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浅探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探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布时间:2022-06-27 10:50: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浅探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浅探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探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摘要:

土地资源自身的特性———有限性与需求无限增长性决定了我国城镇发展与土地需求不足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将是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需求之间平衡的重要措施。我国土地资源正由过去的粗放式开发利用过渡到可持续式、循环式、集约式的开发利用。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探索高效、可持续的土地开发利用方式,探索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城镇化;可持续

随着人口增长,我国农村逐渐城镇化,用于城镇建设的原有优质农田越来越多,种粮和城镇建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解决我国由人口增长对土地可利用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通过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来满足我国对土地和粮食的基本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世界性命题,尤其体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土地资源供应不足与经济发展需求逐渐赠涨这一难以协调的矛盾中,这一矛盾将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进一步激化。我国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三,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四,但由于我国人口密度大,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0.72hm2,人均耕地仅0.09hm2,是世界人均耕地(0.037hm2)的1/4,人均占有量极低[1]。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前期未认识到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需求之前存在的矛盾,造成粗放化、无序性、缺乏科学性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我国土地由于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盐渍化、草场退化以及土地污染等,造成土地资源总体质量下降,使得可利用土地进一步减少。

1.2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楼市开发、工业区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和耕地过度用于城镇化建设等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耕地面积减少过快。煤矿等工业给我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土地带来了“三废”污染,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2],这部分污染场地由于修复费用高、技术难以推广,污染场地的修复成为当下环境污染中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2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现阶段主要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集约性、循环性层面进行研究,多从土地开发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如何保持平衡这个根本点出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在1900年就已在国际上提出,研究内容主要为可持续利用规划和管理、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者最早从技术角度、政策角度、社会—经济—环境角度对可持续利用规划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张雪靓等[3]对淮海平原的耕地分布进行研究,表明淮海平原高利用地下水增加耕地的利用强度的这种高投入高集约耕地利用方式不可持续,对地下水位影响较大,造成地下水危机。随后,为了更加规范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判,学者开始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三大方面进行可持续评价,目前对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为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古丽齐克热等[4]从这三大方面建立了适宜其所选案例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价。

3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展望

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研究主要有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集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三大类研究,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其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影响因素、土地使用管理以及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的途径等方面。城镇化发展必将会占用农村现有耕地,关于城镇化与农村耕地之间的可持续利用、循环利用已有部分研究,但关于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动态分析、定量分析将研究较少。工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土地再利用的研究还停留在治理方法探索阶段,如何有效治理现有污染土地实现再利用和如何平衡污染土地治理成本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博弈将是今后需长久研究的课题。偏远地区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是未来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难题。此外,如何规划发展新型城镇,使其对耕地的利用更加合理高效、可持续也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作者:王一汀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土地储备中心

浅探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

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措施

1.1提高土地肥力,保护地表土壤,加快退耕步伐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退耕是提高土地肥力,保护地表土壤的一种资源储备。近些年来,由于乱砍乱伐树木,我国土地资源荒漠化沙化严重,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就要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逐步把这些耕地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并且为了加快退耕还林的速度,在一些有条件退耕的地区,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近些年来,广西岑溪市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确保退耕还林的成果,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补助政策。从2011年起,对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苗和造林费,一次性每亩补助300元,并且还制定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政策,加快了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并且通过农业基本建设,在一些退耕困难大的地区,建立了高效生态农业,而对一些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为了使植被能够较快地得到恢复,采取了封闭的管理模式,严禁人入内。

1.2完善征地制度和补偿办法,缩小了征地范围为了确保农村粮食供求大体平衡,要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建立以生产粮食为主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制度和征地补偿办法,建立征地和土地转让最低价格制度。在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的前提下,保证农民丰年有余,灾年略歉。同时,为了加快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开发优质高产新品种,同时也要研究和推广利用这些新品种,从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如岑溪市为了实现占补平衡,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把土地开发工作和服务“三农”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开发整理制度,有效改善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如糯垌镇黄塘河改造项目中,为了使农民旱涝保收,不仅开垦了362亩高产优质水田,还使800亩低洼水田避免了洪涝的侵袭,从而使600多亩田实现了旱涝保收。另外,土地征用制度提高了土地补偿的标准,缩小了征地范围。

