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7 15:16: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BIM建筑技术管理范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指基于与建筑工程有关的真实数据,在BIM软件中构建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完成建筑物各项信息的模拟与仿真。这种技术并非简单地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在利用数字信息的基础上,将建筑设计、施工建造、管理等环节进行数字化升级,从而创设出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最终令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显著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总体而言,BIM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时能够发挥较强的作用,值得深入分析。
1.BIM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适用性分析
1.1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BIM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时呈现出的特点为:不仅在施工阶段应用,而是从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乃至全生命周期中均有所应用[1]。比如在设计阶段:技术人员在获得原始数据之后,将拟建建筑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虚拟建筑模型的形式予以呈现,可以使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的施工参与人员直观、清晰地观察,以便在项目初期便提高了解程度。进入施工阶段之后,BIM虚拟建筑模型会配合分阶段、分项工程,为每一家施工参与单位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虚拟模型。如负责建筑结构施工单位会获得钢筋、模板、混凝土的三维虚拟模型图;机电安装单位会获得建筑内部空间、管道布设三维模型;幕墙施工单位会获得建筑内隐蔽区、支护结构存放区的三维模型。这些模型可根据施工单位的需求而拉近、拉远、随意调整视角,进而为具体施工提供诸多便利。除此之外,现场管理人员可根据多种具体的三维模型,对施工进度、各项施工细节进行深度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1.2BIM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
管理工作的适用性BIM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到,完成模型的建设之后,技术人员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可以将工程进展情况、管理情况实时传递给有关人员,进而整体性提高工程现场管理水平。其中,与施工安全管理有关的内容如图2所示。总体来看,应用BIM技术之后,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所有事项都会得到系统性地总结,工程进展至任何阶段、使用任何材料时都会在虚拟建筑模型中有所体现,实际上便是对施工进程进行全方位监测,安全性可大幅度提高。2.BIM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1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BIM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对各项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2]。具体而言:其一,高层建筑施工场地内的道路标高、给排水系统、塔吊及升降机等设备的位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确定完毕,相关信息应如实显示在BIM虚拟模型中。其二,钢筋加工棚、钢筋成品存储区、施工电力相关设备(包括电箱、防护棚、变压器等)、消防器材、围挡等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外在形态同样需要呈现在BIM虚拟模型中。现场管理人员基于BIM模型,可进行有效指导,从而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其三,技术人员可将施工总平台图布置成三维模式,进而以立体化的形式将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进行远程显示。在此基础上,当一道工序或一个施工团队的工作完成后,即将转化到下一个施工阶段之前,管理人员可利用BIM模型,对场内的各项元素进行“预演布置”,发现并解决各项矛盾,最终找出最优解决方案,提高施工场地的运用效率。
2.2基于BIM技术的虚拟化施工组织开展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参与人多、设备材料多,空间有限。在这种条件相对特殊的空间结构中进行复杂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施工作业时,为数众多的立体化交叉作业便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现场的规划布局、协调工作开展质量不佳,大概率会生成多项安全隐患。为有效规避上述问题,管理人员应当应用BIM技术,提前完成虚拟化的施工组织工作。
2.3基于BIM技术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路如图3所示。相关考虑如下:其一,如上文所述,施工现场的作业空间相对有限,为保证施工安全,最好能够在正式施工前进行模拟,从而印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其二,利用BIM模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运营等多个阶段的具体方案进行评估,根据反馈结果不断调整方案,直至找到最优解。
3.基于BIM技术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3.1施工相关资料的查询与追溯管理
