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5 04:22: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农业销售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在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领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社会发展中一个特殊群体,逐渐引起普遍的关注,但是目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多集中于教育、成长环境、融入城镇等方面,很少将其作为一个创业群体。本文结合结合湖南省靖州县特色农业资源,研究湖南省靖州县新生代农民工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返乡创业的优势与不足,探索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一、特色农业助力当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
(1) 建设特色产业新业态。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中建庄园、山下建景区”的发展理念,该把坳上、艮山口4万亩杨梅核心区建成一个自然的生态博物馆。山上按照“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公司化”的要求,新建和改造高标准杨梅果园,建设杨梅品种园。果园里新建了游步道、停车场、观光车道等各种休闲观光旅游设施,把整个基地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大公园。山中建杨梅酒庄,近三年来新建了一品东方、圣仕百诺、青龙界等六大杨梅酒庄,集杨梅果酒加工、产品研发、参观品酒、杨梅历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
(2)打造产业加工新园区。杨梅生态产业园区,实施“113651”计划,建设1个杨梅生态博物馆,1个杨梅科研中心,发展10万亩杨梅鲜果、万亩杨梅绿化苗木、千亩杨梅良种果苗3大基地,建设6大杨梅酒庄,发展50个农家旅馆,打造10个苗侗风情团寨。三是甘太综合园区,重点发展竹木精深加工。2014年,新入园企业4家,园区企业总数达30家,实现税收8556万元,增长27%。
(3)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重点实施茯苓GAP基地认证、茯苓GMP生产、茯苓系列产品研发、杨梅保鲜技术、山核桃早实丰产技术、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等10项科研项目。
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的有机结合
建立了专业“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的专业引导机构。靖州县建立了独立的专业性的创业机构――喜乐购互联网电子商务协会。该协会成立于2016年3月16日。是在国家“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下通过对传统市场的广泛调查、研究,对电子商务模式的深度研发而形成的新型电子商务企业。
在公司运营方面,改变了传统依托线下销售的方式,改为线上线下联合供销的新途径,以互联网为沟通客户联系客源进行销售为主线,下线主营互联网培训、农产品收购、仓储,线上线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打造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径。靖州是中国杨梅之乡,杨梅是靖州的特色农产品。帮助梅农销售杨梅,为当务之急,喜乐购公司通过2016年的努力,把靖州杨梅销往长沙、株洲、湘潭、北京、桂林等大中城市,实现了互联网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摆脱依赖传统单一的销售模式。
在公司宣传方面,不仅依托互联网强大的宣传功能,还将资源与各广告媒体渠道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对接,在2016年杨梅成熟之时,与湖南电视台《天天向上》、《火星情报局》等电视媒体助农销售节目合作,公司与“快乐购”“淘宝馆”及各大电商平台联系销售靖州农产品。同时该公司投资拍摄了,靖州首部微电影《杨梅之恋》该部电影以爱情为主线,将“靖州杨梅”与该县主要的风景名胜及风土人情完美结合,从而将靖州的自然景物和人文生活综合展现给广大网络观众,《杨梅之恋》――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让广大群众,了解靖州,喜爱靖州,也了解靖州有这么一帮创业青年
三、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有效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全面做好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靖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结合本县实际,明确了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拓展务工人员就业渠道、提升惠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务工人员面临的问题,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其主要做法是建立健全劳务市场信息网络,加强与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为务工人员提供准确、及时、便捷、可靠地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设立服务联系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二) 重视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近年来,靖州人社局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创业就业 ,针对这一群体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创新潜力大等特点,人社局组织了多次培训,仅2015年,开展创业培训4期,培训346人,并进行1期后续服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笔,利用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项目,邀请省内知名高校科技专家来靖给乡村种植大户举办特色产业技术培训班4期。在2016年上半年,人社局新增各类创业主体674个,完成任务数的74.9%,带动城乡就业人数1221人,完成任务数的96.9%(其中带动城镇就业691人,完成任务数的109.7%。
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条件日趋成熟
(一)创业主体的自身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年龄结构上的年轻化、文化程度的普遍提升,他们更早接触互联网,接受能力强,同时也为其理解相关创业政策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使得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在社会上得到充分利用,这种趋势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也蔓延开来。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除了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外,平时主要都是通过微信、QQ、电视广告、就业创业网站等网络渠道来获取务工或者创业信息。
愿意在当地创业的受访者中,大部分都表示如果返乡创业,自己更倾向于选择农业及农村服务业,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问及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技术资源是返乡创业所需的重要资源和条件,而当前该行业在当地政策扶持力度大,邻近地区已有成功典型可供借鉴学习,且经济投入相对较少、补贴多,还可结合自家农业和人力资源,见效较快,市场发展潜力大。
(二)创业意愿强烈。调研结果显示,在靖州县或怀化市内务工的均只有15%;在怀化市外湖南省内务工的有20%;而在省外务工的人员达到50%,且集中在广东省,其中广州、中山两市的务工人员共计达35%,此外,武汉市、成都市也有分布。
大部分愿意或者已经在创业过程中的受访者,反映其外出务工期间并没有获得足以支撑其创业的资金,资金积累少,且认为工作的辛苦程度与报酬不成正比。而文化程度较高的、资金积累较薄弱的受访者更愿意在外务工,通过总结和分析,这种情况大致归结于两点原因:一是文化程度较高者一般工资相对较高,务工风险更低、更为舒适、更有保障;二是由于务工所收获的薪酬较低,工作繁琐沉闷,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者务工期间的成就较少,因此创业所承担的机会成本更少。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本刊讯 (记者 牟倩影报道)俄罗斯对欧盟实施粮食出口禁令和卢布贬值使俄罗斯本土农作物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俄罗斯农业因此取得显著发展,而且,去年俄罗斯农业出口收入首次超越武器销售收入。
据报道,俄罗斯农业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投资者都纷纷回避这一行业,在这期间,俄罗斯损失了将近3500公顷耕地,面积相当于整个德国国土,然而,这种情况在2014年俄罗斯实施应对西方制裁的措施后得以扭转。
据称,近几年来,与世界整体趋势相反,俄罗斯农业在国家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据报道,过去六年间俄罗斯的谷物产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俄罗斯农业部称,今年的谷物产量预计将会到达1.1亿吨。另外,2015年俄罗斯还取代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俄罗斯的谷物出口量达2250万公吨,预计到2016到2017财年还会上升450万公吨。美国农业部也称,今年俄罗斯的小麦出口量将会超越欧盟。此外,俄罗斯已同埃及签订了向其出口12万吨小麦的协议,并将于不久后向中国进行小麦出口。
卢布贬值也让俄罗斯农业受惠,因为这会让在俄罗斯本土成长的庄稼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俄罗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称,俄罗斯正在重拾世界粮食市场主要供给国的地位,俄罗斯农业部部长亚历山大・特卡乔夫也预测,农作物将成为继能源之后俄罗斯第二大出口对象。
花椒是云南鲁甸的特色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8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鲁甸数万亩花椒受损,道路的毁坏让熟了的花椒缺乏人手采摘,缺少人员前来采购,当地花椒成熟转红,亟待销售。
农业部得知这一消息后,有关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立即启动应急促销机制,防止鲁甸花椒销售难度进一步增大。为此,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联手云南省农业厅,8月26日在鲁甸共同举办了鲁甸地震灾区花椒赈灾购销对接会,有8个省份30名经销商和用椒企业参会。
“此次震区灾情严重,预计鲁甸县经济损失高达155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2亿元,农业部在这个时刻组织此次活动,目的就是通过义举,援助和帮助当地农民,让地震对他们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我们希望供需双方积极洽谈、真诚合作、增加购销数量,帮助灾区解决花椒销售问题,也希望供需双方以此活动为契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为灾区花椒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流通促进处处长张国对记者说。
