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6 03:52: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建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三农”问题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而提出的关于中国发展的系统理论,是党在经济发展重要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同、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首先,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同时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为了更好的实践发展观,中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这“五个统筹”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具体目标,展示了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和人民需要努力做好的近期目标。科学发观展观一经提出,就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全国各地均掀起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从某种意义上看,科学发展观代表了广人民群众的心声,勾画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基本框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体现,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魅力的真实再现,同时也是时展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初,中央“一号文”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手段等方面指导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为了缓和当前城乡差距过大的矛盾,而更重要的是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考虑,加以统筹协调,为城乡和谐、工农和谐提供保证。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我市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城市建设更是突飞猛进、一跃千里,然而相比之下农村则大大的落后,城乡差距日益突显,“三农”问题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农业怎么发展,农村怎么建设,农民怎么致富,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农村占据国家的大部分比例,农民是国家的主要人口,因此,农村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动摇这个国家的发展基础,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牵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我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肇庆市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结合当地的实际,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初步显现:一是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园区经济发展。形成了金渡、金盛、金陶三大工业园和白金龙工业带、西区工业带以及镇级工业群体的“三园两带多群体”的发展格局。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农业创品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孖宝”牌花生油获得省名牌产品和全国放心油称号,罗非鱼、罗氏虾、高岗围沙糖桔、金利剑花等农产品获得了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了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一批 水利防洪设施建设,使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战胜了连续几次强台风的袭击,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强农业抗御风险能力。加强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抓好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构建了严密的疫病防控体系,我市连续几年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同时,全市农村道路、电网、通讯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四是生态文明村创建成效显著。深入推进以“五改五有”为基本要求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创建251条生态文明村、11条广东省卫生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推进。村务、财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大局稳定。农村税费改革扎实推进,减轻农民负担取得明显实效。
但在肯定成绩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个别地方和个别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存在偏差。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搞几条新村,只要建一批新屋,搞出一些新村,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就基本达标了;一些地方干部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简单以为只需一年二年或三五年可以完成。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__市是个农业市,农业人口多,山区面积大,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还比较大,二三产业发展比较慢。农村集体经济还相对比较薄弱,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委会还有相当比例。山区的一些农民还比较穷,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优质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比较慢,科技推广、市场流通、社会化服务等亟待加强。个别的镇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农民增收没有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三是农村的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依然比较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亟待加强。山区农村的脏乱现象还比较突出,村容村貌尤其是旧村的整治比较困难。四是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不平衡。低朗地方与山区存在差距,城郊地区与偏远地区也存在差距;一些镇工作主动,通过办示范点,落实工作责任制等形式,有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个别地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不够,进展缓慢,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一,发展农村经济。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市农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农村人口多,农村人均耕地、水面、可开发山地等资源仍然有限。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我市而言,首先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规划管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构建优势特色区域农业产业带。其次要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为导向,努力建设农业“六个一工程”,打造农业品牌。通过加强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和政策支持,扶持发展农业“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发展和巩固扩大一批专业村、专业镇,打造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再次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做大做强粮食加工、水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等产业;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抓紧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招商引资载体,大力开展对台、对珠三角的农业招商,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经营,辐射带动农民融入产业化经营;落实省、市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培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要大力抓好农业科技进步。继续推动创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镇。实施优质种子种苗工程,加大良种良法引进与推广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推进农业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和“移动信息村村通工程”;大力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建省级、市级、镇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水稻生产和主要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
第二,改善基础设施。要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发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用,示范推动农田标准化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基本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江河防洪、人畜饮水及山洪灾害防御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巩固创建林业生态市的成果,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大力创建生态文明村,加快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造住房步伐,深入开展省、市卫生村创建活动,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卫生水平。注重村庄建设管理,突出建立完善村庄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及公共设施维护管理的村规民约。抓紧村庄整治规划工作,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规划编制与建设,示范推动其他村庄的规划建设。
第三,完善治理机制。一是要加强财务管理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村账等制度,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争取在今年4月底前 基本完成(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使全市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二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建立村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构建和谐文化。为着培养新型农民,要全力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民,帮助农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创新意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移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社会风貌。要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农民的科技素质。在夯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上,以市技工学校为主阵地之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农民免费进行养殖技术、种植技术、计算机技术、农机操作技术的培训和转岗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外出务工和经商创业能力,促进农民非农收入增长。三是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面落实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意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民工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通过加强镇、村文化站、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要稳定和充实农村文化工作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第五,注重社会建设,要以实施“五大民生工程”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农村“一保五难”等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为此,我市各级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农村“一保五难”工程,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一要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二要推进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三要大力推进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四要加快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建设;五要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六要加快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含氟、砷超标的问题;七要全面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制度,继续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八要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大病统筹、门诊补偿和困难群众大病救助等制度,提高保障水平,扩大覆盖面。抓好薄弱卫生院改造,落实“每村一个卫生站、一名医生”建设计划,强化村卫生站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另外,还要加快农村全面实现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步伐。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长期的任务,必须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坚定性、坚韧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既要充满热情,又要保持理性;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重点,稳步推进,使之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
