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5 03:28: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和反应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我在开展苗族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一课的教学中,以节奏律动、乐器的运用、乐谱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歌曲,并准确地唱准歌曲,高质量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关键词 节奏 律动 乐谱
在音乐教学中,提出音乐教学应该回归原本,而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纯的声音曲调,它应该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音乐是一门气氛活跃的艺术课程,可是目前,实际的小学音乐教育和先进的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法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改进的余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是将音乐课上得较为沉重,过度地偏重乐理知识,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也忽视了儿童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性、个性和创造性,将原本生动活泼的音乐“学堂”变成生涩难懂、抽象无趣的乐理“讲堂”,使得孩子们难以感受音乐的美妙。
一、注意从节奏入手,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感知力
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进行时间组织的体现,它不需要任何技术准备,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身(生理)心(心理)的第一要素,也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音乐要素。人的本能会使人们在听到音乐后,身体官能的节奏动作会自然作出反应。比如,听到音乐,人的身体会自然地产生运动趋势,听到战鼓、军乐人们就会情绪高涨、热血沸腾。节奏可独立表现音乐的内涵,同时又是舞蹈、音乐及语言所共有的基因。因此,我们以节奏为契机,将三者融为一体,实行有效贯通,在不借助他器具的前提下,通过肢体活动反映出较强的直观节奏感觉,令孩子深刻感知并领会,有效降低音乐活动的难度。
二、实行舞蹈动作与节奏结合,感知高山族民歌舞蹈的风格特点
人的动作本身富有节奏动力,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动作来发展其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这种方式可以培养人们敏锐的感受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知音乐。作为歌舞类的乐曲,自然少不了舞蹈动作的配合。为学生们连贯地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动作,罗列如下:三步一踢(即左、右、左地踢);踏步向前并双手上举,做出扬掌动作。根据歌曲的情绪,为歌曲设计加入舞蹈。具体的设计为:1~2小节三步一踢;3~4小节(即音符la的延长处)做敲击杵舞的节奏,这里敲击节奏可以改为2次拍手加3次拍腿的律动;5~7小节双人或多人手拉手,踏步向前并双手上举,做扬掌动作;8~9小节做敲击杵舞的节奏;10~13小节三步一踢;14~16小节踏步向后退,双手从前上方落回原位;17~18小节做敲击杵舞的节奏。加入舞蹈律动后,学生们将之前对高山族人生活的好奇心转化在了舞蹈动作中,参与度颇高,并且在舞蹈中,他们会跟随音乐旋律自己表现,自由地改编动作。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并能让儿童更好地感受音乐情绪。
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信中表现
自信,是一个人对某件事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它给人的感觉是放松、大胆并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让每个学生树立必备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有让学生充满了自信,学生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但传统的音乐基础教育尤其是唱歌教学,注重学生的识谱教学、强化咬字、吐字等歌唱技巧,忽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前音乐课的环节大多都是这样的: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视唱――识谱教学――歌词教学。当学生进行了这些枯燥而困难的练习后,已经显得很疲惫,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对练习中的难点产生了畏惧甚至厌恶的情绪,他们的自信心从何谈起?从何而来?至于那些在公开课上出现的学生很快就能将每个环节表现得十分到位的课堂,显然是虚假的。现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新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许多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了音乐课中“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再加之现在的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难度也降低了许多,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也减轻了不少。尽管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同样会遇到一些让学生不易掌握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使他们能有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丰富上课形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当今的电视节目丰富多样,电视普及率也非常高,学生们往往从电视上就可以知道许多歌唱家和歌星的名字。我曾经就将许多歌唱家和歌星的演唱录象、以及一些文艺会演节目的录象通过电视让学生们欣赏,特别是一些非常著名的歌唱家、小歌手的录象非常有用,比如宋祖英、汤灿、安妮、姚瑶等,每次我都用几乎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观看,他们从中既受到了美的薰陶,又让他们感受了歌手们那超人的表现力,从而激励他们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音乐。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审美为核心,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自由地、主动地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充分地体验音乐情绪、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音乐爱好,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体验式教学;审美;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面对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心理学是从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教师如何“体验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和引导学生对音乐与情感的审美体验的过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体验式教学”,突出音乐听觉体验
音乐体验式教学注重“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它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与培养情感为目的,以培养儿童的审美体验与丰富情感为核心。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的审美特征,指导音乐与情感内涵的把握学生的整体形式,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经验,享受音乐教学过程的美。
音乐体验教学强调从“体验”出发实施“音乐知识”。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教学方法与一般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应当重视音乐教育的潜在性: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一堂音乐课,每一首好的歌曲、乐曲,都是一种积极的体验。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主动地去体验、理解、探索,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才能现对音乐的欣赏和创造。如:通过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的变化,能用语言简单描述情绪或运用体态、律动、线条、图案表现音乐等。
二、丰富“体验式教学”内容,强调音乐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指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应该与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得到艺术的心理满足,从而达到真正的精神修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知道如何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让他们的感受得到释放和共鸣,从而真正地去爱,了解音乐。
1.寓教于乐,在听赏教学中“动”起来。在听赏教学中,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以丰富教学内容和生动生动的教学形式,结合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愉悦地参与教学,在听赏教学中“动”起来。
如在听赏打击乐《鸭子拌嘴》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大钹、小钹、双响筒等打击乐器并学习敲奏方法,结合音乐、欣赏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音乐和乐器的演奏和学习敲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舞台上表演,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情感化,寓教于乐。让“聆听”成为音乐体验教学的独特景观。
2.巧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氛围,在情景表现中体验音乐情感。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摸他们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是对儿童情感场的长期忽视,形成其独特的个性,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情境教育,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音乐情感。
在唱歌教学中,创设歌曲相关的情景和环境,渲染音乐气氛,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歌曲《热爱地球妈妈》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情感。要发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闲的动物生活,用优美的背景音乐和教师有感情的阅读解说,给学生带来审美教育。然后画面转换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造成遗憾,教师解释这些现象的深沉的声音,让学生有一个强烈的对比感,使他们的心灵震撼,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意义。通过情感氛围的对比渲染,在学唱《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3.积累实践经验,在创造中体验。《音乐课程标准》在“创造”中指出,要求学生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用各种方式或唱或跳或奏来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唱《小鸟,请到这里来》时,利用多媒体广播森林图片,用鸟唱歌,和音乐营造一致的氛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爱的作用,一边听音乐一边即兴创作。随着音乐在“森林”的即兴,一些学生玩的旋律,鸟类,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唱歌;一些学生张开双手如花盛开;一些学生打扮成树摇曳在微风中。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对美的享受。学生不仅要从舒展、轻快的运动体验到歌曲的心情,还要用明亮、自信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创编表演实践中,师生还将提出交流、互评,逐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能力,激发审美与情感,获取积累情感体验。
4.在联想中体验音乐的美。黑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联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细心的倾听和细致的体验音乐作品,在想象的情景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体验。
