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31 04:38: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探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全球都备受瞩目,林业企业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引导,才能够展现经济、生态、文化的相互协调。本文通过我国林业企业的现状以及评价,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可持续性评价方向,分析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
引言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新型的科学发展方向,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所有领域,林业发展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制度、政策乃至法律进行深入探讨,创建一套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进而体现出森林资源的保护以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及作用
森林资源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我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森林不但可以合理保护水土,避免风沙的侵蚀,还可以小范围的调节气候以及温度,使空气得以净化、噪音得以降低、环境得以美化。
1.1 森林可以提升大气质量
由于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使得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上升,进而使得空气质量直线下降。森林是净化空气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光合作用可以排出大量的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从而降低由于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1.2 森林可以合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森林作为动植物栖息繁衍的地方,森林里的物种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保持了生态平衡。
1.3 森林可以预防水土流失
树木以及植被的大量种植,使得森林里的场吸收率及渗透率提高,而且森林里的树木根系比较发达,地表层也有植被和枯叶进行覆盖,因此一切合理的方式,都可以降低水土的流失。
1.4 森林可以有效防止沙漠化
森林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将沙尘暴的危害降到最低,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1.5 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
森林里很多树木的根系都十分发达,良好的保持了土壤里的水分,让土壤更加牢固;常年落下的落叶腐烂后更有利于土壤的肥沃。
1.6 森林可以缓和水资源危机
森林作为天然的资源,不但可以吸收大量的降雨,还可以有效的抵抗洪涝灾害,因为森林具备调节的功能,进而令水分循环更加迅速,加大了降水量。
1.7 森林可以消除噪音污染
森林能够合理降低噪音的传播,进而减少噪音的污染。
2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1 合理开发运用森林资源
由于我国生态功能区和林业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能够恢复并得以发展。林业企业不但肩负着经济生产的重担,还肩负着生态建设的重任。要依照森林资源的质量,策划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森林采伐数量,预防森林过度采伐。要从整体出发,本着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开展人工速生林建设,积极保护天然林,提升森林质量。完善森林资源采伐制度,加大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违法采伐事件的发生。
2.2 创建优质森林生态系统
让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体系的构造和功能的完善逐步提高,确保森林生态体系可持续发展,就要通过森林的各种功效,通过相应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机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创建高品质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森林质量。要让人和森林资源之间建立一个友好的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尊重林业的自然法则,协助森林迈向更加完善的顶级群落。
2.3 开展循环低碳型林业企业
林业企业需要通过创建低碳循环经济形式来应对气候的变化,要集中力量进行森林集约化经营。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以科技发展为依托,进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发展林业产业,通过森林资源以及社会需求,整理林业结构,开展循环经济,解决好生态、资源、社会、经济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大信息化建设,加快林业企业的绿色管理以及生态工业化的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创建零排放以及无污染的循环模式。
2.4 完善当前林业企业制度
创建对国家生态建设以及林业生产发展有利的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机制。逐渐在林业企业的内部植入当代企业制度,创建灵活高效、多元化的管理体制。确保林业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在林业企业体制内部进行完善、约束、发展。
2.5 创建高素质、高能力的林业企业管理团队
将人员进行精简压缩,创建具备高
质、高能力的林业企业管理团队。符合市场需求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分配制度,构成有效的激励制度。
2.6 不断为地方百姓提升福利
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是担负起企业对社会的职责。可以完善林业企业员工的福利,良好处理国有林场员工的保险问题,强化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保证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确保当地百姓的生活福利能够提升。
3 结束语
只有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领导,才可以让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健康,让林业企业能够顺利迈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道路。
摘要:林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本文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并讨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构成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式,讨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展望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发展目标,它是实现人类需求并使自然环境得到优化的重要过程,其中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全球资源的严重枯竭和环境的严重恶化已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阻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口问题、经济发展、可利用资源以及环境问题尤为重要。这些也正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的主要原因。
1.1 人口、经济问题
近几年,人口压力是我国开展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原因。人口3大高峰的到来显著增加林业产品需求以及环境压力,因此,人口压力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制约。不仅如此,市场经济问题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阻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若林业所带来的经济利润不如其他产业的经济利润,林业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经济体系以及管理方式。
1.2 资源、环境问题
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资源和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或缺使林业进展尤为困难。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很小。生态环境形势是人类生存以及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我国生态环境有着极其严重的问题。因此,资源、环境问题同样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实施对策