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统领、指导各项工作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动、来加强。本人认为,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应在坚持已有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侧重或加强。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从对娃娃的教育抓起。前不久,中纪委书记贺国强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一定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由此看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几代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娃娃”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从小对“贪是耻,廉是荣”认知程度,直接决定着未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担起建设祖国的重担。为此,要配合娃娃的其它早期教育,把廉政文化穿插其中,通过通俗易懂的动画、漫画等形式向娃娃进行灌输和渗透,真正使“贪是耻、是害;廉是荣、是利”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娃娃心中。并且随着娃娃年龄的不断增加,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不断转变教育方式,增强吸引力,以实现随着年龄增加,使“贪是耻,廉是荣”等意识观念不断得到强化的目的。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我党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相继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腐败问题得到一定解决。但制度在完善,也有不足之处,也有贪污分子可逞之机。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规章制度都要由人来执行、来落实,并因人的不同,执行效果也就不一样,甚至是相反。这也正如再好的“经”,而由不好的和尚来念,也会念“歪”、念“走样”。为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始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的基础地位不动摇,采取多种形式搞宣传、搞教育,真正使党的宗旨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成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我们党由这样的党员干部组成,就会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堡垒,拒腐蚀、永不沾,就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无坚不摧、战无不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上好心理学这一课。不少贪污分子在贪污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一个心里过程:第一次受贿后,总是惶惶恐恐、忐忑不安,思想斗争激烈。但过了一段时间“相安无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自我安慰真的“没事”了。之后在一次次心存侥幸中,手就会越伸越长,贪污数额越来越大。当贪污数额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数额巨大时,贪污分子心里就会发生变化,由心存侥幸变为无所顾及。主要原因是,总认为有一天会“东窗事发”的,也一定会坐牢的,甚至是丢脑袋的,能贪多少就算多少。在加强党员干部各类教育中,一定要补上心理学这一课,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真正使党员干部明白:我们党同消极腐败是水火不容的,对贪污分子的惩处力度是会越来越大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伸手必被捉;党员干部一定要消除侥幸心理,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身边的人,拒绝“第一次”;假如有了“第一次”后,要及时向组织交待,争取宽大处理,千万不能一错就错,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成为人民的罪人。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把好干部选抜这一关。没有一个好的树苗,就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有的领导干部只所以成为贪污分子,是因为在任前就有了“病”,是带“病”上岗的。所以要在“选苗”上想办法、下功夫,真正把那些“根红苗正”的好苗选上来,管好、用好,让其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要扩大选拔干部的知情权,既要在被考察对象单位内部考察,又要在被考察对象工作过的单位,所服务的群众中征求意见,还有走访人大、政协等部门,了解情况,真正把被考察对象的情况摸清,掌握准确。把好了这一关,切实把那些有着良好的“德政勤绩廉”的干部选拔上来,党抵制腐蚀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加强,党的事业就有了希望。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贺国强书记强调:必须加强信访举报工作,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要对群众提供的线索或反映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因为群众往往是当事者或知情者,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是有价值的、准确的。要建立群众举报和反映问题的长效机制,对于提供重大准确信息者给予奖励,提高群众反映问题、提供线索的积极性。特别要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好群众,使其免遭报复,敢于举报。要依据群众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一追到底,严查行贿、受贿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摘要
本文讨论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医院管理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关系。医保改革对医院管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医院应该通过分析医保市场特点,加强管理,达到增收节支,良性发展的目的。其中十分重要的是建设和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迎接医保的挑战,医保也对医院建设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讨论了
内容
一、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成熟,旧的公费医疗制度暴露出各种弊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成为势在必行的要求。着国家医保改革政策的出台,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医疗经费总量的控制、病人可以自己选择医院就诊、医药分开核算等政策,实际已将医院推入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不同的医保政策,又将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医院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目前我们城市医院的就诊患者,仍以公费医疗为主,而且,城市的医疗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能否适应医疗市场的变化,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将决定每一家医院的生存或者死亡,我们每一个医院管理者都应有清醒的认识。
加强医院管理,主要在于管好人和管好钱。培养和吸引人才,决定医院能否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管好钱,决定医院服务是否物美价廉。大多数医院的多数服务为普通医疗服务,同样是治疗感冒,很难区分不同大医院的医疗质量,类似商场的同类同质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就成为用户选择的主要因素。过去我们的医院管理,在压缩成本方面,做得远不如企业。这是由几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过去的医疗市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一种卖方市场,医疗费用的赤字由国家承担,医院可以通过扩张(包括规模、设备、收费项目等)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另外,医院业务的复杂性导致管理的复杂性。工厂每生产一颗钉子,都能准确计算出它的成本,否则无法确定出市场价格和盈亏情况。医疗行为的复杂性很难准确计算出每一项服务的成本,很难象工厂一样,将产量、质量、消耗等因素分解到每一个成员,进行定量考核。这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共同特点,是我们医院管理研究的基本问题。
在我们研究医院管理问题时,实际面对两类问题:一类为制度法规类问题,另一类为技术实施类问题。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建立在金字塔型管理结构上,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目标。随着管理的不但细化,金字塔变的越来越庞大,消耗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管理细化和应变的要求,因此,管理结构扁平化与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医院管理的复杂性和竞争压力,对医院管理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医院管理结构扁平化与信息化将成为医院管理的主流趋势。医院管理的创新包括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基层管理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等内容。面对医保改革的挑战,我们的管理创新能力,将成为我们医院求生存、求发展的基础,成为医院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的坚实基础。
当然,医院在"节流"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开源"。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将会重新划分医疗市场,相应的商业医疗保险也会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更趋多样化。医院在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吸引病人的基础上,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服务,通过增加非医疗保险的收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 医保改革形式分析
根据国务院的精神,各省纷纷出台了不同的医保政策和实施细则。总体看,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包干制,目前很多省市采用这种办法,当然又有细化和改进。第二类为细目审查制,类似于北京过去实施的大病统筹,台湾的全民健保是典型的细目审查制。
不管哪种方法,门诊的报销制度差别不大。实施医保后,对大型医院来讲,由于门诊自费的比例增加,估计会对门诊量有较大影响。从病种分析看,应该是普通病人数量减少较多,普通病人的大型检查将明显减少,严重和疑难病人数量影响不大。一般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总收入各占一半,门诊量的减少将对医院的总收入有较大影响。
对于大型医院,医保对于住院病人数量的影响会小于门诊,还会分流来一部分原来公费医疗时只能在小医院定点就诊的病人。如果实行包干制,将极大地限制医院对疑难复杂病人诊治的积极性,因为医院水平越高,复杂疑难病人就越多,医院就越赔钱,这将陷入一种怪圈。另外,大型医院的条件较好,还有庞大的科研队伍,必然造成医疗成本较高,如果与中小医院处于同样的付费标准,大型医院将无法生存。包干制对医疗成本控制差的医院将构成严重威胁。在医疗质量、知名度相似的医院和相应科室之间,单病种平均费用的指标将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指标,医院将被不自觉地引入市场竞争之中。细目审查制对不同病种影响不大,但实施的复杂度较大,对医疗费用控制能力较弱,比较容易参杂人为因素,导致不公平的竞争。细目审查制的实施代价也很大,原则上需要定点医院建设相对比较完整的HIS,审查部门也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相应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医疗保险赔付封顶的政策虽然会影响医院的收入,但重病患者仍会自费就医,患者会对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和治疗十分敏感,医院需要靠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吸引这部分患者。
随着医保改革,商业医疗保险会不断发展完善,医院将面对一种全新的医疗保险给付体系。 三、 医保对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的要求 不管那种医保政策,都对医院建设HIS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保实施中,给付和汇总核查工作需要医院配合,做大量的工作。
从各省市门诊实施的情况看,门诊病人就诊基本都采用了IC卡,这就要求医院门诊起码要拥有IC卡读写设备。比较理想的方案应该包括医院给医保部门上报就诊病人的费用细目,以供审查和汇总分析使用。这样,医院就需要建设功能比较完整的门诊收费系统和培养一批熟练使用计算机收费的操作人员。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建设了医院与医保中心实时连网的收费系统,起到了实时反馈参保患者费用的作用。因为脱机处理不能及时了解患者保险费交纳情况、就诊资格、费用超支情况,可能还有假冒用户就诊。但是,我国城市通讯公网的质量、服务、价格普遍不能令人满意,价格高、速度慢、服务质量差,安全和可靠性不高,在此基础上建设大型实时网络风险度极高,尤其是在大型城市。大型医院日门诊量在2000-4000以上,绝大部分患者为参保人员,一旦与医保部门的通讯发生故障,整个门诊工作将无法进行,这将是十分可怕的结果。一个年收入两亿的医院,日门诊收入近50万元,谁负责补偿这种损失?
