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30 17:47: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这一根本问题进行系统研判之后提出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繁荣的重大决策,而且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还与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有重要关联,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运营模式,随着农村互联网覆盖率和相关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农产品上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充分对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新载体。虽然当下电商助农、商贸兴农效果显著,但人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多地出现农民电商经营意识与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人才引进与留存难、高职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落实不到位、缺乏农村电商人才社会培训长效机制等“难培、难引、难留”的人才问题。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文章在明确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政府引导,校、企共担,行业赋能”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和实施路径,助力农村电商发展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一、明确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象,精准培养目标

所谓乡村人才,即一切能够在乡村这一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大施所能的人都属于乡村人才。如果做进一步解读,乡村人才大致分为五大类:一是经营型人才;二是生产型人才;三是技能型人才;四是专业型人才;五是服务型人才。在对乡村人才的解读中,电商从业者属于第五类人才,即服务型人才。而服务型人才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基本的农村电商从业知识,而且要有经营管理、创新创业等能力,更要有持之以恒、攻坚克难、长期扎根农村的韧性和情怀。聚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根据从事农村电商的人员情况和人才需求,具体包括本地农户、基层干部、返乡新农人和高校学生四类主要群体。

(一)本地农民强意识

本地农民主要包括老人、妇女、儿童等,还包括本地农产品经营者,他们学历层次较低,融入电商发展意愿有待提高,因此,主要是开展农村电商政策和基本知识普及培训。通过各种政策的引导和宣传,激发村民内生动力;通过组织农村电商受益者或创业成功的邻里,进行经验分享,破除旧观念,让他们看到从农村电商中获取的切实利益,增强其从事农村电商的决心。

(二)基层干部懂技术农村电商政策的落实要靠基层干部大力推动,因为他们是农村电商的宣传者、组织者、引导者。除了要进行文件学习,更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电商技能,这样才能在实践指导中“接地气、出实效”,而不是拿其他地区成功案例盲目复制、跟风。实践中,可以组织各县区首先对一线村干部、党员村民、驻村第一书记等进行全面轮训,同时对他们结合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普及性的培训,增强他们推进农村电商的主动性。当下,直播电商助农如火如荼,政府干部直播带货成功范例屡见不鲜,干部要积极学习直播技术,为本地农产品代言,转变乡村治理方式,为形成特色产业聚集效应出力。

(三)“新农人”善运营

电子商务行业受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影响大,新技术、新规范、新营销模式不断出现,知识技能更新速度快。光有从事农村电商的积极性还不行,针对这些技术上的关键点要重点培育那些理解力强、善经营、有主动意愿的新农人。例如:将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回乡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企业家等“新农人”作为主要培训对象,通过网店管理、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管理运营知识的培训和各项激励、补贴政策,吸引他们主动回流到农村,成为“有技术、善运营”的带头致富能手,推以示范带动、孵化复制等途径,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实现农村电商产业水平的提升和深层次变革。

(四)高校学生有情怀

职业教育肩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提升当地农村电商经营管理水平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用显著。虽然很多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而实际上大部分对口专业毕业生并没有将从事农村电商作为就业首选。因此,需要以“紧跟行业发展、专注岗位需求”为教学定位,进行教学改革,实施产教融合,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培养岗位技能,更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在整个教学中要通过全过程育人各要素的有效衔接,厚植“三农”情怀,促使学生毕业后能积极主动投身农村电商的服务当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促进当地发展相融合。

二、政府加强引导,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政策

(一)制定农民参与电商培训的鼓励性政策

针对农村电商从业者队伍学历层次较低、积极性不高、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等行业特点,鼓励性政策要引导更多村民参与政府或企业组织的电商培训,使更多的村民了解电子商务,并逐步掌握一些相关的技能。

