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8 10:59: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动物医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对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优化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下动物实验室管理的建议,以促进动物实验室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使其在高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动物医学实验;概述;管理现状;管理思考
实验室是学生获得知识应用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基地,在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开放式实验教学更利于学生发挥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使其自觉地参与教学研究,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结合当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发展,可发现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如果能够针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下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水平,使生命科学研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开放性实验教学概述
1.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开放性实验室打破了传统实验室严格的时间限制,使实验室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但随之而来的是更繁重的管理工作,由于实验室的开放性,实验室工作人员要随时随地的为有实验需要的人进行服务,实验者可以通过预约等,调整自己参与实验的时间,这样进行试验的大批人就分散开来,缓解大批人一同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压力,但也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因此,开放性实验需要高科技的支持,应用高科技减轻实验室管理的繁重工作,使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例如,门禁考勤管理、条码产品管理、实验室对外开放管理等,高科技的应用使开放型实验室的建设更完美,促进了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更好的支持了学校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此外,开放型实验教学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的地进行实验的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也使学生能够逐渐的摆脱对老师的依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对理论的研究结果,使知识的应用更加熟练,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了生物学培养人才的质量。
2.开放性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较
开放性实验与传统实验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优势。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开放性实验教学更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能自愿的投入到对知识的研究使用中。而传统实验教学,实验资源紧张,每一次实验都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在实验当中,学生的自觉性和参与主动性很差,有的学生,甚至只是跟着“看热闹”,学生的参与性极、主动性都很差,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这显然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其次,两种实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开放性实验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处一种轻松的、自由的实验环境中,这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研究,实践表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下动物医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而传统实验教学,学生参与实验教学非常的被动,难以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次实验基本都是老师推着学生“走”,学生参与实验只是为了单一的验证教学理论,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够,也没有主动地激发学生潜能的思想。因此,教学的效果不如开放式实验教教学效果好。再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不受时间限制,在相对自由的实验时间的选择模式下,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实验的意识,让学生逐渐的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学生可结合自己的时间空闲合理的安排实验的时间,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其研究学习能力,使实验效果更上一层楼。而传统实验教学,学生只能在安排好的时间内进行实验,而且基本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验的,并且因为实验安排的时间比较集中,学生人数多,学生参与实验、动手实验非常的被动、压抑,还会影响到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很多时候,实验就成了形式上的教学参与,学生学不到知识,在实验中也无法获得知识应用的技巧,实验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动物医学实验的概况分析
动物医学实验是一种非常繁琐、复杂、严谨的实验,所有实验所具备的特点,所需要注意的安全性,在动物医学实验中都会有所要求。而且,动物实验的实验材料特殊,研究范围极广。因此,动物实验比其他实验更具有繁琐性、复杂性等特点,而且对实验者的操作能力,技术能力要求很高。此外。动物实验室的实验器材精密,分类多、价钱昂贵,因此,动物实验室的管理更要细心、认真、负责。传统动物医学实验对不同实验划分得非常的明确。例如,原生理学实验、理生理学实验等,这些都是分开的,实验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所有的实验器材需要单另购置,分实验室保管。特别是一些专用设备,利用率低,保管、养护难度大。开放式实验教学建立以来,动物医学实验的各种设备的应用率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保管、养护难度却更大了,动物医学实验的特点决定了其实验室管理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因此,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给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分析
1.实验室队伍建设跟不上,实验室管理压力大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实验室队伍建设跟不上成了当前实验室管理压力大的直接原因。首先,开放式实验室允许实验者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那就需要实验室管理者进行密切的配合。而当前很多开放式的动物医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在职人员身兼数职,管理人员除了有教学任务、实验指导任务,等,还要负责实验室的管理等工作,可以说非常的忙。同时,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教学的任务也比较繁重,动物医学实验指导难度也大,指导任务重,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实验室工作队伍的组建必须跟上来。其次,动物医学实验中发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这也表明了,实验指导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需要有所提高,同时要培养实验参与人员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再次,传统的动物医学试验大多只能达到验证理论教学的目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动物医学实验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动物医学实验由原来的验证性向设计性、综合性过渡,那就需要老师具有更强的指导能力。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在试验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把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实验室队伍的支持,使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达到更高层次,确保实验的质量和效果。
2.实验问题多,实验效果差
动物医学实验本身就是个复杂的、难度很大的实验,加之实验室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致使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下的动物医学实验室实验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实验操作随意性大,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较弱,对于实验缺少整体的、长远的规划,在这种“混乱”的实验参与形势下,实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实验室设备成旧,对仪器的管理使用不规范,也影响了实验的效果。总之,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新思想、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还不够,实验教学的设计、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动物医学实验的课题陈旧,学生对于一些先进的、超前的知识应用意识不足,也没有主动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影响了实验室教学效益的发挥。
3.资源共享度低,实验室管理问题多
实验室管理,同样对于实验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当前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问题多,资源共享低,也是开放式实验教学极需改进的地方。第一,动物医学实验室设备多为专用设备,实验对于设备的质量及实验者的操作技术能力要求都很高。而在实际中,动物医学实验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很多专用的实验设备、仪器等也是重复购买、重复投资,其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益不能最大的发挥出来。第二,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动物医学实验室更是紧张,在实验需求与有限的资源矛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如果还不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是这些实验资源达到更好的共享效果,那么动物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将会更混乱。一方面,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势无法发挥,实验效果难以保障,实验的质量也很难提高。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得不到完善,课题研究太局限,学科知识的创新应用不够,人才培养达不到高端水平。
三、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1.建设师资队伍,提高实验质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生物医学实验室管理的前提。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下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首先,要具有一只强大的师资队伍,要确保老师和管理人员对实验室有充分的管理时间和管理精力,避免动物医学实验室成为参考文献[1]钟敏,袁干军,李汉广等.高校开发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生物工程人才的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03).[2]孟建宇,李蘅.微生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4,(09).[3]李建奎,魏春华,杨小燕.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农学(中旬),2013,(12).[4]王雪艳.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5]张强,王松华,孙玉军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化学》[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旬),2016,(07).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思考“有人用,没人管”的教学地基。这就要求,一方面,老师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任务,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全面的、合理的安排,统筹规划教学、指导实验和管理实验室的时间,为学生参与试验、科研课题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对实验室管理老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使动物医学实验室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下有更好的管理效果。其次,结合现代科技和生物医学的发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老师多参与实践,不断的提高实验室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验技能等,使其在动物医学实验中发挥更强的指导能力,使动物医学实验从验证性实验顺利的过度到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再次,动物医学实验本身难度较大,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并确保实验的质量。而且老师之间也要做好协调,避免生物医学实验过程中出横生枝节。因此,开放式实验教学需要参与人员的密切合作,要发挥集体的能力,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协调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的主体地,才能确保实验的质量和实验效果。
2.善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效果
开放式实验教学,必须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实现。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首先,要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应用对动物医学实验进行实验设计,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以前充分的了解实验的步骤内容等等,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动物医学实验的实验质量。其次,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线上教学,提前将要进行的实验制作成课件或微课等,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了解实验内容,并引导学生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搜寻、整理相关的实验资料,让学生做到对整个实验的心中有数,这样实验中学生才能发挥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平台,了解学生实验后体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合理地改进实验设计,使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再次,注重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并注重智能化的实验室管理设备的引进。让学生和老师认识到学校对于动物医学实验的重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使其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实验过程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研究能力,使开放式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能够达到更高水平,使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效益。
3.转变教学思想,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动物医学实验难度大、资源分散,资源共享程度低,特别是传统实验室管理中,资源的重复建设,不仅增加了实验的成本,还不利于实验效果的提高,无法确保实验的质量。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管理。首先,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完善实验室管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创新共享,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其次,要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一方面,在老师的课题研究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体现了老师和学生的合作意识,还使学生有机会获得动物医学最前沿的信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也给老师研究的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思想等有更多的可能性,促进了课题研究的创新。另一方面,对动物实验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科学的安排实验的先后,以确保实验资源的最大效益利用。例如,动物医学实验会运用到动物标本,动物的饲养、实验、实验后观察、动物尸体处理等,这是一个完整流程,在这中间不同的实验,需要用到不同的动物标本,合理安排动物医学实验,使动物从进到实验基地后到无公害处理过程中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再次,实验需求与实验资源有限的矛盾始终未得到解决,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改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矛盾。因此,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还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那就需要管理者进一步的解放思想,转变管理策略,使实验室的管理更专业化、更标准化。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50749)“构建应用型本科禽生产学课程现代教学模式体系研究与实践”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刘靓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本研究以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通过加强培养“创新创业型”教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制度,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评价机制和实行“导师”制度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高校是塑造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这就使高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精神,重点加强对学生应用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2)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强、创业机会多的应用型专业,但事实证明不经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是无法前行的[2]。创新型人才是指培养的人才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所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创新创业”为方向,以“应用”为目标。菏泽学院为山东省省属普通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是2006年设立的普通本科专业,设置于菏泽学院药物科学与技术系。在办学过程中,菏泽学院根据国内外现代大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特点,在培养就业型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活动的心理素质、科学知识和工作能力。我们在菏泽学院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条件还不够成熟的环境下,围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探索,并做了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型”教师
(1)大学教师是培养创新与创业型人才的主导、关键因素。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3]。目前,菏泽学院的动物医学专业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26人,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9人。近年来,多名教师前往丹麦、澳大利亚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访学或进修,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近5年,专任教师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及菏泽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有效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用科研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对动物医学专业专任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使专任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不断更新。学校制定了专任教师业界锻炼培养制度,鼓励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到畜牧兽医生产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技术服务,参与养殖场、兽药厂、动物医院的经营管理,并支持与企业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等。