BIM技术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构建虚拟模型”,相关软件一般会配备充足的存储空间,足以将海量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顺序存储于其中[3]。比如管理人员可以基于各部门岗位职责的差异,将各部门的资料关联到BIM模型的各个位置,最终呈现出的便是“竣工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施工相关人员可以随时对目标资料进行快速查找,甚至是基于编号审查各种材料的应用情况,进而与实际施工结果相比对。如图4为BIM软件的操作界面,图中蓝灰色选中区域为高层建筑某一层的楼梯。选中该区域之后,“属性”中会清晰呈现出构件名称,所属大小分类、所在楼层及具体位置。除此之外,选种区域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截面形状和平面形状,底标高、混凝土等级(如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拟采用的施工方式、模板类型等信息都会实时呈现。管理人员如果发现某区域的实际施工效果、所用材料与BIM软件中给出的信息存在差异,意味着施工现场可能已经埋下了安全隐患,需要立刻进行质量检验,尽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3.2基于BIM软件设备提醒功能施工安全管理要素
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现场使用的塔吊等设备总重量较大、辐射范围广,在整体上支撑工程进度。如果这些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同样会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借助BIM软件的设备提醒功能,管理人员可对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督。如图5所示与图4显示结果类似,是针对建筑内的管道排布情况构建的BIM虚拟模型。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管道的整体排布走向、阀门所在位置等。图5实时反馈的效果是:操作人员选中了其中一个管道泵(红色),点击后“属性”菜单一栏便自动弹开,给出的信息包括:①构件的名称:自动搅匀潜水泵;②构件所属专业:给排水方面;③构件所属大类/小类,分别对应设备、给排水设备;④系统编号:污水系统//污水管;⑤插入点标高:-800mm;⑥所属楼层:-1层;⑦构建型号:JYWQ50-25-10~15-1200-2.2;⑧构件单体质量:60kg;⑨所选中区域构件消耗量(自动搅匀潜水泵构件的数量):1只。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来说,相对最重要的信息是第九项。原因在于:选中区域的内容是一个单独潜水泵构件,按照BIM软件给出的描述,管理人员可以对设备数量等信息进行核查。如果最终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则基本可以认定无问题,若结果不相符,管理人员需要对构件的使用过程进行排查,确定相关责任人。
3.3基于BIM技术深化施工图及施工碰撞规避管理
在BIM技术出现之前,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一般使用AutoCAD软件对建筑钢结构、机电工程、幕墙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工作进行深化设计。得出的结果往往与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构件尺寸加工方面经常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施工人员按照相关的方案进行施工时,经常出现不同构件发生碰撞的情况,严重影响工期。在BIM技术出现之后,应用BIM软件进行高层建筑钢结构等样图设计时,设计精度以及操作安全性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如图6所示为某高层建筑中针对某些部件进行BIM碰撞检测时的效果图。图中上方所示:检测的两个构件分别是:①土建分类下的KZ2(H=0~4900)混凝土柱;②水管/二次热水高区供水管分类下的DN300(H=3800)热供水管(无缝钢管),对应轴网属于“其他位置”,碰撞配型检测结果为“已经核准”,意为被检测的两个构件之间的排布现状符合碰撞规避允许标准,二者之间没有碰撞危险。偏下方所示:检测的两个构件分别是:①所属土建类别的L3(1)PD1#(H=2910~3957(斜))次梁;②所属给水系统Td的DN200(H=3800)-304薄壁不锈钢管,属于一类给水管。对应轴网同样属于“其他位置”,检测结果同上。事实上,图6显示的碰撞检测结果只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利用BIM软件进行虚拟检测时呈现出的结果。如果在该环节发现问题,意味着建筑体内的管道布置方案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调整。除此之外,技术人员在设计管道排布方案时,还可以利用BIM软件自带的“模拟”功能,对更加符合实际施工需要的管道施工顺序进行关注,进而在设计阶段便确定施工顺序。按照这种流程,给排水管道、暖通工程等施工先后顺序的安排会更加合理,可有效降低施工现场发生混乱的概率,从而达到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复杂程度较高,不同工程之间对“配合”默契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避免施工期间出现次序混乱、无法有效追踪工程进度等问题,可应用BIM技术,完成虚拟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施工进展程度、具体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日的施工完成情况都处于“可视化”的状态,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不仅能够如期完工,还可保证工程质量。
作者:宋淳 单位:京京石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BIM建筑技术管理篇2
0引言
BIM是一种具有物理属性和功能特征的数字化模型,能够准确将建筑项目的相关信息资源加以整合,通过向BIM模型中添加、提取、修改和更新模型信息,让不同建设阶段的参与者更好地把控各环节的重点内容,强化对建筑项目细节的管理,形成对项目建设起指导作用的标准化模型。本文在分析BIM技术用于建筑设计的优势后,通过实际案例展示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效果。
1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1.1实现建筑设计的可视化
