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现代图书馆发展范文

现代图书馆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09 10:57: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现代图书馆发展范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图书馆发展范文

现代图书馆发展篇1

在连续第四年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发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功能,增强阅读的影响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对当前高校图书馆改进服务水平、创新阅读推广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形式

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融合“互联网+”思维模式和服务理念,高职院校阅读推广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这是一种基于阅读交流平台的阅读推广。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这一自媒体发布交互平台,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微营销,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送个性化阅读,通过与读者实时在线的交流互动来增加用户阅读的沟通、交流体验,使阅读推广更加自由。

(二)“电子借阅机”

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阅读终端的阅读推广。可离线阅读,用户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自动下载全书,免费将图书带回家。读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看书,既轻松自如,随时随地,又达到了提升阅读摄入量的效果。

(三)阅读推广专题活动

图书馆联合超星等网络平台举办“移动图书馆”专题活动,开展“爱上阅读”“书香飘动,移动书香”等系列专题活动。从微媒体时代新型阅读推广的背景来看,加强与团委、宣传部等部门合作,开展“读经典,评经典”阅读活动,结合微媒体资源和本校资源,精选经典名著阅读,并在阅读平台留下心得体会,通过读书活动,培育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

二、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广形式的新颖多样,一定范围内吸引了较多学生的关注,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忽视阅读对象的需求,阅读推广效果不理想

当前校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主要从图书馆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在开展创意、组织活动时,往往将推广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主题推广,忽视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习惯、情趣、能力、现状等要素,推广活动开展前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与读者沟通不足,缺乏深层次的双向交流,在契合大学生心智特点和现实需求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在高校图书馆推荐经典阅读书目时,书目过于形式化,推荐书目具有浓厚的学术情节和专家色彩,大学生阅读难度大,大部分同学在经典阅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不知道怎么读”“阅读后没有满足感”等问题显现,阅读推广活动后用户满意度和活动效果不理想。

(二)阅读推广的“品牌”理念认识不充分

部分高校图书馆为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知名度,设立了“品牌”概念。“品牌”主要是通过利用符合大学生阅读偏好的读者服务活动,精心培育和强劲打造并深植到读者心中,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化,有利于实现图书馆文化育人价值,有助于阅读推广事半功倍。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实践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图书馆成效显著,具备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组织的读书节,其中名著经典游戏之“拯救小布这消失的经典”活动和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光影阅动•微拍电子书”活动。有的图书馆浮于表面,短期行为,收效甚微。其原因是,在推进校园阅读推广中品牌创设和品牌理念认识不足,没有建立阅读推广品牌化运作模式,缺乏品牌特色标识与阅读推广活动之间的关联,品牌魅力和效应不能有效发挥,致使阅读推广失去长期性和持久性。

(三)缺乏专业的阅读推广运营团队

完整的阅读推广活动一般包含前期阅读教育和规划、中期阅读指导、后期用阅读推广显示的形式展现,各环节相辅相成。据调查,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一般是从工作人员中临时抽取,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阅读推广部门,缺少图书馆自己的阅读学专家和阅读推广专家。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工作,前期缺乏活动目标的设定和活动规划,中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读书建议和交流指导,后期缺乏活动体验的分享和反思,阅读活动与读者需求的契合度不能保证,满足不了对读者的深层次服务,图书馆阅读教育主体功能的价值未能真正实现。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长效发展策略

(一)积极关注读者阅读倾向,定期开展阅读行为及需求分析

微媒体时代,网络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成为现代化的一种阅读方式,以网络浏览为主要方式的“浅阅读”正在取代“深阅读”,大学生的阅读倾向于实用阅读、轻阅读。对此,高职图书馆要积极关注读者阅读倾向,结合网络时代、微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性,以及各层次读者专业取向,综合性分析读者群阅读行为的特性,对不同类型的潜在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有的放矢设计阅读活动。再依据调查结果开展需求分析,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就不同年级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等定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的数据结果在数据平台能及时显现,依据数据平台跟踪分析读者的阅读行为以及图书馆阅读环境、阅读数量等,及时调整阅读推广活动规划。书目推荐是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阅读推广类文章发布类型,在经典书目的阅读推广上,应从全科教育的视角,针对大学生兴趣、基础、能力等个性化需求,入选具有多主题、多级次、多维度的书目;书籍导读方面,选择更加适合大学生个体现状及发展方面的书籍,阅读难度级别适当增加;书目推广方式上,以大学生进阶式阅读素养发展为目标,结合阅读推广活动类型,采取专题嵌入、系统嵌入、整体嵌入、零星嵌入等多种方式,使书目推广能真正融合到大学生涯以及终生发展的过程中。

