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1 04:32: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美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美术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拓宽视野,感受生活。本文结合教育实践,介绍了如何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思考一、创设宽松、自由的艺术环境,提供创作机会
教师要给幼儿创造艺术环境,为幼儿提供艺术氛围,幼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的学,大自然和社会是幼儿实施美育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师应注重在生活中创设机会并有效渗透和学习。
1.创设艺术氛围
例如,在“小鱼”绘画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了解小鱼的形象特点和画小鱼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收集各类小鱼图片,制作成小书供幼儿翻阅。同时,在墙面上张贴各种不同形态的线描画小鱼的图片,让幼儿置身于小鱼的世界中。通过欣赏,运用已有的作画经验和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线条和造型,扩充知识面。幼儿对这些画很感兴趣,常常结伴讨论图上画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看上去感觉怎么样。有的小朋友还会伸手在上面比划一下,还真像个“小画家”呢!
2.提供创作机会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开设“奇奇画廊”,贴上报纸,放上记号笔和白纸,在墙上贴好范图。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巩固上节课的绘画内容,还能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画以前画过的,画书上看到的,画自己想画的……这是一个作画的自由天地,在看看、想想、画画过程中S富幼儿的绘画经验,提高幼儿独立作画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创作。
二、技能与创造的有机结合,让幼儿“乐在其中”
在内容上,教师可以选用与幼儿生活有关的事物,考虑到幼儿作画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多选用蔬果、植物、动物作为绘画内容,从绘画单一物体到构图整幅画面,从认识线条构造到运用多种线条造型,幼儿在技能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开辟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1.幼儿主动创造
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季节特征、兴趣爱好等,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幼儿的创作欲望。如带幼儿参观“植物园”后,组织幼儿绘画“番茄”。幼儿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亲身体验到番茄的不同形态后,绘画出的番茄有成熟的,有没成熟的,有大大的圆番茄,还有头尖尖的小番茄,十分生动形象。幼儿喜欢看《熊出没》这部动画片,教师及时利用这一兴趣,带领幼儿绘画森林里的树,幼儿画出了不同姿态的树,有的幼儿还画了斧头,讲述光头强的故事。
2.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创造
在备课时,教师要先考虑可以在哪些地方引导幼儿创造?创作后的效果会是怎样呢?通过实践,渐渐形成对主体物的姿态及画面布局的创造。如绘画“叶子”时,在掌握曲线和直线灵活运用的基础上,提出树叶有哪些形状?如果有两片树叶,它们会飘成哪些形状呢?在绘画“小房子”时,提出“你见过哪些不一样的房子”的问题。随着问题的提出,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想象中,设置许多不同的、生动的情景。
3.及时肯定幼儿的创造
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作画中,教师要关注每位幼儿的一举一动,对幼儿的创作举动加以肯定,使其自信、大胆地创作,同时,带动其他幼儿创作。
三、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在生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用儿童化语言
当幼儿接触一个新的作画内容时,首先应学会画画的技能。单纯的步骤提示不利于幼儿记忆和掌握,教师可以采用儿童化的语言,通过边讲边示范,了解基本技法。在绘画“青菜”时,用儿童化语言,边讲边示范:有两个小姐妹,姐姐叫叶柄,妹妹叫叶子。姐姐长着瘦瘦的脸,妹妹……看似复杂的东西,幼儿也能胸有成竹地下笔了。
2.开放式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开放式提问,如他是什么?怎样画出来的?让幼儿看着物体,想出作画步骤以及运用了哪些技法。开阔幼儿的思维,充分肯定幼儿,让幼儿懂得多样性,从而增强幼儿的主动性。
3.注重欣赏,减少示范,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欣赏所画的物体有助于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姿态及构图方式。除了注重幼儿生活中的欣赏、图片欣赏,教师还可以采用实物欣赏,激发幼儿的作画欲望。根据幼儿的绘画水平、作画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减少幼儿作画的依赖性,发挥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取消幼儿作画时的范图,提高幼儿独立作画的能力。
总之,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对美的初步鉴赏能力以及初步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在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从而让幼儿喜欢艺术。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是教师们应该注意和需要帮助其开发和维持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美术的教学是实现改教学目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原则 教学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对于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对其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实际幼儿园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幼儿的学习天性及其学习的创造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扼杀,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和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习惯相关。
传统的教学思维习惯影响着当下幼儿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着他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具体的教学手段的采用。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尽管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存在很多落后的不足之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标准以及相关的教学要求,还没有被教师们所完全接受。因此,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要想做好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就需要从多角度入手加以改善。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认识。
一、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
首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这种教学原则是针对以往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自己为中心”的错误的教学理念而提出的。在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意识不到尊重幼儿自我观点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较小,涉世不深,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认识的引导下,很多教师在幼儿美术的教学中展开了一堂又一堂的以“教――学”模式为主的模仿创作课堂。
比如,教师在教孩子们如何画鸭子的时候,先会在黑板上给孩子们讲解画鸭子的具体步骤,孩子们知道了首先画哪儿,其次画哪儿,然后再画哪儿,这样一个鸭子就出现了。然而,经过教师的教授之后,孩子们采用统一的方式画这幅画,连步骤以及在拐角处的笔法运用都一样,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产生多样化的教学思维,而是将孩子们局限在一种模式之中,不利于幼儿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为此,在幼儿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都应当符合幼儿的接受特点。
其次,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遵循简单易操作的教学原则。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对很多事物的操作以及认识还不够熟悉,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讲都是既新鲜而又陌生的存在,而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很多学习用具的使用也不够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应对操作繁琐或者体积过大,或者重量太大的操作工具。为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给孩子们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就要遵循“简单”、“易操作”的学习原则。而在具体的制作材料的使用方面,教师也应当选取那些无污染的对儿童的身体有利的物品,同时对这些被选取的物品还应当遵循一种易获得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地开展。
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第一,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兴趣。在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一般采取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创造的热情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孩子不自己主动思考,以至于到最后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新的体现和快乐。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要将自己从课堂中心的位置上转移出来,让孩子们自我想象和发挥,比如教师安排学生画一棵树时,就可以通过“添补”绘画的方式加以进行,学生对一棵树的每一个组成部位的认识和想法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画出树的叶、树干、树根以及树周围希望有的东西,在很多同学的参与下一棵极具特色的树就出现了。
第二,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来讲,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主要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幼儿阶段的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对很多事物仍然保留着最初的感受,而这也成为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一大优势,也成为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个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考虑到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爱好。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大多数喜欢动画,为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插入一个动画形象,让学生自己去发挥。
