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1 03:11: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美术大学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美术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本文对大学的美术教育现况进行了剖析,对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解析,并对大学美术教育的教改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教育 美术 现况 教改思路
引言:据观察,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他们的就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从企业或是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没有很扎实的技能和就业能力,他们很难完成本专业应该能够完成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抑或在具体的工作中对本专业知识运用显得力不从心。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没有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而欠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艺术素质和修养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美术专业的全面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大学美术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快地发展,市场的需求也在随之不断变化。近年来,很多综合院校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教育体制的规定,将美术院、系的办学力量大大地扩张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一方面没有顺畅的教学评价体制,缺少了政策保证。另一方面,在很多综合院校中,对学生的教育在思想上,措施上,和具体行动上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综述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1)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美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在高考中都要经过专业加试,专业美术院校录取的都是专业基础好的学生,而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的质量也在随着高考的扩招不断降低。大学在人才培养时基本借鉴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在训练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同,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没有明显的师范性和突出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课分为专业技能实践和教学职业技能实践。在综合性大学中,一般只重视了专业技能实践,而且组织形式较单一,一般也只出现在课堂之中。实践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实习,很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在实习中被发现的。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实习仅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所以实习就缺少了监控。因此,在实习中很多学生都流于形式,也不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自然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3)学生积极性差,没有学习的动力。第一,由于高考圆大学梦的压力,非专业美术学院的学生采取突击的方式学习专业基本功,自然比不上专业美术学院的学生。第二,素质和文化都不高,文化课分数线低使得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都很低,对自身也没有明确的认知。这些综合素质不高和专业程度偏低的生源,假如完全按照师范大学或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来引导,只会欲速则不达。这样导致学生对自己不认同,也会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学校或缺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且还设置了种类繁多的课程和广泛的专业选择,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认同度,从而产生了厌学和自卑心理,对自己的未来也感到越来越茫然。很多学生对自身发展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积极性。因此,学生会盲目地选择专业,从而自然会影响学习质量和自身就业。学生一旦对就业失去了信心,就会导致学习动机和态度扭曲。同时陷入了能力越差,学习积极性就越丧失,就业就更加艰难的恶性循环。
二、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几个误区:
1.对艺术本质认识的误区
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冲击着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西方各种思潮也慢慢地影响了艺术教育,它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诸多方面。因此,随之也逐渐出现了很多不良思潮和现象。比如有的艺术院校不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就把一些看似前卫时髦的现代西方艺术理念引进课程作为新的审美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因此无法对艺术本质以及艺术创作规律有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创作意识,致使学生对艺术道德素质修养和艺术技巧的提高失去了积极性。浮躁心理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孕育而生,只知道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和形式上的创新,一些颓废并且无聊荒诞的“创新艺术”也由此诞生。
2.目标培养和教学模式的误区
高等美术教育在当前具有非常明显的单一的知识化倾向。应该被重视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被老师忽视,纯专业知识的获取成为了教师最重视的环节,这种错误的行为只会导致学生人格素质不健全的结果。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重视程度在很多高校美术教育中远远不够。学生只是学会了一半话的操作技能,却由于缺乏对美学理论认知和理解以及美术技能培养,无法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美术艺术的本质,学生也难以有长远的发展。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高校美术教育没有严谨并且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科学体系。只有模式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美术理论教育的误区
在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美术理论教育。它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艺术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艺术表现风格和艺术鉴赏能力。高校在艺术美术教育中,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未经选择和分析就被教师拿来盲目地灌输给学生,看似与国际接轨,然而其实是人为地误导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倾向。
三、大学美术教育教改思路
1.定准方位,明确目标再培养人才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高。人才需求的变化也使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早已远远不够,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才是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应该在大学的美术学科教育中设置一种多元化的培养复合型美术人才的教育目标。复合型人才是有着美术专业能力的基础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特色人才。它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形成一种多元性和复合性,使得美术相关的多种行业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并不是去培养一个专职画家或是中小学教师。这种人才有普及复合型以及专业复合型两种:在人才培养时,应该将各专业技能课分散到这两类人才培养中去,取消以往过分重视专业技能的课程,从而实现广泛知识面和具有特色专业的同时发展。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可以在选专业最初就明确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从业范围,也能够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未来之路。这样一来,综合性和复合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淡化了专业不如专业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和师范大学的不足。学生也因此具备了广泛选择就业的能力,就业范围也扩大了不少。
2.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一门知识想要学好,都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去定制适合自己确实可行的自学计划,要把握自学时知识的阶段性和系统性,踏实有效地完成指定的自学目标和计划。美术学习中,制定完善可行的学习方案很重要,因为高等教育中美术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美术专业的特色和自己的基础以及实力。学习需要积极性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不要把目标定得太大太高。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制定明确的自学计划。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和原则,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消除依赖课堂和教师的思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绝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3.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主动性
当前,我国的众多普通大学中,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而本科教育已经基本成为普及型教育,但作为学生,任何专业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有“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精神”,美术学科更是如此。主动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应该具备的。经过本科教学后,学生的内在素质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激发,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充实。自身也学会了独立思考,从传统单一性技法的训练中解脱出来,成为了真正主动学习的主体,不再盲目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应该从教育的主体讲授过渡到引导传授,避免传统说教,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同时要给以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去了解周边专业知识,学会利用身边各种媒介来学习,用艺术素养来间接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4.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
