发行及上市没有实质不利影响。
二、关联方交易及同业竞争问题
目前,一些民营企业从避税角度考虑开办了若干家业务类同或上下游企业,独立性相对较差,导致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相对较多。另外,核算基础薄弱使关联交易在安排、核算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交易目的、动机是为了调节利润;交易依据不充分,缺少相关合同及确认;定价不公允;关联方界定不完整;会计处理不当;交易程序不规范;实质关联方非关联化。 证监会在IP0审核中对关联交易是否必须、是否真实、是否公允,以及最近一年及最近一期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关联交易比例是否超过30%较为关注。对于发行人存在外包、外协生产模式的也特别关注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因此拟上市民营企业应提前规范关联交易,通过资产重组等方法消除同业竞争;减少不必要的关联交易,经营所必需的关联交易应完善相关程序和法律手续,并注意按市场原则定价。
三、收入确认问题
收入不真实是民营企业财务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般来讲,民营企业在没有上市融资需求的前提下,通常是少计、晚确认收入,少体现利润,尽可能地少缴或晚缴税。当企业有上市融资需求时,少体现利润是极其不利的。
另外,还存在收入确认凭证不完整,如缺合同、发票、交货或发运单、对方确认单等;或买方提供结算数据不及时或不准确;退货处理不规范;利用关联交易虚构收入、不真实反映收入等情况。由于与收入有关的重要合同、协议是收入确认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应格外重视合同的规范并妥善保管,尽可能地将合同的内容与条款予以细化。对于一些金额极大的重要合同,还应考虑聘请专业人士协助草拟并进行复核。
同时,企业应按会计准则要求制订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明确收入确认的时点、依据,并严格执行,以减少IPO审计时的调整。但目前相关的收入准则,主要是针对传统行业及传统销售方式制定的。对于新型产业(特别是计算机软件行业、网络相关行业),以及药品的特殊销售方式,现有判定标准显得过于抽象,而只能依赖企业、审计师及监管部门的职业判断。下面以药品特殊销售方式为例,说明其应如何规范收入的确认问题。
案例二:某公司药品销售的主要方式是先将药品出售给分销商,继而由分销商完成药品的终极销售。公司在将药品发运给分销商时确认为收入实现,主要理由就是它与分销商签订有购销合同,根据这些合同的相关内容,不论分销商能否完成二次销售,都将如期收款。
而我国收入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分销商能否回款取决于其是否能最终实现销售,如果分销商持有的存货严重超过市场需求,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全部实现药品的二次销售。换言之,靠二次销售赚取价差的分销商将因此没有支付能力,还会将货物退回公司。由于公司未来的销售仍需依赖分销商,不接受分销商的退货是不现实的。所以,公司虽然已发出商品,但与商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报酬实际并未转移,故公司在将药品发运之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是不合理的,其销售行为应按寄售模式予以反映,待分销商将药品最终销售后,再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四、
税务方面问题
民营企业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采取各种方法逃避纳税,如设置账外账;不开发票不入账;向关联方转移利润;成本费用虚列,不配比结转;虚假购物(有增值税发票);应资本化的支出费用化;所得税扣除与税法不一致,但往往得到税务局默认;个人所得税未代扣代缴;税收优惠不合法,无文件或审批级别不够。
由于IP0过程中,省级税务部门将对企业前三年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国家法规政策是否相符出具确认文件,并就可能被追缴的风险作特别风险提示,以及证明近三年内有无税收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受过税务部门处罚。因此企业应早作安排,规范运作,依法纳税。企业在取得税收优惠时,应取得并妥善保管税务当局及其他政府部门有关征、免、减税文件及税务鉴证清单等正式书面文件。
这里还需提醒企业在日常纳税申报表及财务报表审签中,报表应由相关责任人自行或书面授权签字。曾有企业在IP0申报中因比对纳税申报表法人代表签字笔迹不一致且无书面授权资料而被证监会否决的情况。
五、社保问题
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未按规定为全部在职职工办理社保关系。但IP0申报中对人员社保情况应予以披露,曾有企业因社保问题被否决的情况。故企业在申请IP0时,应充分准备并收集相关书面材料,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本公司社保执行情况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劳动合同以及劳动服务合同。
六、会计基础问题
民营企业往往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问题,会计基础工作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政策及估计常见问题。如会计政策不够稳键,随意性或目的性强;资产减值计提方法不合理、计提基础不准确、计提金额不充足、计提范围不完整、大额冲回以前计提等。
(二)一些费用及款项长期挂账。某些民营企业在往来账如其他应收款、备用金、银行存款未达账或预付款中存在名目繁多、责任不清、用途不明的费用性款项,长期挂账,未作清理,部分已成为死账。企业应在IP0过程中逐一清理,落实责任并进行账务处理。
(三)长期投资业务多且账务处理混乱。如投资挂账于其他应收款、在建工程等;核算方法选用不适当,或不反映损益;股权投资差额及商誉处理不恰当;投资关系不清晰,无合同及被投资单位出资证明。为此,企业应在IP0过程中按会计准则规定对投资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并完善投资文件,如对外投资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投资协议、被投资单位章程、验资报告、营业执照等相关投资业务证明文件。
(四)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中的常见问题。如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方法、年限、残值率不当或经常变更;利息资本化不符合准则要求;停工损失资本化;试运行期间会计核算不正确;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时点不当,折旧起始时点不符合准则要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依据不充分;开发支出资本化依据或条件不充分;非专利技术是否能确定受益年限,以明确予以摊销或减值测试。
(五)资产、负债账面反映不完整。主要表现在:部分收入不入账,比如边角料销售;以物抵债资产、接受捐赠资产不入账;借款不入账;未付款购货未进行暂估入账;已办理报废手续但仍在使用资产等。
公司管理层应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健全财务机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
七、研究开发费用问题
民营企业大多属于新兴高科技行业,因此企业的日常研究开发费用一般较大。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其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规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并在受益期限内按直线法摊销。因此IP0申报中,对研发费用资本化,需充分考虑其条件,并准备相关材料作为证明。
八、准则衔接问题
大部分民营企业IP0前尚未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所以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递延税款等方面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调整。
九、内部控制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并不健全,无制度规范或有制度规范但执行力度不够。如某些不相容职务未分离,书面单据未予审签并留存等。企业应按相关规定完善内控制度,职责分解到岗位,严格执行并加强监督考核。
一、公司财务成本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成本管理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微观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技术大致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的核心是建立模型,即构建管理问题中变量之间以及诸变量与管理目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型,采用相应的方法,以相关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成本管理支持系统的运行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使复杂的成本管理问题得到实时和有效的处理。但是,这种管理的硬技术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使之在实际应用中受以一定的局限:
(1)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些对成本耗费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或者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无法量化,使建立成本管理模型较为困难。
(2)由于成本耗费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它与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其他方面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为简化成本管理模型结构,往往单方面强调成本费用最节省而忽略其他因素,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产生顾此失彼,适得其反的后果。
(3)成本管理的硬技术,需要在管理支持系统中实现,而目前在企业中较为缺乏既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又具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与成本管理硬技术中数学分析方法相比,成本管理软技术中的模型方法在方法论上是完全不同的。数学分析方法为了使一个复杂的管理问题模型化,往往要作出一些数据的处理或提出一些前提假定把许多认为相对次要的因素或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非量化因素排除在模型之外。依据管理者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涉及成本耗费的技术经营问题作出分析判断,是成本管理软技术的关键。但软技术的分析判断不是要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办事,而是通过专家咨询,集思广益,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处理结果,也就是说,还要通过硬技术的处理。由于上述局限性,人们已经认识到,单纯依靠成本决策的硬技术,试图把一切成本管理中的决策问题都纳入决策模型中,既不现实,也不能满足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解决成本管理技术局限性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强调硬、软技术的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扬长避短;二是促使硬技术自身的“软化”,即更多地考虑采用一种“模拟”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法来寻求优化决策方案。管理硬技术的软化与管理软技术的硬化,即要软、硬结合,是现代管理方法的特征。
二、公司财务成本管理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一方面,建立于高新技术基础上的生产高度自动化,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形成,改变了企业产品成本结构,使得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比重下降,而制造费用比重却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对消费者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顾客化生产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相应的,传统成本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生产制造模式,因而以约束理论、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模式应运而生。
在新的形势下,成本管理与新的生产方式结合是管理科学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规律,涌现了很多新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当前企业间的技术壁垒越来越低,成本在竞争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正因为如此,企业把降低成本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利润,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极其重要的手段。虽然企业界己经普遍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如何进行成本管理,许多企业缺乏面向市场的全面成本管理概念,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系统方法的支持,所以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其主要问题如下:
1.大量的企业虽然开展了成本预测的工作,并且还运用了先进的优化算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所开展的工作大多在企业内部进行,而不注重市场的变化,将市场和企业内部的成本预测工作人为地分开,这就使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很难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
2.成本决策涉及的因素很多,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决策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既有客观原因(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难以量化性等),又有决策自身的主观原因(性格、偏好、价值观以及对问题的认识程度等),而目前所开展的企业成本决策工作要不就是凭借管理层的定性判断,要不就是简单地定性定量结合判断,这很难使企业选出最佳的成本决策方案。
3.成本控制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最重要的一环,几乎每个企业都开展了成本控制的工作。但成本的耗费通常与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品种有紧密的联系,而后者涉及到顾客的偏好,即涉及到市场份额的大小,而企业开展的成本控制工作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只是考虑成本绝对数量的降低,这样也许就可能造成企业顾客的流失,从而使产品市场份额减小,这不符合一个企业的竞争策略。
三、完善公司财务成本管理措施
1.坚持执行成本管理原则
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同,需要新的理念和思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改革旧的成本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已运用多年,其固有的模式己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要改变这种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勇于开拓和创新,才能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旧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本管理新体系。
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量是巨大的,有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实践才能取得成功,因此,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必须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成本管理的改革也是这样,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它需要有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实践中,应认真研究这些理论,包括国内、国外的,并与公司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本管理体系。
③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对与成本管理中涉及到的影响较大的项目,应进行重点管理,而对于一些影响不大的项目,则可采取简单的方法。例如,公司企业对于在成本中占有比 重较大的材料费、工资等费用,应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针对企业技术改造,则应将成本预测、成本设计等作为重点进行管理。
④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改革后的成本管理方法应符合国家法律、法令和制度等的规定。国家有关成本管理的法律法规是从全局利益出发所作的规定,是国家对成本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公司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应在遵循国家法律的基础上进行。
⑤成本—效益原则。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到公司企业的全部人员和所有部门。而要进行成本管理,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支出。成本管理工作的支出包括制定制度、印发材料、培训、购买设备和管理软件等。而通过成本管理活动,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应大于成本管理的支出,这就是所谓的成本—效益原则。
