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04 05:18: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探讨

摘要:

当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与一般高校所不同,独立学院不论是在教育资源,还是学院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独立学院必须转变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重需求。本文以某独立院校为例,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引起相关工作者的深思。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

独立学院,是民间办学力量与一些公立老牌本科大学共同开办的院校。它依托于高等院校的教学特色、教育资源,既满足了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望,又缓解了高校办学的经济短缺情况。对于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来说,其整体的素质仍与高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就业竞争压力,是独立学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尽管高校已经扩大了招生规模,每年大学生的毕业数量也是逐年递增,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于很多大学生一经毕业,就要面临着失业的危险。探究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用人单位提高了用人标准,本质原因还是在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无法达到人才市场的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妥善处理好高校学生的素质和教育问题。人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往往取决于人的素质如何,而素质又是通过受教育不断提高的。对于刚迈入校园的大学生来说,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在这种宽松又独立的校园氛围中,由于其心智尚未成熟,必须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慢慢独立成长起来。因此,对独立学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强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缺失的表现

(一)未来规划不足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缺乏对未来的长远规划,缺乏远大理想,反而看中眼前的蝇头小利,做事持久性不足,社会责任感缺乏,急功近利。所以在进入就业岗位以后,前进动力差,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

(二)专业基础薄弱

部分学生并不重视对专业课的学习,导致其专业基础十分薄弱。再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不足,不能以积极主动地姿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转而被动应付。这也就导致学生在日后的职场生涯中不能占据有利地位,在处理相关工作时能力不足。

(三)抗压能力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部分学生身体状况不佳,所以使其内心十分敏感,一旦遭遇一些问题就会走入心理上的误区;其二,很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内心敏感、多疑,容易对号入座,不能积极勇敢地面对挫折。

(四)沟通能力差

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取决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教育背景下,父母对孩子给予了很大的期盼,学习和提高分数成为孩子生活的全部,限制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造成学生表达能力较差。尤其是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依旧束缚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再一个,部分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因此,在进入社会以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发展,个人能力无法被快速的展现出来,所以很容易被用人单位淘汰。

(五)缺乏团队意识

由于地域不同,所以导致学生在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一些学生也由于家庭背景因素,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集体意识或是团体意识薄弱,无法有效融入团体活动中,而这一点也是企业十分看中的。

三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教书和育人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教学环节来说,学校必须转变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其次,育人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不仅是学院的办学特色,作风和理想追求,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因此,独立院校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文化,将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作为发展的大方向,弘扬校园精神文明,鼓舞师生员工共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而努力。比如,增加人文社科图书,积极开展一些人文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学生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统称。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那么很难继续深造。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培养专业素质的关键,它应该以政治和思想道德为约束,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我们通常用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素质水平。当一个人的专业素质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那么他的个人能力就会非常突出,在日常工作中就会游刃有余,反之亦然,企业也是非常看重大学生这一点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知识。

(三)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除了看中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十分关注个人的抗打击能力以及在团队合作中的优势。但是据相关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心理问题,这就表明他们的抗打击能力较差,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当走入到工作岗位中时,也就无法适应高强度的作业压力和复杂的人际交往。因此,独立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一方面,学校必须增设心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向;其次,可以成立心理协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也要学会进行自我教育,正视挫折,勇于打开心扉,不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在团队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价值。

(四)重视求职技巧的培训

就独立学院来说,虽然其依托于部分声誉良好的高校,但是不容置否的是二者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就导致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择时不愿意选择独立院校的学生。为此,其必须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的求职技巧。像书面沟通技巧、策划技巧以及软硬件的运用技巧等都是求职技巧中包括的内容。学生在面对企业招聘时,只有借助一定的求职技巧,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企业展现出最大的个人能力。独立院校应该趁早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类的培养,使其做好求职准备工作,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状况。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要重视求职技巧,这不仅关乎着择业成功的关键,也是个人职业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必须要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努力完善自身不足,提高就业成功的概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现阶段独立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并不乐观,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独立院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作为一个长久的任务,积极转变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专业基础等,使其在抗压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提高就业几率,使学生以积极主动地姿态迎接职场竞争的挑战,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作者:张宣 单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哲学与人生学生综合素质作用

摘要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职校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门课程根据职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案例教学和丰富的栏目设置,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人生问题,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认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人生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哲学与人生”;职校学生;综合素质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立德树人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培养有德有才、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哲学与人生”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展开的人生讨论。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实际中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而实现其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有助于学生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和理解人生价值

苏格拉底说“人生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面对人生我们不禁要问:人生是什么,人生应当是什么,人生能够做什么?“哲学与人生”课程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将哲学与人生有机结合,以哲学指导人生,以人生体验哲学,展开了对人生问题的讨论,同时突出了生活的真实性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并且试图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进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为人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然而,面对人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我们不仅需要理想和激情,更多的是面对客观实际,脚踏实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把积极的行动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本门课程的第一单元正是从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三个角度分层次进行阐述的,教材引用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及国内外的名言警句,将原本抽象的哲学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更加简单。例如,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材列举了中职生小赵的事例,结合事例,学生就会明白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而对于人生的选择只有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才能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人生道路。人生的发展过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教材在第十四课详细阐明了人生价值贵在奉献,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能动的劳动创造过程。所以,只有诚实劳动才能更多地奉献社会,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哲学与人生》教材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旁征博引,启发思考,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哲学的无穷魅力,也使学生理解了人生的价值和真谛。