美术在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功能。美术是通过视觉传播的媒介,它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具有专业性,同时还涵盖了包括文学、音乐、历史、民俗等在内的知识领域。学生一定要多多涉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从单一的美术技法学习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靠近,让自身能够一专多能,掌握广泛而专业的知识。
5.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将课程进行优化再组合
为了提高高等美术教育的效率,可以采用将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和核心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类型。当然,高等艺术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思想方法之中也应该融入普通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方法。要使教育从理论变成实践,并且让学生的艺术美术创作过程转变为理解艺术美术的过程,应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普通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基于全球化多元文化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美术教育必须有灵活和变通的课程设置和调整,还应重视学生个体多元化的选择和该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实际要求。
6.加强现代主义美术教育内容的力度
在很多现代美术的作品中,都旨在表达主观意识,因此有些作品很晦涩难懂,要想透彻的讲解,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修养和素质。首先,注重在现代主义美术的教学欣赏中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就是现代艺术作品中的创新精神,现代艺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在欣赏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绪,站在不用的角度去欣赏现代主义美术的核心思想,让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运用和锻炼。其次,注意在欣赏教学中将现代艺术和其它艺术形相比较、相互沟通。比方说,中国传统的写意和抽象表现主义,两者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他们都是狂放挥洒、直抒胸臆的。
大学院校必须有很强烈的业务心和责任感才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学生。课程设置改革对于美术教育来说也是为了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应该围绕美术的基本性质来探讨。教学改革的方向要不断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人材的需求并且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持续并且长久的动态过程。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全面素质教育的改革,因此美术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改革来突出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这就需要加大对美术教学技巧以及方法的研究,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系统性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并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创造时,不仅要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要对各种想象进行再创造,积极抒发自身对于事物的认知情感,并在创作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思考、积极创新。
关键词:大学美术;课程教育改革;创新途径;素质教育
一、大学美术课程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的美术素质教育
美术在学生学习期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心性,并有利于学生美学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美学培育,通过长时间的美术培育能够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人格,促发青少年真善美的心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增益美学智慧,对学生的心灵、个性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投入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情感,使自己随着对美术的逐步深入了解,真正与美术相互和谐,同步增益。美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创造时,不仅要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要对各种想象进行再创造,积极抒发自身对于事物的认知情感,并在创作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思考、积极创新。
(二)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将美术教学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重点挖掘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使学生学会欣赏和感悟美术中所富有的艺术魅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美术艺学中各流派的风格和发展方向,了解艺术的最初起源,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充分了解奠定了美术实践活动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中的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挖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励学习兴趣,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们能够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并创作。充分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发现身边的美,感悟生活中的艺术亮点,将自己的生活实践同审美情趣相结合,并且在美术绘画实践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二、大学美术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
(一)自主学习,开拓艺术领域
高校的美术教育其主旨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美术的学习当中提升自身的美学素质,成为具有高尚情操、思维活跃、人格完善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我国目前的美术教学,其教学方式偏重于对美术知识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高校是培养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而自主性学习在高等教育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自主学习中的主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独立思考分析、在学习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创造并实践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高校的美术培养中,实质上是将所学到的美术知识进行内在深化,对美术的审美以及感知做到深入体会并理解,而此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首要条件则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开拓并积极猎取所需知识,才能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并深化理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艺术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学生接受知识内容的程度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缺陷。学生应该通过自主性学习开阔美术视眼,吸收更多的美术信息和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和正确学习方法,只有在学习方法的掌握熟练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并获得丰富知识,充满自信,勇于实践、积极创新。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在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在学生们的学习中制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很重要了,制定目标中要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切合实际制定相宜的学习计划,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够站在这山望那山高,脱离实际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把握知识的系统性以及阶段性,做到步步扎实,计划有效,目标逐步实现。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学习所需,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目标制定过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会逐渐放弃目标,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自身的指导原则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以养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脱离对老师单方面教授的依赖性,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学中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直接由学生反映,其实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一定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伦理和审美发展为目标,美术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课堂中学生的讨论和积极思考性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创造中运用美术的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欣赏,开展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美术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授美术知识,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教学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并创新。
(四)教育观念要更新
教师的素养包括教育教学素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修养等。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是从老师做起,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教师应首要改进的,课堂教学要求生动活泼,教学方式新趣有效,并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大自然的元素和色彩,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各种效用,以此来增强美术课堂的自然生动性、趣味性以及科学性。同时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对美术界的最新理论要做到了解和掌握,把握美术教学的新动向和新理论,再将新理论充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
