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2 10:30: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篇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地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及时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价制度、监管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内部制度发挥到最大作用,以增强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一、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财务风险是当前各大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经济效益、经营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由此可见,企业必须按照自身发展规律科学预测财务风险,只有科学地预测风险,才能做好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找到风险因素,进而规避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不断改进内部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来达到发展目的的过程。通过建立健全监督与管理制度,能够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避免因经营上的缺陷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应充分发挥二者的关联性,强化管理,达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潜在损失和股东利益的变动。由于债务、租赁和优先股融资在企业的资本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企业的固定成本也就随之上升,再加上各种业务中的财务活动,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失去偿债的能力。如果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风险,那么企业的利润就会发生变化,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利润分配风险等四大风险的基础上,要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在进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保证其在生产和运营中所产生的所有财务行为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财务风险存在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内部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内控理念,树立有效的内控理念,制订有效的内控制度,以确保企业的经营绩效。

二、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衔接不当

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并非相互独立,相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出现了“内控”与“财务”分离的现象,许多企业并不重视二者的关系,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覆盖面越来越窄,风险管理水平也越来越低。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往往都会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但企业却忽略了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使财务风险管理出现漏洞,风险管理水平明显不足。当出现财务风险时企业财务人员很难较快地明确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等,最终导致企业投资失败,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更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相悖

由于受传统管理和经验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了对风险的管理,缺乏对风险的认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风险体系方面,如果缺乏相关的制度保证,就很难实施各种风险措施。当前,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所面对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加之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很容易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甚至会扰乱企业的正常运作。比如,一家以医药产品为主业的快速消费品制造和营销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一言堂”的问题。虽然多年的销售经验,让一些商品的销量暴涨,甚至超过了100%,但是一旦因为自身的决策失误,就会造成存货的大量囤积,导致企业的亏损。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营销活动、商品库存的管理,尤其是对营销活动的预测,从而防止“头脑风暴”,降低企业的亏损。再比如我当年参与的那家资产管理企业,老板就是看着账面上大量的客户保证金不舒服,挪用款项购买当地CBD中心两层写字楼,虽然后来物业是增值了不少,但是因为挪用,资金在某一时段紧张不能及时周转,不能按时退回款项给客户,导致客户上诉,企业因此而破产。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重叠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财务制度都是以日常的财务监管为主,而财务制度的完善则是以日常的管理为中心,两者之间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没有明显侧重点,造成制度冗杂,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滞后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且其成因也各不相同。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一是财务经理缺乏对财务风险客观化的理解。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任何财务活动都有其存在的可能。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的财务经理都不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不能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二是由于财务决策的不科学,造成了企业的决策失误。由于决策者过于主观,依赖传统的管理经验,导致财务决策和管理决策不够科学,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很大影响。三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不明确。由于企业各部门、上下级之间的管理责任不清、信息沟通不畅、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问题不清,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我前几年服务的一家资产管理企业就是这种典型的例子。该企业5年内在当地占到了行业前五的位置,成功设立了一个中介平台,联合业内已有中介300家。但后来却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了。我们在痛定思痛中,发现主要原因是老板只沉迷于个人表面上的业绩、账面上大额资金数字之中,而对于前期由于行业不景气所致的亏损,发展平台所付出的大额研发、销售费用,以及忽略账面上因业务而导致的大量客户沉淀保证金是账面大额资金的性质,等等这些财务风险视而不见,最终因不能及时偿付客户保证金被告,不得不宣告企业破产清算。而当时我作为财务部负责人,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老板会对这些事情会有所理解和有所计划,没有尽到不断警醒和提示的职责,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财务与老板的沟通和对老板的案例教育确实是非常缺乏。

三、运用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厘清内控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保证二者的有机统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内部管理,因此要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控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整体运营与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建立专门的审计队伍,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确保其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对企业的内部设计,可以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及时地发现和规避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组建企业审计队伍时必须要挑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审计人员,并设立相应的监察机构,以保证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负责任的现象,使审计人员能够严格地执行国家的规定,对财务进行审计,加强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完善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针对问题及时处理

