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5 08:49: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1篇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3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与基础,是高校教育体系的生命线。在高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是系统的、科学的、成体系的,同时也经常是机械的、深刻的、难懂的。学生水平不一,教师教学方法多样,学习效果也会参差不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课堂是师生直接进行交流与接触的平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高校教师应与时俱进,改变“满堂灌”的模式,将新兴科技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一、新形势下高校优秀课堂标准界定
优秀课堂的标准是多元的。从便于实践操作层面讲,一堂优秀课堂应提倡“两个前提”和“四个多于”,即不能有任何常识性错误,不能有任何主流价值观的方向性失误;应提倡教师在讲台下时间多于在台上时间,学生活动多于教师活动,由特殊到普遍的认识方法多于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于传统手段。在以往关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中,已经初步对优秀课堂建立标准化模型。通过调查问卷和建模的方式,总结出优秀高校课堂所应具备的特征:第一,优秀的高校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学生参与度高的;第二,高校课堂不应成为纯粹理论知识灌输的殿堂,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图片展示、动画插入、视频导入、小组活动等方式加以呈现,可以妥善运用多媒体设备,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种类的教学素材。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第三,高校课堂不仅有教室里的课内学习,也包含实践实习。也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把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第四,高校课堂应建立在教师的人格历练与专业成长的基础之上,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更受学生喜欢。
二、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审视
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增长导致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紧缺,引发部分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驱动,缺乏通过外延式发展来适应规模增长,从而引发高校教学质量问题[1]。在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上的多元化倾向、教学目标上的模糊化倾向、教学模式上的单一化倾向、教学评价上的简单化倾向。教学改革中应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专业发展与综合能力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评价与指导的关系。教师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很多高校教师课堂授课的方式仍然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甚至直接读PPT,忽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枯燥无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状态、学习兴趣的了解都比较欠缺。缺乏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的教学案例的导入,缺乏将课本机械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现代化语言的能力。这些都是备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方面存在听课、上课的问题。诸如逃课问题普遍存在,越高年级的学生逃课率递增,按照专业课、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的上课类型,逃课率也逐渐增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诸如上课玩手机玩电脑游戏,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认真听课等等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内,但听课效率极为低下。教师学生没有足够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教学内容深奥,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课堂参与度低,学生也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求知问学,这导致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在教学目标方面,非理性教学目标缺失、倾向于低阶能力目标以及学生主体缺失等问题[2];在教学内容方面,发现教学内容窄化、过于陈旧落后等;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低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评价背离“以人为主体”的理念,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过于注重结果等;学生主体行为如课堂参与行为、学习行为缺失或被动,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课堂教学管理散乱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待高校教育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诸如高校教育就是混个文凭,无所谓学习好学习差;高校课堂不需要太严肃,学生都已经成年,可以“有选择”的去听课等等。高等教育不是工作的过渡阶段,更不是随意课堂、随便课堂。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发展和提升的机会,而人类的发展无一不是建立在大量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高校课堂中的知识教学非常重要,学习新知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高校课堂仍然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高效课堂。如何提升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呢?接下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建立
1981年,美国学者WilliamG.Spady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他把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3]这种理论基础上,学校可以标准化学生的各项学习成果,从而建立可操作化的教学目标,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基于学习结果的反向教学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OBE凭借其理念先进性、科学性与实用性,逐渐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中所参考和倡导的理念,对于改善课堂结构、促进师生交流、提升教师有效备课有深远的影响。“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建立,可以从两个方面有效显著地提升高校课堂“教”与“学”质量。首先是教师的“教”——与传统备课相对比,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学科理解偏好进行备课,“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或者读PPT的现象严重,是因为教师注重知识的储备和传输,忽视学生实际需要。成果导向,根据结果说话,按照学校专业育人方案,反推教学计划,让教师的教学计划是切切实实学生喜欢和需要的,并且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这样会有效的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其次是学生的“学”——学生将不再是“白板”来到教室,也不会因为知识枯燥而被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分心不学。学生带着疑问来到教室,清楚的了解课程考核方式和标准,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理论也能够很好的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被转化为实际操作和应用,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吸收,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课堂教学质量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开展改革,教学的效果提升也将会是非常显著的。
(二)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