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中,先让学生闭目聆听乐曲的引子部分,告诉学生音乐的想象没有统一的答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静谧的树林里照射进第一束阳光,小鸟在枝头鸣唱。小动物们都被吵醒了,人们也从晨曦中醒来,伸伸懒腰……多么美的画面啊!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完全放开了,回答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听音乐改变学生的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量,使学生很自然地想到音乐主题是描写早晨的音乐,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早晨的场景,通过对苗族音乐素材使用的旋律特征的分析,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一堂课下来,学生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陶醉在音乐中,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5.投其所好,在d趣爱好中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根据小学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师应尝试搭配,丰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喜欢音乐欣赏和教学的学生,拓宽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体验。如: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喜欢听动画片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小鲤鱼历险记》等,高年级喜欢听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棉花糖》等。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音乐,聆听不同的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情感。例如:小提琴协奏曲《化蝶》表现了凄凉之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表现了雄壮之美。琵琶独奏曲《金蛇狂舞》则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美;器乐合奏《龟兔赛跑》,更是趣味十足,体现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消除对课本音乐的厌恶,逐步喜欢上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产生的美妙感觉。
总之,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巧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氛围,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自由地、主动地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体验,丰富审美情感,培养审美想象力,深化审美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意境,培养高尚情操,培养音乐兴趣,为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 要:音乐具有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以及培养人艺术感等重要作用,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中引入音乐教学,意义重大。但是在小学音乐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病,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作者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音乐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优化音乐教学质量,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媒体技术;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由传统的应试思想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如今的课堂教学更加新颖、富有趣味性。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趋于成熟,它有效解决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师对音乐教学的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问题,有效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现状
虽然当下小学音乐教育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实践教学中多种问题的存在,如今的音乐教学局面十分紧迫,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现象。
其一,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不重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重视小学生考试科目的教学课程,而忽视了小学音乐等非考试科目的教学。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或师资配备不齐等,有些学校把音乐课打入了“冷宫”。可以确定的是,音乐教师是组织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人物之一,是整节音乐课的领导者,教师对课堂教学足够重视,才会主动想尽各种实践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才会有提升的条件。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要的保证。
但是,在实践中笔者看到的是,部分音乐教师缺乏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和关注,认为学生只要将三大基本课程学好了,小学生就算完成任务了,更有甚者会将自己的音乐课课堂时间让与其他学科教学,如此,又如何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化。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是仍有个别教师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思想,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音乐课程枯燥乏味,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教学,致使小学音乐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高。
其三,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怀有好奇之心和探索的欲望,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又极难管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稍不留意,他们就会做一些小动作,将教师的要求抛之脑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活泼好动。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教师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令其感觉音乐课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其学习音乐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师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其四,教师不注重音乐知识的延伸。教师不能将音乐知识适当延伸,也是小学生对音乐提不起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音乐教材上的知识是面对大多数学生的,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有的学生学得快,很容易便能将教材上的歌曲唱出来,并且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这时如果教师再让其重新复习教材上的知识,只会致使其音乐能力止步不前,无法获得更多的拓展和提高。所以,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这一点,通过恰当的实践策略拓展小学生的音乐见识,让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因此,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这些困境,笔者建议采用多踊教学方式之一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1.强化教师多媒体音乐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多样化教学方式有效地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摒除传统应试思想,让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凸显,尊重其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教学作为多样化教学方式的一种,其本身具有的高效信息整合能力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让音乐歌曲中的超现实主义、童话世界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教师应当深化自身的新式教学观念,仔细研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奠定有利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就是教师们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音乐知识。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让小学生的心思全面集中在音乐教学实践中。
小学生在基础教学阶段还不具备抽象思维,他们在学习抽象的音符时往往难以提起兴趣,兴趣的缺失将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小学生加入学习音乐知识的队伍中,让小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愉悦、快乐的教学情境中,提升自身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音乐《可爱的家》一课时,其中有五首以“家”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分别为《牧场上的家》《外婆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回家》《天黑黑》。这五首歌曲在音乐的风格、体裁、题材等方面各有特点,通过学习这五首歌,小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人文特点以及家的温暖、家的乐趣。教师在教学这些曲目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
比如,在教学《牧场上的家》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绘制出几幅牧场放牧、牛羊满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牧场生活情境图片,并且将其做成flash动画,配合本首歌曲向学生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汲取音乐知识的养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3.利用小学生特殊心理,开展音乐律动教学
律动,又称为体态律动,即通过开展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的肢体与音乐形成一定的协调性。在小学这一特殊的教育教学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会有一些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他们天性活泼,并且也十分喜爱做游戏,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殊心理,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辅助,开展音乐律动教学,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在音乐游戏中交到更多的朋友,让小学生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律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肢体协调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探索的兴趣,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有必要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堆雪人》时,就可以积极结合“律动”开展多媒体教学。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幻灯片PPT软件制作出动态的运行脚本,将本首歌曲中涉及的“挥起小铁锹”“滚着雪球跑”等文字,转化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再通过音响设备播放这首歌,让小学生的肢体跟随着音乐欢乐地跳跃起来,极大地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加强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利用多媒体拓展小学生音乐见识
新课标指出:“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设备,还具有另外一个明显的教学优势,那就是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小学生音乐见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国外也有很多优秀的音乐文化,如贝多芬的《月光曲》、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以及肖邦的《夜曲》等,虽然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但是教师也应当让学生知晓一些国外的经典乐曲,这是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需要。