美术教育中存有轻教育、重专业的问题。过于注重美术教育理论的传授以及实践,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培养全面素质人才不予以重视。在美术教育改革中,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中,应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来完成,所以美术理论的学习以及美术技能的训练是逐步来完成实现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学习中徜徉未来。我国面临全面素质教育的改革,同样美术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改革来突出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这就需要加大对美术教学技巧以及方法的研究,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系统性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并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有着坚忍不拔的艺术追求,表现形式比较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民间美术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绘画的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养成。
民间美术活动审美情趣综合实践能力中国民间美术有着坚忍不拔的艺术追求,表现形式比较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各式各样的文化冲击下,反而更加有吸引力,吸引人们去发现、探索它的真谛、奥秘。民间美术活动体现了生活原型的意义和艺术发生时期的造物观念,是一种对理想的抚慰和对现实的补偿,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追求。民间美术活动具有物质材料的多种多样的特色,蕴含着丰富的色彩和变化多姿的形状,这些物质材料能够使大学生充满好奇,通过民间美术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展现对生活的情感、认识、感受,学生在这一过程获得了美的享受,理解了美,感受到了美,激发了他们的审美情绪,促使了他们健康审美情趣的养成。
一、民间美术活动的审美特征
人们为了满足需要民间自发创作或者采取工艺手段以及艺术构思制作的装饰件、欣赏品、实用品等都属于民间美术。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为民间美术提供了文化、历史基础。几乎在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都会自发地进行美术创作。这些只是用来满足精神或者物质需要的美术作品,大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风姿古朴,显示其美学特征。
二、民间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分析
民间美术以其完美的功能、简洁的造型,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够满足劳动者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其通俗的形式被劳动人民运用和掌握,并且受到劳动人民的欢迎。民间美术活动是反映着质朴的审美理念,蕴含着各族人民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人民淳朴之美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民间美术活动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审美性,如果从美学、文化、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民间美术活动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它折射出来民族文化的灿烂,展现了各民族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对生命的强烈愿望,描绘了民间风情的壮丽。民间美术活动具有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艺术风格根植于内容,是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区别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志,属于一种艺术现象。民间绘画是最受欢迎、最普及的种类之一,特别是剪纸和年画。剪纸在民间也较为流行,各种结婚剪喜花,过年贴窗花,各种祭祀、门笺、顶棚花类剪纸都是比较常见的。民间的剪纸一般是以戏曲人物、小动物、花鸟鱼虫为题材,多以寓意、象征、谐音等手法表示吉庆与美好。我国的剪纸具有自由的装饰和大胆、夸张的特点,艺术生命力较强。我国三大派别年画分别是山东潍坊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坊街头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这些年画人物传神,结构丰满,画面热闹,色彩鲜明浓厚,线条单纯流畅,多为木刻水印,形成了明快、质朴的艺术特色。
三、审美的相关概念
审美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欣赏、理解、体验、直观感受,作为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人之间发生的审美关系,这样审美实践活动的过程也就产生了。首先,审美是一种思维活动,它人类所特有的。经常有这样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被看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时,心里往往会有着强烈的反应。“心里”也就是美的信息处理系统,也就是指人的大脑,有研究发现,人脑是最好的天然信息处理系统,人的右脑主管形象和感情,左脑主管逻辑和语言。人获取美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耳朵、眼睛等器官,然后再把这些信息传送给大脑,由大脑进行转换、存储、编辑,引起了审美创造和审美感受。形象主要是靠人的右脑输入,输出也是形象,是不需要分析推理。因此,美的事物判别是不需要推理。审美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动物脑与人脑的主要区别就是人通过思维能够产生喜悦和满足,并且可以欣赏、理解、领悟到对象所蕴含的社会内容。在审美过程中,人们是有着强烈的情感,不受内部的理性世界的束缚,也不受到客观世界的束缚,是在主动地去接受审美内涵,并且做到了内化为理性的认识。
四、民间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明。从艺术起源起,人们已将其宗教观念、文化心态、审美情趣、生活习俗等积淀于民间美术,构筑了精神文明内涵。民间美术像史书,叙述着奇异的故事和远古的神话。民间美术像一部百科全书,当人们鉴赏、翻阅它时,仿佛进入艺术殿堂。
当鉴赏者对民间美术作品以不同的审美心理进行鉴赏时,也会产生很多的想象和联想以及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弥补了作品的不足,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学生在体验、感悟、观赏作品的过程中,完成了审美创造,此时学生心中的作品形象,不再是作品原始形象,而是经过审美创造后更加饱满、充实、丰厚的思维化形象。
五、民间美术活动有利于启迪学生对真理的追求
审美是对客观事物的完美反映,反映的表达方式是情感体验。学生得到的情感体验激励了他们向目标奋进,心灵的火花得到了点燃,使人们受到了无限的启迪。列宁曾经说过,人们对真理有所追求是因为人们有了情感,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富有探索精神、满怀理想的人,如果没有对真理的伟大热情和高尚的情操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依靠审美激发和培养起来的情感使我们有动力去探索科学和宇宙的奥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很多的发明家、科学家都是在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坚持从事发明创造和科学研究,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巨大的热情和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因此通过民间美术活动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启发他们去创造,在创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促使了健康审美情趣的养成。
六、民间美术活动使大学生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美的事物可以使人们精神上得到愉悦,感官上得到享受,进而纯化了心灵、净化了杂念。审美活动的开展,人们主要是借助艺术欣赏等多种形式渗透人的感情色彩,从而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感化或者感染的活动。民间美术活动对于人们心灵的净化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具有特殊的魅力,它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更具吸引力、更强烈、更生动。艺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使人们的性格变得高尚,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因此,民间美术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净化灵魂,提升人生境界,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使他们认识到吃喝玩乐并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可以享受的高尚的精神生活,放弃精神生活是一大遗憾。大学生在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就会感到美好事物对生活的意义以及所具有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就会产生珍爱之情,就会对美好的生活和生命更加珍惜,就会自觉把自己培养和塑造成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更高的层次。
七、大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
大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解阶段,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技巧程式、技法、典故、题材、象征意义等项目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对民间美术探索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科学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和愉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碎布、树叶等实物变成精美的作品,学生逐渐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美,不缺少美,只要留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美。
对于学生疑惑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演示,使学生有个具体的感知,从而获得强烈的美的享受以及艺术感受。这时学生学习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利用实物材料创作出有趣的画面,教师在学生创造的过程中,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
八、通过民间美术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健康人格也就是人类个体的各种性格特征与心理特征的完善而健全的发展状态,是美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也是个体外在表现状态与内在心理结构的有机结合。健康人格是具有丰富情感内涵、富有创造性、具有协调能力、统一和谐,能够有全面的人格目标,具有现代化的观念,并且具有发展性、创造性、协调性、整体性等基本特征。民间美术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当引起重视。美育对于个体的审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涵盖了心理和生理领域,能够在美育所蕴含的公共道德、人文关爱感召下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审美理想的树立。例如大学生积极投身与民间美术活动,可以通过民间艺术作品了解每件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寓意,从中感悟到公共道德和人文关爱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还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现他人的良好品格和自己的不足,从而自我改正,无形中培养和塑造了大学生的人格。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要能够融入群体