第三,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来加以实现。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具体的实践生活的体验来增进孩子们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并将孩子们的这种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和体验,通过美术绘画的方式加以体现。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春游,但是在春游之前,教师要明确告诉他们春游的目的不仅仅是游玩而已,而是要将自己在春游的过程中所能够看到的或者体会到的,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东西通过绘画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展示给大家。这个东西可以是具体的人物、具体的风景,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想象,在具体的绘画中,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线条作画,可以进行彩绘作画,也可以进行泼墨式的绘画,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的教学就不仅仅局限在一定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之中,而是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对其学习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对幼儿学习创造力的培养,要走的路还很长,教师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幼儿园美术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摘 要】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它的改革与发展关乎全体国民素质的培养与民族的进步!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且取材于现实生活,因此,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是有效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回归生活
“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是指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注重幼儿的自由创造与想象,使幼儿美术教育体现生活化特征,实现生活化价值,让美术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生活化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把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材料充实到美术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使其体验美感。生活化的活动材料、活动形式,有助于幼儿的自我表达,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幼儿个性化的发展。笔者结合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谈谈对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的一些体会。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
1、幼儿现实生活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础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是生活的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3]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幼儿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尝试和体验,积累经验,建构新知。源于幼儿经验生活的美术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满怀热情和智慧去探索、发现和尝试。因此,幼儿园一方面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游戏等,给幼儿以亲身体验,帮助其丰富直接经验;另一方面应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广泛收集照片、图片、录像、书籍等,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当孩子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互补,感受越来越丰富时,就为他们的美术表现和创造作好了铺垫。
2、幼儿的精神生活需要借助美术教育得以升华
“儿童具有生动的精神世界,儿童的精神世界包括真、善、美。”在孩子的视野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关注儿童的生活,我们更应关注儿童的精神生活。这种生活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而是一种想像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儿童美术是儿童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是他们内在精神生活的外部显露。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等形式将内在流动着的思想以及感受一一表现出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技巧训练,而是以美术为手段,解放幼儿的那种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追寻幼儿的精神生活,选取与幼儿的生命律动合拍的对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灵感受,帮助幼儿丰富和扩展精神生活。
二、创设生活情境,美术教育形式生活化
皮亚杰说过:“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而不是在美术情景中学习。”生活本身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很多的资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包含大量学习美术的机会。凡是幼儿每天经历的衣、食、住、行、学、玩以及与人交往等实践活动,都是可被利用而且应该恰当被利用的美术教育契机。因此,美术教育不能游离于生活情境而抽象说教或机械操作,教师应精心创设现实的生活化情境,丰富幼儿美术教育形式,让幼儿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中获得美的熏陶。
1、利用环境熏陶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
环境熏陶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若能为幼儿创设富有美感的环境,就会给予幼儿启发,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欲望。教师应该重视美术氛围的营造,通过实物、图片的收集、展示,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等各种途径,创设富有情趣性的生活化的美的情境,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活动中,教师通过环境布置、作品展示渲染喜庆、热闹的氛围,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蜡染、年画布置活动室、走廊,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美的元素,体会人们过新年时互相祝福的美好情感,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幼儿形成热爱生活的态度。
2、利用主题活动开展生活华美术教育
主题活动中的生活话题对幼儿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可成为幼儿美术生活化教育重要形式之一。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大胆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自我表达,激发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如主题活动“我骄傲――我是上杭人”,幼儿通过实地参观与观看图片、录像欣赏家乡的名胜古迹,再用写生画、拓印画、装饰画等美术活动形式表现出这些秀丽的风景。这次活动不仅使幼儿获得了相关的美术知识与创作技能,还激起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3、寻找生活中能激发幼儿热情的创作内容
教师不仅要走入幼儿的生活世界,还应思考能激发幼儿创作热情的美术教育资源,以便让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美术活动不断得到提升。例如,秋天到了,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发玩起了拾落叶的游戏,于是教师就让幼儿把落叶带回班级,并给他们提供放大镜来观察落叶叶脉的生长规律,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线条练习。这样的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兴趣与快乐。
4、引导幼儿根据材料特质创作能反映生活内容的作品
生活中很多材料可以为我们所用,但要怎样用才能让每种材料的特质得到发挥,让幼儿作品更“独特”,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呢?这就要教师多动脑、多动手,不断尝试与探索。例如,在一幅画中,满天的星星是幼儿用涂改液点出来的,一捏一点的操作过程,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小手肌肉,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也让画面更有立体感。又如,在中班开展主题活动“农家乐”时,教师让幼儿用自制的“面粉橡皮泥”制作大蒜,面粉团柔韧有劲道,幼儿兴趣极佳,做出来的大蒜形象逼真。再如,班里一个幼儿家里装修,购买了许多大型电器,家长便把废弃的大纸箱送给了幼儿园。教师由此想到:使用这些大纸箱于自然景物的创作,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于是教师就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了美术创作活动“万里长城”,引导幼儿在纸板上用线条进行装饰,之后再利用刻刀、一次性筷子等工具进行加工,使它们展现出一种凹凸的立体效果,再配上瓦楞纸原本的横、竖条纹,最终展现的作品自然美观,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摘 要: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营造 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留给幼儿想象丰富的空间,注意 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就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自由和谐;想象空间
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爱玩,幼儿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幼儿班美术活动课,也是这样的,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不仅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一、美术课给幼儿营造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
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如“你设计的房子真是太有趣了,我也很想住在里面”,“你的画色彩很鲜艳,用了像彩虹一样漂亮的颜色”,“你做的折纸孔雀既美丽又可爱,你愿放在展览角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欣赏吗?”等等。教师应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二、美术课堂养成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万事万物无不在变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每个生命成长的不同阶段也都有其不同的美。启发幼儿去发现自然界中实物的不同特征,或是同一事物类型的不同形态,发展幼儿思维,如观察杨树的生长,发芽长叶变绿,需要一个持续观察的过程,又如在下雨前让幼儿观察一系列的变化,天色变灰刮风闪电打雷小雨大雨。在成人引导观察下,幼儿不仅增长了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还积累了生活经验,以便作为创作的素材。利用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善于思考,抓住事物特征,观察事物局部,发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仔细观察金鱼游动的形态,引导幼儿发现金鱼又懂得尾巴、方向。在作品中,幼儿画出的不同形态的金鱼,游动方向各异,有的尾巴像裙摆,有的吐泡泡,这种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对幼儿完成美术作业时的持久性也大有益处。
三、美术活动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
