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艺术设计教学探析

艺术设计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2-08-01 04:13: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艺术设计教学探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艺术设计教学探析

艺术设计教学探析:浅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写生实践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写生教学环节是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特色及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写生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并对写生实践的创新型指导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 写生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特色

艺术源于生活,而专业写生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搜集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艺术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和延展的最有效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专业写生这一基础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实践与教学的结合,既是教学加以实践,又是在实践中教学。此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设计成长道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写生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特点,还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等多重意义。此课程是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但观察生活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鉴别能力会大大提高,而且还自然而然地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融入自己对艺术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写生课程的研究在场景上可分为室内写生、室外写生;在对象上可分为静物写生、人物写生、风景写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写生教学大纲中,不但安排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这类室内写生环节,还安排了室外写生这一重要环节。学生在画室里长期面对静物与人像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和枯燥乏味之感,长此以往会逐渐削弱学生对自然生活细致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室内写生是绘画基础训练,对象是固定的静物与人像,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物象的比例及结构,是基础,是积累,是铺垫。室外写生则含有创作的因素,对象是丰富多变的自然景物,学生从最初盲目的、随意的浏览到仔细观察、分析,再到对所见景物的取舍,进而把那些质朴的自然形象经过提炼、组合、加工,描绘成为融合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作品,在这繁复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提高了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往所学的知识与写生的实践有机融合,最后融会贯通,在作品中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写生教学实践可以说是联系继承和创新的桥梁,在这里,室内外写生课程都显得尤为重要,两者都是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写生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绘画方式。写生课程的研究是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在写生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在写生过程中积累设计创作素材,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担任艺术设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著名的建筑学家齐康教授几十年来坚持写生的习惯,写生给齐康的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齐康说:“我经常利用出差(国内和国外)的机会写生。大自然是我绘画的对象,大自然的美常使我感动。我认为建筑要适配于自然,要和谐,要进入画境,要有一种惊奇之感。画是我最最亲密的朋友。”一代鬼才黄永玉年近七十时还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黄永玉从少年时期就精通木刻的手艺,这不仅仅靠的是天性聪颖,最主要还是靠勤奋和其勇于实践的精神。在苏州写生时,他被司徒庙中有“清奇古怪”之称的四棵汉代古柏吸引,连续三天早去晚归为其写生。日后,面对被他用准确而流畅的白描线条展示在丈二大纸上的这四株阅尽人间沧桑的古柏,人们无不称奇叫绝。不是所有的写生都能像大师们的作品那样浪漫,但所有的写生作品当中都孕育着重重的创意理念,学生作品中一个概念最初的成型及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蕴藏在其中的丰富财宝。

在写生教学实践中通过直观教学,对物与景的写生,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客观的对象进行主观的处理,从构思到构图到落笔到完成,画面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画者本人对物象的感触与内心的感触和思想的表现。自然中的任何景物对于初涉写生课程实践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写生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战胜胆怯心理,培养学生养成果断下笔、大胆用笔的良好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捕捉到景物的最突出特征,抓住最生动的、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三、写生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在写生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可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会综合运用知识储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只是他们学习、生活乃至今后担任艺术设计工作所需综合性知识的一部分,大量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各种实践去获得。因此,在写生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提高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的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巩固技能,从而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在更高、更广阔的层面上学习的能力,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所肩负的责任。

四、写生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型指导方法

写生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初涉本课程的学生来说,可能会碰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学生依靠设计基础、设计理念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及时走出困境,只有如此,才能获得预想的、好的教学效果。

写生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首先,先进行室内的、简单的静物写生,由素描过渡到色彩,这期间打好基础,掌握写生的基本技能,熟悉绘画工具和材料,增强信心,然后过渡到室外写生。从室内到室外,不但作画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就连作画时间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很难控制,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在学生对单一的室内绘画方式厌倦之前,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变化丰富的自然当中,新奇之感油然而生,进而使学生产生新的绘画兴趣。

