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6 10:35: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高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探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前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近年来,因信息泄漏而出现的一些欺诈事件非常多,信息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密切。但从目前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来看,多以密码学、软件等为主,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一、目前高职信息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有些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重理论知识讲述,轻实践教学,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课时,一般很少考虑如何去增强学生的操作水平。虽然,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全面,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将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第二,专业口径较为狭窄。有些高职院校只是考虑学科建设,并未设置面向社会的具体工作岗位,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上岗;虽然,有些院校也设置了面向社会的工作岗位,但是,专业口径非常窄,不利于学生未来就业。第三,课程设置不具吸引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必须是建立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基础上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具吸引力,和企业的合作难以完成。具体表现在:第一,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很多关于信息安全的专业课程,但是课程设置和社会发展脱节,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科的系统完整性上,并未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导致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不符,对口就业率较差,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岗位工作。第二,有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并未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第三,有一些独立学院实训条件较差,不利于师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企业岗位要求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同时,对于大多数的独立院校来说,自身能力十分有限,技术研发力度不够,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开发新产品。第四,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对于大学教师来说,他们具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经验上还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吸引企业的注意。
二、高职信息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必须要和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符合社会实践需求,能够将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能力等直接体现出来,以就业为导向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①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设置相应的课程;②面向社会职业发展群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到达“所学即所用”的目标;③从外面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到高职院校信息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来,使学校课程具备一定的企业背景;④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学校需要针对企业各岗位的要求,对相关专业进行合理设置,并打造特色和优势专业。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和学校的沟通交流,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双方在共建课程体系的时候,需要从企业岗位要求出发,做到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协调统一,并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2.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对职业群中的各岗位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以各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对相关课程学习后,就能够具备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3.理论联系实际。在高职院校信息专业课程建设中,必须要重点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特征,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工作创造条件。4.以课程整合为手段。高职信息安全管理教学应该坚持“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重视课程内容和体系的综合开发。各课程模块要有效联合起来,避免多门课交叉出现,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构建
在构建课程体系之前,必须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将职业岗位确定下来,并依据岗位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完成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职业岗位分析
为了优化高职院校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在高职院校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时,应该施行“宽专业口径”,除了面向信息安全方向外,还可以面向网络应用方向,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水平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岗位。经社会调查研究显示,信息安全管理专业职业岗位主要包含“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网络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等。
(二)职业能力分析
1.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要具备安装网络终端设备的能力;具备准确查找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具备制定和实行网络安全有关策略的能力。2.信息安全技术工程师。具备运用防病毒、反间谍系统的能力;具备安装网络安全设备的能力;具备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网络信息安全策略的能力等。3.网络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具备检测设备故障,并解决故障问题的能力;具备为广大客户提供网络安全技术问题、提供培训服务等能力。
(三)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就需要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构建信息安全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要重点突出实践性,理论课程教学必须要以实践为根本目的,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在具体教学时,应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同时,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包含“课内实验”“项目培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几部分,其中课内实验环节,需要结合课程特征来设置课内实验,项目实训课一般安排在期末,进行一两周的综合实训;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毕业前一到两个月,由指导老师结合专业需求来布置题目,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将学生分别安排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实习表现由实习单位来评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应该合理安排好,避免和其他课程发生冲突。另外,课程设置可以分成“基础培养”“信息安全综合知识”“素养提升”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要主抓公共素质课,主要包含体育、思政等层面的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主要包含信息安全基础、网络操作技术等。第二阶段主要是培养专业技能课,主要包含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操作安全等。第三阶段则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拓展课,即制定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安全开发与维护等。具体课程安排:第一学期开设的主要是信息安全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开设局域网及交换技术,强化学生网络安全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学期主要开设网站制作及数据库应用技术等,进一步深化网络安全理论知识。第三学期主要开设网络信息安全调试及网络安全的防火墙知识等。安全系统配置实训需要结合前两个学期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第四学期将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和能力进行细分,重点对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安全防范等内容进行讲述,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第五学期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防范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结束语总而言之,课程体系建设在高职信息安全管理专业设置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高职院校在实际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结合调研结果将职业岗位群整理出来,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依据,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体系,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