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3 09:41: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矿山机电专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矿山机电专业机械设计论文

一、矿山机电专业的特点

矿山机电专业是培养能从事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及维修、检修、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要求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2.熟知并掌握机电设备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图的阅读和绘制相关知识。熟知矿山机电设备构造、原理和故障原因及分析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熟知矿山机电设备操作、维护、故障检修、安装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4.初步掌握室矿山机电设备选型、选参数及相关的设计方法。5.了解安全和文明生产的管理制度、技术规范、管理知识等。

二、矿山机电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安排

从该专业的特点来看,对于机械设计基础的要求比较高,主要是识图、读图、绘图、选型计算及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能力要求比较多,掌握矿山机电及系统的设计,学会运用手册、标准、规范等资料。因此,在理论授课时要突出这方面的特点。1.理论环节本校该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为50学时,实验为10学时,根据这个学时来安排,理论知识突出与矿山机电专业相吻合的知识点。理论授课主要讲以下内容: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在这部分主要包括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以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分析及运动的确定;②凸轮机构。主要包括从动件的凸轮的几种形式及运动规律;③轴毂连接,主要包括键连接、花键连接和销连接的几种形式以及运用的环境;④带连接和链传动是重点,因为涉及井下运输。这部分包括带的分类、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普通V带的设计计算及V带传动的张紧、正确安装与维护;链传动主要有几种形式及应用场合;⑤齿轮传动。主要讲减速器设计;齿轮失效的形成、形式及措施等。⑥蜗杆传动,主要是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⑦齿轮轮系。主要是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⑧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主要是分类和应用场合。2.实验环节针对专业的特点以及理论课授课的分配,在实验环节主要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①金工工厂参观实习。让实习工厂的老师讲解设备的种类以及每种设备可以加工的零件类型,典型零件的示范加工。让学生对工厂内的设备大概了解,清楚有什么样的设备及该设备可以加工什么零件。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加深理解。②机构认识实验。该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对模型动态展示,并以四连杆机构的变化情况,提出液压支架中四连杆的作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常用机结构及类型与相应的设备建立起关联。③齿轮范成原理实验。该实验是了解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齿廓渐开线部分及过渡曲线部分的形成过程,使其了解渐开线齿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以及避免根切现象的方法,并会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异同点。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参观。另外在进行完该实验后,还应进行减速器的拆装。④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该实验主要是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并了解外载荷对传动效率的影响,让学生结合矿井运输了解皮带运输的原理和结构。

三、结语

针对矿山机电专业的特点及专业要求,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并对该课程的实验进行了研究,充分体现出该专业的特点以及课程的重点。

作者:孙建平 刘志毅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高职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 通过到煤矿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在调研、统计、分析、提炼矿山机电技术员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调研;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0 引言

推行“政校企联动、产学研结合”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改革试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探索适应矿山机电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 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

在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两个文件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职高专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拥有突出专业技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3]。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以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指导,进一步设计构建了特色更加鲜明的矿山机电专业“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2.1 专业分析

就业面向定位主要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职业分析主要确定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2.1.1 企业(社会)调研情况

调研目的:为矿山机电专业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

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主要是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等。

调研内容:煤矿机电岗位的种类,岗位分布情况,各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岗位工种及各工种需求比例,岗位工作职责、职业标准、工作内容、责任范围,企业和区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及知识能力素质表现情况,矿山机电专业的服务面向,矿山机电专业应如何定位才能更好的为煤矿生产一线服务,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课程设置等。

调研范围:对国内煤炭行业和云南省内煤炭企业,重点对云南省东源集团所属的煤矿企业的岗位人才能力需求状况进行调研。

调研方式:以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与企业基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座谈为主要方式,同时也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2.1.2 人才需求分析

从目前我国煤炭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看,仍处于比较滞后的位置,技术改造和进步的要求更为急迫。煤炭行业目前劳动力结构严重不合理,数量多,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调查,目前,全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约660万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64万人,地方国有煤矿146万人,乡镇煤矿约250万人。在国有重点煤矿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46%,初中占52%,工程技术人员只占3%,工程技术人员奇缺。劳动者素质与目前煤炭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很不适应。

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障碍。尤其是企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大部分煤炭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技术类人才,70%以上的中小煤矿技术人员奇缺。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与当前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云南省及曲靖周边地区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匮乏具有共性。曲靖是工业城市,工矿企业较为集中,这些企业机电领域各种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S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机电知识结合紧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并且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这种人才需求将更加迫切。