2.强化成本管理职责
企业应成立财务系统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成本管理的组织、督导、协调和考核工作。公司应充实成本管理岗位,由理论知识扎实、实践丰富的业务骨干负责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从岗位设置到工作安排、从成本核算到参与管理,都要突出成本管理职能,强化成本管理职责。
3.构建成本控制系统
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又称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内部责任预算、核算内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内部责任单位经营业绩三个部分,其功能是计量、传送、报告成本控制所需的信息。研究建立与财务会计核算相衔接的企业内部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实现成本核算主体下移,以强化成本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反馈。
4.完善成本管理考核
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完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预算与考核是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两大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成本管理效果的两大要素。预算是考核的基础,只有预算编制得科学合理,才能使考核顺利进行。各单位认真做好各项成本要素的计划测算工作,通过建立成本测算模型、采用零基预算等方法,补充完善现有的预算测算方式,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合理性。逐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财务预算与各单位逐级分解的经营预算进行衔接,对年初下达的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首先将企业成本项目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又把各自控制的指标进行二次分解,指标分解到区科。在生产过程中,掌控各部门、区科各项分解指标的完成情况,确保预算顺利完成。
5.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高度重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完善财务人员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财务会计制度、财政政策及各类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夯实财务工作基础。要根据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新政策不断出台、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实际,注重分析研判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学习研究国家经济政策,充实财务人员经济知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驱动下,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认清和把握好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下全面财务成本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出完善财务成本管理应用的实际对策,从而促使它在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其改革与发展已到了关键时期,增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风险规避,是当前金融风险防治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在绪论中分析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必要性,接着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含义作了简单的阐明,并论述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重要性,然后列举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四个表现类型,在论文的第三部份分析了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最后从培育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观念、建立健全适宜的会计管理体制、构建财务风险规避的监督保障系统、完善风险披露和报告制度及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等五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规避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规避 会计
绪 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发展迅猛,逐步与国际金融界接轨,也使得金融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增大,金融系统的经济大案、要案,给各家银行会计内控管理敲响了警钟,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但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看,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工作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核算银行业务,反映银行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与银行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要案不断,大多与执行会计制度不严,会计监督乏力有着密切关系。
银行财务核算是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反映、核算的过程,是银行会计工作管理的基础,也是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前沿阵地。因为任何金融风险都要通过财务核算来实现,所以也就意味着任何财务核算过程中都潜在着风险。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熟悉财政、税收、会计法律法规的专业优势,熟练运用和遵守相关财税政策,规避财务风险,正确处理管理与发展的关系,通过抓好财务管理来促进业务发展。笔者通过对本文关于商业银行风险规避的研究,以期能够让商业银行首先从观念上了解财务风险规避的重要性,其次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到财务风险规避的策略,能够发挥会计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并能够实现商业银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需要,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的含义
银行经营风险存在于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银行会计工作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令人不安的高经营风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与会计有关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则是指对在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中各项资金和财务收支活动不合理而承担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重要性
1、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是稳健经营的要求
银行是高负债的企业,本身财务风险很高,决定了银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同时,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会向银行集中,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银行危机。在金融风险环境中,为确保稳健经营,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必须以风险规避为内涵。
2.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是银行自身生存发展、开展集约化经营的要求
