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4 11:18: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小企业会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浙江省温州地区中小企业开发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审计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审计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由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由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发展,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不少地区和行业,已把会计电算化定为会计工作升级的条件之一。此外,会计软件市场的出现,促进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商品化、通用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总体上,会计商品化软件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率。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如浙江省温州地区中小企业达到16.7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占整个GDP的83%.但在使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上却不如人意(除了财政部门规定的发票管理系统以外),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全国的水平。其原因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商品软件虽然功能较多,但不能适应企业的具体环境(如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经营的外部环境、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等因素),整体应用效果不很理想。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自我开发或委托有实力的专业软件公司开发自己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也是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结合笔者在温州地区开发几个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的情况,仅就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审计内容和方法作一介绍。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周期长、技术复杂、投资较大,如果开发的系统在技术、经济和管理上不可行,或新系统不符合系统目标,或在系统开发阶段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待系统运行后再进行修改,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和在开发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阶段和步骤,且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使整个开发工作有规律、有步骤的完成。系统开发审计就是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的审计。按照系统开发的周期,系统开发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因此需分别对每一阶段进行审计。
一、系统分析阶段的审计
系统分析阶段包括提出新系统目标、成立开发小组、可行性分析、现状调查、需求分析和逻辑模型建立。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确定系统的长期目标(2~4年)和近期目标(1~2年),以确保系统目标满足单位内外的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完成所要承担的会计工作,要符合单位财会人员的习惯,同时必须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效率;确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信息联系和接口;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确定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如CAD、CAM)的界面和信息联系。
2.确保各有关部门派代表参加开发小组并确定其熟悉所属部门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范围;检查项目负责人召开的重要会议,看是否均有各部门人员参加。
3.审核企业可以投入的资金、物力、人力及其来源。
4.与系统分析人员共同研究新系统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
5.复核系统分析人员取得的现系统的信息关联状况、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业务流程、信息载体和信息量等全部详细资料;审核所建立的新系统的目标能否满足其处理和控制上的要求。
6.向会计部门查询,确定该部门就会计处理的立场,审核有关的成本与效益的计算。
7.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重点是数据流程图)是否满足会计和财务制度流程的要求,是否充分体现了用户的需求。
8.全面检查系统分析阶段的现状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会计业务作业流程图、输入输出和代码调查表、系统分析说明书等文档是否完整、正确。
二、系统设计阶段的审计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中提出的逻辑模型,考虑实际的设备、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社会条件,确定新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文件与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及网络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输入和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查阅系统设计是否采用了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各模块之间联系最少的结构化设计方法,以确保系统“波动效应”尽量小,可修改性和扩展性尽量好;以确保模块的划分满足会计核算和内部管理的需要,符合会计人员的习惯;以确保系统结构控制图符合系统的处理要求。
2.审核数据库文件是否符合控制要求、用户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要求。特别要注意文件和数据的安全保密控制和权限控制,以保证未授权人员不准接触文件和数据。审核字段和记录的设计,并进行一致性、准确性、合理性的综合分析,尽量消除冗余和节约存贮空间。
3.审核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方案。以确保系统环境的合理配置,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硬件的配置要符合目的性、先进性、配套性、经济性;软件配置要选择合理的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的配置要符合标准化、主流化、实用性和技术性能指标好的原则,实现数据、程序与硬件等资源的共享。
4.抽查部分代码,看其是否符合国际、国家、行业颁发的标准代码设计。检查代码在逻辑上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能否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检查代码是否符合惟一性、直观性、可扩展性和合法性。确保一级会计科目的代码应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编码。
5.审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保证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特别要保证输入数据的质量和纠错能力,竭力避免“垃圾进,垃圾出”的情况;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正确的输入,正确的操作,正确的输出”的原则。检查输出报表的设计是否满足对外报送和对内管理的要求。复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包含一定的审计线索,以便能由系统的输入顺查到输出,或者由输出逆查到输入。
6.审阅处理过程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具有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的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功能和允许使用的多种核算方法;以确保有适当的控制措施,使所有经过审核的业务,均能完整的被处理;确保结账功能的设计能自动检查本期输入的会计凭证是否全部入账,并保证账证、账账相符;以确保机内银行存款日记账与输入的银行对账单及适当的手工辅助自动进行银行对账,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7.审核新系统的实施方案,以确定整个系统设计的文档(系统总体设计书、详细设计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是否齐全、正确。
三、系统实施阶段的审计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施的过程。它的主要活动是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文件与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进行系统试运行、系统转换等工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程序设计人员一起选择合适的程序开发工具、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合理的算法;检查是否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查阅程序中采用何种控制措施,确定各种必须的内部控制是否都以纳入所设计的程序中;检查程序流程图是否正确,检查源程序的正确性、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是否达到要求;检查程序文档是否完整和规范。
2.参与和监督程序的分调试和总调试。调试时需精心组织测试数据模型,即有正常的、有效的各类业务数据,又有不完整的、无效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数据。分调试时以查明该模块是否按预定的要求接收并处理正常的业务,并发现是否拒绝不正常的业务且按预定的要求给出错误的信息并给予记录,以确保每一模块内部控制关系的正确和数据处理内容正确;总调试时要测试各模块接口之间的各种可能的使用形态及其组合情况,查出系统中属于相互关系方面的错误和缺陷,以保证各控制信息关系的正确。
3.与有关人员一起参加系统的试运行,试运行应采用并行运行方式,试运行的期限不低于三个月。检查试运行记录和试运行报告,核对新旧系统处理结果,看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有无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查明实际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与原来设计考虑的差异是否合理,系统能否正式投入运行;审核所选的系统转换方式是否合理。
4.审核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查明系统的操作员、管理员、程序员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有无相互兼任的情况。查明未经授权批准、不掌握密码的人能否接触程序和数据并对其修改;实地观察系统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查明输入数据是否经审批,正确的数据能否被完整准确地输入系统,错误的数据能否被发现并经过适当的程序更正后重新向系统提交;查明是否制定了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制定的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并有效执行;检查系统修改的文档资料,查明每次修改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已修改过的程序是否妥善保管;实地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参与系统运行后的审核和评价。
5.详细检查系统实施阶段的程序设计规格书、源程序清单、程序测试报告、系统测试报告、操作手册等文档是否完整准确。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它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审计人员、特别是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进行审计,这对于开发活动的恰当控制,系统开发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资料和凭证的规范性,系统运行以后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效率性,以及事后审计的可审性,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它们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的现状以及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核算 经济管理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到目前为止,已然成为我们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经济群体。中小企业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成本等,但一般的中小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可能比较简单、管理着水平不高,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核算水平不高,如何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即是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1.单位负责人、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他们更多的是民营企业,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混淆使用,这样会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他们管理水平不高,认为只要能完成产量和订单就算是完成了基本的程序,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所有经营行为都是自己说了算,因此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不希望外人知道更多秘密,于是对比较敏感的会计部门都用亲属和裙带关系的人,而这些人因为和业主存在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往往不能独立核算,受到管理者的影响较大,会计监督基本形同虚设,从而导致弄虚作假行为时有发生,财务核算混乱。
2.会计核算不准确,经常出现偷税漏税现象。偷税,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偷税和漏税都是违法行为,都要负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内部制度不完善,导致核算不准确,银行存款、现金管理混乱,收入与成本费用不配比、累计折旧和摊销使用方法没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会计报表存在某些不真实性等。