2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辨品质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样一名优秀的学生也一定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哲学与人生”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材通过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行统一与明辨是非几个不同角度的阐述,以此引导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际困惑以及人生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境。无论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深入探讨,还是对顺境逆境的从容应对,这些都充满了哲学的智慧和思辨品质的精华。“哲学与人生”究其本质是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生,学生在探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通过结合教材中的人物事例,慢慢领悟到如何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自己身边的事物,从他人人生的发展历程中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同时,学生将书本理论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在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懂得,实践对认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我们认识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学生在综合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明事理、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和自身的思辨的能力。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中学学习阶段,他们的文化成绩相对较差,以至于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进入职校以后,由于父母对子女扭曲的期望,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职校学生有着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容易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心理问题。第一,缺乏自信,逆反心理强烈。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进入职校学习都是因为文化成绩不理想。进入职校以后,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觉得人生没有目标毫无意义,他们不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逆反心理严重。作为德育必修课之一的“哲学与人生”,它是启迪学生心灵的一把金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教材引用了残疾青年郑心意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自信自强,不断积极进取,树立远大理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闪亮人生。同时,在教材第五课,洪战辉的事例告诉学生,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顺境和逆境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面对顺境,我们要居安思危,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也可以转化成顺境。所以,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人生,使自己拥有积极心态,这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第二,盲目追求个性自由,人际交往障碍。职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急剧地变化。进入职校以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这与他们以往所在的中小学有着较大的差别。学业负担相对减轻,校园氛围更加宽松,进而他们的心态和行为也会由紧张、压抑转为盲目追求所谓的个性自由,从而违反校规校纪甚至触犯法律。另外,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却又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部分学生甚至会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他人,长此以往导致人际交往障碍。针对这些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教材在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中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个性自由不是无拘无束,完全摆脱约束、不受任何限制、为所欲为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的自由是在遵守纪律、道德和法律前提下的自由。作为学生,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通过学习教材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和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学生懂得,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人不能孤立和封闭地生存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学会共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积极的心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哲学与人生”课程不仅具有哲学的智慧,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通过学习“哲学与人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思辨品质以及健康的心态,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相信,在“哲学与人生”的启迪下,每个职校学生都能拥有阳光人生、快乐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

作者:傅娟 单位: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改革分析

【文章摘要】

材料力学是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材料力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课程的特点、授课对象进行分析,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和考试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对该课程改革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应用

材料力学课程与机械、机电等专业有着重要的关联性,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其具有内容丰富、存在着章节之间联系不紧密的主要特点,完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不仅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程进行研究,并把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1教学改革

1.1教授学习方法

当今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给学生具体知识有用的多,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使用填鸭式,要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气氛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容易,逐渐消除内心中的厌学情绪。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性和逻辑性认识,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把课程总结概括为“11234”,也就是一个方法、一个理论、两种组合变形,三个校核、四种基本变形。一个方法是指截面法,一个理论是指强度理论,两种组合变形是指拉、压弯,弯扭组合,三个校核主要是对每种变形都涉及到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校核,四种基本变形主要是拉伸、压缩、剪切、挤压,扭转、弯曲。如果对常用公式进行总结会发现,对解题的步骤及思路进行整理能够发现,对于材料力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公式和步骤进行掌握,学生能够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并迅速的完成解题工作。对学生做笔记的方式进行引导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调查中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改革要求让学生通过做笔记等方式,集中注意力,并形成规定把课堂做笔记的成绩进入期末总评中。但是通过对改革的执行效果看烂,还是有部分学生只重视形式不重视内容,抄袭笔记的现象还很突出,后来教师逐渐对学生记笔记的方式进行引导,改重数量为重质量,笔记成绩的比重也被调低。

1.2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开创和完善自学试讲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教师要对教学经验进行研究和借鉴,通过经验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并将部分内容交于学生自学,学生自学之后在班级上进行试讲,教师的学生的试讲成绩进行点评,把试讲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十五,理科的学生本来在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具有劣势,通过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基础,口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对教师的自主性有一定的要求。增加一定的讨论环节,学生会有意识的通过思考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分组进行答辩,这就要求学生有对问题进行实时解决的能力,并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

1.3推进学习、考试提纲计划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要求,对材料力学的学习和考试提纲进行整理,让学生能够按照提纲,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目的性,材料力学课程需要一定的计算和练习,但是我国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较差,在作业中大量抄袭,所以尽可能的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1.4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意识

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在思维方法存在着僵化,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增加一定的工程实例和动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有关材料力学史的课外阅读材料的引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的解题思路。

2考核模式的改革

平时的期末成绩中,忽略掉对平时学习成绩的重视,缺乏对学生平时情况的考核和监管,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使考试更加具有人性化和多样化,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的评定学生。第一,考试方式的变革,在之前的闭卷考试中增加了口试、开卷笔试、课堂笔记、作业等考核方式。第二,考核次数,在传统考核中,需要对学生的笔记、作业进行考核,还要进行阶段考核,如此众多的考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了学习负担,各科目阶段的考核时间较为集中,导致了学生对考试产生了麻木的应付状态,对考核次数进行减少,学生的考试负担不仅得到了减轻,教师也不用大量阅卷。第三,在以前,阶段考核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一半,实施之后考核更加细化,拉开了学生的成绩差距,阶段考核的比例减少,结果考试比例增多,这样能更加全面的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第四,其他改革,实现预警机制,对于平时学习能力差而且阶段考试分数低的学生进行预警和辅导机制,这样避免了学生挂科的风险。

作者:羊照理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生物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

