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水利论文

农业水利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5 04:00: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农业水利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水利论文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灌溉过程中的节水措施分析研究

前言

节水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从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高效益产出的农业技术措施。节水技术的综合技术体系包含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多个环节:农业节水技术的合理利用,会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由地下水、地面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构成了农用水资源。我们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农用水资源,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上水和地下水技术、综合利用多水源技术和测试改造机井技术等。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其中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的主要技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也是灌溉工程节水技术。喷灌技术、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膜上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都属于灌溉工程节水技术。

1 灌溉模式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是制定了经营管理和工程管理制度,让各种管水组织得以建立健全,使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等措施得以实施。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护墒情技术、适时种植、栽培技术、秸秆或地膜覆盖保护墒情技术、化学药剂保护墒情及应用保水剂技术、选育抗旱节水作物品种及限量灌溉技术等。

1.1 喷灌技术

喷灌设备系统是由动力机、水源工程、各种管道、水泵、喷头及控制设备等组成。喷灌技术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把水喷到田间,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送到灌溉地段,喷洒器喷射出的细小的水滴在空中形成雾状散开,均匀地对灌溉地段进行灌溉。喷灌系统分为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式三种:移动式喷灌系统是指喷灌水源固定不动,其他所有部件都可以移动的喷灌设备系统。管片与水栓连接,除地面上的喷头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以移动外,其他部分固定不动的喷灌系统统称为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固定式喷灌系统是指除喷头外,所有部件都固定不动,或者各组成部分都固定不动。

1.2 渠道防渗技术

我国大多利用渠道进行农田灌溉要输水,可是渠道防渗技术处理不好,渠道输水就会损失大量水资源,所以,渠道防渗水是节水灌溉的主要内容之一,此项技术措施一直被列入农田灌溉的重中之重。把渠道边土压实、用混凝土砌渠、渠道内铺塑料防止渗水等技术措施是渠道防渗几种方式。合理利用这些技术能有效地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因渠道渗水而损失水资源,提高农田水利的利用率,使作物充分得到灌溉,同时进行防渗处理的渠道还提高了抗冲击性能,增加输水能力。

2 存在问题

一是节水灌溉还没有完全普及。喷、滴灌等一些节水灌溉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多数地区还是示范,只有大规模推广和大范围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才能获得丰产丰收。二是一些地区成形的工程设施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权限混乱,职责不清、使用不方便。三是资金投入馈乏,由于设入原因使一些灌溉工程修理跟不上而老化,从而影响灌溉作用,影响农田水利建设应发挥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新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因为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使发展规模严重受限。四是在节水技术工程安排不合理,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相关的针对性,所以就不能获得节水工程的最大效益。

3 发展措施

3.1 合理安排农业节水

在以增产为目的的农业生产中,我们无节制地打多井、深井,并且盲目地扩大灌溉面积,这样做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因此,我们要统筹考虑农业节水的可持续性和宏观性。农业节水涉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及产业结构、还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种粮效益等诸多方面。所以,我们还要统筹考虑农业节水作业中遇到的层层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完全的农业节水技术规程。

3.2 合理规划

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是灌区利用地面水的主要方式,蒸发、出流与开采是其消耗的主要方式。所以要开采要适量,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很难从外面引进水源,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就要发展井水喷灌,用井补渠;要是地下水严重不足,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用水并控制上游引水,同时加大当地储存水资源工程的建设,使农田水利基本事业健康发展。

3.3 加大力度

节水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而大部分农民还不富裕,建设农业节水工程资金还是一个主要问题。所以,农业节水工作应归各级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建设,并给农民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部分资金,把农业节水工程列入政府重要日程,让节水工程得以顺利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4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在节水灌溉过程中,不能盲目引进,切忌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扩大中低产田节水灌溉面积,向中低产田要效益。

4 结论

总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以农业节水为中心,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等一些实际问题,生产过程中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作物高产高效。

农业水利论文: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设 生态农业 重要地位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前言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快速稳健发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1.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水利建设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种资源,,能够全面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形成林木、果树、鱼类、畜禽、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生态农业的作用极为重要。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是以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可以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那么必然就会造成旱涝现象常发,洪涝灾害会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传染病流行、粮食绝收等问题,干旱缺水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盐碱化严重、草原退化、树木干枯等问题。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的问题,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现状。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生态农业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奋斗目标,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同时,生态农业建设是以产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生态农业的标志就是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体现,加强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水产、畜禽等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就极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强绿色农业生产,那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减轻农业用水污染, 切实改善土地退化现象, 有效避免土壤盐碱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条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1.强化各水利站所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意识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辖区内新建的水利工程,当地水利站所要无条件的协助施工队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发展工程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向水利局质监站或水利局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减少损失,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当地站管理后少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时,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辖区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既要向当地党委、政府,又要向县局搞好服务,提出本辖区内的水利发展思路,供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