3.缺少完善有效的内外监督机制。众所周知,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设,是会计工作依法进行的有效保障。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实行会计监督必须要有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做保障,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如果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中小企业应当将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与执行需要单位内外部形成合力予以监督方能奏效,外部由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上级主管单位及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检查;内部由单位审计部门负责监管,只有建立了内外结合的监管机制,并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及有效性,才能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体系,改善核算不准确的问题。
三、解决措施
1.政府应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设。政府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应该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可以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管辖范围内中小企业的信用数据库,对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以及日常业务中的信用情况进行记录,建立相应的信用奖惩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公示制度,通过这一系列的监督透明机制,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
2.加强内外部的监督。企业自身,领导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内部监督即是建立强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和会计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实物盘点、会计报告等一切与经济实务有关的资
进行监督,确保会计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尽量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监督制度,不必拘泥于传统制度,可以根据企业的特色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对于外部监督,则要求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努力,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下的会计监督模式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尤其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作用。
3.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培训工作。应该对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提出以下要求: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的充实进步,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不断督促自己坚强理论学习,夯实基础,可以采用阅读专业书籍、订阅学术期刊、撰写文章等等方式。要珍惜每次培训的机会,可以通过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了解国家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了解在实际业务中可能出现还未出现的核算问题,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实践中有所提高。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事实上,中小企业感到实业难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制造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殆尽。中小企业在中国的不利现状有: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应该给予发展支持。
在此过程中,会计核算的发展显得格外重要。但笔者相信,只要大部分中小企业能根据自身情况改善财务环境,提高财务处理能力,结合社会的帮助,中小企业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具有现代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就中小企业会计务实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务实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导致其必须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向管理要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反应力,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生存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其必须通过翔实、扎实的基础工作来为财务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加快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基础工作的重点。
1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算化、网络化会计已经在企业中得到极大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主体形式。而且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网络报税系统,这更加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实施。企业电子记账系统、企业电子报税系统、企业经营信息系统等都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企业会计人才培养、加快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关键。
2 中小企业会计务实
现代企业会计务实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网络会计为主的会计工作。电算化会计的实施必须从基础左手,进行企业会计工作。
2.1 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基础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务实要从日常管理系统运行着手,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与保养开始进行。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人手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的实施。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财务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为了更好的对企业财务信息、税务等工作进行实施,企业常常聘请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老会计师进行企业账目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老会计师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基础的操作,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另一方面,要通过老会计师的经验教、帮、带中年会计工作人员,由中年会计工作者的操作与老会计师的经验相结合,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
2.2 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加强信息准确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中小企业发展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要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必须提高质量。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更注重公允价值。存货记账方法取消“后进先出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改变,债务重组方法的改变,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合并报表理论的变化等八大方面。这都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必须及时、准确,以此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加详细的会计信息。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必须要以会计信息质量为切入点,加快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施。
2.3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务实——财务信息安垒建设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同时还需要企业会计工作网络化,这也凸显了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在原有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化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工作主流。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求了企业必须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那么企业的经营者就必须及时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同时还要对外部市场环境有所了解,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市场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正是针对电算化会计的不足而应运而生的,其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与会计决策支持于一体,并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和企业组织外部的相关经济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联结,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融合。但是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也使得财务信息暴露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财务信息安全成为了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又一重点。
通过会计信息安全建设以及网络环境下会计培养是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安垒的关键。采用软硬件防火墙的建设为企业会计信息做好基础安全防护,同时通过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会计信息安全。通晓会计基础与实际操作,同时又对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会计电算化网络实施后重要企业最为需要的人才。通过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安全建设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务实要以信息安全为重点,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
2.4 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基础控制的有效实施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中小企业会计务实的关键。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核对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管理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基本的会计活动和会计程序来保证完整、准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及时发现处理过程和记录中出现的错误。会计控制工作是保障企业利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点。会计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据,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账簿是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进行归类和整理经济活动数据的重要手段,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加强账簿控制,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经济信息的归集,并通过控制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通过报表的控制,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及时企业经营信息。通过上述会计工作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管理,保障企业信息质量,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另外通过会甘核对工作,对企业账实、账证、账账、账表及表表之间进行核对,保障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会计务实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快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要从会计工作着手。
3 成本管理——会计职能的延伸
成本管理是会计职能的延伸,通过会计工作中的计划与控制,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通过企业奖罚制度的建立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等促进企业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成本管理,从而实现对成本的全员,垒方位、全过程的控制。现代责任成本管理的实施,要求会计工作必须进行动态的会计管理,通过贯串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动态的成本管理,通过会计核算工作等保证责任成本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必须通过职能的延伸.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时。