在生物教学中,重视科学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的重要途径。科学观念的形成,具有自身的机制和规律,虽然离不开知识作为背景,但观念不能用传递———接受的方式去教授,要引导科学探索,让学习者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另外在生物教学中,还要深挖教材中蕴涵的科学观念,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如细胞的整体观、结构和功能的整体观、生命活动调节的整体观及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等。另外,生物学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厚的知识面,有关生物类群的内容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介绍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生物类群的基本特征,能够辨认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在小学自然知识的基础上,给予科学性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实践的重点,观察不细或有误,就失去了实践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观察力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让他们带着任务去观察。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按顺序逐次观察。第三是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观察。所以我将观察和实验作为培养科学方法的切入点,对观察实验的项目和内容作了精心的选择,增加了研究生物科学方法和生物的检索等实验内容,并且注重了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通过课外实验———“动手:观察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阅读———人类征服疟疾病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生物学的学习方法。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收获,与教材的实用性有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生物学知识本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应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和现象入手。例如,“茎的结构”,观察实验选用的材料是大豆茎。“被子植物分类”一节中,十字花科的代表植物是青菜,蔷薇科的植物是桃花等。有时启发性的问题提出来,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后得出的。例如,有关如何预防近视眼的内容。由于学生天天做眼保健操,对如何预防近视眼的知识很熟悉,设置了一个讨论题:“青少年应该怎样预防近视眼?平时看书、写字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学生有亲身经历,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其次,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了解所做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具体做实验之前先强调一些关键性的步骤,要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并向学生介绍器材的是使用方法。实验时应注意学生的动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好的话则可以推广。实验大多是探究性的,有观察、记录、制作、培养和测量等。实验强调了观察、思考、实验结论的形成以及实验后的讨论,从而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落实在实处。例如,“生物的营养”一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通过观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小肠和牙齿的结构,通过实验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针对部分青少年偏食的习惯,讲述了保护牙齿和青少年膳食指南等内容。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生物教学中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坚持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生物教学创新就是按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以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主线,把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容包括生物世界的探索、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生物的营养、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生物的呼吸、生物的排泄、生物的支持和运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植物的类群、真菌、细菌和病毒、动物的类群、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和人类与环境等。20世纪,科学创新技术发展迅猛,而生命科学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如基因工程、克隆羊、生态农业,环境中的营养富集、污染和资源等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例如,讲授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介绍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成就。通过讲授这些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例如,通过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讲授,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与神仙、上帝无关,从而有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4.3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人类的未来,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物教学中,应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让我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作者:黄少静 单位:广西贵港市荷城初级中学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探究

一、结合专业特点,采用模拟教学形式,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证明: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脑部中枢精神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产生压力。学生心境轻松了,便敢说敢疑敢问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为了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提供给学生更大的锻炼平台,改变沉闷的理论课堂氛围,笔者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加上学习专业课程设计一般一次课有2课时,因此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笔者都要求每组学生结合幼儿园特点,课前编出本组的口号。上课时每组轮流展示各自的口号,口号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喊口号时可配上幼儿律动动作。如学生自编的口号:“点点头、叉叉腰,我的表现最最好,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不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配上律动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轮流上台模拟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或教全班同学做手指游戏,然后对他们的表现作简短评价。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体验到做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口号、讲故事、学做手指游戏等环节让沉闷的理论课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级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按学生能力进行强弱搭配,用“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再模拟幼儿园管理模式,组长即园长,其他成员可根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角色。每次活动设计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模拟幼儿园上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课后师生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中促进了每位组员的成长。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这样无形中又一次激励了学生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中职学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一项工作,是中职课堂的有效延伸。将第二课堂与专业特点及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活动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每学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实际,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类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对新生采用讲座的方式讲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则采用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比赛使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赶超,使学生更加喜欢本专业,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不但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加强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见习、实习是中职学生相当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校内课堂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见习、实习指导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如制订见习、实习制度,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见习、实习。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写见习、实习笔记,作为见习、实习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之一。笔记可记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生活理念、幼儿园膳食结构等内容,这些记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经验。在见习、实习期间,笔者与合作幼儿园方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开一节公开课,然后全体见习、实习生与所在园教师及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课,让学生通过实践结合评课建议,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五、总结

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转变观念,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作者:杨英玉 单位:广东省梅州城西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学生综合素质下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涵盖范围

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及对这些技能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称之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善于总结和选择与自己职业或者工作内容相匹配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社会能力是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职业能力,又称为社会行为能力,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种社会能力对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而且,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能深刻影响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是一种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能力”。

二、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构成

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当了解和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在工作中应当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合作精神,同时还应当熟练运用和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技能,例如专业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水平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具有职业基础素质,经济分析、统计、预测也是综合素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该项工作所应当具备的基础素质。职业核心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业人员能对这些报表进行必要财务指标的分析,这是会计电算化学生也是会计从业者必须应当具备的能力,作为专业核心素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起着十分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第三,财务管理能力也作为一种素质构成了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资金筹集能力,对投资方案的分析能力,以及与财务运转相关的预测能力和决策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拓展能力还包括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会计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行业,它的专业新知识和相关法规都处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当中,这就导致了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经常接触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法规。因此他们应当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应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方法能力。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践的重要依据

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能力教学。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十分关键。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当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二者在课程和内容设置上应当做到能够互相交叉和渗透,并且能够实现有机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首先应当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保证学生能够享有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和时间,在教学全过程当中应当始终贯穿实践教学的全部环节。将实践教学及综合能力的训练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而且实践教学不但指注重增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还应当在课堂之内适当的设计实践性质比较浓厚的教学案例。课堂的实践性和实践活动是构成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初次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自我实现需求。单一的实训模式已经不能在适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进行。而是建立一个综合化的实践体系,它包括课内实训课程、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和校企合作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完成和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不断的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而言,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应当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审计、财务管理等模拟实训、会计分岗实训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在将来的工作中有可能用到的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综合模拟实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更加鲜活的工作气氛,需要进行基础工作、人际交流、熟悉环境、了解新知识等全方位的实践锻炼,因此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应当配备多功能的会计实训室。在各种模拟系统的推动作用下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深入细致的分析所教课程,以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不断提升学生的专项能力。充分挖掘课程能力开发要素。将学生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定为课程教学目标。在能力开发要素的配合下不断的选择科学的定向组合教学内容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当在规范的评估体系中进行。既然我们以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那么在教学中就应当以此为依据对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作为一种方法,评估能够极大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该环节结合一定的激励措施,是增强教学和学习的强大动力。

