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4 06:03: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浅谈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对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 理压力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 群抽取某大学2 681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和研究生压力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研究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5.15%,其中博士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 出率(7.96%)高于硕士生(4.74%),女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3.38%)低于男生(5.9 8%)。研究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症状。心理压力主要为 就业压力,其次是成就压力、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身心健康的压力最小。结论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和成就压力。
【关键词】 精神卫生;压力;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逐年扩招,在校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其心理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受 到重视。研究生作为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肩负着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 待,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和消解,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4]。本研究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及其心理压力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对研究生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6年6月,整群抽取某大学研究生院2 900名研究生进行心理 测试,资料完整者2 681名,其中男生1 824名,女生857名;硕士研究生2 342名,博士研究 生339名。
1.2 方法
1.2.1 SCL-90量表[5] 用于评价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1~ 5级评分。任一因子得分≥3分即判定为有心理卫生问题。
1.2.2 研究生压力问卷 采用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等[6]编制的研 究生压力问卷。该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成人心理压力、青少年心理压力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 究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而成。问卷分为A和B两部分。问卷A是一般情况调查,分为自身情 况、家庭情况和学校情况3个部分,共13个问题。问卷B则由52个项目组成,包括来自学业、 就业、经济、爱情婚姻、人际关系、身心健康、成就需要等7个方面的压力。B问卷采用李克 特5点法记分,5=压力很大,4=压力较小,3=有些压力,2=有点压力,1=没有压力。该问卷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
1.2.3 测试过程 以班为单位,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解释指导语,指导被 试认真填写。
1.2.4 统计方法 包括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 析等。
2 结果
2.1 SCL-90测试结果 共检出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138名,检出率为5.15%(1 38/2 681),其中硕士研究生检出111名,检出率为4.74%(111/2 342);博士研究生检出27 名,检出率为7.96%(27/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9,P=0.012) 。男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5.98%(109/1 824),女生为3.38%(29/857),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8.023,P=0.005)。
在9个因子中,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3个因子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为25.94% ,18.43%和14.33%;精神病性、躯体症状、恐怖症状出现的频率最低,分别为4.78%,3.0 7%和2.05%。
2.2 心理压力状况 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2.96±0.77),其 次依次为成就压力(2.41±0.58)、学业压力(2.38±0.50)和经济压力(2.36±0.61),身心健 康的压力最小(2.04±0.67);各种心理压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P =0.003)。多重比较S-N-K法表明,学业压力与经济压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 外,所有压力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表1可知,来自地区、家庭经济情况、是否适 应学校所在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等主观环境因素、是否适应学校所在地的气候等客观环 境因素以及本科所就读大学的档次对研究生的7种压力均能产生影响。
2.3 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之间的相关分析 以有无心理问题作为因变量,以 7种压力作为自变量,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拟合方程,变量进入方程的标准为a=0.1,剔除 标准为a=0.11,最终得到回归方程为y=-0.291+0.041x1+0.056x2+0.061x3,其 中x4为学业压力,x2为人际关系压力,x3为身心健康。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的研究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为5.15%(138/2 681),博士生的心理卫生问题 发生率显著高于硕士生,可能与博士生的学业压力及身心健康压力较大有关。
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其次依次为成就压力、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身心健康 的压力最小,与禹玉兰等[6]的调查结果相同。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受来自地区 、家庭经济情况、是否适应学校所在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等主观环境因素以及是否适应 学校所在地的气候等客观环境因素、本科所就读大学的档次等方面的影响,特区及贫困地区 的学生、家庭经济很富裕及非常贫穷的学生、不适应学校所在地生活及环境的学生、本科就 读于大学档次较低的学生所受的压力较大,应成为关注的重点对象。
摘 要:研究生是社会上受到高层次教育的知识群体,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近年来,研究生群体中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发生跳楼、割腕等自杀行为的事件不在少数。通过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的测量发现,研究生群体不同程度地承受着来自学业、经济、就业、社会、家庭和人际交往等多重压力,同时进一步分析研究生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 心理压力; 原因; 对策