2.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1 生态环境目标 生态环境目标就是要给人类提供适宜、有可用资源的良好环境。若想建设良好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就要使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得到有效的治理。因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碳储存、气候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治理以及荒漠化防治等目标都是生态环境目标的核心内容。
2.1.2 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要求林业不断产出林业产品,其中包括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各类林业产品。此外,林业需要给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不仅如此,林业还需要满足人类的精神要求,需要建立原生态自然景观等场所。
2.1.3 经济目标 利用林业可持续经营给林业有关部门带来持续的经济收入,并促使林产工业生产多样林业产品,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也促使与林业相关的其他产业,例如:农业、水利、旅游业、渔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2.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对策
2.2.1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生态环境中有个核心区域:天然林。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核心,其中包含原始林和次生林,它们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近几年人类对天然林的开发和破坏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因此,保护天然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项目。
2.2.2商品林及产业建设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应考虑林业给社会带来的经济价值。林业中森林产业据为首业,森林资源丰富,可给社会提供大量的林业产品。商品林的建设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与林业相关的产业也占据着主要位置,它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商品林及相关产业的建设势在必行。
2.2.3林业分类管理 林业分类管理可使生物体系、环境体系以及社会经济体系均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生产力达到最佳,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林业分类管理对森林起到协调作用,促使森林向良性方向演进。对于社会经济,分类管理可使经济达到最大化。因此,林业分类管理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经济发展。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展望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林业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林业可持续发展在人类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也得到良好的调整和改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大大提高和改善,在森林保护、森林资源调查以及森林环境体系、生产体系、
控和管理等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
4 总结
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程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类的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发展项目。林业可持续发展应继续开展,并改善提高其发展体系。
摘要分析了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低碳经济”和“森林碳汇”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概念,指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介绍数学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并建立林业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森林数量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出现因火灾而发生的数量的突变。根据森林的密度制约型及单种群生物,建立logistic随机模型。
关键词现代林业;数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密度制约型;随机模型
生物数学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近几十年来发展尤为迅速,而数学生态学作为其中最为基础的分支,相对来说发展得比较早,也比较成熟。它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生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以使一些生态现象得到解释和控制。现在数学已经渗透到生态学研究的各领域,在种群生态学(包括种群的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抽样理论等)和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分析中,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中,运用了大量数学方法,准确地刻画各系统的内在联系,经分析和决策,做出最优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1]。而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开发与管理中,既要保护环境,也要保持一定的森林覆盖率,又要使林业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数学生态学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有了用武之地[2]。
林业属于可再生能源,并且具有一定的密度制约。因此,该文利用数学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建立了林业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森林数量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出现因火灾而发生数量的突变。根据森林的密度制约型及单种群生物,建立logistic随机模型,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能的新思路。
1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学生态学
1.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0年3月,北京召开的“两会”中,林业建设成为国家发展大计中的亮点,生态理念已渗透到“两会”的方方面面,许多省份将林业单独列出来,成为与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等并列的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2010年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592万hm2,这既体现政府对林业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也为林业发展、生态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3]。
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在实现gdp数字增长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制约人的全面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低碳经济”首次成为“两会”的十大热点。2009年11月,中国公布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就在于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发展中加以统筹解决。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据科学测定,森林每生长1 m3的木材,约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碳1.83 t。由此可见,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9年的《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我国已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将采取22项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国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hm2以上,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 m3,森林碳汇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 700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所谓“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总之,林业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根基、全球生态安全的伟大事业。