2.严格按照合同施工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履行监管程序,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到施工,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设从立项到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环节程序,确保工程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发挥效益。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务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方针,加大兴水治水力度,切实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节灌、水库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认真实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为重点的户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旱山村“饮水难”和农村饮水安全。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务必做到办农民之所需,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用民主来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必须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成立专项安全管理机构,认真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消极厌战情绪和轻视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从安全帽、网罩、接电、现场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种、特殊施工、高空作业、机械设备、警示标志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和具体的规定,在检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的是不留安全隐患。

农业水利论文:浅谈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措施

摘 要: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实现水利工程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求 措施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觉醒,也反映了人类在考虑自身生存问题上的重大进步。

过去,在农业发展中片面强调水资源开发,着眼于当前的增产。而持续性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关心的是在开发灌溉水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农业后劲,而不是随意破坏农业环境。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运用,并不新鲜。国外有人叫嚷“谁来养活中国?”给我们敲了警钟。我们适当进口一点粮食以调节国内市场,过去这样做了,今后还会继续这样做,但绝不能把解决粮食问题寄托在别国身上。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实施科教兴农,增加农业投入,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化肥供应,培育良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等。但必须指出,水利不兴,农业不稳,这是关键所在,重中之重。现在的水浇地,一般单产可达7500—15000kg/mz,而旱地750—1500kg/mz还难保。所以,只有有了水,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再配合其他增产措施,才有可能大幅度增产粮食。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又怎能有效地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没有水,光和热再好,施肥再多,也不起作用。不管作物品种多么优良,农田管理多么科学,政策多么正确,一次大旱,可以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场大水,可以冲得荡然无存。水旱灾害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粮食、财产和生命,即使动员人民群众抢险救灾,化险为夷,每年也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水利刮目相看,并重新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的科学发展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改革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改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节水措施

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工程技术措施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2.农业节水措施

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农业节水措施,是对水利灌溉技术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项重要的时代工程而言,要想将这项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充分地正视技术创新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水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整个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细节工作纳入到农业节水的系统工程中来。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工程技术,这些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覆盖保墒技术

&n

bsp;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而且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

5.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水利论文:浅谈水利工程农业供水定价与民生水利

摘要:通过分析引大入秦工程农业供水定价情况,研究了引大农业供水如何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水价,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体现民生水利。同时阐述了价格机制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使水利工程农业供水定价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解决农业供水定价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民生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业供水;成本定价分析;社会经济评价;民生水利

1引言

引大入秦灌溉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省的大通河水自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天堂寺取水,东调至永登县秦王川,至白银市武川区、白银区的跨流域供水工程,地跨甘青两省六地市县区,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灌区每年设计引水量4.43亿m3,总灌溉面积5.73万hm2,可以解决秦王川地区36万农民脱贫致富,年均农林牧业总产值可达3.84亿元,工程自1994年投入运行以来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断提高灌区群众生活水平,稳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人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对改善灌区的气候,建设兰州新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引大工程地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农业供水定价和民生水利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引大工程农业供水定价现况、成本测算分析、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价格机制与民生水利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2引大工程农业供水定价现况

引大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91 mm,多年平均蒸发量2 210 mm,区内没有天然地表水,地下水埋藏深,且矿化度高,农田必须依靠工程调节来灌溉。引大工程通水前由于没有有效水源,农业灌溉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民对水商品意识淡薄,水资源合理利用率低。党和政府修建引大水利工程就是用于解决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问题,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幸福工程”。引大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具有灌溉、农村人畜饮水、城市供水和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从发源于青海的大通河引水,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1.90亿m3。通过工程调节,平均每年可向灌区输送水4.43亿m3,受益区域有永登县、皋兰县、白银市景泰县、武川区。它的建成投运,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用水的灌溉保证率,扩大了灌溉面积,为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工程农业供水定价政策推动了地区农业供水管理的发展,缩小了供水管理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引大灌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农业供水定价体系已初具规模,农业供水平均水价为0.15元/m3,平均灌溉定额为470 m3/亩,每亩所需水费为70.50元。以小麦和玉米的平均产量来核算每亩平均收入,每亩年产小麦400 kg和玉米500 kg,按引大灌区2010年的市场综合收购价小麦2元/kg、玉米1.80元/kg计,每亩年平均总收入为850元,由于该地区大部分单季种植,水费占每亩平均收入的8.29%,而下游部分灌区间作套种,水费占亩平均收入较低,水费成本均未超过亩产值的5%。总之都在农民的承受范围之内,农业供水定价发展潜力较大。