传统CAD设计模式是在二维平台上交换各种信息数据(如图1所示),建筑相关数据主要通过高度离散的二维图纸进行,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各专业设计阶段相对独立且无关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易受设计师主观感知的影响,如果理解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对不同信息的重复释义,增加建筑设计的错误率,造成各专业设计工作的重叠或交叉。基于BIM技术设计的结构模型,是建立在统一数字标准下进行的,能够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专业各种信息形成共享和互动,通过三维的立体空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互联网资料的可共享性。BIM技术在传统3D设计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可视化窗口,能够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进行三维设计,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各专业数据交互过程的精准性,提高建筑各阶段设计的有效性,为建筑施工提供更缜密的设计参考。
1.2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效率
BIM技术的运用,对项目设计与施工的协调、成果质量的控制、优化施工的计划、重大方案的模拟论证、可视化模型对现场施工的指导,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深化设计、施工工艺、工程进度、施工组织及协调配合方面运用BIM技术进行模拟管理,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形成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的信息模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各阶段中的优势体现
2.1效果图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设计中,采用BIM技术实现了建筑设计模型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通过数据模型展示,直观地了解到设计方案的最终呈现效果。具体从楼层、轴网创建、墙、柱、门、窗、楼梯等主体构件创建、附属构件创建、模型扣减功能、模型相关检查功能等内容,全面体现建筑设计的整体需求。较传统二维设计,其设计方案更科学、合理、可行。
2.2施工图纸设计阶段
传统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通常包括建筑专业负责人、设计师、结构专业负责人、设备专业设计师等在内的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通过与业主及施工专员等一线人员了解建筑结构整体方向及设计需求,进一步明确设计方向,通过组织讨论会等形式探讨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这种设计图纸的方式一旦出现施工图设计变更问题,则需重复上述流程,增加了施工图设计的复杂性,降低施工图设计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BIM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施工图设计流程复杂化问题,只需要设计时依据建筑实际需求创建对应的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各模块的有效链接。一旦出现修改设计方案的需求时,设计师可在对应的管理系统界面输入修改信息,计算机会对所接收的信息自行计算和修复,快速调整出完善的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能够实现短时间内完成设计的变更和调整,较传统施工图设计方式有较大优势。
2.3复杂建筑形体设计阶段
未引入BIM技术之前,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设计较为困难,仅通过二维设计方案难以准确体现建筑的整体结构形态,但引入BIM技术后,设计师只需要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输入到对应单元格,计算机系统会自行计算出相关数据,完成三维模型的设计,将可视化、立体化的建筑模型呈现出来,如图2所示。BIM技术能够将分散的建筑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整合,建立出立体化模型,设计师可从立体化模型中观察、了解到建筑所有信息,只需要通过对个别参数的修改实现整个模型的完善,更高效、便捷。
2.4不同专业间协同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需要设计师、施工人员、运维人员等多环节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充分将不同视角的专业意见表达出来,促进设计效果更科学、合理、可操作。在使用传统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关注建筑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管道设计等,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仅靠设计师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做到疏而不漏,往往会在设计方案完成后与各部门代表组织一次沟通会,会上就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各部门代表通过对图纸的审核,检查图纸中各个设计部位有无疏漏,大大增加了设计工时。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建筑设计的信息化,通过采用BIM技术建立出三维模型后,各专业人员可以共同观察三维模型,一旦发现专业上的问题,设计师可立即在计算机系统中调整对应参数,完善设计方案,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效率,进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
3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以某国际商务中心项目为例,从该项目建筑模型建立、空间功能设计、装饰功能设计、方案确定等环节对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如下。
3.1工程概况
该项目位于某沿海地区,周边生活配套及道路管网建设完善,交通便利,且该项目处于重点旅游景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响应当地海洋经济主体的发展口号,紧密结合项目的位置,以海岸贝壳为主要元素,突出显示海洋主题,打造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城市中心项目。
3.2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3.2.1模型建立
完整建筑模型的建立分为2个环节,一是概念草图的设计环节,二是体量模型的创建环节,就该项目的概念草图设计环节和体量模型创建环节加以分析。
