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8 14:12: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1+X证书下会计人才培养范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近年来,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席卷各个行业,行业变革技术革新刻不容缓。在数智化的推动下,“会计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会计消亡论”等一度充斥网络。会计从业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大变革新格局的经济背景和形势下,会计人员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跟紧时代技术前沿,完成自我革新和转型升级,才能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面对新经济行业形势下的巨变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革新,培养懂财务、懂业务、懂技术的智能财会人才。而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第一次提出的“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出路。对于目前结合数智化时代背景会计专业如何培养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怎样的高职会计人才,必须要推进会计专业“1+X”证书的试点工作,要清楚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要明确推进“1+X”证书制度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会计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要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与会计人才培养融合的核心要义。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这项职业教育改革新制度的融合研究贯彻落实好。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1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数智化经济转型需求不匹配
目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定位于专业技术技能层面,缺乏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意识。但是,数智化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下会计人才不能只局限于会计理论知识、基本核算技能,更应该熟悉和掌握新技术下会计与其他知识技能的融通,比如大数据财务、业财一体、职能财税等,拥有能够利用科学高效的新兴技术解决财务会计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大部分高职会计培养目标仍然停留在核算型技术人才培养,高职会计教学内容传统、陈旧与实际脱轨错位,传统课程和专业课程占比大、划分细、缺少新兴会计学科课程、数智化财务课程以及管理类技能培训课程,多以准则和法规的教学为主,注重核算型会计人才培养,对会计分析、管理、财务综合能力素质不够重视,难以培养出数智化经济转型所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无法符合用人单位的期待、无法满足数智化时代的社会行业需求。
1.2行业新技术需求与会计教学供给脱节错位
在技术革新、行业转型的推动下,很多高职院校在逐渐尝试将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融入常规的高职会计教学,在沿海和中部地区的高职会计学校最先开设了智能财税、数智会计、财务共享、业财一体、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但大部分院校仍停留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仍然专注于传统做账软件的学习和操作,进行简单重复性的核算工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还未达到深度融合,对于科学高效的大数据智能化课程不屑一顾,忽视行业需求,导致校内的教学供给与行业需求脱节错位。
1.3传统课程设置制约课程体系交叉融合
高职教育应具有服务区域经济的职能,应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程度高的专业人才,但技术更迭、商业模式变换、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够轻松被财务机器人替代,业财一体和财务共享的出现使会计的核算职能变得淡化,企业更加注重财务人员对大数据的处理、加工、整合的能力。而现行的高职会计课程,比如财务会计、经济法基础、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政府会计,过分强调会计相关性,各门课程之间又相互孤立、边界分明,有的课程甚至存在学期之间重复等弊病。这样的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新时代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在这样传统的课程体系下,教学与实践不符,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无法得到企业环境、业务流程、实操情景的模拟训练,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因此,重构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是改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内容。
1.4教师队伍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自2020年以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教学当中已经逐渐成熟,各大高校为丰富课堂教学手段,采用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线上实训、微课慕课等形式的手段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教师上课管用PPT讲课,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课堂氛围兴趣不浓,学生参与度低,甚至存在学生盲目练习、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与高职教师对于新技术、新内容的不熟悉,技能掌握不全面有关。另外,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年纪上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师资队伍没有体现出梯形师资队伍的优势,多数教师为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是年纪大的老教师,年轻教师缺乏企业实践和会计教学工作经验,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操实践的能力不足,造成教师层面理论和实践的脱离。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是在对新兴技术的运用和掌握方面困难较大。
2数智化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影响
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为会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对会计职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很多繁琐重复性强的工作能够被轻松解决,但这也让会计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的替代,大数据技术轻松获取资料信息,会计人员在会计岗位中必须要被重新赋予新的职能。
2.1数智化改变会计人员的结构
数智化时代,基础会计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技术轻松取代,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将企业一些重复的流程化的工作将被智能化的技术解决,比如报销工作、核算工作等借助AI技术、图像识别等技术可以轻松、快捷的得到解决。会计工作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等基础核算性工作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会计人员真正从重复基础性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会计职能从传统的核算型职能向内控、战略等能创造更高价值的企业管理职能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能仅仅具备基础核算能力,更多的是拥有组织、管理、应变、预测、决策的领导力。
2.2业财融合价值创造功能越来越明显
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业务与财务是相割离的,很难有财务人员能够既懂业务又懂财务,但是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会计工作业财一体、业财融合得到实现,财务信息、财务数据得到有效整合,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传统财务报告提供和反映过去交易和事项,而数智化时代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将企业业务模式流程深入了解掌控,在此基础上以前瞻性的方式对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环境、客户资源等进行建模,分析影响业务和市场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驱动因素,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会计人员要能够具有使用AI、数据挖掘等技术,通过高效的数据分析获取前瞻性的见解,从而挖掘价值,创造财富。
2.3会计职业技能更广泛
数智化推动了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职能的变更导致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也在随之调整,其中管理技能和信息技术掌控力就显得愈发重要。
