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7 15:57: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人工智能图书馆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实践
1.1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
1.1.1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一般而言,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资源。读者的借阅、归还等行为,需要相应图书管理员的协助,而由于图书馆内藏书较多,部分图书管理员也需要承担起引导的责任,帮助读者快速寻找到需要的书籍。而随着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智能图书馆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借阅过程,使得图书馆的实际管理工作得到了调整和更新。首先,读者在线上进行了图书馆的预约服务后,其在进入图书馆时,智慧图书馆能够对其进行身份识别。比如,智慧图书馆能够对身份证进行有效地识别,而部分智能图书馆甚至已经具备了人脸识别的功能。而在读者进入图书馆后,智能图书馆则能够通过读者所登记的信息,提示读者相关书籍的位置。读者在进行归还书籍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智能图书馆来进行,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且也保障了读者的借阅效率[1]。
1.1.2在图书资源分类与保护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往往需要在文献、书籍等资源的有效保存、分类及保护上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由于人工保管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很容易出现书籍损坏、分类不明的情况,使得图书资源的保护工作难以开展。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情况。首先,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将对应的文献、书籍编号录入智能图书馆系统之中,从而保证在智能图书馆系统中可以查询到图书的相应信息,而智能图书馆系统也能够实现对录入信息的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相关图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明显发现智能图书馆具有分类效率高、分类错误率低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大大节省图书馆的人力开支。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升图书馆资源管理的安全性。相关人员在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应当输入密码,而且还需要通过智能核验,比如,需要通过智能图书馆人脸识别,才能够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2]。
1.2改变了图书馆与借阅者的交互模式
1.2.1智慧图书馆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时,一般都是由读者与图书馆的管理员进行直接交流,从而帮助读者明确借阅时间与相应限制。这虽然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便利,但由于需要读者在图书馆完成上述操作,也给读者的借阅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而智慧图书馆最先改变了这一方式。读者在通过智慧图书馆进行读书活动时,能够具备更高的自主性。首先,智慧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十分便捷的线上服务,读者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来登录智慧图书馆平台,进而进行其他操作。以手机客户端的操作为例,读者可以享受线上的图书馆预约服务,从而避免在图书馆中找不到座位的情况出现。读者也可以通过智慧图书馆来查询自己想要阅读、借阅的书籍,包括书籍的借阅状态以及位置等情况,以此来帮助读者快速寻找到对应的书籍,节省读者的时间。同时,智慧图书馆也能够实现对读者行为的有效记录和及时更新,包括读者的阅读时间、借阅记录等,从而进一步规范读者的阅读行为。其次,智慧图书馆也能够实现与其他图书馆的有效交互,整合不同图书馆的线上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2.2智慧图书馆可实现定制推送服务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专业的定制推送服务是智慧图书馆所提供的特色服务。首先,智慧图书馆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科技,能够对读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分析。比如,读者在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会直接同步到智能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则能够对读者的借阅记录进行较为有效的分析,从而提炼出读者对于书籍题材、篇幅、风格等的偏好情况。而智能图书馆也能够通过大数据检索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其他书籍,并且将这些书籍推送到特定读者的主页上,从而帮助读者进行初步的图书甄别工作。智慧图书馆所提供的特定推送工作如图1所示,智慧图书馆所提供的这一服务是大数据分析与采集的基础上进行的[3]。其次,读者也能够自主地对智慧图书馆的推送服务做出调整。比如,部分读者习惯于快速掌握信息,则可以将推送方式设置为文字推送,从而快速掌握所推送的书籍名称。同时,读者也可以在智慧图书馆中对自身所偏好的图书种类进行标记,以此来保证推送的图书是读者所需要的。
2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反思
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初衷是为读者提供更加科学且高效的服务,使得借阅图书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保证更多人能够在图书馆中进行学习,但在智能图书馆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读者的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读者在使用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需要将个人信息上传到系统,从而保证图书馆能够对读者进行有效的身份识别。同时,读者在图书馆中的一应行为,包括阅读时间、阅读书籍的种类以及借阅时限等信息,也会同步记录在智慧图书馆的系统中,这也能够保证智能图书馆能够对读者进行有效的推送。因此,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实现是基于对读者信息的全面采集。其次,智慧图书馆不仅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需要通过大数据与计算系统对采集到的读者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能够实现对读者的有针对性服务。从整体上而言,当读者通过手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登录智慧图书馆系统时,其个人信息就已经对智能图书馆进行了全面的开放,如果相关管理者没有遵守法律法规,很有可能会过度采集读者的信息,进而导致读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着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这已经成为制约智能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4]。
