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3 11:54: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职高语文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作文训练、语文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些方法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提高其想象力的目的。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 想象力 中职学生
马克思说,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二册)。所谓想象,是人在自己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当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感知某种外在事物之后,这种事物的表象印在人们头脑中,以后会在遇到机会时重新浮现,并组成、创造为新的形象。借助想象,人们既可以创造出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又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或者是尚未出现过的事物。因此,可以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创造。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学科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根据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对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好处的。有时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拓展,通过新的语言文字更具体地进行描述,实现从文字到文字的加深。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动要贯穿其中。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既能引起学生对文章所描述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展开想象,化略为详。
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教材中许多写得较略的内容,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如在这些略写的部分,教师可以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补叙,这样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处于“愤”“悱”的活跃思维状态,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纪念刘和珍君》叙述烈士遇难的经过,有这样一段:“刘和珍中弹倒下,张静淑想扶她,中四弹,其一是手枪。杨德群又想去扶她,也被击,一个兵在他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我抛出这样的问题:“她们三人当时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为什么张静淑、杨德群敢于救助?”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危险的境地,因为他们勇敢、相互友爱。”这时,我让学生合上课本,想象当时的情形,三人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因为学生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再加上刚才对课文的理解,即使是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多多少少也能写出一部分内容来。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思想教育。
2.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
职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课文中含义深刻、较为含蓄的内容,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想象的方法,化难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涵,又能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如在讲授《邓稼先》一文时,作者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采用我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者为什么建议要采用这首歌呢?教师不应简单地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回忆祖国百年的屈辱史,以及邓稼先二十八年来工作在茫茫戈壁的种种困苦、危险和他为国家作出的丰功伟绩。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体会到两弹元勋和祖国、民族的血肉联系,从而认识到并加深对邓稼先身上那种崇高的品格的理解。
3.展开想象,续写课文。
职高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生活经验,头脑中也已经储备了不少的事物表象,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延伸故事情节,补充作者未言之意,创造自然和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使学生由再造向创造转化,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捷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生动叙述了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情节,展示了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玛蒂尔德这个人,把握作品的主题,我要求学生根据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续写她通过十年艰辛,终于还清债务之后的生活。这样,学生就把课堂上老师分析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了创造,从而进一步了解了时代、社会和人物的关系,了解了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根源。
二、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充分发挥课文示范效应,由仿作到创作。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言的使用也是一种技能。要让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应该说模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当然,这种模仿不仅仅是对作家遣词造句的简单模仿,还应该包括作品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甚至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模仿。我们不但要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该作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阵地,让学生领悟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揣摩名家们独具匠心的构思技巧,把课文作为范文去借鉴,模仿其写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对白杨树的描写,引导学生挖掘意境,体悟形象、结构之美,使学生思想受到感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随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练习写作,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红烛赞》、《菊花赞》、《树根的联想》等。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正反论证的结构模式,学习写作议论文。模仿名家学习写作,既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从何下笔的难题,又能使文章写得深刻、有所创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借助课堂作文感悟技巧。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得出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作文辅导课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苏教版职高教材第一册的第一篇作文《校园风景线》,学生既可以从头至尾都描写校园美景,又可从校园风景入手,侧重写校园中勤奋读书的莘莘学子,结尾点题“正是他们才是真正的校园风景。”还可以写校园里的园丁,从春到秋,他们勤劳的身影成为校园风景线。所谓文无定法,每一篇文章,都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构思、去选材,这样才能写出有独创性的作文。
三、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组织表演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应该充分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教材中的不少故事,都可以改写成课本剧。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就能把再造性想象升华为创造性想象。例如,我让学生把鲁迅先生的《药》改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学生就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头脑中要有华老栓、华小栓、康大叔等人物形象的心理、性格、行为的表象,甚至人物的服饰、环境的布置等都要了解。进行舞台表演时,借助想象,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融入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再造想象升华成创造想象。教材中大量剧本更是可以由学生直接搬上舞台。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学生对作品中人物潜台词的理解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让学生体会情境,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然后进行表演。此时,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头脑中形成了剧中人物当时的表象。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达到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2.利用探究性活动,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要根据校园、社会、职业生活的内容,创设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其实,语文活动的开展,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与先贤对话》,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景仰和信赖的先贤,用对话的形式写下和先贤们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先贤及其成就和他所处的时代,并形成自己的表象。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远古的年代,一方面了解了先贤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通过想象,语言文字升华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走近鲁迅》,要求学生阅读、搜集鲁迅的有关资料,通过小组研究,形成读书报告,并进行多媒体展示。因为是分组展示成果,学生们探究的积极性都很高,全班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最后各组的研究成果都令人耳目一新。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也有了显著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堂上,只有重视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我们才能把学生引出教材,引向生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摘 要】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要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通过创设情境、适时引导和质疑问难,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主体地位;职高语文;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实践,语文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循序渐进,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职高的语文效率呢?
