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0 04:47: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美术专业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关于体育、音乐、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方式;测试方式

论文摘 要: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大纲脱离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式落后;测试方式和方法存在弊端。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重新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教学大纲,在新大纲的基础上选取富于时代性的教材,改善教学方式,依据新的教学大纲采取切实可行的测试方式和方法。并且基于此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体育、音乐、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1.目前武术系英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武术系的外语教学处于极其传统落后,停滞不前的状态。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表现为课堂上说话,睡觉,阅读课外书;课后根本不完成作业,更谈不上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课堂教学仍然处于传统的“添鸭式”的教学状态。教师的讲解和举例几乎占到课堂时间的90%,甚至更多的时间,其原因是学生毫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为了使教学继续进行,教师只好自己讲解。由于学生没有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又不能完成作业,课后也不积极的学习,因此形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陌生,不理解,无法掌握,其结果是无法通过期末测试,而考试的失败又进一步挫伤了学生本来并不高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逐渐放弃了英语学习。这样的课堂情形也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下降。

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本文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2.研究问题

教学行为是教与学的统一。著名的教学法专家(p. corder)认为“典型的麻烦是我们总谈论教,而不谈论教学,教和学是一种结合的行为。不应过分把注意力集中在教上。”所以在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本文以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而言,与他们学习紧密相关的是教材和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教学)以及考试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重要因素之一。hutchinson and torres曾经指出没有教材,就没有教学背景,教材反映了教学思想?目的和方法。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主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来源;对老师而言,它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nie aiming, 2001)。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而在目前的学习环境下,即单纯的母语学习环境,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外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换句话说,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外语教学目标的集体执行过程。其次,对许多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其接受外语输入的主要场所,对部分学生甚至是唯一的场所。第三,外语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接受外语输入的地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学生接受学习策略培训、学习行为得到评估的最重要的场所。”(束定芳2006)因此本研究除了围绕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教材,教学方式,考试方式之外,还把学生对课堂的期望也作为研究内容之一。

2.1如何定位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2.2学生如何看待现行使用教材?

2.3学生如何评论现行使用的教学方式?

2.4学生如何看待现行的考试方式?

2.5学生期望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3.研究设计

本研究把教学的主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式,试图发现以上问题的答案,因此该问卷调查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的。

3.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武术系2006和2005级的部分学生(2006级75人,2005级75人),共150人,占该系英语学习人数的75%。回答问卷件调查的150名学生均由教师随机抽取。

3.2研究工具与方法

调查问卷由作者在文献阅读和与同行反复讨论后精心设计,包括10个陈述。涉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对教材的看法、对教学方法和测试的看法。每个陈述后提供了四个不同层次的评价,供调查对象选择。

3.3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于2006年11月进行,要求150名参与问卷回答的学生自由而坦率的回答所有问题。15分钟后,收回所有的答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20份)。

3.3.1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偏低

高达60%的学生“从没学过”或只学过“两年”英语;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小学三年级水平”;25%的人认为“相当于小学毕业水平”。换句话说,70%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只达到小学毕业的程度,只有5%的人自己评定为“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这一结果表明该系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偏低。

3.3.2目前选用的教材不适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陈述3和4是有关教材的。60%的学生认为教材“很难”;20%的人认为“难”;50%的学生希望教材“简单一些”,30%的学生还希望教材“有意思”。这一结果表明学生对目前选用的教材不满意,其原因是教材难度较大,不适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而且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3.3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方式“很落后”;25%觉得“落后”。也就是说超过60%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教学方式。高达55%的学生希望“使用语音室”或“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有40%的人希望“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这一结果说明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迫切要求采用现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3.4学生对目前的测试方式不满

65%的学生对目前的考试方式感到“讨厌”或“很令人讨厌”;40%的人希望的考试方式是“口试和笔试结合”。这样的结果说明学生对目前的测试方式不满,希望采用新的考试方式。

3.3.5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形式

高达70%的学生“讨厌”或“很令人讨厌”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其原因可能与教材难度较大,以及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他们所希望的模式不一致有关,因为有40%的人在“我希望的课堂形式”这一陈述中选择“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另外还有30%的人选择“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想结合”。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厌倦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借助新的教学设备以及和同伴之间的互动来完成学习任务。

4.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修订教学大纲、根据新的教学大纲选用适当的教材、采用适合学生并且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方式采用适当的测试方式方面来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应对策。

4.1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对语言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作出选择,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教学内容,并为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细化处理。大纲除了要对语言内容和语言要素进行描述外,还要设计语言的其他内容,并且反映语言的教学理念,形式和方法(范爱克,1975)。教学大纲的制订是针对学习者而言的,其出发点就是适合学习者的实际语言水平,符合学习者对语言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也要指明适合学习者学习习惯和要求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目前的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要求较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且没有明确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其规定的教学内容陈旧,语言呆板,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英语,以期实现交际目标的要求。因此,修订教学大纲,使新的大纲教学适合学生偏低的英语水平,满足学生实现交际目标的要求,教学理论和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目前改变两个系英语教学状况的当务之急。

4.2选用适当的教材

吕必松(1993)指出:任何一种第二语言的教材都必须针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并且提出了教材普遍适用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用性;(2)交际性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语言材料的组织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3)知识性原则:教学内容中要包含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4)趣味性原则:要求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5)科学性原则:语言要规范,解释要科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6)针对性原则:要明确所编教材适用于那一种教学类型、那一种可型、那一种教学对象等。刘?(2000)把教材的编写概括为五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不难看出,对教材通用性原则的认识大同小异。这也就是我们选用教材不得不遵守的原则。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选用的教学内容陈旧,句子冗长,语言缺乏时代性,导致教材缺乏趣味性和科学性,失去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教学内容丧失了教材通用性原则,直接导致了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呆板与保守,使目前两个系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于厌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改变两个系目前的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状况,根据教材通用性原则选用适合武术系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刻不容缓。

4.3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结合选取教材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而改变,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两种课堂教学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良性上升状态。

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理论知识和形成较为系统的英语语言体系。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二是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之一是“母语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应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必要是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carroll)而且,“把新的语言材料跟学生母语和目的语已有的知识衔接起来,跟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选择和创造合适的情景教学。”(carroll)因此,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多媒体课堂教学又有效的实践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何克抗1997:36)。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而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正是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是两种教学理论体系的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既促进和完善了学生基础英语知识的学习,也加深了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也通过多媒体提供的教学材料,进一步的了解了英语国家及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提高了起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4.4采取平时与期末、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

根据本文前面谈到的修订教学大纲、选用适当的教材、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作者建议采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一致的测试方式:采取平时与期末、口语和笔试相结合的测试方式(具体细节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教师把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列入测试分值之一,能有效的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而期末的成绩则是一个学期阶段整体效果的显现;口试与笔试的结合则可以更有效的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交际能力的高低,这一反拔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因此该测试方法适合武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也符合学生的要求。

5.结语

体育、音乐、美术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从小就把注意力放到了专业学习上,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面相对于其它学生而言比较狭窄,这从他们进入大学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就可以看出来。当然,英语也不例外。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结果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目前体育、音乐、美术专业学生整体的英语教学现状。所以,本文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发现该系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并且希望对体育、音乐、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有所启发。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作用及现状