(2)读者的阅读面不易拓展。智能图书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平台分析,得出对应读者的实际偏好,而后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推送。而基于信息技术算法的分析,虽然能够有效地完成上述过程,但同样会导致数据的单一化。首先,智慧图书馆的实际应用算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底层逻辑是对读者的个人偏好进行分析,从而根据读者偏好进行书籍的推送,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所推送的书籍是读者所需要的,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够进一步增加读者使用智能图书馆的意愿。但智能图书馆所推送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到读者的阅读选择,无疑也会使得读者很容易阅读大量同种类型的书籍。这不利于读者的自我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到智能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其教育功能。
(3)智慧图书馆体系尚未完善。智能图书馆从体系上而言,包括线上平台与线下图书馆两个组成部分,其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也是由线上系统与线下图书馆结合的方式。读者在利用智能图书馆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在线上平台进行预约、查询书籍,在线下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这也就要求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应当全面化,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且便捷的线上服务,而且也能够为读者提供舒适的线下服务,完善线下图书馆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智能图书馆虽然已经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但其起步较晚,而我国绝大部分的智能图书馆并不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建设的。私人建设的智能图书馆一应设施往往并不符合我国对图书馆设备的需求,这也影响了智慧图书馆的进一步普及。其次,由企业以及私人所建设的智慧图书馆,往往只对内部开放,造成了图书资源在整合上存在困难[5]。
3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突破策略
智能图书馆的开发与建设需要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3.1加强对智慧管理员的研究和培养
传统图书馆的日常运转需要管理员的配合,而智能图书馆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由对应的智慧管理员。智慧管理员一般应当具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接收信息的能力,这能够保证智慧管理员可以从平台传输的多种信息中进行有效地甄别,从而使得相关人员的信息得到处理,以此来保障智慧图书馆的高效性与精确性。但部分读者在应用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表述不明的情况,从而造成智慧管理员不能有效地对其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影响读者正常使用智慧图书馆。因此,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保障智慧图书馆的全面性,管理者也应当为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辅助,从而促进智慧图书馆的进一步建设。
3.2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性
由于智慧图书馆底层算法很容易造成其推荐的书籍为同一种类,从而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与学习过程。而部分读者由于意识到了智慧图书馆在推送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可能会直接拒绝智慧图书馆的推送,造成错过部分书籍,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发展。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对智慧图书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解决算法上存在的问题,另外智慧图书馆也可以将其计算与分析的过程公开化,使得读者能够对这一过程进行自我判断,从而确定是否要接受智慧图书馆所推送的书籍。管理者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算法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控。算法在运行过程中,很可能会暴露其缺陷,这也可帮助智慧图书馆进一步完善自身服务。
3.3建立完善、统一的智慧管理服务平台
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理念而言,智慧图书馆目前虽然是由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图书馆结合的方式来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但同样也能够在线上为读者提供阅读的服务,这也就进一步降低了智慧图书馆所受到的时间与地区的影响,对其长远发展无疑是有一定帮助的。而为了进一步保障智慧图书馆所能够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提升智能图书馆的资源范围,管理者之间应当进行一定的合作与交流,使得不同智慧图书馆之间的图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建立起功能更为完善的智慧管理平台。这对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学习体验同样具有一定的好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具有现实意义,不仅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在人力、物力上存在的缺陷,保障了读者借阅图书过程中的高效性,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读书服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整合馆内图书资源,对图书资源进行更为科学且合理的管理,这对于有效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教育功能有些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洁琼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图书馆
人工智能图书馆篇2