结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实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通过真实、及时的会计工作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归集整理,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资料。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大对会计工作的投入,通过电算化、网络化会计工作促进企业信息流的顺畅。并通过会计工作对企业资金使用等进行管理,保障企业利益。
摘要:对于小企业而言,成本的有效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企业会计监督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强化小企业成本管理。
关键词:成本管理 会计监督 审计
在现代市场竞争格局中,中小企业是一个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的群体,为了在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必须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成本管理战略。本文主要从会计监督的角度出发,探讨小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策略。
1. 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的中小企业正面临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科技高速发展、资源耗用增加、企业国际化趋势加快。为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战略管理的观念与技术。作为中小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强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与发展。
新形式下,企业成本管理正从传统的外部动力推进,转向企业内部的客观需求,从传统内部成本分析转向企业以外的更为广阔的成本分析:既分析现有产品的结构,与非竞争对手交流成本管理思想和经验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又通过对企业外作业成本相关数据的详细收集、比较与分析,确立比竞争对手更优的成本标准。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的规划与战略创新,既能够围绕各种信息,分析市场,寻找“产业空隙”,采取跟随或补缺战略,又要掌握专有技术,注重无形资产的培育,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强化成本管理
2.1 内部监督规章制度仍需加强完善
企业除了具备国家发行的企业内部监督的规章制度外,还应该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内部监督方法和途径,既有效的实施了监控又节约了监督成本。
①国家发行的内部监督规章制度需要中小企业无条件的接受执行。由于国家发行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规章制度是综合了大多数企业实际状况,由众多的专家学者反复研究审核最终才执行的,因此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即使是有某一点与企业内部状况不符现象,也应该由企业自身进行调整解决,因为国家发行的内部监督制度考虑的是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状况,企业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利益。
②内部监督仍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理论来源于实践,任何经受不住实践检验的理论都是虚假和不现实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最终作用就是为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保障,只有拥有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企业才能做好规划和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
2.2 会计主体和单位负责人职责和权利的明确界定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有些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责任主体的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
①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该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内部监督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内部会计监督提供了保障。
②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得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任,对单位负责任,对法律负责任。会计人员在服从领导的前提下要恪尽职守,始终遵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决不能以身试法。
2.3 会计机构内部应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
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的内容,按照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包括: 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 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方法等。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也称钱账分管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要求,凡是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支付,应由会计主管人员或其授权的人审核批准,出纳人员付款,记账人员记账。再如单位发放工资,应当由工资核算人员编制工资单,出纳人员向银行提取现金和分发工资,记账人员记账。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不相容会计工作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应收账款的总账和顾客明细账应由不同的人来记录,而记录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人员不应负责调节银行账户等等。中小企业必须尽早建立内部稽核和牵制制度,这样才能早日解决内部监督弱化的现状,摆脱困境更加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壮大。
2.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的保证
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监督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监督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监督更加完善严密。
2.5 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内部监督考核评比制度
对内部监督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建议采取定期的内部监督考核评比制度,这部分考核的面可以比较广一点,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多家中小企业内部监督考核评比,同行业的比较,不同行业的也做比较;企业内部可以进行会计人员之间的内部监督考核评比,以此来提高大家对内部监督的认识,同时也能借这个机会听取更多在企业内部监督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其他的企业中哪些好的监督措施和方法自己的企业还没有想到,这样在大家共同的参与和交流中寻找到更好的适合中小企业内部监督的新思想,最终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还能快速的提高中小企业内部监督的力度,可以说这是一箭双雕的好收成,很适合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
3.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小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情况会不断涌现,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同时也要兼顾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其他领域的建设,努力做到中小企业自身成本管理战略的可持续及全面发展。
摘 要: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有效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保证。本文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化 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我国地方经济的主体力量,税收的重要来源,就业的主渠道,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低等问题。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有效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保证。
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前提和核心,对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它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体现的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全面创新、变革与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信息化的方式已为企业所知,但仍有部分企业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尚未着手建设。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意识薄弱或者目的不明确。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出于成本考虑,普遍认为本企业没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必要,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会计记账。即便是已经初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认为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仅仅是会计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的目标。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其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且制度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许多制度形同虚设。而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在企业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3、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存在问题。
(1)数据的备份问题,按照电算化相关法规中有关规定,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数据的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人分地保存。但实际执行中很多企业不能坚持定期备份,使得电脑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2)一些会计信息化下新增的重要会计控制工作无人负责,如会计凭证审核、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维护等,导致凭证的处理缺乏监督,档案收集不全,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会计信息化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完全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部分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忽视会计岗位之间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互相牵制的内控基本要求,会计人员身兼多职,会计数据安全性存在威胁。企业会计人员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侵入企业内部财务系统,侵?灼笠挡撇??蚪?谢峒圃旒佟
(4)部分企业对会计电子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会计电子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或已经归档的内容不符合要求。
(5)未制定相应的会计电子档案保管制度,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甚至企业会计信息泄密。
4、中小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专业理论的人才。目前精通会计专业理论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对会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计算机专业人员又对会计专业理论比较贫乏。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5、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仅是对手工系统的简单替代。
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功能结构了解仅限于账务处理部分,不能完全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结构与性能,造成功能使用的单一化,未发挥其应有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财务分析与管理决策等作用,存在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功能。
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
政府要大力兴办中小企业社会服务机构,逐步引导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厂商共同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在管理、财务、法律、战略等方面给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给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与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和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企业领导应该从长远利益着想,树立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的重要保障的观念,支持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3、建立会计信息化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防范会计信息化安全风险。
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技术、身份识别技术等安全措施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4、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信息技术水平。