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交互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接受知识水平的能力,从互联网中搜索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并加以整合,再传授给学生,如此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又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音乐思维以及提高小学生对乐曲的审美能力,最终爱上音乐,增长见识。
例如,进行五年级《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初步认识铜管交响乐乐器组的组成,了解各个乐器的形状和音色。用PPT展示作曲者: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的头像及其生平和代表作。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师可采用影视录像播放奥地利民间舞蹈《波尔卡》,让学生从视觉上更深入了解奥地利圆舞曲“波尔卡”的特点。还可把音乐与视频结合起来,让听觉与视觉融合,帮助学生掌握《雷鸣电闪波尔卡》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一个夏日的清晨,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突然天气变化,雷鸣电闪,可他们仍然继续欢歌舞蹈……国外还有很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等,都给世界人民留下许多宝贵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世界名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很多的教学困境,这些实践中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教师首先要强化自身多媒体音乐教学观念,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利用小学生特殊心理开展音乐律动教学,最后达到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拓展小学生音乐见识,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引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新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鼓励,那么,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应该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学生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教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教师应多给予学生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或是竖起大拇指,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巧妙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律动导入、情境导入等。我们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成功的导入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
比如,让学生扮演乌龟爬行来体会四分音符节奏,扮演小兔蹦跳体会八分音符节奏,模仿小鸟飞体会附点二分音符节奏。在进行二部和声练习时,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大青蛙,一部分学生扮演小青蛙。小青蛙唱得高,大青蛙唱得低,大青蛙叫一声,小青蛙应一声,然后大小青蛙一起唱。这样学生能很快掌握二部合唱,也唱得准音。这样,教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童话世界里,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其主体作用。
在教学《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时,教师就可采用情景导入法,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到绿绿的田野、美丽的花儿、可爱的动物……让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让学生有兴趣学唱歌曲。不管是什么歌曲,只要采取了恰当的新课导入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四、积极引导探索,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加以积极引导,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完成的“课题”。根据音乐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并在空气中传递的原理,教师先放《人是如何发声的》录像片;再顺着这一原理,帮助学生培养“锣鼓、笛、琴是如何发音”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根据“吹、拉、弹、奏”等不同演奏方法去L试制作几种小乐器;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歌曲的特点,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打击乐器,如碰铃、响板和铃鼓等,让学生在一边听音乐的同时一边为所学歌曲伴奏。
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所学歌曲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身体或是身边的学习文具理解歌曲的特点,并让学生根据歌曲的特点敲一敲、打一打,引导小学生去发现这些打击乐器或文具发出的音色特点。另外,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也可以敲击打击乐器,这样不仅丰富了歌曲形式,还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
五、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手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站立起来学习,并引导他们:根据对歌曲的认识用手打节拍;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想象理解,用手表达情感;有时,还要制作一些乐器给歌曲配乐、配节奏。这些动手的活动,都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十个手指演奏乐器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完善美的过程,无论是管乐器、弦乐器,还是打击乐器,都离不开双手的实践训练。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因为手的指法、手指移动快慢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在训练中就尝到了创造的乐趣,明白了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曲,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六、结语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教学规律,不断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行探索,灵活应用所学的音乐知识,真切感受主动参与课堂的乐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二小学)
【摘要】音乐课堂相较于其他课堂而言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小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如果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能够将器乐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那么课堂上学生会更愿意配合,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他们的整体音乐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关键词】器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重要作用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中,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解读、创造都有重要作用,这也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目标。在音乐课堂中加入适当的律动和舞蹈,当然少不了器乐的配合。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应用在学习器乐上,一旦学生的兴趣打开,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到音乐课堂上。而且,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一定作用,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
一、器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器乐学习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是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主体性的。不能因为是小学生就对音乐课堂敷衍了事,或者是教师教,学生一味地跟风模仿。这很容易让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陷入枯燥的氛围。器乐演奏进入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和教师对音乐课堂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口琴、笛子、手风琴、小提琴等一系列的乐器都是如何发声的,不同乐器演奏一首音乐是什么感觉,都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音乐课堂是学生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是充满快乐的。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我表现意识
学生想要学到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碰撞,在音乐领域里就是让学生融入音乐的世界里去,那么器乐作为感受音乐最重要的符号,不得不存在在音乐课堂上。当学生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乐器的时候,会通过与乐器相关的活动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如果有学生发现乐器的深层奥妙可以尽情展示,与大家分享,这也有利于学生表现意识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3.有利于创造和谐学习氛围
其实在音妨煊蚧岢鱿制氤、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很多形式是需要学生之间的协同作业的,这就需要学生经常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参与。在这样的群体参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更需要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关系,那么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随之出现,学生的音乐潜能也会在这样的氛围里被激发。器乐在音乐课堂就像磨合器,增进专业活动的同时,也增进情感共鸣。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器乐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任何一种乐器的学习都是对所用感官的调动,学生的反应也会更加灵敏,智力进一步开发。而且,在真正的演奏过程中,可以诱发学生的很多思考,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促进小学生爱好器乐的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器乐示范讲解、器乐演示、器乐合奏指导和器乐综合训练等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而且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时,都要适当地加强趣味性和游戏性,这可以缓解课堂枯燥氛围,也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2.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每一次器乐教学,教师都可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也让学生在学习无措的时候,获得一个强心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需要向周围的人寻找肯定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奖励会提高学生对器乐教学的兴趣,这也避免了小学生意志力不强在音乐器乐教学中体现。
总之,器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历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教学治理,使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当然,对于器乐在音乐课堂的应用,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附和教育改革的目标,更应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
摘要:歌唱是人们喜爱的一门艺术,这与歌唱艺术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因为唱歌可以不受演出条件的限制,直接通过歌喉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人的自然需求。其实,孩子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人生的第一次歌唱。在教学中应发挥出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质有机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浅谈;音乐教学;情感体验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现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让孩子乐唱
