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2 10:36: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隔代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幼儿教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但由于中国国情所需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多为父辈家长教育,这同时也导致幼儿教育存在较大缺漏。因此,重视幼儿隔代教育质量及管理,可以全面提升教育体系,本文针对隔代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及家庭、学校的支持,保证隔代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隔代教育;质量;措施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形态,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必然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提出可以优化隔代教育的建议,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1.加强各大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对隔代教育的正面宣传
要提升幼儿园隔代教育的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社会大众对隔代教育的重视,因此加大正面的宣传力度及宣传范围很有必要。宣传时可采取传统大媒体及新媒体同时进行的方式,这可以保障宣传效果。媒体的宣传可以选用报刊、电视、书籍、微信、微博等覆盖面广、影响力强、传播速度快、民众信任度高的宣传模式,尤其是现在电视上关于幼儿教育的节目。但中国对幼儿隔代教育的重视和指导力度不够,因此要提高家长对其的认知,则需要政府部门引导相关主流思想,然后相关教育学刊、报纸针对隔代教育问题设置专栏,让民众充分认识正确的隔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2.增加对隔代教育支持力度
近几年,为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质量,各类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这也成为目前比较有效的,能够指导家长根性教育观念,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弥补传统观念的不足,掌握正确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养质量。
2.1 提高隔代家长学校的数量。尽管近几年家长教育不断产生,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管理体系,且对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市场上的家长教育学校参差不齐,缺乏主流家长教育理念的学校无法长久稳步发展。因此隔代家长学校的兴办需要加大投入和管理,因而投入管理时,可以采取广开门路、多方资产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家长教育学校,使教育的内容和培训模式更符合传统与现代的教育体系。其次是利用社会资源,政府对兴办的隔代家长教育培训给予一定支持,比如优惠政策、资金投入等,还可通过村委会、居委会办公等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2.2 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纵观中国多数隔代教育,大部分父辈并不懂全新的幼儿教育规律,教养时全凭个人经验和传统认知,且现代多数的隔代家长培训学校在教育内容上需要不断斟酌改进,培训人员需要结合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年龄段给予适当指导分析。最好按照父辈传统教育的规律进行,了解其教育瓶颈,以此制定相应教学内容,提高父辈学习和教育的积极性。
3.强化幼儿园对隔代教育的影响力度
除了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需要更新提高外,还要注重与学前教育学校之间的配合,让隔代教育能够在家庭和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下有目的、计划、系统和科学的进行下去。
3.1 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作用。学前教育作为奠定幼儿更高阶学习的基础,幼儿教育教师给予隔代教育儿童更多关心,注重培养其独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父辈家长在幼儿的接送及家长会的机会向其传递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幼师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教育情况,为幼儿建立相关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这些档案能够让父辈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了解幼儿的成长。在与幼儿家长有效沟通后,教师和父辈家长能够针对幼儿教育问题给予合理指导意见,以此促进孩子更健康快乐成长,提高隔代教育的成效。
3.2 建立良好系统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隔代幼儿教育必须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建立家长--教师的育儿体系,以此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当然,在创建这个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父辈和教师更加重视幼儿的成长。当然,还要父辈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家园合作模式。幼儿教师不能因为父辈家L文化层次不高、思想稍微老旧失去耐心,为更好沟通,教师采取书面、电子交流软件等方式并不适合,最好采取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让父辈家长能够充分融入到幼儿生活中,通常幼儿园教师不足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隔代教育的家长协会,为学校内的父辈家长提供教育的交流平台。收集家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指导,这都可以作为幼儿园与隔代教育家庭开展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3.3 引导父辈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现代多数家庭的隔代教育,父辈家长多以自身教育经验和认知对幼儿进行教育。而学前教育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正确人格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父母教育会对孩子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再忙也不能落下,还要采用多种渠道与教师进行良好沟通,保证参与到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阶段。
提高幼儿隔代教育质量需要从社会支持力度、学校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理念等三个方面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实现良好的教育。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大数学家、思想家。他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又提出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率值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世称“祖率”。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什么高等学府培养造就的,他主要是受益于家庭教育,特别是他开明的爷爷祖昌。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读书人。他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儿子也像自己一样能钻研学问,精读经书。在祖冲之五六岁的时候,祖朔之就手拿木尺,逼着他背《论语》一类的经书。祖冲之实在读不上口、背不下来,父亲教他读了好几年,也没有背诵出多少行。看到儿子背书时哭丧着脸的样子,祖朔之常常气得用木尺敲打桌子,甚至有时还出手打儿子。
有一天,在祖朔之大骂儿子时,祖冲之的爷爷祖昌走进屋来,他一边替孙子擦眼泪,一边气愤地说:“你这样打他骂他,他就会变聪明吗?”
祖昌那可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是主管建筑工程的高级官员。他认为,不能硬赶着鸭子上架。孩子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会很灵巧呢!有次,祖昌特意把孙子带去工地玩。祖冲之第一次看到大山、河流、田野村庄和规模宏大的各种建筑物,感到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大开眼界。
在农村,祖冲之结识了一些孩子。白天他们一起割草、拾柴;晚上他和孩子们一起认天上的星星。那些孩子们告诉他,哪是牛郎星,哪是织女星,哪是北斗星……孩子们还教o他唱月缺月圆的歌谣。
祖冲之很快就背熟了这支歌谣。接着,他向爷爷提出一个个问题:“月亮为什么有圆有缺呢?为什么每月十五月亮最圆呢?”