2更新教育观念,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1)更新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中。动物医学专业坚持面向产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社会生产服务。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教育和职业设计,为学生构建合理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选修第二专业及参加各类等级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就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构建由院(系)到班级的创业、就业指导体系,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坛,从根本上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业兴趣与创业信心,并配备好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落实以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成功经验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2)为了使学生能更直接的了解和接触创业实践,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并建立了菏泽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免费为在校学生提供场所,搭建创业平台,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根据实际情况,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组织创建了动物医学创新创业工作室。目前,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研发的多种技术产品和外包配套技术服务已经成功的在菏泽市周边的部分企业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制度措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加强创业教育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实践创业教育的前提[4]。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大学生创业园区管理办法》、《大学生入驻创业园区创业相关规定》、《大学生入驻创业园区创业申请书》、《大学生入驻创业园区协议书》,这些制度的颁布,为创业团队的合理竞争、进出有序和开放流动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学校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主要用于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创业文化渲染、创业社团组织的活动、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制定了《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通过项目申请、专家论证、确定扶持对象、发放扶持资金、选派创业指导教师团队负责跟踪管理和技术服务,全过程扶持大学生创业。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4.1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学科专业的设置,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按照“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面向社会”的基本原则,对动物医学专业的传统内容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化畜牧兽医产业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形式,而课程则是教学的主要载体[5]。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的保证[6]。学校采取了由骨干教师和企业家共同参与制定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培养计划,实行“专业基础+模块+实际操作”的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模式。合理的设置专业课,增加选修课程的课源,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重点增设小动物与伴侣动物疾病诊疗及诊断技术、宠物美容与护理等方面的课程,为热衷于动物疾病诊疗和宠物驯养工作的学生提供更实用的学习课程,从而为其将来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4.2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建立了以现场教学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与生产相关的主干专业课程基本实现了现场教学。学生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都安排在校内、外的教学实习基地进行,为学生提供了解实际生产和管理的机会。在第6学期结束后的暑假,统一安排学生前往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进行2个月的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发现问题。实习结束后,第7学期再进行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实践中,还构建了《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免疫学》、《动物生物化学》等10余门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提高了教学质量。
4.3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开放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7]。学校采取课堂、实验室、实训基地、企业的实践教学方式,加强学生操作与创新能力。学校重视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近5年,购置了3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新建了动物疫病防治中心、宠物医院,并有10个新实验室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实验条件。另外,还在兽药生产企业、大型畜禽养殖场建立了12个校外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基地,并与这些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本科毕业生在基地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表明,实习基地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8]。(2)在实验教学中,坚持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通过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形式,提高学生操作使用大型先进仪器设备的能力。鼓励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与创新能力的训练。学生通过完整的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可以接触到专业的前沿知识,这对学生学好专业课、培养科研思维意识、拓展创新创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2016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山东省第四届大学生医药生物技术技能大赛中取得了5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2016年,有1名学生主持的实验课题获得国家大学生研究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5改革评估方式,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评价机制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建立更加科学、完整的人才评价体系。首先是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根据课程性质,灵活采用实践考核、技能竞赛、科技创新、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把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次是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按照课程类别和性质,综合考核学生的灵活应用知识能力、语言驾御与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等。要逐步减少知识性测试在人才评价中的比例,从根本上激励学生获得创新性的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的储备。第三是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建立健全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于一体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9]。
6实行“导师”制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本科生导师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是本科生育人机制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导师制的实行有利于开创“教学互动”的育人环境,构建“德智合一”的育人机制,铺设“因材施教”的成才途径[10]。动物医学专业实行思想导师、专业导师和校外创业导师的“三导师”制度。新生入学后,每个班级要安排1名政治辅导员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大二开始,每个班级再安排1名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导师,来帮助和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从大二起每个班级还要聘请1名校外的行业企业家担任校外创业导师,让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内的成功人士,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校外创业导师与校内学生政治辅导员合作,以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和企业家精神来教育学生,能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校外创业导师与校内专业导师的交流与合作,能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校外创业导师可以为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制定商业计划等,能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动力和创业能力。
7结语
菏泽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将继续推进动物医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促进行业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加强“双师型”、“创新创业型”师资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制度建设,实施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企业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完善人才考核与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校系统、全面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毕业时有敢于创业之志,有勇于创业之能,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作者:初汉平 单位:菏泽学院药物科学与技术系
关键词:动物医学;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摘要:信息素养是培养大学生能力的普及标准,是国家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为树立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终生学习”理念,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为国家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和有竞争力的人才,笔者通过分析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维度建立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并依据该标准给出了培养途径和方法。动物医学是个传统的行业,很多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关系不大,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多出去实践就足够了。”“专业课都学不过来还学这些信息技术课有啥用。”“毕业了去企业搞销售不坐办公室,根本也用不上这些东西。”“会给动物看病就行,原来没有计算机不也一样看病?”这些认知差距严重影响着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和能力[1]。在信息与能源并重的社会,不管哪个行业都应该重视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就是人生的赢家。因此,培养信息素养,是为动物医学行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础。依据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和国家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标准,参照其他行业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结合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锦州医科大学制订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它是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依据,是提升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工具,对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2]。
1信息素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的概念于1974年被提出,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认识、敏感程度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在信息实施的过程中对行为规范遵守的程度[3]。信息素养作为教育的热点问题,已经在各国教育界进行了普遍性的研究,专家给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制订了一些具有通用性的、大众化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我国教育部的专家也根据信息素养的内涵建立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对不同行业和学生特点,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应该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就建立了相应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这标志着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细化,已经进入更深入地研究层次。
2《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的内容
2.1信息意识
2.1.1信息敏感度信息敏感度主要是指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反应程度,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及时收集、捕捉专业信息;是否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想法;是否树立了“终生学习”的理念;是否具有信息安全意识;是否具有信息成本意识;是否能够从细节中发现信息等。2.1.2信息需求度信息需求度是指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和描述自己的信息需求;在遇见难题时,是否有通过信息查询、检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否能够不定期地更新专业知识等。
2.2信息能力
2.2.1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及相关知识的技能,包括策略、途径、方式方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确定信息目标[4];是否具有组合检索的策略;是否能够正确选用检索工具;是否能够从多种途径中获取相关信息等。2.2.2信息吸纳能力信息吸纳能力是指在获取到信息后,对信息的评价判断行为,主要考查学生对获得的信息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5];是否能够对信息进行识别,从信息中选取可用信息,去掉无用信息;是否能够对信息进行判断,确认其质量的好坏等。2.2.3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对已经识别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是否能够保存信息;是否能够增加信息、更改信息、删除信息、区分信息;是否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是否能够归纳总结相关信息;是否能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等。2.2.4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应用能力是指对有效信息的使用和利用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将信息进行有效的迁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是否能够通过信息来分析问题;是否能够根据信息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能够进行科学总结和撰写科研论文;是否能够进行一定的创新,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论断等[6]。
2.3信息道德
2.3.1信息道德规范信息道德规范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信息素养道德;是否能够正确判断道德规范标准;是否具有伦理道德意识等[7]。2.3.2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是指学生应该遵守的法律规范或者道德准则,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法律意识;是否具有信息保护意识;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科技成果等。
3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在建立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后,就要以标准为指导,进行科学有效地执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工程,必须要配合有效的方法才会取得成效,锦州医科大学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如下。
3.1开设多门信息素养课程
信息素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在原有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又新开设了计算机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兽医信息学、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多门信息素养课程,在理论讲解的同时,增加了实践操作的学时比例,强化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8]。
3.2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为了配合课程的实施,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加入了仿真平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反复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不断地累加和强化记忆,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开展过程性考核和能力培养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改革课业布置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查找资料的机会,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吸纳能力、处理能力和应用能力[9]。
3.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到本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锻炼。这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获取专业信息都是最好的方法,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多途径获取信息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学校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如周末、假期参加实践,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也提高了信息应用的综合能力[10]。
3.4积极参与科研团队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科研团队。让学生从科研中学到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精益求精的科研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科研总结和撰写科研论文。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锻炼了信息素养的应用能力。
4结语
以《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标准》为依据,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实施,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是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工具。标准的建立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是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提出的总要求,是行业培养的标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使标准更加完善。
作者:胡树煜 刘孝刚 张筠莉 付纯刚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