担任艺术设计专业写生课程的指导教师在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程之前,要引导道学生不要急于落笔,应该首先熟悉情况,留心观察,一些心得甚至可以用文字形式或小的图稿记录下来。室内写生与室外写生都要注意这一环节。无论是面对静止的还是丰富多彩的自然,都要尽量如实表现,要尽量忠实于当时的感觉,每一次写生都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摹,而是一次融入自我感悟和内心情感的创作,哪怕是几根线条,对于日后的艺术设计创作应用都是一种准备和积累。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创新性思维,指导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写生教学实践中,不但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基础训练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和引导,还应在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正确习惯的引导下能够把要表现的物象既真实而又深刻地表现出来。艺术设计专业写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这个思考的过程当中,感性直觉转化为感性思维,最后,跃然而出的作品当中变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是一些物象的结构、线条和色彩了,最重要的还融入了学生对物象的再认识和另一角度的理解、解读以及不可复制的创造和再现,这样的训练为拓展和提升学生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中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语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与形式通过写生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的融会贯通,所获得的综合性知识更加牢固、更加丰厚;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与写生实践教学是牢不可破的组合。

写生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象、形态、画种工具及材料性能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提高了学生们在生活中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和创造永恒的美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的能力,拓宽了他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视野。学生们的每一张未经雕琢的写生实践作品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在其中,你也许会读到错误、思考、教训和梦想,有些可能带给你惊奇,但它们都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虽然这些作品并不完美,然而不完美才是这些作品中最富生命力的部分,都是一片崭新天地。

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结合本专业特征制订教育教学方案计划,是尊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客观发展规律的。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艺术设计专业写生实践教学实现了全方位顺利发展,此课程实施至今一直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受益匪浅。

艺术设计教学探析:试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 专业教师 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及课堂管理,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传递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成人成才、课堂管理、实践辅导等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设计课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教学应该大力提倡主体参与型教学,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笔者就设计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及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的方法展开讨论。

一、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课内课外都发挥着组织作用,为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在课前要备好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新的设计和教学实践理念,要透彻地理解教材教法,时刻关注本学科发展前沿和方向,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加工、组织,编写确定一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案,采用多媒体、网络备课和组织教学。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强,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与创新性,设计创作与社会经济密切联系这些专业的特点,专业教师除了安排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学习、课堂练习、进行分组讨论等课堂组织工作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学习,在实践前教师要为学生联系好装饰公司或实践场所,准备实践课堂教学内容等,组织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实践学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些比较具体和细致的工作都要由专业教师在课前课后来完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传递专业知识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设计风格和装饰材料更新速度快、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大量阅读设计方面的书籍,为学生准备大量图片和优秀的设计作品,为学生了解当前的设计风格、理念和市场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多参与具体的方案设计及施工管理,讲课时才不至于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让学生更容易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园林设计”课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园林设计的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述东西方园林风格和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对园林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着重介绍中国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留园、拙政园、狮子林,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造方式,使学生对园林设计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了教学容量,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与客户交流和沟通的本领。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让客户了解自己的设计思路,从而理解自己的设计、认可自己的设计。因此,教师在每门设计课程结束前应安排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让每一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思路及设计理念。教师在学生讲述之后提出其设计方案的不妥之处,最后师生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设计理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设计才华,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在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启发引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学生在设计中碰到问题,教师应以导向性信息探究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确的轨道,引导学生去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学会创造性、创新性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设计方式和方法,灌输新的设计理念,从而打开他们的设计思路,为下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在设计课程初期,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设计思路不够成熟,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闪光点,引导和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住宅空间设计”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考察建筑户型,写好考察报告。然后让每组学生对所考察的2~3个建筑的户型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户型划分的基本方法,找出弥补户型结构不合理的办法。互动的教学氛围加深了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开拓了学生设计思维。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相互借鉴、启发,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打开设计思维,寻找多种设计的方法,一个设计理念演变成多个设计理念。学生的设计思维、创作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引导他们。