8月26日一早,经销商们便乘车到地震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考察光明村花椒生产基地、昭通大成公司龙头山镇骡马口花椒收购点,在那里,经销商们仔细考量着花椒的质量。有的经销商用手捧起已经烘干的花椒,用他们敏锐的嗅觉体会花椒的麻味是否纯正,时不时地还吃上一两粒;有的经销商则仔细聆听着当地种植大户对鲁甸花椒优势的讲解,偶尔还会提出一些问题。
经了解,目前鲁甸县现有花椒种植面积22万亩,花椒种植户4万户,椒农17万人,预计2014年底,干椒产量将达到6750吨,产值达5.4亿元,其中震中龙头山镇目前种植花椒7.6万亩,当地有三分之二的农户,以花椒为家庭的增收致富主要来源。
“我们既然来到这里,打心里就是想帮助这里的灾民,但同时我们也是商人,能否购买最终还是要看花椒的质量和价格。”长沙高桥大市场经销商刘定科对记者说:“但通过上午的实地考察,鲁甸花椒颗粒大,麻味纯正,下午的对接会我一定会多签订一些合同。”
当日下午,鲁甸“8.03”地震灾区花椒购销活动在鲁甸县农业局正式举行,活动由农业部市场信息司流通促进处处长张国主持。鲁甸县农业局局长王富坤对鲁甸县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震灾对花椒产业的影响作了详细介绍。花椒是鲁甸的特色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在这次地震中,鲁甸花椒产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其中毁损2万亩、严重毁损16万亩、轻微毁损3万亩。当地椒农和企业对这次对接活动抱有很大期待,昭通花椒产业商会会长、大成公司总经理赵孔发也就鲁甸县花椒收购、加工等情况作了发言,他表示,不赚农民钱,高价收、平价出,真诚与各位经销商合作,如有经销商愿意在鲁甸设点收购鲜椒,他将免费为其服务。云南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处长史琳表示,农业部组织这次活动及时务实,充分体现了对灾区的关心支持,他对来鲁甸参加对接活动的领导和经销商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之后,供需双方进行了认真的洽谈,详细了解供需双方的情况和花椒产品的品质等级以及物流情况,达成购买干椒意向340吨,总价值达3000万元,其中四川工商联川菜调料商会携金宫味业、盈宇食品等7家企业在前期已购买60吨的基础上,又增加购买干椒100吨,重庆五斗米、秦妈食品、刘一手火锅等6家企业决定购买干椒97吨,湖南长沙健晨食品、宁乡都友、长沙高桥3家企业购买干椒75吨。
对接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成果显著。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接下来农业部还会邀请更多的经销商加入到收购鲁甸花椒的队伍中来,通过大家的努力,为灾区解难。
日前,央视爆出的湖北部分地区非法销售转基因稻种事件,再次将转基因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公众和科技界热议,转基因种子泛滥和安全性问题,让挺转和反转双方都对此颇有微词。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7月29日回应表示,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对转基因作物,无论是制种、试验还是种植,都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批准,对个别公司或个人违规种植、销售转基因作物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我国未商业化生产转基因主粮
据悉,目前我国并未商业化生产转基因主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迄今为止,我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种作物。”这位负责人说,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等仅限用于加工原料。我国法律规定,进口用做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不得改变用途,即不得在国内种植。我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转基因大豆是我国进口较多的转基因品种。我国从2000年开始大量进口大豆,至2013年进口大豆达6338万吨,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全部用作加工原料,没有用于商业化种植。我国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相关办法对进口转基因大豆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价,获得进口安全证书的大豆及其产品是安全的。
相关业内人士曾表示,转基因水稻种子很可能在2001年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之前就已扩散。这说明立法滞后。再加上监管跟不上转基因水稻种子扩散的速度,才造成了今日局面。另据报道,目前“转基因成分”不在大米国家标准之列,这等于给了转基因大米商业化种植和商业化偷偷流通的机会。另外,转基因大米商业化种植后必然要进入市场销售,如从销售环节加强检测、监管,转基因大米就很难进入市场销售,没有消费自然就没有商业化种植。
也有专家认为,转基因大米一旦失控至少带来三大风险:其一,对公众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为忧虑和不满。其二,将对大米制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因为欧盟和很多国家都禁止含转基因食品流入。其三,对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公信力造成损害。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总体可控
目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有序,总体可控。据介绍,我国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管理规程,涵盖了转基因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以及产品强制标识等各环节。根据相关规定,我国转基因生物研究与应用要经过规范严谨的评价程序。国家组建了由多学科64位专家组成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按照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报生产应用安全证书5个阶段,负责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评价。这位负责人说,这次报道的Bt63转基因水稻虽然已发放安全证书,是安全的。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除了要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外,还需要依法办理与生产应用相关的其他手续。如转基因农作物还要按照《种子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品种审定和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后,才能生产种植。
据介绍,农业部每年都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方案,指导各地农业部门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开展转基因成分例行检测和抽检,严把品种审定关,凡是要推广的品种,首先要申请品种审定,获得品种审定证书,然后才能制种和进行种子销售。凡是参加审定的作物品种,都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发现有违规情况,立即取消参试资格。对违规销售、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今年5月底,农业部下发通知全面部署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通知明确,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法规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研发单位和研发人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控制措施,杜绝非法扩散。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按目录定性强制标识制度。2002年,农业部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制定了首批标识目录,对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类17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强制定性标识,其他转基因农产品可自愿标识。当前国际上还没任何国家对所有的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
1 紫鹊界紫米的基本概况
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雪峰山脉奉家山体系中部,总面积115.5平方公里,景区内有梯田8万多亩,主峰高程1585.2m,从海拔500m到1200m的山坡上有600多级梯田,约10多万丘,共计5.9万亩,其地势之高,规模之大,形态之美,堪称世界之最,正在申报吉尼斯记录。
紫鹊界紫米是一种罕见的碱性米,也称为紫香米、黑香米。生长在全国著名风景区紫鹊界梯田,米粒呈四色,以紫色为主,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广泛的微量元素。在一颗稻谷上可以长出四种颜色的米粒,非常罕见。分别是紫,黑,黄,红,其中紫色的居多。紫鹊界紫米和市面上普通的紫米相比,颜色更加丰富,是天然弱碱性有机大米,其营养成分更高,因为人体自身存在着三大平衡系统,即体温平衡、营养平衡和酸碱平衡,其中酸碱平衡是指人体体液的酸碱度维持在PH值7.35~7.45之间,也就是说健康的体内环境是呈弱碱性的。紫鹊界紫米生长在世界5大梯田之一紫鹊界梯田上面,无法量产,弥足珍贵。
2 景观农业基本情况
2.1 独特的水稻生态环境
紫鹊界季风气候明显,雨水丰富。紫鹊界地处湘中丘林向湘西山区的过渡带,地形复杂,山峦高差大,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达1700mm。 受阳光充分沐浴,历年日照时数达1345.6小时。梯田遍布高达1200米的中低山、北东―南西向一面坡上,对面宽阔的锡溪河谷和平地丘陵地带。当地独特的花岗岩山体,形成优良的蓄水保水系统工程。其岩底坚实、少裂隙、不透水,土地系砂岩、花岗岩风化物发育成的黄沙土、红沙土、麻沙土,吸水性能好,土壤吸收雨水,又均匀均时渗出(经沙土净化后的水质呈弱碱性)。景区空气相对湿度很大。景区土壤富含各种矿物质,紫米本身呈弱酸性,若生长的土壤富含矿物质和灌溉的水质呈弱碱性,将使紫米酸碱度趋于中和或者呈现弱碱性。景区本身良好的自然条件(水、土、阳光)及最佳组合使其拥有着独特的“水稻生态环境”,可种植优质紫米。
2. 2“紫鹊界贡米”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2010年3月8日由国家农业部正式颁证,目前已获认证的稻谷产品仅只有3处:四川再生稻、重庆西南米、紫鹊界贡米(贡米:又称为紫米或紫糯米)。紫鹊界贡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以紫鹊界为中心的水车镇、文田镇、奉家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1′-110°52′,北纬27°40′-27°45′。
2.3 紫鹊界专业合作社保证品质