1.2 数学生态学
20世纪是生态学成熟和发展的时期。数学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中的分支学科,在20世纪20—40年代经历了成长期。60年代以后,有2个重要因素对生态模型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是工业化高速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环境治理、资源合理开发、能源持续利用越来越关心。面对这些复杂生态系统的研究,只有借助于系统分析及计算机模拟,才能解决诸如预测系统的行为及提出治理的最佳方案等问题。在国际生物学计划(ibp)的促进下,20多年来经过watt k e、van dyne g m、holling c s、odum h t、patten b c等生态学家的创造性的工作,形成一门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学科——系统生态学。这时系统模型的应用已紧密联系到实际的生态系统,例如植被演替模型、害虫综合管理模型、渔业开发管理模型、全球气候变化模型、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累积的模型、人口模型和世界模型等[4]。
我国数学生态学的发展也紧跟国际的步伐。1962年马世骏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建立我国第一个数学生态研究组,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于1965年发表有关我国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生态学的第一篇论文,在国际数学生态学发展的舞台上,引起强烈的反响[5]。我国数学生态学的发展与国际相比,更紧密联系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实际应用。中国数学生态学的发展源于昆虫生态学,其后很快涉及到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环境评价与生态规划、可更新资源管理及保护生物学等领域。
2林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数学模型
为了能长期地利用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人类就必须科学地进行开发与管理,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的高产,而且应考虑到保护生态平衡,以保证长期的高产;不仅考虑到产量的高低,还应考虑到投入产出所获得的经济利润。生物经济学模型就是研究生物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类模型引起生态学家和经济学专家们的浓厚兴趣,比较系统地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是clark,他于1976年出版了这方面的专著[6]。此后的若干年,这个领域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提出了一系列数学模型,简单介绍如下。
对于可以用单变量描述的资源存储,用差分方程描述资源改变量:
xt+1-xt=f(xt)(1)
式中,xt为在t时刻资源的生物量,函数f(xt)反映了资源的净增长以及环境负载能力等多种因素的效应。如果用logistic方程来描述这种效应,公式为:
xt+1-xt=γxt(1-xt/k)(2)
在没有人为收获的情况下,种群将趋于平衡点k,趋于平衡点的方式取决于内禀增长率γ的不同取值范围,可分为渐近趋于k、衰减振荡到k、无阻尼振荡以及混沌的情况。就是说,对差分方程形式的logistic资源动态方程,即使没有人为地开发利用,种群也会呈现出许多负载的变化形式。为了使林业的发展具有经济利益,当然就需要有人为收获的影响。因此,可用收获函数来描述:
yt=h(et,xt)(3)
式中,et为人为投入的努力,xt为现存的生物量。
对林业来讲,若每单位面积的投入与生产量成正比,则有:
yt=qetxt(4)
式中,q为砍伐系数。这时的资源方程可写成:
xt+1-xt=f(xt)-h(et,xt)(5)
当砍伐者希望收获区域内的资源能长期维持下去,就是说资源改变不能有过度的大起大落,而应该维持在某个平衡水平,即:
xt=x*,et=e*,yt=y*
对于logistic增长模型,以及单位投入量与产量成正比的砍伐,有gordon-schaefer模型[7]:
qe*x*=rx*(1-x*/k)(6)
把方程写成x作为e的函数,则有:
y=y(e*)=qke*(1-qe*/r)(7)
对开发可供公共享用的资源,以及此类问题的最优管理策略,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的部分结果已经在渔业管理中得到应用,但是在林业方面应用的还不多。
3数学生态学随机模型
在已有的数学模型中,通常把种群之间的影响及环境对种群的影响归结到模型的分布参数中,使问题得以简化为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从局部来看,或者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期内,用上述模型来描述生物种群的发展和变化是可行的。但从整体看来,或者说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期内,用上述模型描述生物种群的变化就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某种昆虫当环境突然发生变化(例如温度突然下降或突然上升),其数量也可能会发生突然的变化。对于林业来说,则是人为或天然火灾,会使森林数量急剧下降;加之近年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出现火灾的频率上升,所以此种情况必须考虑在内,即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考虑森林数量的突变。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这种突变发生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二是突变的强度一般来说是不确定的。
4结论
我国目前对生态林的资本投入相对较多,是因为过去缺乏环境意识,只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而乱砍滥伐,导致森林被大量破坏,现在为了恢复林业资本投入较大。但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从长期均衡的角度来看,在生态林的资本投入上是减少,并可以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
当前林业建设依然是按照工程类型分类建设的模式发展,在具体建设中,往往因缺乏系统规划,林地的增长模式是以数量增长而非效益增长的模式。就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言,当前林业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林业的持续性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而深入解决当前的问题,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入手,需要建立良性、健康、具有生态安全格局的建设模式。该文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各个领域工程项目建设越来越多,林地占用问题日趋严重,且世界环境变化日趋复杂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病虫害、捕杀野生动物、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并运用数字林业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管理的现代化。
1 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林权结构模式单纯
在我国,森林资源基本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此林业产权结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体现,但却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2采育失衡,利用不全面
近年来,我国虽在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积蓄量上有所增加,但人均拥有的比率还是远远底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区还出现锐减现象。主要是存在采育失衡的状况:年森林采伐量大于森林的生长量,采伐后未进行森林更新。采伐的木材利用不全面,只有2/3的材积作为原木运出,剩余的丢弃,且加工后出材率仅为60%~80%。
1.3生态补偿机制未健全
所谓生态补偿机制即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因自然资源作为资源性,生态资源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地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应对资源所有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过努力、付出过代价者,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但这一机制尚未法律健全化。
1.4 林业保护的监管缺乏力度