四、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作用

班级作为高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不仅仅需要班主任、辅导员的直接管理,同样还需要任课教师的间接管理。专业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没有一个利于学习的课堂,教学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管理作用非常重要。我国目前普遍沿用班级授课的形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制于学校文化,还受到班级亚文化的强烈影响。教师不仅面对个别学生,同时也对学生集体的管理和指导负有重任。教师应该具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班级管理方法,具有领导才能,能够艺术化、合情合理地解决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对于设计专业来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课外,还会经常实地考察,如在“装饰材料与预算”课堂教学中,为了做好材料预算,就应该了解常用材料的性质、特点、用途及价格,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教学,带领学生了解材料和价格,学习专业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带队的专业教师和班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视,充分调动和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让室外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五、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辅导作用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实践型、创新型培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加强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为了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不仅可为学生提供深入实际、接受锻炼的机会,也避免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加强实践环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社会需要技能型人才,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吸收知识、掌握技能。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课堂中要现场实践教学,教授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家具与陈设”课程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到家具加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施工操作技能,指导学生施工技术的实施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积极参与现场实践,学生亲自参与图纸分析、加工等具体的实际操作,在学习过程中对施工过程逐渐熟悉,增强了学生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兴趣越来越浓。通过实践,既可以获得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课题项目,也可以学到真实的现场施工工艺与流程知识,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对所学专业提高了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信心。

总之,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资料,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设计教学探析:简析地方性皖校艺术设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论文关键词]地方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中的各行各业均在不同程度上急需艺术设计人才。为了满足社会的急剧需求,目前全国高等院校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就业前途。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亦对设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地方性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学科教师提升专业素质、教学能力。

据教育部权威统计,目前地方性院校已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绝大部分,表明更多人才培养任务是在于地方性院校,而且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例每年递增,每年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必然面对着就业压力。而对于高校来讲,毕业生不能就业,将对高校生存、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培养应用型人才自然成为地方性院校首选目标。尤其是应该重点发展艺术设计这类的应用型学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中的各行各业均在不同程度上急需艺术设计人才。为了满足社会的急剧需求,目前全国大中院校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就业前途。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亦对设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地方性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学科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则成为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地方院校艺术设计应用型专业教师业务水平较难适应社会实际设计的要求。

艺术设计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文化层面是设计教学成败的关键。地方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几年来获得大力发展的应用学科,虽然是地方性院校重点发展建设的专业之一,但是还存在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由于地方教学经费投人不足,教学设备、教学场所得不到更新,特别是教师的学术交流、学术考察等进修任务不能按正常计划进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文化修养设计理念得不到提高。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扩招后,许多院校在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下,盲目开设专业课程。教师年龄层偏低,教学经验不足,很多教师要同时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繁重,难以做到对课程的熟练和精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学生自主性普遍缺失,迫切需要学业导师对学习过程给予指导,师生比例的加大却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教师无法担负起这一责任。教师普遍存在着知识面较狭窄,教学能力偏低等状况,与教学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不能适应设计教育高速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A学历层次较低。研究生学历教师偏少。知识结构多限于本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能满足艺术设计这一综合性学科的实际需求;;B自身缺乏文化修养。文史哲等学科知识基本上不感兴趣,设计理念粗俗,没有文化内涵;C不少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背景。大部分一线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只重视理论知识和课本知识的学习,不重视社会实际需求的了解与研究;D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物质利益、职业责任感淡漠、教学毫无责任心;;E知识更新、教研教改、科研探索意识和能力薄弱,照本宣科、读课本,难以适应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要求;F相关专业教师间缺乏知识沟通、学术交流和教学的交叉、互融,各教学环节间缺乏联贯性、整体性、综合性。

面对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学改革的方兴未艾,高等教育的扩招与大众化趋势,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认真研究,深人反思自身差距,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弥补自身缺陷以适应现代教育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高要求。

二、弥补地方性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业务水平较难适应社会实际设计的对策。

在当代,设计教育者的教学实践涵盖了政治与经济、科技与文化等众多领域,时代赋予艺术设计教师这一职业以全新的内涵。艺术设计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质,实现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同步成长。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它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艺术领域的多门知识综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广泛地摄取相关专业知识,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适应艺术设计学科教学的多元化知识体系。

其次,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发了社会审美观、价值观的变化与思维方式的更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也必然带来设计思想和观念的新变化。教师既要认真学习与理解传统文化,了解设计艺术的历史沿革,又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新的科技研究成果及其艺术思想、设计观念、教育科学的发展动态,完成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与拓展。并随时把最新知识融会贯通在设计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使教学更趋科学性、时代感。

