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学前教育学论文

学前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7 03:47: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学前教育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前教育学论文

学前教育学论文:情感教学心理学对学前教育学的应用

摘要:学前教育学在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学前教育学中有效地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对幼儿未来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生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教师在课程教授时,应做到对此课程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培养幼儿的情操与品质。通过对情感教学心理学及学前教育学两者关系的分析,来阐明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感教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应用

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地传授情感教学心理学这门课程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只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自身修养。

一、情感教学的提出环境

情感教学是指当教师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对其加以利用,从而达到完善教学、优化教学的目标。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知识的求索中获得快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在学前教育学中合理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情感。

二、情感教学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观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儿童及如何对待儿童的总和。儿童观所包含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儿童的能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发展,儿童与教育之间的联系,等等。教师的儿童观决定着学生儿童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教学以沟通配合为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沟通,有效提升个人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教学在学前教育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时合理控制自身的情感

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我情绪的控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课堂应该是开放性的,以学生为主角,师生合理做到情感沟通。教师要到学生中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踊跃发言。肢体动作的运用也是教师感染课堂气氛的方式之一,有效的情感互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活泼风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更多的喜爱与关注,在不自觉中增加师生间的情感。

(二)加强对学科情感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于对学科的了解程度。加强对学生学科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只有研究透彻学前教育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完善有效的传授技巧,才能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例如,在“10元购物”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在纸上画出1元、2元、5元、10元的购物券,然后让学生买够10元的物品,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搭配?怎么组成10元?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评比。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加强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分析情感的教学案例

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点较多,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情感相联系,增进学生的学习亲近感,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上经常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情感。例如:在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情感中,教师可以以《八月十五月儿圆》这首歌为切入点。在课堂上,先播放音乐,写出歌词,引出主体:“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啊。”通过对歌曲的理解,教师可以教育学生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爷爷。最后,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引导学生关爱老人,如扶老人过马路或者在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位,等等。

四、结语

幼儿时期是孩子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阶段。只有对孩子做到全面的了解,才能针对其特点做出合理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与高尚情操。在学前教育学中,全面合理地实施情感教学心理学对于每一位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家庭、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杨建 单位:河南省新蔡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高师学前教育学生弹唱能力的培养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高师学前学前专业都是通过文化课考试的形式招收专业学生,因此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有待提升,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课知识的,但音乐素质和基础比较薄弱,而学生的弹唱水平也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二)弹唱技能难以同步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弹唱技术掌握不熟练,从而造成有些学生在表演时达不到弹奏和演唱的同步,形成只弹不唱或者是只唱不谈,学生缺少弹唱技能。

(三)简单弹唱或者不弹不唱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缺少对弹唱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在学生从事教学中只采用简单的播放录音的方式进行教学。一部分学生认为弹唱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加以重视。还有一部分的学生缺乏弹唱技能,因而在教学中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二、高师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弹唱技能培养的途径

(一)明确目标,适当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陈旧,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普遍存在“重技轻艺”的观念,导致学生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技能与理论之间相互脱节。因此高师学前教育的教学应当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弹唱能力为主线,加强学生相关基础的训练,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高师学前教育学生弹唱技能的培养要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在课程的设置上必须体现弹唱能力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将弹唱能力简单的贯穿在一位教师的教学中,要贯穿在声乐、钢琴等所有的课程体系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弹唱练习之外,还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弹唱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二)采用新型化、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培养学生的弹唱能力教学实际中,如果运用传统的老旧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心理上的倦怠,再加上学前专业的学生没有收到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基础较差,因此在展开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因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就必须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利用钢琴、多媒体、MIDI等先进的教学资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促成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三)分部掌握,全面拓展

在展开课程之前首先让学生了解到弹奏和演唱的技巧,增强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和弹奏方法。在弹唱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将歌曲的形象和内涵展现在真实的课堂中。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弹唱的主次地位,引导学生重点加强弹奏和演唱能力的配合上,促进弹唱技能的全面发展。

(四)持之以恒,强化技能

弹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技能活动,如果要求学前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弹唱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高师学前专业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和对旋律的处理,重视学生歌唱技能的表现和对乐器的掌握能力,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音乐技能。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达到持之以恒、融合贯通,使学生弹唱起来得心应手。除了在学生的课堂中加强联系,还要引导学生的平时的课余生活中进行反复的联系,增强对技能的熟练程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弹唱技能。

(五)体验教学,重视实践

培养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弹唱技能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上,弹唱能力需要表演者具有很强的实践和专业能力。学生在将来的教学中将弹唱技能应用懂啊课堂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心理素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弹唱能力与实际的教学结合起来,避免以后在弹唱环节的教学中出现失误。在培养学生弹唱能力时可以开拓学生的体验教学模块,增加学生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学生分组进行课堂的模拟试讲,其他小组的学生为学生的教学过程进行打分,做出评价,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又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弹唱能力。

三、总结

高师学前教育的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弹唱技能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弹唱技能教学实用性价值的认识,通过更新课程设置,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强化弹唱能力的技能训练,从而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凌 单位:云南省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论文: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策略

一、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1.课程体系不能很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计片面夸大了艺术、体育等个性化课程,针对幼儿园实际需求的核心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五大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开设不全,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应用能力错位,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需求不能有效对接。2.专业教学标准缺失。专业教学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指南,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目前,河南省制定并实施了现代农艺技术等32个专业教学标准,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开发,导致该专业教学管理混乱,各自为政。3.师资队伍难以支撑专业发展。一是专业师资数量匮乏。面对幼儿师资的突发需求,中职教育的学前专业师资亦显得捉襟见肘。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超量,专业技能课教师不足;普通师范毕业的师资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资少。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薄弱,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4.实习实训条件薄弱。不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新型条件严重不足,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幼儿园模拟教室、区角教室等。从校园融合情况看,多数学校还处于表层和短期合作,实习实训的成效不明显。5.“双证书”较难对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除按学校规定修完相应课程的同时,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这意味着中职学校除按照学历教育的要求开设相应课程外,还需依据资格证书的要求增设一定的课程。既加大了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难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证书”的无缝对接。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学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国家还制定了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了幼儿园准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并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各地通过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建了一大批农村薄弱幼儿园,新建了一批示范性幼儿园,支持了一批民办幼儿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幼儿园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2.学前教育岗位能力分析。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除要求学生要热爱幼儿、具备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有很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二是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幼儿教育环境创设能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和创新与合作能力;三是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四是学结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自我反思,明确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3.幼教机构的人才实践需求。调查表明,幼教机构对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二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五是要掌握一门特长。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

1.构建基于“校园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园合作,即通过学校与幼儿园深度合作,共建专业,共担课程,共编教材,共享资源,协同育人。一是基于校园合作,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要改变传统的错误观念,即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只是学校的事情,要充分发挥幼教机构专家的作用。二是基于校园合作,探索“2+4+4+6”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指两周的职业和教育见习,第1个“4”指四周的保育和教育实习,第2个“4”指四周的专业综合实习,“6”指六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真正实现专业与岗位的对接。三是依托校园合作优势,改革教学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采取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然后以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以及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所要学习的领域和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两类五模块”课程体系。两类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五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育实践课+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应依据上述设计,科学设置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缺失的问题。3.构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1)要持续扩充教师数量。既可从往应届毕业生中择优选择,又可从现有幼儿园教师队伍中选聘。(2)要强化教师团队建设。一是注意选拔领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带头人,二是注意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注意年轻教师队伍培养,通过主动参加观摩会、鼓励参与示范课、深入幼儿园学习等举措,使其尽快熟悉岗位要求。(3)有效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一是要终身学习、自主发展,在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二是定期参加学前教育的专业培训,挂职到幼儿园锻炼。三是注重“双师”素质提升,力争使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达到“双师”要求,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多样化要求,适应幼儿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四是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武,督促全体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应用技术,充分展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4.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1)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教育财政资金,科学规划,体现专业急需,统筹合理使用,切实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利用率。(2)要统筹规划。坚持把基础性实训和特色性实训两类基地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本着基础够用、特色优先的原则,建设一批完善的内部实训设施。(3)要校、园结合。充分利用当前幼儿园紧缺的现实需求,采取自建、校企共建或引企入校等多种方式,在理清产权、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幼儿园,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幼儿园的快速发展相互促进。(4)要虚实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开发适合学前专业实训需要的虚拟仿真实训室,破解经费不足、建设缓慢、场地不够的问题。(5)要协同发展。本着适应、相近、共享、共进的原则,从当地区域遴选一批符合校外实训基础的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园合作。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推进合作规模、提高合作效益。5.开展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价。专业建设评价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措施。(1)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评估机构。省一级应成立由校领导、教务主任、专业主任、骨干教师和幼教机构相关人员组成的专业评价机构,负责制订评价标准、评估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实施等活动。各地也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日常数据采集和动态监测,开展自评和区域评估,为全省统一评估奠定基础。(2)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要改变传统注重学校内部评价的做法,更多地将评价的渠道转向教育外部的监控与评价,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应将幼教机构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建立将幼教机构分类岗位标准和用人标准引入评价标准的机制。(3)充分利用信息化开展专业评价。专业建设评价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使学前专业建设的评价步入科学化轨道。通过评价,引导学校规范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发展。