结论:

①矿山机电专业是煤炭系统的紧缺人才专业,96%以上的煤炭企业缺少矿山机电技术人才。

②煤炭企业职工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③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且稳定。

2.2 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矿山机电专业的职业面向是:立足煤炭行业,面向云南省和曲靖及周边地区,为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2.3 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确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对其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工作中主要的行动任务,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构建提供依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以下业务工作:

①煤矿企业机电设备选型、管理、质量控制;

②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运行管理;

③煤矿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运行与调试;

④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⑤引进与建议开发适合本企业的智能性矿山机电一体化产品;

⑥从事煤矿基层机电技术管理工作。

2.4 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矿山机电技术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能力目标:掌握矿山机电技术岗位所必须的专业技能。能进行矿山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故障诊断处理、检修维护,具有技术创新、改造、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身心健康,爱岗敬业,献身煤炭生产、建设与发展的精神。

2.5 课程体系开构建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开发课程体系。在调研、统计、分析、提炼矿山机电技术员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基础上,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凝练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转换,再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在职业分析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能力课程体系、素质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2所示。

通过调研,确定本专业职业岗位群50项典型工作任务。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将职业能力分解为“矿山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矿山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矿山机电设备控制”、“矿山机电设备选型”等4个能力模块,形成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能力模块与专业核心课程对应如图2所示。

3 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矿山机电专业按照“立足煤炭行业和曲靖地区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设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抓教学,应对企业需求育人才,为煤炭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以学院“校政企联动、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指导,构建并实施特色鲜明的“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依托学院模拟矿井综合实训平台,通过实施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突出不同课程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实现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合。

4 结束语

依托学院模拟矿井综合实训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构建了“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教学内容,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实行“能力模块-模拟矿井实训-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岗位群轮换顶岗实习”的运作方式,对同类高职院校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整体提升矿山机电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使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在数量上、质量上不断提高,有效缓解煤炭机电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矿山机电专业工学结合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 要:本文以永城职业学院为实际案例,从矿山机电专业行动领域的分析与专业定位出发,构建了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形式下的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矿山机电专业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引言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改革试点。顺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形势,探索适应矿山机电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现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这种办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培养期间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多次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种模式适用于理论技术要求比较高,实训时间要求长的专业。

因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保证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使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搭建起新的就业平台,拓展新的就业渠道;通过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企业需要的对口人才,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目前产学合作的情况看,校企合作层次还停留在表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工作中,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度是远远不够的,合作的水平还比较低。这反映出我们的校企合作工作仍然停留在表层。

二、我院矿山机电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永城职业学院2008年设置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2008年建立了中央财政支持的煤矿安全培训基地,2012年学院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在校企合作办学条件下,如何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特别背靠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诸多煤矿企业,如何培养出符合煤矿生产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矿山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的源动力。

1.矿山机电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主要就业单位:煤炭企业生产厂矿。

主要就业部门:机电队、运输队、安装队、供电队等。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矿井维修电工、矿井维修机工、设备安装工、变配电工、区队技术员等。

2.矿山机电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矿山机电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如下所示:

机械零件测绘;计算机绘图;电子元器件选择与检修;电子产品;电机检修工具与仪表的选择及使用;电机故障检测;电气识图与绘图;

电气元件的选择与质检;电缆敷设;交直流电机的运行与维护;整流装置的故障检修;检测部件的故障检修;调节器的参数整定;继电器电气系统的运行维护;PLC程序的编制与调试;PLC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检修;煤矿通风机、压风机、排水系统、提升机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煤矿采掘运机械的维护;矿用隔爆开关的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元件布置图阅读;矿用隔爆开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液压控制元件的使用和检修;提升机电气系统原理图、接线图、元件布置图阅读;提升机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通风机、压风机、排水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处理;高、低压配电柜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的参数整定、运行、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防范。

三、我院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矿山机电技术专业逐步形成了“四共、四融、四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所示:

1.1校矿合作,实现“四共”:培养计划校矿共定;教学过程校矿共监;教育资源校矿共享;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校矿共管。

1.2学岗融通,实现“四融”: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融通;学习场所与岗位工作环境融通;技能训练与岗位操作融通;技能考核与岗位证书融通。

1.3实施“四段”递进的教学模式:

第Ⅰ学段:第1、2学期,在校学习职业基础素质课和部分职业技能基础课,在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基地进行职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到订单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习,了解企业现状,感受企业文化,熟悉工作岗位,培养职业基础能力。

第Ⅱ学段:第3、4学期和第5学期前半段,在校学习岗位操作技能课程、岗位核心技能课程、职业发展能力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所构建的课程体系,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具体教学模式,重点进行岗位工种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岗位单项能力。

第Ⅲ学段:第5学期后半段,在订单企业井下一线进行现场教师指导下的生产实习,初步适应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在校内模拟采掘工作面进行强化技能实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达到在模拟环境下的真实训练要求。同时根据订单岗位要求进行相关职业资格鉴定,训练编写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等,培养岗位综合能力。

第Ⅳ学段:第6学期,到订单企业一线以准员工身份顶岗实习,进行预就业岗位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达到能独立操作,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校矿双方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进行综合能力考评,培养岗位提升能力。

教学组织过程要适应订单企业的需要,满足岗位能力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达到特色培养的目标。

2.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是:根据矿山机电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岗位标准,在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的共同合作下,对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矿井维修电工、矿井维修机工、变配电工、设备安装工和区队技术员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职业能力分析表。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生硬到熟练再到自如的递增的规律。构建了矿山机电专业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础课教学体系(含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基本能力课程体系、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包含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环节)组成。

四、结束语

矿山机电专业学生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和锻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也给企业一个全面了解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机会。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情况相对了解和熟悉,学生适应新环境时间的明显缩短;对企业来说,能用上相对了解和可靠的员工,减少培训和考察时间,对企业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相当有利;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稳定率,促进学生就业率和稳定率的提高。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校企合作下的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在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历程中,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将企业作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力,有效培养对工程有用的机电专业学生,现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校企合作下的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矿山机电;教学模式

矿山机电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特征就是培养适合现在企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根据企业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标准来培养学生、考核学生,主要采取以学生为本,校企合作的方式,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注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

一、改善教学课程以及教学体制

实行素质教育就是进行课程以及教学的搞个,同样也是培养矿山机电专业学生的重要内容。因为存在的历史及客观原因,传统的课程教学体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过分的看中学科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学重点是强调学科的严谨、整体性,每门课程也具有独立性。在教学体制上,理论教学体制和实践教学体制已经脱节,造成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的情况发生,实践也不能有效的反应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改革课程以及教学体制,摒弃原有的教学方式,创新新的课程以及教学方式,组建一种适合培养企业型人才的教学体制,在进行理论教学中,要将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融合为一体,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有效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综合性实验

高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工程应用的本身就是借助人类改造自然,成为一种人类服务的创造活动。工程活动的目的就是在原有的东西上不断进行创造,创新出更多更美好的东西,只有不但完善和创新,才能更有效的体现工程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在高校实验室教学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实验内容,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新新的实验项目,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问题,组建讨论小组讨论学习,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不断鼓励学生自己自主创新实验,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以就业为指导,教学与需求结合,组建核心课程

我们在教学中,主要就是以就业为指导,培养适合行业发展和“工学结合”的有用人才,在有效的培养方式中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以及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针对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依照现有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结合在一起。

在第一个学年教学中,让给学生讲述公共课程以及基本的机电能力训练和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基础的操作能力;第二学年,主要是针对矿山机电专业的重要单项技能进行培养训练,针对一些必须的机械设计、机电技术、专业知识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学会专业知识技术的基本技能的应用;第三学年,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及就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专业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经过学生在企业中的毕业实习,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四、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

伴随着矿山机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在上课期间在学校创建一定生产规模的学校实验场地。例如现在高校创建的电工电子实验实训室、矿山机械实训室、机械加工车间以及液压传动实训室等这些实验场所,为矿山机电学生的就业提供平台,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学校特意为学生练习一些矿山机电相关的单位让学生在校外进行实习,针对一些集团学校与之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此外,在学生学完某个模块的知识之后,学校就安排学生到这些长期合作的公司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学会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身为企业中的一员,就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将自己和企业融为一体,学习企业文化,以企业发展来发展自己。在企业实习中,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学校为企业提供必需的场地以及设备,企业为学生提供生产、技术、师资以及资金支持,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实习基地,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五、依照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建立考核体制

在教学中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就需要建立一种与之相符合的教学体系,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考核的方式以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式,将操作技能和口试作为考核重点,主要针对学生在岗的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定。与此同时,还要增强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点和考试点的创建,实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制度。为企业培养更加有用的人才。