在前几年我国商业 银行业快速扩展时期,各家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粗放式经营战略,传统银行发展思路是,以高投入为代价获取市场份额,在利率差较为稳定,未采取谨慎性会计原则的情况下,规模的扩张能体现出账面收益的增加;但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业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忽略了风险规避,缺少对经营行为的风险约束,也积累下了无穷的风险,目前已严重抑制了健康发展。海南发展银行和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倒闭已经对中国的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因此,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首先就要开展财务风险规避。
3、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是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需要
80年代以来,至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西方国家已有多家银行因忽视风险控制而倒闭,教训惨痛。巴塞尔协议已经把风险性原则上升到第一位。因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要推行风险管理,提高银行运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不仅银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也日益增加;同时,银行业的国际化促使我国银行要面临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环境。这些都迫切要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规避转变。随着金融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银行业盈利减少,风险加大,竞争力下降。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加强财务风险规辟来达到增加资产收益,降低资金成本和费用,控制风险,提高银行竞争力的目的,进而实现银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目标。
二、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表现
(一)内控风险
内控风险即银行内部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不力而形成的风险。产权不明晰造成的国有金融资产的所有者缺位使得国有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加大了银行的内控风险。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总分行制的经营管理体制降低了资产质量的责任,给总行的统一管理、调度、核算带来了层层阻隔,产生了许多方面的经营风险。尤其是由于银行“内部人”利益等原因造成的金融欺诈和盗窃案件,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大。财务工作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运行的基础件工作,风险的反映、预测和分析均依赖于及时、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若会计行为违规,信息失真,不仅无法满足防范风险的信息需求,而且将带来损失加大的可能性。如收入不报、成本不实、截留利润、搞两本账等,将造成银行资金被截留、贪污、盗窃的风险。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使假造票据、伪造凭证等在法违纪行为得不到控制,必然造成结算资金、内部往来资金被套取、侵吞、挪用、骗取的风险。如7月,国内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发生巨额票据诈骗案。本案是典型的内、外勾结作案。自9月始,该行上海分行南京西路支行内部人员累计开出2.96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并由其同伙去他行进行贴现,套取现金。又如9月,河南内黄县爆发商业票据诈骗巨案。警方查明,本案是企业人员利用伪造的假银行承兑汇票,通过买通或蒙蔽银行工作人员的方式,内外勾结进行诈骗,且笔票据诈骗方式完全一致,利用假承兑汇票进行贴现转入指定账户,取走现金,金额总计2070万元。
(二)财务评价风险
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目标的确立,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业绩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经营结果。商业银行的绩效考评由于过分突出了效益与发展指标,软化了风险指标,为追求效益最大化,盲目决策和过分追求规模,不仅给银行带来了虚假繁荣,而且积聚了大量的经营风险。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其合理性、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更要的资料是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用。
(三)计划风险
会计行为风险的影响渗透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计划全过程。信贷计划,既要包括对未来项目市场的预测,又要建立在对过去信贷资产收益的分析基础之上,如果会计行为违规,夸大信贷资产收益率,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就会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又如,对高息揽存不能及时监督和反映,不仅会造成到期不能支付的风险,而且使筹资计划失去科学性,甚至会诱发信贷计划无资金来源保证的信贷风险。如长沙市商业银行“以贷揽存,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放松了贷款审查的条件,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如大庆瑞兴房地产开发分公司贷款。二是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控制能力,没有严格执行上级监管部门的监管指标,截止末,市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总额254 472万元,按照贷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27 640万元,不良率10.86%。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重要内容,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会面临损失的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银行业监管也越来越强调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并转向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方式。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商业银行如果会计工作漏洞百出,假账泛滥,不仅破坏了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干扰市场运行,而且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无法准确进行市场定计,必将造成经营风险,最终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会计信息对内部资源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错误的会计信息会误导资金流向,使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竞争能力下降,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主持召开银监会第37次主席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监管手册》和新修订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研究进一步加强市场风险监管和提高行政效能。
三、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成因
(一)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1993年我国会计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银行会计也随着银行商业化的进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但是迄今为止我国仍未真正建立起能够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经营管理型的银行会计管理体制,致使各商业银行在统一的法人主体下的财务管理体制严重分散。会计部门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均不便于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与参与管理的职能,造成了会计这一基础性的经营管理工作在防范与抵御银行经营风险中作为不大。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保证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关系商业银行基本业务操作平台和基础管理系统的会计管理体系,也必然面临着按照全行发展战略和总体改革规划,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迫切任务。