五、实践教学应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应当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即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结合。在原有专业任课教师的基础上,吸引一批企业中或者行业内业务素质过硬的企业人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课的教学。如此学生们能够更加直接的接触真实的行业知识,接受更具针对性的教育。

作者:卢蓉 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学生综合素质体系下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一般是指从事某项工作的技术或者具体工作能力。这与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综合职业能力与基本职业能力相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职业能力。他不但需要劳动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分内的工作,而且还应当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或者岗位有独特的理解。并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或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技术改造、理念创新等个人能力提升工作的质量,因此,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等都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这些素质和能力都是在基本职业能力范围内所不具备的。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构成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基本素质、职业基础素质、职业核心素质、拓展能力四个方面,这些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质量和水平。

(一)基本素质。

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从业者应当具备基层财会人员必备的基本思想道德品质,这些素质与职业道德有很大联系,例如严谨、诚信、敬业、爱岗等是决定和影响会计人员工作质量的最深层次因素。

(二)职业基础素质。

职业基础素质是一种更为专业化的素质,是从事会计工作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它包括在日常工作中从业者所应当具备的创新和协调能力,对于人员和事件的组织能力。

(三)职业核心素质。

职业核心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这种素质还可以细分为几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能力,如在处理会计账目时的分析、记录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二是编制与分析各种报表的能力,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编制常见的主要财务报表。

(四)拓展能力。

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综合素质中还离不开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能力,例如经济管理中应用文写作能力,与外部人员和内部人员沟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些都能影响到他们平时工作的效率,一个默契的会计团队通常比一般会计团队的工作效率高出1倍。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在人才培养中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能力应当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因为学生的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学生一旦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各种能力,其综合素质也能在其影响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首先应当制定目标,将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各种专项能力作为培养的基本目标和方向。然后按照具体的能力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大的方面。确保学生不但具备展示的理论知识储备,还应当训练出过硬的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定,那些具体的岗位任职要求应当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参考。

(二)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按照高等教育教学总体目标,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和突出人才的实用性的具体要求,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实践中应当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理论课程体系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为确保会计电算化专业与社会中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相匹配,必须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课程对于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学生能够顺利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且要保证学校的教学与实际的社会实际环境相符。专业教学应当以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在职业岗位能力引导下,不断夯实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还应当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另外教学内容中还应当包含各种专项能力的培养,例如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等。

四、改革教学方法应有利于能力培养

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应当有针对性地保留原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二是应当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在传统的培养教育中主要注重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的成果不断推动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素质的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培养模式中还是应当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学的重点。

五、实践教学应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能够检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能够比较完善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对于实践教学的加强和重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专业技能规范就此成为了实践教学的具体抓手,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考核评估体系的帮助下不断完成实验实习基地的设施建设。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前景存在重大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才能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符合社会需求。

作者:郭湘 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学生综合素质舞蹈教学论文

一、高职舞蹈教学内涵及现状分析

高职舞蹈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完成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中的特点来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高职舞蹈教学相对于那种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来说要更加的广泛。在高职舞蹈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思维能力,通过舞蹈教学不断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职舞蹈的教学主要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教学目标的,在高职舞蹈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逐步地让学生拥有舞蹈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人格化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舞蹈训练。我国高职院校要将舞蹈教学融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首先就需要对如今高职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高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以及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让高职舞蹈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的高职舞蹈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因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所有学生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就导致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舞蹈动作以及舞蹈修养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舞蹈基础普遍都不是很好,大部分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舞蹈,即使有些学生之前接触过舞蹈的相关训练,但是对舞蹈的相关理论知识还是不清楚。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舞蹈的技能以及知识都比较差,这也就为舞蹈教学带来困难。舞蹈教学属于一种艺术教学,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松散,同时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本身就没有很好的组织纪律性,这就导致在整个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纪律组织性比较差,这同样也就导致了舞蹈教学不能够顺利地开展。

二、高职舞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高职舞蹈教学对学生智育素质的培养

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观察老师的相关动作来进行学习,然后对这套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就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观察力,同时还能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其实舞蹈的动作也是一种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舞蹈中的内涵,在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又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放飞心灵,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舞蹈中的各种技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发散思维。在高职院校中,因为学生学习舞蹈的时间并不是特别多,因此在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掌握舞蹈中的技能,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以及注意力。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逐渐地将学生的观察力以及注意力培养起来,从而让学生的智育素质得到了培养。

2.高职舞蹈教学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这种艺术主要是通过人的身体进行各种含有韵律的动作来体现。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够达到舞蹈的要求,这门舞蹈教学注定需要学生刻苦的训练。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磨练。在长期的艰苦训练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必须不断地增强才能够坚持下来。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学生在长期的舞蹈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地增强思想品德修养。并且舞蹈表演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需要多人一起表演,在多人一起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的动作必须统一协调,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逐渐养成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并且表演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团体协作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每个学生都具有集体观念才能够完成表演。因此这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特别是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就受到了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得很多学生都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少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因此通过舞蹈教学中的集体训练,能够很好地消除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让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3.高职舞蹈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通过舞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各种舞蹈动作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将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活动开来。舞蹈训练能够让学生的肌肉、内脏器官以及韧带等身体的多个部位都得到运动,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身体全身的血液循环,让身体能够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同时对学生大脑的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相关的资料表明,长期参加舞蹈训练的学生,身体一般都非常的健美,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身体的协调性也得到了加强。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利用舞蹈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改善,让学生时刻都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对学习各方面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职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1.关注教学过程