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坏嗓子,由于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使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这样可以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所以在学习之前,要制造出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歌唱状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励,抓住学生点滴的进步加以表扬,让学生始终维持那种高涨的精神状态中,调整到最佳的歌唱状态。教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社科论文也十分重要,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也能起到让孩子乐唱的目的。对于处在变声期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有让孩子“禁声”的说法和做法,特别是男孩子。其实,让变声期的孩子“禁声”是不可取的消极措施。因为即使在歌唱中让他们禁声,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不可能禁声的,他们需要说话,需要交流,他们在体育课上打球运动时也会大喊大叫,岂不知大声喊叫一次对声带的损伤却比歌唱要严重得多,而积极的办法应该是帮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声带,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非但不必要求他们禁声,相反应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歌唱训练及演唱活动中,不要“剥夺”他们的演唱权利。正确的演唱方法反而能相对地缩短变声期,对他们一生都有好处。
二、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情由景生,复制、模拟和创设一定的环境或情境是情感的催化剂。情境是音乐课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依据音乐审美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鸣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如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当学生进入到优雅整洁明亮的教室,先放上一段晚霞映入湖面,鱼儿欢跳的背景音乐,通过渲染气氛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氛围,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活动中。
(二)巧设问题,激发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科技论文,策略。。为此,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l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如歌曲《摘草莓》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它以流畅的旋律,轻快跳跃的节奏,真挚朴素的歌词塑造并歌颂了一位农家姑娘拥军敬老的高尚品格。在学生学会了歌曲的演唱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内涵,引出“小姑娘为什么舍不得吃那鲜美的草莓呢?”是因为她要把这些草莓送给军属老奶奶。这时,学生明白了“拥军敬老”这一事理。再如歌曲《小松树》的教学,明朗的音调和琅琅上口的歌词,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活泼向上,朝气蓬勃的情感,可适时设问:“小松树是怎样成长的?”进而明白新中国儿童茁壮成长是祖国“阳光”、“雨露”哺育的。
(三)诱发联想,熏陶情感
音乐,有着动人心魄的音响美,有的清脆,有的高亢,时而纤弱,时而浑厚,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将人的情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欣赏课教学中,我们把有声的音乐变成学生无声的情感体验,这其中就需要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在聆听美妙的音乐之声的同时,陶冶内心的情操,熏陶美妙的情感。如《毕业歌》的欣赏,在这首歌中切分音、休止符及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慷慨激昂,似号角,像警钟,表现了当时的青年们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中去的昂扬情绪。因为这种场景距小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在教学中,可先简单扼要地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内容,同时展示一、二幅那个时期革命青年的图片,播放有关革命战争的录像,诱发学生的联想,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反复的听、想、再听,启发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把歌曲反映的情感溶入自己的爱国之情。科技论文,策略。。科技论文,策略。。
(四)师生互动,交流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诸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学生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示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运动状态。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调动起自己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力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也有助于提高歌唱学习的兴趣。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时,要求教授一首歌曲《领唱秧歌》,因为是一首陕北民歌,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很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在教授之前,教师根据民歌的演唱方法进行有感情的范唱,并配合一些打腰鼓的动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陕北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少学生就会在教师范唱的时候,跟着哼唱起来,在学唱的时候更容易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
摘要:面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法;多样性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它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二是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轻松愉快;三是给予学生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一般;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
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专业化”和“非艺术化”的不良倾向突出,使音乐教育偏离了正确方向。
1. “专业化”──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的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阐述:“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2. “非艺术化”──违背了音乐审美的规律。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这就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上有艺术教育的特征,而艺术教育是围绕美育展开的,它为了达到美育目标服务。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要始终围绕审美教育这一核心,走艺术化道路。然而,现今的一些中小学音乐课,并不像一门艺术课、美育课,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音乐与语言虽然都是艺术,但是音乐这种非语义的艺术,是语言永远都无法取代的。教师不能只是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和表述音乐所要表述的形象、内容,而应更多地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听,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在音乐流动的音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鉴赏能力,感受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面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首先,中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中小学生大多在十四、十五岁以下,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易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讲授法仍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只是在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比科学性更重要,因此要避免严肃刻板地讲述,要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
直观现场教学法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比如,用铅笔、小树枝等制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搭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又如,制作活动音符卡片,用它在黑板上作不同节奏型的组合。这样,既可利用单个音符卡片进行教学、提问,又可以组成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乐句,使学生通过分解和组合,能很有兴趣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节奏。还有,写出教学歌篇尽量使每行乐句完整,不在延长句和连音处换行。
利用指唱方法帮助学生唱好跨度较大的音程。唱好音程的基础是唱准音阶。音阶的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牢固地打好学生音准的概念。当学生掌握音阶的音准后,唱级进音程是较容易的,但唱好跳进音程,特别是要唱准四度以上的音程就会出现许多困y了。教师可先出示音阶挂图,用唱级进音的方法用指挥棒领学生从低向高或者从高向低,让学生记住前一个音准后,从前到后反复进行训练(其他大跳音程,都可用类似方法,甚至可指唱部分乐句),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到教材中去唱乐句里的音程或者重点乐句,学生就能很快突破这一难点。和声音程可以由低到高分解用上述方法练唱。如,低音声部记住,高音声部记住,放轻声音,保持住音高,再注意倾听和声效果,以求谐和。
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法,也充分印证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多样性。如: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巴里斯节奏唱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结合我国锣鼓经,对学生进行以内心节奏为主的训练,培养节奏感;柯达伊的手势教学、奥尔夫多声结构与简单的和声体系、铃木“母语”教学法,结合我国民间音乐,对学生进行音准和合唱训练;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结合现行教材对学生进行以欣赏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音乐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诫:“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白龙江林管局中学 746010)
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这一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及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音乐教学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出发,是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电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教学目标,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音乐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直接感知具体生动的形象,对学习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应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充分发挥其感官作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困难,教师可用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一点都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歌曲内容。
