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04 09:40: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中小企业会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内控实践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折中小企业在会计内控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其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考以及改进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内控 问题 对策

0 引言

近几年来,在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刺激下,愈来愈多的大型企业意识到加强会计内控的重要性,把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当作治本手段,但对于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管理工作粗放随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内控基础工作还相当薄弱。能否让中小企业这颗颗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在实践中加强和改进会计内控显得十分迫切。

1 常见问题

1.1 观念陈旧,不愿内控 不少中小企业负责人坚持传统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观念,认为只有大型企业才搞会计内控,加强内控就是对下级的不信任,会挫伤管理人员的积积性;有些领导认为内控制度是形式主义,甚至认为会计内控制度会束缚领导手脚,自找麻烦;还有些领导认为内控就是增人增部门,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影响效率。会计人员认为自己人微言轻,一切由领导说了算,对一些难点问题,对一些敏感的人和事放弃监督。

1.2 家族管理,无法内控 不少中小企业大部分管理人员为家族成员,往往是老公做老板,老婆任会计,亲弟搞供应,内弟跑销售。自认为都是自家人,不须内控,实际上,这种类型的企业人情大于制度,无法进行内控,这只能作为创业初期的特殊管理方式,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企业经营不善。

1.3 制度不全,无章可循 有些单位领导从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中也意识到会计内控的重要性,但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更谈不上系统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其所谓管理制度,往往有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朝令夕改,草率从事;有的主观随意,自相矛盾,甚至与法律法规相违背,员工难以操作,最终不了了之。

1.4 自以为是,不学内控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内控制度已数年,但不少单位领导无暇顾及,对之知之甚少,有些甚至全然不知,满足于已有的做法,甚至以老大自居,对创业初期的一些不完善、落后、甚至错误的做法沾沾自喜,不愿完善和放弃,对别的单位的一些成功做法不愿学习,更谈不上借鉴国际惯例。自认为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适应企业现状,殊不知企业发展离不开管理创新,甚至可以说发展的过程就是管理创新的过程,等到大错铸成,才后悔莫及。

1.5 部门制约,不愿配合 不少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认为,会计内控是会计部门的事情,当涉及本部门既得利益时往往不予支持,甚至认为会计部门故意刁难,使有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有些单位内部管理重钱轻物,车间、仓库等部门报账不及时,月底报账一次,各种票据及购、领、耗、存报表内部无复核、牵制手续,财会人员月底工作千头万绪,难以审核,无法监督,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贪污舞弊时有发生。

1.6 人数不足,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普遍管理人才匮乏,素质参差不齐,但嫉贤妒能、埋没人才、任人惟亲、求全责备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少企业一人多职、缺少制约,每次减员增效,往往先从财会人员开始,不少管理人员不自学,不培训,工作岗位长期不动,开展工作凭经验,领导考核凭印象,导致内控制度制定难、落实难、效果差。

1.7 过分灵活,因小失大 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经营管理机制灵活,这本来是中小企业的明显优势,但不少企业出于非法避税,银行借贷,调节盈亏的目的,绕开内控制度,随意简化流程,其结果是企业内控失效,会计信息失真,费用支出失控,上行下效,漏洞百出,因小失大,自食苦果。

2 对策思考

2.1 企业领导人员带头学习《会计法》和《基本规范》,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向大型企业学习,借鉴国际惯例。同时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经常剖析一些企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从中汲取教训,在企业搏击风浪的过程中有所警示或启迪。要聚集管理精英,组建管理团队,将个人的魅力与资源组织化,不搞“一言堂”,不搞短期行为和家族化管理,要学会超脱,变事必躬亲为制度控制,依靠团队的智慧,实行现代管理,增强内控意识,确保可持续发展。

2.2 全员学习会计内控知识,完善会计内控制度。注意培养全员内控意识,绝不能仅仅依靠财会人员孤军奋战。只有全员内控才能做大做强企业,没有完善的内控只能是昙花一现,难成大器,短期内未出问题唯一的答案就是侥幸,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不相容岗位绝对不能兼职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不搞繁锁哲学,按程序科学制定会计内控制度,增强效益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部门及岗位设置科学合理,流程简洁严密。有些内控制度可以在不违反基本前提的情况下循序渐进,不搞一步到位,防止得不偿失,但一旦条件成熟,立即加以完善。

2.3 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会计内控规范学习。不能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要在深刻理解会计内控原理的基础上,和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会计监督不仅是事后监督,要发挥会计的职业敏感性,注重事前监督,如参与招标、议价、盘点、定额制定、领料控制、预算编制等业务过程监督。会计人员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当好领导参谋,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及时,要注意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要坚持职业道德,操守为重,诚信于企业,诚信于社会,绝不能监守自盗,沽名钓誉。

2.4 加强内部审计,既要审计会计报表,更要审核会计内控制度,做好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会计内控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奖惩到位,及时推广。同时自觉接受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减轻内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压力,借力提高企业的会计内控水平。

2.5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制度,员工培训、录用、提升制度,员工工作标准和道德标准,员工职务晋升和工资晋级制度。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贯彻执行内部会计制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员工定期休假和轮岗制度,让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及时暴露。

2.6 部门配合,同心协力。内部会计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约束到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控制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单位负责人应当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经常协调和检查各部门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2.7 小胜以智,大胜以德,中小企业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十分重要。健康的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使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自觉执行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内控制度,进而热爱企业、关心企业。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断打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用非控制方法弥补控制方法的不足,企业将成为一艘能够抵抗住风浪的航船,在经营和发展的航线上稳健前行。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谈中小企业会计记账问题的分析

摘要:记账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会计解决方案和社会性会计服务项目,正被越来越多创业者所接受,充当着众多中小企业的会计角色。所以,应充分认识记账行业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认真应对记账中存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途径,使记账公司走上品牌化道路。

关键词:企业 记账 发展 问题 对策

1 记账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行业问题

1.1.1 专业记账自身的弊端。第一,记账过程中存在大量不规范、不真实的情况。经调查,很多较小的记账公司记账并不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立不准确,对于业务的纪录不准确,凭证不真实;很多记账公司的会计人员并不清楚被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一些资料入账,有时还故意作假使账实不符。第二,在报税方面的不利因素。税务系统报税时间集中,要求记账公司账务处理也要集中,使得记账的业务难以扩大。第三,被的企业一般比较分散,而当前实行的是地域纳税制,并且各区局在许多具体纳税项目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记账机构的会计人员在报税期间每天要跑几个分局申报,浪费了时间,加大了成本。另外被企业账务汇总集中,有的企业经常到报税最后一天才把相关资料给记账公司,这给记账公司带来了难度,常会造成来不及时报税而被处罚的情况。

1.1.2 行业内低价竞争。现在记账公司数量很多,良莠不齐,加上受社会非专业记账的影响,在市场竞争中有些公司不免要以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引起恶性竞争。专业记账是以公司形式出现的,要发生相关费用,还要缴纳营业税等。低价竞争使专业公司很难产生企业利润,也势必会影响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记账行业收入并不高,这也会导致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专业公司的进一步推广,不利于记账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

1.2 从业人员自身问题

1.2.1 从业人员所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目前我国记账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比较大,不同学历的人员从事同样的工作,一些学历较高的可能会有不平衡心理,导致不认真工作或者流动频繁。而有些会计人员由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会计改革和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难以全面正确理解,所制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制度的要求。

1.2.2 从业人员敬业精神差,原则性不强。有些记账公司为了拉拢客户,不拒绝委托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要求,并且帮助作假。在这种环境下,记账的从业人员置原则于不顾,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委托企业作假账。有的从业人员对于记账工作并不认真,只是对单位的账务进行简单处理,致使企业会计核算不细致、不具体,遗留许多难以消除的隐患。另外,有的从业人员在记账工作一段时间后,专业能力和社会关系都得到加强,而面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工作,他们就会选择离开,有些离开的从业人员会把公司原有的客户带走,对记账公司的业务造成了影响。更有些原则性差,道德水平低下的从业人员甚至会利用为委托公司记账时掌握的商业秘密谋取私利。

1.3 外部环境问题

1.3.1 政府重视不够。政府部门对记账业重视不够,缺乏立法监督和政策引导。专门针对记账的法律法规很少,虽然新办法更加合理,并且有更多对记账有利的规定,但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对于记账业的管理,相关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检查不到位,使记账的发展缺乏合理的监督。

1.3.2 社会认识不足。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推行力度不一,我国的记账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加上宣传不够,一些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普通社会大众对记账了解不多,记账业的服务对象有限。

2 如何规范记账行业

2.1 加强记账行业自身建设,提高质量 首先,记账机构应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把质量关,执行严格的四级复核检查制度,明确经济责任,以减少会计的差错,保证对委托单位的及时服务。其次,记账机构应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工作质量。比如:对客户投资方向提出中肯的参考意见,利用税收知识,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好税收政策;对客户经营业务进行财务分析并找出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合理意见,帮助企业步入良性循环;收集整理客户在经营中所需要的信息,及时将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财务、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变化通知企业,更好的服务企业等等。最后,提高员工待遇、稳定职工队伍。

2.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2.2.1 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力,要把诚信放在首位,以诚信为做人标准,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严格规范会计行为,严格履行法定的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2.2.2 加强后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后续教育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后续教育可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道德、业务和整体素质,以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扭转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

2.2.3 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元化教育。记账行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学历参差不齐,学历较低的会计人员会影响到记账的工作质量,因此应该重视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高等会计教育的水平决定着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教育既要重视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同时也应该开展多元化教育,使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及知识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2.3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一是要继续大力宣传记账。新的《记账管理办法》已经实施两年了,记账行业也不断在发展。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施行的背景下,大力宣传记账能进一步突出记账的法律地位,增强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对记账的认识。二是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财税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扶持记账行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适时出台一些财税优惠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记账的实施。尤其税务部门,要利用同小规模经营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推广记账。三是要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关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委托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双方以合同形式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规范记账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理等工作。四是要强化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记账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所有从事记账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全面清理,建立记账机构档案库;建立定期检查和年检制度,对未通过检查或年检的记账机构进行整顿;规范记账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

2.3.2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记账行业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要加强记账行业的发展,必须支持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委托中介机构记账。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记账,使其税款征收方式从核定征收改变为查账征收,从而在源头上推进建账工作,促进记账行业的发展。另外,建立健全人市场,健全完善中介机构和会计机制、建立会计职业联盟,形成会计整体力量、建立会计人才市场,优化会计队伍,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财务ASP与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

[摘要]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财务asp的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存在的问题,提出asp是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财务asp 中小企业 会计电算化

一、财务asp及其特点

asp是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可直接翻译为应用服务提供商,具体是指:

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基础上,客户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商,服务商将保证这些业务流程的平滑运作。因此,服务商不仅要负责应用程序的建立、维护与升级,还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服务的交付则是基于网络的,客户将通过网络远程获取这些服务。asp的运营模式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客户群,第二是asp的运营,第三是用于服务的软件和产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asp向客户提供服务,客户向asp支付租金;asp根据市场需求购买软件或支付开发费用,软件供应商根据asp的要求开发软件并收取软件开发费用。asp的应用模式将从软件产品提供模式转变为在线应用服务提供模式,对客户的服务支持从现场服务方式转变为在线支持方式,即“软件变服务,服务走网络”。

财务asp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上理财。网上理财通过互联网上的专营网站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企业甚至无须购买网络财务软件,也能通过互联网获得专业化的会计和理财服务。

二、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笔者了解到的情况,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资金问题