1.3加强后备储存土地的开发力度,严格控制闲置土地为了做好土地开源节流的工作,要加强后备储存土地的开发力度,深入调查检点项目的土地使用情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使用量,明确界线。并且按照相关政策,对闲置两年的土地进行严格控制,依法无偿回收,并且重新规划;同时对闲置少于两年的土地,要收取开发土地闲置费用,从而对农村的空地、闲地进行整理融合,节约土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如:岑溪市为了保障国内各地保护目标的实现,成立了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注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工作,负责规划、协调工作。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全市每个开发整理项目都建立了相关的档案资料,把全市可开发、复垦成耕地的项目建立了项目库,实现了占补平衡。

1.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现代生活中随着工业化不断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使社会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中,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的力度,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使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保证水土的营养和肥沃,并且要建立群众的环保意识。如: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岑溪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岑溪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岑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认真贯彻“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自1999年以来,岑溪市新开垦耕地面积95.73公顷,一共有69个耕地开垦项目通过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和确认,逐渐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结语

为了确保我国土地资源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和规范性的开发和利用,就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思想工作,才能合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作者:黄静单位:岑溪市国土资源局

浅探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低碳经济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

【摘 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因此低碳经济的理念被树立起来,并开始运用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将低碳经济的观念运用到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农村;农民;土地资源;低碳经济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人们开始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的主要内涵是指:通过对新能源的开发、资源利用技术的提高等手段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次前提和基础下,确保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村土地资源属于稀缺资源,以低碳经济的理念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一、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比较多,但是农村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随着近几年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农村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农村土地资源来讲,主要是用来种植农作物,随着种植农作物的时间增加,土地的肥沃程度也在逐渐降低。但是,很多农民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不允许土地进行休养生息,而是持续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从而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土地资源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第二,农村土地资源在一段时间内的总量是稳定的,不会有显著的增加;但是,农村的人口却可以增多这样平均每个农民获得的土地面积就会减少。这样,当土地重新划分的时候总会引起农民与村组织之间的矛盾,从而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人地矛盾。

(二)其他用地需求量变大,土地资源更加稀少

为了更好地提高农民的收入,不断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途径,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城镇化建设,使得一些农村人口可以转变为城镇人口。但是,在农村进行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征用农村的耕地作为建筑用地和工业用地,土地的需求量变大,使得农村土地资源更加稀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土地资源的不断被开发和利用,目前农村生产力的逐渐平稳,土地资源的种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对于农民来讲,农村土地资源带来的收益是有限的。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其他用途比种植普通农作物带来的收益更高,所以很多农民愿意将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转让;第二,一些农村为了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会采用招商引资、建厂或者是挖矿等途径,占用一部分农村土地资源或者出租给他人。这样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但是也使得农村土地资源更加稀少,所以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长久之计。

(三)土地污染比较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加上缺少对工厂周围环境的保护,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同时一些生活污染物的随意排放,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而使得可利用的农村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稀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农村为了更好地追求经济的增长,为农民带来高收入,开始在农村土地资源附近修建工厂,但是这些工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没有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使得土地被大量的工厂污染物污染和破坏,使得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稀少;第二,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在生活垃圾中也会存在很多化学物品,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损坏,例如:一些含磷量比较高的洗衣粉、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等等,都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使得土地资源遭到污染和破坏,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人地矛盾更加激烈,从而最终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需要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在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想,合理地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提高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生产意识