一、致力于语文体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因为职高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所以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所学的职业技能,致力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这就需要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他们才能更好地在语文学习中自觉而又主动和积极地参与职业技能的学习之中。这就需要教师紧密结合学生职业技术学习的需要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
如在语文教学中面授的是学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职高语文教师可以预设模拟数控机床操作场景,利用多媒体将数控机床场景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语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将数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列举出来。通过展示的模拟操作场景,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数控技术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其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其各专业名词的含义,所以能有效增加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致力于语文学习引导的适时性,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不断丰富
为了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出来,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主体地位转移到引导的作用上。而应将学生摆在学习主体地位之上,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沟通,学生既要学会还要会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工作的开展。但是往往学生在阅读之后不知所云,难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作用的发挥,只有做到适时引导,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在教学中,同样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所学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由于学生大多数是男生,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语文属于语言类的科目,所以其优势较差,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很多职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源于农村,所以方言较为浓重,普通话也不标准,甚至有的不善言辞,心理自卑感较强,而这就会对其成长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口说话,采取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和个体朗读等方式,并对其在发音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指出。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也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不断丰富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三、致力于质疑问难的鼓励,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地将高职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需要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敢于质疑问难。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尤其是应紧密结合高职教学特点和所学的专业,利用语文自身丰富的素材,致力于生态课堂的构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还能质疑问难,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化的同时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该专业不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较强,尤其是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如以数控机械在运行中故障的分析为主题,就要引导学生结合日常所听,将常见的几种故障写出来,并根据数控显示屏中的故障代码读出其具体的故障,对每一种故障的现象进行梳理,最终将其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应引导学生质疑故障发生的原因,故障的现象和所包含哪些故障,故障代码后面所包含的真正的含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找出故障的处理方法,最终由教师将学生上交的故障总结报告收上来,随机选取其中的几篇报告,与学生一起研究和分析报告中的观点。让学生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向教师提问,对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难点,则应加强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要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通过创设情境、适时引导和质疑问难,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同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而不懈努力。
【摘 要】本文针对职高语文教学及学生的特点,结合职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从适用范围、教学程序、模式特征、模式应用条件、课例等几个方面,对职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的普及形成了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热点。作为中等职业高中重要文化课之一的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势在必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使中职语文教学在方法、技术和测评观念上与时代同步前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服务,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职业高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所谓“整合”,即语文教学中采用的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语文教与学的一种有力的工具,不仅是演示工具、交互工具、个别辅导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学习的工具,更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环境,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工具。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职高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单机的“难点呈现式”教学模式
“难点呈现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教学进行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等制作或选择符合需要的课件或资源,并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演示教学内容,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在生动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这种整合模式中,教师控制教学进程,操纵教学媒体,学生主要是接受学习,通过教师与教学媒体产生间接的交互。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语文课中难于理解、难以呈现的现象和过程等教学内容。
2. 教学程序
3. 模式特征
(1)有助于不可观测、不可再现的过程与现象的直观深入理解。(2)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与密度。(3)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
4. 模式应用条件
(1)教师准备:在校园网上点播或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发具有突破教学难点功效的动画和视频课件。
(2)学生准备:掌握对课件呈现内容做细微观察和科学概括的方法。
5. 课例――《林黛玉进贾府》
(1)创设情境
上课前,教师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呈现,难点解析
教师依次播放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集中剪辑下来的黛玉下船至宁国府正门、宁国府正门至贾母院及“荣禧堂”的视频片段。在多媒体声、光、色等手段的协同作用下,学生真切感受到贾府的非凡气派及显赫地位。
(3)引导概括,激励求新
教师提议将贾府单个的主要建筑组合成贾府的整体布局。学生兴趣盎然,尝试用计算机中的画图程序把贾府方位图画出来,经教师修改整理后,得出比较完整的方位图。
职高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对难点的理解有一定困难,而有些知识单纯依靠口语和板书难以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并理解。如果采用“难点呈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效果,使语文教学情境更生动自然,帮助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改变职高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索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分析、讨论、归纳、验证问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语文课中以规律概括为目标或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的教学内容。
2. 教学程序
3. 模式特征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行确定学习步调、自由摄取学习信息。(2)在同一教学时间可异步推进学习过程,有利于因材施教。(3)利于教师把精心筛选和加工的多种媒体信息恰当地呈现给学生。
4. 模式应用条件
(1)教师准备:编制文字、图表、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素材,并以相对固定的模块呈现给学生。
(2)学生准备: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5. 课例――《祝福》
(1)精心备课,导入问题
教师先播放电影《祝福》中祥林嫂被迫改嫁、撞得头破血流的情节,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创设课堂氛围。请学生依据人物形象自主地提出学习任务,从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到柳妈,再到“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究兴趣及学习能力,选择其一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自己探究的问题及成果,在网络讨论区。
(2)探究自主,适时点拨
学生根据在网络讨论区的思考题,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对该问题的探究中。此时,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并对他们所探究的问题进行适度的指导。
(3)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搜集的资料已初具规模,教师以提问讨论的形式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效。教师以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和“我”作为人物分析对象,让学生把各自的研究对象推上课堂教学的舞台。
(4)总体评价,激励创新
总体评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与结果,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做出评价。为激励创新,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课后借助网络,继续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做更深入的研究,同时想象一下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她的故事将会怎样?
从职业高中的班级组合来看,学生是按报名时所选的专业来组班的,因此班内同学语文基础差别较大。同一个问题,对有些同学来讲很简单,而对另一些同学来讲则可能有较大难度。教师如果搞一刀切,课堂教学就会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常见问题。运用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面,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材、生活和媒体彼此互动起来,从而达到学生个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基于网络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
“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是指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通过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资源库之间展开。这里的协作是多向互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让学生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协作互补高效地完成任务,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语文课中以小组学习、协作学习为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2. 教学程序
3. 模式特征
(1)和同伴紧密沟通,在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2)在同一教学时间可异步推进学习过程,有利于因材施教。(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模式应用条件
(1)教师准备:熟知与主题相关的主要网络信息及查找方式,能对学生上网提供充分且恰当的指导。
(2)学生准备: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5. 课例――《雷雨》
(1)精心备课,出示目标
《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以“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网络上阅读原著和观看电影《雷雨》。
(2)情境导入,讲授要点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从影片《雷雨》中剪辑下来的“雷雨之夜”电闪雷鸣的镜头,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听觉冲击创设氛围。
(3)选择定向,宏观调控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此题一出,便引发了分歧。教师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建议学生根据观点,分成正方“怀念是真实的”与反方“怀念是不真实的”两个小组,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证明本小组的观点。
(4)汇总评价,激励创新
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两组同学都信心十足,以充足的论据进行了精彩的辩论,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
为激励创新,教师建议学生课后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点,与兴趣相同的同学合作,准备好电子作业。
在职高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种让人痛心的场景:教师在苦口婆心地讲解,而学生们却自顾自地睡觉、聊天。让学生在趣味性、操作性较强的网络环境中以“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将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
基于网络的“课外拓展式”教学模式
“课外拓展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外拓展式”的成果可以是一份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也可以是一种见解、一个方案、一次活动等,这些成果比起单一的分数更出彩、更有创意。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语文教学研究性专题中以信息收集加工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内容。
2. 教学程序