3工程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分析

经对引大工程形成的农业供水固定资产的分析测算,农业供水的完全成本水价为0.45元/m3,其成本由工程折旧费、大修费、运行管理费、贷款利息费构成。如果按此标准进行水价核算,水费将占亩平均收入的24.87%,与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相比,所占的比例偏高。鉴于引大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原甘肃省物价局在农业供水水价时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实际困难和承受能力,将不完全成本水价0.45元/m3分三步到位:第一步按不完全单方水成本执行农业供水水价0.10元/m3;第二步执行农业供水水价为0.15元/m3;第三步达到不完全单方水成本0.45元/m3。第一步不完全单方水成本水价从1995年开始执行,第二步从1998年执行,第三步至今仍未启动,实际上少部分灌区仍在执行0.10元/m3的水价。水价的分阶段实施和逐步调整到位,其目的就是使工程农业供水定价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水价测算充分考虑了改革的进度和农民承受的程度。

4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引大工程水资源相比较用水面积较为丰富,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4.43亿m3,实际供水量为2亿m3左右,目前总的灌溉面积为3.33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2.67万hm2,林地为0.67万hm2。庄浪河沿线河灌区和井灌区灌溉面积有约0.53万hm2,未用引大水灌溉。目前引大工程能有效引水占设计流量的不足50%,按设计引水总量可灌溉面积5.73万hm2,因此引大工程还灌溉保证率较高,灌溉保证率达到了90%以上,每年可保证的灌溉次数1~4次,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从引大工程的综合效益情况来看,引大工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较好,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挖掘潜力较大。目前的节水灌溉只进行了渠道衬砌防渗,低压管道、普通的喷灌、微灌,真正高效的喷、微灌面积相当有限,几乎没有,绝大部分灌溉面积都是粗放式的灌溉农业。如果通过改善灌溉技术,能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进一步降低,还可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扩大供水范围。为了适应灌区发展需要,必须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解决民生水利的基础性问题。

5价格机制与民生水利

工程农业供水的发展,既受水资源、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力度、管理技术水平的影响,随着引大灌区的进一步开发,特别是兰州新区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对引大工程农业供水的管理与发展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与灌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不相适应的现象,这是引大灌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制约因素之一,也是制约引大工程综合供水效益进一步发挥和扩大的制约因素。因此,提高工程农业供水管理水平是当前引大管理和兰州新区建设引起的社会比较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关系到水管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兰州新区,白银、景泰、皋兰等城市供水的重大政治问题。解决好价格机制问题又是供水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方面价格机制要体现水资源的稀缺程度,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另一方面水价杠杆要能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保证引大工程的利益和工程安全运行,使农民自觉节约用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2000年国家财政部将水利工程水费正式转为经营性收费,把工程供水价格纳入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商品价格范畴进行管理,彻底解决了水利工程水费性质问题。从此,水价核算开始以价值为基础,供水定价体系也初步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水价核定充分考虑了水管单位的经济状况和工程的运行维护需求。近些年来,供水定价体系改革已促使水管单位和地方政府、灌区群众、用水户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调动了其加强管理、加强经济核算的积极性,促使了水管单位在体制、机制上转型。同时供水定价体系的发展还全面推动了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改革,为合理调整水价提供了准确的会计成本核算资料,使工程农业供水水价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让利于农民。但是,引大工程绝大部分供水工程都建设在偏远山区,施工条件艰苦,运行管理环境较差,工程造价高,运行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农民的实惠与农业供水水价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供水水价按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完全成本进行核算,水价往往偏高,再加上这些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土壤保墒性差,灌溉管理技术相对粗放、落后,导致灌溉定额较高,按此标准核定、缴纳农业供水水费,容易超出农民的承受范围,农民无法真正得到最大实惠。二是农业供水水价若不按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完全成本进行核算,势必造成工程因运行管理经费不足,导致工程长年失修,管理技术人员待遇较低,人才流失严重,管理水平滞后,运行管理困难,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受到威胁。近几年虽然引大管理局开始全面推行水管体制改革,省政府对公益性资产的运行费用进行了补偿,但由于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并没有把由原来的经营性资产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转变成公益性资产的运行费用进行补偿,造成工程管理链的脱节。因此,继续在引大灌区对引大工程全面落实好农业供水定价政策,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农业供水定价体系,对促进区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着深远意义,也可有效促进引大工程供水结构的全面深入调整,充分提高引大工程为城市供水的保证率和范围,逐步提高引大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发挥工程应有效益。

6结语

针对引大工程农业供水的性质和特点,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和供水管理的发展要求,深化农业供水定价体系改革,逐步建立以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高效农业供水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供水机制,逐步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引大工程的良性运行。引大工程的供水定价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到位,使工程农业供水定价体系与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真正解决民生水利的基础性问题,同时保证兰州新区,白银、景泰、皋兰等城市用水的需要。

农业水利论文:论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

摘要: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就必须在节水灌溉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多种灌溉技术和相关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分析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0.引言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农用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它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如地上水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体系。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膜上灌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