在农村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生产的意识为指导,提高农民和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断推广和提倡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生产的概念和内涵,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帮助和鼓励农民向着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生产的方向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二,在提倡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不能为了达到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生产的目的,就过分损坏农民的利益;第三,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所以要注意按部就班地来,逐步地将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方向引导。

(二)确保发展低碳经济和土地资源利用的技术

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促进低碳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研究与低碳经济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尽量提高生态农业圈中各个环节资源的可利用率,生态农业是一个整体环节,相关的技术能够使得各个环节紧密相关,确保前一个环节的资源能够为下一个环节提供能源输入,并且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同时可以产生一些促进作用的自调节功能,确保生态农业圈能够稳定健康地发展;第二,提倡多种作物的混合种植生产模式,在传统的农业中,农民往往会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农作物进行种植,但是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作物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可以鼓励农民在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同时,选择种植一些其他的蔬菜或者药材等,不仅可以帮助土地恢复肥沃程度,而且还可以保证农民的收入,更好地提高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三)明确农村土地资源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当地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明确农村土地资源的发展方向,打造当地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的特色,从而能够发挥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优势,带动当地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二,要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明确的规划和布局,在进行开发和利用之前需要有明确的计划,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向。

三、小结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农村人口开始向着城市化或者城镇化的方向迁移,但是我国的农民人口依然非常众多,农村土地资源依然非常匮乏。在这一前提下,促进我国农业土地资源按照低碳经济模式进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通过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低碳经济模式下,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再利用的相关策略。相信,随着低碳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的匮乏问题。

浅探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础测绘工作对本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利用的监测作用与现实意义

摘要:经济发展是国家在任何时期的主题,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西部经济的大背景下,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利用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基础测绘工作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减少经济损失;加强数字监管;测绘数据的重要性

阿拉善盟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

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形态以戈壁、沙漠、丘陵为主;西南与甘肃省相连,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连,北与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阿拉善盟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具有矿种齐全、分布集中、储量丰富、质量优等特点,基本分布规律为东煤炭,西萤石,南磷北铁中部建材石料盐、碱、硝,目前已发现矿产种类84种,探明一定储量的47种,现已开采的矿种40种,其中湖盐、花岗岩、无烟煤、冰洲石储量全区第一,煤、盐、铁、芒硝、萤石石膏、大理石、白云岩等多种矿产资源得到了开发并形成了优势产业;其中煤炭资源产地33处,累计探明储量是13.47亿吨,铁矿产地209处,累计探明储量2.73亿吨。

2009年全国矿业权核查工作完成后,得到的核查结果阿拉善盟地区共设有309个采矿权,其中已具有企业规模的204家,探矿权500多个,并有很多探矿权正在转到采矿过程中,以上的基本概括,不得不说阿拉善盟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宝地,矿产资源开发优势巨大是本地区的一大特点。

自然土地情况

阿拉善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是22.05万,人均占地面积1.22平方公里;是全区人口最少人,均占地面积最大的盟市。土地广阔有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其中荒草地多、耕地少且沙漠化程度高是阿拉善的一个现实状况。

耕地主要集中在阿拉善左旗南部巴润别立镇、嘉尔嘎勒赛汉镇,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荒草地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旗与阿拉善左旗境内,沙地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右旗境内, 宅基地占地比例少,有大面积的土地空闲,得不到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在全国矿业权核查中,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大量繁琐而准确的数据均来自于基础测绘工作中。

阿拉善盟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1、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跨度较大是阿拉善盟的一大特点,而且很多矿区均在人烟稀少或者是无人地区,交通不便、物资补给困难是很多矿山企业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要及时了解这些矿山企业的开采情况就比较困难。