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爱玩,我们在设计课题时,把画画和玩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活动内容新颖,工具材料多样组织形式灵活自由,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周围世界。在活动中要给幼儿留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不能大,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以免使幼儿失去信心,同时还要注重幼儿的原有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现能力还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如在培养幼儿对颜色兴趣和感受方面,我们开展了玻璃球滚画、手指点画、手印造型、吹画、小手撕纸、印染、填色块、蜡笔水彩画、奇妙的颜色等活动,这些活动像玩游戏一样,孩子兴趣无穷,特别是“奇妙的颜色”这一活动,让幼儿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体验探索两种不同颜色的变化。在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对颜色充满了好奇,他们个个小心翼翼地做着实验,并高兴地告诉老师所变出的颜色,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不仅能变出许多不同颜色,还能画出各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对颜色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且对蔬菜和水果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四、美术活动课堂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由于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及知识经验的缺乏,他们对物象的准确把握还处在象征期,他们心中所想,而并非所见。抓住这一独特的发展时期,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对物象进行变形。如观察云的变化,观察大自然的奇石,观察不同形状的树叶,让幼儿根据不同特征说说像什么,从而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让幼儿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时间,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如以“船”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可先与幼儿一起讨论自己曾经看过的船,然后想象未来的船的外形和功能,最好与幼儿一起谈论计划,如“你的计划是怎样的”、“有什么好主意”、“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等五、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材料、工具、使幼儿美术活动沉浸于新、奇、乐的活动中幼儿的认知能力与他的感知觉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尽量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涉及到各种工具。这不仅对幼儿有吸引力,并有利于动脑、动手能力。如我们开展的树叶帖画、废旧材料贴画、彩纸贴画等,能恰到好处地为幼儿创作服务。如墨印添画、撕纸剪布拓手印想象贴画都是引导幼儿从一些抽象的形态中,发展想象,稍加添画就会创造出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这些画面满足了幼儿尽情表现的欲望,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使幼儿对各种不同材料的本质、性能和功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学会处理和使用这些工具材料的经验,掌握作品构成的步骤,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总之,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感知他所画的对象特征及所运用的材料特性,使观察、记忆、思维、情感和表达容为一体,只要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活动,让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做出选择,参与活动,就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它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也改变着现代幼儿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丰富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美术活动;优势
多媒体技术使教学信息以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呈现,对幼儿美术创造欲望具有多方位多角度的刺激,让幼儿产生追求美、想象美、表达美的需求。所以,多媒体课件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有诸多的优势。下面,笔者就结合实际教学,探讨一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具有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幼儿生性好动,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注意力,更难以保持绘画兴趣的持久性,做什么都要以兴趣激发为主。而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愉悦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大班故事创编画《小姑娘和大拖鞋》时,事先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活动中边播放课件边向幼儿讲述故事,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富于变幻的信息传递中,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及兴趣,很轻松、很自然地借助想象去续编故事,创作美术作品。
二、生动形象,突破难点
应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帮助幼儿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幼儿进一步感知理解,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例如,中班的主题活动《在动物园里》要求幼儿画动物。幼儿虽然都很喜欢动物,但他们对动物生活都比较陌生,如何很好地把动物的特征展现出来这是一大难题。应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一破解这一难题。 如在《调皮的猴子》这一活动中,我先收集关于猴子生活的视频,如爬树、睡觉、学本领等。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看猴子的生活视频。幼儿一看到生动活泼的小猴子就显得特别高兴,一个个表现的情绪激动。这时,我又将小猴简笔画呈现在大屏幕上。幼儿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猴用简单的几笔就能画出来时,一个个都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拿起笔画了起来。一会儿神态各异的小猴就在幼儿的笔下诞生了。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在了解猴子习性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绘画技巧,一举两得。
三、评价作品,提高信心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应通过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使幼儿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传统的讲评幼儿作品中,教师常常举着幼儿的作品,会由于体积小,很难让全体幼儿看清楚,评价效果受到限制。但有了多媒体中的实物展台和大屏幕,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现在讲评幼儿的作品时,我们可以通过实物展台把幼儿作品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幼儿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每幅作品中的各个细节,进而对作品的优劣做出正确评价。幼儿还能通过大屏幕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大屏幕也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幼儿通过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寓教于乐,丰富情感
美术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让幼儿画个画,涂个色,而应该把手工制作、陶泥、剪纸、贴画、刺绣等美术活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把美术活动游戏化,引导幼儿在美术教育中像游戏那样去活动,让幼儿自由地观察、想象。教师则从中启发、鼓励幼儿勇敢地用自己的小手描绘出所看、所想、所爱。如在进行大班美术活动《会变的脸》时,我事先准备了形象生动、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在活动中一边让幼儿观看奇怪有趣的画面,一边让幼儿说说画面中哪里特别的,为什么用水果糖代替嘴巴、用太阳代替眼睛。然后,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可以用什么来代替鼻子,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头发?之后,我把幼儿想出的新事物在多媒体中一一呈现出来。因为这些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他们自然都愿意用心去听、去看、去想、去说。通过多媒体课件富于变幻、丰富多彩的信息传递,幼儿不但轻松自然地理解了活动内容,掌握了新本领,而且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分享了喜悦。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为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带来了许多便利,为幼儿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表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多媒体技术营造的音、色、光的情境中去主动发现、质疑和探索,从而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我们教师只有孜孜不倦,不断地努力探索,才能更好地使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走进课堂,让幼儿在信息化时代接受更多的信息化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也要求遵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改革理念,推动美术教育生活化发展,发挥生活对幼儿园教育的积极作用。因而,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四个组成环节入手,深入探析如何从这四个方面开展美术生活化教育。以期证明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美术创新创作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作用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属于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同生活密切相关。美术创作的生活化是美术活动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前提。因而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而言,当务之急是实现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发展,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让美术能够具有生活价值。另一方面,幼儿园美术教育主要由美术活动内容、美术活动形式、美术活动素材和美术活动经验四个方面组成,所以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对策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系统化、全面化发展。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生活化对策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基于幼儿的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选择适合的美术内容,对幼儿展开教学活动,当前实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生活化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采取教育活动,进行美术拓展,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要求进行模糊教育。所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绘画活动,教师设置的绘画主题一般是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和事。绘画活动的内容来自于生活。如三八妇女节开展美术活动“我的妈妈”,幼儿通过画笔表达对妈妈的爱,每个孩子都能画出自己妈妈的特征,从发型、长相到着装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种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活动增加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有利于幼儿表达情感。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生活化的解决对策中,应该要注意,生活是动态变化的,幼儿对生活的关注情况也在变化,因而,在内容选择上,要站在幼儿的生活角度,选择最有生活价值的事物。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形式生活化对策