我校的视觉传达专业的素描课程以设计素描为主,强调设计。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以传统素描教学为主,学生追求画面的写实效果。两个专业的素描教学各具特色。本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如下:(1)、学生在进校前大都是通过专业速成进校的,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短期作业、人物头像、半身像素描和人物速写上,而对静物素描的质感表现和细节表现缺乏训练,很少进行长期素描作业稿的训练,在进入我校后他们需要加强长期作业的训练。(2)、素描主要参照视觉传达专业的素描课程,以设计素描为主,但学生对于设计素描的创作形式和手段缺乏认识,创作思路难以打开。(3)、表现技法单一,传统的素描大都是用素描纸、铅笔或者炭笔作画,在表现上显得较为平淡,视觉冲击力不强。针对以上现状,要想使学生符合本专业的专业需求,既具备对对象的表现力又具备设计的创新性思维,需要我们对他们的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下是我这两年来在实践中的改革思路。

二、出版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思路

1、对学生进行超写实素描能力的培养

(1)、超写实素描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法国艺术家伊维尔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超写实绘画材料与技巧班,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画家,他们又把超写实观念带入到各大美术学院,在工艺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习中,超写实表现素描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2)、超写实素描的作用

超写实素描训练是最能体现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一直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为短期绘画作业,以表现大的黑白灰关系为主,而对于出版美术专业,学生将来需要更为细腻和艺术化的表现产品或者画面,超写实素描相对于全因素素描更偏重于塑造力的表现,特别是对物体质感和表面的肌理效果的塑造。同时,学生通过超写实素描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有序、细致、耐心的作画习惯,这在他们将来的设计工作中是非常关键的,为今后涉及到的商业绘画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超写实素描的教学安排与要求

在环节安排上首先以临摹为主,让学生在临摹中体会优秀的超写实绘画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耐心与技法。随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要表现的静物,比如一片树叶、一段麻绳,在传统素描中,一片叶子的表现只要求概括的表现它的形体的卷曲关系、光影和主要叶脉,而在超写实素描中,每一条细纹、虫蛀或者肌理都需要细致描绘出来,这对培养学生更为深入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在作业量的安排上不宜过多,1到2张为宜。超写实素描比一般素描都要深入,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画、塑造,作业量太大,必然导致学生因为赶作业而不重视质量。学生在刚接触超写实素描时,对表现技法比较生疏,可以让学生画一个小的简单一些的静物练练手,待学生有了经验后再布置一张长期作业。在静物的摆放上,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运用点、线、面构成画面?如何处理静物的主次关系?什么样的静物搭配能够使画面和谐?静物怎样摆放有趣味性?在作画步骤上,要求学生“全面打稿-局部塑造-整体调整”,先用铅笔轻描出对象的轮廓,包括各个结构的细节,再从某个局部开始深入塑造,逐步扩展,最后整体调整。

2、学生设计素描能力的培养

西方国家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已经趋于完善,我国针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还在摸索阶段,国内一些美术院校都根据国外最新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对素描教学进行改革。设计素描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具体化,以下是本人对于学生设计素描能力培养的一些探索:

(1)、平面构成在设计素描中的作用本专业素描主要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进行素描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在进行设计类课程的基础课学习,如平面构成,在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构成的思维引进素描教学,在进行了半个学期的超写实素描练习后,转而将学生引导到设计素描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利用平面构成中的构成形式让学生来组成素描画面。如以眼睛为设计元素,可以从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对比构成、聚散构成、空间构成、分割构成等等角度去进行表现。在讲解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范画来启发学生。如在讲解近似构成构成眼睛的时候,我就找了一张较为经典的范画作品,该作品是用素描的形式描绘眼睛的不同表情,并将这些表情放在相同大小、排列整齐的圆里。学生看了后大受启发,立马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取得了很显著的教学效果。

(2)、设计素描中工具和技法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表现技法,尽可能多地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素描所用工具一般为铅笔、炭笔,而在设计素描中,我们可以借助更多的工具去表现画面,如粉笔、水彩颜料、甚至是废弃的报纸或杂志,通过点、抹、染、裁切、揉搓、粘贴、烟熏等各种手段制造各种特殊的效果。

(3)、设计素描中的联想和“写意”作画的形式由学生照本宣科的描绘改为主动的思考构思,作品要求“写意”,或是写一种特定的形式美、或是引起人的一种思考,如进行想象和联想训练,联想是思维的翅膀,思维之间联系得桥梁,在训练中让学生通过某个物体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可以使接近的事物、类似的事物、或者有因果联系的事物,如以喝酒禁止开车为主题,学生用整个骷髅头作为背景,把汽车的外形和眼睛的形结合在一起,酒瓶组成鼻梁形状结合在一起,很好的诠释了喝酒开车的后果。

(4)、强调设计说明在设计素描中的运用要求学生每幅作品都写15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让学生会“想”会“画”的同时也要会“说”,这为将来学生面对广告文案的撰写和设计产品说明的撰写打下了有利基础。刚开始要求写设计说明时,学生常常不得要领,长篇大段下来就是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没有切中要点,通过引导后好了很多。学生在撰写说明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画面效果。

3、利用计算机辅助创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作中可以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利用计算机对上课对象进行快速创意设计。如将各种图像素材通过电脑进行修整、剪切、拼接,这样可以快速地了解创意的效果,并可以对多种创意效果进行比较,然后选择出最佳的设计。这种方式的效率是传统手绘方式无法比拟的。

(2)、创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快速实现灵感的捕捉。在上课创作过程中,整个周期一般较长,很多时候都会随着实际的场景和对象变化、实际对象和事先准备的素材不完全一致和个人想法变化等,导致不停的有新颖的灵感迸发,那么需要我们能够快速地将这个灵感付诸实现,并看是否可行。这时候计算机就是一个有利的工具,可以快速的确定新想法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要及时调整创作路线与方案。

(3)、创作完成后,可以同学之间对各自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启发。一般的素描课程课后没有同学之间进行作品互评,或者只是针对已有作品本身进行表面上的评价。而如果采用计算机的话,同学之间就可以对各自的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评价和启发,比如某个同学对某个作品有某个看法或者观点,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快速实现效果,直观地表达自己想法,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表面上。这样可以大大地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与启发,真正意义上增进交流。

围绕上述计算机在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中三个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将效果落到实处,在我所授课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方式实施各项措施:(1)、在课前,提前给学生布置设计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先在计算机上实现几个创意,组成成员进行互相选择,得到出较好创意方案。(2)、在课程中,如果有学生有新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及时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的实现创作方案修订,但是在进行方案修改的前需要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以免耽误过多的课程进度。(3)、创作周期结束后,除了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外,增加以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互评环节,对互评实施效果较好的组进行适当的加分,激励学生之间进行启发和再创作。