作者:杨金栓 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学前教育学论文:艺友制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

一、对“艺友制”的解析

对于艺友制,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用朋友之道,跟着别人学艺术或手艺的,叫做艺友。幼稚园是一幅艺术的园地,幼稚教师的事业也是一种手艺。凡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教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教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2]根据陶行知先生的解释,艺友制是脱胎于师徒制的,艺友的本质是徒弟,做上学、做上教就是艺友制。艺友制是以教学做合一以及追求教育平等作为其理论基础的。陶行知先生在批判“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艺友制教育是用朋友之道来训练同志学做教师或别种艺术的,这朋友之道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平等思想。艺友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1.以“艺”为载体,建立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艺友的目的是跟着幼稚园教师学手艺或艺术,艺友和幼稚园教师以学做艺术或手艺作为载体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2.以“做”为手段,培养“躬亲实行”的教师。培养艺友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先行先知的在做上学,后行后知的在做上学。做是艺友学习的手段,艺友在做中学习,在做中发展并最终成为一个躬行实行的教师。[3]对于幼稚园艺友的资格要求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凡是愿意把他的一颗热烈的鲜红的心捧出来献给儿童的人,都是我们和儿童欢迎的艺友。”这是一句笼统的、也是对幼稚园艺友资格的最根本的答复。从这句话可知,有爱心和奉献精神,喜爱儿童是对幼稚园艺友的根本要求。幼儿教师是需要富有爱心、有耐心喜爱儿童并且具有奉献精神。

关于幼稚园艺友的学习内容,由于幼稚园艺友制是把幼稚师范搬到幼稚园里,采取幼稚师范的意义而不取其名称与形式,因此,凡是儿童教育领域里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幼稚园艺友都要学。具体包括五个方面:1.一般的教育理论。2.幼稚教育的过去和未来。3.儿童身心研究。4.一般的儿童教育方法。5.幼稚园的一切技能。包括音乐、图画、手工、故事、游戏等等。[5]从幼稚园艺友的学习内容可了解到当时的艺友制比较重视艺友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儿童的发展、体现以儿童为教育的出发点的思想。根据陶行知先生的解释,艺友制实际上是从徒弟制中“脱胎而来”的,但是“艺友制又不完全同于传统的徒弟制,其是对传统的徒弟制的一种改造,它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艺友制的学习内容并非只有技术而无学识的,它不同于传统的徒弟制,教师并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师和艺友是事事采用研究的态度,处处体现平等的精神。在教学做合一的情况下,艺友是徒弟又是师傅,是学生又是先生,体现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融洽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做合一是艺友制的根本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6]陶行知先生首创了艺友制,并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其进行解释。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对艺友制的理解也应结合时代的特点,体现时代的特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不仅指艺术、手艺,还应包括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所有德行和技能。“友”体现了一种平等、互助、友爱的关系,暗含了教学相长之意。友的对象应是多元的,不仅是朋友,还应包括老师、同学、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等。对于“艺友”,不再是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那些人,而是正在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师范生。艺友的实践内容不再是一些随机的、毫无规律的问题,而是有目的、有指导地把自己在校的所学、所思、所想付诸实践,他们的指导者不仅是幼儿园教师,还应包括幼儿家长、幼儿、实践单位的管理人员等。

二、艺友制对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启示

艺友制是基于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的改造中国师范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其不仅对弥补当时幼儿师范教育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当今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对幼儿及幼儿教育的喜爱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将要面对的是一群3-6岁的幼儿,这些幼儿年龄小,独立能力差,生活中有些方面还不能自理,因此幼儿教师是需要较大的耐心和爱心的。因此,只有那些真心喜欢孩子、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并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陶行知在论述“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幼稚园的艺友”时指出“凡是愿意把他的一颗热烈的鲜红的心捧出来献给儿童的人,都是我们和儿童欢迎的艺友。”可见陶行知先生在当时就看到了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对于一名幼儿教师的重要性。现如今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人们对学历的狂热追求,培养学生对幼儿及幼儿教育的喜爱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非是出于自己的喜欢而是由于父母的要求、高考分数限制、调剂等原因而被迫就读这个专业的。基于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就更应该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兴趣、使他们真心喜欢这个专业、喜欢幼儿并愿意为之付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学好,将来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2.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所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指那些具有普适性、基础性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具体来看:基础知识包括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儿童发展的知识和一般的教育教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等;基本技能涉及到弹琴、唱歌、讲故事、画画、跳舞等方面的初步技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艺友的学习内容的五个方面也主要限定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幼儿教师将来工作的工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是如此之快以致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如何精选学习内容,适应时展的潮流,不被时代所抛弃就显得极为重要。虽然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知识的寿命变短,但是那些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是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抛弃的,它们是我们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工具。因此,学校的教学应该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教给学生不断学习、发展的工具。如,幼儿师范生应该学习基本的幼儿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各个领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育要领,幼儿师范生还应掌握基本的技能,包括教学技能和各种才艺技能,所有的这些都是他们将来工作以及不断发展的工具。

3.教学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教学实施是将原定的教学计划付诸实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实施受到教学思想的影响。陶行知的艺友制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做,并将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艺友制的具体指导步骤分为四期:第一期,实地参加幼稚园生的各种活动,做一个儿童的领袖;第二期,指示几种简单的方法,如讲故事的简明点,认方块总的变化方法,带小朋友在地上玩的应注意的要点等;第三期,继续做各种基本技能的练习,他们一方面在幼稚园里实地做,这时期导师常常放手,只拟定一个活动大纲,给他们找材料的方向,另一面他们需要参观本校各中心幼稚园以及外校的幼稚园;第四期,每两个艺友担任整个幼稚园工作两个月,导师完全处于旁观的地位,每星期开讨论会三次,其中一次是预定下周活动大纲,指示材料所在地,方法所在地。其余两次都是讨论做过的情形。[7]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对于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当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十分明显。幼儿师范生在大学的象牙塔里学习那些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用处的知识,他们很少去幼儿园,很少接触真实的幼儿,但却天天在讨论研究幼儿,这是几乎成为现在学前教育中一种怪病。针对这样一种现象,学前教育的专业培养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大学应积极与幼儿园合作,密切大学与幼儿园之间的连接。幼儿园是幼儿理论知识实践的园地,同时也是幼儿理论知识的重要来源;大学是幼儿理论知识的传播以及幼儿实践知识不断升华、理论化的重要场所。大学应该与幼儿园取得密切合作,使得高校与幼儿园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和双向建构。

4.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艺友制主张用朋友之道,跟着别人学艺术或手艺,艺友和幼稚园教师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普遍追求,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更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一方面,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实现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师范生,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示范作用,为他们将来从业提供了榜样作用,而且他们自己亲身体会到这种师生关系的益处,这更加坚定了他们将来实践中建立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决心。

5.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艺友制脱胎于师徒制,但其不完全等同于师徒制,其不仅重技能的学习,还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事事采用研究的态度。研究能力是幼儿师范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它指学生能够独立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够钻研不断深入学习的能力,其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毅力、耐力等。幼儿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方面,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并按其规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由于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将面临各种不同的场景,需要作出各种决定,幼儿教育具有艺术性的一面。基于幼儿的个体性、差异性,幼儿教育场景的复杂性,幼儿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幼儿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幼儿师范生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丽丽 单位: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生礼仪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缺失的现状及其成因