总之,在培养矿山机电专业人才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考核标准来培养学生,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重点,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合理的选择矿山机电设备,有效的对这些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到企业工作中。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高职矿山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 文章结合高职教学实际情况,对矿山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从学生就业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据,介绍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矿山机电专业 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建设 技能训练

1 引言

矿山机电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改变,整个社会需要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对矿山机电专业来说更是如此。为了顺应这中趋势,在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据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据高职矿山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它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就业范围和主要岗位

调查显示,矿山机电专业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煤矿企业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和维护;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安装、调试、管理;煤矿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机电技术的革新和改造。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包括:矿井维修电工、矿井维修机工、设备安装工、变配电工、机电技术人员等等。

2.2 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

高职学校将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煤炭行业、厂矿企业机电技术岗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具备矿山机电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技能,满足生产第一线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2.3 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毕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十几项能力模块和一百多单项职业技能。在所有这些职业技能中,矿山机械设备、煤矿供电系统、矿山机械设备的安装、检修、维护、管理是核心专业能力。学生只有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在就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根据就业岗位的需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与此同时,还将教学与行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根据就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重视相关证书的获得,学生在毕业之前可以取得制图员、机修工、矿井维修电工、钳工等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对他们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3 高职矿山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矿山机电专业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对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最基本的操作能力训练,这些技能是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机械基本技能、电气基本技能、基础课程实验、机械制图测试、电子电工实训等等。对于学生这方面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在校内实验室内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己完成操作。教师需要做好实践教学的设计,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操作方法。

第二、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指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专业技能的训练。例如,矿山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训练,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训练等,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专业技能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证书,比如维修技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等等,这些证书对学生就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包括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种技能的训练不再局限于校内,大多数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即通过顶岗实习的形式,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是学生就业前的实战训练,为工作做好准备。通过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技能,并根据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3.2 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在高职校企一体化、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成败的关键内容。为了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避免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学校需要高度重视顶岗实习环节,加强与厂矿企业的合作,与厂矿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内容和教学计划,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共同组织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共同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与鉴定工作。当学生的顶岗实习完成并经考核合格之后,颁发相应的工作经历证书。

3.3 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课程体系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面向就业岗位,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一一对应,相互融合,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它们共同形成高职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我们要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实际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入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中职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摘 要】本文根据现阶段煤矿行业对矿山机电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现在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以相关理论为依据,提出了矿山机电专业高级技师负责制项目化课程的课程体系。就矿山机电专业采用“高级技师负责制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有效地建立起了课程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级技师 矿山机电 课程体系 探索

一 问题的提出

通过调研与分析发现,中职教学中现存有以下问题:(1)目前职校所培养的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较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创新意识较弱,这与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2)对于中职层次的人才,更需要具备一线操作技能与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由于太注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削弱了其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3)对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来说,获取与职业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在就业领域和实际的工作岗位,从业者最关心的是“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

因此,对于中职矿山机电专业的教学模式,我们试图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明确如何进行课程内容定向、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内容传授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尝试重组职教课程内容――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级技师负责制”项目教学模式方案。

二 “高级技师负责制”项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通过对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的下属厂矿和矿山机电专业组织教学较好的院校进行考察、调研制定的基于“高级技师负责制”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行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拟定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学科体系三段式教学的课程体系,把实际工作任务引进到教学中来,进行整合,以矿山机电专业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归纳成若干个典型的、项目式的工作任务,形成项目课程,使项目课程的实施能覆盖各个实际的工作任务,以高级技师负责组织实践教学为具体形式的教学模式,重新制定课程体系,建立更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依托煤炭行业建立完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开发配套的适用教材,最终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需求。

三 “高级技师负责制”项目教学模式在矿山机电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1.重组课程结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煤矿电工课程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以井下电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淡化理论难度和深度,把各个能力体系分解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项目中将知识点与能力目标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能力本位。我们改革的具体做法是: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有电气设备实物的电工实验实训室完成,每个项目按照班级人数的不同分为若干组,每组5人,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实训项目手册,把整个课程根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分成了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了煤矿电工必须掌握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这样,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完成该项目所需的电气设备的原理、结构与作用,完成了该项目控制线路的设计,还能学会如何排除故障,这样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发现问题,激发兴趣