1.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1.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1.2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 )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 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2.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

一是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二是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三是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五是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致使有些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六是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3.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3.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3.2合理规划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3.3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3.4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4.结论

总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农业水利论文:浅析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摘要:伴随着社会 经济 的 发展 ,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大量的农业水利工程都或多或少的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合理的对其作出评价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环境评价方法;生态效益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 工业 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 %,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 自然 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 自然 、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普遍 差钱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九,河北省冀州市官道李镇庞家庄。踏着久盼的瑞雪,村民庞洪增和笔者聊起了当前北方农村的缺水问题。这位村里的老党支部书记把农业用水问题看作自己多年来治村的“第一要务”。他告诉笔者,如今的农村,耕地都承包到户了,灌溉用水的使用、分配是困扰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

在春灌即将开始之时,笔者探访河北这个产粮大省的农业灌溉情况,深切地体会到,久旱的农田急需甘霖,但更需要社会对农业水利设施的关注,尤其是深入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农业水利设施普遍“差钱”

“自打去年中秋节后,我们这里就没下过雨,也没下过雪。”2月11日,庞洪增和笔者说这话时,河北省部分地区刚刚下了一场雪,他拨开覆盖在麦地上薄薄积雪下的土层,用食指估算着土地的墒情。“这雪化了也就湿到地皮,还不能刮风——刮风融雪很快就蒸发了。”

显然这场降雪并没能缓解困扰庞家庄的旱情。

据统计,从2010年11月中旬至今年2月初,3个月内河北省平均降水不到2毫米,比历史同期少85%,109个县连续90多天滴雨未降,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的一年。在河北省已冬灌麦田2600万亩的情况下,仍有587万亩麦田受旱、1100万亩春播白地缺墒。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担任庞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庞洪增告诉笔者,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村里修灌溉设施的投入都是村里自筹的,“没跟上头要过,上头也没给过”,这笔投入是村里最大的支出。

庞洪增列出了最近一二十年村里花在农业灌溉上的钱:1984年,庞家庄打了3处机井,12万元由村办企业、村民和村积累分担;1994村里为井灌铺设防渗管道借了县财政11万元,1996年村里用果园承包费还上了借款;1998年,村里又自筹22万元,打了3处机井;2001年,1984年打的一处机井发生断裂,修井又花了1.6万元……

“以前还有村办企业和果园,现在这笔支出主要靠村里卖树的钱。”庞家庄之前共有2000多棵树,如今已卖了快一半,所得18万元全部用在了村里的灌溉设施上。

“即便这样,村里还拉着5万元的‘饥荒’:欠打井队的修井钱;欠水利局的水泵钱;欠五金店的电缆钱……好在不欠村民的。”庞洪增苦笑着说。

由于资金紧张,庞家庄的灌溉设施投入恨不得一分钱都掰开了花,水利设施“超期服役”现象普遍:随着水位下降,1984年打的机井不够深,请修井队磨宽了下端口径,照样用;1994年铺设的防渗管道还在坚守岗位;吃水浇地两用井淘汰的水泵,浇地机井接着用。

笔者采访时,庞家庄正在为再打3处机井的36万元自筹费用想办法。即便这样,与紧邻的南尚家庄村相比,庞家庄的村民无疑还算是“幸运”的。

2月11日,庞家庄的村民已经开始用机井给自家地里的麦子浇“抗旱水”,而南尚家庄村村民却只能苦等渠水的到来了。南尚家庄村村民尚连庆告诉笔者,该村仅有的两处机井都不能用。一处早年间打的机井由于水位下降,已抽不出水;新打的一处,井倒是有了,但由于没资金,灌渠等配套设施还迟迟没修。

石津灌渠魏桥管理处处长孙建勋则坦-陈,相对于水利部门负责的干支渠,协会和各村负责的农村灌溉设施欠账更多。

深州市磨头镇贡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宋仁才告诉笔者,前些年,村里修灌溉没6赶i丕能让村民们出“义务1-",如今“义务工”也取消了。

许多专家指出,与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最后一公里”管道倮道)正是当前农村水利设施最薄弱的环节。直接把水引向田间的斗渠、农渠以及无数的毛渠所需要的资金,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各级财政资金的视野。

笔者了解到,即便是有限的财政投入关注较多的大型工程也依然“为钱所困”。

采访中,有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其实,国家专门有一笔“大型灌渠继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资金”,2008年前的投入模式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各出一半。2008年后国家投入的比例提高到“六成”,地方为“四成”。国家投入的资金每期都能到位,但该地方出的却配不齐,上不了工程。

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尽管地方配套不到位,但毕竟这些大型工程还能享受到国家的投资计划,还有很多中型灌渠处境更困难。据介绍,光中型灌渠,河北省就有120多处,设计灌溉面积700多万亩耕地。这些灌渠大都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国家又基本没有投入,投入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因而更加捉襟见肘。哪个环节抬高了灌溉价格

