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1 04:31: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农业推广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指以农民为对象,运用一定的推广方法,将现代化的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运用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实践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等目标。农业技术推广是连接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桥梁,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必要环节,也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一)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一直存在着资金不足问题,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多乡镇的农技推广部门甚至还没有统一的农技推广场所,更不用说引进先进的推广技术和先进的农技技术了。农技推广资金短缺导致很多农技综合配套技术和农技示范工作无法开展,严重影响着农技的推广进程。
(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推广方法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广大的农民群众,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受众群,推广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总体上来看,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都偏低,再加上近年来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更加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这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非常现实也是非常尴尬的问题,而当前农技推广的手段和方法也主要以宣讲、走访为主,长期单一化、简单化的推广方法显然效果不大。
(三)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人员素质问题
广大的农民群众是农技推广的受众,而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则主要以农技推广工作站的普通职员为主,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素质差异和隔阂。在实际的农技推广中,推广人员往往视推广工作为一项普通工作,甚至认为只是走走过场、宣读宣读而已,再加上他们对于农业技术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有限,服务意识不到位,就大大降低了农技推广效率。此外,近年来,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缺乏对于推广人员知识的更新和培训,新进的农业方面的专业人员又比较少,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不高。
三、解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基层推广艺术。为了更好的推进农业技术,提高农村生产力转化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为此,基层政府都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应确保农技推广专项资金专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统一的农技推广场所,可定期开放供农民相互讨论新农技,及时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推广技术,切实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还可在丰厚资金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存储、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融合多种推广方法,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面对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掌握一定的推广技巧和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要灵活推广。多数农民的科学知识并不丰富,如果采用枯燥的说教式的推广方式进行农技推广的话,难以激发起农民对科技的兴趣,更谈不上具体应用了。因此,可以采用现场发放小礼品、有奖回答问题等方式,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技学习与使用中去。二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由专业的农技研究人员、农技推广人员与基层农民代表组成一个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可以组织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培育更多的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延伸和壮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三)组织推广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的推广成效。为此,要对在职的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推广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得农技推广人员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方便给广大的农民群众讲解具体的农业技术知识,再加上通过一定的推广方式的训练和培训,可以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更能使农民接受、理解和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此外,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结束语
农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土里刨食”的农业生产方式显然已经落伍了,要想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就要转变思想、大胆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融合多种推广方法、组织推广人员培训等措施,积极推广和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科学技术向农业现代化的质的飞跃!
作者:李淑娟 单位:榆树市黑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国家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投入了大力的资金和精力,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作为联系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成果的桥梁,是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业面临着新的局面,需要加强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一、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简介
1.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定义分析
推广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服务的手段和方法,将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观念等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通过农业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的效率,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近年来随着信息的重要性不断突出,农业信息化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重要的变化,对政府的“三农”工作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的消息面比较狭窄,农业推广只能局限于一些特定的区域,导致农业推广服务难以实现全覆盖。在新时期,农民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可以无时无处地存在,能够逐渐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现代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化的信息服务,它借助多种载体和途径,逐渐地提高农民的技能,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服务,最终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特别是一些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加强科技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做好农业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例如在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不同,这将需要提供专门的农业技术。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在开展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农业推广信息服务还具有经济效益性强的特点,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积极地推广农业技术,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最终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频繁,农业推广信息服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丰富性的特点。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例如农业生产中常常面临的销售困难等,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快速地传播,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应,达到了提高农户经济收入的效果。
二、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
1.完善农业推广模式
农业推广是一些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渗透,才能真正地达到相应的效果。在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要完善农业推广模式,不仅注重传统的农业推广模式,也要注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加强现代和传统农业推广模式的结合,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局面。当地政府应当将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组织专门的力量来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例如通过借助农业科研所或者高等院校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必要时可以通过模范生产基地的形式来进行农业推广,为农业推广提供良好的信息标本。在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中,应当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来推动农业推广服务。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通过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来完善当地的农业项目,逐步地改变当地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借助现代经济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近年来一些企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农业技术研发力量,形成了农业生产一体化,不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时也逐渐地实现了涉农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其中农民是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中的难点和重点,应当从观念抓起,特别是选择一些有文化、愿意尝试农业生产的年轻人作为突破口,这些年轻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比较快,而且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应当将年轻人作为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重要对象。
2.加强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对于大部分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人员来说,其专业能力比较强,但是如何用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展开信息服务是其中的关键。对于部分农民来说,其文化素质有限,对于一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排斥,或者认识不足。因此在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业推广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以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提供信息服务,努力争取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并且应用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才能真正地达到农业推广的目的。在一些地区虽然也进行了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但是其效果有限,农民在接受了相关的技术教育和指导之后,仍然我行我素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影响了信息服务的效果。对于农业推广信息技术服务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同时还应当提高综合素质,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农村、能够和农户打成一片,了解农民在生产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困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推广人才队伍的投入,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不断地跟随时代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建立农业推广信息人员的培训制度,帮助他们掌握新的信息技术为农户提供持续性的信息服务,在面临农业生产中的困难时能够及时沟通和交流,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鼓励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人员接受计算机、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工作,不断适应农业信息化的需要。
3.实现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方式的创新
