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8 09:39: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畜牧兽医专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兽医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久,那么如何改革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使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对此本文将作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 畜牧兽医 课程改革 注重实践
高职教育历年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行各业为社会贡献出了自己那一份重要的力量。畜牧兽医专业作为为社会输送畜牧兽医人才的重要专业,这门专业的课程的重要性是不容人们忽视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既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拥护国家和党制定的正确路线,也需要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素质,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畜牧兽医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更是受到了社会的重视,而与此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畜牧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高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一、紧抓学生的理论知识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工作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要想达到这些目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狠抓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高职教师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实践,因此学生的理论学习不是重点,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方面,这种看法也是非常偏颇的,它和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观点分属于两个极端,都是比较片面的观点。笔者认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改革需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应该忽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掌握能力的培养。
第一,高职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畜牧兽医的理论培养工作。畜牧兽医专业具有特殊性,这个专业的学生以后面临的群体主要是动物,学生需要全面了解动物的身体构造,了解动物的生理和病理学,因此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需要学量跟动物生理和病理有关的课程。例如学生需要学习《家畜解剖生理学》、《动物疾病诊断技术》、《猪病诊治实务》以及《禽病诊治实务》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能够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较好的掌握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疾病诊治的具体情况,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理解了动物的病理,这样在面对具体的动物常见病时,学生才能知道如何准确的进行治疗,由此可见理论知识的重要之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反复强调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紧迫感,避免因学生的不重视而使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最后使学生的基本业务知识不熟悉,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做好学生的理论培养工作,高职教师还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制力,使学生在专业课堂中注意力更加集中,这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理论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
第二,要求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高职学生的年龄大多较小,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并没达到成熟的地步,因此学生的学习还需要教师多加引导。畜牧兽医专业本身涉及的领域比较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容显得较为复杂,如果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去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高职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照顾到这种情况,尽力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情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同时,这种方式也能革除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教育的弊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激发。总的来说,高职教师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间接地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得到培养,最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同时让学生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改革与实践当然离不开实践的参与,除了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之外,高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需要有效的结合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实验来升华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来升华已储备的理论知识,俗话说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教师在讲解猪常见的消化系统病诊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运用现场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择在实训室和动物医院等场所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诊治猪的胃肠炎和肠便秘问题。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实物,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出现消化系统病症后猪的症状。
此外,为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高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加大实验教学的比例,在解剖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使学生对家禽的生理构造更加清楚,这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挖掘,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得到加深。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高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饲养动物的活动中来,让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学生更加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了解自己的工作前景。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改革和实践,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去进行教学,紧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期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对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畜牧兽医专业,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通过国外的学徒制教育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中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部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外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迈入新阶段。本文就从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提供可行性建议,提高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其不断发展。
关键词:国外;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
随着我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进国外现代学徒制,我国的职业教育各专业都受到了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影响和启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只有加强引导,从制度上不断完善,才能够使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简述国外现代学徒制度
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对职业院校、学生、企业之间建立交流桥梁和有效机制的教育模式,能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之前进行就业实习,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专业性、操作性和实践性,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就业机会,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促进学生就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我国在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学习过程中,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目的。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在国外畜牧兽医专业中取得成果,我国职业院校借鉴成功的经验,希望能够使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对教学安排事项进行有效安排,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从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角度,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一定帮助。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的培养模式
国外现代学徒制来源于传统的学徒制,通过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革,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交流。国外现代学徒制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培训,结合企业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引导,使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接下来就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介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培养模式灵活多样。世界上职业制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在职业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定主要是以通过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职业技能在不同的岗位要求就不同,英国也在不断开发新的职业技能岗位,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这些职业技能技术岗位的开发,是为了职业院校具体的技术专业制定的,从初级到高级,实现职业技术一体化,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创造了条件,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有效掌握,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关于职业技术岗位开发方面,还设立了高级管理岗位,这样将职业技术岗位的所有层级都涵盖进去,从初级技术工人到高级技术工人,再到高级管理人员,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岗位模式下学习实践,实现学生对岗位的认识,以及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确定。比如,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度采取的是灵活教育和用户需要的方式,进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种类的技术培训,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对技术的等级进行选择,职业学校会配备不同的教师对其进行技术培训。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统的学徒制只注重技术的培养,对专业理论知识不做讲解,认为只要培养成熟的技术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只有技术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方式。在专业技能熟练的基础上,对专业技能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要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方面能够极大地发掘人的潜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掌握的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技能实践经验。
三、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
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经过学习就可以直接就业,不会出现对专业技能操作程序不清、专业技术出现问题、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畜牧兽医专业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能够对其专业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得到实践,专业技能得到加强。通过引进国外学徒制,可以了解到,只培养技术工人的传统已经被摒弃,现在的学徒制不但重视技术,还注重理论体系的培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完善教育制度,改善教育体系,走符合我国发展的教育之路,才能够从根本上对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作用,实现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共赢。