在庞家庄,等春灌的渠水来了,村民还要再浇两次麦子。庞洪增告诉笔者,庞家庄无论是渠灌,还是井灌,都是由村里统一管理。

笔者了解到,庞家庄渠灌时,有“平浇”“掏浇”两种方式。所谓“平浇”,就是水顺着灌渠可直接进入耕地浇灌作物;而“掏浇”则是由于耕地地势较高,水需要靠水泵扬水从地势较低渠道中进入地势较高耕地的浇灌方式。由于增加了水泵柴油的费用,因而“掏浇”成本要高于“平浇”。

而在庞家庄不论是“平浇”,还是“掏浇”,都统一收费。“2010年一亩地收40元,村里一分不留”。

庞洪增还介绍说,该村用机井浇地,用一度电要收费0,7元,其中0,613元是电费,0,015元给负责开关水泵的机手,0,072元留作集体积累,维修设施费用。

但在距庞家庄不远的贡家台村,村民每年春灌,小麦却只浇一次水。“不是不想多浇,实在是浇不起。”一位村民为此抱怨说。

贡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宋仁才告诉笔者,2010年春该村渠灌时,平浇地一亩收费56元,掏浇地一亩收费50元。

“看似掏浇地便宜,实际费用更高。”一位村民为笔者算起了经济账:“掏浇地虽然收费便宜6元,但要个人负责抽水水泵柴油钱,有的地块需要几级扬水,核下来,浇一亩地要八九十元。”

在贡家台村,渠灌和部分井灌都承包给个人管理。

该村17处机井中,有10处是村民自己联户打的。村民用这10处井浇地,用一度电收费1.5元。而7处村集体机井则一度电收费1.2元。“这1.2元除了电费、给机手的费用,剩下的也是留作村里的积累”。

这样算下来,贡家台村井灌比庞家庄就平均贵了一倍。而笔者了解到,同是位于石津灌渠魏桥段,用渠水浇地最便宜的村庄一亩地也就30元,贡家台村一些地块的费用却是这个价格的3倍。

“种二亩地,好年景麦子能收450公斤,2010年l公斤麦子卖1.88元,450公斤麦子也就卖个850元左右。”贡家台村村民宋殿臣告诉笔者,两次施肥的费用在200元左右,再算上种子、农药、机耕等费用以及浇地的费用,“850元最后能落一半就不错了”。

面对每亩八九十元的浇地费,难怪贡家台村民向笔者惊呼“浇不起”。

“以石津灌渠为例,水利部门卖给各村的水价都一样。”对于贡家台的渠灌收费标准,孙建勋也颇为吃惊,按流过斗渠口的水量计算,一个流量的水价为14205元。“价格是由河北省物价局等多个部门制定的。”他强调,这个价格也就是供水成本的1/3,政府要为此补贴大量资金。

那么农民浇地的价格是如何形成巨大差异的呢?

“渠水流经斗渠、农渠、毛渠进入耕地,在这个过程中,流经的距离不同,造成渗漏的多少有差别,会影响各村浇地的价格。”但孙建勋同时强调,差别不应大到如贡家台村这种程度。

为此孙建勋给笔者按起了计算器:“按照贡家台村春灌用水最多年份时的7个流量来计算,这村有灌溉耕地2800亩,核算下来他们交给水利部门的水费每亩不到36元。”

到底是哪个环节抬高了贡家台村的渠灌价格呢?

“近年来,村里春季渠灌承包给个人的越来越多了。”村党支部书记宋仁才告诉笔者,村里由承包人负责管理村里的渠灌,并收取相关费用。“承包时,村里提出最高限价,公开竞标。”

2008年,贡家台村由一年一包,转为了3年一包。笔者了解到,2010年,原承包人转包给了现承包人,每亩的费用却一下子由原来的43元提高到如今的50多元。

宋仁才解释说,这其中除了交给水利部门的水费,还包括给用水化协会的管理费用每亩5角至6角,春灌时护渠的费用每亩4角至5角,以及承包人的收益。

早些年间,有1300口人、2800亩耕地的贡家台村春季渠灌也是由村里统一管理。

“但每年收费就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他回忆说:有人抽好烟、喝好酒,一到收浇地费用就说没钱。“那时,还能动用行政手段,为此还得罪了不少人。现在这样可不行了。”有人不交浇地的费用,其他村民难免有意见。“个人承包后,承包人实在收不来浇地的费用,也没人说三道四。”

但对于承包的一些弊端,宋仁才也深有感触。“最多只是包3年,承包人对于村里灌溉渠系的日常维护,极少投入。”同时灌溉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为此,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宋仁才坦言,对渠灌是应该“包”下去还是“统”上来,他很是“纠结”。