IC卡付费系统与医院门诊收费系统互连有一个十分突出的技术问题,就是IC卡写卡权利是否可以向医院计算机部门开放。如果不开放,医院很难将门诊收费系统与IC卡读卡机互连,造成门诊收费双重操作;如果开放,如何保证系统安全?因为众多人员拥有写卡权利,很难保
证密码不被泄密。如果由医保部门统一配备门诊系统,很难满足不同医院的不同需求,与门诊和医院信息系统其他模块互连又成为难题。因此,需要很好研究解决方法。
对于住院病人,医院需要分别计算自费部分和医保费用,向医保部门上报病人费用细目。包干制医保方案要求上报内容较粗,但随着包干的不同要求,上报内容会越来越细。细目审查制的医保方案要求医院上报病人的详细费用清单,对医院提出很高的要求。目前北京市医院为满足大病统筹上报病人费用清单的要求,不同医院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实际是细目审查制的一种雏形。
1. 建设比较完整的计算机住院病人医嘱处理系统。这是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法。基本流程是:病人在住院处建立计算机病案首页,病房护士每天将病人的全部医嘱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划价收费,病人出院时由计算机结算并打印费用细目。患者持费用清单到相应的医保管理部门报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费用计算准确及时,同时强化了住院病人费用管理,堵塞了大量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药品丢失和浪费、检验检查的漏费和搭车开药等问题。这种模式可以很容易地与医保部门连机,通过网络直接报审,满足当前医保细目审查的要求。实践证明,这种方案具有比较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缺点是医院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用较长的周期实施该系统。另外,医院需要培养相应的计算机力量,以防止因为计算机系统故障造成整个医院工作瘫痪。
2. 由住院处录入病人费用细目。应该明确一个问题,病人费用分别用手工和计算机重复计算,十分严重的问题是手工帐与机器帐对不上帐,因为不同人员对医嘱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样、人记忆的价格表不可能与机器一样、由于价格变动,不同时间的价格也不同,这是在理论上就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病人结算和上报细目用同一个系统,才能达到一致(即使错也错的一样)。这种方案在病房和住院处配合上有很多弊病,对加强管理作用不大,目前正在逐步被淘汰。
3. 目前一批中小医院仍然使用手工汇总细目表上报。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工作,而且很难满足标准化的要求。
4.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住院药房录入用药医嘱等,在此我们不一一复述。 医保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医院实施的可行性问题。大型医院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住院病人医嘱处理系统,至少需要几百万元的软硬件投入,需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磨合时间,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另外,我国HIS市场只是刚刚起步,众多产品良莠不齐,售后服务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政策导向迫使医院一哄而上建设HIS,将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HIS建设中,住院病人医嘱处理系统的开发和实施难度较大,因为医嘱的复杂度很高,涉及的人员很广。深入到医院的层次很深,非外人所能左右。因而,不建议用行政手段统一推行某种系统,强迫医院使用。否则,行政部门会背上很大的包袱,每天穷于应付系统维护问题。还会产生很多与医院深层管理方面的矛盾。一个HIS的建设,涉及权利、利益和工作量的再分配,各种矛盾十分容易激化,非行政命令所能解决,尤其是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行政命令。
一般国外的经验是,政府着力制定数据交换标准,规范上报表格的内容和格式,由医院或系统集成公司完成HIS向医保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有人认为,这样无法防止医院在上报数据中造假。其实,HIS的维护要求系统必须向医院计算机专业人员开放,一个开放的系统是无法防止专业人员造假的,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查和惩罚制度,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四、 建设HIS,强化医院管理,迎接医保改革的挑战
即使采用包干的医保给付方案,医院也应该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HIS,以加强医院管理,除了堵塞管理中的跑冒滴漏以外,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是一个重要目的。很多医院根据医保给付额度,制定出了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费用额度,将指标落实到科室以至个人,并通过机器及时反馈完成情况。这样,就使被动的事后管理变成主动的中间过程管理,建立起有效的反馈式管理机制,将管理大大细化,堵住浑水摸鱼的人。
管理的细化必然造成文牍主义,这正是信息化的用武空间。我们要认真研究管理过程,在管理模式的设计阶段,充分引入信息化的概念和手段,优化管理模型,强化管理,同时避免僵化管理。
面对医疗市场竞争的压力,医院应该着力建设好两个队伍:一个是管理队伍,一个是技术队伍。其中,计算机队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五、 对医保政策和实施方案的一些建议
1. 医院管理和医保管理部门合作,加速医院管理改革。 医保的中心目标,是利用有限的资金,为参保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的恶性膨胀成为医保需要克服的首要任务。如何压出医疗市场的水分并保留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是摆在医保和医疗管理部门面前的艰巨任务。医院减人增效,降低医疗成本应是医院管理适应医保改革的主要手段,但在现有体制下,实施非常困难。在医保政策的压力下,医院很可能仅仅通过降低医疗服务水平达到降低成本,而达不到真正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这同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十分相似,一些企业甚至到了即将倒闭的时候,还不能实现留住优秀人才,分流多余人员。这些都需要医疗行政部门和医保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创造医院体制改革的良好政策环境,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2. 细化医保政策,兼顾各方利益,避免一刀切。 制定医保政策一般首先考虑的是保证医保费用的收支平衡问题,同时容易更多照顾患者的利益,因为患者是医疗市场的买方,但医院的繁荣是患者的长远利益。目前,医院主要依靠医疗收入维持正常运行,医疗科研和新技术的引入,也主要依靠创收和医疗收入的支持。按照现行收费政策,基本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将限制医院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医保引入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也很难实现。另外,医保政策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医院也有不同影响。社区医疗如果不能纳入,发展将会受到极大限制。在整体医疗资源过剩的情况下,中小型医院的生存将与医保政策息息相关。医保需要结合医疗市场发展的整体规划,细化政策,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以促进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
3. DRGs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美国政府为了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依据疾病分组标准(DRGs),实行了医疗费用前瞻性支付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DRGs依据疾病种类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医疗费用标准。这种方法比较大包干制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医院诊治大病和疑难病患者的积极性,同时避免逐条审查医嘱细目的繁重工作。为了防止医院小病大治,医保部门也要审查患者的治疗记录,核定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比起逐条审查医嘱,工作量小得多。
问题是如何制定疾病分组分类标准,这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不同规模医院、不同地区医院、专科与综合医院之间都存在很多差异,如何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确实难度很大。很有可能,每一个独立核算的省市医保部门都需要拥有一套自己的DRGs标准,而且需要每年更新,以适应形式的变化,这种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十分巨大的,以至目前还很难实现。
可能的方案是:通过医保的实施积累原始数据,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逐渐推广。社保部在制定标准化字典时,需要考虑DRGs的需求,在字典层次划分时考虑兼容DRGs。
4. 加强标准化建设。 不管哪种医保方案,医院均需要向医保管理部门上报数据。其中至少需要包括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疾病名称、费用信息等,这些都需要标准化编码。否则,医保部门将无法识别、统计汇总。随着医疗费用合理性审查的不断深入,需要医院上报患者的全部医疗费用细目。细目又有不同详细程度的要求,如果仅为分类汇总,审查人员很难分析其合理性;如果逐条上报执行医嘱的细目,审查人员会被庞大的数据量弄得无所适从;如果仅上报住院医嘱,审查人员很难与收费标准联系起来,准确快速的计算出费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只有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医嘱字典,通过程序自动分解和汇总医嘱,才能灵活地分析医嘱和费用的合理性。当然,最理想的目标是,医院能够上报病人的电子病历,通过了解病人的真实病情判断医疗费用发生的合理性,但电子病历的标准化是十分困难的,实施的费用相当巨大。就我们目前的财力和技术水平、投入/产出情况看,建立医嘱标准化字典还是切实可行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服务需求和计算机技术差距较大,字典宜使用树型结构,各地区根据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子集使用,社保部仍然可以进行大汇总。字典维护的滞后性决定医院信息系统内码不能完全使用标准字典,因为医院要根据临床的要求随时增加新的字典项目以满足临床的需要。这样,医院就扩展了自己的代码子集,而且不能修改。因此,医院信息系统需要根据医保上报的标准字典,建立对应表格,进行数据转换。
目前,很多省市在门诊使用IC卡就诊,如果能够将IC卡中患者基本信息标准化,除了方便患者在不同地区就诊外,还将帮助医院解决门诊病人的ID问题。门诊病人的唯一ID标识问题一直是困扰医院建设门诊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问题,医院自己解决代价太大,也不能彻底解决。如果使用医保IC卡,可以覆盖综合医院绝大多数门诊病人,医院的挂号、病历、就诊、收费、取药等就很容易计算机化,将极大地方便患者就诊。
本文从医院的角度讨论了医保改革与医院的关系,很多观点不十分成 熟,敬请指正!