紫鹊界专业合作社探索现代种粮机制,实现了5大体系: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科研、种子、化肥、农药、加工、粮机、贸易);科学种粮培训体系(传授种子、肥料、农药等粮食生产的科学知识);品牌化管理体系(制订品牌质量管理标准);粮食附加值提升体系(依托本身的科技优势);标准化生产体系(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定期和不定期监控有机种植条件)。合作社通过与紫鹊界农户合作签订协议,保证了紫米品质,同时增加了当地农户的收益。
3 打造景观农业的建议
3.1 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
实践证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以成片规模化种植为基础条件的,只有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才能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经营,可以有效克服小农经济的弊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和统一。要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必须以农业技术为支撑,所以应聘请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区种植中心的农业专家对紫米种植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耕种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墨江学习紫米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了紫米的产量,实现了丰产丰收。同时,满足了人们对安全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
3.2 探寻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产业融合
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在实现传统农业生产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农业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因此,在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注重发掘农业的综合价值从而实现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有机融合。
发展旅游业,实现一产三产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正在成为都市人休闲度假的首选,因此,景观农业的生态价值既要有赏心的自然氛围,又要有悦目的田园景观,既能驻足观看,又可亲身体验。鉴于此,紫鹊界进行景观建设,结合梯田特有的景观,经过精心策划,使梯田在保持田园乡土气息的前提下突出了大面积“一稻四色”的观赏效果,同时带动周边餐饮业等其他行业的蓬勃发展,这样旅游业得到了大幅度增收并极大提升了紫鹊界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农作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效融为一体,使农民获得农业丰收的同时也获得旅游产业的丰收,实现了一产与三产的有机融合。
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一产二产融合。有了优质的农产品,应该积极探索农产品加工路径,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一,抢占农产品产业链的高端。建议与知名食品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挖掘紫米的综合价值,依托知名食品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生产加工紫米系列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条,也就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二,延长销售半径。在做好常规销售的同时,依托紫鹊界丰富的旅游资源,把紫米系列产品打造成紫鹊界特色产品并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进一步提高了收益,实现了从美景到美味,从农业到工业,打造了精彩纷呈的观光农业范本,实现了一产和二产的有机融合。
4 结语
农业景观化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核心和基础。大力发展景观农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非常适合紫鹊界紫米销售的特点。兴建农业观光园,开展当地旅游,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升了紫鹊界建设的审美品格,从而使当地的文化得以传承。
高毒农药历来是农药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能否管好、用好高毒农药,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农业部自2010年起在全国试点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各地农业部门及农药管理机构大胆探索实践,使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显著成效。近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全禁不现实 农业生产还得用
记者:高毒农药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威胁如此之大,为何不完全禁止高毒农药,而是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
叶贞琴:首先要明确,农业生产仍离不开高毒农药。近年来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上仍离不开高毒农药,在地下害虫、线虫、储粮害虫防控方面还缺少理想的替代产品,全面禁用高毒农药在短期内很难实现。高毒农药是一把双刃剑,真正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是高毒农药,而是高毒农药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所以有效管理、合理控制高毒农药就成了重中之重。
高毒农药不能盲目禁止,要做到“疏堵结合”。从近几年基层调研的情况看,高毒农药经营泛滥,只要是经营农药的门店都可以买卖高毒农药,农民可以随意购买高毒农药。另一方面农民买什么药、怎么用药也常常受经销商影响。据调查,50%以上的农民根据经销商的推荐选购和使用农药,农民过量使用农药、超范围使用农药的现象比较普遍,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此,在高毒农药仍需继续使用、农民生产过程难以控制的情况下,要控制高毒农药随意买卖的风险,强化高毒农药使用的监督和指导,必须紧紧抓住经销这个关键环节,从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入手。
不能随便买卖 降低违规使用率
记者:农业部近几年来一直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各地在实践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经验和做法?
叶贞琴:我部对高毒农药经营要求实行定点销售、实名购买、建立购销档案、强化信息管理,确保产品流向可追溯,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是争取法规保障。例如海南、天津出台了农药管理的地方法规,浙江、湖北在《植物保护条例》中规定了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北京在《食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了农药经营单位备案制度。
其次,各地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有力地推动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推广。例如,浙江省采取“省财政补一点、市县财政配一点、企业自筹一点”的方式,结合实施农药许可制度,建设农药可追溯体系,累计投入999.2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315万元,县财政补助465.7万元,批发、零售企业自筹218.5万元。
我们还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建设农药经营管理的电子信息系统,这样有利于实现农药产品的可追溯管理。例如,四川彭州今年开展农药进销条码信息系统建设,市政府印发了《农药条码销售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进入该市销售的农药产品都要粘贴条形码,并将条形码录入追溯平台系统,实行扫码销售。
此外,强化示范引导。近年来各地在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培养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广东省中山市农药经营实行分类管理,A证可经营包括高毒农药在内的所有农药,B证只能经营中低毒农药。北京、上海、江西、陕西等省(市)结合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项目,以“企业+专家+农户”的方式开展专题培训和技术指导,深受农民欢迎。
记者:目前为止,我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叶贞琴:现在,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的区域和范围正在逐年扩大,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定点经营门店逐步规范,一些园艺作物面积较大的县市已经从最初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过渡到全面禁止销售使用高毒农药。
据统计,今年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的县800多个,全面禁止高毒农药销售使用的县200多个。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的地区,限定了高毒农药销售渠道,减少了农民违规使用的机率,农药市场秩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好转。
疏堵相结合示范带动解难题
记者:农业部接下来如何更好地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工作?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叶贞琴:农业部今年11月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全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及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座谈会,会议决定从2014年开始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原则,每年在5个省分别创建4~5个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每个县确定20个左右示范门店,同时在10个省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试点,示范带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全面开展,引导农民减少高毒农药使用。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规范化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贴政策。
记者:对于加强农药管理工作,农业部将有哪些部署和规划?