孙子提出的问题,祖昌回答得上来的,就耐心讲给他听;不能回答的,就说回家找书给他看。
祖冲之如饥似渴地读着爷爷给他找来的书。他仔细钻研着,天文知识越来越丰富,对天文也越来越有兴趣。
有一天,祖冲之读汉朝天文学家张衡的《灵宪》一书。《灵宪》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了月蚀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有关系的见解。他看了好半天,也没有读懂,他就去找爷爷。
祖昌看了好一会儿,对孙子说:“这里正是讲月圆月缺的道理,咱们一起来学习,弄明白。”
祖冲之谈出了自己的看法,爷爷很高兴,称赞他说:“说得对,有道理。你看,你一点也不笨呀!”祖冲之受到爷爷鼓励,更加好学了。
祖昌又带孙子拜访了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何承天。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根据自己四十多年观测天象的经历,告诉祖冲之说:“要弄清天地的秘密,钻研天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一辈子下苦功夫,必须打破死抠书本、因循守旧的框框。”
就这样,在爷爷的循循诱导之下,祖冲之走上了热爱科学的道路。
摘 要: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教育现象,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为主要的主导因素是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形成了家中只有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组成形式。这种家庭组成模式导致了隔代教育的出现。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是让儿童在心理、学习、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可能产生相应的问题,学生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很容易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为了将这种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文章针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上的产生以及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得出的结论仅供相关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教育问题;应对措施
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导致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寻找适当的工作,供家庭生活上的各种开销。由于儿童正处于成长学习的阶段,不能被父母带进城市,这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群体的产生。这些留守儿童在未成年群体组成过程中,属于一个特殊的存在。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目前有留守儿童也有接近六千万的人数,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也致使新的教育模式衍生出来,这种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会从留守儿童的身上体现出来。
1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
祖辈们由于受到教育程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忙于农事,无暇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大多数的祖辈对孩子的监护主要停留在孩子身体是否健康的表面层次上,而对事关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心理健康、学习情况、安全问题、价值观等方面却不能够予以关注与重视,这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正是由于隔代家庭教育的这种弊端,使得很多农村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厌学情况严重、养成了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安全问题无法保障、价值观发生偏移以及与父母造成亲子隔阂等等,这些都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不是单纯由其祖辈的原因所致,还涉及到其外出打工的父母、学校以及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以及政府三个方面齐心协力共同解决。
2.1 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主要方面之一。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首先,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教育,学校主动担负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减少在外务工家长的压力,使他们安心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其次,学校教育应主动偏离纯文化课教育,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对孩子要“教中有爱,爱中要严”,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又体验到社会对自己的压力,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消除一个极大的隐患。殊不知,内心封闭的人易急躁,喜猜疑,嫉妒心强,好攻击他人,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学校教育不光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新生,还要为社会输送劳动者,尽早地消除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是新时期赋予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算是与时俱进吧。三是学校和社会多举办一些有益于孩子身心的活动,如“给远方打工的父母写封信”等,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2.2 要加强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经常跟他们谈心。定期对其进行沟通疏导。可成立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组织他们进行集体学习,集体活动,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传授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他们自立自强。学校可发动学生成立校外帮助小组,从学习上、家务劳动上帮助留守儿童。
2.3 完善家庭教育功能。想要让家庭功能得到全面的完善,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过程中
父母必须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充分的展现。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的与孩子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指引。只有在双方都进行参与的情况下,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与此同时,亲子间的互动,也可以让亲子之间拥有更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进城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孩子展开沟通。例如,要时常给孩子打电话,或是利用网络信息手段与孩子进行网络视频,留守儿童能够及时的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在沟通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不会因为缺失爱的滋养,最终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
2.4 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
父母在对孩子开展教育过程中,还要积极注意到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因为家长的这种关心才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否则,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直接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往往这种心理问题很容易受到家长与教师的忽略,心理疾病c以往正常的身体疾病不同,心理疾病在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体现,只有孩子遇到情绪上的波动,或是重大变故之后,才会在孩子的行为上体现出来。与此同时,祖辈和父母也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在教育上的能力,并从细节上观察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在观察过程中,对孩子的价值观以及身心健康进行适时的引导。为了加强教育上的成果,父母要利用打工的间隙,尽量腾出更多的时间回家与孩子团聚,让孩子感受亲子之间的关爱,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孩子互动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在经济上依然保持正常的收入,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遇到孩子寒假与暑假时,尽量将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知道,想要让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就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与温暖。尽量在教育过程中消灭留守儿童在特殊环境成长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障碍。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需要对儿童的成长,注入隔代教育的环节,此时,应该积极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以及表现,并创造更多的机会关注孩子成长的状态,尽量弥补由于孩子和父母无法获得更多的亲子时间,造成的情感缺失。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对孩子成长上的引导作用,在生活与学习上,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如果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就可以让自己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教育孩子的机会。
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要有家庭教育参与的才是真正成功的幼儿教育。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爸妈工作繁忙,常常将宝宝交给祖辈抚养。家园互动,往往不能与爸妈互动,而要多多地与祖辈互动。祖辈抚养固然有许多好处,但隔代抚养的不利之处也客观存在。
一、正确看待隔代教育
1.优势
(1)祖辈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祖父母丰富的人生经历,孩子们可从中得知许多资讯:家谱、历史、地理、风俗、标准、时间、距离、人生故事等。
(2)正确道德观、处世智慧、丰富的经验。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3)关爱,超时间地和孩子在一起。隔代家L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后方基础”,他们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
2.弊端
(1)溺爱。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个性。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另一个极端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
(2)观念陈旧与冲突。许多老一辈沿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这可能不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3)造成亲子感情隔阂。在生活中,孩子已经习惯了祖父母的袒护和迁就,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对他提出严格的要求时,孩子便很难接受,以致容易形成亲子之间的感情隔阂和情绪抵触。
二、家园合力
在幼儿园里,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是希望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幼儿离开家庭走入幼儿园只是幼儿走向社会的开端,为了让幼儿能够适应离开家之后陌生环境的生活和以后学习发展的要求,针对当代家庭抚养方式的一些变化,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共同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有以下措施:
1.发挥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优势
(1)老人可以多与孩子聊天,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可以作为聊天的内容。
(2)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2.摒弃不合理的教养观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转变教养观念。研究证明,放任型、溺爱型的亲子依恋关系使幼儿较难适应幼儿园生活。