学生通过与别人的交往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从对方获得肯定、理解的欢悦。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容易受到他人的接纳和尊重,有利于较好关系的建立,喜欢与别人交往。
2.对自己人格的优化应当从小事做起
优秀人格的培养应当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具有优秀人格的人应当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对前途充满信心,看到生活的光明面,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勇于拼搏,不畏艰险。
3.良好人格的培养
一个缺乏勇气、意志薄弱的人,是不能当大任、成大才的。所以,大学生要培养坚毅、勤奋、热情、勇敢、开朗、自信的人格品质。大学生只有具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只有这样,即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拥有美好的梦想、至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指引自己走向成功。
九、结语
民间美术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绘画的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养成。民间美术净化了学生的灵魂,启迪了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人格、审美创造力、审美鉴赏力、审美感受力的生成,使学生更好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美术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本文对大学的美术教育现况进行了剖析,对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解析,并对大学美术教育的教改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教育 美术 现况 教改思路
引言:据观察,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他们的就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从企业或是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没有很扎实的技能和就业能力,他们很难完成本专业应该能够完成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抑或在具体的工作中对本专业知识运用显得力不从心。出现这样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没有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而欠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艺术素质和修养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美术专业的全面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大学美术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快地发展,市场的需求也在随之不断变化。近年来,很多综合院校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和教育体制的规定,将美术院、系的办学力量大大地扩张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一方面没有顺畅的教学评价体制,缺少了政策保证。另一方面,在很多综合院校中,对学生的教育在思想上,措施上,和具体行动上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综述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一)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美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在高考中都要经过专业加试,专业美术院校录取的都是专业基础好的学生,而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的质量也在随着高考的扩招不断降低。大学在人才培养时基本借鉴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在训练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没有明显的师范性和突出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课分为专业技能实践和教学职业技能实践。在综合性大学中,一般只重视了专业技能实践,而且组织形式较单一,一般也只出现在课堂之中。实践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实习,很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在实习中被发现的。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实习仅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所以实习就缺少了监控。因此,在实习中很多学生都流于形式,也不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教学职业技能自然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学生积极性差,没有学习的动力
第一,由于高考圆大学梦的压力,非专业美术学院的学生采取突击的方式学习专业基本功,自然比不上专业美术学院的学生。第二,素质和文化都不高,文化课分数线低使得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都很低,对自身也没有明确的认知。这些综合素质不高和专业程度偏低的生源,假如完全按照师范大学或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来引导,只会欲速则不达。这样导致学生对自己不认同,也会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学校或缺自己的教学特色,而且还设置了种类繁多的课程和广泛的专业选择,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认同度,从而产生了厌学和自卑心理,对自己的未来也感到越来越茫然。很多学生对自身发展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积极性。因此,学生会盲目地选择专业,从而自然会影响学习质量和自身就业。学生一旦对就业失去了信心,就会导致学习动机和态度扭曲。同时陷入了能力越差,学习积极性就越丧失,就业就更加艰难的恶性循环。[1]
二、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对艺术本质认识的误区
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冲击着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西方各种思潮也慢慢地影响了艺术教育,它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诸多方面。因此,随之也逐渐出现了很多不良思潮和现象。比如有的艺术院校不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就把一些看似前卫时髦的现代西方艺术理念引进课程作为新的审美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因此无法对艺术本质以及艺术创作规律有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创作意识,致使学生对艺术道德素质修养和艺术技巧的提高失去了积极性。浮躁心理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孕育而生,只知道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和形式上的创新,一些颓废并且无聊荒诞的“创新艺术”也由此诞生。
(二)目标培养和教学模式的误区
高等美术教育在当前具有非常明显的单一的知识化倾向。应该被重视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被老师忽视,纯专业知识的获取成为了教师最重视的环节,这种错误的行为只会导致学生人格素质不健全的结果。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重视程度在很多高校美术教育中远远不够。学生只是学会了一半话的操作技能,却由于缺乏对美学理论认知和理解以及美术技能培养,无法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美术艺术的本质,学生也难以有长远的发展。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高校美术教育没有严谨并且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科学体系。只有模式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美术理论教育的误区
在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美术理论教育。它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艺术意识形态,形成正确的艺术表现风格和艺术鉴赏能力。高校在艺术美术教育中,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未经选择和分析就被教师拿来盲目地灌输给学生,看似与国际接轨,然而其实是人为地误导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倾向。[2]
三、大学美术教育教改思路
(一)定准方位,明确目标再培养人才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高。人才需求的变化也使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早已远远不够,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才是社会最迫切需要的。应该在大学的美术学科教育中设置一种多元化的培养复合型美术人才的教育目标。复合型人才是有着美术专业能力的基础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特色人才。它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形成一种多元性和复合性,使得美术相关的多种行业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并不是去培养一个专职画家或是中小学教师。这种人才有普及复合型以及专业复合型两种:在人才培养时,应该将各专业技能课分散到这两类人才培养中去,取消以往过分重视专业技能的课程,从而实现广泛知识面和具有特色专业的同时发展。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可以在选专业最初就明确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从业范围,也能够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未来之路。这样一来,综合性和复合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淡化了专业不如专业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和师范大学的不足。学生也因此具备了广泛选择就业的能力,就业范围也扩大了不少。
(二)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一门知识想要学好,都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去定制适合自己确实可行的自学计划,要把握自学时知识的阶段性和系统性,踏实有效地完成指定的自学目标和计划。美术学习中,制定完善可行的学习方案很重要,因为高等教育中美术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美术专业的特色和自己的基础以及实力。学习需要积极性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不要把目标定得太大太高。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制定明确的自学计划。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和原则,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消除依赖课堂和教师的思想。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绝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否达到一定程度。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主动性