(1)在项目的概念设计阶段,由于该项目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设计时可以走进建筑周围环境,从自然中寻找设计灵感,充分采用自然的设计手法进行建筑设计,蓝色的玻璃如同大海,建筑结构中白色构建如同浪花,建筑结构整体看上去就像海中的礁石,千年不朽,主楼形态可以结合沙滩贝壳、砂砾等元素,构建一个简单、纯净的建筑结构,并绘制草图,实现建筑结构与周围环境的充分融合。
(2)体量模型构建仅仅通过设计师手绘难以实现对整体建筑设计概念的表达,国际商务中心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了体量模型的建立,更清晰地展示出建
筑整体的设计效果。概念性的体量模型创建好后,还需要依据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基本要求对建筑面积、功能、布局的体量关系进行明确划分,进一步构建可视化、细致化的三维立体模型,以清晰展示建筑整体设计效果。
3.2.2空间功能设计
以国际商务中心项目第二阶段的2号楼为例,该楼采用了BIM建模软件的参数即时显示功能和图形处理功能,对项目中的功能空间分区进行了反复的对照检测和修正调整,最终确定了建筑主体的功能空间分布:公寓区域为高层塔楼部分,在建筑的背海侧设置2个交通核心,实现海面空间利用效果的最大化,达到海面空间利用最大化的效果,楼层平面中,将公寓房间分东西两侧布置,中间为走廊,每间公寓进深在9m左右,空间感受良好;建筑的一二层空间作为公寓配套的公共活动空间,健身房和咖啡厅的动静搭配,满足公寓中不同喜好的人群;地下一二层为车库和机电设备存放空间,沿街商业为配套金融和餐饮商业。
3.2.3装饰功能设计
以国际商务中心项目2号楼为例,由于该项目本着“仿真渲染”的原则,为了更加真实地表现出项目的颜色及材料质感,更好地帮助设计师将最真实的思维设计效果展示出来,为呼应前文提到的“贝壳、礁石”等元素,通过添加竖向杆件(图3为竖向杆件渲染效果图)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建筑的垂直感,用于表示贝壳表面的纹理。借助BIM立体化的渲染效果,将建筑施工使用的具体材料通过三维设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相关人员通过完整的BIM模型就能了解到建筑的整体外形效果。此外,该项目中除其他部位的材质与颜色均采用BIM技术进行渲染外,设计师还通过与业主等参与方进行意见沟通,以便更精准、更灵活地进行建筑设计。
3.3方案确定
该项目概念模型建立后,可以借助BIM技术对前期设置的多个接口分析软件对概念模型的面积、体型系数、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方面的参数分析,核对相关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此外,还应对项目周围的交通流线、通风情况、日照状况等方面的性能进行分析,并借助BIM技术的信息化优势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直观的建筑设计方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的运用,对项目设计与施工的协调、成果质量的控制、优化施工的计划、重大方案的模拟论证、可视化模型对现场施工的指导,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实际案例中,将BIM技术用于建筑设计模型的建立、空间功能的设计、装饰功能的设计、方案的确定等环节,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控制的效果。总之,BIM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节省人力和设计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建筑设计效率,并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本文所举案例,进一步验证了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性。
作者:张麒 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IM建筑技术管理篇3
现阶段,BIM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工具之一。建筑企业可以利用BIM技术进一步完善建筑设计、施工和造价等各项工作,相关管理人员也可以在BIM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管理建筑工程的各项事宜。因为BIM技术不仅能提高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还能有效解决传统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BIM技术的不断普及改善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现状,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掌握或者了解BIM技术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且该技术的学习门槛也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BIM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第二,部分建筑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施工模式和理念,它们对BIM技术缺乏正确的了解,这也是导致BIM技术未能在建筑行业全面普及的重要原因。
1BIM技术的特点
1.1可视化
可视化是BIM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通常,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借助BIM技术更好地了解整个建筑工程的各种数据。得益于该技术的可视化特征,技术人员不仅可用3D模型或者图像、图形等方式来呈现各类数据,同时还能结合算法来预测各个施工阶段的运行情况。相对于传统的单独图纸管理模式,BIM技术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数据也更准确。
1.2模拟性
模拟性是BIM技术的又一个特点。具体来说,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使用BIM技术来提前模拟施工过程,以便为后期的实际施工排查风险隐患,进而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1.3协调性
协调性,即生产过程中的各阶段、各环节在品种、数量、进度和投入产出等方面都能实现协调配合和紧密衔接。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日益扩大,在各种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建筑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相关管理人员要想全面确保顺利施工,就必须充分发挥出BIM技术的协调性,协调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做到未雨绸缪。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在场地分析中的应用