(二)塑造“阅读推广+”品牌,保持和提升推广

的持续性和长久性。有效推进阅读推广,必须意识到其发展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从对大量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案例研究表明,图书馆树立品牌意识,创建特色阅读推广品牌,可大大增加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辅之以实施阅读推广品牌战略来确保阅读推广活动的常态化运作,而且提升了阅读推广的内涵与质量建设。建立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应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首先,做好品牌定位工作,分析推广对象的需求特征,抓住兴趣点、服务诉求、学科需求等,明确主题,然后进行创意和策划,制定清晰准确的品牌定位。充分结合新媒体技术、新阅读理念,通过创新创意思维,为读者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氛围;其次,对品牌所打造的意蕴设置相应的阅读环节,结合本校特色资源和微媒体资源,宣扬本校的历史文化,以图片欣赏、影音视频观看、图书阅读、活动实践参与、兴趣观点交流等方式,打造多元化的阅读体验,塑造特色化阅读推广品牌。通过持续给予读者特殊体验,不仅能提升推广内容别样的层次感与新鲜感,引发读者的关注度,达到良好的阅读推广传播效果,而且学生对学校认同感和自豪感会大大增强,阅读活动的影响力会快速提升,如吉林大学图书馆推广的“白桦书声,校园朗读”系列主题活动项目,代表吉林省高校参加“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成为本馆独具特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阅读推广品牌。(三)建立专门的阅读推广活动机构和团队,制定长远发展战略。首先,从学校角度,成立专门的阅读推广部门,引进专业人才,负责制定统一的阅读推广工作制度和标准,负责统筹协调校内外阅读推广活动;其次,要培养图书馆自己的阅读推广专家和阅读学专家。阅读推广不仅是一种读书活动,而且是一种人文教育,依托本馆专业人才,挖掘阅读的疗愈价值,建立基于人文精神的阅读关怀团队,从而构建新时代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工程;再次,要组建专门的学生阅读推广团队。组建阅读推广的学生团体,定期组织“阅读推广人”相关培训,逐步打造一支具有个人魅力和内涵价值的明星式阅读推广人及其团队,是图书馆建立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运营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志愿者”、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书虫志愿服务队”,由团队组织,以兴趣作为活动切入点,进行创意和精心策划,并积极参与互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视频短剧“爱上图书馆”系列,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已连续举办十届的南京审计学院图书馆“彼岸花开”读书节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也是由“彼岸”读者协会和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在图书馆的指导下完成的,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增强了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阅读推广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需要多方面合作运营的系统工程。新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在多媒体发展的当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改革,图书馆服务只有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大学生阅读推广服务,才能真正发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人才培养的功能。

作者:张淑侠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图书馆发展篇2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中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逐步应用,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智慧化转型也逐渐成为各高校图书馆服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2022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转变思想、提高站位,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开展适用于高职院校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智慧化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现状

自智慧图书馆一词提出以来,图书馆领域的学者对智慧图书馆和图书馆智慧化服务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产出了众多优秀的研究成果。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学生和教师,目标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文献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形成了具有高校特色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方向。

二、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智慧服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大量自助服务,二是基于感知用户阅读行为提供的精准化、个性化的智慧服务,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智慧服务,都需要融合大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支持。例如,吴宇芬认为图书馆在技术层面应加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5G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设备设施上应加强RFID、自助管理设备、人脸识别等感知设备的建设,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技术力量以及数据支撑。