叶贞琴:我们看到农药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不适应,制假售假、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跨作物、超剂量、不合理使用、违规使用农药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加强农药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健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手段,完善监管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监管能力,逐步建立农药登记、市场监管、风险评估、安全使用、残留控制等关键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在市场监管上,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根据每年监督抽检结果,对生产经营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更加注重监管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在安全使用上,要建立健全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和规定,加强农药抗性监测、药害监测和残留监测,指导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为此,我们对各省农业部门和农药管理机构提出了六点要求:推进农药立法进程;完善农药登记政策;强化农药经营的管理;加大查处打击力度;推进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加强管理能力建设。
近年来消费有机食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饮食时尚,但由于有机农场分布较为分散,规模相对较小,完善有机食品供应链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一项难题。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农贸市场已发展为有机食品的重要销售渠道。
美国农业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共有7864家农贸市场,比一年前增长了9.6%。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凯瑟琳·梅丽根表示,农贸市场是美国食品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销售渠道不仅为农民提供了重要的创收机会,也为社区提供了新鲜健康的食品。
美国的农贸市场类似于中国某些地区的早市,不同的是并非每天都有,一般只有周六或者周日上午才在政府指定的街区或广场运营。由于出售的主要是新鲜有机食品,售价也往往比杂货店中要高一些。
美国农贸市场的成立初衷主要是为中小农场主拓宽销售渠道,这对于有机农场主来说意义则更为重大。艾奥瓦州立大学农学院教授凯瑟琳·德拉特说,有机农业的标准相当严格,首先要选用有机种子,即有机农作物结的种子;其次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只能使用有机肥料和天然方式除虫灭草;然后还要遵守轮耕等保护土质的耕种习惯。
由于采用有机方式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难度和运营成本较高,有机肥料的供给非常有限,大型农场难以保证在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都不借助化肥或农药的帮助,也难以保证不使用抗生素为生病的家畜治疗,因此有机农场往往是中小型农场。德拉特告诉笔者,艾奥瓦州最大的有机果蔬农场也不过12英亩。
艾奥瓦州有机果蔬农场主乔·林奇告诉笔者,他的农场仅有2.5英亩,却种植了10多种果蔬和调味品。由于每种农产品的供货量太小,无法与超市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而当地社区每周日上午的农贸市场为他提供了重要的营销机会。林奇还说,如果把农产品卖给杂货店或中间商,他只能以批发价出售,而在农贸市场则可以以零售价出售,无需承担折价出售的损失。
此外,为方便消费者刷卡消费,美国农贸市场正在不断完善电子支付系统。目前,全美国已有2500多家农贸市场配备了电子支付系统。美国农业部还宣布投资400万美元为农贸市场配备无线POS机,特别是为那些使用电子食品券的贫困家庭提供了便利。
沐阳县新河镇是全国闻名遐迩的花木重点基地镇,已有400余年的花卉栽培历史。在发挥花木生产的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新河镇坚持“差别竞争、特色取胜”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花卉品种结构,加快花木新品种的引进与培植,实现花木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形成了以花园为龙头,盆景市场为桥梁、苗木基地为依托的“龙头连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花木生产新格局。
近年来,在经济网络化以及创意农业初见成效的背景下,新河镇花农顺势而动,通过一个个小网店,探索出一条集“挖苗、卖苗,苗木包装,快递服务,长、短途物流运输等”于一体的创意农业产业链。据了解,沭阳县加入互联网用户达6万余户,新河镇的网上花卉销售正凭借互联网、网络中介公司、淘宝店以及花木公司、花农等“要素”,组成了一条富民兴镇的产业链。
花木公司:引领花木产业化。为推动公司化经营,该镇实施了“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该镇还组建担保公司,以引来资金扶持。目前全镇拥有花木公司300多家,年产值约5亿元,带动该镇周边潼阳、庙头等镇2万多农户致富。现在,新河镇的花木生产早已变为由花木公司或协会与各户订立供销合同的产业化经营。
网上销售:拓宽消售渠道。依托全国知名网站及沭阳“花木大世界”、“花乡沭阳”网站和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河镇建立健全了覆盖该镇的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筑起了“信息高速公路”。现在全镇拥有电脑上网户5000余家,网上花卉店已超过2000个,约有1000个家庭在家中制作盆景。巨大的网上花卉销售量极大地促进了花卉苗木盆景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快递公司的发展。
今年4月份,新河镇村民孙坚注册了自己的花卉园艺公司,利用网络进行销售,该公司2010年在网上销售量近20万盆,净利润150万元左右,最高交易量甚至达到1分钟内就接了300单业务。“一台小小的电脑,养活了我们村2600人。”新河镇新槐村居委会主任应善银自豪地说:“自全村开始网上卖花渐渐普及后,花农受益可大了,以前花农销售靠跑,风餐露宿,受罪不说,成本还高,别的不说,仅节省路费每人每年就达上万元。”
新河镇的花卉创意农业,正由人们印象中的“粗脏苦累”的传统“体力型”产业,向“轻松愉悦”的“网络智慧型”产业转变,在这个愉快的转变中,农民逐步地富起来,也不断地乐起来。从沭阳新河花木创意产业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一、依托地方资源,成就大产业。沭阳新河镇是全国有名的花木之乡,花卉种植历史悠久。正是依托了这些资源,花卉网上销售才有了成长的土壤和继续发展的空间,而网上销售的繁荣又进一步促进了传统花卉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繁荣。二、走合作化道路。合作化是壮大经营个体、提高经营收益的有效途径。1994年底,新河镇花木经纪人自发组织成立民间社团花木协会,为新河镇的花木生产与销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每月定期向花农举办技术类培训,还不定期到农户田头进行实地技术指导,通过信息传送,花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提升。三、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对花木产业也是一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新河镇现有科研企业及单位25家,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围绕花卉生产遇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技术创新,为花木种植户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
国家取消农业税以后,减轻了负担的农民种地积极性大幅提高。市场经济价格杠杆的作用,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很快。由此,也产生了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药,种子质量优劣带来的纠纷。农药,种子优劣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一方面减少了产量,是社会物资供应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农民颗粒无收或减产带来的损失,可能是农民陷入贫困,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农民丰收后,由于盲目种植,即使丰收了,也为卖不出去伤心,大有多收了三五斗的感觉。笔者工作在工商管理基层,直接和农资经营户以及农民打交道,经过认真的调研和思考,在所在的工商所辖区,小范围的试点农资合同式销售,订单农业增加农民实际经济效益。受到买卖双方的共同欢迎。
一、合同式农资销售,有利于稳产增收
丰收了的老百姓有钱,钱村存入了银行,刚承包种地的农户,手头一般比较紧。这样,算用算买就成了他们农资消费的模式。没有商品鉴定知识,对科学使用肥药不熟悉的农民,靠问,听,看成了他们决定买什么药,种什么种的主要途径。结果,一是容易受到不法商户的侵害,二是种植陷入了盲目性,到底是选择抗虫,还是选择衣分呢?盼了一年的农民,到丰收季节可能没有一个好收成。同样,那些,了解市场行情,熟悉市场规律,经营农资多年的农资经营大户,手头同样受到资金的瓶颈限制。金融系统的款不好贷,即使贷下来,高额利息,同样增加了农资的经营成本,到头来,还是转嫁到农民身上。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买卖困境呢?
