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3 04:32: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 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医学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欠缺。本文阐述了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提出背景、培养模式,总结了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意义,旨在为高职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中医学专业 特色教育
近年来,我校中医学专业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我校积极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这一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提出背景、培养模式,总结了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意义,旨在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提出背景
五千年来,中医药学为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繁衍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人早就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训诫。中医药以其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在我国拥有很高的群众基础而被普遍认可,其临床疗效和学术思想正为世界所关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目标,为中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学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中医药人才需求增加;然中医学专业人才总体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欠缺。中医教育是中医事业传承发展的基础,中医药院校为连接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中间体。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中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高等中医院校来说刻不容缓。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二、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培养模式
1.双向选择,组建班级。我校先后与多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健康服务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开展多个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方向班。中医学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就业意向等,报名参加相关的特色教育方向班。学校老师与企业专家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组织面试。结合学生的面试情况及辅导员对学生的评价,确定各方向班的入选名单。
2.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方向班的学生在校期间,完全执行中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特色培训。各个方向班的理论与实践部分的内容是由学校老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培养,同时各方向班还组织不同的素质拓展活动。学年结束,根据学生的各项综合成绩评比,给予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如有意向加入企业,企业将优先录取。
3.顶岗实习,自主就业。加入校企合作方向班的学生,在第三学年顶岗实习的时候,可以选择全部临床实习模式,亦可以选择临床、企业模式,即实习期的后3个月到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更深入地感受企业、了解企业。而实习期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留在企业工作,也可以选择其他工作。
三、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意义
1.对于学校来讲,校企合作办学,有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健康服务相关企业的专家参与,有利于高职中医学专业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可以根据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健康服务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实践教学环境,组织学生业余时间到企业学习与实践;校企共同开展编写特色教材、科研等工作,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对于行业企业来讲,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研发特色教材、开展科研等,可能促使行业企业的理念等发生改变,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或产品研发力;企业专家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吸引大批的优秀学生选择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被相关企业留用,成为相关企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3.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中医学专业课程的同时,参与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方向班,可以学习更多的不同方向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强化相关的专业技能;通过特色教育方向班的学习及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更深入地感受企业文化,同时可以拓宽就业渠道,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行业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2]。而高职中医学专业,通过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优化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更精准化、职业化、规范化。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我们需要不断总结以前的经验,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
[摘要]中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中医人才的基础,文中提出做好实验室资源配置,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保障;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中医实验课程体系是中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优化实验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型实验室是中医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举。本文认为中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实践
实验教学是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虽然中医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但是与中医理论教学和现代医学的实验教学相比仍然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其实验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1)中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相适应;(2)中医实验教学观念落后,不少师生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属;(3)中医实验室规模较小,管理体制不科学,大多数实验室依附于所在教研室,各学科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致使实验内容重复;(4)实验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创新能力较差,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近年来,中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中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中医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且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一体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及其质量评价标准,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因此,为适应高校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中医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为解决中医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1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1.1优化资源配置,改革中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