农业推广是信息沟通和交流的纽带,是连接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桥梁,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应当实现信息服务方式的创新,减少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阻碍和成本。对于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人员来说,应当将相关的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及时地传播到农户,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例如可以借助常用的QQ群、微信圈等方式,加强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人员和农户之间的有效、良性互动,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实现农业推广和农民的共同提高和进步,使农业信息需求和供给能够有效地结合。
三、结束语
农业科技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特别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集约化的发展,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农业产品市场需求的问题,这就需要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农业推广信息服务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及时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市场营销信息,这就需要进行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创新,不断地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作者:陈庆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将机械化通过宣传、试点的手段将其应用到农业的生产中。它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将农业生产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是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目前国家在各方面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的推广工作,在地方设置相应的推广机构以及农机科研单位,服务于广大农村劳动人民。虽然国家大力在做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也为此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制约着农村机械化的发展。
1存在的问题
1.1资金制约着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外在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中投入的资金是农业生产总值的0.65%~1.1%,就算是在发展中国家平均的水平也达到了0.6%,但是在我国的平均水平大概在0.19%左右,而且平均费用更是少的可怜。农业机械化运用大型的机器作为支撑,这就要求经费投入一定要得到保证,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经费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2]。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要有相应的培训经费,但是因为经费的缺乏,只能顾此失彼,所以很多技术人员的技术没有过关、更新、调整,各个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变化比较大。出现了一种新人推广技术人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很少,重点推广技术的现象;老人有普遍是大中专学生、知识结构没有与时俱进;还有就是关于研讨单位的农业科技创新由于缺乏经费,研讨以及研发都没有到位,技术人员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培训,已经局限其发展。农村基层的基础设施配套很差、推广的手段也很落后,在农村现代的一些设备都没有。同时因为在操作中,很少使用录像设备,所以很多先进的作业环节没办法保存下来给农户宣传,这也制约了农村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发展。
1.2推广的机构没有完善,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推广中,目前是由政府统一组织推广的,但是明显的这种力度还不够,还应该加大推广力度。原有的推广体系主要是由省、市、县构成的,在这样的推广体系下应该加大基层的投入力度。但是乡镇的推广体系并不完善,由于乡镇经济不断的发展,原有的机制也改变了。乡镇机构变成了一个很精简的结构,技术、人员都配备不足,所以很多推广人员身兼数职,这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另外一方面,在乡镇的机构里推广机械的技术以及设备也不健全,一般都是理论知识,这没有什么实践意义。
1.3农业机械化试点不够
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中,一个重点的内容就是试点、建立示范基地,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很多基层农村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园区,所以直接导致了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试验不突出、专业性不够。使得农业机械化的试点效果很低,没办法给后期的农民培训以及宣传工作作保证。
2发展对策以及建议
2.1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投资力度
对于培训的经费来说,政府应该适当的增加培训的经费。让技术人员的知识达到更新,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以及更显推广人员的先进科学技术能力以及水平,可以组建一支有着专业的机械化技术的人才队伍。在新的形势下,要求技术人员对于知识以及技术要迅速掌握,并且快速反映到农业机械化的具体操作中。同时在进行技术培训的时候,还应该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维修技术的培训,并且对于现分的掌握。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面的人才,能够保证基础的农村机械化队伍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业务水平。有效的促进农村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全面发展。必须安排专项的农业技术创新的经费,用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以及新的机械的引入,便于更好的进行示范,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技术含量。农业机构体系的资金也应该有一个很大提高,可以改善农业机械推广机构的办公环境,增强推广服务的功能。
2.2健全推广机构、加大推广力度
在农村的基层重新组织推广机构以及体系,在乡镇组建专业的推广站,使得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更高,同时应该配备配套的人员,让更高层的技术人员下到基层来带动基层人员,这便于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引进,同时还能将人员有力的运用起来。
2.3建立优秀的农机化试点、示范基地
为了建立一个有限的农业机械化的试点以及示范基地,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示范园区中,努力的提高园区的科学技术含量。一是需要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农业化的生产,保证农业园区的技术标准,为接下来的推广工作做准备;二是要拥有现代高科技的技术人员对于机械进行严格的技术把控;三是要加强对于该示范地区饿的有效管理,明确分工,实施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促进园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基层的机械化推广工作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所以相关单位以及部门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得农业机械化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刘洁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当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农业的行业中首先着手进行创新,以提高社会的经济水平和农业的竞争性。因此,农业推广理论应运而生,它与实践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农业推广的实施
我国新时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就是要依靠农业推广体系的实施,同时农业推广体系也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
(一)农业推广实施目的
首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聚集在农村,因此农村的人均农业资源非常有限。其次,我国农村的因地理位置较偏僻,社会环境较为封闭,相对文明的社会制度无法流入农村,导致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农业推广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最后,我国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都要求夯实农业基础,改革与发展农业生产。
(二)农业推广实施的意义
农业推广的实施具有划阶段性的意义,该体系的建立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1.市场失灵的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市场机制所触及不到的区域往往存在与农业的生产生活当中,这个领域就被成为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而农业推广的实施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
2.农业竞争力的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使得农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3.实现农业反哺工业新中国后期重视工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农产品的自给能力逐年下降,农业市场萎缩。农业推广的实施,令政府大力扶持农业的后期发展,逐步提高了农业自给的能力,实现了农业反哺工业,最终成为了农产品出口的大国。
二、农业推广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我国最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即农业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发展迟滞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
(一)农民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我国是人口资源大国,但是大多数的人口均集中在农村,社会生产水平不高,导致广大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人力资本积累的整体不高,因而即使农业行业研发出了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也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和运用,农业整体的竞争力就得不到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农村大多数处于较为偏僻的地区,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百分之九十都存在着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这也间接了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步加大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另一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拥有更多的资金、财产、知识、技能等,而乡村居民则因其生活的较为封闭而更加落后,如此一来,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城乡差距。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
农村的经济发展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均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一方面,外出务工人数的逐年增加,导致农村可用劳动力大幅度减少,使得农村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间接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结构的单一性,使得过于单一的农产品过剩,农产品的价格难以提升,这就造成了增产难增收的农业现状。
三、农业的创新——农业推广
面对农民增收难的农业生产现状,我国政府结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实践积极做出战略性的决策,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施农业推广。
(一)从农民自身的角度
农业推广体系的实施,使社会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政府在农业推广方面,无论是对待一般性推广还是专业性的推广工作,都会针对“三农”中的生产生活问题进行相关的农业技术的培训,同时,还将在农业生产中从事非农工作的居民也进行先进技术知识的教育。农业推广的创新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得到大幅度的有效利用,同时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如此一来,有利于提高农民整体的自身的水平。
(二)从制度和政策的角度
农业推广体系的实施,人们的关注焦点也逐渐转移到农业生产的制度上来,主张制度的创新理论、主张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土地流转的使用等等。实践中,政府大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一方面,逐步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在税收等政策上对农民进行减负,以此来推进农村制度的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项收入。
(三)从农村发展经济的角度
一方面,农业推广的实施更加注重现代技术的推广与传播,针对现代农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它能够以适合的项目方式为其提供有效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它鼓励农民运用农业推广的科学体系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途径并结合本地发展的实践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改革,在增加农民的收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而解决阻碍农民增收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农业推广体系的实施,主张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中取得多方面的产业收入。
四、结束语
农业推广体系的运用虽然其取得的成果是乐观的,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难题。同时,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先进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的巨大变化,农业推广体系还存在这很大的创新发展空间。