有的商户已经摸索出了合同式销售农资的初步模式,虽然,还不是很全面,有的地方还有漏洞,但是大的方向性明确,结果效果明显。例如,农民不在将钱存入银行,而是将明年必须购买农资的钱提前一段时间交到农资经营户手中,让他们在农资价格低谷时,买进农资,农民享受到了低价,商家商品有了去向,赚取了利润。关键是,这样合同式买进的农资质量有保证,纠纷解决的方式有章可循,索赔,赔偿都容易解决。农资经营户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指导农民哪种农药性价比好,根据地块,年景选择哪种种子好等等。有的商家还聘有农业高级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碰到的问题。
合同式农资销售,不是不正当竞争,他是建立的双方互惠互利,双方买卖自由,买卖自愿的前提下。好处是建立了稳定了供销关系,密切了销售商和农民的关系。正如市场?经济中的金融企业和企业的关系。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督促,指导农民和卖家建立这种农资销售合同式关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机构设置深入乡村,有着人员优势;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市场准入和流通领域监管,有法律授权的执法优势;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设的合同机构具有对合同的鉴定,指导等能力和权力,国家也有对大额购销合同鉴定的规定。只是在数额较小的农资购销合同没有规定。四,挂靠工商的个协组织,为分布在农村的个体户和农民建立这种关系提供了亲情式的一面。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谁都想得到大点的蛋糕。关键是政府部门的引导,关键职能部门的服务大局的意识,关键是每个干部职工工作能动性的提高,以及政绩与提拔的挂钩。
二、订单式农业为市场经济下的农民增收带来保障
有一种比较普遍而为不少人接受的观点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突破现有的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之上的家庭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集中形成规模经营,主张由加工企业直接进行生产,看不到或否认农民家庭经营的意义。
应该看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确立,是对过去“一大二公”的否定,成为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础。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户小规模经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太可能有根本的改观。因此,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就必须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行。
建立在农户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克服了传统观念上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弊端,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也由于产业链或产业体系的集聚效应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手段在农业领域有了大有作为的空间,提升了农户以及产业体系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与竞争力。由此可见,龙头企业盲目地追求集中土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取消农户家庭经营的指导思想和做法是欠妥的。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内在的利益联结机制。
农业产业化要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核心问题是要在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建立起内在的利益联结机制。由于龙头企业与农产各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如果利益关系不直接、不规范、不顺畅,相互激励、相互约束的利益调节机制没有形成,必将出现产业链条的脱节、断裂现象供大于求时,产品外销无路而积压,价格暴跌,企业撒手不管;求大于供时,纷纷抢购,企业“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农产分散生产,企业独立经营所导致的随意性,不仅使企业与农民两败俱伤,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基从而损害国家、企业和农民利益。在农业产业化的起步阶段,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三、加强农业的组织化建设,科学地选择产业化经营模式
较长时期以来,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多处在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状态,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信息来源渠道不畅,市场导向能力弱,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盲目性大。农民增产不增收,“卖难”现象时常困扰着农户,从而加大了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约束。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分散的生产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二是难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三是市场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性大;四是市场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差。
科学地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公司+基地”,即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建立起生产基地,直接从事初级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和管理;二是“公司+农户”,即公司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与初级产品生产的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公司的负责加工及销售,农户负责生产;三是“公司+专业协会+农户”,即公司与协会签订合同,由协会与各农产签合同,其生产技术、服务由协会组织,公司只负责加工、产品销售;农户负责生产。这几种模式各有特点,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资源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形式,在起步阶段,要鼓励农户自愿或依托。
全面推广种养合同示范文本。如:“农副产品买卖合同”从标的物的品种、数量、价格及检验标准,以及期限、结算方式、担保方式、合同解除的条件等都有详细约定条款,同时指导交易双方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对该范本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当事人双方对权利义务的特殊约定。规范合同的
签订,大大提高了合同的履约率。
加强合同备案管理。对由涉农龙头企业提供的“农业订单”,工商部门积极参与和引导企业对合同文本的制订与修改,明确“订单”条款内容、权利义务关系以及违约责任等,并纳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合同备案管理,切实加强对各类订单的监督管理。同时,要求在农业订单中必须明确规定最低保护价和违约责任条款,以此约束当事人依法履约。
运用商标战略,树立品牌意识。结合本地特点,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产制定商标品牌发展战略,使种、养殖的农产品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品牌,统一生产加工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逐步形成了“挪亚”食品、“黄河口”大米、“玉峰”水产等农产品品牌,其中“挪亚”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从而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完善打假护农举措。积极配合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打假维权机构,完善维权措施,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订单农业”的蓬勃发展。
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垦利县工商局紧紧抓住农业订单的订立和履行两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合同监管职能,主动深入订单农业领域,为农民和农村经纪人提供全方位政策服务,加强订单农业的规范化管理,推动全县订单农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和农村经纪人的法律意识。主动邀请合同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农业部门高级农艺师和种、养殖技术能手为涉农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殖大户及农村经纪人进行授课,认真讲解农业种养、农产品浅加工、储藏等技术以及如何开拓市场、避免市场风险。同时,有针对性地宣传《合同法》、《山东省合同监督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培训人员300余人。二是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和农村政务公开栏的作用,积极宣传工商部门在“订单农业”监管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农民、投资者和农村经纪人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订单的履约率,垦利县工商局还重点抓了对涉农龙头企业农业订单的服务与监管。全面推广种养合同示范文本。如:“农副产品买卖合同”从标的物的品种、数量、价格及检验标准,以及期限、结算方式、担保方式、合同解除的条件等都有详细约定条款,同时指导交易双方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对该范本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当事人双方对权利义务的特殊约定。规范合同的签订,大大提高了合同的履约率。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我们买到不合格的衣服,或换、或扔。农民种了劣质种子,等到发现时,可能就是丰收时。丰而不收,当做何感想。那些法律授权了管理职责,吃着皇粮的公务员们当做何感想,为了社会,为了农民,为了自己的菜篮子,米袋子,吃的,穿的,大盖帽们不应仅仅是罚字当头,树立服务意识,更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订单农业,解决种难、卖难,真正为老百姓着想,为我国的广大老百姓的生活贡献我们的力量,尽到我们的职责。
今年是国家农业部开展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治理年,从全省多年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抽检情况看,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重点禁限用农药的使用。从当前看,加强对蔬菜生产禁限用农药的监管有一定难度,其主要原因是农民生产规模小而多、种植品种杂,在生产用药上粮食作物和蔬菜容易混淆,相互污染。敦化市在今年国家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治理活动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禁限用农药管理上出重拳,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依据政府文件,敦化市农业局向辖区各农药经营企业下发了关于禁止销售使用农药品种及替代农药品种目录的通知,有效规范禁限用农药销售和使用,加强替代农药品种的宣传和技术指导,确保食用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敦化市的做法很值得各地在工作中借鉴。
各农药经营企业:
为从源头上杜绝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中草药材、果树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敦政办发【2011】第28号文件精神,现将禁止销售使用农药品种及替代农药品种目录予以,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经营“禁止销售农药品种目录”中农药的单位,取消农药经营资格,并通报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二、对经营和使用“禁止销售农药品种目录”中农药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
三、自本通知公布之日起,应立即对“禁止销售农药品种目录”中农药的库存迅速进行退返处理。
四、自本通知公布之日起,经营企业对消费者退返的“禁止销售农药品种目录”中的农药,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退换。
附:敦化市禁止销售使用农药品种及替代农药品种目录
一、禁止销售使用农药品种
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氧乐果,克百威(呋喃丹),甲胺磷,地虫硫磷,久效磷,磷胺,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氯唑磷,苯线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丁酰肼(比久)及其复混剂。
二、替代禁止销售使用农药的品种
(一)代替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1605)用在养蚕防治害虫的药剂是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具有触杀和胃毒的低毒、低残留药剂均可代替其防治大田作物害虫。
(二)代替甲拌磷(3911)和克百威(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有毒死蜱、辛硫磷、二嗪磷、丁硫克百威及其复混剂。
(三)代替氧乐果的药剂有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等。