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2、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
在银行进行商业化的变革中,我国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与银行业务的开拓与发展不配套。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是在其进行商业化变革中,伴随业务开拓和发展,边实践边制订的。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我国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仍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政出多 门,各业务部门如国际业务、信用卡等业务部)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其业务核算制度,如科目设置科目、凭证审核传递、报表编报等规定,不能满足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防范风险的要求,有的甚至存在漏洞,比如实施权责发生制,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收利息带来的风险,应收利息长期挂账与谨慎性原则相悖,现行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和方法与谨慎性原则的实质也有一定的出入等等这些会计制度的不合理性都加剧了财务风险,从而带来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如河南首富孙树华,因提供虚假资料,骗取银行贷款13.6亿元,涉嫌经济犯罪,5月17日,在未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农行淮阳县支行就贷款4.5亿元给孙树华的华林公司。事实上,直到6月18日该公司才成立。,华林集团将已抵押给农行淮阳县支行的3宗土地,重复抵押给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套取贷款8600万元;次年3月,孙又将已抵押给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的2宗土地使用权,重复抵押给农行淮阳县支行,且这2宗土地使用权证均为虚假证件。这些银行的“大员们”在审查批准巨额贷款时,在企业未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就放贷,在政见审查环节没有拿土地使用权证到国土资源部门去验证。根本原因是银行虽有“严格审批制度”,但相关大员有章不循。
2、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度不佳,操作行为不规范,从而容易发生会计差错;还有个别银行会计人员品质恶劣,他们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发生经济案件;有些金融机构从本身的经营成本角度考虑,导致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如惠州银监分局协助破获一起利用自编木马程序长期在后台自动监控受感染电脑的犯罪活动,据初步统计,自2月至9月间作案人曾某的邮箱共收到全国各地数百个银行账号和密码,涉案金额已达40多万元。
四、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规避策略
(一)培育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观念
怎样才能有效地规避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首先就需要培育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观念,让这种观念在心中扎根,并适用于日常的工作中。目前,尽管大家都知道操作风险对银行业的重要性,但它仍然没有成为银行业足够重视的风险。
有些领导对某些会计骨干盲目信任,长期放在某一重要岗位不予交流,也不进行考察监督,致使某些动机不纯者伺机作案,还是对某些业已露出端倪的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离会计岗位,而让其有机可乘。也有新会计人员对老会计人员盲目信任,或者会计人员之间,会计人员对会计主管、行领导不设防带来的风险,如他人让你怎么做账不假思索就做账,由他人代替盖章、补章等等。还有工作上麻痹大意、粗心。如人走章未收,印、押、证不是随用随锁,密码不定期更换,印鉴卡不经常清理等。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对风险的控制认识还不充分、不确切、不完整。为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教育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对各类案件的剖析,正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环节,既不要对风险产生恐惧,更不能麻痹轻视风险,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必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
商业银行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引导全行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风险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的事情,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形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第一道屏障。
(二)建立健全适宜的会计管理体制
1、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
我国目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仍存在产权结构单一,所有者主体虚拟的问题。从国有商业银行看,国家作为其唯一出资人,拥有完全产权。国有商业银行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却没有能够完全代表国家管理国有银行产权的人格化主体,所有者不能有效地行使和转让剩余所有权,对经营者缺乏利益驱动机制和有效有约束机制,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相容。同时,所有者虚置,也造成产权关系模糊,银行的独立法人地位难以保障,容易受到行政干预,损害银行的经济利益。股份制商业银行虽初步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有的甚至成为上市公司,在产权关系上实现了多元化,但绝大数银行都是由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并没有完全解决产权结构单一,所有者缺位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与国有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经营业务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
2、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
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所谓大集中的三级核算新体制,是指全行实行由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即在总行统一核算,统一会计管理的前提下,全行设置若干个大区核算中心(也就是分行数据处理中心),一个中心负责处理若干个(十几个直至几百个,视银行规模而定)基层分行的会计数据,也就是说基层分行业务处理的有关信息从一线柜台输机后,通过信息网络直接传送到大区核算中心的主机进行数据处理,由核算中心直接生成各基层行的有关会计报表,总行数据中心再根据大区核算中心传送的数据通过有关转换,汇并程序自动生成全行的会计报表。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 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等则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行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如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烟台市商业银行从客户需求和管理角度出发,利用3年时间对下属机构设置进行了全面调整,将原有的56处服务部改建为56处支行,将9处经营行升格为直属行。同时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探索在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增设分支机构。5月,龙口支行设立,标志着该行成功迈出了跨区发展的第一步。与支行改革相配套,他们又对总部机构设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强化了总行的调控监督职能,成立了审贷、人事与机构、市场拓展、采购与招标、行务督查5个委员会,实行全行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加强了对全行的资金、财务、人事、信贷的统一管理,构筑起商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和“小支行、多功能、大服务”的结构框架。
3、采用重要岗位人员轮换制