三、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出版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本专业属于目录外专业,其教学改革还在不断地进行。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不管是超写实素描还是设计素描,亦或是用计算机辅助创作,我们都需要取其精髓,为我所用,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张莉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许多新式教学思想逐渐融合到各个学科教学工作中,其中包括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在美术专业日常教学工作里,素描教学作为基本教学科目,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素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就。然而在日常教学过程里,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基于当前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现状出发,论述了当前素描教学工作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创新型教学策略。

[关键词]美术专业;素描教学;问题;创新

一、引言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作为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针对学生,素描教学都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素描教学注重学生的视觉意识以及视觉语言的培养,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一些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也是为了“学习”而学生,并没有注重素描教学工作的内涵。并且,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依旧采取传统式教学模式,并没有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在素描教学课堂上的主体性,此举不但不利于素描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学生学习习惯也会产生不好影响。因此,注重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创新,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美术专业素描教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

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顺应了时展潮流

在造型艺术中,素描是一门基本功。通过专业专业素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素描与国画、油画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熟练掌握。然而在日常素描教学过程里,并没有真正实现这种教学高度。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位以及生活质量。由于受到科技力量不断提升的影响,人们逐渐感受到信息传播方式多样性带来的巨大魅力,信息传播与交流已经不再是仅仅依靠传统式的纸张印刷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所有人都能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伴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方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基于当前的这种环境下,人们如何选取自己喜欢的信息传播方式呢?视觉信息就会起到关键性作用,视觉信息往往能够瞬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传统成语中的“一目了然”往往能够形容视觉信息的速度,让人们能够直观、清晰去了解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书本、报纸已经逐渐脱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已经不再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传播工具了,而电视机作为一种传统式获取信息的工具,至今依然被广大人民使用。电视机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基于图像作为传播方式。无论是针对国际重大新闻,还是基于社会小事,都能够在电视机上了解相关信息。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机来了解外界信息,掌握信息来源。因此可以看出,电视机已经逐渐成为信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那么为什么电视机作为一种传统式信息传播工具,至今还没有被淘汰掉呢?电视机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基于图像技术与音频技术,不但能够传播文化,同时还可以将文化和娱乐加以结合,迎合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不仅如此,画面传播色彩的设置起着关键性作用,好的色彩设置往往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们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假如色彩设置的不合理,那么必然会影响视觉效果,让人们产生不好的视觉冲击。总的来说,素描作为造型的基础,怎么样利用素描技术来实现视觉冲击力度就是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素描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与熟练运用视觉语言,培养他们的视觉意识,帮助他们能够以多样化的视觉形式把需要传递的信息传播出去,这也广大美术素描教师的教学任务与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一定要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通过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素描技术要领,进而能够熟练运用。

(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仅仅注重教师的“教学”,却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加以重视,忽略了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情况,此举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针对美术素描教学工作,日常教学模式往往是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稍微加以改变,并没有注重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注重他们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素描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素描教学作为一门技术型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知识加以补充。然而在日常素描教学过程里,教师并没有注重课余时间的知识拓展,忽略了量变与质变之间的关系。即使是非常有艺术天分的学生,仅仅凭借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他们也往往无法快速提升自己的素描水平。与艺术类院校进行比较,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并不具备一定的艺术天赋与艺术修养,因此,在学习过程里,短暂的学习过程里无法帮助学生基于量变转向质变的变化过程。并且,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教材,并没有注重知识拓展。然而在教材编制的时候,无法对所有知识都进行概括,再加上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并没有进行知识拓展,必然形成教学知识不完善,无法帮助学生构建与完善知识体系,同时教学目标也存在不明确之处。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学生都仅仅重视技巧与技能的培养,注重“模仿技术”的训练,根本没有注重学生个人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的训练与提升,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课程安排之间缺乏连贯性

为了有效开展课程教学,补充课程知识,一定要注重课程设置之间的连贯性与补充作用。素描技术的培养需要依靠纹理、结构与线条等一些部分,这些知识学习往往是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涉及,在素描教学中并不注重这些知识的教学。然而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并没有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的补充作用,学科教学采取“各自为政”的策略,不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与综合,此举并不利于学生对素描技术的培养与提升。由于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并没有让学生到知识的充实性。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学生往往会遇到知识链断裂,对有一些知识点无法理解,这样对学生素描技术的培养与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利于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甚至对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形成。

三、基于当前教育背景下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创新型改革

(一)合理化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里,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对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里,一定要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实现合理化、高效化。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够仅仅依靠其他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说和艺术类院校进行比较,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在美术基础方面稍微逊色一些,假如照搬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必然会导致教学安排出现漏洞。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他们往往没有接触过美术专业的相关课程,他们在美术素描基础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的时候,一定要基于基础知识出发,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逐渐提升教学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素描学习技能,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帮助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培养与提升美术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真正目标。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

动力源自于兴趣。要想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伴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里,一定要基于“生本”理念出发,注重学生对美术素描教学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教育以及价值观教学内容的渗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不仅要侧重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出真知”,只有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策略,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素描教学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位好的艺术大师,他们往往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往往不是借鉴别人的作品临摹出来的,而是通过作者的自身想象,融合自身的情感创作而成。因此,在日常素描教学过程里,一定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由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与个人特长,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一定要提倡个性化发展,只有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艺术创造力,实现艺术学习的不同风格,实现教学的真正魅力。

四、总结

伴随我国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点以及思想认识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因此,对于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变。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只有采取与时展背景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金霞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探讨

摘要:文章在论述素描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具体策略,即:提高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反复训练,加深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特的素描风格。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

素描作为“绘画的根基”,是完成美术作品必不可少的切入点。因此,各院校要高度重视美术教学中的素描教学。首先,要从教师抓起,必须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准可以胜任教师职位,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素描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提高学生对素描的认识,也就是了解素描对于美术作品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素描的专业水平;最后,要多加练习,让学生根据参照物反复练习素描,以增加学生对素描的熟练度。

一、素描教学的重要性

对高职院校而言,素描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基础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作为表达物体形象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性是复杂多变的,而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不管什么风格的造型都需要素描来提升整个作品的神韵。素描教学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物体形象的认知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素描对于绘画来讲尤为重要。

二、优化素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构图、形体、质感及结构等是素描课程的主要训练内容,由于素描课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学生在长期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就会较为枯燥乏味。因此,要想优化专业素描教学,就要调动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作品欣赏教学课程,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先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印象和想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在素描训练中教师要分别对形体、结构、色调、明暗等进行逐一讲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例如,形体与结构是表达物体最重要的内在元素,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也是学生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则是表达物体外在的重要因素,给予人直观上的冲击。对于素描的结构和特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素描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构思,也就是在教学中增加作品的新颖度,并在具体作画中,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更多的艺术信息,为日后的创作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反复训练,加深学生对素描的认识一部艺术作品可以直接反映出画家的心理活动及思维活动。在素描训练中,学生常常处于无思维状态。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不具任何生命色彩。对此问题,教师不能只采取修改绘画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评语,也会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这对素描教学来讲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例如,发现学生绘画中所存在的问题时,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应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结合素描的各种元素引导学生回顾每一种元素的正确应用范围,使学生可以自己找出问题的原因,在纠正后要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素描元素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并在日后绘画中少犯或者不犯类似的错误。