由于施工方案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在正式施工前,管理人员通常需要针对各个施工场地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以获取管理工作方面的数据支撑。这项工作通常较为复杂且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对现有参数进行解析时,如果相关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那么分析误差甚至分析错误的情况便在所难免,而BIM技术却可以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也就是说,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借助BIM技术来模拟定位,以提高分析过程的透明度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场地分析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有用参考。
2.2在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在面对施工标准较高的建筑工程项目或分部工程时,施工单位往往需要组织专业人员与相应的施工部门进行施工交底,以促使施工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施工要求,从而严格依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来开展施工工作。而为了切实提高相关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也应合理应用BIM技术,以便更好地构建建筑模型和反馈施工效果。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BIM技术来提前进行施工预演,并根据模拟数据对相关参数加以针对性的调整,以全面提高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尤其是对于施工难度较大的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完全可以利用BIM模型设计多种工程方案,进而挑选出优质的、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有效指导。
2.3在图纸会审中的应用
图纸会审是建筑工程管理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此环节,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借助BIM技术来检验施工图纸的科学性、有效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构建出可视化模型,更加直观地了解建筑结构,进而规避传统平面图纸会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信息错误等问题。
2.4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BIM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进一步规范管理方式、提高施工质量。比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系统地管理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实现建筑工程各参与方数据信息共享的目的。
2.5在竣工管理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竣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修复工程缺陷、优化验收流程等方面,其能够有效提高竣工验收的效率和质量。
2.6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BIM技术应用效果最显著的环节之一。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在正式施工前利用BIM技术构造可视化模型,借此获得准确的工程量和材料用量,随后便可结合所得数据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优化成本控制方案,进而降低耗损、提高收益。
2.7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如前文所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协调性。理论上,BIM模型是基于各种信息和参数(比如设计方案、材料型号等)来完成构建的。因此,管理人员可以借助BIM技术来模拟并预测建筑工程的竣工时间,以合理调整施工流程、划分施工任务。如果施工流程不合理、施工任务的划分不科学,那么BIM模型将及时发出预警。也就是说,使用BIM技术能够助力管理人员分析决策,有效提高进度管理的效率。
2.8其他应用
2.8.1碰撞检测
碰撞检测通常在正式施工前进行,即对各个项目的冲突和干扰进行检测,以确保正常施工。碰撞检测往往直接关系着最终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在管道施工环节。在管道的碰撞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可以在BIM技术的帮助下更加全面、深入地排查管道结构的碰撞情况,并以更直观的形式将不合理的情况记录在册。随后,设计人员便可根据管道线路等的检测结果来优化相关设计方案,进而使得施工过程更加顺利。
2.8.2统筹管理
在传统的施工模式中,各施工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它们各自为政,以致引发不少施工安全隐患。为此,施工单位可以借助BIM技术来模拟施工现场,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相关数据共享给工程参与方及各施工部门。只要相关管理人员按时将管理记录上传到互联网平台,其他工程参与方就可实时查看并了解当前工程的施工进度等信息。由此可见,BIM技术不仅有利于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简化沟通流程、避免交叉作业等问题,还能助力施工单位进行更加高效的统筹管理,确保施工任务的有序推进。
3BIM技术当前面临的问题
3.1推广存在局限性
