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会计信息化论文

会计信息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5 10:35: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会计信息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会计信息化论文

会计信息化论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网络经济呼唤建立信息化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走向网络化已成为必然,迫切要求会计实验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网络经济环境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财经类高校虽然大多重视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但是,很少建立信息化会计的实验环境,在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和环境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层次低下

目前大多数院校所进行的会计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单一的子系统模式”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基本上只进行总帐系统的实验,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采用某个会计教学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实验内容往往选择工业企业中某一时期的几十笔经济业务,仅仅在财务处理、报表系统上进行模拟实验,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

(二)缺乏系统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教程

实验教学采用的会计软件大多是单用户版,这就决定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模拟试验而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试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与之相适应而用于实验教学的会计软件已经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软件的发展。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在单用户模式下简单使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不会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其他的业务处理。

要使会计实验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验教材尽管琳琅满目,但内容单一,大多是用友、金碟等会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所给资料的业务只是帐务,诸如固定资产、材料等最基本的模拟数据都很少涉及,功能如此单一,如何能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教材内容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四)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仅限于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便于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内部信息及与其它部门业务信息联系的直观感受和消除模拟实验可能存在的不确信感。

因而,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会计理念,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发展信息化会计。因此,财会教学的一个首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研究。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

(一)支撑平台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和应用要求。首先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这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校园网将校园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实验室综合考虑进去,将光纤布到院、系实验室,形成校园网中心与院、系实验室正常的节点关系,提供模拟实验室到网管中心的宽带传输通道,这样,不需要投入就具有了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其次结合校园网建设,对现有的机房进行扩容和改造,对现有的计算机进行升级和更换,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和上课的教室,扩大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二)教学基础软件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及一些基于WEB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既简洁又方便的开发财务教学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而使用网络财务所采用的MYSOL、ORACLE、SQL Server等,为运用用友V8.X和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库环境。

(三)网络版会计软件

网络版会计软件可选空间广阔。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要特别重视教学软件的选择,选择那些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的会计软件。比如,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实验软件,并且力争做到功能全。

(四)实验的组织

实验的组织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具体做法:将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将诸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验教师按照会计实务和实验教学的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比如,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审核等,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财务软件的所有的操作,从而,掌握此软件的所有功能。

利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企业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计算,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进行财务分析。

三、实践教学基本框架:两个模拟实习体系,三种社会实践

对学生会计信息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校内模拟,二是社会实践。

(一)两个模拟实习体系-课程模拟体系、岗位模拟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当前的课程为对象,按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单元模拟、阶段模拟、综合模拟。岗位模拟体系是按网络化会计的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习。课程模拟体系与岗位模拟体系不是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

1、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

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是在课程中进行的,属于课程模拟。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的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设计、账务处理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及实施。这是会计信息化其他有关课程模拟的基础。

2、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

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实习阶段完成的,属于岗位模拟。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财会专业实践的重点。学生从建账套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完成手工和计算机两套账务处理)。此模块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模块,即网络化会计岗位实验模块,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

(1)会计信息化岗位实习模块。主要按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分别提供相关的经济业务。

(2)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几个主要行业分别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以工业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提供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常见经济业务。

(3)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不同单位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行政单位、学校等,提供不同单位一个月的常见业务,由学生完成全过程的操作,此模块可作为选修内容。

3、财务管理模拟

财务管理模拟内容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补充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由学生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二)三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基地实践、顶岗实习

1、社会调查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网络版会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2、实习基地实践

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应用比较成熟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分批分期到会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实施信息化会计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

3、顶岗实习

结合毕业实习,安排一定时间的顶岗实践。将校内模拟实践课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已签定就业协议意向的学生可离校顶岗实习。

以上仅仅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以及实践教学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而在整个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如师资培养问题,会计实验数据传输、接受过程的安全问题,与企业信息化的接口问题,信息化软件问题等等。

会计信息化论文:时展与会计信息化

摘要 会计信息化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共享性、阶段性等特点;会计信息化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教育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和会计管理信息化等内容;目前实施会计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特征与内容 实施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全面应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平台。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是会计系统的全面信息化,是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到会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对会计流程的重整和会计模型的重构。

2.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多元化

①信息来源多元化。在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广泛接收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信息量更大;②信息提供多元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期间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既可以按既定的月、季、年来披露会计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生成、提供会计信息,还可以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③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如存货计价可以同时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法下,也可以运用多种计价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选择相对准确的计价方法。此外,由于系统接收了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④信息空间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会计信息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各取所需;⑤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等等。

4.共享性

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监会、政府管理部门、银行、税务、企业)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届时,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孤岛,它将逐步成为开放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5.阶段性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都一步到位,是从手工会计方式-会计电算化阶段-初级会计信息化阶段,到会计领域全面的信息化阶段,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乃至全社会信息化,显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在企业主要表现为建立新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要求在会计的所有领域充分依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领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进行重整,通过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来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

基于工业经济社会的传统手工会计基本理论,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如何构建信息社会的信息化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是目前会计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应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在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告原则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网络系统中公示,让关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识之士都能在网上随时了解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新成果,并就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使会计基本理论在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也占据一定的位置。

2、会计工作信息化

会计工作信息化主要是指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重整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会计人员职责、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会计理论体系的变革与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手工会计模型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建立在手工会计模式基础上的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必将进行适应性变革,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凭证的传递、审核等都将根据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和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会计实务工作的信息化实际是社会信息环境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的创新和会计实务工作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3、会计资料信息化

会计资料信息化包括会计数据的搜集、加工、处理和会计信息的输出、使用等的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会计工作信息化的直接结果。

4、会计教育信息化

在信息环境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建立会计教育网络系统,面向学校、面向社会,让在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师、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在会计教育网上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讨论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辩论,交流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失败教训等。会计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会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在校会计教育、后续会计教育、终身会计教育提供信息资源平台。

5、会计管理信息化

会计管理是指财政管理部门对会计的管理工作,包括会计人员管理与会计信息管理两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系统和会计证管理系统,还可通过发达的教育培训网络,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使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新制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规则等,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培训及时地传达到广大的会计人员中。会计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法规、会计制度、财会规定等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这种规范和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提供合法性支持和发展动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实施会计信息化必然会遇到新问题,就目前来看,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难点主要是人才匮乏、软件功能针对性不强、财务与业务协同化程度不高、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针对这些难点,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很多单位因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无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电子商务知识,懂管理,善理财,他们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真正既博又专。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对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培养目标的挑战。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在会计学、管理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是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2、完善ERP软件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

我国会计软件正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正在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软件系统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全面,但是针对性和适用性却比较差。商品化ERP软件、会计软件都不是针对某一类企业开发的,通用性比较强而专用性不够,所谓好的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合适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软件才是最好的。ERP软件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和平台,商品化ERP软件必须智能化、人性化,各个使用单位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业务处理流程,能够轻松实现对软件重整,可以按需要进行拆卸和加载,真正发挥ERP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实现数据高度共享,为实现会计信息化、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奠定技术基础。

3、确立电子数据的合法地位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其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依然是纸介质形式,那时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而会计信息化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一场革命。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证、账、表不可能再以纸介质传递,会计数据可以在系统内外直接获取,业务与财务完全可以协同处理,根本没有必要像会计电算化系统那样,将电子数据转化为纸介质以确认业务的发生等,因此,电子数据如果不能合法化,如果不具法律效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需要法律上的支持,电子数据需要取得合法地位。

4、实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保证信息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主要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数据输入的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虽然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但必须严格进行授权控制,对来历不明或者没有经过审核的业务数据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二是加强数据处理的控制。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可以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控制是指各个工作站分散输入业务,由网络服务器对全部业务进行集中序时处理,并对数据库实施统一管理;授权式是指各个工作站可以根据权限访问网络服务器,服务器则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接受访问。三是建立数据双备份制度,以避免因误操作或突然事件引起信息丢失;四是建立系统安全维护机构,由专业人员实施安全维护,提高警惕,随时防范黑客攻击和不法之徒的非法入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

会计信息化论文:露露会计信息化建设经验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为应对新世纪世界信息化浪潮而采取的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企业而言,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战略研究,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民族饮料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多年来以“打造民族饮料的世界品牌”为己任,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行财务信息化战略,有效地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露露的实践证明,财务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提高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一、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松散、预算管理困难、集团监管力度和时效性不足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的开展、各类制度的建设、监管体系的建立、管理理念的变革和基础工作的规范等综合治理,其中财务信息化的开展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我国企业组织形式日趋集团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组织结构倾向于扁平化和网络化,跨行业、跨地区财务核算和管理等情况大量出现,集团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完整的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以便对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优化配置,将财务系统由核算型转变成为管理控制型。

二、公司未来发展对管理的需求

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力争在五年内产销量达到50万吨占领全国市场,再用十年的时间把产销量扩大到100万吨,把我国的民族饮料销往全世界。公司在实施管理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实现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公司未来发展对运营管理的需求