3. 模式特征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行确定学习步调、自由摄取学习信息。(2)学生可根据兴趣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3)学生掌握多渠道收集网络信息的方法,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4. 模式应用条件
(1)教师准备:熟知与主题相关的主要网络信息及查找方式,能对学生上网提供充分且恰当的指导。
(2)学生准备: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5. 课例――《乡愁》
(1)出示课题
教师提前两个星期布置自学任务。
(2)宏观调控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徜徉诗海,提高自己在诗歌鉴赏方面的素养。
(3)汇总评价
①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教师先播放余光中作词、罗大佑谱曲并演唱的《乡愁四韵》,调动课堂氛围。
②朗读吟诵,激发感情。学生把在网上找到的与《乡愁》有关的朗读资料呈上。教师播放朗读范例,据此指出朗读注意点并指导学生朗读。
③品味语言,感受诗情。教师指导学生把课前查阅的资料充分利用起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④比较阅读,领悟诗意。同学之间交流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并与《乡愁》作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乡愁》所具有的独特风韵。
⑤拓展训练,尝试写作。教师鼓励学生在计算机上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
职高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较轻,而他们的精力十分旺盛,对信息技术有极大的兴趣,因此,职业高中语文教师更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信息世界,引向生活,在有机结合的课内外语文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环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精神,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改传统的重应试轻素质、重继承轻创新、重讲授轻学习的弊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亦成为可能。
职高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实现了一种全新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学习方式。整合后的信息技术与职高语文教学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真正实现1+1>2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们的交际能力,人们已强烈地认识到口语表达的重要。职高生在择业、应聘和工作中,将面对许多重要的口语表达场合,如应聘时的自我介绍、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口才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口语能力 职高生 语文教学
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一毕业就要踏上社会,就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职高语文教学比普高语文教学要更为注重口语交际的培养训练,在此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为什么要重视职高生的口语能力
1.重视口语能力的必要性
职高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就业教学,它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人才。而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组织的变化,对职业教育课程提出了要着眼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语文作为职高课程的文化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未来工作能力方面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职业教育是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需求而产生的,并始终与个人的生计问题紧密相连。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社会劳动者下岗,因而劳动力供远远大于求,这使学生的就业困难在无形中就加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学生学好语文这门与社会交往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给他们求职面试及其将来从事的工作将带来积极的帮助。
2.重视口语能力的迫切性
从职高学校学生语文水平的现状来看,众所周知,由于大学扩招,就业形势的严峻,大部分初中毕业生走向普高。职业学校已不存在录取分数线的问题,生源人数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在目前的形势下,职高学校的招生对象只能是学习的弱势群体,那么,语文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一些语文学习的弱势群体,如果还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去教授他们,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本来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教育思想,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口语能力训练,把语文教学和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去努力探寻适合职高学生特点的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3.重视口语能力的可能性
改革职高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不但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尽管一直在喊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模式,但在升学考试指挥捧的影响下,有相当多的教师还是在喊着改革的口号下,由于患得患失,坚持在走传统教学的老路。而职业高中则不然,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要参加对口高考,但绝大部分的学生是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职高语文教师改革语文教学是没有后顾之忧的,我们完全可以轻装上阵,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去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职高生有令社会认可的口语能力,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面前,职高生的口语能力成为他们谋职的本领,这样就会大大扩大职高生的生存空间。
二、怎样提高职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1.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1)加强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朗读和背诵是最方便、最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句流畅,增强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2)语文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我在备课时,就设计若干问题,目的在于投石激浪,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让他们兴奋起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种以教学为本,变“讲师”为“导师”,改“讲堂”为“学堂”的课堂讨论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保持思维的积极主动状态,并能借助群体的智慧和作用,多向传递信息和研讨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增长见识,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取得了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取得的教学效果。首先,根据实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设置进行调整,对教材中一些应用价值不高、可读性不强的文章进行删减,用与我们学生学习、生活较贴近,能体现可读性与激励性的内容代替。
比如在讲授舒婷的《致橡树》时,根据职高生中有早恋的现象,知道很多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于是以爱情为话题,展开爱情、友情的讨论。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兴趣高涨地阅读欣赏了这首诗,也感受了舒婷那份执著鲜明的爱情观。这正如《叶圣陶教育论集》中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绝熟之功弥深。”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适时地予以引导,为他们创设一种快乐的氛围,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动起来。
2.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竞赛活动,为学生口语练习提供必要的时间和舞台。
一般说来,在职高二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采取的是“自我介绍――自由谈论――演讲――辩论”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
(1)高一新生刚进入新的环境。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同学,先从解除他们的陌生感入手,通过自我介绍、交谈这两项训练内容使他们了解他人、认识朋友、打消忧虑、融入集体、安顿心情。我一般是在第一堂课时先作自我介绍,然后告诉学生“什么是自我介绍?这是语言能力培养的第一部分。接着制定计划:每堂课前3~5分钟作为我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仅要学会怎样说话,还要学会评议。每个同学介绍后通过全班同学评论、打分的形式指正存在的不足,不仅让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有努力的目标,也让那些可能成绩不理想但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提高自信,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以第一次口语训练“自我介绍”为例,先要求每个同学在课后准备“自我介绍”稿,并进行一定的修正。然后用抽签的方式,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两个同学,评论者往往为2~3名,对两个自我介绍者体现的长处、存在的短处进行评价。这样既需要每个同学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学会在倾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剔除次要的东西,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学会观察别人在讲话时的表情转换、体味表达的内容。所以不仅是要会说,还要会听、会看、会评,是一个很好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
(2)自由谈论,增强学生口语能力。
这是在自我介绍的基础上的加深,自由谈论的具体做法是:在一个环境里,每次轮流抽一名学生,由该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一件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抛出一个话题,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其余的同学展开简短的讨论。
这种活动刚开展时,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讲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因为这种形式,只要稍作准备,同学们都能较清晰的表述事情的经过。话题由身边的小事,到国家大事、社会热点;由青春期的疑惑到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讨论完后,教师再实事求是的作出正确评价,肯定好的方面,对不同意见甚至错误观点,以平等的态度,采取探讨的方式,心平气和的进行说理,做到以理服人,保护了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积极性。
(3)演讲比赛是全面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演讲比赛是一种“演”与“讲”相辅相成,“口”与“才”互为表里,同时最具审美价值的口语表达形式。演讲比赛前,先对学生的演讲稿进行指导、修改,再对学生的演讲口语表达技巧进行训练,包括语速、语调、停顿、重音等语音性训练,最后对学生的面部表情、手势、体姿等体态语进行指导。因此,演讲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仪表风度、举止言谈,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口语训练方式。
(4)论辩训练是学生口语能力的升华
论辩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它比一般的演讲活动要求更高。
结合语文教学,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分成正反双方,举办一些大家有兴趣的小型辩论会。如“职中生就比普高生差吗”,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亟待纠正的问题。不少学生没有听清对方的分歧所在就盲目发言,缺乏针对性;论据材料积累不足,准确率不高,有时偏离中心;语言表达纠缠不清,言辞偏执,甚至出言不逊。针对这些不足,我向同学们提出了“稳、准、狠”和“有理、有礼、有节”的原则。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努力提高职高生的口语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功能,还应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竞赛活动,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高职高学生口语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摘 要】职业高中的学生,是在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职业高中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职业高中的语文老师和学生应该积极看待语文课程,提高语文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每个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着各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令语文课堂呈现一片全新的景象。职高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强调为专业服务的意识。教师必须善于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环境来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职高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职高语文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激发兴趣策略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职语文教师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引人入胜的导语,授课过程中的旁征博引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将林语堂《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中的语句导入新课;简介鲁迅的时候,引入林语堂《鲁迅之死》中的评价。作业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讲《水调歌头・中秋》的时候,笔者的一个作业题目是“明月几时有,李卫东的《人类曾经被毁灭》会告诉你一个匪夷所思的答案”,于是学生纷纷下载此书寻找答案,甚至有学生两天足不出户读完了这本书。在教学《祝福》时,教师先播放电影《祝福》中祥林嫂被迫改嫁、撞得头破血流的情节,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创设课堂氛围。然后请学生依据人物形象自主地提出学习任务,从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到柳妈再到“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究兴趣及学习能力,选择其一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自己探究的成果及问题,在网络讨论区。然后,学生根据在网络讨论区的思考题,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对该问题的探究中。此时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网址,并对他们所探究的问题进行适度的指导。当学生搜集的资料已初具规模,教师以提问讨论的形式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效。教师以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和“我”作为人物分析对象,让学生把各自的研究对象推上课堂教学的舞台。总体评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与结果,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能力作出评价。为激励创新,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课后借助网络,继续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作更深入地研究,同时想象一下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她的故事将会怎样?从职业高中的班级组合来看,职高生是按学生报名时所选的专业来组班的,因此班内同学语文基础差别较大,同一个问题,对有些同学来讲很简单,而对另一些同学来讲则可能有较大难度,教师如果搞一刀切,课堂教学就会出现“吃不饱”与“吃不了”的常见弊病。运用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面,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网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材、生活和媒体彼此互动起来,从而达到学生个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专业特色策略
