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2-08-06 03:32: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多媒体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多媒体教学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河南中医学院2006级康复治疗本科班随机选出的60名学生,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由同一名教师分别给两组同学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方法,教师借助实体演示;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选择理论考试、实践考试、课后调查评价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知识点的记忆等理论成绩方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践成绩比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著。结论:多媒体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对理论成绩提高不明显,经问卷调查评价,可知传统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康复医学教学;教学质量

康复医学是指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心理功能障碍,在疾病的早期通过一定的医学综合措施(医学的、职业的、教育的、社会的),减轻、补偿或代偿因疾病而失去的功能,并使其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参与社会的医学。

所以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不同于临床医学的学科,课堂上、书本上讲述的概念和手法,看不见、摸不着,即使在临床见习中,一些重要手法特征也难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因此,形象化、直观的教学手段是康复医学课堂教学,一直都在寻找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1]。所以,在理论上讲,多媒体教学是康复医学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最佳教学模式,是增强学生认识能力,缓解教学内容多,学时少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学科进行了多媒体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河南中医学院2006级康复治疗本科专业班,随机选取60位同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

1.2 课程分析

《康复评定学》是康复临床的基础类专业课,课时只有54个学时,且课程安排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第七个学期,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意识到《康复评定学》内容多而杂,难以在较短的课时内完全讲解。但该门课程又是临床康复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尤其是《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测量》,很多学生都认为挂图和演示,都不能使他们清楚地了解所学知识点。所以我们制作了关节被动活动度测量的相关多媒体课件。

1.3 教学过程

1.3.1 多媒体教学:《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测量》是康复临床的基础专业课,是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测量过程多维、立体地展示给学生,同时明确指出体表定位标志,从外到内逐个演示、讲解,配以各种动画,表现各个关节被动活动的动作,比如演示髋关节外旋动作的测量,以往学生对这些内容均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有时自己做髋关节外旋动作时都漏洞百出,更不用讲对患者行专业的测量。现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每个“看着会、做不出”的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了如指掌,也为后期学习康复科常见疾病打下了坚实的评定学基础。在讲解《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测量》时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准备了大量彩图及影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直观看到一些,平时无法接触到的体位以及各种阳性体征下的测量方法,改变以往课堂上,单纯靠理论讲解来说明体位和阳性体征的方式。多媒体授课,课堂气氛轻松,知识点形象生动,既提高了学生认识新生事物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各项感性反馈,帮助理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

1.3.2 授课方法:由同一名教师分别给两组同学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方法,教师借助实体演示;观察组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两组学生授课时间均为40 min。理论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方法和时间相同[2]。

1.4 效果评价

1.4.1 理论考试:评价测试内容包括,各关节的正常关节活动度和测量的方法 (轴心、移动臂、固定臂的确定)。试题题型均为客观题,闭卷考试,时间20 min,共24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

1.4.2 实践考试:采用临床技能考核标准制定,满分100分。统一考核标准,实施过程中采用盲法,即考核老师不知学生是观察组或是对照组。

1.4.3 课后调查评价:课后对两组学生发放问卷,对课件质量及上课感受等问卷调查,选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即时效果为观察指标,总分30分,各15分。观察组同学加问两个问题,有课件是否可以自学?课件可以取代老师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理论成绩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知识点的记忆等理论成绩方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无显著优势。而实践成绩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为:P

表1 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x±s,分)

理论成绩两组间比较,*P>0.05;实践成绩两组间比较,P

2.2 问卷调查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调查问卷总结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及即时学习效果比较,P

调查问卷中,观察组同学加问的两个问题,有课件是否可以自学?课件可以取代老师吗?所有学生都回答“否”,由此可知,传统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表2 问卷调查结果(x±s,分)

学生学习兴趣两组间比较,*P

3 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动手能力等操作方面的技能训练,是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这正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弱点。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手段[3]。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表现形式丰富,可以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积极有趣的欣赏和探索,弥补了康复医学临床教学中,技能训练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足之处。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实践技能成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证明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互相取长补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容易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易于理解和接受[4],多媒体教学技术首先在图像显示上具有优势,在文字处理方面也同样具有独特优势[5]。例如本研究应用的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整个授课过程应贯穿于“动”中,而且各个关节相似的度数的记忆,也是本学时的重点,所以测量的过程,可以在多媒体中通过几秒钟图形、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避免了教师花大量时间反复讲解,学生不会感到莫名其妙;而数据的掌握,可以通过不同颜色字体的局部放大,配合声音、箭头指示、画面闪烁等形式的强调和突出,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在视觉记忆上多次得到强调,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6]。这样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使教学深入浅出,教与学都变得轻松愉快。