(四)培养学生独特的素描风格美术作品是充分展现个人设计才华的直接体现,作为一名设计者,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用作品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思维的习惯,构建全新的思维方式,以视觉上的审视就可以判断出原作品中作者的想法和观点,从而转变为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法国画家德加曾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也就是说,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物象的全貌中观察出主要部分,然后根据局部细节部分找出作品的精髓。当然,从很多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素描的风格多样,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遵照教师的风格进行复制,缺乏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素描本身的多种因素引导学生追求属于自己的素描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结语

素描是体现艺术作品的重要元素,也是体现一切艺术造型的基础,要想优化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就必须重视素描联系,对素描的各项元素一定要有深刻的认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作用不仅仅是按照传统方式完成课程任务,而是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摸索、善于表达。素描教学要以基础教学为主,培养学生掌握素描的技术要点,并以创造和设计为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杨栋昉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美术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一、素描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美术学专业中素描任课教师主要以专业方向的教师为主,其中油画方向、国画方向、版画方向、设计方向教师都有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师绘画风格与学生基础情况,教授内容主要以具象、写实性方面的素描教学为主。这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最初中国留学的有志之士,在学习西方的造型体系回国之后,他们认为可以拯救中国单一的国画体系,就是在中国美术院校开始教授西方写实性造型体系,这种写实性造型体系来自欧洲,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并且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师璀璨。因此学习古人、前辈的优秀的传统绘画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在我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以写实性为主,目的也是作为传承、学习、研究前辈的优秀文化遗产。目前的现状是从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都是写实性教学体系,国画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中的素描课程也基本是写实性的素描造型方法。设计专业教师更多会以设计素描的方法进行教学,整体美术教学属于接受性教学方式,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教学方式较少涉及,也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不知所措,临摹古人,自己的理解少之又少,在创造性方面是少有突破的,这就是目前美术专业的教学现状。这种教学模式与素描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是有一定的关联,素描教学大纲中要求以对象造型准确、刻画深入、形象生动为标准要求以写实性造型体系为依据进行素描教学,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中创造性的剥离,而且学生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绘画风格,这样的教学后果也是我们教师不愿看到的,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进行反问式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学生用这些知识干什么的追问式的教学反思,才能够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现状。

二、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素描教学模式单一

我系美术专业在契合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环境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也在积极的建设之中,素描教学作为基础的造型课程,应该起到基础的思维训练、基础的技术训练两个大的框架之内,只有技术的练习,没有思维的训练,只会把学生训练为会画画的工匠,而没有艺术思想。因为长期以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时,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美术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

练相互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偏差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方面时,会学习到西方美术史中从古至今美术发展的详细脉络,之中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各种派别及绘画形式,这些形式的代表作品均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并被流传至今,是世界的优秀的艺术文化形式。纵观这些形式中偏向写实性的风格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其他形式的也有不是纯写实性绘画风格的,我们长期以单一的写实性素描造型形式为基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相互混乱而导致片面性理解:学生在理解写实性绘画方面是容易接受,甚至固执地认为写实性绘画是最好的艺术绘画方式(根据对美术史的学习与分析,我们知道各种绘画形式,只要能够画出好的作品都是好的绘画形式),但在认识其他绘画形式时,如印象派绘画、立体派、野兽派等,他们不是太能够理解绘画大师们的绘画意图及绘画风格,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些绘画是不好的,为什么能够被放到著名的博物馆呢?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是屡见不鲜的。显而易见,这就是单一的写实性教学模式带来的可怕后果。从欧洲美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博物馆承担了一部分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以美术史为主线的各种展览,其中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在博物馆中都可以欣赏得到,社会人群中各个阶层都可以在博物馆中进行艺术熏陶及美育教育,欧洲整体的艺术欣赏与艺术素质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中国的美术博物馆在美育教育方面注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展示,但在现当代美术方面展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不能够全面的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而只片面地讲授与写实性绘画有关的知识,就远远背离了客观的美术史的发展变化,忽略了多元文化客观并存的现状,这是我们不能够漠视的,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现态的发展,不断完善美术基础教学理念,重视基础素描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2.素描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单一

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写实性绘画,从它的诞生注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绘画方式,由于它的客观性与写实性,容易识别绘画的内容与思想,受众普遍,是一种较好传播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以教学的方式普及并广泛传播时,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后果,每个人没有特点,形式统一,正是失去了艺术的独特性与可识别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素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要追问式地探讨教学的目的与价值,要培养有思想、有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创造的学生,那么就要对我们的选择去负责,去改变单一的基础素描教学模式,加入多种绘画语言风格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懂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面貌就会自然出现,逐渐会运用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人、自然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教学后果,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艺术的负责。

(二)应该融入并设置有多元语言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素描教学模式

现有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以写实性素描风格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学习前辈传承的造型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基本属于接受性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并具有思想性、创造性、时代性的教学模式,这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是主要讨论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首要是培养思维,同时还要注重技能,而且还需要把握时代的特征,从这三方面去入手进行基础素描教学的全面探讨,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我在学校从事基础素描教学多年,认为基础素描的核心主要是“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中首推思维训练,其次为技能训练,然后是创造性训练。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了单一语言的技能训练,而缺失了多种语言的思维与运用训练,这样的基础引导会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时,面对创作思维变得简单,创作语言也可谓只是模仿他人的绘画语言,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也就是面对“观众”时是“失语”的状态,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说。这种情况在众多国内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屡见不鲜,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的教学结果。综合分析如包豪斯设计素描教学、王华祥“将错就错”素描教学、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的“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等各种教学方式,由于各自的思维、训练指向不同,虽然能够学习吸收教学理念,但不能够兼具有综合的绘画语言训练方法,由此探讨一种具有实验性的、探索性的、能够吸收各种综合绘画语言的基础训练方法,定义为“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综合绘画语言的分析、研究、训练,了解并掌握“会说话”的语言,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运用这种“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由学生在完成“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与“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完成“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过程,从而形成对自己语言面貌的了解、思考与蜕变,产生出全新的自我状态。同时我们应清楚实验的探索性与传统的关系,首先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不是“无源之水”的创新,更不是臆想的创造。我们想让学生从一种绘画语言中解脱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其实更多的还是从传统中继承、学习、消化为自我的理解,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思想的优秀作品。

三、结语

其实我们不是要把写实性素描作为罪魁祸首,而是我们的教学模式需待完善,我们单纯地把一种表现语言形式作为了绘画的“基础”,而殊不知绘画语言的多样性并存的现实特征。同时我们也忘却了我们教育的初衷与目的:教育独立的人,有创造性、有思想的人的本质教育。单一写实性的素描教育模式应该有所改变,融入多元语言的、包容性的素描教学思想,亟待完成学生在素描基础中的综合思维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才能够有效促进创造性教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田军单位: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探析

1、中职院校在素描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

当代中专学生普遍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韧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再加上一些学生对素描没有兴趣,遇到困难就轻易退缩,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2师资短缺,教师共同教研少