(1)管理技能主要是指管理意识、沟通能力、辨别力和领导力。其中管理意识就是能迅速了解客户并组织价值创造的能力意识;沟通能力即能够将信息有效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支持的语言表达能力;辨别力,就是能够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市场拥有职业敏感性,能够快速在大量的数据下进行有效辨别和判断的能力;领导力,是能够充分发挥职业专长,整合各个部门资源力量,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2)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主要体现在:①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能够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根据业务流程和财务需求,简单快捷的实现数据统计和信息整合。②具备一定的建模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建模和分析,形成可视化的报表,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前瞻性的分析和部署。
3数智化背景下“1+X”证书制度与会计人才培养融合的要义
3.1确立市场需求型人才培养标准
3.1.1业务素养方面
数智化等新兴技术带来财会行业业务与业态模式的改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标准必须紧跟行业需求变化发展,与行业密切联系。市场需求导向性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输出质量的标准。因此,为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适人才,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对用人需求开展贴合实际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来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调整,对课程标准、教学体系、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部署,同时,还应当把“十四五”期间高校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主题,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改革。而“1+X”证书制度,为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它契合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高职教育决不能停留在基本财务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应该具备上岗就能实操的技能需求、数智化环境新技术运用,以及熟悉市场业财融合的能力。在数智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不仅要懂财务,还要懂业务,懂人工智能,擅长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会计人才市场结构性需求的转变。
3.1.2职业素养方面
数智化时代下会计人才的道德伦理、价值取向、职业素养也是不可忽视。传统的人才培养倾向于对专业知识点、技能点的教授、学习,而对于人的价值品格、素养内涵的培养没有在日常的教学教育中深入融合形成一定的教育范式,形成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相统一的培养目标。数智化背景下“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确立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求三年的高职会计专业学习,授课教师应结合每门课程具体内容,结合“X”证书岗位实操业务内容深度挖掘其内在的思政元素、职业素养和应具备的思想品格,通过梳理、设计、融入教学设计。在“1+X”证书制度的融入中不可避免地会通过,例如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观点分享等形式的活动项目,可以借此形式将职业素养道德教育、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巧妙深度融入。
3.2重构课程体系深入课证融合
3.2.1重构课程方面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能够快速适应市场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数智化时代的背景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对人才的高新技术掌握、数据分析管理、智能工具手段的运用的要求更高。所以,首要任务是对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重构调整。重构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高职教学中传统的,不符合行业需求的落后课程应该删除,比如会计手工账务实训课程、珠算课程等,增加适应新技术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2)专业基础课中适当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数据挖掘、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跨学科基础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新兴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调整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将具有重复性的课程进行整合合并,并且对于管理决策方面的课程比例适当增加,如《内控治理》《创新创业》《风险管理》等,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拓展学生的商业分析能力。(4)注重大数据智能化新兴技术产业下的职业道德培养,在专业课程的职业道德建设模块必须强调学生的商业伦理、尊重隐私、数据安全意识等。
3.2.2课证融合方面
“1+X”系列证书包括大数据财务、财务共享、业财一体等,各个证书与产业、岗位、需求对标分析,形成任务技能点的教材和学习资源,可以通过类似课程置换、重点内容强化、实操技能补充、深度广度拓展等方法进行融合。如可以将“会计手工账务”,替换成“财务机器人”“业财一体化”;将“会计电算化”替换成“财务共享服务”;将“纳税申报技能训练”替换成“金税财务应用”或“智能财税”。一方面通过加入仿真实操加深对原理、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全方位、全流程的掌握熟悉相关的业务和技术提供保障。通过增加适应新技术环境课程和证书,开设课证融合新课程,构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环境下相配套的课程,是将“1+X”证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题中之意,是打破传统教学中业财分离、财税分离的弊端,实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技能与行业岗位接轨的新途径。
3.3优化教学组织实施
数字智能化的背景趋势下,高职院校教与学的教学组织模式不再局限于课堂,数智化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学习可以发生在无时无刻。课前,教师可以把知识性、概念性的内容、案例、背景等内容在一些智慧化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云课堂、雨课堂等,进行清单式的发布,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主学习。这些智慧化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发问、共同讨论的环境,也为任课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提供可视化的信息,为线下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课中,教师根据业务岗位需求设计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训任务清单,实现模块化仿真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岗位实操技能,打破理论知识与实操脱节错位问题。课后,学生所有学习行为、轨迹、成果的数据都记录在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后台数据,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优化教学活动,实现科学的全过程培养。同时后台数据也为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很多辅助决策数据,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在数智化教学趋势下,会计专业实训课不再是“教师操作,学生模仿学习”的教学模式,特别是“1+X”证书制度的推进,为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大数据网络的便利之处就在于,不再需要价格昂贵、安装复杂、对环境要求极其严格的财务软件,只要有网络,学生就能在各种智慧化平台、云平台、网站观看实操课程、直播讲解,真正做到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的立体化、可视化。
3.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X”证书制度在高职会计专业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还要能够对行业动态熟悉了解。对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重视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以便更好地胜任全新的教学环境,完成“1+X”教学目标。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以下几点:
(1)高职院校应加大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与企业的联系,共同制定高职会计教师的实践培训工作,锻炼教师实操和将理论知识转化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高职院校要坚持深化校企合作,“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邀请企业高管或者财务主管入校现场教学,或担任兼职教师,开展讲座交流,弥补校内会计教师实践不足的问题,巩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网络技术、计算机操作能力,应组织系统的学习培训,与“1+X”证书试点公司达成协议,证书智慧平台的技术人员定期与学校教师开展沟通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
(4)跨专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群建设,汲取融合各专业的优势,通过调研、研讨、梳理、整合,达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都得以改进与创新的目标,实现数智化背景下“1+X”证书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作者:刘佳莉 单位:德宏职业学院