作者:郑必宁 单位:广东省阳江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1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风险分类
1.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在农业科技推广时,市场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风险。对于市场来说,价格是其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载体。价格过高,便会使得农产品供给不足,从而引起市场紊乱,造成消费者利益受损;价格过低,便会使得农民利益受损,从而大大降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2决策风险
对于现代化农业来说,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其在生产经营中,表现的较为系统化及规范化,这种管理降低了原先农业生产中的运气成分,农业生产的管理与决策,才会对最终生产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决策能力的强弱,对农业科技推广与生产存在的风险,有着直接影响。
1.3自然风险
虽然科技的进步,各种设施农业在运用时,大大降低了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然而,就农业生产本身来说,无论人类抵御灾难的能力有多强,在生产中,都会或多多少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将其风险进行忽视。
1.4信息风险
农业科技在应用与推广中,已经对信息管理有着较多的应用,与此同时,海量的信息也在互联网中出现,对于这些信息,我们无法对其真假进行辨别,因此在农业科推广时,就需要做到信息鉴别工作,避免信息错误而造成决策失误问题的出现。
2农业科技推广时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2.1推广模式无法有效适应现状需求
一是在推广时,其拟定计划与当前的推广模式符合,农业推广计划,要求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做到对农业、农村中长期问题的解决,需要对这一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然而,由于当前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导致各部门在推广时,往往根据自身利益而开展,并没有相互交流,谋取共赢。二是农业科技推广时,其表现的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符合。原本农业科技推广,是为了能够让农民享受专业农业生产及技术服务,然而受到推广人员专业素质等因素影响,使得农业科技推广满意度得不到提高。
2.2推广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不当
一是,推广主体对此工作没有做到足够重视,主要不仅表现在推广主体间得不到相关协作与沟通,还表现政府投入的经费保障在不断降低。二是农业科技推广时,没能做到产学研有机结合。要想把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做到,就需要实现产学研充分结合,从而将教学与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三是在农业科技推广时,推广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不强,从而使得推广技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再加上部分推广人员与大部分农民专业素质不强,推广手段单一,推广过程中与农民得不到有效交流。从而使得推广效果提升不上去,大大降低了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期望值。
3农业科技推广风险的防范机制构建
3.1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所存在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及资金风险而采取的防范措施。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能够为政府在制定中长期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做到对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的促进,提升对推广中风险的抵御能力。同时,要预测风险存在,降低风险危害。风险预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和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但仅仅预测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更有效地防范风险的发生,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有效的农业推广风险防范体系。
3.2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
风险的存在,与人类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使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各类方式方法的采用,来做到将其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因此,为了能够降低农业科技推广时所存在的风险,需要在推广时,做到对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从而采取各类措施,对各种风险进行分解,进而将危害降到最低。
3.3损失补偿机制的建立
当前,我国在农业风险管理中,还处于基础阶段,要想能够对农业保险做到高效推广,就必须要对其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农业保险发展时,需做到对环境的有效创造。而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再保险体系的构建,能够做到对农业风险的分数,缓解风险带来的损失,另外,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再保险的发展,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备要求。其在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分散,及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十分显著的。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再保险的发展,在此阶段,不仅能够帮助保险市场取得完善,提高保险资金的利用率,还能够降低因农业科技推广风险存在时所造成的损失,从而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3.4服务创新机制的建立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当前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的根本要求。推广体系的完善,能够使得农业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从而在农业风险预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另外,服务创新机制建立时,还需做到对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导这三种模式的优化。
4结语
对农业科技推广时存在风险进行预防时,需要根据各类风险存在的特征,在对其存在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对风险预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有效规划,利用市场机制,做到对农业科技推广所遇风险的有效控制。
作者:王卉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乐平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1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相关部门重视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一些机械化技术也逐渐为广大农民所掌握。但由于推广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导致目前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不仅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还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1.1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离不开经费支持,但目前经费存在不足的情况。例如,由于经费不足,推广人员福利待遇较低,难以激发工作热情,影响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在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时,也需要经费支持,但这部分经费得不到保障,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公益活动开展,制约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提升,一些农民难以有效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方法。
1.2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量薄弱
专业的机械化推广人员和高素质推广队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但目前普遍存在推广力量较为薄弱的现象,机械化推广技术装备落后,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工作人员自觉性不够,忽视加强自身学习,不重视知识更新,未能及时对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或者推广工作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制约工作效率提升,导致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没有及时推广和应用,影响推广工作水平提高。
1.3对市场信息需求把握不准确
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不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特点。
1.4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不灵活
灵活的推广机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更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效率。但长期以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采用行政管理机制,尽管具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但该推广机制缺乏制约监督,激励机制缺失,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影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为此,今后应转变这种情况,创新推广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灵活性,增强工作实效性。
2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对策
2.1创新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
开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时,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有基本了解,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农作物种植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让更多农民掌握相应的机械化技术措施,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实惠。技术推广时应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机械化技术,组装成集成配套技术,使这些技术措施得到有效应用。重视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场建设,展示新技术和新品种应用,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利用科技下乡、农业技术进万家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这样既丰富推广活动形式,还能促进工作效率提升,让广大农民更乐于接受农业机械化技术。重视与科研院校合作,发挥他们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解决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难题,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更好为农业种植和农业发展服务。
2.2健全推广人员考评机制
完善推广人员考核工作,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人员业务量和进村入户指标,明确工作人员责任,为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将农村居民对推广人员的态度纳入考核体系,完善和落实奖惩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2.3明确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目标
在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革命、农业技术跨越发展相适应,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整体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步伐。具体推广过程中,应该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重视资源开发,同时也注重与技术措施相结合,促进机械化技术推广综合效益提升。只有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促进机械化技术更大效益发挥,以便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竞争力提高。
2.4细化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
高素质工作队伍不能顺利完成推广任务,还能提高机械化技术推广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最大效益发挥。因而有必要推动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革新,激发农民、社团组织参与技术推广热情,细化推广队伍,形成健全的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坚持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结合。重视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合理配备工作人员,调动农民参与热情,支持机械化技术协会发展,完善技术推广队伍,促进工作效率提高。
2.5规范管理体制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工作议程,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加强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建立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加强租赁公司、农机作业服务队建设,整合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建立农机工作协会,规范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3结束语
农业发展和农作物高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日常工作中应该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需要,加强推广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推广方式,完善奖惩考核,激发工作人员热情,让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更好推广和应用.