摘要: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现今基本所有生命科学领域都有这无法替代的作用。因其独特的地位,它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衡量一个国家生物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已经愈发成熟。本文主要讲述了实验动物学的现阶段发展现状以及它在生物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写了实验动物学中动物模型的优越性。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1实验动物学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由于生物动物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多家都早早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分别在47、50、53、56年成立生物学研究方向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生物科学协会以及医疗科学国际组织联合在1956年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现今已经有45个国家参与。在这些国家努力下,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十分迅速,甚至早早就设立了独立的科学研究部门。研究实验动物学的部门也越发建立起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教育、管理、科研。这样的有组织的发展,促进了有关生物学的各方面发展。美、日等国家更是专门设立了大规模独立的研究,用于发展生物实验。时间来到近些年,很多国家为了加强实验动物学的发展,都设立的专门的大学来培养人才。医学院、兽医院和很多综合性的大学也孕育而生,为了培养专业的人才,学校都设有高水平、大规模、先进性的设备确保实验中心的研究工作。动物保护协会在动物实验中也提出: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优化)这三个宗旨。提出实验中尽可能少地使用动物,如果能另寻它法最好。善待动,物对实验动物饲养和管理尽量以最佳条件,使动物实验的设计、操作达到最佳的方案。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近况:我国实验动物研究学起步较晚,1918年元北平中央防疫处刚开始用小白鼠进行防疫试验。20世纪30年代,几个大城市少数的科研单位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饲养。在解放后实验动物工作才算正式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为预防各大传染病我国在各地建立起研究单位,并开始大规模的饲养繁殖。1982年我国科委主持召开全国首次实验动物科技的会议,正式将实验动物科技加入规划,先后建立起4个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1987年成立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1988国家科委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了实验动物的国家标准,从此我国的生物实验动物开始走上了科学、标准的轨道。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动物学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当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实验动物的管理条例也愈发成熟,各级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并各大医学院校设立了实验动物学课程,一些院校还设立了实验动物专业,并且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国政府和日本合作开设中国实验动物培训中心,培训出了大批良好的人才。我国培训这些人才,都为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生产大鼠、小鼠、豚鼠、兔、犬、猴、地鼠、猪、SPF鸡等实验动物约900万只。在数量上大部分地区基本可以满足科技工作的需要,实验动物的生产已开始向企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动物模型的优越性
2.1避免在人身上进行实验带来的风险
临床试验是最有效果知道试验结果的医学方式,但是临床上外伤、中毒等试验研究是十分有难度的。还有急性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不可能在人身上反复试验的。因此动物可以作为人类的试验者,在工作人员反复研究下可以反复观察试验体的情况进行研究。克服人类在研究中遇到的伦理和社会限制问题,试验中可能为了试验需要损伤动物器官或处死动物。
2.2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临床上很多疾病是复杂的,就来一个换有肾脏疾病的病人来说,他也同时患有心脏病或肺脏疾病。即使患有同样疾病的两个人也会因自身的特点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态等等原因疾病的发展而产生千差地别的影响。而动物就能克制这些因素的发生,各方面的因素甚至湿度、温度、私聊方面都能严格控制。无论是在营养学、卫生学、肿瘤学、环境等方面,同一时期内很难在人身上取得一定数量的定性疾病材料。动物模型不仅仅在数量上可以得到满足,而且还可以通过投服一定剂量的药物或移植。
2.3有利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
临床研究多会有局限性,病原体的感染会应为动物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人畜感染患病比较研究,可以研究出同一病原体对不同机体带来各种损害、不良反应。从中工作人员能发现某种疾病的本质,有利于解释在人体上的病历变化。动物疾病模型的另一个成效的用途:能仔细观察环境或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后的发展情况,对于全面地认识疾病本质有重要意义。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在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以及生物科技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的实验动物学在近些年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实验动物学起步较慢,总体来看,实验动物学的水平还是偏低。随着实验生物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越来越重视。今后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加大生物实验学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扩大规模。在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实验动物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夏瑞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摘要:笔者根据企业对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建设企业资源库,学院选择企业资源库中的省内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寻找“嵌入点”,成立校企合作班。校企双方通过公共培养、资源共享的方式构建“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并进行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该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嵌入式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动物医学专业;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出能够较快上岗、具有基础工作技能的人才,企业则是人才的需求者和技术的拥有者。因此,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二者有契合点。“嵌入式”校企合作就是要学校和企业寻找到这种契合点,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把各自的需要都嵌入对方,形成企业需求和学校需求的结合。这就使校企合作不再是学校一方唱独角戏,而是双方都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人才供给、技术消费过程中来。学校和企业各有其优势,他们不仅要利用和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同时还要以对方的优势为依托,在相互的嵌入和帮助下实现各自的需求。目前,辽宁省有动物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共有8所,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也进行了校企合作,但大多数都是浅层次、松散合作,即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没有切入点。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理论知识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缺乏目的性等缺点,也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要。尽管学生毕业后也能被企业招聘就业,但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被企业淘汰。因此,形成了学生就业难,企业却苦于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仅造成了企业用人成本的提高,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笔者以锦州医科大学高职学院动物医学专业2012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引入省内外多家企业用人单位,寻找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嵌入点”,围绕“嵌入点”构建“嵌入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目前动物医学相关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着重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1]。现在已有多所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开展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方向红等[2]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阶段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并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认同和赞扬。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赵熠群等[3]通过岗前培训、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方法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人际沟通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岗位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马驿等[4]、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徐晓琴等[5]也有相关报道。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助推器;但是实际上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校企合作均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的松散合作,缺乏深度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是招聘或者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很少或根本不涉及到专业、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实习期满后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录用,很难达到学生、学校和企业间在真正意义上“三赢”的办学效果。
2“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企业库的建立将每年来本院招聘的饲料、兽药、养殖场、宠物医院企业进行分类筛选,选择12家有意向的企业作为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对象,其中饲料企业4家、兽药企业4家、规模化养殖场2家、宠物医院2家。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及推广实践,丰富了企业库的资源。2.2校企合作培养班的成立通过与学生的座谈并调查,最终选择了一家较多学生有意向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学生通过自愿的方式进行报名,在充分考虑了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利益的前提下,学院与A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了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学生的行业发展规划、就业岗位、劳动保障、福利待遇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等均有详细的说明。笔者以锦州医科大学高职学院2012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意愿及企业需求,最终确定20人参加校企合作班。2.3校企合作班培养方案的设计根据学生学制、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在该阶段中,请企业专家利用双休日时间,到学校给学生进行3~5次专业思想教育课程,使学生对本行业有初步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理念。同时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发展规划、生产流程、管理制度、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等,使学生能熟悉动物生产及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明确就业的方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将来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的上半年):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本阶段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进行技术岗位的实践实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生产及疫病防控技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可以将实践中的问题带到学校以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阶段(第二学年的下半年和第三学年):专业技能实践。第一步(第二学年的下半年)在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同时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能通过实践教学把学过的独立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集成为动物生产及动物疫病防制技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第二步(第三学年的上半年),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轮岗实习,熟悉掌握整个生产流程、疫病防治技术,使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下一步顶岗实习打好基础。第三步(第三学年的下半年),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独立顶岗实习,在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生产的各个环节。顶岗实习结束后,即可根据学生和企业的意向签订就业协议,顺利完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3“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3.1构建“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对相关企业和往届毕业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寻找企业与学校教学的“嵌入点”,根据行业需求,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构建“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使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在符合国家教育标准的同时,更能满足行业需求,做到学校教育与企业之间的顺利过渡,避免重复教育的浪费。3.2构建“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1)企业的筛选及合作协议的签署。选择行业内有影响、有实力、生产规范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相互意愿达成后签署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学校、学生、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工资标准作说明。2)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及编写教材等。按照培养计划由学校承担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由企业提供相关行业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同时对学生生产实践学习和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共融,即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去,把企业的技术人员请进学校来;企业也可以把学校教师请进企业解决生产问题,把企业员工送到学校培训。3)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第一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由学校管理;第二阶段学生在企业期间主要由学校管理,企业进行辅助管理;第三阶段主要是企业管理,企业负责给学生提供食宿,学校协助管理。4)学生毕业考核和企业录用相结合。学生毕业前对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既要满足学校的培养标准,又要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对考核合格的学生根据合作协议录用,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就业。
4“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
参加校企合作班的20名学生,除2名学生升本外,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剩余18名学生一年内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通过对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该班毕业学生各方面表现很好,详见表1.5小结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本校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虽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校企合作班目前还缺乏成熟的管理制度;学校“双师型”教师短缺;校内教学管理制度和校外教学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着差距,等等。这些问题也需要在该种培养模式的推广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书全 李丽 马鸣潇 李冰 刘永华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关键词:毕业实习;动物医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学改革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以及毕业实习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优化、实习过程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深化毕业实习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是传统的农科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操作技能,能胜任在兽医管理部门、基层业务单位从事畜禽疫病防控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这个培养宗旨决定了实践教学无疑是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1]。毕业实习作为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联系课堂与生产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可以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行业与专业的再认识,从而建立清晰的专业意识,进而形成专业视角稳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毕业实习是其他专业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环节。然而从近年来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普遍较弱,必须经过长期磨合才能开展业务工作。动物医学专业是塔里木大学传统的农口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新疆各基层动物防疫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养殖企业和宠物医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笔者现就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毕业实习进行改革。
1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现状
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毕业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由学院主管领导统一安排,依据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分散的封闭式管理。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历时3个月。实习前由学生填报志愿,学院根据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动员情况进行统一分配,部分实习点配备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期间的业务工作由实习单位全权负责,并配备技术指导员,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岗。实习结束后,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和专业技能表现出具实习鉴定和实习成绩。
2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教育有待加强
要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毕业实习的主要指导思想,传统的毕业实习无论在内容、方式和实施过程上都存在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亟待加强。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单位去实习,尤其不愿意到基层养殖场去锻炼,而选择相对待遇较好、劳动强度较低的实习单位,从而错过了专业一线的学习机会。近年来部分学生借考研究生的名义留在学校复习,据了解50%以上的学生是为了躲避毕业大实习。因此,需要加强对毕业实习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2.2过程管理难以到位
目前本校部分实习点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但是毕业实习的带队教师大多数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到实习单位检查指导,绝大部分实习点的管理工作仍由实习单位自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会导致毕业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欠佳,部分实习单位配备的技术指导人员缺乏责任感,致使不认真实习的学生也能得到较高的成绩,甚至个别没参加实习的学生,也能通过关系拿到实习单位鉴定表,毕业实习变成了“走马观花”的过程。
2.3就业与实习日趋矛盾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部分科研院所和动物医院,甚至一些大型养殖场都不太愿意接纳实习学生,理想的用人单位也趋于饱和,使得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实习生也忙于提前参加各种就业供需见面会而无暇顾及毕业实习,这种“人在心不在”的局面给毕业实习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实习质量不能完全保证[2]。现行的毕业实习模式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需要对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进行探索改革。