建立健全适宜的会计管理体制,要有效运用重要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并强制休假这一有效手段,防范案件风险。实行重要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是防范银行操作和案件风险的重要手段,必须形成氛围和惯例,持之以恒的加以坚持。进行重要岗位轮换前,要形成《重要岗位轮换计划》,进行重要岗位轮换时,要健全和实行严格的岗位交接手续。完成重要岗位交接后,登记《重要业务岗位操作人员岗位轮岗台账》,要认真核查所交接的业务,建立重要岗位人员交接档案,详细记录重要岗位人员交接前后负责办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和经办的各项业务。同时要把指定休假制度做为重要岗位轮换制度的补充,研究和制定具体、可行性措施,在重要岗位人员指定休假时,认真组织和做好被指定休假人员的工作交接和业务核查工作,确保《重要岗位人员指定休假制度》不折不扣落到实处。通过不定期地让重要岗位人员离岗一段时间,对其经手的业务进行审核,问题、疑点很容易暴露出来,进而可以避免存在更大的风险和隐患。
4、会计主管人员委派制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实行“分级核算”的方法,财务管理权利比较分散,虽然部分商业银行限制了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权限,但各级财务主管受本级机构负责人领导,对本级机构领导人负责,财务主管站在分支机构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造成为维护分支机构的利益而偏离全行发展目标,形成了总分行事实上的不同层面的财务主体,没有形成全行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利于财务管理职称的充分发挥。因而
为从源头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防范会计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内部推行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即由上级机构向基层营业网点派驻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懂政策、熟悉法规的会计主管,会计主管人员的工作业绩及奖罚由上级机构考核,薪酬由上级机构直接发放,不受基层网点控制,确保会计主管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商业银行应逐步建立财务主管委派制,分支机构的财务主管由总行派遣,其薪酬、福利由总行统一管理,受总行领导,对总行负责。明确会计主管人员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赋予委派会计主管相应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使会计主管真正在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促进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方向与总行一致,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分支机构的核算质量,强化对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加强监督作用,一定程度的防范和化解分支机构经营风险。会计主管有权对营业网点的所有会计业务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营业网点会计人员合规操作,对一些违规、违纪、违法的会计行为坚决制止,重大事项直接向上级机构汇报处理。解决一些基层负责人利用职权,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假造账册,设立账外账,转移银行资金的问题。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已有三家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这项制度的实施,解决了以前会计主管在对本机构会计核算质量监督的同时还要听命于机构负责人的授意、指令的情况。独立行使会计监督,有效的解决了个别机构私设小金库、滥支费用等问题。
5、稽核特派员制度
严格和强有力的稽核监督是内控管理制度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全国稽核监督工作座谈会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对商业银行内控建设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讨,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特别是1997年印发《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银发1997)199号)后,商业银行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内控基础建设得到了加强。如中国工商银行组建了稽核监督委员会,将原稽核部改组为稽核监督局;在沈阳、西安、南京等六个中心城市派出了稽核专员办公室,加大了总行对分支行的稽查力度。目前正在推进省级分行成立稽核监督部的改革。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建立了若干个稽核中心;中国农业银行建立了稽核特派员制度;中国银行正在组建稽核中心等。有的行还探索在一个法人内部实行稽核处罚制度,如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制订了“稽核处罚实施办法”等。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的法人意识得以增强,越权和违规授信、投资、开信用证和银行承兑汇票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虚开资信证明、存款证明和担保函(简称“两证一函”)的问题得到了查处;一些行账外经营和违规经营的责任受到了查处。集约化经营取得了进展。如:到1999年底,上商银行系统已撤并效益低下、扭亏无望的县支行226个;撤并在保本点以下的分理处、储蓄所1800多个;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工作等。从总体上看通过近几年抓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和一心一意办银行的观念增强了,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较好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以营业收入排位),中国(包括台湾省)共有11家企业入选,中国工商银行以20.13亿美元列第208位,中国银行以17.62亿美元列第255位,中国农业银行以14.13亿美元列第341位,中国建设银行以13.39亿美元列第364位,国泰人寿(台湾省)以9.9亿美元列第489位。
(三)构建财务风险规避的监督保障系统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规避,必须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构建财务风险规避的监督保障系统。
1、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
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应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而且商业银行要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 因事设岗,因岗定人进行严格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还要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 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岗位的交叉检查, 防范员工舞弊行为。交叉检查是银行实施内部控制、防范员工舞弊行为的一个基本措施,也是银行会计控制体系和业务分工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要正确应用交叉检查原则, 实行行内岗位轮换制和员工年假制等, 使银行每个人、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
2、加强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
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
事前监督主要应包括对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这样的银行风险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反映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如备付金比率等;
——反映资本不足风险指标体系,如资本充足率等;
——反映资产风险指标体系,如逾期贷款率等;
——反映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如利率风险率等;
——反映损益状况指标体系,如资产盈利率等;
——反映贷款对象财务状况指标体系,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销率、资产收益率等。