(2)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独立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虽然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但是我们仍旧要培养他会分享,会交往的能力。
(4)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不要阻止。
(5)老一辈的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养育孩子。
3.父辈要加强与祖辈的沟通,合力教育幼儿
(1)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
(2)充分尊重祖辈的心理需求和劳动价值,当发现老人的教育方法不妥时,应侧面提醒。
4.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1)幼儿园采取每天“园家之间”的公示栏、每周必填的家园联系册、定期园报、定时定期召开家长会、每月举办家长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
(2)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充分利用丰富的家庭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与监督。
(3)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
(4)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里的生活、学习情况,让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
(5)幼儿园建立网站,开设家长学校、最新消息、家园互动、育儿天地、园况介绍等栏目,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最新动态,进一步作好家园配合工作。
[摘要]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隔代教育是目前社会上非常普遍的幼儿教育现象,由隔代教育引发的幼儿心理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根据前人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的现状,探讨有关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对幼儿(3-6岁)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幼儿教育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隔代教育再度进入现代家庭,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年轻的父母们忙于岗位角色与社会角色,对于家庭角色经验较少,唯有向父母寻求帮助。隔代教育的弊端、亲子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园教育应当向何种方向发展,一系列有关幼儿教育的问题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今天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一、隔代教育:需要正确引导,适当监督
80后、90后逐渐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构成,社会压力使然,80后、90后的父母们在退休后再度“上岗”,承担了孙辈的教养工作。但隔代教育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发现九成以上的幼儿是由祖辈家长负责接送,五成左右的幼儿由祖辈家长负责衣食住行,过分溺爱幼儿的情况逐渐成为隔代教育的主要问题。比如:许多孩子在放学后要求爷爷奶奶必须购买街边的小吃或玩具,否则便哭闹不休。爷爷奶奶为了能够让孙儿重现绽开笑脸,便会答应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更加娇纵,更加有恃无恐。年轻的父母回到家中,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到家比较劳累,往往只是直接苛责孩子的不懂事,对父母的作为一语带过。
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祖辈宠爱孙辈,是天性使然,但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单方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年轻父母们不妨静下心来,先倾听孩子们购买玩具与食品的真正原因,好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与父母进行协商,根据所购物品的必需性控制孩子们在物质方面的购买频率与数量,时常监督孩子的书包内是否有“可疑物品”出现,这样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有益处的。
二、亲子教育:父亲要提升参与度,关注幼儿内心情感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所占比重的不足。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加上父亲这个角色的特点,我发现在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儿童汇演等活动中,母亲出席的比率占比较大,父亲出席的比率占比较少。有些孩子表示父亲每天都回家很晚,满脸疲惫,对自己“爱理不理”。父亲的惯用借口多为工作忙,应酬多,要加班。可见,为了事业,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角色正在缺失。
作橐桓黾彝ゾ济的主要来源,各种大事的决策者,父亲在幼儿成长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起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可以设立“爸爸的约会时间”,将孩子的睡前故事转换成与父亲分享每天收获的时间。不再是以往单纯地向孩子灌输故事,而是鼓励孩子张开嘴与父亲交流。开展“爸爸的约会时间”之初,可以提前设定好交流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方便与孩子的交流。久而久之,摒弃话题设定,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收获,树立一个“父亲出席”的私人订制时光,关注幼儿的内心情感与成长。
三、幼儿园教育:平衡好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过多干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其他的小孩欺负,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饱,幼师有没有忽视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导致幼师不得不分心应付家长们的各种问题。从而难以专心于对全体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一天下来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例:有一位幼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一名小朋友在幼儿园活动时与其他小朋友争抢零食,一生气就不小心抓挠了另一个小朋友的脸部。两位家长在知道事情后,急匆匆赶到幼儿园对幼师进行指责,表示出现此事是幼师看管不认真的结果,还要求这两个小朋友换位置。在大人们言语激烈、互相争执的时候,两个孩子却已经冰释前嫌,又开心地玩在一起。其实小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情况,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眼观六路,关注好客易发生冲突的小朋友,发生事情的时候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用正确合理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有效合理地交流沟通,这样对小朋友和家长都好。
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表示:“我们可以理解家长们对孩子的感情与各种担心。我们会为孩子们建立成长档案,在指定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成长情况。但是,请不要过度质疑幼师们的专业素养与幼儿园的管理与监督。频繁地查岗与过度地沟通会影响到幼师们的课程安排。”所以,出于对幼师的尊重,家长们也应当平衡好幼儿园教育与家长教育的关系。要学会放手,学真正地让孩子去成长,学会体谅幼儿园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之星,幼儿的早期教育与成长,是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点。一个美好的童年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爱护孩子,但不要溺爱;参与孩子的成长,但不要干预孩子的每一次进步的尝试。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幼儿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值得探讨、值得不断钻研的课题。本文所列举的问题,是通过一些实际存在的现象观察得出的观点,对于幼儿教育,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管是与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以及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相信只要我们三方共同努力,互相体谅,彼此着想,树立一个关爱孩子成长的信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越来越好,孩子也会发展得更加优秀,更加全面。关爱孩子成长,是幼儿教育者倾注无限情感的地方,是我们一生都该崇尚的伟大使命!
摘 要: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农村普遍存在,由于祖辈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致使隔代教育的质量低效。祖辈的“隔代惯”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祖辈陈旧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正确学习方法的形成;隔代教育导致孩子与父母感情的隔阂不利于其学习动力的维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提供教育服务平台。
关键词:隔代教育;学习能力;途径
一、隔代教育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隔代教育是指孩子的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因婚姻不睦等因素而将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由祖辈来承担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它是相对于亲子教育而言的。
在我国,隔代教育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仍处于加速发展的转型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现象不可避免的存在。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隔代教育已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由于祖辈教养人的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致使隔代教育的质量较低,这一状况在我国内陆的农村尤为严重。同时,祖辈家长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例如,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也是致使隔代教育产生和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二、隔代教育对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不可否J,隔代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时间优势: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二是经验优势: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三是情感优势: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由他们来养育和教育中小学生,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祖辈更加注重养育而不是教育,同时,老人包办代替过多,不注重孩子的习惯培养时。祖辈的溺爱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祖辈陈旧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正确学习方法的形成;隔代教育导致孩子与父母感情的隔阂不利于其学习动力的维持;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一)祖辈的“隔代惯”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些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在这种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监护倾向下。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自主性比较差,这样会使孩子的学习意识变得淡薄。
(二)祖辈陈旧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正确学习方法的形成
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祖辈往往只重视儿童“吃饱穿暖”这种浅层次需要,忽视其学习等其他方面需要。一方面,他们的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辅导能力不足。祖辈的年龄多在 50-70 岁之间,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不利于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与父母感情的隔阂不利于学习动力的维持
