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7 08:57: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中医对现代医学的启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重视症状体征在诊疗中的价值,用现代手段对其进行细分和拓展,有助于弥补现代医学在功能性疾病诊疗方面的短板。而将平衡观贯彻到治疗当中,尤其将对机体的调节作为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有可能在获得更好疗效的同时,避免了对机体调节功能的破坏及耐药性的产生。现代医学是一门建立在严格实验基础上的科学,但也因此忽略了哲学层面的分析和指导,导致其在方法和策略上容易陷入误区,造成临床应用进展缓慢及医学研究的投入-产出比失衡等问题。
中医基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以长期实践经验总结为基础,用远低于现代医学的技术成本完成了对疾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尤其在现代医学较为棘手的功能性疾病诊疗方面更凸显优势。这充分说明了中医的科学性与现代医学的互补性。而中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诊疗理念,尤其是其整体观、系统观和平衡观正是现代医学所欠缺的,将中医理念进行合理的运用和借鉴有助于对现代医学的补充和改进。
1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
“还原论”方法是目前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均在直接或间接的应用。其指导思想是将高层的、复杂的对象分解为较低层的、简单的对象进行处理,是一种对复杂系统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分解得越细越好,认为只有分解得越细则研究得越深入,从而忽略了相关功能联系和调控关系的探讨。人体是个极为复杂的大系统,各部分间除了纵向的分解细化,还有横向的复杂联系和调控关系,每一个成分结构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相关结构的连锁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目前技术水平和条件无法阐明这些关系之前,抛开整体谈局部则有失严谨。只简单的、割裂的分解会造成信息的严重失真,这也是大部分体外实验或动物实验有效而在人体应用时却又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相比之下,中医亦有由高层复杂对象分解为低层简单对象处理的过程,尽管限制于科学技术水平,仅将人体简单的分为精、气、血、津液、神、五脏、六腑等,但古人智慧地将整体观贯彻其中,通过五行生克、经络腧穴、阴阳相制、表里相关等将各个组分关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故这种分解虽较为简单粗糙且不够精确,但却非常实用,足以用来描述和解释通过“四诊”所能感知的身体异常,并有效的指导诊断和治疗。这说明,对复杂对象的分解并非越细越好,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分解层次。而结合整体观,构建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控网络亦是推进医学发展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步骤,基于历代医家总结的人体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可以为中医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2重视症状体征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的诊断越发依赖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查结果。尽管目前的实验室检查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影像学检查也已精确到毫米级别,但由于人体结构和疾病发生的复杂性,辅助检查并不能明确结果。对于功能性疾病(如亚健康状态),患者有强烈的不适感,辅助检查却无法探知任何器质性病变,此时,通过中医四诊获取简单信息,即能对该类疾病进行较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必定有值得探讨和借鉴的地方。对中医四诊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症状和体征,只不过中医的划分更加细致,并依据中医理论构建了机体的相互关联网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的概念。症状体征在中医的诊疗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而在现代医学中,其作用有被弱化的趋势,甚至有时只是为进一步辅助检查提供指引,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其在诊疗中的价值。症状是患者向医生陈述(或是别人代述)自身的不适表现,体征则是医生给患者检查时收获的具有诊断意义的证候。概括来说,症状和体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患者感官系统感觉到的信息;二是机体各部分呈现的异常征象。这两方面是疾病最根本的表现形式,治疗的目的是令这两方面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故其对诊疗的价值不言而喻。然而,由于人体调控的精密性及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在功能性疾病或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些感官系统感受到的信息及各脏器的轻微功能改变难以通过第三方手段进行精准的监测,而只能通过患者的直观感受及疾病相关脏器状态的异常体现,这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难以改变的,因此症状体征在诊疗中的价值不该被弱化。除对症状体征进行细分和对获取渠道进行拓展外,还应对症状体征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进行深入探讨,构建适应现代医学的证候体系,从而解决现代医学在某些功能性疾病诊治方面的短板问题。
3平衡观指导治疗
疾病的发生主要为两方面,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在发病过程中极为关键且相互影响。机体自身失调易导致外在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外在致病因素的侵入,又可加重机体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常。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并进行同步治疗和调节,则较单方面治疗取得更好效果。目前,将机体调节作为疾病治疗主要靶点的研究和应用仍然较少,最常见的是通过接种疫苗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临床上,更多的是强调对致病因素的祛除,鲜有针对机体功能和代谢的治疗措施。这种单纯祛除致病因素的治疗方法,虽然短期效果不错,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导致机体的免疫和调节能力下降及耐药性的产生。相比较之下,中医治疗强调的是扶正祛邪和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是兼顾两方面因素,并基于机体的功能状态来选择扶正或祛邪为主的治法。若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功能较差时,应以增强免疫,改善调节功能的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当机体状态较好、致病因素也较强时,则选择消除致病因素的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扶正的方法主要为调节阴阳,即根据机体平衡双方的偏盛或偏衰情况,选择损其有余或补其不足,使之重新达到平衡。中医的治疗不仅兼顾了疾病两方面的因素,还提供了针对机体功能和代谢紊乱的治疗策略,原则上可总结归纳为:以平衡的观念(扶正与祛邪的平衡和机体的阴阳平衡)贯彻治疗的始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中存在大量的平衡调节系统,如交感-副交感平衡、酸-碱平衡、免疫增强-抑制平衡等;而人体与外界之间亦存在各种平衡关系,如正常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平衡、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平衡等。这为借鉴中医治疗理念,从平衡的角度探讨疾病的病因病机,并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条件。治疗时,应以重建系统的平衡为度,扶祛损补均不宜太过,太过则导致新的不平衡。故,机体的功能状态及其调节作为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应用应被重视。
4结语
现代医学和中医是基于不同理念和不同视角的医学,现代医学依托人类现代的科学技术成果,具有诸多优势,但与中医之间并非简单的先进医学与落后医学、新医学与旧医学的关系。中医依托古代的哲学体系,侧重功能性和联系性,擅长通过整体的思维分析问题,这些正是现代医学所欠缺的。因此,在呼吁“中医现代化”的同时,应注重吸收中医的治疗理念,以对现代医学进行补充和改进。事实上,这两个过程是一致的。此外,中医是基于临床经验的总结,有许多诊疗手段尚无法用目前的科学来解释。但也不应盲目拒绝,可作为科研方向进行研究、证实。通过对中医的借鉴,将有助于克服现代医学短板,完善治疗手段,从而更好的运用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