知书达礼,是古代对高素质人才的美誉,同时也是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础礼仪。但是因为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很多中职院校的学前专业学生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些现象:学生在校园内穿着奇装异服、发型怪异、在上课时随意开小差、不尊重教师、在公共场合出口成脏等。这些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来教师的形象,无法体现出学生受到的良好教育风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一是家庭方面,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的关心和溺爱,没有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二是学校方面,学校不重视德育教育和礼仪教育,仅仅注重概括性的道德发展教育,而忽略了养成性道德教育,大道理讲的很多,实际上的实践教育却很少;其三是社会方面,以学生结业成绩进行评价考核的硬指标作为学生能力的评定标准,常常是“一俊遮百丑”,不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方面的考察。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礼仪现状令人堪忧。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品德通常是在六岁之前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幼儿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礼仪修养严格说起来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作为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必须要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毕业之后从事幼师工作时应该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让祖国的花朵能够健康的成长。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培养新思路

随着最近几年以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的下降,导致学校内部风气非常不好,学生行为粗暴、出口成脏、逃学逃课的问题常常发生。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要做好文化礼仪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礼仪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质,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真正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

(一)端正认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每年9月份新生入校之后,学校可以举办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活动的启动仪式与开学典礼同时举行,让学生都知道了解这个活动并引起他们的重视。之后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各个班级为单位展开研讨活动。通过学校网站、留言板、广播、报刊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利用宣传作用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的对文明礼仪的错误认识,让他们能够明白作为学前专业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性。另外还应该从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落实,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帮助学生提高对礼仪的认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前专业学生文明的行为方式,培养他们善良、礼让、尊重、诚信、谦虚等良好美德。另外还应该要教会学生能够准确的分辨是非丑恶和善恶荣辱,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身体力行,严格以以教师的标准要求学生

学前专业学生就是未来的幼师,他们未来将要教育的是犹如一张白纸的幼儿,担负着塑造幼儿心灵的重要职责。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幼儿的成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师生在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严格按照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礼仪教师可以在幼师生行为准则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文明公约、常见不文明现象等,以此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让学生能够遵循这些规范准则约束自身的行为。

(三)加强管理,举办科学有效的活动措施

随着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的开展,学校也应该积极的出台一系列礼仪宣传检查活动。比如校园整洁情况检查、教室学习情况检查、寝室生活情况检查等。还可以通过设置学生文明习惯检查岗、礼仪评比奖励等制度等对学生的行为礼仪养成情况进行检查。有了制度以后关键就在于落实,礼仪教师必须要坚持每天检查,检查结果当天公布;每周监督进行一次礼仪评比,一个月结束之后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除了用明确的制度来约束学生,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才能够自觉的遵守各项制度,才能够更加注重自己的礼仪规范,用和谐的理念来指导自身行为。

(四)积极更进,促进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

为了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礼仪培养教育中,中职学校应该积极的开展一些以礼仪教育为主体的活动。比如说观看中国传统美德的电影、举办礼仪黑板报大赛、文明礼仪演讲比赛、礼仪相关的主题班会等。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召开讲座;定期举行文明礼貌演讲比赛,从而让学前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并且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借此来加深学生对于礼仪内涵的理解。

(五)检查评比,构建系统的礼仪教育体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礼仪培养,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礼仪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一般由课堂教学、学生行为管理、礼仪习惯的养成这三个方面组成。自从礼仪培养课程开展之后,学校就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体系。课堂教学的负责人是礼仪教师,由教务科负责进行管理;学生的礼仪习惯养成则由学生会和团委负责管理。礼仪课程教师是各种礼仪培养活动的第一负责人,同时也是活动的制定者和直接发起者,在开展某项礼仪教育活动之后都应该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将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并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统一的评比,评出文明礼仪标兵和先进班级,对于做得好的班级或学生要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对礼仪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大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美好的仪态以及良好的外在形象都是非常向往的,只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礼仪课程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把教师的礼仪培训和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通过礼仪课程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美好的形象,掌握培养礼仪的方法,纠正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从而为学生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论文: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听的训练

学会听别人说话,知道对方说的内容和意图。在听的训练中,老师念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让学生复述并加以分析,有的甚至要求挖掘出“话中之话”。记住人名、时间、地点、数字、事件等关键词、关键句,还原有声资料。除此以外,还要训练学生听的技巧,听的态度和接打电话的礼貌。谈话中的倾听要面带微笑,目光专注,不随意摆弄东西。要注意应和,用点头、眼神表示关切,用“是的”、“嗯”“、好”等词表示肯定;必要时可以重复对方说过的精彩话语,表示充分认同和尊重;适当提问,激发谈话者的兴趣,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别要学会在和幼儿的家长交流时,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明白家长的意思,才能更好地和他们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2.说的训练

每节语文课前,我会给学生5分钟时间,轮流让学生到讲台进行3~5分钟的见闻播报、口头作文、讲幼儿故事等,再让一个学生对他的表现作点评。我每周给学生一节课进行语文活动,进行自我介绍、相声小品表演、主题辩论赛、模拟与家长沟通,设置场景进行应聘面试的模拟训练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敢于说,说得好。他们以后走上幼教的工作岗位上就会得心应手地说话、讲课。

3.读的训练

首先,要让学生发音正确标准,结合普通话教材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让学生收听《新闻联播》节目,提高普通话水平,对以后工作中对小朋友说普通话有个示范作用。其次,引导学生将朗读技巧迁移到幼教活动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声音的高、低、缓、急在表情达意中的不同表达效果。以《再别康桥》的教学为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引发学生质疑“作者为何多次强调‘轻轻’呢”,与文本及作者对话,回到当时情境设身处地地揣摩理解作者感情———“轻轻来,轻轻走,连告别也都是轻轻,不让自己的脚步惊扰了康桥的宁静,可见诗人爱康桥的深切、离别时的不舍。”指导学生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有声语言呈现主体变化态势。如让学生找出重音———“轻轻”,并标记停顿———“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以舒缓、轻柔、低沉的语气表现告别的小心翼翼,表达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再次,开展朗诵比赛,比如诗歌朗诵、散文朗诵、儿歌朗诵等等。

4.写的训练

写,首先是要写好字,我每天让学生练字,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临摹,写规范漂亮的字,对以后的幼教工作打下基础。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作文训练,结合要求,我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和范文,老师上课时加以引导,学生写作文就容易多了。当然,为了配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职高语文教材上还有应用文写作,根据专业需要让学生写通知、会议记录、启事、条据、广告、申请书等应用文。总之,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工作,要从学生的多一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结合专业多开展活动。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语文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作者:赵千秋 单位:四川省射洪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锻炼

近年来,我们国家十分关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把学前教育单独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未来十年发展规划。总书记特别指出,学前教育是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把解决“入园难”的问题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和突破口。总理强调,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学前教育工作,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主要精神就是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并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建设一支能胜任幼教工作的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坚持科学保教,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当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深远意义,不断增强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快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开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它既区别于大学本科教育,也有别于职业技能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既要依据高等教育的特点,使学生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同时还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使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这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因此,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当前高职学前教育改革对人才的需要,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已成为广大幼儿教师探索的新的领域。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正确认识和理解高职教育十分重要。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应用性高技术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能适应社会需要目标,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泛,素质较高等特点。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能从事各级各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合格学前教育师资。

由于高职学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满足幼儿园发展需求,能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它更强调应用教育,应在“实用和够用”上下工夫。“实用和够用”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其一,应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其二,应具有够用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其三,应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相关能力;其四,应具有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其五,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一)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外在因素

从职业定向来看,任何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由稚嫩走向成熟,从简单无序趋向复杂有序,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职业能力不能离开职业而形成,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也不例外。可见,职业需求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并且他们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社会。因此,社会需求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生存适应阶段;适应能力阶段;厌倦阶段;成熟阶段。在实践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极其复杂,其中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是外在的社会因素,此外通过个体自身内部的不断完善、更新,不断向前延续和发展。

(二)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因素

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努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也需要有良好的内在因素的支持,其中成就动机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要素。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学习、工作、科研等方面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因。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进取精神、自我实现需要等外在形式,是激励自我成就感和上进心的心理机制。每个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从新手到逐渐成手的成长,以实现从最初的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其根本原因就是个人的潜移默化的内在成就动机。人有了成就动机,就能在工作中产生内在动力,并在专业上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正确认识和理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

立足于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要,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如下分析:

第一,基本素质与能力。即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较为宽广、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社会适应性以及健康的能力等。

第二,教育素质与能力。即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熟练运用幼儿保育、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懂得基本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有组织、领导和设计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的能力;具有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具有创设环境活动的能力以及与家长合作沟通的能力等。

第三,艺术素质与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领导和设计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表演能力等。

第四,科研素质与能力。即具有一定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幼儿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素质以及开展各领域教学研究的能力等。