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快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制度建设。加快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制度建设,就是要对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等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高效性。通过法律制度建设,保证畜牧兽医专业运行现代学徒制,比如,澳大利亚的《职教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结合,因此,我国可以进行立法,把国外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力地推动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通过法律合同的规定,使学生、企业、学校三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立法的规定和实施,为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主要偏向于技术,对理论教学没有加强重视,因此,很多学生在就业之后,还不懂技术操作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只是机械性地对技术操作方式进行运用,因此,立法也要加强对理论学习的规定,使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学习也能够得到教授,实现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目的。
2.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通过职业考试的人员,才能够就职。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不能只涉及笔试,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考试,只有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顺利就业。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是对现代学徒制在牧兽医专业方面培训质量的保证。如果失去了职业资格认证,就会使牧兽医专业的就业体系混乱,学校的专业教育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国家教育部门要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技能进行技术认证,保证牧兽医专业的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行业规范。要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目的,就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实践:
第一,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着手,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开发,从企业对人才的技术要求方面入手,对人才技能进行培训,配备相应的技术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连接,不但能够极大促进就业率,还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对技能培训时间进行确定。对于技能的培训时间,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确定,职业院校的各专业招生也要根据其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如果招生太多,就会产生就业岗位缺失,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浪费技术人才。
3.加强牧兽医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职业院校的专业和相关企业联合起来,实现学校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现在很多的国家都已经采取了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政府对这种教育模式也大力推广,划拨大量的经费给予支持。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直接就业,再入职后还可继续深造,完善技能。对于我国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和企业进行接洽,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践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可以灵活处理,方便学生参与,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率,缩短培训时间。国外学徒制度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结合,不但对学徒制度的发展有上促进作用,也能够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外现代学徒制度的引入,建立起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专业性、实践性更强,提高了就业机会。在我国的职业院校现实技能教育中,学习时间一般定为3年左右,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践行,使学生明白专业技能的操作原理,以及未来就业发展的方向等。职业教学和学徒教学的结合,能够帮助技能人员实现学校与就业的转变,减少了企业进行岗前培训的程序,使学生进岗就可以直接入职,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共赢。
结束语:
国外现代学徒制已经在国外教育中取得了成功,我国的职业教育积极引进国外的现代学徒制经验,并不断改革职业教育,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要】黑龙江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为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新机制和新模式,大胆引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实施的过程中,还极力推崇“教学助理辅助机制”,用于确保“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成功推行。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助理辅助机制,建立,开发
纵观当前畜牧业发展情况,为实现畜牧业的集约化、综合化、信息化、产业化和工厂化的发展需求,就需要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为其培养出既懂养殖业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既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又具有长远发展能力,能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满足这样的人才培养需求,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引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成果导向”教育是1981年由Spady等人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理念。它能够衡量出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与价值。但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实施过程中发现,授课教师的授课任务虽有所减少,但对教师的其他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为提升教学质量,增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有效提升学习成效,我们进行了“教学助理辅助机制”的开发,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什么是教学助理
教学助理是指本院各专业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通常为二年级以上学生),协助教师进?课内、课外辅导及其他教学活动的助理,通过其工作可提高教学质量,由授课教师自行推荐经审查合格后由学院聘用,聘用后由学院负责支付工资。
2.教学助理的分类与职责
教学助理划分为协助教师教学助理和实习课教学助理两类。
2.1协助教师教学助理
主要工作是协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设备、教具、搜集整理教学相关数据、批改作业、协助监考、点名、设计并维护课程网页、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关系,以及其他辅导督促学生学习等教学工作。
2.2实习课教学助理
主要工作是配合实验课的需要,在授课教师指导监督下,带领学生进?分组实习、协助教师准备上课资?、准备试剂、做预实验、协助学生完成实验、监督实验室安全、课后指导学生清?实验室、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协助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及评分、协助教师完成考核,以及其他相关教学辅助工作。
3.启用教学助理的申请与审核程序
授课教师须填写“教学助理申请表”,依据学院公告的时间向各学院提出申请,学院教学办进行初审。初审后由学院管理小组进行复审,复审通过,进行公告,招募教学助理。
4.申请教学助理的程序
依据学院“教学助理申报办法”,符合条件的学生(见附表1)根据学院公告在指定时间内自愿报名,学院办公室组织选拔,择优录取并予以公示。
5.教学助理培训
5.1教学助理均须参加学院教学办每学期初、中举办教学助理培训讲座,讲座后颁予教学助理手册,考试合格者取得教学助理资格。未参加者视为放弃承担教学助理的工作。
5.2教学助理需定期与授课教师面谈,接受面对面培训,每月一次培训,培训时间、地点及内容需做详细记录。
5.3每学期中教学助理均须参加学院举办的“教学助理期中经验分享会”,在报告会上教学助理要报告工作心得并分享工作经验。
6.教学助理考核与评量
6.1教学助理须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内上交期末报告等相关资料至学院教学办,如不能及时上交期末报告等相关资料,将列入下一学期不申请担任教学助理考虑。
6.2授课教师将不定时前往教学助理工作和上课地点进行检查与督导,了解教学助理执行工作情况,并协助解决教学助理执行工作时遇到的问题。
6.3凡由教学助理辅助完成的课程,学院在期末对授课教师、上课学生,进行“教学助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便于了解启用教学助理后的成效。
6.4“教学助理满意度问卷”的调查结果,将提供授课教师?考,并作为评选优秀教学助理的标准。
7.教学助理的奖励办法
学院设立优良教学助理评选小组负责评选表现优异教学助理。每学年末依据“优良教学助理奖励办法”,评选出10%的优秀教学助理予以奖励。
以上“教学助理辅助机制”实施机制为初拟方案,还要在实施过程中找出其优缺点,为“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推进助力,为正真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做贡献。
摘 要:《禽病防治》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而开设的。在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良好环境下,我们结合有丰富教学经验及临床经验的教师意见及建议,修订了该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中职 畜牧兽医专业 改革 《禽病防治》课程
《禽病防治》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是研究威胁禽类生产甚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禽类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而开设的,是校企合作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切实做好禽类疾病的防控为现代禽类生产服务。同时也是培养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中、高级职业资格的重要课程。
一、课程设计理念及开发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畜牧兽医行业及企业的职业岗位对家禽疾病防治知识与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与操作性,着重选择学生及社会需要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度的原则。技能操作贴近生产岗位,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内容是自己今后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中职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临床案例分析、理训一体化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课程以培养畜牧兽医岗位能力为重点,但家禽疾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多数没有接触禽病临床的中职生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利用现场病例,现场示范,边做边学,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音像等感性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将教、学、做一体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理念。
二、《禽病防治》课程的培养目标
根据中职生的职业定位,《动物病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禽传染病的诊断和防制;
(2)掌握禽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制;
(3)掌握禽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制;
(4)掌握常用的疫病检验检测技术。;
(二)技能目标
(1)能对禽流感、新城疫等烈性传染病及其他病毒性传染病进行临床诊断和综合防控;
(2)能对禽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细菌病进行科学诊断和综合防治;
(3)能对常见的寄生虫病及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科学诊断和综合防治;
(4)能熟练应用免疫接种、禽场消毒、药物预防等防疫措施;
(5)能进行鸡白痢、禽伤寒等疫病的快速诊断及抗体监测;
(6)能独立或合作制定禽场免疫程序及预防给药程序;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处理和分析问题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具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终身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 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可以分为3个模块、5个学习项目、32个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及要求、课时安排见下表:
模块一 禽传染病
项目一 禽病毒性传染病
工作任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痘、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小鹅瘟、鸡传染性贫血、禽病毒性关节炎、禽白血病
禽脑脊髓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的诊断与防制。
知识要求:了解各个病毒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点、掌握其诊断要点和防控净化措施。
技能要求:能够对新城疫、禽流感进行抗体监测,能够正确选择免疫接种方法、能够利用其临床诊断指标对其进行正确诊断,熟悉疫情上报制度,并熟知其防控措施;能够对鸡传染性支气管、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痘、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小鹅瘟、鸡传染性贫血、鸡传染性贫血、禽病毒性关节炎、禽白血病、禽脑脊髓炎、产蛋下降综合征进行正确诊断及防控;
能够熟练进行马立克病免疫接种;能够正确诊断马立克病并能做好其平时的预防工作。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36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项目二 禽细菌性传染病