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舞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够只观察学生对舞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整个舞蹈的教学过程。因为舞蹈的本质就是一种艺术,因此舞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向学生不断地渗透舞蹈的艺术美,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效率,不能够完全沿用套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运用现代的科学效益观以及现代的价值创造原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在同样的教学质量基础上,最好是用最少的时间,这就是现代高职舞蹈教学的目标。还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而且舞蹈的基础也比较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不同的层次来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不能够太注重学生的舞蹈技能,教师应该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给予鼓励与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舞蹈。

2.渗透文化气氛

我国的高职舞蹈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只是结构设置中,通常学校都比较喜欢注重对象的专业性结构,对知识结构的完整综合性却不是非常地看重。这种培养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出舞蹈艺术的表演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综合性素质人才,要求高职舞蹈教学中培养的是知识结构更加齐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过去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结构设置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高职舞蹈教学,而现代的高职院校需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通过舞蹈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因为文化素质是高职舞蹈教学中的知识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地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一个学校只有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氛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且结合学校本身的特色,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培养学生舞蹈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需相应地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结构的设置中,同样要注重对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实践活动

因为舞蹈的本身就带有很高的实践性,所以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舞蹈的实践性对学生的重要性。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培养学生相应的舞蹈技能与知识的同时,要多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以及在社会中义务服务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通过让学生在社会中实践,不但能够很好地磨练意志,还能够增强学校的影响力。高职舞蹈教学的实践性不仅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比如在讲完各种舞蹈知识之后,可以安排更多时间进行实际的排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舞蹈,并让学生自己创作与编导一些相关的舞蹈节目在学校中表演,这样能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出来,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一个目的。

4.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之一,人类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取得发展与进步,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高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也应该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因为舞蹈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挖掘舞蹈动作中的内在关系与规律,培养学生的在观察中不断思考,从而养成一种创新的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的先进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打开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采用舞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逐渐受到我国高职院校的关注。通过对舞蹈教学过程研究发现,舞蹈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升,在舞蹈实践过程中走出校门,更好地融入社会。现代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高职舞蹈教学则刚好能够满足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此,高职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总之,通过对高职舞蹈教学的分析,也可以了解到舞蹈教学确实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倪佳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形体艺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摘要:现代社会大学生喜好简洁、有效、奔放、自由、节奏感强、能表现自我的体育文化。形体艺术训练相对集中的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健身文化意识的一些时代要求,是一种有意识而且内涵丰富的课程内容体系,形体艺术训练实施在大学体育课中,通过两个年级教学实践运用,采用了两种不同内容形式的问卷方式,通过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在高校体育艺术选项课中有着广泛的锻炼价值,能满足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兴趣,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与技能掌握都有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学生;技能;素质

一、前言

形体艺术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是以人体科学为理论基础,借鉴舞蹈、艺术体操、街舞等多项运动的精简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现舞姿、锻炼身体、娱乐身心、塑造形体、提高素质、训练仪表、培养气质美以实现休闲、娱乐、快乐的健身,呈现大学生风采。多年来我院普体体育艺术选项课教学大纲一直是两大体系,一学年是健美操;另一学年是艺术体操,两项内容虽然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但是艺术体操是以舞蹈、体操融为一体,是女子独有的运动项目,项目内容较为单一。以此,通过申请学院教改项目,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普体艺术体操选项课中实施了形体艺术训练基础内容,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大学体育艺术选项课五个班,266名学生和2013-2014第二学期大学体育艺术选项课五个班,23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两个年级实施了两种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方式,一个是学生针对课的认可度和课的感受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另一个是根据本研究内容与目的设计了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课中运用,对学生多种素质的影响等调查问卷,问卷发放针对2014-2015学期的学生发放266份,采用在课堂中当面发放当时回收的形式,问卷回收率为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影响

1)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技能的影响

形体艺术训练中的多个组合内容,都是由基本动作练习开始,再进入组合训练,有利于节奏变化教学,使学生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每一个练习内容又有着它自身独特的风韵,内容不枯燥不烦味,能快速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动作内容简单易学又实用,适合不同基础素质的人锻炼,所以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形体艺术训练是否能在轻松中学习技能,有30.45%的学生认为非常能在轻松中学习技能。有54.13%。的学生认为能在轻松中学习技能。认为一般的占15.41%。不能的为0.00%。以此由数字表明,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中运用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技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技能的进步和益处,从而对运动技能产生兴趣。

2)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形体艺术训练内容活动范围广,对称性强,不仅有柔中之美的动作内容,还有力中之美行中之美、灵中之美的动作内容。不仅有上肢的伸展而且还有下肢的行走跑跳等等多种内容等,内容丰富是激起快乐前提。不同内容就会采取不同风格音乐和教法,在培养学生爱好的同时,在潜与默化的过程中轻轻松松的锻炼身体。学生认为形体艺术训练非常能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和发展占32.33%。能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和发展占62.03%。一般占5.63%。认为不能为0%。形体艺术训练对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否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认为非常能的学生占31.20%。能占57.89%。一般占10.90%。不能为0%。由此,明显说明形体艺术训练在大学体育中运用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3)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形体艺术训练内容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和舞步都含有它独特的美,让人身在其中,享受它给带来的美感,并可以充分展现出动人的舞姿,既有单人的练习内容,也有双人的练习内容;既有严格规范的练习动作,又有准确到位的动作,既有整齐一致的集体要求,也有男女动作配合的要求。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团结进取、互尊互爱,严于律己,注意文明的举止、端正的仪表和规范的行为。从而使学生树立乐观、自信、向上的心态,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健康向上的思想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灵美感,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和美的意识,由此,能在美感中培养学生高雅气质和良好的心态。形体艺术训练的内容丰富,精确规范,对称性强,又有着不同的节奏和美感,通过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身姿优雅、端庄、文雅的态度。同时又有着灵活多变,造型多姿各种动作,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意识,而且还能加强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练习,从而使心理和生理达到和谐的统一。通过走、站、坐姿练习,训练仪表,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规范化姿势和良好的体态,使动作和造型更加优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意识和习惯。充分展现大学生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呈现大学生风采,向着形体美的方向发展。形体艺术训练课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审美能力的,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占36.46%。认为有帮助的占53.00%。一般的占10.52%。没有的为0%。由此,可以说明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在大学体育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审美提升有着良好的影响。