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或者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较短,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少。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平时很少有时间打电话正面地与孩子交谈,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较少,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有陌生感,感情较淡。另一方面,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在孩子缺乏与父母的感情交流情况下,对父母的学习要求不会去严格遵守,没有内在学习压力,也就很难激起内在的学习动力,往往导致学习松懈,态度不端正,更难维持原有的学习动力。
三、提升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和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强调逐步实行普惠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关爱。如何提升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学习能力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一)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关心和爱护是其他人所无法取代的。隔代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亲的角色,终究只能是一种关系补位。所以,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要明确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要履行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同时,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其一,可以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的形式,充分尊重各方意见,探讨祖辈是否有能力、有信心、有资源进行隔代教育,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愿望,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规划和衡量,共同探讨更加合理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老人和孩子的意见,形成家庭成员间畅通的交流机制。其二,父母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在教育形式上,通过电话、书信、网络视频等形式定时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在教育内容上,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又要适时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证在孩子成长的关键经历期、关键阶段做孩子最坚实的依靠。通过多种途径缓解时空阻隔下的亲子疏离感,尽量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其三,父母加强与祖辈间协作,充分发挥祖辈教养人的优势。父母应及时对老人的辛勤付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教育孩子尊老、敬老,使祖辈的合理管教能够顺利开展、减少祖辈教养人的顾虑,激发祖辈的主动性和潜能。最后,采取非批判的原则,及时对老人一些陈旧的教育方法、过时的观念进行合理疏导,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出可行之策。通过沟通和协作,尽量减少隔代教育的负面效应,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诠释“隔代亲”,使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全面改善接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的教育环境。
(二)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提供教育服务平台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对培养受隔代教育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第一,要建立受隔代教育学生的成长档案袋。档案信息包括监护人姓名、身份、家长姓名及务工所在地的联络方式、孩子在校表现和成绩等,以便能随时与家长、监护人联系,在发现孩子不良表现时多方面进行及时教育。第二,建立受隔代教育学生的家长定期联系制度。运用书信、电话、家访和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这类学生群体的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学习、心理情况,重要问题要责成其回家亲自参与解决。第三,教师要多加关注受隔代教育的学生。教师尽可能在这类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沟通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怀,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困惑要及时帮助解决。第四,做好同伴群体的帮扶和互助工作。接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在享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和归属的情况下,同辈群体的帮助和关爱便成为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支持资源。例如开展学习经验交流班会,形成一对一的学习帮扶机制,让接受隔代教育的中小学生在与同辈群体的良性互动中见贤思齐,感恩意识,培养竞争意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让我们认识到,教育要想取得成果,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共同教育。有一项资料显示,在所有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比达到60%,学校教育占比例30%,社会教育占比10%。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当前学校教育却面临着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和家庭教育协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隔代教育。针对这一现象,为了有效地了解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现状,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三、四年级及七、八年级学生,共424名。四个年级的学生全部参与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本校隔代教育的F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本问卷着重调查隔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与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2.操作。《乐雅学校关于家庭隔代教育问题调查问卷》发放于2016年6月3日。学校政教处组织,班主任负责发放,由学生作答。共计发放问卷424份,收回424份,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知,参与调查学生当中属于家庭隔代教育的学生为2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5.2%;非隔代教育学生为190人,占54.8%。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在家庭教育当中属于隔代教育。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家庭隔代教育学生和父母交流的主要途径是电话、网络视频。家庭隔代教育中,学生和父母交流的次数平均每个月不足三次。家庭隔代教育学生的父母和老师联系较少,平均每月不足一次。家庭隔代教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父母难以解决,祖辈更难以解决,由此导致家庭隔代教育学生在学习上有56%的学生成绩较差,29%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通过调查我们还得知,有24名学生已经有一年以上没有见过父母。
(二)存在的问题
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突出。家庭隔代教育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凡是隔代教育家庭学生在班级内都属于老师纪律维护的重点对象。
2.心理问题凸显危机。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因为长期与父母不在一起,和祖辈交流少,导致性格内向、自卑、自闭、厌学,行为出现过激和偏差。
3.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在学习上,隔代家庭教育学生大部分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家庭辅导空白,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动力不足,令人担忧。
(三)原因剖析
1.父母重经济轻教育思想作祟
出现隔代家庭教育现象的家庭有超过80%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长期在外打工,他们没有选择离家近收入少的工作,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只能牺牲掉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另一方面,年轻的父母为了减轻在外务工的经济支出,选择了将孩子留在家乡由祖辈看管。总而言之,这样一种重个人或家庭经济轻孩子教育的思想导致了隔代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不容乐观的现实。
2.祖辈不当的管教方式导致孩子教育存在问题
因为年龄、情感、教育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可以说只有管教,没有教育。祖辈只是管好孩子,让孩子吃饱、穿暖、不挨饿、不受冻。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难以同步进行。只有生活上的管束,缺少精神的激励和引导,缺少道德的培养和激发,缺少心理的疏通与教育,缺少和学校老师的积极沟通与交流,孙辈的成长必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讨论与建议
(一)做好摸底和调查准备工作
首先,学校要组织相关部门和班级,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初就要对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将家庭隔代教育情况做到心知肚明。其次,要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掌握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诸如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体质现状、有无病史等。掌握这些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掌握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在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主动与此类学生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对子女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最终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准确信息。
(二)构建多层面家庭隔代教育有效机制
第一,教师要担负起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政教处或者德育部门要将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动员所在班级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例如,可以采用一对一帮扶政策,老师在生活上对他们进行优先照顾,在学习上进行个别辅导,在心理上进行多方疏导。还可以动员班级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加强学生在校时间活动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这些学生在校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关爱、帮助与友谊,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第二,加强对祖辈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学校可以开办家长学校,有计划、有重点地向祖辈讲述隔代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采用祖辈老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逐步更新祖辈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注重不断充实知识,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不姑息和迁就孩子,尽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在家庭教育方法上有改进,最终达到促进孩子学业有所进步。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家庭中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043。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主要是隔代寄养,兼有少部分的隔代抚养。