地方会计管理部门在会计人员后续内容中,应加强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培养一支具备较高计算机技术水平与会计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先进实用的培训菜单,并做好深入中小企业开展会计服务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当地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保障体制研究”(2010d051)、湖北省会计学会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运用研究”(hbkj200818)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少华、乔连华、袁清波
在财政部陆续《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之后,研究如何规范小企业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问题,显得十分紧迫。本文主要就财务会计意义上的小企业要如何划分,改进小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要关注哪些方面作些探讨。
“小企业”的一般划分标准
世界各国(或地区)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单一从业人数作为界定标准,如意大利和法国;二类是既可以用从业人数作为界定标准又可以用资本额或营业额作为界定标准,如日本;三类是同时采用从业人员和营业额作为界定标准,但不同行业具体要求不同,如美国。
1999年底,由国家计委牵头,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共同修订了《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新的划分标准,不再沿用旧标准中各行各业分别使用的行业标准,而是统一按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多少归类,主要的考察指标是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划分的标准为: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及以上,其中,特大型企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亿元及以上;中型企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上;其余的均为小型企业。
按新的划分标准(依据1998年的统计数据),在国家统计局目前掌握的40多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合计为10177家,比原标准的24120家减少了13493家,减少57.8%,其中大型企业为991家,比原标准的7223家减少了6232家;特大型企业62家,比原标准的268家减少了206家;小型企业为458329家。按新标准,大、中、小型企业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比例分别为0.21%、1.96%和97.83%。
小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这取决于分类的目的。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对中小企业都没有任其自生自灭,而是把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很多国家在确定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时都把便于扶持中小企业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在内。
财务会计意义上的“小企业”
第一部分所介绍的划分标准都是为了便于划分市场结构和实施经济管理政策而设定,我们研究财务会计中的小企业问题,应该予以批判地借鉴,而不是全盘采用。
从财务会计角度研究小企业问题,其目的是在充分挖掘小企业财务会计特殊对象和服务目标的前提下,制定出一套有效率的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模式。因此,我们必须从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出发,将那些不但规模上较小(符合一般的划分标准),而且真正存在特殊会计需求的企业归入我们的考虑范围。与大型企业相比,会计信息需求者在小企业中发生了变化:首先,税务部门的纳税管理需求成为最主要的外部需求;其次,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合二为一;最后,银行的贷款管理需求比较薄弱。
目前,我国工业中中小企业共有790万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99.7%;其中,中小企业中的77.7%是个体、私营企业,20.1%是集体企业。在应用现行会计模式和财务报告模式方面都存在哪些弊端?值得我们去思考。首先,随着时间推移,企业的规模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企业类型划分和会计需求改变;其次,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渠道可能在企业规模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变化,也会引起会计需求改变。因此,财务会计意义上的“小企业”的划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只能以会计需求的特殊性为基准,给予企业适当的选择权。
鉴于会计信息需求上的变化,我们改革小企业财务会计,主要问题是会计核算如何满足纳税需求、如何满足业主对企业现金流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如何适应小型企业的银行融资薄弱的现状。
制定小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规范的几点设想
《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和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其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执行本制度。“不对外筹集资金和经营规模较小”的小企业在财务会计需求上与我们上一部分所探讨的基本一致。
我们在制定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规范时,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第一,外部信息使用者中,税务部门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企业业主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和现金流量状况;第三,会计方法要简单、易懂,便于使用;第四,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尽可能标准化;第五;适应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且足够灵活,以便能够适应小企业的成长。就此具体谈几点设想:
1、税务导向
目前,企业的纳税申报表是依托财务会计报表调整而来,我们改进小企业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规则,涉及如何与税务要求协调一致的问题。小企业的财务报告采用税务导向,也就是以税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的模式进行报告。在小企业,税务会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财务会计。
税务导向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差别表现在:(1)目标不同。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企业的一切财务利害关系人,包括债权人、投资人,也包括经营管理当局,提供公开的财务信息;而税务会计的目标,则是依据税法的要求,计算应纳税额,正确申报纳税,提供企业税务活动的信息。(2)法律依据不同。财务会计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而税务会计依据税收法规。(3)核算原则不同。税法规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某些差别,其中主要的差别在于收益确认的时间和费用扣减的项目上。因为税法要求有“支付能力”观念和“征收管理方便”观念,所以,在采用发生制的同时,也采用收付实现制或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混合制,而征收当期收益的必要性与财务会计的配比原则是有矛盾的,这便是应纳税年度自身存在独立性的倾向。(4)计算损益的内容不同。税法强调的应税收益与财务会计核算的会计收益不同,前者包括了修正一般收益的概念,剔除了一些税法不准扣除的项目,调整了一些准予免税的项目。此外,财务会计重视可预见的费用或者损失,并实行预提损失准备,可税务会计依照税法的规定,或者不承认预提损失,或者只承认有限标准的预提损失。
当前,无论是英美模式会计,还是日本和中国模式会计,都存在财务会计核算与税务会计核算要求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计算应纳税款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调整。由于小企业的税务会计没有必要单独设置一套独立于财务会计之外的账、证、表体系,只要在编制纳税申报表时,根据税法规定调整有关财务会计收益的内容即可,所以,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和监督应税收益与差异,以及方便查询,可以设置辅助账簿进行详细记录。这套辅助账簿可以设置一个“总差异”账户,用以反映总的差异额,下面可以分设两个明细账户——“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分别对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项目进行详细登记。于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通过辅助账簿的差异调整得到衔接,同时避免差错。
2、现金制或混合制的应用
对现金流的反映和控制应该是小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目标。现金流量对小企业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小企业财务会计可以由权责发生制为主转向现金制或者混合制,这样,既满足了企业控制现金流的需要,也方便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需要。日本的多数小企业都在会计核算中采用现金制。
收付实现制的优点,在于较准确地反映了税法的“支付能力”观念及其应用简便。因为事实上,收付实现制原则允许纳税人根据账簿记录来确定纳税收益。应该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所指的现金流入,不一定非得表现为现款或者银行存款的形式,而是根据现金等价论的观点,纳税人所收到的现金等价物,都列为收益。
收付实现制的缺点,是采用该项原则的纳税人对收益和费用的确认时间有很强的控制力,从而实现以避税为目的的人为调整。为此我们认为,对小企业而言,混合制的应用有很大的好处。
混合制原则,亦称联合基础,指联合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原则兼收并用。平时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处理,按实收实付情况登记入账;期末决算时,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损益归属期加以调账,计算税基。也有的纳税人采用相反的程序,平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账务处理,到期末决算时再依收付实现制原则加以调整。这种原则的优点,可使平时的会计记录简化,同时也兼顾了其中损益计算的正确性,故而受一些中小企业的欢迎。
3、简化财务报表及信息报露
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被详尽、充分地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地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某些对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可能在小企业的信息使用者那里变得毫无意义。由于国家目前退出对小企业的所有权的控制,以及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从而小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纳税的需要,税务部门并不需要小企业提供类似于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所必须对外提供的对投资者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对小企业的报表附注也尽可能使用报表旁注,如所使用的会计政策,已抵押的资产,债权人的优先抵押权等都可以旁注方式揭示。报表底注则主要揭示会计政策变动,以及该变动对当年利润的影响。至于或有项目和期后事项只在企业有向银行贷款的情况下才需揭示。
4、财务报表的审计
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可免于审计。如前所述,小企业的外部报表使用者基本上只有税务机关。税务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公允性发表意见,其依据是公认会计准则,而税务机关所要求的是以税法为依据的税务审计,目的在于确保企业依法纳税。众所周知,公认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利润的定义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源于两种体系的不同目标。公认会计准则更关心的是如何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税法则有两个目标:提高财政收入及引导纳税人的行为。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不能满足税务机关监督企业依法纳税要求的情况下,关于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审计问题对于作为小企业报表主要使用者税务机关并没有影响。
如果小企业有银行贷款的话,则其外部报表使用者也可能包括银行。即便如此,由于小企业本身就具有规模小,应变能力差,风险大的特点,银行在做出贷款决策时往往要求要有资产担保或信誉好的其他企业的信用担保。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小企业所提交的财务报表是否已经过审计对于银行的贷款决策并没有影响。事实上,如确有需要,银行可单独要求企业进行专项审计。
小结
如果对大小企业实行一刀切的做法,一方面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也浪费了社会资源。对小企业财务报告进行适当简化,对其确认、计量标准区别对待,不仅有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操作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也符合小企业经营运作的特点。
[摘要]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财务报表和使用者、应用会计准则情况、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意见、英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研究出发,对中小企业会计研究文献和现状做了系统的论述和探讨,并就我国如何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提出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研究;差别报告
由于中小企业①不在或主要不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会计基础相对薄弱,十分需要对其会计工作加以指导,而在各国会计实务中恰恰缺少这样的指导。2004年,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中小企业还需要提高遵守现有的会计管理制度的水平,以确保在进行贸易保护调查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上市公司及大中型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相比较,中小企业无论是在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方面,还是在具体会计制度的执行方面,显然与欧盟的要求相去甚远(stephen & aron ,2004)[1]。