例如过去在欣赏乐曲的《苗岭的早晨》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老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了,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变得得支离破碎,从而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的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首先,简介乐曲内容,然后播放制作的电脑课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图画苗家聚居的吉山翠谷、百鸟清脆婉转的啼鸣以及苗家人们清晨欢快的劳动场面等情景。事先制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资料也同步显示在屏幕上,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乐曲欣赏环境变成画面与声音交相呼应的宽松的学习环境,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地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多媒体课件可将来自报纸、杂志上的文字、图像、教师自己用数码相机拍下的照片、VCD、录音带上的声音、自己的语言、音乐、电视播放的内容、录像上的录像、自己制作的动画片等不同渠道、不同储存介质、不同类型的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
如,在讲述民族乐器时,老师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一堂课讲下来也不能让学生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况且教学中也不可能把所有民族乐器都搬进课堂。老师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很容易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教师利用录像技术,将各种乐器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利用声画同步技术,让学生感受每一件乐器的发音特点和效果,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互补结合,增加了学生分辨和记忆能力。从而避免了教师费时费力地空谈和乐器的形状、音色以及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现象。抽象的教学内容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而“改头换面”,合理恰当地重视了视听的体验结合而使难点更加容易解决,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它将抽象的音乐与画面,经过一系列处理而变得通俗易懂,使音乐更加形象化,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手段,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第一,注重外表,忽视实质。
有的音乐教师为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几乎挖掘了教材中所能运用的一切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被称为“海陆空”(录音、录像、投影)三军并用,制作上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等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教学实效一般,尤其是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各种音乐外的内容,而忽略了真正的需要欣赏的“音乐” “内涵”。如果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显然是注意了外表,忽视了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
第二,以电脑为主,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更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增加课堂的容量,但过分地依赖电脑,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有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详细,将要达到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举的例子、要说的话都详尽地制作在课件上,课堂上老师只要动动手,不用写,也不用多说,让课件代替了老师的主导地位。一堂课下来,总觉得这欠缺什么々因此,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要留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特别是让学生能现场聆听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在教学中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再说,老师才是课堂的指挥者,过多过长的使用电脑,只会阻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捕捉一切有利于教学方面的信息,设计制作紧扣教材而又生动活泼的课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将各种媒体盲目无序地“堆砌”,以至于教师在上面“手忙脚乱”,学生在下面“眼花缭乱”。在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上,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应用,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才能减轻学生学习和精神上的负担,真正达到多媒体技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目的。
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有利于音乐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运用这种教学手段,不但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训练,还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做为一名小学音乐工作者,要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主。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去发现美、表现美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置形象化教学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音乐知识和听辩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较易转移。但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能力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首先我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对各种声音能够回想起来。利用打击乐器、电子琴、非常规音源等来模仿鸟鸣声、风声、雨声、马的奔跑声、汽车喇叭声、敲门声等各种声音来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形象化的直观教学。在教学法中,我做了各种各样的头饰,小鸟、小猫、小狗、汽车、飞机、火车、军号等,在教学中按照不同的练习,创设不同的场景,选择有针对性的头饰,让学生分别戴上。再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幻灯片设置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做发声时,同学们戴上各种小动物头饰,教师通过幻灯片引导学生体会在美丽的大森林中,小动物们正在举办一场生动有趣的歌唱比赛。让同学们也走进大森林来和它们比一比,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随着音乐学着各种动物的叫声边唱边做表演动作做起了发声练习。
其次,教师要利用各种教育手段,敢于突破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儿童音乐活动的形象化教学内容,以自身的创造精神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如:在节奏“×-|×-||”的训练中,我运用火车的叫声“呜|呜||”来教学生。并用拍手、跺脚连续两个动作来强调此节奏的拍值为二拍。在八分音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上一节奏,即:二分音符为火车叫声,八分音符是火车轮子发出的声音“咔嚓 咔嚓|咔嚓 咔嚓||”发出的声音是:“呜~|呜|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火车出发前后的情景。在教节奏“××|××,||我就用汽车的喇叭声音“笛笛,|笛笛,||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形象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又使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体会到了各种节奏的长短。
二、创设和谐、活跃、宽松的课堂气氛(玩中学,乐中学)
“玩”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课堂上我常在“玩”上下工夫,只有“玩”起来学习,学生才不会觉得40分钟时间的漫长,相反他们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授课过程中,我会适时穿插“换位”的游戏,学生们听到固定的音乐时便会很有秩序的拍手和同位同桌交换位置坐,随后进行唱歌,绘画、表演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也使教学过程,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趣味性。例如:在讲《可爱的小动物》这一课时,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各种小动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都是怎样叫的?使抽象的叙述变得形象化、音效化。孩子们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知,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与全班同学共同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然后分别弹出三段音乐,请学生用手势选择音乐所代表的小动物,接着随音乐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或走路、摇摆、跳跃的动作……顿时课堂气氛活了起来。当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回到座位上时,我问学生:“你们是靠什么来判断出不同小动物的?”学生说:“耳朵”,教师接着说:“今天就请同学们靠自己的小耳朵来仔细听一听,都有哪些声音?”(播放录制的各种声音)。随即,学生在倾听音乐的时候都特别专注,一动一静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自主地走进了那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在这一活孩子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在动中听音乐,在动中培养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我通过有趣的游戏对学生进行听辨音的高低、速度、力度、音色变化的训练。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给学生一个逼真、贴切、生动的音乐环境和直观音乐形象,让孩子们置身于所设置的音乐环境和形象之中,不仅耳听有声,而且眼看有形,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学生以自身的动态形象配加音乐与歌曲所表现出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达到形声有机结合,来唤醒孩子们幼小心灵所蕴藏着的巨大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如:敲门的声音时,咚咚咚|咚咚咚||(短而弱):军号是,嘀嘀|哒~|嘀嘀|哒-||(坚强而有力);小猫叫喵…喵(长而弱);小狗叫汪、汪…(短而强);公鸡叫醒…(高音);老牛叫哞…(低音)等。并通过电子琴各种音色、力度的变化,让学生来感受和体验音乐。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让孩子们先听后做,边听边做,以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去感知音乐的意境、速度、力度的变化。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精选了一首他们比较熟悉的歌曲《小兔乖乖》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当讲到兔妈妈告诉孩子们妈妈回来的时候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的时候,教师边弹边唱,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兴趣也很浓,都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唱了起来。这时,教师再拿出大白兔、小白兔、大灰狼等头饰,让孩子们充当不同的角色,老师扮演兔妈妈,孩子们扮演小白兔、大白兔、大灰狼。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同学们很快进入了角色,他们尽兴地表演了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脸上都充满了快乐和自信。这时,一首《小宝宝睡着了》的歌曲又把孩子们带到了寂静无声的世界。他们仿佛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地上的飞虫,空中飞的鸟儿,在安静的夜晚进入了梦乡,孩子们也随着音乐进入了意境,这时教室里寂静无声。