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能看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都是由其祖辈来承担和完成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一、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有部分学生属于隔代寄养,通过对这些孩子日常的观察和接触,通过课题组相应的调查来看,祖辈的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现阶段,因为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很多年轻的父母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家赴外地去打工谋生,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便交给了祖辈。农村祖父母辈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经年形成的社会风气又较为淳朴,祖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多数较为落后不能够和时展相接轨。他们普遍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至于吃的有没有营养则很少过问。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慢慢的越来越懒惰,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久而久之,制约和限制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孩子的学习能力欠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家庭当中,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与孩子学习能力是成正比的。但因为是留守儿童,孩子的祖父母很少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就行培养,对孩子的作业很少就行辅导,很大一部分祖父母对孩子学习采取自生自灭的态度,基本上是不闻不问。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考试成绩长期不佳的结果大都是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学习能力的欠缺就能够理解了。
3.孩子个性品质的发展脱离正确的轨道
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担负留守儿童教育重任的祖父母很少以“严”出名,大都是溺爱、骄纵以及对其学习、生活、心理精神成长等的漠视。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的发展过程中,就没有办法获取正确的行为范式,孩子的行为和思想与正常社会所需要的基本道德准则很难一致,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个性品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脱轨现象。
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教育本身是一个大问题,再加之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更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
1.主动行动起来,影响祖父母辈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归根到底,隔代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是教育认识的问题、教育方法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尽可能地区影响孩子的主要抚养者,要利用家访、家长会或单独交流的方法,让祖辈父母改变自己陈旧的教育方法,摒弃不适用的教育理念,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更为有效和实用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其次,教师要经常推荐一些更为先进的教育方式给祖辈父母,让他们以现实当中真实的案例为借鉴,不断加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一步一步改变祖辈父母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运用更积极和更有效的方式。当然,要想改变一位老师的思想和观念是有难度的,老师一定要有攻坚克难的认识准备,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有所突破。
2.教师要引导学生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有效系,以父母关爱弥补暴露出的问题
除了极个别留守儿童是祖父母抚养之外,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都是自己的父母,不管父母离开家乡跑到多远的地方去打工,在现代通讯极为便利的条件下,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显得都是极为通畅。因此,教师要从孩子的父母身上着手,动员父母多和孩子进行有效联系,要以自己的经常关心和问候化解孩子留在心底深处的芥蒂,让孩子有一个阳光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在学校努力学习,与人交往中能够大方。教师也要动员留守儿童本人主动与父母沟通,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甚至写信或视频聊天,及时将自己的内心需求向父母进行表达。孩子一旦将内心诉求不能够及时纾解,积压时间长了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3.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孩子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已经够值得同情的了,决不能再让孩子缺少了来自同伴的关爱与互助。因此,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和班级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的便利,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客观现实,将主动关爱、乐于助人的孩子与留守儿童编为同一组,私下再做一些工作,让这些孩子对留守儿童多一些耐心和诚意,让学习小组成为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的一个主要渠道。在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教师也要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客观情况,通过活动让留守儿童融入到集体当中,让他们收获到来自班级同学的热情。良好同伴关系的确立,有助于留守儿童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莫大的好处,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
总之,面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是能够有一番作为的。相信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就一定能够在留守儿童学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地添砖加瓦助力他们健康向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生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每到上学、放学、召开家长会期间都能够看到很多爷爷奶奶代替原本应该由父母参加的相关学校教育活动,我们将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其实隔代教育在我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本不应该小题大做。但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隔代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不容忽视,其中有利有弊,但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来说,从农村学校、城镇学校暴露出的问题来看,隔代教育的不良反应已经有所显现,我们就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现状一:父母在外打工,完全将孩子交给祖辈管教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口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地处西北的年轻父母都选择了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不管是地处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很多父母放弃了在家乡附近谋职的选择,而到外地去打工。追求经济自由的代价便是放弃了对孩子的适时教育。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离开家庭教育的。一直到初中毕业,家庭在孩子的学习过程当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却将这份重任完全交给了祖辈。祖辈完全代替了做父母的责任,完全承担起了管教孙辈的职责。祖辈在管教孙辈的过程中,固然有助于缓解老人的孤独感,能够让祖辈发挥自己的育儿经验,弥补年轻父母照看幼儿经验的不足,为年轻父母解决后顾之忧。但是祖辈的管教仅仅是着眼于让孩子每天都能按时上学,准时接回家做好饭菜,晚上督促孩子写作业,及时睡觉。至于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养成则很少顾及到。
对策:引导父辈家长回归家庭教育
要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承担其作为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一个宏大的社会问题,要想一时半会得到解决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父母不在身边,并不意味着孩子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在这一方面,学校和父辈家长都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从学校层面讲,可以引导父辈家长多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不管工作有多忙、事业有多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一定不能吝惜,要利用电话、网络坚持每天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叮咛,尽管距离上有些遥远。从父辈家长的角度来说,要主动承担其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和学校老师积极沟通,相互协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在对待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养成等方面要“勤”字挂帅,不怕麻烦,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只有几年,这几年是孩子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和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孩子一旦错过将永远无法弥补。相信在父辈家长回归到家庭教育之后,孩子成长过程中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将会更少。
现状二:祖辈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影响孩子学习与成长
祖辈教育在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对孙辈的学习和成长是有负面影响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祖辈过分溺爱。生活条件好了,祖辈对孙儿的要求往往是有求必应。过多的爱就会产生溺爱,以至于什么事都替孙儿去做,处处迁就、时时照拂,时间长了,缺少父母管教的孩子往往出现自理能力低、依赖性强、刁蛮任性等问题。其二,教育方法落后。因为祖辈时期接受的教育相对落后,年老之后又不注重接受当今时代相对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表现出重养育、轻教育,重物质、轻精神,重身体、轻心理等问题。其三,扼杀幼儿接受新事物的愿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成长中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祖辈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却对孩子接受新事物的强烈愿望进行阻挠。在祖辈眼中,听话才是好孩子,其他所有的思考和想法都是不允许的,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孙辈良好个性的形成。
对策:引导祖辈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
时代的发展告诉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活到老更须学到老。要负起教育孙辈的责任,祖辈必得学会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溺爱、不宠爱,不放任、不放纵。要跟随时代脚步,学习使用互联网时代的先进科技产品,为孙辈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必要的技术知识,促进孩子与社会接轨,与社会相容,最终达到孩子全面、全方位的发展。
现状三:祖辈教育与父辈教育存在冲突
隔代教育存在的现状当中有一小部分是因为祖辈和父辈教育存在冲突所导致的。祖辈不认同父辈的教育方式,主动请缨要去替儿子教育孙子,于是就出现了较为特殊的一种隔代教育的情形。相比较而言,这种隔代教育的现象是有其积极一面的。既然祖辈主动要求做好孙辈的教育工作,那么他们肯定会花心思去付出心血和精力。实践也充分证明,祖辈主动担负起教育责任的隔代教育当中的孩子学习和成长都是较为理想的。
对策:将祖辈经验与父辈知识相结合,两代人在教育思想上达成统一