工作任务:禽沙门氏菌病、禽巴氏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鸡毒支原体病、鸡传染性鼻炎、禽葡萄球菌病、鸡弯曲杆菌性、禽曲霉菌病的诊断与防制。
知识要求:了解各细菌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点及细菌学检查;掌握其流行特点、症状、特征病变和防治措施。
技能要求:能够熟练进行沙门氏菌病进行检疫及净化、能够熟练进行巴杆菌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细菌学检查;能够利用临诊指标正确诊断并能提供综合性防治方案、必要时能进行药敏试验。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18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模块二 禽寄生虫病
项目一 禽原虫病
禽球虫病、鸡住白细胞虫病、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了解各禽原虫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点;掌握其流行特点、症状、特征病变和防治措施。
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球虫病,会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验球虫卵囊;
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鸡住白细胞虫病和鸡组织滴虫病。
项目二 禽蠕虫病及蜘蛛昆虫病
工作任务:鸡病、禽蜘蛛昆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知识要求:了解鸡蛔虫病的危害性;能肉眼识别鸡蛔虫;掌握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了解禽羽虱、鸡皮刺螨、突变膝螨等蜘蛛昆虫病的危害性;掌握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禽蛔虫病、鸡异刺线虫病、绦虫病,会用直接涂片法检验蠕虫卵;能肉眼识别鸡蛔虫和绦虫;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鸡禽羽虱、鸡皮刺螨、突变膝螨。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6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模块三 禽非传染性疾病
项目一 禽营养代谢病
工作任务:禽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禽常见营养代谢病的病因、特点、种类及防治原则,重点掌握:维生素B族缺乏、钙磷缺乏及钙磷失调症、痛风等的病因、症状、病变及防治方法。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诊治营养代谢病。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2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项目二 禽中毒病
工作任务:禽常见中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磺胺类药中毒和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因、特点、种类及防治原则。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诊断禽中毒病和家禽其他病与防治。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2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四、课程教学实施
(一)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熟识家禽常见疾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病理变化。通过临床检查结果能对禽类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并能提出防制措施等。难点是根据禽类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能与其他类似禽病进行类症鉴别诊断。
解决办法可创造条件利用现场病例、现场示范、边做边学,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音像等感性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熟识常见禽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家禽常见疾病的诊断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出案例,设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自主查找各种禽类疾病临床表现,检找防制的资料,建立初步诊断,制定防制措施等,然后教师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家禽类似的禽病症状与病理变化的图片、音像等,让学生知道这些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及不同点,从中找出这些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课外实践法、理实一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来模拟实际的疾病的诊治过程,主要利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来完成。课外实践法:主要利用教学动物医院实训基地,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实践来体验、应用所学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实例导入、问题分析、讨论学习、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进行评价和拓展提升等环节,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利用平时的积累,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临床禽病案例,对亲身所见的真实病例的流行背景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让学生提前感受家禽场的真实情景和技能要求,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实践证明,运动“案例教学法”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上以临床现场病例、案例、图片、视频等感性材料直观教学为主,采用置疑启发、分析、讨论、理训一体、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临境临床及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问题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组内相互交流,使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
(三)教材编写建议及教学参考资料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以能力为本位,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全面素质的指导思想,在众多的禽病中选择国内常发且危害较大的群发病为教材内容的重点,所编写所编入的实习实训,应选生产中较实用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做为教材编写的内容,同时还根据当地新疫病流行情况增添教材内容,以保证本教材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教材应以学生为为本,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教材中的实训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当今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良好环境下,我们结合有丰富教学经验及临床经验的教师意见及建议,修订了该课程的教学。虽然我们目前就象一只雏鹰,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我们的教学将会日益完善。
摘 要: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步骤进一步加快,社会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为了配合这种趋势发展,中职教学需要更多地考虑教学实践性情况,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地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畜牧业教学 实践教学 完善建议
畜牧兽医学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门学科的知识大多需要实际经验进行融会贯通,实践性教学成为畜牧业兽医专业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与这种其实要求不相符合的是目前畜牧兽医专业中仍旧存在轻视实践的情况,这样的现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实际提升,更谈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少中职学校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实践教学对其他条件都有所要求,这样一来使实际中职教学中更多的关注点都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业实践教学较少且教学体系相对单一,并没有成形的完整体系。实际教学大纲与畜牧业的生产实践之间相互分离,社会技术的发展明显跟不上发展脚步,一些实际训练科目存在技术含量不高的情况,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十分不利,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性教学的相关需求。
2.现实实践教学设施严重落后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多为新建成的,办学配套设施有所不足,普遍而言办学基础条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对实践教学方面的资源投入不够,相应的实习设施不够健全,校内情况就是这样且校外情况更加糟糕,实践教学发展完全跟不上实际发展步骤,这些情况对岗位的综合技能培养十分不利。
3.对于实践教学的相关考核制度并不完善
实际中不少中职学校教学重点关注理论方面的考核,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有所不足,考核办法过于单一,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测试,学校对实践教学考核力度和考核侧重点显然不及理论教学,往往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学习,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最好把相关行业资格考试加入实践教学考核中,以此实现相互促进。
4.教师队伍建设与实际要求之间有很大差别
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对最终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以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主要着眼于相关理论进修,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很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自身专业操作能力不强,也缺乏相应工作经验,这些短板的存在都使得中职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教学现状及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要求,这样的教师更加谈不上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些都与实际畜牧兽医教学老师的专业性有很大差距。
二、对于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完善建议
1.对教学课程进行必要的实践设计
实践教学的最大保障就是科学的课程体系,任何进步都是藏在每天点滴精进中的,想要最终达到必要的效果需要首先对目标进行细化,细化到具体每一步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目标最终实现。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我们需要考虑开展哪些实验教学项目及需要达到的效果,对于那些专业技能要进行怎样的考核,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构建相互独立的教学体系,以此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其次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重点划分,在进行基础养殖技术、销售技巧进一步加工方面积极完整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个人兴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这样获得自身的最大发展。第三就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相关比例,要想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就需要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以往实践教学占比偏低的情况进行改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积极做好平衡。
2.加强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最终完成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学校要及时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建设配套,配有动物病理解剖、检测仪器设备和本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同时还有特种动物生产、禽生产的饲养场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这些方面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校内课堂实操演练工作。与此同时注意校外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在做中学、学中觉。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当地或者大型企业生产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实践性很强的畜牧兽医专业中,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超过30%,甚至达到50%左右。对于专业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考核,针对每个学习情境,考核评价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企业基层管理者共同评价,工作过程及业绩考核占70%,期末考试只占30%。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果和乐趣,又使其掌握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为了积极构建起完善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需要学校积极采取实际引进及多种方式培养相互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努力培养学校教师各方面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等,给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积极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从相关企业聘请一些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实践经验与学校的理论知识正好可以互补,这样双方面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在实际中达到实践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结语