现今的设计教育者,应从单纯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传授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引导者和创造者。摒弃传统教学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完美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提高运用语言进行符合逻辑的系统讲述能力,加强专业课程中的理论讲解与传授,以系统地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促进学生实践经验的进一步升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汇聚人文、理工、艺术等领域的交叉,综合各方面要素才能完成。为此,教师之间应加强学术交流和探讨,并从纵向上和横向上进行联系:从横向上,与条件、环境相似院校的教师,进行随时或定期的学术交流与研讨;纵向上,加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广泛而深人的教学研究和探索,以达到学术的相互交流与知识的相互补充,促进教学的共同提高。

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其教学方法亦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好的教学方法如同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学生不同个性的思维,启迪才智的发展,设计专业教师应顺应时展趋势,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以适应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需要。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向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转变。这是现今艺术设计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其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展览、参加设计大赛、进行专业考察和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等,让学生把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境的接触,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通过促进教学与市场的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开放性教学方法研究。将过去封闭式、灌输型教学方法向开放性教学方法转变,这是设计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应注意这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在教学中可采取教师示范、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答疑、分组讨论、多媒体电化教学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和互动的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语言表述、团队合作等多力一面能力,以适应未来设计工作需要。进行综合性教学方法研究。综合性教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对其全新的领域进行深人的研究和探讨,针对艺术设计这一综合性学科特色,教师应加强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并融汇于自身的教学之中,使学生理解相互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整体把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以综合知识去分析、解决设计中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所谓“名师出高徒”,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这自然是身为人师者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现代科技与教育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以终身教育的观念为指导,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教学改革,才能达到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总之,地方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准确把握艺术设计教学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合格师资队伍,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提高地方院校应用型艺术设计学科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解决每年庞大的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压力。只要艺术设计界同仁拥有勤勉谦恭的态度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搞好自己的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艺术设计教学探析:浅谈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论文内容摘要: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关乎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而实践教学则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为了主动应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文章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现状,对实践教学模块比重、项目教学、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工作室、校企合作、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做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思路。

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截至2009年4月14日,全国独立学院共有318所,在校生总数逾200万人,但是,由于近几年的高考生源大幅下滑,仅湖南省2009年高考生就减少了六万之多,致使许多独立学院面临着生源危机,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因此,独立学院要在竞争之中求生存,在办学之中求发展,需要根据市场要求,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强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把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放在首位,确立“质量是生命线、社会需求是目标”的办学思想。①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体现出强烈的技术性与职业性特征,与社会结合得更为紧密,更应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践性教学。

一、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所以,有很多独立院校的培养方案都是从母体院校直接拷贝或略作变动而来,其结果是专业设置、开课计划、课程体系等都与母体院校相雷同,实践教学体系亦不例外,这就与动手实践能力要强于普通本科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相悖。

(二)“营利”不是独立学院制度得以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但在该制度的实际运行中,“营利”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制度能够得以运作的重要动力基础。②因此,低成本办学是独立学院特有的性质,体现在实践教学上,就是实验室、工作室建设资金匮乏;在实际操作中,或者完全利用母体院校本来就比较紧张的实验室和工作室,或者是使用设备落后的实验室和工作室进行教学。

(三)学生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教与学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训练。学生因此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几乎全然不知,毕业后不能及时进入角色,高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变为一种“预备级”的层次,难以为当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使设计教育只能培养半成品。

(四)独立学院是依托大学母体的资源办学,其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院校,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独立院校任教时,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计划等方面都是沿用母体院校的教学模式,这样很不利于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有甚者,一些实践课程往往流于形式,这都是实践性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缺失的结果。

二、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一)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比重

大部分独立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从母体院校直接拷贝的,其实践环节设置与课时量基本与母体院校的一致,或略作改动,力度不大。经调查,基本上是占总学分的15%左右,这与国外类似院校相比,实践教学模块比重还很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形成有别于母体院校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比重,最大限度地保证实践教学有效的实施。首先,建立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实习体系,从大一的专业认知实习到大二的专业课程实习,从大三的专业综合实习到大四的专业定岗实习,形成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实习体系;其次,减少总课时数,减少理论学时,删减边缘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实践课程,使实践课程学分由原来的15%左右增加到20%-25%;最后,提倡采用“3+1”的教学模式,所有理论课都安排在前六个学期,强化对学生的课外要求,包括课外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社会调查实践等活动。