2、学生对形体艺术训练课的认可度和自身感受

本着以教学进度内容为主线,结合学生基础情况及课时数,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根据研究目为2013-2014学期238名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此问卷主要针对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认可度及自身感受的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共23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通过统计得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认可度是100%。同时同学们针对形体艺术训练课的内容都谈了各自的感受,下面我们例举几名学生自身体会为代表来说明形体艺术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实效程度。

1)本学期的体育课,我选的是形体艺术训练课,通过学习,我渐渐体会到其中的要领及形体艺术的美,形体艺术训练是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并且形体艺术训练课要求我们随时都有注意自己的体态、动作、感情,这门课是一门满足学生体育与健康兴趣,培养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丰富精神世界的课程。通过形体艺术训练课可以锻炼身体,还使我们的素质有所提高,更培养气质,有利于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发展。很高兴这学期选择了形体艺术训练课,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对这门课更加感兴趣。

2)形体训练能提高人的自信,是因为它是一项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它融音乐舞蹈、体操于一体,主要通过舒展优美的形体舞蹈、节奏感鲜明的形体韵律操以及形体素质练习等进行综合训练,塑造人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在这门课中,身心都得到了锻炼,每一节课都是愉快舒心的,非常喜爱上课的时间,形体中优美的旋律和韵律,能带给人融洽、和谐的情感体验,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转移和消除。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变得容易多了,加之形体训练的动作不难以控制,因此,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运动水平的人都能很好的逐渐掌握,在平时练习中,形体训练提高对美的感受力、丰富人们的感情,激起人对美的表现欲望,不断表现动作美和形体美的过程中,人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本学期对形体艺术训练课的学习,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课堂当中的愉悦的气氛,在学习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快乐。首先在身体锻炼方面,在课堂上根据老师组合的各种舞蹈,在进行手臂感觉组合,柔踩组合练习时,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促进身体的良好发育,增强体健。其次,对于素质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十分有帮助,在公共场合,交际场所,为人师表等等都能起到对形体和对形象的矫正,有助于我们提高个人形象,留给他人一个美好的印象。在然后,更能帮助我们提高气质,展现美的一面,在平日里上课的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锻炼,在形体艺术课上,我们学习的模特步,交谊舞四步,探戈和拉丁,除了增长我们的才艺,还增加了我们的自信,对气质美培养有很大的作用,我很喜欢这门课,课堂内容也很充实,老师授课也很有耐心。希望在下学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继续形体艺术训练,

四、结论

形体艺术训练运用在大学体育课中,相对集中的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健身文化意识的时代要求,是一种有意识而且内涵丰富的课程,能满足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兴趣,加强思想和艺术修养,能顺应潮流发展,它是以综合艺术锻炼内容为手段,具有独特风格实用性内容体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能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技术、掌握技能,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在享受中陶冶情、舒展身心,在规范中矫正不良姿态、塑造形体,在美感中培养气质、树立自信,为学生走出校门,踏上职场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淑华 孔艳 君张莹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河北体育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要】当今社会,国内国外形式急剧变化,当今大学生做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希望的群体,如何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共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不容被忽视的。本文着重从公共艺术课程的概念在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做以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类课程;审美教育;综合素质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是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更加丰富,可以避免语言交流的不便,直接进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心灵进行艺术的洗礼,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都是我们认识的艺术载体。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文仅探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教育也都仅指音乐类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他非常重视礼乐教育的作用,将“诗教、礼教、乐教”合而为一,他认为礼乐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上构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健全和培养审美的途径。席勒曾说过“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性欲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艺术教育,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与理性完美的启发出来,从而感染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和完善人格。公共艺术教育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重心不在于对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完善人格。20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审美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愿望协调发展,使个人的感性认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不断的提升自我道德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能使学生的自我专业与艺术进行调整合并,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重技忘艺,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造成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艺术教育模式不恰当,教学与育人理念需要进行改善,要始终以艺术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广大师生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对公共艺术教育软件观念及硬件课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更加促进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力量、师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还是承现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主观性太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对于如何具体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多是艺术系老师担当此门课程,但这样的老师大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不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课时所致。没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多是为了完成这么课的任务,临时挑选对此门课程有兴趣或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这样势必无法具备上好课的条件,这样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又怎能达到起初预想的效果呢?因此,课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艺术类选修课程因人而设,缺乏连续性。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结构布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

2、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而忽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没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学设施不具备,很多课程就无法开展。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设有音乐系,但尽管如此,至今没有专业音乐厅,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很多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大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实践,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师生能现场听一场音乐会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干巴巴的讲知识完全不同的。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乐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单纯的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是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启发,这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3、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样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行,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不规范现象频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增加障碍,其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

三、笔者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资源,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自己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计划,使课程尽可能科学化、系统化。在执行上,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好公共艺术课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做好坚强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来。

作者:边静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关系

摘要: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涵义及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职教育;企业文化

0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职学生业已成为社会和企业动手能力强、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攀升,甚至超过了一些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但也明显感到其就业质量亟待提高,比如很多用人单位反映,高职学生在工作中存在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基础知识面不够宽等比较集中的问题,离职率也普遍较高。这种“高就业率”和“高离职率”并存现象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更引起了高职院校的深度思考。这种“高就业率”和“高离职率”的高职就业质量低是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所致,而综合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校园文化教育缺失。实践表明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而加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1校园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内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物以及创造的过程。校园文化是这些文化群体所创造的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特色提升和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在校园内创造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其中的成员受到感染,对好的向上的主流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充分利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礼堂、网络等文化载体弘扬主旋律教育,使校园文化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做人、做事的责任。