为了完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进行多方面配套改革工作以达到目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认识到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本身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通过探索与实践深化改革步骤与深度,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摘 要】以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养禽生产课程雏鸡雌雄鉴别这一教学单元为案例,对养鸡生产中雏鸡的雌雄鉴别的授课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 雌雄鉴别 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养禽生产课程教学中,采用翻肛门鉴别法鉴别雏鸡的雌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被动地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运用新的职教理念,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掌握翻肛门鉴别雏鸡雌雄的技术要领。
【案例描述】
笔者在课前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翻肛门鉴别法鉴别雏鸡的雌雄感到陌生,认为难操作、难鉴别。为了引起学生兴趣,笔者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在PPT上放映公母鸡分开饲养的生产现场图片,并跟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满脸疑惑。于是,笔者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图片上这个养殖场长年饲养三黄鸡母鸡,现需要再进1日龄母雏鸡1万只,准备春节出栏上市,孵化场怎样才能确保提供的1日龄鸡苗是母雏鸡,他们是怎么区分的呢?学生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笔者用大屏幕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公雏鸡还是母雏鸡,区别在哪里?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猜出了公雏鸡和母雏鸡。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复习了雏鸡鉴别中的羽色鉴别法和羽速鉴别法,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法的特点。
接着,笔者说道:“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公母雏鸡呢?”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笔者请学生打开了实训指导书中的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法任务单,指导学生阅读了任务单的操作步骤,接着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鉴别应在雏鸡出壳后多久进行?(2)抓握雏鸡的手法。(3)排胎粪的方法。(4)鉴别公、母雏鸡及放雏要领。经过各组的讨论之后,笔者展示上述操作步骤的图片并配合文字说明,边演示操作边解说每个步骤的要领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手法及操作要领。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实训材料的领取及协助教师指导本组成员的操作。
首先,各小组长集中在一个鉴别工位上围观笔者的再次示范操作环节:坐姿―调节鉴别灯的距离―抓雏鸡―排胎粪―鉴别公、母雏鸡―放雏要领。安排其中一名组长亲自示范操作步骤,笔者在旁边指导,其他组长认真观看。很快,各组长就掌握了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法的基本要领。此后,笔者引导学生观看雏鸡翻肛鉴别雌雄生产现场的视频。
接着,笔者安排各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进驻各组的鉴别工位,其中一名组长在本组成员的围观下,边操作边解说:鉴别时以左手握雏鸡,雏鸡颈部挟于中指与无名指之间,雏鸡泄殖腔朝上,用左手拇指放在腹部,将粪便排出。其他3名组长也被调动起来,并向本组成员解说:之后左手拇指放在左边的耻骨边,右手食指放在与右手拇指相对的右耻骨边,右手拇指放在泄殖腔下方,与左手拇指,右手食指摆成三角形,再用右手拇指向上推,以翻开泄殖腔。各组学生按学号顺序进行抓雏―排胎粪―鉴别公、母雏鸡―放雏的操作练习。经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最终得出体会:翻肛时左右手的动作要协调;切勿将肛门完全翻张,影响鉴别。鉴别时,首先要观察有无生殖突起,如无突起,则肯定是母雏。如果有突起就有两种可能,即公雏或母雏。此时,要根据生殖突起的组织形态来区别。公雏的生殖突起轮廓明显、充实;基础稳固;生殖突起表面紧张,有光泽;富有弹性;压迫、伸展不易变形;血管发达,刺激时易充血;而母雏的生殖突起轮廓不明显,萎缩,周围组织衬托无力,有孤立感;表面柔软透明,弹性差,经压迫或伸展时易变形;血管不发达,刺激时不易充血。
笔者对每个组鉴别的情况进行指导,检查鉴别的准确率。有了前面的经验,笔者又要求每个学生连续练习五只雏鸡翻肛鉴别雌雄基本步骤,组与组成员之间对“手法掌握程度”和“鉴别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排胎粪快,翻肛快,鉴别快,放雏快”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翻肛鉴别法的准确率很大程度取决于翻肛操作的熟练程度。
笔者说道:“同学们,经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现在能不能通过翻肛初步鉴别初生雏鸡的公母呢?”这时,有学生说根据生殖突起的有无或突起组织形态的差异来鉴别。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笔者引导学生观看播放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法的视频材料――2014年4月份广西中职畜牧兽医技能大赛雏鸡翻肛鉴别雌雄赛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两名参赛选手的操作手法,同时要求学生将观看视频中出现的操作步骤一一在技术任务单上标出,并与学生探讨了翻肛鉴别法的准确率之所以能提高取决于翻肛操作的熟练程度的原因。 (下转第65页)
(上接第63页)
在小组代表发言的环节,小组的汇报发言令人欣喜。例如,第一组的同学代表一上来就给大家讲了雏鸡翻肛鉴别雌雄的基本步骤,即抓雏―排胎粪―鉴别公、母雏鸡―放雏。经验证明,鉴别应在雏鸡出壳后12小时内进行。因为雏鸡出壳超过24小时后,肛门周围的肌肉收缩较紧,翻肛困难,且生殖突起也会改变形状,甚至陷入泄殖腔深处,不易看到。因此,鉴别时间最迟不超过24小时。鉴别在60瓦灯下进行。接着他说最难的就是鉴别,生殖突起太小才0.5mm,实在难判断。他们小组鉴别准确率只有75%,速度50秒1只。听了这个同学的发言,其他同学表示:虽然刚开始对雏鸡翻肛鉴别雌雄方法有畏难情绪,但经过操作练习,对提高鉴别的准确率和速度有了信心。
至此,本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介绍、示范、讨论、学生亲自操作、小组比赛等方法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成果展示,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案例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其一,教学目标符合“三维目标”要求;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循序渐进地穿插讲解理论知识并适时地辅以实训操作,将“做、学、教”融为一体;教学实施较好,能很好地体现了“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
其二,典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起来,以教师布置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现场操作。学生通过“做学合一”学习并巩固理论和实操,教师辅导“做中教”,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任务。
其三,较好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生产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本次实训任务的完成打开了“方便之门”。
其四,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回忆、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为完成任务打下理论基础。
其五,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任课教师了,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
其六,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雏鸡翻肛鉴别雌雄的技能。学生通过团结合作,学习探究,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本文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简要说明,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要求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双师?队伍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特指,是指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而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行业职业素质,具备胜任职业教育和生产实践双重能力的复合型教师。
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双师素质
1.具备良好的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先进的职业教育技术手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教学中。由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特别是饲养管理类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及需要,合理地设计课程,并能够根据课程内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2.具备扎实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知识
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控制、动物饲料配制与检测、畜禽繁殖技术等理论知识。
3.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比较高的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其实践技能直接影响着课程开发及专业建设发展。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多种途径
1.校企专业带头人负责实施团队“双师”队伍建设
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过程中,要明确校内专业带头人和校外专业带头人的分工。校内专业带头人主要负责专兼职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动态及前沿知识的更新,让团队吸取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及方法,负责带领团队实施和推进教学改革,负责团队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及获取“双师”资格等,提高团队的教学能力。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校外专业带头人主要负责团队实践技能的提升,指导团队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提升实践课程开发能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力及获取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认可的从业资格,并引导其参与行业生产,使团队成员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建立师徒帮带机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笔者所在学校对35岁以下的教师实行师徒双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置一名企业技术能手导师和一名校内资深的专业老教师,即两位师父。校方师傅主要负责提高团队专兼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企业师傅负责指导团队专兼职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和实践课程开发能力。
3.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共育“双师”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之一,笔者所在学校与企业双方达成了共识,以“双师工作室”和与合作企业建立的“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基地”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共同承担团队“双师”培养工作。通过与企业沟通,结合企业生产情况、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需要,开展专兼职教师结对子“换岗”实践,学校选派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技能;同时,企业选派已被聘任的兼职骨干教师到学校进行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并承担课程教学任务。通过这一平台,提高了专兼职教师团队的课程建设能力和专业建设能力,使团队的双师素质得到了提升。
4.加强师资培训,获取“双师”资格
加强师资培训对教师专业建设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师资培训包括校内、校外培训,职业教育理论、理念、方法手段、实践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在团队师资培训中,应重点抓好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型团队,建立校内与校外结合,长短、产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互补,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立体化培训和评价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结合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现状,从不同的层次实施培训,让教师切实得到提高,避免盲目培训。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师”资格认定,获取行业主管部门认可的执业资格或资质。
5.组织教师技能大赛,检验“双师”技能
定期组织各类教师技能大赛,检验教师的各项技能,以赛促练,促进团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技能大赛包括课程设计大赛、公开课竞技、校企联合专业技能大赛,让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各类大赛和评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在市级、省级、国家级教师职业大赛中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摘 要:为更好地在《兽医药理学》和《动物毒理学》实验课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用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验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实验;素质教育
1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高职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树立“实践教学是高职特色”的思想,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和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1.1 课前科学设计完整的实验,课中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验内容是实验课的基本,其完整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药物的配伍禁忌试验包含:药理性配伍禁忌、化学性禁忌、物理性禁忌,让学生在试验中对药物之间的作用认识更全面,既培养了学生用药的技能,也让学生意识到全面看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试验课中的学习和操作,需要教师明确试验目的,并加以引导。如验证药物的作用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尽可能观察到药物的作用;观察动物的急性中毒症状和特效解毒药的解毒效果时,教师要提前强调这两方面的重要性。这样既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又教会了学生做事的能力,使学生受益非浅。