(二)倡导项目教学

参考国际教学经验,我们发现欧洲现代设计艺术教学非常强调项目教学,由导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学习的过程。项目包括虚拟项目和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与企业的结合主要侧重于战略或项目研究,而不是具体的设计作品,具有一定超前性。在欧洲大部分设计院校,学生用在项目课题上的时间约占50%,用在课题有关课程上的时间占20%-30%,选修课占20%-25%。③由导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学习的过程。项目包括虚拟项目和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如丹麦奥尔堡大学,要求学生参加6-7个课题的工作,纵向上课题工作贯穿于大学教学全过程,横向上由课题工作来贯穿各门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按课题组织教学。积极倡导项目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在具体的实践性课程中,由于有了针对性,学生所获的知识远比单纯读书、做笔记要多,且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运用知识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创建自身的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工作室

独立学院低成本办学的特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在教学基地和实验室的使用上对母体院校的依赖和共享。对于初期或者规模较小的独立院校,这不失为权宜之计,但是,当独立学院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这种方式就严重制约了学院的快速发展。母体院校的教学基地和实验室仅仅是与其本身的教学要求相配套,当独立学院与其共享共用时,往往会发生严重冲突,以致于教学质量下降。因此,独立学院应本着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原则,相继建立自己的教学基地、各类艺术设计实验室,并投重金增添一流的设备,成立艺术设计工作室承接业务。实验室和工作室都可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研究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紧密加强校企合作

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进行合作教学,是加强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者指出,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首先在于与工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转第153页)(接第134页)合作双赢的机制,是实践教学发展的最好选择。其次,学校内的实习并不能替代学生在校外企业的实践。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打通学校到就业的道路,需要有相应层次和综合实力的机构作为前提。与企业联系不密切,学校难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现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离开了与企业密切的联系,学校学科建设和结构调整也是无源之水。如柏林艺术学院的合作伙伴来自商业、科技、文化和政治领域,在其公私合作伙伴计划运行中,与很多企业,如西门子、大众汽车、德国银行等及一些基金会,都有不同项目和形式的合作。因此,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要与大企业建立联系,尤其是与国际大企业建立联系,走国际化的开放道路,这是现代实践教学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④

(五)健全实践性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体系

有了好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场地,还应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过程监控体系与质量评价体系,使实践教学质量有所保证。如可以同时构建两支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一支是由学院院长为首,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质量监控领导小组,院长全面负责,监督保证各项监控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支是由资深教师、教学骨干及管理人员组成的高素质的教学督导队伍。两支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和抽查,并形成意见反馈结果。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三个层面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为评价主体,即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管理者评价;第二层为评价分项,覆盖教学工作面;第三层次设有若干个评价要素,这是实测实评的具体指标。根据三个层面可评出四个等级:优为A级,一般为B级,差为C级,极差为D级。在评估与监控的基础上,结合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帕累托的“二八原理”,建立教学激励和竞争机制。在薪酬待遇上向 20%的核心、骨干人员倾斜,拉开收入差距,以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坚持“在赛马中选马”,在教学和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锻炼和培养人才。⑤同时,对于不负责任的老师,进行解聘或不再续用,以保证优质实践教学质量。

总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本科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但要实现此目标,还需要长时间积极地探索,特别是对于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更需要我们去不断改革与创新。湖南工业大学校长王汉青教授针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总结了十六字方针,即探索模式、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关注生存。独立学院只有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之中,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之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才能有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艺术设计教学探析: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两难选择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基础课程教学 变革策略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处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应用课程的关系等问题时,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方案,面对基础课程,放弃和强化的意见相持,使教学面临两难选择。文章分析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形成原因,做出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价值判断,明确了教学目标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