第五,信息素质与能力。即具有较好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进行信息处理;具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具有开展学习与研讨以及交流的能力等。

四、努力探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如何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从以下几方面通过多种模式加以探索。

(一)课程教学模式

1、明确课程目标

高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因素,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性高等技术人才。因此,高职学前教育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专业特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理论知识以实际有用的为主,不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能顺应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具有尽快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

2、设置课程结构

根据幼教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应用性。课程结构应按照模块来设置。一是对幼教岗位能力来优化,将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为核心课程模块,相对比较稳定,属于必修课程,体现专业特征;二是将幼教岗位各个具体工作的技能来优化,将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为就业课程模块,相对比较灵活多变,属于选修课程,体现就业方向特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能力要求,基本上由基础职业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职业能力三大模块组成,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形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特色。

3、改革课程模式

要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应给学生必需、足够和先进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储备今后发展的能量。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训练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式,重视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推行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任务式、问答式等多种方法,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20%的时间为课堂讲授知识,80%的时间为课堂技能训练。同时,特别将学前教育最新领域内容引进课堂,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当今幼教课程的先进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二)实践教学模式

幼儿园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幼教岗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于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独立地从事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幼教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应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在做中学,从学中做,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增加幼儿园实践环节,使学生能顶岗任教、独立带班等,通过分阶段实习教学,将理论知识变为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为充分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与市内二十几所幼儿园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第二课堂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幼儿园实践教学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到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基础知识的充实以及对幼教事业的认识都有很大的作用,也为学生指明了今后专业努力的方向。

(三)技能训练与竞赛模式

要求每个学生具备“唱”、“跳”、“弹”、“说”、“写”、“画”、“玩”、“做”等技能,由专业课教师、学生会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幼儿舞蹈创编比赛、说课比赛、讲故事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通过各种职业技能竞赛,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以自身的技能水平,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和典型,调动学生参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不断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技能训练与竞赛活动,能够充分展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水平,实现课程教学与未来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向社会和用人单位宣传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不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四)职业能力考核模式

考核模式的改革是当前高职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有效的职业能力考核是推动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手段,改变过去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学生、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首先,应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制定了考核标准,完成四种技能考核。一是每次课堂面授均要求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考核(占15%),考核结果纳入课程总成绩;二是课堂学习态度、出勤、课堂活动参与考核(占15%);三是课后作业、每项技能训练(占20%);四是期末技能考试(占50%)。其次,将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有关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再次,还要求学生参加亲子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早教师等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实现高职教育学生“一凭多证”。

(五)教材支持

教材建设对教学培养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支持力量。因此,应注重以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内容的创新,以适应高职学前教育教学和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以满足其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需求。改变过去教材单一的模式,更新课程内容,增加技能训练的比重,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均选用水平高、质量好、实用性强的国家统编教材。同时,鼓励教师教改研究,结合专业特长,开发校本教材,体现高职教学特点和实践操作型体系,以使教材内容能达到学生形成和提升其职业能力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实现应用性技能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因此,只有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性高素质人才。

学前教育学论文:舞台实践在学前教育学生舞蹈水平锻炼

舞台艺术实践是学生将其所学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知识,在日常的排练、演出和比赛中进行比较、运用、处理和理性思维增强的过程。显而易见,这个过程需要靠不断的实践来充实和调节,在幼儿园教学中,舞蹈教学与实践运用的脱节和分歧的问题越来越多,在课堂上所学的舞蹈知识不能与幼儿园的舞蹈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与时代的进程和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强烈的差异对比,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立刻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已的作用,目前,师范院校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模式是:选准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界定专业人才的塑造模式。根据此目标定位模式,舞蹈教学应改变以学科为中心,专业单一、分工过细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模式的教学新理念,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实战能力的全面实用性人才。高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能力不是单一的舞蹈专业的能力,所以在舞蹈能力的培养上不能原搬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学前教育舞蹈能力的培养应该有自已的特色。舞蹈技能是学前专业技能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所以高校学前专业学生的舞蹈能力的培养是很值得探讨的。

一、舞台实践与舞蹈教育之间的关系

舞台实践是对舞蹈教育成果的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是舞蹈学习者从课堂走向舞台的演练,是舞蹈学习者在生活中找寻舞蹈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是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学前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包括对于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功训练,各种民族舞蹈的学习,幼儿舞蹈的学习以及具体的舞台实践。舞蹈课堂教育为舞台实践奠定了基础。而舞台实践是对教育过程中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动作要领和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实践。因此,舞台实践与舞蹈教育是一个相互支撑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是并存的,在实际中相互促进和提高。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真正感受舞台表演的心理状况,开阔视野,提高临场的应变能力和现场的表现力、感染力,提高综合能力。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从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到熟悉舞蹈表演的技巧,从学习到表演,从被动的学生角色转变为自主的表演者角色,这是一个以实践来对舞蹈学习者进行深刻教育的形式。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能力的现状

1.首先,学生来源及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学前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未经过任何的舞蹈专业的系统训练,部分有过小学、中学时期业余舞蹈基础的学生,由于中学以文化课为重,作为艺术学科的舞蹈根本就没有开课,学生的舞蹈能力还停留在小学和中学时的基础,这些都阻碍了大学舞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来到学校,思维还停留在理论学习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的上,一下子接触到舞蹈的训练中,很多学生脑一下子还转不过弯来,大部分学生舞蹈课表现为进入课堂很慢,对动作、音乐极不敏感。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课授课时间短,间隔时间长,学生上节课没有学懂的知识没有在较短时间里再接受老师的指导就又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再加上舞蹈专业课的上课形式以大课为主,学生人数众多,个别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得到辅导的机会少。这就使得一年级的学生觉得舞蹈学起来很难,很枯燥。三、舞台艺术实践对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1.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学习兴趣

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舞台实践教育,拓展教育空间,在参加艺术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提高他们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多样化的形式也使得学习者对实践教学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促使其将理论和基本知识转化为舞台上的生产力,让学习者在实践中找到自已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真才实学。“实践出真知”,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强化,使得课堂知识成为真正可以运用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综合素质。另外,通过实践,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其他的社会技能,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通过舞台实践学生了解了舞台的调度,灯光的运用,服装及舞台布景的作用,这远远比课堂所学的知识丰富得多。

2.艺术表现能力得到增强

学生从学习作品,排练作品直到诠释作品,都是对舞蹈更深层次的探讨和学习,艺术表现力的不断提高和艺术实践的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舞台艺术实践其实是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学习,使学生对舞蹈情感更准确地把握和分析。虽然艺术实践并不是增强舞台表现力的唯一手段,但它却是艺术表现力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在反复、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不仅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而且更为教学的提高和舞蹈优秀作品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舞台艺术实践是学生成长的媒介,学生应该加强对自我能力的培养,用发展的眼光去要求自己。舞台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平时学习和表演之间的差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亲身面对各种挑战,认真对待表演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在舞台上展现自已的良好风貌,一年级的新生第一登台时都会晕台,一看到台下众多的观众就会慌神,往往在舞台上的表演不及平时的排练,经过一次,两次或多次的舞蹈实践后,学生对于舞台的整体把握度明显增强,往往还有超水平发挥,这是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的表现,也是提高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后的结果,通过舞台实践,引导学生对于基本功训练、基本动作中的情感表达即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的糅合、舞蹈表现力和舞台表演经验的综合反思,从而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舞台实践促使学习者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去塑造鲜明灵活的舞蹈艺术形象,将舞蹈技能与舞蹈情结合起来,以全方位的因素展现自已学习所得,艺术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学习、自我进取的意识。

4.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

舞台实践首先能增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人类信息的情感语言,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并含有浓郁的情感因素,尤其是集体舞,大家都要伴随统一的节奏有规律地动作,自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个人的合作感、责任感,加强了整体感和相互的协调与配合,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融入性和介入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如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艺术形象的反映,对空间意识适应等外化现象,使肢体动作语言化,情感化,人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第三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舞蹈是人类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举动。在舞蹈训练中,审美对象蕴含的审美力量,可以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可以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理解能力,从而产生审美感受。审美境界的实现对于净化情感,陶冶情操,铸造灵魂,有着难以估量的力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教学中存在基础薄弱、年龄偏大、身体条件不占优势的特点,但其由于高中良好的文化教育,使其在理解力、想象力和文化功底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针对高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培养方法和策略,解决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出现的生源素质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其中舞台艺术实践作为一门新的学习功课放在我们的面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课堂内容和舞台实践结合,“舞台艺术实践”是推动舞蹈艺术发展的有利途径,舞蹈艺术实践的发展就是推动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学校教学生存的发展,推动学生质的发展。只有艺术实践与理论教学有利的相结合,学生学习才能够发展。