(四)代替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的药剂有溴敌隆、溴鼠灵等。
(五)代替常规种衣剂甲拌磷、克百威单剂复混剂的有毒死蜱、丁硫克百威。
(敦化市农业局 供稿)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自现代都市农业兴起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奇各异的多效能的都市农业经营形式。
(一)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1)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如近年,法国用财政在一些城郊山区和岛屿建立了7个无住户的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近些年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也开始重视这种都市农业。如北京,在2005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将重点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建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营造水源保护林;又如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上海城郊结合部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城市生态补充基地。
(2)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禽、奶制品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家禽家畜养殖、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发展郊外食物农业,要以都市市场为轴心、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注意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尤其要以生产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郊外食物农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3)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现代市民把城市园林园艺美化视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并利用园林园艺工程美化城市空间。如法国,用绿篱带将住区与工厂、高速公路及污染区隔开,以营造宁静、清洁的人居环境;一些新城刻意保留部分农业用地,在城内种植蔬菜和花卉,制造农业景观。巴黎大区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提出要将农田、河谷、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联结起来,形成贯穿整个大区的绿色脉络。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4)城郊旅游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属旅游农业,源于西方市民乡村旅游,在国外有70多年历史、在中国有30年历史。但世界各国对其称呼不同,德国叫“度假农庄”;日本叫“度假农业园”;澳大利亚叫“休闲牧场”;奥地利叫“农家旅游”;韩国叫“观光休闲农园”。它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教育农业等四种经营形式。农业公园就是经营者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经营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城乡居民观赏、游览的城郊公园;观光农园就是城郊农户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观赏或采摘活动成片开发为供市民旅游的场所;体验农园就是城郊农户用租种方式将耕地转化为供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乐趣的场所;教育农业是郊区农业经营者或市政府为了给城市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会而开发出来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城郊教育农业是在城市传播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经营方法各不相同。如日本是把城市子女送到郊区农户家寄宿并参加农业劳动;法国将其作为农业职业培训方式。法国政府规定凡从事农业者都要在教育农场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此建有1000多家教育农场,并受制国家农业部门职业培训中心。法国的城郊教育农业效果比较好。
(5)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市内楼宇农业根据生产地点不同,有多种经营方式:第一,自家庭院、阳台、楼顶甚至外墙等狭小空间的绿化与美化种植,包括室内、阳台、庭院种植观赏性植物和水果植物、盘载蔬菜、小动物饲养,室外墙壁植草和藤蔓植物种植;第二,楼盘间空的绿化和美化种植,包括种草、植树;第三,旅馆饭店接待大厅的美化种植,包括移动的盆载植物和固定的植物装饰;第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绿色种植,包括街道绿化美化种植和钢架吊盆蔬菜种植。
(6)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象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世界各地许多大城市年年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第四,节庆农业。这是经营者利用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经营形式。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的目的不在于做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而在于将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模式与情境氛围分享给市民和外地来客。
(二)都市农业经营现状
国外比较重视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快,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出特殊功效。有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Smitetal,1998)。由于世界各国的食物供应水平不一样,各国经营都市农业的重点领域不同。
在农业欠发达国家,不仅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很多,而且主要从事食物生产。如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都市农业不仅是粮食短缺国家的市民解物自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他们提高农业食物品质的办法。如有专家称,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尼科·巴克,2005);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城市家庭食物自产比例不断提高。有专家统计,在东雅加达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18%;在坎帕拉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60%;在内罗毕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已达到50%(Mougeot,1994)。
在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重点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如英国想通过发展都市生态防护和园林园艺农业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英国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实施所谓的“城市农庄计划”。如德国采用生态保护农业措施恢复城郊矿山废地生态,如埃森市将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转变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废地上发展都市农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如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是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不仅改善了国家生态环境,把新加坡变成了世界着名的花园国家,而且已经改变了国家农业食物生产短缺的现象,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Smitetal,1995)。
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全面。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具体经营领域,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省会城市都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还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基本上所有大城市都兴办了旅游农业,尤其是农家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些特大城市还发展了文化农业,如北京有316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接待户达13819户。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村于2003年就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于2004年建起了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的国内首家西瓜博物馆。大兴区于1988年首创性举办了西瓜节,到此已举办18届;大孙各庄镇举办葡萄采摘节;北务镇举办蔬菜采摘节;李桥镇举办西甜瓜采摘节;北石槽镇举办鲜杏采摘节;龙湾屯镇举办果品采摘节,他们以节庆方式招揽人气,以城区市民的广泛参来实现农产品的促销。现在北京农产品文化节已成为全国各市仿效的范式。
三、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都市农业与市内园林绿化美化农业一起还扮演着城市清道夫的角色,不仅大量地、持续地接受、储存、消纳、降解、净化都市排出的气、水、固体废气物,而且将城市中大量排出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生活垃圾通过农业的有效利用变为资源,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都市农业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维护了农村地面自然景观。市内楼宇农业还扩大了城市种植空间,促使室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得到平衡、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吸收空气中被污染的灰尘和废气,帮助市民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小气候。就北京城郊食物农业产生的生态效能来说,2002年仅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在调节大气成分方面就产生了49.3亿元生态价值;在净化环境方面产生了109.63亿元生态价值;在蓄水方面产生了6.03亿元生态价值;在生态服务方面产生了293.4亿元生态价值。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增收能力。根据文化等人的研究,北京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5880.1元,2003年为6496.3元,其增幅为约91%。这种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根据近些年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统计,我国农民的年均人平纯收入不过3000元,只有北京郊区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的50%;全国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增幅约为20%,其增幅能力不到北京郊区农民的一半。(2)促进了城郊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旅游业、物流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郊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对周遍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更主要的是都市农业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走上设施化生产、精确化生产、优质化生产轨道方面起了促进作用,改变了农业经营落后面貌。以北京都市农业为例,到2003年为止,农机化程度达到70.4%;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06%;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81.2%;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6%。这是乡村农业无法达到的。
(三)都市农业的人文效益与人文功能