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方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财务数据,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风险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预测意识和能力。另外,在企业的投资、筹资等方面存在着高的财务风险,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动企业的发展。要使企业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智能数据的分析转变,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全过程地推进,就必须对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合规性的审查、过滤和分类,在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以云平台和机器人为支撑实现数据的可内部控制、共享,提高数据的经济效益。在这个数据红利的时代,要对数据进行深度开发,以提升企业的经济价值。内部管理制度是否能够完全达到其期望的效果,将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同时,具备专业素质的财务经理也可以对企业进行全面、准确的投资估算,为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财务内部管理是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绩效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我当时从事的那家资产管理企业虽然当时也用上了OA系统和业务ERP系统,但是人员审批职责不明,出现责任互相推搪,花大价钱、辛辛苦苦建立的数字平台只是一个花架子。

(三)健全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运行制度,落实内部控制要求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其有效运行的前提。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全面地顾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和企业的内部管理需求。以此为依据,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制度,确保其执行效果,并对各个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防止企业无力偿付,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之后,还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权力体系,让各部门的经理们,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有效地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避免企业的资源流失。财务部是资金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同,财务部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运作,财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另外,要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明确其职责,完善其风险管理功能,并将其与监管体系相结合,以保证其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能迅速地发现问题的根源,并让员工们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加的认真。工作的内容要分清轻重缓急,保证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合理合法的。

(四)提升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我国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而在我国,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使其效益急剧下滑。为此,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强化内部控制,以达到对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我国的企业存在着一种不完善的内控制度,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完善,还停留在企业成立之初,与新时期的企业发展不相适应,这就造成了企业缺少对生产和经营过程的有效控制和风险管理,使企业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二是企业决策者在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由于我国的企业决策者对当前的市场经济和其自身的发展状况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状况,这就导致了政策制定者难以制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经营策略,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因此,企业的决策人员应充分了解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增值性,并积极主动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经营理念,树立良好的内控与财务风险意识,以保证企业的有效运作。同时我国的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对目前的企业管理者进行系统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教育,使其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其在执行过程中的运行。使其能够及时地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使企业的决策者能够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得以有效实施。在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的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企业中各项业务都得到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具体情况的了解,可以提高企业的政策执行效率。这种方法可以使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能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同时也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四、结语

虽然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的财务风险,但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未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脱节、风险意识薄弱、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等。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的全面监控,分析各种风险,可以减少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发生,从根源上消除风险,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抓住机会,不断地提高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要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就需要树立健全的内控观念,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内部审计,以保证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及时地消除和解决。

作者:周静仪

企业财务管理篇2

财务工作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有很强的关联性,随着市场模式的不断变化和经济政策等的衍变,我国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理论等经历了极大改变,曾经计划经济市场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混淆不清,会计管理和单独的财务管理被认为是同类型工作,并没有用针对性的制度加以区分,当时的经济市场和财务管理工作只重视生产力的提升,对于市场需求和多元化管理表现出了强烈的漠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茁壮发展的土壤,抢占市场、提升生产力是当时绝大部分资本占有者关注的唯一话题,而随着“以管理提升生产效率”的理念进入我国经济市场,企业的财务管理终于焕发全新的活力,在各种先进经验和市场需求等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如何更好地统筹与运用资本、如何将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作出明确划分均成为了财务领域的重要课题,这种变化是经济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财务管理领域的重大突破和理论升华。

1财务管理发展的三个基本阶段

1.1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不分家”阶段

所谓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不分家”并非褒义性说法,而我国的经济市场曾经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不得不采用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及随后的30年之内,无论是我国的整体经济市场还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都遵从“综合性更强”的模式,绝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普遍意义上的经济特性,虽然这种经营模式能够解决一部分当初生产力和客观需求脱节造成的问题,但是显然并不具备长期发展价值,因此,这种将企业作为国家“附属品”的市场形式在随后遭到淘汰,当时的人们不但认识不到经济市场自由的重要性,反而更多地将想要发展贸易的人视为“投机倒把”,将资本持有者认定为“坏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及其相关理论发展都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财务工作的划分也很粗糙,当然,这样的现象在后续的财务管理发展中也得到了充分改善[1]。