26年水位下降36米

就在2010年,由于水位下降,庞家庄1984年打的3处机井都抽不上水了。“打井时水位还在地下42米,而2010年水位已下降至地下78米。”庞洪增不禁咂舌:“26年间,水位整整下降了36米。”

为了能继续使用老机井,该村请修井队磨宽了下端口径,将水泵放置在地下96米处。

“河北省每年超采地下水大约在50亿至60亿立方米。”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小山不无忧虑地对笔者说。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水利部门提出了:充分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但刘小山表示:一边要保证农业生产,一边要控制地下水开采,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河北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6800万亩,其中渠灌面积1800万亩,井灌面积5800万亩。

种了一辈子地的庞洪增对笔者感叹:地表水可用但不可靠。

40年间,河北省用于农业灌溉的地表水减少了近一半。河北省水利厅农水处刘建明介绍说,河北省灌渠每年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由上世纪70年代的70亿立方米已下降到如今的30亿至40亿立方米。

1996年,由于天气干旱,贡家台村的玉米颗粒无收,该村开始大规模打机井正是始于那个给村民留下痛苦记忆的年份。

孙建勋提供的一个数字更是令人惊心: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干旱,水库供水不足,很多耕地都没能浇上渠水,使得石津灌渠魏桥段2004年渠水使用量一下减少了1/8。

他解释说,这就意味着有1.8原本使用地表水灌溉的耕地改用了地下水。他认为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不用渠灌,田间的水利设施很快就被破坏。

笔者了解到,石津灌渠主要是春季灌溉,有时搞秋季灌溉,并非一年四季提供渠水。所以农民一般小麦用渠水春灌,而玉米、蔬菜等用水与渠灌供水时间不同,只能用井灌。刘小山认为,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水灌溉的增加。

2007年,刘小山开始参与的一个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正是探讨北方井渠结合灌溉的用水管理问题。他认为,解决保证农业生产与控制地下水开采二者矛盾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有专家指出,为了保护农民种田积极性,农业用水一直没有收取水资源费,因而农业灌溉存在一些盲目用水的现象。笔者了解到,河北省为此正在一些地方试点农业用水的“定量管理、超额加价”,通过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设施建构探究

本文作者:王春生作者单位:柞水县水务局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理念、新模式的引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传统的治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与挑战。政府必须从原有的理论、思路和模式出发,不断创新,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对水利科技的研究与探讨。

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农田抗旱能力。通过对现有的中小型水库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除险加固,全面增加其蓄水能力;而对于老化失修的机井等灌溉设备,应抓紧修复或更新,以提高抗旱能力。

2.完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快对农田水利管理体制的建设或改革,对一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进行产权确认,并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在明确所有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搞活经营权、放开建设权,使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向市场化靠拢。

3.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抗旱减灾能力评价的准确性。客观、科学地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抗旱减灾能力作出评价,避免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治理性干旱,并要对水资源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避免出现建设不合理或用水不合理陕西省柞水县水务局王春生的现象。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

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要针当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状况,科学、合理地估计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在这些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建设布局,突出重点,实现科学合理用水,坚决杜绝对水资源的浪费。在制订建设规划时,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并对潜在的不利因素进行完整而科学地分析与论证,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建设,避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合理使用水资源。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多方筹资

1.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各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的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还要大幅增加地方财政中的水利专项资金,并要全额、合理地应用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去。

2.各地方政区可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中,并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以达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逐年持续增长的目的,从而加大对农田水利投资的力度。

3.全面发展民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在不妨碍国家统一规划、建设,又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受益”的基本原则,调动社会各界的投资积极性,吸引全社会的资金来进行民营水利建设。

4.提高农民主动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热情与积极性。地方政府应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鼓励和扶持农民自愿出资、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让农民自愿参与投资,并把农田水利作为一项产业来进行投资经营,使之既可以保障农业的灌溉用水,还可以作为一种长远而有效的投资。对此,当地政府可以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扶持。

结论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农业民收入、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节约用水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农业水利论文:农业水利缺陷与解决举措

本文作者:卢化君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东宁县道和镇政府

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存在的缺陷

1项目法人的职责混乱,所有权归属没有明确。项目法人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要向投资方负责。设计与监理、施工单位经过招标与投标确定后按照合同约定向项目法人提供自己的专业服务。现在“三制”的推广也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农田水利建设大都由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项目法人,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全履行项目法人的职责。

2项目招标和竣工决算的难度大。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采用国家与地方投资并依靠群众自筹相结合。国家提供的资金到位及时而地方的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群众的自筹部分现金较少,大都是以工抵资。项目在审批的时候,所有的费用作为总投资,且按规定不能取费。如果只对国家补贴部分进行招标就会造成自筹部分体外循环,这样就通过不了决算审计。如果全额招标就会形成资金缺口,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