尽管祖辈与父辈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是最终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做父母的要主动和祖辈进行沟通,要知道孩子的成长离开了父母的影响是不完整的。只有在充分交流全面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想法,祖辈贡献出自己的育儿经验和生活经历,年轻父母将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教育观与其相结合,最终达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不可回避的教育现实,我们应当结合现实去客观面对,只有处理好了其中的弊端,相信最终能够实现孩子、父母和祖辈三代人都能得益。
摘 要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年轻一代的父母工作压力、养老压力、教育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将学龄前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带,隔代教育成为这些学前儿童接受的主流教育,这就导致隔代教育的利弊越来越明显,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本文,从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影响的利弊,寻找解决弊端的可行办法,帮助广大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养成好性格。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学前儿童 性格
1研究背景
所谓隔代教育,就是指由祖辈来承担儿童的学前教育,包括祖辈的一切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甚至日常生活对儿童的影响。所谓三岁看老,这说明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隔代教育对W前儿童性格塑造有利有弊,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在发扬隔代教育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尽量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不利影响,我们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2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我们首先来为老人正名,我们的父母半生为事业为家庭奔波,退休本该到了享清福的年龄,却还要为年轻父母带孩子,将自己的时间奉献给孙辈,父母的爱,对后代的爱,是我们不能否定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2.1隔代老人教育儿童责任感强,有利于养成儿童懂事,负责任的性格
双薪家庭是现在社会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孩子难以享受到全职妈妈的照顾,相反,工作压力大,早出晚归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隔代老人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挑起了教育儿童的大梁。隔代老人退休在家,没有工作压力和时间限制,会把大把的时间放在儿童身上。对于儿童出现的问题,会一遍一遍纠正;儿童的饮食,会精心的挑选制作;儿童的玩具,会及时消毒清洁;还有儿童生活习惯,会一直督促指导。久而久之,儿童会变得懂事,听话,也会不自觉的向老人学习,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
2.2隔代老人教育儿童有耐心,有利于儿童养成不急不躁,有耐心的性格
每天父母上班的时候,有的儿童还没起床,父母下班回家,还需要自己的时间放松,在有限的时间内,父母对孩子的耐心就会大大减少,对孩子敷衍或者回避孩子的问题,甚至直接把不耐烦的情绪发泄给孩子。老人在耐心这方面,表现的也会比父母强很多,他们会心平气和的给孩子讲解问题,跟孩子沟通,面对孩子无厘头的问题,也不会表现出不耐烦的语气。儿童会从这种相处中,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儿童接收到的是耐心,反馈出来的也是耐心,所以儿童会养成不急不躁,有耐心的性格。
2.3隔代老人比年轻爸妈更有经验,有利于儿童成为能够把握情绪,活泼开朗的人
隔代老人虽然没有像年轻父母一样,看过早教书籍,参加过早教培训,但是老人的经验是从养育孩子的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比从书本上获取的间接知识更有价值。老人可以根据经验很快的察觉到儿童的情绪变化,帮助儿童排遣消极的情绪,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隔代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影响将会陪伴儿童一生的发展。我们在感谢老人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隔代教育中的弊端,因为这些弊端如果不及时避免,也会影响儿童的一生。
3隔代老人对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消极影响
我们一直就不否定隔代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塑造存在消极影响,隔代亲,就是这种过度的亲,才导致了隔代教育中的消极影响。
3.1隔代老人对儿童过分关爱,导致儿童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双全的儿童越来越多,他们都把自己的爱竞赛式的给儿童,也就导致了过分的关爱。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儿孙吃苦,舍不得儿童进行体力劳动,能带代劳的一定亲力亲为,甚至连儿童吃饭都怕累着。对于儿童的要求,更是尽一切能力满足,而且为了哄儿童开心,还常常超常满足儿童的要求。这种过分的关爱,导致儿童从小养成了霸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只一次在商场看到,儿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拉着爷爷奶奶的衣角嚎啕大哭,演变到后来,已经不是单纯为了买玩具,而是必须要自己的意愿被不打折扣的满足。这样的孩子,性格中从小就有霸道、任性的因子发酵,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愈变愈烈。
3.2隔代老人对儿童过度呵护,导致儿童缺乏冒险、创新精神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用这句话来形容老人对儿童的呵护一点也不为过,从早上一睁眼,眼里都是儿童的一举一动。儿童蹲下摸摸泥土,老人急于阻止,太脏了,怕儿童弄脏手;儿童饶有兴趣的看看邻居家的狗狗,老人急忙拉着走了,怕狗狗身上有细菌,还怕狗狗伤了儿童。这种过度的呵护,过度的阻拦,会让儿童缺失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他会慢慢形成远离未知的潜意识,就会失去冒险、创新精神,不利于儿童性格的养成。
3.3造成亲子间的疏离,埋下儿童性格不健全的隐患,容易胆小、自闭
从小跟老人长大的儿童,跟老人比较亲,心里也渴望亲近父母,但是却不知道怎么亲近,慢慢就会造成亲子间的疏离。儿童性格里会缺少安全感,尤其是看到别的小朋友由妈妈带着,自己只能羡慕的时候。儿童便会觉得是自 (下转第19页)(上接第11页)己不好,所以父母才不想陪着自己,如此下去,儿童就会不自信,甚至会自卑。因为缺乏安全感,会变得不爱说话、害怕说话,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闭。
隔代教育给儿童性格塑造带来的问题可能不止这些,但是仅仅是这几个问题,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年轻父母应当正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关注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
4解决消极影响的建议性措施
有问题出现,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下面,我们来探讨几条建议性措施,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1)全家人注重交流,教育方式、目标达成一致,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沟通,积极解决。
隔代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老人跟父母之间各有各的教育思想,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思想来教育孩子,这些思想中甚至还会有冲突的部分,会使教育事倍功半。全家应当统一思想,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每个人对儿童的标准都是一样的,而不是各持一理,分散用力。对于儿童教育中,行为出现的偏差,也应当及时交流,共同为儿童性格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2)年轻父母多把工作之余的时间用在儿童身上,带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弥补隔代教育导致儿童缺乏冒险、创新精神的不足。
年轻父母爱玩、需要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为人父母,有时间还是应该陪陪孩子,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年轻父母,业余时间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带给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还会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起探索未知的思想,会激发孩子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3)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儿童存在的性格缺陷,有意识的引导儿童。
隔代老人和年轻父母,都要适当学习儿童性格塑造方面的知识,及时发现儿童性格中某一方面的缺失,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塑造这方面的性格。
好性格会影响儿童的一生,虽然隔代教育会给儿童性格的塑造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用爱配合科学的方法加以辅助,就可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帮助儿童塑造受益一生的性格。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们对当今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健康令人担忧,29.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强迫症状方面,34.8%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33%的学生明知没有必要的事情,但却有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想法、冲动;30%的学生常会感到不能集中精神,脑子变空。人际关系敏感方面,32.7%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32.8%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有自卑感,心神不安;34%的学生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6%的学生在公共场所吃东西会感到很不舒服。抑郁心理方面,34.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31%的学生常会感到孤独、苦闷;29%的学生有时会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9%的学生经常责备自己;5%的学生容易哭泣。敌对心理方面,24.6%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25%的学生容易烦恼、激动;22%的学生有想摔坏东西的冲动;18%的学生有时会不能自控而打发脾气。焦虑心理方面,29.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7%的学生常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31.2%的学生常会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异性交往心理方面,20.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2.9%的学生拒绝与异性同学交往;90%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学生之间发展的是友情而不是爱情;1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异性交往中需要有关方面的指导。
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而且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究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冲击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引起了学生精神和行为上的适应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以及社会信息量的激增,生活节奏的加快,无疑都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除了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外,还要面临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多种刺激,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和心理疾病,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在教育上很长时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造成学生缺乏此方面的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育。