作者:秦兆生 单位:定陶县半提镇人民政府
1盐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盐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尚存在诸多问题,大致可归纳如下。
1.1推广理念及技术服务手段落后
在推广理念上,没有以农民为中心,缺乏以农民为主的服务导向,大多数推广人员持农民不问我也不过问的消极态度。在技术服务方面,推广人员与外界接触、沟通较少,信息闭塞,导致在技术和创新领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推广技术服务的要求与需要。
1.2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开展农业推广服务
盐源县各乡镇几乎都在高山上,通往各乡镇的道路崎岖,下雨天和冬天下雪季节很难进入各乡镇,加之交通工具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难度;各乡镇没有必备的农业仪器和检测手段,基本条件不具备,技术手段落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遇到田间实际农技问题全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3当地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视不够
乡镇推广站都是以一种应付上级的心态来对待推广服务,忽视了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的重要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资金也远远不足,从而使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条件差。盐源县属于盆地,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又往往遇上干旱灾害天气,产量较低,农业投资较大,因此面对自然灾害,只能顺其自然,对防御自然灾害是零意识,缺少防止自然灾害的知识。此外,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新的农业科技和新的农业品种接受较慢,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慢、普及范围不广。从全县的农业生产水平来看,农业发展滞后。因此,亟需解决农业发展的阻碍,对促进乡镇农业高产、高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工作条件差,难以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县农业部门缺乏对乡镇农业推广站的考核管理,而是乡镇政府对其进行管理。对农技人员技术职称的评定只注重结果,而没有考虑实际工作的成效。部分农技人员的工资与实际付出的成效关系不大,因而挫伤了农业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除了工资外,没有其他补助。加上各乡镇的生活条件差,导致推广人员7d只工作2~3d就回县城的现象。
2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
首先,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本思路,在县政府以及县农业局的指导下,根据各乡镇的基本情况,实地调查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合适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并且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农民了解农业相关政策。推广人员应积极主动和农民沟通,深入了解农民的服务需求,为农民讲解农业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话来宣传新技术,与农民一起进行实际的农业生产,从中传授新技术。然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要想富就要先修路,因此目前的第一要务就是把通向各乡镇的道路修建通畅。如果路途艰难,则不仅是农业技术推广很难有效实施,一些基本的农业生产设备也很难运送到生产地,而且对农民来说,农业产品也很难运输出去。在把路修通修好的基础上,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等,把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加以完善。另外,县政府和乡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对重点农业产业加大扶持,尽可能打造农产品品牌,在有资源的村开发农业旅游村。再者,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明确各个农技推广机构职能,科学设置农技推广机构,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适当的资金投入,形成多种形式生产,多种形式服务的体系。最后,创造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环境,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基本待遇,保障和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待遇,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建立和健全对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对优秀农技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力度,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性。
作者:罗文才 单位:江南大学法学院
一、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
(一)人员素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保障农业推广系统建设中的主要因素,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农业推广系统的效率和功能,并且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
(二)经费投入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的力度,是保障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农业技术推广需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生的指导、咨询、示范及实验等活动都需要经费保障,但因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来源仅依靠政府,由于目前基层政府在经费拨付上还没有推行财政全额拨款制度,也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三)农民认知
农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于的主要需求体。在当前如果采纳新的农业技术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所以在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要注重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彻底改变技术供给状况。相关部门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正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真正做到让农民自己选择,科学引导农业公司、农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
二、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措施
(一)提高农民认知度
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做到政府、农民高度认知,特别是农民高度认知,要让社会各界都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农民只有真正提高了思想认识,对农业认识达到认识水平的一致性,才能真正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只有真正提高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才能保障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
(二)完善服务机制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要标准越来越高,应用传统的农业技术也与当前的服务机制不相适应,也不再能满足农业全方位需求。要想促进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推进农业技术应用机制的完善,只有当服务机制以及运行机制得到开放,农业技术服务的应用才能得到扩大范围,随着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才能最大化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
(三)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真正能够做到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切实开展适应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以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应用的需要。在建设中只有确保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很的突破,成绩显著,但由于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才能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张来峰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1几种以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比较和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为专家研究、实验、示范、推广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让专家们直接面向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现实问题展开应用技术研究,从而带动产业带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专家大院模式拓展为一体两翼模式,示范推广的同时开展三个层次的系列化培训,并进行综合信息咨询服务。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强,产业方向明晰,提供的设施条件优良。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工程”模式强调高校科技团队直接与农业基地一一对接,并建立长期工作机制,在管理制度、合作机制建设上都有一定突破。“双百工程”模式推行项目责任管理,以制度来规范、约束科技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方式、效果,使农业高校为农服务走向了主动化、制度化、程式化的规范管理轨道。
2依托高校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启示
2.1高校参与农业推广优势突出
1)人力资源。至2007年全国独立建制的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和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达到74所;同时,在全国高等院校开设农学专业的大学达150所。2006年371244人,其中博士在校生7302人,硕士在校生32336人,本科在校生188067人,专科在校生143539人。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优秀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涉农类高等农业院校、职业院校教师、学生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力军、生力军。
2)物质资源。高校非常重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许多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或重大科研基地。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直接定位于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对生产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多,建设力度大。
3)科技资源。科研是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能。高校教师、研究人员往往有完成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参与技术研发等的科研任务和考核要求。从对科技成果的贡献率来看,我国高校相较其他科研院所、企业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近20年来,农业高校先后转让重大科技成果915项,大部分已在农业生产中获得应用,且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农业高校在推广、服务中同时获益