幼儿的性格较为活跃,课堂专注力不高。所以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如绘画、手工、泥塑等。因而要求幼儿园在选择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时,要通过创建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对该美术教育活动形式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大班泥塑活动“运动着的人”,首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播放运动比赛视频,让幼儿观看运动场上各种竞技的人物形态,然后让幼儿模仿跑步、游泳、举重等不同运动项目的肢体动作,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具有生活化的情景氛围,激发学生进行泥塑创作的欲望。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类课后活动,带领幼儿来到自然中,体会自然的美,在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进行美术创作,如小班结合季节开展主题活动“春娃娃”“落叶飘飘”,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滚一滚、摸一摸、闻一闻,让孩子通过绘画、树叶粘贴、树叶拓印、制作植物标本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总之,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形式要体现多姿多彩的生活。
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素材生活化对策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所使用的素材要具有生活化特点,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是从大自然生活中寻找美术材料。如石头、木材、沙子等材料在生活中普遍可见,并且是生活中重要的建筑材料。因而可以通过晋江海边的贝壳开展美术活动,首先,组织幼儿观看贝壳工艺品,在带领幼儿到海边进行贝壳的收集,利用彩色笔、贴纸等在贝壳上绘画,或者进行贝壳手工品的制作。教师通过这些生活上的素材,经过层层教育的方式,带给学生对美术教育活动不同的感受。另外,美术教育活动素材生活材料还可以来自生活中,组织幼儿对家中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有用的材料,通过美术创作将这些废物再创作,变废为宝,使其成为具有艺术性的观赏品。
四、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经验生活化对策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改革观念在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经验的生活化即要求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将从美术教育活动中学习到的经验或得到的物品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如幼儿对塑料瓶进行剪切和创作,使其变成一个花瓶,能够在家庭生活中使用,增加幼儿对生活和对美术课的热爱程度,培养幼儿亲社会的性格;同时,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经验生活化,还指幼儿能够运用美术中生活化的理念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例如,幼儿在进行算数教育活动时,幼儿能够下意识地在教育生活化的理念下进行学习,将生活中买水果的事件引用到算数学习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生活化改革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创新点。幼儿园教师通过选择常见的生活内容,使用各种简单、具有亲和力的生活物品,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实现美术的生活化教育,并且最终还将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使幼儿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对生活产生热爱,提高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使该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能够达到国家大城市的标准,全面提高该地的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作了较全面、深入的梳理,并分析了幼儿园美术教育崇尚范例复制的现实危害,探讨了幼儿园美术教育观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范式转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强调应确立以儿童为本的美术教育观。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观;范例复制;自由表达;历史演变;现实反思
在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观影响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中,幼儿园教师主要开展以“照着画”为典型特征的范例教学活动,且通常辅之以“像不像”为唯一评价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美术活动不是一种儿童自我表达的方式,而是一种教师达成某一教育目标的工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纠正儿童艺术教育的误区,将儿童的审美体验置于艺术教育的中心,强调要从“成人为中心”转向“幼儿为中心”。2015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也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这为幼儿园美术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范例复制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观是如何在我国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如何避免重蹈“技能为上”的范例教学老路?打破范例教学模式后我们应当如何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历史演变过程的考察,深入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新方向。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
传统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范例通常是指教师将线条、形状从事实形象中抽象出来,加以概念化、符号化而成的外形简单的简笔画。〔1〕教师使用范例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往往会忽视儿童对具体对象的感知体验,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与达成为核心目标。我们将重视范例复制的美术教育称为“以技能为核心”的美术教育,而将关注儿童个体的内在感受、鼓励多元自主表达、不以形似为衡量标准的美术教育称为“以艺术为核心”的美术教育。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均有其特定的文化渊源。应当说,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体内心的精神修炼,注重以陶冶情操为主的“艺的教育”,〔2〕但这一价值取向在清朝末年发生了重大转变。从那时至今,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不断变化,详述如下。
1.清朝末年:从注重精神塑造转向注重技能培养
在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思潮中,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开始受到重视,美学正是这时作为一种实用学科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并被列为1904年“癸卯学制”中的24门“工科建筑学门”主课之一。由此可见,美学在中国最初是被列为工科的。〔3〕近代首部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也将美术定位为实用技术――“手技”。“手技盛长短大小各木片之匣,使儿童将此木片作房屋门户等各种形状;又授以小竹签数茎及豆若干,使儿童将作各种形状;又使纸作各种物体之形状;更进则使黏土作碗壶等形。”当时的美术教育更多强调的是通过材料造型等活动,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并教导幼儿学习相应技能。
客观地说,“癸卯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教授西方经世致用的技能。然而,当时中国并没有正规的学前教育师资,保教人员是由育婴堂的乳媪和敬节堂的节妇经过简单培训而来的,并不具备“就儿童最易通晓之事情,最所喜好之事物,渐次启发涵养之”的专业素养。相对而言,训练幼儿的相关技能是比较容易达到的。因此,此时的儿童美术教育重技轻艺也是不足为奇的。
2.民国时期:以技能为重的同时,关注审美人格的培养
1912年,时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明确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认为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不再将美育等同于单纯的技能训练。王国维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首倡美育,主张将西方艺术的科学因素与中国美育的伦理成分相结合。1928年,丰子恺在其著作《废止艺术学科》中批判了不合理、机械、有害的艺术教育现象,倡导真善和真美的艺术观。〔4〕这股美育思潮促使1932年国民政府在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将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为:“(甲)满足对于工作的自然需要;(乙)培养操作习惯,增进工作技能,并锻炼感觉能力;(丙)训练关于群体的活动力,如自信、自重、坚忍、专心、勤奋、互助、热心、服务等精神;(丁)发展智力,包括锻炼思想,培养发表、创造、建设的能力,发展欣赏能力。”具体内容包括:“画图――自由单色画或彩色画,彩色画可用各种现成图物,使儿童自己设色,或用自己所制的图物,施以彩色;纸工――用剪刀剪各种图形,或以纸折各种物体(如桌椅之类),或将剪的、折的、撕的图形用浆粘在纸上,或用纸条织成各种花纹;泥工及纸浆工――用泥或纸浆做成模型,如鸡、狗、桃、李、杯、盘、糕、饼、舟、车等类,并研究泥的性质等。”《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虽然有明显的技能训练痕迹,但并非把技能培养当作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开始重视并鼓励儿童的自由创作。
可见,民国时期的儿童艺术教育开始回归艺术的本质和美育的核心,将美育与智育、德育结合起来,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当时战乱频仍,以学者为主要推动力的教育改革影响很有限,且囿于教师素养不高等条件的制约,美术教育仍然以较容易实现的技能技巧训练为主。
3.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重新推崇技能训练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各方面学习苏联经验。反映在学前教育领域,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就明确指出,“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幼教”。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学前教育改革不再以民国时期的学习美国模式为主,开始全面学习苏联模式,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19世纪初苏俄时期的美学研究特别强调为政治服务的实用目的。受苏联模式影响, 1951年7月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将美术教育目标定为:“(1)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兴趣和爱美观念;(2)培养幼儿学习描制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轮廓,以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幼儿运用双手的能力,使其懂得劳动是最崇高的道德,以养成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幼儿园美术教育在价值取向上重新偏重功利与实用,在教育方法上以灌输练习为主,重视技能技巧训练。
应当说,以“作业课”为主要特点的苏联教育模式本质上是建立在对儿童最近发展区认识的基础上的,旨在为儿童提供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教育。但受当时我国“”风气的影响,我国对苏联模式的学习更多停留在表面,只复制了其“整齐划一、任务达成”的形式要求,如美术教育中注重临摹和结果评价等。这一倾向至今仍然影响着我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范例复制即是典型表现之一。
4.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重新关注审美价值,但理念与实践相距甚远
在邓小平“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学前教育开始广泛吸取国际先进经验。1992年我国第一套美术教育译丛出版,包括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等 6 部译著,将工具论与本质论这一美术教育取向之争引入中国。工具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创作过程,认为应“通过美术的教育”实现个体全面发展。本质论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创作结果,认为应开展“为了美术的教育”,以实现自身的审美价值。这两种价值观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重新定位有重大影响。