1.2 提倡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客观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验证并联系实验操作的过程,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不能仅以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但应要求学生整理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即使实验失败了,也要如实填写,试着分析失败的原因。既能培养学生诚实的优秀品质,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工作总结,使教师能坦然面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做出正确的引导。如2007-2008学年的《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敌百虫的中毒与解救实验项目中,大部分同学做的很成功,但有一组同学的实验动物染毒20分钟后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在实验室看到后,就让他们及时的用原毒物量的1/3量继续染毒,后来做的很成功。我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原因,批改时对不同分析原因进行点评。有1组的实验动物解救不及时造成死亡,我在有动物死亡原因分析的学生实验报告上,针对原因进行点评。有1个同学写道“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的解毒药没用完,动物就快速死亡了,我们的染毒量和解毒量都没有问题。”我就在他实验报告上写到“我很欣赏你的事实求实,但为什么不对照教材第九章:动物中毒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Page 159~169),查找原因呢。”后来学生主动找我,我们一起分析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后来在这个学生的带动下,他们所在组的实验做的非常好,而且实验结果分析也写的很深刻。去实习后,在实习单位化验室工作做的非常好。
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他们能从实验报告上的评语中看出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师生互容,师生平等、师生共享,既是文化共享,也是责任共享。教师应该客观评价和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多次实验结果来分析、探究其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从容去包容他们的幼稚,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用实事求是、善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去引导他们,直至问题解决。
2将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密切结合
我国正在向索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重视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1完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顶点”,喜欢对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则学生得不到发展,就会抑制他们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满足学生好奇、探索和创新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试验的设计和准备。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组装和调试仪器,这种教学方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全神贯注、积极热情、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
开展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形式,也能激发大学生实验兴趣。课外实验内容丰富,知识面宽,能拓宽学生视野,调整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兴趣。除按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好课内实验的外,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地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开展一些丰富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如开放实验室,毕业(论文)设计,开设实验选修(辅修)课等,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此作为实验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
2.2 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保持学生的热情
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充分利用大学生求知欲强、愿意动手、喜欢操作的特点,讲青霉索是怎样被发现的,以及怎样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使学生意识到,青毒索的发现虽属偶然,但如果没有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科学思维,就不会发现青霉素。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形成团体,进行创新试验,如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挑战杯竞赛等。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可得到充分发挥。
3结语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伟大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伟大的追求,活力四射的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满腔的热情,教育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试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形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 要:畜牧兽医类专业大学生党员教育是农业院校培养畜牧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从校企合作角度出发,探索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畜牧兽医类专业;大学生党员
畜牧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畜牧兽医类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中学生党员是最优秀的部分。但是,最终检验人才的场所是企业。只有校企紧密合作,加强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才能使学生党员不断自我提升,在工作岗位上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党员培养现状
(一)企业对学生党员重视不够
企业关注经济效益,对党建工作关注较少,没有配备部门或负责人负责党员的后续教育,即使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也都以“互惠互利,合作双赢”为原则,局限于资源共享和人才输送,几乎未涉及到党建工作及党员后续教育内容。虽然企业注重人才引进与培训,在招聘中明确党员和学生干部优先,但是学生党员进入企业后,在岗位设置、培训、薪资、发展等各方面,与其他学生并无差异。绝大多数企业无党组织,少数企业虽设有党组织,但极少组织党员活动[1]。
(二)学校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高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非常规范,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也丰富多彩,学生党员能够在高校得到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养,所以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在学生群体中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高校党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主要适用于在校学生党员,由于受到合作企业以及实习党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实习期党员很难开展党员生活[2]。同时,高校党建工作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管理制度和经验欠缺,对于实习期党员的教育管理鞭长莫及。因此,学生党员一旦进入企业实习,便完全脱离学校的学习和培养环境,导致其先锋模范作用逐渐弱化甚至丧失。
(三)学生党员缺乏继续教育与学习的积极性
受大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影响,到企业实习的大学生大部分是预备党员或刚刚转正的党员[3]。他们在校接受党组织教育时间不长,党的纪律观念、理想信念和党员意识有待加强,在没有党组织机构或党组织机构不健全的企业实习,与支部书记没有固定的沟通形式和汇报制度,后续教育和监督缺失,造成实习期党员平时的理论学习不系统甚至缺失,党员作用发挥不强[4]。
二、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
(一)实习实训基地模式
校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在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派专业教师、企业派技术人员双重指导学生完成实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推进“一个主体,两个环境”的校企育人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校内和企业两个学习环境。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提升职业技能,缩短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差距。如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嘉吉农标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辽宁辉山乳业集团、北京菲迪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已经成为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二)企业班订单式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根据学生求职意向与企业要求共同招生,建立企业冠名虚拟教学班,定向培养。在不影响校方教学计划前提下,建立20人左右企业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减少企业人员流动损失。目前,学院已经成立多期禾丰班、生泰尔班、大北农职业经理人特训班,近200名学生从企业班顺利结业走上工作岗位,企业评价良好。
(三)多形式素质提升模式
校企双方根据90后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结合专业知识,开展丰富的素质提升活动。如举办“禾丰”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泰尔”杯动物医学技能大赛,“帝斯曼”杯专业知识竞赛,“科菲特”杯“菲”常职场求职模拟大赛,组织大三年级275名学生参加嘉吉农标普瑞纳之精“鹰”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营等活动。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党员培养新模式
(一)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快速发展的畜牧业,迫切需要高校提高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5]。目前,高校培养的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和行业发展要求。校企双方都需要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专业人才的能力,弥补数量不足的缺陷。加强学生党员后续培养工作本身就是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创新,虽然有一些实践的案例可供借鉴,但这方面工作仍然处于萌芽阶段。而且每所高校和企业,以及不同专业的合作项目内容也有所区别,校企双方经常会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所以,校企双方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有创新思维的决心和打破常规的勇气,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手段,积极参与和推进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工作。
(二)健全校企合作党员管理新体制
管理体制是保证学生党员后续培养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校企双方要规划好各自相关工作,并与对方工作保持步调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学生党员的培养与管理工作[6]。
校方根据学生党员实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开展党建工作。一是创新活动模式,延伸党建工作阵地。在实习期学生党员中开展“党员形象工程”。实习前,学院副书记和支部书记与每一位学生党员谈话,明确其“三个代表”的身份,即个人言谈举止代表学生党员整体形象,代表学院学生整体素质,代表学校人才培养的最高标准,关乎企业未来能否继续招收并重点培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生,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创新工作载体,拓宽教育渠道。建立信息化学习交流平台,在博客、微博、QQ群、Q-ZONE、公共邮箱、短信和飞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党建网站、远程培训、微信公众平台,如共产党员、八一农大公众主页等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并通过思想汇报的形式进行成效评价,拓展学生党员信息交流与沟通新平台,实现党员培养无盲区,考察不间断。
企业是实习期党员管理的主体,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己管理体制的制度。一是可以根据企业人才需要,对学生党员进行强化培训;二是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对学生党员设立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三是根据企业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学生党员实习期工资,如有的企业为吸引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规定本科学生党员比普通本科生实习期工资每月高出500元,研究生党员比普通本科生实习期工资每月高出1000元。
(三)完善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新机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成功实施,基于双方的成功合作,所以双方要以诚相待,相互配合联动,互相理解和支持,并形成合作机制加以规范。校企双方均安排专人负责合作事宜,并同时负责党员的管理。校方可以是支部书记或辅导员,企业可以是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规定负责人的职责、工作规范和工作准则来建立合作机制。由于学校与不同企业的合作方式不同,学校与每一家企业合作过程中可能形成一套独特的合作机制。但是,在这些合作机制当中,会有一些通用的原则和操作规范是合作机制的基本要求,比如,在与企业讨论合作项目过程中,学校应该向企业介绍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要求和流程,明确学生党员在工作中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表明希望在党员后续教育培养方面要做的工作,说明在这些方面需要企业配合进行的工作。