建设和谐的电力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为基础,以“奉献清洁电能,服务和谐社会”为主线,以“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电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支撑点作用。电网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没有电网的安全,就没有行业和社会的和谐。因此必须强化安全监督保证体系,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超前管理,不断提高电网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水平。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发展之本。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为每一名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给予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使员工的生产、工作、生活条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员工的收入随着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不断增长,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员工。
结合“创一流”工作,修订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发挥整体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同时充分运用党内监督、员工民主监督和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手段,加强对涉及企业人、财、物重点岗位、关键部门、重要环节的监督,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严格按程序办事。
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实现生产与经营的和谐
推进改革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现实需要。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强企业实力,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来思考、展开。脱离这个中心,构建和谐企业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锐意改革,企业才有活力;只有创新发展,企业才有实力;只有员工得到利益,企业才有凝聚力。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开拓市场,推进生产经营持续发展,保证员工收入稳步提高,为构建设和谐企业提供物质保障。
三、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和谐
强化服务意识,把倡导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员工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以诚信、负责为本,严格落实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和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大力改进行业作风。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客户服务中心功能和95598客户服务系统。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健全优质服务常态机制。加强用电宣传,积极引导客户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加强监督检查,开展明察暗访,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定期听取客户意见和建议,认真受理投诉举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供电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坚持依法经营,推动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
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重发轻供”,电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电网发展严重滞后于电源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电源建设和投产速度加快,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主网架薄弱、抵御事故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坚持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并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加快电网建设,努力实现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坚强电网。
五、坚持两手抓,推动企业与企业文化的和谐。
企业改到深处是管理,创到最后要靠文化。一方面通过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另一方面,通过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努力将员工的愿望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形成企业关爱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形成以诚待人、平等友爱、互帮互学、融洽相处的氛围,使企业真正成为全员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是电力企业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发展目标的统领下,奋斗的方向明确了,精神振奋起来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企业正呈现出崭新的风貌。但实现“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要求我们将全部的激情和智慧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坚持“三抓一创”的管理思路,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向着目标不断迈进,树立公司良好形象,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委会上强调,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护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区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孕育腾飞,铸造辉煌的阶段,更是埋头苦干,备尝艰辛的过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也更加艰巨和繁重。当今的竞争是环境的竞争,干部作风和机关工作作风就是最大的环境。我局近年来虽然在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对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林业,不断创新农业工作新亮点还做得不够到位;二是对农民群众的技术服务与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各部门单位、各项工作的运转还不够协调、高效,拖拉现象还存在。当前机关干部作风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精神不振、牢骚满腹;有的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有的纪律松驰、自由散漫;有的无所作为、胡乱作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直接影响农林水务形象,直接影响我局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全局干部职工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指导,以退耕还林和实施“经济强镇工程”为载体,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区和生态农业公园”为目标,全力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大局,针对干部作风及机关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营造我局良好的工作氛围,把干部机关工作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一、端正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和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认识问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以此次学习活动为契机,讲学习、强纪律、树形象、促发展。通过学习,必须彻底转变以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干部的责任意识,对基层群众,我们要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们,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首先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去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切切实实地为他们着想;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对来访群众要热情接待,耐心询问,做好记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从根本上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熟记和使用机关服务的语言规范,牢记禁忌语言,在与群众交往、沟通时,一定要做到热情礼貌、耐心细致、态度温和,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满腔热情地为基层群众服好务,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学习,熟悉和掌握好有关法律、政策、法规、职责,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面对复杂的环境,时刻以党员标准对照要求自己;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强化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继续提升人格修养,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二、提高作风素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成为人民的公仆;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牢记“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严于律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针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认真整治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散漫,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和违法行政等现象;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自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国发3号文件,学习现代农业知识、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三、求真务实,行必责实,振奋精神,做好当前本职工作
第一、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成熟。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贯彻,牢固“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用党的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武装自己的头脑。
第二、认真贯彻落实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工作上更加敬业,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注重细节,按时按质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要在廉政上做到慎微、慎行,从小事上就严格要求,要三思而后行,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干实在事、说实在话、做实在人,干好本职工作。
四、建章立制,创新机制,提高工作效能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制定好工作制度、纪律制度、请假制度、上岗制度,使之适应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使我局各岗位、各个部门单位工作有章可循,高效运转。二是加强监督,不定期检查。对执行制度不严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五、有激情,干实事,持久保持良好的作风
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作风问题就是人的性格和内在修养问题,有好的作风就有好的工作习惯,人人有好的工作习惯,我们的工作效率就会提
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我们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将提高。
我们党是执政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不仅要靠指导思想、大政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也要靠崇高与圣洁的生活作风起作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单纯的朴实也许显得太无能,所以我们要把教育和惩处相结合,切实引导干部职工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朴实美德。朴实因为其淳朴而真实,让人会产生可信度:政治上朴实了,人们会感到安然;经济上朴实了,人们会产生诚信;文化上朴实了,能够消除成见、共享文明;科技上朴实了,能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总之,朴实虽无华,却能够使万事万物趋于和谐、实现互补;消除隔阂、和平共处。在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21世纪,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和谐的重要和必要了,而朴实则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生命线!