3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措施
3.1建立稳定、高效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
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是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理想场所,稳定高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应该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能够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学校应当谋各方力量将毕业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摆在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之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能够融合教学、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园。学校应追求质量,不图数量,集中精力、财力与物力打造2~3个高效的滚动式毕业实习教学基地,使毕业实习教学基地能够真正起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3.2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实习的每个环节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指导,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生活安全和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的全方位指导。因此,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毕业实习管理经验。对于不配备专业带队教师的实习点,学校应为实习单位指定的技术指导人员颁发聘书,以明确毕业实习的责任,确保毕业大实习的质量。
3.3加大经费投入,激励教师潜心于实践教学
学校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会同实习单位尽量改善学生与实习带队教师的生活问题。实习单位能够为学生就餐与住宿提供便利,学院应当设立专项实习基金,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差旅与生活补贴,使更多的专业教师,尤其使具有专业特长的老教师积极参与到毕业大实习的环节中来[3-4]。
3.4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监督
学院应当建立一套规范化、常态化的毕业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生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职责与奖惩制度、实习鉴定标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文件,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实习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使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再上台阶,真正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托。
作者:武军元 黄忠武 康强 单位:塔里木大学 新疆库车县畜牧兽医站 阿克苏地区动物疫病控制诊断中心
1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通过对东北林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随机取样,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现阶段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问卷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封闭式问卷主要调查内容为: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概念的认知;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意愿的调查;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方法;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途径的调查;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效果的调查;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存在问题的调查等。开放式问卷选项主要是调查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9份,有效率达95.6%,其中大一新生参与调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6.1%。问卷调查结果采用Microsoft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现状调查
2.1对生态文明概念的认知调查结果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这是我们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遵循,也是每位大学生应当了解的生态文明观念。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一新生选择“非常熟悉”的只有5.23%,而其他学生选择“非常熟悉”的占14.60%,比例明显增高;在大一新生中选择“比较了解”的占52.30%,其他年级学生为62.76%,也要高于大一新生;对此概念“不太清楚”的学生中,其他年级的学生比例为1.04%,也要低于大一新生的2.09%。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整体对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知程度不高,尤其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也逐渐提高。
2.2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意愿调查结果
在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意愿调查中,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假期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意愿分别进行了调查。在校学习期间,有58.57%学生非常愿意参加,33.05%的学生表示有时间就会参加,但也有8.38%的学生认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课程繁忙,专门抽出时间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意愿不强。对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是否愿意利用假期参加生态文明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假期参与生态文明活动的学生比例却大有增加,非常愿意的学生达到了74.27%,可以参加的学生为21.10%,只有4.63%的学生因为实习、探亲、参加补习班等原因表示不会参加。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非常愿意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尤其是实践活动更受大学生的欢迎。
2.3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方法调查结果
在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方法调查中,选择“网络”的大学生占55.44%,选择“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占18.83%,选择“相关课程”的大学生占9.41%,选择“图书报纸”的大学生占7.53%,选择“讲座报告”的大学生占6.49%,选择“其他”的大学生占2.30%。由此可见,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加快,大学生们已经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校也应当建立网络教育阵地,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2.4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途径调查结果
丰富的大学生活里,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途径也不尽相同。调查结果表明,有31.38%的学生通过“社团”参与到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有19.87%的大学生通过“团组织”,有18.83%的大学生通过“班级”,有15.69%的大学生通过“学生会”,有9.41%的学生通过“党组织”,有4.81%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社团是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最佳选择。
2.5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效果的调查结果
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方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有37.24%的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参与假期“社会实践”最有效,有23.01%的学生认为参与“环保社团”最有效,有18.41%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最有效,有11.72%的大学生认为“专题讲座”最有效,有7.53%的大学生认为“相关课程”最有效。学校应在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方面加大力度,从而创造最优效果。
2.6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
在对动物医学专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存在问题调查中,有24.69%的学生选择“内容不新颖”,有30.96%的学生选择“活动无创新”,有15.69%的学生认为“效果不理想”,有14.64%的学生认为“组织者能力弱”,有7.74%的学生认为“宣传不够”,有6.28%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参加”。总体来看,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理想。
3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够
生态文明教育重点是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普及。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动物医学研究已经扩展到了公共卫生事业、观赏动物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虽然国家和各高校加大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和投入力度,但是从调查结果(见图1)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认知不深,虽然知道相关概念,但详细地学习和研究不够深入,高校应拓宽渠道,向学生们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在调查中发现,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学生比例超过50%(见图3),这说明了网络在宣传上的广泛性和普及性,根据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关注的特点,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普及和宣传生态文明知识。
3.2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环节薄弱
虽然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环境保护的生态理念,但从调查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愿意参加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至少有20%以上的学生参与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这说明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应当不仅停留在理论教学,而应当更加充分发挥实践对理论教学的促进和延伸作用,在实践中深化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成果的理解,树立生态道德,养成文明习惯,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3.3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平台缺乏
时间和机会对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影响,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局限性很大。本次调查结果(见图5)表明,有37.24%的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最有效,有23.01%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环保社团”最有效。在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意愿调查中(见图2),有74.27%的大学生希望利用假期实践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也有58.57%的大学生喜欢在学习期间参与到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们普遍认为实践机会少,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寒暑假期间,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寒暑期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真知。
3.4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有待加强
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策划活动的创新程度对活动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见图6)。有超过30%的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活动无创新”是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有近15%的学生选择“活动组织者能力弱”是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校策划的生态文明活动多而不够精细,没有创新,组织者筹备工作不完善等。另外,也会因为宣传不够到位,活动范围受局限,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想要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必须要全校各部门共同合作,将生态文明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受益。
4加强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4.1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
有专家认为,当前资源与环境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发展农牧业的一项基本战略,经济增长与环保并重必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也是对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如何将这些思想植根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头脑中,是高校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可以制订符合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在广大学生中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可以通过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对学生们进行生态文明主题、建设美丽中国专题的讲座[2],同时辅助以实践活动,如环保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座谈会、交流会等,以多种渠道实施教育,把课堂上的枯燥说教转变为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帮助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
4.2增加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环节
未来我国畜牧业的生态发展,必将是由分散经营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人工劳动为主转变为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主,这些都要求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必须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懂得更多的生态发展理念。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更多地倾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高校可以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利用专业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社团志愿服务机会,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校园、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街道社区和村镇等,开展社会环保调查、环境监测、环保宣传、资源节约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验,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同时应当大力支持生态文明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建立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研究、植绿护绿等环保志愿服务类社团,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以亲身参与、真实体验的方式推广生态理念,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
4.3教学环节融入生态文明理念
目前,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正逐年向好,而且动物医学专业的就业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畜牧业,已经扩展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在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中,也应当实时增添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强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紧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要多形式、多层面、全方位宣传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4.4科研工作结合生态文明教育
在我国发展畜牧业,提升畜牧业的竞争力,主要就是要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在优良品种的选育、饲料配合、疫源疫病的防治、产业经营管理、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是服务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意识和科研能力,也必然会促进我国生态畜牧业的高效益。在动物医学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应当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把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列入科研选题范围,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挖掘生产潜力,促进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加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用生态理念发展畜牧业,必将会使我国的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作者:刘甜甜 张博 徐可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实习和实训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开展实验活动,从实验中探索动物医学中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能得以完善。实习是指教师以就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知识结构是否能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满足市场人才需求。实训是指学生需专门接受某种能力的培养,使知识与能力更为精专。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过去我国的院校强调理论知识学习,没有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院校的教学观念已经改变,可是教学体系还未得到完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在实验课上利用做实验的方法完善理论知识结构,学生就能够在实验中加强实践能力。然而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实验课程课时少,实验的范围有限,实验内容与市场需求不接轨。动物医学专业实习的课程也存在问题,部分学校将学生安排到实习的单位工作,很多实习单位因为不能信任学生的实践能力,故将学生安排到闲职上,让其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校外基地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教学资金的限制,部分院校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动物医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得不到实训机会,其专业技术能力不能加强,这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影响。
2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的方法