1+X证书下会计人才培养篇2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也提高了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对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中职人才培养,不仅要保证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应让其能够对相关职业技能进行灵活应用,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确保其符合企业岗位要求。而中职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也就是将人才培养从专业素质向全面发展转变。传统的双证制度是注重一项技能,而“1+X”证书制度则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拓展和深化,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养。
一、“1+X”证书制度介绍
“1+X”证书制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1”代表的是学历证书,主要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而“X”证书则是指专业所需的各项技能等级证书。将两者紧密结合,代表着学生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学校一定要重视将“1+X”证书制度中的两部分有机融合,“1”是基础部分,而“X”既是实施这一制度的关键,也是基于“1”进行的深化与拓展,两者侧重点不同,但互通互融,也就恰好体现了“X”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二、“1+X”证书制度对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
“1+X”证书制度,“X”是基础“1”的补充、强化与拓展,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能打牢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学生终身学习层面而言,实施“1+X”证书制度主要目的是以能力本位为出发点,加强多种职业技能的学习,这对学生的良好发展极为有利,可以显著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拓展学生就业道路和发展空间。第二,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项创新发展制度,“1+X”证书制度以“X”证书为实现途径,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大幅提高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能深化职业学校教学改革。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来推动改革,坚持以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导向,更加符合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能实现精准育人、高端育人。所以,实施“1+X”证书制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三、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具体培养路径
(一)制定明确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积极契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开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中职学校要能够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如学习本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以三年学制为一个周期,不断细化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主动与会计专业较为出色的中职学校加强交流与学习,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二)创新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
正确理解“1+X”证书制度内涵,理解其与专业群建设的关系,积极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申报与建设,基于“1+X”证书制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如中职学校通过对当地的知名企业、人才市场等开展调研分析,充分掌握当前市场对中职学校会计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基于此调研结果,完成对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创新。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基于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规划建设会计人才培养专业群,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而“1+X”证书制度正是为中职学校会计人才的不同培养方向确定明确的资格标准。因此,在实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创新的过程中,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资格证书内容,完成对专业群的设置,确保会计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顺利走向各个行业的会计工作岗位。
(三)加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课程设置
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中职学校在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时需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应地调整部分课程体系。针对会计专业来说,企业对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要求其能够熟练使用部分财务软件。因此,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一些仿真实训类课程,如沙盘模拟实训。对一些刚毕业的中职学生,一般可担任企业中的初级职务,从事初级工作。因此,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应将简单的报税等作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模拟企业工作。鼓励学生考取各类国家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取得得到国家认可的财会技能等级证书,甚至可以取代部分实训课学习和考试,进而使技能等级证书和学生成绩变得同等重要。
(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的积极参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而实施“1+X”证书制度充分体现了这点。学生要想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不能只借助学校的学习,企业的培训也非常重要。以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等级证书为例,其设立方就是正保公司。而用友公司设立的用友ERP证书等也是被企业内部所认可的资格证书。因此,中职学校应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当地企业积极合作,建立产学研对接机制。例如,实施现代学徒制,共建订单班,加大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力度,利用本地企业平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从而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保障。在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同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一直以来,企业最需要的专业人才就是会计人才,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很难在学校中得到有效锻炼,所以学生一定要到企业实习。但因为会计信息具有保密性特点,对此,企业不允许学生接触过多会计信息。因此,很多时候中职学校都无法顺利与需要会计人才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针对这一情况,中职学校可与用友、网中网等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在软件开发上能力非常强,开发的模拟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既拥有各企业的真账,能够替代企业的真账演练,又有会计资格证的练习题库。通过同这些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各种会计专业的技能大赛不断举办,再加上专业的细化,有效推动了职业教育良好发展,也十分契合“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密切结合行业和赛事开展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为顺利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落实“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1+X”证书制度模式中教学,除了要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也必须要强,以保证“双师型”复合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往的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人才一般都是直接到高校招聘,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教育岗位。他们掌握的会计知识虽然非常扎实,但必要的企业实践经验非常缺乏,进而导致会计专业教育侧重于理论教学,而未关注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会遇到的问题。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除了需要拥有教师经验,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具有企业的实践经历。从某个方面来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对中职会计教师的一大考验,所以学校应提供较多的培训机会给教师,经常组织会计教师到企业实践,对专业教学方法进行总结,让会计专业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无疑更适合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在不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应有效实施在岗教师轮岗制度,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组织教师参与岗位实训。另外,还可对教师聘用方式予以灵活选择,从而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师资队伍中,进一步拓展“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
