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作物论文

作物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8 09:53: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作物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作物论文

作物论文:转基因农作物的市场经济状况

本文作者:贾砚芬 单位:飞利浦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转基因技术自从发明一来,在赞赏和争议中不断发展,基因经济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市场的经济形式,如果开发得当,将会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并且造福于百姓。有专家认为基因经济的市场潜力可以和信息经济相媲美。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农业领域,转基因粮食现在已经很普遍,以转基因粮食为原材料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也在众多超市和食品卖场中崭露头角;但是许多消费者仍然对转基因粮食和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很大的疑虑,这些转基因粮食使用后会有不良的反映吗?会有营养吗?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分析转基因粮食的市场经济情况,可以体现转基因粮食在粮食市场的前景和人们的使用状况。

一、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世界上最早将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商品化的国家是美国,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的率先实验,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转基因作物商品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面积地覆盖在农场和田野之中;其中,作物种类最多的是玉米、大豆、棉花和康乃馨,这些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总体转基因作物覆盖率的五分之一左右,世界三大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国主要集中于美洲,比如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三国。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左右的,首先,基因技术的发展是转基因农作物推广的重要条件,第二,是基因技术的农作物的生产成本的高低问题;第三,是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的问题,也就牵扯到一个质量的问题。第四,是转基因农作物的收益问题,如果没有收益或是潜在的市场,那么市场推广就没有什么价值了。第四,是政府政策的相关规定;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农业决策对于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是影响很大的,比如有的国家政府严禁生产和进口转基因粮食和食品,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存在的转基因作物的市场推广和应用问题。

此外,影响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和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任何产品经过消费这个环节后才算得上最终实现了商品的生产,如果消费者不接受不购买,转基因农作物就无法取得一定的市场收益。在转基因作物种植普遍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能够接受转基因粮食和食品,因此,能够推动转基因粮食的市场运行;而一些国家和地区非常排斥转基因作物,尤其是欧洲地区,对转基因粮食和食品存在着极不信任的态度,转基因粮食的市场推广遇到阻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接受转基因粮食和食品,他们要求转基因食品的包装上明确标示转基因食品,让消费者自由选择。

二、转基因粮食的市场经济现状分析

消费者对于转基因粮食和粮食制成品的顾虑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因为转基因作物的培育过程并不符合粮食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他们担心使用转基因粮食后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不管这种威胁是潜在的还是表象,他们都不愿意去尝试这种新事物。现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安全意识是很高的,他们会要求转基因粮食和普通粮食区别开售卖,如果自己要购买非转基因的粮食,那么这些粮食的培育和生产过程必须远离转基因技术,这样一来,粮食的包装和生产处理必须要区分转基因粮食和普通粮食,这个过程有一个特定的命名“识别保护”。这个过程的存在,对两类粮食的市场成本都提高了;制成品中同时掺有转基因粮食和普通粮食的情况比较多见,但经过识别保护后,普通粮食的价格将要上涨百分之十左右;想要降低识别保护的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消费者对混合粮食中的转基因成分放松要求,允许转基因成分的比重上调。

通过调查消费者对转基因粮食的态度,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消费者对于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是非常不信任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十分排斥了解转基因粮食,只要科学能够证明转基因粮食是健康和安全的,那么消费者会逐渐认可并使用转基因粮食。尽管消费者对转基因粮食的疑惑没有解除,但是调查发现,转基因食品的消费并没有减少,尤其是玉米和大豆这些基础作物产品的消费量逐步上升;另一方面,国际粮油市场对普通粮食和能够提取油物的种子实行“补贴”,但是这些补贴无法达到培育转基因农作物增加的收益。

探讨转基因作物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作用,可以借助世界农业供需经济模型;这个模型能够估算出目前的转基因粮食被消费市场接纳后,使世界的粮油价格都有所下降,比如使小麦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一,粗粮价格下降百分之二,那么世界总体消费者在粮食类产品的消费上节约了很多成本;这是因为转基因粮食的培育比起普通粮食而言,投入的成本是较低的,但是产量很高。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必然对世界粮油市场造成冲击。

但是,“识别保护”一旦被世界粮食贸易接纳,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和加工成本就会见涨,对农业领域的经济收益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做一个假设,如果识别保护被同时应用于普通粮食和转基因粮食,那么转基因粮食的出口成本将大增,数值将达到百分之十,同时会使世界粮食价格增加百分之三左右;如果识别保护取消,世界粮食价格会降低百分之三左右。

总结:以上分析了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转基因粮食的市场经济现状分析,对于转基因粮食的市场适用性分析得出,消费者是左右转基因粮食推广的重要因素,消费者接受并购买转基因食品才能完成转基因食品的整个生产环节,毕竟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来消费。上述的分析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能够给予补充或者修正,仅希望此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关经济领域的学者能够有更深刻的研究。

作物论文:农作物精播技术探索

引言

农业部1970年曾提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实现“三度”,即增加密度、提高整齐度和保证成熟度,第1位的就是要增加密度。据资料介绍,世界玉米产量,美国位居第1,中国第2。2007年美国玉米平均单产为10051.95kghm2,而中国仅为5154.00kghm2,美国平均单产约为中国的两倍。河北张家口试点玉米单产21826.50kghm2,山东登海集团最高单产21043.50kghm2,河南夏玉米最高单产为17820kghm2,据说山东近期春玉米单产已突破25500kghm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种植面积小,大都采用人工摆子,定向播种,种植密度大,国内高产玉米种植密度多在9.45万~10.20万株hm2。据资料介绍,玉米最高产量的美国,玉米单产曾达到27750kghm2,其种植密度为108720株hm2。玉米单季吨粮田高产地块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定向摆子点种,既可保证种植密度,又可充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确保玉米稳产高产。玉米生长过程中,其叶片总是呈“一”字形生长的,为此,要充分利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合理密植。只要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其“一”字形叶片垂直于播种行,就可适当减小株距,确保玉米整个生长过程的通风透光,实现合理密植。以人们习惯种植60cm等行距为例,只要株距保持在15.0~18.5cm,就可确保株数达到9.00万~11.25万株hm2。针对玉米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了玉米定向定位精播排种器,以提高播种过程中的定向、定位率,最终达到密植增产的效果。

1玉米种子生物学特性

1.1构造

从玉米种子的外观看,无论马齿型、半马齿型,还是硬粒型、粉质型或爆裂型等大都是马蹄状扁平型,主要包括上面、下面、大端和小端。它的下面是平面,上面有一条与长轴线平行的深沟称胚沟,是种子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通道。种子的内部主要由果皮、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生种发芽的基础,胚的尖部发芽(胚芽)长叶,尾部生长胚根,胚芽和胚根拱出种皮后沿胚沟向种子大端垂直地面出土长叶,胚根向下入土发展为第1条根。种子皮层指果皮和种皮,占种子质量的6%~8%,多为无色,少为红色、紫色。皮层下为糊粉层。胚乳占种子质量的80%~85%,有粉质胚乳和角质胚乳两种。粉质胚乳结构疏松不透明,含淀粉多,蛋白质少;角质胚乳组织紧密;呈半透明状,含蛋白质较多。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仓库。玉米的胚很大,占种子质量的10%~14%,位于种子小端一侧,由胚芽、胚轴、胚根和盾片组成。胚的上端是胚芽,外由胚芽鞘包着。胚根在胚的下端,是种子内的原始根,发展为第1条根。胚茎在胚根和胚芽之间。在胚和胚乳之间有盾片(子叶),内含糖、油、蛋白质及多种酶,有吸收、输送胚乳养分,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1-4]。在种子下端有一尖形果柄,将其剥除,即露出黑色层。

1.2发芽

1.2.1种子发芽与出苗

玉米种子播种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便开始发芽。胚根突破种皮,垂直向下生长成初生根,又称主胚根。2~3d后,在胚轴的下端又陆续长出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构成了玉米的初生根系。初生根系供应幼苗2~3周内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养分。以后则为次生根所代替。所以,初生根系发育的好坏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强弱影响很大。在胚根突破种皮以后,胚芽向上生长。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称为发芽。随后胚芽不断向上生长出土、出苗。正常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是先长胚根,再出胚芽;但当土壤水分过多时,往往先露芽,再生胚根。玉米幼苗结构如图1所示。

1.2.2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玉米种子在6~7℃时,虽然发芽但比较缓慢,常被土壤微生物寄生而造成烂种。当5~10cm土层的地温稳定在10~12℃时,发芽正常。故农业生产上把10~12℃作为玉米播种的温度指标。种子发芽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以土壤含水率来说,壤土、砂壤土和黏壤土分别不应低于16%、18%和19%。此外,种子发芽还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温度、水分和氧气是玉米发芽出苗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土壤水、气状况良好时,温度是决定出苗快慢的因素。春播地温12℃时,播后10d左右出苗;麦田套种时,地温18~20℃,6~7d出苗;夏播时,温度22~25℃,5~6d即出苗。