(1)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动物医学专业院校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意识到,实践能力是社会单位最为看重的一项能力,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动物医学专业院校可应用“多岗位轮流式实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以理论强化实践能力。学生在各个岗位轮流实习的过程中,必须攻克某一个实践难题。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当动物医学专业以实习实践为教学核心的时候,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也需变动。在过去的实验学习中,学生的实验针对性不强,他们不知道在实验中到底要开展哪些实验。如果动物医学专业实践课程以实习实践为核心,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记录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将会发现乳腺炎是奶牛最易感染的一种疾病,学生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观察乳牛发病的阴性、可疑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病症,然后通过实验探索找到一套最为对症的治疗方法。教师应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将能够加强实验的针对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3)革新成绩评定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加强学生实践学习评估的分量。比如教师不能以学生的理论学习知识、论文学习成果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增加实践评估的项目。比如教师要评估学生实习期间对单位的贡献、评估学生在实践期间发现的学习问题、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情况。当教师把实践成绩纳入教学评估体系中的时候,学生就会重视实践的学习。
作者:沙吾列特·再那尔汉 单位:新疆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
1培养内容与方法的更新
1.1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可以制定如《动物医学学院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试卷命题与阅卷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质量标准》等。以质量标准为依据,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各类常规教学检查、领导和同行听课、学生座谈会、学生及同行评课、学生信息员意见反馈等途径和方法,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确保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落实,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决策举措的科学性,学院决策委员会还可以构建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的评价反馈体系。学生是学校的服务主体,为此,利用座谈会或不计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他们对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情况的反映。与此同时,我还可以通过辅导员搭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桥梁,以便及时了解家长对办学质量的评价。此外,为了了解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每年利用社会实习的机会定期征求用人单位信息反馈。
1.2规范课堂教学
除了贯彻执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关于教师教学常规及检查工作的规定》等文件外,还可以制定《动物医学学院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作业要求、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规范,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明确教师应该遵守的教学规定和课堂纪律要求。
1.3强调实验实践教学
在贯彻学校制定的一系列相关的文件的基础上,设立本学院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实验室工作条例》、《学生实验守则》等文件,同时结合具体情况,求危险性实验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同时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的跟踪检查,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此外,在实践方面可以制定《动物医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专业实习指导书》,提前稳固实习基地,认真做好实习计划,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并进行实习工作跟踪与监控,制定实习工作总结,实习基地建设等规章制度,保障实习工作的质量。
1.4重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整个大学期间学生成绩的具体体现,也是评价学生专业素养的手段之一。因此,在贯彻执行学校的有关的制度,包括《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管理的规定》、《毕业论文及答辩工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毕业设计及答辩工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等文件的基础上,应制定《动物医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的规定及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开题、指导过程、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的选拔等环节,提出了动物医学专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特别是对学生一人一题的选题要求、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及具体职责做出具体规定。此外,确实优秀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班的指定讲授内容,以便大家共同分享和学习。
1.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条件和支配时间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申报不同的创新课题,自己联系导师和实验室,提高学生钻研科研的能力。学院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政策,促使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教师及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兽医学前沿引入课堂,转变成专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加入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科研意识,实现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
1.6跟进教学检查与督导措施
成立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督导组,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指出缺点和不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师生共同评课的基础上,每学期对各位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排行,对排名后几位的教师,通过谈话,提出改进要求,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一年,以便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目标的更新
综合国内外其他院校的优点和特色,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优秀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原则;产学研合作办学原则;积极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原则。改革旧的与社会发展要求严重脱轨的教育模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人才全面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动物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以理论为基础、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培养为主体教学体系,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与积累实践性教学模式与经验,以案例讨论教学、模拟教学、临床教学和科研性教学为手段,将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依据教学规律,建立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培养方案的更新
经过考察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趋向和社会的需求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力量,进一步理清人才培养的思路,把握好特色专业建设的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修订原来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拓宽实践教学途径,制订新的适应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4小结
加快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是社会赋予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永无止境的、永远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院校、社会共同努力。鉴于目前兽医学人才培养方式存在许多不足,兽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丰富教学模式,拓宽、增设实验实践课程内容,使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同时与国外兽医学前言接轨,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为保证这些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培养出的兽医学人才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华松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标准,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由于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要求学生掌握其特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因此,在高等职业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确立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率[1]。目标是一切成功的动力,只有确立教学目标,才能帮助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管理体系以及实践保障体系进行专业性的教育。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
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是依据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而完成的,因此,在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以后,要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可以将实践内容分为课前实践训练、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几个方面,因此,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实践教学,一点一点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课前实践训练。
对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来说,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让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实践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教材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时有一个心里准备,以便于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图片说明、视频演示、案例分析、实践讨论等环节进行学习,对动物的器官以及动物的病史进行研究。例如:对宠物鼠进行教学时,由于宠物鼠比较小,因此,要通过视频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宠物鼠的内脏结构。
(三)实验室实践教学。
实验室实践教学注重的是其特有的专业性,根据对各种实验仪器的实践能力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在实验室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显微镜来认识细菌,同时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表皮的缝合工作[2]。
(四)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的教学就是带领学生走进了牧场、兽医院等实践场所,因此,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应以学生的就业为教学目标,在基地的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在课堂上以及实验室的实践技能。例如:为动物打疫苗的时候,学生应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的训练,了解相关仪器的用途,从而掌握为动物治病的要领。
(五)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考核,通过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表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分数的评定,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例如:在对动物进行解剖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对肝、脾、淋巴结、肾等结构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毕业前的教学评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动物的疑难杂症进行专业的分析,并以做报告的形式进行分析。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实践管理体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只有完善实践管理体系才能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团队,因此,要设立专业的实践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就是对高等院校的实践要求的管理,通过专人专用的管理方式,有效的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实践教学,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四、实践教学保证体系的建设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要加强对于实践教学保证体系的建设,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地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要保证实验教学器具的正确存放,以及对实验场所的安全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性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实验器具进行维护,在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实验器具。同时,学校要准备充足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验器材的建设[3]。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因此,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对实践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的培训,一是对动物解剖学的讲解,通过对动物的解剖,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内脏结构,在动物出现疾病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找到病因。二是对动物的外科疾病的技术的讲解,近年来,由于虐待动物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的外科包扎技术,提高学生的缝合技能,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的技能。三是对动物的临床诊断技术的教学,在临床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技术,通过掌握先进的临床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院专业的发展。
在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的专业知识的讲解中,实践教学对于动物医学专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经过各个环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
作者:刘冬梅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1〕:科技人才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出色的科学实践能力;不仅需要基本技能,更需要的是综合的实践技能.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主要内容.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实践能力训练,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建立和完善专业实践技能理论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1技能大赛的意义
1.1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高等院校的技能大赛是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技能大赛可以考察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应用所掌握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考察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次测试,也是对团队协作精神的一次考验.经过大赛,学生可有效地将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把握整个知识体系,寻找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方向.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现自我、提高自我,促进自身发展,增强自信心,提高职业素质.
1.2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学生在技能大赛中所展示的能力,从一定层面上也反映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2〕.在技能竞赛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熟知生产一线对本专业技术技能的需求,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动态〔3〕,调整并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基本职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常规与现代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展示自我教学水平,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和知识补充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在参赛过程中,可检验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能及时发现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为规范临床技能操作标准起到推动作用〔4〕.同时,通过比赛,教师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寻找自己与同行之间的差距,发现自身的不足,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对自身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1.3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借鉴
技能大赛的规则,进一步规范教学要求,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引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在现有的实验、实训的条件下,增强实践教学内容的生产实用性与实践操作性,努力营造实用教学环境,将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融入其中,从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将行业要求融入专业教学中,使人才培养更具应用性、实用性.通过全国性技能大赛的比拼,教师可以博采他人之长,借鉴别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5〕,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教学条件,拓展教学思路,对未来的教学设计与创新做出新的规划.
2我院技能大赛现状
2.1组织与管理
目前我院技能大赛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只是每1~2年,学生办公室作为“科技文化节”活动的一项,举行课程实验技能比赛,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和各教研室均未参加,参与的老师、学生均很少,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有限.还未参加过全国性技能大赛,没有把握大赛的定位和方向,没有受到学院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充分利用全国性技能大赛这个重要平台,来展示我校的管理水平、师资力量、专业技能水平.
2.2校内技能竞赛状况
以往的校内技能大赛往往以某一课程为单位,知识赛点多是单一的一些基本技能,缺乏难度,各学科之间没有交叉和综合.而学生毕业后,在实践中往往用到的是专业综合技能,即需要多门课程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体现的是专业整体实践动手能力.在校期间,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机会很少,各学科之间存在断层现象,没有机会将其串并起来,实践教学整体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适应社会能力较差.如何改进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实践结合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使之成为能够尽快适应生产一线各项工作的高级人才,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3设想与建议
3.1完善组织与管理
为鼓励更多教师和学生参加校内外专业技能大赛,学院应制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其职责、竞赛管理、奖励办法(包括学生、指导教师、集体表彰)、资金来源及管理等;建立稳定的大赛培训教师队伍,负责参赛选手的选拔、培训;争取学院、学校对技能大赛的支持力度,设专门的经费来保障参赛所需;每年要求指导老师上报大学生技能竞赛工作计划和立项申请,以此作为组织和参加校内外大赛的依据;形成规范的技能大赛组织体系,由学院统筹、教研室协调、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办公室具体实施.