1)推动教学。与理论学科、基础学科教学相比,作为科技型、实践型的农业院校,需要将教学与农业工作对接、融合,在实践中教学、在推广中学习,在应用中研究,实现教学、科技、服务三位一体。教学贴近实际,一是将农业推广的知识体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纳入课程体系建设范畴,二是在教学阶段上设置专门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进行具体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这种教学兼有科技服务的功能,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推动科研。高校产生的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推广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成果的价值与效益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可带来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广大农民在应用科研成果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通过科技推广人员反馈给高校,成为高校进一步攻关的科研课题或教育教学案例。
3)推动就业。农业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可有效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农业高校学生在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与农民、农村、农业工作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对我国三农现状有一个真实的了解,增进与农民的感情,体会农民的困难与需求,逐步树立用科技改变农村面貌的理想,有利于推动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
2.3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政府部门尤其是当地科技部门的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在推广过程中有三个主要职能:一是产业规划布局,二是相关政策、信贷、农资、市场运销体系的配套,三是管理协调。只有技术,没有政策、信贷、农资、市场运销体系的合作,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动不了,在小范围实验示范成功了,推广效果也不会好。技术的推广要符合当地的产业规划布局,同时也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避免权益损害。鼓励和支持高校参与农业推广,政府可以将一部分农村公共服务职能如培训、示范、推广等下放或委托给院校承担。在资金引导上,政府势必要加强投资,如设立专项培训和科研、推广经费等对涉农高校给予支持。
2.4推动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涉农高校普遍存在农业科技人员市场意识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农业高校的科研项目以基础研究为主,应用性研究数量不占优势,且现有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获取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业科技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因此要大力推动涉农高校建立与市场紧密对接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科研项目的遴选、确立、评价上进行有效引导。
2.5必须建立长期服务机制体制
农业项目根据产生效益时长,可分为短期项目、中期项目、长期项目。大多数项目从土壤改良、环境改造着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科学测验、科学规划,盲目跟风,只见短期效益,看不到长远效益,频繁换产、换项目,将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损害农户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建立长期服务机制,根据作物生产周期、品种更新周期,在一个较长时段科学评价推广项目的效果。
作者:欧阳琦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农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有着必然的联系,因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农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特殊时期,尽管我国农业产量不断提高,基本上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但人均占有量不多。一旦农业的发展不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一致,一定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必然的影响。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
应该正视农业推广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解决对策,对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层政府务必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首先,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并对相关的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适当地提高科研经费能够有效地保证农业技术运用的可行性;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是顺利推广技术的重要保障。其次,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推广农业技术,解决农民的真正需求,保证推广的实用性[3]。最后,加大对道路和水利工程等基础性建设的投资力度。只有在农民相互合作、政府大力支持的新型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下,才能够实现农民产量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另外,政府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改造和建设现有的流通设施,构建以县城为主、乡镇为中心、以村级站点为基础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体系。
(二)注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提高
推广人员的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技术推广的落实问题。基层政府应该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聘用一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并开展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工作,加大他们对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其工作观念。
(三)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为人民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不同地区对农业技术上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考虑当地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同时,受某些地区农民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制约,农业推广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明显会有影响,将技术推广的场地移到实际的农业生产场地,亲自投身实践,对农民正确掌握新的技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推广基层农业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对农民的意见进行采纳或者接受,不断地完善农业推广的方式。
(四)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科研的资金投入,设置专项资金进行拨款
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是农民积极开展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能够实现由农业技术到实际生产力的转变,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发展由起初的粗放型逐渐向现代集约型转换。集约型的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持,基层农业技术作为农业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推广工作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朝集约型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实现农业科技与实际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我国农业生产在范围上比较广,受南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工作,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调整推广途径和技术,因地制宜。另外,政府应当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质。对基层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对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磊 单位:关岭县顶云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1农业企业中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1.1应收账款持续居高不下
农业企业不像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因此企业没有应收账款是不可能的,而企业应收账款过多也并非正常。因此企业有效的资金被大量的应收账款占用,会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目前大多数农业企业存在一些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的情况,大量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得企业在资金的运用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并且影响了企业资金调度的自由度,最终使得供应商只能采取应付账款的方式来进行赊销工作[3]。
1.2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资信程度不足
企业在进行赊销的过程中,对于部分赊销的客户的信用情况了解不彻底,同时对客户的资金状况也了解不够全面,这些方面的缺陷最后容易导致在多数时候农业企业进行赊销时,仅凭借部分对于企业外部情况的观察以及简要分析,或者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简单浏览就以为已经把控了该企业的经济情况的全景,更有甚者仅仅依靠第三者的介绍便草率决定了要进行赊销。由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资信程度不足,这也导致了农业企业应收账款的长期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
1.3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市场的不断完善,同时行业内出现的买方市场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其中,买方市场主要是指当市场总体供给大于市场需求的时候,农业企业作为供应商为了稳定好自身的客户群体或者进一步扩大市场,从而做出的一些争取消费群体的举措,在这个过程中,赊销这一方式是企业重要的销售手段。赊销能够促进农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保持更大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这也为农业企业进行赊销业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进行赊销环节前期如果没有做好相关的了解工作,极易导致企业遭受亏损。
2针对农业企业中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问题的相关措施
2.1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与发展的赢利规划
农业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特色出发,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开发产品,从拥有的市场以及自身的状况来制定一定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企业能够进一步建立自身的发展优势,进而实现差异化的销售模式,以此来打造企业自身的特色。企业的发展能够进入一种良性的成长模式之中,进而通过强化销售人员的责任,实现工资、销售业绩之间的结合,充分重视运营企业而带来的成长空间。
2.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管理思想
农业企业应当从别的行业之中借鉴一定的人才管理经验,加强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树立民主的风气,避免专制的发展理念,企业管理者应当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打开自身的眼界,引入科学管理的思想,进而在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素养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2.3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审制度