3弱化了政府部门对项目的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介入项目的实施,必然削弱其管理力度,从而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不利于工程监理制的实施。

4不利于专款专用。作为政府机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介入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而且为建设资金的挪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不利于专款专用。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策

1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

国家现在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实施,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快速稳定的发展。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2发动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加强基层水利单位的建设

当地政府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办实事、聚民心、保民生”的重要举措,从宣传发动入手,首先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营造大干水利的良好氛围。合理分配各村的水利技术人员,修建必要的办公用地,配备必要的水利设备,保证管理技术人员有稳定的办公场所和固定的使用设备,从人才和设备上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为农田水利管理建设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

3严格监督水利工程的建设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水利工程质量关系到国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因此,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易受施工人员素质、建筑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现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导致本来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最终变成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严重危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必须严把质量关,将质量意识贯彻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设计、施工、验收3个环节加强监督。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工程设计要求搞好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加强管理体制,确保管理工作到位。落实好管理人员,使各个工程都有专人管理与维护,同时规范好鱼塘承包等问题,不能因为养殖而影响到农民的正常灌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发挥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保证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建立好完善的管理机制,大力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大政府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将促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渠道。

农业水利论文:市域农业水利问题与解决举措

本文作者:田金伟周晓林作者单位:五常市水利工作总站

首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各自的特点,在投资过程中所涉及的事务影响范围也是有所不同的。国家积极鼓励个人或集体来投资办水利,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又有土地承包、资源共享及管理方面多个问题,导致了个人很难展开大规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得不搞便于管理的小工程。总之,要建立一个好的民营水利工程,需要不断完善水利建设的各项政策。其次,五常市在大、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与经济衔接上,出现了很大的距离。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由国家或集体管理的,但是长期运行也使工程老化失修。近几年来,五常市水利管理部门为农民加大了经济投入,同时又强调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从而使地方财政及农民的意见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始终依靠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在此基础上实行强制动员机制,这一点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为突出。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规定农民必须通过“两工”来为村内的公共基础建设投劳。而仅凭制度来筹集获取管理资金在实践中仍有很多问题。

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认识

在新时期,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村事业发展成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农田水利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证农民饮用放心水。其次,做好乡镇供水工程建设,突出工程重点,重视起加固立项工作,实现分批管理。再次,大力发展推行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将节水改造工程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充分带动起灌溉区中的农田改造。

明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地位

首先,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生活条件来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是名副其实的必备内容。从整体情况看,五常市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有自身优势,但是灌溉条件,饮水状况就急需要改善和整顿,因此,只有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才能将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其次,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因此要保证粮食的供应,就要加大水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产量。五常市的农业发展情况是有目共睹的,五常大米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品质上都是全国有名的,这与水利工程建设是分不开的。因此,只有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才能使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有所突破。

必须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可行性

在当前情况下,五常市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条件。首先,在“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扶持国家商品粮基地及新农村建设,带动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其次,五常市委市政府深入地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积极性,高度重视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确保财政稳定的状况下,支持和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再次,为了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的发展,需要开展防洪防涝、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结束语

五常市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具备了很多优势:交通方便,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水源充足,其经济发展的状况能为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另外,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给农民带来了保障。总之,做好认清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农村、农业、农民都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农业水利论文:区政农业水利资金整合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资管理机制,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为目的,通过整合各部门和各渠道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逐步建立资金使用科学合理、资金投入机制完善、资金监管严密可行的资金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工作目标

大力整合全区所有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照《市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分布实施,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布局合理、集中连片、重点突出,全方位推动我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三、整合原则

在切实加大农田水利专项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强化资金整合力度,全力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渠道。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市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四、整合范围

在维持现有各类支农资金投入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财政专项支农资金中除救灾资金以外的上级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对中央、省、市专项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对我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对各种社会融资进行整合。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项目、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扶贫开发及其他项目的工程建设资金均纳入整合范围。

五、整合方式

紧紧围绕《市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投入、注重效益、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资金整合。区财政、水务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增强统筹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能力。注重整合资金实效,积极探索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资金的有机结合,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

六、工作内容

我区年计划整合资金3554万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具体如下:

(一)年工作

1.农业综合开发。面积1万亩,总投资934万元。疏挖沟渠66公里,建设桥涵400座,新打机井80眼,配套旧井63眼,新建井房143间,埋设地下管道51公里,埋设输电线路31公里,配套变压器7台。同时,采取改良土壤、修机耕路、建造农田林网、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等措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

2.农机深松整地。总投资50万元,对项目区内的耕地进行深松,平均埋深25—40cm,提高土壤墒情。

3.秸秆还田。总投资90万元,利用粉碎机械对项目区内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全部进行粉碎,与农机深松相结合,粉碎后的秸秆埋在土层中形成有机肥料。