1.3出苗

苗期是以长根为中心连同茎叶分化的营养生长阶段,此期根系发展比较快,地上部茎叶生长缓慢。其茎节和叶片数在苗期已决定了。

1.3.1根系的形成过程

玉米为须根系作物,由支持根、次生根和初生根组成。玉米根系入土深度可达2m以上,水平分布达1m。但绝大部分集中在深度30cm,距植株半径20cm范围内的土层中。玉米根系结构如图2所示。

(1)初生根

种子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一般先长根,称为初生根。初生根包括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垂直向下生长,分布较少,是玉米幼苗期吸收肥水的主要根系。

(2)次生根

随茎节的形成而形成,自下而上从地下密生出次生根,所以次生根又称节根。通常于3叶期,在胚芽鞘基部产生第1层次生根,5叶时产生第2层,大约每长出2片叶,即生成1层次生根。依品种不同,可形成7~9层次生根。次生根每层的条数由下而上逐层加多,而入土深度则是由下而上逐层变浅。次生根生长先水平伸展到一定范围后垂直下扎。次生根的生长以抽雄前后最为旺盛,是玉米根系的主体,数量多达100条以上,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根系。

(3)支持根

玉米地上茎节上轮生的根称支持根。支持根的层数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一般为1~3层,多者可达5~6层。一般从抽雄前后开始出现,支持根发根迅速,生长粗壮,且有色素,表皮角质化,厚膜组织特别发达,先端分泌黏液,入土后产生侧根,能够支持植株,增强抗倒伏能力。支持根还有吸收水肥、合成氨基酸,进一步形成蛋白质的作用。据测定,玉米支持根内氨基酸的含量比茎叶高10~15倍,种类有10余种。2种子在土壤中的方位与叶片生长的关系由于过去玉米种植不管种子在土中的方位,因此种子播到土壤中自然形成多方向、多角度分布。无论哪种型号的种子都适应了在土壤中多角度、多方向的发芽出土习惯(图3)。

不管种子在土壤中任何方位,其胚芽都沿胚沟向种子大端垂直地面出土。以备播沟方向为种子在土中的方向,种子上面或下面为目标分为上面或下面平行地面方位、垂直地面方位;以胚沟长轴位置分为垂直地面方位、平行地面方位等;以种子大端为基准分为大端向上方位、大端向下方位、大端向前方位、大端向后方位、大端向左方位和大端向右方位等多种。其他多种角度的分布则数不胜数。按其3~4叶龄时挖掘出的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主要方位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播种行,大头向上垂直地面方位,胚芽沿胚沟内侧向上拱破大端种皮出土生长,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胚根拱出种子小端直接入土。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

(2)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播种行,大头向下垂直地面种植,胚芽沿胚沟内侧向下拱出大端种皮层后,拐弯180°长出地面,而胚根拱出小端种皮后,拐弯180°入土生长。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

(3)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播种行,大头向左(或向右)种植,胚芽和胚根以胚沟中心偏小端拱破沟底;胚芽向大端拐弯90°长出地面,胚根向小端长出胚沟拐弯90°向下入土生长。叶片垂直播种行生长。

(4)种子上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胚芽和胚根以胚沟中心偏小端拱破沟底;胚芽向大端方向生长,然后拐弯90°长出地面,胚根向小端长出胚沟拐弯90°向下入土生长。叶片平行备播沟生长。

(5)种子下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胚芽和胚根以胚沟中心偏小端拱破沟底;胚芽向大端方向长出胚沟,然后拐弯90°长出地面,胚根向小端长出胚沟后,拐弯90°向下入土生长。叶片平行备播沟生长。

(6)种子上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前或向后种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其特点是胚芽和胚根拐点早,出土速度快。

(7)种子下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前或向后播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由于胚芽和胚根均须超过胚沟顶端后,方可拐弯90°生长。为此,出苗较晚。

(8)种子上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其特点是胚芽和胚根拐点早,出土速度快。

(9)种子下面向上平行地面,大端向左或向右种植,叶片与播种行垂直生长。由于胚芽和胚根均须超过胚沟顶端后,方可拐弯90°生长,为此,出苗较晚。

从上述情况看,要实现玉米“一”字形垂直备播沟生长,在保证玉米光合作用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株距,提高种植密度。要达此目的:一是采用玉米种子上面或下面垂直备播沟,大头朝上或朝下播种;二是采用种子上面或下面平行备播沟,大端朝前或朝后定向精播。为了简便易行,采用第2种方位,设计了玉米定向定位精播排种器。

3玉米机械精量定向定位排种技术

以往玉米播种机设计的重点都在排量与穴距上,早期的玉米播种机是条播机,解决了玉米播种机械化问题。之后设计出的玉米穴播机,解决了定株距播种问题,但是有关播种后种子的定向、定位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少有报道。最近几年,特别近两年,为解决玉米密植高产问题,不少农业专家根据玉米生长期叶片自出土后一直呈“一”字形生长,且发芽总是平行于种子上面或下面、平行于种子的大端长径生长的特性,进行了多点人工摆子播种试验,取得了可喜的增产效果。但是人工摆子播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播种效率太低,速度太慢。此前也有专家研制出类似机构[5],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工序较繁琐,因此也限制了其推广。为此,河北省农机修造服务总站和石家庄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国家八机部播种机定点生产厂)合作,在其生产的2BQ-4型气吸式精播机基础上研发了定向定位排种器。“玉米精量播种机定向、定位排种器”已于2011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基于玉米种子采用上面或下面平行于备播沟底平面,且大端向前或向后播种,发芽出土后,其各株叶片均呈垂直于玉米行向,呈横“一”字形生长的规律,利用玉米种子的质心位距大端面13的特点,在种子从滑道上向备播沟滑动过程中自动调向,使玉米种子马蹄型的大头自动向下滑入备播沟内,对于滑落到沟底后个别异向种子,再通过辅助导向机构的导向使其自动排队,以提高定向、定位率。该机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输种斗1、种子滑道2、侧挡板3、上盖4、限位挡板5、辅助导向机构6和调整螺拴7组成。种子滑道由滑板和位于其两侧的一对侧挡板组成,滑板的宽度d1为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滑板与机械水平面的夹角α为19°~23°,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指马蹄形大端的最大宽度;辅助导向机构6由间距为d2(11~15mm)的2个导向板和调节螺栓组成。2个导向板固定在滑板的末端,调节螺栓穿入位于2个导向板上的孔中。限位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料斗和辅助导向机构相连接,限位挡板与滑板之间的距离h为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上盖4与滑板2平行,并且固定在一对侧挡板3的顶端;辅助导向机构由间距为d2的2个导向板6和调节螺栓7组成;两个导向板6固定在滑板2的末端;调节螺栓7穿入位于两个导向板6上的孔中。限位挡板5的两端分别与输料斗1和辅助导向机构相连接,限位挡板5与滑板2之间的距离h为玉米种子的最大宽度。种子通过原玉米精量播种机输种口进入输种斗1后,由输种斗1的排种口自由调向落在滑道2上,然后利用种子质心偏移原理自动排队滑入备播沟内,对个别不规则滑入备播沟的种子,由辅助导向机构进行二次调向。辅助导向机构的两个导向板6之间的距离d2,可根据种子的宽度由调整螺拴7进行调整。

4结束语

玉米定向排种精播技术是一项玉米播种技术革命,是在人工摆子播种及玉米种块人工定向播种等多点试验,取得显著增产效果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机械化定向机播新技术。该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将玉米种子定向定位排列于备播沟内,以实现玉米叶片出土后的定向生长。为同等行距条件下,降低株距、实现合理密植奠定理论基础。该技术玉米自动排种已通过台架试验,合格率达到80%以上。目前该发明在全国刚刚起步,其适应性和增产效果尚缺乏多点试验数椐,还需要多点、多方案较大规模的随机对比生产试验来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作物论文:玉米农作物技术推广措施

作为粮食大国,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粮食在安国兴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在整个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玉米的产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改善种子的质量,加强这些农作物的技术推广,使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产量能够很好的提升,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化的发展。

1玉米等这些农作物技术推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对于玉米等这些农作物技术的推广而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要的,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玉米产量区别大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会有玉米的种植,但是由于各个地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等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玉米的产量会因为地势的不同而造成产量的不同,有些地区的玉米产量亟待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生物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玉米种子的研制以及改良,能够使玉米适应不同的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够在会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1.2难以满足人们对新品种的需求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市场上,对于粮食也有了新的认识,新品种需求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市场上粮食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扩大。推广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技术,不仅仅能够满足市场上对于新品种的需求,还能够提高整个粮食企业的生产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广农作物的技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技术的推广能够提高生产量,增加收入,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一份力。

1.3土地利用率比较低,农业生产风险比较大

在实际的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影响其产量的因素包括很多,比如自然灾害等,直接会影响种植户的收入。进行玉米等这些农作物的技术推广工作,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农业生产的风险,给种植户的收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证。