由于学校的编制是有一定限度的,美术专业教师不足以应对逐年增加的生源,面对几十名学生根本就辅导不过来,如果班级多,上课也就往往处于应付状态,那么谈提高教学质量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虽然有的学校外聘教师,但往往没有共同的教研活动,虽然有一致的教学大纲,专业教师坐不到一起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活动,往往一人一套方法,一个路子,使得学生疲于应付,何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根据以上状况,在素描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2.1加强思想动员,明确学习目标,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保证教学效果

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动员教育,明确学习目标,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兴趣。素描课以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为主要训练为主要内容。课时较长,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易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学生讲评、小组评比、每周进步奖,每周优秀奖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情绪的产生。

2.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一张画是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在心理活动的过程的反映。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学生作画的训练中,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混乱无序地表现对象,对此却认识不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对表现对象进行整合和提炼,而只凭主观臆造、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思维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

2.3增加基础素描训练课

素描学习只有对素描的点、线、面、体、色度空间、质量、质地、光线、材料等各个因素的深入理解,才能产生对素描有真正把握。如果把素描仅理解为描绘具体形象的过程,忽略其作为抽象、纯粹元素存在的本身意义,写实的素描将变得苍白。因此,在基础素描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再现性素描训练外,还涉及到素描单个因素和各因素间关系的训练、否则难以到达素描教学的真正目的。

2.4速写、默写贯穿于常规教学中

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速写训练和默写训练。速写训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受性,培养学生的敏锐的洞察力。在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增强学生的感受性,由于速写工具简单、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因而短期速写的训练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默写比速写更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比如对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东西进行经常性的默写训练,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对素描的表现手段也会因为自己的独自判断力有所增强。

2.5设置素描风景写生训练

通过风景写生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对宏大场景的组织、整理、概括构图的能力,以及进一步锻炼学生深入塑造形体、刻画对象的能力。在外出写生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不同的素描手段去表现美好的事物,由于自然景观具有可画性与零散性相混杂的特点,促使学生不得不选择表现对象,在绘制过程中,按自己的审美和所掌握的绘画技巧进行提炼、取舍、创作,能更快的提高素描水平。

2.6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传授知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方向,可以想见,如果教师传授了错误的方法给学生,会给学生造成多大的困难。所以教师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师在辅导学生的时候才会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效果。同时教师对新理念、新的教学形式,要有一个分辨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不断地涌现,过去积累的知识经验可能在几十天时间就有新的变化,那么教师这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新事物加以分辨,合理应用。总之,对于职业中专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改善措施,在这里只是初步的一个构想,如何使素描的课程设置更科学,训练模式更具体,还有待于同仁们共同努力,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仝保奇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小学美术专业教学技能培养思路

一、教学技能的培养依赖于学科专业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尽可能多的美术史知识、美学原理,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上课前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敬意,自己指导学生时也会轻松自如。大多数师范类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会借鉴非师范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相差不大,缺少美术专业与教学法的融合,缺少针对性。因此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基本功,如简笔画、美术字、黑板报、教学挂图制作等方面相对较弱,上学时学到的技能与实际教学能够结合的比较少。同时,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存在见习、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尤其是实习,基本上都是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不想去实习,最后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这些问题应该】起学校的重视,美教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专业特征,在美术专业基础课中,加入更多的适合小学生教育的如美化校园、装饰教室、橱窗海报之类的内容,加入教师的指导,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另外,学校应该对实习作统一的安排,对实习做出更加细致的要求,安排人员监管。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组织教学需要很多课前的准备,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查阅很多资料,了解小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动态。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师范生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培养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对编写教案与课件不够重视。提高学生编写教案的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教师要求学生写详案,让学生选择小学教材的某一课,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情况编写教案;第二,教师参照网上优秀教案,对学生做完的教案进行评选,旨在指导学生如何编写条理性强、科学有序的教案;第三,是学校邀请当地优秀的小学教师亲临指导,以便学生吸取一线教师的经验。

四、注重创新性教学思想

布卢姆将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共分为七级,最高级就是创新。美术教育通过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培养,必然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创造意识,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形成,就会成为心理定势,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维。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需要富有创造力,要能对学生有所启发,有时甚至要做得有一点“出位”。例如,在宁德师院附小一堂美术课中,罗曦老师主讲《生命的甘露》,上课前,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根据几米漫画改编的《向左走向右走》的画面,画面中下着小雨,人们带着雨具穿梭在城市中。接着,教师穿着雨衣、雨靴,打着雨伞出场,以此来引出“生命的甘露”的主题,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是一个成功的开场,是一位美术教师用心经营的教学技巧,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多的是按照成年人的特点来进行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另一种教学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大学中,国画课要上工笔、写意、花鸟、山水临摹与写生,特别是临摹课耗时很久,学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学习,像罗曦老师这样绘声绘色的课前导入在大学教育中显然不适合。而小学教育则非常需要这种创造性教学。首先,课堂45分钟的时间不适合长时间作业,枯燥的临摹课也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其次,小学生文化课课业压力比较重,因此美术课堂需要活跃的气氛。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有更多创造性的课前导入和课程安排。如何提高教学技能是美术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和研究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跟上小学美术教育学科发展的步伐。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美术专业课堂教学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技”的层面和“道”的层面。“技”的层面是指美术作品创作的方法,高等美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主要倾向于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当代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做得较好,特别是“新课标”颁行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就业形势的影响,高等美术专业培养的模式仍以技能训练为主。在这一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特情感及未来的发展。从近几年学生的毕业创作中可以看到,有些学生除了本能的模仿一些作品的技法外,画面中似乎看不到自己的观念和意识。现在,教育者开始逐渐认识到了在美术专业的教学中应该逐步由“技”入“道”。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将美术学科上升到人文学科的高度,从狭义的美术走向广义的美术,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这是当下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体现在教育领域内的必然结果,高等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多年的艺术扩招,一些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可是最终的归属还是社会。现今社会中的美术类岗位趋近饱和,而实践纯艺术家的理想更是有其一定的难度。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涯,然后回到社会底层去做一个美工,是现在一些美术类大学生不能接受的,于是一些有着远大理想的艺术青年成为社会现实中的“低能儿”,可见真正的育人在于“道”。

高等美术专业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社会,使学生成为现实社会中真正有用的人是这种教育的结果,而缺少人文精神的教育必然会潜伏着一定的素质危机。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即人文实质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①

人文精神就是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中国儒家学说中提出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便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道家老子主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它从人对客体自我的认识开始,最终又返回到主体的自我,这也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高等美术教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历史、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蕴涵了人类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自由等人文特征。美术作品是最为直观的人类文化之一,往往以一种不同于人类语言的方式传达着个体的情感,用比语言更直观的方式关注整个世界,这赋予了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高等美术专业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技法和相关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在艺术类学科中尤为突出。在这一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力图使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早在20世纪初,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认为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高等教育就是注重对人的品质的培养和改善,为社会培养高尚的、有品位的人。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日渐显现,高等美术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美术专业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从2008年四川省美术高考文化成绩的划分就可以看出,美术专业对美术考生文化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指导下的学习。美术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景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