在每完成一个项目后就进行一次学生作品展示,在展示中由教师组织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作品,同时指出作品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对评出的优秀作品的学生在评价中给予相应奖励,以此来激励、鼓舞和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一些新的“项目”,这些项目不是使学生感受本课程的难度,而是鼓励学生就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理解、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理论教师及高级技师的指导下从事的学习活动,可以逐步地将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逐渐地独立从事矿山机电相关问题。

3.联系实际,“教、学、做”相统一

在有实物的条件下,可由高级技师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原理,理论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其次,让学生实验来证明,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他们把原理图变成实物的能力;再根据生产实践的需求设置一些项目,让学生设计相应的电路来完成。最后,模拟生产实际设置故障,让学生来分析排除。

四 不足之处

1.设备需要不断更新

现在教学实验实训室大部分的设备陈旧,即使刚买的设备也因为项目教学中随着学生接线次数的增加而损坏严重,教学成本高。

2.项目教学法对教材的要求高

现行的教材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编写,实施项目教学法,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要求教师能紧密结合教材,自行设计教学。因此,教材应体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并重的理念,在开发的项目中把相关知识体系讲清楚,对学生的项目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五 结束语

不破不立,要建设一个新的课程体系,首先必须打破陈旧的学科课程体系,才能推陈出新。围绕“高级技师负责制”课程体系这个核心,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教材的编写、教法的选择等都必须紧紧跟上。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矿山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摘要:煤炭企业需求能在采、掘生产一线从事主要生产设备安装调试、使用操作、维护检修、故障处理、技术创新等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校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有义务不断为社会输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合格人才。为此针对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有关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体系创新、工程实习实训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其目的就是寻求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培养社会满意的矿山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 实验体系 工程实习实训 师资队伍建设

矿山机电专业是培养具备矿山机电设备基础知识,能从事与其相关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创新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在应用方面突出体现为培养学生掌握煤矿采、掘生产一线主要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操作、维护检修、故障处理等应用性技术的能力。随着新疆煤炭产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矿山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职)校作为教育人才的地方,对矿山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日益迫在眉睫。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专门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以后,可以为所在单位而效力。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当前新疆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在明确用人单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高(职)校人才培养策略的不足进行及时准确地调整。矿山机电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改革过程中应当紧紧围绕人才用人单位需求,切实解决高(职)校教学过程中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体系创新、工程实践训练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克服这些缺陷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过去几年,一些高(职)校对矿山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1)专业课程程设置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2)实验教学环节缺乏创新及设计性实验;(3)工程实训环节相对薄弱;(4)担任实习实训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

2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是高(职)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方法,课程体系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由于矿山机电专业是一个运用现代装备技术进行煤炭开采的学科,主要研究采、掘、运、提及供电设备的结构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高(职)校培养的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来说职业能力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应注重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此应整合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制定适合的培养计划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注重行业特色的矿山机电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矿山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层次。公共基础课是工科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是为提升相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课则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实际动手和技术革新能力,适应用人单位要求和个人发展所需。即在广泛调查煤炭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根据用人单位对矿山机电类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应多增加一些行业特色鲜明、岗位覆盖面广、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使专业教学特色鲜明,学生学业目标明确、岗位职业能力具备、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机制。

3 实验教学体系创新

实验教学是高(职)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体系思路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强化基础、注重创新、贴近工程、提高能力”为基本原则,以“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并进,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为主要措施,构建一个较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应将原来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模式,改为基本性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三种实验模式。基本性实验就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手段和技能。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练好实验基本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牢实的基本功。设计性实验是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开设以综合性、设计性为主的实验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独立设计能力,在给定实验要求条件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来完成他的任务,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和理论。综合性实验主要由学生自由组合,组成项目小组,培养他们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方案,提出自已的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4 加强工程实习实训

工程实践训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具备使学生拥有掌握设备构造及原理的能力、熟悉设备检修及维护的能力、具备设备操作与运行的能力不可替代的作用,还能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工程实习实训的主要目的有:(1)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锻炼扎实的职业技能、塑造坚定的职业人格。(2)使学生了解矿山机电设备的基本组成、基本结构及相关结构及零部件的工作原理。(3)让学生掌握规范化、标准化的设备操作程序。(4)培养学生对矿山机电设备质量控制的意识,锻炼操作设备的控制能力,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辅助工具。(5)锻炼学生故障分析的能力,结合理论学习找出故障的原因,并加以排除。(6)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