1.4当前的发展潮流

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非常基础的地位,是国民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玉米的种植在我国农业植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不断较少,粮食产量持续走低,为了改变粮食产量的降低就需要大力研发推广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在推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推广的过程中,很多的推广人员技能薄弱,只是有理论上的认知而没有实践的经验,使得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其次就是现如今玉米这些作物的种子的种类是十分多的,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农民实际的需求进行宣传,使一些比价适合的,优良的品种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使用,所以需要不断完善整个的品种机制,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品种多,乱,差的现象;其三是对于一些新研发出来的,各方面性能比较好的品种,价格是比较贵的,所以为了能够让农民们负担的起,政府等相关的部门需要给予一定帮助;最后一点就是相关的品种推广部门,由于受到利润的趋势,向农民推广的时候只是注重推广让利比较多的种类,使一些真正适合的,性价比高的种子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3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推广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加强技术的培养

加强技术的培养,主要说的就是让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有关部门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确保高素质人才的输入。这样就为该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的推广奠定了一定的惹你基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2建立实验基地

为了使玉米这些农作物技术得到很好的推广,需要建立实验基地,实验基地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的技术以及品种,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其得到很好的宣传,还能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实验基地的建设,还能够根据模拟一定的播种环境,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根据地域差别来选择优良品种,除此之外还能够自主的进行优良品种以及种植技术的研发,保证技术以及品种推广的基础条件。

3.3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

政府的支持,不仅仅能够在物质上激励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的推广,还能在精神上对这项工作提供支持,政府的支持是整个推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3.4完善品种机制

在推广的过程中,会遇到品种多,乱,差的现象,为了能够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在进行过品种的推广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到就是根据不同的区域,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品种推广种类的选择,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确定退出机制。从而保证在进行品种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优良品种推广的选择。

3.5对新品种增加补贴

一些新型的,性能比较好的品种一般看来价格都是比较高的,农名在进行购买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负担与顾虑,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应的两种补贴政策,减轻农民们购买的负担,消除农民对优良种子价格高而不愿意投资的心态,当新品种的优势显示出的时候,这个新品种就得到了有效的推广。本文主要对玉米这些农作物的技术推广的必要性以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希望读者对其有简单的了解。

作者:刘建业

作物论文:农作物资源生活化课程构建路径

【摘要】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学习。”从孩子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课程生活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农作物资源与城里的幼儿园相比,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幼儿;生活;生活化课程

一、当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建构存在的问题

《指南》指出:“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的课程首先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课程观,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能够更多地看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然而现实并非如此。首先,幼儿园存在形式化问题,看到其好的示范园,只是盲目照搬,没有结合自生实际。其次,教师眼中只有现有课程,没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只是将生活资源作为课程开发的参考书。

二、生活化课程构建应遵循的理念

首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指南》中的生活教育理念是生活化课程的建设的精神支柱。其中《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论,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纲要》也强调幼儿园应“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这就意味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生活是价值,需要让幼儿在真实的世界中去开展生命的追求。其次新课程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经验基础上”,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叠加,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将所获得知识、信息与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的过程。可见幼儿的生活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缺少对生活经验关注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生活经验的关注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生活化课程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录、分析幼儿兴趣和需要,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同时还要有一颗“慧心”对于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并用适当的评价激发幼儿的求知、交流、合作欲望。

三、生活化课程构建的路径

随着“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取得成效的保证,更是幼儿园课程的立足点。以下是我园结合实际,基于农作物资源,开展的以中班生成主题活动《菜苋记》为例谈“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生活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1.关注幼儿生活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午间散步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孩子们看到绿油油的菜苋后,就开始了讨论。俊宇说:“这个我们家也有的,我看到我奶奶每天都会摘一些炒来吃的”金志杰:“我奶奶今天摘了它明天又长出新的菜出来了”金语馨:“我们家也有的,这种菜还可以生吃的,我们早上喝粥就是吃它的”张宇轩:“我们家有些还会开花的”庞诗琪:“我们北联有油菜花节的,好像就是这种菜!”吕晨晞:“他到底是吃的还是看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看到了家里常见的菜苋,从而发起了关于“菜苋”话题交流谈话。他们能大胆的和同伴交谈自己知道的关于菜苋的经验。可见孩子们对我们生活中的菜苋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经验(虽然这些经验可能是零散的不全面的)2.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价值。结幼儿园我园地处在有水乡威尼斯之称的古镇——同里镇屯村社区,家家户户都会种植一些有着明显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作物。可以说我们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富有水乡特色的农作物资源,菜苋就是其中之一。《指南》明确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午间散步时孩子们自发的生成了对于苋菜的观察、讨论活动,基于孩子们对菜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们围绕“苋菜”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成活动。活动前教师先发放调查表,让家长记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梳理后发现孩子们对以下几个问题最感兴趣:我们常吃的菜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晒菜苋?腌菜苋的具体步骤有哪些?菜腌制好的菜苋为什么颜色变了还能直接吃?因此教师搭建了问题导向下的主题活动框架。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所以实践活动“参观种植基地”“亲自摘菜苋”开启了主题活动;然后通过科学活动《晒菜苋》让幼儿观察晒过的菜和新鲜菜的区别,分析为什么要晒菜苋。再以家长助教形式邀请有经验的奶奶开展“腌菜苋”活动,现场讲解示范腌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让幼儿直接了解腌菜的具体步骤并尝试亲自腌菜。接着开展科学活动《记录本》,让幼儿每天观察腌制好的菜苋发生的变化包括、颜色、气味等。最后是社会活动《尝菜苋》,幼儿品尝自己腌制的菜苋。在环境布置方面,主题墙“菜苋记”布置了“菜苋的生长记录表”和“腌菜苋具体步骤的照片”,种植区种植菜苋,图书区提供植物类生长的书籍。我园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也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我们的课程应该源于生活,追随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生活化课程的内容就会像水波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延伸出来。“菜苋记”活动只是我们将幼儿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一次初步尝试。接下来我们还开展了具有我们本土特色的“金孔雀”、腌莴苣、量丝瓜筋和竹筒等等活动,我们只有多角度、多方位地随时注意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行为,敏锐的去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教育价值,发现幼儿在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有价值的火花。

作者:严兰兰 单位:屯村实验小学幼儿园

作物论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农作物病虫害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存在于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农作物的生产数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进展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农业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逐渐被开发,并且广泛地利用在农作物病虫害的统治上。专业化统治主要利用职业保护专业技术以及相对应的设备开展一系列病虫害统治服务措施。专业化统治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与当前世界农业发展规律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衔接,这样不仅对农民的经济效益提升贡献出一份力量,而且还有利于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保证农作物产量的稳定增长。

1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相关概念简述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之后,其自身逐渐从无到有,现如今在大部分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都会将这种方式应用在实践当中,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2008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最初被开发,经过两年的发展之后,在2010年将其纳入到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部由此开始,也逐渐将这一措施作为种植业在实施工作时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将这种措施应用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处理上,全面有效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的专项打击。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超过10万个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专门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和提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1]。这样不仅有利于针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2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具体实施

2.1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适应病虫发生规律

跨境跨区域迁移和病虫害之间有很多相互之间流行的特性,其中也有一些病虫害所能够产生出来的影响是爆发性的。不仅会直接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面对这种病虫害,很多农民都没有办法妥善解决,经常会由于只漏掉一部分病虫害没有消除干净,就直接导致整个区域的病虫害无法控制。与此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很多农村青年人员都选择进入到城镇打工,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大多数都是年龄比较大的老人。这些老人虽然常年种植具有一定经验,但是面对一些新型的病虫害不能够充分认识,并且不能够利用一些有效的先进技术针对这些病虫害进行处理,很容易降低病虫害的整体防治率[2]。在这种背景下,将专业化统防统治概念引入到农业生产以及发展中,将原有的家庭农作管理模式逐渐变为统一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针对病虫害侵蚀问题进行处理,而且还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对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性作用。

2.2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有利于提高病虫害控制效果

当前我国在针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主要的供给问题上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是人们以及世界各国都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近年来有逐渐上涨的趋势,不仅对农业丰收具有制约性影响,而且针对植物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传统防治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防治的根本要求,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大力进步和发展的前提背景下,很多高科技技术、设备更加先进,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能够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3]。专业化统防统治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自身在成本投入方面比较低,与此同时,能够针对病虫害蔓延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为农作物的产量和安全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2.3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的风险

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对农药进行购买和具体利用,真正地实现统一供应、配送和实施,对实地行动操作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控制。与此同时,要对具体实施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保护,避免出现人或者是家畜出现中毒的情况。另外,专业化统防统治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自身能够在农药的售卖和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些蔬菜或者是瓜果等新鲜农产品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并且避免农药在农作物上出现留量超标的情况。根据实际操作结果可以看出,利用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与传统病虫害防治措施相比,其自身在针对农作物生产环境上也具有非常良好的优势特点[4]。

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未来的发展思考

3.1因地制宜

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要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忧患意识,这样能够有利于土地流转运行速度加快。另外,要将因地制宜作为基本原则,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一些已经实现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的情况,可以对土地具体所有权进行确定。与此同时,可以结合土地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转体制,加强对土地的整体管理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促使土地流转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领导和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的实际应用要给予相对应的支持,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作物病虫害的处理效果。