一、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类型及使用者
berryman(1983)[2]研究表明,近年来美国一些中小企业相继破产、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其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质量不高。在berryman研究的基础上,mcmahon和holmes(1991)[3]针对北美地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的准则和实务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很不完善且质量普遍不高,而且这些企业所执行的会计准则在近15年未曾发生重大的变化。mccahey(1986)[4]研究了澳大利亚40家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实务,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均编制了财务报表,业主和管理人员是财务报告最主要的使用者,出借贷款的银行官员次之。在另一项有关澳大利亚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中,mcmachon(1998)[5]发现有大约84.5%的小型制造企业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而只有79.6%编制了现金流量表。barker和noonan(1996)[6]调查了英国多家中小企业的董事和审计师,并征询他们对每年财务报告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这些研究表明财务报告是中小企业日常管理信息的主要源泉。hussey(1997)[7]向社会公布了一项关于研究英国89家中小企业的调查问卷,他们的调查研究表明:(一)中小企业编制财务报表;(二)银行和公司的董事是这些财务报告的最主要的使用者。chauveau, deartini, 和andmoneva(1996)[8]研究结果也表明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与其内部(管理层)和外部使用者(银行)最为相关。prem和sayel(2002)[9]对巴林8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财务报告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大量的调查问卷对公司的常务董事/总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实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所有的企业均编制了资产负债表,90.3% 的企业编制了收益表,48.4%的企业编制了留存收益表,另外还有71%的企业编制了简化了的现金流量表。在财务报告使用者方面,银行(banks)是财务报告最主要的使用者(49%),合伙人(partners)次之(13.7%),债权人(creditors)排列第三。
二、中小企业应用会计准则情况②
barker和noonan(1996)[6]对爱尔兰中小企业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他们发现有多半数调查者一直遵从英国会计准则和公司法,但是也因此给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这些公司普遍认识到“关联方交易”是它们所面临的比较困难的准则。除此而外,31%的公司要求免去中小企业的审计,22%的调查者要求尽可能少披露信息,20%要求公司的管理层注重会计准备工作。在同样的一份调查中,43%的调查者认为当准则可适用时,并且金额达到了实质性的要求时,所有的公司必须遵守所有的准则。所得税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存货、政府援助、折旧、租赁以及所得税等均具有很高的可执行度。这项调查还显示出调查者关于准则方面的知识过于陈旧。murphy(1999)[10]检验了瑞士中小企业自愿性运用ias的特性。并使用22家企业的两组相同样本数据,他确认运用ias的企业与运用本国准则的企业相比,会得到明显的利益。外国活动变量、以及国外销售被证明是重要的统计变量。同样,saleem(2000)[11]研究33家约旦企业,发现实际提供的财务报表与ias1(编制财务报表准则)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之间存在着许多统计口径上的差别。prem 和sayel(2002)[9]研究了巴林中小企业选用国际会计的利弊得失,并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使用ias不但可以增加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效率(efficiency)和效力(effectiveness),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其信誉等级评定,获得银行贷款,实现这些企业的经营目标。在选取85家样本公司中,所有的中小企业均接受了ias-4(折旧会计)和ias-13(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揭示),原因主要是这两个准则与基本的会计实务密切相关,因此几乎所有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均接受这两个准则。同时,也有一部分准则不适用于中小企业或者说中小企业一般不选用这些准则如:物价变动会计(ias-6)、物价变动效果的信息反映(ias-15)恶性通货膨胀经济时期的财务报告(ias-29)、所得税会计(ias-12)、企业合并会计(ias-22)、研究与发展成本(ias-9)以及银行与类似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揭示(ias-30)等等一般都不被中小企业采用。而且,他们还将中小企业选用ias的程度分为高度选择(high adoption)、中度选择(moderate adoption)和低度选择(low adoption)。prem lal joshi,sayel ramadhan(2002)主要研究了巴林的小公司选取国际会计准则的程度和会计实务。有关应用ias调查问卷结果表明:86%(36个公司中有31个)的公司认为ias与它们非常相关。所有的公司都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大多数公司编制了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而且这些公司还接受了相关的审计。银行和公司合伙人是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存货、折旧、财务报表揭示以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指标等。
三、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意见
为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于2001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8次会议,其议题主要是讨论和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国际指南。鉴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先后都制定了针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指南,而同样需要对中小企业会计实务进行规范加以规范和指导的发展中国家,却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专家组认为规范和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迫在眉睫。联合国会计专家组还就中小企业会计问题达成以下要点:第一,按财务报告的要求,将中小企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大的中小企业,指那些公开发行证券或关乎公众利益实体,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第一层次的企业应当全面遵守国际会计准则。第二层次是指,不公开发行证券或不必向公众提供财务报告的实体。这些实体也许有不担任高层管理职位的股东,通常有足以跟踪交易和监督信贷的内部会计专门知识,而雇员也不止仅有几个。这类企业采用简化的国际会计准则。第三层次是指,业主从事管理工作,只有少数雇员,规模很小,这类企业采用简化的权责发生制。第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背景不同,不可能在国际层面上就不同层次的企业,规定统一的标准。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应当交由各国根据其自身情况加以确定。第三,会计标准的设定,应当能够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应的采用上一层次的会计标准。第四,由于第二个层次采取了简化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因此,如何对国际会计准则简化,就成为专家组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特设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一套简化的国际会计准则,可供第二层次的企业所采用③。2002年10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9次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此次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并针对专家组在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综合考虑其他国家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经济业务的报告模型进行了讨论。
四、英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与上市公司需要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完整财务报告体系相比较,中小企业往往采用较为简化的差别财务报告体系。根据差别报告的基本原理,中小企业应该在报告的详细程度、报告对象、报告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大型企业,即采用内容简略、重点突出、即要便于纳税又便于管理的报告方式。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到差别报告的重要性,并通过立法或制订会计准则等形式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予以规范化。目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已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美国在部分准则中已开始注意到差别财务报告问题,德国在商法中有特别规定,要求中小企业进行差别财务报告。欧盟、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与报告政府间专家组对中小企业差别报告问题制订了法令和指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立项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其他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等也都对此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
根据《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现金流量表作为自愿披露信息而没有强制要求,但准则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自愿提供此类信息。而且,《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的企业可以不采用其他会计准则,由于会计业务创新,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涵盖的内容,仍应遵循一般会计准则。④英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被几大国际会计事务所垄断,小型不活跃的公司可以选择不委任会计师。除受某些限制外,营业额不超过35万英镑且资产负债表总额不超过140万英镑的股份不公开公司不必经过审计。此外,英国还专门针对小型报告主体制订了会计准则。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从降低企业负担的角度出发,要求会计团体咨询委员会(ccab)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就小型公司如何应用会计准则进行广泛咨询,是否需要根据某些报告主体的规模以及它们相对缺乏公众的利益等,为它们豁免遵守会计准则提出一些标准。ccab工作组于1994年11月了一份咨询文件,建议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允许满足公司法关于小型公司的所有报告主体豁免遵守所有的会计准则,这份咨询文件为小型公司使用会计准则设定了最低的要求。ccab工作小组在1995年12月还了一份题为《量体裁衣》(designed to fit)的文件建议为小型报告主体制定特别的财务报告准则。asb基本上接受了ccab工作小组的建议,并根据《量体裁衣》中的建议,在1996年12月了关于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取消了《量体裁衣》中对汇总现金流量表的要求,增添了对债务托管安排的指导意见,并把使用范围扩大到小型集团中。时隔一年后,1997年11月asb正式《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并先后对其进行两次修订,每次修订都是基于实际工作情况的仔细监督而进行的,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专门为小型报告主体制定的会计准则,为财务报告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最近一次修订是2000年3月生效的《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其主要适用于旨在真实和公允反映财务状况和损益情况的报告主体,包括:(一)根据公司法成立,并在公司法成立,并在公司注册登记处申报报表时,有权获得立法对小型公司作出的豁免条件的公司;(二)如果按照公司法成立,将属于第(一)类的报告主体,但不包括建筑互助协会。这类报告主体应遵守会计原则以及公司立法(或其他相关法律)关于呈报和披露的要求,后者已经考虑了《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以及提供真实和公允观点的需要。2000年3月生效的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共有十七项(其中第七项已取消),实际上只有十六项。
五、我国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启示