正确处理好专业课和语文课之间的教学关系事实上,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和语文教学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某个角度来分析,丰富的语文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这也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重专轻文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专业课与语文课教学的关系,这样学生才可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另外,再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实际需求等,强化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要看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语文教师应根据各自学校的培养方向,勤于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分析、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其将来踏上社会奠定基础。如感人至深的《一碗清汤荞麦面》,大多数教师都将授课的重心放在“表现了母子三人在突然遭受厄运之后顽强不屈、奋发上进的精神”上,却很少有人关注饭店老板人性化的经营之道。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后者的价值显然要大于前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三、多种手段策略
现代社会呈现高信息化特征,语文课堂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一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流程设置,告别单一的板书教学时代;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特征,可以进行语文视频教学,播放知名作家讲座,将阅读、口语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融为有机整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图片、投影、电脑等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景,为学生提供环境背景,这样有助于将所学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讲述与之相关的历史性的小故事,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在媒体的配合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机、光盘及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际运用的场景。这种形式改进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同时多媒体网络突破了信息的时空限制,提供真实的实用场景,生动直观地培养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和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学和语言运用能力。职业高校语文学科的教研第一线人员一定要积极主动发挥聪明才智,铺设多种教学路径,构筑提高以语文学科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
【摘 要】职高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理念的不清晰,以及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目前的教学存在很多的不足,教师对现阶段职高语文教学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见解。为此,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多方探究当前职高语文教育教学的不足,并就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职高语文 教学探索
语文作文一门基础性的文学类学科,不仅是学生文学素养的体现,更是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程度的体现。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对学生成绩的培养,而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然而实际上,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才能够得到长远的保障。另外,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职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不仅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对教育的理念存在问题,对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任务不清晰,教学方式传统落后。下面笔者将会从上述几个方面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首先,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很多职高学校的语文教师,尽管已经处于授课阶段,但对于职高语文教学的性质仍未建立明确的认知。他们认为职高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低,将来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素养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会不自然的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职高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并未接受完全的语文教育。这实际上对职高学校学生在教学上的不公平。职高学校的学生也需要接受完全的语文教育,也需要经受文化的熏陶,也有对语文知识的诉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职高语文教学老师不仅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还应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生语文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对教学的目标和本质不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而不仅仅在于对学生成绩的单方面进行要求。成绩固然重要,但成绩只是一时的,在学生人生生涯中影响更大发挥更多作用的还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才是教学的意义所在。由于传统教学认知观念的偏差,导致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成绩去判定一个学生的优良,进而导致学生也过于看重成绩,对其学习的影响。拥有好的学习成绩,只能证明学生在某一个阶段学习状况的优良,而并不能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学习知识并不难,掌握知识不简单,灵活运用知识才是考察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标准。更何况职高教育区别于普通中学教育,其主体直接面向社会,更需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操作的能力。学习语文,不仅学习的是字词,古诗学习的更多的是价值观,文学素养,以及对文化的感知力。
最后,疏于对学生情况的考虑。教师教学往往过于依赖自己往年的教学经验而非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这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往往不能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学生需要的才是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的。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做出合适的选择。
二、改进职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作文一门文学类学科,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熏陶。就是在教课过程当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不仅是课程内的语文知识更包括课程外的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等可以提高他们文学修养的内容。这些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涵养,以及学生的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要明白,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文化知识,更在于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渠道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让学生经受语言的熏陶,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感知语言艺术的丰富与美好。教师在课上应当通过课程内的某一篇文章帮助学生增加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与感知。更应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品格,冶炼情操,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和人生的乐观和自信,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人生价值。
(二)考虑学生情况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系统内互相影响的两大主体,其相互关系相互矛盾,但同时对立统一。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知识的话筒;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师的聆听者。但同时,学生反过来也可以影响教师的教学。学生对于教师的反响,对于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不可磨灭的作用,既可以监督教师的教学也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学生的反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
教师的教学应当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比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吸引中学生注意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讲学生感兴趣的事,做学生感兴趣的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帮助学生找到教学的兴趣点。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反响,即在于对学生接受情况的考虑。在课下,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的想法,通过学生的反馈完善教学的不足,多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没有学到什么,以此为标准不断完善课堂设计。学生说我想学修辞,想写好文章。那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就应适时考虑学生的需求,通过PPT,文章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与修辞相关的知识。
(三)适时转变方式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观念在不断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我们的老师应站在时代的起点上,立足现实生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转变教学方式,以努力提高教学的水平。现代社会传媒种类多种多样,新媒体灵活多变。广告,电视,电影都不同程度地传达了现代文学需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大众传媒作为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途径。另外,学习离不开生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郊游,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知;也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观博物馆,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总之,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学校应当充分重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职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在发现语文教学现阶段不足的基础上,弥补不足,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优化职高语文教学模式。
【摘 要】信息化教育应该在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它的本质是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多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以及独立的思考。教育理念先行,巧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展现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这才是信息化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信息化;教育;多媒体
何为信息化教育?南国农先生曾经精辟地概括为这样的公式: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可见,信息化教育不只是信息技术,它需要在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它的本质是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许多像我一样的一线教师往往把目光放在教学信息技术的操作上,把原来的课堂板书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课件。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做,课堂讲授的容量增大了,课堂氛围也的确热闹了,但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却不明显。
从事职高语文教学多年,我在信息化教育中不断进行实践与反思。最初,我将信息化教育理解为制作精美的课件,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吸引学生。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自己虽耗费了不少精力做课件,但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却差别不大,“吃力不讨好”的结果让我开始重新认识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经过不断探究,我认识到,信息技术需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方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文章可以制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深受师生欢迎。的确,课件的出现,拓宽了教与学的时空,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些许不足。
重视先进手段,轻视先进理念
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了追求辅助教学的表面热闹,有的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像、音频等信息,背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欠缺随机点拨环节,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有时为了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新授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这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缺少了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存有明显不足,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多媒体成了花架子。因此,我们不应只满足于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明白,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选用的辅助媒体必须是解决问题的最优势媒体,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就没有必要一定使用多媒体。