在教育教学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教师经常被当做教学的主体。有些教育者会有这样的疑问,上课过程中,教师难道不是主体吗?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难看出,我们一直采取教师站桩讲台不动,学生闷头记笔记做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教育者也习惯了一言堂,怎么教学生就跟着怎么做,这样的课堂好处是教师把控绝对的课堂秩序,有助于知识的传播,问题是对传播的效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检测和把控,忽视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和学习特点。在高等教育当中,教学不再是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讲授的知识也不再是传统的机械知识,让高校生掌握知识、探究知识和创造知识,才是高校课堂应该呈现出的样子。教学就是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4]。高校生思想成熟,已经成年,具备理解和拓展知识层面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堂当中给予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最终在于同辈和老师不断的交流、讨论中,在小组协同完成任务的合作中,在积极主动探索教材、教材外延以及社会思考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领域结构,甚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掌握合理的世界观,真正的促进学会主动探索真知的能力,这是高校课堂对学生的教育终极目的。一旦教师遵循着这样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对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也将起到显著的提升效果。
(三)强化教师的任教能力和语言魅力
从高校走出的名家讲师如今步入电视节目,也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从教室走进电视,对教师专业素养有高要求以外,教师本身的魅力不必言说。如果我们高校课堂的教师能够博览群书引经据典,风趣幽默又贴近人心,自然会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将不存在没有效率和效果的课堂了。教师提升课堂魅力,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驾驭课堂的“动力”源自于“师爱为魂”的教育情怀,驾驭课堂的“能力”来自于“学高为师”的教师素质,驾驭课堂的“魅力”修自于“身正为范”的教师人格。情怀、素质和人格,缺一不可,才能够塑造完美的课堂魅力。细微之处见真招,教师课堂的一招一式体现在备课环节。因此以做一位充满魅力的教师的前提,是做好每一节课的备课准备。我们在高校当中不乏备课充分的老师,他们往往能够把一节课内容做好合理的时间划分,有条理有逻辑,引经据典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但是,多数课堂教学还仅仅停留在“单声道”的水平上,学生连着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没有和教师深度互动或者启发式的教学,学生久而久之会出现“低头族”、“手机依赖症”,尤其是在现代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当中,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会有很多。教师需要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充分拓展自身教学水准,加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交流沟通,授课也不要仅仅停留在PPT字面知识本身,可以结合小班授课制、小组讨论制、答辩质疑制,真正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模式,做学生心灵和精神的讲师,真正散发出高校教师的授课魅力。
(四)主动“教”变成主动“学”
课堂教育的主体在学生身上,而学生更是学习的主体[5]。教育从本质上来说还是需要学习方主动投入并花费时间精力去完成的一项任务。不管我们构建多么先进、合理、充满魅力的课堂氛围,学生就是不配合不投入,主动“教”永远不变成主动“学”,课堂效果还是零分,教学质量还是无法得到保障。如何让学生主动“学”成为非常重要又有待解决的一个大难题。首先我们来看,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什么?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学生不愿意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课本知识,而是追求自我观念的突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能力的提升。成年学生自我意识已经发展成熟,不愿意被动接受“一言堂”的填鸭教育。一个半小时的课堂究竟为学生提供多少自我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呢?如果连机会和空间都没有,更别谈让学生养成主动“学”的好习惯了。因此,实际课堂中应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推理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价值判断的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课堂奖励机制,正强化学生优秀的学习效果,给助教学生分配授课任务,完善合理化加分制度,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等等,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其次,如何激发高校生主动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以试图摆脱电脑和PPT,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讲课的激情和现场的感染力能够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现代化信息社会能够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事物非常多,因此虽然学生坐在课堂当中,玩手机、电脑上网的情况也非常常见,必须加强高校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准时来上课是他们作为一个学生的份内之事,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对课堂用心,管放有度,注意拿捏,就事论事,以理服人,相信学生也会心服口服,新任教师并喜欢上课堂。高校不是“衙门”或“监狱”,应该成为高校生心仪神往又能够专心科研的知识圣地。高效课堂应该注重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在课堂中让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最后成就自我的职业规划与抱负理想,这才是优秀高校应该孜孜追求的教学愿景。高校教师应该不断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为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服务,为学生提供饱满充实的四年学习生涯服务。相信在高校教师的不断努力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会越来越高,真正符合社会对“象牙塔”教育的期许。
作者:李万明 李云飞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篇2
教学工作一直是高校的核心工作,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好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切实有效的评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最主要的做法就是由覆盖面更广的教学主体—学生进行评教〔1〕。从学生评教中发现的问题出发,找到真正贴合学生需求的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1学生评教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今高校教学明确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评教体系的设立使学生获得了影响教学设计的权利,使高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可以参考到学生的一些直面的想法,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1)学生评教体系是评教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往对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教,进行由上而下的主管领导评教和专家学者评教等,虽然这些评教一定程度上可指出课堂教学的些许问题,但是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来看,学生评教才是最具准确性的,可以较为全面、如实地呈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使他们切实找到自身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其它评教方式的有效补充。2)学生评教体系对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对教师而言,通过学生评教,可以让教师真正的认知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更加深刻的了解自身、进一步贴近学生需求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且对学生评教结果认同度高的教师,对自身教学得到了一定的成就感,可进一步激发教学热情,进一步增强自身优势。而对于学生评教需进一步提高的老师,师,则能起到一定的鞭笞作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下一阶段得到学生好评寻找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学生评教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体效果。