公司的不断发展和未来发展规划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找到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为管理层服务。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要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包括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在内的新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组织,以社会组织的相互协作功能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迅速提高组织的效率。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把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出现要求企业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及信息交换技术,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以支持产品协同商务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二)公司未来发展对财务管理与核算的需求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要把握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和决策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对满足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财务管理信息同样要适用,只有努力推广财务预算和分析功能,才能很好的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企业不仅仅归属股东,而且也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除了要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关注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还要求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兼顾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

(三)财务管理内容也要进行创新

在创新财务管理内容中预算管理是首要点。通过预算目标的确定、分解与落实、执行与调整、评价与考垓等,反映企业对市场要求的应变和措施,对企业起到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控制经营等方面的作用。

(四)风险管理的作用应高度重视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担保的增加、应收账款的滞收、生产资金的各有短缺等,企业有发展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建立资产财务状况评价体系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引进安易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公司了财务信息管理第一次飞跃。自2001年开始开发实施企业信息化到2003年,公司已成功的实施动行了ERP管理系统,为以后财务业务一体化铺垫了基础。2003年公司提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思想,并与吉大工易软件公司合作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开发设计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露露运营管理系统》。

(一)方案的提出

根据公司未来发展对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最佳的企业财务解决方案应该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相结合的集成系统。在此基础上,公司融合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传统的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概念。

随着公司业务品种的增加和业务量的增大,将公司的产、购、销、存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营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建立起产、购、销、存一体化的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所有业务核算及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集成。

(二)方案的实施

加强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方案的前题是必须先有业务信息化的基础,做为一财务管理系统来说,数据的准确是最基础的,只有企业将信息化发展到成熟阶段业务数据才能保证准确,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前,必须将公司分销、生产、采购、存储等管理模块完善,并在保证上线运行无误,这样才能确保传给财务的数据准确可靠。

对财务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的变革,业务流程的改进,会设计到组织结构的调整及人员业务的改变。首先对人员进行信息化认识上的讲解,其次对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及流程的培训。

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要对系统进行运行评价,要让所有人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谈出自己的体会,由项目经理分析研究,对系统进行完善改进,促使系统更好的运行。

(三)方案的使用效果

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完成,组织机构调整,流程优化已结束,各业务流程运行正常,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订单为导向,围绕实现成本核算所展开的各项业务流程的大型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已全面实施。

实现了公司的数据共享。在传统管理中,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连接,财务数据要滞后并且容易出现失误造成数据不准确,财务业务一体化后,财务数据实现了直接由业务端的及时准确传输。

实现了公司资源的统一配置。公司所有资源经过整合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物流资源经过整合使公司物流的流程更加合理,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商流资源和销售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资金流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

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施还加强了公司的财务监督功能,提高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

四、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国企业综合竞争力

目前我国管理信息化正在企业中普遍展开,最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是ERP,但是国内企业ERP的应用处在十字路口,但是企业要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来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已成为企业提高自己竞争力的一个主流。

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出和实施在业内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希望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当中,逐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为提高我国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会计信息化论文:时展与会计信息化

摘要 会计信息化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共享性、阶段性等特点;会计信息化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教育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和会计管理信息化等内容;目前实施会计信息化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特征与内容 实施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全面应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平台。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是会计系统的全面信息化,是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到会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对会计流程的重整和会计模型的重构。

2.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多元化

①信息来源多元化。在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广泛接收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信息量更大;②信息提供多元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期间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既可以按既定的月、季、年来披露会计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生成、提供会计信息,还可以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③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如存货计价可以同时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法下,也可以运用多种计价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选择相对准确的计价方法。此外,由于系统接收了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④信息空间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会计信息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各取所需;⑤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等等。

4.共享性

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监会、政府管理部门、银行、税务、企业)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届时,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孤岛,它将逐步成为开放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5.阶段性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都一步到位,是从手工会计方式-会计电算化阶段-初级会计信息化阶段,到会计领域全面的信息化阶段,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乃至全社会信息化,显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在企业主要表现为建立新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要求在会计的所有领域充分依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领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进行重整,通过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来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

基于工业经济社会的传统手工会计基本理论,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如何构建信息社会的信息化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是目前会计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应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在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告原则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网络系统中公示,让关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识之士都能在网上随时了解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新成果,并就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使会计基本理论在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也占据一定的位置。

2、会计工作信息化

会计工作信息化主要是指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重整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会计人员职责、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会计理论体系的变革与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手工会计模型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建立在手工会计模式基础上的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必将进行适应性变革,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凭证的传递、审核等都将根据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和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会计实务工作的信息化实际是社会信息环境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的创新和会计实务工作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3、会计资料信息化

会计资料信息化包括会计数据的搜集、加工、处理和会计信息的输出、使用等的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会计工作信息化的直接结果。

4、会计教育信息化

在信息环境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建立会计教育网络系统,面向学校、面向社会,让在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师、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在会计教育网上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讨论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辩论,交流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失败教训等。会计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会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在校会计教育、后续会计教育、终身会计教育提供信息资源平台。

5、会计管理信息化

会计管理是指财政管理部门对会计的管理工作,包括会计人员管理与会计信息管理两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系统和会计证管理系统,还可通过发达的教育培训网络,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使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新制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规则等,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培训及时地传达到广大的会计人员中。会计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法规、会计制度、财会规定等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这种规范和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提供合法性支持和发展动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实施会计信息化必然会遇到新问题,就目前来看,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难点主要是人才匮乏、软件功能针对性不强、财务与业务协同化程度不高、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针对这些难点,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很多单位因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无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电子商务知识,懂管理,善理财,他们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真正既博又专。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对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培养目标的挑战。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在会计学、管理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是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2、完善ERP软件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

我国会计软件正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正在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软件系统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全面,但是针对性和适用性却比较差。商品化ERP软件、会计软件都不是针对某一类企业开发的,通用性比较强而专用性不够,所谓好的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合适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软件才是最好的。ERP软件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和平台,商品化ERP软件必须智能化、人性化,各个使用单位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业务处理流程,能够轻松实现对软件重整,可以按需要进行拆卸和加载,真正发挥ERP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实现数据高度共享,为实现会计信息化、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奠定技术基础。

3、确立电子数据的合法地位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其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依然是纸介质形式,那时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而会计信息化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一场革命。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证、账、表不可能再以纸介质传递,会计数据可以在系统内外直接获取,业务与财务完全可以协同处理,根本没有必要像会计电算化系统那样,将电子数据转化为纸介质以确认业务的发生等,因此,电子数据如果不能合法化,如果不具法律效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需要法律上的支持,电子数据需要取得合法地位。

4、实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保证信息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主要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数据输入的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虽然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但必须严格进行授权控制,对来历不明或者没有经过审核的业务数据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二是加强数据处理的控制。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可以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控制是指各个工作站分散输入业务,由网络服务器对全部业务进行集中序时处理,并对数据库实施统一管理;授权式是指各个工作站可以根据权限访问网络服务器,服务器则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接受访问。三是建立数据双备份制度,以避免因误操作或突然事件引起信息丢失;四是建立系统安全维护机构,由专业人员实施安全维护,提高警惕,随时防范黑客攻击和不法之徒的非法入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

会计信息化论文:浅析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改进

摘要:目前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在教材、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对于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是有着负面作用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我们需要在调整教材和教学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促进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完善。

关键字: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现状 改进措施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不断地渗入,职业院校会计学科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为了满足教学要求,职业院校根据会计学科的性质,将会计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发展成为一门会计信息化课程,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一门将会计与管理信息技术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职业院校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有着较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依据目前会计信息技术的要求,基于会计理论和信息技术,对职业院校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从结构和目标要求上进行系统分析,更好地促进和改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使得该体系结构更加合理,内容上也得到不断充实,目标要求相对明确,打造新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是目前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

一、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目前主要就是存在两种。第一种就是比较简单的软件应用型。该种软件应用型主要就是要求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简单的财务软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来对平时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核算能力增强,不过缺陷就是管理能力会比较差,对于会计信息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还是比较缺乏的。第二种就是软件开发型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能够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有着详细地了解和运用,能够参与到软件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对软件有着较为深入的学习。所以,该目标会帮助学生的软件能力较强,不过较多的计算机相关内容的课程,有时候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重点。有的职业院校对于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相关课程在教学上是缺乏的,这样也是会妨碍教学目标的实现的。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材过于陈旧单一

目前的职业院校在进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时所采用的相关教材在时间上是比较陈旧的,大多是在上个世纪末的教材,以涉及科学发展的东西还是比较少的,比较陈旧。所以,目前职业院校的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材在更新过程中是比较慢的,所以其中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也是比较落后的,对于教学中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是不够的,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材只是注重财务知识和方法,对于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涉及还是比较少的,一般都是在计算机的相关教材中来对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内容进行编写。对于信息技术与会计知识的结合在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方面还是比较空缺的。