3.2竞赛内容体系建设
改变以往以单学科、单一实验项目为技能大赛内容的现象,组织各学科老师总结出本学科应该掌握的和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本学科实践技能,分门别类统计,要点串并、汇总形成可操作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技能模块”,包括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动物疾病临床诊断模块、动物疾病治疗技术模块、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模块〔6〕.该模块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有所不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实施,而“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技能模块”是将实践教学目标与不同用人单位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和毕业生在工作中最常用、最适用、最需要的技能,集合而成.借助大赛形式,利用一定时间集中进行强化训练,能使学生对主要技能的操作、应用更加熟练.技能大赛将以生产一线直接顶岗实践综合技能为根本,设计参赛内容,考核学生专业综合实力.考虑不同年级所学课程不同,根据各模块内容,提炼出可操作、实践性强、考核学生能力的内容,建立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试题库.该试题库分为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两部分.专业基本技能包括动物的保定术;临床检查技术;尸体解剖技术;组织切片制作观察、血涂片的观察、显微镜的使用;病料的采取、保存及送检技术;细菌的分离、培养、标本片制备、染色、鉴定技术;血、尿、粪常规检查;常见寄生虫检查技术等等.该部分试题用于低年级学生大赛.专业综合技能包括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常见疫病血清学快速诊断及畜禽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技术;不同动物的给药方法;各种穿刺术、冲洗术;公畜阉割术;动物助产手术;疝的外科处理;牛的瘤胃切开术;肠管吻合术;皱胃变位矫正术;畜禽舍消毒技术及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动物隔离检疫、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疫情报告、控制程序等〔7〕.该部分试题用于高年级学生大赛.试题库形成文本,分发给学生,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学校实践技能大赛提供参考,为参加全国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大赛做准备.即使无训练过程,学生通过学习,头脑中会形成一定的技能系统,在实践中也会做有所依,为毕业实习、走向生产一线奠定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专业技能大赛日益受到关注,技能大赛的类型将不断拓展,规模也会不断扩大.要深刻认识我院技能大赛现状,改革现有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抓住一切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院动物医学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东彦新 李景峰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1实验室环境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
1.1环境安全知识缺乏大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知率较低,调查表明物理性安全认知率为28.9%、化学性安全认知率为47.6%,对生物性安全认知率仅为13.6%,而全部都知道仅为0.9%[5]。50%以上的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动物实验的生物危害因素、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问题不了解[6]。对急救常识和用电常识知之甚少,对实验室配备的灭火器不会使用。
1.2实验过程中个人防护不到位学生到实验室后,书包到处乱放,不穿工作服,甚至于吃东西、喝水。有一些学生不注意实验动物操作技术,觉得实验动物好玩,对实验动物进行抚摸挑逗;或在实验中抓持实验动物方法不规范,出现被动物抓伤、咬伤的现象;对动物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不能及时、规范处理,增加受感染的机会。
1.3化学试剂及其废弃物管理不善在管理过程中对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存放和管理不当,容易引发事故。由于动物医学实验室化学品数量众多、品种繁杂、性质各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着极大危险性,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失火、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危及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7]。在试验后化学试剂类废弃物没有分类储存,存在随意丢弃或倒入下水道或扔到垃圾箱的现象,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1.4实验动物、组织以及受感染物品处理不规范动物医学实验室与其他普通实验室很大的区别就是要经常、大量使用动物、动物尸体和组织,甚至于是含有病原菌的动物和组织,而这些动物尸体和组织可能使与它接触的一次性手套、注射器、针头等物品受到污染。这些废弃物处理不当,会给周围环境以及师生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2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措施
2.1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和环境安全,使实验室管理管理有章可循,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必不可少的。我校教学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于2006年11月30日取得了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12年12月我院教学实验室现通过了国家级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学院以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为标准,以国家级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为契机,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适合运行管理记录和文件[9]。日常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实验室各种记录和日志制度;仪器方面包括核查登记表、仪器的维修、使用借还等记录;试剂使用方面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易致毒化学品、麻醉品等的保管、领用记录,废弃物处理方面,包括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回收处置记录、动物尸体组织的储存和处理记录、一次性实验用品的处置记录等。并将一部分制度上墙或上台明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加强日常管理。
2.2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防患于未然的过程[10]。中心每年分别对全体教工、研究生和本科生举办为期3d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动物生物安全知识、实验室化学品安全使用及防护、实验室安全防火等内容。取得培训合格证后,凭合格证进入实验室。
2.3规范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室管理会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过程的可控性,保障实验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娴熟的实验操作和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非常必要,同时这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障[12-13]。第一次试验时首先对学生进行课程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培训,在实验过程中将产生的化学废弃物按要求分类倒入不同的废液桶,杜绝顺手倒进水池;对产生的感染性动物废料分别放入不同的特制塑料袋,在塑料袋外面贴上标签,标明组织名称,实验名称等信息,由实验室管理处回收处理。给每个学生配备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规范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动物实验操作时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小心操作,避免因抓取不当被动物抓伤、咬伤、挠伤,掌握常用实验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被实验器械损伤等现象发生。
2.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力度动物医学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岗位责任制。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中心建立了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行政副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中心主任、副主任、实验技术人员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并结合ISO14001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责任到人,每个实验员有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区,直接管理本区域的安全工作”使环境管理从部分参与逐步转向全员参与。
2.5改善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要掌握动物的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等解剖结构,会用福尔马林处理动物标本,由于福尔马林易挥发,常常使实验场所充满有毒和异味废气,根据需要已配备了大功率通风系统,并保证通风换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对大功率用电的设备配备专用电线,定期组织后勤部门对线路进行维护。将传染病实验室、感染实验室以及解剖实验室从教学实验室分离出去,分别建立了单独的解剖楼和感染楼。专门配备高压灭菌柜对实验用品及生物废弃品进行消毒。以消除实验室之间的交叉污染和污染传播,杜绝生物安全问题的发生。
2.6建立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准备及演练。ISO14001体系要求对不同的灾害和应急事件要有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并保证方案的执行。实验中心成立了事故应急小组,每个实验室配备4~6个灭火器,对实验人员和学生培训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对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进行了模拟演练,对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常识、简单救护知识进行普及性培训,尽量减少灾害、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发生突发事件中,能够正确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正常运作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严重影响校园安全,并可能引发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学校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实验中心建立了一系列完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安全管理水平。并通过培训,使学生提高了规范操作的能力,增强了安全习惯和意识,把实验室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以及校园及周边环境测定安全。
作者:蒿彩菊 李勤凡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一、改革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教学探究的意义
(一)符合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相应地也就决定了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教学探究的多样化。当前,无论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还是教学型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教学探究上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既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考研的需要,按照“学术研究类”人才的要求培养,又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就业的需要,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培养。两种类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必然不同[3],所以很难两全。最终结果是导致同一机制同一教学探究的实施,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竞争力,社会的认知度低。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进行分类培养也成大势所趋。
(二)适应社会发展对动物医学专业多元化人才的需要首先,随着农林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差距拉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出现较大差异;其次,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动物的种类和群体大小等,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动物疾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学生对教育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发展提供平台,使不同类型的各类人才各有兼顾,共同成长,以提高全体学生的适应力、创造力和发展潜力[4]。
(三)高等农业院校“因材施教”的现实需要作为由具有不同特质人群组成的大学生群体,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很大。为了较好地适应个体,全面培养人才,因材施教地突出个性培养便成为一个永久的科学的教学原则。进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分类培养,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二、动物医学专业“两段式·双向型”人才分类教学探究的构建与探索
动物医学专业实施“两段式·双向型”人才分类培养主要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探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人才分类培养按模块化分类教学管理模式将学生依据其自身兴趣爱好和毕业后的就业去向自行选择后进行分类。即进入高年级的学习后,按照“学术研究型和技术应用型”学生的需要进行分类授课和管理。确立“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通识教育,大三、大四阶段分学术研究型和技术应用型两型专业课程学习的专识教育”的两段式教育分类教学探究。重点突出学术研究型学生的专业理论提高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技术应用型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学术研究型”人才教学探究
“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其教学探究,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动物医学专业的高级研究人才。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研究,为毕业后进入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为毕业后考研作准备。“学术研究型”人才教学探究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考核机制等,其顶层设计具体教学探究见图1。图1“学术研究型”人才教学探究顶层设计“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应重点突出如下几个环节,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为毕业后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研究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1.实施大学全年级英语教学不放松,全面提高英语水平。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应在搞好专业教育和培养基础上,重点以全面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为主要内容之一。在英语教学安排上,大一阶段以课堂教学为主;大二学年以后,实施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汉语与英语“双语式”教学,并充分将网络自学和课外大量的英语活动有机结合。2.强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考研通过率。在搞好专业教育和培养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与考研有关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增加动物生物化学与动物生理学、政治类课程与时势政治的辅导与学习、兽医药理学、动物传染病学等与考研有关课程的课时,加强教学研究和对学生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考研通过率。3.设立导师培养制,培养学生的科研爱好和素养,规范科研行为,全面提升科研能力。进入大三阶段,学校为每位学术研究型学生配备导师,实施导师负责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和进行科研训练。整个过程应包括:查阅收集并整理资料、申报各类课题、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完成实验、科学研究和撰写并等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科研活动,能学到一定的科研方法和专业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4.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本科毕业需以高质量的论文形式来检验大学四年的专业综合学习情况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探究