3.2坚持统筹发展

在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了管理专业化统防统治具体实施的相关条例,以及对应的一些优惠政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使该措施的有效实施。如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相对应地发放一些补助,这样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还能够为农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5]。与此同时,科学合理地建立有害生物委员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问题,可以利用政府的补贴减轻农民的损失。另外,可以研究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激励机制,这样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逐渐引进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到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专项研究中,这样有利于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3.3坚持市场运作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与现代化市场发展变化形势进行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效地应用到实践当中,而且能够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整体防治效率和质量。要坚持市场运作,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管理力度,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可以建立榜样机制,对一些病虫害防治效果比较良好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给其他农民起到良好的榜样借鉴作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4结语

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用药科学、防治效果良好、安全性能比较高,成本也比较低廉,这些都是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针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将这种措施应用其中,在保证防治效果有所提升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农作物产品的安全质量。

作者:梁慧明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物论文:农作物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使用策略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幼儿教育成为了幼儿教学的重点。在加强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学会运用周边资源,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并且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逐步引起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资源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当今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其中利用农作物资源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教学成为了一种新型方式的教学,其实施过程有效的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游戏;农作物资源

一、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内涵和意义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教学活动,是开发幼儿独立思维的过程,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更好的感知周围世界,并逐渐形成自我认知。1.自主性游戏的内涵。所谓幼儿自主性游戏,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以幼儿参与为中心,自主的在游戏中进行组织和参与,从而培养出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2.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意义。在幼儿的游戏教学中,开展幼儿自主性的游戏对于启发幼儿的思维,提高自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幼儿参与自主性游戏能够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同龄群体的讨论和互动,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自我行动的乐趣和认知。其次,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性游戏,可以有效的在游戏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在学校中所接受的社会化过程是不同于家庭中教育的,它强调的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力,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更加体验到自我价值。

二、基于农作物资源开展的幼儿自主性游戏优势分析

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为了优化游戏资源,充分利用了乡土资源,以此丰富了幼儿的教学过程。基于农作物资源所开展的幼儿自主性游戏带给了幼儿全新的游戏体验,其发展的优势主要有:1.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贴近自然。农作物资源一般来源于乡土农村,带有大自然的印记,这种天然的大自然资源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镇中的幼儿来说很有新鲜感,农作物资源的使用恰恰能够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农作物资源,例如:玉米、小麦、萝卜、白菜等,在呈现在幼儿面前时,会让幼儿感知到大自然,更好的走进自然。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农作物资源的合理使用,能够丰富幼儿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善于运用自然之物进行学习和活动,学会探索自我成长的过程。可以说,农作物资源的运用让幼儿更加贴近了自然。2.增长幼儿的认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接触各种农作物资源,自主决定利用的形式和方法,在各种组合运用中增长了幼儿的认知。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通过使用农作物资源可以认识到各种资源的配合使用方法,并且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寻求农作物资源有效运用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从而促进余人多元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自主性游戏中农作物资源的使用策略

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通过合理使用农作物资源,可以更好地丰富其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在其自主性游戏中农作物资源的使用策略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1.利用农作物资源丰富区域活动。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时候,可以利用农作物资源积极的丰富区域活动。例如:用木桩、竹筒进行搭建活动;用树叶、木片、种子、棉花等进行绘画装饰活动;用稻草制成稻草人、编成帘子;用种子、麦秆等进行点数、拼接、走迷宫……这些乡土资源的创造性使用,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动脑的机会,还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周围环境和家乡的了解。2.农作物资源丰富户外游戏活动。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整合农作物资源,也可以把幼儿带到户外,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农作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季节性,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引导幼儿玩不同的户外游戏。春天,组织幼儿利用竹片、宣纸制作风筝,体验一起放飞的成就感;夏天,利用稻草做成形态各异的稻草龙,和幼儿一起进行“舞龙”、“舞狮”比赛,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秋天,带领幼儿到菜园子里去玩“寻宝”游戏——挖山芋,感受劳动的艰辛及丰收的喜悦;冬天,在温暖的阳光下,组织幼儿玩“跳大绳”游戏,锻炼身体的平衡感、协调性、敏捷度、节奏感、耐力和爆发力等。当然还有不受季节限制的利用竹子、木头、种子等做成的一系列户外活动器械,可以说,农作物资源的利用更好的丰富了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3.利用农作物资源丰富角色游戏活动。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家长通过和幼儿一起收集农作物资源,然后讨论怎样运用到各角色游戏中去,这个过程,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更能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创造各种不同的游戏角色,让农作物资源始终贯穿在幼儿的游戏中。把胡萝卜、黄瓜、土豆、玉米等投入到“菜场”、“娃娃家”,供幼儿买卖,然后进行洗、切、炒等,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幼儿的大小肌肉得到发展;把面粉投入到“点心店”,让幼儿练习揉面团,锻炼幼儿揉、擀、捏等手部精细动作,还可以一起包饺子,体验民风民俗。这样的游戏过程既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又能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四、总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征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农作物资源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丰富幼儿的游戏过程,不仅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还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知大自然所给予的各种馈赠,体验更加丰富的自然风光。

作者:蒋雅文 单位:屯村实验小学幼儿园

作物论文: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分析

摘要:为了更好地掌握蓝田县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对蓝田县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种子经营户进行了调研。共走访了种子生产企业1家、商6家、调查了4个乡镇20户种子经营户。通过走访和调查,基本摸清了蓝田县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意向、种子库存、价格、农民购种及种子供需等情况,并对今年种子供需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供需;分析预测

1基本情况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东与商州市商州区、洛南县、华县相邻,西连长安区、灞桥区,南以秦岭主脊与柞水县分界,北以横岭与临潼区、渭南市毗连,地理坐标为E10907~10949N3350~3419’,总面积1969km2,占西安市总面积的19.86%。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833.3mm。蓝田县地处秦岭山区与关中平原过渡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梯级倾伏;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塬、岭、峁、沟兼有,以山岭为主,海拔418~2449m,海拔高低不一相对高差2031m。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93km2,其中小麦面积347km2、玉米面积253km2。基层个体经营门店140余户,常年市场流动的种子数量450万kg左右,其中小麦种子30多个品种350万kg,玉米种子90多个品种70万kg。1.1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从调研结果看,今年种植结构有较大调整,玉米种植面积有减少趋势,大豆有所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基本持平。玉米面积减少,大豆面积增加。从走访的情况来看,今年预计玉米种植面积200km2,比2016年减少面积18.4km2,同比减少8%;大豆种植面积预计67km2,比2016年增加面积3.8km2,同比增加6%。由于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玉米增加大豆影响,加之玉米价格持续低迷,群众出现卖粮难现象,玉米种子价格偏高,预计今年蓝田县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1.2种子供需情况目前在蓝田县小麦种子生产企业1家,2017年制种面积2.47km2,制种量129.5万kg,预计2017年蓝田县秋播小麦大田面积约333km2,需种量约500万kg左右,加之库余及省外调种,基本满足小麦种子需求;种子商6家,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企业。2017年预计玉米需种量约60万kg,全部需要外调解决;大豆需种量约100万kg,群众自留种50%,其余全部需外调。截止到2月底,玉米种子库存已达45万kg,占需调入量的75%。加之购种合同(意向),完全能满足夏播玉米用种需求。大豆种子库存量10万kg,占需调入量的27%,基本能满足用种需求。1.3品种结构情况玉米主栽品种不突出。从调研结果看,蓝田县目前销售的玉米品种多达100余个。销量多于1万kg的仅有5个,如正大12、联创808、潞玉6号、长城799、先玉335。销量不足1万kg的有100个左右,如金城508、五谷198、新科68、名玉20等。销售的玉米品种虽然繁多,但主栽品种不突出,呈现出多、乱、杂的局面,使农民选择品种时不知所措。小麦主栽品种较突出,以小偃22、西农979、西农3517、中麦895为主栽的品种销量达到总量的80%以上。大豆品种比较单一,以秦豆8为主。

2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2.1种植玉米缺乏积极性去年玉米受天气干旱影响,产量低,加之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群众种植玉米积极性不高。2.2玉米种子价格偏高目前玉米常规品种价格在20~25元/kg之间,同比增长10%左右,保护品种价格在20~30元/kg,同比增长12%左右,个别品种成倍增长。

3结论与建议

今年农作物种植受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玉米种植将面积减少,大豆面积增加。玉米种子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为了切实保证蓝田县农业生产对种子的需要,根据此次调研结果和蓝田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种子管理站积极协调种子企业组织货源,多选购一些适宜本地种植的种子。政府应加强对种子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严厉打击非法牟取暴利行为,使玉米种子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严厉打击未审先推的违法行为。种子管理站要加大执法力度,防止未审品系不可逆补的内在缺陷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加快主要农作物新优品种示范园区的建设。根据农作物品种区域布局意见,把苗头和搭配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品种,集中在示范园区内进行展示,以加快新优品种的推广步伐。