虽然目前国家在林业保护和管理工作上有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并派驻森林监管机构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毁林垦地等行为进行管理,并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来恢复森林植被、挽回损失。但是,一些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还是缺乏监管力度,对地方政府的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占用林地审核制度以及对破坏林地案件的监察力度还欠落实到位。
2 做好林业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教育
要做好林业管理,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各级部门及林业企业的主管领导应合理全面地分配工作人员,将林业的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年初做好计划、目标,年中进行检查,年底结束后总结。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督促、落实工作,出现问题要彻底检查,决不怠慢。
同时,还要广泛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各林业企业要不断地对职工(尤其是管护人员)开展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对职工进行林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员工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及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破除广大员工原先“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最终为做好林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建立起“靠山育林”的新观念,在根本上屏弃传统“以砍伐为生、靠木头吃饭”的错误观念。其次,对生活在林区以及自然生态区的农牧民也要加强森林管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如:举办活动、宣传单、报纸、电视广播等,或者局部干部的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宣传,最终提高群众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2.2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
要做好林业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林业的管理主要包括林政资源管理和林业保护两大块,林政资源管理又包括林业的法规、林权、资源、采伐及木材经营等管理。因此,需要建立“多层保护”的管护机制,既可以明确管护人的责任、权利,又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管护经营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工作,全面实行伐区管理责任制度,采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依法严厉打击超额采伐、非法占用林地、毁林造房等行为,杜绝乱砍滥伐现象,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每一片伐区签订林木采伐管理责任书,落实伐区责任人,并签订伐区作业质量跟踪管理责任书;伐前,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察室需要对林业规划设计进行抽查;伐后,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于年底由林业部门统一组织伐区质量检查验收。
完善的管护制度是一切林业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而林业管理的职工是生态资源管护的最直接施行人员,其工作质量及思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林业管理工作的成败,为此,现代林业的发展已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通过它来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更好地落实责任,以达到对林区监督和管理的目的,并将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不同林地,情况不同,所采取的管护制度也可以不同)。要求林业企业的员工签定管护协议,对他们的管护范围、职责和义务等进行明确,利用协议的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对那些玩忽职守、作风不良的职工予以更换调整,充分调动林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林业管理的质量。
2.3 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做好林业管理更需要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的培育。林业管护包括了对木材流通的管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森林的防火工作、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护等等。首先,应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运输监督检查行为(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放、统计等程序);其次,强化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工作,开展季节性的灾害普查,实行植物检疫证运输,严格防范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再次,认真贯彻国务院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加强森林防火的建设与管理,做好火灾预警检测、防火道、林火阻隔等措施,并对周边职工民众进行火灾应急演练,降低火灾发生造成的损失;最后,加强对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植物的管护,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有效提高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森林资源是林业的物质基础,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对林区采伐后进行资源培育,不断地增加森林资源并提高森林质量,否则,当我们将资源耗尽却不给予及时培育的话,我们的后代将享用不到这些资源。所以,要求建立森林资源培育与发展激励机制,对育林项目工程予以资金补助。
2.4 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
2.4.1 需要强化木材流通管理
加强木材运输证件的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放和统计报告制度,规范发证程序,明确发证要求,确保发证质量,提高木材运输办证率;加快木材检查站的建设管理,合理调整州内木材检查站的布局;加强对木材运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进一步规范木材运输监督检查行为。
2.4.2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加强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管理、指导,选取1-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启动市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保护条例》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加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管理,坚决打击贩卖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
2.5 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全面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包保责任制和森林防火成员单位职责制,加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建设和管理,突出抓好火灾预警监测、防火道路、林火阻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森林火灾扑救应急演练,坚决杜绝群死群伤和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降低森林火灾损失,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在0.5‰以下。
2.6 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全面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工作。将成灾率控制在4.6‰以下,无公害防治率75%以上,测报准确率84%以上,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99%以上;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除治,认真开展好松材线虫病的春秋季普查工作;加强对外来包装材料的封堵,加大无植物检疫证运输的处罚力度,严防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
2.7 强化资源培育、保护和管理工作
建立森林资源培育和发展激励机制。在省、市两级从收取的育林基金中提出一定比例用于国家和省林业重点工程配套的基础上,市财政从收取的育林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对未享受项目资金补助的营造林予以补助,对享受项目资金补助的营造林不再予以补助。今后,林业项目贷款可以用林木资产作抵押。同时,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坚持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
