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7 11:37: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测验成绩和优势学科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科学合理地细分成若干不同水平的班组,根据各个层次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恰当的分层策略,能起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因材施教的作用。使每个学习层次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又称分组教学,不对学生做“一刀切”的统一要求,更多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层教学模式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以此加强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现状
分层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仍需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现状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些认识上的偏颇严重阻碍教学水平的提升,甚至适得其反。
(一)分层教学标准的单一化
现阶段小学将学生分层前,没有充分地调研学情,也没有全面考查学生,只是根据测试成绩这个单一标准将学生进行划分,这不利于学生发展,不能从智力、能力、潜力等多方面看待学生,使分层标准片面化。
(二)分层教学时没有注重情感态度
教师在对学生分层时,不关注孩子的自尊心,直白地宣布分层标准,并将学生分为“优等”“中等”“差生”几个等级,使学生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并且分层流于形式,教师过多强调分层的概念,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际学情鲜有关注,这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三)分层教学的方法不够合理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采用的分层方法还不够科学、合理,具体表现在分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注重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没有对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详细分析,个别教师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但是却不是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进行分组,这样就导致达不到分层效果,教学效率不能得到提升。
二、分层教学模式要遵循适时动态优化的原则
分层教学的动态优化是指分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情适时调整。这种动态变化,学生的层次也能不断被调整,以更好地学习。有的A组的优等生会有优越感,在学习的舒适圈里不注重提升自我。另外C组学生长期不被重视,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出现学习不求上进,导致更加落后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及时调整各个学习层次成为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分层规则实行滚动制,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的机会,当然也有降级的可能。比如,A组优等生中有些学生学习下降了,B组中的一些学生成绩上升了,这时就要将优等生中成绩下滑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中等生中成绩进步明显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的方法,C组的后进生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成绩提升了,也有机会调换到中等生的B组,相应的中等生成绩下降的就要降至C组。这样循环动态变化,不同的综合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有学习的动力。成绩退步的学生也要受到警示,自然降到下一层次,这样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竞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全力以赴。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理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既存在不同年段的普遍性特点,又具有个性化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能力水平从及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优势学科,智力水平以及心理素质,身体状识等方面的特点,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的策略及实施细则。总的来说就是参考一个标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也就是分层教学时要把握好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分层时从积累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出发,从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出发,从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出发。教师在教学更要借鉴成功的教育经验,大胆进行分层教学的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一)对学情调查研究是层次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在落实分层教学的方案之前,首先必须要对分层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长时间的调研,并且通过多次家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同时结合平时课堂各种测验、日常观察、调查同伴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名学生个性,以及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以此为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掌握全班学生的学情以后,教师就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把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也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而定,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上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进行分层。使上等生和学困生人数比例稍小些,而中等生层次的人数占大多数。优等生列为A组,中等的学生列为B组,学困生列为C组。考虑到学困生各方面学习目前都比较困难,在座位安排方面,首先让C组学生与A组同桌,这样,利用A组生发挥的榜样引领作用,带动C组学生的学习热情,使C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方面都受到启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能及时得到帮助。同时,有利于发展A组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利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优化教学过程,使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
1.备课。备好课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明白,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片海洋。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多下功夫,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进行分层次备课。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相吻合。这就需要教师明晰大纲、钻研教材、确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理清哪些是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的目标,哪些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的目标。哪些目标在引入时实施,哪些目标在测试时实施。教学方法也要有区分,拓展思维的适合A组优等生,梯度提升的适合B组中等生,巩固练习的适合C组学困生。再者教学内容上也略有不同,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实施共同教学目标时要尤其注意这一点,故此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对提升空间小的A组学生,鼓励他们多维度思问题、多方案解决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C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知识内容。比如,在“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时,练习题是分层次的,对C层学生,已知条件是r或d,以及h情况下,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对A层学生,就要提出高一层的要求:已知条件为圆周长的情况下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合理安排每个学习层次学生的提问时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全方位、多角度为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精心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复习旧知并引入新的课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重点知识和难点讲解时要有梯度性。设计习题时,把握问题和层次的匹配度,难度和学生相统一。要让C组学生能回答较易的计算等问题,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充分参与学习,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让A组学生回答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帮助A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上一个台阶,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实现有效进步。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实施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对优等生,要让他们放开手脚,不拘泥于教师点拨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要鼓励其探究多种解题思路,拓展思维,不局限于课堂讲解的内容,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对中等生,要引导其紧跟教学节奏夯实巩固所学,要巩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能利用学习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对后进生则以帮扶为主,可以是教师指导学习,也可以是优等生帮助他学习,使其能在课堂中听懂教学内容,掌握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引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共同前进,互相帮扶。既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全体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对“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分层教学为例。对优等生,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学习课本,提出问题、发现68问题,并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等生,可以让他与同桌合作,提出不懂之处,和同桌讨论研究,或者向教师直接寻求帮助。对后进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地紧跟教师的节奏,把握思考的方向,逐步积累学习方法,培养勇于克服学习困难、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品质。这样学习方法多样,又符合每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除了对“新知”需要分层教学,在巩固练习环节,分层同样重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高低不同,速度也差异极大的现象,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这点,速度快又正确率高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开放性的习题,拓展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练习。例如,在求圆柱的体积计算练习时,可精心设计一些梯度渐深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已知条件是圆周长c,和高h的适合优等生练习;已知条件是d和h的适合中等生做;已知条件是r和h的适合学困生练习。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体学生都束缚在一起,而是增加了区分度,能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都体验到学有所获的成就感。3.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双减”政策对学生作业要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此可以采用采用分层作业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针对性的数学作业,这样既能保证中等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又不会给学困生增加学习负担,也不会让优等生认为没有挑战性。首先对中等生来说,作业布置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练习题,另一部分为难度中等的拓展题,其次对学困生来说,可以先从最基础部分的习题开始,要求学生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对作业中的一些思考题和一些有挑战性的习题,可以选择不做。再次,对优等生来说,则要多安排一些难度稍大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培养思维创造性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合作类型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既可以丰富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精神。4.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也是有差异的,对学困生主要以表扬评价为主,多方发现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对中等生以激励性为主,既指出其不足之处又给他点明潜力发展的方向,让他们不断激发潜能,再接再厉。对优生则以竞争性评价为主,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使他们精益求精,更上一个台阶,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完成自我超越。5.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共同进步。在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要区分不同的题目,不同的考核用意和不同的解题方法。具体方法试卷可设置为有A卷、B卷、C卷三种层次,分别让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做。这样一来,有难易之分的题型更能满足各层学生的需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尽力发挥,取得满意的成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的策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综合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自我的机会。尤其是通过层次学习的交流合作,使学生获得了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同时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化发展,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分层式教学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讨求知的独立性,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安雪霞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