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4 09:18: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信息技术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但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看,虽然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更多的是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而对教师所教授的教材中的内容却不是很感兴趣。故而有时虽然看课堂生动活泼,而实际效果却不佳。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还得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正确的引导,以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探究中,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活,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导”是较为关键的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拉近信息技术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信息技术,快速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注重以情境、问题、对话、活动等多种方式导入,要通过导入而刺激学生的感官,紧扣教学内容而引入新的知识。首先,要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而创设情境导入。如“用文字和图片说话”教学中,学生对PPT所有了解,但对文本和图片同时呈现且有声音的PPT制作还需要学习较多知识,在生活中,学生也会遇到“介绍自己”的场景,为此,先以对话方式问学生如果想介绍自己可以怎么做,接着播放已经制作好的PPT或名人PPT,通过PPT演示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步了解PPT中运用文字、图片、超链接的效果。这样,学生也想借助PPT来制作一个自我的“自我介绍”,学生的兴趣变得浓厚,教师顺势引入新知,为整个课堂的探究奠定了基础。可见,在信息课中,切忌单纯的语言直观导入,要灵活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其次,在导入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而设计问题、活动,通过问答、操作方式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了解。如“编辑数据”的教学为例,导入中出示一张“值班人员安排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找表格中的规律性,打开“比赛.doc”文件,用自己所找到的规律进行表格填充。在该环节中,设问“你能用哪种方法快速填充?”此时有的学生用“复制”的方法填充,但速度还是不够快,此时教师启动excel软件,将“比赛.doc”的相关数据复制进来之后,使用“自动填充”功能将几项有规律的表格迅速填充好,学生感到很惊奇,并想尝试,这样自然就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学生兴趣也较为浓厚。应该说,导入是一个过渡环节,在导入中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融入到课堂中,这将对整个课堂活动效率的提升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二、立足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提倡立足学生主体地位,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还要让学生学会操作。首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活动。以“网页的创建”为例,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用模板快速创建网页、编辑网页内容、预览并保存网页后,可设问“是否完成了一个网页?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是否与主题相关?网页是否美观?”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创建的网页进行检查对比。如有的学生发现小组成员的图片和文字与主题偏离,而创建网页的学生不会通过网络引擎利用关键词搜索图片,此时该组的其他同学就可以帮助并指导他完成该步骤。这样,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互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更好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信息技术。其次,在操作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常识,相互分享。以“创建网站”为例,在设计网站的目录结构的探究环节,有的学生把所有文件都放在网站的根目录下,结果发现文件较为混乱,此时有的学生就提出把文件分类,按栏目或内容建立子目录,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对该问题的探究,做出指导,如images文件夹用于存放图片文件,Audio文件夹用于存放声音文件,Video文件夹用于存放视频资料。在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信息技术中很多操作都有快捷键,而大多学生还不会应用快捷键,在课堂探究中,当学生掌握了一项信息技术后,可引导学生及时分享,让更多的同学掌握某项技术。如“实践项目——创作简历”中,教师提出项目要求后,在修饰文章环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需要的字体在文档中没有,此时,有的学生则会从网站中下载字体并安装到Word中,这样,通过引导该生分享下载并安装字体的方法,其他学生也学会了该方法。
三、加强实践,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目的也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来看,课后实践还较为薄弱。其实,当前大多学生的家中都已经拥有了计算机,组织学生课后展开课后实践的条件也是较为成熟的。同时,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在课中学习也极其希望通过实践而展现自己。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后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而组织学生展开实践,通过实践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课后要及时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编辑图像”后设计课后练习任务为:(1)对图像进行模式更改,更改后对比并说出效果的不同;(2)对图像的使用仿制图章瑕疵进行修补;(3)自行到网上搜索图像使用模糊工具进行润色,最后进行展示;(4)自行上网搜索图像并使用减淡工具、加深工具、海绵工具修改,试着改变人的瞳孔的亮度。这种课后练习一是要以自主完成的方式进行,二是要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对于自主完成任务,学生在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可向父母、同伴、教师等求助;对于合作任务,则要学生和小组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但无论哪种任务,都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且要有一定的操作性,利用学生完成。其次,课后要设计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在设计该类任务时,一是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二是要考虑课堂教学内容,让课后活动能进行拓展,巩固所学知识。以“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为例,学习该章的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应用Excel对单元测验、中期考试等的成绩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后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同样,也可引导学生对班级学生的眼睛近视、购买零食、日常用品等情况进行调查,利用表格对数据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又如,“网页的制作”的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页制作比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网页。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切实看到信息技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在课堂中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课后及时进行拓展,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课堂中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获得相应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