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以及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理解和表现了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摘要:随着音乐课改得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经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创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符合音乐情绪特点的教学情境,对于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很大的作用,它有助于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效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飞越进步,对下一代的成长也就更是关注了,自然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学校要给社会、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就必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学校质量的提高关键就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下面是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不但应当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应当明确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提高学生音乐基础水平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当紧扣音乐这一主题确立教学目标。音乐是一种艺术,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应当将音乐艺术渗透进教学目标之中,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引起学生的情感呼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师应当确立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确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优化音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贯穿整课的教学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是了解“学什么”,更要学会“如何学”。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一定的难度的提问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在音乐课上,教师让学生围绕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思考、自习。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凭着几个穿针引线的问题,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一)在课堂上先用让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利用孩子们爱看动画片的心理来提问“你们想不想聆听动画片的主题曲?那你们想不想和动画片里唱的一样动听呢?你们想不想比里面的唱得更好?”等等一系列孩子们的最爱来提问效果更佳。?(二)教师在提问时可以用不同的音调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在学生走神时,犯困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三、设计游戏
“感受与鉴赏(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新课标》中指出:欣赏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生活情境教学活动,就是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像、图画、游戏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像的桥梁,让学生在情境的参与体验中感受音乐。
如《玩具兵进行曲》欣赏教学,我将欣赏与情境游戏相结合开展活动,老师作生动的情境描述:夜里,小主人睡着后,调皮的玩具兵偷偷地从玩具箱里爬出来玩耍,有的练射击,有的练走路,还有的练舞剑表演等,家里顿时一阵混乱,吵闹声惊醒了小主人。在小主人起来检查时,调皮的玩具兵们纷纷以最快的速度逃回玩具箱,并保持原来的摆放姿势一动不动,不让小主人察觉。接着,老师扮演小主人,小朋友扮演玩具兵,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所有的同学都积级参与到音乐的聆听与表现中来。游戏时,他们都确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调皮的玩具兵角色,投入地参与表现:老师扮演的小主人一躺下,他们一个个就神灵活现地合着音乐走出自己的座位,做着各种表演。当音乐突然中断、小主人慢慢醒来时,他们却能作也灵敏的反应,就象情境中所描述地那样,悄悄地逃回玩具箱,做着各种不同静止的动作,有瞪眼的、弯腰的、伸手的、躺着的、站着的等等,玩得特别投入,在情境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充分展现自我、表现自我。改变了以往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赏、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载体集成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和传播信息,使对象处在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佳、最自然状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教学都显得比较枯燥,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总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抽象的、深W的音乐知识形象化,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能很好的帮助教师接受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并做出最快捷的反映,既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采取积极性评价
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评价,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采用积极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教师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当联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成功教学法,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为评价宗旨,将自评、互评、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理解水平、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实践技能、特殊才能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应当采取评语与等级评分相结合的制度,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改进自身不足,鼓励、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用心、用脑、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办法。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已经普遍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微课能更为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丰富情感w验、解决节奏难点,适用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根据我在课堂中的实践运用,来谈谈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微课在唱歌教学中的运用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单而富有效果的三拍子二部轮唱歌曲,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优美流畅,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啦“叮咚”的钟声,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二度的轮唱过程中形成了美妙的二部合唱曲,表现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休闲的感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二部轮唱是个难点,如果按传统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分解教授,虽然准确但无疑是枯燥的。我利用微课将两个声部分别表现为两个场景,音乐的变化也是场景的变化,将虚拟形象化,学生从而明白什么是轮唱,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二、微课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感受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真正的懂音乐、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在《森林狂想曲》的欣赏教学中,我借助微课教学让学生走入森林,关注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及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微课中的视频、声音及色彩,让学生安静地感受音乐的形式美,体验音乐的内涵,再去想象音乐所要表现的形象与意境,使学生在对《森林狂想曲》的形式美与内涵美有了综合而完美的体验。
三、微课在器乐教学中的运用
现阶段,小学音乐课上教学所使用的器乐就是竖笛和电子琴,考虑到普通家庭的具体情况,竖笛是一种价格比较低而且又正规的乐器,被小学音乐课堂所推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最感苦恼的是教师示范很到位,由于班级学生多,看不清楚指法,手型,分个讲解慢,到了学生演奏的时候就变成了对牛弹琴,而运用微课进行演奏教学则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的指法、手型与乐器结合到一起,弥补了学生的“演奏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演奏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课堂乐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
四、微课在创编与活动中的运用
《火车开了》是一首轻快的儿童歌曲,歌曲展现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生活情趣,乐于被他们所接受。歌曲中X― X XX 这三种基本节奏,又是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创编的。通过这些节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我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了火车启动时“X― Wu”、出发时“X X honglong”、加速时“XX 咔嚓” 的真实场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开始演示三种不同节奏的合奏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高涨,迅速地掌握了这三种基本节奏型,并能准确地表现三种节奏的合奏效果,为创编做了很好的铺垫。
微课教学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少、结构情境化、针对性强等突出特点,凭借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和生动形象的图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下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音乐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效吸收和感受音乐的内涵,让学生真正受到音乐情感的熏陶,从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
【摘要】当今,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音乐教育要融入到小学教育的主体的当中,让音乐从侧面引导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小学教师要重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趣味,陶冶孩子的情操,让音乐陪伴学生学习,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育;趣味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的改革,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之前由于追求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都说人生要赢在起跑线上,因此教育也应趁早,而德育教育也理应如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重视小学生的音乐教育。
小学生基本都具有活泼好动、天真好奇的孩童性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或许对陌生而又美妙的音乐产生O大的兴趣,但随着长时间的接触也可能对其失去好奇心,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要根据以上特点,探索可以引起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学的水平。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不能努力高效的学习。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解决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难题。