(三)师资力量的信息化综合能力不强

目前的就业形势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师要求是比较高的,从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师需要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对于扎实熟练的操作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于会计信息化系统也要有一定的掌握。在当前的职业院校中,会计管理类以及计算机类的专业教师在师资配备上还是比较充足的,不过对于会计信息化理论和技术,信息化设计和应用及信息化的实践上的教师就显得不足了。而且,教师在专业面上是比较窄的,而且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尤其是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教师更是缺乏,这是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构建的障碍。

二、改进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措施

(一)改善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结构比例

目前,想要更好地推进职业院校的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改革,最好就是从调整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结构开始的,这是调整课程体系的核心。目前在改进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结构的过程中,做好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合理调整课程模块与课程模块之间的比例和关联是主要内容。另外,在构建以会计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会计信息技能为重点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必须要以实践应用能力为课程体系的目标,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改进课程之间联系是完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

(二)调整职业院校的教材结构

由于目前职业院校的教材大部分都是过于落后和陈旧的,在内容上和教学方法上也不能够很好

地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和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这样调整职业院校的教材结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加强实践性课程教材建设是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直接决定课程教学的导向,教材的不断改善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实践性教材的使用,尤其是实践教学指导教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理论及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时地将新的知识与方法纳入教材体系,改善教材内容,体现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论文:谈谈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问题

摘 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问题:一是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说明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二是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三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策,针对我国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加快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我国企业 会计信息化 问题 发展对策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会计信息化成为主要的改革方向。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技术和科技水平有限,再加上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发展。

一、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已渗透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企业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领域,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为了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很多国家都在推动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借助企业信息化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美国在1954年第一次利用计算机处理职员工资以来,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企业会计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企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对于改革企业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和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1.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1979年开始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来,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也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目前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推广,但是会计信息化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速度仍比较缓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截至目前,高级应用阶段会计信息化系统还没有在我国企业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的企业还不够多。此外,crm、erp、scm等高级应用系统还不够完善,不能被有效地运用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中来。很多企业主要将会计信息化系统用于财务管理和文字处理等方面,还处于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仅仅将局域网的应用限制在信息共享层面上,不能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不能将其应用于生产控制等领域。

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性,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不能对会计信息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说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于重视硬件的配置,轻视软件的配置。很多企业在购置硬件设备时投入非常多的资金,但却不重视软件配置,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与软件配置不同步,不能有效发挥先进硬件设备的作用,也不注重开发和利用软、硬件资源,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二是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忽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与运用,不能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使先进的硬件设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三是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到位,不注重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很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较低,不具备应有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也缺乏学习意识,限制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2)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存在

着体系不完整、实用性差、保守等方面的缺点,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此外,我国很多企业建设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还存在着很多缺点,如实用性差、过于保守、无法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等问题。目前仍然有很多的企业在沿用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如传统的手工报账、算账以及记账方式仍然在很多企业中被使用。在这种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下,不能及时记录和反映相关的会计信息,导致信息流通不畅、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会计工作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会出现很多问题,进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缺乏科学的管理

目前,尽管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也在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使会计信息化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形成流程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与方法,管理流程、模式、方法还比较落后,无法使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不能充分发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作用。

(4)财务信息安全控制不到位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之上的,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现阶段,网络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网络病毒在侵蚀电脑的同时,也可能对电脑中储存的财务信息进行剽窃,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总之,病毒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企业的财会人员,如果不能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顺利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现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会挫伤人们使用电子交易的积极性,使信息的安全与快捷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1.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企业内部,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会计工作人员,都应当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化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他们的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督导他们严格按照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制度和技术要求开展工作,以会计信息化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2.建立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要提高会计信息化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与可操作性,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有效配合,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会计软、硬件技术水平

会计工作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施者,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及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与业务水平,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为企业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综合水平高的财务工作人员。此外,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也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满足企业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财会应用软件与硬件设备,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

4.推动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同时,要加强对其他方面业务的信息化改革,使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平衡,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总之,企业应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同时,加快整体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实现生产、业务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化、系统化,保证财会与其他部门的有效连接,使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5.加强财务信息安全控制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

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所使用的软件作出具体的规定,使业内的企业交流与资料共享搭建一个安全的平台,净化网络环境,为财务信息的安全控制提供法律保障。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安全管理。首先,应建立财务信息的保密制度,对业内的商业机密严格保密;其次,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信息软件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软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后,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信息资料的管理,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电脑与所使用的网络的安全性,有效避免病毒入侵,防止病毒对资料造成损坏或泄密,对打印好的资料要妥善保管,并严格遵守相关制度,预防文件的丢失。

四、结语

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更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及时发现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策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化论文:浅议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安全与风险控制研究

摘 要: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会计信息系统已在企业中逐步得到推广。会计信息化提升了企业生产管理效率,促使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由于信息系统自身特点,会计信息化也会带来不少安全风险。本文在介绍了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面临的各种会计安全问题后,针对性地给出了风险控制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会计安全 风险控制

一、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风险类型

1.会计信息系统风险。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越来越普及。正是基于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推广,会计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通过运用集成化、系统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数据的高度集中和网络化传输,以此提高数据收集、传输、交换以及处理效率,缩短经营管理的中间环节,进而提高整个单位的科学管理水平。但是也需要看到一点,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存在风险,计算机系统极易受到外来攻击,或者系统本身出现问题故障,这些问题出现时就会导致相关的会计信息丢失,甚至系统瘫痪,对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干扰。而且由于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网络化、远程处理等特点,当某一地方出现问题时,极易造成大面积的影响。

2.数据存取及处理风险。电子数据信息的存取一般都是利用磁性介质工具来完成,这些磁性介质的使用给数据存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数据存取存在风险。它们往往都无法对数据进行追溯,一旦数据遭到篡改,通常难以找回原始数据。因此,假使日常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不小心修改了数据,就很难发现并追回原始数据,这给会计工作造成困扰,增加工作量。而且,不全面的数据信息被计算机接受并处理后,会衍生出错误的后续数据,最终导致会计报表信息不准确,出现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另外,磁场介质常会被磁场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致使数据出现紊乱。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也越来越普遍,已不仅仅是依靠传统的磁性介质传播,扩展到网络传播层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在遭受病毒感染后,不仅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系统,而且可以依靠远程控制继而感染其他管理系统,造成大范围的传播。病毒的传播速度也极快,往往会造成短时间内大范围感染。而且越来越隐蔽,在特定环境下会潜伏起来,在收到某些刺激时就会自动激发,激活病毒并产生连锁反应,感染数台电脑,很难清除干净。

4.黑客攻击风险。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是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其中的信息常会被竞争者或者咨询公司所觊觎。因此,存在黑客非法侵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现象,以此窃取数据信息,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危害,影响正常运营。会计信息化的大背景给黑客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之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极易造成企业会计信息被篡改或者泄露。

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控制安全与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道德教育。会计信息化的管理环境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会计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技能,也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正是基于此,在推行会计信息系统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兼具会计、计算机技术。同时,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信息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减少风险。

2.提高信息系统软硬件管理水平。计算机和网络和企业推广会计信息化,实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只有计算机和网络的质量得到保障,会计信息系统才能正常运行。对于关键设备,建议通过双系统模式加以保障。并聘请专业的网络和计算机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维护,对重要设备的的使用要申请,获得授权批准才可借用,同时明确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要专用,避免不安全操作对信息数据的威胁。

3.防范计算机病毒侵害。企业应当配备专门的反病毒软件,及时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环境进行检测,并对查出的病毒彻底杀毒处理,并逐步实现得网络环境安全性的实时监测,以此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另外,会计人员应对重要数据及时备份,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经常性地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测试,减少黑客攻击的威胁。

4.健全以及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内控制度。(1)

施职责分离,强化系统内制约监督作用。通过实施职责分离可以有效增强内部控制力度,要实现会计信息系统内的有效的控制,可以在会计信息系统内设置操作和监管两个不同职位,相互牵制,对进行的每一个经济业务都做备份,会计人员的每一笔账务处理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都会实时传输到监管岗位的计算机中,监管人员可以实现实施的监管。通过落实会计信息系统内的职责分离,来强化系统内的制约监督,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和权限,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保证各个岗位既相互制约又明确分工。

(2)严格数据处理操作规范。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数据信息对于企业管理运营具有极其重要性。因此,对于会计信息数据的操作管理要有严格的规范,避免不正当操作给信息数据带来风险,造成损失。对于实用信息系统的人员,要做明确的规定,详细规定好其操作范围和操作权限,严格保密操作密码,杜绝内部人员交换口令。同时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设置权限,未授权的人员不能进行系统操作,以此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减少数据安全隐患。