我国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始涉足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中小企业会计等相关问题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小企业会计实践的理论解释和现实指导性。但是,与大企业、上市公司等相对成熟的会计理论体系相比较,我国关于中小企业会计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界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技术探讨层面,对于中小企业会计问题往往局限于泛泛议论,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有鉴于此,我国现阶段,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理论研究,注重研究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首先,要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范围,中小企业主要是指规模较小,是在所处行业中不能起主导作用,不能对所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其主要特征是就是企业具有独立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一体化,经营者对劳动过程的直接参与,家族经营,经营者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直接管理等等。在我国现阶段,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部分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其次,通过研究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上市公司的差异性,来分析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如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公开性以及不同组织形式下,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只有渗透了解中小企业的特殊性,才能够真正的从本质上、深层次挖掘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进而研究中小企业会计面临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二、加快制定中小企业差别报告会计规范,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阶段,建立差别财务报告体系已为世界各国所共识,因此,我国加快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差别报告会计规范,一方面,可以减轻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统一规范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全面提高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同时,随着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日益频繁、业务量日益增多,建立差别财务报告体系,还有助于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在中小企业领域内的交流与协调。因此,加快制定中小企业差别报告会计规范,既是会计国际化潮流的需要,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第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管的理论研究和探讨。现阶段,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无须对外公开,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往往合二为一,因此,出于减少税收和获得外部融资的目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往往针对不同部门准备两套、甚至多套账。如对于税务部门,则尽量减少利润,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对于银行等部门,则往往粉饰出较好的业绩,来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贷款。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中小企业信誉质量极低,银行等部门也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在实际监督过程中,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重点往往都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点多面广,不被这些部门所重视,甚至出现了“监管真空”。因此,为全面提高中小企业信誉和信息质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应该注重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监管的研究。从理论研究中小企业关系和成本的特殊性,从产权理论研究中小企业的会计产权特点,从利益分配理论研究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参与中小企业收益分配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小企业会计监管的必要性、监管目的、监管方式以及监管内容。
总而言之,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有关中小企业会计问题以及差别财务报告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大家所重视和关注。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总体特点
1.1 简化核算要求:在会计计量方面,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财务报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2 满足税收征管信息需求与有助于银行提供信贷相结合:以税务部门和银行作为小企业外部财务报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基于这两者的信息需求确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减少了职业判断的内容,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大部分差异。
1.3 和企业会计准则合理分工与有序衔接相结合:对于小企业非经常性发生的、甚至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一旦发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规定了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满足的条件和基本衔接原则。
2.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意义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
3.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现状
3.1 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不健全
小企业大多数没有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负责人习惯把整个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甚至喜欢事必躬亲。认为资金是自己的,愿意咋花就咋花,规范的会计制度没有必要,只有好好把握钱财不被外人占用,所以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也是任人唯亲,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控制程序不规范,在内部管理体制的设计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运用上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小企业一般以家庭制模式经营,其内部的现金管理制度、稽核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会计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制度残缺不全,甚至没有,老板一人说了算,不重视会计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制度的建设,更谈不上把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结合在一起了,致使大多数小企业未能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3.2 内部会计制度意识淡薄
小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主不愿对自己进行控制,决策和经营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内部会计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人的控制意识和行为,管理者对自我控制的排斥使得内部会计控制无法有完善的控制环境。财务管理的控制权在经营者的手上,这样也不利于权责分开的实施。税负重、费用多,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故意不完善会计制度的设计。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对企业管理着力不够,使内部会计制度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应有发挥,有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虽然有财会规章制度,但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会计制度也只是很多中小企业挂在墙上的摆设,企业基本按老板的意思做事,会计科目设置要么随意,要么照抄大企业的会计科目,很少注重会计科目的统一性与合理性,报表也是种类不全,制作简单,手工记账在中下企业屡见不鲜,确实要有的会计科目只是为了检查,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只是在老板的心里,基本不会再财务报表中披露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更何况真正需要中小企业所披露真实公允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人数并不多。
3.3 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小企业由于受经营规模、财力、人力、经验等因素的限制,组织体系通常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内部会计控制机构、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容易产生交叉重叠现象。会计核算不健全,会计核算的主题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不明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机构简单,使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4.因势利导,做好转换的衔接
针对小企业的经营和内部财务状况,新准则的出台有三个着眼点: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新准则的出台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小企业的微观干预,改善小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执行新会计准则不单单是换几个科目的名称,更重要的是更新的核算方式方法,这是一个大趋势。
4.1 把握机遇,全面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小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于2011年10月26日联合下发了《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衔接规定》,
以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契机,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学习和理解,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会计科目的新旧换算,并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财务管理,全面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依法纳税,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融资资质和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因势利导,确保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
小企业应当认真做好内部会计核算办法修订、资产和负债清查、科目转换与账务调整、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等工作,确保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
4.2.1 及时修订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小企业应当根据新准则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修订小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办法,细化会计核算内容,确保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制度化、规范化。
4.2.2 认真做好资产负债清查工作。小企业应当在执行新准则前全面清查各项资产和负债,如实反映其状况及潜在风险。对于清查出的损益,应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经批准后,调整相关所有者权益。
4.2.3 认真做好有关账务衔接工作。小企业应当根据新准则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会计科目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对于一级科目,在不违反新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与合并;对于明细科目,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首次执行新准则时,应当对原制度有关科目按新准则要求进行余额转换,确保新旧会计科目顺利衔接。
4.2.4 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小企业应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正确实现数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做好小企业由《小企业会计制度》向《小企业会计准则》转换的衔接是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一环,认真学习和领会《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和《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衔接规定》的精髓,对实践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解决和反馈,才能保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已达到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小企业的界定范围
(一)小企业的特性
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是最具创新活力和变化特性的群体,往往不断出现而又不断 被淘汰。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完全分离,而且往往由所有者以人格化的方式直接管 理,这就使得小企业的利益与所有者个人的利益高度相关;小企业在产权制度上,权益 资本构成单一,创业者大多掌握了企业绝对控制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合一,使得小企 业在决策方式上高度集权,企业的战略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往往带有很明显的随意性和非 科学性。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为社会提供了较 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工业企业法人中,按新的中小 企业标准,小企业占工业企业法人总数近95%,小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 内生产总值的近50%,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相当部分小企业会 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各项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因此《小企业会计制 度》的颁布和执行是及时的、必要的。
(二)小企业的界定