当前,我国的众多普通大学中,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而本科教育已经基本成为普及型教育,但作为学生,任何专业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有“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精神”,美术学科更是如此。主动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应该具备的。经过本科教学后,学生的内在素质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激发,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充实。自身也学会了独立思考,从传统单一性技法的训练中解脱出来,成为了真正主动学习的主体,不再盲目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应该从教育的主体讲授过渡到引导传授,避免传统说教,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获取知识,同时要给以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去了解周边专业知识,学会利用身边各种媒介来学习,用艺术素养来间接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3]
(四)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
美术在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功能。美术是通过视觉传播的媒介,它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具有专业性,同时还涵盖了包括文学、音乐、历史、民俗等在内的知识领域。学生一定要多多涉猎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从单一的美术技法学习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靠近,让自身能够一专多能,掌握广泛而专业的知识。
(五)注重各学科间的联系,将课程进行优化再组合
为了提高高等美术教育的效率,可以采用将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和核心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类型。当然,高等艺术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思想方法之中也应该融入普通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方法。要使教育从理论变成实践,并且让学生的艺术美术创作过程转变为理解艺术美术的过程,应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普通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基于全球化多元文化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美术教育必须有灵活和变通的课程设置和调整,还应重视学生个体多元化的选择和该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实际要求。
(六)加强现代主义美术教育内容的力度。
在很多现代美术的作品中,都旨在表达主观意识,因此有些作品很晦涩难懂,要想透彻的讲解,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修养和素质。首先,注重在现代主义美术的教学欣赏中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就是现代艺术作品中的创新精神,现代艺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在欣赏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情绪,站在不用的角度去欣赏现代主义美术的核心思想,让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运用和锻炼。其次,注意在欣赏教学中将现代艺术和其它艺术形相比较、相互沟通。比方说,中国传统的写意和抽象表现主义,两者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他们都是狂放挥洒、直抒胸臆的。 [4]
四、总结
大学院校必须有很强烈的业务心和责任感才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学生。课程设置改革对于美术教育来说也是为了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应该围绕美术的基本性质来探讨。教学改革的方向要不断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人材的需求并且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持续并且长久的动态过程。
【摘 要】作为一门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与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特色的美术课题,鼓励学生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学 管理 创新思维
当前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为迎合当前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更好更快推进我们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事业应不断迎合其发展脚步,采用创新的意识更好更快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当前的大学教学中,美术教学与管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
1.大学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是一种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图像来传导信息。不同学科的种类繁多,其图像信息具有多样性,包括立体的、平面的、软的、硬的,也包括声光结合、多形态多材质的形象思维基本语言,这相当大程度充实了人们的头脑,且与严谨的逻辑思维之间相互作用,更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活跃性,形成一种新的思想,一般将其看做创新思维形成的一个普遍的过程。在长期的储存以及磨炼下,形成一种较稳定的素质。人的素质对于个体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文化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心理素质;三是自然素质。三个素质层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素质。这个整体的素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顺利进行某项实践活动而需具备的特殊能力,将其称为专业素质,具有相对性;一种是任何人顺利进行实践活动而需具体的基础条件,包括体能、智能以及德能等,为绝对素质,具有绝对性。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素质以及绝对素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智力开发。
在美术学科中,其创造力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为特殊创造力,主要表现创造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用,且这些作品中包括的创造力受到社会的认可,具有一定的独创精神,这种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具有特殊才能的特长生身上。其基础主要表现为对美术的浓厚兴起以及不断的努力。另一类创造力表现在自我能力的实现,这种创造力不会对社会造成深刻的影响,但因其具有多样的形象语言,可有效促进文化教育思维的发展,这有利于进行全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因此,将美术教学应用到大学生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提高大学美术教育与管理方面的功能,并结合当前实际挖掘出具有价值的课程,将其形成一种素质。
2.我国当前大学美术教学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大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但因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环境的局限性影响,这种要求并未受到重视,在教学中也未深刻体现,因此大学美术教学中多表现为技术性教学,且缺乏多功能影响,这未准确达到教学的标准,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也并未体现创新思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的创新要求。
3.结合实际改进当前的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
为有效提高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在创新教育中作用,必须具化创造力的培养。随着当前经济以及社会的人们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在大学美术教学中重视探索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扩展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适当与环境艺术、装饰设计等相结合,将学生的想象力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为有效实现通过大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需要寻找有特色的课题,要求是可有效利于开发创造思维。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模仿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是一种特殊文化的教育与管理,不仅可用于提高艺术素质,同时可有效完善学生人格。结合分析陕西教育稿件中,其中一篇为“苍天不恤 大爱无言”,该篇论文讲述西安邮电大学师生在地震中的历险记,在地震中,学生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地震灾情,还有震后善良老婆婆的悉心照料。 以一件真实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素质教育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培养大学美术教学与管理创新思维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心态,就不会有深入钻研研究的探索精神;二是鼓励学生改变传统的受教模式思维,发挥其独创性以及标新立异的精神,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通常会有所偏离正常的文化模式;三是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发散思维方式。不断进行扩散-集中-在扩散-在集中,逐渐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水平;四是,发挥直觉与灵感的作用。直觉是一种与知觉思维相关的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的心理活动,其中包括灵感启示和顿悟;五是发散创造性思维。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做出一个新的猜想。以上五点为创新性思维的心理特征,它主要与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相关。将题为“苍天不恤 大爱无言”该篇论文作为教材进行分析,在大学美术教学管理中,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表达对本篇论文的观点,鼓励学生,禁止贬斥、讥讽,让学生在欣赏作品同时,提升其创新思维。其次,应该注意,在学科教学中,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大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应看到特长生的创造力,同时应着眼于整体,对学生作业的完成率有预先估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习惯。
5.总结
作为一门意识形态的学科,大学美术教学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不同的重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努力迎合当前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应不断改进大学美术教学的方法以及目的。不仅应发挥学科的价值,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通过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文化思潮。在新时代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对美术专业的看法有了新的变化,但是,高校美术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所以,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入手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升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策略;创新