一、利用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不懂事理的小学生而言,如果对一件事物没用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从而无法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音乐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小学音乐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音乐艺术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与美感,让小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正因如此,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结合兴趣教学,不断探寻小学生对音乐的敏感点与兴趣所在,只有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征,才能做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工作。趣味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趣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也会因此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经过研究表明,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平时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融入到教学中,利用情景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切身体验到音乐的乐趣,才能让音乐课程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小学生也会因此主动融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
音乐教师在规划教学课程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不能为了使用情境教学方式而引用不恰当的生活事例。例如,小学生在刚刚上课时无法快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小学音乐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基本特点,在开始授课前让学生欣赏一曲优美的田园风格的音乐,通过这种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将学生引进音乐教学的气氛中。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给小学生播放与动物有关的歌曲,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小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猜测音乐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并让学生进行记录,最终谁的正确率高就给予该学生一定的奖励,此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手脑共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欣赏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对应动物的图片,利用这种综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乐趣,也有利于音乐教师展开教学工作。
二、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当音乐教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师要迅速的转入授课模式,介绍本节课程所要教授的基本知识与任务,紧接着给小学生演示该节课程相应的歌曲或舞蹈,让小学生记住本节课所学重点之后进行初步的自由练习。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困难产生焦虑或紧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小游戏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体会游戏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因为学习中的困难而产生较大的压力,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还可以主动掌控学生学习的节奏,让学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中。
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游戏,因此课堂游戏一定要符合教学的基本环境与现实状况,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引入恰当的游戏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利用游戏帮助学生完成音乐课程的学习任务。利用游戏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既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此外,游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既在教学过程中减轻了学生紧张的学习负担,还可以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不仅要引入趣味性的游戏,还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竞赛类型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音乐教师可以设置“摆擂”方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音乐或舞蹈方式竞选擂主,最终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在这个游戏环节,音乐教师既可以考验学生上节课的学习程度,同时还可以挖掘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给所有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音乐给学生带来乐趣,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音乐是艺术的造作品,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感,还能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还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情趣,只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音乐课程。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更新,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歌唱教学已成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我国教育理念依然以素质教育为主,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缺乏创新引导能力,过于形式化,没有根据学生的歌唱水平进行适当指导完善,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缺乏实际性的演练,从而造成学生音准不和谐,不能独立的进行演奏歌唱,影响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合唱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聆听、欣赏、创作不同的音乐作品,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歌唱技能,为以后高难度的音乐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的具体方式策略展开了详细论证。
中国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歌唱教学;方式策略
引言:小学音乐是帮助学生掌握词谱句型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鉴赏创作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非常关键的,音乐的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词谱知识,并且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词谱内容的掌握情况,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统一分析讲解,适当的转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
一、学会听赏,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爱好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的投入到音乐作品中去,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音乐知识。
1.静心聆听,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当拿到一首新歌时,教师明确这手歌的核心要点内容,让学生静心聆听,并且在每次聆听中都能收获不同的知识,久而久之能够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由于小学生的转换能力比较差,活跃好动,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听取,并让学生感知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谈谈对这个作品的感受和节奏感的把握程度,同学们可以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见解,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进师生之间都情感。
2.作品欣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到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将教学内容与选择的作品有效结合,既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音乐学习领域,在课堂中教师要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们留有足够的歌唱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带入音乐课堂,例如西游记的主题曲《白龙马》、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等。这样能够提升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促进歌唱能力的提升。
二、词谱教学,增进学生情感体验
只有将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才能到达感人的目的。人也只有有了情感触动,才能进行歌曲的演绎。人们常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音乐在表达人的情绪、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语言或其它学科。当人们自发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时,便可以借助音乐作品展示自己的愿望与情感。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更是人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感情的诵读歌词,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快乐的一天》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清唱歌曲,使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形成的初步印象。之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依据歌词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掌握歌词中所表达的意境与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再让学生体会歌词的韵律,将自身的情感体会投入其中,运用轻快、欢乐的语调进行朗读,最后为学生配上歌曲的旋律,与学生的愉悦情感进行融合,使学生沉浸其中,加深情感体验与感悟。借助图谱,以趣激情。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选用小星星图标展示高低音和时值长短,能使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线条有更加具象与形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解读图谱,挖掘图谱的内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感悟与学习。
三、辅助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规划能力
1.创编歌词,提升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歌词的改编,或增添或删减,改变歌词的内容,从而创造出新的音乐作品。之后让学生唱一唱自己改编的歌曲,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与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思维。
2.加入伴唱,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进行歌曲演唱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加入伴唱、伴奏,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音乐之美,通过为学生创设复杂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美教育课程。在小学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教无定法,切不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冲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才能使每个孩子从歌唱中得到快乐,从歌声中得到发展,真正地快乐歌唱!