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着重新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模式等问题。其中,如何处理好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的关系,寻找合理的变革策略等问题亟待解决。因为“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高等教育招生专业名录以来,作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代名词,其解构了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称谓,并逐渐重构了高等应用性造型艺术教育专业类别和课程,这主要是为了扩展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全球视野,使之能与国际特别是欧美相应的造型艺术的专业提法相应。然而,如若仅是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的转换并不能解决艺术学科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建设需求与适应市场就业的导向,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必然面临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转换,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既不能简单地沿用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设置和方式,也不能粗率地套用国外现成的艺术设计教育经验和方法,营造富于时代精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才是发展中的理性追求。

如若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分为“基础”和“应用”两个层次,那么,如何处理好“应用”和“基础”的关系,如何将课程系统中的应用课程与基础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构建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两难选择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课程现代化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同样,面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问题,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处理方案。

1.取消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主张将基础课程从艺术设计教学中驱除,从此艺术设计教学不再设置基础课程,节省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以增加设计科目的课时量,拓展应用教学的空间等。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取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能更有效地抓好专业应用课程的教学,调度教学时空,扩大利用效率,有效地保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落实。这是根据教学实际状态而采取的变革对策,是实事求是的教学表现。有些专业教师时常感叹:“当前学艺术设计的学生,专业基础太差,文化素质不高,综合能力更令人失望。”因此,与其勉强学生学习他们不太愿意学、而且不容易学出成效的,不能快速或直接转化为设计技能或专业素质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美术文化课程以及公共必修课程等,还不如让学生们全力以赴地学习专业应用课程,特别是“电脑”的应用性设计软件等,如此而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高一些,教学改革的成效会显著一些。或许,这些应用性技能教学会比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更直接、有效、快速地转化为就业的能力和条件。

2.加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面对日益增长的应用性造型艺术的社会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其课程教学的内容将更复杂更多样,艺术设计学习的难度和要求也大幅增加。因此,没有艺术设计文化基础、没有基础造型能力、没有相应的专业基本素质等绝不可能顺利完成相应的艺术设计应用科目的学业。而且,作为向“高”“新”专业技能冲刺的平台,或者就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而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显得更为重要,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容置疑,一切艺术设计的应用性专业课程都需要依托一定的造型专业基础,没有专业基础,是根本学不好现代应用技术,学不会艺术设计的。取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也许一些教师可逞一时之快,一些学生也可能会做雀跃之状。但是,这好比无本之木,刻木求剑、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思维,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难免有误人子弟之嫌,是难以脚踏实地地展开艺术设计教学的深层次追求的。很多教师反映,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甚至是毕业后已经就业的同学,时常感叹当年专业基础没有学扎实,给眼前的艺术设计工作造成障碍,十分后悔等。可见,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只能加强,不能废除,而且还要在时间与空间、教学力度上给予保证,削弱基础教学的思维和做法均是没有出路的。

虽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围绕的是同一个培养目标,即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艺术设计人才,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极为有限。资料显示,高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约占专业应用课程总课时的1/3,可谓时间少、任务重,所以在如何摆正二者的关系问题上引发了不同的、极为对立的教学思考和做法。因此,探寻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正确位置显得格外重要,而这种探寻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和风险。

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分析

从内涵来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有组织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影响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社会需求、个性发展和知识体系。因此,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积极地进行课程开发。当前具体的情况是,绝大多数高校都尽可能多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通常都是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性课程三部分组成。各类课程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均相应地占一定课时比例,这已经形成了定式。其中基础课程一般占专业课程的1/3~1/4,根据需要,各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还相应安排实习和实训的教学内容。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指向性和应用性教学目标的规定下,为了务实高效地办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人们的眼光不约而同地盯在了基础课程教学这块,向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时间和空间,就不足为怪了。

艺术设计专业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所以基础课程的构成形式通常参照纯粹艺术教育的样式,课程也是对应设置的。如设计素描——素描、设计色彩——色彩、三大构成——基础图案设计等。基础课程中还可以找到与透视、解剖、史论等科目相对应的艺术文化课程等。不可否认,结合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开设各种专业基础课程是应当而正确的。但问题是当前相当一部分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学生,特别是“新高职”或“三本”的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专业基础更低。因此,才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的重重困难。教学效果差的状态迫使部分教师在无奈中选择了放弃基础教学。“与其让学生混迹于基础与技能中,在无效和茫然中丧失学习的信心,还不如干脆‘因材施教’,取消基础教学而选择应用先行。”因此,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成为首选。