1.2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划分明确阶段

在最初的计划经济时期对我国经济市场的影响逐渐减退之后,我国又经历了十年左右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开始认识到贸易自由的重要性[2],因此,在国家的有意识调控和经营者经济意识充分提升的情况下,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都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自主性,具备了扩大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自主权利,而随着之后的“利改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市场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但与从前相比已经是天差地别。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企业纷纷意识到曾经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许多灰色地带,因此,财务管理这一独立学科被从传统的会计学中分离了出来,这也是我国现代财务管理工作的萌芽[3]。

1.3以现代财务管理学为指导理论阶段

虽然在1980—1990年这一时期,我国的财务管理学已经初步诞生,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因此,在随后的又一个10年当中,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部分企业都已经有了相当高的自主经营权,盈亏自负、产权明确的经营模式也进一步促进了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完善,政府除了正常的税收和监管外,对企业的限制越来越少,市场开始进入具有自我调节和发展能力的良性循环状态,而“以管理为企业经营核心”“以决策推动企业发展”等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4],经济市场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企业,经济市场的影响力同样具备更大的辐射范围,对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完善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市场也在越发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下高速发展,这也是我国经济市场和现代管理学当前的状态。

2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原因,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也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其中财务观念、财务管理和财务职能等方面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今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形式。

2.1财务观念的变化

我国曾经的财务制度和财务观念一样,都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这是市场经济所决定的,而伴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到来,现代财务理念飞速进步,无论是财务制度还是财务理念与曾经的一片空白相比无疑呈现体系化形态[5],企业财务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货币时间价值及投资风险价值的变化,如今的企业经营自由度极高,可以同时以多个身份出现于经济市场,而在其行使作为投资者权力的同时,必然会面临投资风险,由此衍生而来的正是财务理念中对货币时间价值及风险价值的考量,在财务理念中添加对风险的考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帮助决策者在纷乱的经济市场中寻找机遇;第二是理财目标的改变,过去的企业受国家政策限制,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能够获得的利润都是固定的,因而企业并不热衷于创造更高利润,而是选择将提升生产力作为第一目标,如今的企业享有高度自主权,因此,财富最大化是所有股东和企业管理者的共同利益所在,随着关注点的不同,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自然会随之变化[6];第三则是企业对现金流量的重视,由于当今经济市场的活跃性和不可预测性,任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面对一定风险,而企业持有的流动资金量的提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安全指数,因此,当今财务理念中同样包括了对流动资金的重点关注。

2.2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在我国,过去把企业财务划定为财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财务收支平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管理、成本监控、收入分配以及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而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国家财政之间的资金缴拨关系、与国家税务机关之间的税收征解关系、与国家银行之间的资金存贷关系、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关系、与职工之间的货币结算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由此可见,这时的财务管理内容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处理,更主要的是处理好与企业外部的“财务关系”[7]。

2.3财务管理职能的变迁

顾名思义,财务管理职能是一种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者所具备的独立职能,职能中包括对企业一切财务行为的统筹与监督,这两项主要职能要求从业者对企业和国家之间的货币关系获得资金,根据资金的功能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用基金,且财务管理者还需要根据企业中的股东之间的合同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令国家、企业与个人均能获得应得的利益[8];而财务管理职能中的监督职能则主要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相关,该岗位职责要求从业者对企业的资金来源、运用与分配、缴纳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并依据国家政策的要求确保其行为的合理性,这也是当今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思想之一。

3财务管理理论创新———财务再生策略的应用

企业再生策略最早的提出者是哈默,此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对欧洲的大部分企业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令“再生工程”这一概念彻底进入了管理者的视野,且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各大公司竞争的发力点和管理重心,并且为随后的“财务再生策略”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再生”针对的是既有的企业,其目的在于用不同角度对企业中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分析与考量,从而对企业接下来的发展与管理模式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整,设计出最符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流程,取得高于以往的经营效果[9]。在这一过程中,对企业本身的重新审视以及对企业定位、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的重新考量正是“再生”二字的重要体现。在这个金融贸易国际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时代,“企业再生”是维系企业高速发展、降低企业不必要支出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其衍变而来的“财务再生策略”,更是强调对内部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更是调整企业结果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方式。“财务再生策略”要求企业打破固有眼界、经营领域等方面的桎梏,从第三方角度对自身进行“零基础”分析,以集体智慧取代个人决策,以群策群力的方式找到企业财务方面的优势和问题所在,最终整合这些信息得到具有综合性的、有价值的财务调整方案。从目的性角度来看,“财务再生策略”要求企业重新焕发活力、调整组织结构、更新战略规划并完成企业“再生”,而从设计道德领域来看,企业的财务“再生策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1财务组织与财务机构再生