(四)确立党员后续培养保障新机制
保障机制是实习期党员后续培养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校企双方统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只有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可行且可评估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地开展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校企双方要规范党员后续培养的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保留工作记录,如会议纪要、工作时间进度提示、相关纸质协议、电子协议、电子邮件、网上在线沟通留言、手机短信、通话记录等,促进校企双方开展工作时能够同步推进。同时,建立负责人互相汇报制度,协商建立可预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不可预见问题的解决流程。比如,出现负责人工作变动、工作计划变更、教育培训计划与企业工作计划冲突等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流程,保障学生党员后续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加强党员教育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需要全社会联动起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有助于学生党员从高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有助于企业最终接过党员培养的接力棒,有助于党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党员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为畜牧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通过简单介绍有关无机(溶液)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阐明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无论对专业技能还是专业课知都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了解其有利于确定化学课程的定位及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与专业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关键词】化学 高职 畜牧兽医 溶液的配制 分析 应用
化学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极为密切。如动物药理学、动物卫生检验、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与分析检验技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动物临床诊断、动物检疫、动物病理等都需要以化学知识为铺垫。在职业教育改革的今天,进行项目化教学,进而对化学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化学在其专业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溶液的配制―摩尔浓度、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百分比浓度的配制
1.1兽医防疫工作中常用的消毒剂的配制。
如用于口蹄疫、猪瘟、猪流感等病毒性感染的消毒2%的NaOH溶液;用于非芽孢污染的畜舍、场地、用具等的喷洒、浸泡消毒的3%-5%的石炭酸;用于畜舍、仓库、孵化室、育雏室等的空气消毒的2%的福尔马林溶液;0.2%-0.5%的过氧乙酸及1%-2%的煤酚皂溶液等的配制。
1.2分析检验、检疫中常用到的试剂的配制。
标准溶液:0.1mol/L的NaOH溶液、0.0100mol/L的HCl溶液; P标准溶液、KMnO4溶液、EDTA、碘溶液、TTC(2,3,5,-氯化三苯四氮唑) 指示剂等的配制
缓冲溶液:氨―氯化铵(PH=10);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PH=6.0);磷酸二氢钾―EDTA(PH=4.5)等的缓冲溶液的配制。
指示剂:酚酞指示液:1%酚酞酒精溶液;甲基红指示液:0.2%的甲基红乙醇溶液及混合指示剂;1%的淀粉指示液;铬黑体指示剂等要配制这些溶液,就必须掌握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溶液的配制方法,对其专业是非常重要的。
2.分析化学―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现代科学研究领域,分析化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和工具,无论在饲料与质量检测技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饲料添加剂与分析检验技、动物营养、动物检疫等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2.1酸碱滴定法――乳、肉的鲜度检测
例如:乳的鲜度检测,其中的酸度通常用此法检测。
新鲜牛乳的酸度一般为16――18°T,在牛乳存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水解乳糖产生乳酸,使乳的酸度升高,所以测定乳的酸度是判断乳新鲜度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滴定酸度(°T)表示。
2.2氧化还原滴定法――饲料添加剂维生素C、Fe等含量的测定
如:维生素C在饲料工业中作为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其测定原理:在酸性介质中,维生素C(具有强的还原性)与碘(I2具有强的氧化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淀粉指示剂溶液遇碘显蓝色来判断反应终点。通过消耗I2的量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2.3配位滴定法――饲料中的Zn、Mn等含量的测定
如:饲料中Zn含量的测定。其原理:将ZnSO4溶于乙酸中,用六甲基四胺调节溶液的PH至5―6(PH值过大,Zn转化为沉淀),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标液滴定,当溶液由紫色变为亮黄色,即反应达到终点。通过消耗EDTA的量计算Zn的含量。
2.4沉淀滴定法――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等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使样品中的氯化物形成AgCl沉淀,除去沉淀后,用NH4SCN回滴过量的AgNO3,根据消耗的NH4S CN的量,计算其氯化物的含量。反应如下:AgNO3+Cl-=NO3-+AgCl(沉淀),AgNO3+NH4SCN=NH4NO3 +AgSCN(沉淀),6NH4SCN+Fe2(SO)3=(NH4)2SO4+2Fe(SCN)3(血红色)
2.5分光光度法――饲料中总P的测定;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均匀度的测定;腌腊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等。
如:饲料中总P的测定。其原理:将饲料中的有机物破坏,使磷游离出来,在酸性溶液中用钒钼酸铵(显色剂)处理,生成黄色磷-钒-钼酸复合体,在波长400nm下进行测定。
2.6PH试纸、酸度计――肉新鲜度的检验等
PH试纸:操作简便,精确度在±0.2,不能检验冻肉
新鲜肉:PH=5.8-6.2;次鲜肉:PH=6.3-6.6;变质肉:PH6.7以上。
畜医化验、饲料检验、畜禽产品检验、动物防疫防治等都需要分析化学理论及操作技术。
3.有机化学――与动物生物化学关系极为密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应用的科学,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组成生物体的物质除了水和无机盐以外,绝大部分是有机物,它们在生物体内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正是这些连续不断并且相互依赖的化学变化,构成了生命现象。生物体中进行的这些化学变化与实验室中进行的有机化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相似性。借助于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已经阐明了生物体呼吸作用的机理,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激素、维生素在体内的作用等。研究有机化学的意义在于研究生物体及生命现象。因此,动物生物化学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而有机化学则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具有相应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前提下开课。
在畜牧方面,科学地饲养动物、培育优良品种和改变遗传特性;在兽医、检疫方面,要探讨疾病病因,进行疾病诊断治疗,防控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所以应用化学无论对专业技能还是专业课理论知识都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畜牧兽医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 要:本文探索基于实际人才需求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部分:分析笔者的实地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课程设置的建议: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关键词:人才需求;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实用性
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畜牧兽医人员具有高素质和更专业的技能,职业教育是提供这也专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高职的课程就要依据实际人才需求进行设置。但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内容还是原来陈旧的知识,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专业特色,许多专业的课程交叉严重,使得学生找不出自己专业的核心课程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高职专业素养的培养,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本文探索基于实际人才需求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期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1 调查研究
为了明确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情况,笔者对近3a来毕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和面谈。调查对象为本学校近3a来已经毕业的210位学生和顶岗实习的83为学生。用人单位包括本省的畜牧养殖场、兽药生产经经营公司和畜牧兽医站等150家单位。
对于人员和技能的要求调查结果:畜牧兽医专业的岗位需求以畜禽饲养工和动物疫病防治员为主,畜牧养殖岗位需求占总调查的25%,疾病防治员占23.5%,畜产品营销人员占19.8%,饲料生产和检测人员占18.9%,畜牧产品检验只占到9.8%,其他的占3%。单位对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中畜牧生产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的要求比较高,畜牧生产饲养管理的要求占33.5%,疫病防治能力的要求占30.2%,饲料的检验能力占17%,疫病防治方案的要求占13.8%,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的要求占5.5%。
对于一些支撑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得出:对于毕业生的调查中,认为动物解剖生理课比较重要的有40人,要求开设动物饲料的有61人,认为动物病理课重要的有65人,认为开设生物统计的有21人,需要学习动物育种课的有30人,需要学习药理课的有32人,还有一些个别认为要开设一些其他的课程。可见,对于生物统计的重视不高。
对于核心课程的要求:通过与单位主管和专家的面谈交流,发现呼声较高的有饲料检测、动物孕育、畜牧的生产和畜牧的防治4方面,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71%、60.5%、68.9%和67.4%,对于动物检疫技术、动物各种病的医治均为40%。可见,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企业比较需要和认可的,对于研究性强或需要更专业技术的课程不是很希望在高职中开设。
对于拓展性课程的需求:关于销售和管理的课程的需求中,兽药营销的认可度达到81%,对于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认可度达到42.3%,还有23%建议开设畜牧工程技术,40%认可就业与创业指导。
2 课程设置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人才需求分析如何设置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的要求。
2.1 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要结合实践进行设置,对于一些基础课不需要全面,够用就够,有的学校设置许多的基础课,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但是一些基础知识其实是没用的,而且一些基础知识对高职学生而言有点难,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也浪费了许多时间,使得学生用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变少。因此要削减、整合针对性不强的基础课,增加一些企业需要的拓展课。
2.2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创业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个广阔出路,但是,高职学生创业的一个难题就是没有经济、销售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懂经营管理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了高职学生更好地创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设一些与畜牧匹配的营销、管理类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这些拓展课程中融入畜牧方面创业的典型案例,包括失败的和成功的,通过实例让学生积累经验。创业教育的课程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盲目冲动的性格,帮助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价值观,保证不会因为为了创业不择手段,即使失败也不会绝望。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只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毕业生满足企业的要求,顺利的就业,成为素质高、技术硬的现代人才。
[摘要]本文在系统研究行为导向法的基础上,尝试了该方法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应用行为导向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课程教学的一些难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中职院校的专业特征,为该方法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行为导向法 畜牧兽医专业 课程教学
自上世纪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点。本研究针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旨在探索一种能够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1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法,或者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初提出并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是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主要有如下特点:①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②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⑧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评估。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的专家所推崇。