1.现今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政治色彩和经济色彩严重。政治、经济左右美术教育工作和内容,是目前我国大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政治不属于艺术范畴,因此,美术教育开展过程中,不应该过多涉及到政治问题,也不应该由政治在左右艺术。然而,我国大学美术教育现状却并不乐观,许多美术教育内容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政治色彩,美术课程内容方面受到政治体系的严重制约,许多优秀作品无法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展示,从而阻碍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人们对经济的盲目的追捧,给我国大学美术教育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美术教育开始偏向对经济的服务,美术课程中逐渐加入了服务经济的相关课程,旨在通过美术艺术创作来提高经济效益,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是危害相当严重的,严重挤压了优秀艺术作品的表现,同时,也使得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价值观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1.2 美术教育的理解问题。美术教育应该重在教育过程而不是教育结果,然而,我国美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出现了非常大的误区。就我国大学美术专业生源来说,有着非常大的问题,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偏重对文化课的教育,部分大学美术生是迫于升学压力而进行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考试,美术兴趣的低下,使得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极为困难。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性的教育,美术教育不该同考试成绩进行过多的联系,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解态度,一种良好的审美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培养"画手",因此,关于美术教育的理解是目前美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2.改善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弊端的创新策略
2.1 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进行课程设置。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特长生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几年受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美术院校也逐渐扩大了招生比例,这使得更多的人关注特长生的教育领域状况。我国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专业的分类、设置以及招生制度也比较单一,这与艺术发展规律背道而驰,从而限制了学生个人才能的展示和潜力的挖掘。在美术专业的学习中,高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采用新的教学体制来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不断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不断深化高校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
绘画技巧只是提高绘画技艺的一种工具,而美术课程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美术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和个人的文化涵养才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目标。高校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引导学生,使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如果高校美术教学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反而与外界隔离,这样的教育会事倍功半。美术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要使学生通过其它课程的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涵养,以帮助他们去更深的理解文化艺术的内涵,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去探索世界,开拓思维。
2.2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大学美术教学还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这是对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因为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各课程所安排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主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公共文化课、选修课、实践课等相关的科目。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对美术理论修养进行加强,对专业技能加强训练,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边缘学科的知识。
2.3 以市场需求作为核心,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美术学科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对这一领域专业的掌握,让学生具备最基本的技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在这一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通过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减少。
2.3.1 在校内进行开发,建立实训基地。在社会竞争与社会岗位个体化的影响下,大多数设计公司、中小学校以及美术培训学校等许多单位不喜欢实习生,学生的实践遇到许多障碍,对学生的提高是不利的。没有岗前的实践,学生的能力就会存在欠缺,学校只有提供实践平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才会提高专业水平。学校就要努力提高师资与硬件设施的水平,比如自己成立公司,成立附属中学或者美术辅导班,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一定的条件,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不断解决实习难的问题。这样还会增加学校的额外收入,学生还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得到增强。
2.3.2 在大学美术专业中,成立学科工作室。大学美术学科教育可以促进复合型美术人才的培养,比如,选取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共同建立学科工作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不但加强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对层次水平高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培养,可以起到普遍培养、重点选拔的作用。这样可以培养多元复合型美术人才,还可以把优秀的学生送到更高的学府进行深造,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大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探索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促进我国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
[摘要]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美术教育必须着力转变美术功利性倾向,提升民族艺术水平,构建科学的美术教育体制,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人格 美术教育
美术在陶冶人的情操和提升人的道德修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美术教育富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和情感价值,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美术的魅力就是美的魅力。”①作为一种人文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善人格理想,提升道德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校美术教育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轻视了塑造学生的情操和人格,极大减弱了美术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学生品德养成与技能学习的关系,知识传授与情操培养的关系,肩负起育人责任,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人格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具有可塑性和稳定性特征,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格教育是促进人的性格、气质、品德等健康发展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高校美术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
1.高校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格。高校美术教育在教给大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培育大学生品质的责任。“高校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弘扬和启迪人类的人文性,塑造高品质的人格。”②当前,一些高校只是强调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造成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偏重计较利益得失,不懂得感恩、责任和奉献,缺乏团结协作意识。试想,这样的大学生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什么?知识、技术固然重要,但是一旦丢掉了人之为人的根本,那就相当危险。马加爵曾经获得过云南省三好学生,药家鑫拿到了钢琴十级的证书,毛冉通过了大学英语八级考试。这些学生都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而个人道德修养却远不及格。这样的例子已经为人们敲响警钟,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中受到启示,思考美术教育在品格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美术教育,要让大学生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理解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成长为具有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奉献意识的一代新人。