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使用课件学习,并认为使用课件能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对观察组同学加的问题,所有学生都回答“否”,由此可知,传统教学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因此,教师应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从传统教学思维中转变过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而有效的组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点,多媒体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单独应用多媒体,缺乏学生与教师直接的交流,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不能及时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康复医学的教学中,应该有机的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配合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问、与学生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模拟生产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关于改进高职康复医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摘要:康复医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医学教育还不像其他医学专业那样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太少,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就必须不断摸索经验、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职康复医学专业教学经验,探讨改进高职康复医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 康复医学 教学 探讨

康复医学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以恢复病人的功能,并使病人重返社会为最终目的的医学。它的应用性、技能性很强,同时要求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也很广泛,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康复治疗师。高职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高职的学生应该既能牢牢地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也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这就对高职康复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康复医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医学教育还不像其他医学专业那样成熟,可供借鉴的经验太少,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就必须不断摸索经验、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从事高职康复医学专业教学多年,本文主要探讨改进高职康复医学教学方法。

1 高职学习时间短,康复医学的内容庞杂,学习难度较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上要注重“以人为本,实用为先”的思想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而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如何让学生通过两年理论学习,一年的实习时间就能成为独立从事康复评定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首先是 “以人为本”,就是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意以适合学生学习为主,比如说概述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主要特征、范畴等)、康复医学基础 (运动学、治疗学基础)本该第一学期学习,但考虑到运动学覆盖面大,如果没有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学习难度太大,所以应放在第二学期。

其次 “实用为先”,就是在教学手段上要注重与临床实际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将康复工程、ADL(日常生活动作)及作业疗法、步态分析、MMT(徒手肌力检查)、RCM(关节活动范围)评定为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关于教学重点,临床多见病中风;颈掏腰腿痛;类风关;周围神经损伤;四肢骨折;脊髓损伤;小儿臃瘫康复应作为重点。而康复工程、作业疗法、言语矫治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关于各种康复治疗方法重要性的评价运动疗法是十分重要的。

2 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互动

康复医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有较多的推理和假说,基础理论涉及面广,如基础课程运动学就包括解剖学、力学、生理学、生化学、人体运动学、运动障碍学等,而康复评定方法和治疗技术又自成体系,内容繁杂,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学习动机或者老师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从学生的方面来说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总有一种主导动机指导学生的行为。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把自己目前的学习同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联系起来,同自己将来的工作的现实意义联系起来,认识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认识到康复治疗在临床中的作用,使其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后的满足感;感觉到康复医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习知识变成我要学习知识。

其次从老师的因素考虑,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责任心和事业心等无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介入引导式教学,遇到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如何抢救?急性期过后如何康复?康复的适应证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最后,我们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但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要忽视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所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不要忽略师生交流所能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当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时,要及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听不懂或没跟上节奏时,要停顿、重复。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首先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形式多样,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辅助教学,表现形式丰富,可以变静态知识为动态知识,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积极有趣的欣赏和探索,如运动功能康复的教学,评定治疗应该贯穿于“动”中,传统教学方法则无法体现这个特点,比如在作业疗法教学中,讲解理论并不难,但从概念、分类、治疗作用到方法选择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安排很难统一,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作业活动与其治疗价值、功能成份的联系等系统的展现出来,重点突出、简单明了,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因此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教师花大量时间反复讲解还不如几秒钟图形、动画效果那么真实和直观浅易。

其次多媒体中除了引用表格,还可以引用图示法动态演示。但多媒体课件中数据的链接不要过多,要提高教学效率。如:向学生讲授运动疗法中的方法与技术时:此疗法由89种基本运动模式(头颈3,上躯干6上肢 14,下肢 12,强调时间顺序的 ROM变化模式2,按发育顺序在治疗垫上进行的38,步行训练 7,轮椅和转移 5,生活 自理 2)和15种手法活动技术组成。由于种类较多,篇幅有限,而且这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连续动态过程,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后进行演示讲解,使学生连续、动态地了解物理师工作,同时节省时间,在有效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丰富了学生医学知识,加探了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最后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要适量、适当。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也要兼顾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成本会计教学当中,一堂课的内容以安排一个主题为宜,一个单元课件也应当与其一致。内容过多,就形成“满堂灌”,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面面俱到,而学生实际收获却不大。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也抑制了教师讲课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得不按照课件的思路讲授,很难即兴发挥。

总之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案例要简单鲜明,才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形成整体印象,一目了然,快速理解。教学案例要典型,具有代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案例要系统,各实例之间要有关联性,内容要完整、综合。教学案例要切合实际,以临床常见疾病康复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当增加临床实例的教学时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他们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带教老师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分析,而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部分,采用 1对 1、1对 2的带徒培训的方式在见习和实习中进行讲解。在学生与老师探讨他们发现的问题时,使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加强,除有利于学生 的主动学习,使带教老师的知识和能力也有提高。其次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形成多个课题小组,同学们之间相互演练,琢磨,探讨。