作者:赵奎 单位:蓝田县种子管理站

作物论文: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摘要:充分了解气候变化的特征对内蒙古农作物的影响可以为制定有效保护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对气候因素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旨在为促进当地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气候因素;农作物生长;解决措施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还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由于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基本都是处于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产量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本文将对没蒙古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作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气候因素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的方法,以保证当地种植业的发展。

1气候因素变化的具体情况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人类频繁的社会活动中急剧增加[1]。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力度不断加大,对化工燃料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使得全球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同时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全球气候的温度正在逐渐升高。全球气候的变暖将对世界各地的温度场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大气环流运行的规律,直接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严重威胁到陆地动植物、人类的生存发展。由于内蒙古地处欧亚大陆板块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且干燥少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使得内蒙古地区气温逐渐增加,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重大影响。此外,气候的变化还会对区域将于产生影响,出现降雨不均衡的现象。据国家相关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年降水量在近100年中逐渐减少,虽然近50年我国的年降水量成为弱增长趋势,但是部分区域间的降水变化却相对明显,使得旱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2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以提高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及水分利用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大麦、豆类等C3作物的产量,但是对于小米、玉米、高粱等C4农作物助长效果却不明显,而内蒙古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属于C4作物,因此二氧化碳的增加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农作物并没有明显的影响[2]。此外,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的助长作用会受到土壤养分、作物质量、作物生长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变化的限制,使得二氧化碳的助长作用极有可能被这些变化因素抵消。

2.2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当降水不足是,由于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极容易出现干旱现象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当降水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则容易出现水涝灾害,不利于职务的生长甚至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例如在开花期出现阴雨天气,会导致作物无法正常授粉造成的落花落果现象;过多的降水会为农作物带来病害同时还会对农田造成渍害现象,导致农作物被淹死等[3]。

2.3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个重要媒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会产生重大影响。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并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而此时农作物气孔的阻力增加、呼吸速率降低、气孔导度减小以及蒸腾速率减小,极大降低了单位也面积的土壤水分耗损并有效提高了植物中水分的利用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避旱能力。此外,气候与温度的升高还会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开花期[4]。

2.4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土壤的影响

气候的变化不管是变暖还是变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光照、水分、热量等气候要素的量值、时间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农作物会受到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而光照、热量、条件等因素又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同时还会对土壤有机质、微生物活动及反之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到土壤肥力。此外,当温度升高或降水量减少时会对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造成影响,会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受到影响;而当温度降低、或降水量增加时土壤的有机碳会逐渐增多,从而增强了土壤肥力,因此气候温度与降水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两大重要因素。

3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具体措施

由于气候系统本身是一个具有庞大性、复杂性特点的且气候变化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产生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事实证明,全球气候的变化会对农作物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策略以及长远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正常进行、人们的经济水平不受损害。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的变化,在有效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及时调整农耕制度,同时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对土地进行合理的使用以及分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还可以发展设施农业,例如塑料大棚、温室、雨水集蓄技术的应用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气候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气候环境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的变化,在有效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还可以保障种植者的经济利益,以促进当地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韩素云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气象局

作物论文: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研究

一、农用无人机的发展背景

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最先有日本、美国、韩国、巴西等国家研发应用,其中,日本是世界上应用植保无人机最早和进行农业作业最为广泛的国家。截至2014年,日本共有2000多架农用无人直升机应用于农业作业,“飞手”14000人多。韩国自2003年,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日趋增加。美国在世界上农业航空技术上遥遥领先,无人机植保作业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环保。由此可见,农用无人机是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贡献巨大。我国农用无人机起步较晚。直到2004年,科技部、农业部等开始研究和推广农用无人机;2010年,我国首架农用无人机试飞成功;至2013年底,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农用无人机的展示试用,机型也更加多样化。副总理曾经5次视察河南某公司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对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鼓励与认可。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涉足农用无人机领域,推动了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林州市农用无人机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林州市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已成为林州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在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土地翻耕、收获均取得了机械化作业,但唯独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还是采取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林州是“建筑之乡”,农村青壮年大部分都进城务工,田间作物的管理越来越缺少劳力,严重地影响了林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传统的人工背负式手动或机动植保作业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急需一种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为速度快,危害面积大,每年因病虫害无法及时有效地防治而导致减产10%~30%。面对大面积突然暴发病虫害疫情时,在短时间很难找到大批施药人员,病虫害防治成了农民难以解决的头等大事。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广应用现代化植保机械、植保新技术已经刻不容缓。林州市地处山区,各家各户自成一统,地块小而分散,加上大部分地方水利设施不足,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普通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行植保工作,劳动成本高,防治效率低,不利于大面积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农用无人机能更好适应林州复杂地况的起降,对田间施药,不伤苗、不毁苗、方便快捷、防治病虫害效率高。

三、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优点

(一)操作简单无人机不需要专门跑道和起降机场,田间地头就能垂直起落。从几米到几十米施药防治病虫害,根据情况控制飞行喷洒效果,飞行参数可预先设定,智能化喷防,作业高度低,漂移小,非常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形农田和不同种类高度的农作物与树林,相邻农田种植不同农作物情况下也可精准的喷洒。无人机整体轻巧灵活,容易操作,普通农民通过20d培训,就能掌握飞行要领并实施喷洒作业。喷洒前,提前采集农作物的GPS信息,规划好航线,飞机基本可实现自动喷施,成为容易操作的“傻瓜机”。无人机作业,既可喷洒农药,也可喷施叶面肥;既适用于小麦、大豆、水稻等低秆作物,也适用于玉米、棉花、高粱等高秆作物和林果带;同时还适用丘陵山区作业。无人机体积较小,利用面包车就可以实现跨区、跨省作业。(二)环保效果好,喷洒农药用量少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对科学使用农药提出更高要求。农用无人机喷洒技术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减少对环境农作物的污染。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避免农药中毒,大大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三)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大农用无人机飞行速度快,每小时可防治6.67~8hm2,其效率比常规喷洒至少高出100倍,是人工作业的12.5倍以上,大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尤其应对突发、暴发性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效果非常好。2016年,陕西局部地区玉米地黏虫暴发,农用无人机大展身手,对重发田块及时进行统防统治,有效控制了虫情危害。(四)农药喷施质量高现在人们日趋重视粮食,大多数人更喜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人工喷药随意性大,不能精准喷药,容易造成某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降低农产品质量。农用无人机能更精确控制药剂喷洒量,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粮食作物农药残留,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

四、2016年林州市无人机防治农作物情况

目前,林州市共有10架无人机,全部由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在林州农用无人飞机作业的作物种类主要是果树(苹果树、梨树、杏树)、小麦、玉米。2016年主要在林州市合涧镇、原康镇、临淇镇和姚村镇作业,这10架农用无人机机型全部为QF80,无人机作业时要求作业区内不能有信号塔和高压线,距离信号塔和高压线至少100m以上。无人机作业效率为0.1hm2/min,使用无人机作业效率高,对人体不产生要害,其中,果树作业成本15元/667m2,小麦作业成本18元/667m2,玉米作业成本35元/667m2,全部由农民自付,政府暂无作业扶持措施。除在本地作业外,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无人机还去外省作业。

五、林州市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合作社、种田大户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重要载体。目前,林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展大规模喷防活动的能力不强。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小,与农民关系不密切,对产业的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另外,林州市种田专业大户数量少,农业生产格局分散。(二)农业效益低、农民素质不高虽然国家实施了种粮补贴,但由于化肥、农药、种子、人工费用上涨,导致目前农业种植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农民对此认识不足,还要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这些因素阻碍了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展进度。六、开展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建议(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充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可以大力宣传飞防技术,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带来的好处和作用,促使农民转变观念。同时,购买无人机的经销商,可以免费为老百姓展示农用无人机的效果,从而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赢得更多商机。(二)加大扶持力度农用无人机的普及一是实用性,二是还需要兼顾经济性。价格是当前阻碍植保无人机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林州市对每台无人机的农机补贴价格为8万元左右,农民自己购买只需要每台10万左右,但是让老百姓自己花钱购买价格还是有点高,许多潜在客户面对价格望而却步,要推广无人机的话,政府在应在机械购置上给予更多的补贴;农用无人机企业则希望政府在资金和场地、税收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三)努力抓好组织建设积极鼓励、扶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能人、涉农企业投资进入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四)积极培养农用无人机“飞手”农用无人机操作复杂,对操作手的能力要更高,需要专业的“飞手”来从事这项工作。合作社、种植业大户要积极选人参加农用植保无人机飞防培训班,熟悉掌握农用无人机操作、保养、维修等知识。无人机“飞手”是应用现代化植保机械的先行者,是新型职业农民,将农用无人机技术推广做到了实处。(五)提高农用无人机服务水平农民购买无人机之后,不仅仅是开展喷施作业,还需要后续的相关服务和技术支撑。目前,农用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配套服务还需完善,农户在农用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如遇到产品部件损毁等问题,维修时间较长或者成本较高,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为农民建立优质的售后服务,提供及时的技术咨询和故障排除。(六)行业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农用无人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用无人机并无明确统一的行业标准,虽然生产企业众多,但是生产的农用无人机质量高低不一,有的质量不能满足需求,雾化效果差,喷洒效果达不到使用要求,续航时间短,载药量少,抗风能力差。没有标准化就很难有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未来的农业生产必将走向高效率机械化的专业防治道路,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治符合现代化高效农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极大推进林州市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从而使农民走上科学种田、发家致富的道路。