从各国实践来看,对小企业的界定大多有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在我国,小企业被规 定为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这里的不对外筹集 资金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经营规模小是采用了原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于2003年 2月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该标准主要是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 三个方面对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中小企 业的划分做出规定。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
(一)静态的实施范围
“不对外筹集资金”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实行会计豁免的小企业的必备条件 ,它是指企业成立之后不再通过发行股票、吸收股本或者通过企业改组形式增加企业的 注册资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但不应包括企业经营过程 中自然发生的负债行为或者向银行取得借款的行为。
《小企业会计制度》第三条规定,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可以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也可 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它是指对不在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范围但符合小 企业条件也尚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可在两者之间选择使用;对其中已经执 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可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鼓励其继续使用《企业会 计制度》;但按财政部有关文件要求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符合小企业条件的小企业 如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正在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小企业,以及不 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就无选择的余地,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此外,鉴于深圳 证券交易所已于2004年5月1日公布了《中小企业板块交易特别规定》、《中小企业板块 上市公司特别规定》和《中小企业板块证券上市协议》,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工作 的全面展开,对准备上市的小企业来说,为使上市前后会计核算口径一致和会计信息资 料的相互可比,为上市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建议也采用《企业会计制度》。对目 前符合小企业的条件,但根据市场调研、预测和企业的规划,在近期即将改变经营战略 如大量筹措资金、大量拓展业务,预计会使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发生质的变化的企业 ,为了减少将来调整账务的工作,使企业及早跻入大中型企业行列,建议采用《企业会 计制度》。这是因为《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原则并以《企业会计制度》 为基础制定的,而且后者在核算上要更为严密和规范。
(二)动态的实施范围
由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中小企业经营上的灵活性,据以判断企业规模大小的职工人数、 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等指标值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企业会计制度》与《 小企业会计制度》之间进行转化以及如何转化的问题上,应一方面遵循会计实务中的一 贯性、可比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另一方面坚持鼓励企业执行《企业会计 制度》。这是因为一般说来,企业大多是由小做大做强,另外《企业会计制度》核算上 的更严密和规范性,也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和完善。比如已在执行《企业会计制 度》的企业无论其执行后规模发生如何变化,即使实际经营过程中“不再对外筹集资金 ”,也不能以“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为由转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应仍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若原先是小企业并且执行的也是《小企业会计制度》, 但至年末已达到大中型企业标准,为了核算上的简化起见,当年末不需要按《企业会计 制度》进行变更调整,但次年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也就是说鼓励执行《小企业 会计制度》的企业向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转化,但不允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 业随意向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转化。另外,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若母子公 司均执行同一会计制度,则不存在变更调整的问题,因为所执行的会计政策一致;若母 子公司执行的是不同的会计制度,则宜将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料 调整为按《企业会计制度》反映的资料,而不管调整对象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为适应小企业经 济业务较为单一、资金规模不大、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切实简化了会计核算,如 取消和合并了一些会计科目,简化了一些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 面:
(一)长期投资项目
1.长期股权投资。考虑到小企业对外投资的情况一般较少,完全采用《企业会计制度 》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规定可能存在困难,本制度要求小企业一般采用成本法进 行核算。若小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确有必要按权益法核算的则可采用简 化法来处理,即不要求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以及除年度净损益以外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 益的变动,也就不需设置“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准备”等明细科目。原采用成 本法核算后改为权益法核算时,本制度为简化起见,规定直接将其原账面价值与享有被 投资单位的股权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2.长期债权投资。本制度规定长期债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不包括取得投资时发生的相关 费用,发生的相关费用不管金额大小,一律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就取消了“长期债 权投资——债券投资(债券费用)”科目;债券的溢价与折价摊销为简化起见规定只采用 直线摊销;无论长期债权投资、还是长期股权投资,本制度均未要求对其计提减值准备 ,这也就取消了“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3.委托贷款。如果小企业发生类似业务,本制度规定视期限长短,分别在“短期投资 ——其他投资”科目或“长期债权投资——其他长期投资”科目中进行核算,不需计提 减值准备。
(二)固定资产项目
1.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1)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由于考虑到在计 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困难,本制度要求按 照租赁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其他达到预定可 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其他有关必要支出来确定其入账价值,从而取消了“未确认融资费 用”科目。(2)本制度对于借款费用的核算,规定将小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 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而不必与各期的实际资产支出数相挂钩。(3)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本制度要求在“固 定资产”的借方以及“待转资产价值”的贷方核算。
2.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本制度不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也就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科目。
(三)资本公积
本制度只为其保留了“资本溢价”、“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外币资本折算 差额”、“其他资本公积”四个明细科目。取消了“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 ”、“拨款转入”等明细科目。
(四)所得税
本制度要求小企业只能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取消了“递延税款”科目。
(五)会计报表
本制度只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对“现金流量表”可 以选择编制;会计报表的附表取消了五种,只规定填报“应交增值税明细表”;“资产 负债表”减少了一些项目,“利润表”的补充资料只保留了“当期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一项,会计报表附注仅保留了“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说明”和“其他 重要事项”两项内容。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与执行,固然适应了小企业的一些基 本情况,减少了其职业判断的空间,降低了其会计核算的难度,但不容忽视的是小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更为重要。2001年财政部的《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主要适用于大中型企业,政府应对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做出规定,尤其从防止 资金的流失和滥用、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着力强调合理授权等关键的控制点对小企业内 部控制制度设计进行具体的指引,促使小企业不断的健康发展。
论文 关键词:信用 中小 企业 会计 服务
论文摘要: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系统,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由于信用问题而导致的与资金供应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存在的市场失效问题。分析了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系统的思路、方法、途径、措施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 经济 发展 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5%,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销售额占58.9%,进出口额占68%左右,上缴税收占48%左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然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中小企业与 金融 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市场失效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
三、中小 企业 会计 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1)政策 法律 上的扶持力度不够。目前,从法律体系上来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但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社会力量很难将中小企业纳入其服务范围。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作用,社会各方力量很难积极介入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2)市场供需存在较大矛盾。整体的会计服务需求量大,而社会供给不足。3)服务品种单一。外部经营环境剧烈变动,而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较差,除了传统的记账、审计会计业务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咨询、理财、资产评估、税收筹划、经营诊断以及进行市场调查、情报搜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社会所提供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品种单一。4)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贷款有急、频、少、缺、高的特点,即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少、缺抵押、费用高。与贷款相关的会计服务也要求快、频、全、准、低,即速度快、频率高、信息全面、数据准确、成本低。目前,由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与质量问题相关,因此,很难摆脱这个怪圈。5)社会参与度不够。社会缺乏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的充分认识,缺乏信息协调共享平台。各自为政导致的是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很难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该由各个职能部门包括经贸、财政、 金融 、税务、工商、民政、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紧密配合,而目前尚不能实现这种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亦需时日。
四、现阶段 发展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措施
应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会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信用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政府在建立健全会计服务体系中应发挥关键作用。会计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职能赋予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根据实际,不搞重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市场 经济 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现阶段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 网络 和信用监督体系。两种做法都可以在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向商业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具有动态录入、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等功能,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信用交易的鼓励和监管工作。