技术应用型学生的教学探究,重点应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全程兽医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的兽医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技术应用型学生的培养方向非常明确,即通过四年的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学习和专业培养,直接步入社会,进入畜牧兽医业的最基层,为我国临床动物医学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其顶层设计具体教学探究见图2。
1.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课,提高专业技能。结合课程内容、专业特点和生产实践需要,开设五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包括“动物形态学”———集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和动物病理学四门课程于一体的实验性课程,学生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掌握动物的分类、畜禽的基本结构、解剖动物的方法和辨别正常与异常动物组织器官;动物机能学———集动物生理学和兽医药理学二门课程于一体的实验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动物的生理变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教学探究探究规律,以及药物对动物机体的影响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动物诊疗学———集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和传染病学等课程实验部分于一体的实验性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和最新的兽医临床疾病检测方法;三科疾病学———集内科、外科和产科三门课程实验部分于一体的实验性课程,使学生掌握动物常见普通病的类型、影响及诊断技巧;动物生物技术———集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和兽医生物制品为一体的实验性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基因克隆、生物制品制备等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综合性实验课开设的大实验,一般需横跨几个学期,通过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兽医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提升专业应用技能。
2.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有机联系和整体认知度,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整体效应。开设综合性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人工造病,然后进行诊疗,将前后所学课程有机地串联起来。人工给动物接种病原菌造病,然后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最后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样可使学生将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临床诊断学、药理学和传染病学等课程内容有机串联和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加深对所学课程的印象,又能加强课程之间知识的相互联系。在计划学时内开设综合性大实验的同时,学校还可利用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教学计划外的自行设计探索性、创新性大试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这种专业技能培养方式一定较常规“灌输式”教学探究效率高,效果好,也能使学生将来就业后能很快很好地适应社会。
3.增加实验课时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掌握过硬的动物医学临床基本技能。在培养技术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方案中,应相对增加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产科学、兽医内科学和兽医外科学等专业课的实验学时,且以综合性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大实验的方式开出。同时增加课程实习环节和学时,合理安排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段。第3、5和7三个学期集中时段安排综合性实验课的综合性大实验或创新设计性大实验。第6学期安排生产实习模块的教学。第8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学生可根据毕业后工作意向选择到相应意向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以保证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单位的专业工作。毕业实习也可尝试新的教学安排,即学生利用大三后的学期假期,自己选择时间和单位进行实习,完成实习任务,撰写实习报告。
4.完善考试和考核机制。通过正确导向,使学生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技术应用型动物医学本科生毕业前,需通过“专业知识点理论考试和三大专业技能操作考核”,并且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动物疾病案例、专题或调查报告。以此来检验大学四年的专业综合学习情况、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综合素质培养情况等,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需要。专业知识点的理论综合考试内容应涵盖当前全国“兽医资格证”考试的基本知识内容。三大专业技能操作考核主要包括:(1)五门综合性实验课的操作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大实验和创新性大实验的技能考核;(2)兽医临床基本诊疗技能考核;(3)三大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操作考核。
作者:刘进辉 苏建明 程天印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实践教学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的根本途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法为培养“宽口径、厚专业、强技能”的创新性动物医学类专业人才而开展。目前,实习与学生就业、创业结合不紧密,校内教学与社会生产联系不紧密,实习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企业生产需求有差距,仍是很多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广东海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通过实习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既提高了实习质量,又缩短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期。同时,对我国高等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具有示范、借鉴意义。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法现状
1.1畜牧兽医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目前,动物医学专业面临招生难而就业形势却非常喜人的矛盾局面。招生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不甚了解,许多考生因传统观念作祟或“怕吃苦”而不愿报考;二是畜牧兽医科学及动物检验检疫条件复杂,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更高,考生对从事动物医学工作具有畏难情绪而不敢报考。就业形势好是因为现代动物医学产业和畜牧业方兴未艾,动物性食品安全及人兽共患病日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能从事高效无公害饲料生产,畜禽、伴侣动物、经济动物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验,兽药及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突出。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关系
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动物医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所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基本达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但就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培养高素质能吃苦、强技能、能创业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目标而言,应当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科学设置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2]。同时,在实验项目的开设方面,目前主要是开设基础性、应用性实验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偏低;在实验方法方面,实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而先进的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使用不够[3]。
1.3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法质量,必须改善现有条件
1.3.1师资内在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真正能做到理论和实践双手都硬、能做到教学质量好的同时搞好科研与推广、能做到兼职管理与专任教师角色调整适当等“大师”级的优秀教师匮乏,能够独立承担实验、实习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师也比较缺乏。
1.3.2硬件条件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教学要求。随着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扩大,但实验条件并没有相应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及实习(技能训练)内容不断增多,现有器械、设备的配套性和可利用度差,促使现有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必须加以改善。
2“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教学目标
“2+1”学期模式也称之为“19+19+5”形式,即全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秋季学期(19周)、春季学期(19周)和夏季学期(5周),将目前的传统每学年两个学期各缩短为19周,增加一个短学期5周,由此构成“19周+19周+5周”的“两长一短”三学期模式。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5周)到企业中去进行生产实习,参加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直接感受市场机制与市场信息对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弥补因相对滞后的课本知识及原有实验室条件限制所带来的不足。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招生难这一严峻形势,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善于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构建并实践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效果显著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更强社会竞争力的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实现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行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
3“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3.1实施时间
2008年9月-2009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和论证;2009年7月-2010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构建和支撑条件建设;2010年7月-2013年8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实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实施的全面总结。
3.2实施范围
在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动物医学专业(本科)2007级至2010级8个班及广东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专科)2009级至2011级6个班全面实施。
3.3实施措施
3.3.1“双导师”制共同培养。采用学校-企业协同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建立以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企业配备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生产实践教学;配备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畜牧兽医法规、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或专题。
3.3.2更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能力。以课程组为单位,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到泛珠三角区域的相关机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调研,尽快掌握以犬、猫等伴侣动物和猪、禽等小动物及热带地方品种的动物疾病防控和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指导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实践性教学水平。
3.3.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1”学期设置、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合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管理环境,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训练养成。加强实践操作和临床技能训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进行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的应用型人才。
4“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基本内容与合作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
4.1.1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包括见习、课程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实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研究等几部分[4,5]。见习主要是针对低年级本科学生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貌。课程技能训练主要开展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6]。生产实习是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岗位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则更多地侧重缩短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磨合期,尽早进入角色,为就业做准备。此外,为适应新形势下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改革原有单纯的技术理论课程体系,以专题形式,增加法规类、企业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市场营销类课程,聘请企业高管为主讲教师,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1.2创新精神培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竞赛)、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让学生在二、三年级就有机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掌握动物医学实验的先进技术和综合技能。