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建设和教学目标追求

通常学科课程开发有三种模式:通过分析学习主题的活动内容来选择课程内容,旨在引起所期望于学生的目标模式;以知识的学科体系为中心,重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在于预定的行为目标的过程模式;强调课程即学习经验,以及教师、学生及环境相互沟通与影响的环境模式。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状态,建立合理的有价值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就成为教学发展的关键。

然而,面对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变革,笔者认为,完全“放弃”或过分“强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做法,均不能较好地解决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困境,都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和教学把握上的局限性。

1.取消高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专业基础,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艺术设计相应的课程教育,更不可能通过教育学生的智能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市场所需要的深度和宽度,降低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这种做法与教育目标相悖。从认识层面上看,这类教学选择与辩证唯物观的认识论原则相悖,也与教育的普遍性规律相悖。试想,就算学生掌握了某一计算机设计应用软件,而计算机仅仅是一个高级工具而已,没有艺术创造能力、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思维作基础,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艺术设计意图,不可能搞好设计工作。没有专业基础,就不可能有较大的专业作为。

2.加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育,这种提法虽说没有错误,但是不现实。因为,在教学实施中,如何掌握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寸,难度很大。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教学时空都不可能不受到制约,基础课程教学和其他类别课程的教学一样,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实施,突破某一课程的时空限制,都会对其他课程教学的实施造成重大的影响,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正是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难点所在。提高教学效率,才有教学发展的出路。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对“基础”内涵的认知上,开展教学主要要解决以下专业基础问题:其一,造型能力的培养。造型能力即古人所指的“存形状物”能力。根据约定俗成式的认知,艺术设计课程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因此,造型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学的首要追求;“造型能力作为一切艺术设计活动的专业基础”的认知早已经得到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的验证。其二,审美把握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看,艺术设计就是审美把握,就是美的追求与创造。因此,对美的认知,特别是对形式美的规律的把握就显得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失。有不少的设计师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虽然能完成设计,但却不能营造出美的感觉,创造出美的造型等。其实,大量的艺术实践可以证明,没有审美能力是不可能搞好艺术设计工作的。

3.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导应该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是创造的基础。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在导入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融入创造性的审美把握,将其落实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这是艺术设计基础课教育最为重要的追求。

4.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美术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人文品格的培养等。通过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舍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教学目标,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合理设置和安排成已经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问题解决的新思路

艺术设计的专业本质是“设计”与“应用”,特别是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非常注重和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在此前提下,深化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有限的高等艺术设计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时空中,既要较好地解决学生的专业基础问题,又要圆满地展开专业应用性教育,致力于解决二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的对立、僵持和矛盾的僵局,成为首要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思维为我们教学时空资源整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行动教学”模式和思路为我们解决强化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而有可能挤占专业应用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时空”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1.将艺术设计所有的专业应用课程划分为系列行动教学目标或“行动项目”,以教学活动小组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分析项目,解决行动项目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和专业基础问题。将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融入或“返还”到应用项目中,使之成为行动小组有待自主解决和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其中,由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完全融合于“行动学习”课程,从形式上看二者的“争时占地”的教学矛盾也相应得到化解。在此,高等艺术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并没有改变,只是专业教学的形式和课程体系完全改变了。专业基础的问题都隐含在应用性行动教学之中,以“够使用、能发展”为原则,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并得到解决。

不过还是要特别注意,此时专业教师如何有效地把握教学时空,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专业基础的问题不会自行解决,有时还可能会显露出来,成为制约我们教学的拦路虎。因此,如何构建有用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效率高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又成为艺术设计教师应努力钻研的急切问题。

2.完全打破原有的课程系统和教学模式,走高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产业化道路。将教学与应用、艺术设计和企业生产完全融合为一体,教学直接为应用和生产服务等,建立“学用结合、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的教学模式。也许这不失为一条解决当前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困境的好办法。然而,如若这样去做就会同时产生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篇幅有限,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容下次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