我校中医系成立于1999年,建系16年来,坚持继承创新,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注重多学科知识交融的培养体系,侧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现代中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建系之初,由于尚未设置中医学专业实验室,部分实验课程只能借用西医学科的实验室开展,存在着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医特色仪器较少,实验课程由教研室独立负责及实验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为了中医学专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于2007年成立了中医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针灸推拿学实验室、外科骨伤学实验室、中药方剂学实验室、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室、中医综合实验室5个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的中医本科教学实验室,并且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强化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落实本科实验教学任务,其中在实验室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在实验室管理上由“大一统”代替“小而全”,实现对实验室用房的集中调配,控制各学科实验室的盲目扩张,对仪器设备实现统管共用,对实验技术人员统一培训和对各科目实验教学统筹安排,明显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效率和效益。(2)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依据实验内容的类同性、仪器的通用性、手段的相关性,构建优化的实验教学模块,建立跨学科、跨方向的综合性中医基础与临床课实验室。比如设置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室,统筹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和中医儿科学等实验、实训课程,按学科功能进行调整、归并和重组,实现仪器设备资源优化利用。(3)教研并重,建立本科教学和研究生科研相统一的实验基地。为此在本次实验室改革中,我们成立了中医综合实验室,满足本科动物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和部分研究生科研实验的需要,设立专门实验场地,使其成为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实验基地,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步提高。
1.2构建多层次、模块化中医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中医学实验室健康、良好的运行,还需要构建中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优化实验课程结构,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项目,建立多层次、模块化的中医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我们构建以专业课程群组为主体,以手法操作、基础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为内涵的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第一层次为手法技能操作课,该层次实验针对《针灸学》《推拿学》《刺法学》《骨伤学》等科目,这些科目主要以手法技能实训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规范的手法基本技能和临床操作思维。第二层次为基础性实验,该层次实验针对《实验针灸学》《实验中医学》《温病学》和《方剂学》等科目,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基础性实验,属于指导性实验,该层次实验主要在一些中医基础科目中设置,在于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深化。第三层次是研究型实验,主要针对本科创新工程、“挑战杯”项目等设置的实验,该类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开展相关科研实验活动,重在科研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3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由于历史原因,中医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缺乏中医特色,实验教学方法落后,实验教学信息化程度不足,因此课程结构的优化和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我系在实验教学培养模式上,依托综合性大学专业和学科资源优势,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和完善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学生自我构建、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我系积极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精品课程、网上优质示范课程、网络课程及专题学习网站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以来先后建立了中医四诊专题学习网站、《推拿学》网上优质示范课程,《中医骨伤科学》网络课程等16个网络开放平台,为学生中医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医临床技能的实训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库。通过虚拟的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开设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并根据自身学习计划,进行网上预约和选择实验教学项目;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实验设备介绍、实验操作流程教学视频、实验课程考核标准及试题库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空间由实验室延伸到宿舍,由上课时间延伸到业余时间,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消化和提升,更大限度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创新性。
2中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未来突破口
2.1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建立国际化标准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在国际化、信息化和学科交叉渗透的大背景下,中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转变教育理念,切实引入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医专业特色,深化中医学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从教育思想上建立起“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观,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总体设计,深化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改革。目前由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越来越普遍,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未来的实验教学将以专业课程群的交叉实验为基础,并有机整合成若干模块式实验课程,发挥同类实验技术和相近实验方法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2.2建立规范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要实现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有机结合
建立全新的比较完善的中医学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系,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探索和实践规范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式,通过将功能性相近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弊端,因此作为一个教学体系要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和统一。目前国家和各省市都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组建了很多本科学生创新团队,这些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和开展相关实验,取的很多满意的成果,其中很多课题的来源是与所学课程密切相关,是学生从课程学习中延伸出新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更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未来中医学专业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积极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系,在推进中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实现有机结合,做到医学教育和科研素养共同培养;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大研究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