朴实过生活,处事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有一腔浩然正气,不受金钱物质的诱惑,才能无所畏惧地前进,才能不屈不挠地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
我们全局干部职工一定要持久保持良好的作风,有激情,干实事,为建设绿色双桥、森林车城、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生态宜居城市示范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在阐述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几点建议。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地发挥其核算与考核指标体系对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对外公开披露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功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不仅是对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而且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运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责任会计
1972年,罗马俱乐部丹尼斯?米都斯等人发表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增长、高消费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有限的资源以及地球生态环境之上的。如果人类再这样无止尽地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获取经济的增长,那么人类社会生产的增长最迟将在2100年停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模式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类社会面临严重困境。
人类始终需要面对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矛盾,这就涉及到一个发展观的问题。不同的发展观念,对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是导致能短缺、环境污染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主要责任者。因此,企业对于社会有着很大的责任。在这里,笔者探讨了我国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问题,认为开展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对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是戴维?F?林诺维斯(David F?Linowes)在1968年率先提出的,他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意味着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随后,阿迈德?贝克奥伊(Ahmed Belkaoui)将社会责任会计定义为:测定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对一般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防止和处理这些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的有关事宜。番田嘉一郎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它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1】
1.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条件
社会责任会计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前提条件。首先,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劳动异化、社会诚信下降等。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现实依据。
其次,相关法规的制定也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例如:198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会议在内罗毕通过了《内罗毕宣言》,其目标是“处理好生产、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制订有远见的总体战略对策来达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目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在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2】
再次,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社会学的兴起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生态与环境问题与企业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些问题以及影响到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因此要求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提高社会效益、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正是在以上前提条件下,社会责任会计就应运而生了。
2.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
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的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3】社会责任会计成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协调企业与社会关系的中介,通过社会责任会计,人们才能更好地对社会责任予以计量和反映。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目标、核算对象和信息披露三个方面。
(1)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社会责任会计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向政府及公民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便于了解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
(2)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
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又称核算对象,具体指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的属性来看,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部分,即企业的社会贡献——企业承担社会义务时给社会带来的收入和企业的社会成本——企业的行为引起社会资源的消耗。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损益等方面。
(3)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内容包括企业对员工、生态环境、社会及本地区、消费者的责任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揭示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文字表达法,用文字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二是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或以附注形式反映;三是运用独立报表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污染报告”、“社会责任年报”、“社会收益表”、“社会资产负债表”和“社会效益和成本报告”等。结合我国实情和借鉴财务会计的信息披露方式,社会责任会计可以用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损益表、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核心报表来加以反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相对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通过会计的专门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成本及社会效益,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 法院、环境保护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执法监督部门,作为这些部门检查、监督企业执法情况的依据,对确保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200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标志。【4】科学发展观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关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处处为人民着想;全面发展就是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建设;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和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正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指导思想,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源泉。
科学发展观不仅包含经济发展的内容,同时还明确指出了发展的全面性,即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和根本观点都有了明确的指示。科学发展观是超越经济意义上的发展观,体现了人对于自身乃至社会的关怀。在企业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企业要顾全大局,不要只是追求企业的利润而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企业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增加社会责任方面的统计变量,以便社会对于企业有更深地理解,同时也便于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从传统的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的发展观只关注经济的增长,这种观点往往忽视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以牺牲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传统发展观必将被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条件。从传统会计到社会责任会计,也正是科学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日益加深。在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对社会、对全球的环境保护有着很大的责任。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如何建设社会责任体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企业内部要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局意识和协调发展观念。这就要求突破传统会计将企业看成是单纯盈利组织,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观念,树立社会责任观念,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对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及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支付的社会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对企业不仅要考核自身效益,而且还要考核社会效益。
2.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企业要突破传统会计以物力资本为中心的核算体系,将人力资源作为资本,以人力资本为中心,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共享企业剩余,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以挖掘人力潜力和人才智能,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处处为自己的职工着想,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水平。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要突破传统会计以实物资产为重点的核算方法,适应知识经济企业无形资产为主体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全方位的确认和计量,将无形资产作为核算的主要对象。从当前情况看,无论是会计立法还是实践,都距离社会责任会计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要求对传统会计是一大挑战。
四、结束语
社会责任会计从产生至今只有短短的40多年的时间,但其理念对于会计专业、对于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企业对于自己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总是尽可能的避免,偷税漏税的现象严重,拖欠工人工资,工人的福利待遇太差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务都有待于加强。
笔者认为,企业之所以没有树立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就是因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建设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推进作风建设
严格教育,夯实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强化思想教育是基础。必须从教育入手,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要突出对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从政道德教育,以及维护和遵守党风廉政各项规定的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抵制歪风邪气的自觉性,使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要健全完善教育工作机制,把领导干部作风教育纳入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部署,集中开展教育活动。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育效果。要把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正面典型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利用信息技术和文学艺术等形式和手段进行教育,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严格制度,构筑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约束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以制度做保证。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中,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全过程,定期分析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一是不断完善规范领导干部作风行为的具体制度。围绕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的具体表现,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和具体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二是不断完善从源头上杜绝领导干部不良风气的工作制度。三是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奖惩制度。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切实做到鞭挞空谈者、惩罚误事者、奖励实干者。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做到责任明确、逐级负责、各环节衔接协调。要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阶段性考核、动态性考核与年终综合性考核相结合,坚持做到工作推进到哪里,考核就跟进到哪里。