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政策法规是198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其中,美术教育的目标为:“(1)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2)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其材料。”由此,美术教育虽然仍注重技能技巧,但逐渐体现出技能技巧要为欣赏力、观察力、创造力等美术基本素养能力提高服务的倾向,初步尝试将本质论与工具论相结合。
可以说,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是一个重新调整、兼容并蓄的时期。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们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本国,重新思考了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做了一些很好的尝试。然而,总体来看,由于此时学前教育受重视的程度尚不高,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教师严重缺乏,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学前教育事业又遭遇了较大的滑坡,以致于对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提倡没有得到全面的落实。
5.21世纪以来:在强调儿童本位的基础上整合审美与技能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逐步从数量的增加转到质量的提升上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学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以往“成人中心、教材中心、知识技能中心”的教育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幼儿园美术教育也不例外。2002年,滕守尧指出,“仅有知识和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儿童艺术教育观反思运动。艺术生态教育、艺术综合教育、艺术生命教育等教育理念及其课程模式逐步生根发芽。〔5〕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确定艺术领域的核心目标为:“(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6〕2012年《指南》颁布,将“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作为艺术领域两大核心目标,“感受”“体验”“喜爱”等词高频出现,凸显艺术教育对儿童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发展的作用,淡化技能技巧培养,“范例教学”被明令禁止。当然,淡化技能技巧并不等于完全否定技能技巧,而是强调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充足的机会促使其自主发展,并在儿童有需要时给予及时而恰当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应该说,随着《纲要》《指南》的深入人心,幼儿园开始在反思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美术教育道路,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的范式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重要的是不但形式上要取消“范例教学”,而且教师心中要消除“范例”思维。行动上的不以“像不像”为评价标准,不等于教师在内心就认同了儿童自由表达的价值。与此同时,怎样争取家长的认同度,怎样改革美术教育评价机制等问题,仍是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崇尚范例复制的现实危害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以传授技能技巧为单一目标的范例复制教学方式存在诸多现实危害。
1.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美术从本质上讲是个体自我表达的一种符号,反映的是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认识,是个体情绪情感宣泄与疏解的通道。被成人简单化、概括化了的范例形象并不符合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因此,范例教学很难帮助儿童实现真实的情感表达。众所周知,艺术最鼓励和倡导个体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对自由和自主的追求最为强烈。范例复制恰恰将自由与自主限制在极小的空间内,压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实中,受“范例教学”束缚的儿童,一脱离教师提供的范例,往往就会出现“不会画”的情况。曾有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调查,发现中国学生计算能力世界排名第一,但想象力却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将极大地影响中国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7〕
2.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范例教学强调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师职前培养时更注重的是美术技能技巧的掌握,而不是艺术素养的熏陶,由此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追求自己画出“完美的范画”、儿童临摹出“一样的作品”,鲜有对儿童艺术过程与创作特点的观照。教师付出大量心血培养出的可能是“匠人”,而不是充满灵性的艺术自由表现者。所以,范例与儿童的天性相悖,也导致教师无法体验到美术教育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三、打破范例:确立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价值观
1.“尊重并还原个体对美的多样化感受”是审美教育的本质及其必然要求
范例复制背后隐含的逻辑假设是“美是单一而确定的”。这里关涉如何看待美的本质的问题。“美”这个词在希腊语中被表述为“aisthetikos”,意即“使感官享受到愉悦和爱慕的物质与精神的所在”。对于什么是美、美是否存在标准等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客观说,认为美是事物客观存在的均衡、对称、和谐等物质属性,即美的衡量标准是客观、确定、可达成共识的。二是主观说,认为美是人们纯主观的感受、体验,如获得生理或心理的快感,获得情感释放等都是美。三是主客观契合说,认为美是心物同构、内外相应的,事物的性质、形状等为美提供了条件,但只有符合个体主观意愿时,个体才认为这是美的,因为“对象世界形象地显示了人所特有的真与善的本质力量,确证了人的思想、情感、智慧、愿望,所以它是美的”。
摘 要:儿童美术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教育重要的途径,是激发儿童创新意识和好奇心的有效方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让孩子在幼儿园中,亲近自然环境,接触自然中的植物、动物等,从而培养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热情。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的教育不应该只拘泥于课堂的学习和书本的翻阅,更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来探索大自然中的美。俗话说:“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更要培养孩子善于发现自然中美的习惯,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一、乡土资源概述
乡土资源就是学校所在地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包括自然中的各种花草树木之类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各种社区周围的文化宣传活动设施等。城乡的幼儿园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乡土资源,从实际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
1.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热情
一个伟人说过:“只有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幼儿正处于认识各种事物的初级阶段,亲近自然,用孩子特殊的好奇心去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解,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等都是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植物的静态、动物的动态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著名的美术作品梵高的《向日葵》的创作灵感便是来自大自然中静态的植物。亲近自然,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美术的创作热情。
2.开展主题活动,培养美术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雪花是白色的,在幼儿学习《七彩雪花》时,教师可以开展以“雪花”为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幼儿自主讨论探索雪花的构成,幼儿的思维没有被自然的现象禁锢,因此,幼儿画出的雪花有可能是紫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等等,还有的把雪花涂成五颜六色的。这样自由的创作,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创新意识。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后,以后幼儿便能随时随地取材创作,为幼儿一生的美术兴趣奠定了一生的基础。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能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生活处处是美术,从生活中体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才能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利用乡土资源,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体会创作的乐趣,还可以教育幼儿随时随地取材,因材施教,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能使幼儿产生对生活的认识。美术时时刻刻都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素质教育不仅包括九年义务及以上教育,更包含着学前教育,儿童学前教育主要是让孩子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其中,美术教育是重中之重。但是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要改进美术教育,必须要懂得儿童的绘画心理。主要对儿童的绘画心理进行研究。
幼儿园美术教育儿童绘画心理研究美术教育的最主要作用是培养人格、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格。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是职业教育,目的也不是向儿童传输什么知识,而是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所以儿童美术教育必须建立在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基础上,所以把握好儿童心理生理变化对儿童美术教育乃至儿童健康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与绘画心理
幼儿园的儿童对外界的事物不了解,也没有成年人所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们所看所思所想反映到画纸上是最为天真和淳朴的,幼儿园的孩子们还不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时,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出来的正是他们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美术教育,让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表现出最真实的感受,我们通过绘画了解到孩子最真实的感受,再加以引导,这样才能给予小孩子们最为合适的帮助,让孩子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二、儿童绘画心理研究
1.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认知方式
儿童对外界的好奇心很重,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但是他们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很少,所以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弱,绘画可以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想象,把自己的感受和认知表达在画纸上。艺术生动形象的证明了人有意识的存在,以及意识的重要性,意识让人们可以再现感觉、需求的统一,意识无休止的改变着艺术。而美术正是这样不停地教会儿童们认知世界。
2.幼儿认为绘画是一种游戏