构建多层次、模块化中医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内容。虽然近年来本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本科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已形成广泛共识,但由于中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其实验教学体系起步较晚,在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建设、课程运行体系建设和考核机制方面与西医现有实验教学体系仍存在差距,这需要我们中医专业的师生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将中医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体系逐渐丰富和完善,为社会输送更多地创新型人才。
摘 要:毕业实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工作的第一步,也是从一名学生转向医生的重要阶段。毕业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是进入医院实习的重要环节,对检验四年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适应医院实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医学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多年来开展毕业实习岗前培训的实践,对我院岗前培训进行初步探索,为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岗前培训;实践研究
毕业实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为缩短实习医生适应时间、提高实习质量起着重要作用[1]。随着我国医学教育规模扩大,2014年国家卫计委、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11号)。这些新规定的实施,使得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改革。随后我院被广西教育厅列为广西自治区转型高校名单。这些新的情况为我院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来新的实践。为提高毕业实习效果,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我院多年前就开始对相关专业医学生开展毕业实习岗前培训的探索,从2011年起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基本形成固定的模式,成为中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必修课。
1.岗前培训的内容
中医本科临床实践教学作为高等中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完成临床实习,实现医学生角色转变,实习岗前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目前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因为各医院的层次不同、方向职能不同、教学科研实力不同,因此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岗前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我院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如下:
1.1中医临床基本技能
我院在岗位培训中主要对学生进行中医临床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如:中医的脉诊、舌诊、问诊技巧和中医内、外、妇、儿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刺法灸法等。除此之外,我院还对学生进行现代临床医学的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操作技术、打结与缝合、外科手术前的准备、心肺复苏等基本技能的集中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进行理论和操作的集中强化,在今后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1.2 病历文书的规范写作
相关病历文书的规范写作是医学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病历的书写规范作为医疗过程的证明显得尤其重要。我院在四年的理论学习期间并未开设相关病历书写的教育的专门课程,该内容散在于《诊断学》及《内科学》的课程当中,我院通过实习医院的反馈和调研了解到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对病历书写的要求比较茫然。几乎都在参考或照抄带教医师已写好的相关病历文书,自己缺少临床思维和见解。不能如实反映疾病发生和变化。因此,相关病历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对实习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岗前培训中专门对这一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1.3 实习期间的相关管理规定
医学生进入实习医院,除要遵守学校的有关管理规章外,还要遵守实习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我院调研及实习医院的反馈了解到随着学生就业期望值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将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重点放在考研上与找工作上,对临床实习不够重视。因此为了规范管理学生的临床实习。在岗前培训中对学生强调实习纪律,严格请假制度,违纪情况处理标准,对保证实习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1.4 实习期间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
因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学类学生的实习业较为特殊。由于实习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发展、医疗工作、自我成长及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其实习工作的正常开展[3]。且实习过程中繁重的工作强度,严峻的就业形势,辛苦的考研复习,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都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实习过程,导致部分实习生产生职业倦怠情况。实习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他的健康成长、临床学习以及未来就业或者升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防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产生职业倦怠,我院在岗前培训中引入心理测试,对易发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岗前培训的方式
我院的岗前培训共安排2周,最后1天为技能考核,临床技能操作的培训的方式主要是在我院临床实训基地进行实际带教操作,病历文书的书写和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采取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课程通过心理测试和优秀实习生介绍经验进行。
3.考核方式
我院实行实习准入制度,岗前培训不合格的学生不得进医院实习,必须经过补考且成绩合格之后方能进医院实习。考核采取类似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多站式考试方式,分别包括:中医基本技能考核(脉诊、舌诊、问诊、方剂背诵、刺法、灸法的操作),体格检查,外科基本技能,病历文书书写及中医内科病案考核,共四站。每站有2名考官现场考核技能并打分,每站满分100分,60分合格,成绩全部合格方可进医院实习,如有一科不合格需参加补考且成绩合格后才能进医院实习。通过考核工作,使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强化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临床实习和毕业技能考核奠定了基础。
4.岗前培训的效果
经过两周的培训和考核,对中医临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能够使学生进入实习医院后迅速发挥状态,适应临床工作。同时提高了学生心理的抗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降低了心理疾患的发生。加深了对学校和相关实习医院的实习管理规定的认识,有利于学院和医院的双重管理。
5.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岗前培训时间短,内容多
我院的实习岗前培训仅2周,在2周的时间内要进行中医临床技能,体格检查,外科基本技能,病历文书书写,心理测试及考核。时间短,内容多。学生对全部技能和知识无法在短时期内完全消化吸收,因此,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使得更利于学生掌握和吸收相关知识。
5.2岗前培训人数多,强度大
我院近几年的每年实习的中医学专业学生生达上千人,全部集中在两周内强化培训,对师资的要求比较大,高强度的动手操作和演示对教学人员的要求较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进一步培训合格的教学人员,增加培训队伍的人数,合理安排课时分配等使得更有利于发挥教学人员的能动性。
5.3岗前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待加强
我院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等组成。主要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决策、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和评估工作,但是目前对于岗前培训这一内容并未全部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当中,仅靠学生的考核成绩判定培训质量略显单一,因此,对于岗前培训的质量、内容、课时安排、考核以及对带教老师等多方面进行质量体系监控和评价,同时结合实习医院的反馈和学生的意见,深化培训方案,为实习医院输送更多的合格实习生。
6.小结
我院实行学分制,第五学年为临床后期实习阶段。临床实习是教与学的继续,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我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且被社会认同的应用型人才,增强对中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岗前培训有利于为实习医院输送更多合格的实习生,缩短实习前的适应期,强化学生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