综上所述,舞台实践是学前专业学生舞蹈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舞台实践,可以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完善。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幼儿园的各科教学中充分发挥舞蹈的作用,培养出幼儿园和社会需要的能综合运用舞蹈能力的人才,舞蹈教育要在传统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舞台实践教学,将舞蹈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的发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学前教育学论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能力

1引言

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党中央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强国必先强教!为落实中央部署,国务院于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意见》还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1]在2012年省教育工作会上,副省长黄彦蓉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着力加强学生能力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实用性技能人才。[2]著名教育家韦钰指出,“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内容、方法、体系,探索新教学模式;把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努力占领制高点。”[3]作为教育技术教师,笔者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成长”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理想效果。

2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能体系

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标准》提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突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对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要具有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游戏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儿童激励与评价等专业能力。”[4]在《标准》引领下,我校根据幼儿园用人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培养能胜任一线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拟定了《隆昌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目标及考核标准》。

3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状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源复杂,有初中、高中、职校毕业学生,也有打工青年;在4000余名学生中,有藏、回、彝、羌、汉等七个民族。她们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学习成绩与习惯均较差,多数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还达不到初中毕业水平,学习理论知识兴趣普遍不高。就技能而言,以舞蹈为例,多数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舞蹈,更谈不上有好功底;以普通话为例,很多学生都使用方言,根本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更谈不上有较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在三五年内达到“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及考核标准”,成为合格幼儿教师,时间紧,难度大。面对在完成“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及考核标准”中的难题,作为教育技术教师,我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资源,积极配合其它教师,在学生技能培养中,通过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加速了学生技能成长,顺利达到《隆昌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及考核标准》要求。

4实施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

4.1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专业技能课学习效率

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示范资源。现代教心学理论告诉我们,技能形成分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四阶段;而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5]我校各班人数都在70以上,技能训练课指导难度大。像舞蹈课,上课时后排学生不易看清教师示范,且课堂训练时间不能满足学生要求。试想对于技能训练,如果连示范都看不清,学生怎么练习呢?没有正确练习,又怎能形成规范技能呢?面对困难,我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如舞蹈教室安装的集电脑、电视和电子白板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学一体机、影碟机和无线扩音机等,再通过校园电视网、互联网,将教学资料输送到每个显示终端。学生可通过一体机收看或下载资料,并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播放。学生通过近距反复观看教学资料,并在视频引领下模仿练习,达到整合、熟练的目标。这既减轻了教师反复示范的压力,又满足了学生可视性学习要求,且时间安排更灵活,加速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

4.2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为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学校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笔者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资源和手段来促进活动成功开展,为提升学生技能起到积极作用。

4.2.1建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生社团,提高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笔者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笔者先后指导学生创建计算机协会、舞台音响灯光兴趣协会、摄影协会、校园电视台等社团。在活动中,笔者加强指导,学生积极性高,通过活动提高了技能。如摄影协会、舞台音响灯光兴趣协会、计算机协会的学生,在每年30余场演出中,在笔者指导下制作LED展示图,并负责摄影、摄像、操作音响灯光等;在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中,笔者指导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在校园新闻播报中,笔者指导学生采访、摄像、编辑、制作。学生通过活动,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升华了思想境界,又提高了技能,真是一举两得。

4.2.2教学资源数字化,为学生技能培养提供最佳支持

我校电教中心设施齐全,有电子阅览室、网络室、多功能教学一体机、校园网络等。为充分利用上述资源,我将中心资源数字化,并传到校园网上,学生不出教室就能通过一体机登录校园网或因特网,能方便地查阅、下载资料。起到了开阔视野、提高自学能力、促进专业技能发展的作用。

4.2.3用摄像机记录学生活动,通过回放促进反思,缩短学生技能培养周期

在技能竞赛活动中,充分发挥摄像机记录功能,为学生技能学习提供反思性素材。通过观看录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和他人成功的细节,也可发现自己和他人不足的地方,教师还可通过录像进行点评,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如年级说课、试讲、舞蹈、演讲等比赛,笔者都利用摄像机将比赛实况摄制下来,并通过班级回放、校园电视台全校直播等手段,再现活动场景。既让参赛学生受益,也可让其它年级学生观看学习,让更多学生加速专业技能成长。

4.3探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技能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获得教育实践技能的途径是个人对复杂教学过程的认识和处理,只靠被动的理论学习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在具体实践中,学生才能有效将各种专业技能熟练应用,并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综合能力。

4.3.1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教育示范资源,丰富学生观摩学习内容

在培养学生教育实践技能过程中,学生普遍对枯燥的教法理论不感兴趣。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利用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搜集平台,搜集全国各地幼儿园优质课、示范课教学录像,并根据教师需要整理成若干专题,由教法教师结合教法理论,指导学生观摩。学生通过系统观摩,形成大量感性经验,再加上教师分析指导,学生快速获得了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因我校多数学生将到县、镇、农村幼儿园工作,为加深对农村幼儿教育的了解,笔者还到乡镇幼儿园去收集幼儿园教育教学资料,将其中优秀教育教学活动摄制成光碟,组织学生观摩,让学生熟悉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城市、农村幼儿园教育差距,有针对性加强技能学习。

4.3.2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录制学生模拟教学,提供反思性素材

模拟课堂教学实践是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法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创造性,自行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并进行模拟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模拟课堂上,学生作为施教者,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实施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组织能力,其它同学既是学生的扮演者,又是课堂教学的观摩者、评价者。[6]因班额大,教法教师分身乏术,指导无法到位。为解决这问题,我们采用分组进行模拟课堂教学的方法。通过应用教育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班额大、指导不到位的难题。具体如下:

第一,全程录制模拟教学,提供反思、点评、评判的一手资料。试讲组每名学生均选择一个课题,进入微格教室模拟教学,全程摄制。课后,由组长组织授课学生在内的全体组员观摩、评课,分析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之后,学生再次进行教学设计、授课、摄制、观摩、评课。最后,每组评出优胜者,由教法教师观看每组优胜者模拟教学录像,并通过全班点评、指导学生总结反思,达到提高全班学生模拟教学能力的目标。

第二,收集整理学生优秀模拟教学、专业老师点评资料,为教育中心提供丰富资源。组织各学科模拟教学比赛,指导学生将模拟教学实况、名师点评等现场摄录下来,制成光碟,由教育技术中心保存,既可以成本价复制给需要的师生,又可作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教材。通过大量模拟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的语言表达、板书、美术、弹唱、舞蹈、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4.3.3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记载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教育教学的历程,为学生综合技能全面考核提供依据

教育实习是校内教育的延伸和继续,是培养师范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培养师范生工作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师范生科学系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7]为加速提高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实习中,笔者注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学生实习质量,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利用现代媒体协助观察记录儿童。实习中,实习生要注意观察、了解儿童。为更好克服实习生在与儿童交流过程中,儿童因种种原因产生戒备心理而影响交流效果,笔者要求学生在与儿童交流过程中,尽量利用手机、相机、摄像机等媒体记录儿童活动,从多个角度对儿童进行观察,以深入儿童内心世界,掌握儿童个性心理。

第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笔者要求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尽量通过网络等查找资料,补充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尽量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将学生实习资料数字化。笔者要求学生将教学设计方案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回学校,以备教法教师检查指导。要求学生将实习汇报课、公开课摄制下来,并将录像交回学校,由教法教师结合录像和实习单位评价,完成实习成绩考核。

第四,利用QQ等加强远程指导,提高实习质量。笔者要求每个班成立QQ群,成员包括学生、教法教师、班主任等。要求学生定期将观察笔记、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上传群中,教师既可利用QQ群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又可通过QQ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加速了学生成长。

5结束语

在生源素质下降,国家又提高对幼儿教师要求的形势下,作为幼儿教师培养摇篮的中职师范校,要培养出合格师资,就须加快教育改革,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技能科教师),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加快培养一大批实用性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学前教育学论文:运用课程整合加强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素质