目前,BIM技术在推广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BIM技术的使用成本较高。由于我国的BIM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行业规范都有待进一步完善,该技术目前尚未形成成本优势;另外,从国外购买的BIM软件,其价格及后期维护费用都不低,这对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来说无疑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因此BIM技术的推广速度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第二,大部分技术人员对BIM技术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应用少、熟练程度低,因而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3.2BIM技术尚未成熟
由于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并且缺少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因此各类施工问题时有发生。同时,我国的BIM技术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难免存在BIM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无法有机融合的矛盾,BIM技术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此外,我国在BIM技术的应用规范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业内普遍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这也是导致BIM技术在我国难以快速推广的关键原因。
3.3相关人员的认识不足
现阶段,无论是业主还是施工人员,普遍对BIM技术缺少正确的认知。BIM技术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多,即使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项技术。同时,部分施工单位单纯地以为应用先进软件或三维技术就是应用了BIM技术,这种片面的理解不仅不利于BIM技术的推广,也不会为施工单位带来理想的收益。
3.4模型移交不畅
在实际施工阶段,很多施工单位将设计单位构建的BIM模型加以升级,但如果前期BIM模型没有经过验收,就有可能出现不兼容的情况,继而导致设计图纸和施工模型移交困难。这不仅会浪费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会导致重复建模问题,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BIM技术的改进建议
4.1专业介入
如今,部分施工单位对BIM技术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并且没有意识到该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些单位在运用BIM技术时容易出现缺乏实践经验、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笔者建议此类施工单位应进一步了解BI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通过BIM咨询、BIM监理、BIM理念学习等各种形式的介入,确保自身能够切实掌握、科学应用BIM技术,从而真正发挥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2准确定位
理论上,BIM技术具备根据不同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定位具体工程地点,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分析的作用。因此,BIM技术多应用于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单位在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地点定位时,需要在施工前期就做好BIM模型的分析工作,以便后续结合计算、对比等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定位结果的准确性。
4.3保证投入
获得准确的工程地点定位后,施工单位便可以更加科学地估测项目投入。通常,BIM技术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技术人员等,而不同施工内容和管理要求的工程项目,其BIM技术方面的投入不尽相同。比如,碰撞检查宜采用Navisworks(可视化和仿真)软件,而室内装修则适宜采用Sketchup(草图大师)等软件。同时,BIM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人员数量等也是影响投入成本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合理配置。
4.4明确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在项目招标过程中,招标单位需要在招标文件中、合同签订等环节明确施工过程中各项目参与方的责任,以期在项目全周期内充分发挥BIM技术优势。此举的目的是避免因责任划分不清晰而导致BIM模型创建困难、延误施工进度等问题。
4.5后续衔接
在完成施工任务后,施工单位应将竣工模型移交给运营部门,并要求维护单位尽早介入,高效且有序地完成建筑工程的后续衔接工作,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交付。
5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建模技术,BIM技术具有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质量等优势作用,所以掌握BIM技术的特点并进行合理应用,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意义重大。从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趋势不难看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各施工单位必须重视BIM技术的科学应用和深入研究,从而加快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铁梅.在建筑工程管理中BIM技术实现的路径——评《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研究》[J].工业建筑,2020,50(12).
[2]谢宇翔.区块链平台结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3).
[3]李金梅.做好BIM技术的优化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8).
作者:刘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