四、小结
总而言之,“1+X”证书制度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实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有助于对新时代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因此,中职学校需把“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联系起来,以动态的方式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衔接“1”和“X”,进而推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更快更好发展。
作者:卜训琴
1+X证书下会计人才培养篇3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该方案对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指示,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通过实施和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各职业院校不断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衔接,将职业技能等级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培养等内容结合起来,实现“1”与“X”的有效衔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会计行业发展引领会计人才培养变革
我国有一支2000多万人的会计从业队伍。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业人员近40万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股东)3.6万人;取得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20.57万人,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242.02万人,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670.20万人;在高校及科研单位有超过1.3万人从事会计教学科研工作。从数据上看,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庞大,财务人员在企业单位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会计人才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会计改革的重要力量。《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指出:会计人才在国民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起到重要作用,财政部要继续加快和完善会计人才建设的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会计人才发展环境,使会计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有序增长[1]。随着“大智移云物区”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方法对会计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新时代产业数字化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职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未来会计将具有知识普及化、管理层次化、职业专门化的特点。伴随着会计职能的转变和扩展,要求会计人员在扎实掌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精通经营和管理,具有良好的工作沟通和协调能力,对其在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校就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学生约为260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0%左右,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历来是学生和家长选择的热门专业之一,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员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紧迫需求,高校对会计人才培养定位的升级也意味着国家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我们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要接受巨大的挑战。首先,我国会计人才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数量不足、力量薄弱,会计人员组成梯队结构不合理,从事会计核算岗位人员居多,具有战略眼光、管理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少。其次,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崛起,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了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在会计工作中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想法、新技术,会计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更新知识体系,运用新技术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职业判断和沟通协调的综合能力[2]。
二、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1+X证书制度不同于以往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核心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院校的1+X证书制度要与专业对应,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类型的X证书进行考核试点,将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从而构建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
(一)1+X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1+X证书包含了“1”和“X”两种证书内容,“1”是指学历证书,“X”则是指若干专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是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反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对毕业生或社会人员在职业技能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反映。“1”和“X”不是两个证书体系的并行,而是两种证书的相互衔接和融通。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高职院校需要处理好“1”与“X”(即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关系。学历证书是学生在受教育阶段达到毕业条件后学校颁发的毕业证,是一种文凭证书;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是证明人才在某一职业技能领域具备一定层次技能的职业水平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根据所学专业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作为学历证书的补充和拓展。在我国传统的应试化教育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职业技能的培养现象普遍。从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是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举措。通过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促进学校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能提升为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强化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满足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
(二)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中的影响
1+X证书制度是在学历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其进行补充和扩展,能对高职院校育人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有两种生源途径:一种是通过高考统招,另一种则是通过分类招生考试。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成绩水平普遍偏低,学习能力差、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分类招生入学的学生听不懂会计基本原理及理论知识,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有难度,以自身数学底子差为理由,一入校就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1+X证书更多从实践技能出发,利用平台任务设置知识技能点,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专业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截至2021年,教育部已批准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相关的10余个1+X证书,从智能财税到业财一体、财务数字化,再到个税计算、企业财务与会计机器人等证书,从不同层面与相关课程知识对接,证书考核全部采用平台实操方式,学生在学习和训练时不仅完成了实训任务,也能从中掌握岗位技能知识点。