严格监督,确保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措施落到实处。要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各项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达标评比活动。改进会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风气,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大力发扬民主,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坚持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国有资产的重组并购等必须由集体研究决定。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派和无党派人士、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通过加强监督,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严格纪律,坚决惩处败坏领导干部作风的行为。要针对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下猛药,动真格,严肃查处。要继续保持查办领导干部作风方面违纪案件的力度。对败坏领导干部作风的行为,要严格执行纪律,特别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重点查处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谋取利益的案件,以儆效尤。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我们要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结合国有粮食企业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思路措施,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惩防体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国有粮食企业内部制衡
实现权力的科学配置,形成内在的相互制衡,是防止权力失控的根本途径。
1、加快股份制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股份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的必由之路。
2、完善企业内部制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利和职责,在公司内部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围绕国有粮食企业的用人权、财权、物权和事权,从操作层面上实行适度集权、合理授权和分级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制衡体系,防止权力滥用。
3、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支持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企业内部推行竞争上岗,能者上,不能者下,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不断强化教育,筑牢国有粮食企业道德防线
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是抵御和防止腐败的坚实基础。
1、突出教育对象。坚持以企业领导人员和有业务处置权的重要岗位人员为重点。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利用廉政党课、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电化教育等方式,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改进教育方式,创新工作载体和活动方式,使反腐倡廉教育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加及时鲜活、具体实在、长效管用。
2、努力规范职业道德。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建立健全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岗位要求、易记能做、便于考核的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深化职业道德意识,促进职业道德养成。
3、积极倡导廉洁文化。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以“廉洁从业,诚信守法,行为规范,道德高尚”为核心的企业廉洁文化理念,把企业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企业管理,在思想上筑牢堤防、在行动上廉洁自律,形成良好廉洁氛围。
三、实行人本化管理,健全国有粮食企业激励机制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人员管理办法,提高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本化管理水平,是抑制腐败诱因的重要条件。注重把对人的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决定因素,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从精神和物质上为预防腐败提供保障。
1、从精神方面为预防腐败提供激励保障。既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内在因素,运用企业的发展和成就激励员工,还要将实现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起来。
2、从物质方面为预防腐败提供物质保障。完善国有粮食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的薪酬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与职工工资水平的比例。
3、同步并举实行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预防腐败保障作用,在强化监督约束权力运行,规范员工从业行为的同时,实行激励与约束同步并举的“双轮驱动”。
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国有粮食企业运行机制
用完善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用严格的程序规范从业行为,是减少腐败几率的保证条件。要通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有粮食企业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防腐的作用。
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要系统、切实可行、有效管用,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强化系统制约。要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规定,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化厂务公开;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大宗粮食的收购和轮换必须挂牌招标和拍卖,资产租赁操作必须公开招租和公开竞价,严禁个人说了算,严防暗箱操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控制经营风险;要完善财务内控机制,严格执行《会计法》,杜绝做假账,完善企业预决算管理、会计核算监督、财务动态监测、国有产权管理、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要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完善收入分配、薪酬管理等制度,探索科学合理的股权、期权激励办法,促进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
2、完善权力运行程序。推进权力运行程序的制度化,增强制度的程序性,强化规范制约。对于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产权交易、资本运营、投资决策、营销采购、财务资金、选人用人等重要事项的权力运作,要力求规程具体、程序严谨、罚则分明,在制度设计上尽量减少不确定性或自由裁量宽泛的弊端,不给腐败现象滋生留下空间。用责任落实制度,增强制度执行的公开与透明度,加强检查和惩
处违规行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强化刚性制约。3、加强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对企业领导人员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特别是执行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遵守“七个不准”的情况每年进行一次集中检查,把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情况纳入企业党风建设目标考核,作为企业领导人员考察、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免的重要依据。
五、通过有效监督,遏制国有粮食企业腐败可能
切实加强监督,是减少腐败机会、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所在。国有粮食企业要注重把监督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权力运作的关键部位,重点对制度落实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1、发挥监督的控制与纠错功能,减少腐败的机会。通过对用权行为重点的监督检查,推动决策和执行环节的权力规范运作,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束权的工作机制。建立报告制度,加强国有粮食企业重大事项及财务状况的监督,使主管部门能及时掌握企业重大事项及财务状况。建立通报制度,及时纠正不合规问题,修订完善制度规定,维护规章的严肃性,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发挥监督的约束和防范功能,对腐败形成遏制。要坚持把监督渗透到企业改革发展各个阶段和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与企业管理体系相融合,依靠有序管理和有效监督,有效约束违规违纪现象。在当前,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一是严格执行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产权不向企业管理层转让的规定,规范中小型国有粮食企业管理层收购行为;二是国有粮食企业严格执行粮食购销政策和最低价格收购政策,防止在种粮补贴中弄虚作假,损害农民利益;三是防止擅自动用各级储备粮,拒不执行或擅自改变各级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或在粮食统计工作中虚报库存,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四是在国有粮食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防止不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挪用、侵占分流职工生活费、安置费,损害职工合法权益,中饱私囊侵吞国家或企业资产;五是国有粮食企业领导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获取非法利益,或为配偶、子女、亲属等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3、发挥监督的惩戒和警示功能,对腐败形成威慑。严肃查处国有粮食企业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办在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中隐匿、私分、侵占、转移国有资产的案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规交易、以权谋私、非法获利等侵害国家、企业利益和职工权益的案件,切实做到违者必究,对腐败形成威慑力。
六、加强风险预测,提高国有粮食企业风险防范
提高风险预测水平,是提高有效预防腐败能力的重要标志。国有粮食企业要注重把防范腐败风险纳入企业风险管理之中,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增强有效预防腐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降低反腐败成本。
1、加强组织领导。企业领导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树立“制度为上”的意识,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建立廉洁约谈制度,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扯袖子、早打招呼,使反腐倡廉工作逐步从亡羊补牢转向未雨绸缪,实现对腐败问题的超前防范,消除和减少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和不利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加强效能监察。充分发挥效能监察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作用。针对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围绕基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营销采购、安全生产等开展效能监察,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全面融合。
3、运用监督结果。要使监督检查切实有效,防范未然,必须将监督结果同奖惩和追究挂钩,做到执纪必严、违者必究,追究到位、惩戒有力,发挥惩处的治本功能,扩大监督效果,达到预防目的。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心和信心。粮食是个战略产业。粮食安全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20__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的要求,农业部也开展了“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活动,这些充分显示了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重要性。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实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了粮食生产补贴,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不稳定,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刻,及时出台了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努力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但粮食生产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在去年粮食大丰收的年景,粮食总产也只有85万吨,只能满足全市粮食总需求量的30%左右,因此,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符合我市粮食发展需要,是稳定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我们农业部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工作重心。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体现了我市粮食生产工作的创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借鉴了先进工业发展的理念,把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直接应用于粮食生产,采取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形式,通过整合各种各级政策、资金、服务、技术,逐步形成一整套粮食生产投入机制、技术推广机制、服务机制、管理机制、先进激励机制,体现了工作机制的创新。同时,通过功能区建设,形成了一套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相配套的粮食生产高产高效体系,体现了技术创新。在市政府出台的政策里,明确了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有较高的复种指数、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服务组织、全程机械化生产、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和较高的科技到位率等六大标准,着重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组织建设、高产示范活动和土地流转工作,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完善配套的粮食发展模式,有效结合了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建设合力,走出了一条粮食生产的新路。
虽然粮食生产功能区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努力下,已经开始建设,但在最近的几次调研中我发现,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中有的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后可能会影响当地的土地征用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影响,一些乡镇对落实粮食功能区积极性不高。二是认为当前全球粮食危机有所缓解,国内粮价平稳,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只增加财政支出又不能增加税收,基层干部工作不积极,出现了建设的“上热下冷”现象。三是认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产生了畏难情绪。