中小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实现erp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需要厂房、设备、技术、人才的长期支撑,而系统化建立一套会计信息系统,费用全部由企业自己承担的话,将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因此,有的中小企业更愿意把资金投资到见效快,投入少的项目中去,而不愿意投资到会计电算化上去。

2.技术问题

会计电算化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技术。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硬件的配置和故障排除、电子线路的布置等等,只要在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会计电算化系统就无法运转,这个也是始终困扰中小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的障碍。没有技术的支撑,我们配置的电算化系统只是一堆废铁。而人工系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技术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因素。

(1)人才问题

企业建设会计电算化需要人才,特别是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而要把这两个专业都学好却是很难的一件事。因此在人才配置上,就需要配置计算机专业和会计专业两个专业的人才,给企业增加了不少额外的费用。因此,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瓶颈。

(2)管理问题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就需要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来重新设置工作岗位,重新进行权限分配,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能正常进行。因此,在原有的模式上,增加了管理上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相一致。如果会计软件很先进,而企业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的话,会计软件不仅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反而会给企业增添不少麻烦,阻碍企业事务的正常开展。因此要求企业在管理上相应要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3)效益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在管理方面,特别是信息上的,它具有手工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信息的及时性、多元性、开放性、集成性等。但是管理效益在短期内是很难直接表现出来的,因此,很多中小企业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见效快限制少的项目,而不愿意建设会计电算化。而且管理上的效益很难量化,这也是打击中小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热情的一个因素。

当然,影响中小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在这里也不可能都列举出来,我们认为,制约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效益。

三、财务asp对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电算化上经历了自行开发软件、购买商品软件两种离线应用方式。

在应用中,企业要想建设会计电算化,必须从软件的选择、人才的培养、硬件的配置等多项工作做起,建设周期长,甚至好不容易建立好系统后,在运行时却发现不能很好的满足本企业的需要。而且,在计算机应用中,系统维护是一件很令人头痛的事情。磁盘损坏、病毒感染、软件升级等等让系统人员疲于应付。

但是如果选择财务asp方式,企业就可以从大量的前期工作中解放出来,又不需要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因为财务asp公司里既有计算机工程师,又有财务专家;既有精通数据库的人才,又有网络管理员。用户只需要支付租金或使用费,就可以获得他们的服务,可以专心地查看自己的帐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对于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的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方便实用,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企业在建设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种种难题,能够有效的解决众多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问题。

当然,财务asp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客户的数据安全问题,保证网络安全,同时注意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完美的服务来获取客户的信赖。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认为,财务asp是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实现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效率等各方面的问题,而且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财务asp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报告形式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的概念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改进中小企业会计报告形式的必要性和建议。

1 中小企业的概念

由于各国以及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以及划分企业规模的侧重目标有别,因此国际上对中小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归纳起来,有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方法,主要是从规模形态上来进行划分。定量界定一般是三个因素:实收资本、企业职工人数和一定时期的经营额。定性界定的标准是: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和在同业中不处于垄断地位。

2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关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总说明中以基本原则的形式进行了说明,包括:可靠性、相关性、一贯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

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也应该在收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之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供满足信息需求者要求的会计信息;其次,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成本的限制,对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像要求大公司那样的严格,可以相对的简明实用;再次,因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提供给政府部门,所以真实可靠、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而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的灵活性较大,风险较大,相关信息主要是提供给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最后,可比性和明晰性作为次级质量特征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比较。

3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都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缺乏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这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组织形式上两权重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界定中小企业或小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2)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规范。有些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记账。有的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一般也层次少、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3)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4)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5)资源相对短缺。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生产要素短缺是中小企业的又一重要特征。(6)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管。国家监管的重点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对于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国家的投入力量、关注程度和监管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4 改进中小企业会计报告形式的研究依据

有差别的财务报告揭示是由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法规或准则、制度的规定,对不同类型或规模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待遇的一种安排。(1)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不同的企业由于规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在理财的方式与渠道、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与管理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别,其内部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比较简洁、单一、总括的会计信息就足以满足他们的决策需要。(2)重要性原则的要求。有必要从中小企业信息使用者出发,研究哪些会计信息对他们来说是真正重要的,将它们从众多的会计信息中分离出来,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程度。(3)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从会计信息需求方来看,在这样的情形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编制的财务报告却并不适合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反而增加了他们阅读和分析财务报告的难度。(4)可比性原则的要求。不应该以片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可比性原则,实际上将一家跨国公司或上市公司与一家仅有几十人的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放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5 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权威性。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不但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改变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的价值;而且增强了信息的可靠性,改变其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2)简便有效性。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政府有关部门、贷款金融机构和相关协作组织。简便有效的、披露范围较小和审计要求较低的会计信息,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费用开支。(3)保密性。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产业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同时,他们又处于资源短缺的受限环境之中。因此,在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程度上要体现保密性,保护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不受到损失。(4)灵活性。中小企业利用“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成部分,提供优质的零配件和各种社会服务,由此而形成与其他企业之间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因而需要提供满足不同分工协作方式的特殊会计信息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机制的探索如下:(1)中小企业信息适当公开。中小型企业一般股东数少,债权人也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强制对外公开的要求。(2)会计信息的实现机制是外部使用者要求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审计等第三者监督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状况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而中小企业只能靠信誉机制来实现。第三方监督所形成的高昂费用,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难于承受。(3)强化政府、投资人及相关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效率,是健全约束信息披露行为机制的重要条件。(4)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个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中小企业又处于完全的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条件下,通过内外部控制系统的相互结合,为有效的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刍议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其经营管理需要设计必要的会计制度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同时分别对微型企业(雇员l~5人)、小型企业(雇员6~50人)和中型企业(雇员51~250人)的会计机构设置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应符合它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宜过分繁琐复杂,要以满足管理需要和税收征管为主,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容注意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从业人员较少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我国近900万户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在工业总产值中,中小企业占60%左右,利税占40%,就业人数占75%;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占90%以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设计规范、灵活、有效的会计制度十分必要。

但目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如许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致使企业账目混乱,财产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从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可以看出,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指对会计的规范和准则所涉及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及其他涉及会计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设计。它应当包括如下内容: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也应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是指规范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具体包括核算形式的选择、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设计、财务会计报告设计及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会计工作可以手工操作,也可以实行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应根据本单位使用的不同核算工具作出设计。

2.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制度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安排有3种形式:独立的机构,独立的人员;没有独立的机构,但有独立的人员;既无独立的机构,又无独立的人员,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记账。到底采用何种形式,有关人员在其中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企业应当在会计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在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业务量大小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

3.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设计

会计质量和监督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会计制度、材料物资管理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制度、会计档案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依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规划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在上述会计制度的内容中,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重点阐述。

首先,会计机构的设置。

根据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组织形式设置会计机构,配置有关会计人员,是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设置会计机构,既要符合《会计法》的要求,又要与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组织形式相适应。就中小企业来讲,原则上应简化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财力和人力都十分有限,应允许一些单位不设会计机构,其会计工作由社会中介机构。对于经济业务数量少且交易简单的单位,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而在有关部门设会计组织,并配备有关人员。设置单独会计机构的企业,其机构设置应小些,宜多采用集中设置方式,即仅在企业一级设置会计机构,并允许一人多岗。具体如何设置会计机构,则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大小、经营特征及管理组织形式等情况予以决定。

(1)微型企业(雇员1~5人):这样的企业经营规模很小,业务量少,且不大可能有大额信用交易。会计的任务只是记录营业额、控制费用、计算盈亏及纳税所得。因此,可不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直接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

(2)小型企业(雇员6~50人):这样的企业经营业务数量少,交易简单而且交易类型有限,可能进行贷款融资,存在一定数量的信用交易。会计系统需要向贷款人提供财务报告,并要提供管理所需的简单信息,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不必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管理人员较少,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不会太多,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但要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 (如有些企业将会计人员放在总务部门,有的放在办公室等),并且要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可不设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代管。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

由于会计人员较少(一般2~4人为宜),为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会计岗位可设置以下4个岗位:

①会计主管兼稽核岗位。职责是在厂长(经理)领导下,组织、管理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调度,进行账目的定期核对,协助有关人员进行财产清查。

②总账报表岗位。负责成本核算,登记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保管和管理会计档案。

③出纳岗位。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规定保管和使用签发支票所用印章。

④明细账会计岗位。负责明细账的登记工作,申报、缴纳税金,进行工资核算等。若小型企业的规模、业务量接近微型企业,可采用微型企业的做法,或将4个岗位进行调整合并,即会计主管与总账报表岗位合而为一,明细账会计与稽核岗位合而为一。

在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中,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凡涉及到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遵循钱、账、物分管制度。 (3)中型企业(雇员51~250人):这类企业可能有大量的信用交易,还可能有进出口业务,业务量比前两类企业增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会提高,如要求会计系统提供稍微复杂的管理信息。此情况下,原则上应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可设置为科、室或部。同时,中小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经济业务简单的中型企业,会计和财务机构以合并为宜。其他的中型企业,一般应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开,即分别平行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但就当前组织机构的特点来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财会合一(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财会分离将成为必然)。

会计核算一般应采用集中核算形式,对于经济业务较多的中型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非集中核算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企业对外的现金往来、物资购销、债权债务的结算都应由企业会计机构集中办理。会计机构一般应设置如下会计工作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总账报表岗位、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资金岗位、稽核岗位、会计档案保管岗位。在上述岗位中,一般来说,总账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资金、销售和利润等岗位应当集中设置在会计部门,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往来结算等岗位可根据企业核算体制的具体情况或者集中设置在会计部门,或者分别设置在其他有关部门,如材料核算岗位可设在供应部门,工资核算岗位可设在劳动工资部门,结算岗位中的购料结算岗位设在供应部门,而销售结算岗位则设在销售部门。至于出纳岗位,则应当统一设在会计部门。会计工作岗位可一人多岗,具体设置几名会计人员,视单位情况而定,一般以4~5人为宜,但要遵循钱、账、物分管制度。此外,在上述岗位设定以后,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其次,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

中小企业应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定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员应拒绝执行。对于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经济业务数量少且交易简单,可由企业负责人对每笔开支进行审批,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对于中型企业,要考虑对于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的支出,实行集中审批制度,强化负责人一枝笔审批。如规定对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的付款事宜,各部门办好各种手续后,将付款单送交会计部门,并说明付款理由和依据,由会计部门汇总后定期向企业负责人汇报,根据支付能力和轻重缓急,决定各个款项的付款时间和额度,并依此办理有关支出。

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复杂工作,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在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的需求等方面与大企业不同,因此,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符合它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宜过分繁琐复杂。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中 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一般规模较小,其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与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内部运作方式也会与大企业有很大不同。另外,不同的企业由于规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理财方式与渠道、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使设计的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小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考虑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中小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应简便易行,不宜过分繁琐、复杂。“

(2)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应以满足管理需要和税收征管为主。这是由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限性及其会计需求的有限性决定的。从会计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的单一业主或有限的股东以及国家税务部门等。对于单一业主或企业股东来说,由于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中小企业的利益高度相关,他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十分关心。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许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而为一,业主和股东可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需要获得相关会计信息,以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符合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考虑企业的内部信息需求。比如,帮助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费用结构等。对于国家税务部门来说,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纳税情况,由于中小企业逃避纳税的愿望比大型企业更强烈,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征管的需要,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税收征管。

(3)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还应意识到,尽管目前的会计需求很简单,但随着企业的成长,中小企业有可能转化为大企业,企业的会计需求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将需要更加详细的内部管理信息,外部使用者也要求将会计信息揭示得更加充分。因此,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允分考虑目前会计制度与未来会计制度的衔接,增强制度的灵活性和相对稳定性。将来可对简单体系稍作修改就上升为复杂体系,而不必重新设计一套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避免制度的频繁波动。如在会计账务体系的设置和会计科目的确定上,如果能够灵活选择、前瞻考虑,就能够减少因规模扩大和业务发展而带来的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大幅度修改。