2.高校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时代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动力所在。高校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负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光荣使命。创新要求艺术创造主体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顽强的毅力。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高校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感。美术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美育是“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美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③一件好的美术作品在具有较高的绘画技巧的同时要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必须体现一定的时代要求和审美观念。作品要以特有的内涵和直观的形式激发人的认知和审美能力,这种认知审美能力反映现实生活又不受现实生活的局限。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在向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构成、蕴涵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提高鉴赏美的能力。除此之外,美术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情感活动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交融共生,力争让美术欣赏成为培养情感、摆脱功利的一种审美情趣。
4.高校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美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美术的目的虽与道德不完全一样,但都也能陶冶人的性情,培养高尚的品德,也可以像道德一样净化心灵。由此看出,美术教育寓真善美于一体,在美的形式当中含有善的理念,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对善人善行的崇敬和热爱。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通过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通过让学生欣赏树木花草的绘画,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以人和人的生活作为描写和表现形式,人的生活中就包含思想道德,而在美术作品中必须遵循社会道德标准。”④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5.高校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意志心理结构的完善。坚强的意志是人格健全的前提,也是大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创新创造的必备素质。高校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大学生的性格,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为大学生展示人生的美好,增强大学生的心灵正能量,激发和培养大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二、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高校美术教师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提升和道德修养的日益完善。
1.淡化美术的功利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出现了重功利、轻道德的功利主义思想和行为,这种现象也对目前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有些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追求功利,所教学生按照市场运行规则来衡量美术作品,这种思想和做法不但背离了美术教育的宗旨,而且也阻碍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完善。打铁还要自身硬,高校美术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思想修养,将自己的职业追求与人生追求结合起来,成为大学生的人生榜样。其次,美术艺术的欣赏和创作中,要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把追求真善美作为行为准则,自觉消除拜金主义的侵蚀和影响,用美的心灵审视、欣赏、创作美术作品。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和学生成绩时也把道德标准作为重要依据,对学生做出科学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强化民族传统艺术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高校美术教育必须吸收的精神营养。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仁爱”思想,就是教育中必须贯彻的原则。高校美术教育要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要素,重视我国民族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在美术作品欣赏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修养。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成果,确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3.创新美术教育机制,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水平。近几年来,高校美术教育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了高校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师在授课时只传授创作技巧,不注意启迪学生心灵;有的大学生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艺术创作缺乏思想性和感染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美术教育要提高针对性和增强感染力,必须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机制,不断优化教育评价标准。另外,高校美术教育的成效如何与整个社会的风气有着紧密联系,要努力净化社会环境,大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则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学校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承担此重担,所以,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文从四个方面切入,具体探讨大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实践意义。并且,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和实施,不仅会使本校本系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且这种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推广,也必将会对其他系甚至对其他院校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创新教学模式;鼓励性教学模式;互动交往性教学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则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学校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承担此重担,所以,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开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必将会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并且,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施,不仅会使本校本系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且这种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推广,也必将会对其他系甚至对其他院校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四个方面切入,具体探讨大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实践意义。
一、大学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性教学模式
鼓励性教学是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方式,不失时机的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尊重和自信,激发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小学运用的比较多,到了大学,有些教师认为,学生都大了,有理性了,这种鼓励性教学已不适合了。其实,并非如此,大学生,甚至包括其他各行各业的成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美的心理需求,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鲁姆斯所说的,“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扬、钦佩和尊重。”①因此,大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也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鼓励,采用鼓励性教学。同时,鼓励性教学也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
二、大学美术教学中的互动交往性教学模式
互动交往性教学模式,要求大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下师长的威严,以朋友的态度对待学生。美术课因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课堂应该是活跃的,应该有学生的参与活动。但在我们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认为教学效果不好,是因为课堂纪律不好,因此,对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课堂要求,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的余地。其实,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这是很重要的,课堂中教师是否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一中美术教师张锋开设的市级公开课《追逐太阳-凡高的画》。《追逐太阳――凡高的画》一课,在课堂上至始至终是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讨论,学生沉浸在凡高的作品里,学生主动去了解凡高,理解凡高。让学生自由发挥自身潜在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组织课堂。宽松的环境容易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三、大学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所以要寻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是由钱梦龙于1982年提出的,它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理念的一次变革尝试,也是人的发展观的变革。主体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产生了主体性教学模式。历经三十年的教学实践,全国各地已产生了许多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大学美术教学要借鉴主体性的教学探索的成果,把这种模式运用到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大学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让学生感觉美术课堂是自己的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享受快乐,感情美术带给他们的美,做一个课堂的主人。在美术课堂上对主体性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主体意识。这就要求大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环节上下工夫,用多种学习方式教学,在学习后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评价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体性的发挥与培养。