二、真抓实干,全面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一)抓住时机,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冬明春是大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时间,各级农业部门要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工作来抓,作为粮食高产创建的关键环节来落实。今天镇海区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各地要抓紧落实,争取春节过后全面动工。尚未搞好20__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地区,要在节前搞好规划,明确具体建设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同时,各地在功能区建设中要注意二点:一是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先对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好,农田基础设施基本符合田成方,路相连,灌排顺畅要求的功能区进行修缮或改建,以适应水稻生产和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二是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对功能区的农田进行培肥。根据最近全市标准农田分等定级情况统计,全市约50%的标准农田为二等田,这些农田要在3年内全部达到符合粮食生产稳产高产要求的标准农田一等田,难度确实不少,现在起就要重视土壤肥力建设,对今年没有播种绿肥的农田,推广冬季深耕不失是培肥地力的好办法。
(二)搞好流转,着力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土地流转工作,探索粮食生产新型规模经营模式,使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或者通过粮食生产合作社、粮食生产全程化服务组织的统一服务经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种粮效益,努力形成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新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镇海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核心区内的500余亩土地,通过流转,现在由3户种田能手承包,合同期5年,这样做很好,便于发挥示范效应。各地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订相关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同时,要健全土地流出户的保障机制,使他们安心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三)积极引导,尽快组建粮食生产服务组织。在努力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地流转的同时,要以乡镇为主积极引导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或其他形式的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或以乡镇为单位,由农机、农技等部门牵头组建粮食生产服务组织,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散户、小户开展服务。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这些组织予以支持,鼓励它们积极为农户提供代育秧、代耕、代插、代防病治虫、代收割等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使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达到“五统一”服务要求,或实行服务组织的“租赁经营”、“全程托管”、“菜单式服务”等经营服务形式,使粮食功能区的服务工作全覆盖。同时要建立与功能区相配套的农技、农机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指导,促进农技、农机的有机结合,为功能区粮食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四)创新科技,尽力做好技术保障。一是抓紧制订适合功能区的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规程。各地要组织种子、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有关部分的力量,进行技术合作,科技攻关,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订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标准化生产,使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产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春节过后各地要全面启动培训计划,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种粮大户和其他粮食生产业主进行培训,提高农户的种粮技术水平,同时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技术指导,每个功能区至少有一名 农技干部蹲点服务,随时为农户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各地的粮食首席专家也应定期到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是积极推广水稻生产适用技术。粮食生产功能区要重点推广机插技术、抛秧技术、直播技术、强化栽培技术、单季晚稻“五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适用技术,搞好这些技术的集成,特别是要加强对机插技术的推广,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机插机播率达到70%。四是广泛开展粮食高产示范活动。结合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扩大示范辐射作用,要求每个功能区都要有一个中心示范方,有专人负责指导,努力提高示范方产量。为支持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中心示范方的高产创建,市科技局在科技经费中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这些资金要使用好、管理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争取经过3年努力,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全年粮食亩产力争达到1000公斤,亩效益达到1000元。
摘 要 通过开发地方文献,探讨地方文献在发展地方经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乡镇图书馆 地方文献 开发利用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显得至关重要,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尤其是地方文献资源越来越得到充分的利用,地方文献在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为本地区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领导决策离不开国情、地情,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史志,就具有这种“资政”的功能,不仅如此,史志蕴藏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尤其是志书,记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面貌与历史发展趋势,领导者可从这些发展变化中找出规律,借鉴历史,吸取教训,避免决策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如《伊克昭盟志》系统地记载了伊盟的地理环境、资源、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所载事业的盛衰得失,人物的是非功过,对当代及后世均有借鉴。又如《鄂托克旗志》实事求是地反映重大历史问题,立足当代,详今略古,既记述了清代始建旗制到新中国成立300年的历史,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4O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历史经验,反映客观规律,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成就、新变化、新气象,真实地反映了鄂托克旗今昔面貌及历史发展过程,为我旗各级领导全面系统地了解历史和现状,以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资料依据,为各级干部总结经验教训,改善领导作风提供历史借鉴。由此可见,志书类地方文献所提供的借鉴作用,能帮助地方当政者着眼于整体、全局、长远,避免全局决策上的失误和独断专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地方文献为决策者提供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二、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信息
地方文献特别是有关矿藏、物产、畜牧业、农业、冶金工业、气候水利、人口等有关经济发展资料的原始记录和官方统计资料,翔实可靠。人们可以通过了解地方文献所提供的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从而制定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1、利用地方文献开发地方特产,发展
地方经济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沿革的不同,决定了各地经济发展的途径不同,有的地区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有的地区以发展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为主,有的则以发展传统的手工产品脐身国内外市场。例如根据《鄂托克旗志》记载我旗以畜牧业为主体。曾以“水草丰美,土宜产收,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称著,经过长期选育,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定型为“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阿尔巴斯白山羊绒,是轻工业最佳高档原料,在国际市场被誉为“纤维宝石”。1985年获意大利柴格纳纺织公司“国际白绒山羊生产奖”,1989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白绒”增长技术应用—等奖,不失时机扩大影响,成为知名品牌,走向世界,为鄂托克旗经济的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2、利用地方文献,发展地方旅游经济
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方旅游业正在悄然兴起,各地根据地方文献的记载,可开发修复历史文物遗迹,风景名胜等旅游景点,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根据《鄂托克旗文物志》、《鄂托克旗志》记载的百眼窖遗址、百眼井、阿尔寨石窟探秘成吉思汗遗迹,等历史遗迹,通过对这些地方文献的挖掘可以制定具有鄂托克订旗特色的旅游发展计划,将对鄂托克旗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为研究历史文化遗迹提供资料
在古代,中国天文学研究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卓越的天文学研究成果与各地人民长期观测记录有一定关系,《内蒙古历史文化遗迹》一书中介绍,“在今呼和浩特市‘金刚座舍利宝塔’(既五塔寺)内砖砌照壁的东侧嵌着一副阳线雕刻天文图,图上用蒙文标出各种天文学名称”。这幅少有的蒙文天文星座图的刻制,说明蒙古族对天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早的,为研究蒙古族天文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四、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宝贵的乡土教材
地方文献所记载的爱国英烈和革命传统,灿烂文化以及先进思想等观念和史实,是生动活泼的乡土教材。恩格斯说:“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这些是发生在自己家乡的史实,易于激发人们的爱乡,爱国之情。《伊西革命根据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伊盟西部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蒙汉各族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地方志是一座内容丰富的文献宝库,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图书馆重要的文献资源。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地方文献载体日趋多样化,因此,除继续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外,不断扩充和补充视听、电子文献和网上信息的收集已成为在新技术环境下,确保地方文献内容和系统完整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网上地方文献信息的收集,它不仅需有高新技术硬件设备的支持,更要求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工作要有求实精神,不断掌握新知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的需求,尽快实现本地区地方文献的网络化,进—步提高地方文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村级班子是农村工作的“领头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骨干力量,在农村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村级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和改进村级班子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村级班子建设面临的变化。
当前,农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农业税费改革和加入WTO以后,农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村级班子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
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人口结构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年轻的劳力要么外出打工、要么进城经商,在一个村里年轻一代相对减少,选择适合的年轻力壮的人进村级班子比较困难。
2、现行的村级班子成员不少是从黑发干到白发,村级班子成员逐步老化,缺乏活力,缺乏创业精神,满足于现状,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3、近几年来,虽然对农村干部的待遇有所提高,但与现行社会的发展相比,待遇还是很低,而且招干无门,参工无路,从岗位上退下来后,生活难保障,影响在职干部的积极性。
4、村干部的工作涉及全村家家户户,诸如邻里纠纷、建房造屋、植树造林、计划生育、发展产业、税费收缴等都要管,既要有刚也要有柔,把握不好,还会得罪人,更为严重的是打击报复村干部,使得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想当村干部,造成了一些班子能力下降。
二、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确立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方向和理念。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对农业、农村的要求,我们必须找准着眼点,抓住着力点,把村级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要把着眼点放在坚持“四个方向”上:一、要市场化方向,突出班子建设要善于应付加入WTO以后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懂得市场经济、懂得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农业,如何把农村的经济全面发展上去。二、要坚持民主化方向,班子的建立要在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的基础上产生,充分代表农民的真实意愿。三、要坚持科学化方向,突出村级班子建设的规范性,村级班子的结构如何优化,村级班子的干部如何从农民或党员中选拔,要坚持《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四、要坚持专业化方向,突出村级班子建设要懂得农村工作,是农村发家致富的能手,懂得如何根据当地情况发展农村经济。
要把着力点放在树立和增强“三个理念”上:一是发展理念。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也是村级组织带领农民共同奔小康的第一要务。要把能否发展作为评判村级领导班子强弱与否的根本标准。二是创新理念。围绕“朝气蓬勃,奋发有力”目标要求来优选村级干部,村级班子是否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这个班子是否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三是人才理念。围绕“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思想来吸引、培育和用好人才。把村级后备干部是否大量涌现和层出不穷作为评价村级经济是否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以此来尽快扭转村级班子在人力资源上的滞后状况。
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在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上有新的举措。
随着农村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放在“四个一”上:即“一个扩大、一个提高、一个优化、一个增强”。