2.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1+X证书制度的主要载体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内容高度聚焦企业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纳入教学,将企业的职业标准与学校专业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实训建设标准进行对接,弥补学校教育的脱节问题。1+X证书既是学生在企业职业活动中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综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是学生是否具备某项专业职业技能和能力水平的有效证明。从学校方面看,学生获得“1”毕业证书之外,还可以获取多个“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说明学生具备了多种职业技能。同时,学校在试点1+X证书制度时,进行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学分转化,还可以促进课证融通、书证融通等教学改革,从而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3.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X证书的第三方评价机构都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审核通过,并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和影响力,能够在社会和学校有力推动X证书的试点。目前,国家已公布的四批1+X证书主要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7个专业大类,其中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的电子信息大类证书的占比最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1+X证书的培训和考核,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产业升级和新技术新业态,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技能证书是进入行业的通行证。学生在校获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说明其具有较高的个人综合能力,在就业中会拥有更宽广的资源,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
三、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对高职院校做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随着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专业布局不合理、课程体系陈旧等问题。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都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专业涉足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更高,对从业者知识储备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应着力研究如何进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打好基础,深化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正在由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正好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标相吻合,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载体就是专业建设。做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需要考虑当地的产业集群,了解当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及需求,理清并对接“X”职业技能标准,在修订专业教学标准的同时要兼顾“X”证书职业技能标准,将专业教学标准与“X”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深度融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打破以专业为单位的课程壁垒,转而以“X”职业技能证书为单位设置模块化课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业技能知识点融入专业课程中,利用开设专业拓展课等方式与“X”职业技能证书对接,重新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二)稳步推进,探索课证融通方案
1+X证书制度中的“1”是基础,它是学历教育严谨性和规范性的体现,通过对学生在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为其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X”是对学历教育的补充,它体现了面向社会、服务就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与自己职业相关的新技能、新技术从而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只有将两者有机衔接,将“X”职业证书所涉及的技能知识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引用或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配套教材,实现课证融通教学的有机融合,将“X”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学标准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标准相对照,才能保持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的体系化和完整性。
(三)健全制度,推动教学资源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设了《财务会计》《纳税实务》《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审计基础》《出纳实务》《财务共享》等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还设置了多个实训类课程对接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与之对接的“X”证书主要有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财务数字化、财务共享服务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相关课程的兴趣和掌握程度自主选取一个或多个证书进行考核。目前“X”证书教材多采用项目化教学或案例化的活页式教材,教材能够体现企业关键岗位的典型任务和工作流程,将“X”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进行课程置换,从而推动教学资源建设。
(四)转变角色,打造“1+X”师资团队
师资队伍是“X”证书培训实施的关键点,评价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行业企业师资培训的方法培养院校师资,帮助院校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提升教师的服务社会能力。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高水平“1+X”师资团队,一方面要组织教师参加“X”证书的相关技术技能学习,开展实践性教学,另一方面让教师进行轮岗轮训,参与更多企业社会实践,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3]。
(五)合理评价,改革考试考核模式
1+X证书的考核都是第三方评价组织的考评体系,按照企业计划的考核时间有序进行。目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相关的“X”证书中,只有智能财税等级证书可以采取书证融通考核方式。也就是说,大多数证书都采用第三方评价组织开发的考核平台在同一固定时间内完成线上考试,成绩统一由后台导出,这样做到了教考分离,可以比较客观公正地评判出学生对岗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营造环境,提升企业参与度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参与,还需要企业的加入。尽管“X”证书的选择权在学校,但证书的培训、考核等环节,都需要企业参与开发,校企双方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互利共赢。为提高证书的含金量,从证书标准编制、教材开发到师资培训及考核都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完成,企业从培训种子师资入手,将培训课程交付给学校教师,完成“X”证书的技术考核,最终实现“X”证书的课证融通、学分互认,真正做到产教融合的深度合作。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借助企业和社会力量,引进企业导师、加入技能标准、改善实训条件、实施第三方评价,有效提升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林山.学习者视角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困境与引导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6):13-18.
[2]李寿冰,高艳芳,满冬.1+X证书制度试点下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建设与监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50-53.
[3]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作者:李迎 白祎花 王佳丽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