三、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智慧化转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读者的阅读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年轻读者,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最为频繁,阅读习惯和需求都有着显著的时代特性,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智慧化转型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变革的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大体可以划分为阅读环境服务、文献资源服务以及读者服务三个方面。阅读环境服务智慧化转型是利用智能化管理设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馆馆舍环境进行智慧化管理和调节,如温度、湿度、光线以及空气质量等,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文献资源服务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智慧化转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读者的阅读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年轻读者,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最为频繁,阅读习惯和需求都有着显著的时代特性,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智慧化转型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变革的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大体可以划分为阅读环境服务、文献资源服务以及读者服务三个方面。阅读环境服务智慧化转型是利用智能化管理设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图书馆馆舍环境进行智慧化管理和调节,如温度、湿度、光线以及空气质量等,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文献资源服务基于读者行为数据的智慧服务以读者为中心,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理念的根本。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RFID、大数据等感知技术,收集读者的阅读行为数据,如图书借阅、文献检索、浏览、下载、数据库访问等,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为读者阅读需求画像,并基于画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智慧服务,如精准化资源推送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等。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移动阅读、碎片化阅读等众多新型阅读方式的出现,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图书馆越来越意识到服务转型和变革的必要性,所开展的服务智慧化转型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本科院校图书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目前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深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经费投入、技术力量方面与本科院校有着较大差距,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21年12月发布的《2020年度高校图书馆基本数据排行榜》中显示,年度经费超过1千万元的院校中只有4所高职院校,排名最低的高职院校年度经费仅为1万元;2022年1月份发布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参与调研的452所高职院校,年度总经费平均为168.8万元,其中文献资源购置费平均为138.1万元,平均仅有30.7万元用于其他方面的建设。受经费投入、技术力量的限制,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举步维艰。而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深入,未能覆盖图书馆服务全流程,所以也就无法全面感知读者的阅读行为数据,难以为智慧服务的深入开展提供充足的技术和数据支撑。人才队伍储备不足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2022年发布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发展报告》中显示,全国参与调研的469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人才队伍储备从年龄上看呈“倒金字塔”形,50岁以上的馆员人数占37.7%,而29岁以下的馆员人数仅占4.6%;从学历上看,本科学历的馆员是高职院校馆员的主体,平均每所高职院校图书馆聘用硕士学位馆员3.61人,其中有3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未聘用硕士学位馆员,人才队伍储备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智慧服务需要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力量作支撑。但就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储备情况来看,馆员年龄偏大,老龄化现象严重,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力不从心;年轻馆员数量少,创新和研究的活力不足;馆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对智慧服务理论和模式的研究能力较为欠缺。人才队伍储备无论从年龄结构上,还是从学历结构上来看都不合理,难以支撑智慧服务的需要。智慧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笔者通过对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的56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智慧化程度较低,其服务主要围绕空间预约服务、读者借阅服务、文献资源服务、读者入馆培训等传统服务的网络化、移动化转型,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用了RFID,提供自助借阅、自助打印等服务,但无论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是在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上都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智慧服务的要求,与本科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对于文献资源推送服务,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大都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开展新书推荐、热门推荐等服务,以图书馆馆员自身的理解、图书馆自身数据为导向,将同样的内容批量推送给读者,并未以读者阅读需求为导向,充分感知和分析读者阅读行为数据,为读者精准推送其所需的个性化文献资源。

五、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应用

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服务的转型和变革,借助政策优势,进一步推动在智慧服务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为职业教育高速发展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依托学校,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开展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和应用,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支持,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费紧张、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发展智慧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较大,技术力量雄厚。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借助学校的“东风”,联合学校信息部门推进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图书馆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智慧化服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积累人才,推动馆员智慧化转型深入开展智慧化服务,关键还是需要智慧化人才的支撑。在技术人才力量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学校的力量,但是在服务方面还是要依靠图书馆自身馆员素质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需要智慧化转型,相对应地,服务馆员也需要智慧化转型。智慧型图书馆馆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素养:第一,具有知识服务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并能够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筛选知识和信息,根据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第二,具有数据分析能力,了解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能够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读者阅读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为读者的阅读需求画像,并依此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第三,具有互联网思维,图书馆智慧服务将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文献资料、文献资料与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智慧图书馆员应具有互联网思维,以更好地创新和发展智慧服务。第四,具有研究能力,智慧图书馆员应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够解决智慧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智慧服务工作经验,创新智慧服务方式和方法,开展智慧服务学术研究,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更好地发展。整合资源,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结构馆藏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和保障。目前,图书馆内各类文献资源众多,如纸质图书、期刊、报纸以及各类数字资源等,但是资源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各类馆藏资源自成体系,有自己的数据标准和检索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读者查找文献资料时,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使得读者体验感极差;同时,也增加了感知读者检索和浏览行为数据的难度和工作量,这些问题成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开展的巨大阻碍。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应建设专属的智慧服务平台,统一数据标准,将分散在各个数据库里的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提供统一的检索系统和智慧化检索服务,提升读者文献检索和浏览体验。同时,收集读者检索和浏览行为数据,作为读者阅读需求画像的数据基础,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的阅读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树立标杆,丰富智慧服务方式和内容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研究和应用的时间较短,服务内容和方式单一、智慧化程度低;同时,因经费投入、技术力量和馆员素质的限制,在智慧服务模式创新和研究方面较为薄弱,与本科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且短时间内难以弥补。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借助其他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和研究的力量,在分析研究其他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剖析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其他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优秀的服务内容、方式融入自身的智慧服务应用中,形成具有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的智慧化服务,丰富和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应提高站位,将自身放在与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同等位置上。当前,图书馆服务智慧化转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服务智慧化转型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困境,在经费、技术力量、人员素质都与本科院校图书馆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应在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创新和研究潜力的基础上,有效借助学校的资金和技术、其他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创新和研究力量,加快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智慧化转型进程,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为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保障。