(4)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但不能因规范会计行为就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考虑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的关系,选择制度效益最大的方案。这里的制度成本是指设计成本和运行成本之和,制度收益指该制度实施、运行后产生的收益。制度效益是指制度收益补偿制度成本后形成的差额。设计制度时应特别注意,并非制度越完善、越严密就越好,应权衡制度成本及其产生的收益,力求做到不仅会计制度设计科学化,而且制度效益最大化。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特征、结构与实现机制

「摘要中小企业是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需要有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这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具有特定含义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特征的分析,构架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结构,并提出了会计信息披露传导机制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披露 制度特征 传导机制

企业对资源的占有与使用能力是其有效信息释放能力的增函数,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信息的有效性及其披露路径成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企业进入现代经济运行体系的“通行证”。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这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因为财务报告制度以及正常的信息披露通道,是企业与其他相关经济主体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建立可靠信誉体制的基本保障。因此,我们认为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探讨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和完善其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特征

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首先取决于会计系统本身的有效性,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或政策体系不仅在于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而且,还在于使这一体制具有高效率,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小企业也同样需要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化。然而,中小企业具有与大企业不同的特征:

(1)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界定中小企业或小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两权统一”是由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决定的。组织化程度低必然使得非程序化决策占据重要地位,这意味着企业家的作用突出,具有灵活多变的经营特点。

(2)市场机制的充分体现者。市场机制本质上是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完善程度与企业的市场份额直接相关。中小企业一般在进入壁垒低、竞争激烈的行业;而按照“马歇尔冲突”的解释,大企业通常因其规模庞大而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对竞争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在行业中不占支配地位的市场份额是中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的共同特征。

(3)资源短缺。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生产要素短缺是中小企业的又一重要特征。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及信息等生产要素。要素短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但也决定了中小企业通常只能进入大企业不能或不愿进入的小规模市场,所以一般不与大企业形成正面竞争。同时,形成了中小企业独特的经营扩张方式,即只有广泛利用外部资源才能获得稳定发展,包括与大企业形成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

与此相适应,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设计应该体现以下特征:(1)权威性。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这种信息披露的制度约束可能产生如下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改变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的价值;二是增强了信息的可靠性,改变其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从而影响会计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因此,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出台与实施,有利于激励企业变革创新、指导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中小企业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实现市场风险的公开化,提高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2)简便有效性。会计信息的生成、披露与验证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大量的、详细的会计信息披露与严格的审计,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披露成本的增加。然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政府有关部门、贷款金融机构和相关协作组织。简便有效的、披露范围较小和审计要求较低的会计信息,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费用开支。(3)保密性。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产业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同时,他们又处于资源短缺的受限环境之中。因此,在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程度上要体现保密性,保护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不受到损失。(4)灵活性。中小企业利用“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成部分,提供优质的零配件和各种社会服务,由此而形成与其他企业之间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因而需要提供满足不同分工协作方式的特殊会计信息需要。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结构

不同的会计制度会形成不同的会计信息结构,企业特定信息结构又取决于其内部治理结构。信息经济学将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概括为委托一关系,而其治理结构就是人对决策规则的选择方式。与此相对应,人信号的分配方式即为企业的信息结构,它决定着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和效率。依据信息与决策权匹配的原理,企业的信息结构应与其治理结构相对称。

从企业制度的演进过程以及各市场经济国家的现行中小企业制度形式来看,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主体合二为一,通过所有权对经营控制权的直接约束,在产权上有效地解决了所有者对经营控制者的激励约束问题。与这种产权结构相对应,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管理权力统一集中于所有者手中,管理者与一般从业人员之间的距离较短,其相应的信息传递层次也少。这样,出于最经济利用信息的原则,企业所有者倾向于由自己汇总分散信息并进行集中决策,以保证信息利用的灵活度和对经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但是,由于基层分散信息在传递给最高管理层的过程中,没有经过任何分解或只是经过有限分解,因此它不具有规范化的表达形式,而只是包含多侧面信息的一组数据,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者而言,它可以依据在这种特定生产关系下长期形成的经验,准确理解并快速获得该信息形式下自己所需的最小“信息集”。但对于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而言,他所面对的只是一组庞杂而混乱的数据,难以理解。因此,中小企业的这种信息结构在减少内部信息利用成本的同时,却增加了信息对外披露的模糊度,增大了外部投资者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成本。

然而,按照可持续成长型企业的思路,中小企业由创业期的资本所有者单方面垄断性地独享企业所有权和组织结果(租金)的最优的制度安排,随着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性的变迁,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这将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结构必须规范化并易于传递,具有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发挥会计信息在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在这一制度背景下,企业组织与相关利益者信息需求是决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结构的两大基本因素。建立在这种企业组织与相关利益者①信息需求双向调节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包括:(1)总结性、预测性和指导性会计信息三位一体的会计信息体系。总结性会计信息是对已有生产过程投入产出关系的反映;预测性会计信息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与风险的估计;指导性会计信息则是在从经济和非经济双层涵义上反映生产的社会效果,为资源的宏观配置提供决策参考并引导消费结构的优化。(2)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引入信息需求方的约束因子,增强信息使用者在信息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缓和与消解会计信息披露的道德风险,使信息供给更逼近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以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提高会计信息在市场运作过程中的有用性及其效率。(3)会计信息披露范式的微观基础在于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终端站的财务报告与披露的创新,使信息需求者能从信息披露中获得更为完整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既要遵守由信息制造者、投资人及公共监督部门(机构)三方的博弈过程所形成的会计规范(陈信元等,2003),满足会计信息利益相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的要求,同时,还要有选择性的披露和报告对信息需求者有重要性的内容,以便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分析评价企业的业绩和前景。

因此,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结构,既要体现信息披露规则的被强制执行,又要反应出在实务中的自愿披露。前者一般由法律规范和准则制度两个层次构成,由专业性规范和相关性规范组成(吴联生,2001)。相对而言,专业性规范对会计的规定更详细、具体,富有操作性,这些通常是借助于准则制度来完成的。而具体的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应该强调的是较上市公司和大企业简化的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简要的报表附注说明。后者针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影响,披露有关公司发展前景、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提高会计信息对公司经营风险的揭示能力。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实现机制

有效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种能有效维持市场稳定、安全和可预见性的基础条件,也是降低社会经济产出边际成本,使资源配置逼近帕累托最优的重要保障。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效率,既来自于披露行为的规范化,也来自于披露传导机制的完善。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内外部经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内部制度创新、治理结构的调整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技术的升级,是中小企业成长发育的内在动因。而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机制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因此,在实践中,完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传导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的实现机制是外部使用者要求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审计等第三者监督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状况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而中小企业只能靠信誉机制来实现。第三方监督所形成的高昂费用,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难于承受。因为,一方面,中小企业不仅资产规模有限,更重要的是,其资产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资产质量缺乏竞争力。如不仅金融资产结构扭曲、供给不足,而且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变数的市场环境。价格竞争、新企业进入、组织内部变动、通货紧缩、以及消费者偏好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但是,信息制造者的信誉机制建设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这种信誉机制并不是建立在道德框架下的行为约束规范,而是一种基于理性预期的市场化行为机制。对这种市场化行为机制的解构,可以通过反信息欺诈的两大基本变量来进行,即虚假信息成本与诚信收益。从提高信息欺诈成本的“逆向定价原理”出发,建立以管理惩罚成本、市场惩罚成本以及违约惩罚成本的企业信息披露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罗正英2002)。对于长期处于进入壁垒低、竞争激烈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利用市场竞争和交易制度的完善,培育起“讲信誉者生存,不讲信誉者淘汰”的良好信誉机制和信用环境,是一种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诚信约束方式。

(2)强化政府、投资人及相关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效率,是健全约束信息披露行为机制的重要条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即监管的目标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可信性,而不是干预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监管方式的选择在于畅通会计信息供给渠道,确保企业及时、完整的披露准则制度所要求公开的会计信息;监管的内容只能围绕信息披露内容真实性的核实。同时,也需要从法律上强化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义务和说明责任,赋予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和追究责任的权力。这是因为:①从社会发展来看,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分工由部门的专业化延伸到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和工艺过程的专业化,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规模小、自主性大这一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呈现多变性、个性化和多样化,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而不必过多的考虑广大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要求。②从企业效益来看,中小企业以其很低的创立成本、组织协调成本,对市场变化反映的高灵活性,经营方向调整的高度灵活性,对大企业的强大的市场力量形成制约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也获得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因此,在那些情况多变,充满不确定性和创新的环境中,相对而言,政府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是保证市场公平和有效的重要条件。

(3)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一个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徐晓东、陈晓悦(2003)的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的公司治理效率较低,孙永祥(2001)的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治理要优于国有企业。较高的公司治理效率,意味着基于公司治理对公司行为约束的增强。在以业主制度为主要形式的中小企业中,资本所有者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利,高管人员要真正承担经营决策失误、信息披露操纵的后果,他们所承担的后果与他们决策时拥有的权力是对称的。这种自我约束机制的培育是生成企业诚信机制的重要基础,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效率提供了保障。这是因为,在中小企业的治理过程中,公司文化必须反映“真实、言行一致、透明度和责任感”的追求,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家族式中小企业来说,传统文化的培育还是其自身的一项优势。同时,中小企业又处于完全的产品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条件下,因而,通过内外部控制系统的相互结合,使更为有效的公司治理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高效率的、权威性的中小企业经济信息中心,以最快的速度向外统一标准的全面的信息,给决策者、市场参与者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机制,畅通市场信息的供给渠道与传递机制,提倡诚实守信,制订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通过信用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形成从立法、信用和道德规范等各方面约束的立体的会计信息披露管理结构。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舞台上不再为配角角色,而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国民经济和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我国近900万户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在工业总产值上,中小企业占60%左右,利税占40% ,就业人数占75% ,在新增就业机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然而随着我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面对外来企业以及国内大型企业,生产规模属于中小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使中小企业能够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并且能够得到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其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而中小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界限不清楚,经营者将所有权掌握其中,特别是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难度。

1.2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缺失。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虽然部分企业制定了一些制度,但是没有很好的实践执行,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局限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也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另外,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监督检查机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仅仅是粗线条,远远达不到《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财政部的示范性文件提出的系列化、规范化和操作性的要求。很容易造成目标不明确。

1.3 会计建帐不规范,核算违规操作。一些中小企业不建帐,以票代帐,或者设帐,但账目混乱,还有的企业为了达到种种目的,甚至设两套帐。为了控制利润,人为地采用倒轧帐的方法;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企业的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1.4 会计机构设置不合规范,分工不明确,人员素质较差。由于中小企业特点所致,会计机构的设置比较简单。层次少,分工不明确,有的中小企业干脆就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也是人员较少,分工不细,往往出纳和会计一人担任。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这样的后果只会导致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企业人员素质大为降低。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化的几点策略

2.1 建立健全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随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及实施,使得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趋于完善,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还需加强会计监督才能更好地规范会计工作。同时企业所建立的会计制度要符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简单,交易活动有限,一般不需要对数据做较为深层次的分析,加之机构简单,人员较少,只要满足管理需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以适应未来发展壮大的需要。另外还要突出重要性、成本效益型原则,使能够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具有很大用处并且带来的效益大于提供信息耗费的成本时,才是必要的。