总的来讲,企业积极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推行会计信息化,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科学化管理水平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集约化管理。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在运用会计信息系统中难免存在不少风险,对会计信息安全造成威胁。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会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要实现系统内部的职责分工,相互制约监督,严格数据操作处理规范,切实维护会计信息安全,减少信息风险。

会计信息化论文:高校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教学研究

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erp原理与应用”、“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初级会计电算化”6门课程,此外,根据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未来高校有必要开设《xbrl应用实验》课程(或将其整合到现有课程的实验内容中去)。笔者根据10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对当前还没有引起大家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梳理,对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1 对相关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1 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对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差异较大,而且普遍对硕士研究生层次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学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从已经开设会计信息化相关研究生课程的高校来看,将“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作为课程名称的居多。开设了该门课程的高校虽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大相径庭,但是总体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另一类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高级应用与管理为主要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研究”课程应通过介绍国内外会计信息系统最新理论发展和实践动态,使会计专业研究生在了解会计信息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对会计的深远影响,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管理控制、绩效评价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建议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如下6个专题:①会计信息化的历史发展:会计信息化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学科内容及知识结构;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理论与方法:会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③集团财务与成本控制系统:信息技术在集团财务与成本控制中的应用;④网络财务报告的xbrl技术、标准及应用:xbrl的产生与发展、xbrl在中国的应用与未来的趋势;⑤it治理、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审计:国际国内的相关标准、规范、理论框架;⑥it价值管理及绩效评价:理论框架、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

1.2 关于“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

“计算机审计”不同于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即isaca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是信息系统审计、控制与安全等专业领域唯一公认的全球性组织,自1978年以来,由isaca发起的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认证已经成为涵盖信息系统审计、控制与安全等专业领域的全球公认的标准,它的信息系统审计和信息系统控制标准为全球执业者所遵从。从cisa的执业内容来看,与人们理解和所熟知的常规审计存在很大差异。cisa主要对组织的it治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与实施、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支持、信息资产的保护等进行审计,对组织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提供评价与建议。

而常规审计主要是注册会计师(cpa)对组织的财务信息进行鉴证。“计算机审计”课程应主要关注常规审计中cpa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关注的是财务信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鉴证及其相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遵循的执业准则是审计职业界所的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准则,这类审计准则是在cpa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下开发的准则。当组织采用大型化和复杂化的信息系统时,财务系统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价过程中超过cpa知识范围的那一部分,就转为cisa的业务范围,这也是cisa的一部分执业内容。

笔者认为,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资产已成为企业的重点保护资产,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因此,应面向高校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单独开设“计算机审计”课程,而不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简单介绍一下。建议“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如下4个方面:①计算机及网络环境对传统审计的影响;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审计、系统开发审计;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即caat(computer-assisted audit technique),包括审计人员如何利用计算机对财务数据或管理数据进行获取和检查,以及利用审计信息化工作平台开展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④网络审计、世界计算机审计及其发展趋势。

2 对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2.1 关于“会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实验教学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会计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方向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应主要配合课程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上机实验,使其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理解主要计算机会计应用子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计算机会计应用子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最终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理念,对it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综合应用企业管理软件中涉及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部分,并能将先进的管理方法与计算机结合起来,提出应用解决方案,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新型会计人才。

随着审计对象与审计手段的信息化,“计算机审计”的实验教学环节对于会计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将会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应是使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了解和掌握,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计算机审计业务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规则,掌握计算机审计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培育使用审计软件及相关软件工具的习惯,从而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

2.2 配合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建设

2.2.1 建立“xbrl应用实验室”

2010年10月,财政部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xbrl技术规范,成为中国会计信息化领域的重要里程碑;2011年财政部组织了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工作,各实施单位为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财政部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实施通用分类标准,并鼓励其他省(区、市)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本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参加实施。可见,从xbrl的应用实践来看,xbrl的普及指日可待。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高校迫切需要将xbrl的内容纳入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建设中去。2012年12月17日,财政部颁发了财办会[2012]47号——《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会计软件应当能够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财务报告”,并在工作规范起草说明中指出,对工作规范新规定的会计软件必备功能(如生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财务报告),软件供应商不承担免费为客户提供软件更新的义务。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配备的教学软件一般无法通过更新或升级的途径来获得与xbrl相关的功能模块,需要相关管理软件供应商考虑教育领域的需求,为高校xbrl实验室的建立与推广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2.2.2 建立并完善“集团财务实验室”

从财政部刚刚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征求意见稿)》来看,对于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来说,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资金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来说,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逐步实现财务分析、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可见,规范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校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的实验室不能停留在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实验教学上,需要纳入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当前管理软件供应商提供的管理软件产品,可以分为部门级的(或称之为低端的)、企业级的(中端的)、集团级的(高端的)管理软件,一般而言,集团级的管理软件包含了丰富的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功能,如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绩效考核等等。高校如果要实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验教学,最好是能够建立独立于会计核算信息化实验室的“集团财务实验室”。到目前为止,笔者了解到,从用友的集团级管理软件产品nc以及金蝶的集团级管理软件产品eas来看,还很少有高校配置这个级别的管理软件,即使配置了这个级别管理软件的高校,也还没有开始使用或者是还没有充分利用它们进行实验教学。所以,从会计信息化的实践发展来看,高校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建立、完善并充分利用“集团财务实验室”。

会计信息化论文: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发生了质的变革,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信息化的会计档案,而对这些信息化档案的管理也不能沿用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本文阐述了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档案 安全性 维护性

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随着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档案的产生与保管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来手工记账中的纸质凭证和档案也被电子凭证和数字档案所取代,由传统意思上的档案变为了信息化档案。

1 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特点

1.1 会计信息化档案的载体多样性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纸质材料, 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形成的会计档案, 既保留了传统意义上书面纸质的会计档案, 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和相应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软件系统等

1.2 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传统的会计档案直观性强,主要以书面纸质形式保存,可以不借助任何技术手段而直接查看会计信息,但记录信息量低,占用空间大,数据查找不便且不容易保管。信息化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下才能使用,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很强,但记录信息量大,占用空间小,数据查询简单方便且容易保管。

1.3 信息处理的便易性

信息化会计档案因其会计信息的数字化, 大大提高了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 便于会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但同时也加大了会计档案被篡改、破坏及泄密的风险。

1.4 保管条件较高

信息化会计档案存储介质十分精密,电子数据容易因温度、湿度和其他意外情况而丢失,对使用存放环境要求较高。

2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1 安全性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调阅将不再完全依赖于手工的查账,会计信息资料可以直接由软件查询,或通过拷贝光盘等存储介质直接获取相关资料,从而在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中保证档案的安全是首要问题。确保信息化档案安全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化档案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符合新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权限分级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对不同岗位赋予不同权限,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中负有不同职责,采取不相容职责相分离措施,严格岗位责任制,加强相互监督和约束。健全档案归档、档案查阅、档案目录登记和鉴定销毁管理制度,严防会计电子档案毁损、丢失和泄密。其次对信息化档案采取必要的物理保护措施。根据其档案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对于每一备份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最好做异地存放,存放地点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尘防潮防静电防高温。对这些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文档,还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以便在再利用或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第三对传输、存档的会计信息化档案要提供保密功能,最好使用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能对产生的会计数据提供相应的加密措施,即使数据丢失,没有特定软件解密仍不能读取数据,保证其不会泄密。第四对保存有信息化档案数据的计算机应采取物理上的隔绝,只接入财务系统内部局域网,与internet互联网物理断开,同时还要严格禁止在相关的计算机上直接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必须用最新杀毒软件查杀完毕后才可使用,防止计算机病毒感染,造成数据被破坏。

2.2 维护性

在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除了上述的安全性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极其复杂和困难的,那就是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维护工作,它要求其操作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软件的相关使用与维护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与计算机硬件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维护人员是作好会计信息化档案维护难题的前提,一方面,要对在职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分层次、分阶段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培训为原则,着重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进具备会计学、计算机、档案学和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符合型人才,逐步改变业务人员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的现状,满足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是信息化档案存储介质的选择。会计信息化档案主要是电子档案,对电子档案的保存需要使用一定的存储介质。在保证存储数据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存储成本,并选择使用更加方便的介质。现在数据的存储一般应以光盘存储为主,因为光盘作为一种光存储介质,其存储容量大,dvd光盘甚至可达4gb到8gb,而且有造价低廉、存储时间长、保存方便、对环境要求低等特点。第三是不同版本财务软件的存储。由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变化以及其它经济法规的出台,也会导致财务软件版本的不断变化,对于不同版本的财务软件,在存储其会计档案时,一定要将其对应的财务软件一并存储,以防止因为在不同的财务软件版本下会计数据结构的不同而带来的会计档案不能被借阅或者产生某些意料外的错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的再利用。第四是财务软件的选择。在财务软件的选择上,不仅要看软件的功能,还要看软件的开发公司是否具有开发财务软件的资格和能力。此外,还应注意财务软件的兼容性,在软件更新换代后能不能兼容以前版本的财务数据,能否查询浏览以前版本的会计信息化档案。第五在利用现有软件调用会计信息系统档案时,要注意操作时间与会计期间的不同,即在查账和用账进行系统注册时,需以系统时间进行注册;当调用历史档案时,再修改会计期间的会计年份和会计月份,以查询相应的历史资料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操作日志中的跟踪是有意义的。第六是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硬件设备。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不断发展与升级,许多配置落后的计算机将无法运行新的软件,面临淘汰,但新的计算机又不能运行老的软件,无法查询过去的会计信息化档案,给查询工作造成麻烦。因此,应在计算机软硬件更换的时候做好记录,并将淘汰替换下的硬件和相关说明文档一并存档,以便在需要调阅前期档案的时候更加方便。