课件成为“主体”,教师变相“电灌”
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控。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细致讲解,那么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授,随点随讲,随讲随映,则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做也是突出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证明,“多媒体不能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这一重要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一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非常有趣;学生则静静地囫囵吞枣,“全盘”接受,食而不化。这样做,无疑将多媒体变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去反思、创造了。
着眼教学速度,忽略课堂效果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因为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
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制作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间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既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也淡化了教学目标,喧宾夺主。
视听代替朗读,形象限制想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及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我的空中楼阁》一课为例,文中对小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培养的好时机。譬如:“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作者形象地表现了远看小屋掩隐于树木之中的情状,像鸟蝶憩于枝头,静中显动,轻灵自由的形态跃然纸上。可在多媒体课件上,当读到这一段时,画面上出现了一只小鸟,一只蝴蝶,这反而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局限。借助影视画面,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少有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即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材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
李克东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了三个基本点:第一,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第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第三,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重构知识。对照这三个基本点,我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相机(或有拍摄功能的手机)、网络,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展现的内容,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彰显了信息化教育的优势。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认真思考这些技术是否为学生营造了更好的信息化环境,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教育理念先行,巧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展现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这才是信息化教育的本质。
【摘 要】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文章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还大学语文人文性的学科性质;教材编写要以渗透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为指导思想;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尤其要充分利用现今的影视资源。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人文性 教材编写 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个难题,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更是难上加难。这种现象与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现有教材的不足以及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有着绝对的关联。随着人们开始对高校人文教育长期缺失状况进行反思,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已经成为对大学生寄托人文关怀的载体。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却还在人文还是工具的学科性质间游移不定。作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想从学科性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谈一谈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还大学语文人文性的学科性质
当前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强调人文性,有人强调工具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语文”二字对于中国人来讲,涵盖的内容太广了。强调人文性的人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的高低和知识面的宽窄方面与普通院校的学生有较大差别,因此,职业技术院校需要加强人文教育,需要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作为重要任务,这是语文的责任;强调工具性的人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要加强语文作为工具的实用性学习,强调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也是语文的责任。这样一来,大学语文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们承认有些学生不会写请假条、申请书一类的浅层次的应用文,但如果大学语文仅停留于对中学语文“欠账”的“补课”的话,一定会受到多数学生的抵制。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应是一门较高层次的语文课,应该体现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升华。当然,会写简历,不写错别字,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这是学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开设实用写作类课程可以很好地体现语文作为工具的实用性特点。所以大学语文是人文性重要还是实用性重要不该成为争论的焦点。
其实,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完全可以通过两部分内容体现出来。篇章阅读赏析侧重人文性,同时注重实用性;而写作与表达则侧重语文的工具性,无须再争。撇开工具性的负累,还大学语文人文性的学科性质,大学语文才能够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传承文化,升华思想的重任。
二、教材编写要以渗透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为指导思想
教材编写应以文学史为线索,以渗透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为指导思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人类优秀的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使之成为学生生命意识中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同时,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在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文化的内涵则包含在古今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它汇集着本民族文化中种种最基本的知识,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乃至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有传统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审美文化、音乐文化等,有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更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质。
儒家传统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试想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家乡的人,如何能热爱自己的国家?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的民族感情变得更加淡漠,更谈不上拥有民族自豪感了。“韩流”的来袭引起了中韩传统文化之争,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不是拼命地使传统文化成为某种招牌,而应该使其深深地植根于国民的内心。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必须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培养学生向善向美的品德,弘扬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应当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要使学生在古今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文精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儒家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历代文学家写下了许多高尚的诗篇。而语文教育就要求学生做高尚的人。这样的思想教育,既与文学相联系,又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他们走进社会便很容易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三)培养学生正直豁达的人生态度,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正直、坚强,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好的语文教师也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多教一首诗、一首词更重要。
(四)培养学生高雅的品位,陶冶艺术审美情操
中国文学的美学体系,一般呈现“二水分流”的局面:一是儒家因入世而关心现实美;一是道家因遁世或自我超脱而醉心于自然美。要让学生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多一点高雅,少几分庸俗,从而提高艺术品位,陶冶审美情操。
做到上述几点,大学语文就不再是空洞说教的脱离实际的学科;相反,它定能成为纵可回溯历史,横能立足当下的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三、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充分利用影视资源
当今教育呈现出综合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发展趋势,而影视艺术无疑是当前最具魅力的综合艺术。影视作品具有画面动感和可剪辑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客观上适应了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
影视文学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以人和人的灵魂、人的感情为研究对象和描写对象,具有叙事性。它既常借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又采用文学的基本工具――语言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不同的是,影视文学的审美媒介是屏幕和银幕。
影视把绘画、戏剧、音乐、雕塑、建筑、舞蹈、风景、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从高度综合的角度对生活做出反映,把一个充满艺术的真实世界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影视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建立在时间与空间交叉点上的艺术形象。
利用影视资源并不是单纯地“看电影”。影视文学的剧本本身来源于文学,和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影视来认识文学,理解文学。但是由于现在的编剧、导演对文本的理解和作者的本意有差距,并且商业化气息浓郁,导致很多影视作品都脱离了作者的原意,从而给欣赏者理解文学原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然而正是由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更好地去分析和把握原著,从而进行理性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影视文学鉴赏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并积极运用到审美鉴赏活动中去。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学科的重新定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确立以及在实践中的检验,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定期优化,教学手段的革新,全国范围该课程教学信息的搜集与分析,教学研究网站的建立,新的课程题库及考试系统的制作,并进而建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且行之有效的大学语文新的理论、教材与实践体系。当下高职院校已经重新认识到人文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纷纷把大学语文纳入课程设置中,并对其进行改革优化,使其真正承担起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善于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活化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实现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切实提升与进步”。所以,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展现它的活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呢?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改变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课堂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和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材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盯知识点,强调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模式,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一台考试的机器,学习的机器。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树立课程意识、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并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对职高的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中更要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开启他们灵活的思维模式,把由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学生主动求索、研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才能有效提高他们学习效率。所以,作为职高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会创设有效的教学意境,才能把课本中枯燥、死板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学到我们应用的知识,使它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的工具,而且还能让学生体会人文情怀,感受一些历史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当作认识、思考、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通过新教材中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展示,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作者的灵魂和故事的思想情感。例如,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轻易擦肩而过,而是要抓住幸福,珍惜幸福,享受平平淡淡的幸福。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知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的工能,最明显的也是最普遍的就是口语交际。虽然,我们会用语文知识阅读、写作,读懂一些必要的文本材料,但是相比较它在口语中的作用,还是缺少普遍性。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上都趋于成熟,思想也比较丰富和复杂。他们再不像初中生和小学生一样在课堂上以踊跃发言为骄傲,而是遇到事情、看问题,要多思多想,然后再发言,生怕说错了被同学们笑话。如果有丰富的语文词汇,又有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切就不再是难事。这也是激发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动因。所以,作为职高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开展一些有效的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信心。例如,演讲比赛、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赛等等,这些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言语木讷的学生、没有胆量表达的学生,我们可以围绕一些有趣的主题话题,设计一些机智风趣、生动形象的口语对白,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甜头”,体验成功的快乐,就能有效激发他们想说爱说的欲望,积累他们语文词汇,提高他们口语能力,使他们敢说、愿说。