都市农业的环保生产相对常规农业的化学化生产,使农业具有了人文关怀特点和人文效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了享受田园生活和从事养生劳动的机会,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锻炼了市民身体,加强了市民生活保健,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2)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都市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改善了城市空间结构、降低了城市污染,促进了室内外的碳氧平衡,为市民创造了宜居环境。(3)满足了市民的食物安全需求。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蔬菜、粮食、肉奶、水果等食物,丰富了城市食物供应。同时通过生产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有机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优质的、有营养的农业食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概率,为市民身体健康建立起了食物保护屏障,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4)传播了农耕文化、改变了市民文化结构。都市农业通过发展会展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较好地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传输了农业知识、农艺、农耕精神,直接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提高市民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另外都市农业通过发展楼宇农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活动,使市民的审美文化和认知文化发生结构性变化。
(四)都市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功能
都市农业是沟通城乡的产业形式,具有较强的社会效能:(1)都市农业利用工业社会提供的物质设备和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在工厂内从事园林园艺生产,使得社会的第一、第二产业得到有机结合。(2)都市农业使农民进城,在城市内部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为市民下乡旅游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市民体验农业提供耕地,促进了城乡居民的直接互动,有利于市民与农民的结合。(3)都市农业加速了工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交流,这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的文化隔阂,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文化基础。(4)都市农业为城市家庭妇女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使她们通过都市农业更好地控制家庭资源,提高了低收入城市家庭妇女的地位。(5)都市的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吸收了城市剩余劳力,如达累斯萨拉姆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35000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内罗毕的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15万个家庭提供了工作机会;哈瓦拉都市农业在1999年为城乡居民提供了3万个带薪工作机会,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6)都市农业加速了逆城市化进程。逆城市化是城市居民把自己的居住地向城市郊区转移的现象,这有利于对缓解城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问题。都市农业为市郊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速了市郊交通、教育、供排水系统、电力、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速度,有利地吸引着市民向郊区转移。所以,都市农业是我们解决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
1 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义
(1)农产品连锁经营避免了传统经营方式的弊端。传统农产品经营方式以是农贸市场(由众多个体小商贩构成),农产品批发市场(由农产品批发商构成)为主。规模小、交易环节多、交易手段落后,流通成本高;农产品来源渠道复杂,市场仓储、保鲜设施不完善,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首先连锁经营购销责任分明,产品质量有严格把关,有助于净化市场,避免假冒产品流入市场。
其次连锁经营有助于规范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连锁企业实现大规模、快周转、低成本的优势,充分发挥规模经济,降低流通成本。再次,发展连锁经营,有助于形成统一、稳定的销售网络。
(2)农产品连锁经营有助于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是实现生产和消费对接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连锁企业能够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使农民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品种和产量,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提高农民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能够提高农产品的整体价格水平,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农产品卖难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问题。
(3)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有助农村产业化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连锁经营需要产业化的支撑。连锁经营的优势最终来源于整合过的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资源,通过产业化支撑连锁经营。大流通必定要与大生产相适应,规模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为产业化和订单农业提供市场前提。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中间企业必然要适应连锁经营的要求,提升规范化运作,进行订单式生产,逐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双赢,实现产业化经营。
2 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目前已具备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首先,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提高,大生产必然要求大流通,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必将改变。其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为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和销售奠定基础。再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进步。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发挥品牌共享的优势。生产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是在与连锁企业共享品牌和信誉,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而我国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加工和无标流通,假冒伪劣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许多连锁企业甚至不能提供相同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所谓的品牌共享效应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在构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和流通领域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规范认证机构和乱认证行为的出现,不断扰乱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2)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产业链是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深加工程度和产品满足消费程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可加工程度就越深。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产业。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未加工或者是简单初加工,深加工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短已经成为限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桎梏。
(3)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连锁企业质次价高。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将核心企业和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相关企业连接成一体,重新整合企业核心资源,提高联合效率,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整体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只专注经营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使辅助性业务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供应链过长,相关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农产品经过反复倒手,质量下降,价格提高,使消费者转向农贸市场。
(4)缺乏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配送落后。我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农产品和农资专业物流企业比较缺乏,现有的国有农业流通企业,例如粮站、种子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而且现有流通企业缺乏相应的保鲜、冷冻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配送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径小,流通环节多。据统计,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成本的30%~40%,而生鲜农产品甚至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以内。
(5)连锁经营规模小,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由于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农村生产基地,经营网点分散,专业配送落后等原因,企业不能做到订单生产、批量采购、专业配送。导致各个经营网点大多各自从农贸市场采购,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3 推动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策略
(1)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从现有比较成功的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经验来看,有稳定的货源提供高品质产品是其共同点。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既能保证货源,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基地为农产品标准化提供了基础。应该加快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对农产品的品质、保鲜处理、包装、计量等质量标准做出统一的规定,对主导农产品品种标准,产品质量分级,专用标准,生产规程,质量检测体系,农业投入品及其合理使用建立符合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2)依托农产品龙头企业和深加工配套产业,实施品牌化战略。初级产品档次低、价格低廉、市场面狭窄,经过深加工既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尤其是品牌产品更是品质和服务的象征。对于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起到重要作要。选择与生产基地和农民联系紧密,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为发展连锁经营奠定较好的基础条件。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建立产权清晰的股份制核心企业,以此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
企业联合为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条件。农产品及初加工品其可仿制和复制性非常大,也十分容易形成产品自身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企业自有品牌产品设计和推广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实现农产品品牌效益。需要企业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制定可行的营销组合策略,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优势。
(3)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实现生产和销售对接。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流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农村合作组织能够将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接起来,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其次,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将农民组织起来增强谈判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对农产品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如专业技术协会、农业合作社、粮农、果农协会等,将生产农类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目前我国的农业合作组织有如下几种形式:①农户出资,用产权连接的“专业合作社十农户”模式;②农户不出资,用合同连接的“公司十农户”合作组织;③用会员制连接的农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服务协会。