会计信息化论文:会计信息化下的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摘 要]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构建了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框架,并提出了培养电算会计职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电算会计岗位; 职业能力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信息化后的电算会计岗位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在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内部控制要求上都有较大差别。如何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具备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适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是一个值得会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下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的分析,提出了培养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化及其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2000年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理论界首次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信息系统。从本质上看,“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在系统地位、目标、功能范围、层次、技术手段、信息输入输出、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区别。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在口号或名词上的推敲,关键是一种观念的倡导,真正体现了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向会计管理转变。 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及会计人员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一) 促使会计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

会计信息化导致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发展。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更加方便和简洁,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可以由会计软件全部或部分完成。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杂、单调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发挥会计的决策、管理、控制职能。

(二) 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不管是在手工还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以及行业财务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等。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会计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深入到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由手工记账转变为计算机记账,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转变为以会计数据分析为主,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由制造会计信息变为对计算机产生的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分析、处理,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会计工作。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

(三) 对会计工作岗位分工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实施会计信息化后,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工作内容和岗位,因此组织分工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届时,企业会计组织内部的岗位职责都需要重新定义和组合。

二、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

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会计数据的来源与和方式、会计管理的操作形式、工作流程与手工会计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必须对原有的手工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岗位工作制度。信息化下的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实施信息化后的会计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手工会计岗位分工已不能完全适应电算化工作的要求。根据电算会计工作的流程和特点,企业的会计岗位分工应由传统的以账务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电算会计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阶段,负责协调软件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软件评审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帮助系统操作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检查督促系统操作员对数据的备份情况。检查各操作员操作日志记载情况。

系统操作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同时通过计算机输入界面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核对。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凭证过账。进行银行对账工作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完成账务处理系统的期末处理及结账工作,编制会计报表,及时输出打印会计凭证和有关会计数据。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数据安全,每天进行数据的备份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由于系统操作员的工作内容较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操作员岗位并进行权限设置和分工。

数据审核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原始凭证,及时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交系统操作员输入计算机。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输入后、登账前的会计数据和输出的会计凭证、各种账表。

数据分析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和分析时间,为企业经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根据单位管理者的需要对企业的各种报表、账簿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满足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前,应通过历史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详实、准确、有理有据的事前预测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对有关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实施情况(如进度、成本、费用等)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后,应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总结的分析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电算会计岗位和手工环境下的基本会计岗位并不是完全分离独立的,除了某些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如出纳和数据审核员),由不同的人担任外,电算会计岗位和基本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前提下交叉设置。

三、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其主要工作岗位,我们可以构建出电算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框架(见表1)。

四、培养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 明确会计信息化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不同地区的会计信息化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的高校应根据所在省市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信息化水平,选择恰当的培养目标。以广东省的地方高校为例,由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有8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会计信息化。因此可以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一批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具备相当的会计软件实操能力和系统实施能力的学生。中国论文联盟

(二)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改革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的,追求的是以“学科完整”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培养能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应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根据电算会计的工作流程,以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以“工作过程完整”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使会计专业学生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由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3部分组成。整个课程体系要以专业核心课为中心,而专业核心课应该是基于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和岗位职业能力开发出来的。表2是根据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框架开发出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以上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要在传统的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基础上,根据会计信息化的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基础课可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除了讲授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文字录入、办公软件的操作知识外,还应讲授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会计软件的安装与维护、数据库应用技术、病毒防护知识,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为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再如成本会计实务可以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erp系统中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等模块的内容,把手工环境和计算机环境下的成本会计核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 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确定了培养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后,还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明显不利于学生电算会计技能的培养,会计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不断变革课程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电算会计技能,可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练习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程实验中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需要老师各课程开课之前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用合适的案例。其中案例的取得可通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例如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教师可设计一个大案例,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终,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可设计一个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基于手工会计工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货币资金、采购、生产、销售、筹资、投资业务等会计核算工作。然后在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中,以同样的经济业务,基于电算会计工作过程,上机操作初始化设置、建账、凭证处理、记账、结账、报表输出等项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对比,让抽象、难懂的会计知识变得易理解、易掌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企业中承担会计工作。例如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可以根据电算会计下的不同岗位: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设置对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这种仿真的角色体验、真实的财务软件操作,营造出仿真度高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电算会计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 工作过程导向法

工作过程导向法即按照企业会计工作的过程设置教学顺序和内容。例如“成本会计实务”,可按照“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按顺序开展课程教学,每一个工作过程设置一个小案例,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工作流程,把抽象概念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实际会计工作技能。

4. 设错教学法

传统教学往往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尽力避免学生的操作出现错误,使学生在理想的实验操作环境下按照老师的指导,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种方法看起来能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但学生一旦遇到实际工作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电算会计技能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设错教学法。教师可有意在学生经常出错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设置一些问题案例。鼓励他们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探索和分析,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发生的原因并自行设计纠正错误的方案,不断强化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减少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依赖。中国论文联盟

5. 实战演练教学法

在每门课程实验环节或综合模拟实验课程中都可以应用实战演练教学法。如校内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可借助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利用财务软件独立完成创建账套、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

(四) 制定电算会计技能考核标准

当前各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还是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标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评价不够重视。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电算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例如在手工会计下,即使总账和明细账对账不平衡,会计人员仍可进行期末结账,但在电算化环境下,如果总账和明细账的对账结果不平衡,系统将会拒绝用户的结账操作,会计人员必须认真检查软件内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调整错账后才能正常结账,这对会计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显,只对理论知识考核而忽略对电算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审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一个电算会计技能考核的标准,可根据表1的电算会计主要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对学生是否具备完整的电算会计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可由老师自行命题考核,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课程实验作品并结合口头答辩的方式,还可采用让学生在课后参加面向社会的一些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方式。如鼓励学生课外学习考取用友及金蝶erp财务管理专家认证、初中级会计电算化证,参加各级会计职称考试等。

会计信息化论文:试析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前进和高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逐步享受现代化优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新科技的带动下逐步完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能力。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划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效率,且更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人类发展文明渐渐走进了信息时代,信息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应用在会计工作事务中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时期新背景下的会计工作者,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了新一代会计人员首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从事会计工作多年,将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如何提高职业素质及加强业务能力,给予了综合的阐述,并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论文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人员能力 培养

前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且已经成为了今天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于会计工作事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计信息化就是把传统的会计工作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将以往的会计数据作为如今的信息资源,全方位利用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手段等作为首要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对于会计事务进行数据化的信息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信息化普及,不仅为会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更好的做出自己的贡献给予的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相关服务企业部门提供了更快捷准确的财务服务,使相关经营管理人员正确把握经营策略提供更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提高竞争实力,从而使其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对于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1. 会计信息化的涵义

会计信息化是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适应和涵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的情况下,由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一种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它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上升发展的新的阶段。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具有账务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点,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其涵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

2. 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2.1范围广。从范围上看,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会计教育以及政府对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不只是进行会计核算,还包括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并根据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从技术手段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而且要以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为主,进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2.2开放性强。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而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也可根据授权,通过互联网从系统直接获取信息,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将日趋开放。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系统通过与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接受货币和非货币形态信息,提供历史信息、现时信息和未来信息,空间渠道多元化;会计期间已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可以快速地生成所需信息,并可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提供信息时间多元化;会计系统在采用主体认定计算方法的同时,如果需要亦可选用其他备选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提供信息渠道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之外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和语音化信息。

2.3智能性高。会计信息化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未来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 加强会计人员能力培养的途径

3.1提高专业素质和自身素质。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能编制财务预算,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对子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管理决策所用的各种内部报表,审查管理方案,编制内外部用户所需的财务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等。网络经济时代的财会人员应该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3.2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在计算机网络化的环境下,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网络会计的一般知识,而且应该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网络财务模式下,财会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必须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让财会管理人员具备与管理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库、网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设计、操作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知识。