四、在教学中巧妙融入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和积累更多未知的语文知识,开拓视野,开启思维,使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更深的学习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摆脱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要结合职高学生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雷雨》剧本时,我就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熟读文本,走进剧本思想,再让学生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灵活将剧本改成话剧来进行表演,通过人物对话,道具摆放,剧情进展,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达到了我们教学的要求。
五、结束语
总之,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基础,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要求,在教学中确定目标,从改变教学模式,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到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入手,来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的。
摘要:职高生的语文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职高语文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培养;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一、职高语文学习现状探讨
职高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差,大多数学生在中考中都没有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无法升入当地的高中。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语文没有意思;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表现为总写错别字,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低,多写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各种文体搞不清楚等;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得法,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是职高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对职高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讨
1. 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都是由观念来决定的,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的改革创新必须先进行观念的革新。当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存在一些共性。如重视结论,轻视过程;重视共性,轻视个性;重视独立,轻视合作等。这些思想体现到语文教学上,必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严重的制约性,可能直接抹杀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
作为职高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研究职高语文教学的规律,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与新的社会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将“以人为本,以能为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备课、组织教学、反思教学、能力检测、评价等各个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与认知方式,使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任务驱动法、项目式教学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2.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给学生一些成就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学生知识学习的动机方面的论述特别注意和强调认知需要和内部动机的作用。他认为知识的获得不论其形式如何,都是一种积极的过程。这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显然是受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的驱使。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努力创造出轻松、民主、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例如,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比如,读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王菲演唱的现代版的《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枯燥的讲解就变得生动有趣。
3.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劝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劝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学习的作用、态度和方法,与题目什么联系?”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4. 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提供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角色演一演。因为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教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探究。学生的学习不再被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而是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创新,教学收效才会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县高级职业中学 033200)
摘 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升职高语文教学效果,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立足于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语文,是我国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只有学好语文学科,才能更好地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成为具有交际能力的人。职高语文教学,以培养职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为己任。教育改革的推行,给职高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做好职高语文教学改革,还需要职高语文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思考
1.职高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职高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动力不足。职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走进职高的大门。为了更好地就业,大多数职高学生认为职业技能学习才是重点,社会技能的提高是职高学习的全部。他们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忽视了语文学科。还有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语文学习简直就是浪费时间,缺少语文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其语言素养的提高。
2.职高语文教学内容单一
职高语文教学内容被课本内容所限制,更与职高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尽相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职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言文篇目,无论编者如何选择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其知识性较强,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激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材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许多篇目过于落后,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
3.职高语文教学方法单一
在职高语文课堂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文章,教师都是利用课堂导入、文章阅读、提取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的逻辑去讲解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分解式的教学方法会让职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少,无法感受到文章的文学魅力。
二、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1.提高职高语文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无论教育事业如何发展,教材上的内容永远都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也是最主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选择最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如果课堂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就等于剥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权利。教师不要总是满足家长与社会的需求,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重新选定与组合职高语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内容灵活性的重点。除了基本的阅读教学,我们还可以加入写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模块,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提高其工作技能,让学生学会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发音与断句,更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在基础知识丰富的前提下,引入具有生活实际气息的教学内容,如假条、收据与工作计划、总结写作内容,可以让职高语文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与未来的工作。
2.积极革新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彻底改革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慵懒的学习态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职高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在灵活使用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事绝不插手,对于一些学生来讲,通过一节字学会一个字、一个词、造一个句子、回答一个问题都是收获。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改革,除了传统教学中细致讲解,更多的是使用身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将自己当成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利用演讲比赛的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并以马丁・路德金的身份去发表演说。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演讲时的神情与情感投入程度去判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不仅丰富了职高语文教学活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职高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
将职高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加强课内外的配合与协调,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开始重视语文学科。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而服务。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专业课课堂,了解学生专业课对语言知识的需求,找到切入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语文学习活动。
比如,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接触许多专业术语。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开设一个专业术语学习模块,引导学生识记更多的专业术语,提高专业能力。而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教师则要将工作计划、营销方案作为教学的重点,降低学生专业学习的难度,提高其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做好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是满足社会对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实践。只要大胆去革新职高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才能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认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语言水平。
[摘 要] “大学语文”是医学类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课。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在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教学中必须从教材的选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的确定等方面进行改革,将语文教育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相融合。
[关键词] 医学类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专业特色