农业企业应当将自身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前控制的阶段,进而将企业的工作有效化。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控制应当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方面,农业企业尤其要注意事前控制的阶段,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审制度,以此来保障企业的赊销业务不会在事中、事后两个阶段受到阻碍。
3结束语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农业企业之前也加大了竞争的力度。农业企业开始形成了一定的赊销业务,进而出现了应收账款的问题。农业企业一般都实行多种经营,且以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因为农业生产不仅以多种经营为主,而且需要在管理上实行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因此本文针对农业企业中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问题的相关措施如下: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与发展的赢利规划、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管理思想,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审制度。
作者:张洁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会计系
1农业技术推广的涵义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对其概念进行分析。狭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其更注意对农业生产的改良,利用先进的技术为手段来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农业活动通常以服务式或是行政命令的形式进行开展,从而将新技术和具体的操作方式传播给农民,指导农民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实现农民生活的改善,并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经济收入水平。从广义上来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进行理解,其更强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中的农业推广,更注重通过将方法和技术推广给农民,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这种推广是以教育作为主要方式,以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理论,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应用,能够确保农民更灵活的运用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育了农民自我决策能力,对农村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的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2我国当前主要农业推广模式
2.1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在该种推广模式中,农民发挥着主导作用,以技术员作为推广的主要骨干力量,通过农村各种民间协会及技术研究会共同组成而成。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市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各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示范,从而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会员进行传播。以会员劳动义务奉献及会员集资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和农民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营模式为基础,通过自愿组建及自我管理和服务,从而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这个共同体内,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农民自身利益的维护,而且对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及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新技术的引进,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对传统农业的加快转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2科教单位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科技推广以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作为主导,通过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的联合,从而实现成果转让、技术承包、咨询和技术开发等。项目资金多以政府经费资助、创收经费资助及个人捐款资助等为主。以科教单位、推广机构及农户为模式进行技术的推广。在整个推广工作中,科教单位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以引导为主,从而充分的发挥出科技单位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优势。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这可以更好的选择基地需求性人才,为后续科研项目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科教单位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下,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且科技示范带头作用较为突出。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具有稳定的协调机制,确保经费的重要支撑作用,这样才能确保科研的可持续性,确保科技目标的实现。
2.3企业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中,其主要是由企业来负责投资,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主要由科技专家来进行提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通过对一定规模和稳定的土地作为主要场所,开发、引进和实验科研成果,并进一步积极整合政府、科技、市场、企业和农民这几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灵活有效的成果转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企业对其进行主要管理,同时还需要与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等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公司作为龙头,并进一步通过对科学家及农户的产业链进行有效联系来进行运作,形成产销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利用这种推广模式可以有效的联合分散的农户,增强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风险的抵抗能力,能够更好的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4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在这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运行过程中,其主导以农民为主,技术人员作为该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主要骨干力量,主要由农村各种民间协会和技术研究会组成,并与市场进行紧密结合,这对于区域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在这种模式实施过程中,应用具有较强适用性及较好经济性的技术,并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人员的示范作用下,从而加快新技术的传播。在资金来源方面,一般是通过或劳动的义务奉献以及会员的集资来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农户”的管理运营模式,在自愿组建及自我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达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并开拓了农产品市场,不断开发和引进新技术,降低了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加快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步伐。
2.5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作为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其以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为主,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对技术方面的需要来进行新技术、新成果及新产品的推广工作。其推广模式主要以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及农户为主,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政府主要对宏观指标和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同时还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各项任务、目标及工作要点进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对政府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利于吸收社会力量和资金,而且与市场的衔接也不够紧密。目前以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为主的组织主要以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院校以及农业科研院等为主,其主要职能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研成果和技术的普及,属于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性组织,政府作为主要投资主体,在推广工作中更多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而且多以种植业类为主。
3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主要以政府、科教单位、企业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主导,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对新技术、新知识及新技术的的推广运用,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这不仅能够确保农业的丰产,同时也能够实现农民的增收,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立军 单位:秦皇岛市卢龙县卢龙镇农业站
1美国合作农业推广体制简述
美国合作农业推广体制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问题和特别情况,通过向农民传授科学知识与信息,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有效解决人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目前,美国合作农业推广系统主要为农民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及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服务,主要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和规划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污染,提高产品安全系数;家政服务,主要是针对家庭经济而开展的农业推广活动;青年服务,主要是让农村的孩子主动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让他们能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各种农业生活实用技能,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服务,主要是在农场开展农业科技讲座以及农业知识短期培训班,将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介绍给农民,同时为农民提供经济技术咨询等服务,帮助农户有效地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社区开发服务,主要是为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带来专业化的信息和最新的科技成果知识。
2美国合作农业推广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状态,借鉴美国农业推广体制对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1加大农业科学成果研究、知识教育普及以及推广3个方面相结合的力度