2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单一,是一种单向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从属地位,以教为中心,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这种在黑板上和实训室中“诊疗牛羊病”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中专生,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只是走形式,表面上完成了学习任务,实际上大部分内容并没有掌握,更不能真正接触生产实践,不能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笔者当地的畜牧兽医相关企业也认为现有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水平和技术越来也差,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2.2 学生基础普遍差且缺乏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大部分中专生的基础差,心理脆弱,他们不是中考的失败者,就是学习的落后者,甚至少部分学生连初中毕业证都无法取得,长期以来他们在学习上倍感压抑,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内因。据一些老师反映,课堂上只有约40%学生认真听课,大部分学生以睡觉和玩手机为主。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学生爱学就多教一点,反之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
3.3 考核方式滞后。目前中职院校专业教学考核方法还是停留在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段考、期考的层面上,而且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来自于教材,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相关技术的发展动向,简单的靠一个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真正立足于能力本位作为出发点;实践技能没有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考核,只是象征性的附带而过,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过分的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出现了一些在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了企业却不能很好的胜任岗位职责的尴尬现象。
3.4 教师实践经验欠缺。大部分专业教师都具有高学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缺乏,比如: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但到了临床上却一筹莫展,这主要是学校忽略了专业教师的培养所造成的。有些学校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压力,但是由于企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支持学校教学工作,所以专业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3 中职《牛羊病防治》课程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现方式
3.1 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师以“教”为主变为学生以“学”为主。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其使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以《口蹄疫》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法都是按照概况、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剖检和防控措施的顺序,由老师一一讲解,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先给出一个病例,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病例的模拟分析、诊断,之后再将概况、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剖检和防控措施的内容作为知识拓展,由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负责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转变观念,教学中老师的低位明显下降,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凸显。
3.2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中职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自信心不足、厌学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是目前我们中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老师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老师课前准备大量的多媒体图片、视频和亲自处理的临床病例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整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对精神,明显的降低了睡觉和玩手机的现象;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和谐,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3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中,首先由课题组的两位老师参加了相关的教改自治区级培训,同时参考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积极实践与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率先引入粘贴板教学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头脑风暴法将原来非常枯燥的牛羊疾病诊疗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形象的、容易理解的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由于大量案例的引入以及实践课比例的提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病例,通过长期的实践,很自然的锻炼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优化主要从考核内容和考核体系两方面加以开展。首先,考核内容的选择力求打破传统的试题类型,做到灵活多样并且紧密的联系生产实际,能够反应养殖企业的生产需求,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简单的追求―个考试成绩,这样安排具有刺激学生思考和综合应用各种能力的作用;其次,结合《牛羊病防治》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采取以下考核方式:①课堂考勤、学习参与度共占5%。②课堂提问和实践技能随机抽查占10%。③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占10%。④实践技能考核占25%。⑤理论考试成绩占20%。⑥赴养殖及相关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占30%。
5 结束语
总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扎实推进教学改革而实现。通过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实现知识和技能与岗位的无缝对接。让我们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契机,努力推动整个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畜牧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素质全面的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合理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发展前景;课程设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畜牧业的现代化需要大批畜牧业实用技术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对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设计出有效的对策。
1.畜牧兽医专业前景广阔,人才紧缺
1.1国家重视。中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的强盛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农村三大出路之一。发展畜牧业,可以带动加工业,促进种植业,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1.2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发展畜牧业,满足人们对畜产品日益增加的需要,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保障畜产品安全卫生,需要大量的具备动物科学的实用性人才。同时,宠物饲养越来越流行,平均每年按30%的比例增长。
1.3加入世贸组织,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的牛肉、羊肉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价格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较多,相对便宜,肉鸡等畜产品的分割和加工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1.4畜禽疾病千变万化,需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畜牧技术发展很快,说到底,只有经过动物科学系统专业的学习,才能掌握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发生、诊治的机理,以稳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对多变的疾病对技术的需求。
1.5畜产品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行业管理要求掌握专业知识。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的残留,危害人民健康,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兽药、饲料的生产和经营已进行行业管理,下一步将和医院一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不具备动物科学专业知识,不能从事这个职业。抓住机遇,争取主动,早学习,早受益。
1.6好就业。学好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可以到兽药、饲料企业去担任工厂技术人员或者担任市场部技术指导,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当技术负责人,可以自己搞养殖,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宠物医院,自己当老板。学畜牧兽医不愁就业,不愁没饭吃,冷门不冷,就业率高。
2.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
本科院校毕业生找工作时不愿下基层;大专生理论可以,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同样也不想下基层;中专生虽然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较差;大部分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只重视理论教学,很少(甚至就没有)进行实践教学。这就是说,无论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大专层次的教育还是中专层次的教育,目前都难以培养出满足农村地区现实需要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
3.设计合理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寻求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新出路
3.1优化师资组合,加强教师专业培养。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组合良好的强硬的专业教师队伍,那只是一句空话。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和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可相互提高;第二,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学习;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专业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3.2设计合理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理念:以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畜牧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对禽类生产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秉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指导思想,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以学生来源和就业方向的地域性为重要参考点,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开设课程:畜禽解剖学与生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诊断学、动物疫病、动物普通病、饲料营养、畜禽生产(养鸡、养猪、养牛、养羊、养兔、特种养殖)、犬猫疾病学、宠物营养学、宠物美容基础、宠物临床实践操作等。
3.3严把教学关,注重学生良好道德素养。教学质量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根据专业特点,按顺序、按季节安排教学计划,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按学生的意愿,学习基础好的可主攻兽医,学习基础差的可主攻养殖。在学习上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循循善诱,在实践操作中要及时纠正示范,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成才,必先成人,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当今社会中食品、药品方面的热点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让学生明白畜牧业在我国实现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同时,要把那些学习功底较好、吃苦耐劳、真正愿意从事牧医专业的学生招进来,保证培养出高素质、能动手的畜牧兽医人才。
3.4开门办学,走向社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门诊窗口接触医疗实践,对群众带来的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注射,兽医教师带学生实习,手把手地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另一方面,每年应定期到种猪场、饲养场和兽医站实习,不定期带学生参观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以练代养,实习与人才供养互助。
总之,职业中学畜牧兽医专业应当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出既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一定理论水平、能深入基层、不怕脏、不怕累、能俯下身子干工作的实用畜牧兽医人才。