2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展现自己学校独特的品格,极大提升自己学校的文化品位。学校的校容校貌极为重要,它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学校建筑作为校园物质文化的载体,集中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愿景展望等内容,是一所优秀大学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精神载体,是展现学校和学生精神面貌、文化风格重要体现。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弘扬团队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3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是一项见效慢、投人大,具有一定基础性和长期性的工作。

3.1进行校史及校史文化教育,增强自豪感、责任感、自信心

校史是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是反映师生员工创新校园文化的过程。校史本身即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存在,即“校史文化”。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发展根基和特色标签。缺失校史文化的支撑,校园文化必将失去灵魂、失去滋养、失去特色。进行校史及校史文化教育让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学校发展过程,感受学校的历史底蕴,发挥校史的文化教育功能,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爱校、爱国情结和增强自豪感、责任感、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2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路径之一

越来越多的企业问卷调查和社会信息反馈表明,高职毕业生存在“高离职率”主要原因是对企业文化不适应,就是“企业文化”教育缺失所致。目前,高职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已经是社会、企业衡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如何的核心指标。企业文化也是学生就业后适应岗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更是今后高职教育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入学接受高职教育阶段开始就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加强校企合作,走出去多多了解企业对现代职业人的职业素质(综合素质)要求。同时学校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使企业提前进入人才培养过程,让高职学生长期熏陶在企业文化之中,缩短从校园到企业的岗前适应期和过渡期,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得培养出来的“校园人”在走出校门后顺利转换成“企业人”。采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办法来培养学生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路径之一。

3.3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展现特有的校园文化风貌

加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并展现自己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风貌。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或升旗仪式、开学、结业典礼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形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与社会力量一起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站、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树立正确舆论,建设好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通过宣讲校史文化、演讲辩论会、学雷锋活动日、爱国电影展、职业礼仪大赛、各种文体赛事等活动,拓展视野、启迪心智、陶冶品行;定期聘请名人学者、企业家、成功人士等,进行人文知识讲座和创业报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树立创业、创新自信心。

4结束语

在当前激烈的教育竞争中,高职院校必须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不是培养“工匠”、“机器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面加大投入力度,才能满足当今社会、企业用人需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硬件条件相差不大,所拼的就是精神文化软实力。一个学校是否有发展后劲看的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软实力。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将校园文化建设构思到整个办学过程中,建立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内在有机的连贯性和整体统一性,最终在高职院校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中胜出。

作者:齐琳 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下的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素质教育分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有思想情感、思想认识、思想方法三方面,政治素质有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立场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及政治观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形成和体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以及运用所学所能将个人目标或任务付诸实践的能力。法律素质是其所具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的综合体现。道德素质是其做人及行为实践过程中对其自身起规范作用的心理品质。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进,但实际情况不近人意,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难入人心,。在这个价值观高度多样化的时代,学生现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和相关课程内容差异大,施教者难以有效输入新的思想政治认知。

2.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深化,现行人文素质教育只达到人文知识教授层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无法遵循人文精神。

3.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原动力,普遍只想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工作,缺乏高层次追求。4.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存在道德评价失准、道德价值取向混乱问题。

三、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们,我们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形成,解决高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一,用皮亚杰的建构学说中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建构认知结构的方式的理论来指导思政素质教育。思政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将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加强和丰富原有的结构,只是这一同化过程学生会过滤和改造施教者给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说,学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结构不一致,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思政教育在同化过程中受挫,但是我们可以在顺应过程中找到改变这一现状的希望。因为受教者的认知无法适应客体要求时,就会创造新的认知结构来适应环境需要,这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学生在同化和顺应过程的中认知结构变化的节奏、时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可能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建构起大学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

其二,高校若能重视和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那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实现由现目前学生仅仅是机械接受人文知识的层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层次转变。认知驱力是奥苏贝尔三大成就动机中最重要和最稳定的一项,此外还有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动机就是对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无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对实利的追求。而奥苏贝尔对认知驱力的重视本质是对认知和理解的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同学生作为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认知驱力,就能转变大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没有现实意义的想法。

其三,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介绍给大学生,并引导学生追求较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帮助他们找到创新意识的原动力。文献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对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我们可尽力引导大学生追求马斯洛理论的高层次需求,鼓励他们将自我实现作为自己的终身人生目标。

其四,高校可在法律道德教育的课程中引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唤起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对责任感的考虑。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六个阶段,而我们要重点引荐给学生的是第六个阶段,即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确立起了一种用于社会治理的道德观,他们懂得德性的本质、以尊重人为目的而非手段为前提。执此道德观的人是推动社会道德发展的力量。具体可选用科尔伯格的“海因茨难题”这一经典道德两难问题作为课堂开放式讨论话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和法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后,为其讲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基本法律知识以激发和普及大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

大学生素质的形成看似由外至内,其实也是一个内心变化引起外在行为表现变化的外化过程,是需要施教者带着潜移默化的意识耐心引导和培养的过程。因此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综合素质是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当然,本文的研究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所帮助。

作者:邓丽萍王昊灿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重点管窥

一、综合素质教育要点

(一)专业技能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传授,“一言堂”、“填鸭式”教育,学生不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很低。因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实施课程改革,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教学相长。采取简单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困难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复杂问题教师引导完成的策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使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得到灵活的应用,从而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要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和市场需求改变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并根据专业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二)就业技能素质教育。就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

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训课时量不足,缺乏实践锻炼,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就业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那些第一线基层岗位工作,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就业技能素质教育。就业技能素质培养对策:

1、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训课时量,改善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践锻炼,将生产车间作为主要的学习场地,边学边练,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联合办学,多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和实践,感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生产,提前为就业做好思想和能力的准备。

2、其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现状,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让他们明确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可请企业员工到校介绍企业工作情况,使学生感同身受,明确自身价值和优劣势,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特长。

3、教师还应向学生传授应聘技巧和方法,模拟应聘现场,增强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就业素质。

(三)德育素质教育。德育素质教育现状:高职学生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德育素质,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高质量地完成社会任务,承担起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目前部分高职生德育素质较差,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不讲礼貌、不讲诚信,缺乏社会公德,因此加强学生德育素质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德育素质培养对策:我们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培养他们的意志、毅力和高尚的人格。

1、教师是学生愿意模仿的对象,在授课中教师应将德育素质培养贯穿在其中,言传身教,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才。

2、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学生德育素质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结合时事新闻和身边小事,定期开设德育教育讲座,为学生分析、讲解大事小情所折射出来的做人的道理,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

二、结语

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还包括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社交能力素质教育等几方面,只有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高职教育的目标,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作者:张燕单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评析

一、对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

高职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相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简单的操作工,更不是培养研究型攻关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既不能仅注重简单的机械型的操作训练,又不能片面追求高深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一方面要重视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要把握好这个度,就必须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而且,选择适当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来讲授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才能代表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更值得所有教师去思考。只有弄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去考查学生,才能去评价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毫无疑问,这个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应该与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操作技能息息相关。此项的考核与评价,另有专门的考核评价方法,本文不再赘述。

二、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评价

什么是文化素养?通俗的理解是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修养,其中包括文学理论知识,语言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数学,历史,地理,外语,政治理论与哲学等方面的学识水平。对高职学生而言,仅知道苦干蛮干是肯定不行的。他必须有表达自己意思的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必须有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并归纳总结的能力,而要具备这些能力,他也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为了对学生文化素养做出合适的评价,应该将写作、演讲、数学思维、外语水平等进行综合考核。而这种考核,既要通过试卷考核,又要通过面试、答辨、竞赛、自评等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最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对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觉性的评价

要成才,先成人。这是古训,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迅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而习惯和自觉性的评价,并不能通过一纸考试就能判断出来,需要对学生的整个在校期间进行评价。而且,评价也不能由一个两个人评价,而是应该由大家来评价,这种评价,称为过程互评。所以,学生、教师、师傅的动态性的综合评价才是对一个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自觉性的公正的评价。为达到公正准确之目的,此评价由校内校外两部分构成。校内应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测评三个部分组成。而校外的评价则应由实习指导教师、车间班组、人力资源部门三个部分组成。

四、对学生生活知识、环境适应能力的的评价

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个人能否发展的关键。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快速适应环境,将会使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诸如:礼节礼貌、规章规定、健康生活、防火防电、急救互助、团队意识等等,都属于生活知识、适应环境的范畴。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容忽视。而此类知识的测评,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辨论、开卷、日常谈话等形式开展。

五、对学生工作态度与能力的评价

企业用什么样的人,重用什么样的人,各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的一整套选人用人的制度和评价标准,但是无论如何,有两点却是所有企业都关注重视的,是必须考虑的。这就是: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是高职学生得以生存的根本。而且,企业往往将前者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工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工作态度却是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所决定的。所以,选人用人先看态度,再看能力。工作能力是劳动者从业的基础,体力能力、脑力能力和社会能力是构成工作能力的三个基本成份,正确评价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并保持其处于良好水平,不仅有利于保护职业人群身心健康,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工作能力并不是仅指专业能力、专业水平,它们有区别也有联系。由于体力能力在其他段落中有具体的评价,因此,在这里,专指除专业能力之外的工作能力,即对工作的统筹能力、对日常工作的观察与处理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应变能力、与上司与下属与同级之间的交往能力等等。此项能力的评价,主要由用人单位完成。

六、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动手技能的评价

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动手技能是高职学生得以立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以致用,靠技能立足,靠潜能发展,是高职生得到企业普遍欢迎的重要原因,也是高职学生区别于中职生区别于本科生的关键所在。动手操作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而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了为什么这么做,还应该怎么优化的问题。因此,评价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评价学生的动手技能,需要从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产品制作、质量检测等方方面面进行综合考核,方能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评价。

七、对学生身体状况的评价

身体状况是高职生事业得以发展的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充满激情,鼓足干劲,也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思维敏捷,办事灵活,更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性。因此,身体状况也是企业在选人用人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考核的要素是:长跑、肺活量、体重/身高比、握力、心率、血压及有无疾病等。

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四)、大学生道德心里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里的残留,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止的却偏要去做,不处分到头不作罢。另外,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内容及途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跨越人类生存时空的概念,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绵延特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慨,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这些优秀的道德理论和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因此,高校必须意识到,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为此,许多国家对学生的价值观及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英国教育部颁发的道德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信用、尊重别人权利、爱惜他人财物的良好品质。日本则以其良好的国人素质,让世人看到了道德教育之成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优良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校风校纪的形成,一方面要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作保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在行动上却又往往不去做;只有管理措施而不强调养成教育,就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行为,学生虽然知道必须这样做,但在内心里并不自愿,甚至往往形成抵触、逆反心里,只有把养成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要强调环境对育人成才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养成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好的文明行为将得到巩固,强调管理也是教育,并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是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教育管理,尤其是注重加强“养成”教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这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再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惑、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所具有的道德品格要更具有完美性。主要包括:宽厚大度、无私正直、作风严谨、仪表端庄、谈吐高雅、处事周密、乐于助人、好学上进、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等方面。千百年来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做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对教师进行正规化培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信心和信念。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意识和育人能力,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知识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