(三)规范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行为。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加大行业监督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系统、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和高收费。对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实行收益保护,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贴或是减免税,保证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得到一定的收益。
(四)针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供需矛盾,建立协调机制,引导各社会力量参与,增加供给。由政府牵头解决该问题已初见成效,2005年底,河南省首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咨询团在郑州市成立。由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会牵头组建的这个组织,吸收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为成员,旨在为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管理培训、企业管理诊断及其相关服务,引导企业利用“外脑”。目前,已有成员单位l4家。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做法:1)中小企业管理局下设中小企业会计服务部门,具体负责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工作;2)以民间协会的形式,尝试对会员中小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3)按照 现代 企业制度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考虑采用股份制。成员可以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中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组成,将社会力量纳入服务体系中,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成本。
(五)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对中小事务所实行准人制度,进行资格认定。促进中小事务所的整合,扶持中小事务所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所和国内大型所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来扩大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另外,针对中小事务所以及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进行不定期低收费或免费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适应市场需要,灵活转变经营战略。根据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而精”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办出专门化特色。
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化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服务业务专门化。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在审计、验资、评估、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业务重点。另一类是服务对象专门化。根据客户行业不同,经营方式、业务范围不同,可以考虑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行业内发展,以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取得相对其他事务所的特色优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市场失效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加强政府的政策主导、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尝试产权制度变革,从而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引导、规范会计师行业竞争,加大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整合与激励力度,确保会计服务质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到2008年末,全国60%的工业产值和40%的实现利税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还解决了全国75%的劳动者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如何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显得日益迫切,而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首先要明确其会计目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目标
1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目标的构建
1.1 会计目标设定原则 会计的成长史表明,会计是服从和服务于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某种需要,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手段和工具。同时,会计作为一门将某一经济活动主体的资金流、物流、精英流汇集成财务资讯流的科学,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因此,会计目标的设定应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1.1.1 面向用户,着眼需求 会计是为生产提供资讯。会计资讯,作为会计提供的产品,同任何其他产品一样,必须“适销对路”,能满足资讯使用者对资讯的某种需要,否则,会计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思。因此,会计目标的设定必须面向资讯使用者,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
1.1.2 立足实践,认识自身 目标的设定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量力而行。因此,设定目标时要对事物自身的现状开展客观、合理、准确的评估,做到立足现实。
1.1.3 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 会计是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不能脱离经济的成长阶段,否则,会计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会计目标设定得合理、得当,就能促进经济的成长;会计目标如果超前或落后于经济的成长,必将造成经济的混乱,从而阻遏经济的成长。
1.1.4 设定的目标要明确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西方学者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目的或目标是会改造的,但在任何时期,目的和目标都必须规定明白或有可能明白地予以规定。”可见,目标的设定必须明确、清楚。否则,不但不能给人指明方向,还可能使人“误人歧途”。
1.2 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目标定位的因素
1.2.1 受我国目前市场环境、法律法规条件的制约,中小企业会计目标的制订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离开了这一点,会计信息将失去其意义,会计作为一门学科也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1.2.2 要考虑目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过高的会计目标如果执行不到位,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1.2.3 由于受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制约,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中小企业的会计目标不可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仅能保证主要使用者的需要。准则制定者只能制定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通用财务报表,保证会计目标的效率公平,即以满足债权人(主要是指银行)的信息需要为主导的会计目标。
1.2.4 中小企业会计目标的制定也需要实践来检验,再完美的理论也需要实践来检验。始终根据谁需要会计信息、谁提供会计信息的实现途径的逻辑层次,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清会计信息的供求状况,永远是我们应该持有的科学态度。
1.3 构建中小企业的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由会计环境决定的,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而转变。鉴于中小企业面对的外界环境和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中小企业应该树立以满足债权人(主要是指银行,下同)的信息需要为主导的会计目标。
中小企业的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委托关系。债权人贷款给企业,要求收取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为此债权人有必要评估其贷款的风险大小,会计信息提供的偿债能力等信息无疑有利于其正确决策;而为了有效得到贷款,中小企业必须以真实和优质的会计报表向债权人反映其贷款的安全性,消除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在我国,虽然目前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仅占信贷总额的8%左右,但随着金融管理体制的变革,各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银行将逐渐改变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方式,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这些措施都扩大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范围和幅度,有利于把中小企业从融资困境中解脱出来,推动它们进一步发展。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应增强信息披露意识,规范会计核算,以债权人为会计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向银行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使银行判别企业优劣时有可靠依据,以提高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从而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
2 中小企业在定位会计目标中考虑的问题及对策
2.1 外部会计环境不断变化 众所周知,会计模式是会计环境的产物,这已经被各国的实践所证明。一般地讲,“会计模式是对特定国家和地区会计实务体系的概括和描述,其内容是非常广泛丰富的,可以包括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会计的组织和管理体制等等”。可见,会计目标也是受会计环境影响的。任何一个国家在定位本国的会计目标时,都必须考察环境因素,但具体应该考察哪些环境因素,取决于这些因素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从理论上讲,不论是一般会计目标还是具体会计目标,也不论是宽泛性描述的会计目标还是严密性描述的会计目标,都受会计环境的影响,其定位都是由会计环境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并不相同,有些因素影响着会计目标的存在,有些因素影响着会计目标的定位; 有些因素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有些因素的影响则是非决定性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是分层次、分程度的,因此,我们在定位会计目标时,不能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地考察所有的会计环境,而应该找出对会计目标定位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因此,定位中小企业的会计目标,不能脱离中小企业所处的具体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
2.2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 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求。在中小企业中“两权”重合,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往往较为严重,内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同时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行为规范参差不齐,致使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方法的一贯程度较低,会计信息也就难以用来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无法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会计监管制度的创立和安排是为了会计目标的实现,会计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恰当的会计监管制度。中小企业会计监管应该从内部会计监管、外部会计监管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三个方面入手。
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首先,提高中小型企业领导的管理素质;其次,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再次,加强全体员工道德修养和内部控制制度教育。②在中小型企业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实际,注意构建内控制度的成本收益问题;着重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利用外部监督、中介组织的监督,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③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加强对会计信息、资产和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力度。“不做假账”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合法、有效性控制。
总之,中小企业会计目标的定位,就是要从全面,运动,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中小企业行业现状的目标,即树立以满足债权人的信息需求为主导的会计目标,增强自身竞争力,更好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