2.2 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在外部,主要是国家监督,首先财政部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相关的会计工作;其次,税务部门应加强税务检查。在内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置独立于企业财务机构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不设置内审机构的企业,由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监督。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2.3 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光靠一两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个人努力是很难达到的。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知,会计规范化的问题不能孤立的看,要知道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才能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目前国家已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部法律力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的困难及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2.4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二是对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提高。这两方面素质的提高,将大大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普遍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会计制度》虽然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从来没有出台过,但是只要继续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深入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最终会完善地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浅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为了获得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基本上都接受并采用了电算化形式进行财务管理,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在电算化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成因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电算化 对策

1引言

中小企业之所以称之为小,在于其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都不及大型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往往高度集中,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比重大,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应用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地说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以及代替部分人脑辅助管理的过程。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操作人员不但要熟悉财务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不但要懂得如何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录入系统,生成账簿和报表,还要懂得如何管理这些电子档案并根据这些电子档案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不重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中小企业一般资本总量不够大,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都比较困难,企业无法形成一套规范的、系统化的、高效的管理。大部分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财务目标,重视利润,忽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一般使用电算化系统中的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薪资管理和报表模块进行经济业务的核算以及账簿、报表的生产,而不涉及到成本核算、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资金预测等具有财务管理功能的模块,电算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就相当于只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转换为电算化记账,并未因此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效率,忽略了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真正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产生错觉,认为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2)会计人员素质无法驾驭电算化软件。中小企业受到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一方面,会计机构设置比较简单,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人员身兼数职,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会计部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会计人员往往是由亲戚担任,即使不是亲戚,招聘到得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也比较低,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财务管理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会计人员在电算化软件使用过程中,一方面,一般只是使用一些简单的核算模块,复杂的模块不会涉及到,软件的功能运用不完全;另一方面,电算化系统随着会计要求的提高需要不断升级和更新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的输出、储存和衔接,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会计档案的流失,而这些工作是一般会计人员无法完成的。此外,在电算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使得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应为电算化软件的纠错与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纠错是不一样的。

(3)会计资料存在风险。财务数据属于企业的机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受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约束,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软件的运用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重视不够,操作过程中也缺乏加密防范的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会计数据容易丧失。此外,为了节约开支,一些单位财务部门电脑也用作其他办公,极其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蚀感染,导致系统瘫痪造成会计数据丢失。

3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促进并完善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须针对影响因素,多方入手,多种措施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提高管理者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更为高效的进行着财务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财务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代替手工做账的工具,那就大材小用了。核算和管理是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管理是会计的终极目标,所以,管理者要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企业主管部门可以同相关部门如财政部,软件公司等针对以上问题开设专门的宣讲会或者学习班,结合成功企业的实际经历,让中小企业管理者从心里了解并且信任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认识到该系统全面、及时、准确、高校进行财务管理的优越性。

(2)重视会计岗位和会计人员

开展会计电算化需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实施平台,企业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及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保证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完善会计主管、出纳、会计内部稽核。在会计人员的聘用上,要舍得以高薪留住人才,用人文关怀去温暖人才,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同时,注意帮助会计人员更新认识,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加强网络技术、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的学习,同时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掌握与应用。将人才的培养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利用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功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3)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软件的管理与升级,做到会计人员配备专门的办公室和电脑,会计人员的电脑加装ups并设置密码。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等。加强相关人员的网络风险防范能力。及时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技巧

【摘 要】 中小 企业 的成本核算,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 发展 。中小企业实现 会计 电算化后,成本核算并没有突破手工核算的束缚。而本文以用友通10.0软件为蓝本,应用自定义转账模块,对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技巧与方法进行研究,以使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在没有专门的成本软件的情况下,轻松实现核算产品成本的目的,为企业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电算化; 成本核算; 技巧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基本普及,不少中小企业已在总账处理上实现了电算化,为促进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针对中小企业开发的财务软件没有成本模块或会计人员素质问题,在成本核算技术处理时仍然采用手工技术手段,数据质量仍然难以保证。利用已有财务软件的自动转账模块处理成本业务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电算化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现状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采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

笔者有针对性地对珠江三角洲某市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做了调查。发现:

1.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一般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意义重视不够,会计对成本的 计算 凭估计,往往不知道何种产品赚钱何种产品亏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限于盲目。即使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也仅仅是实现了记账的电算化。

2.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一般是针对中小企业开发的软件,这样的软件没有提供成本核算的模块。会计人员仅对与手工处理方法一致的模块感兴趣,忽略了财务软件技巧性模块的使用,尽管有些中小企业经营者很重视产品成本核算,但由于财务软件功能限制及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使成本核算仍处在手工核算状态,而手工核算成本由于其时效性差、准确率低等特点已严重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经营者的决策很难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电算化的开展也不能使企业经营者满意。

(二)中小企业成本电算化的现实意义

1.可使企业从容面对市场。调查发现,对本企业成本清楚明了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能从容面对恶劣经营环境。他们对自己产品的质量在同行中的地位清楚明了,产品价格定位准确,存货管理 科学 ,对企业的发展思路清晰。尽管有的中小企业经营者限于能力不愿发展成大企业,但其企业一般能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顺德不少小企业面对 金融 危机的坦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促使企业规范运作。顺德有一灯具生产企业曾申请产品进沃尔玛超市,在沃尔玛对其进行审查时,发现其成本核算不清,没有批准其产品的进入。之后,该企业转变观念,加强成本核算的电算化,对存货核算进行规范管理,带动了产、供、销的有条不紊运行,虽然其产品没有进入沃尔玛超市,但却使企业规范运作,走上了健康轨道。

3.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成本核算电算化后,系统可以生成库存商品和生产成本明细账,数据准确度高,免去了繁琐的记账、制表工作,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力,使会计人员腾出时间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因此,成本核算的电算化关系到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应引起中小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下如何进行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方法选择

中小企业管理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同时决定了多数企业应使用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所以,建议中小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选择实际成本法,并按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

(二)成本相关科目设置

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对涉及成本计算的主要科目设置按以下思路进行:

1.生产成本下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将生产成本通过项目核算模块按产品设明细账,对各产品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

2.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账,按企业实际直接设水电费、折旧、机物料、修理费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制造费用月底按产品工时进行分配。

3.库存商品做项目核算,按产品名称设项目目录。

4.原材料按原材料大类做项目核算,按原材料名称做项目目录。

(三)利用自定义转账模块核算成本

针对中小企业开发的财务软件,虽然没有专门的成本核算功能,但都设有自定义转账功能。这个功能模块,通过定义借、贷方科目,在金额、数量等处编辑公式,通过转账模块生成相应凭证。通常对于每期都要发生的业务,例如增值税的凭证处理、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制造费用的分配等,可以通过该模块处理,该模块生成的凭证称为机内凭证。

中小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可以通过自定义转账功能模块进行。具体思路:

1.通过填制凭证模块录入日常发生的制造费用和可以直接记入产品的费用。

2.通过自定义转账模块自动分配结转制造费用。

3.通过自定义转账模块自动分配结转生产成本。

通过自定义转账模块生成的凭证,需要先编辑公式。而公式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成本计算是否正确,这也是会计软件使用中的难点。通过该模块取得的凭证是从账上取数,会使会计信息准确,并容易发现问题。

三、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下成本核算方法实践

现利用用友通10.0版软件为蓝本,说明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与技巧。

(一)基础资料

某公司是生产小家电的小型企业,生产产品有豆浆机、绞肉机、电水壶等,2008年12月生产豆浆机、电水壶各200台,绞肉机100台,发生以下生产产品的费用(见表1),生产产品消耗工时(见表2)。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各产品的成本。

(二)与产品成本有关的科目设置

1.1243库存商品(不设置二级科目,但按产品名称进行项目核算,相当于二级科目),库存商品按产品名称设置项目目录进行明细核算,并在一级科目做数量金额核算(见表3)。

2.4101生产成本:

一级科目:生产成本

二级科目:直接材料(进行项目核算,项目目录相当于三级科目)

直接人工(进行项目核算,项目目录相当于三级科目)

制造费用(进行项目核算,项目目录相当于三级科目)

3.4105制造费用:

一级:制造费用

二级:水电费

资产折旧

其他费用

生产成本按产品名称做项目目录如下(见表4):

为清楚核算,这里项目大类生产成本与会计科目生产成本一致。以上项目目录可以在初始化时设置,也可在每月根据发生的产品不同适时设置调整。

(三)业务处理过程

1.发生制造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

贷:有关科目

2.领用材料与发放工资

领用材料时,应让仓库管理人员写明是什么产品的领用材料,便于归集材料费用。

领用材料凭证,可以直接录入凭证: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豆浆机10 000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电水壶6 000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绞肉机8 000

贷:原材料 24 000

发放工资: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豆浆机6 000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电水壶3 500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绞肉机3 000

贷:原材料 12 500

原材料、工资等可以直接归入产品的费用及制造费用均已通过凭证记入相应科目,通过审核记账,调用各科目明细账可以得到相应数据,不必再用手工归集制造费用,难度在于制造费用的分配,如果没有相应的成本模块,就得采用手工方式进行,这里利用自定义转账模块处理,可避免手工操作时容易产生的错误。

3.以转账定义模块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合计:1 300+1 800

+1 000=4 100

可以用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结转制造费用:

根据例题,12月生产工时总计:80+40+60=180小时

进入转账定义模块,设置自定义转账转账公式: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410103)——项目(豆浆机)[金额公式:fs(4105,月,借)*(80/180)](意为:制造费用借方总发生额乘以生产豆浆机工时占全月工时的比例)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410103)——项目(电水壶)[金额公式:fs(4105,月,借)*(40/180)]

(意为:制造费用借方总发生额乘以生产电水壶工时占全月工时的比例)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410103)——项目(绞肉机)[金额公式:fs(4105,月,借)*(60/180)]

(意为:制造费用借方总发生额乘以生产绞肉机工时占全月工时的比例)

贷:制造费用(410501)[金额公式fs(410501,月,借)](意为:制造费用水电费借方发生额)

制造费用(410502) [金额公式fs(410502,月,借)] (意为:制造费用折旧费借方发生额)

制造费用(410503)[金额公式fs(410503,月,借)] (意为:制造费用其他费用借方发生额)

制造费用转出时,必须录入明细科目。见图1。

4.以转账定义模块结转生产成本,自定义转账公式如下

借:库存商品——豆浆机(项目)[自定义转账公式: fs(410101,月,借,101)+fs(410102,月,借,101)+fs(410103,月,借,101)](意为:生产成本下的豆浆机费用之和)

库存商品——电水壶(项目)[自定义转账公式:fs(410101,月,借,201)+fs(410102,月,借,201)+fs(410103,月,借,201)] (意为:生产成本下的电水壶费用之和)

库存商品——绞肉机(项目)[自定义转账公式:fs(410101,月,借,301)+fs(410102,月,借,301)+fs(410103,月,借,301)] (意为:生产成本下的绞肉机费用之和)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自定义转账公式:fs(410101,月,借)](意为:生产成本下的直接材料费用)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自定义转账公式:fs(410102,月,借)] (意为:生产成本下的直接人工费用)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自定义转账公式:fs(410103,月,借)] (意为:生产成本下的制造费用)

公式设置见图2。

在自定义转账设置模块设置好公式后,再进入转账生成模块,可生成凭证。

生产成本全部转出做自定义转账公式时,不需要做项目转出。但生成的凭证贷方均会写出各项目的发生额转出数。查询库存商品的项目账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产品的成本。