为了培养和加强矿山机电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1)根据地方煤炭行业特色,可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产学研项目、教改项目、科研课题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或项目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做到有的放矢;(2)建立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校内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如模拟矿井、矿山设备拆装及检修实训室等,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工程技术能力培养;(3)因地制宜的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和自联实习相结合方式进行工程实训,并制定相关管理政策予以配合及保障。总之,实训内容要体现典型性、递进性和完整性。典型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训项目的过程,掌握操作、拆装、维修等技能后,具备触类旁通的应变能力,以胜任相同或相近的岗位工作。递进性就是在组织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训项目时,要遵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把教学过程编排的合理有序。完整性就是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如采掘机械设备实训、液压支护设备实训、井下运输设备实训等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包含从任务布置、制订方案、安排工作、检查反馈、成绩评定等要素,所有实训项目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该专业对应岗位所需的基础技能和关键技能以及基本的发展技能。可以肯定的说,通过各种形式的工程实训,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不仅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

5 师资队伍建设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是应用于生产实际的课程,如采煤技术、通风安全、采掘机械、液压支护、运输提升、排水通风、供电控制等,不仅要求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还要求教师具备实际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融人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岗位技能不相脱节。但目前担任各专业课程的教师多数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即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的,都缺乏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即使各别有过在企业工作或经过相关培训经历的教师,由于各课程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他们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影响了各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矿山机电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要两手抓,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结合本校专业建设与学校发展的实际,充分利用校模拟矿井、矿山机电实训室和煤矿企业的功能,让在职教师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对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科研能力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应增加有在企业工作过的教师的比例,还应聘请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训教师,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树立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煤炭行业的教学理念,在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发展同企业的合作培养,让企业成为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构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并且取得的显著的效果。

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院校,本着树立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煤炭行业的教学理念,在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发展同企业的合作培养,让企业成为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构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矿山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案

1.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与需求相结合,构建主干课程体系

为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我们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构建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对矿山机电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根据调研构建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第一学年,完成公共课和进行机电基本技能训练相关的专业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第二学年,完成矿山机电专业主要单项技能训练和其必需的机械设计、机电技术、专业设备的理论知识,形成专业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第三学年,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就业需要选择专业方向,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毕业实践,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还需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为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敬业、勤奋、吃苦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及创业精神等。

3.密切联系实际,创建符合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

随着煤矿机电设备的发展,我们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设能为教学实验服务又能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校内外实验实训环境。目前拥有电工电子实验实训室、矿山机械实训室、机加工车间、液压传动实训室等,为我院矿山机电方向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同时我们还与阳煤集团、西山煤电、汾西煤业集团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特别是与阳煤下属的华鑫变压器有限公司的各个生产厂建立了稳定的长期校外合作关系,2010年7月开始,我院矿山机电专业每年有30名学生到该厂实习,从今年开始煤矿机电的学生到各个煤矿企业和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使教学与生产得以“零距离”实现,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顶岗实习,自觉以“企业人”身分要求自己,把自己融入企业,受到了企业精神教育和就业教育。

我们还与华鑫变压器有限公司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生产产品、管理、技术、师资和资金支持,与企业共同构建具有生产加工、教学实训、培训鉴定功能的校内产学一体实训基地。

4.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单一考试方式,考核成绩实行理论与实践、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以操作和口试为主,突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吃苦精神、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定。同时,加强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点与考试点的基地建设,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制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联系学校实际,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努力保证改革的过程质量

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难点,既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和标准,也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目前,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了部分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果,并在校内外同专业范围内进行了交流。如教师们制作的课程教学课件、教学计划的修订、矿山机电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等。

三、采取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对我国“工学结合”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深入实习企业跟踪获取第一手数据。具体采用问卷、走访、座谈会、专家咨询、现场蹲点等方式。

2.个案分析

选取矿山机电专业作为个案分析对象,全程跟踪“工”的实习过程,找出“工学结合”教育过程和普通教育的不同点和共性的东西以及存在的问题。

3.对比分析

实施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学生和未实施的学生在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吻合度以及就业回报率等方面作对比分析。

四、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显成效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之路,推出了一种全新的“2+1”教育模式,即在保证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在三年制的专科教育中,让学生在学校先学习两年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获得一定基本技能,而最后一年由学校的指导教师统一安排学生顶岗实训(或综合实训),由实训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实训结束时学生要提交经过实训单位指导人员考核的实训鉴定。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实践,“2+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效。09级“2+1”教改专业的学生实习单位的落实率为96%,推荐率为88.58%,学生满意度高,广大校外实习学生反响良好。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探究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 要: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是现代工业的需求,但是在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阻碍了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本文通过对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对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展望,希望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在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促进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矿山机电特色专业 建设 实践教学

