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7 15:11: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乡村振兴下畜牧业创新人才培养浅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涉及规模大、种类多、产业链长,是农业的基础性和支撑性领域,且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是涉农高校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和人才[1],涉农高校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突出作用在于农业科技输送和全方位人才培养。如何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如何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涉农高校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
畜牧业在整个产业链的中上游衔接种植业,在中游与加工业融为一体,在下游与流通服务业紧密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农高校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着力培养畜牧科技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有据可依、过程明晰。为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对动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掌握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过与专业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试验、设计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专业相关领域或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以及创新创业等工作,符合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或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同时,要求各培养单位应根据以上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区域特色、专业实际,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矩阵。由此可见,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应在保持目标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适时追踪调查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标准,对培养目标适时加以修订和完善。
2畜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一直以知识传授和技能积累为主,对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侧重于专业知识考核,忽略了对学生发展潜力、思维引导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因此,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教育创新首要是观念创新,这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涉农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身优势与办学特点,坚持以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创新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着力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各类农业人才[2]。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乡村振兴对人才的要求突出综合性和学科交叉融合,兼顾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涉农高校在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开拓一条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道路,严格遵循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即教育理念、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理念,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保障人才的动态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3畜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3.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创业和实训指导
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并通过实践将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有机结合[4]。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涉农高校作为畜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师资优势和科研优势,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产业发展新需要,从淡化专业、扩宽口径转向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注重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技能的传授主体和受众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应明确二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实训实习、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深化受众对理论的认知,使其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中国农业大学在创新畜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以实践育人为核心导向,围绕“共享、实践、两创、国际化”的改革思路,会同全国42所农业院校发起“牛精英计划”,以搭建科学高效的协同育人体系为目标,通过实习基地将各区域相关院校和学科专业联系起来,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畜牧教育资源区块链。这为畜牧业创新人才培养、输送、科技转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该培养模式紧密围绕理论联系实践,以专业认知、生产实践、科研试验为人才培养路径,以产业服务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认同、社会认可作为评价标准。在畜牧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农高校应构建支撑体系,如通过建立创新试验、科研训练、创业实践等支撑平台,从政策机制和管理模式上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围绕畜牧全产业链、价值链,以实践育人为核心,强化岗位实习实践,使学生掌握生产技能,了解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同时,与国家重要战略政策相结合,在教师团队指导下,由学生主持或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使学生满怀服务乡村振兴的情怀和担当。
3.2秉承通识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分类培养新模式
通识教育重在挖掘学生的思维和潜质,为专业教育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美国高等学校非常注重通识教育,其方式大体有三种:(1)以哈佛大学为例,其开设了一系列涉及多领域的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并规定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学习总量;(2)分布必修式,即学生须在规定课程中选修一定的学分;(3)自由选修式,即学校对通识课不做具体规定,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国内通识教育已得到推广,涉农高校应继续构建、完善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形成畜牧业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对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应以小班课堂研讨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如以开放性题目为主的考试、宽范围多学科相融合的课后作业、教师引导性提问和学生现场演讲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等。推动开放课程建设,以扩展校内多学科领域选修课为主,大力倡导网络化教育和移动学习。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内网络公开课程、慕课和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促进效率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培养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个人兴趣的发展、就业领域的拓宽提供了可靠平台。
4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畜牧业作为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畜牧业发展并带动现代化农业产业增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人才振兴是关键。涉农高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DB/OL].(2019-09-06).
[2]赵春明.地方农业院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实践与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7(1):1-5,15.
[3]习近平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EB/OL].(2017-10-18).
[4]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育,2011(1):12-15.
作者:杜海燕 李鹏飞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