部分矿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超层越界、回采率低、或者偷挖盗采的情况,这样就回造成很多问题;向上超层会使得地面与地下采掘巷道之间的自然土层、自然岩体越来越少,在自然土层的承载力小于土层自身重量的时侯就会造成地面塌方事故,给在生产中的人员、财产安全造成无法挽回损失;有越界问题存在,也可能与相邻矿山企业产生经济纠纷;回采率低会使资源大量的浪费;偷挖盗采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在经济上没有为地区带来效益,反而在矿产资源整体规划上造成破坏,导致以后很难再进行大规模整体化的开采,更会对地面上的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以全盟煤炭资源储量最为丰富的阿拉善左旗古拉本镇二道岭矿区为实例,位于阿拉善左旗贺兰山中段,所含煤地层均为侏罗系下统汝箕沟组,含煤11层,含煤地层总厚197米,煤层总厚26米,属优质无烟煤。

2005年以前,古拉本二道岭矿区有60多对采掘井口,分布凌乱,生产规模不统一,经过井下测量后得知,85%的矿山企业生产力较低,回踩率不高;很多优质煤炭均作为煤柱子留在矿井下无法采出,年生产能力不足10万吨,是很多小型矿山企业的现状,且由于到处开挖的小型井口,给大片煤层造成了整体破坏,以至于以后无法进行大规模开采,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有关部门将测量所得数据逐级上报国家后,国家立即作出了调整。

2008年下发有关文件,关停年生产能力不足15万吨的煤炭企业,这样就给大型煤炭生产企业腾出了空间,让大型企业更好更快的发挥其在生产设备先进上的优势与潜能,井下采出率高,安全更有保障,这样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实实在在的为地区经济税收提供了动力,也带动了本地区一些产业的发展,为地区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9年国家进行了一项系统庞大的全国矿业权核查工作,阿拉善盟矿业权经过14个月的外业基础测绘工作,和8个多月的内业数据处理、坐标转换、成图、及数据库录入,完成了全盟309个采矿权和500多个探矿权的核查工作,经过外业测量得到了全盟所有采矿企业的总开采量、年开采量、保有量等准确数据,和所有探矿权的进展情况;国家有了这些准确的数据就可以对全国、地区的资源配置做出整体规划与局部匹配,有助于国家税收经济的提升。

2012年国家又重新对煤炭矿山企业做了整改,要求再提高生产能力,避免资源浪费,这样就使得一些企业面临生产方式的转变,就全盟优质煤炭产地古拉本矿区来说,已经投入到这一生产方式转变的环节中来:由原来的井下生产转变为露天开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正在进行中,这样的的开采方式与以前的井下生产相比优势大,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基本做到无资源浪费,将地下煤炭资源全部采出为企业与社会创造好的经济效益。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面积大,土地类型多,未利用地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由于全盟土地广阔人口少,很多地方是监管的盲区,出现了很多非法占地、用地、未批先建等现象,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后,此类非法现象就越来越少了,即便是有,也会及时发现及时查处,为地区经济挽回了大量的损失;也给部分企业避免了未批先建的罚款损失,彻底杜绝这种侥幸心理的滋生,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测量的大量数据,进入数据库后弥补了从前国家对土地资源数字监管的空白,土地监管力度加大,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国家就可以更好、更快的更新土地调控政策。

2013年,对阿拉善左旗葡萄墩—腾格里工业园区一体化区域,进行了1::2000、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经过实地踏勘,外业测量等环节,历时5个多月最终提交了成果。

有了这些成果后,前期就可以做出整体规划,使规划区内部的的道路、厂区、办公区、水电线路及所有的附属设施更加合理的进行布置,然后根据地形与地类的变化,做出局部的调整与设计,并可以做出施工前土方开挖的投入预算等,实现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理想的的效果,仅从基础测绘所得到的地形图上做出大量的前期工作,从整体布局到局部调整、从建筑设计到土方开挖预算,并可根据地形的起伏,植被的疏密,地质情况的分析,使所有设施做到最科学最合理的部设。