作者:彭晓英 单位:林州市农牧局

作物论文:无公害农作物栽培问题及对策

摘要针对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对其栽培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越发意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了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作物的研发意识,提升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同时,在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可以使农作物的生长更高效和迅速,切实地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安全性。无公害农作物是指农作物产品尧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层面都满足无公害农作物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经由专业部门的质量检测之后,符合无公害食品的食用标准,现阶段我国农作物的经营管理人员最注重的问题就是要对农作物实施无公害栽培,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意识到了无公害产品的食用优势,在进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应用到先进的技术栽培方式。

1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无公害农作物虽然在栽培环节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但是它在运输尧销售尧生产和存储等环节,都会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出现细菌滋生等问题,对无公害农作物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甚至会给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此过程中,要应用切合实际的控制方案,高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最终的无公害农作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人们健康。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就呈现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同时也面对着诸多的发展挑战,人们对于食品的食用需求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追求,更多的是质量追求,以及营养的追求。但是,当前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质量缺乏保障的问题,有害物质超标也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给人们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在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农产品质量问题和农药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农产品市场中的热点问题。要想对农作物污染问题进行把控并逐步解决,就应当借助技术手段,强化技术研发力度,将研发重点放在无公害农作物研发层面,逐步解决农作物质量问题。

2对策

2.1控制农药的使用

我国在农作物栽培这一产业链中,使用化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这一方式给种植区域内部土壤以及环境都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甚至会给下一年的农作物生长带来阻碍。因此,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应当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不可仅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应当对种植方式进行改革,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不仅要对肥料的使用量予以控制,还应当实施切合实际的改革方式,通过技术把控措施,逐步避免应用肥料或是化学药剂促进作物的生长,防止出现养分流失等问题,相应的也可以降低土壤的实际承受压力。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最大程度上降低使用化学肥料给农作物造成的污染[1]。

2.2治理土地污染,优化栽培环境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环境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批量种植农作物之前,必须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考察,全面监测当地的土壤,并对周围存在的污染较大的工厂进行处理,防止因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无公害农作物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主要观察周围是否存在较大的垃圾场,如果存在需要将全部的污染源进行处理,防止空气尧水等被污染,从而对无公害农作物造成影响。在选择农作物栽培场地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土壤进行重点检查,应选择污染较小以及无污染的环境进行栽培,同时建立无公害农作物专属种植基地,并对农作物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农作物在污染以及无公害的环境中生长[2-3]。

2.3选择优质的品种,开展绿色种植

农作物在进行无公害栽培的过程中,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品种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用量,很多农作物都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在农作物选择的过程中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农作物,如玉米尧小麦等。在农作物选择的过程中,选择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不仅能够使农作物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也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4]。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层面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诸多的农作物栽培技术人员也意识到了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落实仍旧处于欠成熟状态,再加之传统栽培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导致我国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发展层层受阻,若想更好地顺应时展趋势,并切实满足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作物的需求,就应当重视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57页冤创新和改革,在实践中强化探究力度,遇到问题时,应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积极地协调和沟通,及时解决这些阻碍性问题,促使我国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更能满足农作物的栽培需求[5]。

作者:张丽 单位:辽宁省朝阳县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

作物论文: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摘要:本设计中采用三菱FX2N系列的PLC作为控制设备,结合PLC功能指令实现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对各区采用不同的喷灌方式进行灌溉,系统操作简单可靠、实现方便、运行稳定。

【关键词】PLC;喷灌;农作物

以人工劳动力喷灌为主的农作物喷灌系统不仅耗时耗力达不到农作物需水要求,不能满足我国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和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促进生产自动化,采用自动化系统控制的模式进行农作物喷灌控制是适应现代农业的一种方式。目前,许多国家研制出了一系列高效节能的灌溉控制器,用途十分广泛,而我国在灌溉技术上还待成熟。实现操作简单、功能强大、适应力广泛、应用简易的节水自动灌溉系统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还有很长远的发展前景。

1基于PLC的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控制喷灌系统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单片机控制方法和PLC控制方法,无论采用单片机控制还是PLC控制都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周期比较长,系统调试耗时长且复杂。除此之外,单片机抗干扰能力比较弱,所以对现场工作环境要求很苛刻。稳定性差,成本低。PLC控制系统性能高、价格昂贵、但体系结构封闭,各生产厂家硬件体系互不兼容、指令和编程系统异同。本设计选用三菱公司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主控制器。实现自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方式。喷灌控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2喷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本设计将自动控制与喷灌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控制系统功能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PLC对农作物喷灌控制系统实现控制,其控制要求具体如下。首先,A灌区采用喷灌,喷雾2分钟,停止5分钟,如此反复,直到完工;在B灌区,以旋转式喷头喷灌,分2组,每组喷雾5分钟,停止20分钟,如此反复,直到完工;在C灌区,分2组,交替喷灌工作,灌溉1次;有手动、自动控制水泵,控制电磁阀开关,达到开/停目的;配备湿度测控装置;自动报警装置;光报警系统、报警器试验按钮,如遇意外,会自动停止。本设计选用为三菱公司的FX2N—80MR-001型为PLC主机;型号为FX2N-4AD的输入模块;三台Y系列型号为Y200L-4的四级电动机;CJX2-5011系列的直动式交流接触器;JR1型号的热继电器;ISW150-315B水泵机;FDR型的土壤湿度传感器;LA系列的按钮;LF-1000型椭圆型滤波器;FMD-116-型声光报警器;BZCA-1P-K系列的电磁阀;220VPLC的供电电源;380V电机电源;220V控制电路负载电压。水泵电机主电路图如图3所示。PLC的控制电路图如图4所示。通过PLC喷灌系统实现A灌区、B灌区和C灌区的启动、停止、复位、湿度达标、手动灌溉切换等功能。

3喷灌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流程图如图5所示。PLC梯形图程序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包括系统的主程序;A、B、C三个灌区的灌溉程序等。手动模式下在A、B、C三个灌区工作时间内随时控制各区域工作时间内随时控制各区域的开始以及停止。自动模式下,系统则按照工作要求自动进行相应动作。当系统运行遇到紧急情况时,报警状态采用手动方式切除。

4系统测试

在PLC程序设计中,系统测试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它起到保证系统可靠性,验证程序是否正确的作用。根据喷灌控制系统控制要求编写好的程序输入到PLC中,确认无误后在机器上进行实际模拟调试。由于程序设计中输入接口太多不便于实际操作,故对A、B、C三个罐区分别进行测试。

5结论

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农作物喷灌系统是将自动控制与喷灌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硬件配置与软件设置,构建了一个温度、湿度、雨量、压力相结合。采用PLC为主控制系统,克服了继电器等系统的不足,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

作者:冯钱东 赵娟

作物论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融合措施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采用绿色防控与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成立专业化防治队,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以期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融合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150~270d,正常年份降水量447~640mm。境内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同时也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以马铃薯晚疫病、小麦条锈病等为主的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以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夜蛾类等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推广农业、生物、生态、物理和现代高科技等绿色防治技术,以生态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防止其扩散和蔓延,将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1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是小麦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小麦条锈病、麦蚜、白粉病、麦红蜘蛛等病虫害,几乎年年发生危害,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在当地既能越冬,也能越夏,武都区是小麦条锈病的核心越夏区,也是该病流行的关键地带,被称为“锈病窝子”。条锈病不仅影响本区小麦生产,还直接威胁周边县、市以及黄淮海平原的广大小麦主产区。全区小麦播种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北到南、由山到川,第二年收获从5月下旬延续到7月下旬,自生麦苗与高山区早播小麦的共生,使小麦条锈病菌在核心越夏区不断找到活体小麦寄生繁衍,从而为当地秋苗发病及周边地区秋苗发病提供了充足的菌源。由于条锈病在当地周年循环,生理小种易产生变异,使一批又一批的品种丧失抗性,造成每隔3至5年就有一次偏重乃至大病流行,其中2000、2003、2004、2008、2009、2013、2014年分别在本区造成大流行,危害严重。二是马铃薯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环腐病等,窖藏病害主要是干腐病、湿腐病、丝合菌茎基腐病、晚疫病、褐腐病等。春播马铃薯在6月上旬现蕾开花期降雨逐渐增多,此时昼暖夜凉,结露时间长,是马铃薯晚疫病大田显病期,7—9月份降雨较多,阴雨持续时间长,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使晚疫病每年在全区中度发生,特别是2007、2009、2012、2013年中度偏重发生,损失严重。三是玉米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玉米螟、大小斑病、玉米蚜、穗腐病、粘虫等,除玉米蚜每年发生较重外其他病虫害均轻度发生。四是油菜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蚜虫,霜霉病等,蚜虫每年发生较重;水稻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叶蝉等,几乎年年发生,给生产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五是地下害虫主要发生的有蛴螬、金针虫及地老虎,这些地下害虫连年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蛴螬和金针虫在马铃薯上发生较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