2010年11月,国务院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按照该文件的要求,我国将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积极探索以初中毕业为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有赖于科学的课程设置。目前,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设置滞后于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规划,并且重技能而轻理论。为此,学者们纷纷指出,必须改变课程设置中的艺术化的倾向,加强实践环节,以增强本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但这目前还只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并没有拿出一个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带艺术化倾向的技能培养改变为增强学生的幼儿教育能力的方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琴法、幼儿歌曲创编、童声合唱训练等,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类课程,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音乐专业学生所要学习和掌握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是不尽相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有很高的技艺和高深的理论知识,但需要通过自身音乐修养的提高及音乐感觉的获得以形成自己的音乐教育能力。为此,学校就应在现有课程门类的基础上,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对音乐类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以便能在加强对学生的理论认知教育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做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一、对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的整合

基本乐理要讲的是音乐中最基本的知识,其中包括音的特性、节拍、节奏、音程、调式、和弦、调性关系、基本曲式结构以及记谱法等。它像一把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是学习演唱、演奏、歌曲写作、和声、编曲等各种专项技能的前提条件,也是成为一个有专业素养的音乐人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另一门基础学科。其中,视唱属于识谱技能训练,一般要求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和感觉进行积极的思维,从中练习识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大量音乐旋律片段或音乐主题旋律的视唱,能从中获取大量音乐养料、积累丰富的音乐素材和资料,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立阅读音乐资料及演唱(奏)的能力,形成自己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练耳即听觉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在于丰富和提高学生内在的听觉,增强学生对乐谱的理解能力和对音响效果的想象能力。

学生通过系统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训练,会较牢固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出自己良好的对音乐的感觉。这两门课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脱离了对基本乐理知识的了解,视唱练耳将会因失去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而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对音高和节奏的认知,对音程与和弦的听辨以及对各种表情述语的掌握和运用等,都离不开基本乐理知识的理论支撑。同时,作为音乐实践类课程的视唱练耳课,又相当于是对基本乐理课程学习成果的展示。因此,两者就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着的。视唱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其感性的因素更多一些;而乐理则是指导一切音乐实践活动(包括各种乐器演奏、人声演唱、音乐创作、音乐研究等)的最为基本的理论知识,其理论思维更多更强些。但是,在教学中,这两门课却是分开讲授的,这就造成了课程间的严重的脱节或无意义的重复,由此也引发出学生对枯燥的乐理课学习的厌学情绪,引发出由于对乐理知识学习不够而在视唱练耳时缺少必须有的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的状况出现。因此,就需要将视唱课与乐理课加以整合,以使二者能相得益彰。要有效进行整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进行基本乐理的教学;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音的产生、音的长短、音的强弱以及节奏和节拍之后,就可以引入视唱练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较快地克服识谱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视唱的能力,教师还可在教学中适当地融入一些对中外优秀儿童歌曲或动画片主题音乐的分析与视唱等内容,以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视唱练耳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加深对基本乐理知识的理解;学生有了对基本乐理知识的理解之后,也有利于他们将之用来指导和辅助自己视唱练耳的练习。

二、琴法课与即兴伴奏及和声学课程的整合

琴法课包括钢琴、电子琴与手风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技巧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琴法课的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比较系统的钢琴、电子琴与手风琴弹奏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和声学是音乐的基础课。通过开设本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声的基本知识,懂得在伴奏中和弦及伴奏织体的应用,并为键盘即兴伴奏做好准备。键盘即兴伴奏是对键盘课及和声课教学的延伸,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开设键盘即兴伴奏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普及即兴伴奏的知识与技能,即要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和声学知识及键盘弹奏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即兴伴奏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的和声语汇及伴奏织体,掌握大小调式体系中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歌曲(主要是少儿歌曲)的伴奏方法,以使之能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由于琴法课是技巧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对弹奏者的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入学前又没有接触过键盘乐器,所以学生对这门课往往是既感兴趣又有点恐惧。同样,和声课的教法也往往是只重视理论的学习而轻实践环节,所以也会使学生对它有望而生畏的心理。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我们只为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而一味地要求学生像音乐院校的学生那样反复地弹奏练习曲,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消磨掉。鉴于对幼儿歌曲的即兴伴奏才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能,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的教学就应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正确的弹奏姿势、正确的触键方式及正确的指法的运用后,适时地加入对作品进行和声分析的内容,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力度与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效果,以及不同的和声语汇与伴奏织体对不同体裁的歌曲的表现作用等。这样,在教师的要求与提示之下,学生通过逐步积累,其弹奏与伴奏的技能技巧等就能不断地提高,就能为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声乐、幼儿歌曲表演唱及童声合唱训练课的整合

声乐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类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不同于一般音乐专业的声乐课。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目前多数教师还是按对待专业艺术院校声乐课的办法来授课的,所以就使学生较难有机会接触儿童歌曲及童声演唱的技巧与方法,这会使他们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应用技能的训练。为此,除了应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演唱技能与技巧之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儿童嗓音保护常识,了解儿童歌曲演唱的特点,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歌唱方法正确地范唱儿童歌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用自己的最佳音域来范唱儿童歌曲的能力,要使之做到歌唱的声音位置靠前、音色明亮而甜美、表情亲切而自然。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儿童歌曲的音乐形象,提高自己歌唱的艺术表现力。还应适当地加入重唱与合唱的训练,应培养学生具备能指导儿童进行合唱训练的能力。还应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选择一些新创作的优秀幼儿歌曲或幼儿园教材中的歌曲,将其充实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材之中,以让学生能较早地接触到幼儿园或学前班歌唱教学的内容。还应尽力探索如何为幼儿歌曲进行简单的舞蹈创编,或进行儿童歌曲的表演唱,借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应结合琴法课的实际运用,自弹自唱,使学生练就自己的实用技能。

四、幼儿歌曲创作与幼儿舞蹈创编课的整合

儿童歌曲创作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开设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儿歌创作的理论,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以满足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舞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幼儿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及我国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还要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典型动作和表现力等。要通过幼儿舞蹈训练使学生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的身姿,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的教学能力,以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学、记录和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掌握幼儿舞蹈的教学法,使之能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这两门课都是要通过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的。幼儿园教学要求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要求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这样,作为幼儿音乐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幼儿教师,就要在活动中充分地激发出幼儿的情感,激发出幼儿活动的兴趣,以使他们能积极而自由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尚在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消除对创编课的畏难心理,要求他们要试着学会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带着一颗童心,选择合适的主题来进行音乐创作,并随之创编出合适的舞蹈。这种将幼儿歌曲创作与幼儿舞蹈创编加以整合的做法,将会为他们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科学而合理的课程整合,会使课程间原本就存在的内在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因课程间内容的重复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学论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钢琴技能的培养

一、教材的选取应当以传统实用为主,趣味为辅

学习钢琴弹奏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教材,一些优秀传统的教材如: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钢琴基础教程和车尔尼钢琴教程等,来学习如何放松、触键、怎样转动手臂等弹奏的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有音阶、琶音、和弦等弹奏技巧的练习曲掌握,再根据其中的教学的内容来进行拓展,如:练习曲中左手和弦的各种弹奏音型在以后的歌曲伴奏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在学习练习曲的课堂里随即学弹一首简单的儿歌可使得学习的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发挥教材的实用性。

钢琴课程对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必修课,不可能像专业院校的学生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来进行钢琴专业练习。所以,钢琴课应该在选取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再添加一些趣味性更浓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和主动。同时教学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二、教学中授课方式的安排以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加上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每一周大多只上一次的钢琴课,平均给每位学生也仅是十几分钟,由于时间限制等诸多原因,学生收获较少。另外全班学生弹奏的曲目大多是相同的,又显得特别单调。教师上课主要是检查学生弹奏上周布置的钢琴作业并做简要指导,再就是布置下一周需要练习的钢琴作业并讲解指导练习的方法和要点。因此在这样传统的上课形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难得到提高,同时也耽误了一些对钢琴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中,对授课方式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是必要的。集体课教学可以安排对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示范演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键盘的综合能力,如:视奏唱谱教学、移调教学、伴奏创编能力教学等,有增加授课容量并拓展知识面的优势。小组课教学可以将弹奏程度相当的学生编成一组进行统一指导,使学生的弹奏有相互促进的动力。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能够因人而异,教师能够细致观察到并解决学生钢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采用不同的教材或不同的曲目。因此,采用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加上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授课方式,在教学中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首先应注重基础训练