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和社会上诸多的诱惑,如何确立正确的绘画观念对于高等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了解、学习和借鉴各种有益的文化因素,完善自身的文化,是当今社会状态下合适而正确的文化态度。

高等美术教育仍然是一种心理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内心体验过程,不管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或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的真正考验是怎样立足于现实社会。高等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是一种十分迫切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从他们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上做起,学生对职业的社会属性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高等美术专业的人文精神教育还应从积极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和文化意蕴做起,让学生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并参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高等美术专业教学的重任。人文精神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它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具有不可触摸性,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更多的途径来关注,这样才能够在研究、学习、探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对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美术专业艺术教学

一、拓展艺术实践形式

艺术实践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实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实践的意义在于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知识水平得到提高,理论知识得到检验,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

单一的艺术实践仅仅局限于绘画写生或摄影收集素材,这种走马观花的单一实践模式远远不适应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为了达到实践目的,除增加艺术实践内容外,结合时展需求,按照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因素,探索新的实践模式,适当拓宽艺术实践面相当重要。无论造型艺术专业还是美术学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多数院校都把艺术实践单纯看作艺术采风活动,既没有制定计划和方案,也没有明确目的和要求,更没有确定实践的形式,艺术实践等同于学生旅游,学生基本没有什么收获。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对艺术实践的片面认识,现在许多高校对实践教学没能足够重视,出现了既浪费时间也没有学习结果的遗憾现状。

其实,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内容以及实践方式不难做到,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的社会岗位也有各自的岗位要求。美术学专业是以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和实用美术人才为主的,设计专业是培养时代建设所需的设计专业人才,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的各类专业是培养拔尖型的美术创作设计人才,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取向和要求,实践的方式也就应该有所区别,倾向于绘画的专业实践的形式,以写生为主无可非议,其他专业的实践方式就值得推敲了。对于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艺术实践应考虑学生就业、知识提高与巩固等因素,单一的实践模式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多种艺术实践模式是时展所需,分专业、分年级、分特长、分阶段考虑艺术实践形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培养实用人才和创新人才十分重要。

二、明确艺术实践目的

艺术实践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型艺术专业或艺术设计专业必须经过的学习内容。实践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收集有关创作素材,磨练课堂所学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创作和设计打下坚实基础。要搞好实践教学,针对具体专业和各种年级阶段,应该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首先,艺术实践是专业知识的强化与补充。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是明确的,虽然各自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对艺术的亲和度和敏锐洞察力上是一致的。无论是美术学还是艺术设计都离不开实践教育,实践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加强与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美术专业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识能力和审美判别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同时也得到培养。其次,艺术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从广义而言,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虽也有实践的机会,但这与专门的外出实践活动是有区别的,艺术实践是将课堂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较多的机会探索艺术规律,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探寻表现方法和审美追求,对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学生来说,充分的实践训练是学生感受和体验大自然,寻找生活与艺术的衔接点,培养高尚情操和检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艺术实践也是学生技能提高与锻炼的良好机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是相对有限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表现激情,学生在写生和艺术活动中,表现技巧得到提高的同时,还获得了审美经验的积累,既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也为将来学生毕业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拟定艺术实践计划

美术专业艺术实践计划是指导和安排学生实践的基本依据。系统性、目的性明确的实践计划,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有目的地进行实践非常重要。“随着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美术和艺术设计院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强烈冲击,人们怀疑原有的教学模式滞后,而新的模式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反映在教学上有些混乱。”现在许多美术院校都在探讨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但对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把艺术实践搞成了游山玩水的简单形式。学生无论是深入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城市工厂,都只带一个相机,拍点资料就回来了,甚至连写生和速写都没有,就更没有什么调查和研究。科学的实践计划是实践教学的指南,针对美术院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结合院校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考虑教学进度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才是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科学的艺术实践计划应该对学生和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艺术实践要实现的目的、时间内容和活动方式都是必须列入计划的内容,计划中既要体现学生作业和作品或草图的基本要求,也要体现实践中应掌握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因素,提出建议和提前布置任务,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信号和努力目标。

艺术实践是学生收集创作素材的基本手段,是学生接触创作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我们安排艺术实践去的地方往往是有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且可以入画的地方,这些因素都能激发学生的作画激情,触动学生表现自然的欲望。我们知道学生的激情对学好某种知识是十分有益的,由于学生长期是在画室里作画,外出体验生活的机会少,尤其是城市学生对乡村的建设变化以及民风民俗不太了解,这一切都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因素,正是这种好奇往往会转化成学习的力量。所以,艺术实践计划如何体现关注学生因素,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

高等美术教育倡导培养个性化人才,其核心就是激发人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磨练学生意志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美术创作首先应有情感体验,创作是一种主动追寻、探求、思考的品质,不可能无病呻吟。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反映,艺术感觉的提炼都来自于现实生活,缺少生活体验的创作,所谓的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在于提升学生对艺术理解的深度,对艺术的批判、鉴赏能力,艺术实践是为了夯实学生功底和基础,激发创作灵性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将生活美的元素转化为自己的创作动力,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作者的情感、主题精神运用视觉媒介传达的过程。著名画家罗中立说:“对我而言,艺术创作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呈现,我一直忘不了我们去大巴山写生的经历,我们在那里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他们的生活成为我人生经历中不可遗忘的一部分。他们艰辛的劳动,平凡的生活,原始的情感,质朴的性格,以及对我的心理触动,是任何重大题材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产生,都应该是作者感情的倾注与投入,通过实践体验,陶冶学生性情、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情操。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最终使学生对社会、对自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融为一体,得到最终的实现和升华。所以说美术专业艺术实践对于学生一生成长和艺术发展来说很有意义。

四、探索艺术实践的方法

1.带任务开展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教学进行前组织学生召开实践动员会,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美术专业实践教学低年级以写生为主,中高年级逐步转向观摩作品和进行创作活动,写生一直是美术专业艺术实践的基本形式,根据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写生地点,派出相应专业指导教师。室外写生是造型基础课程训练的延续,长期以来都是在沿用美术专业院校的模式进行,艺术院校把它看作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针对不同的专业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规定具体的作业量,任务中适当考虑一些文字性的感想、体会、日记、小型座谈会等内容,这样会对学生有较大帮助。

2.结合教学进度配备相应指导教师

艺术实践教学指导安排适合的指导教师十分关键,由于扩招的影响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专业方向区别较大,针对实际情况安排专业对应、责任心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才能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由于现在一部分教师轻视室外写生,无论是色彩还是速写的表现能力都有限,带学生开展艺术实践就会有较大难度,学生抱怨实践一趟回来,钱花了但没学到东西的情况也较多,所以,对实践教师的选择必须考虑专业过硬、基础扎实并经常从事创作实践活动的教师参加。