如何让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管控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部门监管工作的广度与深度;所以,如何能让监管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各种问题进行管控,又可以让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已经成为了年度常规工作,对所有矿山企业的开采矿种、开采规模、、动用储量,保有储量、超层越界等情况进行实地测量,避免开采矿种与实际不符,擅自扩大开采范围而造成越界行为;破坏地面植被而造成牧草场退化,使地区环境进一步恶化;也可以防范偷挖盗采等情况发生,防止资源过渡开采,导致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而土地的地类图斑一经实地测量确定后,可以适时的对草牧场的退化与覆盖,沙漠的扩张与收缩,植被的破坏与恢复等许多资源环境问题的变化进行监测,防范因植被的破坏而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以上所述,矿产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专业软件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整理、汇编后,可以将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图片、数据等更加直观的的形式展出来,可以为监管部门对资源与环境的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图形支持,为经济和环境建设保驾护航,

基础测绘工作不仅仅为工矿、土地利用提供数据保障,更是所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军,并能带动其它环节形成产业链,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促进地区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所以说基础测绘事业,为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浅探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吉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吉林省土地资源规模特点表现为“三多一少”:农用地多、耕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多、建设用地少,土地类型较为丰富。吉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中部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统筹不够、部分地区土地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对此,应该采取严格耕地保护,优化农地利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节约用地水平,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统筹优化利用土地等措施,以实现吉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利用

吉林省地处亚洲黑土带,土地肥沃,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玉米产区,拥有商品粮基地县(市)25个,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00亿斤阶段性水平。以全国1/25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18的粮食,提供占全国1/10的商品粮,最高年份为国家储存1/2的专储粮,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吉林省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式下降,东部分布长白山地原始森林,西部分布草原湿地,是吉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中部为松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36%、58%和6%。

1 吉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吉林省土地资源规模与结构

根据吉林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005年底,吉林省土地总面积18740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土地利用率达94.3%,后备潜力小。建设用地面积104.9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9%。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3.42万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22万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9.56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66.5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2%。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体,表现为“三多一少”:农用地多、耕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多、建设用地少。

全省土地自然类型划分为15类104种。按综合自然因素可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4个类型:

1.1.1 东部长白山地宜林类型 地处东部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2%,地处东部山地,海拔800~1800米,在该地带中适宜林木生长,是吉林省的林业基地。

1.1.2 东部低山丘陵宜林宜农类型 地处吉林省中部,大黑山以东,东部中山低山以西,约占总土地面积20%,海拔250~800米,河网密集水利工程好,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力高,是发展林业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1.1.3 中部台地平原宜农类型 地处中西部台地和冲积平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7%,海拔160~200米,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温度略高,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水、热、土资源丰富。是主要的粮食、畜产品产地。

1.1.4 西部平原宜牧宜农类型 该区域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1%,该区除西北角为大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区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发展牧业生产最好的地区。

1.2 吉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特点

1.2.1 吉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般而言,土地的利用是土地资源规模的具体体现。截止到2010年底,吉林省土地利用可以划分为8类。主要包括可利用荒地和难利用荒地。如荒草地、重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及其他高寒苔原地等,共有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7%,其中可垦农用荒地有2.2万公顷。

1.2.2 吉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1)自然条件优越。地貌、植被、土壤类型多样,农林牧副渔各业土地资源丰富,为土地资源的全方位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越条件。

(2)地域差异显著。东部是长白山区,中部是松辽平原(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西部是科尔沁草原,大致呈现东林、中农、西牧的土地利用格局。

(3)各类用地相对集中。农用地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建设用地集中在中部,未利用地在西部分布较为广泛。各地类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比例为农用地4:4:2,建设用地2:6:2,未利用地2:3:5。

(4)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未利用地开发、农用地整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较大,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吉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吉林省东、中、西部土地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土地利用条件也各不相同,应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合理高效地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做到地尽其力。但目前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吉林省东、中、西部仍未能因地制宜形成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严重影响了分区域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