3.3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从事财务会计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要求财会人员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事业心和人生态度。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必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秉公办、遵纪守法,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财经纪律,敢于抵制、纠正、揭露违法乱纪行为,保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3.4加强会计人员职后教育。会计人员的执后教育是针对于在职的或已经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在其工作期间进行不定期的继续培养,以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这是如今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财会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做好自身职能的转化工作,学量新的专业知识,努力向参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方面转化。

会计信息化论文: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影响的再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发展和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深化和发展离不开会计理论的创新、指导与支持。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是否还能继续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其间学者们从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络会计、会计信息化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传统会计面临的冲击和挑战,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的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会计工作流程、会计方法、内部控制、会计组织、会计人员等会计理论和实务领域及范畴。关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导致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要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传统会计理论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并没有触动会计的本质和内涵,在新的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仍然适用,只是需要正确理解其本质,对其重新认识和诠释。

应该承认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的确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并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会计信息化究竟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哪些方面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是否属于实质性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真正研究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影响的论著较少,而其中探讨对会计实务和工作影响的较多,大多是针对会计的技术手段展开的讨论,特别是针对会计实务工作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的探讨,而探讨对会计理论影响的较少。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对会计信息化的涵义没有一个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传统会计理论中相关范畴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因而无法准确把握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也就无法判断传统会计理论是否还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无法明确会计信息化发展和变革的方向。究竟是要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修补,还是要发生质的飞跃,创新传统会计理论,构建会计信息理论新体系?这已成为制约会计信息化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因此,本文将在明确会计信息化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讨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受到的冲击和影响,重新诠释相关范畴,从而明确应对的措施,以指导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创新和实践活动。

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当时对会计信息化涵义的理解是:“会计信息化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的报告会计信息。之后,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诠释,但对其涵义尚无一致的界定。目前较权威的观点是杨周南教授在其论著《论会计信息化的tmaim体系架构》中对会计信息化核心内涵的界定:“在会计行业和组织或企业会计活动中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使会计信息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享财富,以推动会计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会计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促进会计行业、组织或企业会计管理活动和会计业务的变革,以推动会计事业的发展。”可见,从本质上讲,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是技术变革和理论创新不断互动和融合的过程。

三、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及其重新诠释

1、拓展了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和形式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建立工业经济基础上的会计基本假设必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会计主体假设是为了明确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立场及对其空间活动范围的界定。传统会计主体是以有形的实体组织为主,有明确空间范围。但会计信息化下出现的虚拟企业等临时性的结盟组织使会计主体出现了模糊性、整合性、不确定性,更加不易确认,于是,有学者认为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已不再适用,提出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等假设来取代之。对此,需要明确的是会计主体并非完全等同于有形的会计个体,它应具备两个特性:拥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自主支配的经济资源,并能独立做出决策;对自己控制的经济资源及经济行为承担责任。很显然虚拟企业是完全具备这两个特征的,其模糊性、整合性并不影响该组织的客观存在,其形式上的多变也并不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反而更加显示出其会计处理高速、便捷的优势。因此,虚拟主体的出现只是丰富了会计主体的形式,拓展了会计主体假设的范围,在会计信息化下会计主体可以是实体主体与虚拟主体的并存。

持续经营假设是假定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它是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等原则的基础。然而由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主体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加剧,使得人们更难于辨别一个主体是否在持续经营,于是,有学者认为这动摇了持续经营假设存在的理论基础,提出应用破产清算假设来替代持续经营假设。对此,应该明确的是持续经营假设并不表示企业不能破产清算,而是表明在正常的环境因素下企业能够生存,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遵循会计原则,对其经济业务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无论是传统意义上有形稳定的实体主体,还是会计信息化下的无形易变的虚拟主体,都不会无限期地存续下去,都会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只不过是存续期长短的差异,但这并没有影响企业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进行会计处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仍应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而对于那些存续时间较短的企业可使其提早进入破产清算环节,依据清算会计程序进行处理。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为及时总结企业的经营情况,人为地将企业不间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它为定期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也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依据。然而由于会计信息化下会计信息的实时加工和传送成为可能,会计期间的间隔可以趋向于无穷小,财务报告期的大大缩短,特别是xbrl技术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使得低成本、高效率的联机实时交互式会计报告成为可能,规定会计期间似乎变得不再重要。于是,有学者提出应用“交易期间假设”替代会计分期假设。对此,应该明确的是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比性,实时高效、个性化的会计信息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本质,它只会影响会计期间的长短而不会使其消失,也并未否定会计分期的存在。而如果以交易期间作为会计分期,因难以保证各个交易期间时间间隔的一致性,反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并假定货币币值稳定。它解决了会计计量的尺度问题,而货币性信息的效用则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然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虚拟货币的出现,企业间技术、资本自由流动的加剧,对非货币信息的重视,使得货币成为观念的产物,也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仅以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货币计量假设受到冲击和挑战。于是,有学者认为,应用以电子货币计量为主的“在线货币假设”替代货币计量假设。对此,应该明确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不排斥非货币单位的补充运用,而传统的会计核算中也一直是以货币信息为主,非货币信息为辅,这并没有违背货币计量假设。虚拟货币的出现只是增加了货币计量的形式,加速了货币的符号化,使其变得更加无形和抽象,但这并未消灭货币或者超越价值抽象的范围。另外,货币本身也并不是一个充分稳定的衡量单位,币值稳定作为货币计量的附带假设,所受到的冲击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也存在,但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仍有必要坚持币值稳定假设。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基本假设虽然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其实质和内涵,只是拓展了会计假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使其更加多样化,会计基本假设仍然适用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促进了会计目标的融合和实现

会计目标是会计所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它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性内容,指明了会计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关于会计目标的讨论,理论界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应定位于提供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强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由于它们都把信息使用者当作一个完整的群体来看待,因此只能提供共性的信息,无法满足使用者个性化的需求。而会计信息化使信息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的实时双向交流成为可能,不同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获得多元的个性财务报告,充分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既有助于决策者的经济决策,又有助于反映受托者经营责任。因此,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目标应是两者的融合,即向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可靠而有用的会计信息。而这一点在新准则中已有所体现:新准则针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仍不够完善的现实,确立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同时说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体现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双重要求。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并未改变传统会计目标,反而利用其网络技术平台的优势,促进了会计目标的融合和实现,更好地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强化了会计的各项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的功能,即会计能够干什么,是会计工作本质的体现。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信息的处理实现高度自动化,会计的反映职能得到更好地实现。同时,由于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核算处理,使会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会计日常事务中得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有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而会计信息的实时跟踪,使会计人员能及时了解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及供应链上的有关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会计的规划、调节、监督、考评、决策等职能也得到了加强。

4、突破了权责发生制的确认标准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会计只能确认企业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而对尚未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则不能进行确认。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这一标准暴露出了很多缺陷:由于信息反馈速度慢;无法确认企业因长期生产经营积累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金融资本;无法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及大量与信息使用者决策关系密切的预测性信息,因此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于企业的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内完成,使得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收付实现制则成为会计信息化下会计确认基础的客观必然。会计信息化下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重的确认标准。

5、丰富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形式

会计计量既是其他会计处理程序的前提,也是其他会计程序的结果。一个完整的会计计量模式,除计量对象外,还包括两个要素: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仅以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难以对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准确计量,也难以反映产品和设备的真实价值,其反映的会计信息滞后,使得公司管理当局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会计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职能无法发挥出来,因此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得到完整、准确的反映,就必须丰富会计计量属性的具体形式,这一点在新的会计准则已有所体现:在新准则中,原来的历史成本原则已作为会计计量的一种属性出现,新准则全面引进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并明确了计量规则。公允价值的引用意味着会计确认与计量不再一味记录过去,更多的是需要面向未来。而由于各种计量属性各有所长,因此应尽可能根据各种计量属性分别计算,并将各自不同计量结果交给信息使用者,以更好地满足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6、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满足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目标和会计假设的影响,同时也波及到与其相关的或以其为基础的会计原则。会计信息化下,信息使用者的投资策略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其信息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一些原来看来不相关、不重要的信息变得相关而且重要。而一些现在看来非常相关、非常重要的信息可能会变得次相关和不重要,这使得传统会计信息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变得不甚相关,相关性原则的内涵和外延都将发生变化,重要性原则的侧重点也不得不进行调整。信息的实时获取和传递,以及提供信息的多元化,将更有利于满足信息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信息的时效性。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灵活地选择各种信息组合,信息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更多地取决于使用者的个人判断,及时性和可比性也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更有利于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推动了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物,是会计处理程序的核心环节,主要目的是向需求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传统财务报告是一种定期报告模式,披露的主要是以过去交易为主、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单一的、货币化的、通用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者使用者对信息的全面化、多样化和及时性的要求。会计信息化下采用的是一种实时在线财务报告模式,它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提供的是一种更为全面完整的、易理解的实时交互式专用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得到提高,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全方位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事项的即时信息,其范围涵盖财务及非财务、货币及非货币、历史及实时等全方位信息。而xbrl技术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更是推动了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一种跨平台、跨语言、低成本、高效率、实时交互、面向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运而生。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的确对传统会计理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使其表现出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但这种影响大多并未真正触动传统会计理论诸范畴的实质和地位,因为不少问题实际上在以前就已经存在,并非是由会计信息化环境带来的特有问题。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又产生新的质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会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进而不断作用于会计准则和规范等应用理论范畴,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对会计应用理论的修修补补已经不能满足环境对会计系统的要求,亟需通过改变会计的概念结构甚至基础理论,并用新的理论去指导建立新的应用理论体系。因此,会计理论要想满足会计信息化环境带来的新变化和挑战,就不能停留在对传统会计理论的不断修补上,而是要发生质的飞跃——创新传统会计理论,构建会计信息化理论新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思想同传统的会计理论之间的日益不适应,迫切要求会计理论的变革和创新,呼唤会计信息化理论的诞生,会计信息化应该体现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变革的要求,积极反映会计与技术的结合及相互影响,构建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已成为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会计信息化论文: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安全与风险控制研究