在钢琴弹奏中,要求弹奏者能以熟练的弹奏技巧来表现乐思,要求弹奏者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因此,在学生学习弹奏的第一个阶段,教师首先要注重基础训练,要强调钢琴弹奏理论和技能,要让学生掌握弹奏的基本概念和奏法,如:断奏、连奏、跳奏、重量弹奏法、左右手交替奏法、乐曲分句时的换气奏法等。在进入钢琴弹奏的触键学习时,手臂放松训练显得很重要。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会陷入一种困境,不知道怎样来控制各种弹奏动作。在训练学生手腕抬起时,整个手臂应处于彻底放松状态,身体要端坐在键盘前面,手臂要自然地从肩部往下垂,手指落到琴键上面的同时,大臂力量透到指尖,使指尖牢牢地落在键子上,然后放松。这样来进行练习放松,为后阶段的钢琴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布置弹奏基本练习曲和小乐曲的同时,还可以安排学习各调音阶、琶音、和弦以及双音等技巧的训练,可从一个八度的音阶、琶音、和弦开始,增加到两个八度的练习,直到四个八度的练习。通过这些基础训练,能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弹奏方法,同时训练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

钢琴的基础训练中,指法应严格要求。指法训练在初学钢琴课的时候,就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乐谱上设计的指法进行练习,促使学生体会出指法运用的规律,不至于给自己的弹奏增加不必要的困难。在指法顺利的状况下,有利于配合看谱和唱谱。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弹奏习惯,使学生的弹奏更加连贯、流畅。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对钢琴基础训练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为将来胜任学前教育工作,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而加强学习钢琴弹奏的技能。

四、教学方法要注意科学有效

(一)弹唱。弹唱在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先将谱子中较难的节奏型挑出进行打节奏练习,即手打拍子而不是弹奏,从单手练习到双手合练,初步训练学生的双手协调能力。在节奏熟练后,再到键盘上进行练习。在单手练习的过程中,要求一边唱谱一边弹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看谱能力,为视奏作准备。在乐曲弹奏中,有时双手是同一个方向做弹奏,而更多的是双手弹奏方向是交错进行的,或者右手是连奏,而左手则是断奏。所以在弹奏简易的双手配合的练习时,就要练好双手的协调性,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有的学生手部的肌肉和韧带不够松弛,所以对较难掌握的连音弹奏,应进行慢练,练的同时要注意自然地调整呼吸并打开手指的触键动作,正确地运用手臂的带动,轻轻地哼唱旋律,使弹奏出的曲子自然优美。

(二)视奏。视奏是指为了表演拿起乐谱立即边看边演奏,谓之视奏。演奏者眼睛要面视钢琴曲的乐谱,同时双手按照乐谱的要求弹出乐曲的织体,视奏是钢琴演奏艺术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视奏对学生的钢琴学习具有促进作用,需要在一开始教学的时间就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因为视奏能力直接关系到成年学生学习钢琴的进度,是提高弹奏水平的技能之一。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视奏容易被学生忽视。有些学生感觉看键盘要比看谱子更容易找到音位,所以在练习弹琴时,眼睛始终盯着键盘和手,以致于完成一首小乐曲或练习曲都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即使完成了练习还有很多地方出现错误,导致弹奏技能受到影响,教学进展出现缓慢。

钢琴学习中,正确的视奏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弹唱,可以提高钢琴学习的效率,提高弹奏质量,还可以建立学生正确的内心听觉。视奏的时候,教师要强调手与键盘和乐谱要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将视线保留在乐谱上,而多用双手去熟悉键盘的距离感,这样可使得一些学生纠正在钢琴弹奏过程中只看键盘和手而不看乐谱的习惯。教师在带领学生视谱的时候,应该要求眼睛全神贯注地注视乐谱,要强调学生注意谱子中的速度、谱号、调号、音位、拍号、节奏、变化音、力度记号、表情记号等等,并理解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涵义,并将其牢记在脑海里。最后在视奏练习中如果有弹不熟练的音符和节奏,不要囫囵吞枣随意弹奏而造成错误,而要仔细辨认思考,待明确后再动手弹奏,做到正确对好音符和节奏。

五、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

在钢琴弹奏教学中,即兴伴奏的教学难度较大。在学习即兴伴奏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两方面最基本的知识:和声的配置和伴奏音型的选择。也就是说弹奏者在看曲谱的旋律时,在头脑中就要能够配置和声和伴奏的音型,并能及时的在钢琴键盘上弹奏出来。即兴伴奏还要求伴奏者在短时间内弄清楚速度、情绪、风格。即兴伴奏的难度是要将学习的钢琴、和声、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把这些学科知识转化为键盘和声,学会分析歌曲,能灵活运用各类不同的和弦。

钢琴即兴伴奏不仅适用于歌曲,还适用于幼儿律动曲、幼儿舞曲、音乐游戏、打击乐等。在进行即兴伴奏的时候,首先要正确判断出歌曲的调式与风格,选用的和声功能要正确,确定半终止、终止式。而伴奏音型是通过分析作品得来,不同的伴奏音型有不同的表现力,伴奏的基本形式有和弦原形式、半分解和弦式和分解和弦式。如:《红星闪闪》这首歌曲抓住坚定向上,庄严有力的节奏特点,表现红军整齐的步伐,可采用立柱式伴奏音型。而《摇篮曲》可采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来表现母亲的温柔和小宝宝要睡着时的情景。由此看来即兴伴奏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训练,很值得我们在高职的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展开进行。

高职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改革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道路中不断探索经验,走出一条有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特点的新路,为幼儿音乐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当前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教育部对幼儿教育的持续重视和资源投入,使得社会对幼儿教育者的需求量相应的逐渐增加,因而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了高考生的热门首选。在高校学前教育的课程中,钢琴课占得比重还是较大的,但是却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忽视了钢琴课,因而钢琴教学质量逐年在下滑,针对这一情况,学前专业的钢琴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钢琴课,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其中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钢琴有时候是欢快愉悦的,有时又是很乏味、枯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能跟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学生相比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存在着其独有的特殊性:一是没有钢琴基础,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基础,可能钢琴课是他们首次接触,于是这一门课程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阻碍;二是硬件设施的匮乏。学前教育招生的逐年递增,造成了学校硬件设施的供应不足,钢琴不比其他课程,钢琴不仅要有足够的琴房以供学生练习,还要有相对应的配套设施;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老套,一些教师钢琴专业知识深厚,因而在教学上就显示出“中规中矩”的现象,这样枯燥无趣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成为学生厌烦学习钢琴的原因。那么,究竟要如何让学前教育中的学生对钢琴产生兴趣呢?下面就简单做几方面的探讨。

一、教师“示范”

音乐是美的享受,它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因而学生可以时常观看享受。学前教育的教师在专业上肯定具有比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鉴赏力,所以在课程中,可以先尝试着演奏学生喜欢听的钢琴曲,如:《献给爱丽丝》《月光》等曲目,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影像碟片,如:《夏日香气》中的《雨中印记》,《我的野蛮女友》中的《卡农》等曲目,还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音乐剧中的插曲或钢琴演奏会。利用这些手段激发学生对钢琴的求知欲,以引起他们对钢琴的兴趣。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性演奏,总是充满了期待,其中教师弹奏的姿势,曲子的优美旋律、跌宕起伏的乐句、富有韵律的节奏,都会让学生产生遐想和兴趣,他们会从教师的演奏中感受到钢琴的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要合理

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也相对来说陈旧、保守,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都不能得到提升,学生学习钢琴只是一直重复着单调的曲子和枯燥的乐理知识,作为学前教育中的钢琴教师应该树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课”为主,“多种课”形式并存的新型教学模式。目的就把钢琴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刻意地安排在一个小组里,对其进行小组辅导。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在课前,必须完成上节课布置的练习曲目、指法等内容,并抽查他们对于乐曲资料的掌握情况。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练习内容都差不多,上课时学生逐个演奏,每位同学都认真聆听,评价演奏者的优缺点,在教师的综合点评下,想想自己,看看别人,找出自己不足,以及和别人相比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错误和不足,以便及时改正。最后教师再逐句讲解,分析乐曲的结构、乐句和旋律特点,音色及和声、伴奏等。

三、游戏与表演共同教学

在钢琴初学者中,大多数学生都很难记住教师的要求,以及理解教师对乐曲的讲解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对钢琴课程的兴趣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或表演活动将抽象、艰涩的乐理知识融入到其中。如:“开展钢琴演奏会”“自编故事理解乐曲”“用画图表现音乐”等,教师都可以采用这些新颖别致的方式对音乐进行教学。在“用画图表现音乐”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选取钢琴曲《秋日私语》,这首乐曲优美,在弹奏时最开始的一段低音,好似让人能听到森林里的窃窃私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幅画,来对这首音乐意境进行表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会画出不同的景物,枯叶、大雁、落日、硕果,甚至是骤雨初息、雷鸣闪电,这些都会成为学生画笔下的一道风景线。最后再来弹奏一曲《秋日私语》,这样一下子就能弹出秋日的柔和与丰收感。