通过以上流程的操作,每月只需要根据当月生产产品的名称调整公式,就可以达到核算成本的目的。

运用自定义转账 计算 成本,是中小 企业 解决 会计 成本问题的一个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值得企业借鉴使用。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浅议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1976年至1999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但中小企业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小企业必须在同等条件下与外来企业竞争。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当前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中小企业中暴露出来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之前需说明一点,本文所讨论的中小企业是指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更侧重于民营企业问题的讨论。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1、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组织灵活,经营富有弹性,生命力旺盛,使它比大型企业有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现实抉择,就是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能力并选择合适的战略,它们大多采用集中一点战略,寻找空白战略,特色经营战略,竞争战略联盟,突破战略等。中小企业创造和开发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大企业一起共同组成发达的社会经济。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资金、政府的支持程度等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形了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的工作高效率。融资困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主要体现在年营业额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资金投入量不大,这与企业融资渠道有关,主要靠内部积累和亲朋好友借款,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相当有限。中小企业涉及行业门类齐全,有从事产品的批销,简单的服装加工、食品加工,还有机械、化工甚至于高科技等。但是它们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务,很少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3、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的组织形式无法人资格,却要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以其出资额负有限责任。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可以发挥信息传递快,不易失真的优点。但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即使有限责任公司有董事会,也只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有也不全面。人员十分有限,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

4、管理水平不高。

中小企业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往往易伤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奖惩没有制度,财务不透明,习惯于业务管理,不重视精神激励,只注重物质激励等。

5、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往往有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想法,经营状况不好时,逃废债务的愿望就强烈。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

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二、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

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帐。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

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中小企业有些根本不设账,以票代帐,或者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人士在一次问卷调查研究中得出,中小企业存在两套帐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与专业知识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去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用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

原始凭证的获取要付出成本,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要加价,价格较高;不要发票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中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但是又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多发生在上级主管部门摊派的费用支出。企业只好不作此账,或相互之间调剂票据。

(四)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三、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 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光靠一两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个人努力是很难达到的。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知,会计规范化的问题不能孤立的看,要知道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近两年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全国人大已于今年六月份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它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举措,反映了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这部法律力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该法的执行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的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各级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及社会服务部门要按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

(二)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中小企业会计需求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差别,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理论界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日趋关注。2001年9月在日内瓦中外专家重点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的问题,我国专家积极参与,现已着手进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制定,预计明年出台,这将使中小企业从制度上规范会计工作。 我认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 在会计制度设计中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并与此保持一致。由于中小型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部分中小企业交易类型有限,经营活动比较简单,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没有对数据产生深层次分析的需要,因此应充许一些企业不设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般以2-3人为宜,并指派一人担任财务主管,在职责划分上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如出纳、总账与稽核,出纳与总账、明细账的分离等。没有能力做会计工作的企业也可由社会中介机构;中小企业行业涉及面广,会计科目设置上应考虑通用性;针对采用独资和合伙形式的中小企业所要承担的无限责任,应考虑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于企业财产和与个人家庭支出相互占用的情况,应设置往来账户加以核算;.适当放宽凭证的认定,而非单认定统一发票为唯一合法的凭证,以解决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合法凭据的问题等。总之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

(2)重要性原则 要求提供信息重点突出。

这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与大型企业相比,会计信息需求者在中小企业中发生了变化。首先,税务部门的纳税管理需求成为最主要的外部需求;其次,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相统一。最后是银行贷款管理需求,但是此需求因银行提供的贷款很少而相对薄弱。会计信息需求上的变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应着眼于这些企业税务上的需要和内部信息的需求。我们设计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问题是会计核算如何满足纳税需求、如何满足业主对企业现金流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如何适应小型企业的银行融资薄弱的现状。能满足这些需求就足够了。

(3)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耗费的,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其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才是有必要的。一些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的信息可以不提供,信息提供的成本大于资产效益的信息也可以不提供。

(4)简便易行 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简便易行。在会计报表的体系设计中,应只要求编制简化型的财务报告,而且只要求较为简略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就可以了,免除编制现金流量表。为了满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要,我国现有的会计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报告的复杂性及难以理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于大多数未受训练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复杂的结构己超出他们的能力,过量的信息,也使得他们没有能力去运用。针对这种情况,简化型财务报告无疑是很必要的,它提供更容易理解的财务信息。与现有的财务报告不同的是,它只反映企业扼要的经营成本与财务状况,并且附注内容很少。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只要求提供简化型的财务报告,我们也应该吸取国外的经验。

(5)与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协调,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制定制度时要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中小企业会逐渐发展成为大企业,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仍然要与会计法和现行的企业会计制相一致。同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只是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精简和修订。

(三)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

国家监督中财政部门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根据有关法规规定,要求中小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账簿体系。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其次应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作好以下工作:(1)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惩罚。(2)定期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充分发挥其作用。(3)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最后,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人制度,以增加税务申报速度,减轻税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以便全心进行查核工作。

我们还应该看到,政府部门直接进行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其监督成本相对较高,监督的有效性也比较差,易引发腐败等社会问题。内部监督职能难以起作用,因此政府应转变监督方式,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不断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当然,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但也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努力,会计规范化工作只有在内外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内容与方法

摘 要:文章结合浙江省温州地区中小企业开发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审计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审计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由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由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发展,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不少地区和行业,已把会计电算化定为会计工作升级的条件之一。此外,会计软件市场的出现,促进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商品化、通用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总体上,会计商品化软件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率。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如浙江省温州地区中小企业达到16.7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占整个gdp的83%.但在使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上却不如人意(除了财政部门规定的发票管理系统以外),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全国的水平。其原因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商品软件虽然功能较多,但不能适应企业的具体环境(如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经营的外部环境、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等因素),整体应用效果不很理想。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自我开发或委托有实力的专业软件公司开发自己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也是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结合笔者在温州地区开发几个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的情况,仅就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审计内容和方法作一介绍。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周期长、技术复杂、投资较大,如果开发的系统在技术、经济和管理上不可行,或新系统不符合系统目标,或在系统开发阶段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待系统运行后再进行修改,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和在开发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阶段和步骤,且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使整个开发工作有规律、有步骤的完成。系统开发审计就是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的审计。按照系统开发的周期,系统开发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因此需分别对每一阶段进行审计。

一、系统分析阶段的审计

系统分析阶段包括提出新系统目标、成立开发小组、可行性分析、现状调查、需求分析和逻辑模型建立。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确定系统的长期目标(2~4年)和近期目标(1~2年),以确保系统目标满足单位内外的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完成所要承担的会计工作,要符合单位财会人员的习惯,同时必须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效率;确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信息联系和接口;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确定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如cad、cam)的界面和信息联系。

2.确保各有关部门派代表参加开发小组并确定其熟悉所属部门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范围;检查项目负责人召开的重要会议,看是否均有各部门人员参加。

3.审核企业可以投入的资金、物力、人力及其来源。

4.与系统分析人员共同研究新系统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

5.复核系统分析人员取得的现系统的信息关联状况、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业务流程、信息载体和信息量等全部详细资料;审核所建立的新系统的目标能否满足其处理和控制上的要求。

6.向会计部门查询,确定该部门就会计处理的立场,审核有关的成本与效益的计算。

7.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重点是数据流程图)是否满足会计和财务制度流程的要求,是否充分体现了用户的需求。

8.全面检查系统分析阶段的现状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会计业务作业流程图、输入输出和代码调查表、系统分析说明书等文档是否完整、正确。

二、系统设计阶段的审计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中提出的逻辑模型,考虑实际的设备、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社会条件,确定新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文件与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及网络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输入和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查阅系统设计是否采用了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各模块之间联系最少的结构化设计方法,以确保系统“波动效应”尽量小,可修改性和扩展性尽量好;以确保模块的划分满足会计核算和内部管理的需要,符合会计人员的习惯;以确保系统结构控制图符合系统的处理要求。

2.审核数据库文件是否符合控制要求、用户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要求。特别要注意文件和数据的安全保密控制和权限控制,以保证未授权人员不准接触文件和数据。审核字段和记录的设计,并进行一致性、准确性、合理性的综合分析,尽量消除冗余和节约存贮空间。

3.审核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方案。以确保系统环境的合理配置,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硬件的配置要符合目的性、先进性、配套性、经济性;软件配置要选择合理的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的配置要符合标准化、主流化、实用性和技术性能指标好的原则,实现数据、程序与硬件等资源的共享。

4.抽查部分代码,看其是否符合国际、国家、行业颁发的标准代码设计。检查代码在逻辑上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能否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检查代码是否符合惟一性、直观性、可扩展性和合法性。确保一级会计科目的代码应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编码。

5.审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保证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特别要保证输入数据的质量和纠错能力,竭力避免“垃圾进,垃圾出”的情况;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正确的输入,正确的操作,正确的输出”的原则。检查输出报表的设计是否满足对外报送和对内管理的要求。复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包含一定的审计线索,以便能由系统的输入顺查到输出,或者由输出逆查到输入。

6.审阅处理过程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具有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的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功能和允许使用的多种核算方法;以确保有适当的控制措施,使所有经过审核的业务,均能完整的被处理;确保结账功能的设计能自动检查本期输入的会计凭证是否全部入账,并保证账证、账账相符;以确保机内银行存款日记账与输入的银行对账单及适当的手工辅助自动进行银行对账,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7.审核新系统的实施方案,以确定整个系统设计的文档(系统总体设计书、详细设计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是否齐全、正确。

三、系统实施阶段的审计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施的过程。它的主要活动是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文件与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进行系统试运行、系统转换等工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程序设计人员一起选择合适的程序开发工具、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合理的算法;检查是否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查阅程序中采用何种控制措施,确定各种必须的内部控制是否都以纳入所设计的程序中;检查程序流程图是否正确,检查源程序的正确性、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是否达到要求;检查程序文档是否完整和规范。

2.参与和监督程序的分调试和总调试。调试时需精心组织测试数据模型,即有正常的、有效的各类业务数据,又有不完整的、无效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数据。分调试时以查明该模块是否按预定的要求接收并处理正常的业务,并发现是否拒绝不正常的业务且按预定的要求给出错误的信息并给予记录,以确保每一模块内部控制关系的正确和数据处理内容正确;总调试时要测试各模块接口之间的各种可能的使用形态及其组合情况,查出系统中属于相互关系方面的错误和缺陷,以保证各控制信息关系的正确。

3.与有关人员一起参加系统的试运行,试运行应采用并行运行方式,试运行的期限不低于三个月。检查试运行记录和试运行报告,核对新旧系统处理结果,看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有无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查明实际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与原来设计考虑的差异是否合理,系统能否正式投入运行;审核所选的系统转换方式是否合理。

4.审核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查明系统的操作员、管理员、程序员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有无相互兼任的情况。查明未经授权批准、不掌握密码的人能否接触程序和数据并对其修改;实地观察系统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查明输入数据是否经审批,正确的数据能否被完整准确地输入系统,错误的数据能否被发现并经过适当的程序更正后重新向系统提交;查明是否制定了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制定的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并有效执行;检查系统修改的文档资料,查明每次修改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已修改过的程序是否妥善保管;实地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参与系统运行后的审核和评价。

5.详细检查系统实施阶段的程序设计规格书、源程序清单、程序测试报告、系统测试报告、操作手册等文档是否完整准确。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它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审计人员、特别是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进行审计,这对于开发活动的恰当控制,系统开发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资料和凭证的规范性,系统运行以后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效率性,以及事后审计的可审性,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于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无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即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不论组织形式如何,不论其经营的复杂程度的差别有多大,要求其提供的会计报表的格式与内容都是一致的。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使我国会计规范制定部门在制定会计制度(准则)时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来说,由于它们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拥有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从而要求制定的会计制度(准则)尽可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尽可能地全面、详细;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无论在规模。经营管理水平,还是在会计信息的需求上,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它们要求制定的会计制度(准则)只要能够满足有限的信息使用者的基本需要就可以了,不必象大企业那样需要满足资本市场上众多股东、各政府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因此,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应当符合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宜过分繁琐复杂。