2学生评教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评教作为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根本制度,学生评教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是确保其能否切实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评教结果的准确度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1)学生因素学生是课堂教学评教的主体,学生评教能否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首先,学生评教是学生对任课老师课堂教学效果心理层面的感受,带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每个学生由于素质、学习成绩及对老师的期望值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教必然存有一些差异。其次,在课堂教学学生评教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等原因,有些学生并不亲自参加评教,而是将这份权利转交给同班其他同学代为评教。再次,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阅历的提升,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望值和满意度等也动态的发生变化,这些也对分析评教最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2〕。最后,学生对教师的评教结果很容易受感性的影响,一方面许多学生自身对一些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本身并不满意但敷衍了事,评出很高的分数;另一方面,对那些上课要求严厉,负责的老师又打出很低的分数,从而导致评教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2)教师因素教师是影响学生课堂教学评教的关键性因素,受任课教师职称、年龄、性别、代课课程、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教师在学生评教中有很大差别。受职称影响,一般而言高职称教师由于代课年龄长、具有丰富经验、讲课熟悉、课堂知识的信息量大所以很受学生欢迎。与之相对应的年轻教师,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对刚开始所教授课程抱有热情,充满激情,并且由于毕业不久能比较了解学生们的爱好需求,注意互动从而形成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对应的是任课老师课堂教学若还是以前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评教结果就会很低。至于性别和外貌虽然对学生评教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相比较,影响不是很大。3)组织方式因素学校对学生课堂教学评教的组织方式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对老师评教的效果。一方面,我国高校组织学生评教一般在期末考试之前的教学第14周和15周,这就较容易形成“近因效应”对学生评教产生影响,即一些学生由于担心自身评教对任课老师如果过低的话虽然是匿名评教,但仍担心由此可能影响自身期末成绩。另一方面,在评教环节设计上,多设计一些对教学实质的相关选项,少一些对教学形式上的过度偏重。比如,在学生评教中大多罗列出的一些类似项目:(1)上课注重仪表、不准随意接电话。(2)对课堂内容熟练掌握,按时下课。(3)上课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运用新网络技术等。这些选项设置固然明确,但很多只涉及到老师上课表现,而缺乏显示老师上课与学生自我思考、参与的结合情况等,如果缺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老师单纯的课堂讲授就脱离了实际。
3学生评教体系优化的策略
我国高校建立相关的教学评估制度时间不是很长,学校进入扩招阶段,结合学生评教体系,做到从教学设计环节听到学生呼声,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评教质量其中显得愈发重要。1)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评教的认识首先,要意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任课老师是教学服务者,对教师的切实公正评教是他们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其次应看到学生评教的受益者不单有教师本人,还包含学生自身,通过客观公正的评教不但使教师结合学生需求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在评教过程中培养他们客观分析、观察、公正做人的良好品德,这些都是课本中学不到但应具备的能力。高校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等也需通过培训使学生真正意识和体验到评教工作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评教意义,学会评教的方法,掌握评教的标准,端正评教的态度,明确职责,积极主动的参与评教中〔3〕。2)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服务者,应结合学生评教所呈现出的问题,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紧密结合学校要求,努力学习、认真备课,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展开有效互动,改变以往的老师“独角戏”式的填鸭式教学,多多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可将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和讨论气氛,使学生主观能动的去探求知识,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提升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满意度。3)创新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机制为了真正切实有效发挥学生评教的效果,提高学生积极评教的热情,首先,要做好学校网上评教系统的顶层设计工作,做好需求设置,设计好评教项目、评教信息和评教内容的分析和反馈等环节。其次,在学生评教期间需专人负责学生答疑解惑及可能出现的各式问题,处理好评教系统后台的管理,切实保证评教系统的稳定。最后,学校教学相关部门需在评教结果出来后及时向各系部通报学生评教的结果,进一步督促各系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森浩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篇3
教育是育人之本,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而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的关键点。教育部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如何科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是新时代发展高等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1]。对于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客观公平的评价成为高校教育研究中的焦点,公平的教学质量评价不但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可提高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1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伴随社会的发展,高校也在顺应社会需求,平稳地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院校转型,在高校转型过程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高水平教学质量既可赋予学校竞争力,也可保障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目前地方本科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普遍存在一些不足,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如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评价方法缺乏操作性,评价结果效用不高,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标准不够客观[2-3]。客观评价教学质量已成为各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首先可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工作平稳运行,真实反映一所高校的教学水平;其次,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公平对待,既能提高教师教学热情,教学质量评价又可作为教师自我反省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尤其是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方式,教师根据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善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如此良性循环必将高效地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
为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客观、公平、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设计全面的研究方案,保证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
2.1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初步设计
纵观文献,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评价指标具有数量大、涵盖范围广等特点。目前,高校间没有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高校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难以排除主观性和随意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本研究参考国内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文献[5-7],结合齐齐哈尔医学院已有评价指标,设计包含多维度,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规范、教学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等7个方面,各维度包含具体的操作性评价指标,全面地评价教学质量。具体各维度操作性评价指标如下:
2.1.1教学态度
