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9 08:43: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应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建设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的重任,随着国家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运行的关注,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这项制度也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新时期,要认清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制约瓶颈,制定相应的策略确保高职院校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所谓“学徒制”,主要就是在实际生产作业中通过师傅带领徒弟,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职业技能的传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把手”的教授,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跟“传统学徒制”相对应存在的,由于各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学徒制在发展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我国,最早提出“现代学徒制”是在2011年,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职业院校跟企业单位在政府引导下开展“校企合作”,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运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首先,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对于现代学徒制来说,主要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结合用人单位需求,以“学徒”培养为核心,通过工学结合或者教师跟“师傅”联合授课的模式,学校跟企业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分工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学校跟企业之间的融合度。其次,校企双方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让企业也成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利用企业的专业资源,包括专业人才资源与设备资源等优势来对学生进行训练,缓解了学校专业设备不足,师资队伍不完善的矛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跟企业有一份“学徒合同”,企业会选择一个“师傅”监督和指导学生在企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确定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这对后续理论课程的教学与开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谓工作任务分析,主要目标就是对具体工作内容的剖析与把控,分析出完成这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职业能力。在分析和描述工作任务的时候,要确定典型的任务,也就是完整的工作过程,有工作计划、工作实施以及工作结果等。学校教师可以跟企业的管理者、相关专家等进行分析,提出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让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得以体现。
二、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完善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出台了相应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比如《职业教育法》,这部法律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实施的法律,并没有说明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没有规定现代学徒制中的“学徒”的法律身份,“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比较尴尬,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企业人力资本质量。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是特别高,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现代学徒制为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这也跟政府层面上没有明确“学徒”在企业中的待遇等相关政策有关。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有待提升
虽然在最近几十年,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忽视了职业实践能力方面的塑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就当前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运行状况来看,合作局面仍旧呈现的是“学校热企业冷”,这也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制约因素。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之外,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也会对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产生影响。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地位并没有真正的凸显出来,而且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比例很低。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仍旧采取的是传统教授模式,只是简单调整了教学组织方式,导致企业跟院校合作开展难度增加,可以看作是原来“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简单升级版”,并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企业跟学校“双导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教师是国家精英人才队伍的一部分,肩负着人才培养、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使命,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力量来源。随着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职业热门化特征突出。现代学徒制要求建设企业、学校双导师队伍,以“共同培养”为前提条件。学校导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企业导师就是以亲身实践带徒弟的方式传授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加上专业的限制比较大,成为制约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又一个因素。学校导致虽然有比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但是由于缺乏一线作业与管理经验。
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策略
(一)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国家在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的时候,要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态势,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及“校企学徒制实施办法”等,在法律制度上确定现代学徒制的地位,明确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中所需要履行的权利和责任、义务等,也包括其资源利用的范围、能够从中获取的利益等,进而提升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明确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学徒身份,保障其在企业学习中的既得利益,包括保险等。高职院校在自主招生中还可以对传统的招考方式进行改革,建立“注册招生”制度,让具备较高技能与学历标准的企业工人也能够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
(二)积极变革教学组织与管理措施
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提升我国教育行业的职业影响力与工匠精神,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人员的重要途径,在高职专业教学中积极变革教学组织与管理,推行现代学徒制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但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与学生以后就业的保证。把教学空间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要求学校跟企业的积极参与,在教学管理中做到“工学衔接”。专业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理论基础和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并重。要把基础教学跟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三)增强学校内涵建设能力
学校的内涵建设与企业的参与能力相辅相成,也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要在两者紧密合作的前提下,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要明确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日升高职学校内涵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选择合适的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我们以计算机信息安全为例,结合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状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制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做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并把这些固化到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新型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发展,要从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要求学生编程等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能够实现融会贯通。把学徒制的实训课程当作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从中看出实践教学成效。像在讲授计算机黑客与病毒时,可以安装杀毒软件边演示边讲授,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要结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学校、企业多元参与的动态评价体系,一定要把笔试跟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标准进行考评,重点评价学生的从业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过程以及结果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并结合分层评价、相互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等方式,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属于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
(四)加强校企“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跟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与定位有着直接的关系,也跟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职称结构等都是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组成部分。改善高职院校“双导师”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现代学徒制在教育行业的体现。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施在职培训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培训能够对他们进行知识方面的补充,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技术和学科的前沿知识,跟上时展的步伐。作为高职院校来说,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选派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机构、行业、企业组织开展访问培训,学习新的技术和工艺,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拓展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要明确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的考核细则,提升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此外,要通过外部引进的方式来完善“双导师”教师队伍,从合作的企业中选聘技术骨干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学校组织人员强化对“师傅”的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指导,让其尽快适应角色,成为德艺双馨的技术型导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属于开放式的教育类型,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等的界限。要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就要打破传统的学校里面办教育的模式,把“跨界”思维融入其中,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把教学空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做到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参与。并且要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积极变革教学组织与管理措施,增强学校内涵建设能力,还要加强校企“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