如果采取折中的办法,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既要满足国有大型企业的要求,同时又要照顾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小企业会计人员疲于应付相对于自己来说十分复杂的统一制度而付出过高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财政部在2001年1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将制定和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本文试从理论上分析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性作一探讨。

一、制定与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支持

从理论上看,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适用不同繁简程度的会计制度,符合基本的会计原则。

1.从成本与效益原则来看。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二是会计制度的运行成本。

从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来看,由于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制定并,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以及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报表的列示上大多数只是繁简程度的差异,并无实质上的差异。所以,在财政部已经制定并《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再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所引起的增量成本相对于全国几百万家中小企业所获得的收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从会计制度的运行成本看,它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成本是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另一部分是相关利益群体获取和使用会计信息的成本。从企业角度讲,中小企业相对于公司制的大企业来说一般规模较小,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一般比较简单;许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一般由会计机构代管。如果强制性地要求他们按照以大型企业为目标定位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提供会计信息,将使中小企业付出过多的编报成本,使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疲于应付填报各种对使用者来说没有多大意义的报表,其最终结果非但不能保证中小企业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还会对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现状“雪上加霜”,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讲,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的单一的业主或有限的股东,以及国家税务部门等。对于单一的业主或企业股东来说,他们对于财务会计不一定都熟悉,要完全看懂按照复杂的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许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而为一的,因此业主或股东可以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获得相关的信息,而不必完全通过会计信息来获得。对于国家税务部门来说,他们所需要了解的仅仅是企业的纳税情况,而对于其他的会计信息并不关心。由此看来,中小企业按照复杂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还是运行成本来看,中小企业按照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财务信息都是不符合成本与效益原则的。

2从相关性原则来看。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其基本任务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和有用的会计信息。然而,如前所述,不同的企业由于其规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其理财方式与渠道、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单一、简单、总括的会计信息就足以满足其决策需要、而大规模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则需要更多、更复杂、更为详尽和全面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各个有关方面的需要。会计制度的设计应当客观地反映这种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的不同要求以及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也就是制定有差别的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的决策过程紧密相关,才能更好地符合会计的相关性原则。

3.从可靠性原则来看。所谓可靠性,是指确保会计信息能免于错误以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益于决策,而且还可能造成错误的决策。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难,会计人员素质比

较低、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企业管理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指使会计人员做假等原因外,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也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说,我国过去和现在实行的不同规模的企业毫无差别地按照同一个会计制度提供会计信息,也是造成和加剧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制定执行不同繁简程度的会计制度,会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4.从可比性原则来看。会计信息的可比应当以反映真实为依据,缺少可靠性的会计信息之间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由前述可知,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有利于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对比的质量与效果。

另一方面,事物之间的可比只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可比,事物之间的可比应当建立在有意义的基础上。我们很难想象将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同一家跨国公司或上市公司相比较有什么意义和必要性。如果我们强求大企业与小企业采用同样内容的会计科目表,编报同样内容与格式的会计报表,提供详尽程度相同的会计信息,这实际上是对可比性会计原则的片面的、僵化的理解。其结果只能是“以小拖大、以大累小”,造成对大企业的会计信息揭示质量的要求因顾及小企业而无法提高;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因片面地追求与大企业可比,而付出过多的编报成本。因此,实行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使会计信息的比较在特定的范围获得更有意义的结果,是符合会计的可比性原则的。

5.从重要性原则来看。一项信息是否重要。是否应当单独提供或揭示,应视其本身的性质及相关情况而定。一些对大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对小企业来说有可能没有任何实际用处;而某些对小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对大企业来说并不重要。因此。实行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使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提供适应其特点的有差别的会计信息,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可以促进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有效。

可见,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适当地制定不同繁简程度的会计制度符合会计的基本原则,同时也符合目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和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总体思路。它一方面适应了广大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力量较弱。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相对较低的特点,同时又可使人们对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揭示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必顾虑小企业是否能接受的问题,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二、国际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作为一项会计惯例早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国际上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的简化的会计制度,采用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代表是法国;另一类是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仍然以大型企业为标准,而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某些准则(制度)的豁免,采用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在法国,为了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法国的“全国会计方案”将统一的会计科目表和会计报表划分为详略程度有明显差别的三个系列:简略系列、基本系列和发展系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选择其中的一个系列。

此外,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7次会议于200年7月3-5日在日内瓦召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处向大会提交了题税中小企业会计》(accounting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zes)的讨论稿。讨论稿中指出:由于中小企业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的会计需求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存在很大差别,要求中小企业都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这样的标准来进行报告,显然没有意义。因此应当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特征专门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

在美国,其公认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报告以及对公司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只对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公司有法定的约束力。而对其他企业是没有约束力的。除此以外,美国在要求企业提供现金流量表方面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公司给予编报现金流量表的豁免。英国在其会计实务中更多地实行了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提供简化了的会计报告资料。中等规模的公司可提供简略的损益表和正式的资产负债表和正式的董事会报告,小规模企业享有编制与提供现金流量表的豁免权。

鉴于目前我国企业会号权人员的素质状况和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数量需求的不同情况,我们国家应当积极借鉴世界上其他各个国家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从而促进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水平的提高,使会计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准则 国际现状与经验启示

编者按:中小企业作为企业中的基础性群体,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也正在制定过程中。了解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现状,从中总结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得出相关启示,这些工作有助于我国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现状与经验启示》一文对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联合国会计专家工作组(isar)、美国等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和评价,可为我国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制订提供丰富的国际参考经验。

【摘 要】 文章对主要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中小企业会计准则①的发展过程、准则走向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评价,力图为我国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制订与完善提供国际经验。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准则; 国际现状; 经验启示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降低交易费用、优化资源配置、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制度安排,对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已有的会计准则主要产生于资本市场,其完善、发展以及制定程序主要针对上市公司,而对非上市企业缺乏整体性考虑,从而导致非上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时面临执行成本与效益的矛盾。于是,一些国家和国际会计组织纷纷着手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随着2006年我国新版《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执行,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如何纳入会计准则体系成为了我国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2010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呼之欲出,国际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对制订与完善我国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与现状

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各国的发展步调并不一致,称谓也不尽相同,较早着手研究的国家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iasb作为主要的国际会计组织,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英国: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frsse)

英国是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实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国家。英国认为,信息加工成本负担主要是体现在小企业主体上,长期以来,英国的小企业一直承担着不必要的、高额的会计信息编制成本②。因此,英国将“中小企业(sme)”会计准则问题转化为“小企业(se/smaller entities)”会计准则问题进行研究。1993年7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成立了会计机构咨询委员会(ccab:consultative committee of accounting bodies),该委员会设立了一个专门工作小组(working party),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提供一些准则的豁免条款来减轻小企业的财务负担。1994年,该工作组公布了一份名为《准则豁免:基于规模还是基于公众利益》(exemptions from standards on the grounds of size or public interest)的咨询文件,对于这份文件,大多数的反馈意见表明:(当时的)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来说帮助不大,而且较为麻烦③。随着对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研究的不断深入,ccab逐渐从小企业“会计准则条款豁免”转向“独立准则制定”的研究,着手制定独立的小企业会计准则。1995年12月,ccab了一份题为《量体裁衣: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designed to fit:a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for smaller entities)的文件,ccab不仅在这份文件中明确表示应该为小企业制定特定的会计准则,而且还同时公布了《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草案)》(frsse draft)。1997年12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正式公布《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frsse),并于1999年3月、2000年3月、2002年6月、2005年1月、2007年1月和2008年4月对该准则进行了数次修订。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for smes)的颁布④,英国asb着手考虑其“小企业会计准则”(frsse)与iasb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关系问题。早在2007年iasb公布“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时,英国就公布了一份咨询文件,呼吁就国际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和本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英国将用ifrs for smes代替frsse建立两个层次的会计准则体系,还是将ifrs for smes作为中间层(middle tier)并保留frsse,从而建立三个层次的会计准则体系。2009年8月,英国asb公布了一份名为《政策建议:英国gaap的未来》的咨询文件,基于讨论和测试的结果,英国倾向于采用ifrs-sme替代frsse⑤。

(二)加拿大:私人企业会计准则(gaap for pe)

加拿大在80年代初开始关注是否为小企业(sbe:small business enterprises)单独制定会计准则问题。1980年6月,ca magazine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加拿大需要两套会计准则吗?》的文章⑥,指出编制财务报表的成本和会计准则的复杂性成为一些小企业主要担忧的问题。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管理委员会(cica board of governors)针对该问题于1982年成立了一个行动小组(task force),主要探讨在大企业与小企业以及非公众企业之间是否存在着不同的财务报告要求。1982年8月,该行动小组提出建议:应当对加拿大会计准则手册(handbook)进行审查,减少准则的细则,鼓励简化,尤其要简化适用于小企业和非公众企业的一些准则。但在此后的十多年里,这一问题在加拿大并没有成为热点问题。

1998年,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acsb)开始再次关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一些学者和会计机构指出:越来越复杂的会计准则使得小企业财务报告的负担不断增加,这一问题亟待解决⑦。1999年,acsb完成了一份名为《关于小企业财务报告的研究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 by small business enterprises-research report),该报告认为:应当按照标准化的会计规则来编制小企业(sbe)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应用于小企业的问题不会影响所有的准则,而只影响到准则的某些方面;将现行适用于小企业的准则保留在一个统一的准则体系(即gaap)内是合理的,使用一套准则可以维护gaap的信誉、避免了使用两套准则可能引起的混淆;一些特定准则引起的问题可以通过在gaap内部制定差别会计规则来实现,例如可以免除小企业使用某些不合他们需要的会计规则。在该研究报告的基础上,acsb决定在加拿大gaap内引入差别报告原则(differential reporting principle):当准则不适用于小企业财务报告需要时或当使用准则的成本超过潜在利益时,可以允许小企业采用偏离适用于公众责任企业的会计准则(gaap)⑧。2002年,acsb了会计准则1300节(section 1300)——差别报告(differential reporting)。差别报告允许非公众责任企业(non-publicly accountable enterprise)在企业所有者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于gaap的差别报告选择。值得注意的是,acsb原先关注的是小企业(sbe)的财务报告负担问题,而在颁布差别报告时,将适用主体改成了非公众责任企业,这一改动表明加拿大准则制定者逐渐从重视企业规模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转向重视企业公众利益、公众责任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此外,acsb还设立了一个常设机构——差别报告顾问委员会(drac),负责向非公众责任企业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提供建议(input),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服务于中小企业(smes)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公共会计师(public accountant)。

2004年5月,acsb了一份“评论邀请(itc)——加拿大会计准则:未来的方向”,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报表编制者、审计人员、立法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就acsb今后工作的重点从战略角度发表意见。2005年3月,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acsb了指导加拿大未来会计准则发展方向的战略计划草案(accounting standards in canada:future directions-draft strategic plan)。acsb承认“一个标准未必适用于全部企业”,指出它将继续对主要报告主体,比如公众公司(public companies)、私人企业(private companies)、非营利机构(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实行准则单列战略。在这份文件中首次使用“私人企业”一词代替了“非公众责任企业”,其原因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与非营利机构作出区分。