在大多数高校里,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由于本专业和学校场所的限制,其教学实践性是比较差的,矿山机电专业的学生对于机电的运行仅仅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实践则完全没有经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专业性和实践性必然不能达到国家培养人才的标准要求,自然也就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理论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场所,为学生提供了齐全的管理平台,从中获得经验。

1 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缓慢的原因

1.1 学生创造性思维比较匮乏

有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差,而这直接导致了创造性思维比较匮乏的现象。因为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思维方式,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高职学生创造思维差,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从业水平和日常生活,因为在院校中开设的一些专业,比如煤矿开采、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在进入真正的行业后,学生需要较高的修养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人文思想,那么创造性思维的匮乏将会导致学生在从业过程中只懂基础技术却不懂思想,进而在进行工作时,缺乏创造的能力以及冲破固有模式的胆识。

1.2 办学理念的偏差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高校教师以及高校学生等主体在办学理念上是有所偏差的。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都本着“学好一门技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学理念,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专业技能、以及学好专业技能之后能够获得的名利等等。在高校专业教师看来,教会学生技能是首要的,但是因为技能的考验方式是考试,这就难免走入教学误区,以获得高成绩的理念进行教学活动,忽视了平常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人文教育等。对于学生而言,迫于学校的教学考核压力以及将来的就业压力,急功近利的心理问题就会频频出现,学生自己不仅忽视人文精神的建设,更甚者连专业技能都不认真学习,只想着赚钱的问题。高等院校、高校教师以及高校学生对于办学理念、教学理念以及学习理念上的误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的发展。

1.3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不广泛

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是相当差的,仅仅依靠学生在现实企业里的实习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能让学生很好的进行角色演练。而虚拟实践教学就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开放式的实践教学,通过在电脑上安装仿真的实践教学系统,让学生登陆教学系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而且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这还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 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的方法

2.1 进行多种校企合作

院校要进行多种校企合作,结合企业实践资源和高校智力、人力资源,产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日后进入企业实训做铺垫,而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用工要求与学校进行沟通,在基本教学基础上,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两者共同进步。

2.2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虚拟企业的建设方面。系统丰富的教学案例可以使学生通过仿真模拟实习逐步认识机电的各个管理过程,直观了解信息流通,将理论知识贯穿到现实的矿山机电特色活动中去,从而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大多数高校采用的课堂授课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制作出精美的PPT,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知识解释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企业生产与管理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基本的了解,再通过对虚拟企业的实践操作,从中获得经验,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3 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展望

良好的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实践平台。在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高校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必然会得到大发展,良好的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整合,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4 结语

在我国的机电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缓慢,运作效率低,竞争力不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方法。没有优秀的建设方法,就很难进行良好的推广和管理,因此,培养和建立优秀的建设方法是国家对各大高校的要求。这些方法也必将运用到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去,更好的促进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的发展。

矿山机电专业论文: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定位与培养方式探讨

摘要:为满足云南及西南地区煤炭行业发展对高素质高级技能矿山机电人才的需求,结合云南及西南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点定位和培养方式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云南及西南地区煤炭行业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按照矿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进,淘汰技术落后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机电设备,加快了矿山机电装备更新速度。因此,地方职业院校适时开展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定位及培养方式研究,对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定位;培养方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应“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该要求为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定位及培养方式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调研区域煤炭开采方式、机电设备配置、就业岗位和岗位任职要求的基础上,我院对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进行了定位,确定了“核心技能模块+校内模拟矿井+双证书融通”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方式,并按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学内容、岗位能力与煤矿生产实践融会贯通。通过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确保了核心技能的培养质量,提高了矿山机电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和针对性,为区域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企业调研

调研指导思想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云南煤矿开采方式和机电设备配置为基础,以矿山机电专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为重点,准确定位核心技能。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为核心技能培养方式的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调研方法 选择年产量5~15万吨矿井,机械化程度较高,且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煤矿企业,依靠煤矿机电科和人力资源科,组织煤矿机电工程师、机电管理人员、一线机电技术工人和毕业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交谈、电子邮件和电话等方式开展企业调研。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包括:云南及西南煤炭贮藏条件及开采方式、矿山机电专业对应的专业群现状、矿山机电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各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毕业学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煤矿主要机电设备的配置、使用、维修情况。