一、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FZ大学2010级在校研究生,我们采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同时采用网上作答的形式对在校研究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整体测试。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十个因子,能较全面地反应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的10个因子,各因子分的大小是评定被试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因子分共分5级,数值越大问题越严重。一般认为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超过2.5分,则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我们将参加心理调查的1419名2010级研究生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值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来,FZ大学2010级研究生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值(除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略高于常模外)均低于中国常模。但是,研究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和抑郁等方面的均值都较高,说明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将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甚至其中部分研究生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强迫、人际关系以及焦虑、抑郁等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一个人的情绪、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息息相关,当前研究生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背负着家庭责任,在紧张的校园生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得自己面对种种情况更加茫然无措,缺乏自信。研究生群体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研究生作为具有较高学历、智力、文化和自尊心的群体,在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存在着学业与生活、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矛盾。[1]
二、研究生心理压力诱因分析
据调查研究表明,研究生群体中存在部分研究生因心理压力过大、不适应等各类心理问题。究其根源是时代的变革对研究生这样的高知识教育背景的群体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冲击。研究生个体对自身的期望值与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使得他们在面对未来的事业和前途时倍感忧虑。一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变成心理负担,心理负担如果得不到有效排解,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在实际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科研压力
社会节奏的加快使得研究生承受许多压力,如学习科研压力、不容易、论文写作创新难以及文字写作功底差等。就目前全国研究生教育管理来看,多数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都对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发表的论文数量和级别等做了明确的规定。研究生入学以后不得不紧张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尤其目前研究生教育多数是两年或者三年制,多数研究生都期望通过研究生学习生涯为自己将来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与本科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学习内容加深使得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一部分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以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连续的扩招并没有与高校的软硬件设施配备相协调,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大大增加的同时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又十分繁重。研究生不得不面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局面,对研究生而言,自身的学术基础十分薄弱,基本上没有单独做科研的能力,没有导师的细致指导进行科研和创新很难达到自身所期望的发展目标。再者,多数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期间,缺乏文字写作方面的有效锻炼,使得研究生在面对培养方案中关于的篇数和级别的要求时“不知所措”,产生严重的学业压力。最后,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缺乏经济来源长期在校外做兼职,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到学业,这也是造成研究生学业压力繁重的主要原因。
2.生活经济压力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生源也呈现日趋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报考人员不仅涵盖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包含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自筹经费生和单位委托培养生等类型的研究生。考生的个人经历、知识结构、社会背景、年龄结构以及思想状况不尽相同。研究生在学习阶段,思想日趋成熟,大家都十分渴望独立。入学后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在一起上课,应届研究生在和其他已经工作的在职研究生无意识的比较中,容易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经济上的压迫感。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昂的学费造成了部分研究生及其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更多的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到名牌高校读研究生,以便毕业后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但中国目前名牌高校多数是坐落于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这无形中也加大了研究生的生活费用支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研究生因此变得十分苦恼。高校给予研究生每月的生活补助已无法满足他们日常生活开销,而针对研究生群体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企业的爱心助学金、勤工助学名额等都比较少,他们就不得不采取外出兼职的形式来赚取生活费。兼职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研究生的意志,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但是更多的会耽误学习时间,如若研究生不善于把握时间的话,势必影响学习并导致学业压力,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恶性循环。
3.人际交往和婚恋压力
研究生学习生活以个体为主,尤其是工科学生以实验为主,面对最多的是实验设备、仪器和书刊,一般缺少群体性的活动,基本上都是从宿舍到食堂再到实验室的模式。部分研究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实验当中,很少顾及人际交往,造成交往障碍。部分院校存在重本科生教育管理,轻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问题,研究生教育管理较本科生更为放松,致使部分研究生过分的自由化和个性化。同时高校针对研究生的集体性活动普遍较少,导致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十分单调。在这样的环境下,研究生在人际交往中难免出现关系紧张,不能够和同学、导师进行良好交流和沟通等现象。长此以往,人际交往会变得更加封闭,性格逐渐变得冷漠、孤僻,人际交往压力逐日呈现。人际关系的不如意,往往又牵涉到研究生的感情生活当中。在读研究生的年龄普遍偏大,多数处于未婚状态,恋爱也是该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对于异性与情感的渴望在所难免,但因课业繁重、人际交往封闭等原因,与异性交流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在工科类学校,男女比例不协调,这对于没有男女朋友或是未婚的大龄男女青年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另外,部分处于恋爱中的研究生由于感情受挫,突发感情变故等个人感情问题,造成对异性的排斥心理,自卑多疑,形成人际交往中的戒备和敌视性的心理挫败感,反过来加重了人际交往的压力,形成影响研究生心理安定的一个恶性循环。研究中发现,在研究生因为恋爱分手产生心理问题时,如果是男方提出分手,女方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更有甚者出现自杀等事件;如果是女方提出分手,男方容易产生暴力心理,对女方造成暴力伤害等事件。