2006年8月,acsb发表了第2号公告(bulletin #2):加拿大私人企业会计准则——新方向。该公告认为:对于公众公司而言,战略方向已经明确,即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但对于私人公司,acsb的立场不明确,徘徊在制订独立准则与修订原有差别报告之间,因为acsb收到的针对私人企业主要使用者的调查反馈信息比较模糊。2007年,acsb了关于私人企业会计准则的讨论稿,该文件对单独制定私人公司会计准则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比如:要不要单独制定私人公司会计准则、谁是私人公司的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些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私人公司会计准则基于的概念框架与公众公司基于的概念框架究竟有什么区别、制定私人公司会计准则有哪些可能方法等。讨论结果表明:私人公司是需要单独会计准则的;其主要使用者是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股东已不是外部信息使用者);概念框架上与公众公司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在具体应用概念框架时仍会产生准则层面的差别。

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acsb)于2009年4月了《私营企业的通用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for private enterprises:exposure draft),并打算从2011年1月开始在私营企业范围内正式实施这套准则。

(三)澳大利亚、新西兰:差别报告框架(framework for differential reporting)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会计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2004年,两国之间成立了“跨塔斯曼会计审计准则咨询组(ttaasag)”,其目的在于推动两国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一体化,并在国际准则制订中相互合作,争取对iasb产生最大的影响力。所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会计规范有着很大的相似性。目前,澳、新两国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领域均采用“差别报告”方式。

澳大利亚自1992年就实行差别报告。1990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审查委员会(asrb)了“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sac1/statement of accounting concepts 1),其目的之一在于降低小企业财务报告的负担。sac1中定义了“报告主体”(reporting entity)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差别报告制度。澳大利亚关于“报告主体”的定义是:有理由期望该主体拥有依赖一般目的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并且该使用者使用这些信息进行资源分配等决策与评价。报告主体应当遵守全部的会计准则,而不符合报告主体定义的企业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差别报告形式。在iasb公布ifrs for smes以后,澳大利亚重新检查了原有的差别报告制度,并于2007年公布了差别报告制度修订稿(revised differential reporting regime)以供利益相关者评论⑨。aasb在修订稿中拟放弃以“报告主体”界定中小企业准则适用范围的做法,认为国际流行的是以“一般目的财务报告(gpfr)”概念为界定基础。同时,修订稿采取了双层次的制度结构(two-tier approach),即编制一般目的会计报告的主体,要么选择与澳大利亚准则等价的ifrss,要么选择与澳大利亚准则等价的ifrs for smes,其区分的标准主要是公众责任(publicly accountable)和企业规模(size threshold)。可见,总体上澳大利亚差别报告制度吸取了iasb关于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的思想。但是,澳大利亚的差别报告制度与国际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仍存在较大区别。澳大利亚差别报告制度不仅适用于营利性企业,还适用于非营利目的的组织和政府部门。澳大利亚于2009年12月了差别报告框架修订稿(revised differential reporting framework),该文件规定:对于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中具有公众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公营部门(public sector)中的各级政府和高校,要求执行完全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价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对于私营部门中不具有公共责任的主体、非营利性主体、以及公营部门主体(除各级政府、大学以外)均可执行简化性制度(rdr / reduced disclosed regime)。澳大利亚的差别报告制度计划于2010年7月执行。

新西兰是国际上较早实行小企业财务报告要求的国家。1993年,新西兰制订了《财务报告法案1993》,该法案采用“双层制”的财务报告规则(two-tier system):最高层次由“报告主体”组成,要求执行全部的新西兰会计准则;最低层次由“豁免公司(exempt company)”组成,这部分企业可以按照简化要求编制财务报告。1994年,新西兰制定并采用了差别报告制度,该制度在最高层与最低层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层次(intermediate tier)。新西兰的差别报告框架(differential reporting framework)将无公众责任、所有者与经管者合一、规模不属于大企业的报告主体纳入差别报告主体,可以按照差别报告原则简化会计准则的执行,从而降低编报财务报告的成本。新西兰的差别报告框架既界定了差别报告适用主体、基本原则,又规定了具体的财务报告准则简化规则。此后,新西兰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对该差别报告框架进行了修订。随着ifrs for smes征求意见稿的颁布,如何协调与国际准则的关系也成为了新西兰会计准则委员会必须考虑的问题。2007年3月,新西兰注册会计师协会针对iasb的ifrs for smes了“评论邀请(request for comment)”,要求利益相关者就新西兰差别报告适用范围的标准、是否采用ifrs for smes、是否与澳大利亚在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方面趋同、对国际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是否要增加一些解释或指南等发表建议。同年11月,新西兰会计准则审查委员会(asrb)公告称,鉴于在1993财务报告法案下中小企业适用财务报告准则问题审查将于2008年中期进行,决定对小企业推迟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价的新西兰会计准则。2009年10月,澳新会计准则机构之间举行了一次协调会,比较了两国之间差别报告框架的异同,并认为双方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一个适合于中小企业的有别于ifrs的会计准则。

(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for smes)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开始研究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问题开始于本世纪初。2000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iasb的前身)在一份向iasb过渡的报告中指出:“存在为小企业制定特定国际会计准则的需求”⑩。

2001年,刚刚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启动了制定适用于中小企业(sme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ities)会计准则的项目,iasb成立了一个专家工作小组(a working group of experts),该小组的主要职责在于对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提供建议、提出备选方案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至2004年初,iasb形成了一些关于制定中小企业准则基本方法的初步观点和尝试性意见,但对于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并非信心十足,他们尤其对是否确实需要单独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否应该由iasb作为制定者心存疑虑。2004年6月,iasb了一份名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初步观点的讨论文件》(后文简称“2004讨论文件”)的文稿,其目的是要探索由iasb制定全球统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可能性。国际上对《2004讨论文件》中的有关观点反应热烈,许多国家倾向于采纳一套国际通用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这给了iasb以极大的鼓舞。

2006年1月,iasb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初稿》,并于2007年2月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简称“2007征求意见稿”)。2007征求意见稿,基于信息使用者需求和成本效益原则,继承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从多个方面对ifrs进行了简化:省略了中小企业中不太会遇到的议题、采用了ifrs中较为简化的会计政策选择、简化了确认与计量原则、实质性地减少了信息披露要求、运用平实易懂的语言等。iasb在了《2007征求意见稿》之后,又于2007年6月在其官方网站上开展了一项实地测试(field test),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征求意见稿的可理解性;评价准则草稿议题(topics)范围的适当性;评估实施ifrs for smes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负担;评估准则可能给测试者目前使用的通用会计准则(gaap)带来的冲击和变化程度;评估各国对中小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评估微型企业在使用iasb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ifrs for smes)时可能面临的问题;评估现有中小企业准则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ance)的充分性等。{1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收到了来自20个国家的116家小企业测试报告和162封评论信件,这些信件集中反映了八个方面的问题:准则独立性问题、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准则的动态修正问题、信息披露问题、适用范围问题、公允价值问题、准则执行指南问题、以及对特定准则内容的评论等。准则征求意见稿实地测试结束后,自2008年3月始,针对测试中反馈的问题,iasb召开了14次公开委员会会议,对准则征求意见稿又进行了大约34处主要修改。iasb于2009年7月公布了《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正式稿。

(五)联合国会计专家工作组(isar)——支持iasb作为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者

isar是推动制定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的另一国际组织,不过,与iasb相比,isar的影响力较小。isar明确表示:iasr支持iasb作为一个关于会计与报告的国际准则制定者,isar制定的中小企业会计指南(smega)是基于国际会计准则(ias)制定的,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准则问题,尤其是为了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isar将中小企业根据公众性划分为三个层次:证券公开交易的上市企业或具有重大公共利益的企业;不发行公众证券且又没有重大公共利益的重要工商企业;以及通常由业主管理而雇员极少的微型企业实体。从isar制定的中小企业会计指南(smega)(即level 2)看,与iasb相类似,isar也采取了“分体式”形式,并且作为“独立准则”的中小企业会计指南(smega)并没有与ias(或ifrs)之间建立“交互参考”,是一个自成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独立体系。

(六)美国:改进程序还是分立准则,在艰难中前进

美国对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非上市公司倍感压力的准则超载问题作为研究的发端。质疑的声音主要来自于以非上市公司为主要客户的会计师事务所。1974年,aicpa启动了一项关于“小型/集中持股企业(smaller and/or closely held businesses)”的gaap应用情况的研究项目,目的是回应一些为小型/集中持股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的cpa对会计信息是否满足使用者要求的关注,提供改变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建议。项目研究的结果形成了1976年的华纳委员会报告{12},其基本结论是:应对所有会计主体的一般目的财务报表使用相同的计量原则,但是在财务报表的披露部分应当允许某些主体仅仅提供摘要数据或分析性数据。1977年,属于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公司披露咨询委员会”(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corporate disclosure)全面审核了sec的整个信息披露政策,认为小型上市公司的合规成本比大型上市公司的合规成本高、投资者对小型公司的兴趣比对大型公司的兴趣小得多。该委员会支持减少小型上市公司的报告要求。当时,sec关注到了小型上市公司在证券注册和持续报告要求等方面的规制负担,也实施了一些减轻负担措施。对于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小企业和非上市公司是他们的主要客户,gaap对小企业和非上市公司的要求显著地影响了这些事务所的竞争能力,aicpa对中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能力非常关注。1978年10月,aicpa成立了一个关于中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别委员会(the derieux committee),它的目标是:研究中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开展项目以确保他们有能力保留大客户,在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中确保自己的地位。derieux委员会考察了中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广泛问题,其中包括gaap的计量和披露要求。1980年10月derieux委员会了一份报告,即“derieux委员会报告”(the derieux committee’s report)。该报告认为,即使fasb可以使一些公司免除补充披露的责任,许多cpa仍认为固守某些gaap的计量准则,对于小型的以业主为经理人的公司而言,既没有用、在经济上也不合算。derieux委员会报告建议:对gaap的简单修订或实行豁免无法实现相关目标,可以考虑为小型和非公众公司制定独立的准则。这是美国会计职业界首次提出单独制定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问题。

aicpa除了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角度研究会计准则超载问题外,它还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研究会计准则超载问题。1981年,aicpa成立了“会计准则超载特别委员会(special committee on accounting standards overload)”,该特别委员会的目的是:为减轻那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会计准则对小型和集中持股企业的负担提供解决思路。同年12月,aicpa就了关于准则超载问题研究的暂定结论和建议——“会计准则超载特别委员会的暂定结论和建议”(tentativ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pecial committee on accounting standards overload){13}。会计准则超载特别委员会认为,准则超载表现为多个方面:准则太多;准则太细;不能选择适用的准则;不能体现编制人、使用者和cpa需求的差别;不能区分公众和非公众主体、年度财务报表和中期财务报表、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审计和非审计财务报表;过度披露、复杂的计量,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会计准则超载特别委员会敦促fasb对那些被普遍视为(尤其是对小型、非公众公司)不必要负担的、成本高昂的特定会计准则再行斟酌并采取行动。

面对aicpa的压力,1981年11月,fasb了征求意见稿“非公众和小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 by private and small public companies),其目的在于收集会计职业界和信息使用者对fasb对准则超载问题的分析和建议的反馈信息。fasb主要向非公众和小型公众公司(private and small public companies)的经理人、财务报表使用者、注册会计师征询了意见。1983年2月,fasb公布了一份特别报告——“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对fasb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总结(financial reporting by privately owned companies:summary of responses to fasb invitation to comment)”{14}。该报告公布了fasb的调查结果:cpa认识到借款人的信息需求与其行为有区别{15};对于公众与非公众公司而言,债权人信息需求和决策过程基本是一致的;使用者需要经过审计或检查的完整财务报表;不同企业规模其成本与效益平衡有区别;60%的从业者(practitioners)支持在一定情况下应该采用不同的计量,企业财务经理对这一问题是平分秋色,只有9%的信息使用者支持采用不同的计量;gaap报表是银行决策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尽管银行还能够从企业直接获得其他信息{16}。从这个调查意见看,会计准则过载问题并非像cpa从业者们所宣传的那么严重,但fasb还是设立了一个“小企业顾问小组(small business advisory group)”,以便在准则制定中反映小企业的声音。其后,aicpa分别于1995年6月和1996年8月发表了二个报告:“准则超载——问题与解决方案(standards overload:problems and solutions)”和“非公众公司实务部门准则超载特别行动组报告(report of the private companies practice section special task force standards overload)”,但这些报告并没有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上产生重大影响。