(淮北市黎苑小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的日益更新和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小学音乐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阶段,为以后高难度的音乐课程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带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置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并积极的投入到音乐课程学习中来,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并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式对策进行了观点论述。
中国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有效性策略;具体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研究的发展过程,对提高小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音乐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陶冶思想情操。但是从实际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题,一部分音乐教师没有将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教育部门和音乐教师必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制定出合理的策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情感,从而带动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国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以应试教育为主,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因此,艺术类课程的设计也在日益规划和完善。艺术类教育与专业性学科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小学音乐主要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力为教学的基本前提,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能够释放情感和压力。但是,现在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小学音乐还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再加上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如果细节问题得不到有效完善,很难提升小学音乐的整体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失去了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在小学音乐学习阶段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思想情绪变化不够稳定,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没有进行适当的调控,音乐兴趣还不稳定。有些学生对音乐作品缺乏重视,不懂得如何欣赏优秀的作品,当看到一部新的音乐作品时,会觉得迷茫,久而久之对音乐的学习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2.教师没有适当的转换教学理念
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强调传授书本知识、重视技能训练,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唱、学生跟唱。在这种传统的口传心授式、讲解式、模仿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所特有的聆听、体验、表现与创造的特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性,制约着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方式策略
1.重视小学音乐教学
古今中外艺术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其头脑的创造力不可限量,通过早期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和促进其创造力,提高音乐素养,还有利于增强记忆力,使想象力更加丰富,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2.转变音乐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环节,把音乐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纯音乐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但是这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部分,要打好基础才有提高的可能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把这些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的形象,把理论知识讲得更有趣味,以便于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都是喜欢玩,喜欢新奇的东西,不喜欢安分守己,在音乐教学时,可以充分地利用游戏等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该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问题,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3.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很大,也有很多新的东西,在课堂上给学生找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视听资料播放,或者摆放一些色彩斑斓、各不相同的图片,充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凝聚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音乐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将图、文、声、像利用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在课堂上放映教学录像带,给学生展示各种人物的表演、音乐的特点和风格,以此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教师只有用心去研究,提高对教学有效性的意识,采取适当的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一课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究。
【摘 要】情境教学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本文中,笔者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景创设,谈几点心得。
【关键词】情景教学;音乐教学;重要作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从而可以在具体教学中使孩子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笔者结合在第六小学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
一、突出现实生活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我们可以带学生去水母宫云泉寺,让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或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时,我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参与听、看、想、说、唱、动的感官体验,模仿劳动动作、节奏,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
二、强化故事导入情境
导入是新课的开端,也是新授课的定调所在。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能运用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新颖别致的故事导入,就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歌曲《小青蛙找家》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一群可爱的小青蛙长大了对妈妈说,我们要自己去劳动。它们高高兴兴的跳啊游啊,可是却发现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很着急的叫啊叫啊,好像在唱:“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 这时我突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吗?”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我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听着旋律学习歌词,孩子们就在一个故事,一段音乐的激发下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歌曲。
三、注重图画录音功效
出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而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比如教学《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多媒体播放春景 “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善用游戏创设情景
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的确,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满足其天生的好玩好动性格。综观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游戏歌占据了大部分,且大部分游戏歌的内容都是儿童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可见,游戏与儿童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如果我们把游戏注入儿童的音乐生活,那么必将在儿童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在教唱学生曾听过或喜欢的歌曲时,学生总会情不自禁地跟唱,如果顺应他们过早地演唱必会唱不好,此时我采用了“演双簧”的游戏,让孩子边听老师有感情得范唱,边配上动作、表情、口型,使孩子们可以在完整的音乐中感受和学习,然后通过老师与小组的配唱反复巩固,等熟练后就由他们唱老师配口型,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掌握歌曲,培B学生用“心”唱歌的良好习惯
五、彰显表演体验意境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教唱《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六、多媒体激发主动性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唱或放磁带录音范唱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在,我们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生动美感的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营造奇特的情景。比如教学《铁匠波尔卡》这一课时,我根据乐曲所描述的内容配以动画,编制成课件。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们模仿铁匠的形象,随着动感的乐曲以律动方式进入课堂。这时大银幕上的多媒体动画呈现了太阳缓缓升起,烟雾迷梦的大树林里一片安静。逐渐地森林里变得热闹起来,小鸟唧唧喳喳地飞来飞去,野兔、松鼠等在草地上奔跑跳跃,这一派美丽的森林景象,让全班学生一下子就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一只小动物,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审美想象的冲动之中。当音乐中传来“叮当”的声音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纷纷猜测起来。这时画面上显现出一幢房子,两个铁匠的形象出现了,学生们嬉笑着讨论自己的猜想,这时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当再次欣赏的时候,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和想象,再用律动来表示。学生们在乐曲启发下,随着乐曲的节奏有规律地模仿打铁、拉风箱的动作。学生们的想象精采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充分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想象美,而且体现了在玩中学、乐中学的理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景,教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不可抑制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才能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