教师不管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图表式教学、讲授式教学,都应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评价各种康复治疗方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对各种疾病康复方法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例如: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意识要改进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广大康复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使康复医学的教学方式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康复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引导式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研究康复医学教学中使用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将康复医学学习的11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教学,实验组用引导式教学,观察两组学生成绩。结果:实验组成绩更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康复医学 教学 引导式

康复专业的教学正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将康复科医生的水平,与患者不断提高的需要相匹配,并加强康复医学的创新研究,形成具有高理论知识、高主观能动性,高综合能力的人才,是康复医学教学的重点。我校在康复教学中,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将引导式教学应用到教学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0年7月~2011年10月进行康复医学学习的110名学生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排除:未完成康复医学课程学习,缺课次数在3次以上,既往有康复医学学习史,未完成期末考试等学生。

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110例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学生55例,其中31例为男学生,24例为女学生,学生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3.02±1.06)岁。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在1~108之间,平均 (52.62±10.52)。实验组学生55例,其中34例为男学生,21例为女学生,学生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3.42±1.28)岁。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在3~110之间,平均 (52.97±10.03)。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排名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校提供的设备,包括教学工具、教学视频等进行授课。

实验组学生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是综合利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思维,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进而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到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模式和方法,使其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引导者。

课程开始前,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作为引导的开端,例如,在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中,教师可以录制一节膝关节损伤的病例视频,包括患者入院时的症状、治疗措施。并在教案中,写清楚需要引导学生讨论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章节,鼓励学生翻阅各种资料进行扩展。

课程开始时,教师播放视频,然后引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点。让学生每4~6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哪些康复评定。讨论时间为5~8min,随后由1组的1名成员进行总结性发言,其他小组给予补充。随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讲解。确定学生了解明确后,教师再引入脑卒中的康复运动方案和治疗措施。同样采用小组讨论和发言的方法。

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分析学生在讨论和总结本节课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同时,告知学生下次教学的内容。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成绩满分为100分。批判性思维测试结果,采用WATSON-GLASER批判性思维量表,其中包括推理、假设认可、演绎、解释和评价5个维度,每个维度16个题目,满分为80分,得分越高,表示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越高;得分越低,表示批判新思维认知能力越低。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学生理论学习成绩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引导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引导式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之间以小组讨论为主,教师讲课为辅助,这样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彼此交流,可以充分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并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其次,引导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需要进行课前的学习、课上的讨论和总结。同时还要进行讨论、资料查阅、预习等。这样,学生对课程内容经过了多次反复的阅读,掌握得更扎实。

第三,学生在课堂上,要从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然后通过讨论等,搜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摒弃有误和落伍的知识,学生的总结能力、交流能力、评价能力和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我校将引导式教学方法纳入到康复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了引导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有效性。

而由于此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案例的选择要典型,并贴合临床实际;课程引导要有序,有重点、难点;在引导式教学实施前,要提供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和资源,包括图书馆、资料库等;在学生讨论时,要做好课堂控制,避免在不必要的问题上讨论时间过长。

综上所述,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效果显著。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总结2012级两个班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资料,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进行传统的康复医学授课方法的62例学生为对照组,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60例学生为观察组,一个学期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得分(85.6±9.8)分,实践考试平均得分(88.9±7.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考试得分情况。另外,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康复医学;教学

为国家输出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医师是康复医学教学最重大的意义,随着社会康复医疗条件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性理论授课方法对康复医学的相关教学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如何通过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输出更高素质、更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医师是在康复教学领域一直研究的问题[1-2],为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总结两个班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2012级两个班(共计122例学生)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资料,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进行传统的康复医学授课方法的62例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40例(性别比例为1.8︰1),年龄20~23岁,平均(21.2±1.3)岁;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60例学生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39例(性别比例为1.9︰1),年龄20~24岁,平均(21.4±1.4)岁,两组参与本研究调研学生的一般资料(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的单一形式的康复医学理论授课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2.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 康复医学教学任务的第一部分是经络腧穴的相关理论,该部分的学习目的是为以后针灸技术和推拿技术等打基础。理论教学相对枯燥,而且在授课始端,学生多表现难以理解等问题,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授经络和腧穴等内容时为学生播放经络走行的动画,并依次标注重点需要掌握的穴位。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更感性的认识经络腧穴理论,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1.2.2 实践教学 康复医学教学第二部分的任务是教授运动疗法,此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重点从实践方面掌握运动疗法的要点,我们在教授这一部分时选择走出教室,在体育馆等宽阔场地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在学生中间带领学生做一系列的操作方法,同时对重点的动作要领等进行边授课边示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实践意义上接受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 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 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中的针灸技术和推拿技术等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临床上具有最重要的应用,学生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好这些技术会直接影响其实习技能水平。因此我们对这部分内容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3]:在讲解针刺方法的时候,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临床上经常应用的行针手法有哪些?具体操作要点是什么?”等,将学生进行分组:5~7人一组,提前预习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上有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2.4 采取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康复医学教学任务中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临床常见病症的康复治疗,对这一部分我们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4]:挑选典型案例,向同学们介绍后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1.3 评价标准