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将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农业知识教育以及农业推广3个方面的工作整合为一体,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合作农业推广模式,使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是以农业部为基础对下级单位行使业务指导,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农业知识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呈现出比较分散的状态,也降低了农业推广效率、使推广人员素质也普遍比较低,不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的转化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动力。因此,我国农业推广体系要以美国合作农业推广体制为出发点,充分借鉴美国农业推广体制的成功经验,抽调相关组织机构中的人员和专家,成立相应的农业推广组织机构或办事机构,全面组织实施农业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研究和农业信息知识的教育推广工作。并充分利用农业大学的科技研究成果,扩大农业大学宣传组织推广工作的范围,将其在教学、科研、推广等领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实现一条龙服务。同时还要组织相关专家对农业推广计划和教学科研成果等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及科学审定,在审定评价完成后共同组织对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实施,并全程给予指导。
2.2全力推进农业推广体系向专业化、综合化、全面化方向发展
美国农业推广的内容涵盖范围比较广,包括农场管理、精准农业、作物与营养、增效农业、转基因作物等多个领域。农业推广可以让农民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学会现代化农业的科技及管理理论知识,能够对土地进行更为合理的使用,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而造成的水土资源污染,让食品卫生安全得到更有效的保证;而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形式单一,解决问题的范围过窄。
2.3加大农业经费投入,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还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美国农业推广体系为鉴,增大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筹集经费,发挥各级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优势,与政府为农民提供的农业优惠政策相结合,以有偿的技术承包和服务的方式,有效解决农业推广领域资金匮乏的状况;同时还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培养一支精练的推广队伍,使他们成为懂技术、会推广、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晓军 单位:唐山市农业信息中心
一、农业推广中多功能农业的作用分析
(一)促进农业发展,丰富农业推广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社会、文化也不断重视起来。农业的发展除了对经济的追求以外,也应该重视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这些都是契合农业多功能的内涵,通过对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和研究,多功能农业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这使得农业推广的工作更加丰富。这就要求农业推广不仅仅要注重对技术的指导,还应该重视学习和发展多种农业的知识,积极推进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
(二)增强农业推广对建设新农村的地位
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能够让我们意识到,农业不仅仅只为我们提供农产品,其内涵使我们了解到农业同时具备社会、文化、生态意义,因此能够增强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和重视。多功能农业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不再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加注重倾向于发展现代农业,重视农业多种功能的平衡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发展也契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业推广对我国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功能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推广工作的跟进,因此,多功能农业能够增强农业推广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使得政府更加注重农业推广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不断发展。
(三)建立新型农业推广队伍
多功能农业的发展理念中,涉及到许多新型农业的发展,例如: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等。这些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中涵盖了许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这些新型的农业知识、技术对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业推广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进行农业推广工作,并且使得农业推广组织体系的效率要求不断提高,体制不断完善。
(四)促进生态平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功能农业对农业生产模式科学技术性要求更高,与以往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经济不同,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获取农产品的同时也能够调节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态的平衡。并且在多功能农业的指导下,对农业资源的充分挖掘,合理使用,对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推广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管理者位置,对潜在农业生产力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多功能农业能够促使农业推广为促进生态平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二、农业推广发展对策探讨
(一)加大农业推广专项工作资金的投入
农业推广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业推广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农业推广工作人员对推广任务的认真履行,农业推广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同时,发展多功能农业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先进的生产方式方法;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引进,这些都是确保多功能农业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使得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将阻碍多功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推广工作专项资金的投入,提供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的补贴政策,同时也要为支持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农户提供补贴,促进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加快多功能农业的推广。
(二)培养农业推广创新型人才
多功能农业涵盖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领域,推广多功能农业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多功能农业核心技术的开发。这一系列工作始终都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具有创新能力,所以,应加强对农业推广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创新型人才是推广多功能农业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当提高从事推广多功能农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并且应与有关高校研究所联系,选派优秀农业推广人员学习,也可以聘请专家教授亲临指导,从未促进多功能农业的推广工作。
(三)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意识水平
多功能农业在我国的推广开展不仅仅依靠推广人员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政府在这一推广工作中也充当了重要角色。只有透过政府对多功能农业的不断宣传和教育,加上推广人员的引导,才能提高农民对多功能农业的认识水平。农业推广人员也应该不断的补充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改变传统的推广方式方法,从而投身于多功能农业的推广中。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其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保证多功能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农业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功能农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发展多功能农业,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规范,避免对农业资源的浪费,造成对环境的破坏。政府应在政策上支持多功能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引进和借鉴外国的先进发展经验,对农业推广人员工作方法进行规范,使得农业推广人员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从事多功能农业的推广工作。
作者:程嘉宁 张晓青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1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1.1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1.1.1示范推广了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在区、镇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和各粮食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水稻高产品种“秋优金丰”的示范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表现为群体结构合理、肥水管理得当、病虫防治得力,水稻平均产量达628kg/667m2,比面上生产平均增产6.19%,合计总产增加432t,收入增加133.92万元。在上海市水稻高产方检查评比中,“盈影”、“稻德”两家合作社荣获上海市2013年度水稻高产创建评比二等奖。
1.1.2推广种植了耐热青菜“闵青101”。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以物化补贴的形式,共发放耐热青菜“闵青101”种子360kg,同时发放了低毒、低残留农药(如甜核•苏云杆菌、施加乐、科诺BT、云大、春雷霉素等)配合该青菜品种种植。此外,还通过开展科技入户指导、新品种及新技术展示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经过1年的推广,各示范户一致认为“闵青101”在耐热性、产量、品质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主栽进口品种无明显差异,但在整齐度上还稍有欠缺。从考查数据、种植情况等来看,“闵青101”耐热性佳,与“华丽”、“华达”等进口品种相当,夏季高温期间虽在地时间较长,但仍无焦心、皱叶等不良表现;品质良好,经品质检测,蛋白质、粗纤维、微量元素等含量都达优良水平;产量较高,夏季毛菜产量达1500kg/667m2以上,比对照“华丽”增产10%。但整齐度稍有欠缺,将继续不断对其父母本加以提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种的整齐度。