3.正确选择和运用实践器材

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不少院校的专业教师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培养,面对人数众多的大班,学生可获得指导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也大不如从前,这样的局面在高校中比较普遍,体现在艺术实践教学中更是无能为力。一些院校为了图方便,学生外出时干脆只带相机,绘画材料和工具等一律不带,这样虽然省事,但难以达到实践的真正目的。摄影器材对于当今作为收集素材的一种辅助工具当然重要,但光靠它帮助完成实践学习内容实在不可能,现在艺术院校美术类专业较多,光凭照片资料进行加工和创作这完全违背了艺术实践的本意,实践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基层和具有特色的乡村或城市,采风写生、了解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变化,探究课堂教学之外的一些艺术存在形式及审美特征,通过写生,调查、记录、走访、收集、创作等形式把感受表达出来,通过这个过程使专业知识得到强化,审美判别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如果只借助相机拍下一些照片,走马观花,实践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4.建立写生实践基地

建立实践基地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化的关键,现在美术专业的学生多,全国相当一部分非艺术院校都在招美术专业学生,有时候一个写生景点突然出现数百学生在同时写生的情况,食宿、交通无法保证。艺术实践应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对于实践经费预算,安排学生步调一致参加艺术实践是很有益的,因为现在所有高校的实践经费基本由学生承担,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给教师制定实践计划也造成困难,许多学生往往由于经费制约,教师制定的实践地点最后只有少数学生有条件参加。实践基地的选择应根据专业不同,考虑风景、民俗、地域及人文历史因素,每个院校分别建立相应的一至五个艺术实践基地,既便于预算经费,也便于教师指导和开展工作,对艺术实践的质量提高也会有所帮助。

5.探索展示实践成果的形式

实践汇报展览:汇报展出是展示美术专业艺术实践的最好形式,经过一段实践锻炼学生收集和画了一定数量的东西,通过一定形式展示出来既是对学生实践情况和教师指导情况的检验,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好渠道。展览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以组为单位,也可以以年级或班为单位,鼓励个人专题的汇报展出。无论什么形式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好的,学生回到学校后有了一个再创造的体验过程,这对将来打下创作基础有好处。探索展出的形式是搞好实践教学后期工作的内容,原来的展览往往只展出学生写生的一些作业或草图,笔者认为只要能反映学生实践学习、实践生活的一些图片以及收集的原始素材资料,甚至包含文字记述都可以列入展览内容。

实践座谈体会是总结实践经验,表达学生实践体会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展现学生实践成果的一个方面。通过总结座谈,了解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感想和对实践的要求,对教师进一步搞好实践指导,制定新的实践计划非常重要。实践座谈是学生与教师间建立的对话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座谈、对话、答疑等,对实践过程中的感想和体会进行梳理,确定有用素材并进一步加工和创作,逐步培养独立创造能力。

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相应岗位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学及实践的环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对于实践教学还是相当重视的,一大批著名的画家都是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出来的。但是,艺术实践是当今美术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对学生在实践中审美情趣、思维模式、创新意识以及人格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不够关注,我们应该着眼未来、切合实际,努力探索美术专业艺术实践的方式方法,这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美术专业教学管理

【论文关键词】工业设计;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加强美术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开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智能,提高审美和绘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行产品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工业设计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隶属于艺术设计学。它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其核心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要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审美的角度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还要考虑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工业设计的这些特性,就要求工业设计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对产品美学功能的鉴赏力,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性的表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进行产品设计。

美术教学是培养工业设计人员具备完美的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性的表现能力,使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从感观角度对产品进行全面把握的重要教育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多的要求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视觉的享受。这需要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其扎实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

但是,从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美术教学现状看,学生的造型、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构思能力以及具有审美性的表现能力是目前工业设计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怎么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并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形象思维,促进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到处都有美的事物存在。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它们。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生理、教育与生活环境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有的人对于美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很多事物中都能发现美,并产生很明确的审美体验。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创造出了优秀的艺术作品,一个前提就是他们都具有很高的审美敏感性。

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形象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1]

目前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分为艺术类和理工类。艺术类学生有较好的绘画基础,有较好的艺术氛围,他们在审美能力和表现技法上要高于工科学生,而工科学生在入学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在这些方面明显要差一些。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可开设内容不同的欣赏课程,帮助学生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鉴别与评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在欣赏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不是艺术作品本身,而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想象与再创造。

在欣赏教学中,应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也要融入学生感知意念,加强对美的互动交流。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虽然每个人的审美经验不同,但多给他们感悟艺术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在欣赏教学中注意联系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相融合之处,联系与艺术设计的形式要素相通的地方来进行欣赏讲解。如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巧妙地将中国书画中“意象”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京剧脸谱艺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等等,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通过美术教学,加强美术技能训练,提高美术能力

在具备了基本的美术素养后,学生还需要有一定的美术语言来表达设计构思。美术技能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通过训练学生在对形、色、体、质的概括和处理上会比较得心应手。

对于有一定绘画基础的艺术生来说,可以改变传统的素描、色彩课程,变其为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课程。在进行素描训练时,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入课题内容,如对实体进行拆分切割,用微观特法表现对象,对拆分的形体进行描绘,追求肌理纹样,图形特征、质感量感的变化。这些训练不但能够使学生理解物体的大小、厚薄,还可以懂得物体实质和内部构造的关系,对将来进行产品设计很有帮助。还可以采用“半写生半创作”“意向开拓”、“命题式教学”等新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些训练侧重设计素描,穿插传统素描,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想象和表现力,有助于艺术与设计的联系,有助于创造力的开发,让学生力求做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感知错觉走向理知精确。[2]

对于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工科学生来说,就要从最基本的形体的结构训练入手。通过结构素描来分析物体的形态结构,找出其形态与结构的关系、节奏韵律和构成规律,从对形态认识和理解到创造,达到培养和提高造型能力的目的。首先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知识,作画步骤、透视原理、正确的观察表现方法等。教师可通过边给学生作范画,边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快速入门。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绘画,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应正确引导,向学生讲解结构训练与设计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后期可侧重设计素描的训练,着重表现形体的结构、材质。

三、通过美术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一定程度来讲,设计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设计不但要创造打动人的视觉形象,还要创造一种高效的信息传达方式。一个设计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决定了它是否具有价值和生命力。人们之所以会提出对某一对象进行设计的要求,往往是希望看到新的形象、更有效的工作方式或信息传达方式。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能主动的在设计中求新、求变。同时,人的创造意识是创造活动的基础。人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是倍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这些要素的发展是通过教育来促进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将制作力等同于创造力,以为让学生从无到有地画出一幅画或制作出一件雕塑和工艺品,就培养了创造力。照着对象,模仿他人,或自己寻找契入点,都可以完成一件作品,但其中的意义却相差甚远。

我们对美术基础课程的设置,不能仅只是使学生能精确的描绘出客观对象,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所创造,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创造出自己表现美的方式以及自己对某一事物的个性化理解。在美术教学中,应按照联想、想象、创造的思考顺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命题创作绘画、默写等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在课程中可适当增加学时,来达到训练目的。在讲授美术知识时,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采用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释的具体做法;在美术技能指导中,应允许学生进行自由表现技法。教师应从“主宰”的位置上走下来,正确培养、鼓励学生的创造意识,侧重传授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工业设计专业的美术教学应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表现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上下功夫,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能够为今后进行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专业教学论文:美术专业色彩写生教学