作者::陈龙 李永杰 翟乃盛 单位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现代图书馆发展篇3

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出台的有关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件中强调: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双创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是实现教育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部署。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的方式,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水平,另一方面,以大学生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发展,舒缓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依托自由特色,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逐步构建国家、省市、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自主迎合互联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需要。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提供机构,需要迎合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图书馆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新模式,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排头兵。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为:与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1]。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创新理念和具备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通过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从而建立集人才培养、服务所有学生的一种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创新意识于一体的开放型的教育过程[2]。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吉林省1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创新创业平台、创业就业数据库、创新创业大讲堂、与双创学院合作以及图书馆咨询服务等方面建设情况,可以看出吉林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工作中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工作依然停留在表面阶段,在图书馆中,从领导者到馆员并没有对创新创业服务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3]。从图书馆领导层面分析,管理者对图书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的认识并没有达成共识。很多管理者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和责任,图书馆的工作职责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和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创新创业关系不大,这种想法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开展和实施。从图书馆馆员层面分析,由于缺少对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正确理解,加之领导的不重视,造成很多馆员对创新创业知之甚少,开展相关的服务更是无从谈起。

(二)合作创新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想为大学生提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就必须走出目前较为舒适的包围圈,主动探索与校外企业、各种创新创业载体、信息资源数据厂商以及政府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并借助自身信息收集与检索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创新创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替换。但是,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在和其他机构、企业合作方面存在欠缺,既不愿意主动出击寻求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也不愿意引进先进的学科创新模式,始终依赖自身的馆藏资源、技术资源进行传统图书馆业务工作,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工作的整合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三)缺少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很多高职院校当下的首要任务都是发展智慧图书馆,在构建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结合双创背景构建图书馆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并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图书馆广泛开展的阅读推广、读者见面交流会、图书馆文化长廊活动中,并没有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内容,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对策

(一)不断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馆员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基础和关键,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决定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新时代,创新创业理念对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具备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和组织、研究和评估能力;三是具备专业的信息服务能力,阅读推广、写作和宣传能力;四是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图书馆馆员要具备和提升以上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重视对馆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和学习。学习培训是提升能力最好、也是最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馆员培训学习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既要满足短期的学校要求,又要具有长期性,要切合图书馆发展实际,又要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第二,创新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同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联系,组织馆员到其他先进地区的兄弟馆进行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学习创新创业服务方法,不断开拓馆员的眼界和理念,进而达到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方面的专家到图书馆进行专业的能力培训和讲座。讲座内容要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内容,从新思想、新理念、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展开和拓展。

(二)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背景下,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创业的需求,才能在双创背景下赢得大学生的关注。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其的神圣使命,积极拓展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努力营造信息服务和双创服务的良好氛围,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主动化的双创服务模式。

1.服务模式智能化。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智能化的服务模式才能赢得大学生的欢迎和信赖。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不断在服务流程上下功夫,优化服务流程,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回答大学生的问题,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推送等。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快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在双创背景下,智能化、智慧化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人工智能系统等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方便大学生在校园以外的地方,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线上资源,享受高科技带给他们的便利和快捷。同时,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要确保他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让其在享受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服务模式信息化。服务模式信息化是指,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过程中,逐渐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信息化平台中全面、系统地收集了各类创新创业信息,这些信息由专家进行专门的挑选和评估,并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专业信息需求等各种信息资源,实时推送至信息化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块。大学生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了解当前国家出台的各种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措施。同时,在平台中,也收集和整理了各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例子、创新成果以及创新信息。另外,在信息化平台中,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发布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的通知,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通过共建与共同交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机会和环境。

3.服务模式精准化。实施精准化服务,是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延续和拓展。在图书馆实现精准化服务,就是在原有信息化服务的基础上,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为基础,以用户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更加凸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做好学科服务领头羊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做好个性化的需求分析,为其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资源搭配及服务,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需求。

4.服务模式主动化。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摒弃传统等着用户提出要求的服务模式,在双创时代,图书馆要主动出击,为创新创业提供主动的服务、积极的服务。图书馆要走进班级、走进课堂,走进创新创业基地、走进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主动开启内嵌式服务。例如,结合大学生的需求,主动提供专题服务、技术服务和科研服务等。

(三)提升图书馆的科研能力

图书馆科研能力是衡量图书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提升图书馆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图书馆高层领导要鼓励馆员积极参与学校科研活动,主动出击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院系或者本行业的热门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充分调动馆员的科研能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图书馆向高职院校科研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信息资源

文献资源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不断开拓思维,对文献资源的选取和选购进行创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信息资源机制,不断分析和完善文献资源。一是文献资源形式多样化,在选购纸质文献资源的同时开展对应电子资源的采买,方便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二是文献资源的类型更加丰富,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体系构建。三是结合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断调整文献资源结构。特别是对于院校新设置的专业,要提前谋划,进行相关文献资源的采买。四是推进文献资源的共用共享,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单位的资源共建活动,有能力的院校努力实现和企业的共建,不断扩充双创资源库建设。

作者:王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