(4)依托第三方物流,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各企业相互依存。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一是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要有核心竞争力,从事核心业务的经营,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二是加强各个企业的联系,培育企业间的信任。企业的自利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将极大损害整体利益。
对连锁经营而言,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生产和销售企业可将产品配送委托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专门的物流管理人才、先进的加工配送设施,具备高度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对物流资源快速整合,具有规模经济的基本特点。依托第三方物流不但可以减轻其自建配送中心的资金压力,减少其物流成本,使企业专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农产品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畅通无阻。
(5)创新农产品连锁形式,提高连锁经营管理水平。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主要是以农产品专卖店、农产品超市或者超市专柜为主要零售形式。我国目前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形式主要有:农产品超市+基地,农产品超市或连锁专卖店+加工企业+基地,超市+中间企业或配送企业+基地或农业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将来可以采取不同连锁经营方式。提高连锁店经营规模,加强连锁经营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创建连锁企业品牌。连锁经营类型有直营直销式、自愿加盟式、特许加盟式、委托加盟式等不同连锁经营方式。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农产品龙头企业或连锁企业总店为核心,将农产品销售突破地区经营和季节限制。向城市多渠道延伸、渗透。
连锁经营实行集中配送、分散销售,在人、财、物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对企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使农产品连锁经营,农产品品种多、规格多、不易陈列和摆放、季节性强、地域性强、易损易坏、售后服务麻烦等特点将给连锁经营中的货品管理、仓储、运输、陈列、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带来很多挑战,因此必须要对经销商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特别是要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信息化、农业标准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化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它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如何快速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政府、企业、农户三个层面寻求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瓶颈,实现农业大发展的目标。本文主要从农产品销售企业角度来探讨推进电子商务的策略。
一、用变革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逐步推进农产品销售企业电子商务
变革管理的三个必不可分的实施阶段是:解冻、变革、冻结。其中解冻是企业实施变革的前奏,是确定变革目标的阶段;变革是实施变革的主体,是实现变革目标的具体行动;而冻结是变革目标实现后的保证,同时是新变革的起点。
农产品销售企业在进行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变革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思路来指导我们实施电子商务。
首先,在确定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后,在做详细的需求分析前加入一个实施步骤,即“模拟上线”运行的培训方法,让企业自己经过培训,直观的了解实施电子商务的全貌,并使企业用信息化的眼光来了解企业的组成和运行模式(即解冻的过程)。这是一个“由上而下”的过程,进行全员的培训,以部门主管以上的管理人员为主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原动力的过程。
其次,在电子商务的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思路,从时间、成本和质量三方面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即变革阶段),这是一个先“由下而上”后“由上而下”的建设过程。
最后,在电子商务项目实施完成后,建立相关的运行保证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成果,同时为新的需求做前期预研工作(即对新的模态实施培训),为下一阶段的电子商务建造做准备,从而实现整个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即冻结的过程)。
该实施方法突破了以往实施传统电子商务的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搭建了全局观、持续性的建设方法,同时也避免了“一步到位”法和“循序渐进式”的不足。
二、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认证
农产品标准化认证是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的必要前提。农产品销售企业应积极参与农产品认证。据湖南省统计局2006年数据显示:我省目前有无公害产品认证910多个,绿色食品认证230多个,有机食品认证30多个。在农产品标准化认证上,龙头企业是促进认证的动力,比如衡阳黄花集团的黄花,绿丰果业的葡萄,陶陶集团的芦荟等,所谓“产业认定靠政府,产品认证靠企业”,产品认证的背后,必须依靠企业的推动。龙头企业的牵动是推动农产品标准化认证最具有生命力的方式,为龙头企业要在市场上赢得竞争力,就必须实现产品的认证,获得认证后,公司还必须时刻关注农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保障问题,采取措施使各个环节有机一个整体,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电子商务。
三、积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逐步引导农民经济合作社向企业化经营方式转变
农产品销售企业在目前农民经济合作社尚处于初级阶段时,可积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这种形式是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为龙头,围绕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基地和农户以合同方式进行专业化协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式。这种形式明确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支持政策,提供全程服务,设立产品最低保护价并优先收购,有的还有利润返还。农户按合同规定向企业交售农产品,由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负责加工、销售。这样在农户、基地、企业之间便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协作关系,促进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规模化、一体化发展。由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负责加工、销售,农户、基地、企业之间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协作关系。这种方式对农产品电子商务非常有利,能够针对市场迅速有效地满足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削减销售成本,并能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种形式在许多农村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经营形式中,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明显,而农户的力量分散,导致双方在订立合同时,谈判地位不对称,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农户处于依附地位,双方难以做到真正平等,农户也无法获得与产前、产后各环节大体平均的农业利润。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当农户需要与企业利益一致时,农户可以分享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利润,当农户需要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不但不会与农民分享农业利润,反而会凭借自身优势向农户施压,向农户转嫁风险。因此,推行这种经营形式一定要慎重,需要用法律法规严格加以规范,以防止企业侵犯农户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民的利益。
基于此,在这种经营形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农户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在企业和政府的引导下,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更加公平公正的与龙头企业或批发市场进行平等地谈判和交易,这种经营形式弥补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弊端,使农民获得了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收益。在农民经济合作社发展到较大的情况下,参与市场活动的优秀农民企业家可以着手将农民经济合作社注册为公司、企业,以公司和企业的方式做大做强,成为新的龙头企业,逐渐实现农产品企业化经营。
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农产品销售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关键在人,而人员的培养非常关键,能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实施电子商务梯队,将是电子商务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S模拟实施”法在企业具体实施电子商务之前,已经对企业人员(尤其是业务主管人员和企业的中、高层领导)进行培训,让他们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全面的、感性的认识,并能在今后的理论培训中,经过“由上到下”的培训过程和“由下向上”的实施过程,举一反三,深化理解,缩短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时间,以此引发全局的思考,并很好的避免了以往培训的枯燥无味。
五、做好客户关系管理(CRM)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和支持等经营流程信息化,实现客户资源有效利用的管理软件系统。其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农产品销售企业在农产品产销上,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意义重大。除了对企业市场价值,即客户购买企业的产品、服务、使企业的价值得以实现外,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成本领先优势和规模优势
事实表明,客户能提供一个成本优势,从而也就提供收入优势。为新客户服务花费的费用,比起老客户来要昂贵得多。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忠诚客户在企业的市场中占据相对较大的份额,那么就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壁垒,形成规模优势。
第二,市场价值和品牌优势
农产品商标产地品牌的价值是一个企业与其消费者或与起决定性作用的客户之间相互发生联系的产物,市场价值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没有客户作为出发点,便不能创造或维持商标的价值。
较大的市场份额本身代表着一种品牌形象,客户的舆论宣传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也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客户中的舆论领袖起的作用更大。当然,舆论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对满意的企业,正面的宣传;一种是对企业的不满意,负面的宣传。
第三,信息价值
信息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以及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把握。农产品销售企业应根据会员客户反馈的信息和资料,及销售的情况,分析客户购买行为,消费习惯,以此来制定相应的新产品开发计划及销售计划。并根据网站访问及注册信息,订购信息分析消费特点和个人爱好,据此制定服务不同客户的不同策略。
第四,网络化价值
客户的网络化价值指商业客户使用你的产品服务,该商业客户的客户为了便于与它进行商业行为,也会采用你的产品服务。类推,客户的客户也可能采用你的产品服务,这样形成了一种网络化的消费行为。
基于四种对客户价值的理解,农产品销售企业在实施和管理电子商务过程中,应十分重视通过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客户提供更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来维持和发展与客户的关系。一些优秀的企业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