(二)年工作

1.农业综合开发。面积1万亩,总投资1000万元。疏挖沟渠74公里,建设桥涵252座,新打机井118眼,配套旧井54眼,新建井房172间,埋设地下管道51公里,埋设输电线路48公里,配套变压器12台。同时,采取改良土壤、修机耕路、建造农田林网、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等措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

2.农机深松整地。总投资50万元,对项目区内的耕地进行深松,平均埋深25—40cm,提高土壤墒情。

3.秸秆还田。总投资90万元,利用粉碎机械对项目区内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全部进行粉碎,与农机深松相结合,粉碎后的秸秆埋在土层中形成有机肥料。

(三)年工作

1.农业综合开发。面积1万亩,总投资1000万元。疏挖沟渠65公里,建设桥涵240座,新打机井102眼,配套旧井53眼,新建井房155间,埋设地下管道72公里,埋设输电线路48公里,配套变压器12台。同时,采取改良土壤、修机耕路、建造农田林网、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等措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

2.农机深松整地。总投资50万元,对项目区内的耕地进行深松,平均埋深25—40cm,提高土壤墒情。

3.秸秆还田。总投资90万元,利用粉碎机械对项目区内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全部进行粉碎,与农机深松相结合,粉碎后的秸杆埋在土层中形成有机肥料。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职责。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区财政、水务、农业、林业、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中的相关事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和部署,把资金整合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拓宽筹资渠道。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落实财政水利基础建设工程预算,确保每年水利建设资金增幅高于5%。二是提高财政水利建设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农业资金市场化运作水平。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形成资金使用合力,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制定优惠投资政策,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开发农业,形成社会各方面投资和支持农业的新机制。三是发挥农民群众开发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财政扶持优惠政策,优化村民“一事一议”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出资参与项目工程建设。

(三)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高效。财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对现行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资金与项目管理制度要相互衔接,避免互相矛盾和交叉重叠,为支农资金整合提供制度支撑。特别是要加强对整合后支农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农业水利论文:金融扶持农业水利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促使全市各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优化信贷结构,逐步形成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强大合力,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将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有力助推水利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全市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西部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进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其次,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助农增收的有效举措。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必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破解干旱难题,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第三,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金融业大力支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县(区)、各单位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措施,认真做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构建财政金融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切实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信贷投入。要紧紧围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小额贷款资金优先的原则,积极创新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样化信贷支持产品。重点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河道堤防建设、梯田建设、水流域治理等支持力度。凡是进入国家规划、前期工作还在落实或已落实,但项目资金仍没有到位的项目,各金融机构要设法支持,先行贷款建设。要着眼于农村防洪、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的安全,以修缮损毁水利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强调研与反馈,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二)强化协调沟通机制。进一步加强各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双向联系,通过设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等平台、增加财政贴息资金、增加担保公司和再担保公司或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方式,有效降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信贷资金风险,促使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效信贷投入。

(三)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各有关部门要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险政策,降低风险系数。认真落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减轻承贷主体的经济负担,鼓励水利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申请水利贷款。积极研究制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贷款风险、损失的补偿政策。建立健全金融激励机制,对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的金融机构,按照投资比例给予奖励,对发放贷款增幅超过上年比例的金融机构实行税收优惠或退税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针对性地创新涉农信贷管理模式,完善涉农信贷管理制度,简化审贷手续,积极争取扩大信贷审批权限,适当延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贷款期限,大力开发潜在客户,培育和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的有效切入点。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要加快审批进度,对已签订合同的贷款,要保证信贷资金按合同约定落实到位。涉农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单位、个人投资办水利的金融支持,重点要支持供水工程、抗旱工程及建成后有收益回报的工程,以实现社会化办水利和以水养水的目标。农业发展银行要在确保粮油收购资金的基础上,将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倾斜。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在保证涉农贷款投放的同时,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的比重。人民银行要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信贷政策手段,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和协调区域融资性金融机构形成银团贷款,扩大贷款投放能力,满足实际需求。市银监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确保金融平稳运行。

三、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服务理念。长期以来,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上,因受国家和地方政府专项投资方式的影响,普遍认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是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的项目,唯一的投资来源是向上争取资金,列入国家预算。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以及中央一系列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政策的推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迅速消除这种认识偏差,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融资学习,转变融资理念,调整融资思路,多渠道搭建多种融资平台,主动寻求金融支持。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合格的承贷主体。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对筹建未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要明确产权归属;对竣工后工程的经营管理主体,要予以明确;对现有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要作进一步明晰。要采取竞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或联营等多种方式,使一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现商品化,作为金融机构贷款的抵押品。可采取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准许个人承包、租赁经营,通过“以水养水”,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吸引社会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

(三)加强协调沟通,注重狠抓落实。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金融联席会议,及时研究金融支持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有关问题,总结推广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