1.1.3引种试验了草莓新品种。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为调优草莓种植品种结构、进一步丰富市场,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引种试验、示范了高效经济作物草莓的新品种。根据实施方案,在上海航育种子基场及周边果蔬种植农户中,引种了约18000株“初恋之香”草莓,同时摸索了其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2013年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产量达3000~3500kg/667m2,产值为18000~21000元/667m2。该品种为白果草莓,因其颜色特别,适合采摘礼品配送,且也是西餐和西点良好的配饰,因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1.2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1.2.1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闵行区土壤特点,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利用科技项目资金,购买了测土配方肥分发至各粮食种植户。补贴标准:示范基地补贴数量为8t;合作社补贴3kg/667m2,按面积计算补贴数量。通过测土配方肥的使用,提高了磷钾养分的投入比,氮磷钾(N∶P2O5∶K2O)投入比达1∶0.20∶0.22,高于闵行区平均水平1∶0.07∶0.08,通过“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相结合”,不仅协调了水稻施肥结构中氮、磷、钾养分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果,还为水稻创高产奠定了基础。同时,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利用苗情简报、生产培训等形式指导农户施用配方肥:分蘖期增施水稻专用肥,促进有效分蘖,保证群体数量;拨节孕穗期追肥,促进幼穗分化、秸秆粗壮及提高大穗成穗率。通过技术培训、科技入户指导,水稻种植户普遍改变了以往施用化肥的习惯,了解了平衡施肥的科学性及其对促进水稻获取高产的重要性。
1.2.2研究了上海白猪(“上系”)氟烷基因及其多态性。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以上海市畜禽种场为实验基地,采用PCR-RFLP技术对41头上海白猪(“上系”)的氟烷基因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上海白猪(“上系”)未检测到多态性,优势基因型均为NN,未出现Nn和nn型基因。该试验结果为上海白猪(“上系”)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切实掌握了上海白猪(“上系”)核心群的肉质情况,从而实现了通过选种选育手段而非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手段来提高猪肉品质的目标。同时,为上海白猪(“上系”)的选育提供了分子标记,也为上海白猪(“上系”)专门化品系的建立、系统的选育及肉质方面采用标记辅助保种奠定了基础。
1.2.3加强了渔业水域环境监管。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分析了主要养殖水域、渔业水域的水质状况,以切实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对区域内8家水产养殖场的水源、池塘水、主要渔业水域的河道进行了水质检测,定点抽取水样、分析数据。目前闵行区渔业养殖水体的水质总体状况一般,北片地区水源水质较差,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浦江镇养殖场大部分水源中COD偏高、活性磷酸盐全部超标,表明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9条河道分别于2月、6月、9月、10月进行了4次水质常规检测,各检测点的水质状况较好,pH值、溶解氧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但部分河道中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等指标超标,水体呈现富营养化。
1.2.4示范推广了蔬菜新农机。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为解决蔬菜苗移栽环节机械化作业问题,由闵行区农机管理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和航育基地有关人员共同配合,在闵行区7家蔬菜园艺场推广使用了井关2ZY-2A型蔬菜移植机,累计移栽面积达66.67hm2次,种植蔬菜种类以闵行区种植量较大的辣椒、番茄为主,蔬菜苗通过育苗中心获得。通过调查,该机器性能稳定可靠、移栽效率高、漏栽率低、移栽深度符合作物的农艺要求、且没出现倒伏现象。为解决蔬菜播种环节机械化作业问题,由闵行区农机管理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和航育基地有关人员共同配合,在闵行区11家蔬菜园艺场推广使用了璟田2BS-JT10型精密蔬菜播种机,累计播种面积达100hm2次,种植蔬菜种类以闵行区种植量较大的鸡毛菜、大白菜为主。通过调查,该机器性能稳定可靠、播种效率高、漏播率低、节种增效,且对产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1.3强化示范基地建设
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强化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上海航育种子基地,是一家以种源农业为核心,涵盖粮食、蔬菜、水产和花卉等多种产业、多个品种的研发、育种及培训、科普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基地。基地建设始于2011年9月,占地面积达19.47hm2,建成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该基地示范种植“闵青101”3.33hm2,夏季毛菜产量达1500kg/667m2以上,秋季大棵菜产量达3000kg/667m2左右。又如上海稻德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月,目前是“上海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户,也是“上海市水稻标准化生产地”示范户,并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无公害认证,在2011年通过了大米绿色认证;2013年该合作社示范种植“秋优金丰”,并作为测土配方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实际水稻产量达734.1kg/667m2,完成了超高产创建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
1.4培育科技示范户
闵行区科技入户以发展生态精品农业为主线,积极推广“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2013、2014年邀请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交大农生学院、上海市农技服务中心等高校科研单位和上级主管专业部门的12位具备良好资质的专家,并会同从闵行区农技服务中心、闵行区检测中心、闵行区疫控中心、浦江镇农服中心遴选出41位指导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示范种植水稻高产优质品种、耐热青菜“闵青101”、草莓新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蔬菜新农机等。一年来,已培育科技示范户304户,其中水稻种植示范户为121户,示范面积达848.98hm2;蔬菜种植示范户为183户,示范面积达36.22hm2;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达1612户,产业人数达1900多人。
1.5完善专家、指导员、示范户对接工作制度
专家、指导员与基层对接的主要工作有:
(1)负责制订杂交稻高产创建和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推进实施方案,示范基地统一挂牌,技术指导员使用统一印制的手册,专家和指导员全程负责示范点和结对示范户的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的实施与完成。
(2)在上海航育种子基地及周边示范户(合作社)建立耐热青菜“闵青101”示范点,专家组成员和闵行区农技中心的推广人员定期进行入户到田的技术指导,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编制了耐热青菜“闵青101”高产制种技术规范和商品菜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3)指导上海航育种子基地及周边果蔬种植户试种“初恋之香”草莓,并摸索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4)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5)通过现场示范、技术培训等形式向示范户展示、介绍蔬菜新农机的功能及作业特性。除以上5个方面的工作外,专家组还进行了设施土壤修复、犬出血性腹泻病防治等技术指导工作。如2013年7月28日,专家组成员指导城市超市合作社开展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处理,清洁田园后将土壤深翻40cm以上,并将土壤中的植株残体再次清除干净,通过该措施,设施土壤得到了初步修复,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又如2013年,专家组成员先后5次在浦江镇甲干犬场进行了犬出血性腹泻病的防治技术指导,并通过制备抗血清,在断奶前数天和断奶期用抗血清对易感品种犬进行预防被动免疫等,使病犬的病死率从60%降至40%左右。组织专家服务团召开研讨会2次,形成了闵行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指导性建议,具体内容包括:
(1)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建议在闵行区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主要是蔬菜废弃物处理技术、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和蔬菜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集成示范。蔬菜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采用好氧堆肥发酵方式、调整碳氮比,蔬菜废弃物经高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在蔬菜基地内循环利用,减少了蔬菜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主要是利用夏季太阳能,对大棚土壤进行深翻和高温闷棚处理,达到治理连作障碍和修复土壤的目的,有条件的园艺场应每年安排1/3面积进行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处理;蔬菜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根据蔬菜水肥需求,结合灌溉设备,为番茄、黄瓜等作物提供个性化灌溉施肥指导方案,达到节水、节肥、省工的目的。
(2)根据闵行区种植特色,在蔬菜合作社推行适合种植的果蔬类土壤改造,只有合适的温床,才能长出茁壮的禾苗,然后在土壤耕翻作畦、蔬菜移植等作业中,逐步采用机械代替人工。
1.6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及示范户培训
根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指导员、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指导员业务水平、强化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然后由指导员、基层农技人员对示范户进行田间培训,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主要有杂交稻推广和高产创建的技术培训、耐热青菜“闵青101”种植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新农机技术培训,一年来培训人数合计达300人次。
1.7利用信息媒介扩展对接渠道
通过12316上海三农服务热线,农户可直接与专家、指导员进行视频、语音对话,寻求帮助。12316热线的专家均来自闵行区农委委属各单位,具备农业领域的高级职称,专业涉及农业植保、农业机械、蔬菜安全、动物育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产养殖、水产病害防治、畜牧兽医、农产品检测、农产品认证技术、农产品质量监管、土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2013年共接听来电29次,完成解答23次,转出工单5次,分别涉及粮棉油、蔬菜、花卉等方面的问题,凡在专家解答领域的来电咨询,都由专家亲自回电解答;无法首接解答的,都将工单转至市总中心或相关分中心处理。此外,2013年还完成了2次科技下乡活动,内容为蔬菜及水稻种植技术指导。为扩展对接渠道,农业网专门开辟了“便民服务——科学技术”栏目,该栏目分为“农业新品种、农机设备、实用技术”3个子栏目,用于推广农业新品种、农机新设备及农业实用技术;2013年有关项目信息近300条。闵行区农委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微博首页有专门的视频展示,播放一些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宣传视频,利用微博广覆盖、快传播的功能优势向农户推广农技知识,2013年微博15条。
2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运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制不够顺畅、机制不够灵活、缺乏“一专多能”的推广人员、人员素质需要提高等。为进一步推进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推广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要建成2个“秋优金丰”粳型杂交组合产量目标为750kg/667m2的超高产示范基地。
(2)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重点做好耐热青菜“闵青101”的推广和番茄“闵粉一号”的示范。
(3)蔬菜新农机示范。引进性能可靠、功能多样的MSE18C型可变式平整高旋耕机进行生产性试验。
(4)做好BLUP种猪遗传评估技术和深度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与示范。
(5)开展科技入户,组织技术培训。
(6)继续深化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机制,加强推广人员的培训,利用农业协会优势,将私营企业纳入推广体系。
3结论
为做好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除了要增强推广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力度,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从而为闵行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秦嘉悦 叶沈艳 金智青 何正其 陆奕 路凤琴 姜亮 徐美红 盛中华 高媛 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锦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