因此,在培养和提高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心理素质中,学校教育很重要的。那么,该如何进行呢?具体做法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在这部分学生中利用留守儿童服务站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在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可以在利用学校的留守儿童服务站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就新生入校时的适应不良,旧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情感、升学填报志愿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造成的心理障碍等问题等进行个别与团体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同时要注意自身形象,真诚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例如,有位学生由于期中测试考得不好,连续几个月都苦闷,而无精打采。对此,我们帮助分析考试不好的原因,让其认识到成败乃是常事,提高自我认识,鼓励其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同时,我们指导他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多听轻快的音乐、多活动、多与人交往等等,从而使之克服抑郁的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优化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是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对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发展学生个性起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才能发现开拓自身的潜力。
综上所述,隔代家庭教育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前不久,我的一位退休在家的朋友向我讲了他的一件十分伤脑筋的事:他孙子方方(化名)是四代单传的一根独苗,他和老伴都十分宠爱,经常背着儿子、儿媳给方方塞零用钱,而且交代孙子“不要告诉爸爸妈妈”。久而久之,方方不仅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而且还学会了撒谎。上大学的第二个学期,方方给家里来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是班干部,代全班保管的1000元班费被小偷偷了。方方父亲生怕方方出事,赶快汇去1000元钱。后来了解到,丢失班费的事纯属子虚乌有。我的那位朋友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疼爱过了头反倒是害了他,而且还惹来儿子、儿媳的满腹怨言。”
类似的事情,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说过。现在,不知是人类的天性还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更富裕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隔代的疼爱,似乎远远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笔者自己也有这种感受,当年对自己的儿女就没有像今天对孙子这样宠爱。我同一些离退休老人们交谈时发现,不少老人自己省吃俭用,却给孙辈大量零花钱,孙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老人想方设法满足孙辈的需求;孙辈做了什么错事,老人却千方百计包庇、护短甚至代其受过;孙辈按照其父母的要求做点家务事,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拉练、大扫除等一些较苦较累的活动,老人往往发出非议甚至阻挠;更有甚者,有的小孩犯了错,父母批评几句,祖辈就心痛得很,反倒训斥起自己的子女来。在不少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分歧常成为引发“代际”矛盾和家庭冲突的导火线,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家庭问题。
隔代教育,就是祖辈对孙辈(包括曾孙辈)的教育。据报载,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我国有近50%的孩子在或多或少地受着隔代教育的影响。由于幼教失误,存在心理行为障碍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占到总数的30%。另一项调查资料也显示,我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的不当有关。当然,隔代教育的问题有其存在的现实因素。老人们离退休了,有充裕的时间,可以管管孙辈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与孙辈在一起也是一种天伦之乐。年轻人有自己的事业,工作忙,也需要老人帮着照管孩子。但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离退休老同志的高度重视,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
我与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聊天,谈论如何进行隔代教育的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一是不做曹雪芹笔下的“贾奶奶”,千万不能对孙辈偏爱和溺爱。如果什么事情不管正确不正确,什么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一切都迁就他们,惯着他们,这样就会无形中把他们培育成“小皇帝”、“小公主”,或者“小霸王”,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要学会严格,学会引导,学会拒绝,不要不好意思说“不”字。二是让孙辈们经受点挫折,只有好处。据说,某著名大学每年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学生自杀,原因就是他们的承受能力太差,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受了一点小小的委屈,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不可忍受。所以,当孙辈们有了什么错误,我们千万不能护短,严厉批评加循循善诱,才是可取之道。三是给孙辈们一点艰苦环境的“磨砺教育”,很有必要。有个离休干部的孙子在北京读大学,他和儿子、儿媳统一了意见,孙子放假回家和开学返校都不让他坐飞机,只让买硬座票。这种做法值得称道。四是让孩子们适当参加一些劳动。孩子小的时候,凡是自己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如洗脸、刷牙、穿衣穿鞋、洗手帕等,让他们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一些后可以让他们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五是我们老同志也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新的思想观念去对孙辈们进行教育。
责编/海燕
【摘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隔代教育成为了现代化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隔代教育指的是父母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们抚养和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对幼儿个性的养成有着诸多影响。本文就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隔代教育 幼儿 个性养成
引言
对于年轻的家长来说,年纪较大的长辈在教导孩子方面应该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因此很多年轻的家长为了上外地打工,经常将自己的幼儿交给家里的长辈抚养和教养。这种抚养方式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从客观角度来看,隔代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两面性:第一,其可以更好的抚养幼儿成长;第二,隔代教育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个性。下面就这两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
1.隔代教育的正面影响分析
隔代教育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隔代教育对老人带来的意义。现代化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形式也开始出现变化。现代年轻人通常选择在外地进行工作以养家,这就导致我国出现许多留守老人[1]。这些长辈常年肚子一人在家乡,对亲情十分渴望,因此。隔代教育可以弥补老人对亲情的渴望;第二,隔代教育对年轻家长带来的便利。经济的发展、物价和房价的上涨以及对幼儿的抚养均要求年轻的家长需要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是在工作的同时,年轻家长也会担忧幼儿教育和抚养的问题。隔代教育正好可以解决年轻家长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三,隔代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好处。老人在抚养幼儿这方面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由老人抚养幼儿必然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分析
2.1 隔代教育让幼儿个性更加自私和任性
隔代教育一般均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对幼儿进行照看。长辈们对于小辈的疼爱虽然能够保证幼儿健康的身体发展,但是在个性养成上却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2]。老人对幼儿的疼爱通常均会带着无限的溺爱之情,这种溺爱的隔代教育方式是老人对幼儿“爱”的表达,但是也是养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破坏幼儿良好个性的主要形式。在我国,许多三代家庭子女均是独生子或者独生女。这就导致我国年轻的家长和祖辈家长在对幼儿的关爱方面出现偏差,总希望将幼儿放在中心的位置,任何事情均无条件迁就幼儿。这种教育方式自然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个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爷爷奶奶经常哄幼儿吃饭、写字,而且通常采用的是物质奖励的形式。久而久之,当幼儿发现自己通过“不吃饭”等形式对爷爷奶奶进行要挟时,幼儿的个性成长就已经存在了问题。
2.2隔代教育让幼儿缺乏独立性
隔代教育中爷爷奶奶对幼儿的照顾无微不至,这种照顾从幼儿还是婴儿开始,直到幼儿开始上小学[3]。长期的贴身照顾虽然让幼儿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但是由于过于依赖爷爷奶奶等人的照顾,幼儿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而这种坏习惯表现在幼儿的个性上就是独立性的缺失和依赖性的强化。换句话说,隔代教育中这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将会使小孩从小养成娇气的性别,不利于幼儿长远的发展。
许多老人在进行隔代教育中总认为“必要的”照顾是应该的,例如在幼儿还在上幼稚园期间需要给幼儿穿衣,觉得去幼儿园的路程遥远需要一路抱着走过去等等。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当教育形式使得幼儿难以离开家长,在学习、生活自理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落后于其他的幼儿。
2.3隔代教育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养成
创新能力是现代化素质教育中重点提倡的培养能力,其不仅影响到幼儿未来的智力发展,还会影响幼儿未来的就业发展等。因此,从小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幼儿的智商和能力具有必要性[4]。然而,隔代教育中,由于爷爷奶奶们从小接受的传统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意识不同,其对幼儿的教育中必然也会渗透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思维理念等。道德观念是幼儿应该传承的,但是在传统思想理念方面则会束缚幼儿的长远发展。老人家的思想观念通常是保守而单一的,这种传统思想和现代化开放思想的碰撞是当代青年及其家长在诸多问题上经常出现的矛盾来源。而这种传统观念对老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并不是老人想改正就能够立刻改正的。因此,隔代教育中老人的教育方式很有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思想观和思维的活跃性,导致幼儿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例如,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老人们会从小禁止小孩玩泥巴、玩沙堆等。这种做法实质上就限制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发展。
2.4隔代教育让幼儿丧失动手能力
劳动是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主要形式,但是许多老人因为心疼幼儿经常会选择不让幼儿进行劳动。这种教育方式与亲子教育不同[5]。亲子教育中家长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多的考虑教育形式对幼儿未来个性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从而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老人在这方面思考的较少,更多的是依靠本能的对幼儿进行爱护,最终使得孩子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成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娇娇女”或者“小王子”,不利于幼儿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指的是由爷爷奶奶等祖辈对幼儿进行抚养的家庭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一般均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式所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协调老人、年轻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这是隔代教育给社会带来的好处,但是与此同时,隔代教育却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隔代教育让幼儿个性更加自私和任性、让幼儿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养成以及会让幼儿丧失动手能力。因此,在隔代教育中我们要客观认识到其优势和弊端,重点发挥其优势,改善其弊端,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摘 要:近些年,不少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经济等各种原因,频繁去外地或者出国经商、打工等,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因此形成了较多的隔代教育的家庭状况。但由于地方特性等原因,在青街隔代教育的比例明显增加。于是必须了解我园隔代教育中幼儿个性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优化提升,从而对其进行“对症下药”。
