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考

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28 11:4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考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变革的趋势正逐步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培育。顺应新课改和信息时展要求,大力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研究,对推动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研究早于我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典范例。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一些学者将STEAM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STEAM素养发展。另外,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微课、慕课、互联网+等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从课程开发到课堂实施都在不断完善中[2]。

我国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处于一个缓慢上升阶段。1996年出现第一篇关于信息技术的文章,2007年是发文量最多,也是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巅峰时期。康桂珍[3]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研究,认为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后,众多学者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研究,例如,陈琳[4]在《走向智慧时代的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建构研究》中确立由信息理念、信息思维、信息技术与艺术、信息应用和信息创新构成的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结构。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标准》[5]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

1目标设计

1.1课程目标内涵

课程目标可以理解为某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学习者学习本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课程目标需要从较广的视角去看,反映的是教育与国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狭义的课程目标则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因此它特指“教学目标”,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信息社会数字技术高速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核心素养,只有具有较高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做一个合格的“数字公民”。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要由原来注重计算机技术,转向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目标:(1)培养学生较高的信息意识,全面感知信息,准确应用信息,形成独特的信息观点。确立此目标的依据: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是信息意识,此目标全面涵盖了此内容,体现了信息意识的重要性。(2)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传授中,渗透有信息技术学科有关的文化基础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确立此目标的依据:核心素养指学生所必须具有的适应终生发展,以及紧跟社会进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目标与此内容很好地呼应,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进而紧跟社会进步的步伐。(3)了解计算机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较强的计算思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了解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之一,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4)学生能安全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较高的信息责任意识。确立此目标的依据:在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泛滥,各种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在道德规范允许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稳定的信息社会。

2内容设计

2.1课程内涵

课程内容指一门课程所要教授的知识,是教材包含的内容。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问题、原理、观点、事实,它的确立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课程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基础性。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其前提是所有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所以课程内容设置要确保深度与广度的平衡。(2)贴近生活性。首先,知识的学习是很枯燥的,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其次,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构建新的知识的过程,因此经验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所以课程内容要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3)与学生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减轻学习负担,缓解学习压力,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高效进行学习。

2.2课程内容

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程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从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在小学阶段,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加入信息技术学科有关的文化基础和科学精神;在操作方面,不仅要设计上机操作,还要加入一些数字化学习材料,带领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单独加入一章关于信息安全和信息责任的内容,使学生从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就树立责任意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在此阶段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主要从计算机软件操作部分进行课程内容优化,在原来各种软件操作基础上,增添问题分析部分,科学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解决,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计算思维。高中阶段是知识整合阶段,除了学习新知识外,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有自己的作品。在高中阶段加入知识梳理和自我创新模块,通过梳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出具有独特创意的技术作品。

3课程模式

3.1课程模式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通过比较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要素,不难总结出课程模式内涵:课程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课程范式,它具有典型性和简约性,是与所处社会发展状态以及教育条件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的总和,完整的课程模式由恰当的支持系统、明确的模式主题、正确的功能与结构设定组成。

3.2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对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模式要进行改进和完善。(1)树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观念。精神是指引人前行的动力,只有有了理念,行动才会向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树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将其渗透到每一课程每一单元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构建学科体系。一门学科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要有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首先要在学科体系上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有所区别,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逻辑结构、系统完整的核心概念、一套不同的表达方法。(3)设置多元课程结构。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课程结构上要进行完善,由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4)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更新教学方法,在原来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增添真实情景,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培养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程评价

4.1课程评价内涵

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它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课程评价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有4种模式,分别为以目标为中心的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课程实际结果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将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作为其4个步骤的CIPP评价模式,关心评价结果的CSE评价模式。课程评价基本步骤为: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材料、报告结果。

4.2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整个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为促进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评价上也要进行改进,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基本点展开。制作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等级量表,判断学生的等级。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初判,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进而避免评价标准过高或过低。另外对学生的初始等级进行确定,而后经过课程的学习不断进行测验评定,更好地起到激励、评价、监督的作用,帮助教师调节教学过程。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近年来信息技术课程呈现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学只注重对软件的操作以及基础知识的理解,忽略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就要建立全新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更新评价理念。从评价注重效果转向注重评价过程。信息技术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到评价标准而教学,而评价标准又是一些定量标准,造成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不是学生操作电脑而是电脑操纵学生。所以,评价要转向注重过程评价,这也是现代教育评价观点。通过实践探索多样性的评价方法,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为基础,加入个性化元素,使评价高效,真正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5结语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导向,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课程模式是课程的支架,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有力监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从这4个方面一一渗透,4个方面都要进行彻底改革,克服以往信息技术教学的弊端,构建新的课程实施蓝图,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PEPPERD.Assessingkeycompetencesacrossthecurriculum-andEurope[J].EuropeanJournalofEducation,2011,46(3):335-353.

[2]JEANNETTENW.Computational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6(3):34-35.

[3]AGGARWALA,GARDNERMC,TOURETZKYDS.Evaluatingtheeffectofusingphysicalmanipulativestofostercomputationalthinkinginelementaryschool[C].Proceedingsofthe2017ACMSIGCSETech⁃nicalSympossiumonComputerScienceEducation,2017:9-14.

[4]STOLEEKT,FRISTOET.Expressingcomputerscienceconceptsthroughkodugamelab[C].Proceedingsofthe42ndACMtechnicalsymposiumoncomputerscienceeducation,2011:99-104.

[5]康桂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55-57.

[6]刘雪飞,陈琳,王丽娜,等.走向智慧时代的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建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55-6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8]颜士刚,冯友梅,李艺.聚焦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7):92-97.

[9]柳瑞雪,任友群,李锋,等.走进新时代: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成就、问题挑战与改革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6):17-24.

[10]张进宝,姬凌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定位的嬗变[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5):108-114.

[11]邱美玲,李海霞,罗丹,等.美国《K-12计算机科学框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4):41-47.

[12]安富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及路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3):112-116,125.

[13]李锋,柳瑞雪,任友群.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46-55.

[14]张翠红.核心素养框架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9):84-88.

[15]何爱华,郭有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网络伦理教育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7):81-86.

[16]于颖,周东岱,于伟.计算思维的意蕴解析与结构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60-66.

[17]李锋,熊璋.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数据与计算”模块[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7-32.

[18]肖广德,魏雄鹰,黄荣怀.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7(1):33-37.

[19]肖广德,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0-15.

[20]任友群,李锋,王吉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7):56-61.

[21]周澜.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结构的整合——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6(6):141-142.

[22]李艺,钟柏昌.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讨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4):5-10,61.

作者:陈文文 于颖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