2.2 中部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吉林省中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春、吉林、四平、辽源等29个县(市),土地总面积677.52万hm2,占吉林省土地总面积的35.45%。吉林省主要城市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工业产值占吉林省总量的80%以上, 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业生产、城镇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土地利用功能突出。该区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占吉林省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52.41%,因此,该区保护耕地和发展经济的矛盾比较突出。

2.3 建设用地统筹不够

吉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过大,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任务比较繁重;基础设施水平较为落后,下水、垃圾、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城镇发展需要。改建、扩建、新建项目迫在眉睫。

2.4 部分地区土地生态功能降低

吉林省东部区域包括延边、白山、通化3个地市,共21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765.91万hm2,占吉林省土地面积的40.07%。从调研结果来看,吉林省东部地区林地结构单一,林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耕地主要以中低产田为主,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陡坡耕地占有较大比重。林木采育失调,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3 吉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3.1 严格耕地保护,优化农地利用

3.1.1 严格基本农田保护 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服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利益,保障完成《全国纲要》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对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应该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占补平衡制度、定期监督检查制度、保护责任制度、地力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同时应该健全完善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听证和公告制度,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监督。

3.1.2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 吉林省应该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的提高、确保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同时,应该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加大农村废弃土地和闲置宅基地整理力度,逐步开展迁村并点、退宅还田,形成补充耕地的新途径。

3.1.3 合理安排土地开发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确定重点区域、开发规模和使用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宜农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加强土地开发的调查评价,深化土地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规范土地开发的后续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节约用地水平

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3.3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统筹优化利用土地

吉林省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统筹和管控。应该依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用途,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得利用规划。例如,吉林省东部山地丘陵地区,要加强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用地,合理有序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浅探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校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高校的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探索有效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资源效益的高校土地开发模式显得极为迫切。就此为切入口,比较讨论了高校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三种模式,并就高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利弊和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等学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一、高校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及发展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2001年《划拨用地目录》,高校教育设施用地可以划拨方式提供,法律规定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而且划拨土地出售时要向省市两级土地部门补交出让金,比例高达40%。国土部官员就曾指出,今后国土资源部将严格控制高等院校的新增建设用地,对于实际生均用地面积已超过国家现行规定的生均用地标准的高校,要求其今后的发展用地应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建设用地布局、盘活存量土地的方式来解决,暂不得供应新增建设用地;对于一些高校已供应尚未开发的土地,要求按照闲置地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置;对于一些高校因历史原因形成的空余土地或低效率利用土地,按照法律规定,要开发利用这类土地,必须符合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确定可以改变用途用于经营性开发的土地,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处理。

显然,这些法规和政策都限制了高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加大对高校解困的财政支持力度,不但高校土地资源的用途可以改变,转让中的相关规费还相当优惠。实际上高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其实早在几年前在各地就悄悄进行着。有媒体报道,早在2005年某省属13所高校,共置换土地1821.88亩,置换金额24.7亿元。许多高校在土地开发与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以某高校为例,其土地使用性质为教育划拨用地,土地分散,五个校区共有土地3508亩,可置换与开发的土地508亩。分三期置换与开发:第一期出让土地147亩,所得收益9.25亿元;第二期合作开发218亩,收益5亿元;第三期学校独立开发143亩,收益5亿元。以第二期一宗127亩土地拟开发为例,可开发面积总共28万,其中商业铺面面积1.7万×5≈8万,住宅面积6.8万×3.0≈20万。预计收益如下表:

结合上表,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盈利为3亿元(12.6亿元-9.6亿元=3亿元),如果学校控股房地产公司,则学校盈利在4.5亿元左右(土地成本上缴后还可得到1.5亿元的收益)。