四、大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性教学模式
问题导向性教学是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设计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以问题进行导引,刺激学生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从而去探索问题,寻求新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只是“教练”,学生是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
问题导向性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美术教学中,就要求大学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在自己已有的知识视阈下,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设计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已有专业知识基础上,大胆想象,勇于探索,以问题为导向去探求未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欣赏雕塑,欣赏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教师可设计问题:战争与艺术有什么密切的关系?通过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反思战争。通过学生探索反思,让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摘 要:美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同于普通文理科的学生,美术生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总的来说,美术类大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学习文化的动力不强、缺乏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本人旨在对美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建议。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英语教学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公共英语教学形成了以面对普通文理科为主的教学模式,近些年来,艺术生数量快速增长,全国大部分高校陆续开设艺术类专业,其中美术类专业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各个非艺术类高校长久形成的英语教学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美术类大学生的教学,而且美术类大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不具有积极性,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理想,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标。如何改变美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美术类大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现状
1、美术生的英语基础薄弱。美术生的高考录取控制线分数大约相当于本科二批录取控制线的60%,这说明美术生的文化课成绩总体偏弱。从高考入学考试的英语成绩和四六级考试成绩来看,美术类大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美术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因为文化课学不好,为争取进入本科层次高校深造,突击学习美术,进入美术生行列的。美术生一般在中学期间把更多的时间和热情都投入到自身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上,对文化课的学习不够重视,再加上大部分高校对美术类专业录取不要求英语等单科成绩,这使大部分美术生不重视对英语的学习。进入大学后,自身的英语水平仍然停留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词汇量小、语法知识薄弱以及对句型结构缺乏认识等,在面临大学英语的时候产生放弃的念头。与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的学生相比,美术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明显的差距。
2、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在目前人才培养环境中,大部分美术类院校都以培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有对英语教学安排,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语言环境。美术类大学生是很有个性的大学生群体,绝大部分的美术类大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对美术专业技能的提升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而且英语和美术专业没有任何关联。大多数学生更热衷于专业课和与之相关的课程,对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
3、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从接触英语开始,学生一直接受者枯燥的英语教学,一成不变填鸭式的教学,使原本文化课就不好的艺术生更加没有兴趣去学习另一门的语言。长期以来,美术专业的学生受到外界对美术专业认识的影响,而且高考招生政策对美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较低,导致美术专业学生认为专业比文化重要,轻文化重特长。他们认为不应该像其他学生那样投入很多时间去学习英语,而且毕业后工作上用到英语的机会也不多,所以美术类大学生也没有重视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4、英语学习方法不得当。大多数美术类大学生没有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由于中学阶段有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的思想,美术类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系统的学习方法,没有充分掌握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以及对新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美术类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英语,而且在大学阶段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没有足够的压力迫使美术类大学生去学习英语。这使本来词汇量小、语法知识匮乏的美术类大学生更加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产生学习疲倦,情绪消极。
二、美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1、首先要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说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美术类大学生长期以来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重新培养他们的兴趣尤为重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的授课方式,积极探索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以美术类大学生欢迎的方式授课,循序渐进。例如在课堂上适当添加于上课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适当结合美术类专业相关知识,使课堂有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在讲故事等环节中传授英语知识,由浅入深,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根据美术类专业小班上课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美术类专业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联想丰富,思维活跃,善于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文学和艺术有极强的感受力和领悟力。因此,根据美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灵活多变,适应自己的教学对象,充分利用美术类大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引导学生尽量发挥其长处,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全面进步,美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应该可以学的更好。
3、因势利导,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英语,有了更高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类大学生大多比较偏执,对自己的专业有饱满的热情,对英语没有兴趣也不愿意付出努力。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要和学生多沟通,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课堂上不要死板的讲授课本知识,要多向学生讲一些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结合美术类大学生的专业,逐渐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学习效果不会立竿见影,所以必须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比较可行的一个方法是制定合理的、长期的英语学习计划,分解实施,每一个阶段完成之后检测学习收获,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促进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课,应采取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方式,多发动学生思考,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积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诱使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5、根据本校美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美术专业的英语教材应力求与美术类专业课同步,使英语在学习其他课程时成为有用的工具。选用一些将美术专业课知识融入课文的教材,拉近英语学习与美术专业学习的距离。此外,英语教师一般是英语专业出身,对美术专业了解不多,如果教师不了解美术,也就无法更好的讲授这些教材。英语老师应对美术专业基础有所了解,熟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碰到的困难,才能使合适的教材发挥作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施教学。把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的、具体的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更容易被大脑存储在记忆中。所以教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想想加工,把图片、漫画、情景对话等用到英语教学中,使英语学习变得丰富多彩。美术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这更适合引入多媒体,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方便、快捷等特点,能够全方位的影响学生的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美术类大学生英语底子弱,没有学习英语的正确兴趣、动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英语教学必须要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在教学步骤和过程设计中,英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方法,提高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还应该主动了解美术类专业课,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