四、结语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对于学前教育钢琴的教学,虽然不能要求他们和音乐学院的学生一样,把钢琴课作为专业课来学习,也不必要将每一个旋律和音色都把握得那么到位,但有效的钢琴课对于他们职业技能的提升却是有所帮助的。因而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中的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学生,寓教于乐,努力改革教学方法,运用游戏或表演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转变他们的钢琴学习理念和态度,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能知识,同时,也要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让使学生树立坚实的信念。

作者:杨若芳 袁青 郑瑞霞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学前教育学论文: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论文

一、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前创新教育中,儿童的创新性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当中,因为孩子们的动作活动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运动,儿童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大时机,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孩子们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思维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呼吸、脸色以及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对儿童的活动量和运动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控,因为只有科学地安排他们的运动过程,才能达到健体强力的效果,进而也才能促进他们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二、要重视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

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也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针对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他们的这些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此外,在构建学前教育的创新体系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基础的教育当中,在创新教育中去完成基础教育,在这个整合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地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好基础,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促使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目标

在过去比较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经常会认为儿童还不能分辨出事物之间的好与坏,很多教师还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这样的教学结果就会导致幼儿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完成,教师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照着样子去学、去做,这样的教学观念长久下去,就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灌输这样一种想法,每次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习,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追求学习的本质,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额困难。在这种思维创新的学前教育的理念引导下,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本质有个特殊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的教育活动当中不断地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并且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以此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思想和观念。

四、创新教学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设置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建立,有利于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学前教育的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学前课程的内容是涉及到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但是又不同于学科的知识,其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应该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它既要考虑到儿童身体的和心理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要包括儿童生活的全部范围,这样,在采用学科互涉路径的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才能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而且又为学前教育的研究理论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支点。学前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幼教机构所的重视。现代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创新理念穿插在其中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广大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来不断地完善这一体系。因此,只要学前教育工作者在遵循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原则来进行培养,学前教育创新一定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而且还能够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到接受知识洗礼的过程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作者:颜星明单位:辽宁省彰武县二道河子九年制学校

学前教育学论文: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论文

一、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

其一,教育观念滞后。幼儿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思想,很多幼儿教师不能充分融入到幼儿环境中,在对待幼儿时仍然秉持成人思想,认为幼儿的想法和行为都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殊不知这正是幼儿丰富想象力的体现;虽然每个幼儿都各有特点,但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孩子的个性思维逐渐削减,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二,管理方法不新颖。近年来,幼儿园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幼儿园都有独特的办学形式,虽然模式新颖,但是管理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很多幼儿园在管理方面缺少完善的体制,处理事情全凭经验,还有部分幼儿园过于重视局部利益,忽视了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其三,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在不断转变,虽然现在幼儿园既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出类拔萃的新教师,但是幼儿教师整体水平仍待提高,教师队伍结构仍然有待优化。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顺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潮流,转变思维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个方面,现在的幼儿教师大多数是女性,凸显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幼儿园要积极引进男性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帮助幼儿培养健全的人格。其五,与幼儿家庭沟通不足。有时幼儿教育无法真正贯彻和落实其宗旨,原因之一就是无法和家长之问进行积极有效并且良好的沟通。对幼儿来说,父母是他们最好的教师,家庭是培养幼儿人格的重要环境,但是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后,认为就可以放手不管了,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教育了,实际上造成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现象。如果幼儿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再加上父母和幼儿教师之问存在沟通问题,家长的意见无法传达给教师,教师无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孩子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当前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要有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内容。幼儿教育课程内容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力求幼儿教育方法和模式符合幼儿发展需求,首先,我们要确立幼儿教育导向,以先进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结合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后,要让孩子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以孩子需求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第二,转变教育观念。幼儿园应和政府联合,进行实验性的特色教育,将取得的成果向其他办学单位推广;再者,幼儿园可以借鉴其他幼儿园甚至国外优秀幼儿园的办学经验,这些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可能并不适合当前情况,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取舍,结合幼儿园实际,构建新颖的教育理念。第三,促进专业成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幼儿园应定期选派优秀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者到其他幼儿园进行交换学习,交流经验和理念;针对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幼儿园要积极引进男性青年教师,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加强家园沟通。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发展不单单是成绩的提高,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家长应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三、可以尝试的几种幼儿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策略实现的具体表述,结合以上思考及他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这样一些教育方法供同行批评指正。一是情境教育。顾名思义,情境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利用气氛、环境等创设教学情境,以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获得贴近生活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修养。例如某个孩子生日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举行生日晚会,并教会学生如何传达祝福;又如某个孩子生病了,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前往医院探望,并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情。这些情景的熏陶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人生和社会,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激励教育。幼儿是非常乐于接受激励的,激励能够带给他们愉快的心情以及前进的动力,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激励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孩子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意见,教师可以口头表扬和赞赏,并用微笑、目光来肯定孩子的意见;还可以为每个孩子建造一个行为记录,将孩子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并给予一定激励。需要注意的是,奖励的使用要适量、公正和灵活,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指出并纠正。综上所述,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梁惠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

学前教育学论文:学前教育学科外语听力的培育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日常化

语言是用于交流的,所以语言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英语学习带到课堂外。我们要求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要求一律使用英语口语,一方面可以练习听力,能够听懂不同人的英语表达,经过大量的实践听力练习,英语听力会逐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口语,能够学会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个人思想,将个人思想运用于生活实践,将所学词汇,句型,特殊表达方式同实践相结合,用实践去检验所学知识,让实践去修正,改善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语法教学案例和假交流活动。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零活动和假交际活动,这种传统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浸泡化

所谓的浸泡化就是要求教师和学校全面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模拟的接近于真实的英语环境,这就要求教师一律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口头表达方式,例如,sorry,Icannotcatchyou,When…where…what…Iamsorry,but…等表达。另外,学校配置多功能语音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语言产生亲近感,不再陌生,从而克服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学校配置英文阅览室,全天候开放,让学生从视觉上亲近英语。学校设置语言视听说教室,开展语言听说训练,在视听欣赏过程中,了解英语文化,熟悉风土人情,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进行大量的讨论,表达个人观后感,从而培养个人听说能力。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艺术化

在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过程中,除了硬件的配备外,教师本人还应该注意能力培养的艺术化。主要体现在对听说能力要求的艺术化上。虽然对高年级的要求肯定要高于对低年级的要求。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不变:语言是用来听说,只要听得懂,说的出来,就达到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要求。这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张嘴说一句英语,就会被教师打断几次,极其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持有宽容态度,能力的培养讲究艺术化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阶梯化

在每批新生入学之后,教研室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在以后的五年的时间里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每一个年级的学习目标都不同于其他年级,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参照其他班级的教学历史和经验教训,结合本年级的具体教学实践,对最初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正,不断完善,它不但给本年级教学目标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未来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做好了铺垫。听说能力培养阶梯化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同一个年级,随着学龄的不同,具体的听说能力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总体上采用由浅入深的基本模式,在学前专业学习的五年里,基本上可以完成从最基本的因素到较复杂的英文故事的口授,英文诗歌的朗读等教学目标。

教学考试口语化

新的教育教学大纲提出,在现今的幼儿园教学过程当中主要采用听说,省略了过去的写,甚至禁止写这项活动。为了更好地配合现在的教育模式,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再采用传统的纸质考试模式,而是采用了一系列下列活动。采用语音室小组活动,情景剧表演形式等。在实践过程中,会参照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采用具体的考试模式。例如,在一年级时,对学生主要采用朗读和对话的形式,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基础的常用口语和基础词汇的掌握。另外,对于平时成绩的核算也采用了新的考核标准。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中,通常采用2∶2∶6模式,即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在新的考核模式里采用了双重标准。

(1)改变原有的百分比模式,修正为4∶2∶4模式,即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40%,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百分比,不但可以从客观上督促学生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而且从主观认识上加深学生对语言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2)在平时成绩这一部分里,进一步减少书面作业成绩的数量,加大课堂回答问题的成绩,让平时成绩作为一种奖励出现在成绩单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表现活跃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肯定,对消极的学生给予合理的刺激。实践证明,转换教师教学模式,不近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满足未来幼儿教学需求,而且也能够间接地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身份也随之进行转变,由过去被动的参与转变为语言的需求者和语言的掌握者。

作者:宁永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