摘 要:学生干部队伍始终在学校的管理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干部队伍的质量关系到校园氛围好坏的建立。很多高职院校也都非常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面貌,这同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整体素质的表现。本文我们就结合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管理中的运用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关键词:感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干部
在学校中,学生干部队伍的人数往往占据了学生总人数的1/3之多,这表明了学生干部在高职院校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校方也非常的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使学生干部在总体学生当中起到模仿带头的良性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以学生心理入手,更加注重情感管理。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管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一良好的开端,使校方看到了情感管理在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管理的内涵
情感管理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以"以人为本"为管理理念,注重的是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有丰富的爱心和耐心,与被管理者进行深入的情感沟通,从而感受到彼此双方内心的需求,营造良好的、融洽的管理氛围。在调查中显示,人的情感的丰富程度非常之高,同时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的独立性与唯一性,避免采用传统集体强制的管理手段造成管理的混乱和排斥情况的发生。要做到与被管理者心灵的相互交流,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我们将这样的管理模式运用到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管理当中,使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二、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必要性
1、现行高职学生干部管理体制的弊端。
由于传统的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根深蒂固,学生干部与校方存在着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很多学生干部畏惧校方管理者,导致学生干部的工作被动,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并存在着一定的躲避心理。长此以往,这样不利于校方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培养。在时代的推动下,学生的成长环境的改变,导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情绪变化速度加快,情感也变得丰富。传统的管理方式容易增长学生干部的抵触心理,不利于管理的实施同时也达不到管理的目的。而情感管理的模式更加适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管理运用。
2、"90后"学生干部的心理需求。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都已经是"90后"了,"90后"的学生心理变化速度快,青春期中的情绪化比较明显,个性强。强硬的管理手段很难使"90后"学生干部对管理制度的服从。首先,我们应该了解"90后"的个性特点以及情感需求。他们渴望被认可、被重视、被肯定,丰富的情感世界与强烈的自尊心使"90后"不甘于屈服。我们要从学生干部的总体特点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干部进行情感干预,管理者与学生干部之间建立良好的管理氛围,在满足学生干部的自尊心与情感需求的同时,达到有效的管理目的。
3、当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2年或是2年半,这样学生干部的培养期和任期都会缩短。怎样让学生干部在短期内适应环境,转变角色,提高工作能力,成为摆在学生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学生干部管理过程中运用情感管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关心、关爱学生干部,学生管理者扮演"引导者"、"服务者"、"合作者"的角色,利用"皮格玛利翁效应",增强学生的向师心理,"亲其师,信其道",充分地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性,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情感管理在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中的几点运用
1、了解、关心、尊重学生。
想要有效的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进行情感管理,首先要对当今社会下的学生状态和学生心理有所研究和了解。想要真正的走进学生干部的内心,要对学生干部在生活以及学习当中进行关心,在接触的同时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对他们进行了解。管理者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软件与学生干部谈心、聊天,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干部的内心世界、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从多个角度进行关心,让学生干部从内心深处接受管理者,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中僵硬的上下级局面,才能够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适度授权,满足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工作的成就感。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情感管理,除了管理者对学生干部的关心还不够的,在情感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满足学生干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要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权利或者交代一些任务,让学生干部在不同于普通学生的优越感的前提下达成目标,更能够激发学生干部的挑战精神,也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学会担当,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存在感。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会使学生干部自觉主动的接受管理,还能够在任务完成后得到管理者以及校方的肯定,满足内心的成就感。同时,校方也要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给予奖励,这样也能鼓舞其他的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所以说,在管理的同时适度放权,也是情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3、创造和谐环境,提升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干部的归属感。
一个人对团队的归属感会让他对团队产生较高的忠诚度,从而对团队目标产生较高的认同感,会为了实现团队目标而不断地强化自我。所以,学生管理者应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适时关心学生干部的需要,切实地帮助学生干部解决学习、生活、感情等方面的困难,提升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身体力行,树立情感威信。
作为情感管理的实践者,学生管理者要身体力行,转变态度和思维,多做换位思考。在学生干部面前树立优良的品行榜样。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从语言、行为、品格等方面为学生干部树立榜样。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作为学生管理者,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学生干部的管理过程中,实施情感管理,培养与学生干部之间积极的情感,给予学生干部更多的关怀与信任,才能更好地去培养、教育学生干部,促进学生干部健康地成长。
摘 要: 本文通过讨论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及岗位要求,探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 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
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畜牧兽医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从事畜牧兽医专业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例如,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动物药理、家畜卫生、理化检验、动物检疫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课程都要用到化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因而,高职化学教学在畜牧兽医领域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支撑性作用。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问题。
为了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各高职院校逐渐缩减课堂教学学时比例,化学课程也不例外。很多学校将原本64学时缩减为48学时,甚至更少。
(二)学生实验技能水平降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学科。实验教学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力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大量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化学课程整体课时缩减导致实验教学课时缩减,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目标。
(三)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畜牧兽医教材选用上与专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教材内容过分体现学科系统性,导致高职化学教学与畜牧兽医专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出现脱节,呈现出衔接的断层。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工作岗位与化学课程的衔接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核心特点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训练职业技能,本身就是一种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中应通过分析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找出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确定本门课程定位及课程内容。
(一)兽医疾病防治技术类岗位分析。
此类岗位包括化验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畜禽产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通过分析这些岗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岗位需要的技能都包括化学分析操作技术。如滴定分析技术在饲料分析中,用于氨基酸添加剂等的测定;在药物分析中用于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的测定。
(二)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类岗位分析。
为适合此类岗位需要,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有猪、禽、牛羊及经济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其中疾病防治技术仍以化学分析操作技术为基础,而生产相关理论涉及物质代谢(糖、脂肪、蛋白质、核酸)、蛋白质生物合成,这些内容属于生物化学领域。畜牧方面,科学饲养动物、培育优良品种和改变遗传特性;兽医方面,探讨疾病病因,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等,需要具备一定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所以畜牧兽医化学课程无论对专业技能还是专业核心课知识,都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三)营销与技术服务类岗位分析。
营销与技术服务类岗位主要有两大类:饲料生产与营销、兽药生产与营销。此类岗位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更为宽泛,除了以上涉及的产品性质、标定之外,还要了解产品储存、运输及销售方面的知识、技能,相当于前两种岗位的综合应用,必然要求以化学课程为岗位理论和技能支撑。
三、探索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尽管学生在中学已对化学有了一定了解,但与高职专业其他课程相比,化学课程仍然显得较为枯燥、抽象。为此,一些学生已对该课程产生厌烦、抵触甚至畏惧心理。为此,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培养。绪论课上要将化学发展及与专业课的联系讲到位,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化学课程对畜牧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应用。此外,还应借助现有条件,与时俱进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意识地将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革新教学和实验内容,将化学和专业知识联系相融,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化学课堂授课应当削弱与畜牧兽医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好地加强高职化学与相关专业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在认识到化学基础课重要性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化学课教师应当积极与其他专业教师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补充和革新化学教学,以适应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岗位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控制深度和广度,使高职化学真正为各专业课所用,为专业课服务。
(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试验现象,全面细致地考虑试验条件,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在课堂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做试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错误,加深学生感受,这样使学生在自己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多思考,全面细致地规划试验,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高职教育职业要求和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储备的要求,化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衔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采取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扎实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