武都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有些地方交通不便,山大沟深,山地多,作物种植比较零散,增加了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难度,防治成本普遍较高,结合当前生产中的实际情况,除了成立具备专业化防治资质的合作社外,区域专业化防治主要依靠村级的农作物防治服务组织开展全程病虫害防治服务。目前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有3个,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早、危害重的区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进行整片专业化防治,控制病虫害发生流行。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节约防治成本,对病虫害进行全面统防统治,在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发生早、流行速度快的村组建了50个村级专业化防治组织,吸收村社农民加入专业防治队伍,每村挑选10~20名拥有综合防治意识,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助人,长期在家的人员作为队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择优推荐,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由村级专业化防治队组织队员带动村民进行全面防治。通过建立村级及具备专业化防治资质的防治队伍,打造一批素质高、业务精、反应快、防效好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队伍,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植保理念,对病虫草害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合理用药,少用化学农药,努力实现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

3专业化防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主要措施

3.1加强宣传培训,开展技术指导

按照“科学、实用、实效”和培训村不漏户的原则,利用逢集,节假日和冬闲,入村串户走地头,通过新闻媒体、现场演讲、专栏墙报、咨询讲解、专题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群众进行绿色防控系统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在种植、生长的关键时期,就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病虫的能力,开展轮作倒茬、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药剂拌种、高垄栽培,利用天敌、清除田间杂草,破坏害虫越冬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消灭自生麦苗以减少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调整种植结构等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宣传培训,做好信息公布与传达,适时开展病虫草害技术指导。科学选择、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观摩、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绿色防控的覆盖率。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培训。通过实地观摩、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全区主要作物发生的病虫害,学习农药基本常识、安全使用方法及喷雾器使用方法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技术,确保每名队员能够熟练掌握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环境兼容、生态友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为主线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3.2加强病情监测、及时病虫害动态信息

植保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严格按照测报技术规范要求,实行定人、定点、定时的“三定”监测办法,采取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相结合,严格执行5天一查,7天一报的周报制度,按期农作物病虫害动态信息,确定防治关键时期,为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准确及时提供病虫发生和防治信息服务。优化防治措施,推广应用高效、实用、绿色防控技术,并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发生区群众按照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的“五统一”进行防治,协助解决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中遇到的难题,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3.3推进全程承包式防治服务

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专题汇报,召开启动会、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强化对农民的培训,转变其思想意识,让农民自觉接受专业化防治服务。在原来村民自己防治、按病虫单次承包、阶段性承包的基础上,逐步向全程承包服务模式过渡,努力扩大防治面积和规模,建立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现整村整乡联防联控。同时以专业化防治组织为载体,在使用化学防治的同时,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指导群众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加强农田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设置杀虫灯,针对作物病害推广生物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农药,努力推进专业化组织与绿色防控相融合。

3.4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全区农业生产者老年化、妇女化突出,防治日趋困难。建立更多的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控,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及其他经营服务组织加入专防组织,优先扶持注册登记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帮助服务组织按照“运作市场化、人员专业化、技术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装备现代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优质化”的标准规范运作。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组织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防治效果,扩大影响,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总结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的先进经验,树立样板,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杨建武

作物论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与思考

摘要:以重庆市北碚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为例,介绍专业化防治的发展历程、组织类型、组织规模、防治效果、节本增效、环境污染等,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为重庆非粮食主产区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北碚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随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这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持续开展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统防统治示范片,强化了技术指导和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了示范片的作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减少农药药害和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病虫为害损失和病虫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期农村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热点和行之有效的方式。

1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

1.1发展历程

从2010年开始,利用市级补助资金,北碚区开始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扶持,从宣传到组建专业队开展防治工作,在重庆市植保植检站和北碚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碚区植保部门和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结合实际,抓住机遇,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了一批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1.2组织类型

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从管理形式上有专业合作社型、大户主导型、企业基地型和应急防治型等,有代防代治、承包防治、项目配套防治等几种服务方式。应急防治组织的器械由区植保站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各种突发性的应急防治,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涉农企业等组织申请,并在工商备案,由植保部门统一管理,每年根据防治面积补贴一定的物资和经费,工作相对灵活。

1.3组织规模

通过近几年的积极努力,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迅速,队伍逐年增加。专业化防治从2011年的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到2016年的7个。从分散小面积的蔬菜、果树逐步规范到大面积的水稻、玉米生产上实施专业化防治,取得了一些成效。2011年全区共组建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10台,拥有机手1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200hm2,防治面积达333hm2次;2012年全区共组建2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20台,拥有机手2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000hm2,防治面积达1467hm2次;2013年全区共组建6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60台,拥有机手6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200hm2,防治面积达1630hm2次;2014年全区共组建7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70台,拥有机手7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333hm2,防治面积达1667hm2次。为了以市场为导向,扶持专业化组织走上市场化运作的方向,2015年在7个专业化防治组织中,选择了市场效益较好的4个组织进行重点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2016年选取了市场效益较好的2个组织进行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

2专业化防治成效

2.1减少损失提高效率

实践证明,统一防治的效果较分散防治好。北碚区大春季粮食作物上的重大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稻纹枯病、玉米螟等,发生范围广,为害重,已经威胁到了北碚区农业生产安全,靠单家独户的分散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有限,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区域能够做到统一、快速、高效,极大地提高了防治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对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2.2节本增效成果显著

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是在区植保植检站和街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服务的,根据植保信息,有效控制农药用量和减少施药次数。据调查,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北碚区粮食作物总体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与农户自防比较,防治效果提高3个百分点,节省防治成本1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季作物用药次数减少1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

2.3减轻污染,保证安全

目前北碚区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民不具备农业基础知识,不懂得安全用药,习惯随意加大单位面积用药量,缺乏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不对症用药,习惯随意用药,造成农药利用率低、农药飘移和农药流失严重,过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这加重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威胁到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这不仅可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而且能够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3北碚区专业化防治存在问题

1)由于专业化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建设过程中,组织防治、机械维修管理、专业队员培训等环节主要依靠植保部门,而植保部门的人力、财力有限,所起到的示范效益仍然十分有限。2)北碚区地处山区,主要使用的植保器械还是以半机械化产品为主,要靠人背负辅助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规模小,收费低,利润空间较低。3)目前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积较小,满足现代农业要求有困难。常年全区各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6.7hm2万次左右,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面积仅达1333hm2次,且主要集中在水稻上,需要进一步扩大统防统治覆盖面和农作物种类。4)专业化防治队管理相对松散,收入不稳定,机手稳定性差。“专业化防治”仅是机手的兼职工作。

4发展策略

4.1发展目标

专业化防治组织应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强化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情报,加强技术指导,做好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工作。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

4.2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

当前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处于起步阶段,农户认可度不高,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收入低,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还需要大量资金和物资方面的扶持,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有效推进专业化防治健康发展。

4.3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植保队伍整体素质,保证病虫监测信息准确,传递迅速,专业化组织到位。扩建镇、村一级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以村镇为单位统一防治,加快专业化防治工作迅速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

作者:徐毅丹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作物论文:农作物防灾减灾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介绍了酒泉市肃州区农作物上主要灾害的发生情况,并就灾害发生前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防治措施,使肃州区粮食产量损失控制到合理指标之内,确保了农作物健康、稳定生产。

关键词:农作物;防灾减灾;现状;对策

酒泉市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总土地面积3470km2,常年耕种面积4.13万hm2,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蔬菜、洋葱、甜菜、瓜类、啤酒花、甜叶菊等。肃州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蒙新荒漠地带,地理纬度和海拔比较高;气候干燥降雨少,蒸发强烈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多风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同时,肃州区是重要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和对外制种、蔬菜生产及啤酒原料生产基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低温、霜冻、干热风、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农作物病虫为害时有发生。正确认识肃州区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提高农作物防灾减灾意识,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农作物灾害发生情况

近年来,肃州区出现的自然灾害有:沙尘暴、低温、干旱、干热风、冰雹、雪灾、病虫害等。

1.1低温

5月低温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多集中在5月初,主要造成玉米、瓜类等农作物僵苗不发,甚至冻死。玉米冻害较轻时可恢复或补种,瓜类比较容易受害,并且不能恢复,造成每年玉米苗死苗2%~5%,瓜类损失10%左右。

1.2夏季干旱

夏季干旱多集中在7~8月,干旱范围主要集中在丰乐、金佛寺、清水、下河清、东洞、西洞等乡(镇)的部分村组,主要影响了玉米灌浆,导致籽粒秕瘦,一般造成玉米减产5%~20%,严重时可致绝收。