4.社会家庭压力
以往研究生群体在人们眼中是佼佼者,在社会观念中研究生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但是现如今状况却发生了变化,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发展。2012年,FZ大学保送研究生中有6人由于找到了比较好的就业单位,要求放弃保送研究生的资格,而且这是一个使研究生招生部门感到头疼的普遍现象。研究生扩招使得社会整体人才趋于饱和,原本的优越感不再凸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聘单位也不再单纯以研究生在校的学习成绩状况为招聘准绳,而是寻求德才兼备、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兼俱的全面、全新型人才。研究生对自己的高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反差,研究生与同龄人相比,没有经济收入,尤其与以往本科阶段已经工作的同学相比,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思想压力。家庭环境会对研究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虽说研究生长期在校生活,远离家庭生活环境,但是研究生的衣、食、住、行等,都是源于家庭的支持。研究生群体中,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困难,有的甚至是单亲家庭或是家庭关系极度不和睦,这都会对研究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另外,突发性的家庭变故对研究生的心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造成研究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这种心理压力极有可能会波及到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等其他方面,甚至有些研究生因此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世俗社会给予研究生过高的期望,各类家庭的父母也给予研究生过高期望,同样造成研究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传统家庭的父母希望研究生能够通过高学历的教育,进入成功的阶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贫困家庭的家长将改变家庭命运的责任与希望,寄托在研究生的身上。研究生本人在内心深处同样也希望自己通过读书,进入社会上层,出人头地,实现家族的愿望,这样的社会与家庭现实,使得他们在面对未来的事业和前途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5.就业择业压力
研究生一直被视作社会精英,社会的发展给研究生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得研究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从目前就业形势看,研究生招生工作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高端人才需求并没有随之增长,二者矛盾日益加剧,研究生就业压力随之产生。“毕业意味着失业”也成为研究生毕业担心的重要问题。巨大的就业压力使研究生看清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使得研究生群体中部分学生不免产生焦虑、烦躁和抑郁等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当代的研究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和文化素养的知识群体,有着不同于一般的青年理想追求,相比较而言,研究生有着更高的抱负和理想追求。但是,在面对毕业以后将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比如婚姻、家庭、房子、车子等现实问题,研究生群体感到理想追求与社会现实矛盾很多,理想追求与社会现实很纠结,不少研究生在择业时选择现实而放弃理想,更多研究生倾向于大城市的高薪职位,而不愿意到国家所倡导的到中西部地区和能够建功立业的基层工作。各种因素相互叠加,一方面研究生不愿意到基层去,另一方面研究生在大城市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在因就业心理问题而自杀的事件中,女研究生所占比例较高,女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女研究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困境,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招女生,加之因工作的劳动强度大等其他一些原因,总体上导致女研究生的就业质量低于男研究生,因此,女研究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研究生群体不得不背负更大的就业和择业心理压力。
三、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对策研究
1.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研究生的心理素质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要想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首先就要从研究生自身着手。研究生要不断加强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强化自己内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在面对学习、经济、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时能够用平常心去看待。高校各级学院组织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会和研究生党支部以及内部社团的作用,积极引导研究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高校可以依据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论坛,甚至可以通过广播、报刊以及实践活动等具体形式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不仅仅只将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局限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活动月。通过这些活动,强化研究生的心理互动,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研究生对自己坦诚相待,从而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关键在于让自己拥有正确的人生定位,改变自己的某些负性思维方式和判断力,使自己能够在遇到各种心理压力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时,进行初步的自我诊断和自我调节,同时懂得在自身无法调节的情况下如何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2.依托研究生活动平台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研究生各部门要不断提高对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工作的重视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时,平时生活中的痛苦会得到宣泄和释放,从而减轻心理压力。[2]校园文化,是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平台。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运动、旅游、散步或是与朋友聊天都是宣泄压力很好的方式。高校要致力于打造集教育、科技、体育、娱乐于一体的以研究生为主体的综合互动平台,烘托快乐、健康的校园文化。尤其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类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业余活动,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充分调动研究生活动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让研究生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将不良的负面情绪和长期压抑的心情在活动中得到缓解。同时可以在校内开展心理拓展和素质拓展等活动来锻炼研究生个体的心理素质,增进研究生个体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研究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活动是平台,效果是目的。最终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措施达到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提高研究生的耐挫力、抗压力的目的。校园环境以及校训、校风对研究生而言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一所高校的校风,对一个研究生成长以及今后的发展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高校要致力于校风的建设,创设积极乐观、宽松愉悦的校园文化环境,无形中会帮助研究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乐观的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研究生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