如上所示,高额的收益使得我国高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事实上,高校土地资源得到快速的开发与利用还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走势紧密相关,也同政府政策的支持有重要联系。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楼市持续低迷,减税、降息等相关政策密集出台,特别是信贷政策比较宽松,首付比例、首次购房利率7折和二手房的诸多优惠政策,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消费,房地产业处于回温时段。随着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施行,以及原材料的大幅下降,目前对于特定区域的高校是其土地开发与利用的有利时期。此外,早在2007年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举行新闻会,教育部部长周济谈两千亿高校债务时认为高校可以进行土地置换偿还债务,实际上很多学校已经通过校园土地置换把这债务偿还掉。周济部长明确支持大学“完全可以通过置换土地等方式偿还债务”。

二、当前高校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土地利用在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就逐渐在城市用地规划上产生深远影响。首先高校土地资源有面积广大、景观性强以及功能辐射面积大等特点;其次一所大规模的高校就有可能带动地区甚至一座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这些因素使得政府不得不多方面去规划和考量高校的用地情况;再次高校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是整个城市的人文状况,应当合理布局高校土地资源、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努力提高高校土地的管理水平,在满足高校适度规模和长期发展规划的情况下,不断完善高校的功能结构、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进而实现规最大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其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乎最大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一般来说,高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以下三种有效模式。(1)高校自身独立成立房地产公司自行开发。高校的布局调整更加需要科学的规划,针对地域条件和人口稠密程度,根据高校发展规划和现有学校实际布局,成立校属独立房地产公司自行开发,能够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土地利用效率,其开发失败风险也较小。(2)高校与房地产公司引资合作开发。与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土地合作开发,建设安置房和商品房,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合作开发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土地利用开发的主要形式,此方法是整合校内校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满足高校发展和教职员工住房需求有效的途径。(3)挂牌出让的模式。挂牌出售能够快捷的解决高校资金不足、土地闲置等问题,在多校区运行的高校中被广泛的采用,能够出让一些零星分散的土地资源、获得一定的资金回流,高校要将分散的零星用地,在取得所有权的基础上,进行拍卖、租赁经营,发挥土地效益最大化。

上述三个模式各有自身的优势,但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表现为:(1)“高校自身独立成立房地产公司自行开发”的模式通常受制于高校的管理体制(主要为事业制),独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有可能受到体制机制、人员编制、启动资金、市场化运作缺乏一定的经验等等因素从而影响其实际经营效益。(2)“高校与房地产公司引资合作开发”的模式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学校实际上无法完全掌控项目的进展,很可能成为“夹心饼干”,处在高校广大教职员工与合作开发商之间,既要兼顾教师员工的利益又要保证项目合作方的利益,因此往往要处理很多纠纷和矛盾,更为严重的是往往会导致项目开发的延误。(3)“挂牌出让的模式”涉及到土地性质改变过程中的报批、审批工作,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许多部门的批准方可完成,同时要上缴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高校获得的土地出让收益在绝对值上大打折扣。

三、高校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风险及控制

虽然高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够大幅提高高校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每年可以为高校节省一笔开支,缓解高校资金压力以还清债务,同时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如第二部分所述,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高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就目前情况来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当前各高校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的筹措和来源都是依靠政府,高校自己若要进行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用土地抵押贷款,或利用引资合股共同开发,这种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成度的风险; (2)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变化以及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高校土地资源的盈利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3)利率变动大。学校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资金成本的大小; (4)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要解决可能出现的如高校土地分散、存在几个分校区,安置部分教职工住房,校区商业价值不够高以及土地利用率不高等客观问题,这也使得高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要通过合理选择高校土地资源利用的模式以及整合高校土地资源等途径以实现多方共赢的状态。(1)根据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模式,趋利避害;(2)针对前文所述的不同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在利用和开发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实现高校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3)应当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的作用,提高了学校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同时注意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4)要善于协调各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如通过土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解决安置房以及部分青年教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可以缓和教职工矛盾、改善人居环境、稳定人心。

总之,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机遇进行土地资源开发,以解决财政补贴中的“瓶颈”现状,建好安置房,稳定教师队伍,创建和谐校园。也应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充分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制定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争取盘活校产、以最小的投入,为学校带来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