“智慧”一词表示事物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1]。“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学者艾托拉发表的一篇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文章中,作者在文章中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它能高效地帮助图书管理员和读者找到需要的资料[2]。“十三五”期间,军队院校加强了智慧图书馆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结合当前“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要求,军队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为此,我部提出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该项目对于军队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具有很强的实践运用价值与现实推广意义。
1军队院校图书馆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动因分析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前军队院校图书馆特别是我部的图书馆存在读者阅读困难、读不懂、学不会,以及保密制约和利用率低等共性问题,穷究其因可概述为文化错层造成阅读与资源检索困难及技术壁垒制约资源开放共享两个方面。
1.1文化错层造成阅读与资源检索困难
一部分读者阅读困难,读不懂、学不会书中的知识,这是因为其自身知识储备不足造成的,这些读者从未接触过书中的内容或重要的知识点,在阅读时缺少概念和方向,难以理解书中的知识。另外,由于现有系统的局限性,难免出现对读者输入关键词的错误检索,导致一部分读者找不到想要的图书,或检索结果与读者需求不匹配。
1.2技术壁垒制约资源开放共享
一是因保密的原因。当前大部分军队院校军综网与互联网相互隔离或未连接互联网,由于军队院校图书馆资源均基于军综网建设,采用加密法的物理隔离技术,军综网又与互联网未实现融合联通,导致现有图书馆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共通。二是当前军队院校官兵习惯于使用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设备进行阅读学习,导致纸质资源利用率低下。
2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实践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突出共性问题,我部运用“沙箱”技术将军综网与互联网通过摆渡盘有效融合联通成一个整体,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读者、馆藏资源、场地、人工智能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阅读场景,加强人工智能阅读的移动和固定终端设备建设,协调解决文化错层与技术壁垒制约资源开放共享的共性难题。
2.1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基本要件
2.1.1读者军队院校中包含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如警官、文职人员、战士、学员、军属等。
2.1.2馆藏资源即各军队院校图书馆现存的馆藏资源,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图书,既可以是入门级的,也可以是深度研究型的军内线上或线下图书资源。笔者调查了解到,90%的军校单位已建成RFID系统,该系统具备自助借还功能,同时添加了与之配套的智能数字设备,使线上与线下资源成功连成一体、融入一网。
2.1.3场地即智慧化的图书馆阅览室,能够实现资源存设、资源加工、资源阅览、设备安置的场地,既可以是一间阅览室,也可以在图书馆中分区设置。场地环境要让读者感觉舒适,有助于其高效快速地检索需要的信息。场地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支持与兼容联通。笔者调查了解到,100%的军校单位均已建成了开放共享的阅读场地,具备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条件。
2.1.4人工智能设备具有自动升降功能、配有高清摄像头、支持神经网络计算的高性能主机,具有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硬件支持且实现有效融合的人工智能阅览桌,这是整个场景的核心关键必备设备。该设备能够在不影响读者阅读的情况下,实时捕获读者正在阅读的内容,同时根据阅读内容提取中心思想和关键词,再将中心思想和关键词在所有馆藏资源中进行检索,找出与其相关联的所有文章和纸质图书,并推荐给读者,从而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拓展知识面,有效解决读不懂、学不会等问题。
2.2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基本技术流程
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基本技术流程(见图1)是,先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照片,然后由内置OCR识别系统将图像自动转换为文本,内置系统自动识别照片中的文本并重点对抓取内容中的诸如“我是谁、我在哪、我多大”等核心要素加以识别确定,再由NLP自然语言算法以“我”为主题思想进行切词语义分析,并在检索数据库中完成与“我”相关的内容检索,从而查找出读者需要的资源,供读者使用。
2.3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系统架构
人工智能阅读场景的系统架构(见图2)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硬件设备、自建库(纸质图书数据库、自建军事特色数据库、自建原生资源数据库等)、通用库(CNKI期刊、论文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报纸数据库等)、跨库及软件检索系统。其中,跨库资源通过跨库一站式检索系统进行检索获得。人工智能硬件设备通常根据人工智能阅览桌的需求组成人工智能阅览区供读者阅览使用;软件检索系统由人工智能阅览桌自带的内置智能阅读检索系统与联网的跨库一站式检索系统构成,供读者在阅览过程中自助查询,从而实现高效检索,检索的对象既可以是人工智能阅览桌的内置数据库,也可以是联网的各类电子通用数据库(如CNKI期刊、论文数据库,报纸数据库等),还可以是各种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如学院自建资源数据库等)。
2.4人工智能阅读场景服务读者的效能分析
2.4.1人工智能阅读场景服务读者的利用率利用人工智能阅读场景解决读者的阅读困难,实现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的无缝对接,将馆藏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让馆藏资源为每一位读者服务。以读者每小时阅读平均速度为40页左右、每天每台人工智能阅览桌工作8小时为例,工作期间人工智能阅览桌在馆藏资源中需要寻找320页左右的图书内容供读者阅读,每月1万页左右,每年12万页左右,再加上读者关联阅读的其他相关文章约每年3万次以上,每年每台人工智能阅览桌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能够达到15万次以上。
2.4.2纸书阅读与人工智能阅读的效果比对笔者通过初步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阅读相比纸书阅读可大大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3结语