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在新生儿的摇篮上方挂一个彩色的气球就可以发现,幼儿会一直盯着彩色气球,等到儿童慢慢长大,他们开始喜欢一些漂亮的衣服玩具,喜欢看美丽的图画,所以没有儿童是不喜欢绘画的,他们把绘画当成了一种愉快的游戏。
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摸,这一切的好奇特征都反映在玩上,他们在玩中慢慢长大。当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白纸上画出美丽的线条时,他们会非常的高兴、兴奋,在继续尝试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画画,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强迫儿童去画一些线条和形状,不仅对儿童学习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挫伤孩子们画画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式,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画画。
3.儿童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画画的想象力是儿童内心最为美丽的一面,儿童画画是从最基本的涂鸦开始,通过刚开始简单的练习,孩子们就会飞翔在绘画的世界中,不再有生理上的限制,并且通过绘画锻炼了孩子们的眼耳手脑。在教学中,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孩子们绘画之后就显得非常的安静,但是孩子们虽然表面上安静了,孩子们的思想却异常的活跃。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们绘画几乎画不出来完整的图形,我们根本就看不懂,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解释,他们会告诉你这里画的是一架飞机,那里画的是一颗小草,那里画的是一个动物园等等,虽然我们看不懂他们画的是什么,但是在他们自己眼中,他们画的都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这就是想象,想象源于生活,他们在听到老师讲的故事,爸爸妈妈讲的故事之后,经过自己的想法,把这些画出来。这时候带着孩子们多多接触大自然,多见一些美好的事物,对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帮助会很大。再大一点儿的孩子,他们绘画的时候已经能够画一些完整的图形,能够画一些带有情节的画了,画一些小鸟,小狗和花朵等等,因为他们喜欢看动画片,所以好多画画的题材都是童话式的。幼儿期的孩子们想象力十分的丰富,他们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想象成有思想会说话的朋友,他们会和这些朋友交流,聊天,吵架,他们会想象着自己可以飞向天空,飞到月亮上,他们的想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的丰富,我们应该掌握孩子们的心理生理特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以健康的引导,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4.儿童充分展现自我
孩子们如果真正迷上画画,他们会不由自主的不停地画画,如果这时老师强行孩子们停止画画,他会非常的难过,根本没有心情去做其他的事情,他们会不停地想着他们的画,这样对孩子们的成长非常的不利。有的男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会突然站起来手舞足蹈,乱蹦乱跳,这时候他已经沉浸在他的画画中,把自己也想象成其中的一部分,乐此不疲。有的女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笑起来,哼出声音,甚至站起来跳舞,这时候孩子们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她们把自己想象成父母老师口中的精灵、仙子,如痴如醉。虽然我们这时候很难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横加指责,认为孩子们影响到教学秩序,会严重伤害到孩子们的感情,打击到孩子们绘画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明白。这是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属于正常表现,我们要努力给孩子们一个自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表现自我,展现个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方式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把握好孩子们的绘画心理特征,正确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观察能力,能够正确的解读孩子们的行为,我们的幼儿教师要用科学、客观的方式观察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并对之加以研究,要通过观察的方法准确地捕捉到孩子们最为真实的思想状况,并加以正确引导。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只有培养起幼儿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学 兴趣
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美术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神奇的,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只有培养起幼儿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培养幼儿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意教育手段要灵活、开放,具有多元性
1.带幼儿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
兴趣是孩子掌握知识要领的所在,幼儿的想象思维是成人无法触摸与想象的。他们的欣赏角度具有他们的独特性,现在大多数的教学方式是按照成人的想象思维去培养他们。阻碍了幼儿的思维方式,这往往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弊端。由于新课改的实行,有的教师所讲的课过于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实际整节课比较浮夸,存在表面现象,看似热闹,但并没有真正地挖掘孩子的纯真、质朴的美的创造力。孩子并没有体会美术的精髓所在,兴趣并没有真正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用他们的体验、感受,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敢说,敢做,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把身边的所看、所想、体会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创作。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所以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让其认真细致地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
2.抛开传统框架,寓教于乐
想象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想象,艺术就荡然无存,克林何德认为:“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所听到的声音,而是由作者的想象力有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的那种声音,其他艺术也是如此。”艺术作品是通过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艺术往往使人看到的是一个愉悦的健康向上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会发挥他自由的想象空间。幼儿的思维是大人无法想象的。由于幼儿具有好奇的天性及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所以他们特别乐于参于这样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使幼儿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并易使幼儿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的想象,扼杀他人潜在的创造性,毫无兴趣可言。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游戏之中,让幼儿“画画玩玩”或“做做玩玩”,使之积极生动而愉快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并在活动之中始终感到饶有兴趣,做到情绪饱满,展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活动。
3.创设美好情境,激发兴趣
幼儿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幼儿对美术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热情,并能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但是这种热情,并不会自发地凭空产生,只有老师适当地引导,使之感到好奇、惊喜、他们才会产生巨大的热情,展开想象的翅膀,兴趣盎然地跟随教师一起投入到活动中。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思,陶冶审美情趣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对于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努力利用提问、诗歌、故事等各种形式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情境,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参与的兴趣。
4.了解幼儿心理,培养兴趣
教师要多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教育是幼儿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幼儿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进行表达时就会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所以,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引导,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的心理,再加上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5.改变教学课堂模式,提高创造能力
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法简单化,老师讲,学生听,墨守陈规,这样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幼儿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大胆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消除幼儿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幼儿感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使幼儿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教学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
二、注意教材难度要适中,教材要求要有针对性
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选择难度偏高,会使幼儿感到束手无策,不利于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兴趣。偏低,会使幼儿感到轻而易举,没有学习的必要,同样会使幼儿失去兴趣。所以教材难度要适中,让大多数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就可完成。当然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即教学要求要有针对性,对于能力偏低的幼儿,以达到目标为目的;对于能力偏高的幼儿,我们可以适当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才会使他们的兴趣保持相对持久。反之,幼儿的兴趣就容易丧失。
三、注意教育环境的综合性
1.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工具、材料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总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去参与活动的。所以,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培养幼儿兴趣的基本保证,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积累各种材料,如废纸盒、纸箱、塑料瓶、碎布以及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等,还可以设立美术角,放置一些绘画、手工制作所必须的工具材料或可供欣赏的手工、泥塑等。墙上布置一些儿童画或名画等。总之,要尽量为幼儿的美术活动创设一些良好的条件,让其有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空间与材料,以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保持轻松、自由、活跃的环境气氛
轻松、自由、活跃的环境氛围是调动幼儿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更有利于幼儿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我们要以自己积极饱满的情绪以及对美术的积极热情感染幼儿,并自始至终的以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消除幼儿心理的紧张感,才会使幼儿充满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3.注意家园配合,共同共育