第一在选拔农村班子成员和农村后备干部上,要不断扩大农村干部的来源,以此来增强领导班子的能力。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理顺这些问题,关键在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把选拔农村干部和培养农村后备干部放到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的思想意识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农民再苦再穷也要送孩子多读点书,因此,新一代农民中高中、中专、甚至大专文化程度在农村青年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青年农民,人年轻,有文化,敢干敢闯,也是农村干部的最佳人选,复员转业军人和在外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并对一些在企事业单位中工作已下岗的人员,都可以有意识把他们召过来,安排他们、培养他们。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把他们召回来,安排他们适当的岗位,有目的开展一些知识、技术的培训,条件一旦成熟及时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
第二提高村支部书记的能力,是解决班子能力建设的关键。
实践证明,一个村级班子能力的弱与强,支部书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在支部书记的选拔上,我认为:1、能自己带头致富;2、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3、年龄最好是30岁到45岁的中青年人;4、要有理想,要有奉献精神。在支部书记的能力的表现上看:1、要善于抓住全局,全村一盘棋思想;2、要能找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富民之路;3、要会带领班子其他成员协调作战;4、要有创新、创业精神。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建设好一个村级班子,必须选好和使用好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
第三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尤其是支部书记与村主任这一对搭档,是建设好班子的内因。
农村工作针对千家万户,复杂而琐碎,如何使班子每个成员都发挥好作用,把农村工作全面抓上去,就是优化班子结构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班子是1 1>2或1 4>5,而不是相反。在优化班子结构上,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这一对搭档起着关键作用,首先是要配强支部、村委这一对搭档,就象部队中的连队一样(连长和指导员),连长要能在业务上、训练上、军事上冲锋在前,同时指导员要在把方向、把大局上下功夫,协调做好思想工作上下功夫。支部书记与主任同样也是如此,书记是扛旗指路,主任是拉马吹号拼命干,对各自工作要认真负
责,又要紧密配合。支书与村主任,我认为最好不要一人兼,这样不利于工作,其次,在配其他班子成员时,要考虑年龄结构,个人特长及在农村工作的经验,群众威信等综合搭配,尽可能使班子人员年轻化,有活力,充满朝气,积极向上,具有整体战斗力。
第四增强村级班子的吸引力是稳定村级班子建设的基础。
我们在讲奉献的同时,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设法提高村级干部的待遇。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讲求效益,农民们都开始外出务工挣钱,留在村里当干部的,也不能让他们太吃亏。1、可以根据县、乡两级可用财力,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对在农村全面工作中做得突出,可以多奖励,可以提高浮动工资。实行按贡献定报酬的制度,建全年度考评制度。2、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制度,使村干部在位期间所作出的辛苦和付出,能老有所养,条件优越的,可以考虑医疗保险。3、对于特别优秀的村干部,乡镇党委可考虑一定的岗位,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让符合条件的村干部进乡镇政府机关工作。通过提高生活待遇、政治待遇来增强村级岗位的吸引力,使村干部有盼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稳定村级班子队伍,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得坚强有力。
我镇党委下设3个街道党委和1个农村片区武安党工委,以及1个教育党委、1个经委党委和1个机关党委,有党总支17个、支部107个,有党员4595人。其中农村党总支2个、党支部23个(村级支部15个),农村党员908人。我镇基层党支部绝大多数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群众中口碑较好,且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一)有的支部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活力不足,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在我镇农村党员908人中,35岁以下59人,36—45岁193人,46—54岁231人,55—59岁116人,60岁以上309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03人,初中291人,高中(中专)89人,大专以上25人。近年来,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无法补充鲜血液。同时,村干部待遇很低,生病、退职等无保障,难以留住农村年轻能人,致使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
(二)有的支部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党员管理难度大。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转移步伐越来越快,农村党员是村民中素质较高、经济活动能力较强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流转更加频繁。农村党员大量外出,他们有的在外打工经商,有的长年在外务工,流动性很大,增加了常规教育管理的难度。
(三)有的支部村级无积累,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服务功能弱化,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甚至多数村是“空壳村”,无集体经济积累,有的村在教育“普九”时还留下许多债务。经济是基础,是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凝聚民心的依托。无钱办事,就会变得无所事事,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四)有的支部工作理念不新、工作方式陈旧、作风不民主,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习惯于发号施令实施领导,没有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事务管理的主人,村民对于集体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影响。
(五)少数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领导发展能力不强。一些村党组织领导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增加农民收入思路不清,点子不多,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更不用说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了。
二、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的内在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内涵深刻,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四个方面的建设,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层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斗保垒,作为各项工作任务的承接载体,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而言,基层党组织亟需提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物质基础坚实了,才有条件实现其他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心,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
(二)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民主,就是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形成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监督的机制。
(三)提升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的能力。农村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观念和文化上。事实表明越贫穷的农村,封建迷信越盛行。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要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对策及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我认为,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和一个“领头雁”。“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与坏,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要注重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支书。只要支部书记是强有力的,思想是活跃的,这个村就是有希望的,就有前途。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必须改进选人办法,更新用人观念,选配村党支部班子的渠道要拓宽。既可以从乡镇党政机关及所属部门选派,也可从县市所属部门或先进村中选派,既可公开向社会招聘,也可以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让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为村干部队伍补充新的血液。近年来,我镇先后在太空村、王爷庙村、磨嘴村、大堰村选用了4个农村“能人书记”,今年“七一”,这4个村分别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向全镇17个农业村都下派1位大专文化以上的年轻镇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或者副书记,协助抓好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以适应农村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要求,建立起现任、后备、离任于一体,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新机制。我镇每年都坚持表彰一批农村“爱民书记”、“爱民干部”,由镇财政每月给予50元的特殊津贴。
(三)加强村级阵地建设。要把村级阵地建设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 规划之中,加大投资力度。各级都要配套一些资金用于村级阵地建设,力争每个村都要有一个活动阵地,要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筹资渠道,督促、指导村级组织新建、改建一批层次较高、功能较全的村支部活动室,达到建筑要求标准化,装饰内容规范化、组织活动制度化的目标要求,确保村级组织“阵地不丢”、“有处议事”、“有处活动”。20__年以来,我镇每年坚持投资10—15万元,改建2到3个村级办公阵地。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便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深化“三向培养”,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要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
(五)强化村级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农村基层组织要注重为党员提供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创新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村党支部要在提供致富信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劳务输转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促进服务,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村党支部的龙头作用,继续整合完善农村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村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因村制宜、多措并举、多业兴村的方针,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坚持创业富民,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按照自我投资、单独创业,股份合作、联合创业,土地入股加盟、借力致富的方式发展富民优势新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要带领农村党员创办致富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技术示范、市场服务等方式,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同时,坚持就业富民,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就业技能。
(六)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特别是支部成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他们的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路,用党章约束他们的言行,增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训教育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比如“开培训班,进农广校、远程教育、流动党校”等培训方式进行。全镇已经培养大专文凭的村(社区)干部30人。
(七)不断推进民主管理,提高构建和谐农村的能力。建设文明乡风,努力形成农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紧紧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不断完善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健全党组织与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定期召开支委(党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坚决防止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落实群众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八)创新农村党员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解决党员干部个人待遇“差”的问题。要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在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任职多年的村干部,积极探索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按工龄发放补贴等多种形式,解决好他们的保障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经济状况好的时候,还要逐步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对新任村班子成员,要通过“两推一选”、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办法,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有进有出,把机制搞活。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党员权利的保护,在政治待遇、工作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注意体现组织温暖,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对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的村支部书记择优招聘为乡镇干部或者乡镇副职领导岗位,让“能人书记”有奔头。
(九)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着重抓好村党支部建设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配套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共青团、妇女等群团组织,积极支持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做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要抓好文化、文体设施和活动载体的建设。
(十)乡镇党委要重视和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处在农村第一线的乡(镇)党委,对于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负有直接的责任。要把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党委书记实绩的重要内容。必须切实提高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真正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措施,狠抓落实,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切实整顿好、建设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