事中监督主要应包括对银行的稳健经营的动态监控。银行的决策部门应将上述反映银行风险的一系列指标,作为需要考核的责任指标落实到各有关责任部门。会计部门要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建立起对银行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随时将来自各方面反映银行风险的各项指标与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警戒值相对比,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敦促并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银行要处理好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树立“安全重于效益”的观念,以确保银行经营始终遵循稳健与安全的原则,尽量避免与减少银行风险所带来的损害。此外,事中监督还应包括对银行业务规范和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以维护法规的统一性与严肃性,防止违规、违法带来的风险损失。
事后监督是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主要应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银行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银行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银行风险。
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 每项业务要求有一名业务主管或专门岗位对该项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综合把关和全过程的检查, 确保各岗位按职责要求正确处理同一业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设立事后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配备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3、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运行的状况如何、运行质量怎样,需要进行稽核和不断修正,内部稽查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控制的关键。内部监督稽核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防范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建立以财会、稽核、纪检、监察等紧密型一体化监督管理组织体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加大检查力度,彻底扭转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为了提高内部监管效率,为使稽核工作能在金融机构的整个业务流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必须改革现有的稽核体制,强化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一是建立直接对总行一级法人负责,实行垂直领导和向下派驻的稽核体系;稽核费用与被稽核单位相分离;确保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内控系统的三权制衡。与此同时,为加大内部自查力度,还应实行稽核处罚制和稽核告诫制。在处罚机构违规行为时,不仅要处罚该金融机构,而且要触及告诫那些实施违规行为的直接领导和责任者。二是不断充实稽核人员,努力提高稽核人员素质。必须安排熟悉金融法规和制度规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从事稽核工作,并保证对其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政治思想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能长期满足稽核工作的需要。三是要实施严格的督查考评制度,确保内控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而上海浦发银行就为了加强内控管理,首先建立了内控管理制衡系统。要求各级行在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建立完备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并按照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及部门。在设置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贷款审查委员会和综合营销推进委员会的基础上,公司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日常办事机构------风险管理部、审贷中心及资产保全部。如成都工商银行对所辖分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发现以来发生的重大违规事项中,内部审计、检查发现90%,其中内部审计发现的占53%,而超越经营权限类重大违规事项,有内部审计发现的占80%以上,业务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明显低于审计发现,可见业务部门的合规性检查职能履行的不充分。
(四)完善风险披露和报告制度
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5月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监管当局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对信息的隐瞒、虚假披露和不按期披露进行严格处罚,以保证披露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同时,要进一步改革会计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透明度、可信度以及与国际通行准则的统一程度,充分认识审慎会计原则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科学合理、支撑银行审慎监管的制度体系,提高其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公允性和可靠性,使监管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为了体现接受公众监督,烟台商业银行首次以摘要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披露了有关经营管理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竞争洗礼,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又迈出重要的一步,这也标志着商业银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达到了较高水平。《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1999年就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但在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还很不规范和不完备,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还相对简单。完善风险披露和报告制度和报告制度的具体内容如下:
1、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银行风险防范
目前我国银行会计不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基本上提供了完整地反映银行表内业务会计信息,但报表项目的设置较为粗糙,不足以详细地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我们可以考虑要求银行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再单独编制一张补充报表,以使更为集中,全面,直实地披露有关银行风险的信息。主要是在银行现有报表组成上增加现金流量表,以补充目前报表所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向使用者提供银行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银行实行权责发生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成份造成的收入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这对于我们正确评价银行经营成果,防范会计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有关“充分揭示”的责任制度
这是有效防范各级机构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方面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凡对本银行稳健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和事项均以必须按制度要求由会计人员充分揭示。如资产运行质量状况;利润中的应收款比例及其状况、筹资的实际成本、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债权的保全情况,拥有担保物、抵押物的现况,重大事项的变更等等;另一方面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对影响银行稳健经营的主要因素或重要事项逐项落实相关责任人,要求其对这些项目的充分揭示负责,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来保证有关信息得到充分揭示。
3、不断完善银行会计科目体系