【摘 要】随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生存在心理压力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对社会和研究生群体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危害。文章从就业、学习、经济、情感四方面阐述了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应从社会、培养单位和研究生自身入手,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压力;心理健康
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高水平的人才,对我国当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当前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需求和层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也体现研究生心态的变化上。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由于较大心理压力出现自卑、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所导致的诸如投毒、自杀等极端恶劣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不仅扰乱了研究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更是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一、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基本情况
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拥有较高学历和智商,他们青春、有创造力,但同时不成熟、敏感。研究生的这些普遍具有的特点加之现在所处的环境易使他们经常会遇到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演变成了心理压力,在心理压力的困扰得不到排解的情况下,轻则会产生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绪,重则会引发部分研究生做出极端恶劣的行为,由此看来,我国当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随研究生的逐年扩招,社会竞争的加快,这使得当今研究生的心理难以得到关怀重视,缺乏正确的引导。
二、我国当代研究生心理压力来源
研究生队伍的逐步扩大,竞争愈发激烈,使得当代研究生不仅没有了老一辈研究生的优越感,而且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当代研究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学习、经济、情感四个方面。
(一)就业压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市场相对饱和,研究生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大不如前,加之研究生“低不成,高不就”的就业心态,这些都给当今研究生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不论是在校或者是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很多都为就业问题苦恼,在家人的殷切期盼和严峻现实面前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造成心理压力。
(二)学习压力。研究生在校期间仍是以学业为重。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一种研究性的、探索性的学习,需要研究生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日常的科学研究贯穿和毕业论文对研究生的要求也愈发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影响研究生毕业和就业问题,对培养单位声誉的也关系紧密。由此可见,学习压力是当代研究生的主要压力源之一。
(三)经济压力。研究生在校期间,受到时间、精力和渠道的限制,多数研究生没有实际的经济来源,加之各培养单位开始实行研究生自费培养,个别奖助学金的政策不完善,难以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此外,研究生大多为成年人,羞于再向父母开口要生活费。经济压力难免会影响到研究生的心理活动,易产生自卑、悲伤易怒、过分猜疑等心理问题。
(四)情感压力。很多研究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了从前大班级的概念,能交流的同学数量十分有限,且研究生的生源较为广泛,很多来自外地的研究生人生地不熟,难以交往到合适的对象,但研究生已经到了可以恋爱结婚的年龄,部分研究生一时出现了角色不清的情况,此外,来自家庭的婚恋压力愈发增大,也可能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此时的研究生面临的将不仅是没有伴侣的压力,还有来自家庭和父母关系紧张的压力,在此种情况下的研究生往往身心俱疲,产生心理压力。
三、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我国当今研究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分析可知,既然造成心理压力的来源多元,就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来分析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对策。
(一)社会要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压力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研究生群体是整个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发挥这个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门应积极完善研究生自费接受教育下的奖助学金制度,给广大在校研究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研究生以经济扶持,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此外,在就业政策上,完善研究生的就业环境,健全就业市场,给研究生更好的发展平台,真正发挥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鼓励支持研究生自主创业,帮助树立研究生群体对就业和创业前景的信心,缓解研究生的心理紧张和焦虑,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二)培养单位要建立健全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就各个高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且大多向本科生层次倾斜,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关怀不够到位,故首先要建立健全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压力;第二,研究生在校期间,导师是研究生的主要负责人,除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方面,对其心理状况也应有较好的观察,平时多与研究生进行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交流,发现存在较大心理压力的研究生要积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帮助学生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增强抗挫折能力。
(三)研究生本身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作为高智商的研究生群体,首先要明白适当心理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的,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十分重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去关注社会各方各面的信息,了解当今的就业市场,对自己不仅要有信心,更要有客观公正的评价。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尽量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家人、老师和同学倾诉,并利用好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心理健康辅导资源,使自己从心理压力的阴霾中释放出来,把自己打造成不仅具有高学历和能力,而且心理素质良好、道德高尚的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