1.3干热风

初夏季节,肃州区经常会出现一种又干又热并具有一定风力、高温、低湿的风,强烈的干热风主要对小麦灌浆、玉米授粉、瓜果产量造成为害,可导致减产5%~50%,有时更高。

1.4沙尘暴

沙尘暴在肃州区每年都有发生,一般是初春阶段,刚播种出芽的农作物会被吹走秧苗导致断垄。对温室、大棚的影响尤为严重,风较大时可吹走棚膜,造成温室、大棚内蔬菜受害,一般减产5%以上。

1.5病虫害

近几年,为害肃州区农作物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红蜘蛛、玉米茎基腐病、棉铃虫、玉米锈病等,如玉米红蜘蛛2003年大爆发(百株有虫平均达到5700多头,严重的达到35000头),为害面积达0.24万hm2,造成玉米减产2651.4t,直接经济损失275.75万元。

1.6其他灾害

包括冰雹、雪灾、大风等。2013年三墩、上坝等乡(镇)出现冰雹为害,玉米叶片被打烂,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10%;2009年大雪导致部分温室棚膜压塌,蔬菜受损等。其他灾害发生后经及时救治,没有造成较大的损失。

2农作物发生灾害后采取的措施

2.1因地制宜制定农作物灾害预警预案

成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制定了《肃州区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与防控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根据不同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有效预防和防控各种灾害天气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的保障了肃州区科学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

2.2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抗灾减灾宣传力度

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干部、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开展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把预防各种频发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落实到村、组、户,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预防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气象部门自然灾害信息预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等新闻媒体和各种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向广大农民自然灾害信息及其预防措施,做好灾后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

2.3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根据全区不同区域不同的气象灾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了不同的防灾减灾措施。针对肃州区沿山乡(镇)干旱缺水情况,积极引导农民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落实好各项抗旱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引进推广小杂粮的种植,缓解同一粮食作物面积大而挣水的矛盾;同时协调水利、农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农民群众,突出抓好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在作物需水临界期,及时喷洒抗旱剂,提高抗旱减灾效果;在旱情严重、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增雨,缓解旱情。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冻来临之前,组织区乡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广大农户使用秸秆、麦草等适时点火、熏烟来预防霜冻为害。针对低温影响玉米发芽出苗及幼苗期生长发育受阻引起苗枯病,后期低温造成玉米生长发育积温不够(尤其是晚熟品种),使玉米灌浆期缩短,影响玉米成熟。为防止低温对玉米生产造成不利因素,农技人员应积极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指导农户及时喷施叶面肥,促进玉米成熟。针对干热风对小麦的为害,指导农户选用早熟、耐旱小麦品种、改善小气候环境。根据气象预报,在干热风来临之前,有条件的区域及时进行灌水,增加田间小气候湿度,另外,可喷洒抗旱剂1号、磷酸二氢钾等抗旱剂,调节小麦新陈代谢的能力,增强主体活力,达到以壮抗灾的作用。农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在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实施“一喷三防”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干热风的为害,降低了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

2.4针对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了各项预防与防控措施

玉米、小麦是肃州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而玉米红蜘蛛、锈病、棉铃虫、地老虎、麦蚜等是玉米、小麦生产中的一些常发性病害,为避免病害发生对粮食生产造成损失,农技中心安排专人在全区不同区域设立监测点9个,观测点1个,采取定点系统观测和大田随机调查以及冬前越冬基数调查,冬后越冬存活率调查的方法,全面掌握各种病虫的发生为害动态;同时,使用黑光灯诱集各种成虫,及时掌握害虫发生为害时期和世代变化情况,并了长、中、短《病虫情报》和防治方案,对比较严重的虫害进行了统防统治。今年肃州区持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为红蜘蛛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农技部门按照常规工作程序,由专业病虫测报人员做好监测与实地调查,及时指导防控,5月中下旬,在玉米红蜘蛛由地埂向田间转移的时期,组织群众对红蜘蛛常发区集中进行药剂统防统治。8月份,在红蜘蛛发生加重的情况下,区农牧局下发了秋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安排意见,对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态势和防治情况作了统一安排,要求各乡(镇)及制种公司进行全面防控,并在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较大的区域,引导、组织专业化防治,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供药、统一剂量、统一时间的措施,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联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将粮食病虫害发生为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通过以上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以及加大对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防与防控措施的实施,将全区粮食因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降为0.02万t,低于前3年因灾造成的产量损失0.11万t的平均水平,粮食病虫为害损失率为2.23%,达到了粮食病虫为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下的水平,完成了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产量损失控制指标的任务,确保了肃州区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田兴云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物论文: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正逐步被集约型农业管理方式所取代。同时,农业增长提升也由过去传统的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因此,现如今摆在我国农业发展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解决当前农作物效益、品种和质量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从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原则出发,就正确培养材料的选取、田间栽培注意事项以及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展开论述,并探讨农作物生长期的科学管理,旨在为我国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管理原则

一、农作物栽培管理原则

(一)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

现如今,导致农作物超高产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源”和“库”的比例缺乏协调一致性。相较于“源”的增长速率,“库”的增长速率相对比较低。通常“库”是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中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如果长期处于高产的有利条件,势必会造成功劳指数下降。因此,要想农作物实现超高产的目标,就要对农作物的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把握农作物光合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栽培计划。

(二)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

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在农作物种植中,也要提倡栽培环保农作物。现代化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要求种植无公害产品,这要求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适应新时期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从而让农作物的生长朝着定向种植调控的方向生长。

(三)以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作

为栽培指导现如今,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逐渐变得更加尺度化,应用的必要性也日趋加深。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目前已经在实行供种的统一化、按种植技能办事的制度。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就需要考虑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以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

二、培养材料的选择

(一)种子的选择

在农作物栽培中出现病虫害的原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种植或移栽了带菌或者带病的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在正式播种前要严格按照化学或者物理的播种原理对播种质量加以适当处理,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二)播种区的选择

首先应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进行挑选,尽可能选择不存在病虫害的植株,还可以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没有病菌的无病区进行播种,也可以选择断绝区作为播种区。而对偶然种子或者无性繁殖质料,如果仍然采取物理或者化学的办法解决携带病原物的问题是不恰当的,通常只需对无菌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进行保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轻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三)贮藏环境的选择

对于农作物而言,很多病虫害除了可以发生在作物的生长阶段外,还可以进一步蔓延到作物贮藏阶段,比如甘薯黑斑病,这类病害到了作物的贮藏时期仍具有生长活性,不仅在当年给种植农户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会使得来年病害有加重趋势。因此,要意识到作物贮藏的重要性,为作物选择合适的贮藏环境。

三、轮作

如果长期在一片土壤上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给土壤中病原物营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结果导致病害越来越严重。所以,提倡采用轮作式农作物生产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从作物生产实际出发,尽可能降低病害对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考虑轮作的时间长短,往往可以根据病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来确定,应当在不影响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病害的影响,因此往往采取较短年限的轮作方式;另一方面,要考虑选择何种轮作作物,关键在于如何避开原病原物的寄主作物,避免病害加重。

四、整地

播种前整地有利于种子尽快萌发,通过整地能够使田面更加平整,无土块,上虚下实,这样能够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使出苗整齐均匀,也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在低湿地进行播种时还要专门做畦或垄,有利于改善田间的通气性。而在风沙地区,要在土壤表层留下较大土块,这样能够降低风蚀所造成的影响。在我国北部地区进行种植时,考虑到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因素,可以通过垄作的方式来提高地温;同时,在坡耕地上进行耕作时,水土和肥料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可以采取等高耕作和与做沟垄的种植方式。

五、播种期

在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播种期往往不同。首先,播种期往往直接影响病原物数量和种类,比如早播的小麦秋苗,由于播种前期温度比较高,容易出现叶锈病菌,导致冬麦出现比较严重的叶锈病;其次,播种期往往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比如水稻如果早播就会导致烂秧;最后,播种期选择的适当与否还会影响寄主作物及作物病原物的数量。因此,有必要在选择作物播种期时权衡再三,既要避免播种期选择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尽可能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六、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作物能否正常生长。所以,要在摸清农作物实际长势后,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给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根据田间土样测试的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通过促进作物生长来降低作物发生病害的可能性。以小麦为例,通过适当增加氨态氮肥的施用量就可以达到降低小麦发生全蚀病的可能性,而如果施用硝态氮肥,则很有可能导致小麦发生全蚀病。对于水稻,通过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就可以大大降低水稻发生稻白叶枯病及稻瘟病的可能性,如果氮肥施用过少,反而会导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同时,需要注意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方法,如果基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控制不够到位,有可能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这会导致稻瘟病进一步加重。不仅如此,作物病虫害还会受到田间水分的影响,当作物水量不足时,比如小麦,就会出现田间叶斑病。同时在水分过于充足时,在田间温度的作用下,往往会使得小麦出现赤霉病,马铃薯出现晚疫病。

作者:那琳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