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能够有效实现图书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数据库的联通联动,有效解决图书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有效提升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数据库的整体利用率。通过人工智能阅读场景,数据库中的资源每年能被关联推荐使用15万次以上,纸质图书每年能被关联推荐使用1万次以上。构建人工智能阅读场景,将读者、学习阅读、场景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实现高度集成一体化,有效破解军队院校图书馆面对的发展难题,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助力。
作者:李华 任伟杰 林少森 单位: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
人工智能图书馆篇3
图书馆作为文化集散基地,是人们长期以来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满足了人们的知识获取需求。但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人们的思维模式、信息获取方法都发生巨大变化,图书馆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境地。面对新型挑战,图书馆也逐渐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满足读者信息化阅读需求。目前,国内各大图书馆基本已经完成数字图书馆建设,并逐渐朝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改善人们在使用数字图书馆的体验。鉴于此,分析人工智能视域下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机遇及挑战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工智能视域下新型数字图书馆概述
(一)定义
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是指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数字图书馆,不仅能够将所有图书信息数字化,同时可以为读者提供人工智能数字阅读服务。相比于传统数字图书馆,更加注重读者服务智能性、便捷性、高效性、个性化,给予读者优质的服务体验。因此,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发展背景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集合各项社会资源,并建立信息平台,才能够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环境影响。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获取资源渠道多样化,不仅局限于图书馆,因此图书馆文化集散功能有所弱化,并持续受到大环境影响。在大环境影响下,图书馆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必须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加强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才能够在新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第二,数据影响。在数字时代发展下,信息则是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掌握了数据也就掌握了竞争优势。新型数字图书馆,将图书馆馆藏转化为数据模式,强化数据流通,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此外,由纸质数据转化为电子数据,不仅能够改变数据的呈现形式,也能够形成数据集合效应,为读者提供专项数据服务。第三,技术影响。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高低,主要受到信息技术水平影响。因此在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该积极投入大量的资源,构建高水平管理团队,才能够构建优质数字图书馆。
二、人工智能视域下新型数字图书馆发展机遇及挑战
新型数字图书馆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初级阶段:使用照相机、投影仪、录影机等信息设备,记录图书馆重要馆藏资源,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推广性比较差。第二,基础阶段。随着电子计算机发明问世,图书馆引入电子计算机,将部分图书馆资源以磁盘的形式进行贮存,初步构建数据库,建设成本较高,应用起来极不便捷。第三,智能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发展、电子计算机多次改革,图书馆构建了新型数字图书馆系统,将所有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数据形式,并构建数据库、搜索引擎、读者服务等多个模块,提升图书馆的系统服务能力。在新型数字图书馆构建过程中,图书馆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内容如下。
(一)发展机遇
1.扩大资源辐射面。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优质书籍资源,承担着文化集散重任。图书馆文化辐射范围,以图书馆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并随着地理距离增加,文化辐射能力也在不断降低。各个图书馆之间犹如信息孤岛,相互之间沟通甚少,每个地区的读者只能够得到片面化的资源信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之间的流通性加强,给予了图书馆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扩大了资源辐射范围。
2.增强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书籍多、资源丰富,但也增加了图书馆管理难度。尤其是在期刊管理模块,由于种类多、数量多、更新快,导致管理工作常陷入混乱之中。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给予了图书馆构建新管理模式提供了支持,显著提升了图书馆资源检索、资源管理、读者服务能力,实现跨时间、跨地域服务。
(二)发展挑战
1.资源挑战。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是朝夕之事,更需要大量化、持续性投入资源,如资金、设备、管理等,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一项重大支出,但也改变其未来发展方向。目前,许多图书馆在构建新型数字图书馆时,都面临着资源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将资源投入到书籍资源采购、日常管理、薪资发放等传统管理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资源挑战已经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特色挑战。我国图书馆发展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从馆藏内容到管理模式都非常雷同,缺乏办馆特色,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尤其在现代社会下,读者对于信息资源获取要求更高,选择渠道也更多,如果图书馆缺乏办馆特色,将很难留住读者群体,并陷入发展困境之中。