3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管理中。一般来说,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是指在生态、经济、社会3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已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我们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要利用飞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开展对良种壮苗与优良树种的结构进行研究,培育优良种苗,利用先进技术实施科技造林、科技兴林;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技术进行改进,增强林业产品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改变传统的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模式,达到经济发展和资源与环境再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既发展了经济又保证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其次,对林业科技体制进行创新改革。
以科技为核心,通过实践与现代信息科技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林业科技体系,使林业经营管理合理化、精确化、科学化、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脱离生产建设的问题,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采用承包、转让及服务、联合开发等形式,让科技成果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优化林业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的林业发展模式;造林规模化、多样化,如建立苗木基地、经济果林或苗林结合、禽林结合、果林结合等多种形式,有效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农业和水利的生态屏障,担负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林业改革不同于一般行业。因此,在建立市场经济促进林业全面发展中应处理好林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确保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林业是社会发展的主导需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基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可持续发展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遍及社会各个角落,林业生产作为恢复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工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更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时展潮流的一种综合性林业发展趋势和模式。就目前林业企业工作而言,其在工作中采用新型的技术方法、工作管理制度和政策等基础要求,从而实现一套以可持续发展政策为主的综合性工作模式,这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和有效,也是确保林业生产工作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
1.林业定义及发展现状
林业也就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基础,以培育和保护森林为内容的工作方式,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获取林产品、木材和发挥自然优势为主的生产活动,林业生产工作是一项基础性产业和公益产业,也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支撑基础模式。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林业工作中通常都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为依据,对现有的树木栽植、保护和资源的利用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林业在生产中与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1]。
就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而言,其主要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指的是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个发展时期和林业生产阶段主要是以天然更新和植被恢复为主,是国家和相关单位与企业对传统的森林资源进行砍伐的过程,是最古老而技术最为低下的一个环节。第二个时期主要指的是林业发展的探索和摸索阶段,是工业革命过后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人类生产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使得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森林资源进行索取的同时不忘记处理,但是由于技术和观念的不科学,使得其在工作中存在着种种的困惑与不足。而低三个阶段主要指的是从上个世纪末到目前,在这个阶段由于世界森林资源的大力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极为严峻,基于这种现状,世界环发大会对发展林业工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使得林业工作实现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在这个时期,各地区由于经济不平衡而对于林业生产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不足,但是人们在工作的同时对其中的种种问题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看法、新标准。同时在这个时期的林业工作中,都是以林业的科学经营为主要的工作基础,而不是传统的造林、砍伐为主,而不知道林业的经营模式。因此,可以说目前的营林工作是一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备的工作模式,且是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一体进行工作。
2.林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林业建设工作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在目前的工作中,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落实与普及,在林业工作中以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的工作模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也实现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和隐患。为此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认识、新要求。林业作为现阶段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是为自然界发展提供各种必备能源的要求。在临沂和生产工作中,以可持续发展观为主要的指导思想,结合社会发展趋势为基础主导从而为其中注入各种活力和科学观念的形势下提出相关要求和要点,从而为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中提供必备的能源,从而形成一套系统而又全面的工作理念。
3.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加强科技力量的投入与引进
随着近年来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出现,在林业工作中我们也应当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新理念、新制度和新概念来进行管理技术和措施的优化,从而实现工作的全面、系统和持续发展模式。在林业生产中,所谓的持续发展主要是对森林资源和产品的持续发展,也是环境与社会生态功能的持续发展。那么我们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既要能够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也要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工作模式,从而发挥林业生产工作中应有的作用与优势。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
3.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4.结束语
林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产品输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工作重点,这就要求在林业工作中更应该做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