企业调研情况分析 (1)云南省煤炭贮藏条件。云南省煤炭资源丰富,保有资源储量267.89亿吨,其中保有基础储量73.57亿吨,保有资源量194.32亿吨。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种比较齐全,煤层埋藏较深,分布广。煤炭储量的70%贮藏于海拔1800~2000米,距地表50~200米,煤层厚度0.4~1.5米,煤层倾角10~20度。(2)煤炭开采方式。云南省煤炭资源分布广,煤层赋存条件、倾角、煤层厚度差别较大。开采方式主要有壁式和柱式两种。采煤方法有传统炮采约占50%、机械化采煤约占20%、综合机械化采煤占10%,其他落后采煤方法主要集中在地方小型煤矿,约占20%。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国家工信委要求各煤炭企事业尽快转变煤炭开采方式,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努力实现机械化开采,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之路。(3)矿山机电专业就业岗位。通过调研得出,矿山机电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就业岗位如表1所示,主要岗位类型如表2所示,主要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如表3所示。

矿山机电专业主要岗位群 (1)矿山固定机械岗位群。包括矿井提升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的选型计算、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岗位。职业资格证对应工种:高级矿井维修钳工。(2)采掘运机械岗位群。包括采煤机、凿岩机、支架、刮板运输机、胶带运输机的选型计算、运行、维修及管理岗位。职业资格证对应工种:高级矿井维修钳工。(3)矿山电气岗位群。包括矿井供电设备和矿山电气控制设备的选型计算、运行、维护与管理岗位。职业资格证对应工种:高级矿井维修电工。

矿山机电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西南地区各类煤矿中,大中专以上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8%左右,高级技能型人才只占一线工人的5%,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专业人才。2011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兼并重组,使全省煤矿企业特别是富煤地区煤矿企业的数量明显减少,力争将全省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300户以内,煤矿企业规模不得低于9万吨/年,2013年不得低于30万吨/年,2015年不得低于60万吨/年。同时,将在全省打造千万吨以上煤矿企业3户以上。随着煤矿企业年生产能力的提升,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急需大批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高技能矿山机电专业技术人才。

矿山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及核心技能定位

培养目标 为矿山机电技术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矿山机电技术专业基础,具备矿山通风、压气、排水、提升、采掘运、矿山电气相关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技术改造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技能定位 专业核心技能就是本专业的关键技能,是其他专业不能替代或不具备的、必须通过系统地专业知识学习、训练后获得的技能。面对矿山艰苦、高危的行业背景,结合区域煤炭生产、管理对矿山机电专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能力的要求,对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定位,是培养“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矿山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关键。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由思想政治及艰苦行业核心素质、煤矿固定机械核心技能、采掘运输机械核心技能、矿山电气设备核心技能四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矿山机电专业人才核心技能培养方式

(一)核心技能培养方式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政治思想素质、煤矿固定机械、采掘运输机械和矿山电气四大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创新核心技能培养方式,构建特色鲜明的“核心技能模块+校内模拟矿井+双证书融通”的矿山机电核心技能培养方式。

(二)核心技能培养体系

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体系由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模块、专业理论核心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组成。其中实践教学模块由三个平台构成,通过校内实训车间教学平台完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训练;利用校内模拟矿井教学平台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基于就业的岗位能力培养。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校内模拟矿井实训平台 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核心技能的重要基础。构建基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并举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模拟矿井实训平台以典型煤矿为参照,在校园足球场下建设高仿真矿井,构建用于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矿井供电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瓦斯监控系统和采掘工作等六大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矿山机电专业实训中的突出问题,提高了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双证书”融通的核心技能培养 课程体系详见下页表4。

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在核心技能定位、培养方式和核心技能模块确定后,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矿山机电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影响核心技能培养质量的因素涉及学校的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分析与改进。其核心是教学工作。

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在明确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技能定位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示范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内容和方法编制课程标准,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全面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建设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建设,是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的前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不论是课程开发还是教学实施都需有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因此,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的关键。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特色的重要指标,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针对矿山机电专业“核心技能模块—校内模拟矿井—双证书融通”的核心技能培养方式,校内实训基地以模拟矿井为平台,建设煤矿固定机械、采掘运输机械和矿山电气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基地,为核心专业课程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高仿真的煤矿井下开展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是提高岗位技能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