3.技术挑战。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要求图书馆能够构建数据库,并且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信息化服务,实现智能检索功能,这也就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许多图书馆并不具备技术条件,限制了新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面对技术挑战问题,图书馆只能够从外部寻求技术帮助,才能够化解这一问题。
4.安全挑战。新型数字图书馆属于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发展的联合产物,因此同样面临着信息安全问题。图书馆馆藏资源采购、转化数据过程中均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并且是其主要竞争内容,如果被不法分子非法盗取,将会给图书馆造成重大影响。此外,新型数字图书馆主要以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为主,如果系统运行不稳或者遭到外界破坏,将会导致系统崩溃,无法为读者提供服务,致使图书馆日常运行陷入停滞状态。因此图书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该加强图书馆的安全管理。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新型数字图书馆发展对策
面对发展挑战及机遇,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建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集散功能,让读者满意。
(一)顶层建设
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领导人员应该转变发展理念,加强顶层建设工作,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精准定位。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图书馆应该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将读者放在发展核心位置,积极推动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开展;第二,会议讨论。图书馆应该定期召开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会议,分析阶段发展情况,并提出具体的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步骤;第三,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全权负责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开展,负责开展计划、建设、监督工作,督促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注意,图书馆在顶层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其他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经验,规避部分建设风险问题。
(二)系统建设人工智能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包括:第一,检索:全文检索、模糊检索等检索功能;第二,客户端:主要包括身份认证、信息记录、登录数据库
等功能;第三,管理端:主要包括资源调度、资源加密、资源管理、读者身份信息管理等多个功能;第四,数据库:主要包括数据资源录入、删除系统等功能;第五,其他:如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唯一标识系统等。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受限于技术水平限制,可以与专业技术单位进行长期合作,构建完善、可靠的系统,负责图书馆日常工作过程中的系统维护功能。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租赁服务器方法,降低图书馆技术投入成本,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技术服务。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图书馆应该做好资金投入计划,逐步建设系统。
(三)制度建设
在建立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制度建设,配合系统使用,保障图书馆的安全运行。数据库管理制度:第一,确定数据录入标准。在数据库录入过程中,要针对期刊、古籍、现代书籍、报纸等不同内容,制定不同的录入标准,并将其分库放置,避免出现记录不清、混淆的情况。第二,定期更新数据库。图书馆应该制定数据库管理更新制度,要求数据库管理人员定期更新数据库,检查数据库是否存在错误录入的情况。第三,安全管理制度。所有数据库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保密数据库密钥,防止数据库泄露的情况,并定期检查客户端是否存在频繁登录的异常ID,防止资源流失情况的出现。绩效管理制度:为了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新型服务能力,鼓励其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变化趋势,图书馆可以设立绩效管理制度,督促工作人员进行自我提升,也能够确保其他管理制度的开展。
(四)人才建设
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相关工作的建设,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图书馆要长期或短期聘请信息技术人才,负责馆内系统维护、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促使其尽快转型,成为技术复合型人才,要着重对信息化服务工作进行培训,帮助其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满足图书馆当下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红梅.人工智能时代新型数字图书馆建设[J].商情,2019(21)
[2]郭晓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的路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2)
[3]于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的路径思考[J].青年时代,2018(27)
[4]郭伟,杨静,张劲柏.数字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26)
[5]王菲.公共图书馆以MOOC资源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与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9(8)
[6]李红华.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云存储系统需求与设计分析[J].现代科学仪器,2019(5)
[7]徐延华.云计算技术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整合[J].山西档案,2018(4)
[8]雷萍.新型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7(8)
作者:阳衡元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