(二)以县域为单位制定细化的电商人才引进政策

确保政策能够准确落地。因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部分省市一级的政策由于不够细化,导致一些电商人才到乡村之后不能准确依照政策落实,引起电商人才的流失,同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可以在创业补贴、金融服务、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以鼓励优秀的电商人才、大学生、农民工等回乡创业。

(三)制定有关培训的配套软硬件支撑性政策

对于一些需要乡镇政策支持的公益性电商培训活动,不可避免会产生经济开销,所以需要相关经济政策的支持,以维持培训活动正常、持续举办。

(四)制定当地企业和电商平台开展电商培训的鼓励性政策

电商人才的培训仅仅依靠政府很难实现全县域的覆盖,还需要借助当地企业以及电商平台的力量,共同构建一个覆盖面广、培训操作规范、培训方式灵活的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五)制定促进企业、高校、县域合作的政策

一方面,帮助高校搭建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方式给学生一个了解乡村的渠道和机会,促使更多学生留在乡村发展,缓解乡村电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六)打造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在政府引导下,融合高校、企业、行业组织合力打造符合本地农产品经营特点的农村电子人才培养基地,实现聚合效应,并建立对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评机制,将参与各方纳入其中,形成有效闭环。

三、校企实施深度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农村电商人才需求

(一)基于OBE理念实施教学改革,围绕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

产教融合要先从课程教学改革开始。OBE(OutcomeBased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由美国学者斯派蒂在1981年提出。强调学生综合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应从企业需求出发,围绕预期学习成果,重新构建学习内容,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实施真实性评价,以确保学生完成学习后能真正获取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领域的迅速发展对该领域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出新需求,而OBE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理念刚好与电商领域人才需求契合。

1.优化育人路径,创新教学策略。课程中由校企合作单位真实任务导入,根据任务驱动的教学主线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企业参与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单元,并将每个阶段细分为不同的任务。以产教融合企业岗位任务为教学工作的主线,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任务的操作流程中,达到“以线串点”的效果,解决专业课程讲授内容与企业所需脱节的问题。

2.教学融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真实氛围。通过建立校内企业实训基地,营造企业真实氛围,组建“校内教师+校企合作负责人”的结构化师资团队,严格按照企业制度学习工作。如:通过在《管理学》等课程中,导入对合作企业的介绍、企业文化的讲解,带学生参观实训中心,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在1-4学期安排学生在产教融合中心进行课程实训,增强学生对合作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为后续顶岗实习构建育人场境。3.因需因岗设置课程,校企共编活页式教材。加大产教融合的深度,校企共同交流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要,合作开发一批新课程,并编写相应的活页式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的核心技能需要。鼓励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派驻的培训主管共同来编写贴近职业实际,符合岗位要求的《实训任务指导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缓解实习压力,真正在学习、实训、实习当中,实现校企共担,能力递进。

(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考核对接职业标准

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而传统以理论考试分数作为评价依据的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不符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也要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创新。“多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社会参与,特别是要有对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在专业课程考核中,对学生学习结果引入多方评价机制,结合同学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中的表现,多方评价使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更为客观,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精准对接1+X“网店运营推广”“网络直播营销”等证书的内容要求,从实训项目的设置到考核评价,实现无缝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在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增加对团队协作、责任担当、主动创新等方面的考核元素,引导他们树立利用电子商务技能积极投身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建立校企师资培训交流机制,实施有效激励措施

1.让专业教师“走出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数据挖掘、商务贸易、市场营销学、新媒体运用等各种专业学科课程相互融合的学科,并且更新速度很快。派遣一些教师到合作企业中进行观摩或者上岗实战,使专业教师“走出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教师参加培训、在企业挂职、指导实训基地实习等因素与工作量计算、职称评聘、奖优评先等方面挂钩,提高教师主动“走出去”的积极性,并将学生顶岗实习服务社会的工作绩效、企业意见反馈与校内专业教师的奖励性津贴挂钩。另外,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将指导效果、产学研转化、产教融合基地取得的社会效益等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中,形成绩效的联动机制。