企业的财务组织与财务机构再生是一门详细且严谨的学科,其中包括了企业的财务流程调整、财务地位变迁、财务人员职位的重新规划,也包含了企业在对自身进行再生的过程中涉及的国家政策等内容,这些都是在企业财务机构与组织重组、再生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并处理好的。

3.2财务机制与决策再生

企业的财务机制与财务决策的再生,主要体现在对原本的融资、投资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内容的改革,这是新时期市场对发展中的财务管理机制提出的挑战,在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且其功能性也得到了变相增强,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或主动或被动的适应,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财务再生”后的优势,提前制定与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岗位职责等同样必要[10]。看似企业在财务再生过程中会造成一系列的组织结构调整与人员职务变迁,从而带来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和财务支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即使短期内的结构调整会对企业原本的经营造成一定冲击,但从长期角度来看,“财务再生”的完成代表了更加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运用,是对原本存在缺陷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因此,这样的做法不但能够令财务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更加明确,更能减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不必要环境,令财务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企业的“再生”不仅需要调整内部组织结构,还要改变固有的经营理念,比如,以顾客为导向就是典型的新时期企业经营策略之一,其余的财务管理策略还包括经理与部门经理的角色定位转变、基层员工由企业监管变成自律监督、过程性绩效考核转变为群体性工作成果评定,这些举措都能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也是新时期财务管理理念革新的标志。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再生”也是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毕竟在这个时代,任何不能及时作出变通的企业都终将被淘汰,只有与时俱进才是企业发展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不竭动力。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最早的财务管理策略非常粗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接近于“放任自流”,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经济市场整体都缺乏明确的财务划分和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直到最早的计划经济时期完全过去,经济模式发生重大改变,那种“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混淆”的状况才得到改善,并随之步入财务管理划分明确和现代化财务管理新时期。而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主动进步和被动进步双重特性的管理理论,一方面需要积极进步,起到引导经济市场发展和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客观需求而发生改变,因此,在国家政策、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等诸多元素的影响下,加之对国外企业现金管理经验的借鉴,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将“财务再生策略”作为相关理论发展的核心,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好的管理效果,在可见的未来,这也将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最佳路线。

作者:魏伟男 单位:欧瑞康巴尔查斯涂层(苏州)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

企业财务管理篇3

引言

全球化深化发展的今天,国内外市场竞合发展日渐加强,与此相对应的市场经济环境也更加复杂。尤其是市场竞争和产品竞争的愈演愈烈,再加上一些地区政治与资源等不稳定因素的作用,市场经济中的产品需求和定价有时难以预测,因而,企业的财务目标利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上升。就近三年而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产业链或供应链方面不同程度的限制,财务管理方面的企业预期收入严重不足。处于传统行业的企业经受巨额亏损,导致企业面临的金融财务风险空前增加,许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对于规模较大的重资产企业,在遭受市场多层次因素的制约,既难以顺利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又难以有效管理与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基于数字化转型阶段,必须引以高度重视。只有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体系和机制,结合行业发展特征与市场变化特点,多维度定期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数,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长,与此同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现阶段,各种类型的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在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堪重负,而以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为主的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机构的缺位直接造成企业发生重大的经营风险,或者存在破产清算的可能性。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体战略的核心要素,企业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做出更准确的决策。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大数据对财务工作的影响,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决策能力。此外,基于新时代财务管理发展需求,培养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和经营风险防控的综合能力,能最大限度地有效降低企业暴露在突发事件中的经营管理损失,从而帮助企业利用数字化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式提升财务盈利能力,立足于市场发展趋势,以数字化风险管理与控制新模式支撑企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筹资风险