对教学满意度的评分标准依据为吴大兴等[3]编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结束后,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通过考试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考核,统计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比较,配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选择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得分(85.6±9.8)分,实践考试平均得分(88.9±7.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由本研究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多元化方法进行教学的观察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最终考核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单一的理论授课的对照组学生成绩,另外,从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来看,观察组学生对老师授课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在康复医学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很多同学能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老师根据这些观点通过带领同学们查阅相关文献等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师生收获颇多,更营造了一个活泼宽松的环境,学生不再感觉康复医学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通过一个学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摸索,我们也发现了再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不足之处: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动画制作技术还不够熟练,案例教学过程中对典型病例的选择不够严格,缺乏代表性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

通过一个学期的多元化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多元化教学的开展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重点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的资质水平以及教育设施情况三个方面[5-6]。对于师资力量雄厚且学生质量较高时可以采取包括自主学习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但对于成教等还是应该考虑进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进行授课。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以概念和理论为主的学科教学模式选择应偏重于传统“注入式教学”,而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可以考虑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收到更明显的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选定多元化教学模式后,应做好充分的师资准备,积极编写适合多元化教学的教材,提前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使多元化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7-8]。

医学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探究: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讨论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育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某中医大学在本院实习的50名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实习带教法;观察组在实习带教法的基础上,结合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实习。在实习3个月后,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评价两种实习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的实习,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工作小组; 实习带教法; 临床教学; 实习

康复医学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就康复医学而言,由于涉及的学科较广、实用性较强,因此其临床教学实践一直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3]。从目前的教学要求来看,康复医学专业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有关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呼吸科、神经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4-5]。如此庞杂的知识系统无疑加大了学习难度[6]。近年来,笔者通过在临床带教工作中采用康复工作小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中医大学2008级康复专业实习生50名。根据该校的教学计划和实习生的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法;观察组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与传统带教法相结合的方法。两组实习生年龄、性别比、专业知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学生均在本院康复科进行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实习周期为3个月。在实习期间内,轮流由作业治疗师、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带教。同时,针对不同实习岗位的学生,由该岗位的专业老师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法,并在有关老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工作。

观察组在传统带教的同时,结合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实习。根据学生自愿和具体的实习情况,每3名组成1个小组,分别承担实习作业治疗师、实习康复医生和实习物理治疗师的角色。在小组确定后,实习小组需要在每个月跟踪1例患者。小组成员要从各自专业和工作角色出发,就患者有关基本情况进行采集,并登记好相关病历资料。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结合自身的实习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目标和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以形成完整的计划。在此期间,实习老师、住院医师等需要进行指导和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指点和完善。每周小组要召开讨论会,就过去的1周中所发现的问题、难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剖析。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指点,并就实习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指导。在患者出院前2 d实习小组要做好患者出院前评估,并召开康复工作会议,总结治疗成效,并完成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方案等。同时进行治疗总结,分析不足,总结经验,提升实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1.3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效果评估采取理论考试和操作技术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以脑卒中患者为例,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康复理论掌握情况,包括康复功能诊断、康复计划的制定、病例实施要点,功能评估等方面,满分60分。操作技术考试依然选择脑卒中患者,由没有带教关系的治疗师进行考核,就实习生的评估、判断主要问题能力、基本动作、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物理治疗等方面进行打分,满分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试结果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操作技能考试结果比较 就总分而言,观察组操作技能考试总分(43.94±4.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1±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康复医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较多[7]。从传统的带教法来看,由于跟随指定的老师进行学习,难免造成操作技能的不熟练。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往往被动地等待老师“下达指令”,然后根据“指令”行事。这样一种实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8]。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实习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

将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与传统的带教法相结合,则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9]。尤其是让学生参与到有关的治疗康复计划中,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综合而言,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带教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思想[10],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就本组资料来看,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临床教学的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过,就康复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带教法和传统带教法比较而言,虽然在操作技能总分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具体的项目上,尤其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经验储备的评价项目上,比如功能评估、问题解决、物理治疗等操作方面,两组学生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应该与学生实习时间仅有3个月,时间较短有较大的关系。从这一结果来看,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除了有好的方法外,还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这需要学生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时间中,依赖自己的工作积累和不断学习予以逐步地提高。

整体来看,使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实习带教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康复临床教学的效果,帮助实习学生增强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