例如将逾期拆放款项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业务、业务等形成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纳入表内核算,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的揭示。
(五)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管理水平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规避的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于其他岗位人员来讲是比较高的,但随 着会计制度的改革和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特别是电算化的发展,原来局限于记账、算账、编制报表和事后考核的这些基础知识已大大落后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新知识,那么就很难实现银行会计工作重点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重大转变。石家庄市商业银行在提高银行人员素质方面做得很好,截至6月末,全行在岗员工的总量控制在2300多人,业务增长了,但人员总量没有增加。通过大力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加强在职员工学历教育,目前全行大专以上学历1575人,占在岗员工的68%,比建行初期的16%提高了五十二个百分点。以来,共培养了263名通晓银行业务、熟悉营销技巧的优秀客户经理,建立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熟的营销人员队伍。通过实施综合柜员制改革,我们培养了800多名优秀的综合柜员,大大提高了一线前台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为提高全员素质,我行逐年增加培训频次,加大培训投入,建行以来累计实施员工培训3万8千人次。
1、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应加强岗前和在职员工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增强法纪观念,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懂得法律,精通业务并执行制度;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教育,引导员工敬业爱岗,自觉的遵纪守法,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反腐倡廉的考验;第三,应经常对员工进行案例教育,提高员工对违章、违规操作危害性的认识,从而自觉维护和执行规章制度;第四,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不断涌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银行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长进,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如绍兴市商业银行确定专门支行负责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工作,为了加强专业化管理,配备业务能力强、学历高、勤勉尽职的信贷客户经理开展此项业务,并通过加强培训,不断增强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主办支行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客户经理人均参加业务培训5次,考试2次。
2、建立起责任明确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起责任明确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要做到严格考核,明确奖罚。目前在内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奖惩不明现象严重,这是导致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应对执行制度好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对违规违章的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可将员工的执行制度情况与奖金和职务升降挂钩,既给权力又给压力和动力。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安徽省各家城市商业银行一直十分重视吸收和培育人才,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干部。此外,安徽省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较为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在人才使用、人才开发、人才储备方面都有一套较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才的各种潜能。
3、严把用人关
对干部和重要岗位的人员配备要考察其综合素质,可以采取跟踪考核制度,确保管理人员与所承担的职权相适应,有能力组织和负责处理业务,对市场分析、交易和管理技巧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深知业务风险的内涵,严禁员工对某一客户给予不正常的特别优惠。各级领导更应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遵守规范制度的模范。
4、注重沟通
注重沟通是注重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达到工作上的和谐,提高员工的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同时不断改善工作条件,营造优美、协调的工作环境,使职工对银行产生归宿感,尽职尽责,把自己的工作与银行兴衰联系起来,从而自觉执行制度。职工愉快、高昂的工作情绪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疲劳,从而减少人为错误。
结论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已越来越被商业银行经营者所重视。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考核体系,有效的监督机制三者合一,才能保证银行会计核算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才能将各类核算风险消灭在萌芽当中,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通过实施商业银行规避策略,建立起一套严密、系统、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从而确保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正常运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商业银行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手段相对于国外发达商业银行还很落后,风险防范手段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的作用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例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银行资产的质量状况等信息都是需要商业银行会计的工作来取得的,将这些指标控制在安全界限以内也是需要银行会计部门和业务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够实现的。此外,笔者提倡的借助社会力量约束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规避财务风险,不过这也是需要建立在银行会计充分、准确披露银行信息的基础上的。因此,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控制工作的完善和水平的提升,是降低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金融风险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为了更好地规避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北京银行实行了集中会计核算,也就是在实现计算机联网处理和可靠的网络通信保障的基础上,按地区或行业实行会计业务的集中处理,将分散多级的核算体制统一为按地区或行业的集中核算体制,会计的集中核算机制强化了商行会计核算对经营活动的监督职能,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从核算中心内部控制体系上,明确了事中、事后监督的内容从保证会计核算真实性、准确性上,使支行在执行制度和业务操作中存在的凭证交接、审核中诸多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反映和及时纠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将不断走向成熟和开放,金融产品也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开发,商业银行实际的经营范围和领域将会不断地扩大。而随着金融业风险防范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必定会更会深入人心,在防范风险中的作用也必将得到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