一、会计信息化下最为常见的安全和风险类型

(一)信息系统存在风险。

在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会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科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提高,他们会使用高度集成化及网络化的分布式的系统结构,这样就更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采集的效率以及提高了整理数据、传输反馈和做出一些决策的速度,整体提高了办事效率,从而使企业运转变得更为流畅。然而在某一程度上计算机系统还是比较容易受到影响的,如果计算机的硬件或者是软件甚至是网络本身发生故障时,数据就会丢失,更严重还会导致系统瘫痪,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由于信息系统的分布式、对外开放性以及可以远程处理的特点,系统的统一性和可以控制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一旦出现某种问题,就会有更大的范围受到影响,而且想要恢复系统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二)数据存取以及业务处理方面存在风险

当前,一般使用一些具有磁性介质的工具来实现数据的存取,例如:u盘、硬盘、磁带机等等,这些存取数据的磁性介质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证据追溯性,假如篡改或一不小心修改了存储的数据,那么原始的数据就会被更改,而且很难找回原始数据。在日常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会计人员无意中修改数据就会变成很常见的问题,而且很难被发现,这就会增加会计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如果一旦接收了一些不完整的数据信息后,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之后所有的衍生数据都会变得不完整,一旦进入审计流程,这些问题都会会计业务发展的重大阻力,造成不必要的财务处理风险。除此之外,这些磁性介质很容易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磁场变化、震动等。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数据紊乱就会成为常见的问题,这将导致整个会计业务的混乱,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存在道德风险

这个风险主要是指某些人非法侵入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目的是窃取该企业的重要数据和一些知识产权,更有甚者,他们会侵入系统内部扰乱系统的正常运作,给该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财务上的一些数据是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信息,其中包含了该企业不能公开的一些机密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是一些与其竞争的企业和某些咨询公司想要得到的情报。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大量的信息会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如果制造出一系列的监听设备或者是黑客软件,再加之一些企业内部人员做内应,那么就会出现大量的机密数据泄密事件,经大量数据表明,大多数的企业机密泄露事件跟其内部人员有关。

(四)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再是通过某些磁性介质,而是逐渐上升到网络传播的层次。而且计算机病毒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的特点:1、扩散范围变广。计算机病毒在传染时,不仅仅能快速地扩展到某个财务系统,而且还可以通过该系统的远程实时操作的过程中,传染到其他的财务系统,涉及到的面积大大增加。2、传播速度极快。网络病毒大多数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一旦接触到他就会通过网络无限蔓延。3、传播方式各式各样,破坏力极大。4、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一定的可激发性。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计算机病毒具有了和单片机病毒一样的特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计算机病毒就能够很快的活跃起来,而且想要清除这些病毒更是困难,如果有一台计算机没有被清除干净,那么就还会产生连锁反应,是整个网络系统全部被感染,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控制安全与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

在会计信息化的趋势下,会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来适应复杂多变的信息系统环境,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会计技能,还要掌握丰富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以便于可以处理和管理大量的数据信息。正是在这一要求下,企业在实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种集会计、计算机数据处理与管理于一身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具体来说,对企业里现有的会计人员常进行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这将会对会计人员对认识会计信息系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会使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对职员进行安全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他们的安全意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二)重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硬件及软件的建设和管理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保障,所以计算机这一核心的质量需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不能因为一些资金方面的问题就要降低一些设备硬件的质量。对于那些关键的设备,必须采用双系统的方式进行强有力的巩固。除此之外,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的用于提供动力和照明的供电设备应尽可能地与计算机的供电设备区分开,还要配置不间断的电源、防辐射以及防磁干扰的设备等。在一些硬件的管理上,应该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其他的人员一律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如果要用到该设备,一定要向上级提交申请,并确认不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经授权后方可使用。还要明文规定,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要专门应用于会计处理企业的账务、填写账务报表以及其他的会计所需处理的事务,任何人不能未经允许将此系统用于对外开放的服务,更不能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上进行一些具有安全威胁的操作。

(三)建立防病毒的措施

在解决计算机病毒的问题上,我国研发出很多反病毒的软件,这些软件一般都会有效地检测出多数病毒,并且能及时的进行杀毒处理,并且具备一系列在网络环境下的实时监控的先进功能。除此之外,企业还要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备份数据库,并且在不确定是否会感染病毒的情况下一定要是某些重要的软盘处于写保护状态。而且切记不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上打开来历不明的一些电子邮件,并且经常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测试和杀毒处理。

(四)健全以及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内控制度

1、监控和操作的职责分离,进一步强化系统内部的相互之间的牵制

职责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系统内部的相互牵制,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会计信息化系统内设立两个职位,分别是操作和监控,然后对每一笔业务都进行多份备份,当会计人员利用该系统处理企业账务时,他们操作的数据及相关信息会同步到监控人员的计算机上,监控人员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备份,并且定时检测,以防出现意外的事故。一旦审计部门怀疑某些数据时,可以通过调用监控人员的备份数据进行检验,这样就强化了系统内部的相互之间的牵制。做到职责分离,使其工作范围都有很明显的界限,没有交叉和兼容,使各职位之间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

2、明确数据的操作及管理的权限

对上机操作的人员使用会计软件要制定明确的规定,其工作内容和权限都要设定,对该软件的操作密码严格保管,避免内部人员之间相互交换操作口令,最好的建议是使用硬件密码系统。严禁一切未授权的人员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保证已经该输进计算机的会计凭证都是经过审核才登记入账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是数据安全,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措施,还必须要提高高层领导对信息系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的认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各种规定,减少差错,以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觉保护软件系统的安全,并能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给予解决,这对降低系统的安全隐患也是十分必要的。

会计信息化这一改革可以说是改变了以往获取及利用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中会计的工作效率,将过去局部的、分散的管理模式的财务的管理转向财务远程处理以及集中式管理的模式,但是信息化也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比如说它会增加会计工作的风险,一些信息有可能会流失,这就会对会计的要求有所提高,会计人员不但要有本专业丰富的专业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方面的知识,以便于他们能较为轻松的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信息化。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传统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他使企业中的会计的财务管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这一变化使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的方式发生了质的突变,尽管在某一程度上提高了会计的办事效率以及统计账务的准确程度,但是也改变了原来的一些比较有效相对安全的内控措施。所以,企业必须采取一些使用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风险的控制措施,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安全高效的运行,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运作,为企业的规范化、科技化提供扎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会计信息化论文:会计专业毕业: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其意义

摘要:近几年信息化在企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速公路这种大型的工程建设企业,硕士论文信息化对于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影响最大,使会计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信息化;会计

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管理是企业行之有效的一种内部控制方法,在一个企业里会计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在进行核算时,货币是其直接的操作对象,直接联系到企业的盈利与亏损,会计的财务核算能够正确的指导企业的经营方向以及经营策略的制定,高速公路是一项大的工程,其中的会计职能更加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会计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的形式了,目前的会计管理方式形成了一个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工作模式。

一、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职能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中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经营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对于高速公路经营的核算主要是通过货币的运算,以及对结果进行统计、确认、分析、记录等步骤,最后对高速公路的经营情况做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分析,通过在核算中发现的问题,来对高速公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监督职能就是针对高速公路中的每个和经济活动有关的项目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计划预定的程序进行,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些经济活动作出监督,保证其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可以把我国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单机应用时期、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局域网单项应用时期、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时期。