大学语文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主干课程,其重要性是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语文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并未真正得到体现。相反,大学语文在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地位更为尴尬,处境愈加困难。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医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应及时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凸显专业特色,使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这就要求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针对学生所学专业需要来选择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大学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 教材的选择应体现专业特色
教材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物质基础,语文教材的编选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选择适合学生专业需要的语文教材,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但主要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当前还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材。许多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仍旧采用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针对性不强,忽略了高职高专医学生自身的特点,超越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这样的教材并不完全适用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
笔者认为,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用既要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又要体现出医学专业特点。因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针对性强,毕业生将来需要从事的是服务于人的健康与生命的工作,他们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自身具备丰富的内涵和人文素养。所以应该选择融人文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教材。目前针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不多,有孙洁和范清涓分别主编的《大学语文》,这两部教材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共性是在内容上都选取一定数量的中外医学典章,不同处是孙洁主编的大学语文还介绍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既考虑到医学生的医学文化素养,又兼顾到医学生以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基本能力的实用性文章。笔者在教学中选用了孙洁的《大学语文》,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这部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体现专业特点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社区服务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深入了解专业,针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和实际需要,与专业相结合,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事业,这个特殊的职业不仅要求他们有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语文能力。在培养目标中必须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以便适应其岗位工作需要。教学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优势。即一方面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提高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
三 教学内容设计要突出专业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专业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如临床医学生以后从事临床工作,进行病情诊断、处方与病历书写等工作,良好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职业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中应把文学欣赏、医学典章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讲解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意志,以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还可通过对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分析,使医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锻炼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再如护理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护理文书的写作能力,是其最重要的职业语文能力,在语言沟通能力中,和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被认为是重要的语言能力。因此,在护理专业的语文课教学中,结合护士职业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审美能力。一方面,通过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探讨作品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审美意蕴,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品格得到完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口语训练、实用文书写作的教学,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水平。而相对中医药类专业而言,学生要具备扎实的古代文化与语言文字功底,这是中医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必须以古代文化与语言文字,尤其是医古文作为教学重点,加强对中医药传统经典医学文献及传统中国文化的学习与理解,从中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医药学成就,学习前辈献身医药事业的精神,提高医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感悟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到作为一个中医人才做到“博极医源”“古今贯通”的重要性。
四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专业特点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改进教学效果。当前的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一般3年,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学生学习负担重,所以要学生通学语文教材不太可能。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法、提高学生兴趣,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如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将大学语文分解为文学欣赏、医古文、语文基础知识等部分,开设一定学时的专题讲座由学生自行选修,既减轻了医学生课程任务,又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也可采取研讨评论的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教授为主,容易形成学生思维定势。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其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意见、进行评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古代儒家经典名篇,可引导学生深层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领悟一种灵动圆通、磅礴大气的思维方式,以便他们在今后生活中能够灵活智慧地思考各种问题,从而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学习屈原、司马迁、陶渊明、陆游等人的诗文,就可让学生积极研究讨论,学会换位思考,领悟古人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宁静淡泊、舍生取义等优良品格,引发他们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等问题的关注、思考和追问。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未来从医生涯的职业道德基础。
除此之外,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采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容量,还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医古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课件简单介绍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李时珍等人物经典著作及其创作过程,可以借助影视、古代名医视频了解他们的典型事迹和传奇故事,使古代名医的高尚人格、奉献精神、杰出贡献以及精湛医术铭刻在学生心地上,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应具有的医学道德和专业技能。教无定法,适合各种学生特点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法,在教学中要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实现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五 考核方式要突出职业能力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仅仅靠一纸试卷并不能检测出学生学习的质量。笔者认为,医学类高职高专对学生的考评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适应将来的工作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首先,考试内容方面。侧重于“实用型”“能力型”。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加强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考核,如学生平时在口语训练课上的一系列活动,根据其表现都要计入平时成绩,最后按一定的比例纳入期末成绩的考核中,力求真实公正。另外还要检测学生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如考试命题主要采用开放性的命题,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考试形式方面可以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如理论知识可采取闭卷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考题不局限于课本,可延伸至课外。实践部分采取开卷方式,主要以阅读赏析、作品评析、写作为主,内容开放,形式灵活多样,且不同专业命题不一,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辨析、大胆创新。考核形式由单一的知识检测转化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这种重视语文能力的考核正好符合医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的基本能力。
摘 要:职高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学习上,知识的积累在于运用,学好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教学体系中存在诸多不足,制约着职高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注重语文教学专业性的同时也要与教学实用性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法;专业性;实用性
语文作为一切学科的基础课程,对于专业要求更高的职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受限于教学管理的不科学、教材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不协调、生源语文素质不高等原因,严重制约了职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语文及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国家对职高教育的重视以及市场对职高人才的需求,探究如何增强职高语文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主要对如何增强职高语文教学专业性和实用性进行探讨、分析。
一、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专业性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大影响,而职高语文又要求很强的专业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的渴求的不同也体现出它的专业性,需要教师通过将语文教学以及不同专业的需求相结合制定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习。
1.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目标相统一
语文教学有它的基本的教学任务,而不同专业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任务,针对职高语文的教学应将二者的任务有机结合、统一。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不同的专业应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旅游专业应将侧重点放在作者对于景色的描写上,而文秘专业应该将学习的目标定在历史的学习以及语言表达上。
2.教学方案的设定更接近所学专业
目前,多数职高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不是沿用普高教材,就是基于普高教育进行选编。其教学内容很普遍,并不具有职高教育的专业性。首先,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的不同侧重点,使其教学内容具有相应的专业性。比如,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和画作、画家相关的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提高学生美术专业素养。其次,教师教学中要主动地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辅助语文学习。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利用网络工具,寻找与教学相关的影像、图片等,把专业知识应用和语文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
3.语文教学内容涉及专业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教学基本内容的同时向专业性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体现专业性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通过采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再把相关园林建设的故事结合起来,还可以和国外景观建设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了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对景观、历史相关知识得到认识和补充。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的实用性
知识的传授在于学以致用,在开展职高语文教学目标设定时应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职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1.教学方式通俗化,更贴近生活
职高语文教学应贴近实际生活,不能只是理论知识生硬地灌输,应该找到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的最佳接触点,让生活走进课堂。荔枝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水果,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教师可以带上一些可以吃的荔枝或者荔枝不同的彩色图片,让学生根据生活的观察和实物图片,相互介绍荔枝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交流技巧和提炼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同时作长远规划