内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美术专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当前学生色彩写生基础的现状,提出强调科学训练的重要性,注重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科学的知识作引导,加强对色彩知识的理解和色彩观察能力的训练,重视教学的示范性和直观性,重视教学的程序与方法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美术专业色彩写生教学方法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美术院校招生比例逐年扩大,学生色彩基础差且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正不断困扰着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色彩写生是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学美术专业在色彩写生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诸如:忽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不够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模式陈旧;教师教学随意,缺乏针对性;缺乏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的体系等。其产生的直接结果是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普遍偏低,依赖心理强,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这些都在制约着色彩写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进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美术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很少受过色彩写生的专业训练,加上艺术鉴赏能力不高,色彩知识欠缺,观察方法不正确,因此,在色彩写生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美术鉴赏具有艺术再创造的性质,作为艺术鉴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鉴赏者再认识的对象。要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对色彩写生课的重要性,通过美术鉴赏课教学,参观美展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的魅力,理解绘画色彩的表现规律。在鉴赏作品时,要尽量选择原作,原作的笔触清晰,肌理层次分明,色彩效果生动,印刷品无法取代。如果为条件所限,也可以选择画幅大、拍摄清晰、印制精美、色彩还原准确的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反复观赏、品味,有的作品细节生动,有的作品整体和谐,有的作品技艺精湛,因此,要通过鉴赏别人的表现手法,汲取画面中的精华部分。通过对作品线条、色彩、形体、构成的琢磨,体验和谐、平衡、对称带给我们的美感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鉴赏过程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学生写生时出现的色彩单一、色彩冷暖意识模糊、片面强调固有色的通病,可以着重欣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印象派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上的大胆创新,在画面光与色上的大胆突破,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色彩写生时他们不再只盯着对象的固有色,而是在光线、环境和固有色中去寻找色彩变化。

自然界的色彩虽然变幻莫测,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色彩规律。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没有光就看不到色彩,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是阳光,在不同的时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面对同一景物,每隔一段时间画一张画,生动地表现了不同时辰、不同光线下同一景物所产生的微妙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印证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阳光、火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天光、月光为冷光;光源的冷暖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同为暖光,傍晚的阳光就比早晨的阳光要暖;同为冷光,月光就比天光要冷。理解了光与色的关系,学生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环境色与固有色的相互关系,画色彩时不再一味从固有色出发,而是充分考虑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例如:画绿树不再只用纯绿色去表现,而是用不同的颜料调和成不同冷暖、深浅的绿色,使它跟特定的光线、环境相协调。

其次,色彩的三要素也是理论学习的重点,它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写生中学生们对原色、间色、复色的相貌较容易识别,而对混合次数增多产生的色相就难以识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加以识别。色彩往往由于其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产生了无穷的魅力。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要特意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用画色表的方法掌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变化规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在写生中,学生们大都能用单纯的颜色,经过调配、组合,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理论学习中得到了化解。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在《遗嘱》一文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都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出宝贵的艺术精华。没有观察就没有齐白石笔下游动的虾、跳动的蛙、横行的蟹……就没有莫奈笔下变幻的教堂、多彩的睡莲……

人的眼睛都能观察物体,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画好色彩的重要前提。在训练色彩的观察能力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先天条件、接受能力各异,所以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对色彩感受较敏锐,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有的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较弱,又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尽管付出很大的努力,仍然进步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统一的要求,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要让学生明白,在对色彩的辨别上,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先天不足的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获得较好的色彩辨别力。有的人虽然对色彩的感觉更具有天赋,但不进行科学的训练,只会局部地辨别色彩,一旦从整体的角度来辨别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的微妙差别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

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如何从复杂的色彩中找出其规律性,就必须首先学会整体观察,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造型的优美、色彩的和谐,把握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大的色彩关系。有些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容易犯孤立地看某一部分、不与其他部分进行整体比较的错误,结果画出来的色彩基本上是物体的固有色,缺乏光源色和环境色所带来的变化,这是色彩写生时最忌讳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反复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物体的局部应该服从整体的需要,局部的色彩再丰富,也不能影响整体的色彩关系。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鉴别,注意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不进行物象间明度的比较,就无法获得黑、白、灰的变化关系;不进行色彩的冷暖比较,就无法获得正确的色彩关系;不进行色彩的纯度比较,就无法感知物体的色相特点。

色彩写生技巧的训练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全面熟悉这门课的教学,掌握该课程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只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作画步骤图展示给学生,而应该在课堂上加以演示,从构图、落幅,到铺大色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都要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些常见的技法,如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画法、刀画法,以及如何用笔、如何用色,也应该进行示范。教师的直接演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作画,对写生的方法步骤和表现技法一目了然,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示范时,范围要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强调。当写生过程遇到障碍时,要及时演示。例如,有的学生画面上常出现脏、灰、粉的毛病,教师就要对其进行调色和用笔的示范,并指出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其他画种的知识,加强画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作业的相互观摩,也是直观性教学的有效形式。教学中要及早发现优秀的作业,指出画面的精彩处,使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有典型问题的作业,应提示大家注意,使类似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一张作业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小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或进行作业展示,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加深对重点、难点的体会和理解,是确保色彩写生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单色画练习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单色画是素描的另外一种形式,学好单色画,对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丰富色彩写生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较大益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可以先进行色彩的明度变化练习,以培养学生辨别色彩明度的能力,接着便可进行室内单色静物和室外单色风景的练习,为色彩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单色画的基础,在光感的表现、空间层次的处理、色度的变化、水分的掌握、笔触的运用上也就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色彩写生中的一些难题,在单色画中得到了化解,为画好色彩铺平了道路。

(二)大色块练习

刚开始作画时,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对色彩的感觉也较敏锐,这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大笔触准确地表现出物体大的色彩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因长时间作画,感觉迟钝,或过多地表现细节,忽略整体的现象。这种大色彩稿可以保留下来,画长期作业时,用它来比较大的色彩关系会很有帮助。

(三)色彩冷暖练习

冷暖是构成色彩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冷暖,色彩才更生动。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往往注意物体的明度和色相,忽略了冷暖,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色彩冷暖的训练。在室内作画,物体的亮部偏冷,暗部偏暖;在阳光下作画,亮部偏暖,暗部偏冷。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暗部如果偏冷,亮部就必须偏暖;暗部偏暖,亮部就必须偏冷。同样的色彩,离我们近的暖、远的冷。

教学中可以依靠画色表的方式进行冷色和暖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的练习,也可以通过画不同光线下不同距离的物体,来达到练习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的练习

如何使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这是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古代,墨子曾提出:“量其力所能及”的教育方法。在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同时,就要考虑量力性。在色彩写生刚进行时,应该先画结构清晰、色相明确的物体,由于它简明易画,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成功的体验,再画结构复杂、色彩微妙的物体时就不觉得太费力。例如掌握了室内静物后,再去表现室外景物,这也是循序渐进。室内静物稳定不变,较少受时间、气候的影响,作画条件相对舒适,学生可以反复推敲画面,潜心研究物体的色彩关系。而室外景物变幻莫测,受时间、气候的影响较大,作画条件又相对艰苦,难度也就更大。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

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来说,写生中可能还会碰到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