4.2探索合适的校企业合作模式不断加大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的力度,积极探索实施“研发带动型”、“实体融合型”、“智力合作型”和“订单融入型”4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4.2.1“研发带动型”助推产业技术升级校企合作共建行业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与企业培训并举,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一体提升。以新产品研发带动校企合作,以应用产品带动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教学,实施“跟单式”人才培养。新产品的研发成功,推动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公司将新产品的研发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校企出资共同建设研发培训基地。基地具有开发、研制企业新产品、资料培训技术骨干等功能,学校学生不仅能到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毕业后由合作企业推荐,跟随产品到使用该产品的企业,提供操作、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4.2.2“实体融合型”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实行校企全方位全过程合作,联合举办特训班,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文化各个方面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共荣共赢。2008-2011年,学校先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江门一德宠物医院、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举办专业班。校企双方根据广东省传统产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预测,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计划,学校负责招生、教学管理和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企业开放车间和实验室,每年暑期一个月及最后一学期接受学生顶岗实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与指导,实习实训期间发放一定补助费。毕业生优先在合作企业就业。参加订单班的同学在校期间享受企业命名的专项奖助学金,受奖率达到50%,受资助率达100%。
4.2.3“智力合作型”与国企强强联合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智力资源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提升内涵,共同打造贴近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品牌。学校与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积极引进企业智力资源,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动物科学专业(含动物医学)获批教育部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组建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兽医临床诊断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企业每年接纳上百人次学生到企业实习、顶岗,接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接纳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现已有多人担任分公司经理和主要技术骨干,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阶段。
4.2.4“订单融入型”顶岗实战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零距离培养畜牧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举办订单班4个。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企业学习训练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待遇。企业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并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计发业绩奖励。公司投入专项经费,为订单班配备了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设备,选派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承担教学和指导,实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
5“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实践效果
5.1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活动的80%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试验性毕业论文比例逐年增加,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奖5项,在专业期刊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公开发表科技论文约60篇,获得省、校级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资助项目21个。
5.2实现招生良好形势并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通过“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实践,招生与就业形势得到明显的改善,塑造了创业人才品质,缩短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磨合期”,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5.3动物医学专业报考志愿率逐年增长2013级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近70%,其他志愿录取的新生提高12分。要求转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逐年降低,2013级动物医学专业入学新生共65名,仅有1人提出转专业要求,经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后主动撤回申请,安心就读本专业。
5.4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就业率高。五年来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与动物医学密切相关的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为100%。据不完全统计,社会每年对我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由2008年得200%提高到2013年的600%。就业质量高。就业的单位包括畜牧兽医局(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兽药公司、饲料公司、养殖公司、宠物医院、学校、科研单位等,从事动物疾病诊疗、防疫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教学、科研、兽药与饲料开发、销售与技术服务、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等工作。自2003年以来,我校农学院每年定期组织专人对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用人单位的意见予以反馈。结果显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行业中担任领导、充当业务骨干或自主创业等成功校友达70%,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6结论与讨论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应当基于实践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主体性、现场情境性、完整性等特点。综合性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对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以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特别是专业技能训练特色鲜明,在我校动物医学专业与动物科学专业推广应用,成为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手段。成果在专业思想教育、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及手段与方法改革、质量监控等多方面、多层次应用,对农类院校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马驿 陈进军 张继东 赵生财 巨向红 徐春厚 彭金菊 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
1、猪常见的几种疾病
1.1猪瘟
猪瘟又叫“烂肠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病状为:急性猪瘟较少见,往往不显现任何病状,突然死亡。常见的病型,初期体温升高至41℃以上时,软弱无力、背腰弓起、喜钻草窝、食欲不振或完全不食,喜饮凉水、眼结膜发红、有眼屎、大便先干后稀,时而干稀交替。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腹下、耳根、内股四肢的皮肤上出现红疹。在小猪常出现神经症状。一般经过7~10天或延至2~3周后死亡。在预防方面,定期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工作,注意检查猪的健康情况。发现病猪时,除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措施外,对受严重威胁的猪只,可进行紧急预防注射。目前无特效药,必须加强平时的预防工作。
1.2猪肺疫
猪肺疫又叫猪出血性败血病。由巴氏杆菌引起,传染力较猪瘟与猪丹毒小。病状为:流行性猪肺疫多发于5月份、9月份温暖的季节,急性的死亡快。病初期发高热至41℃以上时,呼吸急促困难。口鼻粘膜乌紫,咽喉部肿胀,常在数小时或1~2天内死亡。散发性猪肺疫,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发病后体温在40℃~41℃之间,咳嗽、流鼻涕、呼吸用力、不愿多动。咽喉部轻微红肿或没有红肿。病的后期在皮肤上出现红紫斑,常经过1~2周死亡。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除改善饲料管理外,要狠抓预防注射工作,定期注射氢氧化铝猪肺疫菌苗。治疗上,用青霉素注射(用法用量同猪丹毒),必要时加用链霉素,每日2次,每次0.5克(以百斤体重计),或磺胺噻唑(用法用量同猪丹毒)。
1.3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又叫猪病毒性肺炎,可由支原体或称霉浆体所引起。常见病状为:病初期即见咳嗽,先是短声连咳,逐渐变为痛咳,以早、晚及吃食、运动时较多。气喘多在病中期出现,严重时卧地作腹式呼吸如拉风箱状。猪体日渐消瘦,常常变为僵猪。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饲料管理,母猪单栏、小猪按窝饲养,定棚定栏,不随便加以调动。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调动猪只栏间用2%热烧碱水消毒后,冲洗干净,并空关3天以上,再调入猪只。配种采用人工授精,防止相互接触传染。治疗上主要通过机体内因,使病好转。在加强饲养管理的情况下,可选用下面的方法治疗:紫菀、苦参、葶苈、枇杷叶各2~3钱,煎煮20分钟,滤渣混入料中,连服5天;针灸疗法,主穴:苏气、耳中、肺俞、山根、尾尖;配穴:六脉、过梁、后三里、承浆,隔两日针灸一次,连续2~7次。或按体重每公斤每日颈部肌肉注射土霉素40毫克,连续注射3~5次。
1.4幼畜下痢
常见发生的幼畜下痢。一般病状为:粪便稀薄,先是粥状,后近水样,灰白或黄白色,有特别的腥气味。后期排粪常不能自主。身体瘦弱,毛粗乱,常造成失水、虚脱死亡。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应做好畜舍的清洁干燥工作,定期用1%~2%烧碱水消毒,或用20%生石灰水刷栏舍。母畜生产后要多垫草,乳头经常保持清洁。天气变化时加强护理,防止幼畜及仔猪舐食粪尿污水。训练仔猪提早吃料,以促进胃肠早期发育。在治疗上,用白头翁、胡连、焦山楂、龙胆草各5钱,黄柏1两,加水500毫升,用小火熬至100毫升。仔猪每日2~3次,每次2~3毫升。牛犊每日2~3次,每次10~30毫升。还可以用山楂、陈皮、麦芽各2份,酒曲1份,炒后研细。每天服一次:仔猪0.1钱,牛犊0.5~1钱或是用磺胺胍1份、单宁蛋白2份、干酵母粉2份,混合为散剂,用时调成糊状。一日2~3次。仔猪每次3~5克,牛犊每次15~30克。
1.5畜禽的流行性感冒
由病毒或细菌混合感染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急,传播快,气候变化时发病较多。一般病状为:牛。眼发红,肿胀,呼吸困难,关节发炎,走路跛行,眼角、鼻孔流出浆液,发抖、咳嗽、不吃、不倒嚼,体温升到41℃以上;猪。体温升高、食量减少、甚至完全不吃,喜饮凉水、厌动,咳嗽、喷嚏频繁,鼻盘干燥,鼻流粘水,呼吸困难。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流感多发季节,要注重天气变化,不使受寒、受暑。加强饲养卫生条件,发现本病要及时隔离治疗,多给饮水。在治疗上,牛。鲜紫苏全草1斤,葱一大把,共煎汁灌服,每天一次,连服三天;磺胺噻唑粉1两,重曹1两4钱,大黄末1两6钱,混合加水,一次灌服。内服退热冰片,很见效;猪。针灸:主穴(山根、尾尖、百会、肺俞、鼻梁),配穴(苏气、六脉、涌泉、肺门、玉堂、三里)。复方阿斯匹林或复方氨咖片2~3片,一日三次内服,也可肌肉注射安乃近2~4毫升。
2、牛急性臌胀
主要是吃食较多的容易发酵或变质霉烂的饲料,在胃内形成大量的气体。病状为:反刍(倒嚼)停止。背拱起,头常弯到腹部,腹部迅速胀大,左边最显著。呼吸困难,以至出现张口伸舌状态。急性的有发汗、惊恐、不安等症状。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不要喂发霉的饲料。春季初次放牧,宜注意不使牛吃嫩草过多,尤其是豆科的草,或在放牧之前喂给少量干草,以免牛贪吃嫩草过多。喂完草料休息1~2小时,让它反刍后再使役,在使役后应该稍使休息,再喂草料。在治疗上:用烟丝4两,拌和豆油或其他植物油成小团,放于舌根上,让其吞下,或用大蒜苗头半斤,捣碎喂服,将牛拉到斜坡上,头向高处,把舌头拉出来,在舌根上抹点食油或盐,再把舌头放回去,然后再拉出来,抹些油或盐再放进去,这样反复进行,使肚内气体放出。将牛牵到宽敞处,牵着它慢慢走走,口中横放湿木棍(木棍可固定在头上),让牛舌头舔食,并用竹杠从它腹下伸过,两人两边拿住竹杠,在它腹下慢慢推压,帮助它排出粪便或气体,豆油或花生油1斤,妇女头发1两,先将油煮沸,再将头发放入油中化掉,冷却后给牛内服。用上述方法无效时,可用套管针插入胃内,使气体缓慢排出,部位在左饿窝部。
3、畜禽肺炎
主要由于受凉感冒、过劳、饲养管理不周或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病状:体温上升或高低不定,厌食、口渴、眼半闭、头下垂、喜卧、常有咳嗽、呼吸急促、流鼻汁。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注意环境卫生,搞好畜舍清洁。预防感冒和过劳。在治疗上:鲜枇杷叶(去毛)1斤,鲜金银花1斤,竹叶一大把,共煎汁,加童便1斤冲服,每天早晚各一次,连服三天。鲜金银花1斤,车前草1斤,枇杷叶(去毛)1斤,蜂窝1只,共煎汁,加蜂蜜4钱冲服;杏仁、地龙、白矾各一两,斗芩、双花、花粉、百合各8钱,浙贝母、大艽、知母、甘草各5钱,共研细末加蜂蜜5两为引,开水冲服(马);内服或注射磺胺噻唑,内服量按每斤体重0.025~0.05克,肌肉注射每斤体重为0.01~0.02克。一日2~3次。
4、胃卡他
主要是饲料调配不当,或吃下过多的发霉变质草料,误食有毒植物或霉菌也能引起本病。病状:食欲减少,喜吃不易消化及苦臭的饲料、食物。牛马喜舐冷冻物体或墙壁上的灰泥。马常打呵欠,眼结膜暗黄色;牛羊站立时拱背,毛粗乱,反刍减少,吐气恶臭;猪喜啃烂草污泥,呕吐,有舌苔,喜卧暗处。在预防方面,合理调制饲料,不喂发霉、腐烂的饲料。治疗上:猪。碘化钾4分~1钱,加适量水喂服;大蒜加烧酒5~15毫升或2~5克盐加2~5克龙胆末灌服;复方龙胆酊2克,碳酸氢钠5克,薄荷水8毫升制成散剂,分成4包,每天2包,加入饲料中喂给;牛、马。人工盐1两6钱,小茴香末8钱,大黄4钱,一次内服;龙胆草8钱,苦能7钱,煎服;食盐1两,小苏打2两,芒硝3两,内服。
5、牲畜烂蹄
病状:蹄肘肿胀,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发热、疼痛,蹄底和蹄壳上缘和蹄缝里有裂口或烂伤,流臭脓和血水。预防方面,畜舍勤起勤垫,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牲畜在低洼潮湿地区久留。治疗上,用温水把蹄子外表洗净,挖除里面的烂东西,用麻丝蘸松溜油放于蹄叉沟内包裹或洗净后,把热酒喷到蹄叉沟附近,再撒上些雄黄粉。每天一次。或用鱼石脂涂入患部;红升片6钱,白蜡5钱,冰片5钱,广丹5钱,研末涂在患部;马烂蹄,先将烂用刀子挖干净,用炼开的豆油(一次半两到一两),灌入烂蹄部位,敷上用猪油炒熟的烟末,再用洋铁板放在马蹄上,然后外边再装上蹄铁,一齐钉好,防止感染。一月一次,一般1~2次即愈。
6、牲畜生产中胎衣不下
主因是饲养管理不良,如母畜孕期中运动不足,过肥或过瘦等。病状为:摆尾弓腰,排粪困难。常由阴户中垂脱一部分胎膜排不出来。日久因胎衣腐败,阴户内有淡红色臭液流出,病畜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在治疗上可用吊物法:把胎衣露出部分,用绳绑上一个小沙袋或草鞋、木棍等物(不可过重);灌水法:将大量的温开水加一点高锰酸钾灌入子宫内,鲜芡实叶1张,荷叶2张,陈小麦秆4两,同煎汁喂服,大向日葵蒲1只,小向日葵蒲2只,陈麦秆1斤,同煎汁,加红糖4~8两,黄酒0.5~1斤冲服。手取法:将指甲剪光磨平,消毒后涂油,顺阴道摸入子宫,慢慢把胎衣分开,用0.1%高锰酸钾水洗涤子宫。
7、羊痘
病状为: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发炎,流鼻涕,减食无神。1~2天后在头、眼圈、鼻翼、唇周围、尾下、四肢内面、乳房、尾根及胸腹部皮肤上发生斑点,周围红肿,逐渐形成水泡。在预防方面,每年注射鸡胚化蛋白筋胶羊痘疫苗。治疗上,注射羊痘免疫血清20~50毫升;用醋水、盐水或2%白矾水洗涤;黄连2两,射干1两,地骨皮5钱,山栀、黄柏、柴胡各5钱,混合后加清水20斤,煎成7斤左右的棕红色液,用纱布或滤纸过滤2~3次(纱布先用开水浸过绞干),冷却后行皮下注射,每次10毫升,小羊每次5~7毫升,一般2~3次即愈。
8、鸡瘟
又叫鸡新城疫由鸡瘟病毒引起,是鸡传染病中最厉害的一种,死亡率高。病状为:最急性型,常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的初期精神不好,不爱动,不吃食,眼半闭或全闭,尾翼下垂,拉黄绿色很臭的稀粪,口角流出粘液,冠变暗紫色,援摇头喘气;后期两腿麻痹,倒地不起,抽筋而死。在防治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只有注射疫苗以后,才能保证鸡群不得此病(病初可试用刀豆根或南五味子根煎汤灌服)。
9、鸡霍乱
又叫鸡巴氏杆菌病,各种禽类都能感染,以7~9月发生最多。病状为:最急性型死亡极快,常见症状为不吃食、喜喝水、没精神、缩头、毛粗乱,鸡冠由苍白变紫黑色,拉黄绿或绿色粘稠带血的粪便,体温升高到43℃~44℃。在预防方面,保持鸡舍的清洁干燥,喂饲用具经常洗刷消毒,死鸡不可乱扔,不可吃肉,应埋入地下或烧掉。病鸡用过的鸡舍要严格消毒后才可使用。每年注射家禽霍乱菌苗一次。在治疗上,磺胺噻唑钠片,每只每次半片到一片,一天3次,连用3天,或20%磺胺噻唑钠针剂注射,每只1~2毫升,一天注射二次,共注3次;内服土霉素,每只每次0.02~0.05克,每隔3~4小时一次,连服2~3次;注射链霉素,每只每次用0.025~0.05克,一天2~3次肌肉注射;雷公藤、香附子等量研粉,一斤药加四两面粉,做成赤豆大丸子,大鸡每次服3~4丸。
作者:刘海峰 单位:镇赉县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