现阶段,企业主要采用两个途径筹集资金。第一种是股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直接吸引外来资本或发行新股票,来提高投资人的权益来筹集资金;第二种是债务融资,是指通过对外借款和发行债券增加债务的融资方式。两种融资方式都有一定的风险,但债务融资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债务融资中,随着生产经营条件的不断变化,债务利率可能大于或小于等于资产收益率,企业难以及时还本付息,导致更大的债务风险。这也是产生融资风险的一个基本原因。此外,融资规模和结构不当、融资成本高、汇率波动等也会造成一定的融资风险。投资规模较小时,企业可能无法正常运营,或增加投资规模;但如果企业规模过大,特别是当债务融资比率较高时,企业在未来还本付息的压力就会增大,容易导致企业资不抵债的结果。汇率的意外波动也可以对企业造成相应的损失。我们可通过在远期外汇市场与人民币市场实现投资保值,在正确预测汇率变化的基础上,采取提前或延迟付款的方式规避外汇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风险

因投资项目未来的运行存在风险,企业的利润也将发生一定范围的变化,甚至带来一定的损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风险。当外部市场环境越复杂时,市场中不确定因素就越多,而且企业的投资风险更大。与此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投资决策也会造成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时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做好科学的运营规划,才能在投资市场中占得先机。此外,经营性资本持有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周转,而企业的经营资金往往与其财务预测密切相关。财务预测是以市场需求和未来预测为基础的,面对经济市场庞大的信息量,企业对投资预测做出的判断和决定极容易被冗杂的虚假性信息干扰,给企业的经营投资带来难以控制的财务风险。企业在追求自己的最大投资收益时,也应该格外重视企业无风险回报率、通货膨胀率、风险价格比率等要素,这样才能有效地衡量投资风险,促使企业做出最佳选择。

3.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本运作风险

资本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价值和利润损失。一般来说,资本运营风险包括资金占用风险、资金周转风险和经营结果风险。首先,由于企业并不是将所有的资金都用于生产经营,而是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收益,随着资产的积压和流失,流动资金周转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滞后性,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其次,在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过程中,如果企业对市场情况的估计错误,如供应不足、采购过多或赊销,可能会导致企业坏账损失的增加。当企业的坏账达到一定数额,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时,企业就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导致破产的风险。因此,在衡量资本运营状况时,也可以借助库存周转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来评估风险流动比率。

4.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收益分配风险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股利分配环节其实可以看作是新一轮的筹资活动。但与融资风险相比,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来自内部融资。企业收益分配的主要来源为企业留存利润。当企业发展规模增加,所需要的资本总量也扩大时,部分的税后收益就会被留存,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用于分配的利润会减少。但是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利润率作为保证。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就会影响企业股票的价值,并产生收益分配的风险。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保持两者平衡,降低企业风险的重要措施。企业可以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制定对双方都有利的股利分配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让股东获得更好的回报,也可以满足企业持续经营或扩张的需要。稳定企业股价,保持企业市值,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国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债务结构与资产负债率不合理

目前许多企业通过债权方式实现投融资,如采用借款、增发证券、从企业或他人机构借贷的方法促进企业获取的投融资业务,导致企业债权资金占比较高,股权资金占比相对较小。虽然外债管理能够短期产生一定的效益,改善企业的财政问题,但是过高的利息以及不断扩大的外债规模也增加了企业的财政风险。首先,债务过多可能造成企业无法支付到期欠款,会影响企业信誉,使再融资甚至破产的风险大大增加;其次,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可能会大大削弱权益资本的收益率。不管哪一种情形,都可能减少企业资本的流动性,或者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形,使企业陷入重大的财政问题。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亟需健全