1.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单机应用时期。

高速公路多是国内的大型工程,会计的早期管理时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高速公路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而进行的生产管理的电子化过程。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电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在电脑的不断普及下,企业抓住了电脑能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所以在公司的管理中就引入了计算机,其中会计领域深受益处,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会计行业的整体面貌,或者说计算机让会计的工作方式完全从一个形态进入了另一个形态,电子技术使会计的工作效率更高,并且结果更为准确,会计是企业的核心部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是整个高速公路快速运转的推动剂,在更为快捷的财务预算系统下,高速公路的施工进程得到很快的提升。所以说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高速公路会计信息化的初始阶段,虽然技术不成熟,但是却给高速公路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帮助。

2.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局域网单项应用时期。

对于高速公路的企业里,有着多个机构和部门,所管理的事物繁多,采购、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安全检查等等多个方面的管理都需要高速公路企业来承担,这样就为单机的电子会计系统提出了挑战,众多事宜已经不再是单机的会计模式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高速公路里会计就从单机电子信息系统向着局域网进行转型,这个时期中高速公路会计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职责,而是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系统的职责,整个信息网的系统中分工明确,每个会计负责不同的区域,最后再由总的会计对上述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结算。这样就完成了高速公路会计的由单机向局域网系统的转变。

3.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时期。

这个阶段的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管理的水平就非常高了,这个集成的信息化的系统中,能够对整个高速公路企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密的核算和严格的监督。这个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是不断按照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而发展来的,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全面性、完善性的特点。这个时期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大型的智能化工具,可以自动的对高速公路中每个施工的环节进行把握,做出科学的预算,为企业找到最有效的施工设计方案。现在很多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出了多个企业会计管理的软件,实用并且安全,这是高速公路企业得以更为快速发展的有效工具。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在近几年已经非常的完善,然而随着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改变,会计的信息化也会不断的升级,随着企业对会计的要求做出新的改变。

三、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1. 信息化在高速公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对于高速公路这种大型的工程建设,核算是企业良好运营的大事,尤其是工程成本的核算,整个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施工、护理等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每个活动都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本,高速公路企业也是市场经济的实体,同样也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获得利润的最大化,科学的高速公路企业核算系统就为这种企业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成本核算、支出和收益核算永远都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能够得以继续正常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企业资金预算系统,这个工作过程正是会计的职能之所在,会计是高速公路企业中资金运算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这就需要会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而信息化系统就为这个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使企业会计的管理核算工作更加的便捷,更加的方便,信息化的实现多是靠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固有的特点就是准确、快速也体现了出来。信息化对于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意义一方面就是在核算模式的升级,计算机使整个企业的数据运算系统能够准确全面的进行,节省了人力,同时也节省了时间。

2. 信息化在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监督中的意义。

监督是企业中会计的又一大职能,财政是企业运作的主要风向标,会计则是对风向标做出统计和计算的人,会计对高速公路工程流程中的每个细节做出统计计算,这种统计计算也可以说就是一种工程监督,会计会对工程资金细节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哪边出问题都可以反映在会计的统计计算结果中,尤其是像高速公路这种大型的工程中,有人会觉得工程大很难做到管理的全面,所以就会打工程的主意,这些都逃不过会计的法眼。信息化对于

--> 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意义另一方面就在于监督管理上的便利。信息化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运算系统,更是一个科学的监控系统,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反映,在高速公路企业的监督管理中我们可以应用相关软件,对企业进行全程的检测,当会计的计算出现异常现象时,软件就能及时做出提醒,这样就不至于像以前一样,即使存在问题,被会计计算出来,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分析软件导致问题不能被发现,最后给企业带来危机时才被人们注意。信息化在会计的管理中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的意义重大,尤其是高速公路企业的会计经营管理这一方面,在给会计的管理带来准确便利的同时,还可以对整个市场的行情做出分析和判断,能够带给会计第一手的市场信息,这些都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所以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信息化管理有重大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论文:浅析加快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会计环境的剧变,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无疑对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化应运而生。会计信息化有其自身的特征及内容,对会计信息化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了加快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网络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工作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信息系统,简而言之,会计工作信息化即指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会计信息化呈现以下特征:

1.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等现代技术构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构建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平台。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是对会计进行的系统而全面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是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的全面信息化,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对会计流程和会计模型的重构。

2.开放性。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现在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开放式erp,提供的信息不仅向企业内部各部门开放,也有控制地向企业外部开放,从而财务信息可以在原始凭证的步骤上就实现实时动态化。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将不再是信息孤岛,它将逐步成为开放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3.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4.多元化。一是信息收集多元化。在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广泛接收货币形态的信息和非货币形态的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信息量更大。二是信息提供多元化。在会计信息条件下,会计期间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会计信息的披露既可以按年、季、月来披露,也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并可以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三是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如固定资产折旧计算采用的直线法,如果需要亦可以选用其他备选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四是信息空间多元化。由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既有货币形态信息,也有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既有历史信息(历史成本),也有现在信息(重置成本、市场公允价值)和未来信息(预定成本、目标利润),用户可以各取所需。五是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以外,也可以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算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等等。

5.渐进性。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从手工会计核算到会计电算化,从会计电算化过渡到初级会计信息化,从初级会计信息化到会计领域全面的信息化,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乃至全社会信息化,显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发展过程。

二、会计信息化在中国存在的问题

1.标准数据接口不规范。不同软件、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企业所必须的,如cpa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沟通等,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企业同外界的交流将日趋频繁,而软件和软件之间要实现信息集成就必须有标准数据接口,否则就不能实现自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如果他们所使用的软件不符合标准数据接口规范,那就将遇到很大不便,事实上在cpa的社会审计工作中已经遇到了此类问题。

2.财务会计软件研发力度不够完善。科技进步是产业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国际上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研发投人占其销售收人的5%以上,比较而言,中国的软件企业科技研发投人比较少,加之中国在信息化技术方面起步较晚,技术层次上本来就落后欧美发达国家一大截,所以很难开发出总体解决中国会计信息化系统所面临问题的软件。从市场效果来看也不好,至今没有出现成熟的erp系统软件。

3.网络安全因素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网络时代,企业将着力于面对网络给企业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便决定了企业必然与外部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决定了企业需要集成和共享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信息的特性。这些共享或集成的信息包括诸如企业的财务信息和营运信息等各种信息,而其中的一些信息又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如若被竞争对手获取,就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因而中国大部分企业在到底要不要实行网络财务、电子商务方面产生顾虑并处于两难境地。假如企业不进行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从而也就会失去了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商机,而一旦进行了面向网络的信息集成,又会担心有泄漏本企业的商业机密的风险。

三、加快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加强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首先,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之一。控制系统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之中,而反馈职能是信息联系和传递的重要形式。通过反馈职能的控制作用,校正信息,完善信息的联系和传递,并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完善,减少与目标的差异。离开了控制系统,信息的加工处理也就失去了意义。会计信息作为会计系统的输出,同时又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输入,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信息反馈的作用,会计信息得到完善,并在控制制度的监督下成为再输出的信息。控制制度的反馈机制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过滤和整合,从而保证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其次,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对会计信息的加工整体过程都起到了保证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程序包括了设计一套合理、高效的,包括分工、授权、记录、保卫等一系列控制程序的防范机制。控制环境中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则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开始,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形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通过适当的人力资源政策,确保人员的胜任与道德。风险评估要素通过目标的确定和分解,及时辨别管理风险,使由于各种变化因素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下降。监督要素通过预算、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手段,持续地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合理的保证。

2.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第一,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复合型”人才需求剧增。这里的“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第二,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系统后,改变了原有手工记账状态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这使原有的审计程序受到了影响,审计固有风险中增加了软件运行风险,只有对电子凭证有深入了解并熟悉相关法规的审计人员才能胜任。第三,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将使hib(财会主管)人才成为热点。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烦琐的账务工作中摆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也是未来会计的主要责任。第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会计人才需求将会增大。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随着internet的出现,全球信息处理网络化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第五,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会计理论研究人才的需求将有新的选择。

3.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对财务软件的需求。会计信息化使会计系统的功能空前强大,与以往的会计电算化相比,对财务软件无论深度、广度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型数据库将会成为财务软件的主流;二是网络财务将会有长足的发展;三是功能强大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将逐步出现;四是财务软件本身功能日趋增强,功能进一步细分;五是财务软件将会出现统一的接口标准,对审计电算化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加强会计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因素。首先,对信息共享的过程进行监控。在施行信息交流和共享过程的同时,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数据的动态控制,分析和推断出某个合作商状况是否处于正常情况,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分析并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消除风险隐患以防止实际损失的发生。其次,加强防火墙建设,免遭网络信息集成中的信息系统遭受外部黑客人侵的危险。企业要进行与其他企业的信息集成,其信息系统就必然会是开放式的,而网络上的不法分子可能寻找系统的薄弱环节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攻击,窃取企业的商业机密。但防火墙并不仅仅指用来提供一个网络安全保障的主机、路由器或多机系统,而应该是保障安全的手段,通过控制人、出网络的权限和身份认证等手段,迫使所有的连接都通过并接受防火墙的检查,建立一个网络安全协议,来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