2004年5月,fasb了“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讨论稿”(private company financial reporting discussion paper){17},该讨论稿认为:企业的性质和企业交易比以往更为复杂,公众公司和非公众公司实施复杂的商务战略,形成复杂的所有权结构,使用复杂的风险管理战略,准则制定者被要求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准则体系持续扩张。讨论稿还认为,gaap当前不会因会计主体是公众或非公众而提供有差别的会计基础(即确认和计量原则),但允许在列报、披露、过渡方法和实施生效日上有所差别。

2005年,aicpa认识到,全美占99.7%的公司是非公众公司{18},考虑到非公众公司庞大的数量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考虑到cpa在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地位以及日益增长的关于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成本—效益问题,aicpa董事会成立了“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行动组(pcfr task force)”,并了“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行动组报告”(private company financial reporting task force report){19}。报告指出:gaap报告的特征在于对委托人的高价值;太多的gaap要求缺乏相关性和有用性;委托人团体中的大多数都相信公众公司和非公众公司采用不同的准则是有用的。行动小组的结论是:应当在有区别的概念和会计基础之上制定非公众公司gaap;现行的准则制定程序应该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接着,2005年5月,aicpa理事会(aicpa council)做出决议:aicpa支持发展高质量的非公众公司准则(gaap for privately-held);aicpa管理层应该与faf、fasb进行合作,确定并执行一个旨在发展“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的程序,“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披露方面与公众公司准则应有区别。在改进准则制定程序方面,行动小组提出:“应改变fasb和faf的组成,使之有更多的人员代表非公众公司有关方面的利益”;“增加非公众公司有关方面在faf的代表,在faf下建立一个新的非公众公司gaap准则制定委员会,只涉及非公众公司有关方面的需求”等。2006年,fasb与aicpa联合了“提高非公众公司财务会计及报告准则制定程序(enhancing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s-setting process for private companies)”建议书(a joint proposal)。在建议书中,双方明确:公众公司与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是有区别的;应该在fasb制定准则过程中增加非公众公司信息的输入(input);双方同意共同发起并资助一个新的委员会{20},其使命是在fasb制定准则时提供建议,有助于fasb在观念、准则方面区别公众与非公众公司。但是,建议书中也明确指出:“本次改进的目标并非是要创立一套独立的、新的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a separate,new set of gaap requirement for private companies)”{21}。2007年1月,fasb成立了“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委员会(pcfrc,private company financial reporting committee)”,该委员会由fasb资助,aicpa行政支持(administrative support),其主要任务是促进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程序中充分考虑非公众公司的因素,以推荐意见的方式提供更多的非公众公司参考信息。可见,直到2007年,fasb尚没有在单独制定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问题上作出根本性改变。

pcfrc成立后即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是围绕fasb所修订准则或财务解释公告(fin)的推荐意见。2008年,pcfrc首任主席judith o’dell发表了一篇名为“迈向非公众公司会计的路线图——未来可能的模式”的文章。在该文中o’dell指出,非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委员会(pcfrc)一直关注着ifrs在美国的采纳情况,如果美国采纳ifrs,则非公众公司委员会就要考虑迈向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路线图的问题。o’dell 还设想了未来制定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的五种模式。这是fasb下属机构首次提出比较明确的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的解决方案。

2009年12月,在faf、aicpa以及nasb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boards of accountancy)的共同发起下,一个跨机构的委员会——“蓝带委员会”(blue-ribbon panel)成立。该委员会的任务,根据nasba主席的理解,是对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的设定程序进行全面的评估。但aicpa的主席barry melancon认为,关于非公众公司会计准则的各种解决方案均在考虑之中,并不排除任何结果{22}。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正规原始凭证取得难度大,制度缺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以上问题应该结合中小企业形式灵活、规模小等特点,从以下两方面解决:首先是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通过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会计机构高素质从业人员的引进,逐渐与国际先进的制度接轨。其次国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建立等,从法律上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另外,还要加强国家机关如税务、工商等部门对企业经济业务的监督,引导社会监督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快规范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从而促进中小企业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

会计规范化的问题不能孤立地看,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不断完善

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企业要通过提高企业全员素质、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和制度、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措施,苦练内功,不断完善自身。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存在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对会计核算机构的重视不够等问题,这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举办高级人才业务培训班,广泛宣传新出台的会计法规、会计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企业的领导者了解会计知识,能够看懂会计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并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同时,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会计工作中的职责,判断自己和会计人员的行为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真正担当起会计责任主体的重任。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我们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就必须抛弃陈旧的管理观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这其中就包括建立完善的财务机构,完善的财务机构将会改变目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现象。管理者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企业全员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已经经历类似情况并成功克服这些问题企业的宝贵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监督机制。例如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置独立于企业财务机构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由专门的内审人员履行内部监督职能;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可由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互查进行监督检查,也可以通过选举出本企业职工代表组成财会督导组进行不定期联查的形式,实现内部监督检查。通过这些方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模式,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三)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机构和制度

中小企业应尽快健全已有的会计机构,并且尽力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切实推行会计持证上岗,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按我国会计法律法规规定,单位会计岗位的会计必须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中小企业必须严格要求,所有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这样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把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排除在企业会计岗位之外。还要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加大现行会计制度特别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力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全面推进中小会计核算规范的重要环节。培训可以多种形式,如各级地方会计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等等。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和教育,以达到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顺利进行。

(四)全面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

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还停留在对现金等数据的简单统计上,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账是时展的必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某些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为会计规范化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加快中小企业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二是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五)全面贯彻落实各项会计准则

全面、快速贯彻企业新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企业要抓紧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了解、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实质,更新观念,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

二、优化企业外部环境

在企业自我完善的同时,国家也要加强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近两年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全国人大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反映了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这部法律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该法的执行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的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各级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及社会服务部门要按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小企业会计制度》已于2005年1月开始执行,对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仅通过这一两部法律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多方面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外部环境,加强监督引导。

(一)制定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的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但是还未将中型企业纳入其中。我国还应该制定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由于中小企业业务量比较少,会计核算一般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交易类型有限,经营活动比较简单,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没有对数据产生深层次分析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对这样企业的会计工作采用不同的规定,在需要设立独立会计机构的企业中,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如出纳、总账与稽核,出纳与总账、明细账的分离等,对于会计核算可以适当简化。另外,中小企业行业涉及面广,会计科目设置上应考虑通用性;对于企业财产和与个人家庭支出相互占用的情况,应设置往来账户加以核算;.适当放宽凭证的认定,而非单认定统一发票为唯一合法的凭证,以解决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合法凭据的问题等。

(二)通过政策引导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早成的。企业的生存环境良好也有利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健康发展。例如: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政府支持等反与大企业或国有企业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可能造成企业在资金不足是融资困难,没有足够的担保也得不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等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我国政府已经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还可以通过由政府引导建立中小企业基金。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入会费,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集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国家机关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

财政部门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根据有关法规规定:中小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账簿体系,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要及时严肃处理。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账。其次,应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做好以下工作:(1)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惩罚。(2)定期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并充分发挥其作用。(3)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最后,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人制度,以增加税务申报速度,减轻税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以便全心进行查核工作。

(四)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从

我国目前的会计监督体系来看,社会监督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创业板快在我国股市的整体上市,民间会计机构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明显。同时我们也看到政府部门直接进行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其监督成本相对较高,监督的有效性也比较差,易引发腐败等社会问题。内部监督职短期内难以起作用,因此政府应转变监督方式,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不断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目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就应该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在较长时间内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改变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的现象,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论如何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我国中小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企业经营难度增大,加上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问题不解决,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笔者做了大量相关的研究,结合从事的职业,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出几点对策。

2003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提出以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资产总额为核心指标的评定标准,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又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行调整,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特征为:一是所有制结构灵活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化,船小好调头,发展迅速;二是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都是依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获得成功,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工人工资的大幅度增长,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型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企业摆脱低附加值、重复性投资生产的重要出路;三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达,内部地区相对落后;四是中小企业涵盖范围广,分布地区分散,主要是各地方的乡镇企业;五是中小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窘境,一些小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很难与大企业相抗衡,且短时期内,很难转变这种态势。以上五种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了很多,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然而,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差,对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会计机构设置层次不清晰、分工不具体等问题,有的微小企业为了解决成本,甚至不安排会计人员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戚担任会计,有的甚至是一点儿会计知识都不具备,更不用提持证上岗了;还有一部分采用的会计外包的方式,兼职会计问题严重,流动性强,管理性差。同时,还存在着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会计人员老龄化、会计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缺乏一方面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和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企业规模小,激励方式有限,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不够,造成会计人员招不来,留不住,发展不好,人员不稳定,跳槽现象严重,这些都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

1.2核算主体不清晰,违规问题严重

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同时也有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的劣势。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投资方和管理方混为一谈,产权不明晰,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有些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不按照规定记账,造成会计核算中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不设立账面,以票代帐,或者账面管理混乱。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些企业用记账的方式操纵利润,或者用收入不计入账面、虚增成本等手段逃税,给国家带来损失。有些中小企业不按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类,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尽快处理等等,这些操作都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而是按照经营者的意图随意更改账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交易时愿意和合作方执行较低的价格,会计记账时采用不合规的收据入账或者根本不入账,不仅仅违反会计制度,也有悖于法律的要求。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或不完善或根本没有,有的企业虽然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财务制度健全,但在执行中形同虚设,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企业经营者虽然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企业小,觉得时机还不是很好,有的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管理人员素质无法到达建立完善制度的程度,制度不健全对企业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给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不仅造成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人员流失,会计失真,无法为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对外部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很难独立的处理会计问题,而是受制于老板,按照经营者的意图调整会计,无法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1.4对会计档案重视不够,会计资料保存不善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将会计档案保存好,既没有专人负责资料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存放,造成大量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随意堆放,到账会计资料损毁、丢失的事情经常出现,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比如上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等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管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会计核算执行不严格,会计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2.1建立相关会计机构,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相关会计机构,同时,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安排和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会计人员,招聘会计人员第一需要人数要充足,不能仅仅配备一名人员应付会计工作,第二综合素质要高,一般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需要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会计人员绝不仅仅是记账这么简单,还有对日常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了招得来、留得住这些会计人员,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对留下来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他们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账簿设置,照章纳税,加强对日常账面的处理的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

2.2规范会计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核算主体的管理,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核算范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提供给管理者、经营者和有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处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企业和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也涉及到工人工资的发放乃至社会的稳定。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使会计信息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2.3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各项制度

如果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营者的水平不能同步提高,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比如岗位设置不合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就会妨碍内部控制指标的实现。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做不好,会计监管不力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要随着规模的扩大,加强对财务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强企业外部监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决定了不能依靠企业自身的自律来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更多的还是依靠来自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对中小企业进行会计规范,所以按照有关要求,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建立完整的会计制度,对于没有按时按规定建立账簿体系的要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也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账目和会计核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