2.建立企业职业导师制,优化高校师资结构。高校要建立起专业水准、业务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并且具有教育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合同制、派遣制等多种人才聘用模式,积极邀请专业相关公司的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管走进课堂,走进校企合作基地。这样能够使学生跟企业导师及时互动,交流自身对电子商务的看法,及时了解行业新动向,并且把市场、公司创新创业的实例搬入教学课堂中,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得到专业上的启迪。企业导师也能在学校提升实训理论水平,就行业发展与学校师资进行深度交流,教学相长。同时,针对校企合作基地派驻的企业主管要制定详细的考核、奖励机制,将学校的意见反馈、学生的满意度和流失率以及产教融合基地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因素,都融入考核奖励机制当中,这样才能使企业派驻主管的工作结果量化,工作更有目标性。

四、行业搭建农村电商人才服务平台,形成长效支持机制

(一)联通供需,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认证中心

在“放管服效”政府的转型背景下,各级政府大力组织农村电商培训,但由于对培训对象需求和层次把握不足,在培训方案、时间、师资上随意性较强,不能使受训者拥有精准和系统的技能体系,且培训效果难以衡量。电商协会可依托自身优势,对会员企业和高校进行调研,收集分析数据,协助政府制订有效方案,使教育培养和企业所需真正匹配,满足农村电商人才对高质量学历和继续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人才的实用性。电子商务行业协会通过依托会员企业管理运营的专业团队和高校理实一体的教师资源,以现有实训硬件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共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引入符合职业标准、行业所需的相关职业技能认证证书,对学生、教师、企业员工、新农人等社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不断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特色或涉农电商岗位现实需求,优化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项目,开展定制化技能培训,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

(二)整合资源,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1.推动培训由任务型向服务型转变。电商协会可以利用高校的师资优势,成立宣讲团对有意愿从事农村电商的人员开展实操指导,实现技术培训下乡。在指导方式上,可以结合劳作忙闲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的形式,并根据村民具体需求,进行农产品定位、网店运营、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物流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精准指导。这种灵活、精准的陪伴式指导,能够满足本地农民对电商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让培训效益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协同企业制订培养计划,助力产业转型。只有利用电商服务平台,形成产业聚集,提升经济效益,才能真正提高农民参与电商的积极性,吸引“新农人”主动回流。电商协会可以协同当地政府,吸引大型电商企业来本地打造符合当地发展的“助农育农”计划,可使“新农人”通过对口培训、破解瓶颈,真正成为这些计划的受益者,提高参与积极性,这样产生回流农村的内生动力才是持久的。
3.搭建平台,建立农村电商协同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电商协会通过搭建平台,牵头当地政府、电商企业与高校建立农村电商协同就业创业中心,或者协调在高校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开办“农村电商振兴双创班”“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等,致力于将高校学生的培养和社会再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通过农村电商协同创业中心的平台联通,形成培训带动培养、培养反哺培训的机制。这样一方面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通过订单化的培养,对企业文化和乡村文化的认可度更高,更能留得住人才。

(三)形成闭环,构建第三方长效评价机制

行业协会作为关键的社会力量,不仅在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起到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更要承担起对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的作用,督导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行业要求。由第三方行业协会建立的评估机制和出具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更具有客观性。行业协会首先能够精准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其次,能向高校反馈,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使校企共育人才做到无缝对接;再次,使培养的人才统筹匹配企业用人资源,实现人岗相宜;最后,协助政府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督导和评价,形成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闭环。在建立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提高从业人员参与培养、培训的主动性和实效性是关键,要使“培”与“评”结合。可以尝试探索建立农民培训与乡土人才评价有机衔接机制,实现农民培训与培训业绩积分挂钩,给获得相应积分的高素质“持证农民”建立职称认证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职称等级给予创业优惠政策的扶持或不同政策待遇,提高技能认证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以此建立电商人才继续学习的动力机制,实现农村电商人才职业化培养的长效路径。

作者: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