关键词:幼儿;隔代教育;个性发展;优化提升
一、隔代教育与幼儿个性发展
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于是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各种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任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青街山区外出打工的家庭比比皆是,父母外出打工,将幼儿托给祖辈教育是青街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我园隔代教育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
1.隔代教育在我园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大班有个幼儿晨晨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爷爷来带。中午在园就餐总是不情愿吃,在老师的耐心劝说下才会慢慢地吃起来,可是吃到最后总是会哭闹起来。这样的情绪反映给爷爷奶奶后,才知道暑假在家顿顿都是爷爷奶奶喂的。而后在园进行午餐时爷爷总是带着家里多煮的饭菜来园喂饭,但晨晨不领情,嫌难吃又吃得特别慢。中午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胡萝卜、芹菜、香菇、排骨都不喜欢,有次爷爷来喂他的时候来得晚了一点,晨晨甚至会指责起来:“你怎么来到现在才来!你知道我等了多久吗?回家以后我要好好惩罚你!”老师和爷爷沟通,但是老人却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孩子还小,我不对他好还有谁对他好?他妈妈都走了爸爸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他,所以我多爱他一点。”后来虽然经过沟通后晨晨和爷爷都改变了很多,但是仍然有许多道理老人还是不明白。
案例二:大班有个男孩叫豪豪,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时爷爷奶奶住。爷爷非常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爷爷治家非常严格,豪豪平时都不太敢在爷爷面前说话,回到家很自然地写起作业。看电视的时间,玩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爷爷都会规定好。所以,豪豪就成了班里最“听话”的幼儿。明明是很开朗聪明的豪豪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开口。
每次家长会提意见时,豪豪的爷爷都会问:“为什么你们公办幼儿园就不教认字写字,为什么你们不教算数、数数字?”多次和爷爷沟通后,他还是坚持幼儿园就应该教写字认字算数字,他认为学习习惯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是没什么用的。
两个案例鲜明地表现出,在祖辈家长庇护之下,孩子容易形成极端的个性。
2.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容易造成不利影响
(1)祖辈们墨守成规,教育思想落后
隔代教育当中,由于祖辈们一般年龄较大,他们的教育观念与现阶段观念存在一定差别,墨守成规地使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不会利用各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幼儿。
(2)孩子容易缺乏独立意识,自理能力弱
在这些家庭当中,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祖辈们不是特别关心幼儿学到了什么,祖辈家长更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在幼儿园、家里是否过得好。在家里,他们不让幼儿做任何事情,完全不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3)隔代教育容易不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隔代教育家庭,祖辈年龄一般都较大,多少会有点腿脚不方便。平时带幼儿出门参加社会活动的次数较少。无法满足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需求,从而会导致幼儿较难与他人交流,不善与人沟通,容易孤僻不爱说话。
三、优化提升隔代教育的对策
1.幼儿园和家庭合作,提升祖辈育儿知识水平
隔代教育当中,由于祖辈们一般年龄较大,他们的教育观念与现阶段观念存在一定差别,墨守成规地使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不会利用各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幼儿。那么,通过幼儿园和家庭合作,改变祖辈育儿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1)祖辈幼儿观念的转变
祖辈们抚养幼儿经验足,但过往的自身经验往往会局限他们的育儿观念。祖辈们要学会与时俱进,逐步转变育儿观念。
(2)祖辈提升育儿知识水平的途径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祖辈家长可以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等方式来学习幼儿教育的各种科学方法,与当代社会接轨,与时俱进。
2.幼儿园和家庭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或者班级可以通过开展春游、秋游、开放日等各种亲子活动的方式,以此让祖辈家长亲身参与到幼儿一日活动和户外活动中去,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学习过程。通过这些亲子活动,让祖辈家长和幼儿都能够得到交流学习的机会,共同促进祖辈家长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幼儿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活动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学会有礼貌待人和处理事务。例如,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和分享想法经验;做错事情的时候要主动承认并且会说“对不起”;上学和放学时能够和老师、家长打招呼或者说“再见”。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祖辈们自然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隔代教育既存在优点,又有问题和不足。本文分析了隔代教育的现状、优点和缺点,并对解决隔代教育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 隔代教育 现状 祖辈 家庭教育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祖辈们自然的承担了抚育和照顾第三代的“隔代父母”。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优势
优势一: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孩子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优势二: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能照顾孩子的生活,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还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优势三:祖辈已经成功的带大了一代人,所以他们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可谓经验十足。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对孩子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这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过分溺爱孩子,阻碍孩子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很好的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身上,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保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孩子个性发展:许多祖辈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孩子心理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孩子各种探索活动,给他们提出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们一些捆绑,导致他们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妨碍孩子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造成幼儿缺乏主动性。王志红在《隔代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中给出了一个案例:沫沫是我在学校公园附近遇见的一个五岁性格内向的女孩,我们熟悉后,笔者专门对沫沫进行了一次家庭访谈,和奶奶聊天的时候她告诉我,沫沫十个月就被送回来了,沫沫在家时很依赖大人,出门谁和她说话都不回答,也不和小朋友说话,占有欲特别强。这就是隔代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祖辈对孙辈的过分溺爱,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还会影响孩子的发展,长时间不与人接触,幼儿会产生怕生、不敢说话、懦弱的表现。造成幼儿未来社会关系的紧张,以及无法与同龄人很好相处的烦恼。
三、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对隔代儿童自身的教育(充分发挥祖辈教育的优势)
开展“亲情展示活动。建议学校多组织开展孩子给家长打电话情境表演、“爸爸 、妈妈我想对你说”主题班会、给远方的家长写封信,“迎佳节家校联谊”等活动,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让隔代儿童学会“自理、自立、自护自律、自强”,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父母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当家庭教育的主角。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应该是父母,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马克思曾说:“家长的事业是教育子女、孩子的能力发展取决于父母。”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公民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会工作,是他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这些充分说明了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改变孩子的前提是改变父母。如果父母的思想观念能够顺利改变,教育就会很好进行。
祖辈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的角色。祖辈家长要对孩子爱得适度,不能对孩子过分溺爱,祖辈家长要去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现代方式抚养教育孩子,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要做到让孩子多去和自己的父母接触,多去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和谐温馨的氛围。
祖辈与父辈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作为孩子的父母,同时作为祖辈家长的子女,要经常与祖辈家长沟通,只有两代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择善施教,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大千世界。
同时两代人可以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幼儿园充分利用师资资源,给祖辈家长提供咨询和讲座
幼儿园可以利用已有的师资资源,给隔代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主动与隔代家长 联系,合理利用隔代家长接送孩子的契机,加强交流,在节假日可以祖辈家长开展咨询和讲座,多为隔代家长讲授幼儿教育理论。
成功的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紧密结合的全方位教育。因此,隔代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教育的问题,还是学校、社会的问题。必须将其视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让祖辈定好位,父辈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校、社会也贡献出一定的力量,各自发挥积极科学的教育作用,用更好、更完善的方法加以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代父母,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隔代教育一定能够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