一位专家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就是: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也只能有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密切联系,不断沟通,保证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经常把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汇报给家长,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所了解,能够在家中监督和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美术,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条件,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让幼儿提高美术的兴趣。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注意以上几点,真正做到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在轻松、自由愉悦的环境学习美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 要:多媒体教学课件就是各种教育资源之一,它能够极大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唤起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思考,促进教育教学的整合。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媒体课件
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优势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还能使他们思维积极向上,想象丰富,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对幼儿来说,多媒体则声色并茂、动静结合,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二)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力。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面对人才的激烈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将会被淘汰。而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制作一个动画课件,通过声音的感受和图象的清晰,为幼儿提供创设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使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创造力也随之被调动起来。
二、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以及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引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愿望。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而且小班的孩子对色彩鲜艳、动态的画面更感兴趣。因此,在很多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应采用多美媒体课件指导孩子画画。
如我们在幼儿园见习期间,教师在教孩子如何画直线条和弯曲的线条时,只是单一的进行讲解,如果选用现有的课件《扭扭宝宝》,动态的演示直线条变成了绳子,变成了蚯蚓,又变成了波浪,小鱼在海里游,形象而又生动的画面将会大大吸引孩子的注意和画画的兴趣。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二)帮助有效的进行主题整合。孩子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更多的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如中班的主题《我爱我家》的活动之一《画妈妈》这个活动的目标就是通过说说画画妈妈,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关心妈妈,爱妈妈。可见,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妈妈,更多的是爱的情感的激发。如果在活动的准备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将妈妈和宝宝的照片做成ppt让孩子直观的看到了妈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再现不在身边的妈妈变的具体形象了。那么一个原本枯燥乏味的活动就会变的生动并且富裕情感的寄托。
(三)积累感性经验,提高审美意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我在大班的美术活动《有趣的大树》中看到,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四棵大树,从树上要体现出四季的变化。由于幼儿感知水平较低,对于四季变化很难理解,如果只凭教师口头描述四季特征及树的变化,必然会枯燥无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利用多媒体把四季轮换制作成动画形式:春天,天气转暖大树开始慢慢的从枝头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绿叶很快长大,到了夏天枝叶茂盛。秋天,树叶颜色慢慢变黄,并从枝头一片一片飘落下来。冬天来了,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头积了许多白雪……同时加上教师的贴切优美的讲解,就能够使幼儿在几分钟之内感受到四季轮换的明显特征,丰富关于四季树木的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
(四)使美术活动更具游戏化,生活化。我们不能把美术活动局限为画画,手工制、剪纸贴画都是美术活动。孩子把美术活动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
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往往有些教具在时间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来达到这一目的,既美观又可以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将教学过程以及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拍摄下来,将具有很大的意义。
总之,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制作软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反复实践反复修改软件才会趋向完善,所以教师只有敬业爱岗才能顺利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摘 要: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对自我控制的能力有所加强。因而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中,教师可适当结合幼儿好动的天性,让美术教育“动”起来。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动手能力
幼儿处于思维不受限制的创造阶段,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创造机会,在美术课堂上适当解放幼儿天性,结合幼儿动手能力和生活素材,使美术教育课堂动起来,帮助幼儿在创造活动中发散思维。
一、创造艺术环境,让外部环境动起来
家长通常会在周末带孩子外出游玩。孩子通过对外界的欣赏,形成一定的审美。教师可以结合上课时的天气情况,花开时节带领孩子们赏花,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微风中摇曳的花朵,感受身边的美景,形成初步审美;在秋叶纷飞时,去院子里捡一片自己最喜欢的叶子。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从自然中欣赏美。
除此之外,幼儿的教室装饰一般与幼儿审美贴合,受到幼儿喜爱。教师结合幼儿对所处环境的喜爱,邀请幼儿装扮自己的手工制作活动场所。比如,摆放自己喜欢的相框或其他照片、手工品等。教师鼓励幼儿对自己制作场所的不断装扮,实现了美术教育的外部动态美。
二、基本手工练习
结合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设置相应的活动主题。
1.手工纸
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物体形状,比如,做好一个小女孩的模板,按学生人数下发,请学生对各色手工纸进行裁剪,粘贴到自己领到的“小女孩”身上,给“小女孩”穿上漂亮的衣服。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幼儿裁剪、粘贴的能力;也可以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折纸训练,跟随老师制作折纸小船、青蛙等;引入传统皮影戏,学生观看皮影戏视频后,请幼儿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制作一个皮影人物。
2.废旧品利用
请学生将糖果纸带到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糖果纸,观察后说一说糖果纸的图案、颜色,上面的花纹是如何排列的。请学生欣赏课件上的糖果纸艺术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引导学生在一大张白纸上粘贴糖果纸,根据学生的意愿裁剪糖果纸,可以贴成一片彩色墙,也可以将裁剪的部分粘成一个故事画。家里不穿的衣服、旧布料或者旧毛钱,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比如,用黑色毛线做树干、红色毛线做花瓣、黄色毛线做花蕊等,碎布片可以粘成一条可爱的鱼。
3.泥塑
先请学生想好自己捏什么东西,老师演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孩子们如何利用辅助工具对橡皮泥团圆、搓长和压扁等基本技能,从简单的“胡萝卜”做起,请学生发挥想象力,动手做出更多作品来。
通过体验自然、装扮活动场所以及各种手工制作,使幼儿加强了动手能力,实现了美术教育,体验了快乐童年。
摘要:对儿童的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社会、家长、学校、老师也越来越重视。我国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也注重全面发展。美术可以锻炼孩童的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儿童在艺术领域的探索。育儿园美术教育也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美术教育生活化极大地提高了儿童学习兴趣,探索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为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育 学前教育
美术教育是现如今学前教育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幼儿园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学前美术教育课程。育儿园美术教育属于艺术启蒙范围,是符合幼儿身体成长规律、学习能力规律的启蒙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小朋友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单一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已经不能适应这个多姿多彩的现代社会,幼儿园美术教育走向生活化。创造生活化的美术家学课堂,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欣赏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大自然中的美,陶冶小朋友的情操,使小朋友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提到生活中的东西大家也更能够接受。生活中也处处充满着美,把美术教育生活化,让小朋友融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更能提高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一、把生活内容放到美术教育课堂
幼儿园美术教育最忌枯燥,幼儿园的孩子都还处于智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期,美术教育如果只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复杂的绘画技术教授,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不会喜欢美术课。幼儿喜欢灵活多变、五彩缤纷的内容,很多小朋友上课期间只能坚持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的注意力集中,美术教育生活化就会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在进行美术课程时,可以把生活的内容当作美术课讲述内容,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比如桌子、椅子、鲜花、小草、绿树等的观察,把生活中的各式各样色彩斑斓,形状多变的物品作为教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人物画时,小朋友会画自己的一家人,并且画的五彩缤纷。色彩多样的妈妈,高高大大的爸爸,和在爸爸妈妈中间开心笑着的小小的自己。在孩子的心中,妈妈是最漂亮的人,所以妈妈就有很多种颜色;爸爸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所以爸爸就会很高很大,可以保护妈妈和孩子;而孩子自己就是小小的,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开心成长。