良好的教学态度是教学的基础,教书育人,是一份高尚的职业,教师应端正自己的态度,树人先树己,始终保持一颗纯洁的初心,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忘初心,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考察教学态度可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备课是否认真负责,教学文件是否齐全;授课认真投入程度,教学热情饱满程度;治学是否态度严谨,是否严格要求。
2.1.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体现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师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并且授课过程中要体现重点、难点等内容,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考察教学内容可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概念是否准确,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理论是否联系实际,是否体现学科前言知识;内容是否严谨丰富,信息是否含量适当;立德树人,是否进行专业知识素质教育;教学信息是否扩展,涉及学科交叉和新进展;层次清晰程度、是否条理分明、论证严谨,表述是否准确;是否严格遵循大纲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是否注重理论创新。
2.1.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教师应恰当、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可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现代化。考察教学方法可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否适当利用各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否运用PBL、CBL等教学方法。
2.1.4教学规范
良好的教学规范是促进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教师应满足一定的教学规范要求,要规范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形象,为人师表,形象很重要,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仪表打扮,向学生展现良好的形象,获得学生好的印象,提升学生学习状态。考察教学规范可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仪表是否端庄、精神饱满、服饰整洁大方;教案编写、教学资料是否完整规范,包括教材、教学日志齐全规范;板书是否布局合理,字迹工整、清晰;教学课件设计是否美观,结构简明,图文并茂;教师是否气质良好,教学姿态端正;授课用语是否标准,语言生动准确,平实易懂、表达流畅、无口头语、语速适中;实施进度是否合理,符合教学要求;是否提前到岗,按时上课;是否熟悉教材、教案。
2.1.5教学组织
有效的教学组织可保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保障课堂充满活力,秩序井然,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考察教学组织可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是否严格要求学生,授课过程中是否对课堂纪律有强调和要求,提醒学生精力集中;教学进度是否适中,课时分配合理,按时上下课;组织课堂,上下课是否有提示语;课堂是否互动,善于启发,引导思考;是否指出参考资料,安排课后练习。
2.1.6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高低可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高低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不断培养和发展自身素质,保障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考察教学能力可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教学内容熟练程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英语教学;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拓展理论教学;教学风趣幽默;授课表情、肢体语言协调丰富。
2.1.7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综合体现,评估教师授课水平如何,教学效果是重要指标,可通过课堂表现和成绩等进行客观评价。考察教学效果可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课堂是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主动与老师交流,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课堂出勤情况;学生基本知识、理论、技能的掌握情况;考试及格率。
2.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和加权
通过初步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以本校一线教师为评价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建模,不断优化拟合模型,使模型拟合效果达到最优化,在众多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选取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剔除相关性不强或无相关性指标,最终确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8-9]。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要权衡各指标权重。权重赋值可根据模糊层次分析等理论[10],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等层次,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后再建立判断矩阵,利用教学评估方面相关专家对其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主观评判,通过主观评判后再运用统计学方法量化处理,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单层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11]。同时结合熵权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通过熵权计算一级指标权重,构建模糊综合评判集进行排序,充分考虑指标间的客观属性,利用原始数据的内在联系计算权重,保证了综合评价的准确性,从而确定各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加权赋值,形成一套完整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12]。
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评价反馈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通过评价诊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大部分学校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不及时,对评价结果缺乏有效的利用,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提升[13]。衡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好坏,要将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随机选取部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每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相关主体,以便其及时分析与改进。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需要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制度并下发二级学院,对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征求反馈意见,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讨论收集梳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进一步修改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从多方面评估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评价信息的处理和反馈机制,从而建立优化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4结语
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高校应立足根本,立德树人,不断改革创新,以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为前提,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基础,重塑评价主体的责任意识为保障,合理应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关键[14]。完善教学评价机构设置,建立适合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奖励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使其最终形成“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良性循环系统[15]。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衡量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创造和谐的、积极的教学环境,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使学校能够在教育事业上扬帆远行。
作者:李洪龙 陈佳欣 郑晓宇 付伟 李丽波