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导致企业各部门在发生财务风险时无法相互作用,发挥“1+1>2”的作用。相反,他们面临着大量的非系统的、单独的风险,将他们的弱点暴露在市场环境中。其次,财务预警机制落后,如财务预警模型不足、指标不足,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评估财务风险,造成误判和遗漏,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另外,也有些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较为陈旧,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财务要求。现阶段企业采用的集中式ERP系统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本节约和大量财务数据的准确记录,但仍有很多任务需要依靠财务人员的传统人工操作,大量的机械重复操作,不仅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单一机械化,无法充分掌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难以培养出具有较高财务专业素养的专业人才,而且集中化的财务系统缺乏实时性监测,这是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威胁之一。同时,缺乏规范、精准的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导致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难以落实,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管控效果不理想。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由于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很多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会认为企业处于低风险时期,忽视了投资决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首先体现在认为只要合理使用资金就可以避免风险,其次体现在决策的缺乏量化科学性。导致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预案。一旦企业决策失误,如摩托罗拉盲目乐观工业利润区域和客户需求等情况,如果事先没有针对性、实用性、合理性的解决方案,对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减少债务经营的不利影响,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资本结构,适当调整债务规模,使债务资金与股权资金的比例达到均衡状态,稳定资产与负债的动态平衡。企业在投资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项目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调查,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企业应科学判断自身债务能力,安排债券融资期限结构,合理避免短期债务过度集中,或大量发行同期限债券或借入同期限外债。他们应该防止债务偿还的过度集中,并减少自己投资决策中的错误。其次,建立有效的资本积累机制,通过多部门协作,对企业资本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判断。选择最好的资本积累方式,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对外借款的可能性,降低债务与资金的比率。第三,企业要紧跟市场的节奏和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资管环境,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商业银行接受中央银行监管,贷款利率逐步市场化。国家对中小企业等特殊企业有相应的贷款优惠政策。与民间借贷比较,其较低的投资成本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偿债风险。

2.建立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建立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必须遵循系统化、规范化的原则。并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首先要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共享。企业可以设立相关的机构或组织,对企业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共享和分析,使各部门及时看到企业最新的财务状况。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并落实到个人身上,在金融风险面前共同发挥作用。二是完善风险预警指标,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模型。企业应结合自身和行业特点,通过设置不同级别的风险预警指标和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在风险出现时及时有效地应对。第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更新企业风险管控策略。企业可以通过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风险控制,并采用精确、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制定目标,从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并合理避免因过分支出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为此,企业在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中,积极利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爬虫技术,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因素的变化过程,通过对各种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状态设置预警线来评估风险水平,实时向企业管理者发送预警信息,并提出相关风险预警措施建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构建了以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为标杆预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经营质量、债务风险四个方面,比较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从而对指标类别进行分析,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总体评价与有效监测。

3.加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认识专业培训

增强企业财务状况风险管理能力,首先要从财务人员做起。企业通过采用现场学习、实地考察等手段,增强财务的风险管理能力,改变过时的风险规避理念,丰富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等,使财务人员向更专业的领域迈进。其次,做好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教育,企业可以引进专业人才,引导财务人员探索企业的基本财务风险,引导财务人员思考如何面对更深层次的财务风险。因此,如果企业存在汇率变动的经营风险,在预期本币汇价上升时,企业应当及时归还外币债权及其他应收款项,或推迟偿付外币债务及其他应收款项;否则,做相反的事情。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超出法律的范围。财务人员也要主动学习新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专业能力,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中,如提前设定风险管理计划,做好收支计划。在记账过程中,对于应收账款,企业要及时催收,降低企业坏账风险;对于应付账款,财务人员在与供应商协商保证供货的同时,应尽量分期付款,以降低企业资金周转风险。

四、总结

新时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创新业态,实现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的驱动力。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市场竞合关系的日益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遭受了企业内外部多种多样的风险威胁。因此,结合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筹资模式、投资结构、资本运作方式等主要的模块,进行风险量化剖析,并结合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量化评价标准,逐步拆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规律和关系。为此,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着重构建集成财务风险项、财务风险量化标准、评估以及数字化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要主动学习和运用数字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知识技能,运用更深入的财务风险量化与管理模型,实现更准确的风险指标度量。内外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由此,企业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产业结构与市场发展状态,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控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从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珊,杨婷.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J].投资与创业,2022,33(01):129-131.

[2]马成旭.新经济体制下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探析[J].营销界,2021(Z4):123-125.

[3]马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1(18):58-60.

[4]顾扬凡,连启俊,孟祥月,林睿乐然,王功业.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探究[J].中国市场,2021(14):163-164.

[5]赵旭.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识别与管控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3):169-170.

作者:黄松峰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