另外,幼儿的思维总是多变,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肯定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学内容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学习小朋友喜欢的、关心的生活内容才会更好的引导儿童学习美术。比如,小女孩会喜欢芭比娃娃,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儿童为芭比娃娃设计衣服、发型、给娃娃建小房子等,即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吸引小朋友的眼光。对于男孩子,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诸如玩具枪、玩具剑或者小朋友喜欢的奥特曼模型等,让小朋友动手组装。这样能够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玩的开心,学的也开心。
二、创造生活化的美术教育环境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美,在生活中学习会更简单,更易于接受。关注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创造一个生活化的美术教育环境,使小朋友发现生活中的美,体会生活中的美。美术教育本来就不是格式化的教育,美术教育不能只在正常的课堂内教授,时间长了孩子肯定会有厌烦情绪。老师可以把美术教师进行重新布置规划。比如在学习绘画小动物时,可以把墙面绘成森林,绿油油的茂密的森林会使人放松心情,可以让老师和学生都扮演成小动物,模拟生活在森林中的小动物,不仅可以使小朋友更直观、更真实地认识到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还能够教授小朋友一些关于森林和动物的科学知识。
除了创造生活化的课堂,还可以带领小朋友走出课堂,走入生活来进行美术学习。比如,可以举行一个主题活动,引导儿童切身体会生活中的美,使他们更深的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例如,美丽的植物主题活动,可以带领小朋友去植物园进行学习,让他们观察各种植物的外在形态,如植物的叶子,植物的花朵,植物的果实等让他们用眼见去看,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植物,让小朋友最真实、最近距离的观察植物,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激起他们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对植物的喜爱,同时也可以告诫他们花草树木不光美丽还保护着小朋友,为小朋友提供美丽的生活环境,提供新鲜的空气,还可以教育小朋友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
三、利用生活物品来进行美术教学
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材料千奇百怪,丰富多彩,这是很好的教学素材。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很多生活垃圾,很多生活垃圾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师可以引导小朋友对生活垃圾收集整理再利用,用这些生活用品创作很多有趣的物品。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可以举行一个环保时装秀,让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设计服装,可以把生活中不用的废弃纸张,坏掉的各种小饰品,破旧的衣服等收集起来引导小朋友与父母合作把这些不用的、坏掉的废旧用品重新染上漂亮的颜色,做成漂亮的衣服。还可以搭建小舞台让小朋友穿上自己做的漂亮服装进行时装秀。将生活中的熟悉有新奇的废旧物品作为美术课堂活动的材料,进行二次创造活动,把废旧物品变成美丽的艺术作品能帮助提高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主动性,既能提高小朋友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得以实现与延展。
大自然也是美术教材的储藏库,它为幼儿美术学习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可以举行标本制作课,利用到处可见的花草树木教小朋友制作精美的书签,可以把小朋友领到室外,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比如艳丽的月季花、翠绿的柳树叶等等。可以多进行这样的活动,让小朋友在大自然中选择美术教育课堂所需要的美术教材。
四、把美术成果用在生活中
有价值的活动应该从生活中来并回到生活中去。把美术活动生活化并不仅仅是要把生活内容作为美术教材,还要把美术教学成果反馈给生活。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具有教学意义的教材帮助小朋友学习知识,分享经验,为生活服务,使教学生活化,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生活能力。
比如在植物园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会发现各种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植物的美,还要了解植物为人们生活做的贡献,教育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大自然。在标本书签的制作中,不仅教授孩子们制作美丽的书签,还要把书签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告诉孩子们书签的作用,引导孩子形成多看书的好习惯。
五、结束语
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是美术教育历史的创新与革命,这是一种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把美术教育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减少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美术教育教材丰富多彩,教育环境轻松自在,学习内容真实明了,也使课堂知识更容易接受、学习、理解与运用。
(福建省永泰县城关幼儿园 福建 350700)
摘要:当前,幼儿园发展已经呈现出日益迅速的形势,而幼儿园美术教育也呈现出全新的变化趋势,由最初的教育单一化目标培养逐渐转变为对幼儿的全面素质培养。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新变化现象进行简要分析,且针对其教育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终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变化;问题;对策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也是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美术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本身实现改革是至关重要的。许多教师已经开始针对美术教育的新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且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对其积极进行解决将有效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呈现的新变化
幼儿园教育目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主要体现为传统的单一技能培养转变为对幼儿的综合全面培养。通过对幼儿的生活环境进行转变,从而使得幼儿可以在相应的环境与氛围当中,感受到对美的独特认知。其次还应该通过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相应的自由表达,使得幼儿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形成相应的乐趣,进而培养其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能力,使得幼儿可以形成相对健全的人格。最后,幼儿通过使用多种美术工具以及材料,使得其自身的表现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实现提升,不断激发自己的兴趣,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基础性的审美观念。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目标预设相对注重知识技能以及过分标准量化
许多教师在教学目标预设方面,过分注重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得教学过于呈现标准化趋势以及量化态势。教师往往要求幼儿掌握某一种特定的绘画技巧,然后通过模仿的方式让幼儿进行绘画学习。比如教师要求幼儿画“苹果”,可是,所有的幼儿都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苹果的整体形状、苹果瓣的样子进行观察,从而整齐划一的画出了一模一样的苹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得幼儿陷入模式化的桎梏当中,进而造成知识技能化与标准化成为阻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使得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遭到抑制。
2、强调年龄段特点且忽视了幼儿的实际水平
许多教师还会忽视幼儿的年龄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幼儿在初步绘画的时候,只能驾驭几种基础性颜色。所以其绘画能力与绘画结果必然会呈现出这一阶段应该具有的特点,而非教师理想中的样子。
3、对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然而许多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育的时候忽视了教师与幼儿之间正确关系的处理,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是利用强制性手段对幼儿进行灌输。所以往往教师费尽全力进行讲解,可是幼儿的实际掌握能力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的具体对策
1、将幼儿的能力培养放于首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幼儿的能力培养置于首位,幼儿的感受、表现力、创造力以及个性的彰显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教师要求幼儿绘画自己想象中的父母,这时候许多幼儿可能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将父亲画成超人,把母亲画成公主等。这些都是一个孩子内心对美的感受与认知,也是一个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彰显。将这些置于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与首位,才能不断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3、注意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的符合
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应该是相符合的。不同的幼儿因为成长环境有所差异,所以其往往具有不同身心发展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比如教幼儿进行拓印的时候,可以为幼儿准备好树叶、颜料等基础工具。然而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许多幼儿可以很快掌握方法,则还有一些幼儿迟迟找不到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幼儿年龄与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协调,允许幼儿个体差异的存在。
3、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还应该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将幼儿的主观地位体现出来,其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思想,将教学过程看做教师与幼儿进行合作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或者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幼儿进行强制灌输的过程。应该时刻将幼儿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关系,从而鼓励幼儿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发言,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进而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幼儿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才能逐步展现出来。
当前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确实呈现出许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教师不断转变自身理念,树立全心教学观念,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以及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幼儿园美术教学水平,让幼儿自幼形成独特的审美认知体验,从而不断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成熟的心智,在未来的成长中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