职高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试卷上,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并对自己的生活做出长远规划。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辩论赛、应用文写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摆脱单一的学习方式,多学科学习
通过不同学科间的配合相互促进学科的学习。如服装设计专业可以设计课文中所涉及的服装造型,通过实际表演理解学习知识。
三、职高语文教学中实用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形成实用的能力。
1.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语文课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讲述,也可以通过同课文内容的改编变成表演课、诗朗诵课、辩论课等,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动手实践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的运用。例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课文《武松打虎》时,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模式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切身了解人物的性格,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2.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更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多创造出实践课程,构建开放、轻松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所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职高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握职高语文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并同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跳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专业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等情况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语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共同发展。
摘 要: 搞好职高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职高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之基本。要做到更新观念,继承创新;研究学生,把握规律;因材施教,科学评价,提高修养,提高素质。
关键词: 职高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近年来,从国家一直到普通百姓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要求教育与现实相结合。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职高语文教学也面临转轨的问题,这是职高语文教育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职高语文是职高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直接制约其他学科的学习,搞好职高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职高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之基本。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难尽如人意之处,其结果突出表现在职高生中。由于许多职高学生是在基础教育中的失败者,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基础教育中的弊病。有些职高生学了八九年的语文,竟写不出一笔规范的汉字,做不出几篇像样的作文,说起话来言不由衷,辞难达意。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职高语文教学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怪圈里解放出来,必须注重和突出素质教育,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努力让他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继承创新
要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必须更新观念。但就现今职高语文教师来说,无论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在校期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走出校门所实践的还是应试教育,在教师整个受教育和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些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近些年来一些旧的教育思想受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批评,也受到了当今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但它们仍在困扰着许多教师,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思维方式,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且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错误做法。一些职高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是一味地与普高教育并列,脱离实际。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种更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等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和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对职高学生来说是更适合他们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因材施教,科学评价
在更新观念、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还要依赖于教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大力推广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教学中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提倡教学媒体的多元化,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训练式为开发式,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应努力做到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并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引导,发展不同类型学生丰富的个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如,进行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分层次教学。其特点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一班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层次,然后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和考核,因材施教,分层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职高教学中,这一点已逐渐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开学开始,就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目标,分成就业班和升学班,进行分层教学,使得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朝着不同的目标奋斗。
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良好的教师素质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语文教师首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这是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言行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同时也随时随地接受孩子们的检验与评价。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学做真人,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以自身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其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热爱学生。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不顾此失彼。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此外,如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以及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
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系统的工程,它反映了时代、国家、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希望和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努力为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适宜的教育条件,促进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呼唤学生个体情感的阵地。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行,职业高中语文教育应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职业学校应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自身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人们常常都会关注科技创新成果。其实,不仅是科技方面需要创新,教育方面同样需要创新。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
关键词:职高语文 ;教学手段;激趣;质疑创新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呼唤学生个体情感的阵地。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培养人文素质和情感,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就必须积极创造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创新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部分则非常鲜明地声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发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教育创新理念,要进行教育创新,首要的是自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也为语文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条件。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张定远教授在全国中语会第七届年会闭幕式上的发言中说,教师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以知识为本,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我们一定要破除旧的教育观念、走创新教育之路,在课堂教学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创新意识,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改变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一张讲台、一盒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已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更何况有些职高生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对所学的知识缺乏求知欲,因此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大量生动的声形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习知识上,而是深入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创新、丰富教学手段在讲读课文时多引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图片。如讲授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可以把除了夏洛克外其他三位吝啬鬼的故事精彩片段油印出来,还可以向学生讲述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又如《邓稼先》一文,虽文字流畅,感情线也很明晰,但还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邓稼先对我们民族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忘我工作、无私敬业的爱国热情。对此,笔者让学生在课前看一场纪实式电影《横空出世》,以使学生感受邓稼先等优秀的国防科研工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效果较好。因此,一些杂志、画报、图片、录像等在教学中都是很好的教具。教师教学手段改进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想将语文课换成其它课都难,因为学生爱语文。
三、设法激趣
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你的教学感兴趣, 在课堂上能互动起来。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他们对上专业课 都缺乏兴趣,对上语文等文化课更是如此,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悟早读。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首先要让他们读语文读出味。我们把简单短小,而且语言或情感特点明显的文章集成册,称之为“早读教材”。例如有一天早晨同学们读到一篇摘自《青年文摘》的文章,写的是母爱,当学生读完最后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孝而亲不在”后,学生们全部都静了下来,足有一分钟没人说话,我知道学生被文中的情感感动了。
(2)上课诵读。上面所说的早读是让学生走近语文,而课堂的朗读则让学生走进语文。琅琅书声是语文课的一个标志,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老师应该就课文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和分析、体会。在课堂上精彩的朗读和分析,无疑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
(3)课外阅读。根据我的观察,爱看书的学生,语言的感悟力理解力会比较强,对语 文课的兴趣也比较浓厚,语文成绩自然突出。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给每位学生制作了阅读卡。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是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把握好,组织好这三个时间段,我们就能实现学生从知语文到喜欢语文的转变,再到以语文为乐的更大转变,从而使学生找到学语文的感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质疑问难。教会学生提问是关键。首先,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打破学生的依赖思想,“逼迫”学生发问,只要学生敢于提出,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其次,必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叶圣陶说:“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①提问的角度和方式;②提问思路和内容。
五、善于鼓励表扬
职高学生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励,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表扬,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反之,对学生横加批评,当众斥责,会极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后果。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中职学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使命,但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性人员,更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中,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